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刻叢編 (四庫全書本)/全覽
寶刻叢編 全覽 |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四
寶刻叢編 目錄類二〈金石之屬〉提要
〈臣〉等謹案寶刻叢編二十卷宋陳思撰思臨安人所著小字録前有結銜稱成忠郎緝熈殿國史實録院秘書省蒐訪又有海棠譜自序題開慶元年則理宗時人也是書蒐録古碑以元豐九域志京府州縣為綱其石刻地里之可考者按各路編纂未詳所在者附於卷末兼採諸家辨証審定之語具著於下今以元豐九域志及宋史地理志互相㕘核其中改併地名往往未能畫一即卷內所載與目録所題亦不盡相合如目稱鎮江而卷內稱潤州目稱建康而卷內稱昇州之類不一而足葢諸家著録多據古碑之舊額思所編次又皆仍諸家之舊文故有是訛異至於所引諸説不稱某書某集但稱其字如蔡君謨王厚之之類又有但稱其別號如碧岫野人養浩書室之類茫不知為何入者尤宋元坊肆之陋習然當南北隔絶之日不得如歐趙諸家多見拓夲而能紬繹前聞博考方志於徵文攷獻之中寓補葺圖經之意其用力良勤且宋時因志地而兼志碑刻者莫詳於王象之輿地碑目而河淮以北概屬闕如惟是書於諸道郡邑綱分目析沿革釐然較象之特為賅備朱彞尊嘗欲取所引隸續諸條以補原書二十一卷之闕今考所引如曽南豐集古録施氏大觀帖總釋序集古後録諸道石刻録復齋碑録京兆金石録訪碑録元豐碑目資古紹志録諸種今皆散佚不傳猶藉是以見崖畧又汝帖十二卷慈恩鴈塔唐人題名十卷以及越州石氏帖目則他書所不載而亦藉是書以覘其大凡亦可雲有資考証者矣鈔夲流傳第四卷京東北路第九卷京兆府下十一卷亷鳯路河東路十二卷淮南東路西路十六卷荊湖南路北路十七捲成都路並已闕佚十五卷江南東路饒州以下至江南西路亦佚其半十八卷梓州利州路惟有渠巴文三州而錯入京東西路淮南諸碑其餘亦多錯簡如魏三體石經遺字條下文義未竟忽接石藏髙紳家紳死其子弟以石質錢云云乃是王羲之書樂毅論跋語傳寫者竄置於是朱彞尊經義考於刋石門內魏石經條下引歐陽棐趙明誠藏高紳家云云葢未詳究原書故沿其誤今一一釐正其闕卷則無考補姑仍其舊焉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一
宋 陳思 撰
京畿
東京
〈開封府春秋時為衛陳鄭三國之境戰國時屬魏秦屬三州郡漢屬陳留河南潁川淮陽郡東漢改淮陽為國陳晉屬陳留滎陽潁川元魏屬陳留許昌東魏分置開封郡兼立梁州北齊罷開封郡周改梁州為汴州隋開皇初罷陳留大業初罷汴州分入滎陽等郡唐武徳四年復立汴州梁以周建國陞為東京開封府後唐復為汴州宣武軍晉復陞為東京開封府漢周及皇朝因之今縣十四 開封 祥符 尉氏 陳留 雍丘 封丘中牟 陽武 酸棗 長垣東明 扶溝 鄢陵 咸平〉
石鼓文〈互見鳯翔〉
舊在岐陽孔子廟世傳周宣王刻石史籕書大觀中自鳯翔遷入辟雍後入保和殿〈諸道石刻錄〉
石鼓文初不見稱於前世至唐人始盛稱之而韋應物以為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詩爾韓退之直以為宣王之鼓在今鳯翔孔子廟中鼔有十先時散棄於野鄭餘慶置於廟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傳師求於民間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見者四百六十五摩滅不可識者過半余所集錄文之古者莫先於此然其可疑者三四今世所有漢桓靈時碑往往尚在其距今未及千嵗大書深刻而摩滅者十猶八九此鼔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至今嘉祐八年實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細而刻淺理豈得存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與雅頌同文而詩書所傳之外三代文章真跡在者惟此而已然自漢以來博古好奇之士皆畧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氏蔵書最多其志所錄秦始皇刻石婆羅門外國書皆有而獨無石鼓遺近錄逺不宜如此此其可疑者三也前世傳記所載古逺奇怪之事類多虛誕而難信況傳記不載不知韋韓二君何據而知為文宣之鼓也隋唐古今書籍粗備豈當時猶有所見而今不見之耶然退之好古不妄者余姑取以為信爾至於字畫亦非史籕不能作也〈集古錄〉
歐陽文忠公以為今世所有漢桓靈時碑往往而在距今未及千載大書深刻而摩滅者十猶八九此鼓自宣王時至今實千有九百餘年鼓文細而刻淺理豈得存以此為可疑余觀秦以前碑刻如此鼔及詛楚文泰山秦篆皆麄石如今世以為碓臼者石性既堅頑難壞又不堪他用故能存至今漢以後碑碣石雖精好然亦易剝缺又往往為人取作柱礎之類葢古人用意深逺事事有理類如此況此文字畫奇古決非周以後所能到文忠公亦以謂非史籕不能作此論是也〈金石錄〉
歐公集古所錄其文可見者四百六十有三磨滅不可識者過半今資古所錄其文可見者四百七十有四磨滅不可識者十二三葢余先世所蔵本猶在集古之前也
國朝崇寧中蔡京作辟雍取十鼓置講堂後余嘗見之辟雍廢徙置禁中而岐下有摹本殊失古意併錄之以見三代書蹤非後世摹冩所能及也〈資古紹志錄〉石鼓十篇大抵為漁狩而作甲言漁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言狩乙癸言除道皆言為田狩而除道戊言策命諸臣己言享社而皆有事于田狩也辛言漁狩而歸也十篇而次以十日者後人之次也石鼔不見稱於前代至唐始出於岐陽先時散棄於野鄭餘慶取置於鳯翔之夫子廟堂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傳師求於民間而得之十鼔於是乎足信知神異之物終自合耳大觀中致之辟廱後復取入保和殿經靖康之變未知其遷徙否世言石鼔者周宣王之所作葢本韓退之之歌也韋應物以為文王之鼔至宣王刻詩不知二公之言何所據見然前代皆患其文難讀樵今所得除漫滅之外字字可曉但其文不備故有得而成辭者有不得而成辭者焉然篆書之始大槩有三皇頡之後始用古文史籕之後始用大篆秦人之後始用小篆樵自續汗簡攷古尚書纂分音之韻作象類之書其於古今文字粗識變更觀此十篇皆是秦篆秦篆者小篆也簡近而易曉其間有可疑者若以也為殹以丞為丞之類是也及攷之銘器殹見於秦斤㞼見於秦權正如作越語者豈不知其人生於越作秦篆者豈不知其人生於秦乎秦篆本於籕籕本於古文石鼓之書間用古文者以篆書之所本也秦人雖創小篆實因古文籕書加減之取成類耳其不得而加減者用舊文也或曰石鼔固秦文也知為何代文乎曰秦自恵文稱王始皇稱帝今其文有曰嗣王有曰天子天子可謂帝亦可謂王故知此則恵文之後始皇之前所作也或曰文則爾也石鼓何義乎曰古人制器猶作字也必有所取象若尊若彛若爵之類是也皆是作鳥獸形而自其口注其受大者則取諸畜獸其受小者則取諸禽鳥先儒不達理於尊彛則妄造不適用之器而畫以鳥獸形爵雖象爵而又不適用宣和間所得地中之器為多故倣古而鑄祭器因以賜大臣其製作不類於常祀之器應知先儒之説多虛文也近陸氏所作禮象庶㡬於古乎其於禮圖固有間矣欵識之用則亦如是而取諸器物商人之識多以盤周人之識多以鼎盤鼎雖適用之器然為銘識之盤鼎不必適於用也但象其器之形耳石鼓之作殆此類也嗚呼鼎鬲逺矣世變風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漸與然觀今中原人所得地中之物多是盤鼎鐘鬲南粵人所得地中之物多是銅鼓其間有有文字者有無文字者然皆作鼔形此由其風俗之所用也南粵多銅錫故其鼔以銅岐周多美石故其鼔以石此又由其土之所出也或言楚蜀之地中間亦有得銅鼔者南粵與楚蜀北連岐雍豈其所習尚者多同與〈鄭樵石鼔音序〉
石鼓文周宣王之獵碣也唐自貞觀以來蘇勗李嗣cq=11真張懷瓘竇臮竇䝉徐浩咸以為史籕筆蹟虞世南歐陽詢禇遂良皆有墨妙之稱杜甫八分小篆歌敘歴代書亦厠之倉頡李斯之間其後韋應物韓愈稱述尤為稱至本朝歐陽脩作集古錄始設三疑以韋韓之説為無所考據後人因其疑而增廣之南渡之後有鄭樵者作釋音且為之序乃摘㞼殹二字以為見於秦斤秦權而指以為秦鼓偽劉詞臣馬定國以宇文泰嘗蒐岐陽而指以為後周物嗚呼二子固不足為石鼔重輕然近人稍有惑其説者故予不得不辨集古之一疑曰漢桓靈碑大書深刻磨滅十八九自宣王至今為尤逺鼓文細而刻淺理豈得存予謂碑刻之存亡係石質之美惡纂拓之多寡水火風雨之及與不及不可以年祀久近論也且如詛楚文刻於秦恵文王時去宣王為未逺而文細刻淺過於石鼓逺甚由始出於近嵗戕害所不及至無一字磨滅者顔真卿干祿字刻於大歴九年顯暴於世工人以為衣食業摹拓為多至開成四年纔六十六載而遽已訛闕由是言之年祀久近不足推其存亡無可疑者二疑以為自漢以來博古之士畧而不道三疑以謂隋世蔵書最多獨無此刻予謂金石遺文溷於瓦礫歴代湮沒而後世始顯者為多三代彛器或得於近嵗其制度精妙有馬融鄭𤣥所不知者又詛楚文筆蹟髙妙世人無復異論而歴秦漢以來數千百年湮沉泉壤近嵗始出於人間不可謂不稱於前人不錄於隋氏而指為近世偽物也予意此鼔之刻雖載於傳記而經歴亂離散落草莽至唐之初文物稍盛好事者始加採錄乃復顯於世及觀蘇朂敘記尤喜余言之為得也則夫隋世之不錄又無足疑者況唐之文籍視今為甚備而學者不敢為臆説自貞觀以來諸公之説若出一人固不特起於韋韓也而韋應物又以為文王時鼓宣王刻詩言之如是之詳當時無一人非之傳記必有可考者矣小篆之作本於大篆丞殹二字見於秦器固無害況㞼字従山取山髙奉丞之義著在説文字體宜然非始於秦也唐初去宇文周為甚近事語尚在於長老耳使文帝鐫功勒成以告萬世豈細事哉宜時人共知之況蘇朂之祖邳公綽用事於周文物號令悉出其手豈得其賢子孫乃不知其祖之所作者乎嗚呼三代石刻存於世者壇山吉日癸巳刻與此耳而吉日癸巳無所考據獨此鼓昔人稱説如是之詳觀其字畫竒古足以追想三代遺風而學者因可以知篆𨽻之所自出好異者又附㑹異説而詆訾之亦已甚矣其鼓有十因其石之自然粗有鼓形字刻於其旁石質堅頑類今人為確磑者其初散在陳倉野中韓吏部為博士時請於祭酒欲以數槖駞輿致太學不從鄭餘慶始遷之鳳翔孔子廟經五代之亂又復散失本朝司馬池知鳳翔復輦至府學之門廡下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傳師搜訪而足之大觀中歸於京師詔以金填其文以示貴重且絶模拓之患初致之辟廱後移入保和殿靖康之末保和珍異北去或傳濟河遇大風重不可致者皆棄之中流今其存亡特未可知則拓本留於世者宜與法書並蔵詎可輕議也㢤紹興己夘嵗予得此本於上庠喜而不寐手自裝治成帙因取薛尚功鄭樵二音參校同異並考覈字書而是正之書於帙之後其不知者姑兩存之以俟博洽君子而質焉〈復齋碑錄〉
自周至戰國遺文見於金石者不過三數祐陵悉萃之保和寳䕶甚至用金填鼔文以絶模拓一旦干戈擾攘四海橫流冺焉無復遺蹤良可哀歎〈施宿石鼔音䟦〉
秦祀巫咸文〈互見鳯翔〉
舊在鳳翔府廨今歸御府秦以前遺蹟見於今者絶少此文出於近世而刻畫完好文詞字札奇古可喜〈金石錄〉
秦篆俗謂之詛楚文葢楚兵來代而禱神之詞也首稱穆公與楚成王有盟好而楚王熊相倍十八世之約以世家推之楚自成王十八世而至頃襄王秦自穆公十八世而至惠文王惠文王末年與楚數相攻伐疑當時之所作也〈集古錄目〉
秦記巫咸文俗謂之詛楚文總二百二十六字滅及漫不可辨者三十四字以大沈乆湫文相參其滅完字適相補而以古文考之可盡讀雲〈葉石林〉
秦玉璽文
元符中咸陽所獲傳國璽也初至京師執政以示故將作監李誡誡手自摹印之凢二本以其一見遺焉〈金石錄〉
東方先生畫賛
晉夏侯湛撰永和十二年書與王敬仁世以為王右軍書碑石舊在丁文簡家今在將作監官庫〈諸道石刻錄〉
智永真草千文
陳浮屠智永書字為真草相間末有唐虞世南小楷七十八字石在夏守贇太尉家〈諸道石刻錄〉
世傳為浮屠智永書考其字畫時有筆法不類者雜於其間疑其石有亡缺後人妄補足之雖識者覽之可以自擇然終汩其真遂去其偽者二百六十五字不以文不足為嫌也蔡君謨今世知書者猶雲未能盡去也梁書言武帝得王羲之所書千字命周興嗣以韻次之今官法帖有漢章帝所書百餘字其言有海鹹河淡之類葢前世學書者多為此語不獨始於羲之也
智永千文後七十八字虞世南所書言不成文乃信筆偶然耳其字畫精妙平生所書碑刻多矣皆莫及也豈矜持與不用意更有優劣耶〈集古錄〉
世傳智永書非也葢智永陳時人而此書虎字民字基字皆闕之以避唐諱乃明皇以後人所書不然筆法本出智永後來臨摹入石爾其間二十八行字畫不類葢舊本不完國初時人為補足〈金石録〉
五言帝京篇
唐太宗皇帝御製禇遂良行書貞觀十九年八月〈金石錄〉
唐窣堵波幢銘
唐劉仲丘撰薛希昌八分書天寳四載七月立〈金石録〉
唐懷素草書自敘
僧懷素撰並書大歴十二年十月石在將作監〈諸道石刻録〉
題禹廟寳林二詩
唐㑹稽內史徐浩撰並書無年月石在宋宣獻家〈諸道石刻録〉
唐東平王寫真院記
唐李嵠撰大順元年立在相國寺〈訪碑録〉
唐經蔵院西天應法禪師碑
〈諸道石刻録〉
淳化閣帖十卷
太宗皇帝時嘗遣使者天下購募前賢真蹟集以為法帖十卷鏤板而蔵之每有大臣進登二府者則賜以一本其後不賜或傳板在御書院往時禁中火災板被焚遂不復賜或雲板今在但不賜爾故人間尤以官法帖為難得〈集古録〉
唐太宗購王逸少書使魏徵禇遂良定真偽我太宗購古今書而使王著辨精觕定為法帖此十卷是也其間一手偽帖大半甚者以千字文為漢章帝張旭為王子敬以俗人學智永為逸少如其間以子敬及真智永為逸少者猶不失為名帖余嘗於檢校太師李瑋第觀侍中王貽永所收晉帖一卷內武帝王戎謝安陸雲軰法若篆籕體若飛動著皆委而弗録獨取郄愔兩行入十卷中使人慨歎又劉孝孫處見柳公權所收䟦子敬送梨帖然於太宗卷中辨出乃以逸少一帖連在後而雲又一帖不知為逸少也公權唐名家尚如此顧何議著今長安李氏所收逸少帖貞觀所收第一帖著名已非逸少真蹟餘可知矣獨未知徐璹〈徐浩子能刻書〉所訪者何如耳餘抱疾端憂養目文藝思而得之粗分真偽因䟦逐卷末以貽好事同志百年之後必有擊節賞我者余無富貴願獨好古人筆札每滌一硯展一軸不知疾雷之在傍而味可忌嘗思陶𢎞景願為主書史大是髙致一念不除行年四十恐死為蠧書魚入金題玉𨇾間游而不害元祐三年維陽倦㳺閣書〈米元章䟦秘閣法帖〉
淳化中內府既博訪古遺蹟時翰林侍書王著受詔緒正諸帖著雖號工草𨽻然初不深書學又昧古今故秘閣法帖十卷中瑤珉雜糅論次乖偽世多耳觀遂以莫辨故禮部郎米芾元章筆翰妙薦紳間在淮南幕府日嘗䟦卷尾作數百語頗有條流但概舉其目踈畧甚多故諸部中或偽蹟著甚而不覺者若李懷琳所作衛夫人書逸少闊別稍以帖之類有雖審其偽而譏評未當者若知伯英大令諸草帖為唐人書而不知乃書晉人帖語之類有譏評雖當主名昭然而不能辨者若以田疇字為非李斯書而不知乃李陽氷明州碑中字之類有誤著其主名者若以晉人章草諸葛亮傳中語遂以為亮書之類是也其餘舛錯尚多書家責能書者備故僕於元章慨然古語有之善書不鑒善鑒不書僕自㓜觀古帖至多雖毫墨積習未至而心悟神時有所得故作法帖刋誤凡論真偽皆有據依使鍾王復生不易此評矣元章今已物故恨不示之後有髙識賞予知言大觀戊子嵗六月七日西都府院東齋序〈黃伯思法帖刋誤序〉
秘閣續帖十卷
元祐五年四月十三日秘書省請以秘閣所蔵墨蹟未經太宗朝摹刻者刋於石有㫖從之至建中靖國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內出緡錢十五萬趣其工以八月旦日畢釐為十卷上之〈本帖䟦尾〉
