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五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五十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一

初來意者。前品明稱果之因。此品辨如因之果。體雖平等。不壞二相。先因後果。義次第故。亦為答前不思議品出現念故。答第二會所行問故。二釋名者。如來是有法之人。即三身十身之通稱。出現是依人之法。果用化用之別。總明如來。雖見上文。對出現故。重辨十身皆有出現。且寄三身以明。然來即出現。為分人法曉喻分明。故重辨之。若依法身。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理常現。名為出現。故文雲普現一切而無所現。又雲體性平等不增減等。若依報身。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本性功德一時頓顯。名為出現。故文雲如來成正覺時於一切義無所疑惑。普見一切眾生成正等覺。若依化身。則乘薩婆若乘。來化眾生。故曰如來。則應機大用一時出現。文雲以本願力現佛身。令見如來大神變。又雲隨其所能隨其勢力。於菩提樹下以種種身成等正覺。今以新佛舊成曾無二體。新成舊佛。法報似分。無不應時故即真而應。應隨性起故即應而真。三佛圓融。十身無礙。故辨應現。即顯真成。是以晉名性起。性字雖是義加。未爽通理。以應雖從緣不違性故。無不從此法界流故。以淨奪染。性即起故。若離於緣。性叵說故。下加性起菩薩。表所說故。妄雖即性。不順性故。今以起義多含。直雲出現。從性從因從真從感。皆出現故。若唯辨應身出現。非唯失前二義。亦未足顯深。何能融前差別之果。若以來為現義。則如來即出現。持業釋也。若分人法三。皆如來之出現故。第三宗趣。平等出現為宗。融差別果為趣。

爾時世尊從眉間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來出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十方盡虛空法界一切世界右繞十匝。顯現如來無量自在。覺悟無數諸菩薩眾。震動一切十方世界。除滅一切諸惡道苦。映蔽一切諸魔宮殿。顯示一切諸佛如來坐菩提座成等正覺。及以一切道場眾會。作是事已。而來右繞菩薩眾會。

第四正釋文。通品大文分七。一加分。二本分。三請分。四說分。五顯名受持分。六表瑞證成分。七偈頌總攝分。今初有二。先毫光加請主。後口光加說主。前中三。初光。次加。後益。光中有十。分三。初光出處。眉間者表證通。離有無二邊故。表無住道。離真應二邊故。白毫者表所出現。性無垢故。能詮出現諸教本故。二放大下辨光名體。如所說故。三無量下八段。皆是光業。初眷屬光。即是因業。總攝諸法。皆此生故。四其光下舒業。五顯現下敬業。六覺悟下覺樂。七除滅下正業。八映蔽下障伏業。九顯示下示現業。十作是下卷業。

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

二正明加相。所以加此菩薩者。如名所顯故。性有二義。一種性義。因所起故。二法性義。若真若應皆此生故。亦有釋雲。此之妙德即是文殊。說此法門。加性起稱。此釋無違大理。以文殊大智為能顯。普賢法界為所顯。共成毗盧遮那之出現故。亦是解行滿故。佛出現也。從頂入者是加持相。妙智之極方能顯故。

時此道場一切大眾身心踴躍生大歡喜。作如是念甚奇希有。今者如來放大光明必當演說甚深大法。

三加益中二。先大眾同欣。知法將被故。

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於蓮華座上。偏袒右肩右跽合掌一心向佛而說頌言。

一爾時下妙德領旨。知令法主故。於中二。先長行。身心致敬。跽者跪也。

正覺功德大智出  普達境界到彼岸  等於三世諸如來  是故我今恭敬禮  已升無相境界岸  而現妙相莊嚴身  放於離垢千光明  破魔軍眾咸令盡  十方所有諸世界  悉能震動無有餘  未曾恐怖一眾生  善逝威神力如是  虛空法界性平等  已能如是而安住  一切含生無數量  咸令滅惡除眾垢  苦行勤勞無數劫  成就最上菩提道  於諸境界智無礙  與一切佛同其性

後偈頌讚請。十偈分二。前五贊。後五請。前中初一總贊申敬。餘四別贊放光。中有贊因贊果贊用等。

導師放此大光明  震動十方諸世界  已現無量神通力  而復還來入我身  決定法中能善學  無量菩薩皆來集  令我發起問法心  是故我今請法主  今此眾會皆清淨  善能度脫諸世間  智慧無邊無染着  如是賢勝咸來集  利益世間尊導師  智慧精進皆無量  今以光明照大眾  令我問於無上法  誰於大仙深境界  而能真實具開演  誰是如來法長子  世間尊導願顯示

後五中。初一自敘得益。即是領旨。次偈領眾意請。次偈嘆眾堪聞。次偈敘佛令請。後偈正說主。已領佛意。故不請佛。

爾時如來。即於口中放大光明名無礙無畏。百千億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盡虛空等法界一切世界右繞十匝。顯現如來種種自在。開悟無量諸菩薩眾。震動一切十方世界。除滅一切諸惡道苦。映蔽一切諸魔宮殿。顯示一切諸佛如來坐菩提座成等正覺。及以一切道場眾會。作是事已。而來右繞菩薩眾會。入普賢菩薩摩訶薩口其光入已。普賢菩薩身及師子座。過於本時及諸菩薩身座百倍。唯除如來師子之座。

第二口光加說主者。示所請故。文中三。初光次加後益。今初亦十。一出處。口放者表教導傳通故。二光名令得無礙辯。不畏大眾及深理故。余如前辯。二入普下加中入口者。教以口傳故。如佛說故。加普賢者。是普賢行之果故。所證法界由理顯故。三其光入下明益中。唯除如來揀師資故。

