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十六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十六(入第七十七經下半)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自下大文第三。慈氏一人明攝德成因相。前既會緣入實。定堪成佛故。今辨其一生補處成因之義。文唯五段。以補處位極。故闕謙推。初依教趣求二。初標念前趣後。
爾時善財童子(至)正念思惟諸菩薩行向海岸國。
△二別生勝念。悔往修來。文四。初觀昔非。以行對治。
自憶往世不修禮敬(至)如是思惟生大歡喜。
△二觀其現苦。策進當善。
復觀此身是生老病死(至)菩薩願智身而作因緣。
諸修行者。願審此仿之。
△三明觀念之益。益其勝觀。
作是念時長不思議(至)三世平等無有休息。
△四結益所屬。
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識教之所致耳。
△二見敬諮問二。初見敬二。先見依二。初入定申敬三。初結前標後。
善財童子以如是尊重(至)大樓閣前五體投地。
可知。
暫時斂念。
標定。
思惟觀察。
定加行。
以深信解大願力故。
是定之因。
入徧一切處智慧身平等門。
辨定名相。
△二別顯定用。即雙運定慧。於中二。初明即智定之妙用二。初羅身雲於法界。
普現其身在於一切如來前(至)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二契法性之真源。
等虛空無邊量故(至)無有性隨緣轉故。
△二稱法界之深觀。於中有三。初了法從緣。次智契無性。後會歸中道。此三無礙。即三觀一心。今初了法從緣。
又決定知一切諸法皆從業起。
報酬善惡。故云業起。
一切諸果皆從因起。
果自種生。雲從因起。
一切諸業皆從習起一切佛興皆從信起。
自修成佛。信為道源。
一切化現諸供養事(至)一切化佛從敬心起。
感他化身。敬心便現。
一切佛法從善根起(至)從一切智境界而起。
△二智契無性。
離於斷見知回向故(至)離顛倒見知如實理故。
離顛倒見者。通三四倒。倒謂常計無常。是名顛倒。見於實理。則無斯倒。若以無常為常。亦非見如實理。以壞相故。
離自在見知不由他故。
謂自在天能生萬物。知由自業。故不由他。
離自他見知從緣起故。
單執自他。則乖緣起。
離邊執見知法界無邊故。
堅執生死等。有始末故。
離往來見知如影像故離有無見知不生滅故。
從無之有。名之為生。自有之無。稱之為滅。體無生滅。何得有無。
離一切法見知空無生故。
約理遣法。
知不自在故。
約緣遣法。
知願力出生故。
約因遣法。
離一切相見入無相際故。
△三會歸中道。
知一切法如種生芽故。
然隨一句。皆離上諸過。今且通說。如種生芽者。從水土等緣生故非無。此如初段觀緣生。則無性故非有。如第二段非有非無。即是中道。如是離斷常等。可以思准。種芽橫喻萬法。
如印生文故。
即豎喻諸法。涅盤雲。此陰亦滅。彼陰續生。如臘印印泥。印壞文成等。已下諸句。通於橫豎。
知質如像故知聲如響故(至)了世心現故。
了世心現。亦唯心觀。以心為緣。現而無性。即中道觀。
了果因起故了報業集故(至)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三總結成益。
善財童子入如是智(至)流注身心清涼悅澤。
△二善財出定。三業敬贊。文三。初以身敬繞。
從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暫舍合掌圍繞經無量匝。
△二以心敬念十。初約境顯勝。
作是念言此大樓閣是解空無相無我者之所住處。
然此諸句一一皆舉能住者德。嘆所住樓閣。初句具顯故。此大樓閣之言。貫通諸句。
是於一切法無分別者(至)一切道者之所住處。
△二約德顯妙。
是入一切甚深般若(至)一切如來所者之所住處。
△三約用顯自在。
是以一劫入一切劫(至)一切國土者之所住處。
△四約行顯勝。
是於一切眾生前(至)演說難遭遇法者之所住處。
△五約觀顯深。
是能住難知法甚深法(至)無戲論法者之所住處。
