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徽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安徽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安徽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
2020年3月11日
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本作品收錄於《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面對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搶抓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促進中部崛起等戰略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省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效穩步提升,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1]

一、綜合[編輯]

年末全省戶籍人口7119.4萬人,比上年增加36.5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4.6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常住人口6365.9萬人,增加42.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5.81%,提高1.12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2.03‰,比上年下降0.38個千分點;死亡率6.04‰,上升0.08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5.99‰,下降0.46個千分點。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及構成
指  標 年末數(萬人) 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 6365.9
 其中:城鎮 3552.8 55.81
        鄉村 2813.1 44.19
 其中:0-15歲 1275.7 20.04
       16-59歲 3918.2 61.55
       60周歲及以上 1172.0 18.41
          其中:65周歲及以上 886.8 13.93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2]37114億元,居全國第11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居全國第7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3]增加值2915.7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5337.9億元,增長8%,其中工業增加值11454.9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8860.4億元,增長7.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8:41.4:50.8調整為7.9:41.3:50.8,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0.9%。全員勞動生產率[4] 84645元/人,比上年增加7023元/人。人均GDP 58496元(折合8480美元),比上年增加4418元。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合肥都市圈[5]生產總值23402億元,比上年增長7.7%;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6]生產總值24365.5億元,比上年增長7.5%;皖北六市[7]生產總值10864億元,比上年增長7.2%。

經濟新動能加快成長。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3.7%和10.1%,占比分別為40.1%和32.2%。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4.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分別增長16.4%、11.6%、13.2%、21.4%、10.5%、17.7%和18.1%。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產值增長13.6%。全年快遞業務量15.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38.4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37.6%和24.7%。全省877家開展網絡零售業務的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641.9億元,增長28.3%。

年末全省就業人員4384萬人,比上年減少1.3萬人。其中,第一產業1346.9萬人,減少6.7萬人;第二產業1261萬人,減少2.3萬人;第三產業1776.1萬人,增加7.7萬人。城鄉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1571.14萬人,增加161.12萬人。全年城鎮實名制新增就業71.03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0.93萬人。四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全省農民工總量1977.4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399.2萬人。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7%,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7.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0.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1%。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3%。

2019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指   標 全  省 城 市 農 村
居民消費價格(%) 2.7 2.7 2.8
 其中:食品煙酒 7.1 6.9 7.4
       衣着 2.1 2.3 1.5
       居住 0.8 0.9 0.7
       生活用品及服務 1.3 1.5 0.9
       交通和通信 -2.5 -2.8 -1.7
       教育文化和娛樂 2.2 2.4 1.9
       醫療保健 1.5 1.8 1.0
      其他用品和服務 3.0 3.0 3.0

二、農業[編輯]

全年糧食產量4054萬噸,比上年增產47萬噸,增長1.2%。其中,夏糧1657萬噸,增產49.5萬噸,增長3.1%;秋糧2296萬噸,增產9.1萬噸,增長0.4%。油料產量161.4萬噸,增長2.1%。棉花產量5.6萬噸,下降37.6%。

2019年全省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速
產品名稱 絕對數(萬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4054 1.2
油料 161.4 2.1
  #花生 70.6 -0.7
  油菜籽 87.3 3.5
棉花 5.6 -37.6
烤煙 1.8 -9.7
蠶繭 2.6 -10.1
茶葉 12.2 8.5
蔬菜 2213.6 4.5
水果 706.3 9.7

年末全省生豬存欄1091.8萬頭,比上年下降19.5%;全年生豬出欄2292.6萬頭,下降19.2%。主要肉類產量400.7萬噸,下降4.7%,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26.1萬噸,下降16.2%。禽蛋產量168.7萬噸,增長6.6%。牛奶產量33.8萬噸,增長9.6%。

年末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6650.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98萬噸,下降4.4%。農村用電量189.1億千瓦時,增長4.6%。有效灌溉面積4562.7千公頃,新增24.4千公頃。

三、工業和建築業[編輯]

年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367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3%,增速居全國第10位。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7.6%,股份制企業增長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4.6%。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1.6%,製造業增長7.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

規模以上工業中,40個工業大類行業有35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7.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0.4%,汽車製造業增長2%,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8.6%,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1.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1.1%。工業新產品中,微型計算機設備、集成電路、移動通信手持機產量分別增長11.5%、14.6%和16.7%。

