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寶積經/卷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制譯


第二無邊莊嚴會清淨陀羅尼品第三之二

爾時佛告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雞羅娑山。彼等天神。能令諸說法者六根清淨。於諸演說開示法時。助其語業令相續說。即說呪曰。

鉢囉(二合)多鉢怛底(一)吠嚧折那筏底(二)沒陀末底(三)嚩蘇末底(四)達摩末底(五)遏三鉢囉(二合)謀(上)沙筏底(六)粵皤珊[木*奈]唎設曩筏底(七)烏波僧荷囉涅弟賖筏底(八)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娑羅林。彼等天神。能令諸說法者身語意業皆悉清淨。及能令彼言音清徹。謂美妙聲可愛樂聲。及能授與愛語不相違語。即說呪曰。

涅囉(引)藍婆阿孽囉(二合)羯嚟(一) 乞曬麼毘制曳(二) 涅皤娑筏底(三) 涅荷囉筏底(四) 烏闍筏底(五) 烏波曩酩底(六) 烏波僧荷囉羯囉尼(上七) 阿(引)尾捨他(八) 伊荷馱囉尼目谿(九) 達摩目谿(十) 達摩波吒嚟(十一)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雪山南面。彼等天神為說法者。於此法中勤修行者。樂求法者。愛樂法者。益其精氣。即說呪曰。

羯唎耶(二合)曩遏他(二合)微薩若儞(一)驕賖唎耶(二合)怒孽帝(二)嗚播(引)耶僧仡唎(二合)呬(引)帝(三)微寧目帝(四)扇(引)多鉢那微薩囉儞(五)烏皤(引上)婆耶賒筏底(六)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大海岸。彼等天神為聞法故。為諸法師而作安樂。如來為欲利益彼故。說此呪句。及天帝釋亦能授與此諸呪句。此是能攝帝釋等句。即說呪曰。