△六約對治顯勝。
是住大慈大悲者(至)亦不與痴惑俱者之所住處。
△七約止觀明自在。
是雖住四禪而不隨禪生(至)菩提行願者之所住處。
△八約利他行顯勝。
是雖於一切業煩惱中(至)利益他事者之所住處。
△九約護小乘行明自在。
是雖行九次第定(至)雖說一切乘而不舍大乘。
△十結德所住。
此大樓閣是住如是等一切諸功德者之所住處。
於前九中。除初二及五。余皆約權實事理雙行。
△二以言敬贊。五十五偈。分二。前三十四偈七言舉德嘆處。後二十一偈五言指處明德。前中又二。初二總嘆。
爾時善財童子而說頌言(至)此無等者之住處。
一約行位。一約名德。
△二餘偈別約德行四。初約自利行勝。
施戒忍進禪智慧(至)此無依者之住處。
△二有十偈。嘆利他行勝。
普見惡道群生類(至)此堅固意之住處。
△三有八偈。嘆功德勝。
十方諸佛所說法(至)此修行者之住處。
△四有七偈。嘆方便勝。
成就神通方便智(至)此悲愍者之住處。
△二指處明德。雖復語依。意在嘆正。於中有六。初下化。
佛子住於此普現眾生前(至)充滿十方剎。
△二上觀。
佛子住於此徧游諸世界(至)其心無厭倦。
△三有五偈。明三昧自在。
佛子住於此念念入三昧(至)一切諸趣中。
△四有七偈。智慧深廣。
佛子住於此飲諸佛法海(至)無起無所有。
△五有一偈。顯其平等。
觀察眾生等法等如來等剎等諸願等三世悉平等。
△六有四偈。結德申敬。求哀請加。
佛子住於此教化諸群生(至)願垂顧念我。
△二見正報。文二。初見二。初翹心願睹。
爾時善財童子(至)願見彌勒菩薩親近供養。
△二正睹慈尊。
乃見彌勒菩薩摩訶薩從別處來。
言別處來者。攝化就機故。還來歸本故。亦顯慈氏應念而至。不着處故。
無量天龍夜叉(至)而共來向莊嚴藏大樓觀所。
二明設敬儀五。初身心禮敬。
善財見已歡喜踴躍五體投地。
△二贊德記別。文二。初長行。
時彌勒菩薩觀察善財指示大眾嘆其功德。
指示者。令眾同睹。仿而行故。
△二偈正贊。有一百一十三頌。分三。初指眾總嘆。
而說頌曰汝等觀善財(至)而來至我所。
△二別嘆勝德三。初二十二偈直對善財嘆。於中亦三。初有九偈。贊德善來。
善來圓滿慈善來清淨悲(至)修行不疲厭。
△二有二偈。明來因緣。
文殊德雲等一切諸佛子(至)今來至我所。
以外由善友。內具德行。
△三明來所為。
為求諸如來清淨之境界(至)而來至我所。
△二對眾令觀贊五。初四偈總贊。
汝等觀此人親近善知識(至)受諸勝果報。
△二有四偈。贊其即智之悲。
善財見眾生生老病死苦(至)示其安隱處。
△三有七偈。嘆其即悲之智。
忍鎧解脫乘智慧為利劍(至)滅除三毒暗。
爾焰者。此雲所知。入大乘論雲。爾焰地者。是第十地。此約盡斷十種所知障故。
△四有六偈。總嘆諸德。
覺心迦羅邏悲胞慈為肉(至)專求善知識。
迦羅邏即揭蘿藍。梵音輕重。
△後五偈贊妙果當成。
當滅諸惡道當示人天路(至)其心大歡喜。
△三重對善財贊五。初贊其當果德二。初總。
汝行極調柔汝心甚清淨(至)成就大菩提。
△二別。
當滿諸行海當知諸法海(至)心生大歡喜。
△二有七偈。雙嘆當現德。
汝於諸法門已得及當得(至)應生大欣慶。
△三有八偈。贊其遇友德。
諸根不懈倦志願恆決定(至)善哉住壽命。
△四有五偈。嘆速成位行德。
已生菩薩家已具菩薩德(至)亦當如是學。
△五有十七偈。總明諸德。結嘆令欣。
一切功德行皆從願欲生(至)到佛功德岸。
△三有一偈。略示後友。
汝當往大智文殊師利所彼當令汝得普賢深妙行。
△三重申敬儀三。初辨敬因。聞贊德故。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至)稱讚善財大功德藏。
△二身心悲敬。
善財聞已歡喜踴躍(至)恭敬瞻仰繞無量匝。
△三華供展誠。
以文殊師利心念力故。
表由信智。
眾華瓔珞。
華因德立瓔珞行成。
種種妙寶不覺忽然自盈其手。
信智滿故。
善財歡喜即以奉散彌勒菩薩摩訶薩上。
攝成因故。辦當果故。
△四再贊再說。
時彌勒菩薩摩善財頂為說頌言。
善哉善哉真佛子(至)獨如文殊及與我。
△五慶遇念恩。
時善財童子以頌答曰我念善知識(至)願速還瞻覲。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