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問普賢菩薩摩訶薩言。佛子。佛所示顯廣大神變。令諸菩薩皆生歡喜。不可思議。世莫能知。是何瑞相。普賢菩薩摩訶薩言。佛子。我於往昔見諸如來應正等覺。示現如是廣大神變。即說如來出現法門。如我惟忖。今現此相當說其法。說是語時一切大地悉皆震動。出生無量問法光明。

第二爾時下本分中三。初征事而問。次引例以答。答前是本。後說是語已下表瑞證成。顯說希奇。才問其名已有徵故。大地動者。大法將顯。大惑將傾故。出聞光者。宜加智慧。助發請故。

時性起妙德菩薩。問普賢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諸佛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之法。願為我說。佛子。此諸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眾會。皆久修淨業念慧成就。到於究竟大莊嚴岸。具一切佛威儀之行。正念諸佛未曾忘失。大悲觀察一切眾生。決定了知諸大菩薩神通境界。已得諸佛神力所加。能受一切如來妙法。具如是等無量功德。皆已來集。佛子。汝已曾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所承事供養。成就菩薩最上妙行。於三昧門皆得自在。入一切佛秘密之處。知諸佛法斷眾疑惑。為諸如來神力所加。知眾生根隨其所樂。為說真實解脫之法。隨順佛智演說佛法到於彼岸。有如是等無量功德。善哉佛子。願說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之法。身相言音。心意境界。所行之行。成道轉法輪。乃至示現入般涅盤。見聞親近所生善根。如是等事願皆為說。

第三請分中有長行與偈。前中四。一總舉法請。二佛子此諸下嘆眾生堪聞。二佛子汝已下嘆說主具德。四善哉下標章別請。前二可知。三中別嘆十事。一供多佛。必曾聞故。二成妙行。曾已修故。三定自在。有所依故。四親證入故。五知教道故。六除他疑故。七上力加故。八審根器故。九能隨說故。十順智到彼岸。得意深故。有如是下總結。既有說德。堪宜說故。第四標章別請中初句贊善。躡前三段。後列十事以顯無盡。一如來出現之法。此是總相總集多緣成出現法。法含軌持。餘九是別。初三即三業秘密。四境即智之所緣。亦分齊境。五依境修行。通因通果。六成菩提道。七成轉法輪。八應必是涅盤。九若存若亡。見聞皆益。備斯九事。一化始終。如是下結。

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欲重明此義。向普賢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無礙大智慧  善覺無邊平等境  願說無量佛所行  佛子聞已皆欣慶  菩薩云何隨順入  諸佛如來出興世  云何身語心境界  及所行處願皆說  云何諸佛成正覺  云何如來轉法輪  云何善逝般涅盤  大眾聞已心歡喜  若有見佛大法王  親近增長諸善根  願說彼諸功德藏  眾生見已何所獲  若有得聞如來名  若現在世若涅盤  於彼福藏生深信  有何等利願宣說  此諸菩薩皆合掌  瞻仰如來仁及我  大功德海之境界  淨眾生者願為說  願以因緣及譬喻  演說妙法相應義  眾生聞已發大心  疑盡智淨如虛空  如徧一切國土中  諸佛所現莊嚴身  願以妙音及因喻  示佛菩提亦如彼  十方千萬諸佛土  億那由他無量劫  如今所集菩薩眾  於彼一切悉難見  此諸菩薩咸恭敬  於微妙義生渴仰  願以淨心具開演  如來出現廣大法

三有五偈。嘆德勸請。通頌後三段。於中初偈總贊請。次二偈勸說之方。以法深難領。故請因喻。次一偈半嘆眾堪聞。末後半偈結請所說。淨心。無所說過。具演文義周圓。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如來性起妙德等諸菩薩大眾言。佛子。此處不可思議。

第四說分。大分為二。初別答十問。後佛子如來以一切譬下總以結酬。今初十段答前十問。各有長行偈頌。一一具十。今初答出現之法。長行中二。初標告嘆深。

所謂如來應正等覺以無量法而得出現。

二所謂下隨義別顯。於中三。初法說深廣。酬前因緣。二佛子譬如下喻明深廣。雙酬因喻。三佛子至知如來出現下總結成益。結上十喻。初中分三。謂標釋結。今總多因成出現果。

何以故。非以一緣非以一事如來出現而得成就。以十無量百千阿僧祇事而得成就。

二何以下釋。於中二。先征以總釋。後何等為下征數別明。今初。先返釋緣。約能成之緣事。即所成因體。後以十下順釋。向言無量。乃是總相。今明有十個無量。以顯無盡。理實則有百千阿僧祇數無量。此十無量皆遍十喻。言百千者。古人云以十無量入中十喻成百。以後結中十句一一結前百門為千。其中更有別義。方成無量。今以下。列十中門門皆云無量。則不相入。是知百千之言。但是數之總稱。

何等為十。所謂過去無量攝受一切眾生菩提心所成故。過去無量清淨殊勝志樂所成故。過去無量救護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所成故。過去無量相續行願所成故。過去無量修諸福智心無厭足所成故。過去無量供養諸佛教化眾生所成故。過去無量智慧方便清淨道所成故。過去無量清淨功德藏所成故。過去無量莊嚴道智所成故。過去無量通達法義所成故。

二征數別明中一始發大心。誓期出現故。此心何相。二明上求勝志。三明下化慈悲。四行以續願。此行謂何。五明不出福智。六別顯福嚴。七別明智嚴。八淨前功德。九嚴前智慧。所謂方便道。教道。證道。無住道。正道。助道。一道。二道等。皆莊嚴故。十窮究法源。真實智故。

