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0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十六 太平寰宇記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六十七
  宋 樂史 撰
  河北道十六
  易州 雄州 霸州
  易州上谷郡今理易縣禹貢冀州之域星分危宿一度虞舜分易州又為并州之地周官職方氏正北曰并州其浸淶易按春秋分屬燕趙漢書地理志曰燕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陽北新城故安又續漢書地理志趙分晉得中山秦併天下是為上谷郡地漢置涿州郡即今州為漢涿郡之故安縣也晉為范陽國後魏又為上谷郡隋開皇元年自今遂城所理英雄城移南營州居燕之侯臺仍改名易州取州南易水為名煬帝初州廢復為上谷郡遙取漢上谷以為名唐武德四年討平竇建德改為易州領易淶水永樂遂城遒五縣五年割遒縣置北易州州廢仍以遒來屬開元二十三年分置五迴樓亭板城三縣天寳元年改為上谷郡乾元元年復為易州
  元領縣八 今二
  易縣 滿城
  二縣割出
  容城入雄州 遂城建威虜軍
  四縣廢
  淶水入易州 五迴入易州 樓亭舊廢 板城舊廢
  州境
  東西二百里 南北三百九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東京一千四百四十六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四百七十五里 西南至長安二千三百三十五里 東至幽州二百一十四里 南至莫州一百八十里 西至蔚州飛狐縣東界一百四十里 北至媯州懷戎縣南界廢故城鎮二百里 東南至莫州西南至定州北平縣界一百四十七里 西北至
  蔚州取飛狐路三百六十里 東北至幽州良鄉縣八十里
  
  唐開元領八縣戸四萬四千三十五皇朝二縣管主客戶二千六百四十三
  風俗
  與幽州同
  人物
  祖約字士言范陽遒人能清言有名理為光祿大夫門施行馬 祖逖字士雍約弟也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夜聞荒雞鳴蹴琨曰此非惡聲也二人並有英氣每語時輒中宵起坐逖北征濟江中流擊楫曰祖逖不清中原而濟有如大江
  土產
  人葠 墨 綿 紫草 丹葠 今進墨五百錠入翰林院
  易縣舊十九鄉今十二鄉本漢故安縣也漢書文帝封申屠嘉為故安侯地理志故安縣屬涿郡晉地道記屬范故城是也高齊天保七年省其武陽故城即是燕之南鄙隋開皇十六年於故安故城西北隅置易縣即今縣 龍山隋圖經雲易縣西南三十里龍山石上往往有仙人及龍跡西麓谷有一洞大如車輪春則風出東夏出南秋出西冬出北有沙門法猛以夏日入其東穴見石堂石人慾窮諸穴有一人厲聲雲法師其餘三穴皆如東者不宜更入猛仍意不息不覺忽在外穴也葢神異難測 孔山在州西南四十五里水經雲易水又東經孔山北其山有孔表裏通徹故名山下有穴出鍾乳最佳 白馬山在縣北十八里郡國志雲周時人多學道於白馬山天寳六年勅改為燕丹山 送荊陘九經記雲易縣西南三十里即荊軻入秦之路也 駮牛山郡國志雲山色黑白斑駮形似牛故以為名易水出其東北易水一名安國河亦名北易水源出縣西北窮獨山中東南流經武陽故城南又東入漆水界縣中易水注水經雲出故安閻安城谷中東過五大夫城又東經易京城與北易水合流入巨馬河史記雲燕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祖送易水之上即此處也 魚邱水竹書紀年雲晉荀瑤伐中山取窮魚之邱水經雲魚水出魚山山有石如巨魚水發其下 濡水源出縣西南窮獨山南谷 雹水一名南易水源出縣西南石獸岡漆水河一名巨馬河自蔚州飛狐縣界入注水經雲
