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0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一 太平寰宇記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二
  宋 樂史 撰
  闗西道八
  隴州 涇州
  隴州渭陽郡今汧源縣周為岐隴之地春秋時屬秦國文公曽都於此今郡南三里汧水南故汧城是也秦併天下屬內史漢為汧縣屬右扶風自魏至晉亦然永嘉後廢魏初於今汧源縣界置隴東郡今州即隴東郡故郡也孝明正光三年分涇州岐州之地兼置東秦州於故汧城領隴東安夷汧縣三郡至孝昌三年為万俟醜奴所破孝武永熈元年於今州東南八里復置東秦州仍於州所理置汧隂縣西魏大統十七年改東秦州為隴州因山為名周明帝二年移州於今所武帝天和五年省入岐州宣帝大象二年復置隋開皇五年改汧隂為汧源縣仍廢而隴州如故煬帝二年州廢以屬縣併入扶風郡義寧二年又於縣理置隴東郡唐武徳元年復為隴州以南由縣置舎州領南由一縣四年廢舎州復以南由來屬天寶元年改為汧陽郡乾元元年復為隴州至徳宗升為奉義軍節度以旌韋皋殺朱泚偽使之故也今為防禦州
  元領縣五 今四
  汧源 汧陽 吳山 隴安新置
  二縣廢
  華亭入汧源 南由入吳山
  州境
  東西二百里 南北四百五十九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一千七百五十里 東至西京一千三百二十五里 東至長安四百五十五里 東至鳯翔府一百五十九里 南至鳯州山路四百三十六里西至秦州三百四十里 北至涇州一百六十五
  里 西南至秦州界一百一十里 東南至鳯翔府界一百六十里 西北至原州界一百八十里 東北至涇州一百六十里
  
  唐開元戶六千八百五皇朝管戶主一萬九百七十一客八千六百六
  風俗與鳯翔小異尤類秦州
  人物
  唐段 -- 𠭊 or 叚 ?秀實汧陽人以笏擊朱泚徳宗贈太尉
  土産
  龍鬚蓆 鸚鵡 山丹 雉尾 羊 馬 狨
  汧源縣舊八鄉今七鄉漢汧縣之地屬右扶風晉地道記雲汧縣屬秦國故城在今縣南漢置隴闗西當戎翟今名大震闗在今縣西後魏廢帝改為汧隂縣周明帝移州並縣於今理隋改為汧源縣唐元和三年併華亭縣入 隴山在縣西六十二里説文隴山天水大坂也辛氏三秦記引俗歌雲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州肝腸㫁絶又雲震闗遙望秦川如帶酈道元注水經雲一水出汧縣西山謂之小隴山巖嶂髙峻不通車轍故張衡四愁詩云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坂長周地圖雲其山髙處可容百餘家三秦記隴謂西闗也其坂九廻不知髙幾許欲上者七日乃得越絶高處可容百餘家下處容十萬戶山頂有泉清水四注東望秦川如四五里人上隴者想還故鄉悲思而歌有絶死者又秦州記登隴東望秦川四五百里極目泯然墟宇桑梓與雲霞一色其上有慂溜吐於山中𣾀為澄潭名曰萬石潭流溢散下皆注於渭山東人行役升此而顧瞻者莫不悲思其歌曰隴頭之水分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髙遠望涕零雙墮是此也 汧山在縣西六十里禹貢導汧及岐至於荊山 魚龍川酈道元注水經雲有一水出汧縣西山人謂之小隴山其水東北流厯澗注以成淵出五色魚俗以為靈而莫敢採捕因謂是水為魚㡣水自下亦通謂之魚龍川 弦蒲藪周禮職方氏雍州其澤藪曰弦蒲晉太康地誌雲汧縣有蒲谷鄉弦中谷乃雍州之蒲也按漢書地理志雍州有弦蒲藪 