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宣統政紀/卷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宣統政紀卷之二  

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十一月癸未朔。上居倚廬。  

○甲申。遣官祭先醫之神。  

○浙江巡撫增韞奏、鐵路軌蝱灩戔穿城。酌開清泰望江兩門閒城穴二處。以便來往。報聞。摺包  

○庫倫辦事大臣延祉等奏、金礦開辦二年。報效三次。擬請將創始委員。酌保數員。得旨、准其擇尤酌保數員。毋許冒濫。

摺包

  

○以辦捐出力。予庫倫協領圖麟二品頂戴。  

○以剿匪傷亡。予浙江緝私營哨弁徐殿魁、易有章優恤。摺包  

○乙酉。頒大行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遺誥。大學士禮部堂官恭捧至天安門宣讀。頒示天下。王以下文武百官。俱齊集跪聽。舉哀行禮。官報  

○諭內閣、所有四時祭享祝版內。醇賢親王。應稱為本生祖考醇賢親王。醇賢親王嫡福晉。應稱為本生祖妣醇賢親王嫡福晉。一切典禮。謹照光緒十六年欽奉大行太皇太后懿旨。永遠遵守。將此通諭知之。現月  

○諭軍機大臣等、朕沖齡踐阼。所有壇廟各祀典。尚未能親詣舉行。應如何由攝政王代詣行禮之處。著禮部妥議具奏。現月  

○督辦墾務兼署綏遠城將軍信勤奏、擬由墾務墊款。設立山西太原至綏遠城一千五百餘里電蝱灩戔。將來由部接修。下部知之。摺包  

○丙戌。諭軍機大臣等、電寄端方等、朱家寶電奏悉。皖北內地空虛。叛兵餘黨尚有五六百人之多。該處素多伏莽。儻其煽惑裹脅。不難立成大股。著該督撫嚴飭派出各營。兼程追截。迅速殲除。尤宜防其設伏困鬥<虘阝>斲。襲擊官軍。切勿稍涉大意。電寄  

○大學堂總監督劉廷琛奏、監國攝政王宜崇體制。禮節當依據禮經。欽遵明旨。首重表明代皇上主持國政。自足以別嫌疑。定猶豫。且合東西各國攝政代表君權之義。謹擬四條。上備裁擇。一、監國攝政王視事。宜於偏殿設旁坐也。案明堂位。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鄭康成曰。不於宗廟。辟王也。而於明堂。固踐天子之位。後儒多疑之。自非周公大聖。固未可輕議踵行。監國攝政王小心寅畏。中外皆知。若於偏殿中設正坐。雖於禮經有據。王心慮有未安。今擬於偏殿中正。恭設寶座。而設監國攝政王坐於東。蓋避正位以尊君。設旁坐以臨下。視周公踐位明堂。猶為謙抑。若仍與諸臣同坐議事。在監國攝政王有紆尊降貴之美。而臣工何敢蹈越禮犯分之愆。斷非所宜出也。一、軍機大臣入直。及應召見人員。仍承皇上之命召見也。視事處設有寶座。軍機大臣承旨時。宜對寶座稱臣。監國攝政王代皇上裁答之。其召見次數及人數。均應聽監國攝政王代宣上命。考會典。軍機大臣入見。載有敷席賜坐之例。國初大臣入對。亦多有賜坐者。此次監國攝政王代皇上視事偏殿。位於寶座之東。似可查照舊例。承皇上命。賜軍機大臣坐。以示恩禮。其諸王大臣召見亦如之。一、凡監國攝政王所有命令。皆以皇上諭旨行也。順治初。上諭外另有攝政王諭。兩諭並出。非辟上之道。恭繹上諭即是代朕主持國政一語。是監國攝政王所辦之事。即皇上之事。所發之言。即皇上之言。應請自綸音外。監國攝政王別無命令妙定。內外臣工自章奏外。不得另有啟請。以肅觀聽而杜紛歧。一、監國攝政王居處。宜與視事偏殿相近也。查順治初。攝政王以信符奏請不便。收藏邸第。其時辦事。蓋多在府中。今案國事朝旨。豈可於私邸行之。惟一日萬幾。監國攝政王代皇上裁定。若每日入直。不惟力不給。勢不便。且體制不肅。非所以尊朝廷。機要不秘。亦恐或滋流弊。皇上沖齡典學。尤賴隨時護視。以端聖蒙。應請擇視事偏殿近處。為監國攝政王居處之所。俟皇上親政時。仍出居邸第。臣嘗恭考高宗純皇產御批通鑑。論旁支承大統者可迎本生父母奉養宮禁。是天子本生父母。權住宮禁。高宗不以為嫌。祖訓煌煌。正可為今日議禮之據。監國攝政王奉遺命代皇上行政。尤無所謂嫌也。以上四條。皆禮節之重且大者。酌古准今。不宜再從損抑。監國攝政王當念家國之艱難。無崇謙讓之小節。以仰副大行太皇太后委寄之重。而慰天下臣民之望。奉上諭。國家現遭大事。尚未逾十五日。照例不應奏事。乃該大學堂總監督劉廷琛於本日遽行呈遞封奏。殊屬不合。著傳旨申飭。尋奉旨。著內閣各部院衙門併案會議具奏。  

