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革命化的大道上前進
在思想革命化的大道上前進 新華社記者 《人民日報》記者 1972年2月5日 |
|
一場由廣大群眾參加、涉及黨和國家生活各個領域的革命化運動,在阿爾巴尼亞深入地進行着。這個運動有力地蕩滌着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舊思想、舊風俗、舊習慣,改變着人們的精神面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用黨的思想武裝自己
[編輯]在阿爾巴尼亞各地,我們看到廣大群眾認真地學習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黨史和恩維爾·霍查同志的著作,用黨的思想武裝自己,在革命化道路上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在發羅拉「列寧」石棉水泥廠,黨組織負責人哈桑·喬尼同志向我們介紹了勞動黨黨員菲蒂艾·塞馬同志的事跡。菲蒂艾同志是首批進廠的一位女工。學習勞動黨黨史的活動開始以後,她一直是這一活動的積極分子,黨的教導成為鼓舞她前進的強大動力。一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這個廠勝利完成了生產計劃,工人們都在家裡歡度除夕。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洪水暴發,工廠面臨被淹的危險。當時,菲蒂艾剛值完班,立即打電話通知總工程師和其他工人,並一馬當先投入搶險戰鬥。菲蒂艾的丈夫紹馬·塞馬同志,是這個廠機械檢修隊的工人,那時正在家裡準備節日晚餐,等待愛人回來團聚。他聽到這個消息,把孩子托給別人照料,馬上趕到工廠。菲蒂艾和她的丈夫同全廠工人一起,一邊搶築防水壩,一邊把被洪水淹沒的機器搶出來,進行檢修。就這樣,他倆三天三夜沒離開廠房,一直戰鬥到災情全部排除,生產完全恢復。當工人們對他們的行動表示稱讚時,菲蒂艾回答說:「我沒有做什麼事,我只是按照黨的教導,做了一個勞動黨黨員應做的事情!」
費里區「恩維爾·霍查」農業合作社副社長、老游擊隊員拉波·卡查克同志,雖然年近六十,但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貫徹黨的指示卻一直跑在前頭。他經常給大家講,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風餐露宿的環境下,許多領導幹部都把馬克思、列寧的著作帶在身邊學習。拉波同志自己一直保持着這個優良傳統。他晚上回到家裡,經常把全家召集在一起,親自給大家讀勞動黨黨史和霍查同志的著作,教小孫女唱歌頌黨的歌曲。當黨提出要發展農業生產,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時,他一個生產隊一個生產隊地去宣傳,到處找人商量,採取各種措施實現黨的號召。為了向土地要糧,他風裡來,雨里去,整天在地里奔走。由於他堅決按黨的教導辦事,在工作中創造了優異成績,群眾連續十二年選他為人民議會代表。拉波同志說:「只要我的兩隻眼睛能夠睜開,我就要學習馬克思、列寧的著作,只要我的兩條腿、一雙手還能動彈,我就要不停頓地為黨工作!」
走不脫離勞動不脫離群眾的道路
[編輯]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吸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修正主義的教訓,在黨和國家生活進一步革命化的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規定幹部必須參加生產勞動。他們認為這個措施是使幹部防修防腐,不脫離群眾的一項重要保證。
萊什區的特拉桑農業合作社響應黨的號召,首先提出倡議:合作社幹部每年必須完成一百個勞動日。接着,地拉那「恩維爾」機械廠又提出倡議:工廠的行政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每年必須參加生產勞動一百天,同時學會一門專業技術。
我們訪問地拉那「恩維爾」機械廠時,廠長尼古·舒利同志告訴我們:過去行政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不參加體力勞動,他們和工人之間隔着一道牆;工程技術人員坐在辦公室里設計出來的圖紙,往往出現同實際情況脫節的現象。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變了。尼古同志帶着我們來到機械車間。他指着一個站在橋式起重機下面指揮操作的年輕同志說:「他就是這個廠的機械工程師法蘭采斯克·菲奧羅同志,去年剛從地拉那大學工程系機械專業畢業。他來到工廠以後,遵照黨的教導,堅持跟班勞動,和工人一起切鋼板,搞電焊,把自己設計的機器製造出來。正在試驗的這部橋式起重機就是他和另一個工程師一起設計,又和工人們一起製造出來的。」當我們和這位年輕工程師交談時,他說:「我同工人們一起勞動,不僅能夠及時地聽到工人們對我的設計提出的許多寶貴意見,使我設計出來的機器在技術上更加合理和符合實際,尤其重要的是能夠直接學到工人階級的優良品質,這比我在學校里學的課程更寶貴。」
尼古同志又帶着我們來到翻砂車間。經他介紹以後,我們才知道,一些幹部也穿着工作服和工人們一起在機器旁邊操作。尼古同志告訴我們,這個廠的行政幹部同工程技術人員一樣,都積極參加生產勞動。陪同參觀的同志說:廠長尼古同志本人也是幹部參加生產勞動制度的帶頭執行者。他雖然擔負廠里的主要領導工作,但他認為如果脫離了勞動和群眾,就會沾染上官僚主義的灰塵,仍然千方百計擠出時間來參加勞動。
