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140
太平寰宇記 卷一百四十 |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
宋 樂史 撰
山南西道八
集州
集州符陽郡今理難江縣土地所屬與通州同今州即漢巴郡宕渠縣地晉巴西郡永寧中李特王蜀其地屬焉後魏景明中於巴嶺南置洋州其章平素三郡大統中山南覆沒屬梁武帝大同中又於巴嶺側立安寜敬水平南三郡仍立東巴州以領三縣郡州理在木馬按木馬地名在今洋州界無復遺址後魏恭帝二年改東巴州為集州以東北集川水為名人戶寡少寄理梁州後周天和五年移集州於巴嶺南即今州理領平桑其章安寜敬水平南五郡隋開皇三年罷所領郡立集州領難江曲細符陽白石四縣大業二年廢集州以難江屬漢川郡以長池〈舊名曲細〉符陽白石三縣屬巴州仍於廢集州城置公山鎮唐武德元年廢鎮復於難江縣置集州仍割巴州之符陽長池白石三縣來屬又置平桑縣凡領五縣八年以符陽白石屬壁州貞觀元年廢平桑縣二年又置六年又省平桑長池二縣八年復割壁州之符陽來屬十七年又割廢靜州之地平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符陽郡乾元元年復為集州
元領縣四 今二
難江 嘉川
二縣廢
大牟〈併入難江〉地平〈併入嘉川〉
州境
東西一百九十一里 南北一百九十六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約二千八百里 東北至西京一千九百一十三里取地平縣至利州驛路二千六百一十五里 東北取巴嶺路至長安一千四百一十里 東至壁州取符陽縣路二百七十五里 正南微西至巴州一百八十三里 西至利州三百一十五里 北至興元府二百七十三里 東南至壁州五百一十四里 西南至巴州一百八十三里西北至利州界二百五十四里 東北至洋州四百一十六里
戶
唐開元戶四千三百五十三皇朝戶主二千七百一十三客三千二百三十五
風俗
與梁州同
人物無
土産
小絹 藥子 蜜 蠟
難江縣舊七鄉今十鄉本漢宕渠縣地周天和五年於此置難江縣因江水難渉故以難江名隋大業中屬漢川郡唐武德元年於理置集州 小巴嶺在縣東北一百三十里周地圖雲此山之南即古之巴國其嶺上多雲霧盛夏尢盛有積雪又有北水源出此山 難江水源出縣東小巴嶺南流經縣東二十里入盤道縣界故注水經雲難水出小巴山 平桑水源出縣西三十五里方石城本因流離人聚居謂之流離城也 廢大牟
縣在州西南一百一十里本漢葭萌縣地隋有清化縣地武德元年分清化縣西界置大牟縣取縣東三里大牟山以為名屬靜州貞觀十七年割屬巴州永泰元年割屬集州縣在巴州地六十里皇朝乾德五年併入難江縣 思逺山在縣西北三十里有曾溪水源出此山東北流注與峻水合
嘉川縣西二百三里元三鄉本漢葭萌縣地宋武帝於此置宋熈郡及興樂縣後入於魏至恭帝元年改興樂為嘉川縣取嘉陵江所經為名隋開皇二年罷郡以縣屬利州貞觀二年改屬靜州十七年復屬利州永泰元年割屬集州 毎母山一名大胡山在縣西四里 東遊水一名宋熈水自三泉縣界西南流入又合西遊水又屈曲東南流經縣東一百一十步又西南流入義清縣界 胡度水一名清水西自利州綿谷縣界流入東流與宋熙水合 廢地平縣在州西一百一十里梁大通六年於此置池川縣屬木門郡開皇年省池川理入伏強七年改伏強為清化縣武徳元年分清化西北界置狄平縣屬靜州二年改為地平縣取天成地平之義七年以靜州自木門故城移理於此貞觀十七年廢靜州以縣屬興州永泰元年為通平縣皇朝乾德五年併入嘉川縣 龍福山在縣東一里 高城戍在縣東二十六里又有清水北自難江縣界流經高城戍又南入清化縣界
壁州
壁州始寜郡今理諾水縣禹貢梁州之域土地所屬與巴州同本漢宕渠縣地後魏大統中於今州理置諾水縣屬遂寜郡隋開皇三年省諾水縣入始寜縣大業三年以始寜縣屬巴州武德八年分始寜縣之東境於後魏諾水城再置諾水縣仍於縣理立壁州以縣西一里壁山為名又割集州之符陽白石二縣來屬貞觀元年廢萬州割廣納縣來屬八年復以符陽屬集州天寳元年改為始寜郡乾元元年復為壁州
元領縣五 今三
通江 白石 符陽
二縣廢
廣納 東巴〈已上併入通江〉
州境
東西二百六十里 南北三百八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四百里 東北至西京三千里北取洋州路至長安二千一百十五里 北取洋州興道縣五百四十五里 西至巴州一百五十里南取廣納路至巴州歸仁縣一百七十八里 東至所管東巴縣二百三十里縣東與通州東鄉縣接界東南至通州三百七十五里 東北至巴州一百四十五里
戶
唐開元戶一萬二千三百六十八皇朝戶主七百一十九客二千一百三十七
風俗
與蓬州同
人物無
土産
麻布 絲布 綿 紬 蠟 馬鞭貢
叚氏蜀記雲壁州進貢鞭諸道不及
通江縣舊十六鄉今六鄉本漢宕渠縣地後漢分置宣漢縣梁武帝分置宣漢縣始寧縣後魏分始寧置諾水縣因縣南諾水為名唐武徳七年省八年再置縣併州於此至天寳元年以邑枕巴江故為通江縣 歌籟山在縣東七十里上有城甚險峻 巴字水巴江有二水並流自漢中至城下入武陵曲折如巴字亦曰巴江今峽中謂之巴峽即此水也 牛頭山四絶為諸山之望廢廣納縣在州南五十里舊二鄉亦漢宕渠縣地復
為始寜歸仁二縣地唐武德二年析二縣之地置廣納縣以縣界廣納溪為名寳厯元年九月山南西道節度使裴度奏廢縣為鄉併入白石諾水二縣大中初復置皇朝乾德四年併入通江 平州水北自通江縣界來南流經縣理西與廣納溪水合 廢巴東縣在州東一百四十里二鄉本漢宕渠地唐開元十三年壁州三縣耆老狀論太平曲水王福村界東南連通州向為浮遊所集州縣不便理請置邑就以撫之由是敕許置太平縣因取彼太平川以為名天寳十年改為巴東縣以處巴江之東為名皇朝乾德四年併入通江
白石縣東北一百里元四鄉亦宕渠縣地後魏廢帝於今縣西南十五里立白石縣因界內白石川為名屬其章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集州大業三年廢集州以縣屬巴州唐武德七年自魏所置縣移於今縣東南一里屬渠州八年改為壁州證聖元年又移於今理縣城南枕大溪北臨小澗 青水一名白石水東北自洋源縣界流入西南流與諾水合
符陽縣北七十里舊八鄉今六鄉本漢縣屬巴郡晉宋廢為宣漢縣地後魏正始中置其章郡領符陽縣亦無人戶寄理渠川後周天和五年開拓此地移其章郡及縣理於此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集州大業二年廢集州以縣屬巴州唐武德元年又置集州縣依舊屬焉思公山在縣北二百里其山最峻思公水源出此山
南流經縣理西又南入通江縣界又有思公城 符水源出縣東南二百步西流經縣九十步又西流入思公水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