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033
卷三十二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三十三 |
► 卷三十四 |
洪武元年閏七月己亥朔,遣使犒北征將士。
○庚子,大將軍徐達等率師發汴梁徇取河北州縣,時兵革連年,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是日,次安丘,遣右丞薛顯、參政傅友德等取衛輝,元守將平章龍二棄城走彰德。
○元將喬僉院叛於濟南。喬僉院者,福建解象官,初,航海至山東,吳元年十二月,大將軍時駐師濟南,因來降。至是復作亂,指揮陳勝、楊春討平之,斬首三千餘級。
○指揮使曹興才率兵攻蘇九疇山寨,九疇據炭山自固,興才連破其小隘六處,是夜九疇棄柵而遁,興才追擊之,九疇走,死,獲其子瓛以歸,餘黨悉平。
○夜有流星大如盞,青白色,起自天津東北,行至雲中沒。
○辛丑,大將軍徐達等師至淇門鎮,參政傅友德以獲嘉縣尹胡仲信來見,達命仲信從鎮撫王處仁守衛輝。
○壬寅,遣使往徐州,賜參政陸聚文綺三十四匹、銀三百兩、酒五百尊,又以文綺、銀碗各二百給賜將士之有功者。
○癸卯,大將軍徐達師至彰德,元平章龍二復出走,同知陳某等詣軍門降,以右丞梅思祖統和陽衛兵守之。明日,龍二部將楊義卿以船八十艘來歸。
○甲辰,詔自汴梁至宿州立十站,每站置馬二十四。
○乙巳,大將軍徐達等師至磁州,遣人詣虢州召指揮王臻還兵守漳河。
○明日,達師至邯鄲,元守將遁去。
○丁未,上至自汴梁。
○大將軍徐達等師至廣平,元平章周昱先棄城遁,大軍駐城中,邯鄲縣尹都文玉率耆老二十四人來降。是日,右丞薛顯獲元貊邦傑部將侯僉院至,言邦傑兵為擴廓帖木兒所敗,其軍士妻子在趙州者悉為豁鼻馬所虜。
○茲利軍民宣撫使夏克武等貢方物,授克武中書斷事,覃垕、湖廣理問。
○己酉,大將軍徐達等師次臨清,遣人詣東昌詣都督同知張興祖等以師來會,又檄守樂安指揮華雲龍將兵從征。
○徵天下賢才至京,授以守令,厚賜而遣之。上語中書省臣曰:「治國家以德賢為先,賢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以養其廉恥,然後可責其成功。」
洪範曰:「既富方榖,此古人之良法美意也。」
○庚戌,參政傅友德遊騎獲元將李寶臣、都事張處仁,遂以為向導,達因遣友德開道,以通步、騎。
○都督副使顧時浚閘以通舟師。
○詔定《軍禮》,中書省臣會諸儒臣議:「古者天子親征,所以順天應人、除殘去暴以安天下,自皇帝習用干戈以征不享,此其始也。周制天子親征,則類於上帝,宜於大社,造於祖廟,禡於所征之地及祭所過山川,師還則奏凱,獻俘於廟社。又有『宣露布』之,若遣將出師,則授以節鉞,亦告於廟社,禡祭而旗纛後行。宋又有祭告武成王之禮,歸則奏凱獻俘,然後天子論功行賞。」於是,歷考舊章,定為《...親征...》、《遣將...》諸禮儀奏上,詔並從之。
○《皇帝親征告祭天地廟社儀》:
前期,擇日祭告天地、宗廟、大社,皇帝服武弁,乘革輅,備六軍,具牲、幣,作樂,行三獻禮。
其儀與《…祀天地…》、《…時享廟社…》同。
○《禡祭儀》:
前期,皇帝清齋一日,大將及陪祭官以下皆如是之。設皇帝大次於廟庭之東、皇太子次於大次之東。設省牲位於南門外。