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速
產品名稱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飲料酒 億升 13.6 6.4
捲菸 億支 1174.4 5.4
微型計算機設備 萬台 2253.8 11.5
移動通信手持機 萬台 81.7 16.7
集成電路 億塊 59.7 14.6
工業機器人 9521.2 -6.9
家用電冰箱 萬台 2505.9 6.9
房間空調器 萬台 3366.5 9.1
家用洗衣機 萬台 2328.3 11.0
彩色電視機 萬部 1941.9 -14.7
能源生產總量 萬噸標準煤 7849.8 -2.5
原煤 萬噸 10989.5 -2.5
發電量 億千瓦時 2769.4 5.6
鋼材 萬噸 3158.4 5.5
十種有色金屬 萬噸 202.2 11.3
水泥 億噸 1.4 10.3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4244.5 26.7
化肥 萬噸 269.4 15.2
合成洗滌劑 萬噸 93.9 10.8
汽車 萬輛 92.1 8.7
 其中:新能源汽車 萬輛 11.6 -0.9
電力電纜 百萬米 1558.8 7.1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3905.7億元,比上年增長9.3%。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4574家,比上年增加594家。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8611.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5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5706.7萬平方米,減少187.8萬平方米。

四、服務業[編輯]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429.2億元,比上年增長5.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73.9億元,增長6.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59.4億元,增長7.6%;金融業增加值2345.6億元,增長8.7%;房地產業增加值2870.5億元,增長3.9%;其他服務業增加值7305.9億元,增長10.1%。以互聯網信息技術、商務服務等新興行業為代表的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0.9%,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0.9%、22.7%、20%和12.7%。

全年貨物運輸量36.8億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0217.4億噸公里[8]。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5.5億噸,增長8.5%。全年旅客運輸量6億人次,比上年下降6.4%。旅客運輸周轉量1212.1億人公里,增長0.5%。全省民航機場旅客吞吐量1367.7萬人次,增長11%,其中合肥新橋機場旅客吞吐量1228.2萬人次,增長10.6%。

2019年全省各種運輸方式旅客運輸量及增速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旅客運輸量 億  人 6 -6.4
其中:鐵路 億  人 1.3 8.6
         公路 億  人 4.6 -10.1
         水運 萬  人 222.1 -7.5
旅客運輸周轉量 億人公里 1212.1 0.5
其中:鐵路 億人公里 821.1 4.8
         公路 億人公里 340.2 -9.7
         水運 萬人公里 3038.8 -22.3
2019年全省各種運輸方式貨物運輸量及增速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物運輸量 億  噸 36.8
其中:鐵路 億  噸 0.8 -1.3
         公路 億  噸 23.5
         水運 億  噸 12.5 8.8
貨物運輸周轉量 億噸公里 10217.4
其中:鐵路 億噸公里 724.8 3.4
         公路 億噸公里 3267.6
         水運 億噸公里 6224.7 10.5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擁有量912.8萬輛,比上年增長11.3%,其中私人汽車798.3萬輛、增長12.1%。民用轎車擁有量514.7萬輛,增長11.7%,其中私人轎車487.6萬輛,增長12%。全年新增高速公路41公里、一級公路513公里、鐵路營業里程517.7公里。到2019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達4877公里、一級公路達5377公里、鐵路營業里程達4716.2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1852公里。

全年電信業務總量4006.3億元,比上年增長77.4%;郵政行業業務總量440.8億元,增長39.2%。年末全省電話用戶總數6415.1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5844.2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含移動)106.7部,增加6.9部。年末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864.7萬戶,增加202.3萬戶。

全年入境旅遊人數655.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其中,外國人377.7萬人次,增長6.7%;港澳台同胞278.1萬人次,增長9.9%。國內遊客8.2億人次,增長13.6%。旅遊總收入8525.6億元,增長17.7%。其中,旅遊外匯收入33.9億美元,增長6.3%;國內旅遊收入8291.5億元,增長17.9%。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旅遊收入4436.5億元,增長17.2%。年末全省有A級及以上旅遊景點(區)607處。

五、固定資產投資  [編輯]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2%,增速居全國第8位。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4.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1%,民間投資增長10.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6.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0.9%。工業投資增長8.7%,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10.1%。

2019年全省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行   業 比上年增長(%)
農、林、牧、漁業 -26.2
採礦業 17.5
製造業 10.1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3.7
建築業 -90.1
批發和零售業 -21.3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5.1
住宿和餐飲業 3.7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8.6
金融業 -11.1
房地產業 12.8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5.3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13.2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2.7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35.3
教育 28.7
衛生和社會工作 19.6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4.2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59.0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670.5 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商品房銷售面積9229.4萬平方米,下降8.1%;商品房銷售額6823.5億元,下降3.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531.7萬平方米,下降9%。

