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717
服用部十八 ◄ | 太平御覽 卷七百一十七.服用部十九 |
► 服用部二十 |
|
鏡
[編輯]《釋名》曰:鏡,景也,有光景也。
《廣雅》曰:鑒謂之鏡。
《玄中記》曰:尹壽作鏡。
《大戴禮》曰:武王踐祚,鏡之銘曰:「見爾前,必慮爾後。」
《尚書帝命期》曰:桀失其玉鏡,用之噬虎。〈鄭玄注曰:鏡喻清明之道,虎喻暴也。〉
《尚書考靈耀》曰:秦失金鏡,魚目入珠。〈金鏡,喻明道也。始皇,不韋子,言亂貞也。〉
《詩·鄘·柏舟》曰:我心匪鑒,不可以茹。〈鑒,所以察形。茹,度也。〉
《漢書·東方朔傳》曰:郭舍人曰:「四銖籀文章,背有組索,兩人相見,朔能知之為上客。」朔曰:「此玉之瑩,石之精,表如日光,里如眾星。兩人相睹,見相知情,創墅為鏡。」
《魏略》曰:夏侯惇從徵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時夏侯淵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每照鏡恚發,輒撲鏡著地。
《蜀志》曰:張裕曉相朮,每舉鏡視面,自知刑死,未嘗不撲之於地。
沈約《宋書》曰:劉敬宣八歲喪母。四月八日,敬宣見眾人灌佛,乃拔頭上金鏡,以為母灌,因悲泣不勝。
又曰:殷仲文在東陽,照鏡而不見其頭面,旬日而戮。
又蕭方等《三十國春秋》曰:甘阻喃被誅,引鏡不見其頭。
又曰:慕容垂攻鄴,符丕遣其從弟龍請救。乃遺謝玄青銅鏡,黃金宛轉繩等,以為之信。
《齊書》曰:綦母珍之有一銅鏡,背面有三公字。常語人云:「徵祥如此,何患三公不至。」
又曰:陸惠曉遷太子洗馬。廬江何點常稱惠曉心如照鏡,遇形觸物,無不朗然。
《梁書》曰:王珍國,武帝起兵,東昏召珍國。以眾卉骷,使出屯朱雀門,為王茂所敗。及入城,密遣郄纂奉明鏡獻誠於梁帝,帝斷金以報之。後侍宴帝,曰:「卿明鏡尚存,昔金何在?」珍國曰:「黃金謹在,臣不敢失墜。」
又曰:到溉子鏡,字圓照。初在孕,其母夢懷鏡,及生,因以名焉。
《隋書》曰:文帝委任高熲,後衛右將軍龐晃及將軍盧賁等前後短熲於上,上怒之,皆被疏黜。因謂熲曰:「獨孤公猶鏡也,每被磨瑩,皎然益明。」
《唐書》曰:太宗謂群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猶一鏡亡矣。」
《莊子》曰:至人之用心也,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勝物而無傷。
《符子》曰:心能善知人如明鏡,善自知者如淵蚌。鏡以曜明故鑒人,蚌以含珠故內照。
《韓子》曰: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惡。面失鏡則無以正鬢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
《呂氏春秋》曰:人之阿甚矣,而無所鏡,其殘亡無日矣。孰當可鏡?其惟士人乎?鏡明己也細,士明己也大。
《淮南子》曰:明鏡之始,朦然未見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錫,磨之以白氈,則髪眉微毛可得而察。
又曰:鏡便於照形,丞食不如竹簞。
又曰:聖人若鏡,不將不迎,〈將,送也。〉應而不倡。故萬化無傷,其得之乃失之也。
又曰:高懸大鏡,坐見四鄰。〈取大鏡高懸,盆中水晃見四鄰。〉
又曰:人莫鑒於流沫雨而鑒於止水者,以其靜也。〈沫雨潦上沫起,言其濁擾也。〉莫窺形於生鐵而窺形於明鏡者,以睹其易也。
《抱朴子·內篇》曰:或問:「知將來吉凶,為有道乎?」答曰:「用鏡九寸自照,有所思存,七月七夕則見神仙,自知千里之外事也。明鏡用一或二,謂之日月鏡,或用四,謂之四規鏡。」
又曰:萬物之老者,其精皆能假託人形以炫人,惟鏡中不能易其貞形。是以入山道士以明鏡徑九寸懸於背,有老魅未敢近。或後來者視鏡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鏡中故知人形。