崇寧丙戌嵗夏調官上都寓城南昭化坊李表伯舍旅食無事因假信安劉正夫賜本自摹凡十卷用桐紙六十枚凡再浹月乃竟晴窻潔幾寂無塵慮從容墳郭纎㣲弗差苐此書當時緒次間有乖舛及第十卷文陋書惡姑因其舊弗刪除去惟此卷逸少諸子書中乃有𢎞白一帖〈𢎞白一帖乃王方慶八代祖見湖州墨妙亭王氏寶章集〉書既惡甚語尤淺俗謬厠諸王間殊偽不倫故十卷中止去此一帖耳然第四卷中得四月三日問一帖尚可刪也〈東觀餘論〉
大觀法帖十卷
大觀初徽宗視淳化帖板已皴裂而王著一時標題多誤臨摹或失真詔出墨蹟更定彚次訂其筆意仍俾蔡京書簽及卷首刻石太清樓下〈施氏大觀帖總釋序〉
孫過庭書譜
羲之十七帖
大觀二年九月奉聖㫖摹勒刋石太清樓下〈新增〉
開封縣
漢邊韶碑
蔡邕書在開封縣東北五里墓前〈訪碑録〉
漢邊讓碑
在開封縣東北五里墓前〈訪碑録〉
漢董襲碑
在開封縣東北八里墓側〈訪碑録〉
尉氏縣
漢西平令楊期碑
在縣西南四十里三亭鄉楊萬村墓南二十步以唐武徳四年自南遷北此〈缺〉
然〈寰宇記〉
唐右庶子於府君碑
姪孺卿撰沙門重潤分書開元十年七月〈復齊碑録〉
唐萊州刺史於府君碑
撰人姓名缺沙門重潤分書開元十年七月〈復齊碑録〉
唐靈巖寺碑
唐李邕撰並書天寶元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靈州都督李公碑
撰人姓名殘缺杜混元分書李公諱琳碑以天寶三載析木月立〈金石錄〉
唐刺史封公徳政碑
文字缺落惟餘首尾〈訪碑録〉
唐征西大將軍楊僅碑
在三亭鄉路中〈訪碑録〉
晉阮籍碑
在縣東四十五里阮臺鄉石馬村墓南二十步文字缺落惟首尾存〈訪碑録〉
唐尉氏令李良清徳頌
在縣衙公門外天寳五載立〈訪碑録〉
唐立晉阮籍嘯䑓碑
唐獨孤及撰在縣衙東南二十步籍每追遊名賢擕酌長嘯登此也〈寰宇記〉
陳留縣
漢丞相陳平碑
在縣北二十里文字磨滅其額雲漢丞相陳平之碑〈訪碑録〉
漢大司農陳羣碑
在縣北二十八里有碑篆文大司農陳羣墓〈水經〉
魏河伯申碑
在縣東北十五里〈訪碑録〉
雍丘縣
漢太尉髙峻碑
在縣南五十里大善鄉墓下〈訪碑録〉
漢執金吾髙褎碑
在縣南五十里大善鄉墓下〈訪碑録〉
魏徵虜將軍南州刺史王思賢碑
在縣北五十里義陽鄉墓下圖經雲思賢名亮〈訪碑録〉
封丘縣
漢陳留太守程封碑
在縣東二里墓下〈訪碑録〉
魏隠士程仲碑
程隠君墳在縣西南四里碑在墓下〈訪碑録〉
程仲字孔禮陳留封丘人有志行明帝青龍三年徵不起景初二年正始五年徵又不就晉武帝泰始二年卒封元鄉亭侯〈寰宇記〉
魏節婦白氏碑
晉咸寧二年建立白氏程仲妻也二碑同處〈訪碑録〉
隋寳善寺碑
大業中安鄉司功程式等同修佛像立此碑〈訪碑録〉
徐州刺史寧逺將軍程超碑
在縣西北十六里墓下〈訪碑録〉
中牟縣
魏太傅鍾繇碑
在尉氏西北三十五里鍾城南三里其地今割屬中牟碑斷折文字磨滅〈訪碑録〉
晉潘岳碑
在縣西北七里平秩鄉墓側〈訪碑録〉
東魏正覺寺重修佛殿記
東魏武定四年建〈訪碑録〉
北齊正覺寺重修佛殿記
北齊天統三年建〈訪碑録〉
唐立頴考叔廟碑
唐王利用撰序劉彚銘李琚八分書開元二十九年嵗次辛巳嵗〈復齋碑録〉
唐浦孝子碑
唐崔稱撰屈突寘八分書孝子名季通與其父良瑗相繼有至行親喪皆廬墓大歷中宣慰使李季卿以聞有詔褒美墳壠祥符中
章聖皇帝西祀汾隂過之詔有司封其墓且禁採樵雲碑以大歴三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沖虛真人廟記
唐劉三復撰李徳裕八分書太和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列子觀題名
唐李徳裕王起題名〈訪碑録〉
中牟縣壁記
〈諸道石刻錄〉
陽武縣
東魏徵虜閻孝侯碑
天平三年立〈訪碑録〉
唐陽武縣令陶公復故縣記
唐唐衢撰鄭乃中八分書據記縣圮毀二十五年宦吏寓於佛寺貞元己夘嵗縣令陶鍠修而復之後令李倫以貞元十九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長垣縣
唐左驍衛大將軍翟仵碑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墓側永徽二年塟〈訪碑録〉
唐戎州刺史董寶亮碑
唐李儼撰張遂隆分書咸亨四年十月〈金石錄〉
唐長垣令鄭諲清徳頌
在本縣衙門內〈訪碑録〉
酸棗縣
魏酸棗令毌丘悅碑
在酸棗廢縣內按其文名悅字抱僖魏正光三年任酸棗令民為立碑〈訪碑録〉
唐建福寺三門頌成碑
唐中書舍人盧蔵用按前華州鄭縣尉吳光壁集王羲之行書建福寺在滑州酸棗縣開元中寺僧增葺之並建三門初成故曰頌成碑以開元五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東明縣
魏徐州刺史韓陵碑
在縣南二十里〈訪碑錄〉
扶溝縣
漢國三老袁良碑
碑為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良字阜卿陳國扶樂人也歴議郎符節令嘗為三老其額曰國三老袁君碑碑以永建中立〈集古録目〉
漢故國三老袁君碑篆額在開封之扶溝袁君名良歴郎中謁者將作大匠丞相令廣陵太守議郎符節令國三老梁相以順帝永建六年二月戊辰卒其孫衛尉滂立此石滂以光和年中為相其作九卿當在靈帝之初水經雲扶溝城北有袁梁碑雲陳國扶樂人事與碑合惟水經誤以良為梁爾〈𨽻釋〉
唐扶溝令馬公徳政頌
唐崔灝撰分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九年立馬公名光淑〈金石錄〉
鄢陵縣
漢故民吳公碑
其額題漢故民吳公之碑碑雲熹平元年十二月上旬吳公仲山少立名跡其他刻畫完好如新文詞頗拙陋書跡恠而不工然漢時石刻存者漸少而此碑特完〈金石錄〉
宣和中知鄢陵縣穆延年得之於民間碑無其名仲山其字也漢之仕者沒有遺愛其州之民為之採石鑱銘則自稱曰故民吳公匿跡韜光不答聘召作碑者體其謙晦之操故以民稱之所謂故民者物故之
民也其字畫〈缺〉 筆〈𨽻釋〉
唐立漢文範先生陳君碑
在鄢陵廟內裴延休文〈訪碑録〉
寶刻叢編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二
宋 陳思 撰
京東東路
青州
〈周為齊國秦置齊郡漢屬北海千乗後屬齊國北海樂安兼置青州晉屬齊國濟南樂安北海隋並廢之大業初復置北海郡唐武徳四年曰青州天寶元年曰北海郡陞平盧軍節度皇朝淳化五年改鎮海軍政和元年曰齊郡今縣六 益都 夀光 臨朐 博興千乗 臨淄〉
後魏鄭道昭哀子詩
延昌四年立〈金石録〉
後魏宣武皇帝御講詩
延昌四年〈金石録〉
後魏堯廟碑
正光元年八月〈金石録〉
東魏張烈碑
文字磨滅以事考之葢張烈也按北史列傳烈為家誡千餘言臨終勅子姪不聽求贈但勒家誡立碣而已即此碑是也其卒𦵏年月殘缺不可辨傳亦不載惟青州圖經稱卒於元象中雲〈金石録〉
東魏賈思同碑
思同與其兄思伯後魏書皆有傳雲青州益都人今其墓乃在夀光縣而思伯之碑亡矣興和二年五月立〈金石録〉
北齊牟道志等造寺碑
青州刺史牟道志功曹劉徽逺天保元年嵗次庚午六月己未朔二十九日丁亥建〈復齋碑録〉
北齊臨淮王造像碑
武平四年嵗次辛巳六月乙未朔二十七日辛酉建臨淮王者婁定逺也〈復齋碑録〉
北齊常將軍廟碑
在臨朐縣〈諸道石刻録〉
唐雲門山投龍記
唐北海大守趙居真撰序言天寶𤣥嵗下元日居真投金龍環壁於此山有瑞雲出洞中有聲雲皇帝夀一萬一千一百嵗葢天寶中𤣥宗方崇尚道家之説以祈長年故當時諂䛕矯妄之徒皆稱述竒怪以阿其所好而居真遂刻之金石以重欺來世可謂愚矣碑字行書天寶中立〈金石録〉
唐鶺鴒頌
唐明皇撰並行書天寶中立〈金録〉
當皇祐至和之間余在廣陵有勅使黃元吉者以唐明皇自書鶺鴒頌本示余把玩乆之後二十年獲此石本於國子博士楊褎又三年來守青州始知刻石在故相沂公宅〈集古録〉
唐龍興寺長明燈頌
唐邵貞撰王則行書並篆額永泰元年五月〈金石録〉
唐心經
唐竇鞏書元祐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幡竿頌
唐竇鞏撰並書長慶四年十月立〈金石録〉
密州
〈戰國時屬齊秦置瑯琊郡漢屬瑯琊郡及髙宻城陽二國後漢屬瑯琊郡北海國晉屬城陽郡元魏屬髙宻復置膠州隋開皇初郡廢五年改膠州為宻州大業初復為髙宻郡唐武徳五年曰宻州天寶元年曰髙宻郡皇朝開寶五年陞安化軍節度今縣五 諸城安丘 莒縣髙宻 膠西〉
秦瑯琊䑓刻石
秦李斯篆書在諸城縣東南百四十里秦始皇二十八年南登瑯琊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瑯琊䑓下復十二嵗作瑯琊䑓立石頌秦徳䑓基三層層髙三丈在瑯琊城東南十里上有始皇碑文字剝落〈寰宇記〉
秦始皇二十六年初並天下二十八年視巡東方海上登上瑯琊䑓出曰樂之忘歸徙黔首三萬家䑓下刻石頌秦徳焉二世元年復書其旁今頌詩亡矣其從臣姓名僅有存者二世詔書具在自始皇帝二十八年嵗在壬午至今熈寧九年丙辰凡千二百九十五年而蜀人蘇軾來守髙密得舊紙本於民間比今所見猶為完好知其存者磨滅無日矣而廬江文勛適以事至密勛好古善篆得李斯用筆意乃摹諸石置之超然䑓上夫秦雖無道然所立有絶人者文字之工世亦莫及皆不可廢後有君子得以覽觀焉〈蘇東坡〉右秦瑯琊䑓刻石在今密州其頌詩亡矣獨從臣姓名及二世詔書尚存然亦殘缺熙寧中蘇翰林守密令廬江文勛模搨刻石從臣五大夫作夫夫秦山秦篆亦如此〈金石録〉
漢安平相孫根碑
碑雲府君諱根字元石又雲遷鄲長雍奴令換元氏考城令諫議大夫拜議郎遷安平相年七十有一光和四年十二月乙巳卒〈金石録〉
漢故安平相孫君之碑𨽻額君名根嘗為諫大夫議郎謁者出宰四邑刺荊州相安平以靈帝光和四年
卒此碑體髙而勢逸字〈缺〉 碑絶不類惟華山〈缺〉
漢孫根碑隂
碑隂雲中軍督孫𤣥象孫彥龍大中孫者考舍人孫延叔等可辨者二百四十四人異姓纔十之一中軍督似非漢官又有大中十四人不知何官字畫苟且尚不及魏末諸刻殆類吳晉間下品書札爾似是孫根後裔多譜其名於上世之碑隂也〈復齋碑録〉
漢孫嵩碑
孫嵩字賔石碑在安丘縣南四十里墓前〈寰宇記〉
漢王章碑
在安丘縣西南四十里墓前〈寰宇記〉
魏管寧碑
管寧字㓜安東筦朱虛人也自黃初至青龍末徵命十至輿服四錫俱不應命碑在安丘縣西十二里墓前〈寰宇記〉
魏邴原碑
邴原朱虛人也碑在安丘縣北五十里墓前〈寰宇記〉
東魏膠州刺史祖淮碑
天平三年十月立碑雲君膠州平昌安丘人也六世祖逖又雲其卒贈膠州刺史按後魏永安中分青州置膠州刺史隋開皇五年改密州焉〈金石録〉
隋大業造像碑
在莒縣〈諸道石刻録〉
唐寶願寺彌陀像碑
無書撰人名氏字為八分書開元十三年正月之吉作頌在苢〈復齊碑録〉
唐丈八佛靈跡記
唐龍興寺碑
唐淨土院銘
三碑並諸道石刻録
齊州
〈春秋戰國皆屬齊秦屬齊郡二漢屬濟南平原東郡晉屬濟南郡領平夀下宻膠東即墨祝阿五縣而以平夀為郡治宋為濟南郡兼置兾州後魏改為濟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置齊郡唐武徳 年曰齊州天寶元年曰臨淄郡五年曰濟 郡皇朝治平二年陞興徳軍今縣五 歴城 禹城 章丘 長清 臨邑〉
漢趙相劉君碑
碑雲君諱衡字元宰濟南東平陵人也又雲拜趙相在位三嵗拜議郎年五十有三以中平四年二月戊午卒其四月己酉𦵏其餘文字完好者尚多衡墓與碑在今歴城縣界中古平陵城傍墓前有石獸製作甚工雲〈金石錄〉
唐徐州都督房彥謙碑
篆額唐李伯藥撰歐陽詢分書碑以貞觀五年辛卯三月庚申朔越一日辛酉立〈復齋碑録〉
彥謙𤣥齡父也在隋任司𨽻刺史出為涇陽令卒官不大顯而隋書立傳二千餘字葢修史時𤣥齡方為宰相故也在今章丘縣界中世頗罕傳碑隂具載彥謙歸𦵏恩禮儀物之盛太宗遇𤣥齡可謂厚矣〈金石録〉
唐房𤣥齡神道碑
唐禇遂良書在龍山鎮〈訪碑録〉
沂州
大周東鎮沂山碑
房晉撰韓景陽八分書長安四年五月立〈金石録〉
唐崔仁縱碑
正書無書撰人名氏神龍二年立〈金石録〉
唐脩東鎮沂山記
唐范正則撰並八分書天寶元年二月〈金石録〉
登州
〈春秋牟子國戰國屬齊秦屬齊郡二漢晉屬東萊郡元魏置東牟郡隋屬東萊郡唐置登州天寶元年曰東年郡今縣四蓬萊 黃縣 牟平 文登〉
秦之罘山刻石
秦李斯篆圖經雲在牟平縣西北九十里之罘西頂上〈訪碑録〉
凡二十一字文與史記所載二世詔同而不完或傳其文刻於片木麻溫故學士得之於登州海上疑後人所傳模也〈集古録目〉
秦篆遺文纔二十一字雲於乆逺也如後嗣焉成功盛徳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徳其文與嶧山碑泰山刻石二世詔語同而字畫皆異惟泰山篆為真李斯篆爾此遺文者或雲麻溫故學士於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豈杜甫所謂棗木傳刻肥失真者耶此論非是蓋杜甫指嶧山碑非此文明矣之罘在秦屬東萊今屬登州〈金石録〉
後周秦始皇碑
大象二年立在不夜城即今文登縣〈訪碑録〉
田使君徳政碑
文登石橋記
蓬萊閣靈應碑
三碑諸道石刻録
萊州
〈春秋為萊國戰國屬齊秦屬齊郡二漢為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宋為東萊郡後魏兼置光州北齊後周皆因之隋開皇初郡廢五年改州曰萊州大業初州廢置東萊郡唐武徳四年曰萊州天寳元年曰東萊郡今縣四掖縣 萊陽 膠水 即墨〉
後魏鄭羲碑〈二〉
魏史列傳與此碑皆云羲滎陽開封人碑又雲歸𦵏於滎陽石門東十三里三皇山之陽而碑乃在今萊州南山上磨崖刻之初余得羲碑於〈缺〉 之南山其末有雲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陽此下碑也因遣人訪求在〈缺〉 縣界中遂模得之羲之卒𦵏滎陽其子道昭永平中為光州刺史為其父磨〈缺〉 刻二碑焉按地里書後魏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領東萊郡隋文帝時罷郡仍改光州為萊州雲碑以永平四年立〈金石録〉
後魏鄭道昭登雲峯山詩
永平四年刻〈金石録〉
後魏天柱山東堪石室銘
鄭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録〉
後魏鄭道昭碑
〈諸道石刻録〉
北齊雲峯小題記
鄭述祖撰河清二年五月〈金石録〉
北齊天柱山銘
在今萊州膠水縣初後魏永平中鄭道昭為郡守名此山為天柱刻銘其上至北齊天統元年其子述祖繼守此邦復刻銘焉碑以天統元年五月立〈金石録〉
唐膠水令徐公徳政頌
唐王懷恵撰馮靈仙書開元十六年正月〈金石録〉無慍〈缺〉
萊州刺史姚汭為買石立碑無競東萊人墓在掖縣界中〈金石録〉
濰州
〈春秋戰國皆屬齊秦屬齊郡二漢為北海郡晉為濟南國元魏復置北海郡北齊改郡曰髙海隋開皇初郡廢十六年分置雄州大業初州廢屬北海郡唐初置濰州尋廢屬青州皇朝以青州北海縣置軍後陞為濰州政和元年曰北海郡今縣三 北海 昌邑 昌樂〉
漢逢童子碑並隂
刻畫完好碑雲童子諱盛字伯彌薄令之𤣥孫遂成君之曾孫安平君之孫五官掾之長子也其後題光和四年四月五日丁夘立舊在濰州昌邑縣近嵗移置郡中雲
逢童碑隂題雲右家門生右縣中士大夫凡十三人有督郵𩐁敏賔𩐁後升司文叔盛姓字按𩐁與司文姓氏盡皆不載今誌於此〈金石録〉