全年納入省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的續建和計劃開工項目6493個,當年完成投資14617.7億元。合肥第六代柔性有源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件(AMOLED)生產線、合肥聯寶新增年產1000萬台套智能產品、巢湖至馬鞍山城際鐵路等2700個項目開工建設,合肥第10.5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淮南中安聯合煤制170萬噸/年甲醇及轉化烯烴、商合杭高鐵(合肥以北段)等1534個項目竣工。省儲備計劃項目當年完成投資952.3億元,提前開工485個,提前竣工6個。全省重點項目合計完成投資15570億元,合計開工3185個,合計竣工1540個。

年末煤炭產能12696萬噸;發電裝機容量7394.5萬千瓦,其中燃煤火電5135.8萬千瓦、新能源和再生能源2065.7萬千瓦。

六、國內貿易[編輯]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77.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748.2億元,增長10.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29.5億元,增長12.2%。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11900.7億元,增長10.4%;餐飲收入1476.9億元,增長11.9%。

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吃、穿、用類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13%、6.5%和6.5%,糧油類增長16.9%,肉禽蛋類增長17.7%,服裝類增長7.7%,日用品類增長11.2%,中西藥品類增長12.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8.9%,家具類下降4.8%,通訊器材類增長13.1%,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0.2%,汽車類下降0.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4.3%。

七、對外經濟[編輯]

全年進出口總額68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出口404億美元,增長11.6%;進口283.3億美元,增長6.3%。從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0.5%和6.7%。

2019年全省出口主要分類及地區分布
指   標 絕對數(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出口額 404.0 11.6
 其中:機電產品 231.7 10.5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 107.1 6.7
 其中:一般貿易 288.6 15.8
       加工貿易 97.6 1.0
 其中:對亞洲 161.2 14.1
       對歐洲 88.2 22.0
       對北美洲 83.2 -0.5
       對非洲 21.2 0.5
       對拉丁美洲 41.9 17.9
       對大洋洲 8.0 1.5

全省億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資項目5295個,當年實際到位資金12537.2億元,比上年增長5%。全年新備案外商投資項目348個,下降8.2%;合同利用外資236億美元,增長2.9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9.4億美元,增長5.5%。到2019年末,來皖投資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增加到88家,其中當年新引進4家。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金額21.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7.7%;完成營業額33.5億美元,增長11%;當年外派勞務人員10182人,增長6.7 %。全年新批境外企業(機構)87個,實際對外投資13.6億美元,下降6.1%,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2.7億美元,增長45.3%。

八、財政和金融[編輯]

全年財政收入5710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83億元,增長4.4%。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4571億元,增長3.4%,其中增值稅增長4.9%、企業所得稅增長10.6%。財政支出7392億元,增長12.5%。重點支出項目中,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13.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15.8%,科學技術支出增長28.2%,教育支出增長9.8%。全年33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215.3億元。

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9]7255.4億元,比上年增加1157.5億元。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54377.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689.2億元,增長7.3%;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44289.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301.9億元,增長14.1%。

2019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及增速
指標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餘額 54377.9 7.3
 其中:非金融企業 15071.4 1.0
       住戶 26113.8 13.6
       廣義政府 10784.2 2.7
各項貸款餘額 44289.3 14.1
 其中:住戶 18288.6 16.5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 25968.8 12.5
 其中:境內短期 11724.6 11.3
       境內中長期 29261.7 13.6

全年上市公司通過境內市場累計籌資446.3億元,比上年減少88.8億元。其中,首次公開發行A股3隻,籌資12.1億元;A股再籌資(包括配股、公開增發、非公開增發、認股權證)276.6億元;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可分離債、公司債籌資157.6億元。到2019年末,全省上市公司105家,上市公司市價總值 12809.3億元,比上年增長63.5%。

全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34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452.7億元,增長10.7%;人身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896億元,增長11.9%。賠款和給付419億元,下降0.1%。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240億元,增長7.7%;人身險業務賠款和給付支出179億元,下降8.9%。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編輯]

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5元,比上年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0元,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人均消費支出23782元,增長10.5%。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11.2%,衣着支出增長6.2%,居住支出增長7.2%,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10.9%,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長9.1%,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長18.1%,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6.8%。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1.2%,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年末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1.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5平方米。

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比上年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人均消費支出14546元,增長14.1%。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13%,衣着支出增長32.7%,居住支出增長9.9%,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9.6%,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長9.8%,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長15.7%,醫療保健支出增長27.7%。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7%,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年末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53.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1平方米。

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為1217.06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501.7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518.79萬人,全年為14.49萬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全年參加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639.96萬人和622.2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6732.17萬人。

年末36.7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8.3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36.2萬人。全年民政部門臨時救助10.8萬人次。