麼棄鉢底(一)麼蘇莽底(二)泥(引)婆(上)阿囉(二合)若(三)舍至鉢底(四)薩婆阿蘇囉曩(五)涅羅(二合)伽(引)多儞(六)未而曬(二合)野(七)素鉢囉(二合)底瑟恥多(八)鉢囉(二合)莽阿囉(二合)娜怒(上)比(九)阿素囉(上)喃(十)泥嚩南(上)阿地鉢碪(知臨反十一)薩(上十二)那布囉塞仡唎(二合)覩(引)呬涅(十三)泥微呬庶(上)皤(上)細(十四)嚩(引)娑嚩薩那(十五)布爛[木*奈]囉(十六)都(十七)多(引)閉肆(十八)阿素囉(二合)薩那(十九)墮喏(上)阿[起-巳+乞](其迄反)林(二十)多嚩(二合)鉢施埵(二十一)微圖孕(二合)肆多(二十二)麼訶素囉(二十三)阿素麗那囉(二合)鉢囉演底(二十四)避(引)多囉(二合)悉多(二合二十五)那輸地賒(二十六)那莽勃陀肆也(二合二十七)已曷底(二合)使曳(二合二十八)曩麼獄(去)多囉(二合二十九)摩訶野舍(三十)泥嚩(引)阿素囉肆酩(三十一)僧孽囉(二合)名(上三十二)勃陀攝陀(三十三)阿耨多囉(三十四)室囉(二合)末斯(三十五)泥嚩微誓耶(三十六)那麼勃陀(引)底曩(引)莽斯(三十七)僧(上)羯囉(二合)麼闡(引)那(去)斯末捻(引三十八)勃陀囊(引)銘曩嚩呬多(三十九)微誓曳素(四十)多多泥嚩(四十一)阿素囉室者(二合四十二)微寧多[口*梵](四十三)訖里(二合)多(引)帝(四十四)囉乞沙(二合)泥嚩(引)南(上四十五)麼努沙(引)南(四十六)囉乞沙(二合)三(上)尾那(四十七)曳翳訶(四十八)達麼儞泥世(四十九)污多囒(二合)底(五十)素(引)鉢囉(二合)底瑟恥(二合)多(五十一)寧疙(魚近反)里(二合)呬多(五十二)多嚩(二合)夜(引)阿素(引)囉(五十三)阿囉(二合)去灑(二合)娑藥叉緊那囉(五十四)曩(引)伽鳩盤吒步多儞(五十五)毘舍(引)遮那曩嚩多他(五十六)阿者羅悉他(上二合)曩(五十七)鉢囉(二合)鉢覩肆(五十八)印那囉(二合)印那囉(二合五十九)布囉(二合)塞訖里(二合)多(六十)阿底嚴毘(引)囉(六十一)扇(引)旦(引)者(六十二)阿孽囉(二合)布[口*路]沙(六十三)細(引)尾囊(六十四)鉢囉(二合)攘漫覩(引)肆(六十五)泥末那囉(二合六十六)勃地麼(引)多他微庶路(二合)多(六十七)阿(引)末捨翳訶(六十八)素多囉(二合)肆氏(六十九)阿囉(二合)乞沙(二合)三(上)末娜呬多(七十)娑訶薩囉(二合)泥多囉(二合七十一)素(引)目佉罨播娑(二合)麗(七十二)鉢唎嚩(引)履多(七十三)污波悶攘(汝陽反)薩嚩(二合)甘羯忙(七十四)布囉(二合)迷呬覩肆酩(七十五)野訖唎(二合)檐(七十六)阿底鉢始遮(七十七)阿努鉢囉(二合)沒多(七十八)阿者羅素鉢唎(二合)底瑟恥(二合)多(七十九)訖里(二合)膽呬(八十)據舍藍布囉(二合)迷(八十一)麼怒世數(八十二)忙呬(引)鉢底(八十三)布囉嚩(二合)虛牟肆(八十四)泥嚩(引)南(上八十五)布[口*誓]印底(八十六)答嚩忙努(引)沙(上八十七)勃陀肆野(二合)訖唎(二合)得嚩(二合八十八)薩得迦(二合)藍(八十九)布闍陛殺底(九十)帝莫呼(九十一)摩訶嚩莽寧(九十二)微者藍皤嚩南者(九十三)素庶(引)皤底(九十四)泥嚩來野肆(去九十五)莽地野(二合)肆氏(九十六)野去疏(二合)呬(九十七)播履嚩履覩(九十八)鉢囉(二合)濫磨(九十九)呵唎磨[合*牛]者(一百)多嚩肆迦(一百一)微舍那阿疙囉(二合)嚩(引)呬(一百二)娑哆底麼底(一百三)素囉多鉢囉(二合)底(一百四)娑囉多娑多他(一百五)鉢囉(二合)部(引)薩建陀(一百六)阿儞囉者莽囉者(一百七)摩訶磨霓(一百八)摩訶薩建(引)陀(一百九)摩訶計都(一百十)素鉢囉(二合)地者(一百十一)摩訶磨囉(一百十二)翳帝藥叉(一百十三)摩訶帝喏(一百十四)阿囉(二合)乞羼(二合)底皤嚩南多嚩(一百十五)摩護藥叉鉢唎(二合)嚩(引)[口*路](一百十六)曳那輸皤肆嚩娑嚩(一百十七)摩素薩嚩嚩素底喏(一百十八)摩訶帝喏摩訶仰儞(一百十九)摩訶鉢囉(二合)訶囉怒制嚩(一百二十)阿尾呬(上)娑那耶(引)多替嚩者(一百二十一)素名嚧暮囉陀(二合)儞(一百二十二)多嚩嚩娑嚩(一百二十三)薩嚩泥嚩(一百二十四)布囉塞訖唎(二合)覩(一百二十五)庶(去引)婆底(一百二十六)婆嚩曩污婆(引)娑(一百二十七)鉢囉(二合)磨悶者肆(一百二十八)底喏娑(一百二十九)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帝釋等句。若善男子趣菩提者。於彼後時有諸眾生攝受法者。及為眾生攝法善巧得安住者。由是諸句。天帝釋等而當授與此等諸句。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四天王並眷屬句。而說頌曰。


