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大全良方/卷三
卷之三
[編輯]此一卷論中風,角弓反張,風痹,手足不隨,偏枯,口噤,口眼 斜,風眩頭痛,血風,心神驚悸,癲狂,骨節痛風,血風走注,瘙癢癮疹,風痰,腳氣,腰痛,諸痰。以上諸證,雖各有方論,亦要先明其大體,察脈之虛實,辨證之冷熱,相人之強弱,入髒入腑,在絡在經。首以《局方》調治,未要猛浪用藥。今之治法,先宜順氣,然後治風,萬不失一。蓋有中風、中寒、中 、中痰、中氣,皆能令人涎潮昏塞。所謂朱紫相凌,玉石不分。醫者不可不詳而究之。如中風若作中氣治之,十愈八九;中氣若作中風治之,十無一生。所以疑惑之間,不問中風、中氣,首以蘇合香丸、麝香煎、五積散。如中痰則有參蘇飲;如中寒則有理中湯;如中 則有白虎湯。如的然見得是中風,如三生飲、木香煮散、排風、續命、風引大小、竹瀝、大八風湯、至寶丹、牛黃清心丸,辨其冷熱虛實而投之,未有不安者也。然此疾積襲之久,非一日所能致。今人服藥,三、五服便責無效,其責醫者亦速矣。正宜大劑,久服方有其效。孟 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婦人中風方論第一
[編輯]夫中風者,虛風中於人也。風是四時八方之氣,常以冬至之日自坎而起。候其八方之風,從其鄉來者,主長養萬物;若不從其鄉來者,名為虛風,賊害萬物。人體虛者則中之,當時雖不即發,停在肌膚,後或重傷於風,前後重沓,因體虛則發,入臟腑俞。俞皆在背,中風多從俞入,隨所中之俞而乃發病。婦人血氣虛損,故令中風也。當察口眼開闔以別重輕,涎沫有無以明證治。如眼開口閉,手足不開,涎不作聲者可治。如眼閉口開,聲如鼾睡,遺尿者死。至寶丹、蘇合香丸、五積散、(加麝香煎)牛黃清心丸、(見《和劑》方)大八風湯。(方見偏枯第七篇)
排風湯
[編輯]治男子、婦人風虛濕冷,邪氣入髒,狂言妄語,精神錯亂,及風入五臟等證。(詳見《和劑方》)
白蘚皮 白朮 白芍藥 桂心 川芎 當歸 防風 杏仁(去皮尖,麩炒) 甘草(各二兩) 白茯苓 麻黃(去節) 獨活(各三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四片,煎成八分,去滓溫服,無時候。
癸丑春,有一婦人,年四十四、五,其證說話氣短,足弱,行得數步則口若含霜。七十日內三次經行,遇行則口冷,頭目眩暈,足冷則透心冷痛。每行則口中冷,氣不相續,有時鼻中熱,面赤翕然而熱。身體不仁,不能行步,手足不隨,不能俯仰,冷痹骨痛,有時悲傷;夢與前夫相隨,則上氣奄然而極,心驚、志意不定,恍惚多忘,卻能食,如此僅一年許。
醫者投熱藥則面翕然而熱,氣滿胸中,咽中窒塞,悶厥;投冷藥則瀉。又一醫者以十全湯服之,則發煩躁,心驚而跳。一醫者以雙和湯服之,覺得面上與腹中甚如火 ,心愈驚,欲吐不吐,大便秘,里急後重。求仆診之,六脈弦緩,喜見於春,此是可治之疾。未供藥間,忽然吐瀉,瀉後覺肛門如火,雖瀉六次、卻不多。仆一時識證未盡,且與俞山人降氣湯八服。
次日診之,脈差有力,雲服藥之後,覺鼻中熱,心煩悶絕,齒噤。與參蘇飲八服,黃連丸二兩許。越三日,雲服藥之後,其疾如故。與茯苓補心湯服之,皆無效。仆以脈證詳之,只有排風湯甚對此證。或曰∶何以見得是此證?一、能食飲,此風飢也;二、七十日三次經行,此是榮經有風,血得風散也;三、頭目眩暈,此肝風也;四、面赤翕然而熱,悲傷,此心風也;五、身體不仁,不能行步,夢與前夫相隨,此脾風也;六、手足不隨,腰痛難以俯仰,冷痹骨疼,此腎風也。諸有此疾,令人心驚,志意不定,恍惚多忘,真排風湯證也。或曰風脈當浮,今脈弦緩微弱,恐非風也。答曰∶風無一定之脈,大抵此證虛極生風。然排風湯所用之藥有十全大補湯料,亦有平補之意,卻不僭燥。共十服。越三日,雲服之有效。脈亦差勝,只是心中如煙生,似有微熱,大便尚秘。此真是風證,再與排風湯十服,兼牛黃清心丸、皂角丸助之。越三日,雲服前藥一、二日,大煩躁,於熱諸證悉除。只是足弱不能支持,脈亦弱,予秘傳降氣湯十服。又越三日雲諸證悉退,只是夢裡虛驚,大便滑泄,如食傷相似,奏廁頻數,脈尚弱。與五積散數服,加人參、鹽煎,兼感應丸即愈。自後雲,皆無恙矣。但上重而頭眩,不能久立久坐,服與排風湯,則脫然安矣。以此方之藥根據上法,不可杜撰、臆度處方。