○湖南巡撫岑春蓂奏、澧州等屬水災。籌辦賑撫。暨工賑平糶。並懇開賑捐。下度支部議。  

○又奏、淮鹽缺乏。趕運濟銷。暨籌商借引借輪。另運接濟情形。報聞。  

○丁亥。諭內閣、本日禮部奏朕登極事宜一摺。覽奏益增感慟。惟念大行皇帝以祖宗丕緒。傳付朕躬。勉從所請。以明年為宣統元年。依欽天監所擇吉日。於十一月初九日辛卯午初初刻。舉行登極頒詔鉅典。所有一切應辦事宜。各該衙門敬謹豫備。  

○又諭、大行太皇太后梓宮。暫不奉移。即以皇極殿為暫安殿。所有應行奉移後典禮。著於宮中大事二十七日後。敬謹舉行。現月  

○戊子。攝政王面奉皇太后懿旨。正月十四日。系宣宗成皇帝忌辰。例不升殿受賀。皇帝萬壽。著俟釋服後。每年於正月十三日行慶賀禮。現月  

○蠲緩雲南賓川文山二州縣被災地方錢糧有差。摺包  

○己丑。諭軍機大臣等、大行皇帝梓宮奉移觀德殿暫安。著原派恭代奠酒之貝子溥倫等四人。輪班敬謹行禮。  

○內閣奏、宣統建元。鼓鑄銀銅幣制。依議行。  

○擢大理院推事王式通為民科推丞。現月  

○命出使法日葡國大臣劉式訓作為二品實官。  

○庚寅。上以登極。前期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遣官祭先師孔子。  

○遣官詣皇極殿大行太皇太后几筵前告祭。乾清宮大行皇帝几筵前告祭。  

○諭內閣、大行太皇太后初祭次日之繹祭。大行皇帝初祭大祭次日之繹祭。著原派出恭代奠酒之員。輪班行禮。現月  

○諭軍機大臣等、醇賢親王園寢四時祭享。著於原擬派往東西陵致祭王公名單外。另繕王公名單。候圈出一員。前詣行禮。

現月  

○准雲南騰越鎮總兵張松林修墓開缺。以記名總兵趙金鑒署雲南騰越鎮總兵官。現月  

○辛卯。上易禮服。詣慶壽堂皇太后前行禮畢。御太和殿登極。王以下大臣文武百官行慶賀禮。樂設而不作。  

○上以登極禮成。頒詔天下。詔曰。我大清誕膺天命。累洽重熙。仰維太祖太宗。肇造鴻業。世祖奠定神州。聖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聖聖相承。功崇德茂。逮我大行皇帝。臨宇天下。三十有四年。宵衣旰食。勤求治理。上稟孝貞顯皇后。大行太皇太后慈訓。肬■閒任親賢。撫綏區夏。維新政治。中外同欽。方期景祚延洪。及時布憲。迺聖躬弗豫。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龍馭上賓。欽奉遺詔。祗遵大行太皇太后懿旨。以朕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併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入承大統。神器至重。責在藐躬。朕自維沖齡薄德。懼弗克勝。顧念列聖詒謀之善。大行皇帝付託之隆。勉抑哀思。恪遵成命。於十一月初九日。祗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宣統元年。仰迪前光。永綏多福。撫黃圖而纘緒。宣紫綍以頒恩。所有事宜。開列於後。一、在京在外諸王以下至公等以上。俱加恩賜。一、內外自公主以下至格格。各加恩賜。一、內外滿漢文武大小官員。俱加一級。一、內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現在品級已得封贈外。凡升級及改任者。著照新銜封贈。一、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照現任品級。各蔭一子。入監讀書。一、內外文職自四品以下。武職自三品以下。