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基本建設必須依靠群眾搞核算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基本建設必須依靠群眾搞核算
蔡正
1971年5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冶金工業部第十一冶金建設公司,狠抓企業管理上的兩條路線鬥爭,依靠工人群眾管家理財,加強經濟核算,在九○三工程建設中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基本建成投產。他們的經驗為進行建築企業管理上的斗、批、改,多快好省地完成基本建設任務,提供了新的經驗。

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基本建設規模比過去更加宏偉。建設規模越大,投資越多,花錢越要節省。這對於多快好省地完成第四個五年計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目前有一些建築企業,存在着一種忽視經濟核算的錯誤傾向。有的人認為,「建築企業沒有利潤上交任務」,不用搞核算;有的人認為,「搞核算又會走到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邪路上去」,不敢搞核算;還有的人認為,「基本建設與工業生產不同,情況特殊」,不好搞核算。在這些糊塗觀念的影響下,有的建築企業只注意抓開工鋪點,不注意抓投資效果。他們熱衷於要投資、爭材料,施工無預算,竣工無決算,成本不核算,產生了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現象。有的甚至給階級敵人混水摸魚,開了方便之門。

「反映舊制度的舊思想的殘餘,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里,不願意輕易地退走的。」認為基本建設中不用搞核算、不敢搞核算、不好搞核算,歸根結底,都是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夥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沒有肅清,對加強基本建設經濟核算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

建築企業處在基本建設的第一線,是工程建設中的物質生產者。一個新的工廠能不能保質保量地迅速建成投產,在工程建設中是不是儘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築企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施工中不進行核算,那就會出現一筆糊塗賬,工程建設必然少慢差費;反之,加強了核算,比較準確地掌握了工程進度、材料消耗、成本狀況,就會促進工程建設的多快好省。第十一冶金建設公司的經驗是一個生動有力的證明,算與不算大不一樣。加強了經濟核算,不但有利於多快好省地完成建設任務,而且可以通過核算的對比,鼓舞革命幹勁,挖掘潛力,防止浪費,發揚勤儉節約的革命新風尚。因此,建築企業的經濟核算,決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非搞不可。這是關係到建築企業是不是認真貫徹執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方針的一個重要問題。那種認為「建築企業沒有利潤上交任務,不用算」的看法,實際上是劉少奇一夥「利潤掛帥」的流毒沒有肅清的反映。

建築企業搞核算,會不會走上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邪路,關鍵在於執行什麼路線。社會主義企業的經濟核算,與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經濟核算根本不同。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核算,是反映工人階級社會主義勞動成果,促進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的一個工具,目的是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為了「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它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統帥下,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既然這樣,社會主義企業的經濟核算就好得很,應當理直氣壯地去抓,而且一定要抓緊。只要我們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辦事,在經濟核算中,就不會出現什麼搞資本主義或修正主義的問題。相反,不抓經濟核算,隨意花錢,管理混亂,浪費嚴重,那倒可能滑到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邪路上去。

一味強調「基本建設情況特殊,不好搞核算」,也是錯誤的。應當承認,同工業生產相比,基本建設確有一些不同情況。一般說來,基本建設的生產周期比較長,原材料的品種比較多,企業內外的協作關係比較複雜,再加上新工藝、新材料的採用,在工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往往要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變更。但是,也要看到,正是由於有這樣一些比較複雜的情況,在基本建設中更加需要注意核算。這方面稍有疏忽,造成的浪費往往比生產上的浪費更大,後果也更嚴重。過去在劉少奇一夥貪大求洋、爬行主義以及「家大業大,浪費一點沒有啥」的思想毒害下,有的工廠建設多年不能投產,有的建成後生產上又不適用,有的在建設中造成了大量損失浪費,這種教訓難道還不應記取嗎!?建築企業過分強調「特殊」,不講經濟核算,花錢不節省,其結果就難免出現「特殊浪費」,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危害是很大的。

「建立經濟核算制」,是毛主席確立的社會主義企業管理原則。在目前社會主義生產建設的新高潮中,建築企業要進一步開展革命大批判,樹立經濟核算的正確觀念,肅清「劉毒」,克服各種不講核算的錯誤傾向,以利於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更深入更紮實地開展基本建設戰線上的增產節約運動。

毛主席教導說:「什麼工作都要搞群眾運動,沒有群眾運動是不行的。」同革命工作一樣,在建設工作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工農群眾。建築企業加強經濟核算,必須廣泛地開展工人群眾參加核算的工作。以群眾核算為基礎,這是社會主義核算區別於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核算的特點之一,是依靠誰的一個根本問題,也是落實「鞍鋼憲法」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基本建設戰線上,廣大工人群眾整天戰鬥在工地,他們對那裡的情況最熟悉。哪裡有浪費,哪裡有潛力,哪裡能節約,怎樣才能加快形成生產能力,發揮投資效果,他們最了解,最有發言權,最能提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建築企業的經濟核算,如果沒有工人群眾參加,就必然脫離實際,走進「專家理財」的死胡同;反之,有了工人群眾參加,就會生氣勃勃,能夠「用較少的錢辦較多的事」。因此,建築企業必須依靠群眾搞核算,把專業核算同群眾核算結合起來。有了群眾核算,專業核算才有基礎,才有生命力。

建築企業依靠工人群眾搞核算,必須破除那些脫離實際的煩瑣的制度,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在「改」字上下功夫。第十一冶金建設公司,在加強經濟核算的過程中,舉辦了有工人代表參加的學習班,開展了「三學、三聯、三批」活動,進行批修整風,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統一了認識。然後又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採取了資金分級管理、發動群眾編審施工預算、建立施工隊和班組核算以及開展群眾性的經濟活動分析等制度。這樣一來,斗、批、改就搞得扎紮實實,做到斗得狠、批得深、改得快,既提高了幹部和工人群眾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加強了領導班子的思想革命化,也有了得力的改進措施,使企業管理迅速改變了面貌,工程建設出現了多快好省的新局面。

依靠群眾管家理財,加強經濟核算,關鍵在於領導。許多地方的經驗都證明,企業的領導班子不重視,或者領導班子裡有思想障礙,這項工作是抓不起來的。領導班子首先要統一認識,「敢」字當頭,才能帶領群眾,揭露矛盾,開展路線分析,解決企業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建築企業的領導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黨和國家交付的光榮而艱巨的建設任務,反驕破滿,謙虛謹慎,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不斷前進。目前企業的斗、批、改正在深入發展,建築企業一定要把依靠群眾管家理財,加強經濟核算,提到領導班子的議事日程上來,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為多快好省地完成第四個五年計劃作出新的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