前一日,導駕官同太常卿導駕詣大次,太常奏“中嚴”,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太常奏“外辦”,引皇帝至省牲位,廩牲令牽牲過御前,省訖,牽詣神廚。太常奏“請詣神廚視鼎鑊滌溉”,訖,遂烹牲,駕還大次,所司灑掃。
執事設軍牙、六纛神位於廟殿中之北,軍牙在東,六纛在西;設籩十二於神位東,三行西上;設豆十二於神位西,三行東上;簠、簋各二於籩、豆間,簠東,簋西;铏三、登三於籩、豆前;爼三於登、铏前;香案於爼前;爵坫於香案前;沙池於爵坫前;酒尊所於殿庭東;幣篚位於酒尊北;爵洗位於酒尊前;御洗位於酒尊南;瘞坎於神位西北;設席於坎位前,上置酒並碗五、雞五以俟酹神。
設御位於廟庭之南正中,北向;大將及陪祭官位於御位南,文東武西,重行北向;設御史位於香案前;左右贊禮位於御史南,東西相向;傳贊、贊引之位次之。
祭日清晨,建牙旗六纛於各神位後,執事者各實祭物於器,置祝版於神位右,陳牲爼於案。樂工及司尊、執爵等執事及陪祭諸將,各服其服入就位。
太常卿奏“中嚴”,皇帝服武弁服,又奏“外辦”,遂同導駕官導引皇帝自左南門入至位,北向立。
贊禮唱“迎神”,太常奏“鞠躬”,樂作,皇帝鞠躬再拜,與樂止,在位皆鞠躬再拜。
與贊禮贊“奠幣,行初獻禮”,太常奏“請詣盥洗位”,搢圭盥帨,訖,出圭,請詣爵洗位。
搢圭,執爵官以爵進,太常奏“請受爵”,滌爵、拭爵訖,以授執爵官,再進爵,亦如之。出圭,請詣酒尊所。
搢圭,執爵官以爵進,太常奏“請受爵”,司尊者舉冪,酌醴齋訖,以授執事者,再進爵,亦(原文寫作“一”,疑誤)如之。出圭,太常奏“請詣軍牙神位前”,爵、幣前行,皇帝升廟壇,樂作,至神位前,奏“跪”,搢圭三上香、奠幣三,祭酒奠爵。出圭,樂止。
讀祝官跪讀祝於神位右訖,與以祝版置於坫,太常奏“請俯伏再拜”,樂作,皇帝俯伏再拜,與樂止(詣六纛神位前禮同),復位。亞獻、中獻不讀祝,餘皆如之。
訖,贊禮唱“飲福受胙”,太常奏“請詣飲福位”,奏“鞠躬再拜”,樂作,皇帝鞠躬再拜,與樂止。奏“跪”,搢圭飲福受胙,訖,出圭俯伏,與再拜,樂作,皇帝俯伏,與再拜訖,樂止,復位。
贊禮唱“徹豆”,樂作,掌祭官各徹豆;唱“賜胙”,皇帝不拜,陪祭官皆再拜;贊禮唱“送神”,太常奏“請鞠躬再拜”,樂作,皇帝鞠躬再拜,與樂止,陪祭官皆再拜。
贊禮唱“望燎”,執事官各以祝、幣,掌祭官取饌俱詣燎所,太常奏“請望燎”,贊禮唱“可燎”,東西各二人以炬燎,執事殺雞刺血於酒碗中酹神。燎半,奏“禮畢”,皇帝還大次,解嚴。
○《祭所過山川儀》與《禡祭...》同,但嶽鎮海賈則用大牢,其次用少牢,以次用特牲,若行速,則用酒脯而已。祭器止設「籩」、「豆」各一,行禮則以禮官贊之,祭畢,則望瘞,不用雞酒。
○《凱還告祭廟社儀》與《...出師...》同,皇帝率諸將以凱樂、俘馘陳於太廟之南門外、大社之北門外,然後以付刑部。
《遣將出師受節鉞禮儀》:
前期,拱衛司設大將軍次於午門外,兵部官備節鉞陳於奉天殿內架上,內使監設御座於殿中,侍儀司設大將軍拜位於丹墀中道稍西,以設受節鉞位於御前,俱北向,設內贊位及授節鉞官位,受節鉞執事位於大將軍受節鉞位之北,東西相向。百官侍立位於文武樓之北,東西相向。通班、贊禮位於大將軍丹墀拜位之北,通班在西,贊禮在東。引大將軍二人位於通班之次,其餘侍衛陳設如《...朝會儀》。
