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發展我國鋼鐵工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發展我國鋼鐵工業

——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破壞發展工業「以鋼為綱」偉大方針的罪行
冶金工業部寫作小組
1971年5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我國鋼鐵工業戰線上的廣大工人群眾,正在為完成一九七一年計劃和實現國民經濟第四個五年計劃努力奮戰,形勢大好,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熱氣騰騰的景象。

偉大導師毛主席為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制定了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親自製定了偉大的「鞍鋼憲法」,規定了發展工業「以鋼為綱」,堅持「兩條腿走路」,「開發礦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等一系列正確方針。偉大的毛澤東思想,象光芒萬丈的燈塔,照耀着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道路。

長期以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夥,妄圖復辟資本主義,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使我國鋼鐵工業經歷了一場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 通過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清算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許多人覺悟了,我國鋼鐵工業正沿着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勝利前進。

發展工業以鋼為綱是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客觀規律[編輯]

發展工業「以鋼為綱」的偉大方針,正確闡明了鋼鐵工業和其它工業的辯證關係,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客觀規律,為鋼鐵工業戰線提出了十分光榮、艱巨的任務。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經濟落後,鋼鐵工業「一窮二白」。從清朝末年開始,經過北洋軍閥、國民黨反動政府,搞了五十九年,到全國解放時,生產鋼的能力每年只有五萬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為鋼鐵工業開闢了廣闊的前途。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鋼鐵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五七年,毛主席在《論十大關係》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光輝文獻中,指明了中國工業化的道路。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親自製訂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全國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毛主席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發展工業「以鋼為綱」的偉大方針,指引着我國鋼鐵工業的迅猛發展,同時,帶動了工業各部門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大躍進。

發展工業「以鋼為綱」,體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再生產的原理。馬克思認為,生產資料比消費資料優先增長,是實現社會擴大再生產的條件。列寧指出,生產資料的優先增長,首先要求加緊發展那些「真正『製造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生產」。鋼鐵就是這樣一種生產資料,它是機械工業的「糧食」,是其他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重要材料。有了鋼鐵,就能製造機器;有了機器,就可以裝備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

發展工業「以鋼為綱」,抓住了工業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指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中帶動全局的中心。毛主席教導我們:「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着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在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程中,重工業、輕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的各個部門都需要發展。鋼鐵工業是基礎工業。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速度,從工業內部來說,主要取決於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同時,農業機械化和國防現代化也都離不開鋼鐵工業。鋼鐵工業發展了,才能保證其他工業發展的需要;其他工業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鋼鐵工業的發展。「以鋼為綱」,綱舉目張,全面發展。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元論,不是把各種工業平列看待的多元論。

劉少奇一夥極端害怕和仇視「以鋼為綱」的偉大方針。在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上,劉少奇積極支持反黨野心家彭德懷,誣衊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得不償失」,否定總路線的偉大勝利。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二年,劉少奇和他在工業交通戰線上的代理人薄一波等一夥,乘我國國民經濟暫時困難的機會,再一次跳出來,攻擊以鋼為綱「擠掉了其他」,大肆叫囂「鋼鐵生產必須下馬」,公然利用他們竊取的那一部分權力,對鋼鐵工業,特別是對大躍進時期發展起來的「小土群」、「小洋群」,進行「大砍大殺」。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全黨和全國人民迎頭痛擊了這一小撮階級敵人的猖狂進攻,堅決粉碎了他們的反革命讕言。

樹欲靜而風不止。劉少奇一類的政治騙子,在新形勢下,變換反革命策略,又拋出了「中國工業要以電子為中心」的反動謬論,繼續對抗「以鋼為綱」的方針。胡說什麼:「現代化電子工業的發展,將促使我們的工業大躍進」,將是「新的工業革命的出發點」。

「以鋼為綱」,還是「以電子為中心」?這是兩個根本對立的方針。毛主席深刻指出:「一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個東西就什麼都好辦了。」鋼鐵工業在工業建設中的帶動全局的作用,是其它工業所不能代替的。電子技術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採用電子技術可以提高自動化程度。電子工業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電子工業不是整個工業的基礎部門,不能成為帶動整個工業發展的「中心」。在工業戰線上,如果背離「以鋼為綱」這一正確方針,另搞一個什麼「電子中心」,不但不能促使「工業大躍進」,反而會阻撓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速度;不但不是「新的工業革命的出發點」,反而將從根本上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且,電子工業本身就是一種加工工業,如果脫離了鋼鐵、有色金屬這些原料基礎,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哪裡還談得到「電子工業的發展」呢!?「電子中心論」者,肆意歪曲社會主義工業的發展規律,把自己打扮成中國「新的工業革命」的教師爺,用謠言和詭辯,蠱惑人心。他要「發展電子工業」是假,對抗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是真。我們切不可上這一類政治騙子的當。

