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宗統編年/卷之十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宗統編年卷之十七

  臨濟第三世祖

  諱慧顒。河北人。嗣興化。住汝州南院。一名寶應。

  昭宗(名傑在位一十六年)。

  昭宗己酉龍紀元年。

  臨濟第三世汝州南院祖嗣宗統(四十二年)。

  祖上堂曰。赤肉團上。壁立千仞。僧出問。赤肉團上。壁立千仞。豈不是和尚道。祖曰。是。僧便掀倒禪床。祖曰。這瞎驢亂做。僧擬議。祖便打趂出。

  八月二十二日。茶毗興化祖全身得舍利一千餘粒諡廣濟塔曰通寂。

  庚戌大順元年 時天下分裂。霸據一方者。凡十三處(西秦。吳。吳越。燕。楚。前蜀。荊。閩。南漢。後蜀。南唐。殷。東漢)。

  嗣溈山法同建宗旨溈仰宗第一世智通祖示寂(書法同曹山)。

  祖自仰山開法。遷觀音。接機利物。為禪宗標準。將遷化前數年。有偈曰。年滿七十七。老去是今日。日輪正當午。兩手攀膝屈。至大順庚戌。時在韶州東平山。將入滅。有數僧侍立。祖示偈曰。一二二三子。平目還仰視。兩口無一舌。此是吾宗旨。言訖。以兩手抱膝而逝。年七十七諡智通。塔號妙光。

  存考(按仰山距溈山祖人滅時。凡三十八年。一傳為西塔光穆。霍山景通。龍泉文喜。新羅順支。南塔光涌等。共六人。南塔涌再傳為清化全付。芭蕉慧清等共五人。西塔穆再傳。為資福如寶一人。芭蕉清三傳。為興陽清讓。幽谷法滿等共四人。資福寶傳真邃德韶等。亦四人。而此後傳燈。無考。又自西塔而後。諸師皆年代不載唯文喜禪師。載開成二年。趙郡具戒。咸通三年。至洪州觀音院見仰山。言下頓了。心契仰山。令典常住。光啟三年。錢王請住龍泉廨署。大順元年。錢王表薦賜紫衣。乾寧四年。又奏師號曰無着。光化二年示寂。余俱寥寥語句。僅以存其大端。今並闕焉。以俟後來詳考。雲門法眼。亦同此例也)。

  辛亥二年。

  壬子景福元年。

  癸丑二年。

  甲寅乾寧元年。

  乙卯二年。

  禪師臨濟支下灌溪志閒寂。

  閒館陶史氏子。初參臨濟祖。後參末山然。住灌溪嗣臨濟。五月一日問侍者曰。坐死者誰。曰僧伽。問立死者誰。曰僧會。閒乃行七步垂手而逝。

  禪師溈山支下徑山洪諲寂。

  諲嗣溈山。住徑山。九月日院前檉樹忽萎。廚內飯如金色。諲令鳴鏡集眾。升座曰。牟尼掩足。迦葉藏峰。彼彼不落見聞。一句莫教人說。汝須急切。各自知時。法界雖長。世人景促。佛法非遠。大道不迷。孝順住持。如吾在日。久立珍重。遂入滅。

  禪師洞山支下九峰通玄寂。

  玄嗣洞山。由末山遷九峰。二月十七日誡眾曰。無虛度光陰。無虛消信施。既已出家。惟道是履。名大丈夫。言訖。遂寂然在定。至三月二十日乃化。

  丙辰三年。

  延沼生於餘杭劉氏。

  丁巳四年。

  戊午光化元年。

  禪師華岳玄偉纂聖胄集成。

  偉編次貞元已來宗師機緣行世。曰聖胄集。

  禪師南泉下尊宿趙州觀音院真際大師從諗寂。

  諗住趙州觀音院。燕趙二王同至院見諗。諗端坐不起。燕王問曰。人王尊耶。法王尊耶。諗曰。若在人王。人王中尊。若在法王。法王中尊。二王歡然敬服。乃同供養。諗志效古人。住持四十餘年。道滿天下。所有言句。諸方傳播。尊為古佛。壽一百二十歲。

  祥符蔭曰。南泉趙州。皆稱尊宿。如歲寒松栢。挺秀丹山碧嶂間。時花芳草。對之異矣。住持四十餘年。未嘗以一事告檀越。繩床一角折。以繩系殘薪支之。噫。高風碩德。所以冠卓古今也。