佛子。如來無量阿僧祇法門圓滿成於如來。

三結中。既皆昔因多法圓滿。令二利果一時出現。故出現言通真通應。

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非以一緣非以一事而得成就。以無量緣無量事方乃得成。

第二喻明深廣中十喻。各三。謂喻合結。喻酬譬喻。合酬因緣。故文雲。非以一緣一事而得出現。又前法說多約法因。此中合文多約現緣。十中一大興造喻。此喻為總。總喻眾緣以成出現。故云以無量緣等。下說雲雨皆此所澍。初喻中四。一總辨多總。二別顯緣相。三顯彼因起。四性相結成。今初。先返後順。緣即因緣。如眾生業及風雨等。事即事相。謂如所持水及宮殿等。

所謂興布大雲。降澍大雨。四種風輪相續為依。其四者何。一名能持。能持大水故。二名能消。能消大水故。三名建立。建立一切諸處所故。四名莊嚴。莊嚴分布咸善巧故。

二別顯中。先雲雨上澍。後風輪下持。一能持者。若無此輪而無停處。二水若不減礙起天宮。三水雖已減假此成立。謂減一節水起一重天。如嚴冬急流重重氷結。四雖起總處。無別莊嚴。故須第四。

如是皆由眾生共業及諸菩薩善根所起。令於其中一切眾生各隨所宜而得受用。

三顯彼因起。謂上雲等略由二因。一眾生外增上業。言共業者。謂多有情應生此界。共業同變。於中有四句。謂共中共等。二菩薩善根。此有二意。一約同居。謂地前菩薩。二約能化。謂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等。便修彼因以助彼國。故有眾生類即菩薩佛國。令於其中下顯受用果。謂先成器界。後成眾生。依之而住。各隨所宜者。謂水族眾生得水受用等。又人羅剎宮殿無礙。菩薩眾生淨穢同居。

佛子。如是等無量因緣。乃成三千大千世界。法性如是。無有生者。無有作者。無有知者。無有成者。然彼世界而得成就。

第四性相結成。中先結前生後。後法性如是下正結。此句為總。此法性言通於性相。無有生下別顯性定。亦遮妄計。謂非冥性微塵等生。非自在梵王等作。無神我能知。上三顯能作。空無有成者顯所作。空雖能所俱空。不礙相有。故云而得成就。如是無礙。為法性如是。

如來出現亦復如是。非以一緣非以一事而得成就。以無量因緣無量事相。乃得成就。所謂曾於過去佛所聽聞受持大法雲雨。因此能起如來四種大智風輪。何等為四。一者念持不忘陀羅尼大智風輪。能持一切如來大法雲雨故。二者出生止觀大智風輪。能消竭一切煩惱故。三者善巧回向大智風輪。能成就一切善根故。四者出生離垢差別莊嚴大智風輪。令過去所化一切眾生善根清淨。成就如來無漏善根力故。如來如是成等正覺。法性如是。無生無作。而得成就。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一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次合中。略不合第三顯彼所因。以次下二喻各別合故。合四輪中前三是因。後一二利果滿。因圓果滿。佛出現故。一品之內。多以依喻正者。非唯義類相似。實則外由內變。故令外器全似於內。是以上雲菩薩善根所起。眾生共業所生等。

複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將欲成時。大雲降雨名曰洪澍。一切方處所不能受。所不能持。唯除大千界將欲成時。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興大法雲。雨大法雨。名成就如來出現。一切二乘心志狹劣所不能受。所不能持。唯除諸大菩薩心相續力。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二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二洪澍大千喻。此之雲雨。即前喻中興雲降雨。正喻法門廣大難知。周十方故。言心相續力者。若約信受。但是圓機。堅種相續。能受深旨。若約具受。則八地已上得無盡陀羅尼。方能受持。乃至十地方受如來雲雨說法。是以文言除大菩薩。由初義故但揀二乘。

複次佛子。譬如眾生以業力故。大雲降雨。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以諸菩薩善根力故。興大法雲。雨大法雨。亦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三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三雲雨無從喻。菩薩善根如生共業感彼出現。法雲法雨機感而現。非先有一方所從彼而來。機謝而去。亦非歸至舊所。故體無生滅。

複次佛子。譬如大雲降澍大雨。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無能知數。若欲算計徒令發狂。唯大千世界主摩酰首羅。以過去所修善根力故。乃至一滴無不明了。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興大法雲雨。大法雨。一切眾生聲聞獨覺所不能知。若欲思量心必狂亂。唯除一切世間主菩薩摩訶薩。以過去所修覺慧力故。乃至一文一句入眾生心無不明了。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四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四大雨難知喻。喻深非心境。但是大機即世間主。無能所行即能知之。

複次佛子。譬如大雲降雨之時。有大雲雨名為能滅。能滅火災。有大雲雨名為能起。能起大水。有大雲雨名為能止。能止大水。有大雲雨名為能成。能成一切摩尼諸寶。有大雲雨名為分別。分別三千大千世界。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興大法雲。雨大法雨。有大法雨名為能滅。能滅一切眾生煩惱。有大法雨名為能起。能起一切眾生善根。有大法雨名為能止。能止一切眾生見惑。有大法雨名為能成。能成一切智慧法寶。有大法雨名為分別。分別一切眾生心樂。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五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五大雨成敗喻。況佛滅惑成德。喻中初一即壞界之時。二即以水止水。合中初二滅惑成福。次二滅障成智。即止觀雙運。後一權智照機。又無二同二乘。無三同外道。無四增無明。無五非種智。此即分上總中法雨令差。

複次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其所雨無量差別。如來出現亦復如是。雨於大悲一味法水。隨宜說法無量差別。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六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六一雨隨別喻。喻佛一味隨器。隨器即合差別。

複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初始成時。先成色界諸天宮殿。次成欲界諸天宮殿。次成於人及餘眾生諸所住處。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先起菩薩諸行智慧。次起緣覺諸行智慧。次起聲聞善根諸行智慧。次起其餘眾生有為善根諸行智慧。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諸眾生善根異故。所起宮殿種種不同。如來大悲一味法雨隨眾生器而有差別。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七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七勝處先成喻。喻佛勝緣先濟德。文中先正明。後佛子譬如下牒以釋疑。先成由業成。法異由機殊。不乖一味。