〈缺〉
人家門生四人後二人刁真子逢信伯䑓致和三年徐修之遷於倅治之墨妙亭〈復齋碑録〉
漢涼州刺史魏元丕碑
文字殘缺族系名氏皆不可考其粗可見者察孝廉除郎中尚書侍郎右丞卒於光和四年而其額題涼州刺史魏君碑〈金石録〉
漢故涼州刺史魏君之碑篆額碑損其名有其字曰元丕在朝為郎中尚書侍郎左右丞出刺涼州以靈帝光和四年卒故吏雲中守門生曹〈缺〉
漢博士趙傅逢君神道〈二〉
在北海縣東二十里漢博士逢汾墳前雙石桂篆書〈訪碑録〉
漢逢府君墓石柱篆文雲漢故博士趙傅逢府君神道唐李利渉編古命氏北海逢氏有名絲字子繡者為漢趙王傅其孫萌不仕王莽葢前漢時人今逢君北海人又為趙傅疑其是也而濰州圖經雲北海縣有逢汾墓雲汾好學以徳義聞徵為博士趙王傅卒門人執衰絰者數百𦵏於寒亭南四里今此篆文既不載其名皆莫可考然圖經所載逢君事首尾甚詳疑絲與汾兩人前後皆嘗為趙王傅未可知也故併載之以俟知者〈金石録〉
漢外黃令徵試博士〈缺〉
篆書漢故外黃令徵試博士〈缺 復齋碑録〉
漢故瑯琊相王君神道
篆文九字〈復齋碑録〉
漢逢君殘碑
諸道石刻録
東魏逢元彥造像碑
北齊造石像碑
河清二年九月〈金石録〉
唐陽城郡太守趙公奭碑
唐馮用之撰韓擇木八分書衛包篆額天寶八載五月五日建在北海縣〈復齋碑録〉
唐尊勝經石幢銘
唐崔恁撰王士則八分書天寶九載六月〈金石録〉
淄州
〈春秋戰國皆屬齊秦屬齊郡漢屬濟南樂安國後漢因之晉屬樂安國後魏置東清河郡北齊郡廢隋置淄州大業初州廢併入齊郡唐武徳元年置淄州天寳元年曰淄州郡今縣四 淄川 長山鄒平 髙苑〉
魏孫炎碑
在長山縣西南三十里長白山東並碑隂門徒姓名甘露五年立〈訪碑録〉
魏孫炎妻碑〈佚〉
唐城門樓頌
滄海陸沈先生撰書人名缺開元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建
唐立鄭司農碑
唐史承節撰雙思貞行書開元十三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開元寺碑
唐淄州刺史李邕撰並書開元寺隋所建本名正等唐初改曰大雲中宗初沙門𤣥沼重修又改曰神龍寺𤣥宗親書額改為開元碑以開元二十八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碑初載於本寺後人移置郡廨敗屋下余為是州遷於便坐用木為欄楯以䕶之雲〈金石録〉
唐諡文宣王進封兗國公等詔
唐𤣥宗開元二十七年詔追諡孔子為文宣王使三公持節策命陵廟加人灑掃封後嗣為文宣公正廟像南靣之位弟子東西列侍追封顔子為兗國公閔子等九人為侯曾子等六十七〈缺〉
唐淄川郡述徳記並詩序
記崔器撰序崔尚蔣渙王晃等撰詩李邕撰天寶十載九月立〈復齊碑録〉
唐平盧節度薛平紀績述
唐栢元封撰八分書無姓名篆額長慶三年三月〈金石録〉
唐醴泉寺誌公碑
在鄒平縣長白山上〈訪碑録〉
唐髙苑令袁仁徳政碑
碑缺不見立石年月在本縣〈訪碑録〉
唐裴行機徳政碑
在髙苑縣〈諸道石刻録〉
鄭司農碑
崔潛撰分書無年月〈諸道石刻録〉
唐餞小魏使君詩
唐劉思穆碑
顔神廟碑
三碑諸道石刻録
周廣教院長老和尚碑
淮陽軍
〈春秋戰國屬宋魯秦屬薛郡漢屬東海郡後漢為下邳國晉宋因之梁為武州及下邳郡後魏為東徐州後周為邳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屬下邳郡唐置邳州後州廢屬泗州又屬徐州皇朝置淮陽軍今縣二 下邳 宿遷〉
漢祝長嚴訢碑
政和中下邳民耕地得之碑雲惟漢中興夘金休烈和平元年嵗治東宮星屬角房月建朱鳥中呂之均萬物慈射又雲伊歎嚴君訢字少通兆自楚莊祖考相承招命道術治嚴氏春秋馮氏章句又雲㓜為郡掾史㑹稽諸暨尉烏程毗陵餘暨章安山陰長以病去官後為丹陽陵陽丞守春糓長舉孝廉遷東〈缺〉侯相下邳祝長典牧十里所在若神其後有銘銘為五言頗殘缺難讀雲〈金石録〉
山陰長陵陽丞春穀長東牟相祝長年六十九以威宗和平元年卒其雲嵗治東宮星屬角房月建朱鳥中呂之均者謂庚寅四月也〈𨽻釋〉
〈缺〉苔滿字土埋龜風雨銷〈缺〉
舊見無人知是蔡邕碑元祐中蘇邁書胡恭語謂此與劉寛碑同建詩為不誣予謂此固漢𨽻之上品似非中郎筆法〈𨽻續〉
漢太尉陳球前碑
漢故太尉陳公之碑篆額陳公名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為三公靈帝光和二年卒〈𨽻釋〉
球有兩碑皆在下邳其一已殘缺此碑差完可考〈金石録〉
漢太尉陳球碑陰
碑陰故吏故民凡四千人各有出錢之數陳公兩碑書法皆不精此則逺過之此碑惟存穿之下橫兩列餘皆剝落矣水經雲下邳陳球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寧華歆等造此碑所見皆故吏故民而無管華姓名豈與劉寛碑相類其一則弟子所立乎陳公兩碑皆在淮陽莫適為先後趙氏但有一碑陰而水經謂墓有三碑似亦指碑陰為一也此碑有兩裂又與前一碑同故〈缺〉
稍遷繁陽令太尉楊秉表球為零陵太守後累拜司空光和元年遷太尉坐曰蝕免復拜光祿大夫與司徒劉郃等謀誅宦官曹節等不果下獄死其卒時文字磨滅不可讀惟雲年六十有二〈集古録〉
漢故太尉陳公之碑篆額公既不得其死門人或畏憚凶焰必不敢立石雙表也兩碑之前㡬二百字可讀其末則文字凋落如晨星相望豈其間葢有憤懟哀切之語後來益有所懼而剔之乎〈𨽻釋〉
唐圯橋碑
無書撰人名氏〈諸道石刻録〉
城東南有小沂水水上有橋楚人謂橋曰圯張良遇黃石公於下即此〈輿地記〉
唐圯上圖賛
唐李徳裕撰沈傳師正書永貞元年〈諸道石刻録〉
唐圯上圖賛
唐李徳裕撰齊推正書元和五年三月〈金石録〉
京東西路
南京
〈應天府髙辛氏子閼伯所居商邱也周武王封㣲子啟是為宋國戰國時齊楚魏滅之三分其地秦置碭郡漢為梁國東漢晉因之元魏為梁郡後周置梁州隋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宋州大業初州廢又為梁郡唐復為宋州天寳元年曰睢陽郡梁𭈹為宣武軍節度後唐改歸徳軍皇朝景徳四年陞應天府大中祥符七缺〉
秦詛楚文
余所蔵凡有三本其一祀巫咸舊在鳯翔府廨今歸御府此本是也其一祀大沈久湫蔵於南京蔡氐其一祀亞駝蔵於洛陽劉氏秦以前遺跡見於今者絶少此文皆出於近世而刻畫完好文詞字札竒古可喜元祐間張芸叟黃魯直皆以今文訓釋之然小有異同〈金石錄〉
治平中渭之耕者得之於朝那湫傍熈寧初蔡挺於正為渭帥乃徙置郡廨其辭正與巫咸文同而字體亦相類惟大沈久湫神名與後稱堯劑楚師巫咸文雲克⿰楚楚不同者二字葢亦當時同刻之文也〈葉石林〉
碑蔵故樞副敏肅蔡公屋壁實熈寧戊申後七十一祀嵗在敦牂故第燔毀武畧大夫汶陽李伯祥來宰宋城雅好古文徙置郡廨屬予以嵗月紀於碑隂首夏戊午前府從事代郡畢造記葢紹興八年也〈本碑䟦尾〉
漢山陽太守祝睦碑
碑雲君諱睦字元徳其下遂闕滅不能成文惟其官夀年月可見雲賔於王庭除北海長史云云遷常山相山陽太守年六十有八延熹七年八月丁巳卒睦有二碑皆在今南京虞城縣此碑不見世次而後碑則頗完〈集古録〉
兗州
〈襲慶府大都督府春秋戰國為魯邾二國之境秦置薛郡二漢屬魯國太山山陽郡晉屬魯郡山陽兼置兗州宋屬魯郡太山髙平魏後為晉郡北齊改為任城郡隋開皇三年郡廢大業二年改兗州為魯郡唐武徳初克徐圓朗復曰兗州天寳元年曰魯郡後陞太寧軍節度周降防禦皇朝建隆元年復太寕軍大中祥符元年陞都督府令縣七 瑕丘奉符 泗水 龔邱仙源 萊蕪 鄒縣〉
秦泰山刻石並二世詔
李斯篆在奉符縣泰山頂上〈訪碑録〉
小篆之法出於秦相李斯斯之相秦焚棄典籍遂欲滅先王之法而至已之所作則為萬世不可朽之計何其愚㢤按史記秦始皇帝行幸天下凡六刻石及二世立又刻詔書於其傍今皆亡矣獨泰山頂上二
世詔僅在所存僅十字耳今俗傳嶧山碑者史記不載又其字特差大不類泰山存者其本出於徐又有別本出於夏竦家自唐封演已言嶧山碑非真而杜甫直謂棗木傳刻雲余友人江休復謫官於奉符嘗自至泰山頂上視秦所刻石處雲石頑不可鎸鑿不知當時何以刻也其四靣皆石無草木而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乆也然風雨所剝其存者纔數十字而已〈集古録〉
大中祥符嵗真宗皇帝東封此山兗州太守模本以獻凡四十餘字其後宋莒公模刻於石歐陽公載於集古録者皆同葢碑石為四面其三面稍磨滅故不傳世所見者特二世詔書數十字而已大觀間汶陽劉斯立親至泰山絶頂見碑四靣有字乃模以歸文雖殘缺皆首尾完具不可識者無㡬於是秦篆字本復傳世間矣碑既出斯立模其文刻石自為後序謂之泰山秦篆譜雲〈金石録〉
史記載秦始皇帝及二世皆行幸郡縣立石刻辭今世傳泰山篆字可讀惟二世詔五十許字而始皇刻辭謂已亡莫可復見宋丞相莒公鎮東平日遣工就泰山摹倚墨本以慶歴戊子嵗別刻新石親作後序止有四十八字歐陽文忠公集古録亦言及人江鄰㡬守官奉符親到碑下纔有此數十字而已余以大觀二年春從二三鄉人登泰山宿絶頂首訪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髙不過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廣狹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礱所謂五十許字者在南面稍平處人常所撫搨故士大夫多得見之其三面猶殘缺蔽闇人不措意余審觀之隠隠有若字㾗刮摩垢蝕試令撫以紙墨漸若可辨自此益使加工撫之然終意其未也政和三年秋復宿嶽上親以氊推從事校之他本始為完善葢四面周圍悉有刻字總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從西南起以北東南為次西靣六行北面三行東面六行南面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復轉在西南稜上每行字數同而每面行數乃不同如此廣狹不等居然可見其十二行是始皇辭其十行是二世詞以史記證之文意皆具計其缺處字數適同於是泰山之篆遂成完篇宋歐陽二公初未嘗到惟憑工匠所説無〈缺〉惟人多以二公為信故亦不復詳閲余既得墨本並得碑之形象制度以歸舊觀聞之多來訪問倦於屢報乃為此譜太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其可識者百四十有六今亦作篆字書之其毀缺及漫滅不可見者七十六以史記文足之註其下譜成猶壁間乆幽沉晦之跡今遂歴然秦至無義不足論然李斯小篆古今所師經千三百有餘嵗而復彰茲可尚也〈河間劉斯立〉
秦嶧山碑
在鄒縣山南二十里亦名鄒山秦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刻石頌秦徳李斯篆書〈寰宇記〉
始皇帝東廵羣臣頌徳之辭至二世時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嶧山實無此碑而人家多有傳者各有所自來昔徐鉉在江南以小篆馳名鄭文寶其門人也嘗受學於鉉亦見稱於一時此本文寶雲是鉉所摹文寳又言嘗親至嶧山訪秦碑莫獲遂以鉉所摹刻石於長安世多傳之〈集古録〉
唐封演聞見記載此碑雲後魏大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歴代模拓之以為楷則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殘缺不堪模冩然猶求者不已有縣宰取舊文勒於石碑之上置之縣廨今人間有嶧山碑者皆是新刻之本而杜甫直以為棗木傳刻者豈又有別本歟按史記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徳而其頌詩不載其他始皇登名山凡六刻石史記具載其詞而獨遺此文何哉然其文詞簡古非秦人不䏻為也秦時文字見於今者少此雖傳摹之餘然亦自可貴〈金石録〉
漢居攝墳壇刻石二
其一雲上谷府卿墳壇其一雲祝其卿墳壇皆居攝二年三月造上谷郡名祝其縣名不知所謂府卿與縣卿為何官葢自王莽居攝官名日易故史家不能盡紀也其曰墳壇者古未有土木像故為壇以祀之兩漢時皆如此〈金石録〉
漢孔徳讓碣
葢其名已磨滅但云字徳讓者宣尼公二十世孫都尉君之子也仕歴郡諸曹吏年二十永興二年七月遭疾不祿碑在孔子墓林中永興孝桓帝王號也都尉者宙也〈集古録〉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孔君名缺徳讓其字也孔子二十世孫仕至郡諸曹吏碑以永興中立在孔子墓林中〈集古録目〉
孔謙碣其名不甚可辨考孔氏譜得之所謂都尉君者太山都尉宙也孔融別傳雲宙有七子融之次第六載於譜録者惟有謙之名見史晨碑
漢孔君墓碣
在孔子墓林中其額題孔君之墓文已殘缺其前雲元年乙未而元年上闕二字按東漢書自建武以後惟桓帝永夀元年嵗次乙未其他有三乙未皆非元年然則此碣所闕二字當為永夀也〈金石錄〉
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
碑雲永夀二年嵗在涒灘霜月之靈皇極之日永夀桓帝年號也按爾雅雲嵗在申曰涒灘桓帝永興三年正月戊申大赦改元永夀明年嵗次丙申日嵗在涒灘是矣霜月之靈皇極之日莫曉其義疑是九月五日〈集古録〉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據碑孔子舅顔氏君魯親里並官聖妃後安樂里魯相河南京人韓勑字叔節復其里中繇役以尊孔子孔子廟舊嵗車見毀於秦項之際勑修立宅廟造爼豆瑟鼓之屬吏作二輿時桓帝永夀二年也〈集古録目〉
漢韓勑碑隂題名
自曲成侯王嵩二百河南成臯蘇漢明二百而下共六十二人孔彪孔宙皆在列中〈復齋碑録〉
漢韓勑修孔廟後碑
碑雲皇漢帝元永夀三年青龍建酉〈缺〉 升布天徳帝拜大臣曽曽𤣥𤣥云云末有府君諱勑字叔節等題名十一人闕里祖庭記有永夀三年韓勑修孔子墓碑在墓林中當是此碑〈復齊碑録〉
威宗永夀三年立其間雲修飾舊宅改畫聖像立禮樂器車輿薦席墻屋壇井皆修廟事也其雲謁廟拜墓謂孔墓也〈𨽻釋〉
漢韓勑孔廟後碑隂
碑隂凡五列所題士大夫可辨者七十人不名者八人漢人題名有稱徵試博士者此碑一人稱徵士葢聘召而不行者自第二至第五列以其後四行直書冡下復民姓名皆羣小也故不當律令後一行雲永夀三年孔從事所立〈𨽻續〉
漢韓勑孔廟後碑兩側題名
兩題名廣不及尺長如其碑葢是刻於兩傍者趙氏録韓君後碑亦有隂豈即此耶或別有之也大中祥符年遣翰林待詔尹熈古書七十二賢賛有鐫記在其上又有知縣廟事孔子四十四代孫景同誌之文知此在孔林而為韓碑題名較然矣石之一有唐人李肱及慶歴中辛苦渝題識嵗月皆刻於漢字之上使古〈缺〉 侵蝕吁可惜哉〈𨽻續〉
漢泰山都尉孔宙碑
碑雲君諱宙字季將孔子十九世孫也年六十一延熹六年正月乙未以疾卒於家官閥甚簡又或殘缺不完但見其舉孝廉為郎遷元城令遂為泰山都尉爾〈集古錄〉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孔君名宙字季將孔子十九世孫後漢桓帝時為泰山都尉以疾致仕碑以延熹七年立〈集古録目〉
有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篆額孔君名宙即融之父也歴郎中都昌長元城令泰山都尉威宗延熹六年正月卒碑以次年七月立〈𨽻釋〉
