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堅持獨立自主方針 攀登化纖設計高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堅持獨立自主方針 攀登化纖設計高峰
輕工業部紡織設計院革命大批判組
1971年6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對待外國的工廠設計技術,究竟採取什麼態度,是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還是迷信洋框框,照搬照抄,搞爬行主義?這是設計領域中兩條路線鬥爭的一個重要方面。

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的教導,激勵了我們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雄心壯志。去年,我院承擔大型維綸廠和中型腈綸廠的兩項設計任務,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在兄弟單位的協同下,實行工人、領導幹部、設計人員三結合,着眼於「超」,打破洋框框,獨立自主搞化纖設計。在設計中,大量吸收工人群眾的革新成果,大搞科學實驗,大膽採用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使兩項設計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總投資、設備總台數、鋼材總用量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比從國外引進技術的同規模同類型廠先進,基本上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符合多快好省要求。過去建一個廠的投資,現在建兩個廠還綽綽有餘,充分地顯示了毛主席提出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針的無比威力。

以前,同一個設計人員班子也設計過同類型的維綸和腈綸廠。他們由於受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鼓吹的「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的毒害,被外國人所吹噓的「世界第一流水平」唬住了,在「翻版照抄」的錯誤思想指導下,基本上是按照外國設計的葫蘆畫瓢。我國工廠的附房寬度一般不超過六米,外國設計卻寬達九米,我們的設計同樣採用九米,一點也沒有改動。「設計抄着干,浪費成千萬」。兩項設計的總投資、設備總台數、鋼材總用量都和外國引進的設計相差無幾。工人群眾尖銳地批評我們設計的化纖廠是「花錢廠」。

同樣的設計人員,搞同類型設計,路線不同,結果兩樣。設計人員對比兩次設計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是技術掛帥,現在是思想領先;過去只管畫線,現在先問路線;過去坐在大樓里閉門造車,現在深入實際拜工人為師;過去扶着「洋拐棍」走路,現在挺起腰杆邁大步。 「超」與「抄」,一字之差,反映了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主張立足於「抄」的人認為,維綸和腈綸是一門新興的工業生產技術,連續性強,牽一髮而動全身,一處改壞了,整條流水線出不了絲,搞革新創造風險太大;而照搬照抄,保險穩當。這種「化纖特殊,照抄有理」的論調,可名之曰:「照抄保險論」。

「照抄保險論」是工業建設上的爬行主義,是設計革命的大敵。我們破除這種精神枷鎖,是經過一番鬥爭的。比如引進的維綸設計中,有七台熱捲縮機,既大又笨,每台設備十幾噸重,活象七個「大鍋爐」,耗電多,效率低,運轉時容易出事故。我國維綸工人和技術人員對它進行大改大革,創造了具有先進水平的新工藝。但有「照抄保險」思想的人,在這次新設計中卻不採用這一新工藝,偏要那又大又笨的落後設備。工人氣憤地說:「誰硬要爬行,就把靠邊站的『大鍋爐』都搬去吧!」經過路線分析,堅持採用了這一新工藝。實踐證明,對「劉毒」批判得越深刻,對洋框框破得越徹底,設計革命就越能大踏步前進,越能發揚自己的特點,樹立自己的風格,走自己的道路。

設計屬於上層建築範疇。設計工作是有階級性的,不同的設計思想反映不同的階級利益。只有以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為指針,獨立自主搞設計,才能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有「照抄保險」思想的人從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出發,慷國家之慨,保個人之險。這是一種資產階級世界觀的反映,它與無產階級的利益是水火不相容的。

「照抄保險論」是反動的形而上學世界觀的反映,它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來看待科學技術,把洋框框、洋條條看成永恆不變的「絕對真理」。他們說,外國人搞化纖已幾十年了,技術成熟,能改的早就改了,用不着再革新創造。他們不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不斷發展的,都是「一分為二」的。以進口的維綸和腈綸技術來看:一方面,在某種意義上說,有先進的因素,但是,先進性也是相對的,不是停滯不變的;另一方面,由於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和沒落,又存在着不少落後的、不切實際的東西。列寧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科學擺脫資產階級的桎梏」。如進口腈綸廠的廢原液處理工序,用了十七台繁雜的設備,只能回收硫氰酸鈉,而把有價值的廢絲當作垃圾白白扔掉。我國腈綸廠的工人勇於革新,向這套設備開刀,只用了幾台設備,不但回收了硫氰酸鈉,還能每年回收價值上萬元的腈綸絲。這就有力地說明洋設計不是不可超越的。

我們並不排斥學習外國真正先進的工業技術。但是,對引進的外國技術要通過實踐加以鑑別,分析批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立足國內,「洋為中用」。比如外國設計的一種蒸發設備,能夠有效地利用熱能,但冷卻水溫卻不適合於我國水溫較高的地區,設計人員同工人一起進行研究,提出改革方案,既保持原設計的長處,又發揚了獨創精神,適應了水溫較高地區的需要。因此,如果不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生搬硬套,就會陷入主觀唯心主義的泥坑。

「照抄保險論」者崇拜洋框框、洋技術,被外國的所謂「第一流」的技術所俘虜,無所作為,把自己變成一種簡單的「繪圖機器」,完全顛倒了人與技術的關係。他們中了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鼓吹的反動的「唯生產力論」的流毒,見物不見人,不懂得人是生產力中的第一要素,人是技術的主人,技術是靠人來發展的。列寧指出:「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毛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我國化纖工人,敢想敢幹,大破洋框框,在三大革命運動實踐中,創造出豐碩的革新成果。這些革新創造是提高設計水平的豐富源泉。如進口的打包機,體積大,部件笨重,秤量系統複雜,全機有三層樓那麼高,需用四十噸鋼材,投資四十多萬元。這次設計採用了我國工人革新的打包機,結構簡單,製造方便,只需十幾噸鋼材和十多萬元投資,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照抄保險論」者的一個擋箭牌,就是宣揚「化纖神秘」,把化纖設計說得高深莫測,神乎其神。馬克思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比如對不鏽鋼的迷信,就是廣泛發動群眾高速發展化纖工業的「攔路虎」。有些設計人員認為,搞化纖,抗腐蝕,全靠不鏽鋼;少了不鏽鋼,做起設計沒主張。這回大家到二十多個小廠學習,親眼看到工人不迷信,不崇洋,窮有志氣,土有辦法,在實踐中發現了許多新的抗腐蝕材料,多快好省地建成一座座小型化纖廠,思想豁然開朗。有的人說:「過去思想有崇洋,滿腦迷信不鏽鋼;深入實踐破神秘,抗腐設備換新裝。」

兩項任務的完成僅是設計革命的新起點。我們深深體會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執行這條革命路線,就無往不勝,無高不可攀。大家決心進一步批臭洋奴哲學,埋葬爬行主義,反覆實踐,不斷提高,努力攀登化纖設計的高峰。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