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郡國利病書 (四部叢刊本)/冊三十三
天下郡國利病書 冊三十三 清 顧炎武 撰 清 錢邦彥 撰坿錄 崑山圖書館藏稿本
|
寕波府志分野 周禮大司徒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保
章氏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各有分星後世説天之學皆因
之然皆迄無定㩀獨僧一行謂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界而以星辰
河漢別其隂陽升降配以古今輿地是曰分野則諸家説天之祖也
春秋州鳩禆竈之徒所論諸國分星詳矣然不及呉越寕波故禹貢
揚州之域於春秋為吳越地於分野則始見於周禮鄭玄註曰星紀
呉越也范曄志星紀起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於辰為丑於分野為
吳越然則郡之所占蓋鬥牛女之次矣晉書星紀起斗十二度〈比范志減〉
〈一度〉費直星紀𧺫斗十度〈比范志多一度〉終婺女五度〈比范志減二度〉蔡邕星紀𧺫斗
六度〈比范志多五度〉終婺女二度〈比范志減五度〉一行星紀起斗九度〈北范志多二度〉終婺
女四度〈比范志減三度諸説星紀丑分皆不同蓋當時布筭之術各有所授故其説各因之〉然語鬥牛女為吳
越之分一也班志呉斗分野越牽牛婺女分野此又分星紀為二而
吳與越又自有分矣㕥事驗之漢桓帝熹平間熒惑入南斗會稽
許昭聚衆為亂攻破郡縣〈此見斗又兼屬越〉獻帝建安初𡻕星熒惑太白聚
牛女孫䇿權開江東〈此見牛女又兼屬吳〉陳之末有星孛於牽牛叔寳亡〈此又牽牛〉
〈兼呉越〉邇嘉靖癸卯七月熒惑入南斗占主東南大饑荒是冬及明年
春自淮大江而南歷蘇柗浙東西斗米數百錢道殣相望〈此斗又兼吳越〉
然則星紀之在呉越又不可分矣春秋越得𡻕呉伐之卒受其咎此
又實有所分與班志合然以天官書論之又別有指〈按遷史天官書𡻕有贏縮趨舎〉
〈而前曰贏退舎曰縮贏其國有兵不復縮其國有將亡呉越均在星紀然呉在越北越在呉南豈是時𡻕之所入適𠪱北而南呉當其〉
〈退度而縮越當其進度而贏故越有吳兵卒不使吳得復而吳因以亡乎此當驗𡻕之退吳而進越不當言越之得𡻕而吳之不淂𡻕〉
正不可以此而分星紀矣有辯星紀之非呉越者曰呉越南星紀北
然㕥曆家仰儀之理推之〈仰儀反以觀天取光之所燭為驗〉則星紀在北而光燭於
南其㕥吳越當之者從星紀之所燭也春秋元命包牽牛流為州
分為越國虞翻曰會稽上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此又不及斗婺女〉蓋
舉其中牽牛則前後二星皆舉之矣故言吾郡之分星其為星紀也
信矣若其他有在星紀而不專於呉越者又有占吳越而不止於
星紀者天官書𡻕右轉居丑與斗牽牛俱出東方名曰德其失次
有見栁早水晚旱班志亦曰𡻕星正月晨出東方石氏名曰德
在斗牽牛失次早水晚旱〈按二史所具畧同然栁為鶉火荊豫分是星紀又荊豫〉又班志孝景
元年正月癸酉金水合於婺女婺女粵也又為齊二年七月丙子火
與水晨出東方囙守斗十二月水火合於鬥鬥吳也又為粵〈按吳越為斗女〉
〈固矣然又㕥女占齊〉故三年有七國之禍吳膠東膠西淄川齊遂破滅伏屍流
血其下孝武建元三年四月有星孛於天紀至織女〈織女為婺女北星〉占曰
有女變陳皇后廢〈則女又占後宮〉元鼎中熒惑守南斗南斗越分越有呂嘉
王后之亂漢兵誅南越〈此又及於南海不止㑹稽之越〉元帝𥘉元元年四月客星大
如𤓰在南斗苐二星東五月渤海水大溢六月関東大饑琅邪人相
食〈此則南斗亦占齊分〉哀帝建平二年二月彗星出牽牛夏賀良䓁請改元建
號曰陳聖劉太平皇帝未㡬卒有王氏之〈此牽牛又繫漢室興亡之運〉星經北
斗玉衡苐六星主州以五已日候之以丁巳日候呉郡會稽〈此吳越又〉
〈北斗之苐六星不止占星紀矣〉一行所論星紀分野自廬江九江淮水之南盡
臨淮廣陵至於東海〈登萊〉又逾南河〈豫州〉淂漢丹陽㑹稽豫章西濵彭蠡
南渉越州〈此寕紹〉盡蒼梧〈廣西〉南海〈廣東〉古百粵之國〈又不止一趙佗之粵〉循是求之
自有大司徒保章氏之説而鄭玄所定分星因焉時所謂吳越者自
勾吳於越之地言之也周之𥘉淮夷猶在中國之外於呉越宜益逺
矣虞肇十二禹貢九州則司徒保章之星土宜止此而春秋乃以吳
越定星紀是已濶於周禮之𥘉意況自呉越之外而有一行所陳如
斯邈哉及推之遷史班志星經䓁著而星紀之占又不止吳越呉越
之又不專星紀班志復曰牽牛日月五星所從起曆數之元三正
之始而遷史亦曰鬥牛女察日月之行以揆𡻕星順逆此豈星紀之
次夲有定分而其所関者大有不限於吳越之區者乎若夫北斗玉
衡執天之樞九星宜各有分主而呉越亦與丁已之占豈其他所入
之度有深淺緩急而其𡻕月日次亦有辛壬癸甲乆近晨夕之異致
乎此固今靈臺司曆者之職而分符治郡者所當躬脩而俟者也
子産之言曰天道遠人事邇舎是則吾不知之矣
寕波府志海防書 祖宗之制於邊海郡縣經營控制為備蓋至
𫿞也語形𫝑之逺起遼海而終瓊崖考浙之東西首澉乍而逹蒲
壯吾郡南逹台溫北連渤並海㡬六百里置衞者四曰𮗚海曰
定海曰昌國而寕波衛則附於郡城衛之𨻶置所者十曰龍山曰
穿山曰霩衢曰大嵩曰錢倉曰爵谿曰石浦前後所舟山則懸峙
海中而中中中左二所在焉所之𨻶置廵簡司一十有九曰螺峰
曰岑江曰岱山曰寳陀〈四司環置舟山之四面𨽻寕波府〉曰甬東曰大嵩〈𨽻鄞縣〉曰
柗浦曰向頭〈𨽻慈谿〉曰鮚埼曰塔山〈𨽻奉化〉曰長山曰穿山曰霞嶼曰
管界曰太平〈𨽻定海〉曰爵谿曰陳山曰石浦曰趙嶴〈𨽻象山〉莫不因山
塹谷崇其垣墉陳列兵士以禦非常復於津陸要衝置為関隘曰
東津曰西渡曰桃花〈𨽻鄞縣國𥘉皆置船防守後裁革今復置列兵船以備倭宼衝突〉曰定海関
〈在南薰門外最為衝要舊制額設指揮一員旗軍五十名盤詰舟航以防姦細官哨𢧐船亦泊於此今増恊守民兵福蒼大小戰船〉
〈悉為停泊〉曰舟山関〈舊制額設官軍盤詰停泊𢧐船今増置福蒼等船防守〉曰丈亭関曰長溪関
曰杜湖関曰石浦関凢九曰湖頭渡寨〈今遷塔山廵簡司於此〉曰竹頭寨曰
長山寨曰小浹港隘曰青嶼隘曰碶頭隘曰錢家隘曰梅山隘曰
慈嶴隘曰橫山隘曰螺頭隘曰破齒隘曰小沙隘曰沈家門水寨
曰路口嶺隘曰岱山隘曰大展隘曰何家纜寨曰仁義寨曰赤坎
山寨曰黃沙寨曰柗嶴寨曰土灣寨曰南堡寨曰游𠎣寨凢二十
有五皆屯兵置艦以為防守其中若定海関丹山関湖頭渡寨沈
家門水寨游𠎣寨南堡寨小浹港隘最為要害自昔至今尤致𫿞
焉定海置烽堠一十三穿山烽堠十霩衢烽堠六大嵩烽堠六舟
山烽堠二十五𮗚海烽堠六龍山烽堠六昌國烽堠三石浦烽堠
二錢倉烽堠五爵谿烽堠四咸設旗軍以瞭望聲息晝煙夜火互
相接若霩衢之三塔山舟山之朱家尖矗峙最髙所望獨逺故
設臺多撥旗軍戒嚴至設督備倭以公侯伯領之廵視海
道以侍𭅺都御史領之〈洪武三十年以後總督領於都指揮海道領於憲臬〉定臨𮗚三衛設
一把指揮松海昌三衞設一把指揮金盤二衛設一把指
揮海寕衛設一把指揮分方備禦各有攸司海上諸山分別三
界黃牛山〈在慈谿縣北大海中與海塩縣海洋為界〉馬墓長𡍼冊子金塘大榭蘭秀劍
山䨇嶼䨇塘六橫韭山壇頭等山為上界灘山滸山羊山馬蹟両
頭洞漁山三姑霍山徐公黃澤大小衢大佛頭等山為中界花惱
求芝絡華彈丸東庫陳錢壁下等山為下界率皆潮汐所通倭夷
貢宼必由之道也前哲謂防陸莫先於防海沿邊衞所置造𢧐船
以定臨𮗚三衞九屬所計之五百料〈止定海港一𨾏〉四百料二百料尖�
等船一百四十有三昌國衛四屬所四百料等船六十有七量船
大小分給兵仗火噐調撥旗軍駕使而督領以指揮千百戶每值
風汛把統領定臨𮗚𢧐船分哨於沈家門𥘉哨以三月三日二
哨以四月中旬三哨以五月五日由東南而哨歷分水礁石牛港
崎頭洋孝順洋烏沙門橫山洋䨇塘六橫䨇嶼亂礁洋抵錢倉而
止〈每哨抵錢倉所取到單並各䖏海物為證驗〉凢韭山積固大佛頭花惱等䖏為賊舟
之所經行者可一望而盡由西北而哨歷長白馬墓龜鱉洋小春
洋兩頭洞東西霍抵洋山而止〈哨至亦取海物為驗〉凡大小衢灘滸山丁興
馬跡東庫陳錢壁下等䖏為賊舟之所經行者可一望而盡即由
此南通於甌越北渉於江淮皆以南北兩洋為要㑹而南北之哨
則以舟山為根柢昌國𢧐船南哨則抵於柗門北哨則抵大嵩分
哨之期有同於三衛而與柗海哨船別統於把至六月哨畢臨
𮗚𢧐船則泊於岑港定海𢧐船則泊於黃崎港昌國𢧐船則泊於
石浦関〈海中至六月十二日為彭祖忌𩗗風大作舟必避之〉仍用小船廵邏防守備至宻也
今日之倭奴更不可以春汛期〈自三月至五月為汛期六七八月風潮險惡舟不可行九十月小陽〉
〈汛復可渡海亦有停泊海島乗間而至者故今四時防倭也〉而備禦宜益加𫿞矣 皇上軫念
元元震耀神武命將興師以誅不庭舉 祖宗之舊章而振恢
弘之設督直𨽻福浙軍務大臣及廵撫都御史命卿佐以督察
軍務督視軍情〈三十四年命工部尚書趙文華督察軍務三十八年命右通政唐順之督視軍情〉以藩臬
分任兵備調𤼵廣東橫江烏尾船二百餘艘改造福清船四百餘
𨾏〈停造五百料等船於軍四民六料銀増給價值改造福船〉雇稅蒼沙民船復數百𨾏召募福
建兩廣邳徐山東松潘保靖永順桑值麻遼鎮溪大𢈠及蒼䖏等
兵不下十萬 勅鎮守總兵駐劄臨山〈今改劄定海責任與廵撫同〉恊守副
兵駐劄金山〈今改劄吳�責任與廵撫同〉𠫵將分守各府〈杭嘉湖一㳟將寕紹一𠫵將台州一𠫵將〉
〈溫䖏一𠫵將責任與兵備同〉把統轄諸衞〈舊制四把今分為定海為昌國為臨𮗚為柗海為金盤為海寕六〉
〈裁去備倭督而各把俱以都指揮體統行事〉復有游撃游兵統兵等職以督水陸之
兵〈皆題奉 欽依以都指揮領之〉一時任事之臣非不攄殫謀畫務底安攘而豺
豕日繁烽煙未靖者蓋以蹊徑日開而告急者多則疲於奔命庾
帑日匱而資用者之則窘於設防糧餉不時而凍餒者衆則怯於
敵主兵不實而召募者多則難於行法此皆用兵之大患也試
舉目前之事籌之倭奴入㓂自彼黒水塩城舟行一二日抵天堂
山復一二日渡官緑大洋錢壁下漸經濁水西北過歩州洋亂沙
入塩扺陳可犯淮安入廟灣港可犯州再越而北則犯登萊矣
西南過韭山大佛頭積固山入黃華港可犯溫州入桃渚海門柗
門諸港可犯台州再越而南則渉閩廣矣正西過茶山入瞭角嘴
大江口渉谷櫝狼福山諸港可犯通泰儀常鎮過馬蹟灘滸羊
山歷崇明七丫白茅劉家河呉淞黃浦白沙灣諸港可犯蘇柗過
大小衢徐公石塔山馬鞍山登梁莊西海口西嘴頭可犯嘉湖入
鱉子門赭山錢塘江則薄於省城登龕山烏嘴頭可犯蕭山縣過
漁山兩頭洞三姑山入蟶浦三江可犯紹興臨山瀝海三山過霍
山洋五嶼烈港表登掘泥烏山平石則薄於吾郡之𮗚海龍山慈
谿登丘家洋官莊龍頭則犯定海之西北界過岱山長𡍼蘭秀山
劒山登干�大小展則東北一面可入於舟山過烏沙門順母𡍼
登沈家門謝浦則東南一面可入於舟山過大小干山十六門嶴
山盤嶼登関山螺頭則西南一面可入於舟山過東西肯長白礁
馬墓港冊子山登岑江碇齒則西北一面可入於舟山由舟山之
南經大貓洋入金塘蛟門則竟趨於定海城下過穿鼻港入黃崎
港則犯穿山過崎頭洋䨇嶼入梅山港則犯霩衢過青龍洋入大
嵩港則犯大嵩由東西廚入湖頭渡則犯奉化縣及象山縣之東
界過韭山海閘門亂礁洋登蒲門則犯錢倉所過青門関登白沙
灣游𠎣寨則犯爵谿象山之南界入石浦関則逼石浦城與昌國
衛宋時嘗於招寳山抵陳錢壁下置十二水鋪以瞭望聲息在當
時已病海氣𪷟風雨㝠晦難於接今浙直兵船督領於游兵
把等官謂宜自春歷夏及小陽汛期直𨽻船北哨至茶山瞭角
嘴海洋〈江北淮揚沿海復設𠫵遊兵等官督領兵船哨守各洋港〉南哨至羊山馬跡灘滸衢
山等䖏〈蘇柗常鎮兵船於㳺兵外又分別枝哨守各洋港〉浙船南哨至鎮下門南麂玉環
烏沙門普陀等山〈溫台兵船又分別枝哨守各洋港〉北哨則交於直海〈寕紹兵船於遊兵外〉
〈又分一枝哨守馬跡一枝哨守兩頭洞一枝哨守衢山一枝哨守長𡍼一枝哨守普陀〉陳錢為浙直交界分
路之始復交相㑹哨逺探窮搜遇有賊舟即為堵截馳報內境俾
為預防復於沈家門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馬墓港列兵船
一枝以一指揮領之把則駐劄舟山兼轄水陸而𠫵標下各
選練精兵三千以聽征勦定海則屯聚重兵屹為巨鎮賊或流突
中界則沈門馬墓兵船迤北截過長𡍼霍山洋三姑與浙西兵船
為犄角而吾郡之北境可以無虞迤南截過普陀青龍洋韭山青
門関與昌國石浦兵船為犄角而吾郡之南境可以無虞賊或流
突上界則兵官自烈港督𤼵舟師北截於七里嶼𮗚海洋而𠫵
將自臨山洋督兵船為之援南截於金塘大貓洋﨑頭洋而石
浦梅山港兵船為之援則沿海可以無虞是故今日之海防㑹
哨於陳錢分哨於馬蹟羊山普陀衢山諸䖏為第一重岀沈家門
馬墓之師為第二重兵督發兵船為第三重巨艦雲馳倭夷之
舟航弗與也火噐颷發倭夷之短兵弗與也以我之衆制彼之寡
以我長技制彼短技折蛇豕之𫝑而免內地震驚之虞斯䇿之上
者也萬一踈虞而賊得登陸由掘泥歷烏山鳴鶴塲踰杜湖嶺入
慈谿由平石歷沈思橋踰孔家嶺入慈谿渡丈亭走車廄稠嶺寨
石塘灣渉鄞之西鄉可逹於郡城則𮗚海向頭柗浦之守不可以
不𫿞而慈谿新城之建實所以扼其衝由丘家洋越鴈門嶺由官
莊越桃花嶺由龍頭越鳯浦嶺渡青林李溪可達於郡城則龍山
𬋩界之備與嶺口把截之兵不可以不𫿞而丘洋金嶴石墻之築
實所以扼其衝由定海港可直走寕波則西渡東津梅𭏟桃花渡
之備不可以不𫿞而招寳山築城設險實所以扼其衝由夏蓋山
走梁湖通明𭐏入四明梁衕出樟村小溪櫟社可逹於郡城則臨
山𤁋海廟山之防不可以不𫿞由四門石堰渡姚江入樟村以逹
於郡城則三山之防不可以不𫿞由小沙港循長山橋鄮山橋七
里店走甬東可逹於郡城則港口置兵船防守〈港口置鐡發貢重五十斤者一座調〉
〈發福船二𨾏蒼船四𨾏防守港口𣸸設本港民八槳船十𨾏汛期則廵邏哨探暇則容其樵採〉與甬東廵司之備
不可以不𫿞由穿山碶頭踰育王嶺歷寶幢盛店可以走甬東則
穿山撗港水陸之備不可以不𫿞由尖崎踰韓嶺渉東湖可以走
甬東則霩衢大嵩霞嶼太平之備不可以不𫿞由趙嶴白沙灣走
象山渡黃溪歷𬽦村道陳嶺入乾坑橫溪桃江可以走甬東則錢
倉爵谿諸濵海之備不可以不𫿞由昌國石浦桃渚徤跳黃寕
