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夢窩集/卷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夢窩集
卷九
作者:金昌集
1859年
卷十

疏箚

[編輯]

論時弊箚己亥

[編輯]

伏以臣之老病劣。本不堪擔荷重負。而迫於嚴命。黽勉出謝。日夕懍惕。如臨深淵。顧今國勢時事。無一可恃。苟無別樣振作之擧。則殆不可爲。玆將一二慨惋於心者。條列如左。而仍念庶事之叢脞。專由於紀綱之不立。紀綱之不立。亦由於輔相之匪人。若臣之累試蔑效。卽兩宮之所察也。今若用其言而退其身。則豈但臣私分獲安。亦國家之幸也。國之治亂。在於庶官。故有爲之世。未嘗不急賢材也。年來別薦之人。其數亦多。雖未必盡出倫類。其賢於姻婭猥瑣之流。則不翅相遠。而銓曹多不收拾。此豈朝家旁求之意哉。宜飭兩銓。連續調用也。惟其掄選非公。故風習大壞。奔競日甚。躁進者雖不肖。動輒得官。守靜者雖賢。能終不見錄。臣聞前縣監朴樞。以名家之子。素有淸操。曾任一縣。罷散今逾十年。而歸臥田裡。口不言祿。故銓曹終不檢擧。殊可嘆惜。臣所知者。適止此耳。安知此外又無他人哉。昔宋文彥博請甄錄韓維。以厚風俗。今從樞始。增秩調用。仍復詢訪。此等之人一體褒奬。以風勵一世。恐爲今日急先務也。中外簠簋之誚。日盛月甚。其登於御史書啓。臺臣彈章。而事跡顯著者。宜自上別爲傳敎於兩銓。毋得調用。使贓吏知所懲畏也。黜陟幽明。國之大柄。而京司褒貶。便是文具。是以各司之官。多不謹愼。至於貢物衙門。則侵漁之端。鄙瑣之事。尤有甚焉。而官長終無糾察之道。故皆得由是而出宰縣邑。終必剝民而後已。守令之不擇。生靈之不遂。專以此也。今宜令各司申嚴。殿最之法。一如外方之爲。則庶有一分警飭之效也。綱維解弛。命令不行。譬若病痺之人。身不能使臂。臂不能使指。如是而尙可爲國哉。今番歲時廟堂有禁肉之令。方且申明約束。而法司之官。私自撤禁。都城之內。屠戮狼藉。法司之意。如以爲不可禁。則論報廟堂。許之而後撤禁。可也。安有廟堂方禁。而有司私許者乎。此雖小事。其壞體統。則無餘地矣。臣謂當該官。不可無警責也。至於閭家奪入。數年尤甚。其間駭悖之擧。不一而足。都下之民。如逢亂離。此已無據。而至於禁標。內則逼近宮墻。其在臣子分義。何敢以拘忌之疾。肆然移接乎。此非京兆之力所能禁。而朝家若復以不可盡罪而置之。則綱紀益墜。今後每摘其中官秩爲首者一二人。痛繩以法。則庶有可禁之道也。京司如此。故外方效之監司。不用朝命。守令不遵上司之令。若兵水營催納軍布。營將推捉賊黨。則略不動念。守令若秩高或有勢。則視之尤無如也。其弊可勝言哉。雖以量田事言之。亦可見其一端也。二十年一量。自是成典。而今不改量。且百年矣。經界紊亂。姦僞百出。守令貪於私用。漏卜豪右。利其眩亂災實。而守令之毀譽。又專出於豪右之口。故豪右倡以爲不便。則守令和之而論報。監司又從而馳啓。百般推託。必罷乃已。是朝令非見格於監司守令也。卽見格於鄕曲豪右之徒。豈不痛哉。秋收之後。若卽擧行。必已了當。而故爲遷延。末乃以量尺長短。民間癘疫爲諉。今雖曰待秋擧行。及其時也。又豈無沮遏之策乎。臣謂自初避事之監司。不可不譴罷。以警他人。以存事體也。守令之違道干譽者。非惟希望褒賞。亦由多行不法。畏民議已。故遇姦猾則不敢正其罪惡。遇詞訟則不敢明其立落。減省官家應捧之物。以爲德色。以此民習驕悍。不可復使。官家疲弊。不得成樣。後官不如是。則怨讟朋興。故爲守長者轉相慕效。八路郡縣。無處不病。從前御史書啓。而朝家論賞者。多不外於大同田稅之防納。雉鷄柴草之減捧。而每人悅之。無一毀言之類。嗚呼。此國家所以勸之爲要譽也。夫按法爲治者。不能無怨言。此朱子所不免於南康者也。今後御史封書。宜以古之七事爲主。而廉問之時。守令雖有浮謗。得其正道者。別爲超擢。雖得純譽。苟有一分邀名之跡。勿加賞典。使士夫知恥而有所不爲也。科場之重。文武何殊。而近年。武科用情。極其狼藉。無勢無賂者。雖絶才多。不免落榜。事之可駭。莫此爲甚。奸僞多岐。雖不可一一摘發。如有現露者。依前充軍。而擧子則永勿許赴試。差備官則永勿許敍用事。添作事目。定式施行。則或可懲戢也。臺諫之職。所以糾官邪而肅紀綱也。其責不輕。而近日。臺諫專以呈辭爲事。茶時傳啓。視若弁髦。政院逐日請招違牌。又復紛然。殊無恪謹之風。不顧事體之損。若夫行公累朔。爲一時休息之計。或情跡不安。不得不謁告者。則固無足怪。然亦必稱疾不出。可也。今則不然。無難強之疾。難安之端。而乍出行公。旋卽引疾。便服出入。無處不往。故街路之上。絶無以朝衣行呼唱之臺官。自處若此。其何以論人之得失。而設有必爭之事。亦何望其得請哉。最是下直守令。屢往不遇。行期屢退。夫馬久滯。間或因朝令急赴。而未及見之。則又必囚吏。使不得行。其弊大矣。今宜另加申飭。而初除守令者外。若曾經之人。屢往不遇。則許令留刺赴任。俾無滯行曠官之患也。夜禁。所以詗察非常也。雖以漢史所謂今將軍尙不得夜行者觀之。可知其自古然矣。臣聞祖宗朝直提學以下。毋得犯夜。而近來。朝士儒生。姑舍勿論。至如掖庭及上司所屬宰相名官之傔從。尤甚橫行。邏卒一有所問。又輒詬辱歐打。否則誣訴官員。推捉牌將。困責備至。故雖有所遇。莫敢誰何。任其往來。誠可寒心。輦轂之下。是何等地。而如有不逞之徒參錯其間。則當如何哉。今後有勿禁帖者外。朝士儒生以下。皆不得犯禁。雖掖庭上司所屬。勿用進來。直自該軍門。依法決棍事。定式分付。以革前弊。以防後患。恐不可已也。生民困悴。皆懷畔心。一朝風吹草動。則分崩離析之患。可計日而待也。目今諸道災荒之餘。嘯聚滋蔓之徒。隨處盤據。凡諸治盜之地。任使吏屬。皆爲其腹心。故中外官司。力不能制。豈不可憂乎。頃日金城之賊。以戎服進薄官門。肆然接戰。其跡已著。其徒之招。又有至凶之謀。而前後監司。過加平反。臺臣又從而劾其守令。此何事耶。守令宜有功而反坐微文。賊盜宜卽誅而反傅生議。朝家擧措顚倒如此。其何以戢姦宄而勸有功哉。今人之情。無不以捕盜之賞爲大恥。而賊勢強盛。皆懷不勝之憂。故雖懸賞購捕。尙恐無人應募。此非國家之福。今乃屈辱勦捕之人爲凶黨報仇。此後脫有劇賊。誰肯出死力。爲國除患乎。臣謂臺官以風聞論事。固無可論。至於監司。不可無警責。而賊黨不可不拿致捕廳。特令左右大將。齊會嚴訊。以正其法。當該守令。不可不論賞。而爲今之圖。宜從朱子賊邊主人邊之說。雖如權卨之受人所疑者。亦可特釋其罪。以無遏治賊之路也。仍竊惟念。赤子之爲龍蛇。亦非其罪也。國家昇平八十餘年。生齒日繁。而土地有限。生計之艱。愈往愈甚。使其無事自在。尙不免飢寒。況在上者。又復侵削。彼無恆心之類。何所賴而不爲盜乎。近來增設軍門。比祖宗朝時。凡幾所矣。以此收布斂米之路日廣。而椎剝之慘。愁恨之聲。足以感傷和氣。今日災異疾疫之作。未必不由於此也。朝家每以良役變通。爲救急之策。累年講究。未得好法矣。設令得之。不過所以收斂者。換易其術而已。非所謂寬民力也。亦何所益哉。及其收斂之後。又不量入爲出。百事增衍。比古倍蓰。用度一有濫溢。便成規例。有加而無損。月異而歲不同。是故國用不繼。朝不謀夕。噫嘻。浚民膏血。滲泄於無用之地。使國日趨於危亡之域。而上下恬然。莫之覺悟。臣竊痛之。伏乞邸下以此稟於聖上。洞察弊源。深惟大圖。痛省浮費。以制一年之用。務爲苟簡。若在圍城之中。輕其繇役。以救倒懸之急。亟降哀痛之敎。特罷一軍門。以其軍丁。移補他軍門闕額。以爲固結人心。祈天永命之本也。不知者。將以軍兵之減額爲難。然苟得人和。邦本自固。雖有變故。可得多助。不然而徒取其衆。則臣恐疾視長上之輩。必不爲用於危難之際。其利害得失。昭然可知。而唐之天寶年間。益兵浸多。而民始困苦。宋之京師。宿兵百萬。而天下大困。卒致喪亂。已然之前鑑。亦如此。惟願夬斷而無撓於浮議。以爲宗社萬民之福。千萬幸甚。

