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04
◎守三實法第四十四
「真人前。」「唯唯。」「天下凡人行,有幾何者大急?有幾何者小急?有幾何者日益禍兇而不急乎?真人宜自精,具言之。」「唯唯。誠言心所及,不敢有可匿。」「行言之。」「凡天下之事,用者為急,不用者為不急。」
「子言是也,雖然非也。欲得其常急而不可廢者,廢之天下絕滅無人,天文並合無名字者,故為大急。今子所言,但當前小合於人意,反長候致諸禍兇所從起也。真人前,吾今所問於子,乃問其常急而不可廢置者誰也?」「今唯天師為其陳列,分別解示之。愚生自強過壹言,不中,不敢復言。」
「然,子言是也。知之乃可說,不知而強說之,會自窮矣。凡人所不及也,事無大小,不可強知也。及之無難,不及無易也。」「是故唯天師既開示淺暗不達之生,願為開辟其端首。」
「諾,聽之。天下大急有二,小急有一,其餘悉不急,反厭人耳目,當前善,而長為人召禍,凡人皆得窮敗焉。」
「何謂也?」「愚哉!然天下人本生受命之時,與天地分身,抱元氣於自然,不飲不食,噓吸陰陽氣而活,不知饑渴,久久離神道遠,小小失其指意,後生者不得復知真道空虛,日流就偽,更生饑渴,不飲不食便死,是一大急也。
天地憐哀之,共為生可飲食,既飲既食,天統陰陽當見傳,不得中斷天地之統也,傳之當象天地一陰一陽,故天使其有一男一女,色相好,然後能生也。」
「何乃正使一陰一陽?」「夫陽極者能生陰,陰極者能生陽,此兩者相傳,比若寒盡反熱,熱盡反寒,自然之術也,故能長相生也,世世不絕天地統也。如男女不相得,便絕無後世。天下無人,何有夫婦父子、君臣師弟子乎?以何相生而相治哉?天地之間無牝牡,以何相傳?寂然便空,二大急也。
故陰陽者,傳天地統,使無窮極也。君臣者,治其亂。聖人師弟子,主通天教,助帝王化天下。故此飲食與男女相須,二者大急。
天道有寒熱,不自障隱,半傷殺人。故天為生萬物,可以衣之;不衣,但穴處隱同活耳,愁半傷,不盡滅死也,此名為半急也。
所謂天道大急者,乃謂絕滅死亡也,急無過此也。夫人不衣,固不能飲食,合陰陽不為其善。衣則生賢,無衣則生不肖也。故衣者,有以禦害而已,故古者聖賢,不效玄黃也。飲食、陰陽不可絕,絕之天下無人,不可治也。守此三者,足以竟其天年,傳其天統,終者復始,無有窮已。故古者聖人以此為治也,其餘不急,召兇禍物者悉已去矣。」
「何謂也?」「此三者應天行。男者,天也;女者,地也;衣者,依也,天地父母所以依養人形身也。過此三者,其餘奇偽之物,不必須之而活,傳類相生也,反多以致偽奸,使治不平,皇氣不得至,天道乖錯,為君子重憂。
六情所好,人人嬉之,而不自禁止,意轉樂之,因以致禍,君子失其政令,小人盜劫刺,皆由此不急之物為召之也。天下貧困愁苦,災變連起,下極欺其上,皆以此為大害。所從來者久,亦非獨今下古後世之人過也。傳相承負,失其本真實,悉就浮華,因還自愁自害,不得竟其天年也。後生多事紛紛,但以其為不急之事,以致兇事,故常趨走不得止也。
日就浮華,因而愁苦,不竟天年,復使後生趨走不止,山川為空竭,元氣斷絕,地氣衰弱,生養萬物不成,天災變改,生民稍耗,奸偽復生,不急之物為害若此。而欲悅耳目之娛,而不悟深深巨害矣。
上古所以無為而治,得道意,得天心意者,以其守本不失三急。中古小多事者,以其小多端也。下古大多憂者,以其大多端而生邪偽,更以相高上而相愁也,因生邪奸出其中也。內失其真實,離其本根,轉而相害,使人眩亂,君子雖愁心,欲樂正之,所為億萬端,不可勝理,以亂其治,真人深思此意。」「善哉善哉!」
右守三實平氣來邪偽去奸猾絕
◎三急吉兇法第四十五
「真人前。C167行之屬有幾何大急,幾何小急,幾何不急乎?」「然,各有所急,千條萬端。」「皆名為何等急?」「C167行各有所誌也,不可名字也。」「真人已愁矣昏矣。子其故為愚,何壹劇也。」「實不及。」「子尚自言不及,何言俗夫之人失計哉?其不及乎,是也。」「唯天師願為其愚暗解之。」「然,C167行俱受天地陰陽統而生,亦同有二大急、一小急耳。」