  禪師夾山下澧州洛浦(或作樂普)元安寂。

  安夾山會嗣。初為臨濟侍者。濟稱之為門下一隻聖箭。後辭臨濟住夾山住庵。夾山修書招之。乃服膺。語具本傳。住洛浦上堂曰。末後一句。始到牢關。鎖斷要津。不通凡聖。尋常向諸人道。任從天下樂欣欣。我獨不肯。欲知上流之士。不將佛祖言教貼在額頭上。如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鳳縈金網。趣霄漢以何期。直須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則。是以石人機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應和。指南一路。智者知疏。八月誡主事曰。出家之法。長物不留。播種之時。切宜減省。締構之務。悉從廢停。流光迅速。大道玄深。苟或因循。曷由體悟。冬示微疾。不倦請參。十二月二日午時。與僧問答罷。便告寂。

  禪師溈山支下鄧州香嚴智閒寂。

  閒青州人。徧參諸方。在百丈時。性識聰敏。參禪不得。洎丈遷化。遂參溈山。山問。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閒被一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嘆曰。畫餅不可充飢。屢乞溈山說破。山曰。我若說似汝。汝已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干汝事。閒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卻曰。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個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乃泣辭溈山。直過南陽。睹忠國師遺蹟。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贊曰。和尚大慈。恩踰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頌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溈山聞得。謂仰山曰。此子徹也。仰曰。此是心機意識。着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仰後見閒曰。和尚讚嘆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閒舉前頌。仰曰。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別更說看。閒又成頌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閒復有頌曰。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乃報溈山。曰且喜閒師弟會祖師禪也。閒初開堂。溈山令僧送書。並拄杖至。閒接得便哭蒼天蒼天。僧曰。和尚為甚麼如此。閒曰。祇為春行秋令。閒有偈曰。子啐母啄。子覺母殼。子母俱亡。應緣不錯。同道唱和。妙雲獨腳。

  祥符蔭曰。聰明障道。為其難透脫也。香嚴得力於師友。糞掃堆頭一擊而了。所以啐啄俱亡。應緣不錯。後之學者。應無俟騰口說矣。

  己未二年。

  庚申三年。

  禪師仰山支下杭州龍泉無着文喜寂。

  喜仰山嗣。嘉禾御兒朱氏子。七歲出家。開成二年登戒。咸通三年禮仰山於豫章觀音院。言下了契。充典座。有異跡。七年旋浙右。止千頃山。十年居龍泉古城院。乾符六年。避地至湖州余不亭。刺史杜孺休請居仁王院。光啟二年。錢武肅王疏請住龍泉。大順元年賜紫。乾寧四年賜師號。曰無着。十月二十七日夜中時。告眾曰。三界心盡。即是涅盤。言訖。跏趺而寂。春秋八十。夏六十。塔於靈隱西塢。天佑二年叛兵發塔。肉身不壞。發爪俱長。吳越王重加封瘞。

  祥符蔭曰。無着神異炳着。是再來果位中人。仰山東土小釋迦。故一時參承之士。如南塔光涌者。山每對人稱之曰。此子是肉身佛。栴檀林中無穢草。師子窟中無異獸。法化之隆。隱顯莫測。此所以為護持正眼者歟。

  辛酉天復元年。

  嗣洞山法同建宗旨曹洞宗第一世撫州曹山祖示寂 書法(曹山為洞山子。同建宗旨。為曹洞第一世。故書法如此)。

  祖住仰山。南平鍾王雅重。致禮敦請。祖但書隱山山居頌一首付使者。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六月日。問知事。今日是幾何日月。曰六月十五日。曰曹山平生行腳。到處只管九十日。為一夏。明日辰時。吾行腳去。及時焚香宴坐而化。