因持平朴弼正避辭。呈辭。承別諭。仍有遣史官偕來之命。辭職箚。

[編輯]

伏以臣之情勢。萬分難安。有不可冒沒仍居於職次者。尋單請急。誠非獲已。而未蒙恩遞。反下史官偕來之令。臣狼狽悶蹙。不知所出。今臣犬馬之齒。已過懸車之年。本不堪驅策病骸。奔走世路。一退之計。不翅若痿人之不忘起也。然臣只欲仰答聖上再造之恩。少觀邸下代理之化。低回不決。以至今日。而竊伏見國勢岌岌。百度廢墜。有非臣識慮才具所可救也。世道大壞。而臣無輓回之力。綱紀縱弛。而臣無振擧之策。賦役繁重。盜賊滋蔓。而臣不能撫綏。賢愚雜進。名器冒濫。而臣不能進退。而顧其職則上相也。凡有得失。皆受其責。臣旣不能力辭去位。則竭其駑鈍。隨分規畫。一陳於黈纊之下。不得則止。是亦一道。夫然後臣責方塞。國恩無負。是以不揆鹵莽。猥論時事。不意醜悖凌辱之說。闖發於臺閣之上。如是而國事尙何可爲。臣亦何可一日留哉。伏乞離明察臣之情。諒臣之跡。亟先召還史官。仍賜斥黜臣身。以爲妄言之戒。以懲違慢之罪。千萬幸甚。

