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浙江省蘭溪縣墩頭大隊進行路線教育的調查
蘭溪縣革委會 金華地區革委會報道組 《人民日報》記者
1972年3月2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生在墩頭,不會出頭。」這是浙江省蘭溪縣墩頭公社墩頭大隊群眾解放前常說的一句話。這個大隊地處半山區,過去生產落後,生活水平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大隊黨支部以政治夜校為陣地,堅持路線教育,不斷提高廣大貧下中農和社員的革命積極性。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奮鬥,這個大隊改變了落後面貌,農、林、牧、副、漁五業俱興,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鬥爭時時有 路線天天講[編輯]

墩頭大隊從一九六八年創辦政治夜校,開展路線教育以來,各項工作都有了顯著的變化。一九七○年夏天,有一些幹部和群眾認為,路線教育搞得差不多了,生產也上去了,只是糧食產量和養豬數量,還趕不上有的先進大隊,應該把路線教育放一放,集中力量抓抓生產了。這時候,有幾個生產隊在政治夜校里堆積起農具、糧食、農藥、肥料,路線教育的陣地被擠掉了。

大隊黨支部發現了這個情況,認為這種現象本身就是兩條路線鬥爭的反映,只有把路線教育抓緊抓好,常年不停,不斷深入,才能進一步改變大隊的面貌。他們就在政治夜校里,發動全大隊幹部和社員,回顧了本大隊在發展集體經濟過程中兩條路線鬥爭的歷史。在合作化運動中,在公社化運動中,在文化大革命運動初期,這個大隊的糧食生產和多種經營三次得到較大的發展,但每次都在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類騙子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干擾下跌了下來。總結了這個「三上三下」的歷史經驗,廣大貧下中農說:「過去墩頭大隊集體經濟發展緩慢,不是我們幹勁小,也不是這裡土地差,就是因為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路線不對頭,就要吃苦頭;建設社會主義新墩頭,一定要把路線搞對頭。」

為了使大家進一步認識路線教育的重要性,大隊黨支部還引導大家把兩個生產隊作了對比。一個是第七隊,過去政治空氣淡薄,資本主義傾向嚴重,生產搞不好。辦起政治夜校後,這個隊一年四季堅持搞好路線教育,堅持政治統帥生產,先進人物不斷湧現,糧食生產增長很快。另一個隊由於放鬆了路線教育,政治夜校辦辦停停,階級敵人乘機破壞,社員之間團結搞不好,生產也比較落後。通過對比,幹部和群眾認識到,路線鬥爭長期存在,路線教育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並不斷引向深入。以後,大隊黨支部在實踐中逐步做到了:聯繫實際,把路線教育同三大革命運動結合起來;根據農民生活特點,把路線教育的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去;摸索客觀規律,善於抓住苗頭,把路線教育做到各項工作的前頭去。

分清路線 走正道路[編輯]

墩頭大隊黨支部認為,農村兩條路線的鬥爭集中反映在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上。必須緊緊抓住這個問題,進行路線教育,才能不斷鞏固農村的社會主義陣地,發展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他們根據農村兩條路線鬥爭的實際,着重圍繞以下幾個問題,教育幹部和社員,認清社會主義方向,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

是以農為主,還是重副輕農?這個大隊在發展多種經營中,做到了:棄農經商的不搞,妨礙農業生產的不搞,不為農業服務的要轉到為農業服務的方面來。由于堅持了以農為主,農業生產年年發展,糧食、油料不斷增產。農業上去了,又帶動了多種經營的發展,林、牧、副、漁四業總產值也年年增加,一九七一年比一九六七年增加了五倍。

是以糧為綱,還是金錢掛帥?他們堅持以糧為綱,狠抓糧食生產,合理安排蠶繭、茶葉、油料、煙糖、瓜果等經濟作物的布局。對這個問題,這個大隊有過教訓:一九六九年春,有的生產隊在「那樣合算種那樣」的思想影響下,把很大精力放在抓茶葉、蠶繭上,結果春糧比一九六八年減了產。一九七○年,發動群眾狠批了「金錢掛帥」,改變了只抓錢、不抓糧的做法,狠抓糧食生產,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經濟作物的種植,結果糧食大幅度上升,總產量比上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二。蠶繭、茶葉、油料、瓜果等經濟作物也獲得了豐收。

