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州志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寧遠州志 

寧遠州志  (清)馮昌奕、王琨 纂修

  ●目錄

  輿地圖   州志圖   文廟圖   城隍廟圖   八景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輿地圖

  見圖

  ●州志圖

  見圖

  ●文廟圖

  見圖

  ●城隍廟圖

  見圖

  ●八景圖

  釣台潮浪   九嶐古塔   三首懸流   雪窖湯池   孤石鎮遠   海涯雙島   家山五泉   兩水環城

  ○釣台潮浪

  見圖

  ○九嶐古塔

  見圖

  ○三首懸流

  見圖

  ○雪窖湯池

  見圖

  ○孤石鎮遠

  見圖

  ○海涯雙島

  見圖

  ○家山五泉

  見圖

  ○兩水環城

  見圖

  ●寧遠州志卷一

  輿地誌

  肇開禹甸經始周制沿革世殊地分幽冀孤竹舊封長城如積枕關襟海邊陲密比首山嵯峨鼎列東峙溫泉馥郁流漾西膩為翼神京爰志輿地

  沿革   疆域   形勢   山川   名勝   古蹟

  ○沿革

  寧遠州金湯海陽   商孤竹國地周屬燕秦屬遼西郡漢海陽縣地屬遼西郡晉慕容皝集寧縣唐柳城縣地改瑞州遼隰州平海軍海陽縣地屬來州金海陽海濱二縣地屬瑞州元瑞州地屬大寧路明初廣寧前屯中屯二衛地宣德三年分兩衛地置寧遠衛統中左中右二千戶所國朝康熙二年改為州東割塔山所地入錦縣西並前屯衛地入州三年隸廣寧府四年改屬錦州府

  ○疆域

  東至邴家屯十五里錦縣界南至海防第五城十裏海界西至土胡衕山一百九十里山海關界北至寨兒山三十五里錦縣界東南至釣魚臺十五裏海界西北至筆架山五十裡邊界東北至雙樹鋪十八里錦縣界西南至關牆一百九十里山海衛界東西相距三十二里南北相距五十五里東南西北相距六十五里東北西南相距二百零八里東北至府一百一十里至奉天府六百里

  ○形勢

  山海要衝邊關鎖鑰

  ○山川

  三首山 【城東五里三峰相峙狀若人首其上有泉下注東南流八里入海】 嘉山 【城東十五里一名家山】 螺峰山 【城東北五里俗呼窟窿山】 乾柴嶺 【城東北十五里】 石子山 【城東北十五里首山河自山南發源乾柴嶺河自山東南發源雙樹鋪河自山東發源】 灰山 【城東北二十里】 鞍山 【城東北二十二里】 鷹窩口山 【城北二十里】 寨兒山【城北二十里寨兒山河自山西發源】 火燒門山 【城北二十二里舊設邊名火燒門兩山東西對峙湯沙河發源於此】 北長嶺 【城北三十里】 雙山 【城北四十五里】 陡嶺 【城北四十五里】 尖山 【城北四十五里】 半壁山 【城北五十里】 棗兒山 【城西北八里】 王寶山 【城西北十里】 黃土坎山 【城西北十三里】 鷂鷹山 【城西北二十里】 摩訶羅山 【城西北二十里又呼光頭山】 孤山台山 【城西北二十里】 九嶐山 【城西北二十五里一名高黃山】 磨盤山 【城西北三十里】 荊條山 【城西北三十里】 新台門山 【城西北三十里】 長嶺 【城西北三十三里】 松嶺 【城西北三十五里】 歪頭石子山 【城西北三十五里】 雁崖山 【城西北三十五里】 虎頭山 【城西北三十七里】   梆子山 【城西北四十里】 石塔溝山 【城西北四十三里】 筆架山 【城西北五十里】 柵子嶺 【城西北五十里】 郭家山 【城西八里】 狼洞山 【城西十二里】 龍灣嘴山 【城西十五里曹莊河發源於此】 鐵帽山 【城西十八里】 尖頂山 【城西二十三里】 大團山 【城西三十里中高四下可備守御】 芥花台山 【城西三十三里】 大頭山 【城西三十五里中右所東沙河發源於此】 南長嶺 【城西三十五里】 紅崖 【城西四十里】 小夾山 【城西五十里】 鷹窩山 【城西六十里曲尺河自山東發源東關驛東西河俱自山西發源】 牛心山 【城西七十五里】 茨兒山 【城西八十里前有朝陽寺】 偏山 【城西八十里上有臥龍潭偏山河發源於此】 刺榆陀山 【城西八十二里】 轉灣台山 【城西八十三里】 石梯山 【城西八十五里】 犀牛望月山 【城西八十五里】 安家山 【城西八十五里】 郭家山 【城西八十六里】 獅子口山 【城西八十六里】 東大石台山 【城西九十二里馬家河發源於此】 礬石山 【城西九十五里石白似礬】 西大石台山 【城西九十七里】 歪頭山 【城西一百里】 尖山 【城西一百里】 小石子山 【城西一百十里沙河站河發源於此】 黑山 【城西一百十里】 葉家山 【城西一百十里】 官帽山 【城西一百十八里涼水河發源於此】 糜子溝山 【城西一百二十五里】 靳家台山 【城西一百三十里】 馬蹏溝山 【城西一百三十五里】 九連山 【城西一百三十五里】   萬松山 【城西一百三十六里俗呼松嶺山按明一統志在前屯西北十五里東西綿亙四百餘里連山海永平界山多松故名今按州治北有松嶺自此而西又有松嶺台山□□綿亙皆昔日之萬松山也土人因地立名所呼不一】 楊家山 【城西一百三十七里葉家墳河發源於此】 山城山 【城西一百三十七里】 小鷹窩山 【城西一百四十里】 灣頭牆山 【城西一百四十一里】 四方台山 【城西一百四十一里】 半壁山 【城西一百四十一里】 大鷹窩山 【城西一百四十五里】 傍山 【城西一百四十五里】 羊家山 【城西一百四十五里】 石門山 【城西一百四十七里】 九門台山 【城西一百四十七里】 恨虎崖 【城西一百五十里】 三山 【城西一百五十五里三峰並秀】 四方台山 【城西一百五十五里】 長嶺山 【城西一百五十六里】 鋼叉山 【城西一百五十九里】 南背陰山 【城西一百六十里】 西背陰山 【城西一百六十里】 鵲窩山 【城西一百六十三里】 釘子山 【城西一百六十五里】 瓮圈山 【城西一百七十里】 牛羊溝山 【城西一百七十里】 蛇山 【城西一百七十里】 沙溝山 【城西一百七十五里】 將軍石山 【城西一百七十五里高數百丈一石如柱亭亭孤立前有碑鐫鎮遼將軍四字一名天柱】 土胡衕山 【城西一百九十里】 臥牛山 【城西南十五里】 石塔山 【城西南十八裏海中或呼小塔山】 亂石山 【城西南二十五里】   清涼山 【城西南二十八裏海濱下有清涼寺】 閻家山 【城西南二十八里】 張家山 【城西南四十裏海中】 小海山 【城西南四十五裏海中】 長山 【城西南六十里上有海雲寺】 碧雲山 【城西南七十七里上有元君宮海雲寺六角井俗呼廟兒山】 鮑官嶺 【城西南七十七里】 羊妳山 【城西南七十九里】 煙臺山 【城西南八十里】 羊毛山 【城西南八十里】 駱駝山 【城西南八十二里】 團山 【城西南八十三里】 李家山 【城西南八十三里】 孫家山 【城西南八十五里】 廟兒山 【城西南一百十里】 孤山 【城西南一百二十里俗名朱家嘴】 黃羅山 【城西南一百三十三里】 趙家山 【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蠣黃溝山 【城西南一百六十三里】 脂麻灣山 【城西南一百七十里】 望夫山 【城西南一百八十八里上有孟姜廟望夫石相傳為秦時孟姜望夫處】 小黑山 【城西南一百九十三里或呼黑三山】 覺花島 【城南十二裏海中明一統志雲上有海雲龍宮二寺】 桃花島 【城南十五裏海中明一統志雲登萊海運泊船處按遼志為嚴州興城縣治】 釣魚臺山 【城東南十五里釣魚臺在山東】 大磨盤山 【城東南三十里】 小磨盤山 【城東南三十里】 寧遠河 【源出新台門分而為二東為湯沙河西為女兒河環城複合為一入海】 湯沙河 【城東一里源出火燒門山南流遶城東合女兒河】 乾柴嶺河 【城東五里源出勾家屯南流入海】 首山河 【城東五里源出石子山南流遶城東入湯沙河】 雙樹鋪河 【城東十八里源出石子山東南流遶茨兒山入海】 寨兒山河 【城東十八里源出寨兒山東南流入湯沙河】 女兒河 【城西一里或呼三女河源出邊外自新台門入州境南流遶城西至海防一城南入海】   長帽河 【城西十八里源出磨盤山東南流入女兒河】 曹莊河 【城西南十二里源出龍灣嘴東南流遶曹莊西南入海】 東沙河 【城西南三十里源出大頭山遶中右所城東南流入海】 煙臺河 【城西南四十里源出邊外自新台門西三十五里南入境東南流入海】 曲尺河 【城西南四十八里源出鷹窩山南流入海】 東關驛河 【城西南六十里源出鷹窩山東南流分而為二一遶東關驛東一遶城西又折而東合為一東南流至新莊屯散漫於荒甸】 偏山河 【城西南七十五里源出偏山西南南流入六州河】 六州河 【城西南七十九里源出邊外自高台堡東十里南流入境遶中後所城東南流入海按明一統志自大寧等六州之水合流而南故名又呼六股河】 馬家河 【城西南八十七里源出東大石台山南流入海】 沙河站河 【城西南一百里源出小石子山遶沙河站城西東南流入海】 葉家墳河 【城西南一百十里源出楊家山遶葉家墳屯東東南流入海】 高兒河 【城西南一百十五里源出邊外自高台堡門西四十里南流入境遶高兒河堡西東南流入海】 涼水河 【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官帽山遶涼水河站東南流入海】 石子河 【城西南一百三十三里源出邊外自高台堡門西八十里南流入境遶前屯衛城西西南流入海】 王寶河 【城西南一百四十五里源出桃園屯泉東南流入石子河俗呼陡破台河】   中前所東沙河 【城西南一百六十五里源出破山洞遶中前所城東東南流入海】 急水河 【城西南一百八十里俗呼老軍屯河源出九門山東南流入海】 荊條河 【城西南一百八十五里三道關南流入海俗呼姜女河】 首山泉 【城東五里】 溫泉 【城東南四里明都指揮韓斌構亭其東北垣外有隕星石一在城西一百里一在城西一百六十里一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今俱湮】 龍潭 【一在城南八里昔為禱雨處一在前屯衛東南四十里俱湮】 八角井 【城西南八十里】 玉皇潭 【城西南一百里】 桃園泉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王寶河發源於此】 西湖 【城西十五里久湮】 蓮花池 【城西八十里今湮】 臥龍潭 【城西八十里】 水口 【城西九十里】 香水泉 【城西一百十里清冽甘香】