發展工業「以鋼為綱」的方針,把鋼鐵工業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鋼鐵工業部門必須牢固地樹立全局觀念和為農業、國防以及兄弟工業部門服務的思想。鋼鐵工業同其他工業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係。各個兄弟部門在支援鋼鐵工業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鋼鐵工業部門要不斷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認真貫徹執行「以鋼為綱」的方針,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千方百計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作計劃、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都要服從「備戰、備荒、為人民」的需要。要在以農業為基礎的軌道上前進,大力支援農業,鞏固工農聯盟;要加強內地鋼鐵企業的建設,以積極態度對待沿海鋼鐵企業;要不斷提高質量,增加品種,落實戰備,加強國防;要積極為機械、燃料化學、電力、交通、造船和輕工業部門提供更多更好的鋼鐵材料,以實際行動落實「以鋼為綱」的偉大方針。

堅持兩條腿走路大中小型企業同時並舉 多搞中小[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發展鋼鐵工業一定要搞群眾運動,什麼工作都要搞群眾運動,沒有群眾運動是不行的。」毛主席親自製定的在集中領導、全面規劃、分工協作的條件下,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時並舉,洋法生產和土法生產同時並舉等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為大搞群眾運動,高速度發展我國鋼鐵工業指明了必由之路。

大中小同時並舉、多搞中小,還是一味追求「大洋全」?本質上是一個依靠不依靠群眾,搞不搞群眾運動的重大問題。毛主席教導說:「我們必須逐步地建設一批規模大的現代化的企業以為骨幹,沒有這個骨幹就不能使我國在幾十年內變為現代化的工業強國。但是多數企業不應當這樣做,應當更多地建立中小型企業」。遵照毛主席的教導,我們已經建立了一批大型鋼鐵企業,這些企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不可缺少的骨幹力量。但是,建設大型鋼鐵企業,一次投資多,設備需要量大,建設周期較長,只能重點建設,不能同時搞得很多。而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湧現出來的「小、土、群」,即小型的、土法生產的、群眾辦的鋼鐵企業,則普遍發展,顯示了更加強大的生命力。中小型企業,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分散的資源;設備簡易,投資不多,利於迅速建成投產;土洋結合,機動靈活,便於改革工藝、試製新產品,大搞技術革新;省里能辦,地、縣也能辦,使億萬人民群眾有英雄用武之地,並且有利於合理布局,就地支援農業,帶動地方工業的發展。大型鋼鐵企業好比野戰軍,中小型鋼鐵企業好比地方武裝和民兵,大中小相互補充,協同作戰,就可以大大提高我國鋼鐵工業的生產水平和技術水平,增加品種規格,改變戰略布局。

劉少奇一夥一貫仇視「小、土、群」,大砍中小型鋼鐵企業。在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毒害下,有的人也一味追求「大洋全」,看不起中小型企業,錯誤地認為搞中小型企業不合算,解決不了大問題。在他們的心目中,總是攤子越大越好,機器越洋越好,設施越全越好,建設標準越高越好。這種思想,背離毛主席的偉大教導,忽視群眾的偉大力量,違反了事物總是由小到大發展的客觀規律。應當看到,大和小,土和洋,都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小可以變大,土可以變洋。我國許多大型鋼鐵企業是由中小型企業發展起來的,即使新建的大型企業,也是分期建成的。許多中小型企業,經過不斷進行技術改造,產品質量和技術經濟指標,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某些大型企業的水平。有些土法上馬的小廠子,也搞出了「高、精、尖」的產品。照搬外國的辦法,一味追求「大洋全」,是資產階級形而上學的觀點,其結果只能是曠日費時,事倍功半,冷冷清清,少慢差費。