漢孔宙碑隂
碑殘缺其姓名邑里儘可見者纔六十二人共稱弟子者十人門生者四十三人故吏者八人
漢吳雄孔子廟置卒史碑
𨽻書不著名氏其奏曰司徒雄司空戒言前魯相瑛言孔子廟褒成侯四時祠已即去有禮器無常人掌領乞置百石卒史出三家錢給饗禮元嘉三年奏制曰可司徒司空下魯相承書從事選年四十通經藝者永興元年相平等言司徒司空府除文學掾魯孔龢如牒並為賛刻於後吳雄河南人字李直趙戒成都人〈缺〉 姓已字少卿平原髙唐人〈集古録目〉漢碑在者多磨滅此碑幸完好可讀録之以見漢三公奏事如此〈集古録〉
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孔龢碑無額在仙源縣威宗永興元年立碑載孔子十九世孫麟廉請置百石卒史一人掌廟中禮器魯相乙瑛書言之於朝司徒吳雄司空趙戒奏於上詔魯相選年四十以上通一經者為之時瑛已滿秩〈缺〉 相平復以其事上於朝嘉祐中都守張稚圭按圖經雲鍾繇書繇以魏太和四年卒去永興葢七十八年圖經所云非也〈𨽻釋〉
〈缺〉
到官謁孔子冢其他文字雖完皆不可次第魯相晨有兩碑皆在孔子廟中其一碑雲臣䝉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婁周孔舊寓又雲臣以建寧元年到官其一碑雲魯相河南史君諱晨字伯時從越騎校尉拜以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然則斯碑所載名晨者葢魯相史晨也〈金石録〉
漢故司空孔公文碑𨽻額闕里祖庭記雲孔林有司空孔扶碑碑録雲司農孔峽碑在仙源縣墓前建寧元年立農峽二字乃傳冩之訛其文上一半皆已淪缺僅存其下九行多者十有四字碑雲孔子十九世孫則泰山都尉宙河東太守彪臨魯令僖之從昆弟也順宗紀陽嘉二年六月太常魯國孔扶為司空注云字仲淵次年十一月免詳此碑之辭乃司空當國時辟史晨之父為士曹屬東閣祭酒後三十有三年當靈帝建寧之元年晨自越騎校尉拜魯相以三月丙申受命四月戊午到官既謁見聖冡遂為司空公刻〈缺〉 其文雲五內惻霰然〈缺〉 亡父見〈缺〉
以示後昆葢是懷〈缺〉 非表阡納壙
之文也趙氏以為魯相謁孔子文當是不見其額之故也〈𨽻續〉
漢史晨祠孔廟奏銘
魯相上尚書章其畧雲建寧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魯相史晨長史臣謙頓首死罪上尚書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以元年到官行秋饗飲酒泮宮復禮孔子宅而無公出海脯之祠臣輙依社稷出王家穀春秋行禮建寧靈帝年號也於此見漢制天子之尊其辭補頓首死罪而不敢斥至尊因尚書以致逹而已余家集録漢碑頗多亦有奏章患其磨滅獨斯碑首尾字備可見當時之制也〈集古録〉
魯相史晨祠孔廟奏銘靈帝建寧二年立按永興元年孔龢碑載呉雄奏用辟雍禮春秋饗孔廟出王家錢給大酒直距此終十有七年史晨復雲到官秋饗無公出酒脯之祠至於自用俸錢乞依社稷出王家榖以共禋祀此葢有司崇奉不䖍旋踵廢革也孔龢碑中呉雄奏章則雲奏雒陽宮此亦奏牘乃雲上尚書者郡國異於朝廷不敢直達帝所因尚書以聞也〈樊毅〉
下民〈缺〉 與此同
漢史晨饗孔廟後碑
碑雲魯相河南史晨字伯時從越騎校尉拜以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今日拜孔子冡後有天授二年馬元貞題〈復齊碑録〉
前碑載奏請之章此碑敘饗禮之盛其補墻垣治瀆井種梓守冢皆在饗廟之後字畫亦大小不等葢史君孔林中事不一書也〈𨽻釋〉
漢魯相謁孔廟殘碑
文已殘缺碑雲帝命英授俾相於魯吉日令辰欽謁〈下缺〉存者八行共百七字兗州石氏題為駐蹕亭前新碑〈復齊碑録〉
首尾上下皆碎裂餘石纔有數行前有帝命筴授俾相於魯吉日令辰欽謁十四字又雲春秋蒸嘗㡬以獲福葢是謁廟之文題為駐蹕亭前斷碑此亭葢在闕里趙氏著録有魯相謁孔子碑而無其説疑即此也〈𨽻釋〉
漢博陵太守孔彪碑
其名字磨滅不可見而世次官閥粗可考雲孔子十九代孫潁川君之元子也舉孝㢘除郎中博昌長遭太守君憂服竟拜尚書侍郎治書御史博陵太守遷下邳相河東太守建寧四年〈缺〉月卒其餘文字歴歴可讀以其斷絶處〈缺〉 難續故〈缺〉 録然其終始畧可見矣〈缺〉 字皆亡為可惜也
歐陽公雲孔君名字磨滅不可見今此碑雖殘缺而名字尚可識雲君諱彪字元上建寧四年七月卒〈金石録〉
漢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篆額孔君名彪歴郎中博昌長京府丞〈京上缺字〉尚書侍郎治書御史博陵守下邳相河東守以靈帝建寧四年卒〈𨽻釋〉
漢孔彪碑隂
故吏司徒掾博陵安平崔烈字威考等十三人皆博陵人〈復齊碑録〉
漢御史孔翊碑
熹平元年立在冢前孔子十九世孫州舉孝㢘拜御史遷中牟洛陽令〈闕里記〉
漢孔乗碑
君諱乗字敬山修嚴氏春秋在孔子墓林中〈闕里記〉
漢孔林殘碑
篆書碑石中斷字畫磨滅不可讀〈闕里記〉
漢御史大夫鄭宮碑
在龔丘縣墓下〈訪碑録〉
漢御史大夫卜式墓碑
在奉符縣北二十五里〈訪碑録〉
〈缺〉
中侯尚書尚書僕射常山
相山陽大守以威宗延熹七年卒〈𨽻釋〉
漢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前碑不知所立人名字兩碑所載官閥夀考年月悉同而此碑有立碑人名氏及睦氏世次雲故吏王堂等竊聞下有述上之功臣有敘君之徳其餘文字亦完可讀〈集古録〉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睦故吏王堂等所立其所敘述與前碑同〈集古録〉
漢故山陽太守祝君碑頌篆額與前碑皆在應食之逆數而上十月無甲子趙徳夫金石録識於目録之下雲建寧二年六月然此碑其稍漫不可識者則十有四字其可識者三百十字而十月甲子又特全好無昏舛可信而不疑況是年六月一日辛未亦無甲子惟建寧三年十月乃正得甲子朔碑所謂其二年者元年之後二年也〈集古後録〉
寶刻叢編卷二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寶刻叢編>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三
宋 陳思 撰
京西南路
襄州
〈春秋以來楚境秦南郡之北界二漢屬南陽南郡魏置襄陽郡晉因之兼置荊州東晉置雍州宋文帝割荊州置雍州後梁蕭詧都此西魏改曰襄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置襄陽郡唐武徳四年曰襄州天寳元年曰襄陽郡後為山南東道節度今縣六 襄陽 鄧城 榖城 宜城 中廬 南障〉
漢南陽太守秦君碑〈互見鄧州〉
在宜城〈闕〉
在今〈闕〉 之故〈闕〉 都也按漢紀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趙慈反殺南陽太守秦頡酈道元注水經雲秦頡郡人以江夏都尉出為南陽太守卒於南陽還塟宜城余昔從事總幕奉饟荊楚道出古郡於荒煙落日弔所謂秦君冡者有碑巋然剝蝕殆盡徘徊其下親視臨搨僅得數十百字而止其額十大字曰漢故南陽太守秦君之碑其名字除拜俱不可攷天下碑録載秦君之碑有二一在宜城一在南陽惟碑首存歐趙二録止得碑首俱南陽本也余歴走邊郵四懷南陽之機探古索隠無所不到訪南陽之石無有矣惜哉〈集古後録〉
漢荊州從事苑君碑
漢故荊州從事苑君之碑篆額碑雲君諱鎮字仲弓南陽人也碑殘缺不見立石年月〈復齋碑録〉
漢築陽侯相景豹碑
在榖城西一里文字磨滅〈訪碑録〉
漢侍中王逸碑
在宜城南三里〈訪碑録〉
漢山陽太守碑
在榖城縣北二十里〈訪碑録〉
漢司徒掾梁君碑
在榖城西四里建安二十七年立文字磨滅〈訪碑録〉司徒掾梁君碑篆額惟存録碑二字碑録雲襄州榖城有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十七年立此黃初前一年也豈吳人尚用漢歴乎否則誤字也梁君名休字元堅為郡五官掾歴郎中光祿主〈缺一字〉辟司徒府掾拜新都令有𦵏年月而缺其所終太守趙君相與諡之曰貞文子銘詩以三言為文〈𨽻續〉
漢郭先生碑
不見書撰人名氏碑在襄州榖城縣界中其辭雲先生諱輔字輔成又雲年五十有二遇疾而終其文字古質蓋漢碑也其用鄉䣊字與漢婁夀碑同〈集古録〉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書字甚古蓋漢碑也先生名輔字甫成荊州人碑在榖城縣〈集古録〉
集古録以為漢碑按後魏酈道元水經具載此碑雲碑無年號不知何代人然則歐陽公何所據遂以為漢人乎余以字畫騐之疑魏晉時人所為既無歳月可考姑附於漢碑之末〈金石録〉
郭先生之碑𨽻額郭君名輔無歳月時代歐陽公以為漢碑趙以為魏晉字畫今碑有兩昭字晉人所諱疑此是魏刻〈𨽻釋〉
魏襄陽太守劉府君碑
魏故襄陽太守虎威將軍平都亭侯劉府君碑其字甚偉髙貴鄉公正元三年四月二十日辛丑建〈復齋碑録〉
魏劉熹學生冡碑並隂
在今榖城縣界中余為乾徳令時嘗以公事過榖城見數荒冡在草間傍有古碑傾側半埋土中問其村人為何人冡皆不能道而碑文磨滅不暇讀而去後數年在河北始集録古文思向所見榖城碑疑為漢碑求之又數年乃獲按襄州圗經雲學生冡在縣東北水經雲魏濟南劉熹字徳怡博學好古立碑載生徒百餘人其不終業而卒者𦵏於此號學生冡今碑雖殘缺而熹與生徒名字往往尚可見蓋余昔所見乃學生冡而碑魏時碑也熹榖城令也〈集古録〉
𨽻書文字磨滅不完其間有稱大魏者又曰濟南劉熹字徳怡而最後有學生名百餘人並列其所授諸經襄州圗經曰熹常為榖城令學者多徃從之其受業未終而沒者悉𦵏之謂之學生冡此碑是也在榖城縣學生冡傍〈集古録目〉
魏學生塜碑在今襄州之榖城按鮑至南雍州記榖城榖伯綏之國其東北有學生冢冢有碑據酈道元水經注乃濟南劉熹字徳怡魏時宰縣雅好博古教學立碑載生徒不終業而卒者乾道初元春三月余督饟榖城撫得此墨本凡授尚書者二人授禮記者七人授孝經儀禮者各一人授左傳者六人授易者四人授詩者十七人各書州里姓氏字之而不名祭酒一人故吏二人生三十有八人童八人書姓字書名而不書里邑孔子作春秋視賢否為襃貶或以名或以字或書爵邑或不書豈亦春秋之法乎〈集古後録〉
晉杜預碑
在襄陽縣東九里峴山下〈訪碑録〉
梁檀溪寺禪房碑
梁信威主簿劉之⿴序記室參軍鮑烱銘前輔國郡都曹參軍許璠書檀溪寺者東晉人張殷以宅所立咸安中沙門道安重建宋元嘉二十五年有西域浮屠又建禪房於池水之東其地逼隘梁天監四年勑別給池西之地移而立之碑於天監十一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梁三絶碑
劉孝儀文蕭子雲書普通三年立〈諸道石刻録〉
梁重立羊祜墮淚碑
梁大同中以舊碑殘缺再書而刻之碑隂具載其事今附於次〈金石錄〉
晉故使持節侍中太傅鉅平城侯羊公之碑篆額正書無姓名字畫亦類劉靈書年月同下碑〈復齋碑録〉羊公墮淚碑不著書撰人名氏襄陽耆舊傳為李與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闕落命別駕從事史劉伯推模立此本故碑一丈一尺開元間故碑尚無蓋李翰林有龜頭剝落生莓苔之句今不存矣〈集古後録〉
梁改墮淚碑
劉之遴撰劉靈正書大同十年九月〈金石録〉
梁平等剎下碑
梁興業寺碑
庾元威撰〈二碑諸道石刻録〉
周刺史豆盧公徳政碑
在襄陽縣東三里〈訪碑録〉
周襄州司馬陳府君徳政碑
在襄陽縣西五里〈訪碑録〉
後周故儀同陳毅誌
保定五年癸未十二月辛邜朔十九日己酉立〈復齋碑録〉
後周常樂寺浮圗碑
周保定四年立記室曹胡達撰其辭雲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常樂寺塔七層其碑文作在開元寺塔院其文字書畫無過人者特以後周時碑文少見於世故存之〈南豐集古録〉
大周鉅魏君之神道字
在鄧城縣南十二里張相公墓前〈訪碑録〉
隋興國寺碑並隂
隋內史李徳林撰襄州祭酒從事丁道䕶書隋文帝父忠當魏周之際常將兵南定襄漢及文帝即位建此寺以祈福碑以開皇六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歐公常得啟法寺碑列於集古録中而於大學官楊襃處見興國寺碑以不得入録為恨今碑隂又有襄州鎮副總管桞止戈以下十八人姓名字畫尤完好歐陽公所未見也蔡君謨題其後雲在杭州日坐客有曰小說稱丁貞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予謂道䕶豈其人耶按法書要録丁覘與智永同時人善𨽻書世稱丁貞永草非道䕶也〈金石録〉
興國寺在望楚山今為延慶寺〈南豐集古録〉
大興國寺銘李徳林撰丁道䕶書隋開皇間以襄州鳳林山鳳林寺為大興國寺至唐㑹昌五年武宗用道士趙歸貞説大毀佛寺復僧尼為民而寺廢懿宗朝州刺史蔣係請復寺為延慶寺從之建炎初寺為灰燼此碑獨巋然露立在今府城東南十里歐陽公頃嘗見墨本於學官楊君家欲求其本不知碑所在曾南豐謂延慶寺在望楚山非也城西南三里有山聳然曰尖山者其上可以見鄢城宋元嘉中武靈王駿更名望楚余登望楚屢矣鳥覩所為延慶者哉〈集古後録〉
興國寺碑隂有桞止戈而下十八官姓名亦丁道䕶書蔡君謨題其後雲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說稱丁貞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道䕶豈其人耶趙徳夫按法書要録曰非道䕶丁覘與智永同時世稱丁貞永章徳夫之言是矣余謂丁覘在時未必得此聲西臺既陷簡書湮散丁尋卒於維妙跡日為難得已而智永師盛以草書名江東然後人以永草配丁真也丁覘洪亭人梁孝元在荊州凡書記俱其筆當時尚為之語曰丁君十紙不敵王褒一字獨顔之推愛重而寳待之蕭子雲問典籖惠編曰君王賜書殊為佳乎姓名為誰編以覘對子雲嘆曰不為世所稱亦竒事事見顔氏家訓恐忘之聊附於此〈集古後録〉
前陳伏波將軍陳詡墓誌
周〈碑缺〉撰開皇二十年十二月十八日𦵏〈復齋碑録〉
隋啟法寺碑
隋儀同三司周彪撰襄州從事丁道䕶書隋開皇初詔後周所毀佛寺皆復建之州人共造此寺刺史韋世康名之曰光福禪房後又改為啟法寺以仁夀二年十二月立並邑人趙勵等題名〈集古録目〉
此書兼後魏遺法與楊家本微異隋唐之交善書者衆皆出一法道䕶所得最多楊本開皇六年去此十七年書當益老亦稍縱也〈蔡君謨〉
蔡君謨博學君子也於書尤稱精鑒余所藏書未有不更其品目者其謂道䕶所書如此有大學官楊襃者喜収書家藏道䕶所書興國寺碑是梁貞明中人所藏君謨所謂楊家本者是也〈集古録〉
啟法寺碑開皇中立啟法寺今為龍興寺在襄陽城西〈南豐集古録〉
啟法寺碑仁夀二年建曾南豐以為開皇中立誤也道䕶之書見於世者獨興國寺碑與此碑爾二碑俱在襄州前年春訪碑於寺止得興國寺碑而啟法寺之碑無有此可珍也〈集古後録〉
隋儒學碑
大業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襄州刺史鄒襄公張公瑾碑
釋法琳撰蘇敬稚正書貞觀七年七月立襄陽圗經雲碑今亡〈復齋碑録〉
唐法門寺記
無撰人名氏沈季範正書貞觀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隋處士羅靖誌