初度呈辭。遣承旨敦諭後辭職箚。

[編輯]

伏以臣。當退之義有三。而向之人言。不與焉。夫七十致任。禮防至嚴。鐘漏之行。古人所譏。今臣則已過二歲。此其當退者一也。病源深痼。逐年增加。少有感傷。死生難期。此其當退者二也。人臣事君。不能則退。古之道也。顧臣本無才能之可施。況此時勢亦無著手之地。無事而食非臣之所敢出。此其當退者三也。若臣所遭。曾所未聞。其壞國體而辱淸朝。亦非細故。而猶不若上三事之爲尤大也。然臣不能決退。因循至今。每一念至。未嘗不赧然自媿。有識旁觀。當謂斯何。此所以同朝之士加以非禮而不少顧藉者也。是以。臣必欲因此懸車。以求自靖。初非怒於其言。故爲過激之事也。頃日尋單遽承史官偕來之令。進退路窮。轉身不得。而大禮且迫。有不敢頑然不動。故黽勉乍出。少伸分義。過此則復申前請。必遞乃已。卽臣素定之計也。不意邸下又令承旨敦諭。其所責勉。有踰常格。臣不勝悶迫焉。設令臣之求去。專由於人言。尙不可冒沒廉隅。復廁周行。況其區區之義非止一二。惟當殫竭忱悃。以冀準請。而其在朝家勵廉之方。體下之仁。亦豈不當許其休致。以成上下之美哉。伏乞離明將臣至懇。入稟於大朝。亟降兪音。仍治臣不赴召旨之罪。千萬幸甚。

五度呈辭。遣承旨敦諭後辭職箚。

[編輯]

伏以人臣七十致仕。不惟古禮爲然。考諸國典。亦有其文。毋論品秩崇卑。據禮引年者。莫不假以奉朝賀之號。臣於此有以見祖宗朝所以安老養廉之意。可以比隆三代矣。此豈非後世之所宜遵奉者乎。臣竊念臣僚設有才德俱優。精力尙旺者。猶當隨請許歸。以之成人美而敦國俗。況其不及此者乎。若臣少壯。本不猶人。及今衰邁。尤無可論。而疾病深痼。望絶陳力。其不可徒取充位。毀畫而求食。無補於國。秪喪其名節也。不翅明矣。此臣所以必欲積誠瀝懇。閱月經時。不得請則不已者也。一退之計。是臣至願。而臣於年至之初。適在侍藥之地。不敢發口。遂致因循。至於今日。始有此請。此固臣忘廉喪恥之罪。而不幸人言適在此際。故雖以離明之照。尙疑臣之求去專由於此也。然臣雖甚疲劣。豈與此人相較。以爲去就哉。特其素定之計。因此而益決耳。書本辭單。今已屢上。而一兪之音尙閟。昨日喉舌之臣。又宣敦諭。其所責勉。逾往逾隆。臣每承召旨。罪戾輒增。臣之狼狽。可謂極矣。伏乞邸下哀臣不移之愚。察臣必退之義。亟許至懇。以成微尙。千萬幸甚。

因病辭職。兼附所懷箚。

[編輯]