  或問祥符曰。洞山寂後。曹山住世尚三十二年。雲居既稱曹洞二世。何不嗣統於曹山寂後。曹山既遜統矣。而書其寂於雲居三十二年。此三十二年。曹山毋乃贅旒乎。祥符曰。佛祖付正法眼。以毋令斷絕為囑。洞宗傳持於今者。皆云居之後。雲居嗣法洞山。曹山同建宗旨者也。以宗旨言。曹山合洞山而成一世。洞山寂而曹山不單書者。曹山統於洞山。所以從洞山。尊洞山也。不然。洞山寂而曹山單書。是二宗統矣。洞山寂而書雲居嗣統者。尊曹山為一世也。今之傳持洞宗者。皆云居之後。而並尊曹山合洞山為一世。稱曹洞者。大同之道。無彼此也。曹山既遜位。而書其寂於雲居三十二年者。如唐之玄宗。傳位於天寶十五載。而崩於肅宗之寶應元年。宋高宗禪位於紹興二十三年。而崩於孝宗淳熙十三年。何贅旒之有。雲居嗣統為第二世。自當並尊曹山為第一世。亦如宋太宗以弟而承兄太祖正統。則兄弟而祖宗焉。統序昭然。百世不易。仰山之寂亦然。溈仰雲門法眼三宗。止於首建。濟洞編年。歷世相次者。二枝嫩桂久昌昌。祖讖光垂。至今未艾也。

  師禪了悟補住曹山。

  壬戌二年。

  曹洞宗第二世洪州雲居弘覺祖示寂(作天福者誤)。

  祖住持三十餘年。道徧天下。眾至千五百人。南昌鍾王師尊之。願以為世世師。天復元年秋。示微疾。十二月八日。為大眾最後開方便門。敘出世始末。是年正月三日問侍者。今日是幾。對雲初三。祖曰三十年後。但云祇這是。乃端然告寂。

  祥符蔭曰。江河之行萬里。未聞源清而流濁。法脈相承。宗眼相照。如空鏡交融。不合而合。觀雲岩洞山雲居三世。可暸然矣。

  曹洞宗第三世祖

  諱 丕生緣傳燈失載。

  癸亥三年。

  曹洞宗第三世洪州鳳棲山同安祖嗣宗統(約十三年)。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祖曰。金雞抱子歸霄漢。玉兔懷胎入紫微。曰忽遇客來。將何祗待。祖曰。金果朝來猿摘去。玉花晚後鳳銜歸。新到參。祖問甚處來。曰湖南。祖曰。還知同安這裡風雲體道。花檻璇璣麼。曰知。祖曰。非公境界。僧便喝。祖曰。短販樵人。徒夸書劍。僧擬進語。祖曰。劍甲未施。賊身已露。

  存考(按雲居傳同安丕。丕傳鳳棲志。志傳梁山觀。觀傳太陽玄。丕與志。傳燈諸錄皆不載其生緣示寂之年月。考太陽玄。以宋咸平三年庚子觀歿。辭塔出山。至太陽謁堅禪師。堅欣然讓法席。使主之。是梁山寂於咸平三年之際也。從唐天復三年癸亥。至宋咸平庚子。為九十餘年。而同安鳳棲梁山三世。三世之間。各准三十年為一世。以定宗統。細故雖則脫略。微茫無征。而大旨粲然不失。存之以俟後來考定雲)。

  禪師道簡繼席雲居。

  簡范陽人。童子剃落。受滿分戒。徧游叢席。後謁雲居。與語連三日。大奇之。誡令刻苦事眾。於是簡躬操井臼同樵爨。徧掌寺務。不妨商略古今。眾莫有知者。以臘高。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靈甚。雲居祖住三峰時。神受服役。既來雲居。神亦隨至。舍於枯樹之下而樹茂。號安樂樹神。雲居將順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諱。誰可繼者。曰堂中簡主事意不在簡。謂當揀擇堪說法者。僉曰。第二座可。然姑請簡。意簡必辭。簡既夙受記莂。即攝眾演法。主事大沮。簡察知之。一夕遁去。其夕安樂樹神號泣。詰旦眾追至麥莊。悔過迎歸。聞空中連聲唱曰。和尚來也。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隨處得自在。問維摩豈不是金粟如來。曰是。曰為甚麼卻在釋迦會下聽法。曰他不爭人我。問路逢猛虎時如何。曰千人萬人不逢。為甚麼闍黎偏逢。問孤峰獨宿時如何。曰閒卻七間僧堂不宿。阿誰教汝孤峰獨宿。問古人云。若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逈絕孤危。似汝閨閣中軟暖麼。簡契悟精深。履踐明驗對機應物。度越格量。天下宗師之。壽八十餘。無疾而化。