是日,鼓初,嚴侍儀導從官入迎車駕;(鼓)次,嚴文武官具朝服入侍立位,大將軍朝服入,立候於丹墀之西北,所部將士、鼓吹皆候於午門外;鼓三,嚴皇帝服武弁服出,樂作,升座,樂止。
鳴鞭、卷簾、報時訖,引班引大將軍就丹墀拜位,贊禮唱“鞠躬拜”,樂作,四拜。與樂止,引大將軍由西陛升西門入,內贊接引至御前,唱“鞠躬”,再拜。與樂止,唱“跪搢笏”,大將軍跪搢笏,授節鉞官取節鉞至御前跪,承制與立於大將軍之東北宣制位,先授節、次授鉞,大將軍以次受訖,以授執事者,執事者跪受立於西。唱“出笏俯伏”,與樂作大將軍出笏俯伏,與復再拜,樂止,自西門出,執節鉞者前行至位,分立於左右。樂作,贊禮復唱“鞠躬四拜”,與禮畢樂止。
皇帝與樂作還宮,樂止,大將軍出勤,所部建旗幟、鳴金鼓、正行列,擎節鉞奏樂前導,百官以次送出。
○《遣將告祭廟社儀》與《遣官奏告廟社儀》同,就命大將以牲、幣行一獻禮,師還則陳凱樂、俘馘於廟社門外而祭告之,與《出師祭告儀》同。
○《祭武成王廟儀》:
前期二日,有司設大將以下次及省牲位於廟南門外。
前一日,大將及諸將陪祭官詣廟所致齋,執事者於齋所肄儀。大將省牲,廩牲令牽牲自東過大將軍前,省訖,詣神廚視鼎鑊滌溉,遂烹牲。大將還齋所,執事者灑掃陳設。
至日清晨,讀祝官於大將幕,次僉祝版,執事實祭物於器訖,大將以下具服入就位。贊禮贊“拜”,大將以下皆再拜,訖,贊引引大將詣盥洗所盥帨,訖,詣武成王神位前,搢笏上香奠幣,出笏再拜,與(詣配享神位前如前儀)復位。
贊禮唱“進爼”,贊引復引詣武成王神位前(搢笏進爼配位前亦如之),復位。
贊禮唱“獻官行禮”,贊引引詣爵洗所,贊“搢笏受爵”,滌爵、拭爵以受執事者,出笏詣酒尊所,搢笏受爵,酌酒以授執事者,引詣神位前,贊“跪搢笏受爵三”,祭酒奠爵,讀祝官讀祝訖,大將與再拜詣配位前如之,復位。
初,大將行禮時,贊引引分獻官各詣兩廡神位前,分獻如正獻。禮訖,贊“飲福受胙”,引大將軍詣武成王神位前,跪搢笏飲福酒受胙,出笏與再拜,復位。
徹豆,贊“賜胙”,正獻官免拜,分獻以下皆再拜。
贊禮唱“望燎”,執事者以祝幣詣燎所,大將望燎,燎半,贊“禮畢”,以次出。
○《禡祭軍牙、六纛儀》與《祭武成王...》同,但奠幣行三獻禮,大將初獻,次將亞獻,終獻不進熟。
○《大將奏凱儀》:
先期,大都督以露布聞。
大將軍未至前一日,所司設大將次於午門外,內使監官陳御座於午門樓上前楹當中,南面。侍儀司設大將拜位於樓前,北向。諸將位於大將之後,文武官位於諸將之南,文東武西。奏凱樂位於大將位前,協律郎位於奏凱之北,司樂位於協律郎之南,俱北向。贊禮位於樓前大將拜位之北,文武官侍立位於兩旁,諸將侍立位於文武班之北,俱東西相向。大將侍立位於諸將之北,東向。引班、舍人位各於所引官之北,東西相向。又設獻俘位於樓前少南,獻俘將校位於獻俘位北,刑部尚書奏位於將校之北,皆北向。又設刑部尚書受俘位於獻俘位西,東向。設露布案於內道正中,南向。受露布位於案東,西向。承制位於案東北,西向。宣露布位於文武班之南,北向。
至日清(原文寫作“侵”,疑誤)晨,大將以下入就侍立位,皇帝常服乘輿出,升樓即御座,侍衛如常儀,大將以下就拜位贊拜,大將以下皆四拜,退就侍立位。
贊“奏凱樂”,協律郎執麾引樂工就位,司樂俯伏跪請“奏凱樂”,協律郎舉麾,鼓吹振作,遍奏樂曲,隨事撰述,樂止,司樂跪唱“謹奏樂畢”,協律以下以次退。