 於彼住夜叉  無忿無擾亂

 多聞之長子  及父咸恭敬

 刪闍耶夜叉  及諸勝軍旅

 而常擁護彼  愛樂此法者

 持國大神王  恆將諸眷屬

 彼亦常衛護  善說此經者

 醜目之眷屬  自身與軍眾

 若能住此教  一切當擁護

 增長王亦爾  軍旅及諸眾

 愛樂此法者  普皆作衛護

 幢幡大幢力  此住於東方

 大稱羅剎斯  彼皆攝入此

 而於此法門  有能受持者

 自身與眷屬  常親近守護

 藍婆毘羯遮  並及悉馱多

 奚離末底等  此皆住南方

 侍衛於帝釋  彼皆攝入此

 擁護益精氣  一切智者說

 劍離三蜜多  及伽羅繫翅

 並與蜜室多  名稱羅剎斯

 皆住於西方  此等皆攝來

 說法了義者  一切常擁護

 實諦有實諦  名稱羅剎斯

 深信於此法  彼住於北方

 佛為擁護故  攝彼來入此

 由如來威力  一切合掌住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四天王並諸眷屬侍從內宮令入之句。即說呪曰。


散寧微舍儞(一)摩訶(引)薩嚟(二)摩訶揭儞(三)摩訶揭若儞(四)鉢囉(二合)步(引)多微誓曳(五)馱嚩(二合)社阿孽囉(六)污播嚩(引)薩儞(七)阿儞邏(引)細曩覩娑呵(八)曩曩筏囊[木*奈]賒儞舍(九)折埵唎(引)路(引)迦播(引)囉儞(十)覩肆銘囉(引)若曩污折他(十一)阿(引)吠設娜(十二)伊呵薩曼嚩(引)呵囉他(去十三)勿囉(二合)[口*誓]寧孽囉(二合)呵(十四)薩迷折突地捨(十五)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摧伏魔波旬句。汝應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呪曰。


蜜底麗(二合一)蜜多囉嚩底(二)迦[口*路]寧(三)迦[口*路]曩嚩底(四)微步(引)底(五)微步(引)多嚩底(六)鉢囉(二合)牟折儞(七)鉢囉(二合)牟折囊嚩底(八)訖唎(二合)多訖唎(二合)多嚩底(九)阿怒仰酩(十)阿怒仰莽嚩底(十一)鄔播(引)多掣娜儞(十二)伽(引)麼微嚩攘儞(十三)底唎(二合)瑟曩(二合)娑牟姝(去)殺儞(十四)儞孽唎(二合)呬(引)多忙(引)囉嚩藍(十五)嗢多囉囊嚩底(十六)鉢囉(二合)底與(二合)多囉嚩底(十七)鄔閉(引)去沙怒娑呬帝(十八)阿(引)灆麼囊微輸馱儞(十九)寧那囉(二合)舍曩(二十)阿三(引)暮(引)訶儞(二十一)儞瑟(二合)鉢囉(二合)半(引)者寧(二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摧伏魔波旬句。由是句故。不令天魔及諸軍眾而得其便。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彼大梵天句。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呪曰。

阿地鉢底(一)摩訶悉他(去引二合)曩(上)筏底(二)娑嚩(二合)琰訖唎(二合)多(三)悉他(引二合)曩酩底(四)曩曩摩護微尾馱(五)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播薩他(二合)曩伽囉曩(六)阿地伽薩他(二合)曩鉢底(七)庶馱薩他(引二合)曩孽覩(八)娑含(引)鉢底(九)阿地羯爛(引二合)多(十)微庶(引)馱曩(十一)庶婆鉢唎(十二)鉢囉庶皤(引)地目多(十三)鉢囉(二合)勃多(二合)室唎(二合)多(十四)儞嚩(引)娑囊(十五)鉢囉(二合)步(引)多(十六)鉢囉(二)皤(十七)儞孽囉(二合)蹊(引)多伽(上)麼(十八)娑嚩(二合)悉底(二)伽(引)麼(十九)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播薩他(引二合)曩(二十)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大梵天句。由是句故。大梵諸天能授與彼諸說法師清淨妙善等。引梵行圓滿文句。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淨居諸天法光明句。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呪曰。

微輸(引)馱曩嚩底(一)案底麼伽(引)嚕儞(二)伽(引)麼磨嚩(三)鄔娑(引)多(上)儞(四)鉢囉(二合)涅酩多(引)儞(五)鉢唎(二合)演多(六)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波悉他(二合)曩鉢耶(引七)嚩娑(引)曩(八)阿(引)賴耶微輸(引)馱儞(九)阿(引)攘鉢演多伽囉儞(十)案底麼泥(上)舍(十一)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播悉他(引二合)寧(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淨居諸天法光明句。由是呪句而能授與諸善男子我諸法藏。佛言。無邊莊嚴。若有天王。人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及諸龍王。或大威德小威德者。若信不信諸眾生等。我皆授與陀羅尼句。令其信者於此法中獲增上信。其不信者默然捨之。不令得起語言諍論。說此法時。若有來作障礙留難而悉摧伏。此中何者是能攝取淨信者句。即說呪曰。