  甲子天佑元年(八月朱全忠弒帝於椒殿。立太子祝為昭宣帝。雖立而不改元。仍稱天佑)○(此後唐末並五代注紀)。

  乙丑二年。

  禪師長沙下四明雪竇常通寂。

  通嗣長沙岑。住雪竇。郁然盛化。七月集眾。焚香付囑訖。合掌而逝。

  丙寅三年。

  禪師幼璋住瑞龍。

  璋受白水仁心印。住靜天台。值浙東飢疫。璋於溫台明三郡。收瘞遺骨數千。時謂悲增大士。錢王建瑞龍寺。請璋住持。

  禪師慧棱住招慶。

  棱往來雪峰玄沙二十年。坐破七個蒲團。不明此事。一日捲簾。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簾來見天下。有人問我是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峰舉謂沙曰。此子徹也。曰未可。此是意識着述。更須勘過始得。至晚。峰謂棱曰。備頭陀未肯汝在。棱乃頌曰。萬象之中獨露身。惟人自肯乃方親。昔時謬向途中覓。今日看來火里氷。峰乃曰。不可更是意識着述。泉州刺史王延彬。請棱住招慶。開堂日。彬朝服趨侍。曰請師說法。曰還聞麼。彬設拜。棱曰。雖然如此。恐有人不肯。僧問。如何是正法眼。棱曰。有願不撒沙。

  祥符蔭曰。靈雲勤見桃花悟道。玄沙曰。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香嚴閒擊竹了悟。仰山曰。更須勘過始得。棱公坐破七個蒲團。捲簾徹見天下。而玄沙猶恐其屬意識邊事。古人師友之間。不肯輕易放過如此。真玉火三日而見性。詎不信夫。

  禪師文邃住欽山。

  邃嗣洞山祖。住澧州欽山。一日巨良來參。問一鏃破三關時。如何曰放出關中主看。曰恁麼則知過必改。曰更待何時。曰好只箭。放不着。所在。便出。邃曰。且來。闍黎。良回首。邃下禪床擒住曰。一鏃破三關即且置。試為欽山發箭看。良擬議。邃打七棒曰。且聽這亂統漢。疑三十年。

  丁卯四年 (四月以後。梁開平元年。是歲唐亡。梁晉岐淮南。西川凡五國。吳越。湖南。荊南。福建。嶺南。凡五鎮)○(是歲晉岐淮南。仍稱唐天佑。西川稱天復。余皆稟梁正朔)。

  禪師德謙住明招山。

  謙受羅山印記。不滯一隅。激揚玄旨。諸老宿皆畏其敏捷。後學鮮敢當其鋒者。道聲遐播。眾請居婺州明招山。

  禪師道怤住鏡清。

  怤嗣雪峰。住鏡清。學者奔湊。

  禪師行修幽棲四明。

  修泉南陳氏子。母夢吞日。驚寤而生。長耳垂肩。異香滿室。七歲不言。或問曰。汝非瘂乎。忽應聲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煙樓耳。人益奇之。比長讀書。過目成誦。旁及內典。徧閱三藏。忽幡然欲遊方外。躡屣名山。至金陵瓦棺寺祝髮受具。參雪峰得受心印。游天台國清。日憩岩畔。猛虎巨蛇往來左右。馴擾不去。至四明。獨棲松下。天花紛雨。又趺坐黃尾岩。結茅為蓋。百鳥銜花。所坐盤石。當膝處成坳。

  戊辰(晉岐淮南稱唐天佑五年。梁開平二年。蜀王建武成元年。是歲西川稱蜀)。

  禪師德山下福州雪峰真覺大師義存寂。

  存住雪峰。道滿天下。僖宗欽風。錫真覺大師之號。並紫袈裟。閩主大加隆禮。問法投誠。將寂之前。自製塔銘。並序。三月示疾。閩主遣醫進藥。存曰。吾非疾也。竟不服藥。遺偈付囑。五月二日。朝游藍田。暮歸澡身。中夜入滅。壽八十七。臘五十九。

  禪師雪峰下福州玄沙宗一師備寂。

  備嗣雪峰。住梅溪。後居玄沙。一時海眾。皆望風欽服。學徒千人。應機接物。垂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示疾而化。壽七十五。臘四十四。賜號宗一。