凱樂初奏,將校引俘俟立於兵仗之外,樂畢,贊“宣露布”,承制官承旨,以露布付受露布官,引禮引受露布官詣露布案跪受,由中道南行以授宣露布官。宣訖,將校引俘至位,刑部尚書跪奏曰“某官某以某處所俘獻,請付所司”,奏訖,退就受俘位俟旨。其就刑者立於西廂東向,以付刑官,其宥罪者樓上。
承制官宣旨曰“有敕釋縛樓下”,承傳宣旨,釋訖,贊禮贊所釋之俘“謝恩”,皆四拜呼“萬歲”者三,將校以所釋俘退。
如有所賜,就宣旨賜之,大將以下就拜位皆四拜,搢笏舞蹈,山呼“萬歲”者三,出笏,復四拜乃出。文武官就位四拜,搢笏舞蹈,山呼如常儀,復四拜。班首稍前跪,稱賀致詞訖,俯伏與復位。及眾官復四拜,禮畢,乘輿降樓還宮。百官以次出。
○《論功行賞儀》:
前期,內使監陳御座、香案於奉天殿,如常儀;尚寶司設寶案於殿中;侍儀司設詔書案於寶案之前、誥命案於丹陛正中之北,設皇太子、諸王侍立位於殿上之東北,設承制位於殿上之東、宣制位於丹陛誥命案之北,吏部、戶部、禮部尚書位於殿上之東南,設大都督府兵部尚書位於殿上之西南,應受賞官拜位於丹墀中,序立位於丹墀西南,受賞位於誥命案之南,受賞執事位於受賞官序立位之西,每官捧誥命、捧禮物各一人,俱北向。餘陳設如《朝會儀》。
是日,鼓三,嚴執事官各就位,皇帝服袞冕御輿以出,樂作,升座,樂止。卷簾、鳴鞭、報時訖,皇太子、諸王具袞冕自殿東門入,樂作,至殿內侍立位,樂止。受賞官入就拜位,樂作,四拜,樂止。承制官跪承制,由殿中門出。吏部、戶部、禮部尚書由殿西門出,立於誥命案東。
承制官至丹陛中,南向稱“有制”,受賞官皆跪,宣制曰“朕嘉某等為國建功,宜加爵賞,今授以某職,賜以某物,某恭承朕命”,宣畢,受賞官俯伏,與樂作再拜,樂止行賞,受賞官第一人詣案前跪,搢笏,吏部尚書捧誥命,戶部、禮部尚書捧禮物各授受賞官,受賞官以授左右,出笏俯伏,與復位。餘官以次受賞訖,承制官、吏部尚書等俱至御前,復命退、復位。樂作,受賞官皆再拜,樂止,搢笏鞠躬三、舞蹈、呼“萬歲者”三,出笏俯伏,與樂作復四拜,樂止,禮畢。
皇帝與樂作至謹身殿,樂止,皇太子、諸王還宮。受賞官及文武官以次出至午門以外,以誥命、禮物置於龍亭,用儀仗、鼓樂各送還本第。
明日,進表稱謝,如常儀。
○壬子,副將軍常遇春進兵取德州,克之,擒元參政哈剌馬納。
○癸丑,平章韓政、都督副使孫興祖俱以師會臨清,於是大將軍徐達率馬、步、舟師北上,命韓政守東昌並鎮撫臨清。達師至德州,常遇春、張興祖及指揮高顯、毛驤、程華等俱以師會。
○丙辰,官軍攻太行山玲瓏等四寨,拔之。
明日,又攻(原文寫作「功」)破牛心寨,擒元僉院陳天祐等一十九人,斬之。
○以高郵府為州,隸揚州府,置高郵守禦千戶所。
○戊午,大將軍徐達等師至長蘆,元守將左僉院遁去,命指揮費子賢等守之,達遂趨清州,下之,遣人諭子賢分兵守清州。
○辛酉,襄陽衛指揮王遇成督兵進攻光石腦寨,駐營小西門,令千戶張佐攻其大西門,又遣兵據臥羊嶺斷其水道。
吳興衛居指揮攻茶芽山寨,據其澗。夜三鼓,分兵拔其五柵,擒偽副樞張成、同僉劉敬等六十一人,斬之。獲軍士二千九百餘,駝、馬、牛、羊三千二百餘頭。於是,葉、舞陽、魯山等縣相繼降附。
○大將軍徐達等師至直沽,獲其海舟七艘,作浮橋以濟師。達又令副將軍常遇春、都督同知張興祖各率舟師並河東、西以進,令步、騎尊陸而前。元丞相也速等捍禦海口,望風奔遁,元都大震。