三生飲
[編輯]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 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飲厥及氣虛眩暈,悉有神效。
生南星(一兩) 生烏頭(去皮尖) 生附子(各半兩,去皮) 木香(一分)
上 咀,每服半兩。水二大盞,生薑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北細辛、皂角各少許為細末。或只用半夏為細末,用少許以蘆管吹入鼻中,俟噴嚏,其人少蘇,然後進藥。如氣盛人,只用南星五錢重,木香一錢,加生薑十四片,煎作兩服飲之,名星香飲。
參蘇飲
[編輯]治痰飲停積胸中,中脘閉塞,嘔吐痰涎,眩暈嘈煩,忪悸噦逆;及痰氣中人,停留關節,手足 曳,口眼 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嘔,頭疼發熱,狀如傷寒。
人參 紫蘇葉 半夏 茯苓 干葛 前胡(各三分) 甘草 木香 陳皮 枳殼(制) 苦梗(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腹痛加芍藥。
木香煮散
[編輯]治左癱右瘓,並素有風濕,諸藥不效。常服調氣、進食、寬中。(《蘇沈良方》言之甚詳)
羌活 麻黃(去節,各一兩) 防風(三分) 白朮 陳皮 黑附子(炮) 南木香 檳榔牛膝 大川烏(炮) 草豆蔻(連皮,煨) 杏仁(去皮尖,麩炒) 人參 白茯苓 川芎當歸 甘草 桂心(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重。水一大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熱服。大便不通加大黃。心腹脹加苦葶藶、滑石。膈上壅滯,咳嗽氣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門冬、知母。
繆安人年六十五、六,忽然中風,不省人事,無汗有痰,已辦後事,眾醫為不可活也。
召仆診之,六脈浮緩,脾脈溢關,此真風脈也。先投參蘇飲六服,先寬氣下痰,次以木香煮散而愈。又享十年之壽。
附子理中湯
[編輯]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昔有武士守邊,大雪出帳外觀瞻,忽然暈倒,時時繼作,隨行醫官灌以此藥,兩劑遂醒。
大附子(炮) 人參(去蘆) 乾薑(炮) 甘草(炙) 白朮(等分)
上細銼,每服四錢重。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候服。口噤,斡開灌之。
開慶己未年七月間,裕齋馬觀文夫人曹氏,病氣弱倦怠,四肢厥冷,惡寒自汗,不進飲食。一醫作伏暑治之,投暑藥;一醫作虛寒治之,投熱藥;無效。召仆診之,六脈雖弱而兩關差甚。裕齋問曰∶此何證也?仆答曰∶以脈說之,六部雖弱而關獨甚,此中焦寒也。中焦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證,必有腹痛、吐瀉之證。今四肢厥冷,四肢屬脾,是脾胃虛冷,無可疑者。答曰∶未見有腹痛、吐瀉之證,合用何藥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湯。未服藥間,旋即腹痛而瀉,莫不神之!即治此藥,一投而瘥。
加減小續命湯
[編輯]治卒暴中風,不省人事,漸覺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戰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痹,神情昏亂,頭目眩重,痰涎並多,筋脈拘攣,不能屈伸,骨節煩疼,不得轉側。及治諸風,服之皆驗。若治腳氣緩弱,久服得瘥。久病風人,每遇天色陰晦,節候更改,宜預服之,以防喑啞。
麻黃(去根節) 防己 人參(去蘆) 黃芩 桂心 甘草 白芍藥 川芎 杏仁(各一兩) 附子(炮,半兩) 防風(一兩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兩個,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時候服。取汗隨人虛實與所中輕重。有人腳弱,服此六、七劑得瘥。