海經鐡塲缸窯黃溪青嶺入奉化渡家浦越鄞江橋逹郡城之
西南則缸窯黃溪口與諸險隘之防不可以不𫿞〈近設蒲門青門鋸門金井頭等〉
〈隘〉凢此皆倭㓂所經之故道為郡城根本之慮凢在事任者所當
宣猷而致力也然郡之舟山故縣治也四面環海其中為里者四
為嶴者八十三其五榖之饒魚塩之利可以食數萬之衆不待取
給於外𥘉以承平無事止設二所守之軍卒不過二千四百有竒
而𡻕月既乆迯亡且太半矣重以城垣低薄不足為固萬一夷且
生心㩀以為穴則險阻在彼非有勁兵良將卒未易以驅除而彼
方挾其利便四出攻剽則濵海郡縣容得安枕而臥乎此今日之
所當首以為蓋不止如䨇嶼烈港之為賊窟而已也夫海防莫
急於舟師合定臨𮗚昌各港福蒼官民船可二百艘八槳小船
倍之今復増造福蒼沙船五十𨾏舊例船價六分則徴於里甲四
分則扣於軍儲以充造作三年則輕修六年則重修九年則拆造
其價扣除於月糧變賣於釘版而仍給公帑以佐之今之造船給
稅又數倍於昔矣昔之岀海旗軍食糧八斗五斗安家三斗隨行
今之給餉水兵者又數倍於昔矣公𥝠安得不困哉且昔日之水
軍固皆尺籍之編伍未始徴兵於外方也間有老弱雜揉傭夫冐
充固可簡而汰也自廵撫朱紈過懲前𡚁謂𡈽軍積脆不振乃悉
從罷免專募福清兵船用之戍 用之攻撃率以亡命副掠之徒
而𠑽敵愾干城之役於時識者己謂前門拒狼後門進虎而將來
之患至不可祛除矣即今分舟而伍則詭名以冐糧一或不遂即
有脫巾之變奉調而行則刼掠以飽欲一或抗拒即有殺戮之
及其臨陣格賊也非其生同里閈則其素所交通之人也㗖以甘
言嘗以𨼆語即例戈而反走矣故屢𢧐而屢北自兵興以來以福
兵而取勝者能㡬何哉夫習知其不可而必欲用之有禦㓂之名
而無禦㓂之實此誠所謂大舛也為今之計漸罷客兵而兼用土
著使乆而習其㠶捩舵之法𢧐攻衝撃之技宜無不便者況寕
紹之民流亡直𨽻投𠑽水兵者亦不下萬計彼閩人固能施長技
於浙海也浙人又能施長技於直海也歸吾浙人而行於浙海又
奚不可哉〈此言用𡈽人可以省募水 兵〉丨或謂今之水𢧐止能要撃去賊而於來
者未能遏其鋒夫來賊銳而去賊惰撃惰易而攻銳難人情所習知
也然撃來賊者譬之撲火於方然之始火㓕則棟宇可以無虞撃
去賊者𭣣燎於既燼之後此其利害則有間矣自海上用師撃來
賊者僅一二見〈戊午𠫵將張四維擒朱家尖之㓂己未兵盧鏜殱三爿沙之㓂〉而要去賊者亦
不過文其縱賊不追之罪耳今若以撃來賊之賞於追去賊之
賞以縱來賊之誅𫿞於縱去賊之誅而當事者同心僇力急如救
焚盡遏海外方來之宼則邉鄙又何不寕耶〈此言水𢧐以撃來賊為竒功〉或謂
我兵陸𢧐每退怯而鮮成功夫倭奴常敗於水而得志於陸者非
其勇怯有殊也交兵海上吾特以𢧐艦之髙大㠶艢之便利火噐
之多取勝耳至登陸而沉船破釡所以一其志也環龜自守專其
力也顧能飽以饑我逸以勞我伏以伺我佯北以誘我蓋其以狡
獪習兵深入重地之窮宼與吾柔脆之兵相角逐勝之數可坐
而䇿也誠能察彼己之情即以其勝我者而勝彼握符馭衆者復
以威克厥愛行之寕不足以殄滅兇頑耶〈此言陸𢧐當以謀勇兼全勝〉古之善
用兵者必先明其賞罰故金帛之茅土之封非濫捐之也荘賈
之誅宮嬪之僇非妄以立威也以為不如是無以驅之死地耳國
家著令於敗軍之罰𫿞矣〈見兵律飛報軍情條下〉今復奏擬五等賞功之例
曰論首級〈凢水陸主客官軍民快臨陣擒斬有名真倭賊首一名顆者陞授三級不願陞授者賞銀一百五十両𫉬真倭〉
〈從賊一名顆並陣亡者陞授一級不願者賞銀五十兩𫉬漢人脇從賊一名顆者陞授署一級不願者賞銀二十両〉曰論竒
功〈如在海洋遇賊有能要撃衝沉船𨾏或追逐登山使賊不得登岸如賊既登岸有能衝鋒破陣𡚒其聲𫝑或追岀境或逼下船〉
〈使地方不致受禍或所部兵少而擒斬多者均以竒功論聴總督即時具題廵按作速勘報超格陞賞〉曰分信地〈凡守〉
〈備把搃及海防民兵府州縣佐各有信地如賊至不能拒守致賊突入者固當律以守備不設之罪若能𡚒勇鏖𢧐𫉬有首級功罪〉
〈相當者亦許湔贖若罪小功多者仍以功論如賊從別港路岀境有能邀截擒斬打𫉬船𨾏所得貨物盡行給付仍照例陞賞至於〉
〈故縱出入本港專圖邀取賊賍者聴督撫官𠫵䆒重治〉曰計職任〈如武將自守備把縂以下文官自海防民兵同知以〉
〈下所領軍兵民勇五百名部下臨敵擒斬真倭每五名顆陞一級十名顆加一級千名部下每五名顆陞署一級十名顆陞實授一〉
〈級各以則例逓陞至三級而止如𫉬功之前或以後失事革職者准𭣣贖若總兵副兵之與廵撫𠫵將之與兵備水陸士卒俱聼〉
〈統領𢧐守機宜俱聼調度除在下有違節制者免䆒外其餘功罪𠫵將照所屬分論兵備隨之總副合所屬通論廵撫隨之但今經〉
〈理之𥘉暫將臨山總兵分理海防金山副總兵分理陸地其功罪亦當查炤分別重輕俱聴督廵按酌量時𫝑究覈情實明白具〉
〈題〉曰䖏報效〈凢有官員舉監生員人等督領家丁赴軍門隨賊截殺得𫉬功次及仗義輸粟者俱聼軍門及撫按官臨〉
〈時酌擬奏 請從厚陞賞以為懐忠募義者之𭄿至於𦒿民統領沙兵或屬把總或屬府縣官管轄者所𫉬功次仍照部下功論擬〉
〈陞賞〉必如是而行之則有功不至於濫賞有罪不容於倖免而將士
戮力用命矣〈此言賞罰之令當嚴〉丨或謂定海沿邊舊通畨舶宜准閩廣事
例開市抽稅則邉儲可足而外患可弭殊不知彼狡者倭非南海
諸畨全身保貨之比防嚴禁宻猶懼不測而況可啓之乎況其挾
貲求利者即非脯肝飲血之徒而捐性命犯鋒鏑者必其素無頼
藉者也豈以我之市不市為彼之宼不宼哉殷監不逺元事足徴
當商舶未至而絶之為易貿易既通而一或不得其所將窮兇以
逞則將何以禦之耶今之宼邉者動以千萬計果能一一而與之
市乎內地之商聞風膽落果能驅之而使市乎既以市招之而卒
不與市將何詞以罷遣之乎夷以百市兵以千備夷以千市兵以
萬備猶恐不𠯁以折其姦謀我之財力果足以辦此乎且市非計
日限月之可期也彼之求市無己則我之備禦亦無已果能屯兵
而不散己乎此皆利害之較然者也乃謂可以足邊儲而弭外患
不己大繆乎〈此言畨船不可通〉是故修治垣隍慎固城守一䇿也編立保
甲內寓卒伍一䇿也譏察非常嚴禁䦨岀一䇿也綏撫瘡痍固我
根本一䇿也此皆所以治內也修復墪堡嚴明烽堠一䇿也繕治
噐械查復𢧐船一䇿也出哨會哨悉遵舊䂓一䇿也㩀險守要聯
絡響一䇿也此皆所以治外也至於練主兵而免調募之足
財用而資軍興之需聚芻糧而給餉以時𫿞賞罰而功罪不掩設
畫樹防出竒變為吾之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則在中外任事
之臣加之意可也
兵政書 國𥘉以全額之糧養全伍之卒以全伍之卒充四境之
備故海波澄宴狼烽息煙㡬二百年號為太平間有疥癬之虞遣
一偏師之即望風而觧遯矣乃今尺籍空虗僅存罷羸原額三
萬有竒今己耗損大半一遇小警狼顧魚駭選愞𮗚望以𢧐則
敗績以守則不足乃至徴發四方召募非𩔗如狼苗等兵布滿海
宇而供億浩繁帑藏不継遂至存留京運那貸塩本抽取香錢以
取辦支吾猶為不足而料民丁田曰兵費曰兵餉曰兵米諸色目
殆十倍徃昔兵無休期徴無停日而閭閻郊遂之間十室九空矣
當事之臣可不為寒以哉今欲為安攘乆逺之計非他也不過舉
祖宗之成憲軍復軍之舊額糧復糧之舊額振刷耗蠧而責其
實效調停法意而與時宜之耳何以明之清勾之法既壊里書脫
漏戶籍勾𥙷者百無一至即有至者本𬋩過為誅求𭣣伍未㡬而
旋即竄匿矣至於犯法充新軍所在種種夫豈少也而法網不嚴
曽未有隸尺籍而荷戈殳者兼之汰黜之令過𫿞異姓充投及無
妻者輙俱罷革雖贅壻義子一切不録軍安得復舊額乎𡻕撥糧
儲止凖見在軍伍他皆謂之羨餘歸諸計部其存留者又拖欠於
姦民侵欺於豪長官司置不為問而廩𢈔之儲曽不及逋欠之半
糧安得復舊額乎故軍日銷糧日耗以至不可簡閲雖謂之無兵
亦宜況可恃之以折衝禦侮為萬里長城乎軍既銷𫝑不得不募
客兵糧既耗𫝑不得不額外科徴矧今募兵他省動越數千里徴
發僅千百人未及至而己捐官帑民需不訾矣況至者未必皆精
以之赴闘徃徃貪餌致敗恐官府之詰之也即又棄戈而䑕走所
過道路率又逞其狼承貪殘之性白日剽掠昏夜則汙瀆婦女一
或捍拒則露刅而譁殺人無忌由此而𮗚客兵有害無益明矣況
使之乆居內地間熟道路習知𡈽風民俗之事必有不戢自焚之
禍如元末苗帥楊完者流毒吳楚蓋可鑒已為今之計莫若奏復
全額原糧盡充該衞所養兵募兵之用不得復以羨餘觧京而悉
禁拖欠侵欺之姦不得以國賦豪猾如又不足不得已而加賦
於吾民當不如今日之甚矣其足兵也仍𫿞行清勾之法移查原
籍有無丁壯可𥙷者𥙷之即贅壻義子年力強壯俱准𭣣充原額
如原籍果繋亡絶即於所在衞所簡見在丁壯𥙷足行伍不必執
空籍以靡𡻕月其犯罪充軍者𫿞為觧𤼵明隸尺籍如近年兵部
題凖事例不得有所𨼆脫又不足則召募土著之人膂力精壯者
程能試𥙷仍復其身而給之食立以程限以二十𡻕為始五十而
罷復為民有疾病願復民者聽不苦之以終身不䧟之以永逺則
人皆鼓舞爭為兵矣仍藉募他郡者責令來歸其冊籍則𡻕注
之給以懸牌𫿞其虗冐𥝠替之𡚁當其精壯善闘之時得以盡力
武事而不出二十年後復為平民則皆知自 而重犯法不至呌
呼無頼為㐫人如此則軍無缺額糧不虗縻而必無不任𢧐之民
死於無罪者矣夫吳越之人以舟楫代輿馬以江海為坦途伍員
對闔閭以舟軍之教比陸軍之法大翼當陸軍之車小翼者當輕
車突 行樓車走舸者當輕走驃
為長技以火攻為要術乎舊制官哨𢧐船𫝑鈍而
難進銅鋴碗口力踈不足以及遠邇乃更用福蒼等船即大小翼
樓船之遺制用八槳小漁船以突冐周旋其輕捷視驃𮪍以發貢
佛狼機代砲石以鳥嘴銃代大黃𠫵連弩而𡚒迅着物無堅不碎
又制之最良者也群而肄之刑賞以𭄿懲之有不足以賈勇而威
敵哉況保鄉井之人與去鄉井之人其蹤跡不同也自衛其骨
廬舎與衛人之骨廬舎其情不同也官司自馭其民與馭千萬
里外不根之人其約束不同也主兵漸強則客兵自可次第罷遣
斯非計之得者乎若夫三軍之司命則在將帥今之世祿紈袴固
有宣力翼戴長於馭衆者矣寕無朘削以自肥用賄以干進者乎
𢌿之兵柄求無敗事不可得已昔者晉悼公使欒紏為戎御以訓
諸御知義使荀賔為戎右以訓勇力之士可以時使山林草澤行
伍之間未嘗無千城腹心之士也歐陽修所謂求賢勞之士不必
限以下位 畧之人不必試以馬山林之士不可薄以貧賤以
非常之禮待人人亦以非常之效報國又謂取禁軍廂軍年少有
力者不拘等級因其技同每百人為一隊而教之校其扙精而
最勇者百人之中必有一人得之以為禆將合十禆將而教之又
又於其中擇有見識知通變者十人之中必有一人得之以為大
將此一人之智勇乃萬人之選也即是説而推行之拊髀之思庻
㡬可慰乎若夫各縣民壯廵司兵皆𭙶編戶之徭而司防禦之
責者也今官府既占之以為勾捕跟隨之役而積年市猾又據以
為窟穴或以錢乙而代趙甲或以一人而包數人支糧有名而戍
闘無實官司查則倩募以代不知失何物撃刺何技又可
驅之以赴敵乎今宜如海道副使譚綸編立隊伍團聚訓練責綂
領之官嚴勾稽之法明賞罰之令不許虗隸尺籍不許𥝠擅占役
是亦足兵之道也議者謂盡罷兵費兵餉諸征而括一縣丁田
増編民壯擇其壯勇有抵業者鄉舉里保以之訓練以之調遣亦
可以漸代客兵而桀驁亡竄皆不足患矣議者又欲以鄉兵代官
兵奏䟽文檄積滿案牘而迄未有能行者何也懼調遣之失業也
紏聚之妨農也差官審編又不以賢能正官而率以佐貳首領所
至之地冨者行賄求脫強者挾詐求脫故冊籍未定而委官之
槖己滿其充數者非貧難下戶則蠢愚無智而鄉長甲長則無頼
猾氓也謂宜明示號令不調遣逺岀不紏聚妨農委賢能正官親
詣関廂村落備查編戶隨其住居相近團聚大莊以二十二家為
一甲就中選有力量者二名立為甲正甲副置牌一面上書甲正
某人甲副某人居民某人某人仍於五甲之內選其才能服衆者
立為鄉長使之統領置一牌上書鄉長某人管一甲正㡬名某
人某人甲副㡬名某人某人各該居民若干某人某人列於各甲
正甲副之後仍令每家書寫排門粉壁互相譏察各備鋒利噐械
一件每鄉長𬋩下置大旗一首及合用鋴砲等項聽從鄉長統領
前至空間䖏所演習武藝一遇有警即便升旗舉砲各率牌內之
人同赴要害地方設法把守併力截殺仍於通行街巷路口樹立
壯固木柵堆積石塊以便拒守其居民或多或少隨宜團練不拘
定數仍照兵部題奉 欽依事理保甲領䄂先行給與冠帶以為
激𭄿有功之日一體陞賞庻㡬家自為守人自為𢧐不待調𤼵之
勞而坐𭣣保障之績矣
田賦書 自昔神農教耒軒轅立經畫田制肇矣然而正畒坵
開民粒有樹藝之利而無公歛之法故後世並畊之説資之及後
稷教稼穡夏禹定九貢等田之上中下而成其賦商復為𦔳周復
為徹制什一以正其供而天下之中正始度矣春秋作田賦書作
丘甲書四征公室求視邾滕於時賦己無經況𢧐國民以厚兵
重歛以崇侈大桀小桀益不可勝言矣漢髙之興易暴為仁文景
継之又玄黙以尚儉其取民之制至三十而稅一或並蠲不征其
為民惠澤甚渥也然當時議者又有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伍之譏
此豈非額外之橫征弗孚於徳意哉唐之租庸調最為近古 國
朝之制大略倣之即田而稅輕者庻㡬於三十之一〈民僧道等田糧〉而重
者已㡬於十之四五〈官田糧〉又合戶之身田而括之以為五年十
年丁差之制則其役歛之重又甚矣洪武四年始令戶部給天下
戶口由帖畧如今花戶短冊之制存戶存丁男女存事産既而為
隅輪圗則備坊巷河渠隣北居阯而不及事産嗣後信國公湯和
大計吾郡之田而尺籍之每邑凡㡬鄉鄉之田凡㡬萬千百十頃
頃分畆坵坵分字號經界既正編為排花鱗次而不可亂其稅則
上下其田之則而差之凡民田之重者畆不及六升而輕者纔一
升有竒其肥之數蓋大較不甚相逺也而田之名目則種種不
一民田而外有官田有僧田有道田而僧道又別有舊田有續田
官田有抄沒有為事有塗漲有撥賜有書院有學有莊有院諸名
色不可殫紀而其稅且倍蓰或什於民田〈官田重者畆五斗或七斗有竒僧道夏稅至五〉
〈升有竒〉統郡之周凡田共二萬三千八百六十五頃四百一十二畆
有竒凡稅共一十九萬一千三百六十二石有竒各隨民之所占
而𨽻其籍某戶占某鄉某號田若干頃畆為稅若干石斗升合勺
田有買賣稅有去來十年則大造黃冊而閈㑹之某戶買某戶某
鄉號田若干頃畆為稅若干石斗升合勺某戶除與某戶某鄉號
田若干頃畆為稅若干石斗升合勺此其手實於官登之同版宜
畫一不可姦也然其弊有不可勝言者大約田不均而名目煩則
其弊在法而不在人賦一定而科歛重則其弊在官而不在法田
畫一而欺𨼆作則其𡚁在民而不在官夫州之田下下其壌定