複次佛子。譬如世界初欲成時。有大水生。徧滿三千大千世界。生大蓮華名如來出現功德寶莊嚴。復覆水上。光照十方一切世界。時摩酰首羅淨居天等見是華已。即決定知於此劫中有爾所佛出興於世。佛子。爾時其中有風輪起名善淨光明。能成色界諸天宮殿。有風輪起名淨光莊嚴。能成欲界諸天宮殿。有風輪起名堅密無能壞。能成大小諸輪圍山及金剛山。有風輪起名勝高。能成須彌山王。有風輪起名不動。能成十大山王。何等為十。所謂佉陀羅山。仙人山。伏魔山。大伏魔山。持雙山。尼民陀羅山。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香山。雪山。有風輪起名為安住。能成大地。有風輪起名為莊嚴。能成地天宮殿。龍宮殿。乾闥婆宮殿。有風輪起名無盡藏。能成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海。有風輪起名普光明藏。能成三千大千世界諸摩尼寶。有風輪起名堅固根。能成一切諸如意樹。佛子。大雲所雨一味之水無有分別。以眾生善根不同故風輪不同。風輪差別故世界差別。

第八事別由因喻。喻佛成辦大事德。亦是德殊由智喻。喻中分三。初蓮華表佛。總中略無。名出現者表佛現故。而言大者。准大悲經第三雲。有千葉故。光照十方者。金色光也。言爾所佛者。有千枝華表千佛故。故劫名賢。賢善多故。余多同此。二佛子爾時下風輪起處者。即有力遙持。廣前建立風輪。二佛大雲下結因有屬。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具足一切善根功德。放於無上大智光明。名不斷如來種不思議智。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與諸菩薩一切如來灌頂之記。當成正覺出興於世。佛子。如來出現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清淨離垢。能成如來無漏無盡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普照。能成如來普入法界不思議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持佛種性。能成如來不傾動力。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逈出無能壞。能成如來無畏無壞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一切神通。能成如來諸不共法一切智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出生變化。能成如來令見聞親近所生善根不失壞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普隨順。能成如來無盡福德智慧之身。為一切眾生而作饒益。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不可究竟。能成如來甚深妙智。隨所開悟。令三寶種永不斷絕。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種種莊嚴。能成如來相好嚴身。令一切眾生皆生歡喜。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不可壞。能成如來法界虛空界等殊勝壽命無有窮盡。

二合中亦三。先合蓮華表佛喻。於中一切善根功德。合上大小遍滿故。於生生蓮華謂不斷種性。普照十方。合上光照十方。與諸菩薩下合知佛當出。第二佛子下合風輪起處。喻此十智光次第。合前唯果德。能成通因果。又能成即實之權。所成唯差別之德。故下結雲同一體性。

佛子。如來大悲一味之水無有分別。以諸眾生欲樂不同根性各別。而起種種大智風輪。令諸菩薩成就如來出現之法。佛子。一切如來同一體性大智輪中。出生種種智慧光明。

第三含結因有屬。於中三。一結因。即能成之智。合上一味之水。風輪不同。此輪由一節水減一重輪生。如澄水垽。令推能成由一味大悲。二佛子一切下結果。即所成之大智。從一實智隨權而生。合上風輪差別。故世界差別。

佛子。汝等應知如來於一解脫味。出生無量不可思議種種功德。眾生念言。此是如來神力所造。佛子。此非如來神力所造。佛子。乃至一菩薩不於佛所曾種善根。能得如來少分智慧。無有是處。但以諸佛威德力故。令諸眾生具佛功德。而佛如來無有分別無成無壞。無有作者。亦無作法。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八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三結緣。即由眾生異。合上以眾生善根不同。兼釋外疑。於中又三。初牒前正理。一解脫味即能成之水。水具二義。悲及解脫。二文影略。種種功德通能所二智。二眾生念言。舉外疑情。然感應之道略有三義。一互相成。二互相奪。三緣成性空。今眾生以緣奪因。純推佛力。失因緣義。三佛子此非下如來為釋。於中初以因奪緣。一向言非。次但以下為說正義。初句因緣相成。後而佛下有二義。一成上因緣。雖隨眾生心無分別。三成第三義了性空故。緣成故無成。無成故無壞。所成既空。何有能成作者及作法耶。

複次佛子。如依虛空起四風輪能持水輪。何等為四。一名安住。二名常住。三名究竟。四名堅固。此四風輪能持水輪。水輪能持大地令不散壞。是故說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虛空。處空無所依。雖無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能安住。

第九四輪相倚喻。況佛體用依持德。亦廣建立風之別義。喻中二。先明能持之風。有四者。一一時持水名安住。二多時不動名常住。三與劫齊量。四體性堅密。是以俱舍雲。假使有一大諾建那。以金剛輪奮威懸擊。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其量廣無數。厚十六洛叉。彼但有一。與此不同。二此四下四輪相依。准俱舍論。次上水輪厚八洛叉。洛叉億也。次上更有金輪厚三億二萬由旬。然其世界。或說三輪成。謂風水金。或說五輪。謂下加虛空。上加大地。今欲稱法合成四輪。則地中含金亦地故。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依無礙慧光明起佛四種大智風輪。能持一切眾生善根。何等為四。所謂普攝眾生皆令歡喜大智風輪。建立正法令諸眾生皆生愛樂大智風輪。守護一切眾生善根大智風輪。具一切方便通達無漏界大智風輪。是為四。佛子。諸佛世尊大慈救護一切眾生。大悲度脫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普徧饒益。然大慈大悲依大方便善巧。大方便善巧依如來出現。如來出現依無礙慧光明。無礙慧光明無有所依。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九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二合中先合能持四風。一未信入者以四攝普攝。示以正理。二已信愛者建立教法。三已入法者令其成行。四已成行者令其得果。二佛子下合四輪相依。一慈悲合地。能厚載故。二方便合水。曲隨器故。出現合風。力能持故。無礙合空。如空無礙故。故淨名雲。其無礙慧無若干故。