  ○名勝

  金湯八景

  九嶐古塔   三首懸流   兩水環城   孤石鎮遠   雪窖湯池   釣台潮浪   海涯雙島   嘉山五泉

  九嶐古塔

  九嶐嶙峋幽峭絕勝諸山有泉流出盛夏恆見冰澌塔在其陽八面十三層巍然天外   郡守劉源溥   唐皇仿伏波矗柱鎮龍窩鐸在風能唱天山三箭歌   范陽范勛   昭陵華表仆罡風千載浮圖屹海東九種論功歸霸下蒲牢只管暮晨鐘   知州馮昌奕   突兀矗山阿千年窣堵坡天龍依舍利雲虎護兜羅爍石流澌偶干封澍雨多 【山有龍潭應禱】 征東營白業烈辟志弢戈

  三首懸流

  三首山三峰並峙東南有泉自上而下如瀑布然   郡守劉源溥   堠置當中頂冠加越兩肩奔來一夸父望海渴垂涎   郡守孫成   山巒一片郁嶕嶢款段行來數里遙直欲科頭閒白日還疑搔首問青霄峰排絕頂雲常護澗落飛泉雪不消幾向岩前沈夜月應同滄海上寒潮

  兩水環城

  郡守劉源溥   朝宗詎弗急紆折為岩城親守仍豺化悠悠卻有情   郡守孫成   形勢遙連虎豹關源泉四合競潺湲孤城有意縈如帶二水無心佩若環海脈回瀾元浩浩山光交映自閒閒雖然此地堪輿美殘堞空餘落照間

  孤石鎮遠

  鎮遠將軍石在山上高數百丈亭亭孤立如柱   郡守劉源溥   撓棟傾人屋撐霄直爾躬冊勛無橫草彈壓重關東   知州馮昌奕   爵之上柱國不拜亦憑君正直聞天下孤危避海濆綸巾死走敵大樹默書勛翁仲人間滿鞭來堪一軍

  雪窖湯池

  泉在城東南四里其湯如沸引入亭內池中候溫乃浴   郡守劉源溥   向闕絺能裘出關夏亦秋天恩眷豐沛湯沐賜東州

  釣台潮浪

  城東南十五里有石如台名釣魚臺台西一石橫臥蜿蜒如龍翹首台東亂石叄差潮至石沒入水雪浪拍空聲如雷吼洵壯觀也   郡守劉源溥   欲拂珊瑚樹端宜坐此台收綸無太急潮去復潮來   范陽范勛   任君一縷六鰲愁匿影三山海外浮個裡投竿聊復爾遲歸端為看潮留   郡守孫成   一竿長向此登臨日對潺湲測淺深海色正須明月照潮聲時助老龍吟灘頭學釣任公意桐水投綸嚴子心為語茫茫名利客何人能向個中尋

  海涯雙島

  覺花桃花二島望之咫尺而杭無一葦淼若蓬瀛   郡守劉源溥   軒起為州翼橫排若海門登城噱僊國三島一為繁   范陽范勛   漁舟不見泊桃花海邑徒聞治覺華尺寸人間耕牧地惘然雞犬白雲遮   郡守孫成   城外青青大海流望中島嶼隔芳洲兩峰蹴浪寒煙繞一水平空冷翠浮宿草生時山寂寂斷雲深處鳥啾啾遐思上客乘槎興笑指殘潮十日留

  嘉山五泉 【亦名家山】

  兩山相夾中限一溝緣山而東為團山嘴折而北有嶺焉嶺上五泉皆甘合流赴海   郡守劉源溥   家山千里外咫尺亦家山五濁逃禪覺濯纓就一灣   范陽范勛   萬斛珍珠韞一丘飛龍挐處爪痕留訪源只許十樵到對酌山花笑不休

  ○古蹟

  海陽縣 【前屯衛城西一百十里漢置隸遼西郡歷代因之遼改隸來州金改隸瑞州元廢】 來遠縣 【唐置遼改來寶金改瑞安元廢故址無考】 潤州 【遼置統海濱縣金併入縣舊址莫考】 瑞州 【城西一百三十里唐置遼改來州歸德軍金改宗州仍復瑞州元因之明廢州置前屯衛】 海濱縣 【前屯衛城西八十里本漢陽樂縣地晉慕容皝為集寧縣地置營丘郡遼改隰州平海軍金屬瑞州元廢明置山海關東遞運所今廢】 嚴州 【城西南本漢海陽縣地遼置嚴州保肅軍統興城縣金廢州併入縣舊址無考】 興城縣 【城南十五裏海中桃花島上遼置隸嚴州金隸興中府元廢故址猶存】 興水縣 【城西北十八里城存按遼金元三史無此名或亦唐置也】 巨無霸塔 【城西南六十里相傳長人巨無霸生此】 望夫台 【前屯衛城西南七十里相傳秦貞婦孟姜遺蹟】 長城 【秦將蒙恬築歷代增修】 中右千戶所 【城西南三十里明宣德中置今廢城存俗呼沙河所】 中後千戶所 【城西南八十里明宣德三年置今廢城存設巡檢司治之】 前屯衛 【城西南一百三十里明洪武二十五年置今廢城存】 中前千戶所 【城西南一百六十五里明宣德三年置今廢城存】