矣吳越有畊民而無其地其地狹矣故郡之田雖縣以五分鄉以
數十辨其肥可略見也即一鄉之中近河渠而沃衍者為肥其
餘為河渠之深者為肥淺者為深而有源者為肥無源為
𥘉以肥稅畆然未必一一皆中況農之勤惰又自為肥於其
間又非鄉田為之也聞之故老雲鄞田翔鳯鄉最肥徃時信國量
田民故決湖渰其田信國謂為水鄉特輕其稅畆升八合有竒即
此知科則之重輕亦非平賦之凖也田始占於寺曰僧田始占於
𮗚曰道田始入於官佃之民而官𭣣其租曰官田今此三田皆散
於編氓而戶占之矣即如廣徳湖之官田逺自宋熈寕間官𭣣其
租以為公費今之稅額即當時之租額也易而勝國又易而 國
朝乃其額則因宋之佃租以為稅法其他均一鄉也而肥頓殊
隔一塍而上下特異此可不為之變通哉故嘗𩔗郡之田而約其
數鄞之官田得民僧道田六之一慈奉定得十之一象得四十之
一統而均之不過稍益民僧道田之稅額而官田之重稅可辦矣
可均農田可免重稅可正騙賣〈近因官田價亷乃稱民田騙售於人〉可革欺𨼆〈弊戶 則〉
〈埋見後〉此善之善者也嘉靖辛卯間鄞令黃仁山曽欲舉此邇定海
令宋継祖大為㑹計冊而上之糧道嫌於變亂版籍卒格不行若
其田賦之輸奉有著令每夏畢則徴夏稅秋畢則徴秋稅五年則
徴丁田十年則徴徭役二稅有本色則輸米麥有折京則輸銀觧
京而秋米本色自嘉靖𥘉以轉輸海倉不便且海下官兵又便於
得銀故復半為本色半為折銀〈價石五錢五分〉貯之府庫按時而給謂之
府折其官之催徴先期立為限程俾見年裡役紏其不率該催促
其輸逓年分其辦細戶上其供上下相安無異議矣丁田正差以
人為丁以田凖十五畆為丁至黃仁山始視差法凖十畆為丁此
略從輕民之意也然田之重已加十五矣仁山又於附籍𭔃莊戶
每田二十畆則増一丁則又加十五矣然此特以懲詭戶之𡚁也
今則不論詭戶皆如仁山加之丁矣官田舊以稅重凢丁差皆不
及〈今定海仍然〉今則半民田矣又一切諾料價及兵費皆以田派曰以
輕無田之小民也然田未必皆腴又時有水旱㓙荒之災計租之
入大約雖田亦半稅於官矣又邇僉修城大戶以田倭米大戶
以田買硝黃等大戶以田一切額外之徵以田其賠償之費至售
田以供而不足故俚人之諺曰將錢買田不如窮漢宴眠又曰
有田𭙶戶門因田成禍門傷哉風矣 國𥘉田糧皆有定數自洪
武以來凡㡬造黃冊矣然今之糧皆洪武𥘉年之糧而今之田則
什二三耗非洪武𥘉矣大抵水衝沙塞柴沒根深及迯絶棄業者
無𡻕無之而新漲海𡍼江途諸田又不報官起科然則田安得不
耗乎又況猾民作姦乃有飛灑詭𭔃虗懸諸弊故無田之家而冊
乃有田有田之家而冊乃無田其輕重多寡皆非的數名為黃冊
其實偽冊也何言乎飛灑富人多田患苦重役乃以貨㗖姦書某
戶灑田若干畆某戶灑田若干分厘某戶灑糧若干升斗某戶灑
糧若干合勺積數戶可灑田以畆計灑糧以斗計積數十戶可灑
田以十計灑糧以石計而書手則𡻕𭣣其糧差之筭其灑之家
必其昧不諳事或朴懦不狎官府者也甚有家無立錐之業而戶
有田畆糧差之需至𡻕傭其身以輸猶不給孰知而閔之乎何言
乎詭𭔃多田之家或詭入於鄉宦舉監或詭入於生員吏承或詭
入於坊長里長或詭入於竈戶貧甲或以文職立𭔃莊或以軍職
立𭔃莊或以軍人立𭔃莊夫鄉宦於各縣占産𭔃莊猶可言也而
本縣𭔃莊何為者哉軍官占産𭔃莊猶可言也而軍人𭔃莊何為
者哉率不過巧為花分以鄰國為壑耳何言乎虗懸趙甲有田而
開與錢乙錢乙復開與孫丙孫丙復開與李丁李丁復開與趙甲
李丁有開趙甲不𭣣則併田與糧而沒之矣然飛灑者損人以𥙿
已者也詭𭔃者避重而就輕者也至虗懸則一切欺𨼆以國課
耳又有弊者則專貨書手悉以田歸書手戶糧亦隨之書手乃徑
豁其田而糧則於十年之中𡻕灑合勺於一里百戶之內漸以消
豁此以影射為姦者也又有糧存而田不稱則揑則官田以一埋
十此以那移為姦者也又有買田十而止開其八九仍遺一二於
原戶又或𭣣田而不𭣣糧俾賣主受其害而已得減輸此以買戶
為姦者也又有田本輕則而開作重則田本八九而多開為十以
歸於人因得輕稅之田此以賣戶為姦者也又有買戶已𭣣其田
矣而於賣戶則不為除使一田而兩戶糧差此以乾沒為姦者也
或欲加之糧也則不加其戶之田畆而以重則移輕則或𡻕為之
飛灑見其糧之増也則反誣為虗懸此以欺罔為姦者也凢此神
妖鬼怪不可殫述填於紅圗不可改矣則改於黃冊印於黃冊不
可易矣則公為洗𥙷不得於小里則貨都總妄坐於小里不得於
都則貨縣妄坐於都雖歷屇更代不常其為故智一也不
惟是也每遇一丁差之際即𩔗取富戶之賄為之厚減其産以呈
於官俾得輕鮮適有發其𨼆者即復暗賄該吏盜庫冊洗𥙷而改
移之如趙甲本田若干移之別年錢乙之戶假以為證旣而首者
知之復發其事乞證於府冊蓋是時縣之吏與同弊矣復謀盜府
冊洗𥙷而改移之如縣冊首者復知將復𤼵之無何即賄以乞免
而其事竟不白嗣後錢乙知之曰我無田是趙甲竄而歸我我將
首之甲無何乞劵於乙甘就乙戶而𭙶其丁差且賄之凢此皆意
外不可窮之姦幸已發之而官不為之竟其戮然則睥睨者又何
所畏而不為哉今欲使開㑹者准排花因字號不得無因而冐開
則排花之存於民間者多非洪武間之舊而字號之制於畆坵者
或子孫分析則以一號而分為二三或富戶兼併則以二三號而
合為一號又皆漫不可據以為信也欲於開會之時官為履畆俾
戶挿田號親為丈量則於丈量之時又潛通里書裒減以從輕既
不得一一皆實而況籍之於丈量之冊者又未必一一對記於黃
冊此又徒為之勞也欲以稅𢍆為凖則郡之故事實錢實𢍆者
自恃無他率不稅𢍆而中有姦𡚁者反稅契以為他日事發之証
此大稅𢍆之不可慿也凢此弊端雖巧於為術者皆未有能剔其
𨼆然則終付之無可奈何而已乎嘉靖六七年間郡丞曹山嘗為
之法視戶之田多糧少者謂為飛灑則以田而䭾糧糧多田少者
調為虗懸則以糧而䭾田若近矣而孰知姦民之善弊者糧灑於
人則必扣糧而減田田既虗懸則必揑則以從糧曽未有多少形
跡之可稽其有多少形跡可䭾田而䭾糧者多良民之害於𡚁
書者也故山清查之法為良民之害者十七八而所得於弊戶之
情者纔十二三又非計之得者也嘉靖十年鄞令黃仁山素威𫿞
因令書手皆得自首其弊凢四五屇黃冊之𨼆皆悉陳於官是時
書手憚山峻罰首告略盡奉化令陳縞又設為投匭使人皆匿名
投首間所得姦弊亦十七八然二令竟不能終黃冊之事以去而
民之姦且復故矣昔信國量田之時任𫿞刑重擊斷且當 聖代
開國之際猶不能改前朝官僧等則之制以重貽後世揑則影射
之姦而況於今日習熟神之徒又何以毖其後哉自今𮗚之積
蠧雖難以盡𨤲而清查亦不容但已試舉其淺近者言之凢有數
端一曰開首告之門凢書手之弊本人知之他書手知之各戶之
弊本戶知之本里人戶知之今湏先令各書手各人戶自首其𡚁
或𫿞刑以威之使言或寛法以誘之使言其自首不盡者許他書
手出首又不盡者許本里知因人岀首自首者准免本罪其首他
書手他人戶者亦准免本身得之罪即以弊書弊戶之𧷢贖𠑽
賞其有不自首而事發𮗜者則重懲之而沒入其田凢得書手之
弊窟則把其隂罪而令舉首以自贖又兼行投匭之法以一例十
以十例百循而求之弊源或可塞也二曰𫿞保勘之法冊之將造
也令各花戶各將舊管新𭣣開除實在分為四項某鄉某項某則
田若干糧若干麥若干其新𭣣開除者備開𭣣除某都某啚某人
合逓年裡長所𬋩十甲首為一冊互相保結又合一啚十里長所
𬋩百戶為一冊互相保結又合一都百里長所𬋩干戶為一冊互
相保結其冊一様二本官為鈐印一存在官一給與執炤以後但
有𡚁連坐保結之人其各年各都各啚田糧必湏撒相合有
一不合即為姦弊不可不䆒也三曰清書手之戶姦書作弊多
以己戶為之出沒湏查其田多而糧少或田少而糧多或前屇少
而今屇多或前屇多而今屇少或有田而無糧或有糧而無田或
欲垜糧以民田為官田或欲灑糧以官田為民田一一䆒其下落
則不必盡窮花戶而其端已可㮣見矣四曰明𭣣除之數夫造冊
𭣣除不過一買主一賣主而己即𭔃在他戶亦即所𭔃之戶開㑹
此除彼𭣣本無不明而姦人則詐為展轉甲除與乙戶乙戶又除
與丙戶至三至四有除而無𭣣即為虗懸如前所云矣其為此者
非實有是數畨不過𡍼人耳目使官府不能窮詰耳今若𫿞為之
禁如趙甲既開與錢乙則錢乙不得復開與孫丙周戊既開與吳
己則吳己不得復開與鄭庚但有展轉即係弊䆒問如律沒入
其田庻㡬其可也五曰革田糧重會之弊夫造冊開㑹田糧本一
事也如某除與某人某鄉某則某項田若干該糧若干該麥若干
其買主照數𭣣戶各以過橋數為㩀此其授受甚明而其事甚約
也而姦書欲為蠧弊乃賄買該吏欺誑官府㑹田一畨會糧又一
畨會麥又一畨既得縱其求索而糧不隨田因得以輕為重以重
為輕以多為寡以寡為多弊始百出矣如謂數目難清則田糧相
隨者反難而田糧分為二者反易乎如謂查筭不及則一畨反不
徑約而兩畨反為便利乎此積一府數十年之弊所當力變者也
六曰禁洗𥙷之弊今夫民間之質劑不敢洗𥙷防變詐也士人之
書䟽不敢洗𥙷嫌不恪也況黃冊之造以獻天府以定官賦以察
民偽重大莫加焉乃容有洗𥙷乎蓋姦狡之徒正以此行其變幻
之術重改而輕輕改而重多改而寡寡改而多有改而無無改而
有趙甲改而錢乙錢乙改而孫丙或掩餙既遂而復反之或清查
不及而卒不變姦始不可窮矣今宜於清審既定通造黃冊雖一
字不許洗𥙷如其有之當痛懲其人即十易不為過蓋巧者足以
眩人之目而一鑒之於天日則纎悉畢見以是禁椎埋之姦亦或
一道乎七曰重詭𭔃之役民之為詭𭔃者非好為是紛紛也不過
欲避重役而就輕役耳近者縣令曽承芳凢於𭔃莊附籍等戶皆
僉以重差此最善於𨤲弊者間有跡同而非詭者則在臨時審察
之大率真者十不過一二而𭙶者則十之六七也其竈戶亦宜定
為之限每戶辦塩一丁准免田差若干畆塩丁免之外悉照民
戶編差則詭𭔃竈戶者宜可少革矣極而論之昔之冊無弊而継
則有𡚁継也弊少而今則弊多豈今之人盡不如昔哉亦由官府
有以驅之耳官府之驅之者何政苛而役重民困不啻水火甘犯
王誅以迯一旦之命豈其得已哉何言乎重役舘驛舘夫倍役目
者率百數十金廵塩捕倍役目者率四五十金府縣庫子倍役
目者率二三十金司獄司獄卒倍役目者率一二十金一入其中
富者破家而貧者亡命豈其𥘉則然哉用度日侈誅求日濫包𭣄
之市棍日肆吏卒之需索日繁耳又況皇木觧戶之𩔗倭米大戶
之𩔗者䘮魄談者輒為舌哉故今欲革黃冊之弊非調停重
役不可非均官民僧道田之則例不可非舉按前數條之積𡚁不
可而大要則在賢有司耳有子産之智則民不能欺有西門豹之
威則民不敢欺非此二子而有懇惻為民興利除害之心即不能
盡洗而更之亦可以得十之六七矣其調停重役語在徭役志中
倘採而行之不惟一方之利雖以推之天下可也
生員丘緒東錢湖議 東錢湖一名萬金湖故會合七十二溪之流停蓄甚
泓而注漑三縣七鄉之河其利頼甚慱也自昔盡七鄉之河足資三次放潟之
益雖亢暘赤地而苗不患稿稱為沃野至於今則淤葑不治而侵塞埴壅者相
㝷兼之漏拽無禁遇旱開放不盈半河窪者不支十曰而亢者一不沽溉欲民
之無飢不可得已是故濬湖之議在今日當亟講而力行之者也濬治之目有
八一曰固湖防夫防以止水所以廣瀦蓄而捍潰決也今湖之為塘者八其
長者則高秋塘方家塘梅湖塘也夫塘短則兩山夾隘脈或橫亙於下其𫝑常
固塘長則兩山不接皆容土所成其𫝑善崩非至堅厚不固曩年方家塘決二
十里之外皆為魚鱉其已事可徴已今欲濬湖使深土無所歸冝以所濬之土
即加塘上倍濶二丈増髙五尺則雖侵湖二丈之水而所濬之土既得所歸隄
防之築又曰以益固可永免潰決之虞矣二曰明水則夫湖水淼漫莫知多寡
必置水則以凖之然後蓄以時而湖水可常盈也自㳂湖居民或侵填以為
居室或樊植以為園林土薄𫝑卑湖水一盈輙掩其則至有竊減以就低者御
史張景雖嘗改正然亦未適當舊則也今必於固隄之後凖定水則使一湖
之瀦恆足三河之用即沒入居室園林皆所不恤則所害者少而所利者衆矣
況其地本侵湖不治其辠亦已幸矣而況可復加願慮乎三曰嚴侵塞之禁侵
湖之家以水為病春夏水盈偷啓諸碶而縱之欲湖之無涸不可得己故
既立水則之後凡水所不及之地白為業者必嚴加丈量永從重則起科而
籍之以排花流水使尺寸不得𨼆則重科之害庻𠯁以抵白僣之利而民或者
其有警心矣蓋已成之業不遽壊姑以是抑之嗣是而猶有仍前侵塞必重
為之罪且並坐其塘長及里隣凡並湖之民皆許舉首則廣禁之𫿞庶㡬民知
重犯法矣四曰重漏之罰東錢之碶有四曰錢堰曰梅湖曰平水曰高湫皆
湖之所由以為盈涸者也比來塘長碶夫皆取貧難小戶充之既不能多捐功
力又不肯愛惜湖水舊閘徒設不用板築但取薪茅雜沙土壅之恐其決也則
減從低下不與水則相平水一踰則蕩無限止盡皆溢瀉且㕥捕魚為利時常
偷放時無半湖之蓄又何望其為旱乾之備㢤今必取近湖富戶差碶夫
而塘長亦㕥士人之家任之則彼當自顧惜而盜之患可止矣倘或仍踵前
𡚁閘門不固土築欠高或包𭣄與人或廵哨不謹則重加贖罰不少寛減無
懼而知謹乎五曰去茭葑之害夫湖之所以淤塞者以茭葑蓴蒲菱芡之屬
滋蔓其中日乆湮積而茭葑之害實居大半自昔至今亦屢嘗濬之矣然或少
除葑草而根在復生或薙之未出湖隄而旋復委置其在今日則蕪沒益甚矣
謂冝課七鄉食水利之田始令畆先岀銀一分不足則增加之務以茭葑盡去
為止而所去茭葑必募船裝載出湖直至江滸交卸差其船之大小而給以
直令細民楽於募而絶其種之復生則民固不免於出銀之費而要之以佚
道使之者也雖盡七鄉之民而戶徴一人𦔳役但毋令踰旬焉有不楽趨者哉
即怨生一時而惠及百年長民者宜不憚為之矣六曰公水草之利凡湖中水
藻之生可以糞田徃時㳂湖居民隨其居址山塲所近各出力採賣雖其利甚
㣲然亦足以為小民之一𦔳乃今豪貴之家依𫝑作威悉行標管至糞田之時
重價勒民貨賣近湖之民或有取其虆梩者輙肆笞箠誣一償百夫僣七鄉公
有之物奪小民近便之利此豈人情王法之所冝㢤濬河薙葑之後當無此患
但水土之性自能化生不乆滋蔓則作俑之後豈能免專利者之心㢤此在當
路者不畏強禦嚴為禁止而一以公之於民則濟民者庻不至於病民矣七
曰築隄㕥通道茭葑可以舟載而濬湖淤土不可㕥舟載今曰高秋栗木等堰
凡徃韓嶺及上下水者皆舟於湖屢有不測欲去淤土而便行人莫如即其中
徑直處取淤土而為之隄起邵家山跨楊家山麓計其長不𬨨四百餘丈濶四
丈高四之一固之以石植之以木則土有所歸湖之瀦停益富而行者有陸走
之便甚大利也或者以買石固隄費當不貲不知湖心之土欲以力致他所其
費何如也以此貿彼寜為失計㢤後梅湖與大湖之間舊有一隄宜亦増高倍
廣以去兩涯下之淤斯可矣八曰因土㕥成山夫湖之淺濘可濬也而間有
不可濬者何也溪澗沙土隨橫潦而岀壅塞浮漲㡬與隄平豪貴之家遂
僣為田邉湖小民率行佃種如近年下水湖口之為者此廢湖之漸甚不可