複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既成就已。饒益無量種種眾生。所謂水族眾生得水饒益。陸地眾生得地饒益。宮殿眾生得宮殿饒益。虛空眾生得虛空饒益。如來出現亦復如是。種種饒益無量眾生。所謂見佛生歡喜者得歡喜益。住淨戒者得淨戒益。住諸禪定及無量者得聖出世大神通益。住法門光明者得因果不壞益。住無所有光明者得一切法不壞益。是故說言如來出現饒益一切無量眾生。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十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十大饒益喻。況佛利世德。別顯總中一切眾生各隨所宜而得受用。合中次第合前四益。見佛生喜如魚得潤故。戒如平地萬善出生故。定如宮室得安息故。慧如虛空不可壞故。於中二句。初不壞事。後不壞理。

佛子。菩薩摩訶薩知如來出現。則知無量知成就無量行故。則知廣大知周徧十方故。則知無來去知離生住滅故。則知無行無所行知離心意識故。則知無身知如虛空故。則知平等知一切眾生皆無我故。則知無盡知徧一切剎無有盡故。則知無退知盡後際無斷絕故。則知無壞知如來智無有對故。則知無二知平等觀察為無為故。則知一切眾生皆得饒益。本願回向自在滿足故。

第三結成益中有十一句。各別結上十門。以九十二句結第九門。故有十一。一多因出現故。二廣故難受。三無生故無從。四非心識故思必發狂。五如空故惑見雙忘。六平等無我故一味。七由無盡故諸乘變化。八後際無斷故佛種不斷。九無對即無礙慧。十為無為平等。即攝三輪。歸無礙慧。十一本為眾生故令利益滿足。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十力大雄最無上  譬如虛空無等等  境界廣大不可量  功德第一超世間

第二偈頌。三十七頌分三。初十四頌嘆深許說。次二十二頌頌上十喻。後一頌結說無盡。不頌上文。今初分二。前十一頌嘆深難量。後三頌誡聽說。今初亦二。初偈總嘆。頌前標告不思議言。後十別嘆。即次第頌前總結十一句亦第九偈頌九十二句。結既結喻。今此亦即通頌前喻。喻則性相雙明。此中多約性說。古性起彌復有由。

十力功德無邊量  心意思量所不及  人中師子一法門  眾生億劫莫能知

一無邊量。即無量義。

十方國土碎為塵  或有算計知其數  如來一毛功德量  千萬億劫無能說

二一毛叵量。即廣大義。

如人持尺量虛空  復有隨行計其數  虛空邊際不可得  如來境界亦如是

三空際叵得。即無生義。唯此第三偈似頌第五如空。第六偈似頌第三無生滅。然取義不同。故皆案次。

或有能於剎那頃  悉知三世眾生心  設經眾生數等劫  不能知佛一念性

四不能知者。離心識故。

譬如法界徧一切  不可見取為一切  十力境界亦復然  徧於一切非一切

五徧於一切非一切者。即如空義。

真如離妄恆寂靜  無生無滅普周徧  諸佛境界亦復然  體性平等不增減

六體性平等。即平等無我義。

譬如實際而非際  普在三世亦非普  導師境界亦如是  徧於三世皆無礙

七前徧諸剎。此徧三世。文綺互耳。

法性無作無變易  猶如虛空本清淨  諸佛性淨亦如是  本性非性離有無

八無變易故盡後際。

法性不在於言論  無說離說恆寂滅  十力境界性亦然  一切文辭莫能辦

九離言說故無二無對。

了知諸法性寂滅  如鳥飛空無有跡  以本願力現色身  令見如來大神變

十本願現身故能成益。

若有欲知佛境界  當淨其意如虛空  遠離妄想及諸取  令心所向皆無礙  是故佛子應善聽  我以少譬明佛境  十力功德不可量  為悟眾生今略說  導師所現於身業  語業心業諸境界  轉妙法輪般涅盤  一切善根我今說

第二誡聽許說中分二。初一誡聽勸修。淨意如空。總以喻顯。下二句別顯。一離妄取。如彼淨空無雲翳故。斯即真止。二觸境無滯。如彼淨空無障礙故。斯則真觀。此觀不作意以照境。則所照無涯。此止體性離而妄息。故諸取皆寂。若斯則不滯不瑩而自淨矣。無淨之淨。則暗蹈佛境界矣。此為心要請後學思行。後二句許說分齊。於中初半偈結前生後。後偈半正示分齊。牒舉十門。略無行者二業攝故。闕正覺者導師中攝。或復略無。