  寧遠州志卷一

  ●寧遠州志卷二

  建置志

  重墉峨峨鑿池洎洎台隍枕郊郵置肅治芹藻流芳方社成祀五星飛虹雙樹列幟鎮邊名堡場分里次姜女荒丘千古名義鑑古廢興爰志建置

  城池   公署   學校   社甲   屯堡   驛鋪   橋梁   坊表   寺廟   墳墓   漏澤園

  ○城池

  城本廣寧前屯中屯二衛地明宣德三年總兵巫凱請建寧遠衛於此築城周圍五里一百九十六步高三丈池周圍七里八步深一丈五尺門四東曰春和南曰延暉西曰永寧北曰威遠外城周圍九里一百二十四步高如內城明季增築門四東曰遠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曰大定四角俱設層樓今按內城周圍五里一百九十步外城周圍九里一百二十四步城樓俱頹   鐘鼓樓在中街明都督焦禮建天啟間重修崇禎十五年巡撫范志完登樓視形勢督令拆毀僅遺基址   雙樹鋪城 【城東十八里周圍一里門二南曰永定北無字】 海防一城 【城南二里二百四十步周圍一百九十八步北門】 海防二城 【城南四里半周圍一百九十八步南門】 海防三城 【城南五里周圍一里一百步南門】 海防四城 【城南六里二百八十八步周圍一百九十八步南門】 海防五城 【城南九里一百八步周圍一百五十步南門明太監高起潛請建儲海運糧今圯】 曹莊驛城 【城西南十二里周圍一里一百二步南門】 鹽場堡 【城西南二十五里周圍一百二十四步】 中右所城 【即沙河所城西南三十里明宣德中建周圍三里七十二步門三東曰永和南曰南熏西曰右定池淤】 曲尺河城 【城西南四十八里周圍二百四十四步南門】 東關驛城 【城西南六十里周圍一里二百五十二步南門曰東關驛】 中後所城 【城西南八十里明宣德三年建周圍三里一百七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闊二丈周圍四里二百步門四東曰潤和南曰歌熏西曰說澤北曰寧瀾東南有關廂城三面周圍二里十一步門二東曰威遠南曰鎮朔今城如舊池淤】 沙河站城 【城西南一百里周圍一里二百二十六步南門】 高兒鋪城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周圍一里三十二步門二東曰寅和西曰徯膏】 前屯衛城 【 城西南一百三十里本唐瑞州遼改來州金復舊元因之明洪武中都指揮曹毅因舊址修土城周圍五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宣德正統間備御畢恭等前後包砌池深一丈闊二丈周圉 【圉:圍】 六里二百步門三東曰崇禮南曰迎恩西曰武寧今城如舊池湮】 高嶺驛城 【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周圍一里七十八步南門】 中前所城 【城西南一百六十五里明宣德三年指揮葉興建周圍三里八步高三丈池深一丈闊二丈周圍四里三百步門三東曰定遼西曰永望南無字今城如舊池湮】 楊安堡 【城西十二里周圍一里南門】 團山堡 【城西三十里周圍一里七十二步南門曰鎮永】 南古城 【城西三十五里周圍二百十六步南門】 僊靈寺堡 【城西四十里周圍一里南門】 黑莊窠城 【城西五十里周圍二百八十八步南門】 錦川堡 【城西六十五里周圍一里南門曰永安】 劉彥章堡 【城西七十里周圍一里南門】 三道溝堡 【城西八十五里周圍三百二十八步南門】 高台堡 【城西八十五里周圍一里四十二步南門】 瑞昌堡 【城西一百五里周圍三百三十步南門】 平川營堡 【城西一百二十里圍周三百五十二步南門曰平川營】 三山營堡 【城西一百三十七里周圍一百三十二步南門】 背陰嶂堡 【城西一百四十八里周圍三百五十二步南門】 興水縣城 【城西北十八里周圍一里十四步南關廂二百八十步南門建置無考】 鎮安堡 【城西北二十里周圍一里二十步俗呼白塔峪】 北古城 【城西北三十五里周圍一里一百二十步四門】 鎮邊堡 【城北十八里周圍一里南門曰鎮邊堡俗名寨兒山堡】 灰山堡 【 【脫城字】 東北二十里周圍一里三十六步南門曰灰山堡】

  ○公署

  明

  寧遠備御都司 【在城永寧門東】   寧遠衛 【在泰和街宣德五年都指揮劉斌剏建景泰中指揮韓斌重修】 經歷司 鎮撫司 左右中前後五所 軍器局 軍儲倉 預備倉 錢帛庫 鹽場百戶所 【城西南二十五里】  鐵場百戶所 【城西南十八里糜子峪】  塔山中左所 【城東北八十里】  沙河中右所 【城西南九十里】   廣寧前屯備御都司 【在城儒學東】   廣寧前屯衛 【在崇禮街北洪武二十五年建衛屬五千戶所宣德三年又於城西五十里急水河增置中前千戶所城東五十里杏林堡增置中後千戶所屬焉】

  國朝

  州署   鼓樓東北街路北大門三間儀門一間兩角門大堂五間東書房四間馬房一間二堂五間東西廂房六間耳房二間東廚房三間住房三間西院廚房一間家人住房八間大門內東土地神祠西羈候所康熙三年工部撥給二十四間前後知州楊名聲馮昌奕陸續增建有記見藝文   吏目衙   城內西南隅胡衕內路北康熙三年設門一間廳三間住房九間書皁房二間   巡檢司署   舊址在南門內康熙三年設房八間今移中後所衙署   城守署   城內南街路東 教場南門外路西   中後所城守署   城內東街路北 教場城外東南一里

  ○學校

  州學在舊衛治東明宣德五年建   聖殿五間漸圮   啟聖祠未建   東西廡各十間今東存五間西存四間   戟門五間   名宦祠未建   櫺星門三楹規模僅存門內東偏有傳為鄉賢祠   學署未建   舊前屯衛學在城西北隅明成化中御史王嵩建御史陳寬等重修弘治中御史余廉建學舍鑿泮池今城內西街路北廟毀碑存字滅沒不可辨

  ○社甲

  賀新甲    寧靜甲    樂極甲    惠來社   太平甲    三全甲    復興甲    古風甲   天全甲    定新甲    歸化甲    歸安甲   綏來甲    全隆甲    德來甲    方來甲   歸德甲    懷來甲    開平甲    安平甲   和平甲    錦平甲    安來甲    慶平甲   每歲每甲報總里一名一社十甲每甲報什季一名催糧辦公年終另換

  ○屯堡

  外城附近屯堡   夾山屯      紀家屯      王家屯   林家屯      邴家屯      楊家屯   陳家屯      蔣家屯      釣魚臺   郭家屯      佟家屯      李家屯   武家屯      張家屯      張家屯   趙家屯      李家屯      曹莊站   張家屯      七里坡      黃家屯   楊家堡      新庄子      芹菜溝   王寶山屯     郭家山屯     達子屯   康家屯      劉家屯      韓家屯   佟家屯      興水縣      烺月家屯   白塔峪堡     范家屯      馬家屯   紀家屯      蕭家屯      寨兒山屯   姜女河屯     張家屯      梁家屯   馬家屯      王家屯      陳家屯   谷家屯      潘家屯      雙樹鋪   勾家屯   中右所附近屯堡   鹽場堡      張家屯      亂石山   王家屯      煙臺河      尚家屯   焦家屯      仙靈寺      半壁店   芥花台      黑莊窠      王拉堡   團山堡   中後所附近屯堡   桃官屯      朱家屯      唐家屯   張家屯      小中屯      中官屯   燕官屯      林官屯      石家屯   新立屯      陳現屯      台新寨   永農寨      安家寨      海泉寨   永安寨      李近屯      馬廠屯   王安堡      王愛屯      塔山屯   小塔山屯     葉大屯      魚廠屯   官保屯      許官屯      五里保屯   小五里保屯    鹽場屯      王保屯   上馬驛屯     下馬驛屯     陳家屯   半邊堡      小 寨      蛇山寨   張家屯      師保屯      潘思堡   大酸莊窠     小酸莊窠     正福屯   火燒屯      楊福屯      白沙屯   馬神屯      鐵場屯      田家屯   何松屯      魚鱗大屯     魚鱗小屯   落莊窠      蔡家莊      歲長屯   高 【脫台字】  堡      瑞昌堡      舊劉彥嶂堡   新劉彥嶂堡    三道邊堡     古城寨   北小寨      大 寨      花兒營堡   前屯衛附近屯堡   高兒河鋪     常家河      張杰屯   黃花廠      朱家嘴      四方台   姚家灣      楊家寨      小鹽場   趙家嘴      高廟驛      背陰嶂   靖邊堡      桃 園      三台營   宣家台      石門子      豌豆牆   平川營      寒 關      靳家樓台   黑山口      糜子溝      丁保屯   榆林屯      馬地溝   中前所附近屯堡   松嶺堡      高嶺站      芝麻灣   老軍屯      戶莊屯      余山台   亂麻堡      胡尚堡

  ○驛鋪

  明

  曹莊驛寧遠衛西南十三里   遞運所曹莊驛南   東關驛寧遠衛西南六十里   遞運所東關驛南   沙河驛前屯衛東北四十五里   遞運所沙河驛西   高嶺驛前屯衛西南三十五里   遞運所高嶺驛北

  國朝

  三站   寧遠站在城   涼水河站城西南一百二十二里   東關站城西南九十里   以上三站東送錦縣高橋站西送山海衛遷安站每站有漢軍千總經理與州無涉   七鋪鋪兵十二名   西南路在城鋪 【一名】     三十里沙河所鋪 【二名】   東北路在城鋪 【一名】   五十里中後所鋪 【二名】    五十里前屯衛鋪 【二名】   三十五里中前所鋪 【二名】   三十五里山海鋪 【二名】

  ○橋梁

  募建石橋 【中右所南門外明崇禎七年建】 小石橋 【中右所西南土城門外明崇禎十一年建】 五星橋 【亂石山下】 石橋 【中前所東十二里】

  ○坊表

  街坊四 景陽 崇敬 懷遠 靖邊   進士坊   舉人坊   都諫坊   大司寇坊俱為陳壽立   尚義坊為吳英立 【事跡無考】   前屯衛街坊四 永安 治政 承恩 貞節   孝子坊為生員宮守禮立 【詳人物】

