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
駐吉林醫科大學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1969年7月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社會主義的醫科大學應當如何辦?我們在認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以後,於去年十一月派出部分革命師生員工,在東豐縣的兩個公社試辦了為期四個月的「農醫班」。

通過試辦「農醫班」,我們在醫學教育革命問題上得到了以下幾點啟示:

一,普及是醫學教育當前的首要任務

[編輯]

毛主席早在二十四年前就指出:「所謂國民衛生,離開了三億六千萬農民,豈非大半成了空話?」因此我們認為,在農村開展醫學普及教育,是醫學教育當前的首要任務。舉辦「農醫班」是迅速普及農村醫學教育的好辦法。不僅醫學院校可以辦,省、市、縣醫院可以辦,有條件的公社衛生院也可以辦。如果大家都來辦「農醫班」,預計在一、二年內,每個大隊就可以配備二、三名新型的醫生。這不僅符合「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而且有利於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利於全面落實毛主席對衛生工作的指示,並為醫學教育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

[編輯]

「農醫班」培養出來的醫生,雖然能處理一般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畢竟還缺乏較系統的理論知識,還不能對危重病人進行搶救,不會作外科手術。因此,社會主義的醫科大學還必須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為解決這個問題,醫科大學可以從具有兩年以上實踐經驗的亦工亦醫、亦農亦醫人員和部隊衛生員中選拔一部分學生,辦「提高班」。為了取得經驗,我們正在分別籌備三種類型的「提高班」,重點放在亦農亦醫的「提高班」上。

今後,社會主義的醫科大學也還是要搞科學研究的,但絕不能走反革命修正主義的科研路線。研究什麼,怎樣研究,提高什麼,從哪裡提高,這些問題,只有「下樓出院」到三大革命運動中去,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三,徹底改變舊醫科大學的教育體制

[編輯]

社會主義的醫科大學,在工宣隊和校革委會的統一領導下,把全校革命師生組成若干個教學連隊,下農村辦「農醫班」和「提高班」,培養當地需要的「赤腳醫生」和具有較高水平的醫生。在一個地區完成了教學任務後,再開赴另一個地區接受新的教學任務。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

能使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更好地領導和管理學校,按照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培養全心全意為廣大工農兵服務的新型的醫生;能使學和用更好地結合起來。同時,教學連隊既是一個教學單位,又是一個醫療單位和科研單位;既能教學、看病,又能研究各科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教學連隊住在農村和工礦,還有利於教師和學生接受工農兵再教育。

我們認為,原有的校本部也要留下一定的教學力量,指導教學連隊,研究疑難病和必要的高、精、尖項目。校本部既是教學連隊的指揮部,又是進行提高工作的基地。

四,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必須徹底革命

[編輯]

醫學科學有很強的實踐性。要解決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舊的醫學基礎課必須大大精簡,有的課程可以不要。基礎課必須和臨床課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不但可以大大縮短學制,而且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更為實用的理論。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