降革留任。及住俸罰俸處分。准其開復。一、各直省儒學。無論府州縣<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俱於宣統元年。以正貢作恩貢。次貢作歲貢。一、每府州縣<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各舉孝廉方正。暫賜以六品頂戴榮身。以備詔用。務期採訪真確。毋得濫舉。一、歷代帝王陵寢。孔子闕里。及五嶽四瀆等祀。應遣官致祭者。照舊例行。一、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其正人命。蟲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務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一、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一、各旗籍內務府及五旗包衣人等。凡侵貪挪移。一切賠罰應追銀兩。實系本人家產盡絕者。查明准予豁免。其分賠代賠以及牽連著賠者。一概豁免。一、凡官員因公賠罰等項。而其子孫又代祖父著賠者。查明豁免。一、旗營官兵。有因出征及被災借支俸餉者。免其扣還。一、滿漢兵丁。有曾經效力行閒。因被傷年老閒住者。除例得優恤外。查明酌加恩賚。一、各直省有同堂五世。及親見七代者。除例賞扁額外。查明各加恩賚。一、天下之本農為重。各府州縣<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果有勤於耕種。務本力作者。地方官不時加獎。以示鼓勵。一、除五旗包衣佐領下披甲人等不賞外。八旗滿洲蒙古漢軍護軍、披甲人、石灩駁手、步軍。各賞一月錢糧。一、軍民年七十以上。著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給與九品頂戴。九十以上者。給與八品頂戴。百歲以上者。給與七品頂戴。一百二十歲以上者。給與六品頂戴。百歲至一百二十歲以上者。均仍題明。給與建坊銀兩。一、各處養濟院。所有鰥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時養贍。無致失所。於戲。丕基寅紹。敢忘兢惕之思。庶績辰凝。實賴劻勷之佐。爾諸王文武大小臣工。其各矢公忠。以弓灩<兪>灩弓予沖人。用固我國家億萬年無疆之祚。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諭軍機大臣等、近聞有海外逆黨。乘國家多難之際。妄思煽亂。肆意捏造謠言。其誣妄狂悖。直有使君臣上下所不忍聞者。復敢刊印函單。分致京外各衙署回所學堂。淆亂是非。多方簧鼓。居心尤屬險惡。著郵傳部迅電各處郵政局。認真揀查。遇有自外洋寄來漢文函件。字奣<虘阝>亦封式在五件以上。分致上項各處者。立即拆閱。儻語涉悖誕。即刻一律焚毀。其各埠外國郵信局社。亦由該處地方官。婉商仿行。共保治安。並著民政部、步軍統領、順天府、暨各督撫。隨時派員認真查訪。嚴禁傳送悖逆各函件。勿得稍涉疏漏。致擾大局。此旨由郵傳部寄電各省埠一體欽遵。  

○又諭、趙爾巽奏、川省邊夷猖獗。亟宜設法籌辦一摺。猓夷介於川滇之閒。素不安靜。近複句結匪徒。日肆侵掠。著趙爾巽、錫良、會同體察情形。妥籌辦理。原摺著鈔給錫良閱看。  

○陝甘總督升允奏、遵擬法政學堂辦法。約有四端。曰展學期。分學科。招紳班。優獎勵。因地制宜。不敢鋪張其事。蹈有名無實之愆。又奏甯夏茶商。不洽蒙情。另行招商變通辦理。均下部知之。  