「何謂乎哉?」「C167行始受陰陽統之時,同仿佛噓吸,含自然之氣,未知食飲也,久久亦離其本遠。大道消竭,天氣不能常隨護視之,因而饑渴。天為生飲食,亦當傳陰陽統,故有雄雌,世世相生不絕。絕其食飲,與陰陽不相傳,天下無C738行之屬,此二大急者也。
其一小急者,有毛羽鱗亦活,但倮蟲亦生活。但有毛羽者,恆善可愛,禦寒暑;有鱗者,恆禦害,非必須而生也,故為小急也。其餘凡行,悉禍處也。不守此三本。無故妄行,悉得死焉,此自然懸於天地法也。真人宜思其意,守此三行者,與天地中和相得;失此三而多端者,悉被兇害也。」
「善哉善哉!天師既開示,願乞問一事。」「平行。」「今布根垂枝之屬,不食不飲不衣,當奈何乎?」「噫!子學不日進,反日無知,何哉?亦有二大急、一小急。」「何謂也?」「明聽!」「唯唯。」
「萬物須雨而生,是其飲食也。須得晝夜,壹暴壹陰,晝則陽氣為暖,夜則陰氣為潤,乃得生長,居其處,是其合陰陽也。垂枝布葉,是其衣服也。其物多葉亦生,少葉亦生,是其質文也。故無時雨,則天下萬物不生也,天下無一物,則大兇也,是一大急也。不得晝夜合陰陽氣,物無以得成也,天下無成實物,則大兇,是二大急也。物疏葉亦實,數葉亦實,俱實,不必當數葉也,是其小急也。實者,是其核也。
是故古者聖人守三實,治致太平。得天心而長吉,竟天年,質而已,非必當多端玄黃也。故迷於末者當還反中,迷於中者當還反本;迷於文者當還反質,迷於質者當還反根,根者,乃與天地同其元也。故治眩亂於下古者,思反中古;中古亂者,思反上古;上古亂者,思反天地格法;天地格法疑者,思反自然之形;自然而惑者,思反上元靈氣。故古者聖賢飲食氣而治者,深居幽室思道,念得失之象,不敢離天法誅分之間也。居清靜處,已得其意,其治立平,與天地相似哉!真人深惟思吾道言,豈知之邪?」「善哉善哉!」
「行,子已覺矣。而象吾書以治亂者,立可試,不移時也。無匿此文,使凡人當自知質文所失處,深念其意,宜還反三真,無自愁苦以邪偽也。真人慎之!」「唯唯。」
右解萬物守本,得三急而吉,失三急而有害。
◎事死不得過生法第四十六
「真人前。」「唯唯。」「孝子事親,親終,然後復事之,當與生時等邪?不也?」「事之當過其生時也。」「何也哉?」「人由親而生,得長巨焉,見親死去,乃無復還期,其心不能須臾忘。生時日相見,受教敕,出入有可反報;到死不復得相睹,訾念其悒悒,故事之當過其生時也。」「真人言是也。固大已失天道真實,遠復遠矣。今真人說尚如此,俗人冥冥是也,失天法明矣。」
「何謂也?唯天師。」「然,人生象天,屬天也;人死象地,屬地也。天,父也;地,母也,事母不得過父。生人,陽也;死人,陰也,事陰不得過陽。陽,君也;陰,臣也,事臣不得過君。事陰反過陽,則致逆氣,事小過則致小逆,大過則致大逆,名為逆氣,名為逆政。其害使陰氣勝陽,下欺其上,鬼神邪物大興,共乘人道,多晝行不避人也。今使疾病不得絕,列鬼行不止也,其大咎在此。子知之邪?子知之耶?」
「愚生大不及,有過不也。今見天師已言,乃惻然大覺。師幸原其勉勉慎事,開示其不達,今是過小微,何故乃致此乎哉?」「事陰過陽,事下過上,此過之大者也。極於此何等,乃言微乎?真人復重不及矣。又生人,乃陽也。鬼神,乃陰也。生人屬晝,死人屬夜,子欲知其大深放此。若晝大興長,則致夜短,夜興長,則致晝短,陽興則勝其陰,陰伏不敢妄見,則鬼神藏矣。陰興則勝其陽,陽伏,故鬼神得晝見也。」夫生人,與日俱也;奸鬼物,與星俱也。日者陽也,星者陰也,是故日見則星逃,星見則日入。故陰勝則鬼物共為害甚深,不可名字也,乃名為興陰反衰陽也,使治失政反,傷生人。此其為過甚重,子深計之。」「唯唯。」
真人復問神人:「孝子事親,親終後復事之,當與生時等邪?復有異乎?事之復過於生時,復不及也。人由親而生,得長大,見親終去,復無還期,不得受其教敕,出入有可反報,念念想象,不能已矣,欲事之過生,殆其可乎?」