處士以仁壽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終夫人張氏於唐龍朔二十年終合𦵏於習池〈復齋碑録〉
襄陽有隋處士羅君墓誌曰君諱靖字禮襄陽廣昌人髙祖長卿齊饒州刺史曾祖𢎞智梁殿中將軍祖養父靖學優不仕有名當代碑字畫勁楷類禇河南然父子皆名靖為不可曉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曽祖亦名屈祖孫同名常人無足言者但羅君不應爾也〈容齋隨筆〉
隋處士羅君碑字畫可喜而不載書人名氏初余至襄州刺史館余於州治之東地有木龕塵網如積掃滌而視之此碑也遂撫得之去年春余復有荊襄之行訪此碑則曰卒吏輩寳持不虔碎而棄之矣可謂不幸也昔林邑王楊邁死子咄立慕其父德改名楊邁昭穆兩世而一名余每笑嘆謂天下事何所不有今羅君之父名靖而羅君亦名靖殊不可曉羅君以仁壽四年卒夫人以龍朔二年𦵏自隋仁壽四年訖唐龍朔二年則夫人之守志蓋五十有九年以壽終亦可尚矣〈集古後録〉
華嚴寺西德義社浮圖銘
儀鳯二年四月初八日立在鳯林山〈復齋碑録〉
唐啟法寺金銅無量夀像碑
唐張昌齡撰吳知禮分書永淳元年四月初八日建〈復齋碑録〉
唐孔子廟堂碑
唐於敬之撰正書無姓名垂拱元年立其前題魯大司冦贈太師宣尼父孔丘廟堂碑銘春秋之法或書字或書名皆所以寓褒貶意今敬之為孔子廟碑而斥其名何哉〈金石録〉
唐襄州刺史封公碑
撰人姓名殘缺宋之愻正書垂撰拱元年十月立字書頗佳之愻之問弟也〈金石録〉
大周靜貞觀碑
何彥光撰正書無姓名登封元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尹仁恕妻章夫人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名氏題雲三代孝子尹府君妻韋夫人墓誌開元二年十一月立〈復齋碑録〉
唐遍學寺碑
唐黃門侍𭅺韋承慶撰太子詹事越國公鍾紹京書將仕𭅺阮𢎞靖建禪院於遍學寺以開元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承慶有詞學張易之敗時承慶以付記方待罪衆推令草赦書承慶援筆而成衆壯之紹京景龍中以苑總監從討韋氏有功性嗜書家蔵王羲之獻之禇遂良書至數十百卷以善書直鳯閣武后時榜諸宮殿眀堂及銘九鼎皆紹京書也其字畫妍媚遵勁有法誠少與為比然今所見特此碑尚完尤為可愛也遍學寺於宇文周為常樂寺於今為開元寺〈南豐集古録〉唐韋承慶撰鍾紹京書按書苑紹京者鍾繇十五世孫按姓纂繇弟演演孫雅雅五代孫韜韜孫寵寵曾孫法威生紹京乃鍾演十五世孫繇十五世之姪孫耳武后時題諸宮殿眀堂及洛九鼎俱紹京筆當時呼為小鍾景龍間以誅韋氏拜中書今朝廷稱其功勲忠鯁筆翰為三絕明皇在藩邸愛重其書及即天子位復拜戶部尚書太子詹事此碑開元二年立〈集古後録〉
唐楚觀德政碑
唐賈昇撰僧湛然分書開元八年立在硯山〈復齋碑録〉
唐御製孔子廟堂
開元十一年八月四日〈諸道石刻録〉
唐刺史靳恆遺愛頌並陰
唐張九齡撰高慈正書開元十一年立碑陰述羣宮陪靳使君登峴山紀文〈復齋碑録〉
唐韓公井記
不著書人名氏八分大書三字曰韓公井其記真書舊傳井有靈人不敢汲唐採訪使韓公酌而飲之由是汲者無患故以為名韓公名朝宗碑以開元中立在宜城〈集古録目〉
開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採訪使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採訪使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傳言汲者死行人雖渇困不敢視朝宗移書諭神自是飲者無恙人更號韓公井楚故城今謂之故牆由梁太祖父烈祖名盛當時避之故至今猶然此記今移在羣廨中〈南豐集古錄〉
唐庫狄履溫遺愛頌
唐周擇從撰蕭誠書天寳三載正月〈金石録〉
襄陽令河南庫狄君遺愛頌天寳中周擇從撰蕭誠書䂖已中斷僅存其半雲名履溫峙之後按北史庫狄峙傳其先遼東人段四碑之苗裔以避難變姓庫狄〈集古後録〉
唐尹仁恕文並旌表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闕文凡十二字曰大唐孝子四葉旌表尹仁恕闕其後有記仁恕曾祖養伯字嗣宗祖怦字忠父慕先字冬筠仁恕字南金皆以孝行被旌表
唐尹氏孝德記
唐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張柬之撰不著書人名怦字守忠襄陽人事親居喪皆以孝稱貞觀龍朔中再有詔襃美旌表門閭碑以天寳五年立〈集古録目〉襄陽尹氏世以孝聞天下嗣宗生怦怦生慕先慕先生仁恕一門四闕而此記又張柬之作忠臣孝子萃此一碑可尊也〈集古後録〉
唐放生池碑
唐襄陽太守山南東道採訪使李憕撰為八分不著名氏憕以城下漢水為放生池立此銘不著年月〈集古録目〉
唐放生池石柱銘
不著書撰人名氏天寳十載李憕為襄陽太守父老李君秀等請以襄陽臨溪兩縣江水近城者為放生池止人漁釣立石柱於東西境上以表之因以君秀等狀州符刻於柱上〈集古録目〉
放生池唐世處處有之王者仁澤及於草木昆蟲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為私惠也易大𫝊曰庖犧氏之王也能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葢言其始教民取物資生而為萬世之利此所以為聖人也浮圖氏之說乃謂殺者有罪而放生得福苟其言則庖犧氏遂為人間之聖人地下之罪人也〈集古録目〉
唐襄陽牧衛玠遺愛頌
唐李邕撰蕭誠書天寳中立〈訪碑録〉
唐襄陽牧獨孤冊遺愛頌
唐李邕撰蕭誠行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唐江夏太守李邕撰蘭陵蕭誠書府君名冊字伯謀河南人嘗為襄州刺史此碑襄人所立也石為四面其兩面剝缺不可讀不知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蕭誠書世多有而此尤佳碑在峴山亭下碑為四面而一面最完今人家所傳止有一面而余所得有二面故其一面頗有訛闕也府君諱冊字伯謀河南人也〈集古錄〉
唐襄陽令盧僎德政碑
唐太子正字閻寛撰伊闕縣尉集賢院待制史惟則八分書僎字手成范陽人為襄州長史此蓋去思碑也碑字多殘缺不見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唐襄陽令盧君政碑天寳中立〈金石錄〉
唐王粲石井欄記
魏侍中王粲故宅在㐮陽其石欄至唐猶存上元二年山南節度使來𤦹移之於刺史官舍叅謀甄濟撰記判官彭朝儀書上元二年七月立〈集古錄目〉
甄濟者韓愈所謂陽瘖避職卒不汚祿山父子事者也其文得之為可喜而朝儀書尤善皆可喜者也〈南豐集古錄〉
唐廣習池記
唐盧允中撰大厯二年立〈訪碑録〉
唐襄州新學記
唐盧羣撰羅讓書貞元五年六月建碑陰題山南東道節度嗣曹王臯等十三人名衘〈復齋碑錄〉
唐漢陽王張柬之碑
唐李邕撰瞿令問八分書貞元十二年十一月立〈金石錄〉
唐王粲石井欄又記
唐上元二年來𤦹移之州治立石作記貞元十七年於頔為節度又為之記掌書記胡証八分後又題記頔進封燕公隨軍屈賁貞元十七年六月立〈集古錄目〉
唐修劉景升廟記
唐盧羣撰正書無姓名無立石年月〈訪碑錄〉
唐孟浩然碑
唐樊澤撰正書無姓名無立石年月〈金石錄〉
唐處士孟君墓碑按唐史浩然襄陽人卒於開元之末樊澤為節度使乃刻碑鳯林山南封寵其墓余嘗親拜墓下碑劖兩面其一面極磨滅首行有江南風景四字墨工為之江南風景碑多不模傳余反復研味乃同一碑爾遂語諸人其後得全碑者自余始此碑樊澤撰不載書人姓名襄陽耆舊傳謂亦樊澤書其間可與言詩及詩語樂和詩字俱從㫖從寺此字於他書無所見獨見於此聊記之〈集古後錄〉
唐樊成公遺愛頌
唐中書舍人平章事李絳撰太子少保鄭餘慶書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袁滋篆額滋以憲宗時鎮山南言改故貞元中節度使樊澤在州有善政請立遺愛碑絳奉勅撰澤字安時南陽人後於荊南節度諡曰成碑以元和八年十二月立〈集古錄目〉
碑雲相國賈公時鎮漢南以公為行軍司馬明年召賈公公代其鎮賈公者賈耽也初耽以德宗在梁使澤奏事俄有急詔以澤代耽大將張獻甫曰天子播越行軍以公命問行在乃反利公土地可謂事人不忠矣軍中不平請為公殺之耽曰是何謂也朝廷有命即為師矣碑稱銘書始下而人情悅毀譽之不可以為信如此〈集古後錄〉
唐絳州長史李君夫人京兆杜氏墓誌
從弟宣猷撰大和五年葬於襄陽明年厝於習池後記李公諱齊用大和九年卒祔於夫人塋孫亞夫記〈復齋碑錄〉
唐文宣王廟記
唐裴度撰崔倬書盧宏宣篆額大和六年四月〈金石録〉
唐王粲石井欄別記
唐㑹昌二年節度使盧鈞復理粲舊井別作新石欄而記之前武功縣尉李掖書〈集石錄目〉
唐創修五道將軍記
唐朱泳撰無書人名氏㑹昌三年七月〈復齋碑錄〉
唐修興國寺舍利塔銘
唐魏子仲述㑹昌四年二月建〈復齋碑錄〉
唐漢江神廟記
唐孟珏記正書無姓名㑹昌六年八月立〈復齋碑錄〉
唐三聖蘭若鏡燈記
唐楊知逺撰屈師穆八分書並右文篆額大中五年七月建〈復齋碑錄〉
唐立蜀相武卿忠武侯諸葛公碑
唐李景譲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大中十年三月建〈復齋碑錄〉
唐延慶院記並碑陰勅牒
唐蔣係撰魏修正書咸通三年八月立碑陰勅牒二咸通二年趙韜正書〈復齋碑錄〉
唐尊勝經
咸通七年五月〈諸道石刻錄〉
唐徐商德政碑
唐李隲撰李曉𨽻書並篆額咸通六年十二月建〈復齋碑錄〉
唐延慶院經蔵銘
唐趙璘撰裴光遠八分書並篆額咸通九年六月建〈復齋碑錄〉
唐義亭記
唐劉盧白撰裴光逺正書篆額咸通九年六月立〈復齋碑錄〉
唐聞喜亭記
唐趙璘撰咸通十一年四月五日作亭〈復齋碑錄〉
唐新剏池臺六詠
唐裴坦撰正書無名氏咸通十一年立刻於聞喜亭記碑陰〈復齋碑錄〉
唐雲麾將軍宋戎墓誌
從孫程撰劉虔古書並篆額咸通十一年八月〈復齋碑錄〉
唐社稷壇記
唐容管經畧推官皮日休撰國子監缺學博士裴光逺八分山南東道節度使裴坦新修州之社稷壇以咸通十二年刻此記〈集古錄目〉
唐山南東道左押衙韓玫誌
正書無書撰人名氏乾符己亥九月〈復齋碑錄〉
唐新立鎮南將軍劉表廟碑
唐陵州刺史劉推撰並書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後漢末為荊州牧僖宗時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自稱裔孫碑以廣明二年立〈集古錄目〉
唐劉表碑陰
碑陰劉巨容題記與廟碑同巨容⿰立廟因以墓側搆水亭為遊宴之所沃記表僚屬蒯越韓嵩等及蜀先主在荊州事跡未有表所作山道口亭銘刻在廟碑之陰〈集古錄目〉
唐改封武威王新廟記
唐徐礪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光化二年六月立在襄陽縣〈諸道古刻錄〉
唐淮安王趙公祠堂記
無建碑之嵗月又不載其名氏莫詳為誰余疑趙德諲即其人也按唐書德諲傳初從秦宗權為右將以討黃巢功授申州刺史而碑雲大冦作二京陷公始為義陽郡即申州也又按光啟元年秦宗權陷襄州以德諲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文德元年德諲以襄州降以德諲為忠義軍節度使宗權平和中書令封淮安郡王遷拜次序與此碑所書俱合碑又雲今令公功業不虧於舊日榮更顯於昔日今令公者其子中書令正凝正凝以天祐元年封楚王此碑葢立於龍紀之後天祐之前故正稱為令公也〈集古録〉
後梁重建鼓角樓記
鄭勞謙撰正書無名氏開元二年十二月〈復齋碑録〉
梁修峴山亭記
無書撰人名字篆額貞明二年十一月〈諸道石刻録〉
晉臥龍山武靈王學業堂記
李光圖撰正書無名字篆額天福三年七月記〈復齋碑録〉
通州石固尉鄧荗誌
毛元素撰無立石年月〈復齋碑錄〉
梁將軍碑
在榖城縣北二十里〈訪碑録〉
節度使梁崇義碑
在襄陽縣東二里〈訪碑錄〉
大將軍席肅公之神道
陳仁稜書彌陁經
延慶院重修法堂記
韓思復碑
道德經幢
五碑諸道石刻錄
鄧州
〈春秋時申鄧二國之地戰國屬韓自後屬楚秦置南陽郡二漢因之晉屬南陽國又順陽義陽二國之境宋齊為南陽郡後魏兼置荊州西魏置重南陽郡唐武徳二年曰鄧州天寳元年曰南陽郡梁陞為宣化節度後唐改曰威勝周改曰武勝今縣五 掖縣 南陽內鄉 淅州順陽〉
漢張平子前後殘三碑
漢崔子玉撰並書其刻石為二本一在南陽一在向城天聖中有右班殿直趙球者知南陽縣事因治縣廨毀馬臺得一石有文騐之乃斯銘也遂龕於㕔事之壁其文至凡百君子而止其後半亡矣其在向城者今尚書屯田員外郎謝景初得其半於向城之野自凡百君子已上其前半亡矣今以二本相補續其文遂復完而闕其最後四字然則昔人為二本者不為無意矣唐寳歴中有徐方囘者別得二十一字去是銘最後文疑球所得南陽石之半亡者爾今不復見則又亡矣惜哉〈集古錄〉
小篆世傳崔子玉撰並書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仕漢至河間相碑有二一在今鄧州南陽縣自凡百君子以上亡其半一在縣之向城村自凡百君子以上亡之今以二本相續而文遂完文章篆畫撫向城之本而勒之南陽更為橫卷用便卷舒耳非如杜元凱兩碑之謂也〈集古後録〉
漢司空宗俱碑
碑雲公諱俱字伯儷南陽安衆人也而其額題漢司空宗公之碑碑已殘缺不成文理而官秩名字鄉里特完可考故詳錄之〈金石錄〉
漢司空宗公碑篆額碑之文皆已殘缺惟名字郡邑父祖獨存而官秩尚可見宗公名俱以察孝亷為城門候歴郎中議郎五官中郎將越騎校尉汝南太守少府太僕太常遂拜司空范史〈缺〉紀建寧三年七月太宗常俱為司空熹平〈缺〉
漢司空宗俱碑陰
宗俱碑陰額上六大篆曰門生立碑人名正碑甚刓滅碑背所損卻不多上下凡四橫書其人郡邑名字畧無推稱當是門生未筮仕者故吏不應無碑不傳於後世爾〈𨽻續〉
漢宗資墓天祿辟邪字
在宗資墓前石獸膞上按後漢書宗資南陽安衆人也今墓在鄧州南陽界中墓前有二石獸刻其膞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集古錄〉
篆書四字後漢宗資墓前有二石獸刻其膞上各三字在鄧州南陽縣界中
漢圉令趙君碑
其額題漢故圉令趙君之碑而最後題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碑已訛缺名字皆不可考〈金石録〉漢故圉令趙君之碑𨽻額名字俱缺趙君所歴二邑其一惟存新字而滅其下文其卒以靈帝中平五年又二年獻帝初平元年立此碑〈𨽻釋〉
漢南陽太守秦君碑
題雲漢故南陽太守秦君之碑秦君不知為何人亦不著書人名氏其碑皆漫滅不可讀獨此篆完曰漢故南陽太守秦君之碑在南陽縣〈集古録目〉
文字已磨滅惟其額十大字尚完好故名字嵗月皆莫可考按後漢書靈帝紀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趙慈反殺南陽太守秦頡或雲此即頡碑也然酈道元水經注載頡墓與碑皆在宜城此碑乃在南陽或是郡人所立德政頌爾〈金石錄〉