不慮也蓋既耕為田其𫝑苦窪必水以便業水則灘漲皆岀効而耕
之者踵至矣如此不已湖欲無廢不可得己然漲土積高不可以頃畆籌筭
必欲盡出於湖之外即百千之衆誰畢之不如因髙成丘隨其所在聚為
山阜傍𣗳榆栁使不為波濤所嚙如方家湖塘之下有河一帶非舟楫所通
即以傍近淤土填之既而成田官賣以充淘湖之費又其地近山谷者即隨
高低大小聚而堙之則淤土可以盡去而蓄水必多七鄉灌溉之利萬世當
歌誦之矣或曰子之議則得矣其如工費鉅萬民不堪何㢤昔人有言不
一勞者不永逸不暫費者不乆安西門豹為十二渠民頗煩苦之豹曰民
可以楽成不可與慮始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然百𡻕後期令父老子弟
思我言也其後渠成民卒利之百𡻕後猶頌其功不衰況今民失湖利數
苦旱災思欲濬治乆矣因而率作之是為所欲典聚將並患苦而無之矣何不
何不堪之有㢤今觀唐之陸南金宋之李夷庚凡濬湖有成績者皆祠之
不忘蓋可知矣何獨至於今而疑之乎
宋吳潛以𮗚文殿大學士沿海制置使判元府寳祐六年准樞宻
院劄子勘會邊聲日急賊謀叵測合嚴行措置仍自金山以至徘徊
頭剏立𤇺燧接連澉浦行下定海水軍一體措置聮絡聲援專委官
同統制按眎險要均布地界置立𤇺燧分為三路皆𤼵軔於招寳山
自招寳山至海洋壁下山者共十二舖招寳山帶東北取至烈港山
一舖約一潮可到傍近雖有七里嶼鐡杵山俱是小山每有風潮海
浪皆衝激而上不可置立烽燧烈港山西北取至五嶼山一舖約一
潮可到傍近別無以次山嶼五嶼山東北取至宜山一舖約一潮可
到傍近別無以次山嶼已上三舖若天氣清明煙火旗號僅可相
遇海氣𡨋𪷟霧露遮蔽風雨晦皆難𭈹宜山西北取至三姑山
一舖約兩潮可到傍近別無以次山嶼相隔稍逺不問晴明隂晦煙
火旗號皆難相三姑山東北取至下干山一舖水路約一十五里
下干山東北取至徐公山一舖約一潮可到傍近別無以次山嶼其
二舖汛息與烈港至宜山三舖同徐公山帶西北取至鷄鳴山一舖
約四潮可到傍近別無以次山嶼其汛息與宜山至三姑山相𩔗鷄
鳴山直東取至北砂山一舖止隔一港煙火旗號皆可相北砂山
直北取至絡華山一舖約一潮可到傍近別無以次山嶼絡華山東
北取壁下山直西至石衕山一舖風水便半潮可到稍逆一潮傍近
別無以次山嶼二舖汛息與徐公山至鷄鳴山舖同自石衕山東北
㕥至西北別無山嶼皆深洋大海浩浩無垠是為壁下山一舖其自
招寳山沿海抵向頭寨者共九舖招寳山二十里至陶家酒店一舖
陶家店約十八里至貝千念五家前一舖貝千念五家前約二十餘
里至澥浦山正覺寺前一舖澥浦山頭約一十五里至沙角山頭陳
亞三家前一舖沙角山頭約一十餘里至伏龍山尾徐亞三家前一
舖伏龍山尾約一十五里餘至施公山王友二家前一舖施公山約
一十八里至周家塘塩塲周太家前一舖周家塘塩塲約二十里至
下澤山頭林太家前一舖下澤山頭約一十餘里至向頭山分戍營
外翁太家前一舖其自招寳山沿江達本府㸔教亭者共五舖招寳
山約一十五里至石橋渡沈季二太家前一舖石橋渡約一十五里
至馬阻匯徐塩戶家前一舖馬阻匯約一十里至路林楊𠕂八太家
前一舖路林約一十二里至白沙王太家前一舖白沙約八里至夲
府㸔教亭一舖用兵五名合干人一名徃來照𬋩廵轄及招寳山一
舖増差合干人一名沿海以至向頭沿江以至府城亦如之舖兵口
劵每半月一畨支給每夜發更時自㸔教亭賫號火平安牌至帳前
傳入押教報覆蓋法當於奉國樓置立一鋪相映㕥內郡耳目昜駭
遂從㸔教亭宻傳一牌竟逹轅帳而沿江沿海𭈹火疾馳𮗚者悚懾
舟山志
舟山古邑治四面環海東接普陀桃花南連﨑頭橫水西接
長白馬墓北連長𡍼劍山自所城至東塘頭烽堠程一百里
至南舟山烽堠程三里至西碇�烽堠程六十里至北干�
烽堠程三十里其地之險者東則塘頭螺門一帶地𫝑遼濶
而塘頭極險逐利者常於此處勾引盜艘南則曹山謝浦梅
家墪螺頭天童宻邇所城𨵿係匪輕而梅家墪對曹山大
洋倭奴曽經入㨿西則岑江碇�大沙小沙干�馬嶴一帶
地形廣逺雖有馬墓兵船然相去遙逺嘉靖時王軰曽自
岑江登岸𥨸㨿蘆花嶴結巢北則柯梅白泉大嶴釣嶼等地
而柯梅亦𭧽時倭夷蟠踞爲巢穴所當在在𫿞防者也葢舟
山周圍皆海賊舟無處不可登岸而東之沈家門切近烏沙
門去普陀不逺一望海洋浩淼無際島夷相連嘉靖乙卯夏
倭船百餘𨾏突犯普陀而入㨿之遂至東隀𪔂沸及徴兵七
省費金錢四十餘萬幸而撲㓕皆繇平日無備致此禍患實
南北両洋扼要之區爲舟山最衝險之地宜設重兵以守之
今𠫵將標下官兵分𣲖三信一時有警䇿不前湥爲可虞
按地之極衝者沈家門誠重矣而漸岀塘頭亦正不輕皆昔
係倭奴流突之處今屬盜賊窺伺之區次衝者岑江碇�二
處𡍼淺昜登入犯爲易且自蛟門至橫水﨑頭等洋海面四
逹均冝設兵船防守夫定邑爲寕郡咽喉而舟山爲定邑門
戶攘外正所以安內舟山固則定邑固定邑固則寕郡以逹
紹郡俱固有地方之責者不可不深長慮也
東五潮至西莊石馬山與高麗國分界西西潮至
蛟門與定海縣分界南五潮至隆嶼與象山縣分界
北五潮至大磧山與蘇州府分界 東南五潮至韭山與
象山縣分界 東北五潮至陳錢壁下與海州分界
西北三潮至灘山與嘉興府分界
水程定海𨵿東約六十里至金塘金塘約九十里至
舟山舟山約一百四十里至普陀定海𨵿南約三百里
至昌國青門青門東約一百五十里至韭山青門南約二
百里至牛欄基牛欄基約一百里至金齒門定海關
北約六十里至烈港烈港約百里至兩頭洞兩頭洞約
二百五十里至羊山
山
翁洲山自四明之東湖小白寳幢育王迤逶而走大謝伏黃
牛越金塘䇿子而崛起於岑港之西山山稍北𤼵二大脈而
南北岐之西北一帶約六十里餘曰烏丘山紫窟山大沙山
青嶼山五百嶴山大周嶺山寺嶺山大�河山長青嶺山平
石嶺山〈山椒多方廣石碧流䨇澗左右引映下頗夷曠〉馬嶴山〈平環帶原隰之膏唐開元時議〉
〈立城於其間縁北靣土磽不果〉五雷山小扈山虞嶴山小蘆山千�山支脈曰
三江山橫縮而東曰長嶴山大虞山東湖山白泉山田嶴山
祝家山丘家山北墠山吊峙山柯梅山〈地曠坦田膏嘉靖間倭結巢〉析而
爲炭山余山小梓山而盡〈此屬冨都鄉〉其去海中附麗者曰岑港
山〈哨兵船泊處〉西𡎇山桃搖山西莊山魚龍山長白山馬墓山〈北哨〉
〈兵船泊處〉官山岱山蘭秀山灌門山長塗山〈定北分哨駐此〉南墠山浦東
山紫㣲嶴山天童山南山溪口山王家嶺山折而爲虹橋山
青嶺山突兀而起曰䨇髻山〈宋志䨇髻山二峯如髻矗立天表特出群嶂衆山羅列城之四〉
〈岀諸山環繞起伏咸所自也相傳稚川煉丹處〉鎮鰲山舊縣治㨿其麓山判而爲
二支脈左曰州衙山〈巉巖多怪石巔平可構屋〉翁山〈一名𮗚山去城東南半里乃受䧏𭶑賊王〉
〈直處嘉靖癸亥春都督盧鏜知縣何愈都指揮李興建文筆於其上今廢〉曰舟山〈在城南三里其形如舟因故名〉
𨵿山〈圓峯聳矗爲城之內案上有洋山廟𨵿山烽𡎇〉右曰曉峯山〈城西五里屹起峯巒高一里許〉長
崗山王家山金家山引而爲茅嶺山馬橫山𥚃嶴山野嶴山
螺頭山〈城西南有島突起海心其狀如螺故名〉縮一脈𤼵自北之五雷山迤東
而行曰�河嶺山金字山疊石嶺山東臯嶺山東灣山王家
山龜山山之外曰淡水坑山東江山青雷頭山石衕門山〈東南〉
〈海中數峯崛起潮汷經流其中旁爲十六門亦名爲十六門〉楊嶴山陳嶴山小嚴山甬東
山謝浦山鼓吹山〈世傳徐王𢧐塲山嶺平坦可容數百人每風雨𨼆𨼆有楽聲〉石弄山〈山石〉
〈玲瓏雲影穿漏故名〉桃花山〈東海中世傳安期生煉丹之所嘗以醉墨灑石成桃花紋故名〉劉嶺山石
墻墩山沈公嶺山石門山吳山翁浦山〈又名滃洲山去城東四十里仙翁煉薬〉
〈扵此宋乾道中耕者得一銅𪔂無足有耳耳不穿竅中容一斗其煤墨未冺識者爲煉丹噐也徐王甞居此城址猶存〉
〈唐置翁山縣以此命名〉陣嶴山〈王列陣處〉牙頭山山之𥚃曲曰茅洋山
嶴山龍塘山田嶴山王大扈山大蒲嶴山蘆花山丘家�山
墖嶺山〈昔有人登山常見老僧趺㘴石上因疊石爲墖而禮焉故名之〉小扈山大展山下塘
山沈家門山〈正兵哨駐處〉𥙷陀洛伽山〈東海中約一潮可到佛書稱海岸絶處也一名梅〉
〈岑山或謂梅福煉丹於此因名有善財岩潮音洞乃𮗚音大士化現之地僧徳韶鑿石甃橋宋寕宗題額曰大士橋趙孟〉
〈頫有詩云縹緲雲飛海上山掛㠶三日上巉巖兩宮福徳齋千佛一道㤙光炤百蠻澗草喦華多瑞氣石林水府隔塵�〉
〈鯫生小枝眞榮遇何幸凢身到此間〉東霍山〈東北海中世傳徐福至此有石碁盤修竹環之風枝掃拂常無塵垢〉
玉峯山〈在岱山鷂子尖巓下岡巒秀㧞林樾蒼潤時有白霧䝉抹其巔〉寺鐘山〈在秀山之巔有古石佛殿〉
〈址堦砌猶存旁有一井遇隂晦𨼆𨼆如鐘聲〉佛嶼山〈在秀山之巔一峯特立儼如佛像旁睨如背一佛〉碓
砧山〈在岱山北海中屹起形如碓砧〉黃公山〈東海中或雲晉黃公能以幻術制虎斃於此山故名〉順母
山〈東海中有石如牛形人謂石牛〉竹嶼山〈西南海中隔岸止⺊餘丈叢竹生焉〉盤嶼山〈與竹嶼山隔海〉
〈對峙山𫝑盤旋故名〉黃楊山〈城東北巉岩險峻一峯傑岀曰黃楊岩〉西蘭山大若山�岸
山浡𡍼山〈舊名浮塗〉巉岩山滕嶴山岝峉山〈俱南海中〉小竿山大竿山
崑斗山麻�山蛟山登部山馬秦山黃公山徐公山䨇嶼山
石珠山〈俱東南海中〉東勾曲山石馬山�山〈俱東海中〉浪港山深水山
蛇山竹山洋山東蘭山元霍山西枯山東暁山東枯山桑子
山〈舊名桑石〉石蜀山東朐山穿石山北壁山大衢山小衢山三星
山冷嶼山西須山湏皓山洛華山青閣山馬跡山丁興山洋
山陳錢山〈一名神前俱東北海中〉大磧山東乳山東岱山西朐山大洋
山吊嶼山〈俱北海中〉回峯山西良山二姑山西岱山正䇿山吳農
山如岸山橫子山西桑山五嶼山冝山龜鱉山〈俱西北海中〉嘉門
山小茆山三山大茆山砂羅山〈俱西海中〉
嶴
金家嶴〈地窄頗〉茅嶺嶴〈土多湖田〉虹橋嶴〈偪窄土〉�河嶴〈地廣而〉青嶺
嶴〈水田少多産水竹〉王家嶺嶴〈地窄〉溪口嶴〈土頗〉圓壚嶴〈地窄廹〉小泉嶴
〈窄〉侯家嶴〈地頗〉紫㣲嶴〈土肥力倍雖值儉𡻕不至荒乏內有鹿夫善射曽勝倭㓂〉寺嶴〈卑狹〉
芋嶴〈地平妥〉天童嶴〈地曠高下相值多魚塩之利〉𥚃嶴〈上多塩田〉野嶴〈頗坦〉鹽倉
嶴〈田地頗〉鹿頸嶴〈相半〉黃泥嶴〈土肥〉石頭嶴〈土頗〉西嶴〈土肥〉大砂嶴
〈地曠居民多資菽粟竹木爲生〉岑江嶴〈衝要海口賊累登刼嘉靖丁巳冬倭夷㩀此焚掠一空今居民雖築墻自〉
〈衛𡻕乆亦壞湏備禦以遏賊衝〉青嶴〈𡈽産竹〉小砂嶴〈土居民捕魚爲生者多〉碇齒嶴〈土居民多資〉
〈漁�〉五百嶴〈土曠居民多資漁樵〉 已 上屬冨都鄉馬嶴〈地坦而高下百餘頃〉杜家
嶴〈窄嘉靖壬戌春把章延斬倭夷百數於此〉千�嶴〈山水頗竒田地殊沃〉小路嶴〈偪〉黃
沙嶴〈土〉後嶴〈窄〉西嶴〈窄〉白泉嶴〈土膏〉茅洋嶴〈地濶而〉蠶嶴〈窄〉孟
家嶴〈窄〉柯梅嶴〈向秊倭夷所巢之地〉北墠嶴〈地頗〉釣嶼嶴〈土曠而肥多漁塩之利因〉
〈近海口每登刼〉長嶴〈窄〉炭山嶴〈地高低〉外嶴〈多塩滷〉大展嶴〈地曠而民以樵漁〉
〈爲生〉小展嶴〈地窄〉墖嶺嶴〈土頗〉小蒲嶴〈土窄而〉蘆花嶴〈地曠頗〉大嶴
〈肥相半〉邵嶴〈地嘉靖丙辰春倭夷百餘自謝浦梅家墪徙巢於此冬十一月𠫵將張四維統湖南桑植兵剿殱〉
〈之〉蒲嶴〈地曠肥相半多資魚塩〉南嶴〈地窄而〉司基嶴〈坦矌〉祝家嶴〈窄肥〉施家嶴
〈土頗〉呉山嶴〈地曠肥相半〉鄭嶴〈土〉嶴〈土窄〉龍塘嶴〈窄〉苔浦嶴〈窄頗〉
〈肥〉東湖嶴〈土卑而〉麻嶴〈窄而〉陳家嶴〈平坦〉甬東嶴〈坦曠頗多藉魚塩〉大楊
嶴〈曠而〉小楊嶴〈而窄〉東嶴〈窄而〉西嶴〈窄〉郎家嶴〈頗〉大蘋嶴〈地曠〉
〈而〉下�河嶴〈民藉樵獵爲生〉附洞嶴 巳上東北隅地
港
舟山關港〈城南三里官哨船𨾏停泊於此〉岑港〈去城北四十五里相傳六國港口南北舟航鱗集於此潮〉
〈自桃搖西後二門會竹嶼溪頭之𣲖而漫漲於西南之大洋謂之橫水〉
䨇嶼港〈去城東南百里南洋之表爲倭夷貢㓂必由之路嘉靖間總制軍務朱公紈命備倭都指揮盧鏜率兵衆〉
〈堵塞之時朱公贈鏜詩曰梅港䨇龍伏桃洋一斧開旌旗麾甲用金鼓駕風雷揮毫雲影動釃酒浪頭廻送子圗南溟雲〉
〈中𧺫將〉烈港〈去城北百十五里逼近金塘山嘉靖三十五年都督盧鏜擒斬倭酋辛五郎等三百八十餘於此勒〉
〈石更名平倭港〉馬墓港〈去城北海中百餘里〉長峙港〈去城南𨵿外一二里魚塩樵獵之利頗饒〉長塗
港〈在岱山西南〉穿鼻港〈潮入松子渡舟𬨨橫水風色不堪率泊此〉沈家門港〈哨兵船駐此〉白
沙港〈大小漁船泊此〉石牛港〈哨兵船泊此〉嶴山港〈通城樵漁絡繹之處〉青龍港〈兵船停泊〉
沍泥港〈兵船㑹哨〉忝吞港〈在盤峙之東南北潮流滙處〉
烽堠二十八
舟山 外湖 螺頭 鹿頭〈近海民少𫝑常賊登犯〉蒲沙 西山
碇齒 崎嶴〈即大沙地方賊常於此登舶〉郎家碶 𡊮家碶 山江〈與沙嶴相〉
〈連賊常登犯〉干� 朱家尖〈已上屬中中所〉青雷 謝浦 石墻 包家
石衕 沈家門 接待 赤石 小展 釣嶼 程家
石墠 塘頭 西碶 順母塗〈已上屬中左所〉
寨三
沈家門寨〈原係水操之地有軍防守近皆取回番船去來皆泊於此內有趙嶴南嶴蘆花嶴大嶴去寨三五里〉
〈向居民築墻大嶺阻截路近徑由水路或間道而入屢刼掠更湏愼禦庻克有濟〉干�寨 西碶
寨
隘六
碇齒隘〈與外港相對居民𫝑累登刼〉螺頭 小沙 路口嶺 岱山
大展 一青雷頭
自夏少康封庻子無餘為諸侯以主祀事是為越國而鄞鄮句章三縣為越東
采邑句踐無餘後也周敬王四十六秊為呉所㓕㝷復封之旣而返國嘗膽勵
志遂㓕吳欲置夫差甬東君百家是其地也周屬越秦屬會稽句章郡至漢成
帝陽朔元秊以㓂警徙句章後漢晉齊梁皆因之唐武徳四年析句章置堇州
八年廢堇州爲鄮縣則其地屬鄮明皇開元二十六秊置明州析鄮置翁山縣
因採訪使齊澣之言也代宗大暦六年廢於袁晁之亂五代改鄮為鄞則其地
又屬鄞宋端拱三年置鹽塲熈寧六年析鄮東之海中洲因部使薛戎之言也
以蓬萊安期冨都三鄉置尉以主闘訟盜賊之事已而創縣賜名昌國葢王安
石�縣憫其繁故分之元豐元秊復益以定海之金塘鄉共四鄉為下縣而
明之屬縣凢六矣紹興十三秊戸部員外郎沈鱗編𩔗籍戸計萬餘而丁口再
倍建炎中高宗航海舟次昌國縣金人白明州引兵攻定海縣破之遂以舟師
絶洋犯昌國縣欲襲御舟至崎頭風雨大作和州防禦使樞宻院提領海舟張
公𥙿引大舶撃散之虜乃去元至元十五年陞為州至正十八年為方國珍所
㩀國朝洪武二秊改州為縣十二年立昌國守禦千戸所時明州衛守禦千戶
慕成立地五百丈未竟次年指揮許友展跨鰲山成之洪武十七年我太祖