○四川總督趙爾巽奏、設立全省礦務總公司。除現在官辦各礦。及華洋商人稟准已開之礦外。凡川省未開礦產。概歸總公司承辦經理。又奏、鹽斤加價。抵補土稅。分別引票邊計。及核本通攤辦法。均下部知之。  

○貴州巡撫龐鴻書奏、遵裁綠營。將臣  

○標及提鎮各標。酌裁一營。定廣等處十協。各裁都司一員。永安遵義兩協。各裁守備一員。共裁副將五員。參將二員。游擊六員。都司五員。守備八員。千總一員。把總五員。外委四員。下陸軍部議。  

○是日照舊章停止舉哀。  

○壬辰。派貝勒載洵詣皇極殿大行太皇太后几筵前恭代行初祭禮。  

○諭內閣、朕纘承大統。登極禮成。追念前謨。彌深乾惕。仰維列聖相傳之治法。無非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凡先朝未竟之功。莫不敬謹繼述。本年八月初一日。大行皇帝欽奉大行太皇太后懿旨。嚴飭內外臣工。務在第九年內。將各項籌備事宜。一律辦齊。屆時即行頒布欽定憲法。頒布召集議員之詔各等諭。煌煌聖訓。薄海同欽。自朕以及大小臣工。均應恪遵前次懿旨。仍以宣統八年為限。理無反汗。期在必行。內外諸臣。斷不准觀望遷延。貽誤事機。尚其激發忠義。淬厲精神。使憲政成立。朝野乂安。又仰慰大行太皇太后大行皇帝在天之靈。而鞏億萬年郅治之基。朕有厚望焉。  

○度支部奏、遵議籌撥江北練兵餉械銀兩。於無可設法之中。勉為撥濟。自明年起。由兩淮解部二文加價項下。按年撥銀三十萬兩。以三年為限。俾作歲餉之用。依議行。  

○又奏、甯蘇兩屬地蘆等項。折徵忙錢。歷有年所。近因江蘇州縣賠累。經該省督撫請規復公費。每徵銀一兩。加錢二百文。尚未經年。今又議改為徵銀解銀。每兩隨收公費六百文。非惟無以取信於民。且亦無此政體。所請應毋庸議。本年蘇屬下忙錢糧。仍查照上年奏案徵收。甯屬仍照舊章辦理。依議行。  

○理藩部奏、達賴喇嘛受封。現值大行太皇太后大行皇帝大事。未便舉行。而達賴喇嘛在京。不服水土。若令久候。不足以示體恤。擬變通辦理。令其先行起程。至西甯塔爾寺候封。俟受封后。即遵旨回藏。依議行。  