愚嚧那(上)嚟(一)阿者鉢麗(二)娑嚩(二合)毘涅呵(引)囉(三)句末泥(四)涅攘曩鉢囉(二合)底微嚧異寧(五)只多珊者曩儞(六)只多鉢唎(二合)羯酩(七)只多三(上)鉢囉(二合)娑(引)那儞(八)麼曩肆也(二合九)呵唎灑(二合)伽囉儞(十)微攘曩肆也(二合十一)阿怒娑嚩(二合)底(十二)阿怒達麼努閉去灑(二合)寧(十三)呬都珊那唎舍儞(十四)多他阿去殺(二合)囉鉢那(十五)涅泥(上)舍(十六)輸(引)地多(上)嚩底(十七)野他(引)孽多(十八)野他努句路(上)播麼(十九)鄔播莽涅泥(上引)舍(二十)微庶(引)地多(二十一)怛多囉(二合)伽(引)麗(二十二)曩者羯答微閻(二合二十三)三(上)鉢囉(二合)娑(引)娜遏他(二合)覩娑麼(二十四)野他(引)怒句嬾者目佉(二十五)鄔波僧賀囉喻儞舍(二十六)阿(引)舍耶肆也(二合二十七)微庶(引)地耶(二十八)野他庶(引)地底(二十九)羅去灑(二合)曩羅去灑(二合)儞(三十)羅去灑(二合)曩嚩底(三十一)羅去灑(二合)囊微輸馱儞(三十二)鉢囉底吠馱遏他(三十三)珊那唎(二合)舍儞(三十四)句舍囉冐他薩謎呵(三十五)鉢囉(二合)微者曳(三十六)娑麼娑囉儞(三十七)訖唎多(引)怒阿囉(二合)去史(二合三十八)薩底也(二合)遏替(三十九)薩底也(二合)南(上四十)素微輸(引)地帝(四十一)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淨信者句及授與句。由是當能授與說此法師善品及義。

善男子。我今復說摧伏不信者句。即說呪曰。

去灑(二合)迷(一)去灑麼嚩底(二)迷多囉(二合)鉢唎(二合)羯麼(三)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波娑他(二合引)寧(四)伽[口*路]囊鉢囉(二合)底邏(引)婆(五)呬多努劍跛(六)散喏曩儞(七)僧揭囉(二合)呵嚩薩覩(二合八)呬多嚩薩覩(九)散那囉(二合)舍儞(十)鉢唎(二合)嚩喏儞耶(十一)嚩喏儞(十二)簸跛咩多囉(二合十三)細嚩儞(十四)曩坦多囉(二合)泥世薩他(二合)答微耶(二合十五)野多囉(二合)尾揭囉(二合)呵嚩底怒(十六)薩摩孽爛(二合)陀(十七)鉢囉(二合)那(引)邏儞(十八)鄔波蔗囉珊那唎舍儞(十九)儞舍囉(二合)夜微庶(引)馱儞(二十)阿(引)多麼(二合)怒伽酩(二十一)鉢囉(二合)鄔波僧呵囉(二合)儞(二十二)涅酩多(引)儞(二十三)阿怒囉去沙(二合二十四)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波娑他(引二合)寧(二十五)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調伏不信者句。由是不令造諸過惡。直爾善法尚多憎嫉。何況於此無上法教。是故此諸呪句。為滅一切諸過惡故。為斷一切煩惱故轉。無邊莊嚴。我見眾生心無淨信。或欲鬪諍。或欲損害。或欲惱亂。而來親近如來。知彼心所動作。隨其種類。以諸法門而作覺悟。令其捨離不善尋思。及令發起諸善根因。無邊莊嚴。如來安住於十八種不共法中。能善了知眾生心行。及能了知心所攝法。無邊莊嚴。何等名為十八佛不共法。無邊莊嚴。所謂如來於某時夜。現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無餘涅槃。於其中間無有誤失無卒暴音。無忘失念。無不擇捨。無種種想。無不定心。精進無退。念無退。志欲無退。等持無退。慧無退。解脫無退。解脫智見無退。一切如來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一切如來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一切如來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如來智見於過去世無著無礙。如來智見於未來世無著無礙。如來智見於現在世無著無礙。無邊莊嚴。如來成就此等十八不共法故。無量智見力悉皆成就故。能開演此陀羅尼門清淨法品。為於不信一切有情生淨信故。為淨信者於此法門得清淨智。無邊莊嚴。如來隨所樂欲。以諸無量種種語言。分別解說此陀羅尼門。亦不能說此陀羅尼門斷疑理趣百分之一乃至俱胝百千算數及譬喻分。何以故。此諸法門是無量門。不思議門。此所有門。能得一切智智轉故。復次無邊莊嚴。由此如來以無量異名。今為汝等。開示演說此諸法門。欲令汝等普遍了知無量法門。得陀羅尼故。即說呪曰。