是計劃經營,還是盲目發展?開始,有的人認為,只要是對集體經濟有利的都可以搞。大隊一下子辦起了一批工廠和作坊,有些經營項目與國家爭原料。事實使他們認識到,發展集體經濟,必須「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服從國家計劃,不能從小集體的利益出發,盲目發展。於是,及時停辦了一些雖然成本低、賺錢多,但和國營企業爭原料的經營項目。對贏利雖少,但直接為本地農業生產服務和社員生活急需的經營項目,如糧食加工、飼料粉碎、豆腐作坊等,則堅持辦好。

鬥爭的實踐,使黨支部認識到,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兩條路線、兩條道路的問題。因此,在路線教育中,必須向幹部進行全局觀念的教育,樹立為革命種田的思想,才能沿着社會主義方向不斷發展集體經濟。

落實政策 保證路線[編輯]

墩頭大隊黨支部在路線教育中,經常向幹部和群眾進行政策教育。他們認為,黨的農村經濟政策是毛主席革命路線在農村的具體體現,不落實政策,走社會主義道路,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就是句空話。例如,過去發展經濟林木,由於政策沒有很好落實,群眾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林業發展不快。後來,按照「六十條」的規定落實了政策,有效地調動了各生產隊的積極性。去年以來,各生產隊大搞「四旁」綠化,種植各種果樹三千多株。

在貫徹執行黨的政策過程中,他們教育幹部和群眾劃清了三個界限:

第一,劃清合理的勞動報酬與工分掛帥的界限。他們對各種不同勞動項目的計酬,承認差別,又不懸殊。例如,對技術工、重體力勞動,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對納入集體經濟軌道的手工業人員的收入,也作了合理的規定,使這些人員更加熱愛集體,感到集體經濟的優越性。

第二,劃清適當的獎勵與物質刺激的界限。如在發展畜牧業方面,他們有一套獎勵辦法,還分給社員相當數量的青飼料;大隊合作獸醫站對戶養的牲畜,包醫、包防。對其他副業項目,象養蜂、燒磚瓦等,除評工記分外,還給予一定的補助。

第三,劃清正當的家庭副業與資本主義傾向的界限。社員的家庭副業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部分。他們按照黨的政策,鼓勵社員積極飼養豬、羊、兔等家畜。對經濟上有困難的貧下中農還幫助解決購小豬的費用,待出售肥豬後歸還,以增加社員收入。

這個大隊由於認真落實政策,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的關係,調動了廣大社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農、林、牧、副、漁得到了全面發展。貧下中農高興地說:「政策穩,人心定,五業興。」

一派興旺景象[編輯]

隨着路線教育的經常進行,深入發展,墩頭大隊的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階級鬥爭、路線鬥爭覺悟日益提高,先進集體、先進人物不斷湧現,無產階級專政更加鞏固。這個地區,去年夏、秋兩季,遇到了七十多天的大旱和嚴重的病蟲害。大隊黨支部和貧下中農一起,團結戰鬥,粉碎了階級敵人的破壞陰謀,批判了資本主義傾向,帶領廣大社員群眾,治蟲滅病,在乾涸的溪流里挖了二十一個泉井,水車相連地車水抗旱。在抗旱緊張的日子裡,他們發揚社會主義協作精神,抽調出部分抽水機支援附近的兄弟大隊。在多災之年,這個大隊仍然奪得了豐收。

「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墩頭大隊堅持路線教育,保證了毛主席革命路線和政策的貫徹執行,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發展。四年來,這個大隊的糧食總產量平均每年遞增百分之十五,去年在嚴重的自然災害侵襲下,畝產達到一千四百二十二斤;農田基本建設不斷擴大,水利、肥料和土質條件顯著改善,過去的丘陵荒坡,經過壘石砌墈,建成了層層梯田;三千畝荒山,種上了用材林、薪炭林二千多畝,桑、茶等經濟林木八百多畝;生豬飼養量去年達到二千五百多頭,平均每人一點五頭,每畝二點二頭;辦起了農具修造、農副產品加工、生活服務等副業項目十七個;利用山塘、水庫,養殖了淡水魚。隨着集體經濟的發展,這個大隊對國家的貢獻越來越大。去年不僅超額完成了糧食交售任務,還向國家交售了一千二百多隻肥豬和繭、茶、煙、糖等農副產品。集體積累不斷擴大,現有公共積累三十六萬元,集體儲備糧十八萬斤,置辦了手扶拖拉機五台和提水、發電、加工、粉碎、榨糖等動力機械十七部。社員收入逐步增加,生活逐漸改善,現在百分之九十的農戶有餘糧,百分之八十五的戶有存款。貧下中農高興地說:「看看墩頭,喜在心頭;路線對頭,大有奔頭!」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