伏以臣。年踰七耋。筋力衰敗。雖無疾痛。固非奔走之時。而入夏以來。宿患復發。種種危證。雖不敢歷擧仰溷徽聽。而最是口絶粒米。身無點肉。尩羸澌綴。無復生人貌樣。床簀之間。亦無以自運。其可望陳力就列乎。以此賓廳次對。籌司例坐。每使僚席獨賢。固已未安。而矧今軍門存罷。諸大臣旣皆收議。良役變通。僚相亦已箚陳。亟宜入稟大朝。反覆熟講。而緣臣病蟄。未免遷就。臣之罪戾。實無所逃。伏乞邸下特察臣老病之難強。機務之多滯。亟鐫臣職。公私不勝萬幸。且臣有一二所懷。玆敢附陳。驪州之曠官。今已三四朔矣。政當春窮。民皆頷顑。而以無牧使。至今閉糶。闔境喁噞。如魚在轍。開之殊可矜愍。近因本邑凋弊。人多厭避。未知李裕民之終始不赴。有何曲折。而事體所在。不得不請拿。而驪民之急。則殆不可救矣。近來。朝士無諭文蔭武。凡有除拜。輒視其殘盛燥濕而有所趨避。實是可駭之風習。前日臺臣之論地部郞屬仍任之弊。蓋出於矯正之意也。當初張鵬翼之始除驪州也。軍門以中軍乏人。入達請仍。本邑之受害。實由於此。今鵬翼爲春川。而渠有樂赴之意。故軍門亦從而置之。未知其間果得可合中軍之人。而在驪州則請仍。在春川則置之。物情安得不疑惑乎。厭避守令。定配其地。自是令甲。必須申嚴此法。始可杜此弊也。長生殿梓宮加漆之時。堂上有故。則郞廳亦或獨參。而事體則苟簡矣。禮曹參判金演。近有身病。工曹判書兪集一。因臺疏引入。而所論燕行時事。非如一時相規之比。其不欲遽出。廉義則然。宜姑許遞也。外方守令別星乘轎之弊。朝家申飭。非止一再。而終不懲戢。犯之依舊。此不過只令嚴禁。未有應勘之律故也。老病守令。猶且不可。況如年少無病者。輒乘屋轎。四面褰帷。揚揚有得意之色。此不但便其一身。實爲道路之觀瞻。亦於營下。肆然出入。無所顧忌。爲監司者。非不聞知。亦莫之禁斷。若夫老帥或因疾病。有以草轎擔行。則輒目之以乘轎。曾不恕假。是何臺臣耳目。只及於閫帥。不及於守令耶。其亦不均甚矣。至於三司之官乘召上來者。亦皆乘轎。仍以冒法自首。便作解職之一妙策。其爲無據。莫此爲甚。今掌令韓以原。以此引避矣。臣意自今以後。守令別星以下乘轎者。飭道臣另加禁斷。犯者卽行罷黜。三司之以此自劾者。亦一體罷職焉。已經文衡之人。不得復兼提學。曾有定奪者。此卽先臣之事也。故相臣李端夏。故判書金萬重。皆以此相繼遞解。而今者藝文提學宋相琦。見有此例。必欲辭免。其勢固然。朝家亦不宜強令察任。弁髦前例也。前判敦寧崔奎瑞罷職事。臣竊以爲不可也。臣未知奎瑞當日之去。其義何據。而恬退之節。大體可貴。其視入而不出者。不可同年而語矣。設令其所處於分義情禮之間者。有未盡合於一世之見。何可以此爲罪乎。且其人不貴軒冕。褫去其職。未足爲損。而但未知於聖朝勵廉恥之道何如耳。頃日臺疏。實爲得體。而邸下終不採納。豈不惜哉。若臣之年至遲徊。未能一辭而退者。常有邈矣難及之嘆。今見此擧。不敢不言。伏乞離明並加裁處焉。

因文廟震變。陳所懷箚。

[編輯]

伏以日昨聖廟震檜之變。實是前史所無。老病賤臣。蹶然驚懼。久而靡定。以爲此何變異也。蓋雷霆者。上天至怒之威。聖廟者。國家至敬之地。以至怒之威而加諸至敬之地者。此必有所召而然也。噫。太學。卽賢士之所關也。世敎漸衰。士習不古。衿紳之列。未聞雅飭檢束之行。庠黌之間。惟襲偸薄爭鬨之風。夫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諸生不能進德修業。先立其根本。而乃如是貿貿。則其何以責他日出爲時需哉。齋任自是多士之表率。在前必得一時名流。尋常居齋。主正論檢渝習。故賢關自重。士趨有定。何近來蔑蔑乎無聞也。雖以從祀事觀之。可以知今日之士習也。臣聞諸先輩。從祀之典。至重至大。故必待朝野士論歸一。然後乃定。而又必自太學始可以發。此所以重斯文也。尊先賢也。今則不然。遐方之士。率爾發端。或以兩賢爲請。或以三賢爲請。至於太學。又發四賢從祀之論。噫。欲尊躋先賢於文廟腏食之列。而或二或三或至於四。取捨隨意。停發無常。似此士論。實未之前聞。惜乎。中外章甫不能審愼於至重至大之擧也。然苟究其故。則豈非朝家導率之方有所未盡而然耶。所謂敎化之具。莫先於擇師。今欲捄得一半。則惟在於愼揀師儒之長。使之久任責成。克闡菁莪之化。昔在宣廟朝。臣之外先故參贊臣鄭曄。常兼國子之長。先王朝。故相臣閔鼎重。亦常兼帶是任。其所誘掖作新之效。修擧廢墜之政。人到今稱之。今亦試察居師儒者之克稱其職者。不計資級之崇卑。雖或他遷。許令兼帶。如兩臣例。而兼飭齋任守齋之法。俾令一時多士有所矜式。則此亦振起斯文之一端也。邸下代理之後。宜有聖廟展謁之禮。而聖上方在靜攝中。故大臣請待平復後擧行。蓋試士一節爲難便。而成命遂至於寢閣矣。顧此廟庭之變。若是非常。稍竢天氣向涼聖候有間之時。一謁聖廟。克擧縟儀。仍令師儒諸臣招諸生而立於幄次之下。諄諄有所提誨。俾知邸下樂育之意。則未必無補於風動之化也。如試士一款。雖非此時。何必以文詞取人。適增其華競浮蕩之習哉。惟邸下並稟大朝而裁處焉。噫。宋臣眞德秀之告其君曰。知父母之心者。可以知天心。知人君之道者。可以知天道。蓋父母之於子也。鞠育而遂字之。仁也。鞭撻而敎戒之。亦仁也。君之於臣也。爵賞以褒勸之。仁也。刑罰以聳勵之。亦仁也。天佑下民。作之君師。其愛之深望之切無異親之於子。君之於臣也。故君有闕失。則天示之警而災異形焉。君有德善。則天爲之喜而祥瑞生焉。災祥雖殊。所以勉其爲善則一也。今邸下仰承聖上慈育之志。儆戒不懈。克體上天仁愛之心。寅畏靡寧。則天其或者悔災。而今玆廟檜之震。安知不反成重發之祥耶。老臣憂愛之忱。不勝耿耿。敢於陳戒之章。略附古人之言。伏乞邸下勿以言耄而廢焉。