怛姪他阿(引)唎曳(一)阿(引)唎耶(二合)嚩底(二)阿(引)唎耶(二合)怒(上)揭帝(三)儞馱(引)寧(四)儞馱曩嚩底(五)嚩覩鉢囉(二合)酩(六)嚩囉覩(二合)簸掣那(上)伽囉儞(七)阿(引)伽(引)舍微輸(引)馱儞(八)阿怒去鎩(二合)簸儞(九)阿寧去鎩(二合)簸儞(十)阿微孽多鉢囉酩(十一)阿怒播孽(上)底儞(十二)涅畔(引)曩鉢他微輸(引)馱儞(十三)微耶(二合)波儞去史(二合)鉢底(十四)阿怒播(引)那(十五)寧[口*路](引)馱播囉酩(十六)薩嚩攘涅畔(引)曩(去)寧那囉(二合)舍寧(十七)

佛告無邊莊嚴菩薩言。此諸陀羅尼印能清淨句。異名說句。由受持此陀羅尼法門。以少功用。證菩薩位差別妙智。及近大悲。由隨義覺。證得悟入一切法智。無邊莊嚴。此陀羅尼句是大良藥。以能除破諸重病故。復能除滅無明無智極黑闇障。隨順明法圓滿轉故。隨何明法圓滿而轉。謂隨順明法智圓滿故。而能現證宿住智明。隨順明法智善巧故。而得出生天眼智明。隨順捨離諸煩惱故。能現證得漏盡智明。由此復能獲得一切所學波羅蜜多無上知見一切智智見一切智智地。無邊莊嚴。汝觀如來善能如許廣大說法。於諸方便善巧圓滿。無邊莊嚴。如來如是成就大智。能善安住一切智智力無畏等。此無上寶藏。於無量俱胝那由他劫。所修善根之所積集。以是緣故。能善安住此諸法門。今為汝等成熟佛法。於法理趣出生善巧。開示演說此陀羅尼清淨法品。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心求趣大菩提者。而欲隨我正修學者。於我法教欲擁護者。於諸如來無量法藏欲受持者。於此法中。當勤修習志樂精進。住不放逸不著三界。於一切智智心作意善加持者。於諸色緣清淨善巧善修習者。於受想行識清淨善巧勤修習者。於實諦句出生清淨勤修習者。於諸法中。應可樂求諸清淨智。無邊莊嚴。由內清淨故一切法清淨。由內寂靜故一切法寂靜。由內寂滅故一切法寂滅。由內無所取故一切法無所取。由內不住故諸法不住。由內滅故一切法滅。由內無所作故一切法無所作。由內無來去故一切諸法亦無來去。無邊莊嚴。此諸門句。令諸菩薩內清淨轉。由外本性無分別故。不起分別。然能受持清淨陀羅尼門。捨離貪恚心不貢高。為諸如來之所稱歎。於諸眾生最為殊勝。作無上主。當能證得無礙智說歡喜辯才。於前後際得清淨智。能遍記[竺-二+別]而能隨念中道之性。及能證得無生法忍。能證緣起願殊勝性。及於諸願能遍清淨。當能遍持不共一切法智善巧。所發語言眾皆信受。能於當來雨大法雨。無邊莊嚴。菩薩由得陀羅尼故。必定當證無生法忍。逮得一切法清淨智。及能出生如是法智。謂一切法不生不滅。而復證得如是法智。謂虛妄生生不成就。不成就者即便散壞。散壞法者而無所趣。此一切法皆滅壞門。此滅壞門同無生相。若是無生彼即無滅。如實觀察一切諸法。遠離相已則不執著則不戲論。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無生智門善巧觀察。而能入此諸陀羅尼。由是速能獲無生忍辯才具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若法虛妄生  生已必滅壞