汭水周禮職方氏雍州有弦蒲藪 汭水周禮職方氏雍州其川涇汭 大震闗在縣西六十里後周武帝天和元年置今為隴山闗在縣西六十一里漢武帝至此遇雷震因名 張女郎祠故老相傳雲漢張魯女死於此時人為立祠民禱有騐 秦城在州東二十五里秦非子養馬汧渭之間有功周孝王命為大夫 郁夷故城漢為縣後漢省按漢志注云郁夷有汧水祠又詩云四牡騑騑周道倭遲韓書作郁夷字葢在今州西五十里大寧闗側近汧水源今騐諸處因水置祠多在源下又自闗上隴盤紆屈曲逶迤而進與縣名相符晉大康中曽於此置隴闗縣又地道記郁夷省併郿葢因王莽之亂郁夷之人權寄理郿界因倂於郿 廢華亭縣在州西北一百里本漢涇陽縣地今原州平涼縣界涇陽故城是也後魏為長地縣隋大業元年於此置華亭縣在白馬華亭三川口葢因水為名三年改為亭水縣屬安郡唐元和三年三月廢入汧源縣 小隴山在廢縣西四十里水經注芮水出小隴山其川名汭 秦王廟秦穆西征至此廻軍因之立廟
  汧陽縣東八十里舊八鄉今十一鄉本漢喻麋縣地以縣東八里喻麋澤為名屬右扶風闞澤縣道記雲喻麋縣因原以為名今縣東古城是漢理之所晉省後周天和五年於今縣西四十里馬牢故城置汧陽縣及汧陽郡以在汧山之陽為名尋廢郡以縣屬隴州建徳四年移於今理 汧水經縣南一里 段太尉冡在縣西北四十里萬善鄉黒草僻川西 秦王鑄劍爐在縣東南二十里石上有人馬蹤跡又有秦王馬跡泉在節義鄉真珠泉在三泉鄉縣西二十五里
  吳山縣東南一百一十里舊二鄉今四鄉漢喻麋縣地後魏孝昌二年於今南由界長蛇川置長蛇縣屬東秦州隋開皇十三年自長蛇川故地置長蛇移於今縣十八年改長蛇為吳山縣西吳山以稱邑唐元和三年併南由縣入 吳山在古縣西南五十里周禮雍州其山鎭曰嶽山孫炎曰雍州鎮有吳嶽山也郭璞曰吳岳別名開石漢志吳山在汧縣西古文以為汧山國謂之西吳秦都咸陽以為西嶽注水經雲汧水發南山西側俗以此山為吳山三峯霞舉疊秀雲天崩巒傾返山頂相捍望之恆有落勢山下石穴廣四尺髙七尺水溢石空懸波側注漰𣾘震盪發源宂川北注於汧 龍盤山在縣東南七里涇水經縣南東流 白環谷注水經雲南由縣有白環水源出白環谷 廢南由縣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在今縣東南十里漢之汧縣地也後魏明帝孝昌年於縣西南由谷口置縣因谷為名隋開皇三年屬岐州唐貞觀四年割入隴州元和三年倂入吳山縣 故安夷闗在廢縣西一百四十六里 長蛇川在廢縣西一百步 渭水在廢縣南四十里
  隴安縣去州八十五里四鄉本縣由鎮即古南由縣之地國朝開寶二年割汧陽縣之四鄉於隴州界置隴安縣從轉運使李守信之所奏也 秦嶺山在縣西南過渭河接鳯川界 西秦山在縣北二十里山內有秦王試劍崖 渭河在縣西南四十五里自秦州隴城縣流入 馬頰社在孝感鄉社內有古時鑄錢監基㳂山有溪出九節菖蒲
  涇州
  涇州安定郡今理保定縣禹貢雍州之域秦始皇併天下屬北地郡漢武帝又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漢書雲以六郡良家子補羽林郎安定即六郡之一焉宋永初山川記安定昆戎壤也其郡在今原州高平縣後漢永初五年徙其人於美陽以避羌郡寄理美陽即今雍州武功界美陽故城是也永建四年移於今所按晉太康地記雲安定郡領臨涇朝那烏氏鶉觚隂宻西川六縣屬雍魏晉亦為安定郡及魏神䴥三年於此置涇州葢因涇水為名隋大業三年改為定安郡大業末金城賊帥薛舉侵擾豳涇唐武徳元年太宗西討㑹舉死因平舉子仁果遂改安定郡為涇州皇朝為彰化軍節度
  元領縣五 今三
  保定 靈臺 良原
  二縣割出
  潘原唐末割置行渭州 臨涇唐末割置行原州州境