因泮儒所懷辭職。仍陳所懷箚。

[編輯]

伏以臣。不量時勢。有懷輒陳。受人詆辱。前後非一。今者目見非常之災。略言平日所慨惋者。大觸儒生之怒。至有空齋之擧。而其所上所懷之語。極其譏嘲詬詈。其言之有理無理。姑舍勿論。身爲大臣。略論士習之不美。而反受此無限逆境。更何顏面晏然於具瞻之地乎。伏乞離明亟削臣職。以安私分。千萬幸甚。臣方乞免。不宜贅陳他語。而臣見吏曹判書李觀命。以兄弟。並在政府銓曹。爲難安之端。必欲辭遞。至引崔錫恆事爲言。臣竊以爲不然也。以私言之。容有如觀命之意者。而朝家事體。豈宜曲遂其願乎。雖以前事言之。故相臣翼憲公鄭太和爲領相時。其弟故相臣致和爲吏判。屢疏辭免。如觀命之爲。而朝家不許。故致和遂出而膺命。前吏判臣權尙游。亦以今左相臣尙夏之弟。初雖引嫌。終亦出仕。世之論者不以爲非。雖曰左相時未行公。尙游所處。與觀命有些不同。而右揆之於首相。不無差殊。則其視鄭致和事。亦有間矣。今觀命不師前輩。而必循後人一時過嫌之擧。不已過乎。伏願邸下毋或撓奪。速加勉出。無使大政遷就焉。

辭歲杪參決箚

[編輯]

伏以臣。昨伏聞有歲杪文書。令大臣參決之命。臣竊以爲未安也。聖上於靜攝之中。難於御煩。有此萬萬不得已之擧。凡爲臣子。無以爲心。豈不思所以殫竭其力。省得君父一分之勞。若臣病情。乍歇乍劇。及期入對。固無其望。而第念此事。終非人臣之所敢與聞者。夫自前有罪譴罷者。或旋賜甄收。或經年廢置。斟酌輕重。自有權度。有非在下者所敢測度。此亦人主勵世之一大事也。今使臣下有所干預其間。則豈不使國體大損。而臣下陷於分權之罪乎。聖上今日之計。誠莫急於保嗇精力。凡干機務之未可以周察者。邸下皆當爲之。代理服勞。惟此歲杪文書。奚獨不然。而若於其中有事涉稍重。不容不商量者。亦宜從中稟裁。有何所難乎。聖敎雖以依疏決時事爲諭。而疏決。自是君臣上下周咨議讞之事也。此則事體自別。決不可引彼爲例也。玆敢仰達於離明之下。伏乞邸下將臣此意。詳細轉聞於四聰。以之更有所處分。千萬幸甚。

辭職箚

[編輯]

伏以臣。素有眩暈之證。少失將攝。輒致添谻。近因觸感。又復發作。落席昏昏。殆不省事。以此候班。趨簉稍間。方訟闕禮之罪。反承停候之命。有以仰見聖上體下之盛意。而目今聖候無減。中外憂遑。則惟當不計顚仆。日承起居之不暇。何敢自恤其身。而老病如斯。致勤聖念於前後。臣誠惶隕感泣。不知死所。臣之病狀。自有源委。今則已成膏盲。非醫藥所可及。旬月之內。難望復起爲人。其不可曠廢職務也決矣。且臣伏見持平洪禹傳上書。盛論閫任苟充之弊。宜令廟堂更加申飭。辭意抑揚。譏切深至。臣於此誠不勝瞿然。繼之以訝惑也。國家用人之道。只觀其賢否而已。苟其賢也。老者何傷。如其不然。雖少亦安用哉。是以。任用老帥宿將而成功者。從古何限。而國朝未嘗拘帥臣以年限者。亦以此也。凡干武弁。儲養旣久。然後方至閫帥之列。而其年已老。老而棄之。安在其儲養之意哉。卽今出入閫任者。皆已老矣。其間雖不無強壯可用之人。而或資歷尙淺。或有年老偏親。舍此而徒取年少。則又不葉於人望。今之薦擬。不亦難哉。臣亦老矣。每當薦人之際。問其年則皆下於臣。觀其貌則亦勝於臣。臣竊以爲廊廟之重。旣自忝叨。則彼亦何所不可。蓋不自覺其老耗當退。而反欲以是推之於人。終致閫任之苟充。此實臣之罪也。憲臣書批。有廟堂稟處之令。而臣則遲徊槃礴於百責俱萃之地。責人以老有所進退。則其於廉義。當復如何。伏乞離明先斥臣身。以謝臺議。千萬幸甚。

梓宮加漆時。病未入侍待罪。兼陳所懷箚。

[編輯]

伏以臣自數日。猝得泄瀉之證。不分晝夜。度數無算。飮啖專廢。氣息如縷。昏昏委席。若將難保。今日梓宮加漆。臣當入侍。而末由致身。終未克趨詣。揆以分義。極涉惶悚。乞被廢職之罪。以安賤分。且臣因御營大將金錫衍。伏聞孝廟昇遐前數年。夢至世子嬪寢室。有以衾所覆之物。開而視之。有龍在其中。孝廟覺而喜曰。此必元孫將誕。有此奇兆。預定元孫小字曰某。此卽錫衍所聞。而方其撰誌之際。病昏忘卻。今始記得雲。其言必爲端的。似當載於誌文。撰進大臣。雖已奉使西下。而曾以辭陛之後。亦命大臣詞臣。極意刪改之意。臨行箚陳。則諸臣相議添入。亦無不可。而況其行未及渡江之前。尙可以往復停當。令都監急速變通。得以收錄。恐不可已。惟聖明之裁處焉。