神人言:「子之言,但世俗人孝之言耳,非大道意也。人生象天屬天,人卒象地屬地。天,父也。地,母也。事母不得過父。生,陽也。卒,陰也。事陰不得過陽。陽,君道也。陰,臣道也。事臣不得過於君。事陰過陽,即致陰陽氣逆而生災;事小過大,即致政逆而禍大。陰氣勝陽,下欺上,鬼神邪物大興,而晝行人道,疾疫不絕。而陽氣不通,君道衰,臣道強盛。是以古之有道帝王,興陽為至,降陰為事。
夫日,陽也。夜,陰也。日長即夜短,夜長即日短,日盛即生人盛,夜盛即鬼神盛。夫人以日俱,鬼以星俱。日,陽也。星,陰也。故日見即星逃,星見即日入。故陰勝即鬼神為害,與陰所致,為害如此也。」
「故天道製法也,陰職常當弱於陽,比若臣當弱於其君也,乃後臣事君順之;子弱於其父母,乃子事父母致孝也。如強不可動移者,為害甚深劇。故孝子雖恩愛,不能忘其親者,事之不得過生時也。真人亦寧曉不耶?」「唯唯。」「慎之慎之!凡事不可但恣意而妄為也。」「唯唯。」
「子欲事死過於生,乃得過於天,是何乎?乃為不敬其陽,反敬其陰,名為背上向下,故有過於天也。」「愚生大負,唯天師原之耳。不也。」「但自詳計之,言事皆當應法。」
「唯唯。天師開示之,願悉聞其不得過其生時意。」「其葬送,其衣物,所賫持治喪,不當過生時。皆為逆政,尚為死者得謫也。送死不應本地。下簿考問之失實。反為詐偽行,故得謫又深。敬其興兇事大過,反生兇殃,屍鬼大興行,病害人,為怪變紛紛。」
「以何明之耶?」「善哉!子難也。以上古聖人治喪,心至而已,不敢大興之也。夫死喪者,天下大兇惡之事也,興兇事者為害,故但心至而已。其飲食象生時不負焉,故其時人多吉而無病也,皆得竟其天年。
中古送死治喪,小失法度,不能專其心至而已,失其意,反小敬之,流就浮華,以厭生人,心財半至其死者耳。死人鬼半來食,治喪微違實,興其祭祀,即時致邪不知何鬼神物來共食其祭,因留止祟人,故人小小多病也。
下古復承負中古小失,增劇大失之,不心至其親而已,反欲大厭生人,為觀古者作榮,行失法,反合為偽,不能感動天,致其死者鬼不得常來食也。反多張興其祭祀,以過法度,陰興反傷衰其陽,不知何鬼神物悉來集食,因反放縱,行為害,賊殺人,不止共殺一人者。見興事不見罪責,何故不力為之乎?是故邪氣日多,還攻害其主也,習得食隨生人行不置也。
陰強陽弱,厭生人,臣下欺上,子欺父,王治為其不平,而民不覺悟,故邪日甚劇,不復拘制也。是故古者聖賢,事死不敢過生,乃睹禁明也。真人亦豈已解耶?」「可忄亥哉!可忄亥哉!向天師不示,愚生心無由得知此也。」
「真人前,子與吾合心,必天使子主問事,不可自易也,是以吾悉告子也。所以然者,今良平氣且臨至,凡事當順,一氣逆,轉不至。」「何謂也?」「夫天道,當興陽也而衰陰,則致順,令反興陰而厭衰陽,故為逆也。反為敬兇事,致兇氣,令使治亂失其政位,此非小過也。
上古之人理喪,但心至而已,送終不過生時,人心純樸,少疾病。中古理漸失法度,流就浮華,竭資財為送終之具,而盛於祭祀,而鬼神益盛,民多疾疫,鬼物為祟不可止。下古更熾祀他鬼而興陰,事鬼神而害生民,臣秉君權,女子專家,兵革暴起,奸邪成黨,諂諛日興,政令日廢,君道不行,此皆興陰過陽,天道所惡,致此災咎,可不慎哉?
真人無匿此書,出之,使凡人自知得失之處。夫治不調,非獨天地人君之過也,咎在百姓人人自有過,更相承負,相益為多,皆悉坐不守實所致也,以離去其實,遠本反就偽行,而不自知。」
「何謂乎?」「生者,其本也;死者,其偽也。」「何故名為偽乎?」「實不見睹其人可欲,而生人為作知,妄圖畫形容,過其生時也。守虛不實核事,夫人死,魂神以歸天,骨肉以付地腐塗。精神者可不思而致,尚可得而食之。骨肉者無復存也,付歸於地。地者,人之真母,人生於天地之間,其本與生時異事,不知其所職者何等也,故孝子事之宜以本,乃後得其實也。生時所不樂,皆不可見於死者,故不得過生,必為怪變甚深。真人曉不?慎之慎之!」「唯唯,善哉善哉!實已出矣。」「子可謂知之矣。行去!」「唯唯。」
右事生到終本末當相應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