  ○寺廟

  城隍廟 【城西北隅明正統中建嘉靖中修】 關帝廟十六 【東關一南關一南門外一城東五里一曹莊一楊安堡一興水縣一灰山一中右所城內一黑莊窠一團山堡一東關驛一中後所南關一教場一前屯衛城內一中前所南關一】 上帝廟 【城內】 馬神廟七 【城內一南關一北關一中右所東關一黑莊窠一中後所南關一中前所城內一】 火神廟七 【城內一南關一中右所東關一黑莊窠一團山堡一前屯衛城內一中前所南關一】 東嶽廟二 【東關一前屯衛東門外一】 七聖廟 【東關】 七聖祠三 【南關一半壁店一馬驛屯一】 雷神廟 【南關】 三皇廟三 【南關一中後所城內一中前所城內一】 風神祠 【南關】 三官廟三 【北關一中後所東關一前屯衛東關一】 玉皇閣 【東關】 龍王廟四 【城東一中右所東關一黑莊窠城南一前屯衛南門外一】 蟲王廟二 【城西南十二里一中右所西關外一】 士地壇 【西門外】 上帝廟六 【白塔峪一中右所城內一仙靈寺西一中後所城內一前屯衛城內一中前所城內一】 真武廟二 【曲尺河一東關驛一】 城隍廟 【中後所城內順治六年建】 老君廟 【中後所南關】 魯公祠 【城內祠毀碑存】 金公祠 【北關詳人物】 天寧寺 【城內明正統間敕建】 福德庵 【城內】 新安寺 【城內】 白衣庵四 【城內一東關一南關一中後所東關一】 永寧庵 【城內】 迦佛寺 【城內】 觀音庵二 【城內一雙樹鋪一】 延壽庵 【東關】 白衣寺 【前屯衛城內】 吉祥庵 【東關】 極樂庵 【南關】 千佛庵 【南關】 文殊庵 【北關】 西方庵 【北關】 地藏寺四 【北關一中右所西關一中後所西北三十五里一傍有湯泉今廢中前所城內一】 慈愍庵 【北關】 彌陀寺 【北關】 溫泉寺 【湯池東】 三大士祠 【湯池西】 朝陽寺三 【城東北十里首山之陽一鷹窩山一佛座下有泉流出中後所城北三十里一】 朝陽庵 【中後所城內】 青龍寺 【城東南三里】 娘娘廟三 【城東一中後所西南三十里一前屯衛東北十里一】 甘露庵 【南門外】 娘娘宮三 【城西南十二里一中後所東南三十里一後有老虎洞中前所西南二十里一】 三聖廟 【城西南二里】 興隆庵 【七里坡】 興龍寺 【中後所城南十里】 崇寧寺 【曹莊】 保安寺 【北門外】 崇興寺 【中右所城東南隅】 觀音堂二 【中右所城東十五里瀕海一中後所南關一】 三義廟 【煙臺河】 五聖祠 【范家屯】 九聖祠 【中右所東關】 海濱寺二 【中右所東關一中後所東南二十五里一內有六角井】 望海觀音寺 【中右所西南八里】 海雲寺 【長山】 小海子山寺 【中右所西南十五里】 仙靈寺 【中右所有石佛三相傳明萬曆三十二年出自海中】 圓通庵 【中後所城內】 慈恩寺 【中後所西門外】 望海寺 【中後所西南十八里】 羅漢廟 【前屯衛城內】 圓通寺 【前屯衛城內】 石佛寺 【中前所城內】 草堂寺 【中前所城內】 新庵 【中前所西十五里】 瓮圈山庵 【中前所東北二十里】 貞女祠 【中前所西二十五里祀秦貞婦許孟姜有記見藝文】

  ○墳墓

  李王墓 【前屯衛北四十里冢大十餘畝名世未詳】 大王墓 【前屯衛西北二十里名世未詳】 明宮孝子墓 【前屯衛名守禮詳人物】 楊少保墓 【前屯衛名照諡忠壯詳人物】 楊都督墓 【前屯衛名維藩詳人物】 孟姜墳 【 李王墓 【前屯衛北四十里冢大十餘畝名世未詳】 大王墓 【前屯衛西北二十里名世未詳】 明宮孝子墓 【前屯衛名守禮詳人物】 楊少保墓 【前屯衛名照諡忠壯詳人物】 楊都督墓 【前屯衛名維藩詳人物】 孟姜墳 【老軍屯正南入海一里許】

  ○漏澤園

  城南路西

  寧遠州志卷二

  ●寧遠州志卷三

  田賦志

  禹貢三壤上中冀土負版拜登築場為圃近悅遠來招徠生聚譏而不征罰有里布朋酒羔羊歲晚飲酺五穀豐穰采荼及瓠地美人良爰志田賦

  地畝   戶口   糧稅   徭役   經費   物產

  ○地畝

  明

  寧遠衛   額田一千二十頃二十畝   廣寧前屯衛   額田六百二十四頃五十四畝

  國朝

  行糧地共四百八十五頃八十六畝二分

  ○戶口

  明

  寧遠衛   戶口九千六百七十丁   廣寧前屯衛   戶口一萬二千一百九十三丁

  國朝

  賀新等二十四社行差人丁共五千二百七十一丁   不行差食鹽男婦共三千三百九十四名口

  ○糧稅

  明

  寧遠衛   額糧一萬七千九十九石三斗   額草四十六萬六千九百六十束   額鹽二十萬二百九十二觔   額鐵九千九百八十觔   廣寧前屯衛   額糧五千三百石   額草十四萬六百束   額鹽八萬九千十五觔   額鐵一萬二千六百觔

  國朝

  行糧地共四百八十五頃八十六畝二分   每畝歲額徵條邊銀三分共該征銀一千四百五十七兩伍錢八分六厘解奉天府   四季雜稅共該收銀一百一十七兩零七分三厘解奉天府康熙二十年奉文歸駐防徵收

  ○徭役

  明

  寧遠衙 【衙:衛】   均徭銀四百三十九兩五錢   修邊夫四百九十八名   修倉夫三十名   局造八十九名   窯造七十一名   納糧二百三十三名   跟官七十八名   斗級二十六名   獄卒九名   寄籍均徭銀八十三兩八錢   寧遠前屯衛   均徭銀六百九兩二錢   局造八十名   修倉夫三十名   納糧三百三十八名   窯造六十八名   斗級二十七名   跟官二百二名   修邊夫五百十八名   獄卒十一名   寄籍均徭銀二十二兩二錢

  國朝   行差人丁五千二百七十一丁每丁歲額徵均徭銀二錢共該征銀一千零五十四兩二錢解奉天府

  ○經費

  萬壽千秋冬至元旦表章銀十五兩   文廟春秋二大祭銀十六兩   社稷山川風雲雷雨城隍八蜡等神春秋二大祭銀十二兩   厲壇清明中元十月朔日三小祭銀八兩   霜降祭旗纛神銀一兩   知州俸銀八十兩   心紅紙張銀二十兩 【全裁】   經制典吏六名   門子二名工食銀十二兩   馬快四名工食草料銀六十七兩二錢   民壯二十名工食銀一百二十兩   皁隸十名工食銀六十兩   轎傘扇夫七名工食銀四十二兩   燈夫二名工食銀十二兩   庫子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斗級二名工食銀十二兩   禁子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鋪兵十二名工食銀七十二兩   孤貧十一名花布銀五兩五錢   修理監倉刑具銀十兩 【全裁】   吏目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   經制攢典一名   門子一名工食銀六兩   皁隸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馬夫一名工食銀六兩   巡檢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   經制攢典一名   門子一名工食銀六兩   弓兵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馬夫一名工食銀六兩   共銀七百十七兩七錢四分 ○物產

