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338
兵部六十八 ◄ | 太平御覽 卷三百三十八.兵部六十九 |
► 兵部七十 |
角
[編輯]徐廣《車服儀制》曰:角,前世書記所不載。或雲本出羌胡,吹以驚中國之馬,或雲本出吳越。
《晉書·安帝記》曰:桓玄制龍頭角。或曰所謂亢龍角者也。
《晉中興書》曰:大司馬桓溫屯中堂,夜吹警角。御史中丞司馬恬奏劾大不敬,請治罪。明日,溫見奏事,嘆曰:「此兒乃敢彈我,真可畏也。」
又庾翼《與燕王書》曰:今致畫長鳴角一,雙幡副。〈音餌。〉
《宋書》曰:張興世父仲子,由興世致位給事中,興世欲將往襄陽,愛戀鄉里不肯去。嘗謂興世曰:「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汝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興世素恭謹畏法,譬之曰:「此是太子鼓角,非田舍公所吹。」
《三國典略》曰:初,魏世山崩,得三石角藏於武庫。至是齊主入庫,賜從臣兵器,持此角賜平秦王歸彥曰:「爾事常山,不得反,事長廣得反,反時將此角嚇漢也。」
史苓《武昌記》曰:武昌有龍山,欲陰雨,上有聲如吹角。
《辛氏三秦記》曰:河西有沙角山,山頭頽沙則鼓角鳴。
《異苑》曰:晉孝武太元末,帝每聞手巾箱中有鼓吹鞞角聲。於是,請僧齋會。夜見一臂長三尺許,手長數尺,來摹經案。帝是歲崩,天下大亂。
《幽明錄》曰:晉司空郗方回葬婦於離山,使會稽郡吏史澤治墓,多平夷古墳。後壞一冢,構制甚偉,器物殊盛。冢發聞鼓角聲,角聲自是多如此。
陶侃表云:奉獻金口角。
《石勒別傳》曰:石勒永康中流宕山東,寄旅平原師勸家庸耕,耳恆聞鼓角鞞鐸之音,勒私異之。
《世說》曰:樂令有數客,闊不復來。樂問所以。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廳事上壁有角,角邊漆畫作蛇,樂而疑是角影入杯中。復令置杯酒於前處,謂曰:「君更看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樂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屙頓消。〈又一本雲角弓。〉
《語林》曰:陸士衡爲河北督,已被間構,內懷憂懣。聞衆軍驚角鼓吹,謂其司馬孫極曰:「我今聞此不如華亭鶴鳴。」
穀儉《角賦》曰:夫角以類推之,蓋黃帝會群臣於太山,作清角之音,似兩鳳之雙鳴,若二龍之齊吟,如丹蛇之翹首,似雄蛇之帶天。
《衛公兵法》曰:夫軍城及野營行軍在外,日出日沒時,撾鼓一千扌追:三百三十三椎爲一通。鼓音止,角音動,吹十二聲爲一疊;角音止,鼓音動。如此三角三鼓,而昏明畢。
又曰:諸大將置鼓四十面,子總管給鼓十面,營別給鼓一面,行即負隨纛下,擬晝夜及在道有警,急擊之傳響。令諸軍嚴警,兼用防備賊侵逼。如軍行引之時,先軍卒逢賊寇,先軍即急擊鼓救。中腰逢賊,即須擊鼓,前軍聞聲便往後;後軍聞聲,須急向前赴救。後頭逢賊即擊鼓,前頭中腰聞聲,即須住,幷量抽兵相救。如發引稍長,鼓聲不徹,中腰支料更須置鼓傳響,使傳後得聞。其諸營自須著鼓一面,用防夜中;有賊犯營即急擊,令諸軍有警備。
又曰:諸行軍立營數則萬計,或逢泥溺,或阻山河,同聽角聲,俱共齊發。路狹難進,徒餓馬驢,應發營。第一角聲絕,右虞候促馬驢;第二角聲絕,即被駕,右一軍促馬驢;第三角聲絕,右虞候即發引,右一軍被駕,右二軍促馬驢;第四角聲絕,右一軍即發引,右二軍被駕。以後諸軍,每聽角聲,裝束被駕准此。每營各出一戰隊,今取虞候進止,防有賊至,便用騰擊。後如其路便細小,即須更有角聲,仍令虞候及當營官人虞候子排比催督急過,不得停擁。過訖,以後軍准前排比催迫急過。