○又奏、喀爾喀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等呈進九白貢物。得旨、准其呈進。  

○又代奏、達賴喇嘛懇請予以奏事權限。得旨、著理藩部查明該達賴喇嘛所稱依照陳例。事在何年。有無案據。詳細具奏。候旨覆奏。  

○御史蔡金台奏、攝政體制。酌擬綱要。一。凡大祀祭享。俱請由攝政王用本身冠服恭代行禮。百官迎送。悉如舊例。皇上於宮內齋戒。俟數年後奏請親行。一、召見內外臣工。擬請於偏殿設御座於正中。攝政王位於東。皆南面。引見及外國使臣覲見。亦如之。數年後再奏請皇上御座。其一切跪拜侍班各禮節。及凡除授賞罰各事宜。向由欽定者。均照常擬簽進單于攝政王。恭候裁定。如舊例。臣謹案睿忠親王原制。有諸王侍坐。叩與不叩條。當時佐命諸王。皆骨肉至親。故常蒙賜坐。叩拜所以謝賜。即可見侍坐非常例也。故饒余郡王以越次與睿忠親王並坐議罪。且恭考列聖朝之免叩拜者。皆系本支伯叔。僅惠端親王在同治時。以叔祖被賜。至其子惠郡王奕詳。則雖系叔輩。亦不能與。親親之等。天澤之分。不容溷也。故今惟設御座於正中。以明諸王大臣實跪對至尊。於攝政王之旁坐而受。無所不安。此已謙於周公。萬不能更議坐對。以<圭黽>灩賣朝綱也。又恭考同治元年奏定聽政章程。穆宗毅皇帝實同御座。故請數年後援照舉行。至外臣覲見。亦用此制者。正使外人知我國之尊重朝廷。雖攝政王亦恪恭有別。較西禮似更周至。一、行各部院及各行省俱恭以諭旨飭行。凡各官謝恩請安。俱不另行之於攝政王。奏事摺內。亦只書皇上聖鑒。臣謹案睿親王時。或稱諭旨。或稱王諭。似非統一之道。考周公攝政時。諸誥皆稱王。歸政始稱公。最為確當。憲法所謂以君主之名行權是也。又案睿忠親王於升賞官員定製。不向王謝恩。所以明一尊也。今謹推及請安奏事諸摺。皆敬本此意。一、宮室出入之制。臣謹案國初諸王府第。獨睿忠親王在東華門外。以身膺大政。出入最便。<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護最周也。惟其分為叔父。尚當退就臣列。故未敢徑居大內。今若即景運隆宗兩門外之殿閣。奏奉皇太后懿旨。專為攝政公所。以別於醇親王府。似為名正言順。否則亦必于禁城近處規定。以昭慎便。其尋澡出入。尤宜增多護<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凡兵役警道。官民避道。皆分所當然。警備尤關緊要。歐洲向不警蹕。近亦以危險時聞。漸慎出入。攝政王之身。關係甚鉅。不可忽也。再此次攝政王監國。與皇本生祖考醇賢親王時。政權上在大行太皇太后情形不同。恭繹遺詔。凡政事均歸裁定。惟必須奏聞皇太后之大事。始恭請懿旨。誠以攝政王分為本生。則自奉詔後。徐恭對皇太后外。實別無北面之義。分固尊於周公也。然臣所擬召見臣工條。猶請中讓御位。其他各條。亦多有敬避皇上者。蓋敬體攝政王尊重朝廷之意。委曲出之。更無臣工可與坐對之理。夫以二百餘年聽政肅穆之地。忽焉而君■羊臣坐立參差。是何景象。且恐外人援此而議損覲禮。則關於國體尤鉅。即謂古有三公坐論之事。亦當俟皇上親政後。特恩改定。此時出之議禮諸臣。則奣<虘阝>亦涉輕藐。且乘此危疑之際。不惟諸臣不敢擅改朝章。即攝政王亦似不當輕更祖制。異日追論。誰執其咎。茲事重大。臣不敢畏忌不言。得旨、著內閣各部院衙門併案會議具奏。  

○癸巳。理藩部奏、達賴喇嘛呈請陛辭。據情代奏。得旨、現在大行太皇太后大行皇帝之喪。未滿百日。著毋庸陛辭。照例頒賞。  

○又奏、達賴喇嘛回藏。現值停止筵燕之時。未便設餞。屆期仍由臣等送至火車站。如來時禮節。以示優容。依議行。  

○御史趙炳麟奏、請以攝政王總統禁<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軍。以固根本。得旨、陸軍部議奏。  