《蜀王本記》曰:武都大夫化為女子,蜀王娶以為夫人。無幾,物故。葬於武都,以石化鏡一枚表其墓。
魏名臣高堂隆奏曰:陽符,一名陽燧,取火於日。陰符,一名陰燧,取水於月。並八銅作鏡,名曰水火之鏡。
《東宮舊事》曰:皇太子納妃,有著衣大鏡,尺八寸;銀花小鏡,尺二寸;漆匣盛蓋銀華金簿鏡三枚;銀龍頭授福蓮華鈎鎖四副。
魏武帝《上雜物疏》曰:御物有尺二寸金錯鏡一枚;皇太子雜純銀錯七寸鐵鏡四枚;貴人至公主九寸鐵鏡四十枚。
《鄴中記》曰:石虎三人台及內宮中鏡有徑二三尺者,磋圇蟠龍雕飾。
《世說》曰:晉孝武將講《孝經》,謝公兄弟與諸人私相講習,車武子難苦問謝,謂袁羊曰:「不問則德音有遺,多問則重勞二謝。」袁曰:「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
《益部耆舊傳》曰:杜貞孟宗周覽求師,經歷齊魯,資用將乏,磨鏡自給。
《南蠻獠人俗》曰:諸婚姻以奴婢一人為娉,無奴婢,以銅鏡當人婢。
《吳興郡記》曰:臨安縣東石鏡山,山東有石鏡一,徑二尺四寸,甚清亮。
山謙之《尋陽記》曰:廬山東面有一石,若鏡懸崖,明淨照見人形。
《海內士品》曰:徐孺子嘗事江夏黃公。黃公薨,往會其葬。家貧無以自致,齎磨鏡具自隨,賃磨取資,然後得前。既至,祭而退。
荀悅《申鑒》曰:君子三鑒:鑒乎前,鑒乎下,鑒乎鏡。前惟訓,人惟明。商德之衰,不鑒於湯禹也;周秦之弊,不鑒於群下也;側弁垢顏,不鑒於明鏡也。
《古今注》曰:平帝始元三年,延陵西園神寢內御戶座前大鏡皆清液,如汗水出狀。
《西京雜記》曰:高祖入咸陽宮,周行府庫,有方鏡九寸,表里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側見,以手掩心而來,即腸胃五藏曆然無礙。人有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即知病之所在。女子有邪心,則膽張目動。秦始皇帝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煞之。
又曰:宣帝被收,系郡邸獄,臂上猶帶史良娣合彩婉轉,繩系身毒寶鏡一枚,大如八銖錢。舊傳此鏡照見妖魅,珮之者為天神所福。宣帝從危獲濟,及紹大位,每持此鏡,感咽移辰。帝崩,鏡不知所在。
《拾遺錄》曰:周穆王時,渠國貢火濟鏡,廣三尺六寸,暗中視物如晝,人向鏡語,鏡中則響應之也。
又曰:周穆王時,有如石之鏡,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
又曰:方丈山池泥百煉成金鏡,色青,可照魑魅。
《洞冥記》曰:望蟾閣上有青金鏡,廣四尺。元光年中,祗國獻此鏡。照見魑魅,百鬼不能隱形。
《列仙傳》曰:負局先生負石磨鏡,局徇吳中,炫摩鏡,得一錢,因磨之。
《神仙傳》曰:河東孫博能引鏡為刀,屈刀為鏡。
《劉根別傳》曰:思形狀可以長生。以九寸明鏡照面,熟視之,令自識己身形,常令不忘,久則身神不散,疾患不入。
《搜神記》曰:孫策既煞於吉,每獨自,仿佛見吉在其左右。引明鏡自照,見在鏡中,因倍大叫,瘡皆裂,須臾而死。
又《吳曆》曰:策為許貢客所傷,引鏡自照,曰:「面如此,當可復建功立事乎?」因椎幾大叫,瘡裂而卒。
《續搜神記》曰:文獻〈文獻,王道謚。〉曾令郭璞筮己一年中吉凶,璞曰:「當有小不吉利,可取廣州二大罌盛水,置床帳二角,名曰鏡耗以厭之。某時撤罌去水,如此其災可消。至日忘之,尋失銅鏡,不知所在,後撤去水,乃見所失鏡在於罌中。罌口數寸,鏡大尺餘。王公後令筮鏡罌之意,璞曰:「撤罌違期,故至此妖。邪魅所為,無他故也。」使燒車轄以擬,鏡立出。
又曰:林慮山下有一亭,人過宿者,或病或死。常云:「十許男女各雜衣,或白或黑,輒來為害。」有郅伯夷者過宿於此,獨坐誦經,忽有十餘人來與伯夷並坐,因共蒲博。於是伯夷密以鏡照之,乃是一群犬。因執燭而起,佯誤以燭燒其衣,毛乃焦。伯婦懷刀投一人,中之遂死,成犬。余悉走去。
《神異經》曰:昔有夫妻將別,破鏡,人執半以為信。其妻與人通,其鏡化鵲飛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後人因鑄鏡為鵲安背上,自此始也。