歐趙皆云文已磨滅惟存其額十大篆予所得者猶有九十餘字其後有孝亷十二人上計掾吏五人題名水經雲宜城有南陽太守秦頡墓墓前有二碑頡郡人也以江夏都尉為南陽守道過宜城見一家東向頡駐車視之曰此可作冢後頡卒於南陽喪還至此車不肯進故吏因市此宅𦵏之則知此為秦頡碑也其間有光和三年字葢是述其前事天下碑錄雲碑在宜城熹平年立非也〈𨽻釋〉
漢蜀郡屬國都尉王君神道
在南陽題雲漢故蜀郡屬國都尉王君神道封陌按酈道元注水經淯水南道側有二石樓製作精妙題雲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陽西鄂人〈缺〉
出〈缺〉
向城令張璿之撰孝女雙石樓記所書與水經注合惟水經誤以都尉為太守耳璿之記唐天寳七年建〈金石錄〉
魏橫海將軍呂君碑
魏故橫海將軍章陵太守都鄉侯呂君之碑篆額呂君名字皆刓剝以黃初二年卒魏𨽻之佳者惟鍾梁之碑四君範式碑則又次之此刻差勝賈逵劉熹爾〈𨽻釋〉
碑雲君諱朗字義先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年六十有一黃初二年正月薨夏侯湛撰郡吏楊向勒銘碑在南陽縣
晉張平子碑陰頌
晉南陽相夏侯湛撰𨽻書不著名氏湛因行縣至西鄂過衡墓刻此頌於碑陰〈集古錄目〉
西魏持節征東將軍景宣頌
大統十年七月初二日甲申建〈復齋碑錄〉
西魏徵東將軍景宣碑石已破剝失其姓字其額雲大魏持節征征下缺碑雲君名景宣宣下又缺又雲拜征持節征東將軍南陽太太下又缺當是持節征東將軍南陽太守故南陽立此碑也其〈缺〉
甲大同十年即西魏大統十年也此為大統無疑余故標其目曰西魏徵東將軍景宣碑〈集古錄目〉
東魏崇先寺記
碑無歲月不知何時所立建此寺者隴西君君上滅一字其官為持節假撫軍將軍鎮逺將軍諫議大夫新野鎮將帯新野太守當郡漢廣兩郡大都督令以盧辨所作九命考之撫軍將軍大都督八命鎮逺將軍諫議大夫正六命又考新野郡在漢為縣晉大康中為侯國至惠帝始分南陽立新野郡齊永㤗元年魏孝文攻圍新野太守劉忌死之地入於魏惟漢廣郡求之於史無所得今南陽平氏有徐史君碑稱興和三年拜撫軍將軍南雍川刺史在漢廣置立州鎮其陰又有漢廣太守郡丞郡功曹等數人興和靜帝年號此君疑亦當時人也〈集古後錄〉
東魏徐穆之碑
武定元年立在南陽縣〈諸道石刻錄〉
唐南陽令鄧慈豐山堰記
前南陽尉劉單撰幷書永徽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復齋碑錄〉
唐開新野縣
唐立五羖大夫碣
不著撰人名氏唐人鄭璉書據碑因過五羖大夫墓作此銘以開元二十三年六月立〈集占錄目〉
按寰宇記南陽縣西南七里有五羖大夫墓墓有碣即此碣也南陽故申伯之國楚文王滅申以為縣秦昭襄王使白起戍楚取郢即其地為南陽郡改縣曰宛五羖大夫宛人仕虞為大夫晉獻公滅虞虜之以媵於秦後亡走宛楚人執之繆公贈以羖羊之皮五授之國政故稱五羖碑雲大夫姓百里名奚諸侯受封地方百里因氏焉莫知孰是〈集古後錄〉
唐令長新誡
開元中縣令徐抗所刻太室山人劉飛書在穰縣〈集古錄目〉
唐釋縣令勅
唐南陽新野令李伯豫行書天寳六年十月建〈復齋碑錄〉
唐孝女雙石樓記
唐南城令張璿之撰正書姓名殘缺天寳七年三月〈金石錄〉
唐南陽縣㕔西墉記
唐徐方囘撰幷分書大中十一年立〈訪碑錄〉
方囘雲寳應中為南陽令得崔子玉所作平子銘末二十一字闞於㕔之西墉按今西鄂石本末句見在方囘所得乃南陽半石之末也今又亡矣惜哉〈集古錄〉歐陽公雲方囘寳應中為南陽令得平子銘末二十一字闞於㕔之西墉頃余至南陽親摸此記記後別有小篆曰朝議𭅺前行楚州寳應縣徐方囘大中十年冬領此縣十一年立此記寳應昔肅宗以楚州獻寳玉因以元年為寳應元年更楚之安宜為寳應縣自寳應紀元至大中十年相去實九十五年方囘大中十年始領南陽縣事所謂寳應中為南陽令歐陽公覽碑誤矣〈集古後錄〉
隨州
〈春秋隨國戰國屬楚秦屬南陽郡二漢因之晉屬義陽郡惠帝置隨郡宋齊因之西魏置幷州後改曰隨州隋開皇中郡廢大業初州廢置漢東郡唐武德二年曰隨州天寳三年曰漢東郡皇朝乾德五年陞崇義軍節度太平興國元年改崇信軍今縣三 隨縣 唐城 棗陽〉
漠舜子巷義井殘碑
舜子巷義井碑凡二十三行行三十七字石理皴剝僅有五十餘字依約可辨其間有光和三年字知為漢碑也碑在隨之舜子巷元祐丁夘年郡守許覺之始徙於後圃識其陰雲五大夫秦爵也秦距〈闕〉
漢東故物
菩提逹磨碑
圓覺大師塔碑
三碑諸道石刻錄
〈闕〉
韓秀榮八分書〈訪碑錄〉
唐靜塞軍使張公碑
無書寫人姓名及年月〈訪碑錄〉
寳刻叢編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四
宋 陳思 撰
京西北路
西京
河南府
後漢熹平石經
自書丹使工鐫刻今所存諸經字體各不同雖邕能分善𨽻兼備衆體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辨史雲邕與堂谿典楊賜馬日磾張馴韓説單颺等正定諸經今公羊論語之後惟堂谿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別有趙䧕劉𢎞張文蘇陵傅禎左立孫表數人竊意其間必有同時揮毫者予詳玩遺字公羊詩書儀禮又在論語上識者當能別之〈並𨽻釋〉
魏三體石經遺字
古文篆𨽻三體凡八百二十九字後漢熹平中校定五經使蔡邕以三體書
唐竇將軍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將軍河南人唐大穆皇后之族官至右屯衛將軍碑以神龍二年立今其文字缺滅將軍之名字皆不可見矣〈集古録目〉
唐黃門監盧懷慎碑
唐禮部尚書蘇頲撰𤣥宗八分懷慎字懷慎范陽人官至黃門監諡曰文成碑以開元八年立〈集古録〉
唐歙州刺史郭茂貞碑
唐賀知章撰八八書姓名殘缺開元二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賜中嶽隠士司徒巨源手詔
唐眀皇詔並謝表開元二十二年立在龍門〈訪碑録〉
唐龍門西龕石像碑
唐張九齡撰分書姓名缺開元中立〈金石録〉
唐令長新誡
開元二十四年二月五日〈諸道石刻録〉
唐𤣥宗御製初𤣥宗擇令長一百六十三人又自製新誡宰相裴耀卿等請令集賢院善書者書以賜之其後諸縣往往刻石〈集古録目〉
唐鄂州刺史盧府君碑
唐李邕撰幷書天寳元年二月〈金石錄〉
唐郇國公李君碑
季子適撰史惟則篆書天寳四年九月〈金石錄〉
唐陳留尉劉飛造像記
唐史惟則八分書天寳九年十二月立按封演聞見記雲𤣥宗嘗幸驪山登朝元閣命羣臣賦詩正字劉飛詩最清拔特𫎇激賞右相李林甫怒飛不先呈己出為一尉而卒今此記有雲頃校文金殿賡歌栢梁叨沐錦衣之賜遂有長沙之役如此則演所記為不誣矣記在龍門山字畫甚工而世頗罕傳〈金石録〉
唐龍門觀音像記
唐陶翰撰徐浩正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唐贈秘書監程文英碑
唐北海太守李邕撰黃門侍郎張廷珪八分文英字文繹廣平人仕至桂州都督府長史贈秘書監碑以大歴七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程文英碑隂贈告並重立碑記
男程皓記程廩正書大歴七年五月十五日立在龍門〈復齋碑錄〉
唐右金吾衛將軍兼建碑
碑缺碑側有大歴八年遷塟〈訪碑錄〉
唐辨正禪師塔銘
唐太僕少卿鄭權規撰氾水縣令徐峴書並篆額禪師名崇一姓任氏濟源人𤣥宗時詔舉天下高僧四十九人分主諸寺禪師居東都天官寺後移居善興寺代宗親書院額曰法寳嚴持院德宗時賜諡辨正碑以貞元十年立在龍門〈集古錄目〉
徐峴書誠能行筆而少意思也往時石曼卿屢稱峴書曼卿多得顔栁筆其書與峴不類而遠過之不知何故喜峴書也余當曼卿在時稱猶未見峴書但聞其所稱曼卿沒已乆始得此書遂録之爾〈集古錄〉
唐宣武節度董晉碑
唐中書舍人權得輿撰皇太子侍書殿中丞玉丕書晉字渾成河東虞郷人官至宣武節度使碑以貞元十五年立〈集古録目〉
唐靈珍禪師塔銘
唐徐峴撰幷正書元和八年八月〈金石錄〉
唐散騎常侍黎公碑
嗣子〈名缺〉書大和中立〈訪碑錄〉
唐香山寺碑
唐白居易撰〈諸道石刻録〉
唐修香山寺詩三十韻
唐白居易撰賀拔惎書〈訪碑録〉
唐醉吟先生傳
唐白居易撰譚邠正書大中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八節灘詩並龍門二十韻
唐白居易撰〈訪碑録〉
唐白居易碑
唐李商隠撰譚邠書大中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醉吟先生白公西北巖石碣
樂天自著墓碣也白敏中書㑹昌六年十一月立〈復齋碑録〉
唐濳溪記
唐杜宣猷撰正書無姓名咸通八年十月立濳溪在洛陽龍門山側地有溪谷之勝舊為宰相李藩別墅宣猷購得之加葺治焉〈金石録〉
唐斛斯府君碑
唐蘇頲撰梁昇卿八分書〈訪碑録〉
唐廣志律師塔銘
〈諸道石刻錄〉
唐楊州都督薛公碑
韓秀榮八分書〈訪碑録〉
唐左丞暢悅碑
〈闕〉
洛陽縣
漢太尉劉寛故吏碑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寛字文饒宏農華隂人靈帝時官太尉封逯鄉侯諡曰昭烈此碑故吏李謙等所立〈集古録目〉寛有兩碑皆在洛陽上東門外官道傍此碑據藝文類聚乃桓麟撰後碑不知何人所為然字體則同也〈金石録〉
碑雲君諱寛字文饒宏農華陰人也中平二年二月丁夘薨夏四月庚戍𦵏故吏李謙等立碑〈復齋碑録
闕〉 逯鄉〈闕〉 碑篆額劉公名寛其父崎為順帝司徒寛事靈帝兩為太尉通四載以中平二年卒故吏李謙等立此碑又有門生一碑皆在洛陽上東門外兩碑遣文頗相犯字畫又不相逺所敘歴官行事多與本傳合〈𨽻釋〉
漢太尉劉文饒碑一故吏李謙等立一門生商苞等立一在今西都上東門外官道之上洛陽尉射圃中近世好事者亭以覆之目其亭為寳刻葢以是碑為蔡中郎書故名焉二碑陰各有題名唐湖城公劉爽修碑記亦存焉予官洛五年每過上東必徘徊碑下想文饒之高風玩中郎之妙楷與歐陽信本之觀索靖書碑坐臥不能去何以異雲因令工椎拓二碑及陰文裝為三帙而時觀之〈東觀餘論〉
漢劉寛故吏題名
寛碑有二具故吏門生各立其一也此題名在故吏所立之碑陰寛以中平二年卒至唐咸亨元年其裔孫湖城公爽以歲久皆仆於野為再立之並記其世序〈集古録〉
寛兩碑皆有陰唐咸亨中碑仆於野其裔孫周王記室參軍爽字元爽重為建立寛以中平二〈闕〉
十七人三河九十一人與其後八郡〈闕〉 者三輔六十五人磨滅之字什五六郡〈闕〉 餘人可辨則什二三劉公兩碑俱有陰此則〈闕〉生之陰也其字畫剛勁法度森嚴與石經公羊詩書相軋〈𨽻續〉
漢太尉劉寛神道二
其一曰漢太尉劉公諱寛字文饒其一曰漢太尉車騎將軍特進昭烈侯劉公神道各有一螭蟠屈乎其上而下作獸面如彛鼎間饕餮之象當是時雙闕所刻字法與正碑相類圖畫則㣲拙不及王稚子沈新豐之精也劉公𦵏於洛非僻
唐福先寺塔題名
唐石洪撰王仲舒書元和四年〈訪碑錄〉
韓退之與石洪等題名在洛陽福先寺乃同遊者所書爾〈金石錄〉
唐昇𤣥劉先生碑
唐刑部侍郎馮宿撰右司郎中栁公權書翰林待詔唐𤣥度篆額先生名從政河南緱氏人居東都𤣥真宮敬宗師事之加檢校光祿大夫及先生之號碑以大和七年四月立二碑一在東都一在長安〈集古録目〉
唐經陰符經序
唐刑部尚書鄭澣撰序翰林學士桞公權書內供奉道士孫文杲刻以開成二年七月立在西京苑雍家經已殘缺所存者數十字〈集古録目〉
唐世碑碣顔桞二家書最多而筆法往往不同分權書髙重碑余特愛模者不失其真鋒鋩皆在至於陰符經序而蔡君謨以為桞書之最精者雲善藏筆鋒與余之說正相反然君謨書擅當世其論必精故為誌之
余自皇祐中得公權所書陰符經序遂求其經雲石已亡矣常意必有藏於人間者求之十餘年莫可得治平三年有鐫工張景儒忽以此遺余家小吏遽録之信乎余所謂物常聚於所好也〈並集古録〉
唐照公塔銘
唐太子少傅分司東都白居易撰劉禹錫為秘書監分司東都時書照公名神照姓張氏蜀州青城人居東都奉國寺碑以開成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𤣥度十體書
唐翰林待詔沔王友唐𤣥度書凡古文大篆八分小篆飛帛倒薤散𨽻懸針鳥書垂露十體並各敘其所起刻石有二一在故相宋公家一在太常少卿李丕緒家同出一本而傳摹小異〈集古録目〉
唐福先寺題名
唐河陽三城節度使韋隩題大中十二年〈集古録目〉
楊凝式長壽華嚴院東壁詩
少師此詩本題於西都長壽寺華嚴院東壁僕近歲官洛因覽宋次道三川官下記知之亟往觀焉墨蹤石本皆不復存院僧雲三十年前有士人寓是院數歲及徙居他郡壁與石亦弗之見豈非好事者負之而趨乎今忽得此殊可欣也〈東觀餘論〉
楊凝式題名並詩
不著年月凝式時為太子賓客又其一稱歲在癸丑者周廣順二年也又有詩二首凝式時為太子少師按凝式當晉天福初為太子賓客其分司為少師在漢乾祐中石在洛陽人家〈集古録目〉
洛人好楊凝式少師書信可傳寳但自唐中世以來漢晉書法不傳如凝式輩所祖述者不逺㑹稽父子筆法似不如是洛人得楊真蹟夸詡以為希世珍所謂子誠齊人耳〈東觀餘論〉
金剛經
其字體類徐浩書一雲屈賁書〈訪碑録〉
如筠禪師碑
唐楊逺書〈訪碑錄〉
尊勝經幢
梵書〈訪碑錄〉
心經幢子
篆書〈訪碑錄〉
廣愛寺碑
訪碑録
壽安縣
唐甘棠館記
唐壽安尉蕭昕撰大理評事史鎬八分書盧璟篆額甘棠館者前縣令李公字退思所立此碑大厯十一年縣令李總所建又有重刻碑記貞元八年縣令李嗣刻並往還此館題名者十六人附於後〈集古録目〉
唐甘棠館題名
唐人題名始終貞元大中之間自司勲員外郎薛存誠至東都留守韋夏卿凡數十人〈集古録目〉
自唐德宗貞元以來止於㑹昌文字多已磨滅惟髙元裕韋夏卿所書尚可讀甚矣人之好名也其功德之盛固已書竹帛刻金石以垂不朽矣至於登髙望逺行旅往來慨然寓興於一時亦以勒其姓名留於山石非徒徘徊俯仰以自悲其身世亦欲來者想見其風流夏卿所記留連感愴意不淺也故余於集古每得前世題名未嘗不錄者憫夫人之甚好名也〈集古録〉
唐東都留守李憕碑
唐中書舎人李紓撰洪州刺史沈傳師書商州防禦隨軍儲彧篆額憕隴西成紀人官至禮部尚書東都留守祿山叛攻東都城陷死之追贈太尉諡曰忠懿碑以大厯四年立〈集古録目〉
唐贈太尉李憕碑文宗時立〈金石録〉
唐崔能神道碑
唐兵部侍郎李宗閔撰能弟檢校吏部尚書判東都尚書省從書戶部尚書胡証篆額能字子才清河東武城人官至嶺南節度觀察使贈禮部尚書碑以長慶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淮南節度崔從碑
唐翰林學士蔣伸撰權知太子少傅栁公權書從字子義清河東武城人官至淮南節度副大使贈司空諡曰貞碑以大中八年立〈集古録目〉
福昌縣
唐榖州刺史裴君清德頌〈並陰〉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五年三月立〈金石録〉
裴君名律師碑篆書題額雲大唐榖州刺史裴公德政之碑按隋書義寧二年以新安縣置新安郡唐武德元年曰穀州貞觀元年徙穀州治澠池六年徙治福昌顯二年州廢以福昌永寧長水屬洛州〈復齋碑錄〉
周福昌令張公頌
前鳯閣舎人薛稷撰不著書人名氏考其字書疑亦薛稷所書也張君漢相蒼之二十九世孫武后時自福昌令徙為洛陽令而福昌人為之立此碑張君名及立石年月皆剝缺不可辨〈集古錄目〉
周福昌令張君清德頌大足元年九月立〈金石録〉
伊陽縣
唐監察御史李希倩碑
唐李邕撰梁昇卿八分書徐浩篆額天寳二年四月〈金石録〉
唐乘真禪師靈塔碑