貫徹執行大中小型企業同時並舉、多搞中小的方針,必須大破「條條專政」,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毛主席教導我們:「有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要「在中央的統一計劃下,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我國幅員廣大,資源豐富,各地對於興辦鋼鐵工業有高度的積極性。過去劉少奇一夥在鋼鐵工業戰線上推行「條條專政」、「一家獨辦」,瘋狂叫囂:「我要管起來」,「不准地方管」,竭力鼓吹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大辦「工業托拉斯」。他們把許多地方辦起來的中小鋼鐵企業強行壟斷起來,一切統得死死的,上不謀中央,下不謀地方,妄圖破壞黨的一元化領導,把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變成部門所有制,嚴重地壓制了地方辦鋼鐵的積極性。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斗、批、改的過程中,批判了「條條專政」,在地方各級黨組織和革委會的一元化領導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各行各業的力量,開展社會主義協作。許多大型鋼鐵企業、老的鋼鐵基地,大挖潛力,青春煥發;成百上千的中小鋼鐵企業,在全國星羅棋布,茁壯成長。實踐證明,只有執行大中小企業同時並舉的方針,只有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才有鋼鐵工業戰線上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才有鋼鐵工業的蓬勃發展。

積極開發礦業 建立堅實可靠的原料基礎[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就指出要「開發礦業」。沒有原料,光搞加工工業,就叫做只搞「無米之炊」。毛主席的偉大教導,指明了礦山建設在鋼鐵工業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加工工業對原料工業的依賴關係。劉少奇一夥卻推行所謂「先建廠,後找礦」、「抓中間帶兩頭」的反動方針,妄圖破壞鋼鐵工業的發展。

發展工業,要從原材料搞起,搞鋼鐵首先要抓礦山。這是一個客觀規律。鐵礦石和其他輔助原料礦,是鋼鐵工業的「糧食」;有礦才能煉鐵、煉鋼,有鋼而後才能加工成材。「抓中間帶兩頭」的反動方針,是對這一客觀規律的反動。如果照此辦理,就好比不種糧食,只搞鍋、碗、瓢、勺,到頭來豈不是無米下鍋要餓肚子嗎!

發展鋼鐵工業,首先要計算礦石的生產,以礦山為基礎,使礦山、冶煉、軋鋼等生產環節保持正確的比例,實現鋼鐵工業內部的綜合平衡。劉少奇一夥推行「抓中間帶兩頭」的反動方針,胡說什麼:「主動地創造不平衡,就會促進生產力發展。」這是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唯意志論」。「物之不平,物之情也。」不平衡是經常的,絕對的;平衡是暫時的,相對的。平衡與不平衡的矛盾不斷出現,又不斷解決,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辯證規律。鋼鐵工業生產環節之間的不平衡是經常出現的,由於礦山建設比較艱巨、複雜,常常成為其中的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們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狠抓礦山建設,積極搞好綜合平衡,促進生產的發展,「這就是我們計劃經濟的優越性。」所謂「主動地創造不平衡」,就是人為地擴大礦山與冶煉的矛盾,使礦山和冶煉、軋鋼脫節,破壞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劉少奇一夥打的是「發展生產力」的幌子,干的是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罪惡勾當。 我國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點多面廣,為「開發礦業」提供了非常優越的自然條件。但是,要把這些天然存在的礦藏,變為鋼鐵工業的原料,卻必須用苦功夫,下大力量。搞礦山是一場硬仗,首先要過地質勘探關,進行地下「偵察」,探明資源儲量;要過採礦關,煉一噸鋼一般要挖運十幾噸石頭;大部分礦石還要過選礦、燒結關,變為精料,才能冶煉。除了要搞好鐵礦之外,還必須同時搞好各種輔助原料礦山。我們要進一步肅清「抓中間帶兩頭」的修正主義餘毒,克服任何「貪便宜」、「找捷徑」、繞開困難走的錯誤思想,堅決把鋼鐵工業生產建設的重點轉到礦山上來。要切實加強領導,放手發動群眾,一個礦山一個礦山、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緊抓實,一抓到底,打好礦山之仗。

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充分挖掘內部潛力[編輯]

執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方針,還是依賴外援,事事伸手,鋪張浪費?這是鋼鐵工業戰線兩條路線鬥爭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毛主席教導說:「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我國是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鋼鐵工業,既不能象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那樣掠奪別人,也不能依賴外援,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老路,只能「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和億萬人民的偉大力量,自己積累資金,自己製造設備,自己開發礦藏,根據我國資源特點發展自己的產品系列,建立獨立自主的鋼鐵工業。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展我國鋼鐵工業,要求我們充分發揚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革命精神。毛主席教導我們:「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鋼鐵工業需要的人力、財力、物力都比較多,國家給了大量的投資和設備,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每一分錢,每一個螺絲釘,每一塊焦炭,都是工人、農民辛勤勞動創造的。劉少奇一夥藉口鋼鐵工業重要,貪大求洋,肆意糟踏國家資財。在這種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影響下,什麼「家大業大浪費沒啥」,「重點建設浪費難免」等形形色色的「浪費有理論」都出來了,結果在經濟上造成了嚴重損失,在政治上也腐蝕了不少的職工。我們一定要進一步肅清劉少奇一夥鋪張浪費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堅決反對那種以特殊自居,處處伸手,喜新厭舊,寬打寬用,生產不計成本,建設不講效果等錯誤傾向,把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偉大方針落實到各個基層單位。