在阿爾巴尼亞無論是在南方風景如畫的薩蘭達區,還是在北部峰巒起伏的斯庫台區;無論是在東部高原的馬利奇農場,還是在西部沿海的平原地帶,都可以遇到從城市輪換到農村和山區、從領導機關輪換到基層單位的幹部。都拉斯區委的同志告訴我們,這個區從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年兩年內,先後有二百一十五名幹部和專業人員到農村去,去年又有五十五名幹部從城市到農村。他們當中有區黨委常委、企業經理、工廠廠長等。這些幹部到了基層以後,用黨的思想武裝群眾,同時,也從群眾身上汲取豐富的政治營養,受到了很大的鍛煉。在這些幹部中,區黨委的同志特別提到希雅克農業合作社社長恰齊姆·托帕塔加同志。
恰齊姆同志原是都拉斯區人民會議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一九六六年,他響應黨的號召,來到希雅克農業合作社當社長。他來到社裡以後,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黨和國家生活進一步革命化的指示,組織社員進行學習。他每天起早貪黑,和社員一起勞動,保持密切聯繫。有一段時間,恰齊姆同志發現有些生產隊的婦女參加集體勞動比較少,一了解,才知道是因為在家裡照料孩子。於是,他同社員商量,修建了托兒所、幼兒園,幫助婦女們及時解決了參加生產的困難。恰齊姆同志又是先進措施的積極倡議者和支持者。他親自培植蔬菜,使這個社成為全區向國外出口蔬菜的先進社。幾年來,這個合作社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社員的政治覺悟更加提高,生產進一步發展,糧食每公頃平均產量比一九六五年提高了六、七公擔。恰齊姆同志在改變合作社面貌的鬥爭中,鍛煉得更加堅強。一九六九年,他被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在勞動黨「六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深入開展思想領域裡的鬥爭
[編輯]隨着革命化運動的深入發展,進一步破除那些阻礙人們前進的舊思想殘餘的任務,提到了廣大群眾面前。勞動黨「六大」以後,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青年聯盟組織中,提出了許多革命倡議。一場在思想領域裡進行的同資產階級思想的鬥爭進一步展開。
我們在斯庫台區訪問了最先提出革命倡議的約爾旦·米西亞中學,親眼看到這個活動對教育青年一代的重要作用。這個學校很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學生當中出現的一些現象,例如有的人存在「學習為自己」的思想,有的對待集體利益抱着漠不關心的態度等,引起了學校黨組織和青年組織的注意。他們認為,如果不及時地對這種思想開展鬥爭,就會毒害青年,影響第二代的成長。於是他們進行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不僅批評這些現象,而且動員大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武器,深挖這些現象的思想根源,使學生們的政治思想覺悟有了顯著提高,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最近,約爾旦·米西亞中學已經把這項活動開展到社會上去。學生們在公共場所設立廣播站,貼出閃電報、漫畫。他們還專門成立了雜劇組,全校參加雜劇組的人占半數以上。他們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反對舊思想殘餘,進一步培養高尚的道德風貌。
我們看到,在進行思想領域裡的鬥爭過程中,舊的思想殘餘正在被清除掉,新的道德風尚更加發揚。在地拉那拖拉機廠,過去有的工人為了追求本班產量,換班時爐前的鋼渣沒有打掃乾淨就走了。後來這個廠翻砂生產隊的工人在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巴基·巴霍利帶領下,提出了一項革命倡議:爭取獲得「共產主義品質生產隊」的稱號。倡議提出以後,工人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進一步認識到增加產量同人的覺悟水平是密切相連的,對工作必須完全負責,並盡一切努力來完成它。從此,他們不管做那一班,都堅持把本班工作做完後再離開崗位,為下一班同志工作創造良好條件。他們為了整體利益不怕赴湯蹈火,充分表現了革命集體主義精神。翻砂車間主任塞拉菲·梅采告訴我們這樣一件事:一次,爐壁上掉下來三、四塊耐火磚,需要立即搶修。當時有兩種方法擺在面前:一個是等待爐子冷卻後再修,另一個是打開爐門在高溫下搶修。為了爭取時間,翻砂工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一種方法。佩特里特·西納等三個工人依次鑽進爐膛,進行搶修。爐內的高溫烤得他們渾身冒汗,睜不開眼。大家輪番上陣,直到把爐子修好,使生產繼續進行。他們說:「就象煉鋼一樣,人的覺悟也應當不斷地得到錘鍊!」
革命的洪流一浪高過一浪,英雄的阿爾巴尼亞人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他們在勞動黨「六大」精神的鼓舞下,正沿着革命化的道路繼續前進,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