○廣東何真率其官屬入朝,詔授真「江西行省參政」,上諭之曰:「天下分爭,所謂豪傑有二:易亂為治者,上也;保民達變識所歸者,次也。負固偷安、流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論矣!頃者師臨閩越,卿即輸誠來歸,不煩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謂識時達變者矣!」
真叩頭謝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今主上除亂以安天下,天命人歸,四海景從。臣本蠻邦之人,始者逢亂,不過結聚鄉民為保生之計,實無他誌。今幸遇大明,麗天無幽,不燭臣愚,豈敢上違天命?」
上曰:「夫能不賈禍於生靈者,必享其澤。朕嘉卿忠誠,念江西地近廣東,是用特授爾『江西行省參政』以表來歸之誠。古雲,『令名,德之與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輔我國家。」
○癸亥,大將軍徐達等師至河西務,元平章俺普達朵兒只進巴率兵迎敵,我師與戰,大敗之,擒知院哈剌孫及省院將校三百餘人,獲馬六百匹,船百餘艘,糧二千六百石,平章達朵兒只進巴等遁去。達進兵至通州,營於河東岸,常遇春營於河西岸。
乙丑,達命衛吏田中為通州判官攝州事括糧,得四千五百石。
元國公知院蔔顏帖木兒等率兵出都城來禦戰,遇春敗之,擒蔔顏帖木兒及副樞也先疊兒、脫脫帖木兒,獲馬四百匹,船百餘艘,國公五十八遁去。
是日晡時,日有暈。
丙寅,達率諸軍入通州城,指揮華雲龍以兵來會。
是夜三鼓,元主及其后妃、太子開建德門北走。
○平章李文忠率師攻破清流、寧化諸山寨,獲金子隆及其餘黨,閩地悉平。
○詔免蘇州府、吳江州水災田一千二百三十七頃有奇,糧四萬九千五百石;廣德、太平、寧國三府和滁等州旱災田九千六百餘頃,糧七萬六千七百三十餘石。
○丁卯,上謂侍臣宋濂等曰:「自古聖哲之君知天下難保也,故遠聲色、去奢靡以圖天下之安,是以天命眷顧,久而不厭。後世中才之主,當天下無事,侈心縱欲,鮮克有終,至如秦始皇、漢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長生,疲精勞神,卒無所得,使移此心以圖治天下,安有不理?以朕觀之,人君能清心寡欲勤於政事,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裡足衣食,熙熙皞皞而不自知,此即神仙也!功業垂於簡冊,聲明流於後世,此即長生不死也!夫恍惚之事難憑,幽怪之說易惑,在謹其所好尚耳!朕常夙夜兢業,以圖天下之安,其敢遊心於此?」
濂對曰:「陛下斯言,足以去千古之惑也!」
○大將軍徐達命都督副使孫興祖督軍士修築通州城。
○戊辰,上與侍臣觀古帝王畫像,因論其賢否得失,至漢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則展觀再三,諦視久之,至隋煬帝、宋徽宗則速閱而過曰:「亂亡之生,不足觀也!」至後唐莊宗,笑曰:「所謂李天下者,其斯人歟?上下之分瀆至於此,安得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