譬如世界初安立  非一因緣而可成  無量方便諸因緣  成此三千大千界  如來出現亦如是  無量功德乃得成  剎塵心念尚可知  十方生因莫能測  譬如劫初雲澍雨  而起四種大風輪  眾生善根菩薩力  成此三千各安住  十方法雲亦如是  起智風輪清淨意  昔所回向諸眾生  普導令成無上果  如有大雨名洪澍  無有處所能容受  唯除世界將成時  清淨虛空大風力  如來出現亦如是  普雨法雨充法界  一切劣意無能持  唯除清淨廣大心  譬如空中澍大雨  無所從來無所去  作者受者悉亦然  自然如是普充洽  十力法雨亦如是  無去無來無造作  本行為因菩薩力  一切大心咸聽及  譬如空雲澍大雨  一切無能數其滴  唯除三千自在王  具功德力悉明了  善逝法雨亦如是  一切眾生莫能測  唯除於世自在人  明見如觀掌中寶  譬如空雲澍大雨  能滅能起亦能斷  一切珍寶悉能成  三千所有皆分別  十力法雨亦如是  滅惑起善斷諸見  一切智寶皆使成  眾生心樂悉分別  譬如空中雨一味  隨其所雨各不同  豈彼雨性有分別  然隨物異法如是  如來法雨非一異  平等寂靜離分別  然隨所化種種殊  自然如是無邊相  譬如世界初成時  先成色界天宮殿  次及欲天次人處  乾闥婆宮最後成  如來出現亦如是  先起無邊菩薩行  次化樂寂諸緣覺  次聲聞眾後眾生  諸天初見蓮華瑞  知佛當出生歡喜  水緣風力起世間  宮殿山川悉成立  如來宿善大光明  巧別菩薩與其記  所有智輪體皆淨  各能開示諸佛法  譬如樹林依地有  地依於水得不壞  水輪依風風依空  而其虛空無所依  一切佛法依慈悲  慈悲復依方便立  方便依智智依慧  無礙慧身無所依  譬如世界既成立  一切眾生獲其利  地水所住及空居  二足四足皆蒙益  法王出現亦如是  一切眾生獲其利  若有見聞及親近  悉使滅除諸惑惱

第二頌前十喻。即為十段。初喻四頌。以是總故。餘九各二。今初文二。前二頌總顯多緣。後二頌別顯緣相。其第九喻合雲方便依智者。智即頌前出現。然初無礙慧是佛實智。中二皆權。於中智即知事。方便隨機。合上即權實無礙。對初即悲智雙游。

如來出現法無邊  世間迷惑莫能知  為欲開悟諸含識  無譬喻中說其譬

三結說無盡。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云何見如來應正等覺身。

第二別答出現九門先明身業。後八依故。長行中二。先標舉。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於無量處見如來身。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一法一事一身一國土一眾生見於如來。應徧一切處見於如來。

後釋相。於中三。初就法總明。次約喻別顯。後就法總結。然總中五遍通喻中十身。結中十句別結十喻。亦同前出現。今初有四。一總教廣見。二何以故征其所由。三諸菩薩下反釋所以。四應徧一切下順以結酬。就反釋中。總舉五法。法是所知法界及調伏法。事是調伏眾行事。故晉經名行。身即是正。國土是依。生是所化。四順結中。應翻上五成五無量界。身為能徧。四為所遍。一遍法界。二遍調伏界。三調伏加行界。四遍世界。五遍眾生界。唯有五界。非是略也。第二佛子譬如下約喻別顯中。明如來出現有十種身。一周遍十方身。二無着無礙身。三普入成益身。四平等隨應身。五無生潛益身。六圓回等住身。七無心普應身。八窮盡後際身。九嚴剎益生身。十嚴好滿願身。此即八地十身而為次不同。一法身。二智身。三威勢。四菩提。五莊嚴。六意生。七化。八力持。九福德。十願。四是菩提者。初成先照故。偈雲日月出現故。五莊嚴者一一毛孔隨好光明。以莊嚴故。余文並顯。顯此十身。舉十喻況。一一喻中文各有三。謂喻合結。

佛子。譬如虛空徧至一切色非色處。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虛空無身故。如來身亦復如是。徧一切處。徧一切眾生。徧一切法。徧一切國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來身無身故。為眾生故示現其身。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一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今初虛空周遍喻。況周遍十方身。故下結雲以其心無量遍十方故。喻中先直示。後征釋。征雲至不至別何得俱耶。以一無身釋上二義。由無身故無可得至。亦以無故無所不至。如色中空。空若有身。身即質聚。便礙於色。如鐵入水。水不入鐵。今由無身。故遍入色中。法准喻知。此以事空以況理空。理空即是法身。故經偈雲。佛以法為身。清淨如虛空故。為眾生下此釋外疑。

複次佛子。譬如虛空寬廣非色而能顯現一切諸色。而彼虛空無有分別亦無戲論。如來身亦復如是。以智光明普照明故。令一切眾生世出世間諸善根業皆得成就。而如來身無有分別。亦無戲論。何以故。從本已來一切執着一切戲論皆永斷故。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二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第二空無分別喻。況無着無礙身。故結雲所行無礙如虛空故。空無分別。不礙顯色。智無分別。不礙利生。

複次佛子。譬如日出於閻浮提。無量眾生皆得饒益。所謂破暗作明。變濕令燥。生長草木。成熟谷稼。廓徹虛空。開敷蓮華。行者見道。居者辦業。何以故。日輪普放無量光故。佛子。如來智日亦復如是。以無量事普益眾生。所謂滅惡生善破愚為智。大慈救護。大悲度脫。令其增長根力覺分。令生深信舍離濁心。令得見聞不壞因果。令得天眼見歿生處。令心無礙不壞善根。令智修明開敷覺華。令其發心成就本行。何以故。如來廣大智慧日身。放無量光普照耀故。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三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第三日光饒益喻。喻普入成益身。普入法界故。喻合皆有總別釋成。合中別內有十種益。合前八句。初二合初句。世出世異故。三拔四流之苦。與出世之樂。拯二乘沉定水之苦。與菩提樂。皆樂濕令燥之義。四道品通長二乘草木。五信有二義。一成上義。信能增長一切法故。二合成熟。信能必到如來地故。六七二句合廓徹虛空。一得見聞四諦因果智。二得三明十力智。如空有日廓淨照徹故。八有二義。令心無礙。成上徹空不壞善根。成下蓮華。如赤蓮華不得日光。翳死無疑。二乘善根。若遇智日則便不壞。九正合開華。上已開不壞。今未開令開。十合後二句。發菩提心即見大道。成就本行是辦家業。