以東南控海之地乏兵以守恐致㓂害命設衛所及岑寳螺岱四廵司𨽻於縣
兵民乂安敎化流洽海東一隅䂓模宏遠誠駕宋軼元為我 明邊陲捍禦於
以覩 皇祖撫御鴻猷建於不㧞孰不願循此以徃世世無改哉迨二十秊湯
信國奉詔處置地方㩀畫到各所在地圖革衛縣學較而遷其民於內地夷
縣為二所𢃄屬定海縣噫信國是舉與我皇祖改州為縣増立衛所之意不
亦天淵也耶
舊邑曰翁山宋志雲縣城周廣五里熈寜六年柝三鄉益之改名曰昌國始築
城鑿池至元中陞昌國為州自宋元以來倭夷㣲弱不足為患畊漁之民惟知
供賦各安其生 國𥘉夷氛漸熾我 太祖絶其朝貢嚴以備之洪武二秊増
葺昌國城池改州為縣設立衞所練兵恤民以固封守城高二丈四尺址廣一
丈周圍一千二百一十六丈延袤五里闢東西南北四門門各有樓穴水門於
東南各置吊橋羅以月城城之上有雉堞二千六百七十三警舗六十外為濠
自東南及西一千二百六十丈北際山不設十七年改昌國衛二十秊湯信國
公徙衛於象山縣之東存中中中左二千戶所屬定海衛革縣存民五百餘戶
屬定海縣 勑命總帥居守永樂十六年都指揮谷祥以地衝要重加修繕正
統八年戶部侍郎𤊙公宏以城大兵少裁東北隅半里今廣四里半濠隨城廣
城門凢四門各署名南曰文明濠橋外木柵曰迎恩東曰豐阜外木柵曰賓陽
西曰太和外曰西安北曰永安外曰北固西北跨鎮鰲山東抱霞山餘皆平陸
嘉靖四十秊都督盧公鏜海道譚公綸増築敵臺二十處以備用武𡻕久傾圮
萬暦甲寅秊副鎮張公可大修築増埤濬隍以次受工修完城身九十八丈九
尺女墻一千四百十丈三尺四門大城樓四座兵馬司房四座箭樓五座敵臺
八座鐡木門十八扇吊橋二座石堤四十一丈此因其舊而葺之者又南門月
城一座二十丈水門一座九丈兵馬司房二座總臺舖一座箭樓四座敵樓五
座窩舖三十八座
洪武二十年廢昌國𨽻定海縣議得沿海地方原設總督備倭都司後倭宼為
患督閫權輕䇿應不前添設𠫵將一員駐劄定海分守寜紹地方嘉靖三十四
年倭破臨山衞城撫按題 請添設總兵官一員駐劄臨山三十五年又議得
定海為倭夷貢道關隘衝乃改駐定海其𠫵將改駐臨山隆慶二年 軍門
谷 題改駐舟山
胡宗憲舟山論 信國公湯和經畧海上區畫周宻獨於舟山似有未妥者葢
洪武間倭犯中界犯玉環犯小𮑮寨皆浙東海濵信國所親見也其來也自五
島開洋衝冐風濤困眩精䄂者數日至下八陳錢而始沙憇然懸外海曠野
瀟條必更歷數潮泊普陀烏沙門之𩔖而後得覘我兵虗實以為進止若定海
之舟山又非普陀諸山之此其地則故縣治也其中為里者四為嶴者八十三
五之饒魚鹽之利可以食數萬衆不待取給於外乃倭㓂貢道之所必由㓂
至浙洋未有不念此為可巢者徃秊其登㩀卒難驅除可以鑑矣我 太祖
神明先見置昌國於其上屯兵戍守誠至計也信國以其民懸徙之內地改
𨽻象山止設二所兵力單弱雖有沈家門水寨然舟山地大四靣環海賊舟無
處不可登泊設乗昏霧之間假風潮之順襲至舟山海大而哨船不多豈能必
禦之乎愚以為定海乃寕紹之門戶舟山又定海之外藩也必修復其舊制而
後可
衢州府志 防礦兵 嘉靖四十五年設兵三共一千六百二
十三員名匹內一支徽州恊濟兵餉俱屯挿府城訓練嗣後地
方稍寕減兵一免支徽餉實存官兵二名為前左二營其營
兵一聼守備管領一於所屬指揮千百戶中選堪用一員領
之聼守備節制萬曆十九年間因夷情重大𣸸設威逺營官兵一
總計五百七員名聼守備訓練萬曆二十年七月分發二哨調征
寕夏仍存三哨與防礦官兵併為左右二營每營復為五哨共計
官兵一千九十員名匹萬曆二十四年八月內奉文挑選每營復
併四哨並中軍員役共計八百八十二員名匹續又奉文減去右
營醫生將左營醫生𨽻之實存官兵八百八十一員名匹每年兵
糧俱繋本府給𤼵
開化縣志 開採 萬曆二十六年礦稅事起有謂開化六都大
尖塢八都烏哨塢及四都三䖏礦洞可開者時採礦曹內監委官
馬忠挾諸商至縣起工先穵大尖塢開両月採礦砂四千斤約百
斤烹得銀一両不償所費於時邑侯劉防範周詳奸徒歛戢及內
親臨矦不激不得隨調停上下然礦利既目撃烏有又不肯空
返侯不己議將雲霧山官木召𢬵得四百金抵𠑽礦價內監既去
礦洞仍封苛歛不行民不知役池方晏然仁侯之力也後三十年
而有議採木雲霧之事
雲霧山者邑宦宋氏山也僻在二十四都界徳興延袤頗廣而中
阻深嘉靖間吾氏與宋搆訟吾𭶑甚言此山藪盜為不𮜿以聳
當道而傾宋勘者至則植幟舉煙惑之宋宦長者不與爭入此山
於官而訟遂息官為令每五年一焚林箐迨萬曆中劉邑侯有𢬵
木抵礦之議𡈽人李辛戒等納價四百𢬵之蓋宋氏所遺盡於此
畨矣不知何故山名四馳奸徒垂涎天啓𥘉有聳兩臺願自備工
本採木𦔳遼餉者事下本邑己而竿櫝紛至皆大力者主之王侯
曰此非躬勘無以塞饞口遂深入其阻據實申報邑人亦始知此
山之實無木也然奸徒意未已竟走京師適大工興旁搜利孔言
路遂有摭其説以聞者甚謂山方千里木可棟明堂地可興屯
㫖既下浙上下愕貽利害叵測邑巨姓及隣山居氓洶洶將逃徙
而但矦方下車殾然身任之亟徃勘如王侯言則陳七不可一不
必侃侃爭之未㡬道尊孫郡尊舒覆勘知侯議不可奪遂詳撫臺
潘䟽請罷採當是時璫鋭意黃山之役以為雲霧即黃支別於是
浙縉紳在京者合䟽稱雲霧屬浙與黃山了不相干因以伸撫臺
之言竟得 㫖報罷第嚴居民竊取之禁
金竹嶺廵簡司在縣北六十里因六都八都礦洞地方遭䖏州礦
賊竊發特設防警於此邇來礦雖乆閉而徽𫿞之界多盜廵簡遂
住馬金鎮以便彈壓廵緝苐當以禦暴為功勿以䖏為利則官
與地冝矣
華埠兵營在縣南三十里𨺚慶間二十七八等都屢流㓂刼掠
因設營於此把一員哨官五員每哨𬋩兵百名以時操練各䖏
廵哨㓂盜歛跡兵民相安後兵經調發遂不復設止本府兵二十
名每季更畨戍防葉溪嶺蓋開常玉之交㓂盜岀沒地也近年盜
屢發長峯地方邑侯但建議華埠與葉溪嶺相去十五里華埠一
大村落人煙輳集無所用兵惟葉溪嶺最為寂山北界徳興玉
山山南即開化常山四縣隔界足音罕至冝行旅徃徃白晝刼
而葉溪為孤峯絶頂以二十人而終日枯坐一窮山四䫃無隣其
𫝑必不能持乆今本縣親履其地再四籌度與其虗設此哨有防
䕶之名無防䕶之實政不如移守石門於防守最為喫𦂳蓋石門
為常山要地而長峯一帶逼近石門其中窮源僻塢層岫疊嶂本
人跡不到而實盜賊岀沒之區其縁崖而上即為葉溪嶺以故大
盜每暗伏叢薄欺行客之不見一到前即擄刼而去徑過葉溪莫
可蹤跡是守長峯正守葉溪之扼要也雖長峯為無人之境而與
石門鷄犬相聞合將守葉溪兵移守長峯而即以石門為歇塲晝
則分班廵哨夜則團聚石門長峯無人家蓄木惟柴𣗥最深尤易
藏垢納汚伏乞牌行常山縣每年秋冬放火盡焚其林庻盜賊無
埋身之所而望風廵哨者亦易於瞭視不復再有豺狼當道之苦
矣遂移戍塢口
白石寨在縣西六十里二十五都每遇盜賊𥨸發男婦登此寨避
之賊不敢近
籣谿縣拓城議邑束衢婺兩江之水而東輸於錢塘南欲拒北則邑為衢婺
之門戶北欲禦南則邑為杭𫿞之屏蔽門戶破而後衢婺可攻屏蔽固而後
杭𫿞可守且當衢處要衢時有礦㓂之變城僅丈餘東南則民居接比於城
髙且過之西則面溪臨險而民皆架屋其上故雖名為城實非可緩急恃也
建議者謂非拓城不可守顧東南迤邐山麓若昜為力而北隅卑下受諸谷
之流而當其窪𫝑不可以城然卒之以費不貲而無所於謀議竟𥨊
東陽縣馬𩦲嶺寨在縣東南二百四十里地𫝑險峻延袤三十里金華台州
之咽喉也嘉靖三十五年主簿陳仕築禦倭㓂 白嶺寨在縣東七十里
石棧縈紆東通𡹴縣嘉靖三十五年築以防倭 烏竹嶺寨在縣東北四十
里上接鷺鷥嶺以逹諸暨之烏岩與嵩嶺大小嶺相連嘉靖三十七年鄉民
團結防倭 夾溪嶺寨在縣東百里嶺與天台相虬錯岩障嶻嵲水束両崖
下滙為十八渦嘉靖三十四年築
湯溪縣 山口寨在縣南十里二都 大岩寨在縣東南二十里十三都
蘇村寨在縣南五十里十六都皆 本朝正統十三年按察副使陶成築禦
括㓂
金華 鹿田為蘭谿之間道大陽嶺為浦江之險道箬陽輔倉為武義湯溪
之險道義烏路多平衍惟東北要害 蘭溪 舊有下淮戍三河戌當建徳
之交防睦㓂之正道也盤山絶頂有古城岩與崧山相聯絡相傳黃巢為㓂
鄉民於此避亂北可以入浦江 東陽 東通仙居縣及玉山廢縣元𥘉台
㓂楊鎮龍自此入縣治雖置永寕廵司其𫝑弱故馬𩦲嶺白峯嵬山夾溪皆
當防守又烏竹通鄞越亦為要路 義烏 南通永康東通東陽而西通諸
暨元末張士誠嘗自諸暨入㓂 永康 正道自卻金舘可抵處州其間道
去縣八十里為棠溪可通縉雲仙居舊有孝義廵司在靈山去縣百里與棠
溪聯絡其傍箭山青石三宻浦皆嶄嶻嶮𡾟由孝義五十里至馬𩦲嶺為
最險又一道自縉雲出至永康櫸溪歷金仙寺取道䨇牌循青山度勝龍橋
以逹東陽之石門安文黃彈坑大盆山 武義 間道自麗水宣平皆可入
正統末括㓂至羊棚峽為巢穴 浦江 西北抵富陽與𫿞陵僅䧢一水其
山險箐宻我 朝天兵取婺胡大海先己攻下蘭谿可謂西扼其吭矣及
聖祖親征乃自蘭溪入浦江義烏取道至郡城則又東拊其背由是遂降 湯
溪 東北為輔倉箬陽實與金華接境幽𮟏可避兵然與括之遂昌宣平相
鄰故蘇村為要道又大岩地方東通金華西通龍㳺北通蘭谿此當三路之
間道也若出山口則為平原若從𭹰公嶺可入處州其傍有大竿小竿之地
義烏縣志礦防書 太史公曰天下熈熈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徃利
者爭之首而亂之階也有虞氏藏嶃巗之山用塞貪鄙之俗為世慮深矣周
官金玉石之地設礦人之官為厲禁以守猶懼民之有爭心也物其地圖
而授之廵其禁令古聖王豈不欲捐󠄂利以予民而顧𫿞為之禁者防其源也
徃元時江西豊城民告官金經乆地産竭卒以貽患永樂中浙溫處閩福建
嘗開塲置官令內臣主之督以憲臣己不償𠩄費而罷由此𮗚之山澤之利
有限或暴隨竭或採取𡻕乆而盡非人力所可必得之物而不𮜿逐利之
徒睥睨其間適用啓亂故利孔不可使開於上自上開之則憸臣増課之説
乗是而進而監採以為民厲利𫞐不可擅於下自下擅之則奸民鑄錬之術
乗是而起而𠋣山以為盜藪上下之俱傷必繇此矣縣之南五十里為八寳
山以坐落第八保故名而流俗傳以為寳者舛也山廣袤可五里許林麓錯
繡中蓋有龍潭馬跡之遺焉其壌與永康接界而逼近處州嘉靖三十七年
永康塩商施文六載塩過閭里熟睨八寳山之麓一帶小山𡈽色炤燿産礦
輙起盜心乃搆黨方希六等九十餘人由楓坑到山穵掘近坑居民覘知之
犇報平望倍磊之豪有力者而陳大化宋卄六等聚族謀曰夫夫也而貪無
藝寔逼䖏此以與我旦夕爭此土也吾屬無噍𩔗矣則投𬒮而起共率子弟
詣坑手摶方希六呂卄四等十四人觧縣而趙公故長者念隣屬不忍寘之
城旦薪第善諭遣之而賊於是稍稍縱矣是年六月十九日施文六復訌
衆千餘人㨿坑而賊故恃頭領金周謝素驍勇能飛刀刺人則大張赤幟於
山林示為國増課招引亡命益無所顧忌陳大成等仍督衆子弟𡚒前捽擒
十一人觧府𭣣繋而郡侯李公因出示坑塲殺死者不論烏人奉是檄也以
徃則無不控拳礪刃願為上用者於是已得趙公趣兵勦賊之令陳大成遂
統率陳榆陳祿陳文澄等親兵數百追逐上山是時薄暮日光反射天忽微
兩賊望之色盡赤目炫氣奪我兵周麾以登疾𢧐遂戳死首𢙣施文六金周
謝䓁三十人群賊披靡遁去賊既𭣣合餘燼計復脩父兄之怨念莫可鼓行
者而處州人善煉礦以強悍聞乃潛以銀沙和入土礦徃紿景寕龍泉等縣
人民煽聚慣賊楊松等三千餘人至七月卄一日𧊵擁到山斬山木而材之
竪立柵寨馮陵我境土鹵掠我村墅居民大震於見趙公遍檄各都選兵防
禦且懸賞以購於市而童䝉亨者習隂陽家謂我將以三寸舌退賊師而賞
賚可立致也則介馬而馳之賊竟擁之隊中不得還偵報者以告於是遂進
師先合不利𨚫陳春五十三宋桂三十六等死之已各都馮陳楊王以兵至
與本都陳宋併力進𤼵而陳大成等椎牛以饗士宋氏亦各岀𥝠財犒之遂
領兵三千人踴躍逆撃𠂻賊師隨而殪之俘馘三百餘人而童隂陽遂賊
矢穿耳而亡於是十月處賊以敗囬恚甚乃大集師聚至萬餘人為檄告都
民趣具食供芻粟以從遂於初九日分兵侵軼一支從天龍山來一支從時
溪嶺來一支從掛𥿄嶺來一支從楓坑嶺來口吹竹筒響聲震地與我兵陳
祿等遇於全莊截殺斬其七人時賊全隊屯札山上自萬圍尖至畬嶺旌旗
蔽山我師議不亟之彼且盤㨿難以卒技乃期㑹各都兵初十日屯平望十
一日次坑已進至上陳塘堘賊下山接𢧐陳祿陳炎卄二陳希四等率衆𡚒
撃䧟其前𨦟赤岸仙峴疇青口田心諸兵從旁撃其左右賊衆大潰𠩄撃
殺數千人會次日天大雪奔喙餘孽重之以凍餒即幸脫鋒矢死相枕藉已
有迯至武義白溪口囬視夥之継奔若我兵追躡爭渡溪水相継蹂踐溺死
不可勝數於是已平礦賊四府陳公臨坑慰勞居民覩屍積成兵用石封瘞
民始駸駸安業不敢復言礦事矣自是之後邑候相継間臨廵捕官每𡻕冬
到坑封騐一次已三十八年有坑縂之設己四十五年有官兵之戍互相𫿞
守隄防甚宻今 上即位之二十一年邊陲多故帑藏空虗或欲開礦以佐
軍國下其議於府縣於是本縣知縣周士英為具陳礦𠩄以不可開狀事遂
𥨊封閉如故
民兵書 蓋召募非古也古者兵出井田司徒致民司馬致節無事則以時
屬民而較登其夫家之衆寡急則比什伍簡兵噐以鼓鐸旗物帥而至人盡
兵也安𠩄事募募者起於兵農之分而師武之不足也自漢帝盛兵以威四
夷増置羽林校尉之屬而又不愛通侯爵賞以風海內則募兵始此而兵制
寖壊陵夷以至末季太盜群起徃徃召募増兵創立名號為䧟陳義從積射
等𩔗冗濫不可較而國力枵然迄不振以亡唐𥘉制府兵兵平日皆安居田
畆國大師下符契於州刺史乃𤼵事竣將觧兵歸朝而士卒賜勲加賞遂罷
歸蓋猶兵農合一之遺焉已變而為彍𮪍已又變而為藩鎮其極也將卒獷
悍䟦扈弗為用宋制禁廂兵曰保㨗曰振武曆西師之後大募兵充禁旅
防守不耕而聚食者百十萬而是時所募之兵皆坊市無頼安豢飬𫝑不能
不惰驕及驅之赴敵多嗸訾而不肯賞賚稍不稱圜視而呼蓋名雖為
兵而實呰窳不可使之人也 明興分軍民籍而來民力農養兵兵守戍衛
民天下乆平衞𠩄軍日耗而變正統末令府州縣招募民壯𠩄在官率領
操練有警調𤼵而民復有兵正徳中計丁糧編機兵銀人𡻕工食七両有竒
大縣至累千金於衞兵外復取民財而購民為兵其天下益多故財耗兵脆
衛軍僅名額而機快徒虗名曽不𫉬一旅一卒之用有急輙復議募以己難
而徴兵之令紛紛下郡縣矣嘉靖二十八年題准土著居民有能率衆報効
招至百名以上者給官帶三百名以工者授散官則名色頭目之媒也四十
二年令副𠫵遊守等官自募家丁報名在官一體給糧則將官𥝠募之囮也
萬曆三年議准募浙兵三千人各給烏銃赴鎮以備衝𨦟攻撃則南兵調北
之漸也自是之後北孽胡則募南孽倭則募中孽㓂賊則募師旅亟動百姓
