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學校還是工農聯合辦好
城鎮學校還是工農聯合辦好 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革委會 吉林延邊軍分區 調查組 1968年12月21日 |
|
編者按:「城市的小學及中學應當如何辦?」的討論開展以來,很多革命群眾來信談到了城鎮學校如何辦的問題,希望讀者也就這個問題發表意見。有些城鎮學校已經按照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實行改革並取得初步經驗的,希望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談。
吉林省延吉市拖拉機配件廠的工人,遵照毛主席的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的偉大教導,於今年十月初,派出工人宣傳隊進駐延安小學,把學校的教育大權全部掌管起來。在廠革委會的領導下,成立了以工人為主體的延安「五·七」戰校革委會,領導學校的全部斗、批、改。
兩個月的實踐,充分顯示出工人階級領導學校的優越性。
但是,在全面落實毛主席「五·七」指示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實際問題。拖拉機配件廠是個僅有三百多人的工廠,而延安小學是擁有一千七百多名學生的學校。這樣的小廠要管理這麼多學生,並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工廠里的勞動,是有困難的。怎麼辦呢?
大家在討論中,有人主張由工廠開設附屬車間和作坊,但有很多具體問題不好解決,而且不能全面落實毛主席對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的偉大教導。也有人主張擴大學校原有的校田地。但這個辦法也不好,教師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學校也有校田地,因為接觸不到貧下中農,得不到再教育,受不到鍛煉,是為種田而種田。」 究竟怎麼辦好?大家從毛主席著作里找答案。毛主席說:「我們的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毛主席這一教導,象一盞明燈照亮了工人們的心。他們說,象延吉市這樣的城鎮,工廠、生產隊和學校緊相連,職工、農戶居住在一個鎮上,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不能都當工人,主要還是上山下鄉,到農村廣闊的天地里去,為什麼不把貧下中農請來,一同參加管理學校呢?認識統一了,工人們到附近的生產大隊去,徵求貧下中農共同辦學的意見。貧下中農很高興,他們說:「過去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害得學生五穀不分,光想升官發財。讓我們和工人階級一起管學校,這是我們應該辦的事。」
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心連心。經過協商和討論,決定延安「五·七」戰校由拖拉機配件廠和長白公社延河大隊聯合辦,成立了以工人為主體,有貧下中農和革命師生代表參加的三結合的教育革命委員會。由工人代表任主任,貧下中農代表任副主任,使學校的教育大權牢牢地掌握在無產階級手裡。
工農聯合辦學校的好處是:
一、工廠、農村到處是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活動天地。革命師生在同工人、貧下中農共同勞動、共同批判資產階級的過程中,向工人、貧下中農學習,使學生從小就熱愛工人階級、熱愛貧下中農,懂得做工,懂得務農,可以逐步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二、為教師的思想改造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有的教師不願意到農村,實際上是貪戀城市生活。現在工人、貧下中農開進學校了,直接對教師進行再教育,教師不僅要分期分批進工廠,而且要以更多的時間到農村,在貧下中農的教育下,逐步克服舊思想,徹底改造世界觀。
三、豐富了教學內容。工人、貧下中農登上了講台,講毛澤東思想課,講工廠、農村裡的階級鬥爭課,講工農業生產實踐課,使學生獲得全面的教育。
總之,工農聯合辦校千好萬好,就是能全面地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可以培養亦工亦農、亦文亦武的革命事業接班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