複次佛子。譬如日出於閻浮提。先照一切須彌山等諸大山王。次照黑山。次照高原。然後普照一切大地。日不作念我先照此後照於彼。但以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後。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成就無邊法界智輪。常放無礙智慧光明。先照菩薩摩訶薩等諸大山王。次照緣覺。次照聲聞。次照決定善根眾生。隨其心器示廣大智。然後普照一切眾生。乃至邪定亦皆普及。為作未來利益因緣。令成熟故。而彼如來大智日光不作是念。我當先照菩薩大行乃至後照邪定眾生。但放光明平等普照。無礙無障無所分別。

第四日光等照喻。喻平等隨應身。由住真際故無私平等。文中二。先正喻。後重舉釋疑。前中黑山喻緣覺者。無法空之光故。不出功德故。不同菩薩十大山王表十地故。高原喻聲聞者。不生佛法蓮華故。大地一種通含三聚。取決定生處喻正定聚。得緣方生喻不定聚。砂鹵等地喻邪定聚。然亦不舍。故皆等照。

佛子。譬如日月隨時出現。大山幽谷普照無私。如來智慧亦復如是。普照一切無有分別。隨諸眾生根欲不同。智慧光明種種有異。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四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後釋疑雲日光是一。佛智萬殊。豈為同喻。釋雲豈不向說但隨山地有高下耶。故知但隨眾生智慧不同。佛無私智無若干也。未違前喻。又既約機說異。照高未能兼下。照下而猶照高。又若舍化。先舍於小。次舍於中。唯菩薩高山盡日蒙照。思之。

複次佛子。譬如日出。生盲眾生無眼根故未曾得見。雖未曾見然為日光之所饒益。何以故。因此得知晝夜時節受用種種衣服飲食。令身調適離眾患故。

第五日益生盲喻。喻佛無生潛益身。有目者睹。非是獨為。生盲不見亦未曾滅。以潛益故。

如來智日亦復如是。無信無解。毀戒毀見。邪命自活。生盲之類無信眼故。不見諸佛智慧日輪。雖不見佛智慧日輪。亦為智日之所饒益。何以故。以佛威力令彼眾生所有身苦及諸煩惱未來苦因皆消滅故。

合中二。先略後廣。略中五事皆盲。而無信為總。故云無信眼故。此即涅盤闡提三罪。無信斷善即一闡提。無解毀見即謗方等。毀戒邪命即犯四重禁作五逆罪。此四至惡。猶有佛性。亦為饒益。令離苦集。

佛子。如來有光明名積集一切功德。有光明名普照一切。有光明名清淨自在照。有光明名出大妙音。有光明名普解一切語言法令他歡喜。有光明名示現永斷一切疑自在境界。有光明名無住智自在普照。有光明名永斷一切戲論自在智。有光明名隨所應出妙音聲。有光明名出清淨自在音。莊嚴國土成熟眾生。佛子。如來一一毛孔放如是等千種光明。五百光明普照下方。五百光明普照上方種種剎中種種佛所諸菩薩眾。

後廣顯中二。先能益光。後所益眾。今初二。先列十光。後結分齊。今初十中。初三成二莊嚴慧中二句。一普照事。一照淨理。次三成三慧。初二成聞慧。後一成思修。後四成四智。大圓鏡智無住普照故。平等性智絕戲論故。妙觀察智隨應演故。成所作智嚴土化生故。佛子下結數分齊。以日有千光。故結雲千。實乃無數。五百照下者五位自分故。五百照上者五位勝進故。

其菩薩等見此光明。一時皆得如來境界。十頭十眼十耳十鼻十舌十身十手十足十地十智皆悉清淨。彼諸菩薩先所成就諸處諸地。見彼光明轉更清淨。一切善根皆悉成熟趣一切智。住二乘者滅一切垢。其餘一分生盲眾生。身既快樂心亦清淨。柔軟調伏堪修念智。

二所益中有四。初益菩薩。二益二乘。三益生盲。四益惡趣。菩薩有二種益。一益圓機。頓證佛境。二益權機。令熟趣實。諸處謂五眼等。諸地謂種性地等。

地獄餓鬼畜生諸趣所有眾生。皆得快樂。解脫眾苦。命終皆生天上人間。佛子。彼諸眾生不覺不知以何因緣以何神力而來生此。彼生盲者作如是念。我是梵天。我是梵化。是時如來住普自在三昧。出六十種妙音而告之言。汝等非是梵天亦非梵化亦非帝釋護世所作。皆是如來威神之力。彼諸眾生聞是語已。以佛神力。皆知宿命生大歡喜。心歡喜故自然而出優曇華雲。香雲。音樂雲。衣雲。蓋雲。幢雲。旛雲。末香雲。寶雲。師子幢半月樓閣雲。歌詠讚嘆雲。種種莊嚴雲。皆以尊重心供養如來。何以故。此諸眾生得淨眼故。如來與彼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佛子。如來智日如是利益生盲眾生。令得善根具足成熟。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四地獄下光益惡趣。文有六段。一拔苦與樂。二佛子下因起邪見。三是時下慈音示正。四彼諸下回邪報恩。五如來下佛與授記。六佛子下結光利益。此中諸益。多同隨好。

複次佛子。譬如月輪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為四。一者映蔽一切星宿光明。二者隨逐於時示現虧盈。三者於閻浮提澄淨水中影無不現。四者一切見者皆對目前。而此月輪無有分別。無有戲論。佛子。如來身月亦復如是。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為四。所謂映蔽一切聲聞獨覺學無學眾。隨其所宜。示現壽命修短不同。而如來身無有增減。一切世界淨心眾生菩提器中影無不現。一切眾生有瞻對者。皆謂如來唯現我前。隨其心樂而為說法。隨其地位令得解脫。隨所應化令見佛身。而如來身無有分別無有戲論。所作利益皆得究竟。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六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第六月光奇特喻。喻佛圓回等住身。謂等住三世無增減故。合中四法者。一圓智映二乘。二常身示延促。三由器見有無。四所見無向背。初及後二皆圓回義。菩提器者。堪受菩提之人睹意生身。若心海澄清。妄念都寂則真見佛矣。