○給事中忠廉等奏、監國攝政王禮節。大端有三。一、封奏宜直達攝政王所居便殿。自行開拆也。前朝臣工奏事。例有副封。弊端百出。我朝定製。凡封奏事件。由內奏事官直達御前。防範周密。超越千古。伏讀雍正七年世宗憲皇帝聖諭。朕即位以來。以兼聽並觀為務。以納忠廣益為先。既命滿漢文武大臣密陳政務。又命科道等於露章之外。准其密摺奏事。蓋以國家事務殷繁。人情弊端種種。諸臣有陳奏之心。或有不便顯言之處。故令密封進呈。所以免其瞻顧。去其嫌疑。俾得各抒所見。盡言無隱。庶國計民生。均有攸賴等因欽此。凡在臣工。允宜欽遵。臣等請攝政王每日遵照舊典。黎明於便殿先閱摺奏。然後命樞臣進謁。各抒所見。集思廣益。或有密奏。事關重大。有不便令大臣知之者。亦可內斷於心。庶無漏洩機密之慮。儻於傳見軍機時。與各大臣同拆章奏。則天澤不分。流弊無所底止。此祖制之宜謹遵者一也。一、攝政王居處。宜在禁城內也。皇上沖齡。甫離襁褓既入承大統。允宜受皇太后撫養。然於本生父母。豈無眷戀之思。攝政王在禁城。時或省視。往來甚便。且攝政王負監國之重任。尤宜於出入道路。警備非常每日早朝。由禁城入內。既省道遠之勞。亦可無非常之慮。恭查高宗純皇帝御批通鑑。論天子為人後者。可迎本生父母奉養宮禁聖識超越。允宜奉為典要。此聖訓之宜謹遵者二也。一、攝政王每日聽政。延見樞臣。禮節宜遵崇也。攝政王代皇上聽政。則樞臣事王。當如事皇上之禮。無敢隕越。惟古有三公坐而論道之禮。或可依而行之。以表賢王撝謙之度。攝政王當居便殿聽政。以仿周公攝政之義。中設寶座。以為皇上虛位。旁設一座。座前設一案。攝政王聽政之位也。樞臣左右侍坐。坐視王宜卑。以表尊崇之義。樞臣無案。以定一尊。有商辦之摺奏。彼此傳觀。事畢。樞臣仍歸直廬辦事。此禮制之宜崇者三也。臣等歷觀經典。孝經雲。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曲禮雲。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當今主少國疑。禮制尤不可不嚴。臣等意見相同。謹合詞臚陳。得旨、著內閣各部院衙門併案會議具奏。  

○御史趙炳麟奏臣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閒。晶■宜次疏請清政源。規復軍機署名之制。皆未見施行。伏讀乾隆三十年閏二月上諭。向來軍機大臣寄信諭旨。該督撫等覆奏時。止稱接准廷寄。並不書寫承旨銜名。於體制殊未允協。嗣後各省督撫等。接准軍機大臣遵旨寄信傳諭。有應具摺覆奏者。俱著將寄信內所開承旨人名。一一開寫。不得但稱廷寄及軍機處字樣。可於奏事之便。傳諭各督撫。一體通傳應行奏事之各該衙門遵照欽此。三十六年一月。駕巡山東。大學士尹繼善、劉統勛、協辦大學士尚書劉綸、俱未隨扈。經軍機處奏請。面奉諭旨。清字寄信。著尚書福隆安署名。漢字寄信。著尚書于敏中署名欽此。推聖人立法之心。深鑒唐代之墨敕斜封。明室之口傳中旨。皆流弊無窮。故令承旨者。署具銜名。責有攸歸。政本自能清肅。東西國副署之制。亦同此意。近日欽奉大行太皇太后遺誥。命攝政王監國。是攝政王代行君主統治之大權。應署銜不署名。凡宮內事件。應用皇太后懿旨者。必有攝政王面奉皇太后懿旨字樣。凡行政事件。或肬■閒授官缺。應用諭旨者。必有攝政王傳諭旨字樣。凡批答臣工章奏。應用交旨者。必有攝政王傳旨某衙門議奏或知道字樣。在攝政時。無攝政王署銜者。無論如何。皆無效力。如是則政權統一。京外臣民。皆曉然於是旨也。確係遵大行太皇太后遺誥。經攝政王之裁決者。非大臣所專擅。亦非內監之口傳。天下之信用克堅。海內之覬覦自息。至軍機大臣寄信交片。亦應遵照乾隆時祖制。於諭旨之後。一一開具承旨銜名。部院督撫有應具摺覆奏者。應開寫某年月日。接軍機大臣某某等字寄。奉攝政王傳旨等字樣。如此則於祖制悉合。而一切流弊。皆可杜絕。擬請明頒諭旨。布告天下。以清政源而昭信守。得旨、著內閣各部院衙門併案會議具奏。  