  谷之屬   黍     稷     稻     粱 糜     粟     稗     薏苡 薥秫   菽之屬   黃豆    綠豆    豌豆    蠶豆   黑豆    小豆    豇豆    扁豆   麥之屬   大麥    小麥    蕎麥   菜之屬   蔥     韭     蒜     茄   莧     芹     蕨     白菜   芥     萵苣    蔓菁    菠薐   同蒿    芫荽    莙薘    蓼芽   木耳    蘿蓽    胡蘿蓽   山蘿蓽   苦蕒    黃花菜   芸苔    蘑菇   茴香    薄荷    葵     小蒜   蔞蒿    龍鬚   蓏之屬   黃瓜    冬瓜    西瓜    甜瓜   香瓜    菜瓜    苦瓜    倭瓜   南瓜    絲瓜    瓠子    胡盧   果之屬   榛     桃     李     杏   檳     棃     菱     芡   棗     栗     郁李    櫻桃   葡萄    核桃    山里紅   山釘兒   棠棃    石榴    花紅    無花果   麻之屬   苘麻    胡麻    線麻   油之屬   蘇子    芝麻   木之屬   松     柏     榆     楸   櫟     椴     樺     槐   桑     柳     暖木    柞   白楊    苦木    椿     青楊   花之屬   芍藥    丁香    薔薇    金盞   山丹    滴滴金   水紅花   粉團   牽牛    卷丹    菊花    蜀葵   玉簪    小桃紅   石榴    雞冠   蓮花    八仙    月季    木槿   迎春    海棠   草之屬   萍     艾     苹     藻   蘆     葦     荻     茅   萱     燈心    菖蒲    蒲   茜     蒿     龍鬚   藥之屬   麻黃    赤芍藥   槐花    地骨皮   桑白皮   蒲黃    車前子   兔絲子   薏苡仁   紅花    杏仁    鱉甲   茵蔯    海螵蛸   地丁    斑貓   烏蛇    白扁豆   石花    桃仁   海牛    海馬    益母草   海金沙   蒼耳    牽牛    馬蘭    商陸   瓜蔞    牡蠣    鹿角膠   王不留行   禽之屬   鵝     雞     鴨     鳩   鷹     鳶     燕     烏   鵲     鷗     鷺     鸛   鷂     鴉鶻    兔鶻    鴛鴦   鵪鶉    布穀    啄木    鸇   野雞    鴟鴞    皁鵰    天鵝   獸之屬   馬     牛     驢     騾   豬     羊     貓     犬   虎     豹     豺     狼   熊     貛     獐     狍   鹿     兔     狐     貉   水獺    刺蝟    野豬    黃羊   野馬    海豹    鼠     鼬   水族之屬   鯽     鯰     鯉     鱅   鱘     魚疌     魴     鯮   鯿     鰻     鱭     鰍   鱉     蝦     蠏     銀魚   蚌     螺     梭魚    烏魚   重唇    黃骨    沙魚    蝮魚   白魚    鱔     蟶     海鯽   河豚    鰳魚    石首    青魚   蛤蜊    海蜇    八稍    蠣黃   蜆子    海貓    螆   蟲豸之屬   蛇     蛙     蟬     蠶   蜜蜂    蛾     蜻蜓    蝶   蟋蟀    螳螂    蚊     蛇螄   蜾臝    蟻     蚯蚓    蠍   貨之屬   鹽     蜜     棉花    靛

  寧遠州志卷三

  ●寧遠州志卷四

  典禮志

  周禮九式曲禮五祀率由憲章即淫防後有虞上庠尊德上齒聘禮名賢三年選士致孝盡誠喪祭有紀市去飲羊野多馴雉風俗雍熙爰志典禮

  公式   祀典   祭品   籩實   豆實   簠實   簋實   鉶實   祭器   祭文   祭文   賓興   鄉飲   風俗

  ○公式

  聖誕冬至元旦俱前一日習儀於天寧寺請龍亭至州堂至日州官率屬在甬道東行禮如制開讀詔敕眾官出郭外拜畢乘馬導引至州堂州官率屬行禮讚禮生員開讀如制   日食   具朝服行禮如制   月食   具常服行禮如制   迎春   立春先一日州官率屬迎於東郊至日具朝服行禮如制

  ○祀典

  先師廟   歲仲春秋上丁日祭如制月朔望晨行香如儀

  ○祭品

  羊四  豕八  鹿一  兔九   先師陳設   羊一  豕一  爵三  鉶二  簠二  簋二   籩八  豆八  酒尊一 篚一  帛一 【白色長一丈八尺】   香案一  香爐一  燭二   四配陳設 【每位一壇今東西各一壇】   羊一  豕一  爵三  鉶二  簠二  簋二   籩八  豆八  篚一  帛一  香案一 香爐一   燭二  酒尊 【脫共字】   共 【共:衍文】 十哲陳設 【每位一壇今東西各一壇】   豕一  爵三  鉶一  簠一  簋一   籩四  豆四  篚帛香案香爐燭同上   兩廡陳設 【每四位一壇今東西各一壇】   豕一  簠一  簋一  籩四  豆四   篚帛香案香爐燭同上

  ○籩實

  形鹽  藁魚  棗   栗   榛   芡   菱   鹿脯  白餅  黑餅

  ○豆實

  韭葅  酰醢  菁葅  鹿醢  芹葅  兔醢   筍葅  魚醢  豚胉  脾肵

  ○簠實

  黍 稷

  ○簋實

  稻 粱

  ○鉶實

  和羹

  ○祭器

  祝板二 爵二十四 鉶十 簠簋各十二 籩豆各四十八   酒尊八 篚八 酒尊桌   按以上祭品祭器俱有定式定數草創以來悉未能具止有羊豕而已然典禮所關不敢遺也合存其制以備修舉

  ○祭文

  惟我夫子德配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垂訓萬世今值仲春秋謹以牲帛醴虀式陳明薦以   復聖顏子   宗聖曾子   述聖子思子   亞聖孟子配尚   饗   啟聖祠陳設   羊一  豕一  籩八  豆八  簠二  簋二   鉶二  爵三  帛一  篚一  酒尊香爐燭同上

  ○祭文

  惟神誕生至聖為萬世王者之師功德顯著垂範無窮茲當仲 【春秋】 謹以牲帛醴虀式陳明薦以   先賢顏氏   先賢曾氏   先賢伯魚氏   先賢孟孫氏配尚   饗   名宦祠   鄉賢祠 【俱未建】   社稷壇在城南郊外未建   歲仲春秋上戊日祭如儀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郊外未建   歲仲春秋上巳日祭如儀   八蜡廟未設在城南郊外行禮   歲冬後二戌日祭如儀   旗纛神在城西郊外行禮   歲霜降日守土官祭如儀   厲壇在城北郊外未建   歲清明中元十月朔日守土官祭如儀

  ○賓興

  儒學生員應試有司以禮送之會試加隆焉歲貢次之中式舉人樹旗送捷報牌具彩樂郊迎至先師廟行禮畢赴宴仍彩樂導歸宅   武舉中式者設宴以禮迎送會試中式者樹旗加彩設宴導歸宅

  ○鄉飲

  明正統十四年巡撫高越參議蔡天佑舉行歲正月望十月朔行禮如儀本朝仍舊

  ○風俗

  習俗渾樸敦本而不逐末   婚禮議婚率以門楣六禮多不備嫁娶論財女臨嫁而並曰上頭迨吉壻不親迎至則同拜花燭余與關內略同   喪禮皆作佛事死之日曰倒頭經三日曰暖伴經逢七則廣召浮屠掛榜揚旛行香取水曰念大經即無力之家亦不免但曰念小經則慚愧矣葬之前夕親友多攜盒辭靈曰坐夜喪家輒向繐帷作劇宴客鼓樂通宵吉凶不辨且多浮厝郊外殊為怪異移風易俗者宜禁之   歲時正月元旦五鼓祭天地祖先畢男女各拜家長以次遞拜然後出拜親友邂逅為禮於途及門多不相及 立春先一日州官率屬迎春士女縱觀 上元張燈三夜人家粉糯米裹珍錯為圓彼此相餉曰送元宵   二月二日豆汁攤餅以食又鐺煎棗餻曰熏蟲   三月清明祭掃先塋   五月五日親戚作角黍相饋遺   八月一日糊窗曰冬月房中不凍望日月餅西瓜相餉便家張筵賞月即貧者亦勉營食物合家飲啖   九月九日無菊亦無登高者   十月朔一日墓祭翦五色紙為衣焚之曰燒寒衣   十一月冬至拜冬惟官長行之   十二月八日取雜色米菽錯以珍果同炊曰吃臘八粥 二十三日夜祀灶神 除夕屬官拜上台卑幼拜尊長曰辭歲

  寧遠州志卷四

  ●寧遠州志卷五

  武備志

  虞廷舞干周詩詠韎天子當陽攘外安內期門佽飛羽林十隊侯甸要荒款關絕塞無定河邊朱英冑貝氣壯金湯威揚旗斾安不忘危爰志武備

  軍實   邊防

  ○軍實

  駐防州城   佐領一員   驍騎校一員 【俱康熙十四年設】   筆帖式一員 【康熙二十二年設】   披甲兵丁五十名   駐防中後所   佐領一員   驍騎校一員 【俱康熙十四年設】   筆帖式一員 【康熙二十二年設】   披甲兵丁五十名

  ○邊防

  新台門   守御一員 【康熙十八年設】   筆帖式一員 【順治十一年設】   披甲兵丁十名   黑山口門   筆帖式一員   馬法二員   披甲兵丁十名   高台堡門   守御一員   筆帖式一員   披甲兵丁十名   平川營   筆帖式一員   馬法二員 【俱順治十一年設】   墩台   千總三員   台軍一百五十名   內外人出入必登籍以記他無厲禁台軍但供補籬浚壑及司晨昏啟閉而已皆奉天將軍統之