金鼓
[編輯]《釋名》曰:校,號也。將帥號令之所在也。節爲號令、賞罰之節也。鐸,度也。號令之限度也。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
《詩》曰:方叔率止,鉦人伐鼓,陳師鞫旅。
又曰: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又曰: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周禮》曰:鼓人掌教六鼓:以雷鼓鼓神祀,〈雷鼓,八面鼓也。〉以靈鼓鼓社祭,〈靈鼓,六面鼓也。社祭,祭地也。〉以路鼓鼓鬼享,〈路鼓,四面鼓也。享宗廟也。〉以賁鼓鼓軍事,〈大鼓謂之賁鼓,長八尺。〉以鼓鼓役事,〈,大鼓也。長丈二尺也。〉以晉鼓鼓金奏。〈晉鼓,長六尺六寸。謂樂正擊編鐘也。〉
《左傳》曰:凡師有金鼓曰伐,無曰侵。
又曰:吳子使其弟蹶由犒師,〈犒,勞也。〉楚人執之,將以釁鼓。王使問曰:「汝卜來吉乎?」對曰:「吉。寡君聞君將治兵於敝邑,卜之以守龜,曰餘亟使人犒師,請行以觀,王怒之疾,徐而爲之備,尚克知之。龜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君若歡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無日矣。今君奮焉震電,憑怒虐執使臣,將以釁鼓,則吳知所備矣。」乃釋之。
又曰:密須之鼓與其大輅,文王所以大蒐也。
又曰:簡子曰:「吾伏嘔血,鼓音不衰,今日我上也。〈功爲上也。〉
又曰:吳伐齊,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陳子行命其徒具含玉。陳書曰:「此行也,吾聞鼓而已,不聞金矣。」〈鼓以進軍,金以退軍。不聞金,言將死以也。〉
《國語》曰:越甲至齊,雍門子狄請死之。齊王曰:「鼓鐸之聲未聞,矢石未交,長兵未接,子何務死焉?」
《後漢書》曰:光武徇河內,韓歆議欲城守,岑彭止不聽。既而光武至懷,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謀,大怒,收歆置鼓下,將斬之。〈中將軍最尊,自執旗鼓。若置營,則立旗以爲軍門,幷設鼓。戮人必於其下。〉召見彭,彭因進說,俱獲免。
《東觀漢記》曰:段起於徒中,爲幷州刺史,有功征還京師。乘輕車,介士鼓吹,曲蓋朱旗,騎馬拂天蔽日,錚鐸金鼓,雷振動地,連騎繼跡,彌數十里。
《齊地記》曰:城東有上祠山,上有石鼓。舊說云:「將有寇難則鼓自鳴,所以豫警備也。」
《吳興記》曰:長城縣有夏架山,石鼓磐石爲足。長老云:「鳴聲如金鼓,鳴則三吳有兵。」
《東方朔傳》曰:朔初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而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事、鉦鼓之教。」
《周髀》曰:十人之長執銅,百人之師執鐸,千人之師執鼙,萬人之將執大鼓。
《吳氏春秋》曰:金鼓所以一耳也,法令所以一心也。
又曰:周宅酆高阝近戎人,與諸侯約爲高堡,置鼓其上,遠近相聞,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褒姒大悅,笑之。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兵數至而無寇。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驪山之下,爲天下笑。
韓侯曰:吳使沮衛獻蟲蠹於荊師,荊師將殺之以釁鼓。衛曰:「死者無知,則釁無益;若有知,戰之時臣使鼓不鳴。」因不殺之。