請遞銓長箚

[編輯]

伏以臣。伏見吏曹判書閔鎭遠前後疏本。且觀其所爲。可知其必不欲膺命。不亦過乎。昔漢文帝。以後弟之故。不用竇廣國而古人惜之。由是觀之。鎭遠元無不可掌銓之嫌。朝家亦何以從而拘礙於差除之間乎。是宜自上特加開釋。期以勉出。而顧今大政之期。已過兩朔。中外弊端。不可勝言。上下撕捱。出場未易。臣之淺見。姑許遞改。從後更議。恐亦無妨。惟聖明裁處焉。

因承旨宋成明疏。待罪箚。

[編輯]

伏以臣。竊祿叨榮。涯分滿溢。多仇少與。蹤跡畸危。豈不知優游田裡。避遠矰繳。是臣至計。而只荷大行大王不世之恩造。欲退未退。遲回不決。而遂抱天崩之痛。繼而聖上以臣爲簪履之舊物。倚毗之隆。殆有踰於先朝。臣由是感激。思欲知無不言。以報涓埃。而只緣臣年紀衰邁。智慮耗昏。凡所猷爲。率多顚錯。臣雖自念。尙多凜然心寒。況使蓄憾切齒之徒。森列在傍。其所籍記。宜無遺漏。今者。宋成明之疏出而罪狀果狼藉矣。玉堂新錄。自在先朝。已有成命。而只爲金東弼。巧計沮敗。臣嘗慨惋。有所陳白。前後諸臣。亦多爲言。成明恐其或成。又襲東弼之餘智。其意蓋以爲舍此一計。則無以傾朝廷而逞胸臆故也。然則設令臣言行動合規度。豈能免於機穽哉。至於金一鏡事。臺論雖停。終無行公之理。而當此國家多事之日。夙夜之職。不容久曠。故敢請變通。此於成明。有何切己之利害而恨之至此耶。凡其爲說。萬萬危怖。以此勘斷。雖滅身湛宗。不足以塞責。臣更何顏面自立於天壤之間哉。曲蒙聖慈。不置刑章。此已再生之洪渥。而又因梓宮書寫時入侍。特遣承宣。諭令偕來。是豈負罪賤臣所當得哉。臣聞命震惕。不覺涕血之盈襟也。噫。臣於仙寢周旋之事。何忍爲違避之計。而顧此罪名至重。終不敢冒進。今日結裹。又不得入臨。只恨命頑不早溘然。蓐蟻於重泉之下也。言之至此。心肝崩裂。伏乞聖明亟正臣罪。以謝人言。不勝萬幸。

辭職箚

[編輯]

伏以臣。前後所被人言。極其危險。寧有一分復出之理。而宗臣殿講。緣臣又退。則私分萬萬惶悚。不敢不黽勉暫出。而實非因仍槃礴之計也。臣以本來積謗之身。又與聞於館錄一事。則今日之見慍。固其所也。夫館錄。國家大事也。兩朝成命也。奉承成命。完了大事。是人臣之職分。此外道理。有非常情之所可及也。而一種傾險之輩。百般沮撓於未成之前而未售。則囂然詆毀於旣完之後而不已。臣未知是果出於爲公耶爲私耶。後先迭出。雖各爲說。而其爲計則一也。然其所以斥臣者。尤極可笑。從前朝堂之會。備局之坐。大臣先至。請招諸堂。不可勝數。而未聞以此爲非者也。伊日亦有啓稟請牌之事。故臣自闕中。直往政府。則諸宰亦已來到矣。先赴未必爲罪。況未嘗先赴者乎。雖其計出無聊。急於搆誣告君之辭。決不當若是虛謊也。若夫事勢所拘。深夜罷坐者。亦不止於一二。而臣不暇遠引。只以今番卜相時事言之。三更而後乃罷。則其時等待草記之批。以致晩暮。亦無足怪。而今乃以爲譏嘲之欛柄。尤豈非攟摭之甚乎。昨又伏見柳重茂疏。槪可想其詬辱之不少矣。臣忝居具瞻之地。受人凌藉。至於如此。其何可晏然自在乎。伏乞聖明俯垂諒察。亟命削臣職名。仍卽許臣退歸。以安私分。以謝人言。千萬幸甚。

因趙泰耇箚。與左相聯名箚。

[編輯]