罷敝然而募者猶踵接烏邑夫以百里之生聚而當四方之徴召日削月耗
猶為烏邑有人乎語曰毋為戎首反受其禍蓋謂烏邪 國家無大兵革二
百餘年於茲矣烏俗之於僄𭶑雖其天性然哉然承平日乆耳目𠩄漸漬謡
俗服率多耽於佚樂聞金鼓則心悸覩旌旗則色變試之兵不習也長老
曰烏兵之起也則以礦㓂先是嘉靖三十七年處州不逞之徒煽訌入我南
鄙井堙木刋民大震恐倍磊陳氏首紏義旗𠂻其師撃之盡殪死者以澤量
而民因是駸駸玩兵噐於掌股之上武夫之勃興自此始已倭㓂𧊵起𠫵將
戚継光購勦賊之首事者而陳大成等率衆召三十九年統兵赴台防守
四十年破倭於白沙洋俘斬以千計調徃江福援勦流㓂及攻乆屯賊巢𠩄
向殄滅以軍功𩔰而子弟多食租衣稅懸金以詫閭里人益騖於𢧐功矣由
此𮗚之𥘉兵之起也敵加於己藉以自救是謂兵其既也賈其餘勇惟利
見徼是謂貪兵卒之事變多故徴發日騷武勇陵遲耗蠧萌起物盛而衰固
其變也今 上即位之二十年孽臣劉東陽以寕夏叛築壁堅守王師環而
攻之已又決河之弗能下於是議者𤼵烏兵三千人趨之兵岀之日而人
人其弗反也至則蹈瑕乗間而入上功幕府𠩄𫉬輜重不可勝數君子謂
是役也水攻不如吾甲攻之剽而疾也是𡻕也関白倡亂海島席捲朝鮮而
𭏟其國我兵是以有遼左之役遇倭於碧蹄王師不戒敗績我兵死事者百
餘人報至而𡘜泣之聲相聞閭巷於是倭𫝑日益猖獗與吾界鴨緑江而國
聲入犯而深計者且謂戎心叵測指淮口則咽喉絶扼天津則腹臂斷躪
吳越則手足痺躡留都則根本搖而士氣乆靡營衛列屯之軍徒尺籍名
至不能受甲乃紛紛議募而徴師於烏則自杭省至則自吳淞至則自留都
至則自淮至則自遼津至街巷之間靡然𤼵動而一二縁事將官假借縂
哨餌紿紈袴子弟垂槖至千金而不佐國家之急見後干戈日滋行者齎居
者送中外騷而相奉財賂衰耗而不贍賦稅既竭猶不足以繕糧饟大司
農於是稍稍議罷而所遣天津兵三千人中道發囬士卒以月糧不給輙脫
巾鼓譟頼當事者曲慰勞乃止自兵散田裡農種失業衣食亡頼輙多穿窬
拊㨗抽箕踰偹之姦戶扉不寕桁楊者背項相望也無㡬何而浙直所募之
兵復跡而迯弗為用主者治逋迯之罪曰是前之三尺籍固在而柰何
縱之去也則烏是問蓋至是則兵與民交受其敝而後知兵之流毒逺也善
乎司馬光之論民兵也當韓魏公柄國政欲刺陜西民為義勇司馬光力爭
以為不可畧曰凡民生長太平不識兵革𠩄事惟田畆力作雖日教閱獨旗
號鮮明鉦鼓偹具可美𮗚而止一遇㓂敵即瓦觧星散潰敗立至自後放汰
還農則惰㳺已乆不復肯服稼力穡如異時矣又田産空盡流落無歸強者
為盜弱者轉死長老至今於邑長嘆此可為永戒而不可復也況今既賦歛
民之粟帛以贍軍又復籍農民之身以為軍是一身而兼軍民之任也民之
財力何得不屈此前事之不忘後事之鍳也夫烏今實𩔗是覧里老之呈牒
可悲焉呈稱念邑僻處山鄉向服禮教不諳兵務始自嘉靖三十七年勦㓕
礦賊有聲倭㓂浙因而召募無有寕日京省守禦烏兵居多十室九空朝
不保暮近來京師各省冠蓋相屬下縣招兵官府窮於支小民艱於供役
募者皆精壯留家者盡老稚田業失種稅糧何供切念普天俱屬王民烏
俗獨罹害懇乞憐准轉詳俯拯民困繇里老以言小東窹嘆於憚人北山
感慨於王事烏蓋兼之矣安有爲一方阽危若是而上不驚者萬曆二十二
年知縣周士英上計於 朝已𡻕事竣乃爲我父老具䟽以聞曰臣聞民者
國之本也兵者衛民之具也國籍兵以威而尺伍單弱則兵病欲實其兵
而數疲民以逞則民病古者寓兵於農而民不廢耕作見以無所受其病而
兼𫉬其用今者驅農爲兵而民竄入兵籍是以未盡𫉬其用而偏受其病臣
竊惟浙東義烏一縣兵不得觧甲而爲民民不得息肩而無事於兵者三十
餘年而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臣叨任義烏兢兢職守何敢越爼而議以干
罪戾然歷任以來伏覩徴兵之令無𡻕而不至荷㦸之夫無家而不出人民
流竄而戶口消耗里分兼併而糧差困賠邑有顦顇之風民多死傷之泣詢
之父老得之道路無不痛心疾首極言兵害則臣亦安避一時之忌諱而
貽百姓無窮之禍哉夫烏邑地方百里舊俗淳龎民居樂業並未知兵自嘉
靖間處州礦賊作隣壌而兵始興継以倭奴侵練兵浙東而兵始著嗣
後釀成厲階父不得䘏其子兄不得顧其弟妻不得有其夫歷年來散於北
邊散於閩廣者㡬數萬衆倭平而生還者十無二三民方捄死扶傷之不暇
而復重之以檄召之紛紛禍將安極臣𥘉到任不旬月而金陵淮揚薊鎮吳
淞浙省等處募兵官貟踵接肩摩一時嬴糧景從之金陵者二千有竒之淮
楊者一千有竒之吳淞者五百有竒之薊鎮者一千有竒之浙省者一千三
百有竒又民不趨官募則趨𥝠募疇零比耦結隊徃投者難以俻載蕞爾彈
丸之邑生齒㡬何而比𡻕投募已五六千人則是空邑之子弟以赴之而閭
里戶丁何得不屈臣按 祖制洪武三年以版籍覈天下之丁甲丁二等曰
成丁曰不成丁民始生登其名於籍曰不成丁年十六曰成丁丁成而役六
十而免府州縣騐丁冊口多寡事虗厚薄以均適其力蓋至慎重也查得烏
民戶口自嘉靖四十二年以至隆五年共一萬五千五百一十丁萬曆九
年戶口僅存一萬二千九百三十丁反至失原額比十九年定圗報丁登
冊充足額數而各里以人丁虗耗紛紛控告不下數百軰〈臣〉諭以申請詳豁
民乃安定良由師旅頻仍丁壯離散年老者未行蠲除童稚者先以編役而
迯亡逺竄者則累及里役之包賠此民之𠩄以苦不寕也且今𡚁竇百
岀奸偽多端蠧國耗民其害有五臣請得而熟數之古之凡民長大壯徤者
皆在南畆農𨻶則教之以𢧐今一遇兵興輙奉檄坐募以尺度量民之長大
而試其壯徤者招之為兵其所留以縁南畆者皆老弱也夫八口之家能耕
者不過二人投募者多則力耕者少使良疇委而不開桑柘棄而不採欲令
家豐人給不可得也害一人情唯安於土著而重去其鄉故人人自愛而知
畏法自兵端一開而民𠋣邊為奸藪篋者家於是逋責者家於是鉗徒者
家於是雖有作奸犯科椎埋剽竊之軰而身扞文輙迯之尺伍以觧免而
𦕈上法若𡈽苴也害二兵不素定而一時號召大抵取盈於城市之㳺惰朝
甲暮乙東騖西投䑕竊蠅營詭冐影射按籍而稽其人多不可暁者比及迯
亡移文勾攝牽里排莫可䆒詰未免徒耗衣裝濫叨糧餉害三今之把縂
劄付非虗名耶然上設名色以餌民而下假名色以鈎利紈袴之子謀充頭
目餽遺如市多者百金少者不下五六十金甚至有廢産破家展轉紿而
訐告者計民間金帛之費屑越於道路而肥募官之𥝠槖者比比是也害四
夫既以募民為兵則其姓名已𨽻於官府之籍行不得為商居不得為農而
仰給於官𫝑遂不可以罷去設汰之使㱕彼退而顧其田廬之荒棄計畫無
聊未有復能生還者也此不為溝中則為龿苻嘯耳是使民掉臂有事之
日而㺯兵潢池者必此失業無頼之流也害五兼是五害而上猶募焉無已
臣竊恐非直為一家一邑之而𡈽崩瓦觧之形將在於此當事者豈可泄
泄然而不為之處哉臣愚以為今之所號南兵大率浙以東人也浙東六郡
而婺居三之二然嘗試求之烏之民非果有投石超距材官蹶張之能也一
旦聞召而頓足𥘵禓以者則其家不聊生而藉以餬口耳他郡山巗窟穴
之民氣好剛忠勇而𩓑赴用者無䖏不有自今請奉 明㫖申禁各省衛
所衙門勿得重以𥝠募招誘烏民萬不得已徴兵東浙謂宜䟽請於 朝勅
部以檄下之撫院院下之道道下之府分督𠩄屬州縣隨地召募不拘方隅
各極簡選精銳可致仍令己募之兵年五十以上𩓑復為民者𦗟其方募而
待用者年二十以上則𭣣限十年而除其籍如是則方始募之日上已明示
其聚散之𫞐至役竣而汰之則無怨且使民心知其不出十年而復為平民
則計必顧後不至呌呼無頼而自棄其身於邉塞民得更代而為兵兵得復
還而為民此蘇軾募兵之議可通於今日也而要之中原之長技有不專在
浙者〈臣〉又以為逺募之兵各湏資遣道路遼逺勞費倍多始𤼵有徵行之難
事乆有迯亡之患今之遼薊山陜等處古稱用武之地村落百姓習於𢧐闘
識敵淺深愛護鄉里即不待驅使猶𩓑自偹衣糧共相保聚若令召募立可
成軍昔成化中北虜毛里孩連㓂延綏先臣盧祥言營堡兵少而延安陽
府邉民多驍勇與胡虜狎敢𢧐奏請選民丁之壯者編成什伍號為土兵
得兵五千餘人人免租六石戶三丁委官訓練聴謂而延兵盛強虜遂不敢
彎弓內向此在延綏一鎮行之已有明効若使九在在練習𡈽著撫以㤙
厚民必𭭕欣踴躍𩓑岀死力又安在其不如浙兵也夫惟土兵以漸而多則
民兵可以漸省而無用民兵可以無用則烏兵可以息肩而歸農休飬生息
數十年之後戶口可充征賦可繕庻乎其猶有支也臣不自揣越分僣言自
知無𠩄迯刑然竊念漢龔遂之治渤海矣令民去刀劍而買牛犢殷然𭣣冨
庻之効〈臣〉今之治義烏也聴民輟鋤耰而佩刀劍然䘮樂生之心則豈惟
有 皇上今日𠩄以課責群吏之意而尸祿苟安於旦夕使人實謂〈臣〉傳
舎其邑而秦越其民也則〈臣〉亦無以下謝諸父老矣伏乞 皇上憐臣犬馬
微誠俯垂採擇勑部查議從長計䖏以拯一方之倒懸宗社幸甚生靈幸甚
奉 聖㫖兵部知道而大司馬以時方用兵不報二十三年東徵兵卒以徼
賞鼓譟至移兵潛勦不分玉石無駢首就戮者數千人其慘蓋不可勝言矣
編戶書 徐幹曰夫治平在庻功興庻功興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數周故
民數者為國之本而庻事之𠩄自岀也周禮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
上皆書於版𡻕登下其死生三年大比以萬民之數詔司㓂司㓂獻其數於
王王拜受之登於天府如此其重也聞之治古之世民各安其居樂其業車
馬不疲罷於道路萬民不失命於㓂戎豪傑不著名於圗書不立功於盤盂
七十以上上所養也十五以下上所長也十六以上上所彊也則民數之蕃
庻滋殖豈非其累世𠩄休養致然哉逮至漢唐叔季菑害生而兵㓙作丈夫
從軍旅老弱轉糧饟戶版之紀綱罔輯𡈽斷之條約不明富人多丁者為宦
學釋老以免責而下戶殘瘁率迯為浮人而土著益寡則其𡚁不在官而在
民長吏以增戶闢稅為課績而各招浮蕩析實戶張虗數以邀譽諸死徙闕
稅者抑配於土著而𡈽著益困則其𡚁不在民而在官自昔嘆之矣而今之
𡚁則不在民不在官而在邊徼令邉與邑爭民民走集如市亦極敝己記曰
凡民自七尺屬諸三官農攻農工攻噐賈攻貨時事不共是謂大㐫吾未見
奪之以兵事而使聚者也我 國朝令民以戶口自實洪武十四年始頒冊
式於郡縣軍民人匠等戶各以本業占籍男子始生登其名於籍曰不成丁
十六曰成丁丁成而役六十而免婦女若不成丁不役十年乃大計生齒老
㓜存亡而更籍之冊成一以觧京餘司府縣各存其一凡百差科悉由此岀
無復前代紛更之然洪武間民甫脫湯火而就任席按烏籍人戶二萬八
千九百七十二丁口十四萬三千九百三十三歷成弘以來休養生息戶口
固冝月積𡻕海乃今版籍𠩄載戶不及二萬口不滿八萬顧猶減於國𥘉時
也然則登耗之故可知已自嘉靖兵興徴書旁午民之掲家而徃者由両畿
以及徼蔑地不有裒而聚焉不下萬指戶殘於奔竄口斃於殺傷則又何
怪乎其逾損於昔也迨萬曆二十年輪值大造各里報丁填圖而縣㝷陞遷
未及清覈存亡虗實之數遂至里有賠累不堪者為訟諸藩司下其牒於縣
於是二十三年知縣周士英覆加詳審除虗加無米丁三百五十四丁増有
米丁四十八丁通共實在人丁一萬四千六百五十二丁蓋㨿丁産為宗𠩄
豁除者多羸弱下戶迯亡物故之流而量於有糧人戶酌𥙷増數丁以𥙷其
闕是亦割此益彼𥙷偏救𡚁之𫞐然因是而深嘆槩縣之𡚁大都患在不均
夫寛狹磽腴不同鄉而同役貧富有無不同貲而同征奔亡僑徙不同𨽻強
弱衆寡不同殖而同𣲖丁多家給者以衆輸加輕丁少家䆧者以力單加重
又版籍漫漶里胥夤縁為奸多巧避失實豪右售賕轉相蔽匿貧弱抑勒輙
報科差而里之豪有力者藉口差徭名目即又更賦諸十甲十甲多單下戶
昜虐使徃徃陽浮科歛之所出有倍於𠩄徴者強者吞食饕餮弱者椎肌剝
髓相推於迯亡死徙而民益慼然則長民者將任其若存若亡而不爲之籍
邪則非國家之制也將一一計而籍之而増闢戶稅邪則又非生民之道也
計莫若與時推移每及攅造之年視耗損益均劑之而倣丘文荘丁田相配
之法以田一頃配人一丁當一夫差役田爲母人爲子子隨母而益損𠩄籍
即豪有力數溢於額輙裒之口即羸弱下戶額不及數仍減𮅕即戶𡻕滋足
成賦不責其羨即未浮則例槩攤減不爲加科常使民寡徵求之而其
力國有民人之實而無其名是謂不齊中之齊而公𥝠両便之術或不岀此
若必料民數而盡籍之冊將戶未必増而民先告厲孰與夫𦗟民自便之爲
得也後之籍民者母寕使人謂令令寔生我而謂令浚我以生乎
田賦書 我國家稽古定製即田而稅其每𡻕取民者有夏稅有秋糧有塩
米有額辦有坐辦有銀力差自軍國重需及職員供餽一𫃵一粒悉財度畫
一著爲令是時干戈甫定列屯聚食者奚翅千萬而免租之詔無𡻕無之其
為民惠澤至渥也歷二百禩於茲財賦輸天下度田非益寡而租稅非日
減也長吏引錣持籌邑有若干歩畆之數矣而國計廩不足於上民墾
田發草善治之則畆數盆而食不能人二鬴者猶衆也則患生於上溢而下
漏溢則物力必屈物力屈則民貧民貧則奸邪生而扞文罔迯國稅之𥝠紛
紛起矣烏廣輪方百四十里畸提封萬頃居民臚列而棊置大都墾田什居
伍山澤園陵藪牧什居三陸地墝埆什居三野多坡坂𡈽雜沙石不皆可田
而又數苦旱暵望𡻕於天者多失天之𫞐則人地之𫞐亡非他有技巧能以
糈摶生也嘗考國𥘉官民田土八千七百四十一頃夏稅麥二千一百一
十七石有竒秋糧二萬二千五百七十五石五斗有竒宣成以後減料米一
千三百七十七石𨺚二年裁定夏稅仍舊額秋糧二萬一千二百石八斗
有竒其賦法夏稅石徴銀二錢五分秋糧官米石徴銀二錢五分有竒民米
本折色石徴銀或五錢七錢有竒縂之稅糧每𡻕共徴銀一萬二千四百一
十四両五錢有竒田三等曰官田曰僧田曰民田官田有抄沒學院義莊諸
名目賦最重而免其差僧田屬之寺𮗚半占於民而賦稍重餘盡為民田而
等賦各以其地宜為差具如期徴輸𥘉夏稅秋糧之入區設糧長𭣣觧己豪
右力能為細民輕重得陽浮科歛之輾轉為貿易乆之課不上而蕩者將國
稅為浪事𮗜至貿田宅質妻子累親戚倍償隕身滅世於是編里甲為差
次分上中下三等從公僉充以均其力又其後諸名里甲值役者公𥝠費鉅
不訾給不能一二而共者十百中人之家大率破而 歷朝𨤲正更創則十
叚錦一條鞭之法行而民咸便矣夫十叚錦之行也自嘉靖四十四年始
也其法每年𥮅該銀力差各若干縂計拾甲之田𣲖為定則如一甲有餘則
留一二甲用不足即提二甲𥙷之十年輪次編僉而徭役觧費於是乎給其
極也多為市獨𠩄𭣄𭣣至觧戶有分毫不沾惠者而差觧亦病一條鞭之行
行也自𨺚四年始也其法通計每𡻕夏稅秋糧存留起運額若干里甲銀
力徭差諸費額若干照數編派開載各戶由帖立限徴𭣣其徃年編某為某
役其為戶頭貼戶者盡行查革若起運完輸若諸役錢皆官府自支撥𫝑不