孫子曰:是故軍攻曰:「言不相聞,故爲鼓鐸;視不相見,故爲旌旗。」〈故夜戰多鐘鼓,晝戰多旌旗。〉夫金鼓旌旗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衆之法也。
《抱樸子》曰:軍始發,大風甚,雨起於後,旌旗前指,金鼓清鳴,大勝。
《黃帝出軍決》曰:牙旗者,將軍之精;金鼓者,將軍之氣,一軍之形候也。
《唐子》曰:將勿離鼓旗。鼓旗,將之耳目也。
徐幹《齊都賦》曰:王乃乘華玉之路,駕玄駁之駿。翠握浮游,金光皓幹;〈公旦切。〉戎車肅布,武騎星散;鉦鼓雷動,旌旗虹亂。
陸雲《南征賦》曰:戎士肅而啓行,三軍分而雜沓。長角哀吟以命旅,金鼓訇隱而砰磕。
孫惠《祭金鼓文》曰:赫矣皇威,用伐不庭。金鼓磨旗,以昭其聲。
鞞
[編輯]《釋名》曰:鞞,裨也,裨助鼓節也。〈鞞,補彌切。〉
《呂氏春秋》曰:倕作鼓鼓。
鄭緝之《東陽記》曰:晉隆安中,孫恩遣偏師謝咸攻東陽。東陽岑山下民聞嶺上有鼓鞞聲,若數萬人。鹹破潰,而山上鼓鞞亦絕。
鞀
[編輯]《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懸五聲以聽之,曰:「語寡人以獄訟者揮鞀。」〈音挑。〉
《呂氏春秋》曰:倕作鞀。
又曰:武王有誡慎之鞀。〈欲誡者,捶鞀鼓。〉
鐃
[編輯]《說文》曰:鐃,小鉦也。〈鐃,女交切。〉
《周禮》曰:六鼓四金,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以金鐸通鼓。〈鐲,音濁,鉦也。軍行鳴之,以爲鼓節。〉
鈴
[編輯]《說文》曰:鈴,丁也。從金,令聲。
《左傳》曰:揚鑾和鈴,昭其聲也。
《魏志》曰:安平太守宅老,鈴下作怪爲鳥鵲鬥。蓋公府閣有繩鈴以傳呼,鈴下有吏者也。
《風俗通》曰:鈴柄施縣魚,魚者,欲君臣沈靜如魚之入水,不可復得聞見耳。
《集異記》曰:廣陵士甲市得一宅,但聞中有搖鈴聲,夜輒止。後遂見其真形,乃是其故人,問曰:「何以常搖鈴?」答曰:「我典使君藥物,故夜持時耳。」問曰:「晝日何以不持時?」曰:「白日是死道之夜。」因別而去。
鐸
[編輯]《三禮圖》曰:鐸,今之鈴,其鑄銅爲之。木舌爲木鐸,金舌爲金鐸也。
《說文》曰:鐸,大鈴也。
《釋名》曰:鐸,度也。號令之限度也。
王隱《晉書》曰:荀勖逢趙郡商賈於路,懸鐸於牛,識其聲焉,及後爲樂。勖曰:「趙之牛鐸則善諧矣。」於是,下郡悉送,果有諧者。世伏其才明。
《晉書·載記》曰:石勒少時,嘗耕,每聞鞞鐸之音,歸以告其母。母曰:「作勞耳鳴,非不祥也。」
《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以五聲聽令銘於簨𥳁曰:「教寡人以事者振鐸。」
《文子》曰:老子云:「鳴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消。
刁斗
[編輯]《纂文》曰:刁斗,持時鈴也。
《漢書》曰:李廣行師,不擊刁斗以自衛。〈孟康曰:以銅爲器,受一斗,晝炊飲食,夜擊持行夜。銘曰:刁斗在滎陽軍。音譙,形如銷。銷,火玄切,即銚也。音俗呼銅銚。二音桃。〉
《漢名臣奏》曰:漢興以來,深存古義,宮殿省闥至五六重,周衛刁斗。
柝
[編輯]《說文》曰:�橐,行夜所擊木也。
《易·繫辭》曰: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周禮》曰:野廬氏賓客宿息則聚柝。
《漢書舊儀》曰:宮中衛宮城門擊刁斗,傳五夜,衡衛士周廬擊木柝。
張衡《東京賦》曰:故亟穀擊柝於東西。〈柝,守夜所擊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