  寧遠州志卷五

  ●寧遠州志卷六

  官師志

  天工時亮靖共百司為民牧者龔黃是期催科撫字父愛母慈師儒率職教養攸宜分符巡徼保障是知績着旗常載在口碑無慚制錦爰志官師

  職官   名宦

  ○職官

  達魯花赤

  遼

  懷閭公其先世西域阿魯渾人為瑞州達魯花赤民感其惠有頌德碑

  儒學

  明

  寧遠衛教授李韶 【陝西南鄭人監生】   訓導王鍾 【山東樂安人監生】   前屯衛教授李永年 【直隸容城人監生】   訓導郭崇德 【山東武定州人監生】

  國朝

  知州

  楊道隆正藍旗人康熙三年任四年去任   楊名聲正藍旗人康熙六年任八年去任   姜承基鑲紅旗人康熙八年任十一年去任   彭始騫河南鄧州人貢生康熙十一年任十四年去任   呂正宮鑲黃旗人康熙十四年任十七年去任   馮昌奕山西蒲州人進士康熙十七年任二十年以病卒官   王琨遼東人難蔭康熙二十一年任

  吏目

  陳邦基浙江山陰人吏員康熙三年任十五年以病卒官   周建邦陝西榆林衛人監生康熙十六年任十九年去任   翟翰直隸定州人吏員康熙十九年任

  巡檢

  潘秉直直隸山海衛人吏員康熙三年任八年去任   趙加爵山西聞喜人孝行康熙八年任十六年去任   萬銓江南懷寧人吏員康熙十六年任二十年革職   姚枝輝浙江諸暨人監生主簿改授康熙二十年任

  ○名宦

  明

  劉斌蘇州崇明人以都指揮僉事備御寧遠築城建衛政理民安卓有能聲   王銘錦州衛人父陣亡襲指揮使升都指揮使成化癸卯守備寧遠前屯勸眾講武撫練軍民重修二城廟學甲辰興水縣有警銘率精騎掩甲直趨百餘里遏其歸路敵不敢當遁去盡獲所掠人畜數年無犯境者   劉英蘇州崇明人性孝友簡靜寡言不事矯節由寧遠指揮使累功陛都指揮使管遼東都司事歷任既久廉能益着庶政維新恩惠浹洽老稚得所後以年老休致遼人攀轅留之

  寧遠州志卷六

  ●寧遠州志卷七

  人物誌

  周士國楨漢祖人傑輝日英興朝文武崛屹正氣干霄精流貫月嵇紹存衣蘇武齧雪忠臣節婦沒志飲血千古不磨英聲烈烈載在史策爰志人物

  薦辟   科貢   武階   武科   忠節   孝行   宦跡   流寓   列女

  ○薦辟

  明

  畢恭前屯衛人都御史王翱疏薦於朝 【詳宦跡】

  ○科貢

  明   陳壽 【成化壬辰見宦跡】        以下無考   國朝   沈一揆 【康熙丙辰翰林院庶吉士】

  舉人

  明   陳壽 【成化乙酉見進士】   國朝   王士錚 【康熙乙酉】   沈一揆 【康熙壬子見進士系府學】   沈一掄 【康熙辛酉】

  歲貢

  明   成化年   程恕 【桐鄉知縣】   金忠 【長垣縣丞】   唐源 【中牟縣丞】   祝惠   王旻   韓雄 【霸州知州】   丁鑒   姜迪   黃浩 【翼城縣丞】   胡贊   王臣   段文彤   張玘   立紀   李傑   鄧純 【唐縣知縣】   何俊   陳通   劉資 【武清縣丞】   孫珵   弘治年   蔣洪 【略陽知縣】   李芳 【商南知縣】   田環 【大寧衛經歷】   葛蕃   王佐 【舞陽訓導】   蔡新   林文 【金谿縣丞】   韓輪   韓輅   張世忠 【餘姚主簿】   楊璽 【湖州府經歷】   朱洪 【鴻臚寺序班】   劉貴 【磁州判官】   於璽 【按察司經歷】   張完 【良鄉知縣改昌黎】   劉達 【介休縣丞】   蔡禎 【南城縣丞】   鄧偉 【榆次縣丞】   樊縞 【滑縣縣丞】   吳瑄 【按察司經歷】   正德年   黃鎮   金章 【武城中衛經歷】   陳記 【萬全都司訓導】   程文 【深州學正】   史儐   李桂 【永年訓導】   湯全   李樹 【寧鄉教諭】   丘鑾   陳佐 【金縣知縣】   武忠 【滄州判官】   唐孟顯 【西安府照磨】   韓欽 【磁州判官】   周忠 【博野主簿】   施端 【安慶府照磨】   宮誼 【伊府奉祀正】   丘德彰 【太僕寺丞】   嘉靖年   寧雲   沈英 【孟津訓導】   范希純 【撫寧訓導】   田秀   施恩 【復州訓導】   張佾   王賓   張銳 【行唐縣丞】   曹斌   黃璋   張鈺   謝朝宣   施紀   崇禎年   宮家弼 【前屯人蘇松道】   國朝   康熙十四年   張煥   康熙十八年   張瑗   康熙二十二年   薛琨

  ○武階

  將材

  明   范廣 【都督同知見宦跡】   袁東暘 【指揮使】   李真 【指揮僉事】   薛鏞 【指揮僉事】   張鳳 【都指揮同知】   盛鍾 【都指揮僉事】   劉溥 【都指揮使】   李寧 【都指揮僉事掌司事】   張洪 【左軍都督府都督】   張大經 【都督】   楊鎮 【都督同知】   何亮 【都指揮僉書】   張斌 【都指揮僉事掌都司事】   葉廣 【都指揮僉事】   張文翰 【指揮僉事】   張玉 【都指揮使】   鄧得宏 【都指揮使】   俞俊 【都指揮同知】   畢高   俞謙   於珤 【俱指揮僉事】   俞龍 【俱都指揮僉事】

  ○武科

  進士

  明   董志學 【嘉靖己丑所鎮撫】   劉承武 【嘉靖癸丑百戶】   范瑜 【嘉靖庚戌副千戶】

  武舉

  明   董志學 【見進士】   范瑜 【見進士】   劉承武 【見進士】

  ○忠節

  明

  綿補袞寧前左參將嘉靖間戰於小團山面中流矢卒都御史御史交章上其事立祠祀之   楊照前屯衛人遼東總兵官都督同知嘉靖間戰死遣官諭祭贈少保諡忠壯   楊維藩照叔為中路游擊將軍嘉靖間廣寧鎮武堡戰死追贈都督僉事立祠   楊倫前屯衛人副總兵崇禎三年陣亡僉憲題旌祠祀   李鳴鳳總兵守前屯衛城陷刎頸死   羅文耀副總兵守前屯衛城陷與鳳 【鳳:在第十五字鳴下】 鳴刎頸死

  ○孝行

  宮守禮前屯衛生員性端謹好古執禮父思問病篤守禮衣不解帶藥必親嘗及卒哀號累日廬墓三年有白雀巢於廬事繼母甚孝朝夕率妻拜問母初欲更適感其孝遂已與鄉人飲無少長咸肅然守臣上其事旌表其門   朱國禎中前所人官金吾指揮父歿遵禮不入內室罄貲冶 【冶:治】 塋松楸郁然皆手植也葬畢結廬墓側朝夕哭奠如初喪制終瘠羸死

  ○宦跡

  金

  虞仲文寧遠人七歲記千言由進士累任知縣以廉能稱舉賢良方正對策優等宰相薦文行第一歷翰林侍講學士諡文正贈特進濮國公

  元

  劉潤瑞州人木華黎舉為都統使軍旅之事多與謀焉子秉忠避難邢臺從浮屠後仕為太保參中書省事

  明

  陳壽寧遠衛人由進士歷升戶科給事中成化末極言法王佛寺亂政歷升都御史巡撫延綏累升南京副都御史後忤逆瑾罷官以南京刑部尚書致仕   畢恭前屯衛人有文武才由百戶歷官指揮僉事圖上方略官署都指揮僉事掌都司印撫士卒革奸弊廣屯田興學校政平訟理所至稱之着有邊城吟稿   李榮寧遠衛指揮使正統間守備塔山遇警選精騎追至和州大戰被圍長坡自午抵暮不少挫敵遂去翰林學士仇謙使朝鮮聞而嘉之為賦塔山李將軍歌   范廣寧遠衛指揮僉事原籍丹徒人有膽力善騎射正統間以功升指揮同知後累立戰功升都督同知賞金帛賜玉帶蟒衣