  東西七十里 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一千七百里 東南至西京一千二百五十里 東南至長安四百五十里 東至鳯翔府麟縣長武鎮界四十里 西至渭州潘原縣界三十里 南至鳯翔府普潤縣界一百里 西北至原州臨涇縣界三十里 西南至隴州汧陽縣界七十里東北至寧州豐義縣界四十里
  
  唐開元戶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三皇朝管戶主一萬二千一百七十一客五千二百九
  風俗
  水土雜於河西人煙接於此地故安定處山谷之間其實昆戎舊壤迫近邉外修習武備士則髙尚氣畧人以騎射為先葢與邠隴之俗同爾
  姓氏
  安定郡四姓 梁 席 安 皇甫
  人物
  梁統安定烏氏人為酒泉太守子竦常登髙而嘆李恂安定臨涇人為兗州刺史 張耽安定人好學程卓孝友著名 皇甫謐安定人
  土産
  龍鬚蓆 羊 馬 駞毛 紅花 麻布 黃耆氊 麝香 秦膠
  保定縣舊三鄉今十一鄉本漢安定縣也後漢省後魏文帝大統元年自高平城移於今理屬安定郡隋開皇三年罷以縣屬涇州唐至徳二年改為保定縣 笄頭山一名崆峒山昔皇帝學道於廣城子是此 彈箏峽自原州百泉縣界都盧山涇水所出南流山谷之間水聲清響有如彈箏 振履堆故老雲夸父追日振履於此阜上 胡盧河本名尉茹水源出原州西南類沙山下入涇 烏亭史記雲秦恵王取其地置烏氏縣屬安定郡莾曰烏亭有烏水出西北入河都盧山在其西今亭即漢為縣所也 瓦亭續漢志雲烏氏縣有瓦亭一名薄洛亭 三水故城漢書地理志三水縣屬安定郡有監官後漢末盧芳據三水在山谷間魏攻三水即此也晉太康地誌雲西川屬安定郡 西王母祠周地圖記雲王母乘五色雲降於漢武其後帝廵郡國望彩雲以祠之而雲五色屢見於此因立祠焉每水旱百姓禱祈時有騐焉 左右谷城在今縣南 烏氏故城即烏亭也 廢城在今縣東焉 涇川水在縣南十里從潘原來入邠州宜祿 閣川水在縣西南三里從潘原縣來入涇水
  靈臺縣南一百里元七鄉按梁氏志即漢鶉觚縣地屬北地郡後魏大統中自鶉觚故城移今所周地圖記雲鶉觚縣屬平涼郡天寶元年八月改為靈臺縣理即古宻國之地 蒲川酈道元注水經雲蒲水出南山蒲谷東北合細川水又東北流合且氏川水焉 隂宻城詩曰宻人不恭春秋左傳昭公十五年晉荀躒如周塟穆後王曰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宻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杜預雲宻須姞姓國也在安定隂宻縣史記周共王逰於涇上宻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於王夫獸三為羣人三為衆女三為粲王田不取羣公行不下衆王御不參一族夫粲美之物也衆以美物歸汝而何徳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小醜乎小醜備物終必亡康公不獻一年共王滅宻宻即此城也三交川水在縣東南五里亦名三香水源從麟逰縣臥龍原在縣東十里 左邱明廟在縣東北三十里牛仙客祖墓在縣西一里蒲川水西石闗前有石碑存祖贈涇州刺史父贈戶部尚書
  良原縣西南六十里舊三鄉今七鄉本漢三水縣地屬安定郡隋大業元年分安定鶉觚二縣之地置縣縣西南三十里有良原因以為名 白石原其原自起縣西南三十里東下三十里分為兩原南三十里更名良原一原東北四十里更名梁杜原漢書地理志屬安定縣朝那城後魏大統元年置原州百泉縣朝那城於此
  其地今割入臨涇縣界 望兒原在縣東三十里




  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