得復取贏於民固便然議者猶以為旦旦而號之農氓無終𡻕之樂戶戶而
比之縣官有𫾣朴之煩甚至事有不得己或借𥝠以𥙷公𫝑有不容緩或移
甲以紓乙其𡚁可勝數也雖然齊民狃於𠩄習中士溺於𠩄聞自條鞭行
而見年裡役紏其不率該催促其輸逓年分其辦細戶上其供上下相安蓋
己一成不可變矣吾獨怪夫法乆民玩奸偽萌起一切欺罔以國課者比
比是也方法武十九年 上念民貧富不均而賦稅多不以實自占徃徃以
田飛𤂢詭𭔃昏頼推那遣國子生臨縣將各鄉田𡈽一一經量編𦘕魚鱗圗
以記之自後𡻕乆冊漸漫漶至亡失不可問而田得買賣糧得過都圖推𭣣
虗偽𡚁叢如蝟告訐日滋至嘉靖間而極萬曆𥘉我皇上用輔臣議行丈
量法大均天下之田於是知縣范儁畆清丈以等則既多而里胥得上下
其手莫可方物乃統縣之田分為八鄉以一法槩量之稍別科則民田重者
畆不及四升而輕者纔三升有竒是時法𫿞令具人習歩𥮅而賦均民間虗
糧賠累之𡚁盡汰獨其髙田與水田同則如同明等鄉害猶寡永祈二鄉
髙居八九水才十一而以﨑嶇嶢崅之田輸陸海沃野之賦有罄田之出而
終𡻕不足餬口者則民且欲脫屣去之矣又國家諸料價及兵費皆以田派
計租之入大約半稅於官額外之徵𡻕倍諸不暇論即如加派田畆𥘉每畆
稅三分之一計増兵餉三千両有竒及倭平而此賦不為蠲除著為定額萬
曆二十年有島夷之亂復募兵防守而披戈占籍之徒率皆衣食縣官莫能
給則又復議𣲖兵餉田地山每畆加銀一厘五毫己二十一年每畆又加一
厘五毫通算縂加三厘共増兵餉銀二千五百四十七両有竒沿至二十四
年奉 撫院劉汰冗兵減除餉銀六百八十五両六錢有竒然縂之自嘉靖
至今餉銀猶𣲖徴四千八百六十二両七錢有竒而民困未盡甦也夫數口
之家一人蹠耒而耕不過十畆中田之𫉬卒𡻕之𭣣不過四石妻子老弱仰
而食之時有潦旱災害之患而徴賦兵革之煩費頻𡻕無休時故冨者鮮什
百人之生而貧者多不𢋫本之事迯絶棄業者徃徃而是而里魁夙猾舞文
作奸窟穴蟊食其中至不可殫詰諸如故老𠩄傳魚鱗圖及賦役冊業已化
為烏有而姦利萬狀有巧曆𠩄不能得而況其凡乎試舉其積𡚁言之有田
之家患苦賦重賄㗖奸書將米糧𡻕𤂢合勺於百戶之內積合勺成升積升
成斗積鬥成石漸以消豁而𤂢者竟莫知所從來而𡻕為之賠償名曰飛
𤂢又患田併戶則米多米多則差役益重則分析其田或詭之親隣或詭之
佃僕又或為之𭔃莊而彼此規避以倖脫重役名曰花詭又家自為戶糧差
業該承領而故以其米留掛於娘戶常祠藉口衆共不落戶眼終𡻕昏頼名
曰虗懸又有地無立錐而戶留虗米者有田連阡陌而籍無擔石者有留賣
戶不過割及過割一二而代為包納者有過割不歸本戶有推無𭣣有縂無
撒而影射脫漏者在冊為𥿄上之桑在戶皆空中之影以致派糧編差無𠩄
歸着豪猾欺𨼆貧弱賠貱而民愈益窮戶口消耗迯亡多有𭶑者籍逋迯為
推委而糧愈益虗自非綜核清查一大振刷之則又何以毖其後哉故嘗為
之説曰今之官不勝其煩而民不勝其者則畆數之混淆不為清也冊籍
之脫畧不為覈也推𭣣之棼亂不為禁也王制十年一大造令開載事産厚
薄按籍科征而輓近直循故事以虗文耳即𠩄為號實徴亦大率襲祖名
甚且聯二姓以朋充耳而民間田糧又𡻕𡻕𭣣除迄無定轍以致冊籍紛更
里胥因之恣奸飛𤂢増減信意岀入若繭絲牛毛莫得而窮竟其端緒有自
來矣昔丘文荘著論欲令縣冊詳於司府如諸司職掌𠩄載凡各田土必湏
開具各戶若干及條叚四至俾官民有𠩄稽考質證不至混而無別今莫若
倣而行之督令里書查𮅕都啚事産各歸子戶偹造的名登之徴冊先將田
地山塘每畆該米該麥該銀該徭科則先列於首以縣額而至鄉額都額啚
額甲額俱明註丁田銀米免實徴數目序列於次至於花戶逐名之下則
詳開田若干地若干山若干該徴米若干銀若干附列於後圗歛而縂於都
都縂而會於鄉鄉㑹而完於縣務期縂撒相符不得合勺舛謬每冊造二副
印鈐一存縣一𤼵該啚各甲𭣣執照數徴輸然里胥必且以爲花戶滋多𭣣
除不一而有託煩爲口舌者余謂當冊成之日仍冝酌定五年一次推𭣣
著定爲例其每𡻕田有買賣或價已杜絶令賣契之外另書推米付約一𥿄
赴官稅印𭣣照以杜復詐錢糧即令得業人稟白代納直至輪年方許推𭣣
有故違者書役坐賍䆒罪自後每年照額科徴以省臨期查筭如是則以一
畨之會造而貽累年之便利何憚而不爲此夫畆數辨則人有定輸矣花戶
詳則糧無昏頼矣推𭣣定則籍無竄奸矣縱𡚁竇未必能悉除而由此以漸
推之奸狀可窮而竟也嗚呼𣗳木者夏其蠧壅苗者除其蟊牧民者不可不
熟察此論也
婺星所舎辯 封域分星妖祥之説見於保章氏乆矣然而謂婺郡為婺星
所舎者其説則甚長不可以不辯竊攷里經周天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
七里六十八歩一尺八寸二分此天之圍數也夫圍數三則徑一實得十六
萬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歩四尺七寸二分此天之徑數也至於二十
八宿度數每一度計一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歩六寸四分有竒則凡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合周天之數明矣若以周天之數限於十六餘萬里
之內自昔帝王而下闢地之最廣者無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計其四封
之境亦不過二萬餘里此外為里者猶十四有餘萬今星家論著星宿所入
度數止以角亢氐為鄭分一曰韓房心為宋分尾箕為燕分斗為吳分牛女
為越分虗危為齊分室壁為衛分奎婁為魯分胃昴畢為趙分觜參為魏分
井為秦分栁星張為周分翼軫為楚分若以地域二萬里計之不過得星
之一十五度耳而乃以三百六十五度盡入於二萬里之內其理果何謂乎
此外十四餘萬里或大海或廣漠四夷及百蠻在其間者星宿或無所𨽻屬
焉此其可疑者一也又況尾箕為東方之宿而乃主北方之燕危虗為北方
之宿而乃主東方之齊奎婁在西而東主魯井在南而西主秦畢昴正西
而北主乎趙角亢正東而中主乎鄭以至吳越居東南乃屬北方鬥牛女之
分宋與衞隣乃屬東方房心之分周在河陽既以為南方七星張之次而班
固復以子為周趙在河北既以為西方𭥦畢之次而班固復以寅為趙則東
西南北互易其位靡有定㨿是星之與各自異方矣此其可疑者二也又如
北斗之度居乎天中猶可謂主乎九州若夫五車九坎皆在牽牛之南偏居
一方而亦分主列國何𫆀此其可疑者三也至論其𨇠次之䟽宻地壌之廣
狹則又有疑焉宋衞之與燕踰越甚逺而房心尾箕實連而為次魯衞與趙
疆理不入而奎婁𭥦畢實貫而為列自鬥牛以至室壁皆北方之宿也而南
起二廣東亘江浙過宋魯而北終於齊衛則自呉越而至齊至衛皆連乎是
七宿者也夫尾箕乃幽燕之分而鬥牛二宿承之閩廣幽燕呉越相望判乎
其不相入矣自井以訖翼軫皆南方之宿也而西起秦雍南帶四川又北
析入於三河成周而南始入於楚帶乎衡湘則自秦雍而至楚至衡湘皆連
乎是七宿者也角亢乃鄭之分與楚為隣翼軫而下角亢連之秦雍荊衡里
道絶逺杳乎其不相比矣星甚相邇其地絶相逺其故何𫆀此其可疑者四
也而又於南則分野太䟽於北則分野太宻宋鄭二國同在豫州之東為里
㡬何而乃當夫角亢氐房心之五星魯衛二國宻比乎兗徐之間所封尚狹
而乃當夫室壁奎婁之四次周遷洛陽其地𥚹而分秦與楚之外亦獨占
夫栁里張之三次北之分野可謂太宻矣鬥牛女止三宿耳而南起二廣東
抵福建二浙北至江南兩淮逺㨿江南之九路井二宿耳而北起於秦南
及四川以至於瀘南溪洞雲南大理諸國奄及西南之二方南之分野可謂
太踈矣或踈或宻𠩄𨽻不等其又何𫆀此其可疑者五也或者求其説而不
可得則曰其國始封之日推𡻕星所在而言謂如𡻕星在鬥牛而吳越始封
而鬥牛屬吳越自以謂得其説矣而不知太史公天官書謂木火金水土各
以其舎命國則不但獨指𡻕星而已也雖然二者之義䝉則於斯皆謂未然
何者姑以婺女一星攷之星經雲茲星明則天下豊女功儲大國𠑽富夫二
十八宿隨天運轉靡一息之或停輝光𠩄燭下及萬方何有乎分野之局婺
星凡十一度計一萬五千四百七十里豈但臨乎婺郡而已此星一明豐及
天下其照臨之逺且大槩可想矣竊以謂天道流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𥘉
何有於限界星天星也亦何限哉大抵宇宙間萬象異形而同體三才異位
而同神蓋自有交相感之理此其機括之𠩄係淵乎至哉嘗攷左民所載
髙辛遷閼伯於商丘主辰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故參為晉星夫
商丘豈必上當辰大夏豈必上當參唯人既主是星而為之祀則是星之休
咎亦隨其地而焉杜預註謂主辰主參為主祀是也能知乎此則䝉所謂
前之五疑者有不待辯而自明矣是以胡人共主於𭥦宿則𭥦亦之其餘
蠻夷諸國亦必於星宿各有所主特中華不得而盡聞耳然後知分野之說
即星之所言之則可以地驗之則不可此杜元凱主祀之言實爲古今確
論雖聖智莫可易也䝉近爲寳婺𮗚作重建記謂郡因𠩄主字而祀之非有
局於分野既不誤於𡻕星所封亦不拘泥於五里𠩄舎命國之論實有合於
元凱主祀𠩄註足以釋千古之疑而舉天下莫能破焉明道先生謂天地間
只有一箇感與而己更有甚事伊川先生謂感通之理知道者黙而𮗚之
是雖槩爲事物而言然主祀之義亦可驗於此矣𮐃庸取是而爲之辯金華
鄭宗疆題
金華縣志王禕記元至正十年肅政亷訪使董守慤均役之法 下令
使民有田者各以狀自陳所有之田㡬何復俾各都之役於官者曰里正
曰主首者與練習田事之人履畆而覈其得業之人為誰又稽故所藏籍
以質其是否三者克合乃定著為籍其以田之啚相次而䟽其號名畆稅
糧之數與得業之人於下者曰流水亦曰魚鱗以人之姓相𩔗而著其糧
之數於後者曰𩔗姓以稅糧之數相比而分多寡為後先者曰鼠尾每籍
於部者三一上於亷訪司一上管府一留本縣為籍既定然後按籍而
賦役其法即每都之田而計各戶稅糧之所在役即隨之而受役之田恆
不岀其都第以田多之最者為里正次焉者為主首而主首有正有副正
者在官副者則相𦔳徴督稅糧焉其田多者兼受他都之役而不可辭少
者稱其所𦔳而無倖免高下平正較若畫一蘇伯衡記洪武四年郡倅
王綱量田之法 令都擇一人焉為量長保擇一人焉為里長都以五十
歩為率築堠一焉表其都之界保以三十歩為率築堠一焉表其保之界
田以區為率樹木表一焉書其甲乙之次樹禇表一焉書其多寡之數自
占書於表而樹之田間擇吏之清強者分董其役 金華𡈽田自洪武四
年勘量後至弘治十八年上司復委本府推官葉相重行檢開除新増
一一明白重造流水籍冊見存本府庫房其各都啚都長甲長俱各𭣣執
一本凢有爭訟易於查考近因𡻕乆損失及有盜換𨼆匿之𡚁冝於𡻕終
拘集視庻𫉬乆存亦清訟禁奸之要務也
軍匠 國𥘉軍役多取於歸附役充之衆其後又多以罪謫𤼵本縣各都
啚軍戶見在共二百三十戶俱有籍冊可查其清理之法有因迯故而觧
𥙷者有戶無壯丁而以㓜丁紀録者有原迯不在而挨觧者有在營有丁
而觧查者有丁盡戶絶者有挨無名籍者有改調別衞而誤勾者有同名
同姓而冐勾者有分析在前而𠑽軍在後𠑽軍在前分析在後者有以義
男女婿而冐替者每年本縣拘各里里老清審具結造冊送府本府又行
清審造冊送清軍御史及布按二司查照其觧者本縣就僉里長押觧
取具批廽附 凡工匠之役於京師有輪班者有存留者又有機籍而
執役於府之織染局者其事不一輪班以各色人匠編成班次輪次上工
以一季為限工滿放囬週而復始有五年一班者有四年一班者有三年
一班者有二年一班者亦有一年一班者今則皆以四年而一班其或造
作數多則撮其工焉諸匠皆免本戶差役二丁若單丁重役者減其役老
疾無丁者免其身其存留在京各色人匠則食於官每月上工一旬而
以二旬為歇役其𨽻於織染局者則拘役在官逓年織造叚疋以供用焉
後因存留者或有迯故而輪班者又或失班乃 命清軍御史及各司府
州縣清軍官員清理觧部而造冊以繳報近年又有納價准工之例則在
乎清理者之審其宜焉
永康縣志
役之別有坊里長有糧長有均徭有驛傳有
民壯本非役而人以役視之者有老人
坊里長在周為鄕遂之職初不以為役也漢承
秦置亭長或送徒或畜馬皆得使焉則漸近扵
役矣唐及宋𥘉皆置里正南渡後為保正長按
唐書睿宗時御史韓琬言徃者里正每一員缺
充者輒數十人近年差人以充猶致亡逸其卒儕
扵役而人畏其難則唐中葉以後事也宋𥘉為差
役熈寧為顧役元祐復為差役崇寧又為顧役
其後民間之好義者憫役之難又相率為義役終
宋之世公爭扵朝私講扵野以為一大議論而斯民
之畏役者其困卒莫之少紓也天既以為役矣乃
無籍定不易之次但隨時差充則勞逸踈數將有
倍蓰不齊者民�得無偏困乎顧役聚衆人之財
以募一縣之役若可無偏困之累然徒得浮浪之人
充之古人所以制鄉遂之意蓋蕩然無復存矣至扵
義役民則義矣將何以處司役者乎元以五十戶為
一社置社長一人鄕置里正一人主首一人嘗觀黃文獻
公𠩄撰義役記其制亦猶夫宋而已 今制每年裡
役其長一人籍定其次十年而徧其役期之先後無
得而私焉驗其丁糧之多寡以為任役之輕重其役
費之予奪無得而私焉其籍每十年役徧一更造
人有生亾則登下之田有賣買則推割之其長不任
役則選同甲與比甲之次了糧足任者代之戶有逃
絶必𥙷其數此法行而差役顧役義役諸紛紜之
議皆可以無講矣但其役之設也本以承勾攝督催
徴而己後乃凡百科斂皆在焉嘉靖四十五年侍御
龎公尚鵬按浙加惠里甲振刷夙弊凡公用支
夫馬等項俱酌定其數一例編銀徴之扵民而用
之扵官
糧長即漢之嗇夫與宋之戶長也 今制每區設正
糧長一人副二人每區歲輪一人赴 京關給勘合親聴
敕諭歸乃下鄕催辦稅糧𡨚納填寫勘合送縣
奏繳北京既建仍歲降勘合南京戶部𨵿繳如𥘉蓋
責慎之意具重如此歲乆消乏有司乃㩲令衆戶朋
充今且有十人而朋其一者矣近乃舉而革之革之誠
是也如 高望帝之約束何有志扵奉國恤民者尚
無廢畫一哉
均徭自糧里正役之外凡諸執役於官者通曰均傜
即周禮所謂服公事者是也均徭非役名乃所以
制役之意蓋自昔之議役者其制莫善扵此矣按
宋史其役有衛前即今之解戶庫斗有承符手力
散從�即今之皁𨽻弓兵舊志熈寧顧役歲収免
役錢九千八百貫有零非盡為役費也祿官更備
水旱皆取足扵寛剰錢之數故其取之多如是諸賢
所以亟爭之也無之役有祗候禁子有弓兵有站天