充分挖掘現有鋼鐵企業內部潛力,是落實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偉大方針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繼續建設新企業的同時,充分挖掘現有企業的潛力,就能夠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提高產量,改進質量,擴大品種,增加積累。過去,劉少奇一夥對鋼鐵企業推行「五定五保」,大搞「消極平衡」,散布「企業定型」、「生產到頂」、「潛力挖盡」等謬論,嚴重束縛了群眾的手腳,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許多鋼鐵企業的工人群眾,批判了上述種種謬論,活學活用毛主席的哲學著作,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改造老設備,革新舊工藝,大大突破了企業的設計能力;發揚不斷革命精神,自己動手,大搞綜合利用,開展多種經營,變單一產品為多種產品,使一廠變幾廠;堅持「兩參一改三結合」,改善經營管理,不斷降低消耗,提高了金屬回收率、產品成材率、勞動生產率;認真進行掃倉庫,節約代用,變死物為活物,使一切有用的物資用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急需。事實說明,鋼鐵企業的潛力是很大的,只要放手發動群眾,就可以不斷挖掘內部潛力,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高舉「鞍鋼憲法」的光輝旗幟開展「工業學大慶」的群眾運動[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製定的「鞍鋼憲法」,是無產階級在經濟領域裡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專政的偉大綱領,是辦好社會主義企業的根本大法。全面貫徹執行「鞍鋼憲法」,把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落實到基層,是我國鋼鐵工業勝利發展的根本保證。

「鞍鋼憲法」的精髓就是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用無產階級政治統帥社會主義經濟。毛主席教導我們: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林副主席指出:「突出政治不是一項任意的政策,不是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這是根據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提出的根本措施。」我們發展鋼鐵工業的一切方針、政策、計劃和辦法,我們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堅持「鞍鋼憲法」的原則,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一貫販賣反革命的「唯生產力論」。當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他們就聲嘶力竭地叫嚷:「階級鬥爭已經過去」,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胡說什麼:「生產可以促革命」,「什麼叫政治掛帥?就是把東西搞上去」,「技術發展了,各方面都發展起來了,這不是最大的政治嗎?」這是從老修正主義者伯恩施坦、考茨基之流的垃圾堆里揀來的破爛。

列寧在痛斥托洛斯基、布哈林所謂「要從經濟上」看問題的謬論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處理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解決它的生產任務。」劉少奇一夥宣揚「階級鬥爭熄滅論」,公然篡改毛主席關於社會主義時期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國內的主要矛盾的光輝論斷,反對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他們喋喋不休地鼓吹「生產可以促革命」,大搞什麼「競賽」,實質上是妄圖以搞生產為名,來壓製革命、反對革命;侈談什麼「發展生產、技術」,卻閉口不談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侈談什麼「把東西搞上去」,卻閉口不談這些「東西」是屬於無產階級、還是屬於資產階級。他們所說的那個「最大的政治」,絕不是無產階級的政治,而是徹頭徹尾徹里徹外的資產階級政治,修正主義政治!

大慶油田是貫徹執行「鞍鋼憲法」的樣板,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倡的我國工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是鋼鐵工業戰線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堅決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開展「工業學大慶」的群眾運動。

學大慶,就是要象大慶油田那樣,一貫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靠「兩論」起家,「老三篇」引路,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改造世界觀;就是要象大慶油田那樣,以解放軍為榜樣,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堅持「四個第一」和「三八作風」,加強基層建設;就是要象大慶油田那樣,堅持加強集中領導和大搞群眾運動相結合的原則,堅持高度革命精神同嚴格科學態度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技術革新和勤儉建國的原則,走《五·七指示》的光輝道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我國鋼鐵工業戰線歷來就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激烈搏鬥的戰場,「鞍鋼憲法」和「馬鋼憲法」的鬥爭依然存在。我們要在鋼鐵工業戰線上「進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徹底批判唯心論的先驗論、反動的唯生產力論、地主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階級鬥爭熄滅論,肅清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繼續認真搞好鬥、批、改,勝利完成黨的「九大」和九屆二中全會提出的各項戰鬥任務。

讓我們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使鋼鐵工業永遠在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