精神恍惚,加茯神、遠志。骨節煩痛有熱者,去附子,倍芍藥。心煩多驚者加犀角半兩。骨節冷痛者倍用桂、附。嘔逆腹脹者,倍人參,加半夏一兩。躁悶、大便澀者,去附子,倍芍藥,入竹瀝一合煎服。髒寒下利者,去防己、黃芩,倍附子一兩,加白朮一兩(《古今錄驗》有白朮,無杏仁)。《救急》無芎 、杏仁,止十味。《延年》無防風,(一雲違失)
便利、產後失血並老人、小兒,用麻黃、桂心、甘草各二兩。
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語、無所不及。用麻黃三兩、人參、桂枝、白朮各二兩,無附子、防風、生薑,有當歸一兩。自汗者,去麻黃、杏仁,加白朮。
腳弱,加牛膝、石斛各一兩。身疼痛,加秦艽一兩。腰疼,加桃仁、杜仲各半兩。失音,加杏仁一兩。(春加麻黃一兩,夏加黃芩三分,秋加當歸四兩,冬加附子半兩)
小風引湯
[編輯]防風 獨活 細辛 川芎 北五味子 白茯苓 人參 白芍藥 白朮 甘草(等分)
上 咀,第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杏仁五個,去皮尖捶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加麻黃、蓯蓉、附子、當歸、羚羊角六味等分,即大風引湯。
《千金》竹瀝湯 大治熱即生風。
竹瀝(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薑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朝、晡、夜各一服。
《必效》竹瀝湯 治中風涎潮,譫語昏塞,四肢緩縱。
秦艽 防風 獨活 附子(各一分)
上 咀,以水四盞,煎至二盞。入生地黃汁、淡竹瀝各半盞,再煎四、五沸,去滓,分作四服,無時熱服。病勢去,以他藥扶持,未愈再作。近世貴人用之,多有神效。
燒竹瀝法 新竹截尺許長,去節,作兩邊用。兩磚對立,相去八寸,置竹仰在磚上,急着焰火燒之;磚外兩頭以碗盛瀝,瀝盡,以絹澄清。夏、秋須沉冷水中,以防瀝酸。凡大熱、有風人亦可單服。冷暖隨人,勿過度。荊瀝亦然。
婦人中風角弓反張口噤方論第二
[編輯]夫婦人角弓反張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諸陽之經也。人之陰陽經絡周環於身,風乘虛入於諸陽之經,則腰背反折攣急如角弓之狀,宜用小續命湯。(方見前)
《活人書》論曰∶婦人產後血虛多汗出,喜中風,身體強直,口噤,背反張作痙,治之屬太陽經。先因傷風,又感寒濕而致然也。古人謂之 病,外證發熱惡寒,與傷寒相似,但其脈沉遲、弦細,而項背反張、強硬如發癇之狀,此為異耳(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亦有此證)。當察有汗、無汗,以分剛柔二 (無汗惡寒,名剛 ;有汗不惡寒,名柔 。陽痙屬剛 ,陰痙屬柔 。無汗,葛根湯主之;有汗,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凡剛、柔二 ,小續命湯並可與之。有汗者去麻黃,加葛根。若審知剛 者,胸滿口噤,其人臥不着席,腳攣急,咬齒,當行大承氣湯。(《外台》注云∶熱而痙者死。熱病痙者,反折螈 ,齒噤 也)。
附術湯、桂心白朮散、附子防風湯、八物白朮湯、桂枝煮散,可選而用之。(《解惑論》雲∶合面而臥為陰 ;仰目者為陽 。又雲∶或因濕寒,發汗多,則發 也)
葛根湯
[編輯]治剛 ,無汗惡風。(產後有疾,凡用麻黃更宜斟酌)
葛根(一兩) 麻黃(去根節,炮) 姜錢(各三分) 桂枝 粉草 芍藥(各半兩) 大棗(三個)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取汗為度。
桂枝加葛根湯
[編輯]治柔 ,有汗不惡寒。
桂枝 芍藥 甘草(各六錢三分) 干葛(一兩三錢) 生薑(一兩) 棗(四枚)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取汗為度。