伏以臣等。伏見右議政趙泰耇箚本。盛論接應客使時事。咎責廟堂。語意深峻。臣等不勝駭惑之至。夫王弟姪要見之說。始出於儐臣狀聞。而徑先往復。易生葛藤。且中路儐臣。雖有所言。似難回聽。故姑欲待其到館而處之矣。到館之後。彼又發端。而不待僚相之言。臣等亦知其決不可從。以病爲辭。牢拒其言。及至聖上親臨館所之日。彼乃以皇旨如此之意。雖有所言。亦無力請之意。其事因得寢止。臣等雖未知彼言之必出於皇旨。彼旣以此爲言。亦不可直歸之矯命。致有觸激生梗之患。倉卒之間。方便之道。自不得不然。是以山陵奠祭。亦不見於文字。而未嘗質辨皇旨之眞僞。但以禮意事勢爭之者。皆此意也。至於某嬪出娶某氏一句語。皇旨有無之難測。旣如上所陳。而比諸請見之事。不但無甚關重。而自山陵事以來。節節相爭。智力已竭。彼方以若不奉行。則不爲詣闕。當卽復路爲言。都監屢言聖上坐待接見之狀。而終始堅持。無意變動。其爲困辱。莫此爲甚。苟無大段必爭之義。則不宜一味揮斥。以惹事端。而今乃不諒事情之如何。只因未後枝葉。並與其所已彌縫之本事而囫圇說出。至以無復著手爲言。臣等愚昧。誠莫曉其所以也。臣等俱以庸陋。謬當重任。不能周旋於接待之際。徒費心力。而非斥之言。極其非常。其何敢自謂無失。而抗顏仍冒於職次乎。伏乞聖明亟削臣等之職。仍治臣等之罪。以謝人言。以安微分。千萬幸甚。

辭職箚

[編輯]

伏以臣。得伏見右議政趙泰耇三箚。猶復齗齗於接待客使時事。而自許以古人推車之義。臣未知其意之果何居。而此事非但臣之前箚已盡陳暴。聖明亦悉俯燭。則臣豈敢索言相較。以徒傷事體也。至於臣箚請勉出左相事。其亦疑之太深矣。左相當初引入。專由於枚卜時。上未有召命。下未及停當而然。則聖上合有開釋之敎。臣亦不可無引罪之擧。故只據事實。略請敦勉耳。豈料今日右相又引此而爲難進之一端乎。此無非臣平日言行不見孚於同朝之致。尙復何言。伏乞聖明亟黜臣身。以彰臣僨事妨賢之罪。不勝幸甚。

辭職箚

[編輯]

伏以臣。蒙被兩朝不世之洪造。絲毫蔑效。媿懼常積。況當新服之初。不敢求退。以此畸危之蹤。久廁睢盱之地。而欲以夷險一節。鞠躬盡瘁。爲追先王忠殿下之職分。自速顚沛。料之審矣。前後駭機之發。亦非一再。而未有若夢寅輩之凶慘也。其所臚列。罔非人臣之極罪。而究其事實。則類皆不干於臣身者。白地傳會。但欲抑勤擠陷。如此爲說。則何難誣人。而當之者。亦何摸捉而訟辨乎。天日在上。臣不欲費辭自明。而至若金始煥之疏。尤極陰狡。此實有關於國家大體。不止爲臣一身之事。其安得默然而已乎。夫此事。自在先朝。辨明已多。殿下亦已聽斷。臣何敢一毫增飾於其間乎。尹宣擧之嫌人議己。欲掩其累。敢引光明無玷之孝廟。比況其身。陰與賊鑴狼藉唱和之狀。文字具在。焉可誣也。是以附麗尹家之徒。可謂寔繁。而終無一人能明其文義所以不然之故。而但稱其冤枉。此已可笑之甚。而當初雖有勿捧疏章之令。而畢竟營救之言。無一不徹於天聰。則此輩之猶以壅蔽爲言者。不亦誣乎。大抵鑴,宣擧。亦自知逼尊之爲罪。故特爲謎隱之語。藏頭酬酢。使人未易領會。先王之驟覽而未卽覺察。其勢固然。而旣已覰破情狀之後。則始乃絶痛。而屢降嚴敎。明正處分。此非如一時偶然之事有可以隨時改易者也。凡爲今日臣子者。苟有一分顧藉聖祖聖考之心。其何敢肆然爲乘機變亂之計。而始煥乃欲藉先王最初未定之敎。以爲左契。而殊不知臣所承批旨。亦有曰尹宣擧本集中文字謬妄。則甚矣。又曰。朝家處分大定。又曰。士禍兆矣之說。殊極未安。又曰。今玆毀板之命。處分豈不正當。又曰。今日之事。是非不翅若白黑之易辨。又曰。寧有一毫近似於士禍。又曰。明示好惡。處分甚嚴。此等凶險之說。終不敢眩惑予聽。又曰。向使嚴慶遂之言得行。則其流之害爲如何哉。眞士禍作矣。又曰。玆事關係至重。爲聖祖辨誣。凡此聖敎。昭若日星。可以竢百世而不惑。亦豈不足以爲今日之證乎。伏況聖上在東宮之日。所降批答明白切峻者。又不可勝誦。始煥雖以仙遊已遠。謂可以矯誣。而獨不畏聖明之赫然照臨乎。臣實爲世道痛之。然念臣仇怨滿國。讒搆百出。向非兩聖之覆燾。則虀粉久矣。到此地頭。猶不知避。而卒不免於此輩之所中傷。則一己之禍福。雖不足言。豈不傷先王之明而負殿下之德哉。玆於敦諭之下。不敢爲祗承之計。瀝盡肝血。疾聲哀籲於天地父母之前。伏乞聖明特賜照察。許臣退歸田裡。得全性命。以卒生成之澤。千萬幸甚。

因金始煥疏。辭職疏。

[編輯]