  ○流寓

  明

  夏良勝江西南城人由進士吏部文選司郎中升南京太常寺少卿嘉靖十年謫戍三萬衛卒於寧遠邸舍   張逵浙江餘姚人由進士刑科給事中嘉靖七年謫戍鐵嶺衛卒於寧遠邸舍

  ○列女

  劉氏指揮朱國楨妻楨死劉年尚少守志撫五歲孤兒成立年踰八十猶視聽不衰

  寧遠州志卷七

  ●寧遠州志卷八

  藝文志

  人文成化炳若星雲煌煌碑版珍若璵璠才如八達學貫三君詩成陶柳書滿羊裙溫泉流液首山斜曛敲金戛玉錦口繡心請裁斑管爰志藝文

  記   敘   詩

  ○記

  重修寧遠衛儒學記   貞女祠記   曾公生祠記   楊將軍祠記   圓通庵記   新建州署記   大士庵法像記

  重修寧遠衛儒學記

  明都御史王翱   景泰四年秋八月朔遼東總兵都督焦公禮建衛學先是公守寧遠嘗欲重修廟學乃白鎮守太監宋公文毅總兵曹公義副將施公聚參蔣劉公端各捐俸金助之至是始成走書京師征予記寧遠在山海之東廣寧之西當要衝之地宣德五年太監王彥總兵巫凱都指揮劉斌始剏衛治廟學雖設於衛治東南不過茅屋數間而已歷歲滋久寢用傾圮不稱瞻仰公來守此嘗注意焉庀材鳩工輦石陶甓者非一日矣景泰改元二月之望始庀事興工自禮殿門廡以至講堂齋舍悉撤其舊而增新之加丹堊於坊墁飾金碧於棟宇高明亢爽足稱心力是以聖賢之像采章炳煥而德容儼然講習有所周旋進退而禮文秩秩藏書有閣館師有廨與夫籩豆簠簋之潔修庖湢庫庾之完具傑然壯觀乎遼海之間官僚衛士子弟得有所瞻仰而依歸者公之力也夫學校之設所以聚人才而教育之似無與於廟也然世必致隆於廟者蓋吾夫子之上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顏曾思孟以及羣弟子則皆傳其道也今焉衿佩濟濟誦其書求其道而道德之光輝不可得而親見也必有聖賢棲止之地以萃其景仰之心為成德達材之助周諭士於學與士初入學必釋菜先師者以此也天下郡邑之學系有司之事武臣握兵者不與焉間有能知所重而留心於此若公者幾人哉古所謂箕子東而三韓化裳袞南而閩風更斯學也其於化行俗美得效淺深不於諸公望而奚望焉

  貞女祠記

  明副使蔡可賢   貞女孟姜姓許氏陝西同官人其夫久赴秦長城之役姜製衣覓送萬裡間關天鑒貞烈排岸頹城諸異載在諸志傳中或以夫為范郎又雲杞梁杞梁在檀弓春秋時人其為誤無疑皆不足論惟是山海關外八里舖東南有望夫山又東南二十裏海中有孟姜墳就之則石土人相傳迤北大邊即長城舊跡所謂起陝西臨洮至遼東者姜尋夫至此曾登此山望之死後或瘞於此然墳以從土則巋然一石謂何矣大都乾坤正氣如水行地中無處不有鑿之斯見孟姜之節之心人所同然無亦因海中石似墳因此山高可望且以近長城而思孟姜因指為跡將令同此心同此節者登山望墳望墳吊姜尚論其世以啟人之貞烈歟此跡不必真而姜則實有其事君子直求之心已矣甲午春余企而登焉北眺山麓南望海濤環山面水嶺有巨石倚徙孤松如人息其下蓋勝地也因命夏千總恢復舊祠三月告成嗟嗟孟姜一婦耳一念之貞千古不朽至今荒徼絕塞人猶祠而思之吾儕丈夫戴天履地為婦人綱肩君臣父子之倫視此當何如也

  曾公生祠記

  明浮梁盧瓊   君子之道有三正志定略仁及眾也書曰艱大考翼不可征定亂難也而況倉卒之變乎維忠以正志耳又曰倚乃身迂乃心安民難也而況遠邇一致乎維智以定略耳又曰式敷民德永肩一心民懷難也而況久思乎維仁以及眾耳三者有一焉皆足以樹勛建名而況兼之乎此遼之人所以生祀曾公也公代巡茲土遼陽戍卒以撫臣革之貞厲窮凶者蝟集為亂登陴閉門渙無統紀公時自南衛聞變單騎入城諭之禍福眾心以定蓋示包荒用馮河緩窮追之噬散吠聲之黨焉耳上疏曰羣凶干紀保無他志願寬斧鉞以開其悔制曰可既而廣寧撫順相繼以逞公密布而陰偵之無測識者三城首惡同日而俘蓋釋壯鳩受濡慍將欲刑故宥過始終無咎焉耳復上疏曰倡為亂略止此數夫願宥其餘以安反側制曰可夫以數百里之亂起於一旦聲色不動而東顧之憂以舒非忠以正志乎先是羽檄旁午朝議咸咈或謂此而不討恐釀藩鎮之亂公曰否非淮西澤潞比也或謂遣使招安且覘競絿公曰否非淳化西州比也以是鋒鏑之禍息而疆境賴以全活者不啻千萬計供億之費省而公私賴以不困者亦不啻千萬計以東人震驚仰望之私談笑而揮之使背帖於席非智以定略乎寧遠遼之咽喉東西絡繹晝夜不息苟舉措一失受禍比他衛尤劇征討則有毀體裂腹逃山逾海之患遣使則有負曳鞭撻鬻產市嬰之憂今耕而食者曰公食之也織而衣者曰公衣之也父指其子祖指其孫曰公活之也非仁以及眾乎其師生父老相率而吁於守備陸繼宗備御袁東暘鳩木礱石立祠於學宮之西偏貌公之像而徵文於瓊或問曰生祠古歟曰古也禮也義也公憫無辜之民橫罹斮斫不計生死禍福以身任之力請於朝而得免議民受公之恩非直欲旦暮見公之容而又欲使其子若孫皆知所自禮以義起古之道也昔文潞公澤及天下洛人生祀於資聖院張文定弭盜一方蜀人圖像於益遼之禍起於倉卒深淺成敗不可測而文定自外入又得伸縮自由公視之大難也而公才望日隆安知不為潞公乎公名銑揚州人石塘其號也

  楊將軍祠記

  明新安韓國   夫人客於天地間不免一死而無古今貴賤賢不肖罔不難之死固人之所難而亦有處之甚易者蓋義之在人心尤有重於其死故也記曰士死制大夫死眾封疆之臣則死封疆夫制也眾也封疆也三者義之所在也義而死焉雖死不猶生乎故御極作人者崇激勸之典載筆勵世者侈揚扢之辭徒為其捐生畢命能人之所難能哉蓋將以植天常立臣極慰烈士之忠魂而振頹俗之正氣焉耳遼左游擊將軍楊公維藩以嘉靖四十四年守鎮武戰死嗚呼公其死制者耶死眾者耶死封疆者也巡撫張公西銘巡按李公輔交章上其事贈蔭賜葬外仍給料立祠以祀嗟夫皇恩優渥聖謨廣運寧非所以淑人心扶世教而以大義風天下乎蓋嘗論之將為死官戰為死事是故顯功重爵非死莫致高名勇略非死莫能成仁取義非死莫遂致死而生則掇將印博侯封生固榮也致死而死則享廟食光簡策死亦榮也生死皆榮而人顧恇怯退懦區區以保全首領為念而卒至於僨事者抑獨何哉公倜儻英發不拘小節而於義之所在則奮然赫然浩不可屈方戰沒時士卒有以圖後效為勸者厲聲叱之公之視死生為何如者公之侄總戎公死事於前而公復以游擊死事於後予於是知公以忠義世其家舊矣今廟貌血食生氣凜然公雖死猶不死也彼區區全首領者蜉蝣爾獨不死哉予忝史館方且大書偉節為公不朽而於國家作人礪名之典又烏可無述故為書其麗生之碑以應公子參戎君燮之請後賢道公祠下儻有誦吾語而式者乎

  圓通庵記

  明寧前道陳新甲   觀自在菩薩者能以其妙明自然而無所不然無所不通之謂也十千世界到處如是何患弗通所以弗通患有弗圓爾吾性八面玲瓏其實一腔澄寂稍有牽擾便不能寂亦不能澄譬諸月在水中精光四徹水輒流轉而月性惟常能分百千萬億以隨波蕩漾復能合百千萬億歸於一掬故圓莫過於月而通莫過於水此水月觀音所以名大自在菩薩也宇宙大矣而有此遼遼在宇宙何異百川之一月乎而寧遠之在遼與庵之在寧遠又百川之剖為百千萬億者也而曰未嘗有月可乎余備兵之暇僧清惠者城北新創一庵來求命名余命之曰圓通復求圓通之義余曰亦作水月觀而已月不蘄圓而圓無以易水不蘄通而通無以易合水月以蘄圓通又不知孰為圓而孰為通也吾願僧以此覺性徧覺世中人齟齬者平堅僻者化推而極之虎狼可使有父子蜂蟻可使有君臣疇謂醫閭之墟皆戰場而樂浪玄菟悉成荊棘也平不平化可化圓通之義於是乎大矣作圓通庵記