大承氣湯(愚詳之產後難用此藥,故不錄)
附術散
[編輯]治傷寒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項強直,搖頭口噤。
附子 白朮(各一兩) 川芎(三錢) 肉桂(二錢) 獨活(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棗二個,水一中盞,煎至一半,溫服。
桂心白朮湯
[編輯]治傷寒陰痙,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
白朮 桂心 附子(炮) 防風 川芎 甘草(各兩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四片,棗三枚,煎八分,去滓溫服。
附子防風散
[編輯]治傷寒陰痙,閉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脈拘急,汗出不止。
柴胡(一兩半) 五味子 白朮(各一兩) 茯苓 甘草 乾薑 附子(炮) 防風(各三分) 桂心(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姜四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八物白朮散
[編輯]治傷寒陰痙,三日不瘥,手足厥冷,筋脈拘急,無汗。恐陰氣內傷。
白朮 麻黃(去根節) 茯苓 五味子 羌活(各半兩) 附子(炮) 桂心(各三分) 良姜(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四片,煎七分,去滓溫服。(凡用麻黃,宜斟酌用之,不可過多)
白僵蠶散
[編輯]治婦人中風,角弓反張,口噤不能言,皮膚頑痹,筋脈抽掣。
僵蠶(一兩) 烏蛇肉(炙) 天麻 獨活 南星(炮) 川烏(炮,去皮尖) 防風 蟬蛻(洗) 白附子(炮) 犀角屑 硃砂(研) 桑螵蛸(各半兩) 麝香(一分,研)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無時候。
烏蛇丸
[編輯]治婦人中風,牙關緊急,手足頑麻,心膈痰涎壅滯。
烏蛇肉(炙) 天麻 白附子(炮) 南星(炮,各一兩) 獨活 烏犀屑 僵蠶(炒)
全蠍(炒) 半夏曲 麻黃(去根節) 當歸 晚蠶砂(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溫酒吞下。亦治角弓反張。
婦人中風口噤方論第三
[編輯]夫婦人中風口噤者,是體虛受風,風入頷頰夾口之筋也。手三陽之筋,結入於頷頰;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而風挾冷乘虛入其筋則筋攣,故引牙關急而口噤也。
天南星散
[編輯]治婦人中風,口噤,四肢拘急。
天南星(薑汁炒黃) 白附子(炮) 黑附子(炮) 烏蛇肉(酒炙) 全蠍(等分,炒)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以生薑汁、溫酒調下,無時,拗開口灌。
走馬散
[編輯]治婦人中風,口噤,四肢強直。
黑附子(炮) 天麻(各半兩) 桂心 石膏 麻黃(去根節) 蠍梢(炒) 川烏(炮,去皮尖) 南星(炮,各一兩) 麝香(半分,研)
上為細末,入研藥令停,每服一字。無時,豆淋酒調灌。
烏蛇散
[編輯]治婦人中風、口噤。
烏蛇肉(炙) 全蠍(炒) 天麻 南星(炮) 僵蠶(各半兩炒) 膩粉(半分)
上為細末,入膩粉令停,每服一字,以生薑酒調灌下。
婦人中風不語方論第四
[編輯]巢氏雲∶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今心脾二髒受風邪,故舌強不得語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會厭者,音聲之戶;舌者,聲之機;唇者,聲之扇。風寒客於會厭之間,故卒然無音。皆由風邪所傷,故謂之中風、失音不語。經雲∶醉臥當風,使人發喑。
神仙解語丹
[編輯]治心脾經受風,言語謇澀,舌強不轉,涎唾溢盛,及療淫邪搏陰,神內鬱塞,心脈閉滯,暴不能言。
