跳至內容

在農村文藝領域中實現無產階級的全面專政 通縣農村業餘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調查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在農村文藝領域中實現無產階級的全面專政

通縣農村業餘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調查報告
通縣革委會 通縣駐軍支左辦公室聯合調查組
1969年2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北京市通縣廣大農村,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激烈鬥爭中,在偉大領袖毛主席文藝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十六個公社、農場,四百九十個生產大隊和所屬生產隊,普遍建立了由貧下中農掌權的業餘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以下簡稱文藝宣傳隊)。廣大貧下中農登上文藝舞台,利用各種文藝形式,熱情宣傳毛澤東思想,勇敢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推動了當地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

貧下中農掌握文藝大權[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築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無產階級要在農村文藝領域中實行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必須依靠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者——貧下中農去占領農村文藝陣地,掌握農村文藝大權。文藝宣傳隊就是貧下中農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創造的實行這種專政的好形式。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解放後的十幾年來,通縣農村文藝領域中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鬥爭十分激烈。在歷次社會改革和政治運動中,貧下中農都曾利用政治上的優勢,奪取農村的文藝陣地。例如,在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大躍進、四清運動中,群眾性的革命文藝活動都比較活躍。但是,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殘餘勢力,在劉少奇、彭真及其在通縣的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支持下,每次都利用他們在文化上的優勢,瘋狂地向貧下中農進行反撲,摧殘新生的革命文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通縣農村的文藝領域,被一條與毛主席文藝路線相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黑線專了我們的政。封、資、修的文藝自由泛濫,瘋狂地為資本主義復辟進行輿論準備。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一聲炮響,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廣大貧下中農深深體會到:文權掌不住,政權保不牢;為了鞏固政權,必須摧毀文藝領域中的資產階級專政,把文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支支文藝宣傳隊在戰鬥中蓬蓬勃勃地成長壯大起來了。生產大隊的文藝宣傳隊以青年為主。生產隊的文藝宣傳隊有許多四五十歲的老貧下中農和中年婦女。所有農村的文藝宣傳陣地,都由文藝宣傳隊占領。田間、地頭、街頭、院落,毛主席畫像光輝耀眼,毛主席語錄歌響徹雲天。毛澤東思想普及廣大農村,到處呈現一派生氣勃勃的興旺景象。

「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文藝宣傳隊帶動廣大群眾大力掃蕩了封、資、修文藝。那些傳布封、資、修文藝的舊劇團、俱樂部以及「高蹻會」、「小車會」、說舊書之類,都被衝垮了;壞書、壞戲、壞電影,以及一切毒害農民思想的污泥濁水都被蕩滌了。一小撮潛藏在舊文藝領域中的國民黨殘渣餘孽,地富反壞分子,已被揪出來由貧下中農專政。用毛澤東文藝思想武裝起來的廣大革命群眾,主動起來管理和監督文藝舞台。在文藝領域中深入開展革命的大批判,毛主席的文藝思想深入人心,只要封、資、修文藝一露面,立即就受到革命群眾的批判和鬥爭。有一次,外地一個舊藝人來通縣說舊書,轉了幾個大隊,都被貧下中農和文藝宣傳隊趕跑了。貧下中農樂得拍手說:「我們有了文藝宣傳隊,算把文藝大權掌定了!」

貫徹毛主席的文藝路線[編輯]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誕生的文藝宣傳隊,是一支革命的文化軍隊,是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全心全意地貫徹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積極地為無產階級政治、為貧下中農服務,使文藝發揮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的戰鬥作用。廣大貧下中農和農村基層幹部高興地說:「文藝宣傳隊真是咱們紅色政權的左膀右臂,可頂大事啦!」

文藝宣傳隊把宣傳毛澤東思想、傳達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和無產階級司令部的戰鬥號令,當作最最重要的任務。每當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發表,文藝宣傳隊總是聞風而動,一面歡呼慶祝,一面編排演唱,做到了宣傳不過夜,傳達不漏人。黨的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公報發表後,侉店公社興各莊大隊文藝宣傳隊當晚就編排了《公報精神放光芒》、《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好得很》等八個文藝節目,挨門挨戶地向貧下中農宣傳。後來,他們想起了本村出差挖河的民工,便頂着刺骨的寒風,趕到了離村四十多里路的工地,為民工們進行了演出。貧下中農高興地說:「咱們自己的文藝宣傳隊,最了解咱們的心願,最能滿足咱們的要求,真是一個心眼宣傳毛主席的最新指示!」

文藝宣傳隊密切配合中心工作,編排了大量的文藝節目,批判劉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剝削有功」等修正主義謬論,推動了群眾性的革命大批判。他們還利用文藝形式揭露本地階級敵人的陰謀詭計,讓廣大革命群眾及時看清階級敵人的新動向,充分發揮群眾專政的作用。

文藝宣傳隊把宣揚和歌頌本地貧下中農的先進事跡和英雄人物,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貧下中農高興地說:「宣傳隊演出的節目,演的是咱們自己的事,說的是咱們自己的話,越看心越亮,越聽勁越足。」

文藝宣傳隊針對群眾中的活思想編成各種形式的文藝節目,積極地幫助群眾提高覺悟。西集公社辛集大隊文藝宣傳隊根據事實編演了《貧下中農要掌權》,教育了一個女社員,使她想起舊社會無權的苦處,懂得了掌權的重要性,不但同意丈夫當隊長,還積極為丈夫出主意,成了「隊長參謀」。