  巨馬河即漆水也東北經郎山西望衆崖競舉若鳥翼立石嶄巖似劔㦸之杪又南流刀山層巖直指干霄逺望巖則若積刀環 紫石水水經雲在易縣南 大黌嶺即霍原隠此教授之所在州北一百九十里 荊卿城在縣西九里周迴二里九州要記雲荊軻城南臨濡水即軻以金丸投龜處軻入秦樊於期刎頭付軻於此城 高漸離城在縣南十六里史記雲荊軻死秦始皇得高漸離惜其善擊築重赦之漸離復進得近乃以鉛置築中舉築撲秦皇帝不中此即漸離所居 長安城在縣東南二十七里漢書雲宣帝時幽州刺史李宣尚范陽公主主長安乃築此城象長安故以為名城中有棗樹花而不結皆向西南而引俗謂之思鄉棗 {{SK anchor|斜安城}郡國志雲易縣在斜安城傳岡不正因以名之東隅上有班姬是也 范陽故城漢范陽縣理於此故城在今縣東南六十里故城即秦置一名故城後魏明帝孝昌二年為杜洛周攻破高齊後主武平七年又移范陽於東故城北十七里伏圖城一名小范陽是也西北去州四十五里隋初置伏圖城移范陽縣名於今淶水縣有於伏圖別置遒縣以屬昌黎郡大業十年又移遒縣於伏圖城西南即今州東南三十四里故遒城是十三年陷入冦二城俱廢 五公城在廢縣東三十里去州三十里河北記雲易縣有五公城王潭不從王莽潭子輿生五子避隠於此世祖竝封為侯元才北平侯顯才蒲陽侯益才安嘉侯仲才新市侯季才唐侯所謂中山五王其西三十里有五大夫城説與此同 嘉夷縣在廢城西北四十里去州六十里水經雲巨馬河水東流經加夷山即□子於山中養無目父母之所也輿地誌雲易縣加夷城有坑闊三丈深五丈俗呼為□子窟金臺在縣東南三十里燕昭王所造置金於上以招賢士又有西金臺俗呼此為東金臺 古野狐城在縣三十里耆老雲昔有狐於九荊嶺食五粒松子後得仙謂之飛狐縣其狐常來至此時人呼為野狐城 西金臺在縣東南六十里即燕王以金招賢士之所 小金臺在縣南十五里燕昭王所造郭隗臺也按春秋語雲郭隗謂燕王禮賢從隗始乃為碣石館於臺前 望馬臺在縣東南十五里水經雲黃金臺北有望馬臺 候臺在州子城西南隅高三層燕昭王所築以候雲物 三公臺在縣東南十八里其臺相去三十六步並高大燕昭王所立樂毅鄒衍劇辛所遊之處故曰三公臺 石柱在縣東南三十里臨易水州郡志雲易州義石柱後魏末杜葛亂殺人骸骨狼藉如亂麻至齊神武起兵掃除凶醜拾遺骸骨葬於此立石柱以志之 廢淶水縣在州北四十二里十四鄉本漢遒縣屬涿州漢書年表景帝封匈奴降王六疆為遒侯今縣北一里故遒城是也後漢移於故城南即今淶水縣所理後周大象二年省入涿縣隋初自伏圖城移范陽郡於此六年又改為故安縣九年又移故安於涿縣界今涿州故安也十年又於此置永陽縣十八年改為淶水縣以近淶水為名按縣地即周封召公於此也皇朝太平興國六年併入易縣 巨馬河在今縣東北二里 郎山在易縣西南四十里
  滿城縣西南一百里舊一鄉今三鄉本漢北平縣屬中山國漢書高帝封張蒼為北平侯後魏武帝永熙二年置永樂縣屬易州唐天寳元年改為滿城縣 趙簡子祠安城冢記趙簡子築北平城以拒燕今滿城是也其祠在城北一百步咷山下晉永康元年立 張蒼墓漢丞相北平侯張蒼本武陽人也因封於此子孫相繼於今見在 廢五迴縣在州西七十里本漢易縣唐開元二十三年刺史盧暉奏析易縣地置在五迴入山東麓以界內五迴嶺名之二十四年刺史田琬以舊縣所居險隘遂遷於東古五公城即今縣理是五公城已解在易縣 五迴山在今縣西九十里州郡志雲易縣五迴嶺高四十里水經雲委折五迴下望層山若蟻垤也下有三碑即後魏所立文雲皇帝大延元年車駕東巡援弓而射飛矢逾於巖山三百餘步後鎮軍將軍定州刺史樂良公乞文於射所造亭立碑中山安喜賈聰書鬭雞臺在縣東南八十里水經雲五迴山南七里有鬭雞臺傳雲燕太子丹鬬雞於此 廢樓亭縣廢板城縣此二縣唐開元二十三年刺史盧暉奏置天寳復廢
  雄州
  雄州今理歸義縣本涿州之歸義縣之瓦子濟橋在涿州易州東當九河之末舊瓦置橋關周顯德六年收復三關以其地控扼幽薊建為雄州仍移歸易州之容城並易等二縣於城中
  領縣二
  歸義 容縣
  州境
  東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八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東京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六百五十里 西南至長安二千四百五十里 東至莫州新鎮七十里 西至定州二百五十里 南至莫州三十里 北至新城縣七十里 東南至莫州長豐縣九十里 西南至定州保賽軍一百里 東北至霸州一百里 西北至易州一百五十里
  
  皇朝管主客戶四千四十
  風俗
  與易州同
  土產
  古戰爭之地絹布之外別無藥物