  文偃禪師徧參諸方至靈樹為第一座尋嗣其席。

  偃受法印於雪峰後。出嶺徧謁諸方。激揚辨論。到九江尚書陳操問。儒書中即不問。三乘十二分教自有麼主。作麼生是衲僧行腳事。曰尚書曾問幾人來。曰即今問上座。曰即今且置。作麼生是教意。曰黃卷赤軸。曰這個是語言文字。作麼生是教意。曰口欲談而詞喪。心欲緣而慮亡。曰口欲談而詞喪。為對有言。心欲緣而慮亡。為對妄想。作麼生是教意。操無語。偃曰。見說尚書看法華經。是否。曰是。曰經中道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幾人退位。操又無語。偃尚。書誓且莫草草。三經五論。師僧拋卻。特入叢林十年二十年。尚不奈何。尚書又爭得會。操禮拜曰。某甲罪過。最後到曹溪禮祖塔。(作長興元年者誤)靈樹知聖敏。請為第一座。先是敏不請首座。有勸請者。但曰。我首座已出家。久之又請。曰我首座已行腳悟道。久之又請。曰我首座已廣嶺矣。忽一日令擊鐘接首座。眾皆出迓。偃果至。敏迎笑曰。奉遲甚久。何來暮。即命之。偃亦不辭而就職。俄廣主劉王將興兵。就敏決可否。敏前知。手封奩子語侍者曰。王來。出以似之。乃就坐而逝。王至。聞敏已化。大驚。問和尚何時得疾。曰師不曾有疾。適封一奩子。令候王至。王開奩得一帖子云。人天眼目。堂中首座。乃勅刺史何希范。具疏禮請偃。繼其法席。

  禪師慧球嗣席安國。

  球莆田人。玄沙室中。參訊居首。因問如何是第一月。沙曰。用汝個月作麼。球從此悟入。沙將示滅。閩帥王公遣子至。問疾。仍請密示。繼踵說法者誰。沙曰。球子得。王默記遺旨。乃問鼓山臥龍。法席孰當其任。山舉城下宿德。具道眼者十有二人。皆堪出世。亦默之。至開堂日。官僚與僧侶。俱會法筵。王忽問眾曰。誰是球上座。於是眾人指出。王便請球住安國禪院。上堂。我此間粥飯因緣。為兄弟舉唱。終是不常。欲得省要。卻是山河大地。與汝發明。其道既常。亦能究竟。若從文殊門入者。一切無為。土木瓦石。助汝發機。若從觀音門入者。一切音響。蝦蟆蚯蚓。助汝發機。若從普賢門入者。不動步而到。以此三門。方便示汝。如將一隻折箸。攪大海水。令彼魚龍。知水為命。會麼。若無智眼而審諦之。任彼百般巧妙。不為究竟。

  師虔禪師自青林遷住洞山。

  虔參洞山。山問近離甚處。曰武林。曰武林法道何似此間。曰胡地冬抽筍。曰別甑炊香飯。供養於此人。虔拂袖便出。山曰。此子向後走殺天下人在。一日虔栽松次。有從虔乞偈。虔作偈曰。亭亭三尺余。鬱郁覆青草。不知何代人。得見此松老。山見偈曰。此第三代洞山主人也。住青林。復遷洞山。凡新到。先令搬柴三轉。然後參堂。

  首建雲門宗第一世祖

  諱文偃。雪峰嗣。嘉興張氏子。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師出家。初參睦州尊宿。發明大旨。後造雪峰。深造閫奧。徧參諸方幾二十年。後抵韶州靈樹敏禪師法席。居第一座。尋補住。後遷雲門。

  己巳(晉岐淮南稱唐天佑六年梁開平三年)。

  大鑒下第七世雲門宗第一世祖首建雲門宗。

  發明(書大鑒下第七世。表來源也。書首建。表立宗也)。

  祥符蔭曰。向見雲門機用。以為英靈駿發。傑出之土也。今編年曆。詳檢生平。知其蚤脫鞴於睦州。旋蜜證於雪峰。忘餐待問。立雪求知。出嶺徧參諸方名宿。如疎山臥龍歸宗天童鵝湖乾峰等。無一不激揚勘辨。維時天下分崩。雲迷霧塞。師乃不避險難。孤策遨翔。今讀其遺表。困風霜於十七年間。涉南北於數千里外。始見心猿罷跳。意馬休馳之語。為之神悚淚落。是知師乃百鍊精金。鑄成神鋒。四照。其光芒焰彩。有不望影心服者乎。宋蘇澥序師之錄。有曰。擒縱舒捲。縱橫變化。放開江海。魚龍得游泳之方。把斷乾坤。鬼神無行走之路。草木亦當稽首。土石為之放光。本分鉗錘。金聲玉振。崢嶸世界。瓦解氷消。列派分宗。將錯就錯。其知言哉。