伏以臣。不知時勢。觸犯駭機。自取毒螫。尙誰尤哉。夫以滓穢僭妄之人。爲百世之宗儒。則臣安得免於罔測之科也。臣自謂爲聖祖辨誣。而明明聖考。亦嘗許之以此。不意今日始煥乃以爲關宗社之罪也。若臣之罪則有之。身荷兩朝之倚毗。忝叨匪據。曾不能進退百僚。致賢邪之雜進。未能闡明先王之意。如日星之昭揭。坐使朝綱墜地。百怪並興。卒受搢紳間無前莫大之恥辱。爲世所笑。此臣之所自訟而不敢自赦者也。若其醜悖無倫之狀。臣實羞與之爭辨也。玆敢略暴危悃。仰籲於黈纊之下。伏乞聖明亟勘臣罪。以謝言者。不勝幸甚。臣無任駭怖戰灼屛營祈懇之至。

因災乞退。仍辭賞典箚。

[編輯]

伏以臣。積瘁之餘。宿患腰痛乘之。一落床玆。不得轉側。晝夜叫苦。寢食俱廢者。今八日矣。暮境此證。素稱難醫。復起爲人。斷無其望。且臣犬馬之齒。已近八袠。忝竊匪據。首尾十五六年。其何可復受鞭策。陳力而就列哉。自在先朝。屢請休致。久未蒙允。繼當送往事居之際。義不敢求退。遂復冒沒蹲仍。前後推擠之言。傾陷之計。何所不有。而臣所以褎如充耳。隱忍不去者。豈敢出於貪冒榮寵而然哉。臣身被先大王罔極之恩造。曾蔑塵露之裨。目見國事泮渙。世道波蕩。凜然若新造未集之狀。臣不忍以此時捨去。徒爲一身自全之圖。而其忘廉喪恥。受譏於當世。亦已多矣。乃者聖上以出天之孝友。決宗社之大策。邦本永固。民志有係。遂於大享之日。攜將儲君親薦苾芬。中外歡欣。言足聽聞。臣須臾無死。得見此事。今雖溘先朝露。可以藉手而拜先王於九地矣。尙復何戀而不思引去。以犯知足知止之戒哉。伏況夜來。天變極其非常。當此閉藏之月。有此震電之異。未知上天仁愛。因何癉怒而其所示警若是丁寧也。苟求人事之失。豈無可言。而其不能調和陰陽之責。實在於臣。而久叨相職。無所猷爲。坐使生民日困。災荒日極者。亦罔非臣之罪也。臣年至病痼。已可以休矣。備受人汙衊。又可以去矣。今復天災如此。尤何敢一刻晏然於職次乎。臣達宵震惕。待曙自列。伏乞聖慈察臣由中之懇。亟削臣職名。仍許休致。以應禮經。以答天譴。不勝萬幸。且臣忝叨冊禮都監都提調之任。而禮成之日。至有賜馬之命。夫有事服勤。自是臣子之職。況此曠古之盛典。奉以周旋。在臣爲至榮而已。元無一分可言之勞。則今此賞賚。不但臣不宜昧然承當。抑恐有傷於明主嚬笑之義。亦願殿下亟收成命。以安微分焉。

乞退箚

[編輯]

伏以臣。當退之義非一。而臣不暇論。惟是宿疾重發。筋力不逮。臣雖欲強自奔奏。實無其路。聖上雖欲強加驅使。亦無奈何。是臣不期退而將自退矣。臣謹按禮經。有七十致仕之訓。國典有奉朝賀之設。臣老則許退。蓋古今之通誼也。豈非臣下之廉恥去就。亦有關於世敎。人主之優老禮下。實爲盛德美政而然歟。臣年至已久。尙爲鐘漏之行。貪戀之目。實無所逃。而臣猶可以自託於鞠躬盡瘁之義矣。到今衰疾日痼。知其不可復起爲人。而猶荷重負。冒居榮寵。則臣之忘廉喪恥。固無足道。而雖以盛朝事體言之。不許臣歸休。終其身於爵祿百世之下。不免於鄙夫之譏。則其有傷於遂物之仁。有歉於礪世之方。爲如何哉。臣爲是之懼。昨者陳請。未蒙矜允。此殆聖上未察臣苦心至懇。視之以飾讓而然也。玆敢復瀝肝血。疾聲申籲於仁覆之下。伏乞聖明諒臣必退乃已之願。亟賜快許。俾臣得以遲暮之年優游聖世。時奉朝請。以卒天地生成之恩。千萬幸甚。

庭請罷後。與三大臣聯名請代理箚。

[編輯]

伏以臣等。俱以無狀。過蒙先朝天地之大恩。常願粉骨糜身。以報我殿下。近日忽有此非常之擧。其欲竭誠匡救。以副群生之望者。庸有極哉。而伏閤四日。不但不賜允兪。請對六七。牢拒愈甚。終不得一瞻淸光。只恨誠意淺薄。不能感回天心。臣等之罪。萬死猶輕。伏地竢罪。鈇鉞是甘。去夜所下批旨。尤非臣子所可忍聞者。奉讀未半。不覺心膽俱墜。臣等一死猶遲。遭此罔極之境。驚遑震悸。實莫知所以仰對也。第伏念當初備忘中大小國事並令裁斷之敎。實國朝以來所未有之事。中外臣庶之驚惑憂遑。正在於此。臣等雖萬被誅戮。決不敢奉承。至於丁酉事。自是先朝之裁定。且有節目之區別。其視並令裁斷之命。不翅有間。而況此聖敎出於至誠惻怛。則爲殿下臣子者。亦安敢以輕遽爲拘。一倂違拒。以傷我殿下之心哉。伏乞聖明亟命有司。只依丁酉節目。稟旨擧行。不勝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