 諸法離於有  於誰可遍持

 諸法既非有  無有無可取

 若法不可得  於何而遍持

 若不了諸法  自性不可得

 彼則行於相  不得陀羅尼

 諸法如虛空  由是說開示

 虛空及開示  二俱無所有

 此二離於有  諸法亦空無

 如是解法者  彼能獲總持

 隨覺無初始  不分別中後

 諸法離分別  一切悉空無

 若處無堅實  不實亦非有

 依諸法真理  云何得遍持

 如是了諸法  自性無所有

 我今略說彼  得清淨總持

 諸法如虛空  亦等於空曠

 以慧常觀察  彼能獲總持

 諸法無所有  不生亦不起

 無有無可取  此云何遍持

 一切法無相  自性無戲論

 一切皆離相  說法無所有

 若能如是解  一切法如理

 彼則無分別  而能得遍持

 諸法以自性  無故不可得

 解了無有義  彼成就總持

 若如是觀察  一切法不染

 智不分別空  彼能持諸法

 無常義空義  苦義及厭離

 若以慧了知  彼智得增長

 示說無所取  涅槃如理義

 堅無分別意  亦不分別法

 由是能受持  諸法不堅固

 無有無所取  寂靜空難見

 若解法已說  於說不分別

 無著無分別  能持此法門

 若解了相已  能了於無相

 彼亦於諸法  不起捨離想

 彼能了此義  正覺之所說

 善巧說祕密  彼能隨我覺

 若如理觀察  無量一切法

 彼捨離諸量  能覺此理趣

 若能觀察法  無名及無相

 能了達此義  彼能增長忍

 諸願與殊勝  及如理觀察

 所願並諸色  不住能違彼

 了此法門義  能如理觀察

 於諸法理中  彼亦無疑惑

 若以慧觀察  一切諸法相

 決定解了者  彼則入無相

 彼於此理趣  能了善安住

 如是無畏者  能速證佛法

 於法不戲論  平等無分別

 了法相應已  於厭離無惑

 於滅不分別  蘊盡寂靜義

 彼於法平等  得如理辯才

 能修習慈悲  利益諸眾生

 善住相應者  彼覺了無上

 若離眾生相  能了法無我

 法無戲論義  如理不戲論

 若聞此法已  能速得淨信

 彼當見正覺  彌勒兩足尊

 彼令我歡喜  於此眾會中

 若有聞此法  彼能作賢愛

 敬愛如來者  是則無破壞

 由聞此法已  能為善賢愛

 若於賢劫中  欲見諸如來

 修學此法門  能令諸佛喜

 無量壽威光  阿閦大名稱

 若欲見彼者  當學此法門

 若欲成菩提  寂靜最勝法

 或求轉輪位  當學此法門

 若樂求最上  善巧總持門

 當於此法學  常應不放逸

 若欲成廣大  最上殊勝願

 求證菩提者  當學此法門

 此經之所說  陀羅尼法門

 能開示諸法  此印最無上

 諸法內真實  以總持開示

 此虛空法門  善決無邊義

 所說諸善門  此法能開示

 總持義善巧  陀羅尼力故

 總持說為慧  能持一切法

 總持義善巧  以慧能了知

 於此異多釋  已善說佛法

 以義正開示  無上菩提分

 差別智善巧  於斯正開示

 若於此法學  證無上菩提

 於此教開示  無上善法門

 得方便智已  應當說此法

 未曾說諸法  此無上種性

 於此義當學  開示甘露句

 智者若欲求  諸佛無礙慧

 若於此義學  當獲最上智

 我於往昔時  無量無數劫

 若不學此法  不證寂理趣

 由我曾供養  無量百千佛

 為是能了知  說此無上法

 我為諸眾生  作無邊義利

 汝等應當作  得此陀羅尼

 若能了知此  陀羅尼門印

 智者由一句  能入此法門

 我智慧無上  亦無有數量

 由我具智蘊  能開示此法

 智者於此求  隨覺菩提義

 於此義法門  無畏當勤學

 智者若欲求  廣大智慧性

 於佛生尊重  當學此法門

 若欲轉法輪  及吹大法螺

 智者應如理  當學此法門

 若欲放光明  普照無邊際

 求於佛法時  於此如理學

 於天人世間  若欲為上首

 彼可學此經  決定一切法

 欲求廣大智  發起諸功德

 樂求佛慧時  於此應隨學

 欲開示法門  樂求於最勝

 無戲論佛智  於此義當學