  禪師居遁出世龍牙。

  遁契旨洞山。服勤八載。是年出世龍牙法濟。示眾。夫參玄人。須透過佛祖始得。新豐和尚道。佛祖言教如生冤家。始有參學分。若透不得。即被佛祖謾去。僧問。佛祖還有謾人之心也無。曰汝道江湖還有礙人之心也無。江湖雖無礙人之心。為時人過不得。江湖卻成礙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礙人。佛祖雖無謾人之心。為時人透不得。佛祖卻成謾人去。不得道佛祖不謾人。若透得佛祖過。此人過卻佛祖。若也如是。始體得佛祖意。方與向上人同。如未透得。但學佛學祖。則萬劫無有出期。曰如何得不被祖佛謾去。曰道者直須自悟始得。

  招慶慧棱移居長慶。

  棱住招慶。受閩主王審知請住福州長慶。上堂。撞着道伴交肩過。一生參學事畢。上堂。我若純舉唱宗乘。須閉卻法堂門。所以道盡法無民。僧問。不怕無民。請師盡法。棱曰。還委落處麼。

  庚午(晉岐吳稱唐天佑七梁開平四)年。

  沙門南嶽惟勁續寶林傳。

  勁集光化以來。出世宗師機緣。為續寶林傳。

  辛未(晉岐吳稱唐天佑八梁乾化元蜀永平元)年。

  祖住雲門光泰(作甲午年者誤)。

  上堂曰。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世緣。作麼生承當。眾無對。自代曰。一鏃破三關。

  安隱忍曰。雪峰禪師有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雲門生平。用此接人。如風馳電轉。自非透明大法。死盡全心者。難為湊泊。蓋自家立地處。不漏絲髮。故應機垂手。不期然而然。

  祖示法病。

  上堂曰。光不透脫。有兩般病。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個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又法身亦有兩般病。得到法身。為法執不忘。己見猶存。坐在法身邊是一。直饒透得法身去。放過即不可。仔細點簡將來。有甚麼氣息。亦是病。

  大慧杲曰。不用作禪會。不用作道會。不用作向上商量。此是雲門老漢據實而論。我恁麼道。有沒量罪過。汝若簡點得出。許你具擇法眼。若簡點不出。且向雲門葛藤里參。又曰。而今學實法者。以透過法身為極致。而雲門反以為病。不知透過法身了。合作麼生。到這裡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着問別人。問別人則禍事也。

  安隱忍曰。透過法身。雲門猶以為病。正悟之難。如此也。後代有透一切空。遂斥言句為實法。以隱隱地一物為本分事。不知皆墮此老呵忌之中。此其有實悟者。依稀彷佛輩。不足論也。

  祖示綱宗。

  偈曰。康氏圓形滯不明。魔深虛喪擊寒氷。鳳羽展時超碧漢。晉鋒八博擬何憑。(其一)是機是對對機迷。辟機塵遠遠塵樓。夕日日中誰有掛。因底底事隔塵迷。(其二)喪時光。藤林荒。徒人意。滯[月*幾]尪。(其三)咄咄咄。力□希。禪子訝。中眉垂。(其四)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塞卻咽喉。何處出氣。笑我者多。哂我者少(其五)。

  寶雲潛曰。辟之一字。雲門之總持也。辟則不對。對則不辟。辟奇而對偶也。乾辟而坤闔者也。辟者。從無而辟者也。故不知從無而出者。不能知雲門之旨者也。辟者。從一而辟者也。故不知從一而出者。故不知雲門之旨者也。辟則新。不辟則故。天下之言云門者。皆故云門。而非新雲門也。故雪竇為雲門之中興也。辟則生。不辟則死。故天下之言云門三句者。皆死雲門。而非活雲門也。夕日日中誰有掛。知以掛為法者之非雲門也。辟者。奪其掛之飛將也。晉鋒八博擬何憑。知以憑為法者之非雲門也。辟者。破其憑之寶鏡也。晉鋒八博。辟之所以為辟也。此雲門之密也。

  禪師智暉建寺重雲。

  暉得法白木仁。結茅中灘。日以施濟為事。人莫能淺深之。有癩比邱求暉洗摩。暉無難色。俄有神光異香。忽失所在。乃還圭峰。深入岩石。顧見磨衲數珠銅瓶棕笠。藏石壁間。觸之即壞。斂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建寺。方剃草。有祥雲出眾峰間。遂名重雲。虎豹引去。又塞龍潭。龍亦移他處。