複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大梵天王。以少方便。於大千世界普現其身。一切眾生皆見梵王現在已前。而此梵王亦不分身無種種身。佛子。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無有差別。無有戲論。亦不分身無種種身。而隨一切眾生心樂示現其身。亦不作念現若干身。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第七梵王普現喻。喻佛無心普應身。不分而遍故。

複次佛子。譬如醫王善知眾藥及諸咒論。閻浮提中諸所有藥用無不盡。復以宿世諸善根力大明咒力。為方便故。眾生見者病無不愈。彼大醫王知命將終。作是念言。我命終後一切眾生無所依怙。我今宜應為現方便。是時醫王合藥塗身。明咒力持。令其終後身不分散不萎不枯。威儀視聽與本無別。凡所療治悉得除瘥。

第八醫王延壽喻。喻佛窮盡後際身。喻中二。先彰現德。後彼大下況力持身。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醫王亦復如是。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煉治法藥已得成就。修學一切方便善巧大明咒力。皆到彼岸。善能除滅一切眾生諸煩惱病。及住壽命經無量劫。其身清淨無有思慮。無有動用。一切佛事未嘗休息。眾生見者諸煩惱病悉得消滅。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八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次合中亦二。初合現德。初合用藥無不盡。次修學下合況力為方便。後善能下合見者病癒。一一及住下合況力持身。用前況藥。持住多劫故。

複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大摩尼寶名集一切光明毗盧遮那藏。若有眾生觸其光者悉同其色。若有見者眼得清淨。隨彼光明所照之處。雨摩尼寶名為安樂。令諸眾生離苦調適。佛子。諸如來身亦復如是。為大寶聚一切功德大智慧藏。若有眾生觸佛身寶智慧光者。同佛身色。若有見者法眼清淨。隨彼光明所照之處。令諸眾生離貧窮苦。乃至具足佛菩提樂。佛子。如來法身無所分別亦無戲論。而能普為一切眾生作大佛事。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九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第九摩尼利物喻。喻佛嚴剎利生身。雨寶利物。即嚴剎故。

複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大如意摩尼寶王名一切世間莊嚴藏。具足成就百萬功德。隨所住處。令諸眾生災患消除所願滿足。然此如意摩尼寶王。非少福眾生所能得見。

第十寶王滿願喻。喻佛相嚴滿願身。

如來身如意寶王亦復如是。名為能令一切眾生皆悉歡喜。若有見身聞名贊德。悉令永離生死苦患。假使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一時專心欲見如來。悉令得見所願皆滿。佛子。佛身非是少福眾生所能得見。唯除如來自在神力所應調伏。若有眾生因見佛身。更種善根乃至成熟。為成熟故。乃令得見如來身耳。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次合中先正合。後佛子佛身下釋疑。於中初雖合喻已是釋疑。謂有疑雲。若念皆見今何不見。故云少福不見。次疑雲。亦有貧下薄福。何以得見。釋雲除可調伏。

以其心無量徧十方故。所行無礙如虛空故。普入法界故。住真實際故。無生無滅故。等住三世故。永離一切分別故。住盡後際誓願故。嚴淨一切世界故。莊嚴一一佛身故。

第三就法總結。十句次第。結有十身。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第二頌中有二十偈。次第頌喻。喻合二偈。

譬如虛空徧十方  若色非色有非有  三世眾生身國土  如是普在無邊際  諸佛真身亦如是  一切法界無不徧  不可得見不可取  為化眾生而現形

初虛空周遍喻。

譬如虛空不可取  普使眾生造眾業  不念我今何所作  云何我作為誰作  諸佛身業亦如是  普使群生修善法  如來未曾有分別  我今於彼種種作

二空無分別喻。

譬如日出閻浮提  光明破暗悉無餘  山樹池蓮地眾物  種種品類皆蒙益  諸佛日出亦如是  生長人天眾善行  永除痴暗得智明  恆受尊榮一切樂

三日光饒益喻。

譬如日光出現時  先照山王次余山  後照高原及大地  而日未始有分別  善逝光明亦如是  先照菩薩次緣覺  後照聲聞及眾生  而佛本來無動念

四日光等照喻。

譬如生盲不見日  日光亦為作饒益  令知時節受飲食  永離眾患身安隱  無信眾生不見佛  而佛亦為興義利  聞名及以觸光明  因此乃至得菩提

五日益生盲喻。

譬如淨月在虛空  能蔽眾生示盈缺  一切水中皆現影  諸有觀瞻悉對前  如來淨月亦復然  能蔽余乘示修短  普現天人淨心水  一切皆謂對其前

六月光奇特喻。

譬如梵王住自宮  普現三千諸梵處  一切人天鹹得見  實不分身向於彼  諸佛現身亦如是  一切十方無不徧  其身無數不可稱  亦不分身不分別

七梵王普現喻。

如有醫王善方術  若有見者病皆愈  命雖已盡藥塗身  令其作務悉如初  最勝醫王亦如是  具足方便一切智  以昔妙行現佛身  眾生見者煩惱滅

八醫王延壽喻。

譬如海中有寶王  普出無量諸光明  眾生觸者同其色  若有見者眼清淨  最勝寶王亦如是  觸其光者悉同色  若有得見五眼開  破諸塵暗住佛地

九摩尼利物喻。

譬如如意摩尼寶  隨有所求皆滿足  少福眾生不能見  非是寶王有分別  善逝寶王亦如是  悉滿所求諸欲樂  無信眾生不見佛  非是善逝心棄捨

十寶王滿願喻。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