全面貫徹毛主席的文藝路線,是通過鬥爭的。資產階級的文藝思想,時常侵入文藝宣傳隊裡來,不斷在隊員中引起一些爭論:是自編自演為主好,還是多搬現成的好?是短小多樣好,還是成本大套好?是簡單樸素好,還是裝備齊全好?文藝宣傳隊組織隊員們反覆學習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結合批判修正主義文藝路線,來解決這些爭論。貧下中農也積極幫助文藝宣傳隊。他們提出:咱們文藝宣傳隊的節目,毛澤東思想越多越好,跟形勢越緊越好,演的人和事離咱越近越好,錢花得越少越好。

根據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和貧下中農的意見,文藝宣傳隊明確了三條原則:

第一,堅持依靠群眾,就地取材,自編自演為主。馬駒橋公社各大隊的文藝宣傳隊,廣泛發動群眾編演節目,深受貧下中農歡迎。

第二,在演出形式上,堅持「短、小、多、活」的原則。「短」,就是演出時間短;「小」,就是演出場面小;「多」,就是演出次數多;「活」,就是表演形式靈活。

第三,堅持「節約鬧革命」的原則。服裝、道具、樂器、化妝都力求簡便。能不買的就不買,能自制的就自製。胡各莊公社南劉大隊的文藝宣傳隊下水摸魚,用魚皮自製二胡,用羊皮自製手鼓,他們自製了一個洋琴,只花了兩元多錢。

鞏固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編輯]

貧下中農占領文藝陣地以後,農村文藝領域中的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鬥爭並沒有結束,而主要是圍繞着爭奪文藝宣傳的領導權來進行的。廣大貧下中農深深體會到,要牢固地占領農村文藝陣地,鞏固無產階級在農村文藝領域中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鞏固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一、文藝宣傳隊要有一個革命化的領導核心。這個核心應由大隊革委會或生產隊的領導班子的一名成員,和苦大仇深富有階級鬥爭經驗的老貧下中農及文藝宣傳隊中的青年積極分子「三結合」組成。革委會成員直接參加領導,便於實現革委會的一元化領導,便於實現無產階級的政治領導,便於擺好文藝與政治、文藝宣傳隊與其它組織的關係。老貧下中農的代表直接參加領導,有利於貧下中農直接管人、管思想、管文藝宣傳隊的方針,有利於對參加文藝宣傳隊的知識青年進行再教育。

二、以貧下中農及其子女為主體來組成文藝宣傳隊。熱愛毛主席、聯繫群眾好、革命幹勁足、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積極的貧下中農及其子女,一般占了文藝宣傳隊員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這樣有利於保證貧下中農的領導,也有利於從貧下中農中培養文藝骨幹力量。文藝宣傳隊又按照毛主席「要注意政策」的偉大教導,經過貧下中農的同意,把那些確實表現不錯,能和家庭劃清界限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吸收進來,以有利於他們更好地改造思想,為貧下中農服務。

三、由貧下中農管理文藝。全縣文藝宣傳隊都主動接受貧下中農的監督,把文藝批評的武器交給貧下中農去掌握。貧下中農對節目審定這一關把得很嚴。他們說:「每一句詞,都要唱出咱貧下中農無限熱愛毛主席的感情;每一個動作,都要表達咱們貧下中農無限忠於毛主席的心意。」有的文藝宣傳隊演出重要的文藝節目,先念給貧下中農聽、演給他們看,取得貧下中農的「合格證」,才正式演出。台湖公社田家府大隊文藝宣傳隊,把老貧農魏明的家史編成小話劇《牢記血淚仇》,演出前請老貧農審定。一位老貧農說:「毛主席他老人家教導我們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咱窮人翻身求解放,是拿槍桿子鬧革命得來的。這些得編進去。」文藝宣傳隊立即增加了武裝鬥爭的情節,更好地宣傳了毛澤東思想。

四、不斷促進文藝宣傳隊員的思想革命化。把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隊員頭腦,不斷提高隊員們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覺悟,放在文藝宣傳隊建設的首位:

首先是狠抓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各個文藝宣傳隊都建立了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制度,經常召開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講用會,舉辦各種類型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來解決各種思想問題。貧下中農對隊員的思想革命化也非常關心,他們常到文藝宣傳隊,檢查隊員們學習毛主席著作情況,幫助他們鬥私批修,有效地促進了隊員們的思想革命化。張家灣公社上店大隊等十九個大隊文藝宣傳隊,被評選為出席通縣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會的先進集體。

他們使隊員在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中加強鍛煉。文藝宣傳隊把編演一個文藝節目,當作提高隊員的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覺悟的過程。有的文藝宣傳隊演貧下中農家史,就先吃憶苦飯,同老貧農一起開憶苦會;演兩條路線鬥爭的文藝節目,就先開批判會,揪斗階級敵人。文藝宣傳隊還特別注意到階級鬥爭最激烈的地方去經受考驗,接受教育。階級敵人對文藝宣傳隊的每次演出總是膽戰心驚,而貧下中農卻高興地說:「咱們的文藝宣傳隊,真是對敵鬥爭的尖刀班!」

隊員們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隊員們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和勞動休息時間編排和宣傳。隊員們說:「多勞動,不用裝,手腳一動保准象;不勞動,怎麼裝,也不象貧下中農的樣。」廣大貧下中農對隊員參加生產勞動非常關心。有一次,西集公社辛集大隊個別隊員覺得節目不美,打算占用生產時間加加工。老貧農王義德向他們說:「你們想的不是路子。什麼是美?能表現出忠於毛主席的動作就最美!能唱出熱愛毛主席的聲音就最美!」文藝宣傳隊員們都把能不能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看成是執行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還是執行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大問題,看成是隊員脫離不脫離廣大群眾,會不會變色,出不出修正主義的大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大隊革委會要防止把文藝宣傳隊的活動安排得過於集中,縣和公社的有關部門要防止過多安排大隊文藝宣傳隊到外邊演出,以免影響宣傳隊員們同群眾一道參加集體生產。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