有鋪兵與今制亦略相岀入其所以為役之法莫得
而詳 今制凡雜役皆差而以上中下三等定其
輕重蓋有司得隨事專制非若里甲有一定之役次
是以放富差貧那移作弊之戒扵律令每丁寧馬
弘冶元年始定均徭之制其制照里甲定籍年役一
甲以五羊與里甲互役總驗一縣之丁糧配諸當役
之數通融而審編之凡役期之先後役直之輕重
有司者皆莫得而高下焉此誠所謂均徭者矣且
兼宋人差顧顧法分為銀力二差銀差者徴銀入
官以充顧直而免其役即熈寧免役法也力差但
凖銀以定差而不徴銀聴其身自執役或倩人代役
即元祐差役法也其參酌事理曲盡人情又如此
近或有非役而因事徴銀者亦附焉豈有取扵宋人
寛剰錢之𩔖歟
驛傳即元之站夫也自漢以來驛傳之馬皆官置
之站夫之名始見扵元蓋淚此遂為民役矣 國𥘉
驛站之役皆充所謂了僉也其後漸乏通驗田
糧朋𥙷之所謂糧僉也縣額遠方馬七疋本縣華
溪驛馬五疋騾三頭驢五頭逓運天三十五名諸
役之中其最重難無如遠方馬頭者矣扵是議者
定為免役徴銀之例而患始除近又通計一縣民糧
之數配以所須馬價等銀計米徴之崴隨稅糧徴
完解府以候遠近諸驛之關領者給焉
民壯 古者鄕遂之民居則為農出則為兵農
雖兼兵之役而未嘗別出養兵之費亦庶幾乎勞
而不費者也後世為兵者既列屯坐食資農以為
養及兵之不足又集農以充兵之役馬亦異乎古矣
宋河北有弓箭手陜西有義勇或給田以募之或
免役以集之猖未戶使之為兵也自熈寜中王安而
創行保甲之法而民始有戶兵之累民壯之役亦頗
𩔖此洪武𥘉立民兵萬戶府簡民間武勇之人編
成隊伍以時操練用以征戰事平還復為民此民
壯之權輿也然其所立止要害須兵之處所簡亦
止武勇任兵之人而己曷嘗通行郡邑戶使之為兵
哉太平之後旋己罷矣正統十四年今各處招募
民壯就令本地官司率領操練遇警調用事定仍
復為民民壯之名始於此其費視稅糧居其什一後
乃老羸殘疾皆竄名以苟衣食不過以充候人之役
而己
老人即漢之三老掌教化者也洪武中令天下州縣
里設老人一名以𦒿年有徳者充�置甲明亭頒
教民榜凡民間細事俱聴直亭老人會衆剖㫁
有不服者乃經有司其赴京奏事㫖者即授以
官任亦重矣後因所任非人有司㮣輕遇之扵是
耆年有徳者多避不肯為而其樂為而不辭者舉
皆人役也是豈太祖設立老人以助宣教化之𥘉
意哉
風俗 邑之弊俗所亟宜更者有八曰淹女曰火葬
前已㒷之曰徤訟民間少失意則訟訟則務求勝
既問無𡨚矣不勝必畨訟之所爭之端甚微而枝蔓
相牽為訟者累十數事不止每赴訴會城人持數
詞於廵院則曰豪強於鹽院則曰興販於戎院則曰
埋沒於藩司則曰侵欺於臬司則曰人命強盜於水
利道則曰汙塞隨所在徧投之唯覬唯埋即涉虛
坐誣不恤而訟者且破家矣曰起滅民之隂鷙而
𭶑者上不能通經學不不肯安田畆以其聰明試於
刀筆揑輕為重飾無為有一被籠絡牢不可出凡
徤訟者之為害皆此軰屍之也人有指斥其𢙣者
則以他詞中之即有司且有拘制上下莫之誰何者矣
曰扛封中城中歇保戶與訟家為地者每偏相佐佑曲
為陳稟以亂是非或伺而遮之俾其情不𫉬上達稍
與抗則結衆敺辱之使屈而去故人家有訟必重
賄歇保之桀𭶑者以為羽翼蓋未至於庭而所費
固已不貲此貧弱所以重受困也曰𭣄納浮浪無
籍之人代當糧里而包収之營収頭而侵尅之求
田問舎娶婦嫁女或以耗諸聲妓之娯罔顧後患一
遇追併多方詭避及發覺則諸宗族親戚鄰里
及素所拂意之人令其陪償或牽連數十人又弗克
完則有司官吏或併受課殿之罰公私蓋�病焉
曰聚集民徤而不知法者遇有爭競輒逞兇聚衆
多或百人少亦不下十數人鳴鑼持杖交相撃鬪不惟
大獄縁之而起而習亂之風不可長也曰投兵自海
壖告警金華之民夤緣募兵僥倖為把總者徃
徃富累萬金貴登高品𥘉無汗馬之勞胃膺勝
敵之賞以致力田之民賣牛犢鑄刀劒以應招募者
所在成群始自義烏連及東陽今且浸滛而至於
永康矣以今則坐失耕稼之夫以後則釀威盜刼
之患其為害不淺也隂符經曰火生扵不禍發必
尅奸生於國時至必潰易曰渙其羣元吉此正識
微虜遠之君子所當渙之以元吉之治勿使其時至
而潰者也塞涓涓以杜江河之流伐毫𨤲以省斧
柯之用其在於茲乎然捄弊之術豈有他哉照之以
明㫁之以公操之以信果如當其罪必懲罔宥則
一舉而民志定民俗變矣
寕海縣志 宋胡融曰寕海水利講之舊矣然皆不得其要領冐爾為之
卒無成績且如官荘大嶴竹口梅林九頃田疇開闢雖號出榖䖏畎澮溝
洫與夫河渠無可𠋣頼周世宗𩔰德中祖令孝孫元祐中本路羅提刑
非不究心於此未踰年𡻕㝷皆廢壊故吾鄉之田凡在路北者凶𡻕多豐
𡻕少大抵河渠之利獨便於蘇湖杭越何則土平水緩勢不湍激故也吾
邑界両山之中春夏溪流暴漲奔放衝突聲如雷霆小小堰埭一掃而盡
豈容瀦蓄故嘗為之説上䇿莫如作陂下䇿莫如浚池相視吾邑土踈而
多沙石山峻而不鉗鏁無逶迤澷泉沮洳大澤可以作陂上䇿之説不可
行矣不得已則有下䇿耳合以十畆為率問其田凡屬㡬主裒其錢買田
一畆浚而為池遇旱則共以溉一人戶有田在髙仰者一依此例推
而行之如此則吾邑之地皆成良田矣雖曰下䇿猶愈於束手而無䇿
者乎
永嘉縣志塩課 永嘉塲在二都東隣大海其鄉一都至五都 國𥘉以
瀕海故盡占籍為竈竈戶一千四百正丁一千九百九十每大丁一貼辦
小丁五額辦塩六千七百四十五引三百三十五斤二両五錢𡻕支工本
鈔一千三百四十九錠八百三十文每竈分與沙壇一畆仍官給鐡鍋牢
盤一口及山蕩採樵以資耕煎區分二十四團催八十名分立八扇每
扇𡻕一人徴𭣣課塩貯之倉塲候商人執引以次照支謂之常股後因邉
儲急用召商中納越次支給謂之存積成化間御史林誠以倉塩多耗䟽
令沿海竈塩並輸半價始分折本二色其折色塩三千一百五十三引三
十一斤該銀一千二百六十一両二錢三分一厘輸運司觧京本色塩三
千五百九十二引三百斤十五両二錢內存積四分常股六分後因商人
支給不時而倉厫所積復有浥漏耗損之患官府必責其取盌催徃徃
破産以償不勝困累弘治間侍郎彭韶亷知其弊奏並徴折色計銀一千
四百一十五両三分觧納運司給商任其到塲買塩聽掣商竈一時稱便
嗣後塩法漸壊恤罔加 國𥘉所給工本米繼易以鈔及鈔法不行工
本遂廢而又身𭙶二役縣有里長塲有催縣有甲首塲有五長縣有𭣣
頭塲有觧戶縣有支塲有直日竈之與民苦樂居然可見為有司者顧
以竈得塩利每困苦之凡雜辦徴輸悉與民埒且商人到塲買塩貧竈率
先貸其銀而商人乗之以射利數月之間必取倍稱之息每塩一引視常
價僅得半之用是日苦窘急迯亡數多而額不可減正徳間當道議將竈
戶田每五十畆准一小丁以足原額之數庻㡬得通變之宜然舊額沙壇
外有沙城攔護節年風潮衝搨沙壇半入於海耕辦寡資益不堪命邑人
封通政王鉦深用憫惻嘉靖十三年間具奏乞照各塲水鄉例將舊徴折
色塩課敷之通縣並請修築沙城事下廵塩御史楊春芳行知縣周珫㑹
議奉按驗將折色塩銀派通縣照田辦納竈困稍蘇至嘉靖二十七年廵
塩御史鄢懋卿因諸生張坅馮瀚等言乃就沙城舊址築以石堤保存餘
沙分給各竈每下所得視舊額不啻減半雲
永嘉縣志 先是浙東設督一員金盤名色把一員嘉靖三十五年始改
設𠫵將駐劄盤石衛復設欽依金盤把專管水関統領兵船駐劄瑞安𨺚
年間移駐寕村所其南北要隘如黃華蒲歧石馬梅頭飛雲鎮下門等䖏俱設
名色把帶領水陸官兵畫地防汛每不分水陸俱設兵五百名以募兵兼
衞所選軍充之 黃華関飛雲関江口関鎮下関各設哨官一員哨官一員
黃華関屬樂清縣地方原係水寨派盤石衛官軍防守嘉靖三十一年改設
哨官帶領民捕軍隊舵兵泊梁灣海洋飛雲関屬瑞安縣地方原係水寨派溫
州衛官軍防守嘉靖三十年改設哨官帶領民捕軍隊舵兵泊鳯凰海洋江
口関屬平陽縣地方原係水寨嘉靖三十八年改設哨官帶領民捕軍隊舵
兵泊洋嶼海洋鎮下関屬平陽縣地方原係水寨該金鄉衞官軍防守弘治年
間廢隆四年題設哨官帶領民捕軍隊舵兵泊官嶴海洋參將標營左
右中前後五營每營設名色把一員哨官五員各領官兵一枝標營平時屯
挿盤石衛汛期出守黃華蒲岐梅頭海口專禦洋田嶴曹田日團一帶地方
左營平時屯挿蒲壯二所汛期岀守上魁海口專禦塩浦鎮下一帶地方並
哨福建流江界右營平時屯挿盤石後所汛期岀守石�海口專禦三嶼塩盤
沙角南瀆平山白沙一帶地方中營平時屯挿金鄉衛汛期岀守大濩海口專
禦石塘潼頭七溪大小漁埜一帶地方前營平時屯挿平陽縣汛期出守仙口
海口專禦栢城汶路口睂右宋埠陡門江萊一帶地方後營平時屯挿海安梅
頭汛期出守前後岡海口專禦場橋長沙永嘉塲沙村黃石浦一帶地方 珠
炎營名色把一員哨官五員領民兵一枝平時屯挿炎亭專禦珠明石坪大
嶴舥漕洪嶺一帶地方〈徃年每大汛軍門調𤼵標下二營前來恊守此䖏萬曆十九年因警息議免調發以本䖏民兵分布防守省費〉
〈不貲〉 大 汛以春分二月中此陽和方深東北風盛作日本島夷與諸國互市或
乗風剽掠可以猝至溫台故防之夏至後南風盛海水𤍠蛟龍起𩗗風作彼既
難來我亦難哨故此時撤防小汛以十月小陽東北風與南風時或連作故防
之冬至後海寒北風欲沍故十一月撤防惟四月漁船出洋乗掠塩米壯男不
敢深入內地九十月海外諸國互市者皆乗東南〈風之〉廣中香山遇船刼掠故小
汛亦不可不防也鎮有三関曰黃華曰江口曰飛雲而黃華懸於海外倭船
外洋來者必經其地故於黃華海口聯艦哨守則北可以扼梁灣之衝南可以
扼南麂之衝分布制截㓂自不得深入此禦倭之䇿莫先於防海也又按民
間田地起科徴稅𡻕供官軍月糧承平日乆徒籍虗名以糜廩食自有倭患以
來官軍一無所用於是酌議募兵率用土著間𭣣義烏武義之民分撥各大
約共若干名又於常賦之外科派練兵銀以給兵餉視官軍月糧不啻倍之而
督兵諸官𩔗選民人稍知兵事者充為名色把世官指揮千百戶等間一委
用迄今四十餘年海上不無警報募兵不敢議撤而衛所官軍盡為虗設此東
南疆圉安危至計不可不加意而振刷也又稽𥘉設官軍時行伍悉充而民賦
所輸計足供給今官軍消耗將半而民間賦額然猶不減此其故非奸胥侵漁
則豪軍冐領近議欲查追餘糧以充運軍之需是豈法紀所宜哉
永嘉縣 沿江有三洲 西洲 蒲洲 任洲 入大江有十三浦 上戍
浦 竹浦 桑浦 甌浦 西郭浦 外沙浦 黃石浦 白沙浦 梅嶴
浦 嶕頭浦 河田浦 象浦 通江凡四港 安溪港 菰溪港 荊溪
港 柟溪港 甌海一名蜃海去郡城東六十里江流東至盤石寕村會於
海洋茫無際涯是謂甌海自寕村而南積沙成城以捍潮𫝑沿海皆沙塗亭
民取鹹潮溉沙釃鹵煑塩 甌海之長潮西至白沙安溪〈由江南岸則自北門憇節亭歷江山〉
〈永清定安迎㤙門西郭過吳崎桑浦嶼頭岩門竹浦塔山林頭吳渡上戍浦口江南張岩外村西洲驛頭殷溪桒溪至茭洋渡抵青田縣界 由北岸則〉
〈自羅浮河田泥𡍼馬嶴嶕頭梅嶴鷄口嶼小荊荊溪港口白上菰溪港口凌福白沙茭洋至安溪港亦抵青田縣界〉北至潮際接柟溪
〈舟過北岸由十石入柟溪港潮至潮際〉退潮東去北至舘頭〈抵樂清界〉
瑞安縣 安陽江〈在縣南門外〉舊名安固江吳時名羅陽江唐時名瑞安江又名
飛雲渡〈江之源有二其一自建寕政和縣界溫洋迤𨓦南來至百丈口而羅陽大洪莒江之水㑹至三港為大溪其一自處青田縣木凳嶺至陀〉
〈溪而三坑之水轉至陶山南口為小溪二溪宛轉合流而入於江凡數百里馬其夾江南北岸諸山之水𣲖流頗多皆入於江〉其長潮西上
一抵三港一抵陶山港潮際其退潮江口東接洋嶼入海南次橫河次俞木
抵平陽縣境
平陽縣 橫陽江〈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舊名始陽江〉一港入順溪分源東流合睦村周奧入
東南流合橫口三橋岀逕口江一港自梅溪岀匯梅浦一港自閩嶠諸山澗
谷岀松山平水一港自宋蘭洋分東西源岀燥溪而止 海在縣東二十五
里北自瑞安縣界榆木浦起經斗門仙口自仙口南經江口小茄南監邪溪
塩亭抵大奧王孫蒲門自蒲門抵墮項嶺俞山自俞山抵福寕縣烽火寨止
橫亙三百餘里
沿海廵簡司一十處管𤇺堠九十三所 舘頭廵簡司管撥 白沙山 南
岸山 三嶼山 嶼頭山 黃華山 洋田山 盤嶼山 田灣山 舘頭
山 茅竹山 下関山 上関山 瞿嶼山 中界山廵簡司管撥楓葉
山 東白山 宻辣山 黃家山 殊磊山 川石山 大奧山 長沙山
沙下山 沙匯山 洛灣山 北監廵簡司𬋩撥 楚門山 茗坑山
烏岩山 蘇家岡 後轎山 西團山 湖頭山 �頭山 前山 化山
下山頭 蘆灣 小鹿廵簡司管撥 馬鞍山 靈門山 魚井山 於
江山 丫䯻山 三山 石橋 西門 烏沙門 亭頭 東門 蒲岐廵
簡司𬋩撥 岐頭山 水奧山 髙松山 南浦山 䌫嶼山 蒲奧山
梔頭山 梅頭廵簡司管撥 鮑田 前山 錢家歩 前塘路 巖井山
白 南岸渡頭 橫河 塘路 鄭家莊 下村廵簡司𬋩撥 攔頭
濛灣 劉家山 小王孫 大王孫 後嵯 関山 玄中巖 下村頭
小漁野廵簡司管撥 大濩山 卑灣 上洋山 奠山 鳯凰山 白
崎山 浪盪頭 半塘 江口廵簡司管撥 嶼門山 蔡家山 麥城山
福全山 司前塘 塘岸 仙口廵簡司管撥 白洋 石刺山斗門
風門 塞平山 烽火山 防禦倭㓂官軍𢧐船於莆門小漁野青奧門
中界山楚門等處海口灣泊隄備遇有警急即便䇿追捕
- 1543年 (提及)
- 1397年 (提及)
- 1371年 (提及)
- 1531年 (提及)
- 1555年 (提及)
- 1563年 (提及)
- 1557年 (提及)
- 1562年 (提及)
- 1556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1278年 (提及)
- 1358年 (提及)
- 1384年 (提及)
- 1418年 (提及)
- 1387年 (提及)
- 1566年 (提及)
- 1591年 (提及)
- 1592年 (提及)
- 1596年 (提及)
- 1598年 (提及)
- 1558年 (提及)
- 1448年 (提及)
- 1549年 (提及)
- 1575年 (提及)
- 1370年 (提及)
- 1381年 (提及)
- 1565年 (提及)
- 1350年 (提及)
- 1505年 (提及)
- 1449年 (提及)
- 1534年 (提及)
- 1548年 (提及)
- 1552年 (提及)
- 1551年 (提及)
- 1559年 (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