  壬申(晉岐吳稱唐天佑九梁乾化二)年。

  禪師如訥卓庵道場山。

  訥湖州人。得法翠微學。剃草卓庵道場山。乘虎道行。學徒四至。遂成禪苑。

  癸酉(梁乾化三)年。

  禪師玄沙支下安國慧球寂。

  甲戌(梁乾化四)年。

  禪師翠微下舒州投子山寂住慈濟大同寂。

  同翠微學嗣。參翠微。問未審二祖初見達摩。有何所得。微曰。汝今見吾。復何所得。遂契悟。他日問。如何是佛理。微曰。佛即不理。同曰。莫落空否。微曰。真空不空。微示讖偈曰。佛理何曾理。真空又不空。大同居寂住。敷演我師宗。同後住投子。院名寂住。四月六日寂。

  禪師洞山支下疎山匡仁寂。

  仁嗣洞山祖。先參大溈佑不契。與香嚴閒約曰。向後有住處。特來相見。溈笑曰。這矮子。向後住處。近山無柴燒。近水無水吃。乃造洞山。問未有之言。請師示誨。山曰。不諾無人肯。曰還可功也無。山曰。你即今還功得麼。曰功不得。即無諱處。山寂後。入嶺詢大溈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語。安笑之。且曰。向後有獨眼龍為子點破。後明招謙出世。(謙眇一目)徑往禮拜。大悟言下。香嚴出世。不爽前約。訪之。嚴上堂答僧問不求諸聖。不重己靈語。仁在眾嘔之。嚴躡前問。仁曰。何不道肯諾不得全。嚴曰。肯又肯個甚麼。諾又諾於阿誰。仁曰。肯即肯他千聖。諾即諾於己靈。嚴曰。師叔恁麼道。向後倒屙三十年在。住疎山後。果病吐二十七年而愈。卻每於食後。抉口令吐曰。香岩師兄記我三十年倒屙。尚欠三年在。臨遷化。示眾偈終而逝。

  沙門蜀禪月大師貫休寂。

  休蘭溪姜氏子。精法華起信奧義。吟詩。善翰墨。時謂姜體。王慥吳融。雅相篤重。入蜀署禪月大師。有禪月集行世。

  乙亥(梁貞明元)年。

  禪師神宴住鼓山。

  宴大梁李氏子。幼惡葷膻。樂聞鍾梵。年十二時。有白氣數道騰於所居屋壁。宴題壁曰。白道從茲速改張。休來顯見作妖祥。定祛邪行歸真見。必得超凡入聖鄉。題罷。氣即滅。年十六。夢梵僧告曰。出家時至矣。遂披削受具。謂同學曰。古德雲。白四羯磨後。全體戒定慧。豈準繩而可拘也。於是杖錫徧叩禪關。參雪峰。峰知其緣熟。忽起搊住曰。是甚麼。宴釋然了悟。亦忘其了心。惟舉手搖曳而已。峰曰。子作道理耶。曰何道理之有。峰深肯之。後赴閩王請。峰門送。回至法堂。乃曰。一隻聖箭。直射九重城裡去也。孚上座曰。是伊未在。曰渠是徹底人。曰若不信。待某甲去勘過。遂趂至中路問。師兄向甚處去。曰九重城裡去。曰忽遇三軍圍繞時如何。曰他家自有通霄路。曰恁麼則離宮失殿去也。曰何處不稱尊。孚拂袖便回。峰問如何。曰好只聖箭。中路折卻了也。遂舉前話。峰曰。奴渠語在。曰這老凍膿。猶有鄉情在。是年住鼓山。直下猶難會。尋言轉更賒。若論佛與祖。特地隔天涯。

  禪師獻蘊遷夾山。

  蘊參洞山虔。問如何用心。得齊於諸聖。虔仰面良久曰。會麼。曰不會。曰去。無子用心處。蘊乃契悟。更不他游。遂作園頭。出世黃岳蘭若。遷夾山。僧問月生雲際時如何。曰三個孩兒抱華鼓。好大哥。莫來攔我球門路。凡蘊應機。多雲好大哥。時稱大哥和尚。

  丙子(梁貞明二)年。

  丁丑(晉岐吳稱唐天佑十四梁貞明三蜀天漢元漢乾亨元)年。

  布袋和尚坐化明州。

  布袋和尚。不示氏族。自稱名契此。形裁腲鮾。蹙額皤腹。常以杖荷一布囊。入廛市中。見物則乞。人呼為長汀子布袋和尚。出語無定。蹤跡莫測。三月於岳林寺端坐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而化。其後復見於他州。亦負布袋。四眾競圖其像。