  新建州署記

  知州楊名聲   寧遠關東一要會也首山峙其東大海襟其南西距榆關北接邊鄙層巒迭嶂隱隱隆隆雄麗甲三韓為遼瀋門戶而興廢相尋城毀遞見非獨氣數使然亦人事之得失也我朝定鼎以來招徠流遺念藩衛重地爰立州治以撫綏焉余於康熙丁未春來守茲土維時草昧初開哀鴻甫集方將宅爾宅田爾田猶未遑也何敢以土木勞民為州署計然臨民出政固陋貽譏人將咎余經始之未臧也爰進僚屬而規畫之請於部部使者於城東北隅撥房數間率皆破瓦頹垣余乃捐俸鳩工集材營繕自門及堂自堂及寢東為土地祠西為羈候所修葺者十楹增建者二十有六周圍垣棘儼然具體不動民間一草一木一絲一粒而四旬告竣吏民咸樂觀厥成亦安余之不擾也有進而謂余者曰昔宋詔節度觀察御史知州等官其治所廨舍修葺建置而不煩民者加一選朝廷亦將於公之功加錄焉余曰是則惡乎敢亦曰州治新設百度未興草創規模庶幾無忝於經始云爾是為記

  大士庵法像記

  總督郡人蔡士英   康熙丙午春予請假出關省視塋墓因過寧遠城西北隅上帝廟廟旁有大士庵自兵火以來荊棘瓦礫之場也僧圓福者苦行力耕因而鼎新其棟宇權輿其法像而滿月之容尚虛丹彩青蓮之座未遂莊嚴予捐資五十金用襄勝果三伏之辰僧以竣事來告且礱石請記之夫予之過茲庵偶也其見像之未成而遂成之亦偶也僧不言予且忘之矣夫何記哉且夫為浮屠之說者類以福報為期君子弗道也又何事記之以傳後乃謂之曰是舉也予非以邀福非以求名也良以予之去鄉也久而身親兵革荒涼蕭瑟之狀輒有感於予心故凡在鄉之左右者一草一木皆欲得而滋培之一瓦一石皆願得而修治之況其為像□之所憑瞻仰之所宗者乎故予斯舉不從僧起不從佛生也何記焉客有聞是語者曰是可以告故鄉諸君子矣乃筆之以為記

  ○敘

  定三城敘

  定三城敘

  明御史程啟克   功名之際人之所開也殘慢之習政之所激也遲速之宜幾之所投也是以君子致覽焉石塘曾子舉進士拜縣令擢御史來按遼東當是時呂九洲為巡撫乙未春御史南巡都御史北巡會於海州相得甚歡也已乃御史行而南都御史行而北北抵開原而返遼陽又兩日而難作時御史尚在熊岳報之趨歸馳檄往諭門啟檄入張檄眾號檄下仆旗息鼓坐甲解橐鞬釋官吏縛奉呂中丞入居都司眾驚曰御史至矣登陴走集日四五起遠近風靡列城響應御史兼程至官屬父老走逆入院諸叛卒呶呶待命軍民涕泣陳說御史勞苦父老問所便宜更張之人人自喜曰御史愛我也往唁呂中丞移之行台上言曰臣待罪邊圉邊人弗靖敢干制之罪唯在臣愚民不足誅唯聖明矜宥詔勿問諸台諫請用師遣工部侍郎林公來按是月丙辰廣寧再變其夜撫順劫辱主帥御史復上狀朝野洶洶司馬憂益劇御史日事撫循渙其群佯莫與較物色大憝稽其所往來謀稍解七月甲子晨集將校官屬下令曰三城干紀罔治脅從首亂者死其捕之國憲毋登叛人左右相顧喬亢舌御史出袖中姓名分配校卒即走西城指授未移晷面縛八人明日撫順擒七人來獻又明日計殺陳羊兒陳羊兒者倡亂廣寧者也獟悍難敵故先收之越翼日丁卯再擒十有二人後先遲速悉仰成算地方底綏反側震竦御史復上言曰遼東三變臣不佞見大同失畫屠戮慘毒臣欲以計滅賊故請勿問臣憤恨不敢忘已討擒元惡二十七人殺一人取其首賴陛下神靈軍民帖服唯臣死罪死罪天子覽之喜詔司寇議辟詔家宰陟御史大僚詔司馬論功賞詔使者還別遣御史勘奏敕至遼人呼曰微公吾為大同矣我東人曷以報公諸父老請建生祠御史不許請肖像俎豆之又不可請為文記實御史又謝乃守台下不去御史曰父老且休予方辭功請罪未遑也諸父老乃以李張二生來蒲河謁予以狀啟克受狀太息曰嗟乎事機之不可失也邊兵構患始寧夏而甘肅而大同當其時非無撫安也特以處之失宜玩兵激寇損師累月費數十萬殺複數萬俾朝廷旰食可慨也唯遼變起三城五路震撼先是御史請勿問悉解關鑰予心竊疑之比寓書於予曰茲舉終當別圖先生幸教我也予固謝未省也及其赫然決策不假兵革羣凶就系弭兵裕民萬全無害雖古管葛豈其過之孔子不云乎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乃知諸鎮之變唯無人焉以致喪師糜財禍亂薦作挈此相度弘濟孰多父老俎豆之朝廷爵賚之不亦宜乎

  ○詩

  四言古   五言律   五言排律   七言律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四言古

  曾公祠

  明浮梁盧瓊   維帝御極柔遠能邇一夫不獲痌瘝是恥蠢茲遼人不戢自焚公憫冥頑任禍於身敷奏祈宥脅從罔究帝曰俞哉銑拜稽首渠魁以殲眾戚以佑保茲東土如翼如復帝曰都哉陟茲功懋銑拜稽首天子萬壽農不易業市不易肆以生以育惟公之賜維岡有柏維麓有砥繩之鑿之維公之祠公惟信宿留公之似我其夙夜罔不敬止匪我思之子子孫孫匪民思之既浹且淪匪公之惠惟帝之仁遼其奠安於萬斯春

  五言律

  溫泉

  明御史劉成德   憲署鳴騶發雲林度曉霜清流回燕尾曲路遶羊腸星隕石仍在僧貧寺半荒人家偏冷落山犬護柴桑

  前題

  明副使徐景嵩   萬古溫泉水百年幾度游炎流從地發暖氣欲天浮風過亭台爽山環景物幽自憐多病客不是濯纓儔

  寧遠道上遙望覺華桃花二島

  郡倅朱夢熊   雙島澴中出遙分天一涯桃花春漲滿仙邑白雲遮 【覺華島即古興城縣地】 去去無輕翮遲遲欲問楂莫言歸路遠心已到金華

  望夫石

  教授張橓   未必曾登此高蹤自不磨孤魂游夜月遺恨寄卷阿淚盡山無竹哀深海涌波風吹石上樹鳴 【鳴:嗚】 咽似悲歌

  五言排律

  溫泉十韻

  嘉定孫暘   泉近桃花島仙源沆瀣長山川藏大藥水火見真陽出地明珠泛停淵碧玉相龍唇蒸露白石面起雲黃瀹卵將堪用游魚何可當細流紆入海曲澗暗通房游泳非人境浮沈似醉鄉伐毛回鶴髮洗髓得蟾肪垢去三彭死風生六翮揚此身非薄譴焉得沐汪洋

  七言律

  浴金湯溫泉

  奉天府丞姜希轍   首山山下水涓涓暖氣翻騰珠露圓日護輕寒溫室樹雲飛廣漠華清泉畫欄時遶靈川色鴛瓦平浮玉井煙披滌塵襟清客況春風已覺沐恩偏

  湯泉

  教授張橓   天開一鑒近城隅甃出湯池入畫圖暖氣浮空輕散霧靈泉湧上亂騰珠石鯨吐出波猶沸暗砌通來春滿膚道是沈疴能盡滌窮愁鬱郁可能蘇

  五言絕句

  線公祠

  明關中高汴   三十將軍死芳名萬古揚人生總百歲誰短與誰長

  七言絕句

  溫泉二首

  宮詹侍郎沈荃   首山南麓有湯泉暖霧騰空亂曉煙野寺荒原題句少一泓靈液自涓涓   塞北溫池那易逢解衣晞髮且從容漁陽昨歲陪鑾處白石青泉鎖翠峰

  溫泉

  吳興夏駰   寧遠城東一鑒開白雲長裊碧山隈靈泉不解分寒暖歲歲春波待客來

  三月三日浴溫泉

  教授李元發   泉蒸馥郁暗生香清晝初長祓百祥把酒問春應駐此如何寒月也如湯

  將軍石

  教授張橓   凌空突起最高峰百丈巔頭挺怪松勝敗從來人自致山靈何事漫加封

  落星石

  前人   何年炥灹墮青冥莫是前朝古將星頑鈍今雖臥塵土晦暝疑或見精靈

  寧遠州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