白附子(炮) 石菖蒲(去毛) 遠志(去心,甘草水煮十沸) 天麻 全蠍(酒炒) 羌活白僵蠶(炒) 南星(牛膽釀,如無,只炮,各一兩) 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量入辰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薄荷湯吞下,無時候。
治中風內虛,腳弱語謇。防風湯。
防風湯
[編輯]石斛(一兩半,酒炒) 干地黃 杜仲(去皮,切,薑汁炒) 丹參(各一兩一分) 防風川芎 麥門冬(去心) 桂心 川獨活(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盞半,棗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中風入肝脾,經年四肢不遂,舌強語謇。竹瀝湯。
竹瀝湯
[編輯]威靈仙 附子(炮) 苦梗 蔓荊子 防風 枳殼(去穣,麩炒) 川芎 當歸(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竹瀝半盞,姜三片,煎至八分,溫服。日四服,忌茶。
婦人風痹手足不隨方論第五
[編輯]夫婦人風痹者,由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風多者為風痹,其狀肌膚盡痛。諸陽之經皆起於手足而循行於身體,風寒之氣客於肌膚,始為痹。復傷陽經,隨其虛處而停滯,與血氣相搏,血氣行則遲緩,使機關弛縱,故風痹而復手足不隨也。
三痹湯
[編輯]治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痹、氣痹等疾皆療。
川續斷 杜仲(去皮切,薑汁炒) 防風 桂心 華陰細辛 人參 白茯苓 當歸 白芍藥 甘草(各一兩) 秦艽 生地黃 川芎 川獨活(各半兩) 黃 川牛膝(各一兩)
上 咀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熱服,無時候,但腹稍空服。有人病左臂不隨,後已痊平,而手指不便,無力,試諸藥不驗,服此藥才半即安。
三五七散亦妙。(方見《局方》,不復贅留)
婦人中風自汗方論第六
[編輯]尋古治中風方,續命、排風、越婢等悉能除去。而《千金》多用麻黃,令人不得慮虛。
凡以風邪不得汗,則不能泄也。然此治中風無汗者為宜。若治自汗者更用麻黃,則津液轉使脫泄,反為大害。中風自汗,仲景雖處以桂枝湯,至於不住發搐,口眼 動,遍身汗出者,豈勝對治?當此之時,獨活湯、續命煮散復榮衛,卻風邪,不可闕也。
獨活湯
[編輯]治風虛昏憒不自覺知,手足棄縱,坐臥不能,或發寒熱。血虛不能服發汗藥。及中風自汗,尤宜服之。
川獨活 羌活 人參 防風 當歸 北細辛 茯神(去木) 半夏 桂心 白薇 遠志(去心) 菖蒲(去毛) 川芎(各半兩) 甘草(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無時溫服。
續命煮散
[編輯]治風氣留滯,心中昏憒,四肢無力,口眼 動,有時搐搦,亡失津液,渴欲引飲。此能扶榮衛、去虛風。中風自汗及產後中風自汗,尤宜服之。
防風 獨活 當歸 人參 細辛 葛根 芍藥 川芎 甘草 熟地黃 半夏 遠志(去心) 荊芥穗(各半兩) 桂心(七錢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大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汗多不止者,加牡蠣粉一分半。
婦人臂痛方論第七
[編輯]論曰∶夫婦人臂痛,筋脈攣急,不得屈伸,遇寒則劇。由肝虛,為風寒邪氣流於血脈,客於經絡,搏於筋,筋不榮則乾急而痛。其脈緊細,宜服柏子仁丸、舒經湯。若臂痛不能舉,或左或右,時復轉移一臂,由中脘伏痰,脾氣滯而不行,上與氣相搏。四肢皆屬於脾,脾氣滯而氣不下,上攻於臂,故痛。其脈沉細,宜茯苓丸、控涎丹。
柏子仁丸
[編輯](王氏《指迷方》)。