  祥符蔭曰。大士應化。如月散千江。風行大地。寧可形跡定其賢愚。日月紀其生滅。豐干寒拾之倫。寶掌僧伽之輩。偶亦云露。隱而不發者。山林闤闠。未嘗無人。順行逆施。疇能測識。皆所以默運悲智。隨類引導。佐輔真宗。書一二。示着者。以槩一切。凡聖兩忘者。自能不向百草頭識取祖師也。

  戊寅(梁貞明四)年。

  己卯(晉岐吳稱唐天佑十六梁貞明五蜀乾德元吳宣王楊隆演武義元)年。

  禪師石霜下龍湖圓覺普聞寂。

  聞住龍湖。神異多端。凌晨跨虎出遊。不復歸山而逝。

  禪師從展住保福。

  展嗣雪峰。漳州王刺史創保福禪院。請展居之。

  庚辰(梁貞明六)年。

  禪師桂琛住地藏。

  琛常州李氏子。為兒童時。日一素食。出言有異。既冠。披削登戒學毗尼。一日為眾宣戒已。乃曰。持戒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脫也。依文作解。豈發聖智乎。初謁雲居雪峰。不大發明。後參玄沙。言下大悟。時與慧球齊名。號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韜晦。叢林共指為雪峰法道所寄。漳州牧王公。請住城西石山地藏。

  辛巳(梁龍德元吳睿皇楊溥順義元)年。

  禪師石霜下泐潭開法九峰大覺道虔寂。

  虔嗣石霜諸。初百丈[療-(日/小)+土]馬祖舍利於海昏石門。廬塔十餘年。及住百丈。不復還石門。虔自九峰往游。遂成法席。為泐潭第一代。是年安坐而化。諡大覺。

  興化侍者守廓參驗諸方 發明(興化祖寂已三十年仍書興化侍者者見不忝其為祖之侍者也凡書職事皆無愧於其職也)。

  廓得法興化祖。行腳到德山。問鑒曰。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曰作麼作麼。曰勅點飛龍馬。跛鱉出頭來。鑒便休去。來日浴出。廓過茶與鑒。鑒於背上拊一下曰。昨日公案作麼生。曰這老漢今日方始瞥地。鑒又休去。廓行腳到襄州華嚴會下。一日華嚴上堂。大眾。今日若是臨濟德山高亭大愚鳥窠船子兒孫。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華嚴與汝證據。廓出禮拜起便喝。嚴亦喝。廓又喝。嚴亦喝。廓乃曰。大眾看這老漢一場敗闕。又喝一喝拍手歸眾。嚴下座歸方丈。時延沼作維那。上去問訊。嚴曰。維那汝來也。叵耐守廓適來把老僧扭捏一上。待集眾打一頓趂出。曰趂他遲了也。自是和尚言過。他是臨濟下兒孫。本分恁麼。嚴方息怒。沼舉似廓。廓曰。你着甚來由。勸這漢。我未問前蚤要棒吃得我話行。如今不打。搭卻我這話也。沼曰。雖然如是。已遍天下也。廓到鹿門。一日見鹿門問楚和尚。你終日披披搭搭作甚麼。楚曰。和尚見某甲披披搭搭那。鹿門便喝。楚亦喝。兩家總休去。廓曰。你看這兩個瞎漢。隨後便喝。鹿門歸方丈。卻令侍者請廓上來。曰老僧適來與楚闍黎賓主相見。什麼敗闕。曰轉見病深。曰老僧自見興化來便會也。曰和尚到興化時。守廓為侍者。記得與麼時語。曰請舉看。廓遂舉興化問和尚甚處來。和尚曰五台來。興化曰還見文殊麼。和尚便喝。興化曰我問你還見文殊麼。又惡發作麼。和尚又喝。興化無語。和尚作禮。興化至明日。教守廓喚和尚。和尚蚤去也。興化上堂雲。你看這個僧擔條斷貫索。向南方去也。已後也道見興化來。今日公案。恰似與麼時底。曰興化當時為甚無語。曰見和尚不會賓主句。所以無語。及欲喚和尚持論。和尚已去也。鹿門明日特為煎茶。晚參告眾。

  宗統編年卷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