 若欲樂開示  無礙智所說

 修學此法已  應說甘露句

 若欲照俱胝  無量無邊界

 彼等於此教  應當善修學

 此無上法門  能淨除諸法

 一切法清淨  於此經中說

 種智兩足尊  演此廣大法

 於為菩薩說  此經最無上


佛告無邊莊嚴。是故諸菩薩。於此法教生愛樂已。為攝此法令久住故。復為哀愍諸眾生故。於此法教應當書寫受持讀誦。無邊莊嚴。若復有人。於彼時中聞此法已。於如來所。以愛樂心而常思念。 彼諸人等。當得如來無邊法藏諸陀羅尼。辯才具足。於一切法速得自在。能具攝受不可思議佛剎莊嚴聲聞菩薩。無邊莊嚴。若諸菩薩住一切法無戲論者。由陀羅尼清淨門故。此諸法門常得現前。皆 能攝受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無邊莊嚴。此是第三陀羅尼門清淨法品。無邊莊嚴。於彼後時。若有菩薩。欲隨我學此陀羅尼法門者。當親近善友遠離惡友。為遍擁護此諸法門。當捨身命受持陀羅尼清淨法印。譬如迦利邸迦月圓滿時。光明照耀於眾星中最為殊勝。如是此陀羅尼印三品。攝受所有法門亦復如是。於一切契經中。此法光明最為殊勝。一切菩薩皆大尊重故。能出生無量辯才。此無量辯才。應知即是不放逸地。何者是於不放逸地。謂於此法作意思惟。如理觀察不生妄念。如是能令遍忍清淨。若諸菩薩精勤志求不放逸者。於此法門應善修習。為令此法得久住故。心常謙下尊重於法。書寫經卷不離身手。見有志樂希求法者。發心趣向大菩提者。應當為彼開示流布教授讀誦書寫經卷。乃至隨義而為解釋。如其受持所有法門不應藏匿。願諸眾生得此無上佛法。利益我等。當令一切眾生於諸佛法常不缺減。如是菩薩。於法無悋常樂施人。於義不祕盡皆為說。無少法門而不開示。無邊莊嚴。應為利益安樂諸眾生故。汝當受持此法門品陀羅尼門能清淨句。爾時世尊。復告尊者阿難陀曰。汝當受持此法門品。我諸弟子承事我者。亦當受持如是經典。時阿難陀白世尊言。以佛神力我已受持。我由成就此法門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佛言阿難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由佛威力及此法門遍清淨故。諸有受持此法門者。及親事我能受持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是故阿難陀。汝當受持如來法教無量法藏。說此法時。於眾會中。無量菩薩即便獲得大法光明。得法光故。無量諸佛所說法門皆得現前。及得近於一切智智。如所樂求。勝願莊嚴悉能成就。阿難陀。汝觀諸法本性甚深。如是如來能於無名相法作名相說。又能開示諸法本性。亦復淨除令見清淨。雖說諸法無法可說。亦無能說。佛言阿難陀。若能如是觀諸法性。便得發生無量智慧。說此法時。無數菩薩證無生法忍。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阿僧祇劫當證無上正等菩提。復能出生無量辯才。爾時世尊。加持此陀羅尼門。放大光明。其光普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由此光明。彼諸世界所有菩薩。皆悉得聞此陀羅尼。聞此法已能遍成熟菩提法分。於彼復有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於爾時。一切眾生皆得安樂。是時復有諸天。雨天波頭摩華。於大眾會諸菩薩中。唱如是言。願一切眾生得佛智慧。爾時無量辯才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當云何奉持。佛告無量辯才菩薩言。此法門名陀羅尼王。亦名陀羅尼印。亦名三品所攝善巧。汝當受持。此是無邊辯才。攝一切義善巧法門。由此法門。而能照了一切諸法。斷一切疑。是故諸菩薩於此法門。應當奉持。爾時一切大眾。為供養法故。以五色華散於佛上。佛說此經已。諸菩薩摩訶薩一切眾會。及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