柏子仁 干地黃(各二兩) 茯苓 枳實(去穣,麩炒) 覆盆子(炒) 北五味 附子(炮) 石斛(去根、切,酒蒸、炒) 鹿茸(酥炙) 酸棗仁(炒) 桂心 沉香 黃各(一兩。蜜水炙。一方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舒經湯
[編輯]治臂痛。又名五痹湯,亦治腰下疾。
片子薑黃(四兩) 甘草 羌活(各一兩) 白朮 海桐皮 當歸 赤芍藥(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腰以下疾,空心服;腰以上疾,食後服。
茯苓丸
[編輯]茯苓(一兩) 半夏(二兩) 枳殼(半兩,制) 風化朴硝(一兩)
上四味為末,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生薑湯下二十丸,食後服。
控涎丹
[編輯]凡人忽患胸背、手足、頸背、腰胯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隱釣痛,坐臥不寧,時時走易不定,俗醫不曉,謂之走疰,便用風藥及針灸皆無益。又疑是風毒結聚,欲為癰疽,亂以藥貼,亦非也。此乃痰涎伏在心膈上下,變為此疾。或令人頭痛不可舉,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如鋸聲,多流唾涎,手腳重,腿冷,脾氣脈不通。誤認為癱瘓,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此藥,不過數服,其疾如失。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真白芥子(各等分,炒)
上為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臨臥淡薑湯吞下五、七丸;如痰猛,加至十丸。
白芥子散
[編輯]治臂痛外連肌肉,牽引背胛,時發時止。此由榮衛之氣循行失度,留滯經絡,與正氣相搏,其痛發則有似癱瘓。
真白芥子 木鱉子(各二兩,麩炒) 沒藥(別研) 桂心 木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令停,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流氣飲子
[編輯]紫蘇葉 青皮 苦梗 大黃(煨) 當歸 芍藥 烏藥 茯苓 川芎 黃 枳殼(去穣,麩炒) 防風(各半兩) 甘草 橘皮(各三分) 木香 連皮大腹(二兩,銼,薑汁炒)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二片,棗一枚,煎一盞,去滓服。
婦人賊風偏枯方論第八
[編輯]論曰∶賊風偏枯者,是體偏虛受風,風客於半身也。人有勞傷血氣,半身偏虛者,風乘虛入,客於半體,名為偏風也。其風邪入深,真氣去,邪氣留,發為偏枯。此由血氣衰損,為風所客,令血氣不相周榮於肌,故令偏枯也。
論曰∶夫偏枯者,其狀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間疼痛,神智如常,名曰偏枯。仆原疾之由,皆由陰陽偏虧,臟腑怯弱,經絡空虛,血氣不足,當風沖坐,風邪乘虛而入,疾從斯作。《內經》雲∶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詳其義理,如樹木或有一邊津液不蔭注而先枯槁,然後被風所害。人之身體,或有一邊血氣不能榮養而先枯槁,然後被風所苦,其理顯然。王子亨有雲∶舟行於水,人處於風。水能泛舟而亦能覆舟;風能養體而亦能害體。蓋謂船漏水入,體漏風傷。古人有云∶醫風先醫血,血行風自滅是也。治之先宜養血,然後驅風,無不愈者。宜用大八風湯、增損茵芋酒、續斷湯。
大八風湯
[編輯]治中風偏枯、失喑、半身不遂,時復恍惚。
當歸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 甘草 桂心 乾薑(各二兩,炮) 五味子 升麻(各兩半) 川烏(炮,去皮尖) 黃芩 芍藥 獨活 防風 川芎 麻黃(去節) 秦艽 石斛(去根,切,酒蒸,炒) 人參 茯神 石膏 黃 紫菀(各一兩) 大豆(三兩,去皮,炒)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酒一合,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恍惚者,不用酒煎。