唐長子主簿王雄風撰胡霈然書並篆額禪師姓麻氏陸渾人景龍二年為陸渾山圖以獻中宗自書寺名曰兠率以賜之及其卒衛尉卿崔從禮之妻李氏得其舍利起塔而藏之碑以天寳七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唐元魯山墓碣
唐監察御史李華撰太子太師顔真卿書〈闕〉院學士李陽冰篆額魯山名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常為魯山令碑以建中四年秋立〈集古錄目〉
唐平泉山居詩
唐李德裕撰並八分書開成五年〈金石録〉
唐李德裕撰平泉者德裕山居之所也其間多得四方奇草異木名花怪石而置之因總為之記其在平泉及歴守宜春金陵至於為相有平泉詩凡六十七首同以刻石皆𨽻書又有臨池榻記凡數十字篆書皆不著名氏〈集古録目〉
讀山居詩見文饒夢寐不忘於平泉而終不得少償其志者人事固多如此也余聞釋子有雲出家是大丈夫事葢勇決者人之所難也而文饒詩亦云自是功髙臨盡處禍來名滅不由人者誠哉是言也〈集古録〉
唐平泉草木記
唐李德裕撰並分書開成五年〈金石録〉
德裕處富貴招權利而好奇貪得之心不已至或疲𡚁精神於草木斯其所以敗也其遺戒有雲壞一草一木者非吾子孫此又近乎愚矣〈集古録〉
唐檢校戶部尚書髙重碑
姪元裕撰栁公權正書㑹昌四年十月
清河縣
周伊州刺史衛府尹碑
彭元覺撰趙楚英書天授二年立〈訪碑録〉
周蘭陵縣君蕭夫人碑
長安二年〈訪碑録〉
周杭州刺史李公碑
郜恭書〈訪碑録〉
唐襄城令贈魏州刺史李公碑
薛稷書〈訪碑録〉
唐散騎常侍贈侍中趙郡成公碑
唐薛稷書撰〈訪碑録〉
唐幽州都督孫公碑
唐徐彥伯撰開元二年〈訪碑録〉
唐左僕射太子少保徐國公劉公碑
撰寫人缺開元三年〈訪碑録〉
唐懷州刺史陶大舉碑
唐姚崇撰徐嶠之書開元八年〈金石錄〉
唐易州遂城令康府君碑
唐沈淮南撰徐誥書開元九年十月〈金石録〉
唐工郜侍郎趙國公碑
撰寫人缺開元十一年〈訪碑錄〉
唐贈羽林大將軍泉君碑
據通志泉君碑有二皆在西京一雲後魏大將軍贈并州大都督泉府君碑無撰書人名氏年月一雲左右衛大將軍衛尉正卿卞國公贈羽林大將軍泉君碑與此官同
長子隠敘蘇晉銘彭杲書仲子靖題額開元十五年二月立泉君者髙麗葢蘇文之孫泉南生之子也髙宗時與南生同歸朝仕至衛尉卿〈金石録〉
唐岷州刺史王君碑
唐李邕撰梁昇卿分書元行沖題額開元十五年立〈訪碑録〉
唐桂州都督李公碑
唐李峴撰張乾䕶書並刻開元十八年〈訪碑録〉
唐陳州刺史陶公碑
唐姚奕撰序張昇銘徐浩書開元二十年〈訪碑録〉
唐工部侍郎李景伯碑
從子訥撰梁昇卿分書開元二十五年〈訪碑録〉
唐荊州都督府長史孫公碑
唐張嘉貞撰子庭飄書開元二十六年〈訪碑録〉
唐興州司馬王府君碑
唐郭子晉撰趙崇德行書天寳元年二月〈金石録〉
唐盧州司馬劉府君碑
唐梁獻撰天寳七年〈訪碑録〉
唐宋州虞城令李府君碑
唐盧州重撰胡霈然書並題額天寳九年〈訪碑録〉
唐京兆杜夫人碑
唐翟頲撰徐浩正書天寳十一年十月〈金石録〉
唐贈太僕卿韋公碑
天寳十三年立〈訪碑録〉
唐裴公碑
唐崔造撰韓秀弼書大歴十四年〈訪碑録〉
唐贈左僕射嗣曹王戢碑
唐趙贊撰行書無姓名貞元四年七月〈金石録〉
唐長安尉王之咸碑
唐於邵撰韓秀榮八分書貞元十年正月〈金石録〉
唐太子中允范陽盧府君碑
唐於邵撰鄭餘慶書〈訪碑録〉
唐清河崔公碑
書撰人缺貞元二十一年立〈訪碑録〉
唐歙州刺史盧瑗碑
裴度撰裴璘正書元和元年〈金石録〉
唐惠林寺題名
唐韓愈書元和四年閠三月〈金石錄〉
唐惠林寺新修軒廊記
元和十一年〈訪碑錄〉
唐著作郎權公碑
唐趙贊撰序鄭絪銘鄭餘慶分書元和十四年立〈訪碑録〉
唐散騎常侍裴公碑
唐盧術文鄭還古正書開成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舍人裴公改葬碑
唐馬曙書撰大中七年立〈訪碑録〉
唐王有方碑
唐李邕撰並書〈訪碑録〉
唐睦州刺史王君碑
唐史惟則分書〈訪碑錄〉
唐中書侍郎孫公碑
撰寫人及年月並缺〈訪碑録〉
唐右衛大將軍泉府君碑
唐劉應道撰王知敬書年月缺〈訪碑録〉
唐太原尹唐公碑
唐嵩陽觀主盧曉八分書〈訪碑録〉
唐諫議大夫溫府君碑
唐牛僧孺撰裴潾書〈訪碑録〉
唐惠林寺碑
唐李景讓撰〈訪碑錄〉
唐崔府君碑
唐崔融撰〈訪碑録〉
唐崔𢎞禮碑
唐白居易撰並書〈訪碑錄〉
唐太子賔客孔府君碑
撰寫人缺歳次丙午立〈訪碑錄〉
唐平陽敬府君碑
唐刑部尚書鄭絪碑
惠林寺佛殿記〈永淳三年〉
三碑諸道石刻錄
寳刻叢編卷四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寶刻叢編>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五
宋 陳思 撰
京西北路下
許州
〈春秋許國戰國屬轉秦置潁川郡漢髙帝為韓國㝷復故後漢因之魏晉並為潁川郡後魏亦同東魏改曰鄭州後周曰許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置潁川郡唐武德四年曰許州天壽元年曰潁川郡後陞忠武軍節度梁改為匡國軍唐滅梁復曰忠武皇朝元豐三年陞潁昌府崇寧四年建為南輔今縣七 長社 郾城 陽翟 長葛 臨潁舞陽郟縣〉
漢郭禧前碑
文字殘缺所存才百許字共可見者公諱禧字君房而已禧郭躬從孫也郭氏世為陽翟人自躬以下皆葬陽翟其墓尚存今此碑缺處猶有陳留扶溝字疑禧嘗寓居是邑其卒也返葬故鄉而漢書注遂以為扶溝人恐誤〈金石録〉
太尉郭禧斷碑篆額所存其上一段字畫方勁前後數行僅有數十字可認其中彊半剝落篆額亦然首行卻有郭君名字禧以靈帝建寧三年為太尉光和二年薨〈𨽻續〉
漢郭禧碑陰
其首有四大字雲故吏人名其下列故吏密張立度成匽師張協子通雒陽李蒼子考故民河南陰德紀信以下凡百餘人字畫完好者甚多筆法淳古可愛〈金石録〉
漢郭禧後碑
碑殘缺尤甚其畧可辨者惟光和二年夏五月甲寅大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而其額題漢故太尉郭公神道字畫尚完〈金石録〉
漢丹陽太守郭旻碑
碑雲君諱旻字巨公有周之裔也又雲俾守丹陽為政四年以公事去官年過耳順寢疾𤸫頺延熹元年卒三載禮闋諸子已刻墓道之銘矣而碑石狹小加有瑕瘢後十餘年當孝靈光和之二年其從子五原太守鴻因𦵏太尉公遂與其孫范不改舊文重立此碑今石中有裂文子在越時纔得其上一段後一紀尤延之持節江東以其下一半相贈合而為一遂成全碑〈𨽻續〉
漢文範先生陳仲弓碑
其額題雲漢文範先生陳仲弓之碑碑文字已漫滅蔡邕字畫見於今者絶少故雖漫滅之餘尤為可惜按邕集仲弓三碑皆邕撰其一碑雲中平三年秋八月丙子卒而三碑皆云春秋八十有三後漢書仲弓傳以為中平四年八十四卒於𫎇者傳疑誤〈金石録〉漢文範先生陳仲弓之銘篆額兩行額下有穿穿下數行僅存最上一字獨醇字瞭然可識前一行者其右從月又前一行彷彿是君字蔡中郎為仲弓作三碑其第二碑有含光醇德之句前有徵士陳君但相去差逺中間無從月者疑此非中郎所作趙氏有仲弓殘碑以校集本凡改定數字豈即此碑乎〈𨽻續〉
漢陳仲弓碑陰
碑陰故吏姓名多已刓缺蔡邕小字八分惟此與石經遺字爾石經字畫謹嚴而此碑陰尤放逸可愛〈金石録〉
漢陳度碑
文字殘缺不完其畧可識者雲君諱度字妙髙陳國相人而最後題中平四年九月二十日己丑立〈金録〉石君名度字妙髙陳國柘人靈帝中平二年卒又二年立碑此刻大半紊碎所存僅二百字少成句讀其中並無官稱郡國志陳國有柘縣苦縣沛國有相縣苦在春秋時曰相趙氏認柘作相誤也〈𨽻續〉
漢司空掾陳寔碑
碑已殘缺不可辨惟其首八大字尚完字畫奇偉在頴川陳太丘墓側按後漢書太丘傳載二子紀諶紀為大鴻臚諶不著其為何官惟劉孝標注世説引海內先賢傳曰諶字季方寔少子也司空掾公車徵不𭕒蚤卒然則斯碑豈非陳諶碑乎〈金石録〉
漢故司空掾陳君碑篆額蔡中郎所作第三碑也此碑僅有前七十字下文盡皆不存中郎作太丘第一碑雲春秋八十三中平三年卒漢史誤作四年此碑作五年者乃豫牧立碑之年也趙氏跋雲文已殘缺不可辨惟八篆額字畫竒偉引世說注太丘次子諶嘗以司空掾召謂此是陳諶之碑殊不知碑中自有大丘姓名其文又在蔡邕集葢不能認碑故有斯誤〈𨽻續〉
漢河南尹蘇府君碑額
漢故河南尹蘇府君碑在許州道傍碑無文詞惟此十字其額爾〈金石録〉
漢尚書左僕射荀公碑
在長社縣東北七里冢前文字磨滅〈訪碑録〉
魏公卿上尊號奏
唐賢多傳為梁鵠書今人或謂非鵠也乃鍾繇書爾未知孰是〈集古録〉
不著書撰人名氏與受禪壇記同漢既禪位文帝未受魏相國安樂侯華歆等上表勸進〈闕〉 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篆額相傳以為鍾繇書其中有大理東武亭侯臣繇者乃其人也當時內外前後勸進之辭不一此葢其最後一章碑自造於華裔字之誤石理皴剝字跡晻昩今世所傳者多是前一段爾〈𨽻釋〉
魏尊號奏碑陰
碑雲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勤恤民隠視者如傷凡十行刻於碑陰葢尊號奏文多不能盡故刋於碑陰以足知非別碑也石埋皴剝世多不傳𨽻釋載自造華裔字之後石埋皴剝字跡晻昩謂此碑也〈復齋碑録〉
魏受禪表
世傳為梁鵠書而顏真卿又以為鍾繇書莫知孰是〈集古録〉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世傳以為鍾繇書或以為梁鵠書魏文帝黃初元年為壇於繁昌以受漢禪碑不著所立年月在魏文帝廟中〈集古録目〉
繁昌縣城內有三臺時人謂之繁昌臺壇前有二碑魏文帝受禪於此自壇而降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故其石銘曰遂於繁昌築靈壇也於後其碑六字生金論者以為司馬金行故曹氏六世遷魏而事晉〈水經〉魏受禪表篆額在許昌亦曰鍾繇書所謂表者葢表揭其事非奏表之表也水經雲繁昌城內有三臺人謂之繁昌臺壇前二碑其後六字生金論者以為司馬金行故曹氏六世遷魏而事晉此葢附㑹符命之誤也〈𨽻釋〉
魏受禪錶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字謂之三絶〈劉禹錫嘉話〉
廷康元年獻皇帝詔張愔持節持璽綬禪位於魏丕即築壇受禪頋羣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乃立二碑此其一也碑後六字生金論者以為司馬金行故曹氏六世遷魏而事晉嘉話録雲此碑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時稱三絶書斷則謂元常八分入妙魏受禪碑為最直言鍾元常未知孰是近時士大夫學𨽻者多學此碑余謂捨石經而學此碑如學畫虎此可與知音者道〈集古後錄〉
晉議郎陳先生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碑字斷缺其可見者曰延頴川許昌人不知其為名與字也其額曰晉故議郎陳先生碑元康二年門生君含等立〈集古録〉
晉尉氏令陳君碑
𨽻書今碑石殘缺不可悉考其可見者曰字道臧太尉掾之小子其額曰晉尉氏令陳君碑以此知其官及姓氏也〈集古錄目〉
東魏造石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陽翟郡防境大都督石文達等為太守敬曦造像記以武定七年立〈集古録目〉
北齊赫連府君清徳頌
據北史列傳子悅為鄭州刺史郡人請為立碑詔許之碑所載亦同而碑乃在今許昌者按隋書地里志潁川郡舊置潁川東魏改曰鄭州後周改曰許川〈金石録〉
唐題度人經變相
予家舊藏唐閻立本畫靈寳度人經變禇遂良題字惜其歲久湮滅將失傳獨字畫僅可模刻以貽好事雲元祐戊辰仲冬韓城范正思記〈本碑跋〉
唐文蕩律師塔碑
唐前河南告成尉盧奐撰著作郎魏棲梧書律師姓藥氏河南密縣人開元十三年十月弟子一智為之建塔立此碑在陽翟縣〈集古録目〉
唐立舞陽侯祠堂碑
唐校書郎王利器撰集賢院待制史惟則八分前京兆府司録徐浩篆額舞陽令張紫陽䓁修廟記也碑以天寳二年二月立在舞陽縣〈集古錄目〉
唐讀樊丞相傳詩
唐河陰陰尉鄭炅之撰安定胡霈然分書不著年月〈集古録目〉
唐頴陽觀碑
唐張粲撰史惟則分書天寳五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陳太丘祖德碑
系孫兼撰序伾撰銘伾子膺書天寳九載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善財寺碑
唐史惟則分書在陽翟縣〈訪碑録〉
唐立漢黃公廟碑〈在陽翟〉
唐李翰撰張從申行書李陽冰篆額建中三月立〈金石錄〉
唐張敬因碑
唐顏真卿撰並書在許州臨潁縣民田中慶厯初有知此碑者稍稍往摹之民家患其踐田稼遂擊碎之餘在滁陽聞而遣人往求之得其殘缺者為七段矣其文不可次弟獨其名氏存焉曰君諱敬因南陽人也其字畫尤竒甚可惜也〈集古録〉
敬因南陽西鄂人子匡濟為淮西節度使追贈敬因和州刺史此碑埋沒已乆慶厯初縣民耕出之逺近聞者爭往摹搨村民厭苦其擾遂擊碎之今在者數段耳人猶模之故其文不完真卿官爵及立碑年月則皆亡矣〈集古録目〉
唐陽翟縣㕔壁記
唐許堯佐撰吳宗冉書元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唐令長新誡
唐𤣥宗御製太和九年縣令李易簡建鄭宗冉書此本無𤣥宗勅書而別有勅語乃當時召新除令長賜食於朝堂而遣之叮嚀慰勉之言也在舞縣〈集古録目〉
唐陽翟縣水亭記
唐魏庾撰並書大中五年五月〈金石録〉
唐陽翟縣新石橋記
唐崔周衡書〈訪碑録〉
唐立舞陽侯樊君碑堂記
裴頴撰唐長孺八分書〈諸道石刻録〉
唐石橋記
崔周衡書在陽翟縣〈訪碑錄〉
鄭州
〈秦屬三川郡二漢及魏屬河南郡晉置滎陽郡後魏為東恆農郡東魏置廣武郡後周置鄭州隋開皇十六年曰營州煬帝初復為鄭州尋廢置滎陽郡唐正觀元年州廢自武牢移鄭州治此天寶元年曰滎陽郡皇朝景祐元年號奉寧節度崇寧四年建為西輔今縣六 管城 榮陽 新鄭原武 滎澤 密縣〉
晉右將軍鄭烈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字為𨽻書烈字休林滎陽人官至兗州刺史輕車將軍拜平莞侯拜議郎卒贈右軍將軍諡曰僖故吏殿中監申楊等立此碑以太康四年立〈集古錄〉
碑雲君諱烈字休林又雲曾祖先生皇祖徵君顯考將作大匠實有茂德載在國策烈晉史無傳以碑考之嘗為文帝參佐武帝時仕為兗州刺史封東莞男以疾徵拜議郎卒於太康二年追贈右軍將軍諡曰僖侯雲〈金石錄〉
晉故右軍將軍平莞僖侯鄭府君之碑𨽻額鄭君名烈滎陽人仕於晉初至兗州刺史輕車將軍召拜議郎以太康二年八月卒故吏申楊等立此碑四年之七月也鄭君所封其上一平字則曉然可識下一字則微有缺損小歐陽謂之平莞侯趙氏以為東莞則誤也晉縣亦無平莞非郷名即亭名也予嘗以魏末至晉末𨽻字無可取者晚獲此碑其勁健方格顧後絶配若雜置漢刻中未易甄別
隋鄭州刺史李淵造石像記
大業二年三月造在滎陽縣〈訪碑録〉
唐髙宗造像記
大業二年三月〈金石錄〉
周立漢太尉紀信碑
盧藏用撰並八分書長安二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陽武縣李行忠佛堂記
無撰人姓名唐李固徽書景雲元年十一月建〈復齋碑録〉
唐商州刺史歐陽琟碑