  歸義縣舊十二鄉今十鄉本涿州之屬邑在州北唐末移於瓦橋晉建軍城周世宗收復三關立雄州於此易河在縣南門外從秦州流入下至霸州 巨馬河在州北三十里西北從易州流入下至霸州 臺河淀在縣北一十五里 襄子淀在縣北巨馬河北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半屬新城縣
  容城縣五鄉戰國時其地屬燕本漢容縣也漢書地理志雲燕南得涿郡之容城後漢省晉地理志涿地復為容城縣屬范陽國高齊天保七年省併入范陽唐武德四年討平竇建徳置北義州仍改為遒縣以屬焉貞觀元年廢北義州縣歸本屬聖厯二年契丹入冦固守得全改名全忠縣天寳元年改為容城復舊也 巨馬河在縣北 南易水在縣南流入瀛州高陽縣界與滱水合流 廢縣城在州西北五十里 大泥淀在縣南三十里注水經雲易水東流容城大泥淀注之泥同口之謂也 渾泥城在縣南四十里水經注云泥同口有渾泥城漢景改為亞谷城封東胡降王盧它之為亞谷侯即此也 三臺城在縣南三十五里按城冢記雲燕魏二國各據一城分易水為界燕築三臺登降耀武漢赤眉賊起兵於此亦増築三臺
  霸州
  霸州今理永清本上谷郡地星分箕尾幽州之古益津關也晉天福初陷契丹周顯德六年收復因置霸州並永清縣仍割莫州之文安瀛州之大城二縣𨽻焉
  領縣三
  永清 文安 大城
  州境
  東西七十五里 南北一百七十三里
  四至八到
  南至東京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六百里西南至長安二千五百里 東至乾寧軍界八十
  里 接淀泊至雄州八十里 南至瀛州一百九十里 北至幽州二百里 東南至乾寧軍一百四十五里 西南至莫州七十里 東北至當州永清縣界孟村三十里接幽州北界 西北至當州縣界永清村二十五里接幽州北界
  
  皇朝戶主三千六百六十三客一千二百四十四風俗
  與瀛州同
  土產
  絲 綿 絹 無藥物
  永清縣二鄉本幽州㑹昌縣唐天寳中改為永清縣即古溢津關周顯德六年收復三關遂於溢津關建霸州仍置永清縣 瓦河水在縣西南三百步 平曲城在縣東三十二里漢景帝封公孫潭為平曲侯即此也
  文安縣西北去州五十五里舊二十二鄉今四鄉漢文安縣渤海郡後漢屬河間國至和帝二年置瀛州縣屬焉晉分瀛州之東平舒東州文安章武四縣置章武國縣在古文安城至後魏太平十一年置瀛州以統章武縣遂歸瀛州北齊廢章武入文安隋大業七年征遼途經於河口當三河合流之處割文安舒二邑戸於河口置豐利縣隋末亂離百姓南移就是城唐貞觀元年以豐利文安二縣相逼遂廢文安城仍移文安名就豐利城置文安縣即今理也周朝改屬霸州 五渠水今名長鳴溝邢子厲志雲後魏延興初文安縣人孫願捕魚於五渠水中有魚從西來共以柴塞之忽有人謂願曰須臾當得大魚若願多求宜勿殺也願與共食唯覺出氣少腥而衣衫多𧚥及去願送之以魚固辭不受去願後下網果得大魚其狀如鯉而大願以為異物遂殺之而食俄然風雨晝昏聞鳥飛聲比風息雨霽有人乘船至前見魚無數飛入海願遂不復漁矣因呼入海之處為飛魚口雲 滹沱河水在今縣西北三十里又東溢為趙淀 狐狸淀隋圖經雲文安狐狸淀俗謂之掘鯉淀非君子淀君子淀在博野界 急流口在縣北十七里通永清界 趙君祠按圖經趙䕫漢武帝時為文安縣令好神仙值文安大旱乃自焚身土人感慕因立祠焉 古文安縣城在今縣東北三十里 古三城角在縣西北二十里後趙石勒築以備燕 古南北盧蒲城在縣西二十七里左傳齊侯放盧蒲嫳於此燕末入燕境權置二城在鄚縣界 樂巨叔墓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後語樂毅後從燕入趙毅生閒閒生巨叔毅封昌國君至漢高祖求毅之後又封巨叔為華城君卒葬於此
  大城縣西北去州九十五里舊二十三鄉今四鄉本漢東平舒縣屬渤海郡後漢屬河間國晉於此置章武國後魏為章武郡北齊廢郡為平舒縣隋開皇十六年於長盧縣置景州平舒縣屬焉大業末劉黒闥兵亂河朔侵吞郡縣唐武德四年賊平縣屬景州貞觀元年州廢歸瀛州平舒者以人性寛舒為縣名周顯德六年割𨽻霸州今改名大城縣 平陵城在縣東北一百一十里漢書蘇建封平陵侯即此地也 鳳凰臺在縣東北一十五里石勒三年鳳凰現於此因築 滹沱河在縣北一百十里 永濟池在縣東五十里







  太平寰宇記卷六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