增損茵芋酒
[編輯]治半身不遂,肌肉乾燥,漸漸細瘦,或時酸痛,病名偏枯。
茵芋葉 川烏(炮,去皮尖) 石楠葉 防風 川椒(炒去汗) 女萎 附子(炮) 北細辛 獨活 卷柏 肉桂 天雄(炮,去皮) 秦艽 防己(各一兩) 躑躅花(炒) 當歸生干地黃(各二兩) 芍藥(一兩)
上 咀,酒二斗漬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各五日。初服一合,漸增之,以知為度。令酒氣相續。(出《指迷方》)
續斷湯
[編輯]治偏枯少血。
續斷(酒浸,炒) 當歸(三兩) 陳皮 芍藥 北細辛(各一兩) 生干地黃(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髒寒多利者,入熟附子一兩,和前藥。
婦人偏風口方論第九
[編輯]論曰∶偏風口 者,是體虛受風,風入於夾口之筋也。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其筋偏虛,風因虛而乘之,使其筋偏急不調,故令口 僻也。
防風湯
[編輯]治卒然口 斜,言語牽急,四肢如故,別無所苦。
防風(一兩) 羌活(半兩) 甘草(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麝香研,一字,溫服。
治口眼 斜∶用萆麻子七粒,去皮殼,細研作餅,安在手心(右 安左手,左 安右手)
,卻用銅盂乘湯坐於藥上,才正即洗去。(一方用巴豆,不用萆麻。出《本草》)
《廣濟》療風着口面 斜,語聲不轉方。
生地黃汁(一升) 竹瀝(一升) 獨活(切,三兩)
上相和煎,取一升頓服;未正,更進一劑。
深師續命湯
[編輯]療中風口僻、噤諸疾,卒死不知人。補虛、起死神方。
人參 防己 麻黃(去根節) 芍藥 川芎 甘草 黃芩 白朮(各半兩) 桂心 附子(炮) 防風(各一兩) 生薑(五兩)
上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不差復作。忌海藻、菘菜、桃、李、生菜、蔥、雀肉、豬肉。
又《千金》方∶炒大豆三升令焦,以酒三升淋取汁,頓服。
又方∶用大皂莢五兩,去皮、子為末,以三年大醋調。如左 塗右,右 塗左,干更塗。
婦人血風心神驚悸方論第十
[編輯]夫婦人血風驚悸者,是風乘於心故也。心藏神,為諸髒之主。若血氣調和,則心神安定;若虛損,則心神虛弱,致風邪乘虛干之,故驚而悸動不定也。其驚悸不止,則變恍惚而憂懼也。(排風湯亦可用)
茯神散
[編輯]治婦人血風、五臟大虛、驚悸、安神定志。
茯神(去木) 人參 龍齒(別研) 獨活 酸棗仁(各一兩,炒) 防風 遠志(去心) 桂心 細辛 白朮(各三分) 甘草 乾薑(各半兩,炮)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龍齒丸
[編輯]治婦人血風上攻,心神恍惚,驚悸,眠臥不安。
龍齒(別研) 茯神(各一兩) 硃砂(研) 人參 當歸 天麻(各三分) 犀角屑 檳榔防風 生干地黃(各半兩) 遠志(去心) 赤箭(各一分) 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薄荷溫酒下。
朱賁琥珀散
[編輯]治婦人血風。
琥珀(研) 沒藥(研) 木香 當歸 芍藥 白芷 羌活 干地黃 延胡索 川芎(各半兩) 土瓜根 牡丹皮(去心) 白朮 桂心(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益酒三分,再煎少時,熱服。重者數服效。
寧志膏
[編輯]治婦人因失血過多,心神不安,言語失常,不得睡。
辰砂(研) 酸棗仁(炒) 人參 白茯神(去木) 琥珀(各一分,研) 滴乳(一錢,研)
上為末,和停。每服一錢,濃煎,燈心棗湯空心調下。(一方無茯神、琥珀、蜜丸如彈子大,薄荷湯化下一粒)
婦人風邪顛狂方論第十二