○以華商黃仲涵在外洋捐資興建先師孔子廟。予其故父道員銜黃守謙三品銜。  

○甲午。派貝勒載潤詣乾清宮大行皇帝几筵前恭代行初祭禮。  

○陸軍部奏、議覆御史俾壽奏、請派滿漢世職子弟。分赴各國學習海軍。自屬當務之急。惟須先設海軍貴胄學堂。遴選滿漢世職子弟合格者。入學教授海軍普通必要之學。以厚其基。畢業後。或派入軍港學堂加習。或徑派出洋留學。屆時妥為核辦。依議行。  

○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奏、收買日本商家留存奉天槍彈。以遏亂萌而儲軍實。下部知之。  

○又奏、請設農官以興地利。奉省自設農事試驗場以來。鄉民之來觀者。日多。應及時別設管理之員。查奉省本多旗地。而宗室覺羅八旗滿蒙漢子弟。及在籍紳士。近多就學之人。若選擇此項人員。作為農官。以資任使。一以為旗員廣任用之途。一以為旗丁授生計之學。一舉數善。胥由於此。下農工商部議。  

○乙未。聖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  

○恭辦喪禮王大臣奏、大行太皇太后大祭後閒五日。暨百日後閒七日。是否按期親奠。得旨、著前派恭代奠酒之貝勒載洵等四人。輪班敬謹行禮。  

○以政績卓著。予已故廣東瓊崖道沈傳義優恤。事跡宣付史館立傳。  

○丙申。派貝勒載濤詣皇極殿大行太皇太后几筵前恭代行大祭禮。  

○諭軍機大臣等、電寄端方等、瑞方、朱家寶、三次十二日電奏均悉。叛兵雖經被剿散匿。首犯尚未擒獲。著該督撫仍嚴飭地方文武。認真<目辟>暒穴<曰融>夕<夗貝>捕。務將首犯熊成基懲辦。並將同謀各犯。一律殄除。以免死灰復燃。皖省各營習氣甚深。正可乘此兵威。切實淘汰。嚴加整頓。庶期兵歸實用。餉無虛糜。  

○又諭、電寄端方等、端方、朱家寶會電奏、請將應解北洋練兵經費二十萬兩。扣留一年。並鼓鑄局存銅餅十一萬斤各節。著照所請。該部知道。  

○御史江春霖奏、會議禮節未妥。逐條辯駁。開單呈覽。得旨、著內閣各部院衙門併案會議具奏。  

○丁酉。以奉移大行皇帝梓宮。派恭親王溥偉前期詣几筵前恭代行啟奠禮。  

○諭內閣、內閣各部院衙門會同議上大行皇帝尊諡曰景皇帝。廟號曰德宗。上配列聖。同為百世不祧之廟。欽惟大行皇帝執中御宇。運啟維新。秉哲綏猷。恩周無外。合環瀛而共戴。實巍蕩以難名。今廷臣所議。詳慎公允。於大行皇帝諴民敷治之宏謨。洵相符合。深協朕懷。此天下萬世之公論。而非朕一人哀慕尊崇之私願。亦非臣下揄揚頌美之諛詞也。謹據所奏。恭上尊諡廟號。所有應行典禮。該部敬稽成例以聞。  

○又諭、前奉大行太皇太后懿旨。命攝政王監國。所有應行禮節。著內閣各部院會議具奏欽此。事隔多日。尚未覆奏。著各該衙門妥速定議。毋再延緩。  

○御史史履晉奏、常朝拜跪禮節。宜及時變通。御史葉芾棠奏、攝政王禮節未宜。謹陳管見。御史謝遠涵奏、監國攝政首重大權。均得旨、著內閣各部院衙門併案會議具奏。  

○旌表各省壽民壽婦年逾百歲五世同堂未屆百歲五世同堂並年逾百歲者如例。纂修官章梫恭纂  

總纂官錢駿祥恭輯監修總裁世恭閱二簽十二月初一日正總裁那月日專司蒿■禾本陸恭覆閱甲寅正月二十日  

徐月日  

榮月日副總裁唐月日  

宗室寶恭閱一簽九月十八日

  

陳恭閱三簽七月十四日  

熙月日  

郭恭閱十一月十三日  

宗室麒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