十、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編輯]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1個,普通高校112所。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328所。普通高中667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9.6%。初中2846所,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學7792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7%。

2019年全省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指  標 招生數

(萬人)

在校生數

(萬人)

畢業生數

(萬人)

研究生 2.6 7.0 1.8
普通本專科 43.2 124.1 32.2
中等職業教育 30.2 75.1 26.8
普通高中 37.9 108.8 36.3
初中階段 76.9 218.8 67.6
小學 79.6 462.1 75.4

年末全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36.9萬人,比上年增長2.7%。科研機構6181個,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機構1284個。從事研發活動人員23.2萬人。

全省有國家大科學裝置4個;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85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99家,其中國家級9家;有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103個,其中國家級15個;有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57個,其中國家級35個;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個,其中國家級6個。有高新技術企業6636家,比上年淨增1233家。

全年登記科技成果16294項,其中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952項。獲得國家科技獎的科技成果8項,包括:炎症巨噬細胞的活化、調控及效應機制,移動高清視頻編碼適配關鍵技術,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光學監測技術及應用等。全年申請專利16.7萬件,授權專利8.25萬件。年末全省有效發明專利7.48萬件。全年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452.72億元,增長40.9%;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610.01億元,增長72.1%。

年末全省有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1405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3個;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32個(包含在皖分部、分公司),累計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企業1628個;法定及授權計量檢定技術機構204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434.3萬台(件)。截至2019年末,累計制定國際標準27項、國家標準2432項,制定、修訂地方標準2503項。累計擁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78個、有效註冊商標60.85萬件。

全年省測繪檔案資料館為社會各界提供各種比例尺地形圖54401幅、測繪基準成果1012點(次),航空航天遙感329.6萬平方千米、數據量46284GB;完成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生產與更新33100幅、地理國情動態監測14萬平方千米。

年末全省有文化館124個,公共圖書館125個,博物館204個(含民營博物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43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5處、合併國保項目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15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2項,省級名錄479項。年末全省廣播電視台78座,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25座。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87%,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87%。有線電視用戶794.46萬戶。全年出版報紙98種,總印數6.07億份;期刊(雜誌)180種,總印數0.4億冊;圖書10532種,總印數3.29億冊。有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124個,館藏檔案資料4507萬卷(件、冊),庫館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

十一、衛生、體育和社會服務[編輯]

年末全省有醫療衛生機構26436個,其中醫院124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4558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45個、其他衛生機構9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院138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858個,村衛生室1554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9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13個。全省衛生技術人員36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7萬人,註冊護士16.3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5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4.9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33.1萬張。全年醫療衛生機構共診療3.4億人次。

全年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我省運動健兒共獲得65枚金牌、59枚銀牌、106枚銅牌。全年共舉辦百人以上的群眾體育健身活動4262次,參加活動總人數414萬人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約為1.78平方米。全年銷售體育彩票82.3億元。

年末全省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927個,床位25.8萬張,收養各類人員11.5萬人;不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816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128個,社區服務站3100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69.18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9.89億元。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編輯]

全省已發現的礦種為128種(計算到亞礦種為161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08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種6種,金屬礦種23種,非金屬礦種77種,水氣礦種2種。新增查明資源儲量的大中型礦產地16處。

全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48.8%。

年末全省有省、市、縣級環境監測站87個。16個省轄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10]為71.8%,比上年下降5.4個百分點;有1個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全省PM2.5年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已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0個。當年人工造林面積51.2千公頃。

淮河幹流安徽段水質以Ⅱ類為主,總體水質優。長江幹流安徽段水質為Ⅱ類,總體水質優;主要支流總體水質良好。巢湖湖區整體水質輕度污染,主要環湖支流整體水質良好。新安江干、支流水質優。全省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7.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增長4.6%,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5%。

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35人,比上年下降15.9%;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347人,上升5.5%;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0.036人,下降70.3%。全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0988起,發生火災事故10036起。

注釋[編輯]

  1. 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 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3. 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和行業實行相對分離的劃分標準,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指工業(不含開採輔助活動,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4. 全員勞動生產率為地區生產總值(現價)與年平均全部就業人員的比率。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5.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蕪湖、馬鞍山、蚌埠7個省轄市以及安慶市的桐城市。
  6.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是指合肥、蕪湖、馬鞍山、安慶、滁州、池州、銅陵、宣城8個省轄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
  7. 皖北六市是指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
  8. 根據2019年交通運輸部組織的道路貨物運輸量專項調查,調整2019年公路貨物運輸量、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統計口徑,數據與上年不可比。
  9.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上年指標作同口徑調整。
  10. 根據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2019年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口徑由標況改為實況。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