[編輯]夫婦人顛狂病者,猶血氣虛受風邪所為也。人稟陰陽之氣而生,而風邪久並於陰則為顛,入並於陽則為狂。陰之與陽,有虛有實,隨其虛時,為邪所並則發也。顛者,卒發意不樂,直視仆地,吐涎沫,口 目急,手足撩戾,無所覺知,良久乃蘇。狂者,少臥不飢,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貴倨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故曰顛狂也。
防風散
[編輯]治婦人風邪顛狂,或啼泣不止,或歌笑無度,或心神恐懼,或言語失常。
防風 茯神 獨活 人參 遠志(去心) 龍齒 菖蒲(去毛) 石膏 牡蠣(各一兩,) 秦艽 禹餘糧 桂心(各半兩) 甘草(三分) 蛇蛻(一尺,炙)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又一方∶羚羊角屑(三分) 獨活 遠志(去心) 菖蒲(去毛) 防風(各半兩) 茯神(去木) 石膏 麥門冬(去心) 龍齒(別研) 白蘚皮(各一兩) 人參 生干地黃(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盞半,煎七分,溫服無時。
《素問》雲∶陽厥狂怒,飲以鐵落。(狂怒出於肝經,肝屬木。鐵落,金也,以金制木之意)
愚曾治一女人,眼見鬼物,言語失常,循衣直視。眾醫多用心藥治之,無效。仆投養正丹二貼,煎乳香湯送下,以三生飲佐之,立愈。
又一男子亦曾病此證,亦用此藥收效。然養正丹與《百一方》抱膽丸無異。抱膽丸內中無硫黃,有乳香也,自 方見效。
婦人飛屍血厥方論第十三
[編輯]夫飛屍者,遊走皮膚,穿臟腑,每發刺痛,變作無常;遁屍者,附骨入肉,攻鑿血脈,每發不可得近,見屍喪、聞哀哭便發;風屍者,淫濯四肢,不知痛之所在,每發昏沉,得風雪便作;沉屍者,纏骨結髒,衝心脅,每發絞切,遇寒冷便作;注屍者,舉身沉重,精神錯亂,常覺昏廢,每節氣至變輒成大惡。皆宜用此方∶忍冬葉銼數斤煮令濃、取汁煎之。服如雞子大,日三服。
太乙神積丹
[編輯]治中風之要藥。治客忤,霍亂、腹痛脹滿,屍注惡風,顛狂鬼語,蠱毒妖魅,症瘕積聚,溫瘧積久,百方不差,但是一切惡毒,無所不治。但近世少得曾青、磁石,為難合爾,故不錄。
蘇合香丸 亦治此疾。方見《和劑》,更不贅錄。
雄朱散
[編輯]治因喪驚、憂、悲哀、煩惱,感屍氣而成,變動不已,似冷似熱,風氣觸則發。
雄黃(研) 硃砂(研) 苦梗 羌活 當歸 升麻 川烏(炮) 龍齒(別研) 犀角屑 白朮 芍藥 鬼箭羽 白僵蠶(炒) 木香 虎骨頭(酥炙) 紫蘇子(炒) 川芎 南星(炮) 山梔子 陳皮 莽草 枳殼(去穣,麩炒) 黃芩(各一分) 麻黃(半兩,去根節) 蜈蚣(二條,炙,去頭足) 檳榔(兩個) 全蠍(一分,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一日三服。
人平居無疾苦,忽如死人,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如眩冒,移時方寤。此由汗過多血少,氣並於血,陽獨上而不下,氣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復通,故移時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婦人多有之,宜服白薇湯、倉公散。
白薇湯
[編輯]白薇 當歸(各一兩) 人參(半兩) 甘草(一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倉公散
[編輯]治卒鬼擊、鬼疰、鬼刺、心腹如刺,下血便死,不知人及臥魘、齧腳趾不覺者,並諸毒氣等疾。
瓜蒂末(《九龠衛生方》無瓜蒂末,有皂角末) 藜蘆末 雄黃(研) 礬石( ,研,各等分)
上為末,研停。用少許吹入鼻中得嚏,氣通便活;未嚏再吹,以得嚏為度。此藥能起死人,恐皂莢者為正。
白朮散
[編輯]治中風、身體麻痹不仁。
白朮(炒) 芍藥 本(去苗土各一兩) 續斷(去枯者) 當歸(酒洗,焙,各二兩) 虎骨(酥炙) 烏蛇肉(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髒寒多利者,加附子半兩;骨中煩熱者,加生地黃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