《幽明錄》曰:宮亭湖邊旁山門有石數枚,形圓若鏡,明可以鑒人,謂之石鏡。後有行人過,以火燎一枚至不復明,其人眼乃失明。
《地鏡圖》曰:欲知寶所在地,以大鏡夜照,見影若光在鏡中者,物在下也。
《雲角要占》曰:厭盜賊法:三月以小形銅鏡七枚埋於申地,秤七百斤土覆之。坎暑二尺五寸,廣二尺五寸,築令堅固。
孟達《與劉封書》曰:天地生初如鏡。
陸機《與弟雲書》曰:仁壽殿前有大方銅鏡,高五尺餘,廣三尺二寸,立著庭中。向之便寫人,形體了了,亦怪也。
秦嘉《與婦徐淑書》曰:頃得此鏡,既明且好,形觀文藻,世所希有,意甚愛之,故以相與。明鏡可以鑒形。淑答書曰:今君徵未旋,鏡將何施行?明鏡鑒形,當待君至。
傅咸《鏡賦》曰:從陰位於清商,彩秋金之剛精。醮祝融以致度,命歐冶而是營。晞日月之光烈,儀厥象乎曜靈。
鏡台
[編輯]《世說》曰:溫嶠為劉越石長史,北討劉聰,得玉鏡台。嶠從姑劉氏有女美,嶠有意自媒,數日乃下玉鏡台,姑喜。既婚交禮,女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也。」
《三國典略》曰:胡太后使沙門靈昭造粕寶鏡台,合有三十六戶。每室別有一婦人,手各執鎖。才下一關,三十六關一時自閉。若抽此關,諸門皆啟,婦人各出戶前。
魏武《雜物疏》曰:鏡台出魏宮中,有純銀參帶鏡台一,純銀七,貴人公主鏡台四。
《晉東宮舊事》曰:皇太子納妃,有玳瑁鈿鏤鏡台一。
《宋起居注》曰:元嘉中,韋明為廣州刺史,作銅鏡台一具,御史中丞劉禎請以事,追免朗官。
謝眺詩曰:玲瓏類丹檻,孤高似玄闕。對鳳臨清水,垂龍掛明月。照粉拂紅妝,插花理雲髪。玉顏徒自見,畏見君情歇。
古詩曰:珊瑚掛鏡爛生光。
奩
[編輯]《後漢書》曰:陰太后崩,明帝性孝愛,追慕無己,謁原陵。帝從席前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慟悲涕,令易脂澤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焉。
《拾遺記》曰:陰貴人食瓜美,帝使求之。時有惇煌獻異瓜,雲是空峒靈瓜。又常山獻巨桃。及後崩,侍者見銅奩中有瓜桃之核,視之涕零也。
《列仙傳》曰:朱崖令,死當還法內珠於關者死,其繼母棄其系臂珠。其男年九歲,好之,置鏡奩中,皆不知也。至海關,吏收得十枚,乃母子爭死,吏遂棄而遺之。〈事具《義門》。〉
《語林》曰:范汪至能噉梅,人至一斛,奩□□□噉,須臾盡也。
蔡邕《表》曰:賜鏡奩等,前後重疊。父母於子,無以加此。
魏武《上雜物疏》曰:純銀藻豆奩,純銀括摟奩。
孫仲《寄妹臨亡書》曰:鏡與粉盆與郎,香奩與若。欲令其行身如明鏡,純如粉,譽如香。
合
[編輯]《宋元嘉起居注》曰:廣州刺史韋朗被彈事,有金鏤合二枚,銀縷合二枚。
《劉向別傳》曰:向有《合賦》。
祖台之《志怪》曰:吳中有王大夫,行至曲阿回唐上,有一女子,便留住宿。解臂上金合,系其肘下,令暮更來,遂不至。更使尋求,都無女人。過豬欄邊,見豬鉀有合。
多羅
[編輯]《纂文》曰:多羅,粉器。
《扶南傳》曰:扶南國王以純金多羅遺毗騫王。
嚴器
[編輯]魏武《淖上器誡令》曰:孤不好鮮飾,嚴具用新皮葦笥,以黃葦緣中。遇亂世,無葦笥,乃更作方竹嚴具,以皂葦衣之,鹿布裹,此孤平常之用者也。內中婦曾置嚴具,於時為之推壞。今方竹嚴具綠漆甚華好。
魏武《上雜物疏》曰:油漆幌邢器一,磋圇參帶畫方嚴器一。
《齊書》曰:宜都王鏗鎮姑熟於時,人發桓溫女冢,得金巾箱,織金篾為嚴器,條以啟聞鬱林,敕以賜之。鏗曰:「今取往物,後取今物,如此循環,爾豈可不熟念?」使長史蔡約自往修復,縴毫不犯。
《北史·后妃傳》曰:舊儀,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
《修復山陵故事》曰:梓宮用嚴器五具,馬齒嚴器五具。
《汝南先賢傳》曰:戴良嫁女,以笥為嚴器。
秦嘉婦《與嘉書》曰:今奉嚴器中物幾具。
陸雲《與兄機書》曰:按行視曹公器物,嚴器方六七寸,高四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