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平聖惠方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太平聖惠方
作者:翰林醫官王懷隱及副使王祐、鄭彥,醫官陳昭遇等 北宋
992年
簡稱《聖惠方》,100卷。北宋翰林醫官王懷隱及副使王祐、鄭彥,醫官陳昭遇等奉宋太宗詔令編纂。自太平興國三年 (978)始,到淳化三年 (992) 完成。宋太宗賜名 《太平聖惠方》,並親自為之寫序,記述該書編撰經過。全書分1670門,方16834首,約282萬條。包括診法、處方用藥、五臟諸病、內、外、婦、兒、服食、丹藥、外益、針炙等內容。每一病證先列 《諸病源候論》 的論述,對病因病機,疾病證候,方劑藥物進行理論的闡述。該書重視 「臟腑疾病」,置於所載各種疾病之首,有別於前人。並首記 「五臟用藥」。另外關於外科五善七惡之說,小兒急、慢驚風的分辨,眼科 「開內障眼論」 所載白內障針撥手術的詳細過程,亦均為我國現存最早記載。書的又一特點,是設立專篇,闡述醫德與醫術的修養。本書是一部大型臨床方書,反映了北宋前期醫學水平,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臨證參考價值。但因卷帙浩大,在當時不易流傳。北宋中期,慶曆六年 (1046)福建醫家何希彭,曾選錄《太平聖惠方》 中便於民用者6096方,輯為 《聖惠選方》,作為教本應用,對後世方書的發展有較大影響。該書已佚。《太平聖惠方》現存主要版本有1958年人民衛生出版排印本、日本抄本。

本宋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由於校訂不足而錯誤百出。您可以參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嘗試改善它,再移除這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