唐顏真卿撰並書琟字琟渤海人仕至商州刺史武關防禦使去官不仕而終碑以大厯十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京河水門記
唐秘書省校書郎直史館韋處厚撰處士唐衢八分鄭州刺史李少和引京水注於管城之北為石水門以節其出入元和五年正月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無量寺多寳塔碑
唐裴度撰王凝行書元和十二年二月立在新鄭縣〈復齋碑録〉
唐大海寺王像碑
唐張仲方撰韓齊中分書並篆額長慶四年正月立〈復齋碑錄〉
縣令馬公德政頌
〈諸道石刻録〉
滑州
〈春秋時屬衛戰國時亦屬衛其西境屬魏秦屬東郡二漢因之晉為陳留濮陽二國宋武帝平河南置兗州以為邊鎮後魏置東郡隋置祀州後為滑州又改為兗州後復為東郡唐後為滑州天寳元年更名靈昌郡大厯七年陞義成軍復故而改靈昌曰靈河皇朝太平興國四年改武成軍今縣三 白馬 韋城 胙城〉
後周大像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碑文為對隅述事不明又但稱延壽公而無姓名今以北史考之周大象二年尉遲逈兵起於鄴分遣部將所在攻下城邑東郡太守延壽公于仲文棄郡奔關中拜〈闕〉 還擊逈軍取梁郡敗其將檀讓於武成碑〈闕〉 羅於金鄉與此碑同葢文仲紀功碑也大象二年立〈集古録目〉
宇文氏之事跡無足采者惟其字畫不俗亦有取焉翫物以志憂者惟怪竒變態真偽相雜使覽者自擇則可以忘倦焉故余於集古所録者愽矣〈集古録〉
隋儀同府叅軍黃山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山字子岳荊州江夏人仕至儀同孔仲衡府叅軍碑以大業九年立〈集古録目〉
隋舎利塔碑
正書篆額〈諸道石刻録〉
周黃羅剎碑
唐秦王府學士虞世南撰不著書人名氏羅剎東郡胙縣人周末尉遲逈兵起羅剎聚衆擊之授〈碑缺〉軍總管碑以武德八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羅剎仕周為行軍總管其子君漢唐初為將有功武徳中為父追立此碑〈金石録〉
唐黃君漢碑
唐東宮左庶子李伯藥撰不著書人名氏君漢字景雲東郡胙縣人羅剎之子唐初官至夔州都督封虢國公碑以貞觀六年立〈集古録目〉
唐匡城令鄭府君碑
唐校書郎吳先壁撰前國子進士李惟恕書滑州匡城令鄭諲去思頌德之碑也諲字叔敬滎陽開封人碑以景龍中立〈集古録目〉
唐滑臺銘
唐李季卿撰令狐彰行書永泰元年正月〈金石録〉
唐滑臺記
唐崔粲撰永泰元年〈諸道石刻録〉
唐令狐彰開河碑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撰尚書吏部侍郎徐浩書並篆額先是河至酸棗瀕縣而東歳失河道尚書右僕射霍國公令狐彰聞之碑以大厯八年正月立〈新増〉
唐清臺新驛記
唐滑亳節度使李勉撰李陽冰篆勉使同州別駕裴萬增廣驛舍以大厯九年八月立此碑於驛中〈集古録目〉李陽冰篆在今滑州驛中其陰有銘曰斯去千載冰生唐時冰今又去後來者誰後千載有人吾不知之後千載無人當盡於斯嗚呼郡人為吾寳之不知作者為誰然賈躭嘗為李騰序說文字源盛稱陽冰此記躭為滑州刺史因見斯記而稱之耳陽冰所書世固多有可愛者不獨斯記也〈集古録〉
唐李勉撰李陽冰篆其陰有銘歐陽公雲不知作者為誰余嘗考之乃舒元輿玉筯篆志後贊也其文載於唐文粹反元輿集中歐陽公偶未嘗見之耳〈金石録〉
唐滑臺新驛記kao
裴〈名缺〉八分書〈金石録〉
唐滑州新井銘
唐賈躭撰徐璹正書李騰篆額貞元五年九月〈金石録〉
唐說文字源
唐義成單節度使賈耽撰序前楊府戶曹叅軍徐璹書秘書少監李陽冰重修漢許慎說文字源陽冰從子檢校祠部員外郎騰篆凡五百四十字碑以貞元五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眀皇送李邕赴滑州詩
唐栢元封行書元和五年十月〈金石録〉
唐李元素二州慰思述
唐義成軍節度鄭滑等州觀察李元素二州慰思述庾承宣撰唐衢分書並篆額元和中立〈復齋碑錄〉
唐義成節度李聽德政碑
唐宋中錫奉勅撰待詔侯丕奉勅正書太和三年八月建〈復齋碑録〉
唐節堂記
唐劉三復撰李德裕分書太和四年五月〈金石録〉
唐秋日登樓望贊皇山詩
唐李德裕撰並分書太和四年八月〈金石録〉
唐李德裕德政碑
唐賈餗奉勅撰歸融奉勅分書太和六年八月立〈復齋碑録〉
唐李德修堯祠記
唐白敏中撰開成二年立〈訪碑録〉
堯祠在州西南二十里漢劉盆子所立唐寳厯中節度使李聽祈雨有應重修立記〈寰宇記〉
孟州
〈春秋戰國皆屬周自漢晉至隋皆屬河內郡唐顯慶三年割屬河南府建中二年乃以河南之河陽河陰濟源溫四縣租稅入河陽三城使又以氾水軍賦益之㑹昌三年遂以此五縣為孟州今縣六 河陽 溫縣濟源 氾水 河陰 王屋〉
漢成臯令任伯嗣碑
其首已殘缺其可見者雲字伯嗣南陽編人也又雲延熹五年以築陽相遷來臨縣其後歴敘政績又雲遷君桂陽碑在今氾水縣氾水在漢為成臯此碑葢成臯令德政頌爾後漢書桓帝紀延熹八年有桂陽太守任𦙌以此碑校之歲月相符又名與字協知其名𦙍也〈金石録〉
漢任伯嗣碑陰
大觀初獲此碑置於氾水輦運司廨舍壁間余聞其陰有字因托人諷邑官破壁出之遂得此本葢漢碑有陰者十七八世多棄而不録爾〈金石録〉
後漢北軍中候郭君碑
緒枝葉雲布列在川郡又雲復辟司徒拜北軍中候年六十有六建寧四年九月丙子卒〈集古錄〉
漢故北軍中候郭君碑篆額郭君字仲竒嘗為司𨽻中都官從事辟將軍府宰比陽建寧四年九月卒五年三月葬〈復齋碑録〉
漢司𨽻從事郭究碑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究字長〈碑缺〉汲人也官至司𨽻從事碑以中平元年立〈集古録目〉
碑雲君諱究汲人也元城君之孫雒陽令之適歴至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令長辟司𨽻從事部郡都官春秋二十八而卒中平元年歲在甲子三月而葬〈集古録〉
漢故司𨽻從事郭君碑篆額郭君名究仕郡諸曹吏辟從事年二十八而卒靈帝中平元年葬〈𨽻釋〉
漢郎中郭君碑
漢郎中郭君之碑𨽻額名字皆缺文辭亦有可句者其雲惠兄仲犀又雲元兄維世而有為人後者為之子之文蓋郭君以兄之子為後也郭仲竒碑嘗有惠兄之稱此碑復爾仲犀者若非仲竒之伯則其同族也〈𨽻釋〉
隋梁公堰紀功碑
在河陰縣西二十里本漢平帝汴河決壤至明帝永平十二年乃令王景理渠堤其後通塞各計朝代隋開皇七年使梁睿增修古堰遏河入汴立碑紀功〈寰宇記〉
唐等慈寺碑
唐秘書少監顔師古奉勅撰不著書人名氏初太宗東伐王世允竇建德來救破之於氾水及即位有詔嘗破敵之處皆建寺以為戰死者資福此其一也碑以貞觀二年立〈集古録目〉
其寺在鄭州氾水唐太宗破王世允竇建德乃於其戰處建寺云為陣亡士薦福唐初用兵破賊處多大抵皆造寺此其一也〈集古録〉
唐紀功碑
唐高宗撰並行書飛白題額顯慶四年八月在氾水〈金石録〉
唐修敬寺旭禪師碑
無書撰人名氏禪師姓趙氏絳州稷山人碑以萬歲通天二年立在河陽〈集古録目〉
唐明皇過氾水詩
開元十三年十月〈諸道石刻録〉
唐重修梁公堰碑
唐氾水主簿趙居貞撰縣令王象書梁公堰者隋開皇中華陽梁睿所修故以為名依山鑿堰以道河水通運路中間改其舊制別起渠口當河衝立石柱以釃水既成遽填塞不能通開元十五年勅將作大匠范安復其故跡作此銘碑以開元十五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令長新誡
唐開元中縣令馮宴所刻後歲久以為柱礎寳厯二年縣令崔潾移置於縣廨〈集古録目〉
唐濟源令李造遺愛頌
唐中書舍人梁陟撰監察御史集賢院修撰徐浩書李公名造唐之宗室自濟源令入為〈闕〉此頌濟源冊立碑以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淄川令裴大智碑
唐滑州刺史李邕撰司〈缺〉員外郎蕭誠書大智河東人官至淄川縣令碑以開元十九年十一月立在濟源〈集古録目〉
蕭誠以書知名當時今碑刻傳於世者頗少人集録所得纔數本爾然字畫筆法多不同疑模刻之有工拙惟此碑及獨孤冊碑字體同而最佳〈集古録〉
唐小魯真人仙解謡
唐魯國清撰進士陳錫書真人名成字和光年八歲及其兄希言皆為道士於奉仙宮此碑止有其半不見所終及立石年月在濟源〈集古録目〉
唐開梁公堰頌
唐祁順之撰徐浩分書並篆額天寳六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開梁公堰碑陰記
唐平致和撰並正書天寳六載七月立〈金石録〉
唐貞一先生廟碣
唐左威衛録事叅軍衛慿撰右監門衛兵曹叅軍薛希昌八分貞一先生者道士司馬子微也字承禎法號道德又自號白雲先生明皇置陽臺宮於王屋山以處之追諡貞一其從子綱因所居立以為廟碑無所立年月在王屋縣〈集古録目〉
唐貞一先生廟碣天寳六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濟源令房琯遺愛頌
唐監察御史平冽撰河陽縣令徐浩書房公名琯清河人嘗為濟源令冽作頌時琯為給事中碑以天寳七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宴濟瀆碑
唐逹奚珣撰薛希昌分書天寳中立〈金石録〉
唐濟瀆廟祭器銘
唐濟源縣令張洪撰八分書不著名氏濟源有北海祠壇故四時祠祀必取祭器於河南沈幣雙舫亦以沁河渡口船為之往返勞𡚁是時大風拔木洪因取以為祭器雙舫及雜用之物碑以貞元十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重修李造遺愛碑記
唐髙後規撰髙從彥正書貞元二十一年立〈金石録〉
唐韓文公送願歸盤谷序
韓愈撰盤谷在孟州濟源貞元中縣令刻石於其側令姓崔其名浹今已磨滅〈集古録〉
正書無姓名貞元中刻石〈金石録〉
唐韓文公題名
唐都官員外郎韓愈元和四年題在濟源〈集古録目〉
唐房琯碑陰記
唐石洪撰兵部郎中鄭權書房琯有遺愛碑在濟源元和六年琯從祖子式以河南尹奉詔祠濟源洪等刻此記於碑陰〈集古錄目〉
唐濟祠亭並詩
濟源有三淵當祠下俗謂之海縣令房琯初立亭於北海上以為祠神之所元和九年縣令李朝陽廣其制度作記並詩記朝陽之子蟠撰詩李朝陽撰裴潾書鄭冠篆額〈集古録目〉
唐濟祠西海新亭記
唐房琯立亭於北海上李朝陽為之記而西海之地故為民家所有縣令王源逈取之以立亭又作西海新亭記鳯翔節度推官侯雲章撰濟源令章行質書鄭冠篆額碑以長慶二年立〈集古録目〉
唐嶺南節度鄭權碑
唐陜川大都督府長史庾承宣撰萬年縣令姚尚書字復道滎陽人官至嶺南節度使碑以寳厯二年立〈集古錄目〉
姚尚書筆力精勁雖唐人工於書者多而及此者亦cq=12少惜其不傳於世而今人莫有知者惟余以集録之博得此而已〈集古録〉
唐司馬子微記
唐王屋令崔運撰道士張宏眀書大和三年刻在王屋縣〈集古録目〉
唐司馬子微坐忘論
唐白雲先生撰道士張宏明書大和三年女道士桞凝然趙景𤣥刻石並凝然所為銘同刻後又有篆書曰盧同髙常嚴固元和五年凡十字碑在王屋〈集古録目〉
唐白樂天遊濟源詩
正書大和五年九月馮宿詩附〈金石録〉
唐白樂天遊王屋山詩
唐白居易撰道士張宏明正書大和六年十月題〈復齋碑録〉
唐高瑀神道詩
唐司徒侍中東都留守裴度撰河南尹鄭幹書瑀字乾亮渤海修人官至忠武軍節度使贈司空碑以大和八年立〈集古録目〉
唐李石神道碑
唐東都留守李德裕撰工部侍郎桞公權書碑文殘缺名氏皆不可見考其世系事跡知為李石碑也碑以大中中立在河陰〈集古録目〉
余家集録顔栁書尤多惟碑石不完者則其字尤佳非字之然也譬夫金玉埋沒於泥滓時時發見其一二則粲然在目特為可喜爾〈集古録〉
唐睿宗賜白雲先生書
唐賜白雲先生勅三𤣥宗勅並送別詩各一陽臺宮畵壁奏狀並答勅乾元元年禁山廟採樵勅三大中八年王屋主簿韓抗書以刻石〈集古録目〉
唐孔岑父碑
唐太子少傅鄭絪撰前大理少卿桞知微書府君名岑父字次翁魯國鄒人官至著作佐郎子戣戢皆顯貴贈岑父司空碑以咸通十二年立在河陰〈集古録目〉唐贈司空孔岑父碑咸通十一年正月立〈金石録〉
溫縣造文宣王廟記
李建正書篆額〈諸道石刻録〉
蔡州
〈春秋時屬沈蔡戰國屬楚魏秦屬潁川郡漢置汝南郡後漢及魏晉皆因之宋及後魏兼置豫州以為重鎮東魏置行臺後周置總管府後改曰舒州尋復曰豫州復改曰蔡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天寳後置汝南郡唐武德三年曰豫州天寳元年曰汝南郡寳應元年改曰蔡州皇朝景祐二年陞淮康軍節度今縣十 汝陽 上蔡 新蔡 褒信平輿 遂陽 新息確山 貞陽 西平〉
漢永樂少府賈君闕
漢故永樂少府將作賈君之闕碑為篆書而將作下二字缺不可識〈集古録目〉
按漢書桓帝母孝崇匽皇后居永樂宮和平元年詔置太僕少府如長樂故事又按漢官儀長樂少府以宦者為之則賈者蓋亦宦者也〈金石録〉
隋午夘寺碑
開皇十年五月八日息州刺史梁洋建〈復齋碑録〉
隋梁洋建塔表德政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息州叅軍裴玉䓁為刺史梁洋建塔以表德政碑以開皇十一年立在新息縣〈集古録目〉在今蔡州新息縣隋開皇十一年叅軍裴玉與州人為息州刺史梁洋建寳塔表德政碑按隋書志後周於新息置息州大業中州廢〈集古録〉
唐豫州刺史狄梁公碑
唐元通禮撰黨復書貞元三年重立〈訪碑録〉
唐平淮西碑
唐段文昌撰陸邳分書並篆額元和十四年十二月建〈復齋碑録〉
唐溵州刺史高承簡德政碑
唐王起撰裴潾書長慶中立按唐書地里志元和十二年以郾城上蔡西平遂平四縣置溵州長慶元年州廢今碑後題長慶而其下殘缺當為元年葢是年州遂廢矣髙公名承簡崇文之子為裴度牙將後至邠寧節度唐史有傳
陳州
〈秦屬潁川郡二漢屬淮陽國汝南郡後漢因之晉屬梁國汝南郡後魏置陳郡及北楊州北齊改為信州隋為陳州後置淮陽郡唐為陳州晉開運二年置鎮安軍節度漢初軍廢周廣政二年復之今縣五 宛丘項城 商水 南頓 西華〉
漢封觀碑
在項城縣墓前〈訪碑録〉
魏賈逵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逵字安道河東襄陵人魏明帝時官至建威將軍豫州刺史故從事吳康等立此碑〈集古録目〉
魏故建威將軍豫州刺史陽里亭侯賈君之碑篆額在項城縣本廟內〈訪碑録〉
唐龍興寺碑
唐兵部侍郎修文館學士張說撰吏部侍郎修文館學士盧藏用八分中宗初復位天下州郡皆置龍興寺一所此碑以景龍四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龍興寺碑陰
唐薛融書檢校陳州刺史韓琦等題名凡五十六人又有僧惠明等題名十六人別體書不著名氏〈集古録目〉
唐大雲寺講堂記
唐李邕撰並書開元十一年〈諸道石刻録〉
唐八卦壇碑
在宛丘縣北一里即伏羲於蔡水得龜因畫八卦之壇舊有長史張濟賢之文後刺史李邕除舊文換新文刻之〈寰宇記〉
唐伏羲廟碑
唐孫郡撰趙榖書並題額光化中立〈訪碑録〉
唐開元寺講堂記
唐盧中敏書〈諸道石刻録〉
魏文廟碑
李勲文〈諸道石刻録〉
潁州
〈春秋時為胡國及楚地秦為潁川郡地二漢屬汝南郡魏置汝陰郡晉因之後魏置潁川郡隋亦為潁川復為汝陰郡唐為潁川皇朝元豐二年陞順昌軍節度今縣四 汝陰萬夀 潁上沈丘〉
唐顔黙殘碑
初潁川人家以其石為馬臺皇祐中王囘深甫之弟冏容季見而識其為顏書因摹本以傳深甫為文以記之黙仕晉為汝陰太守故大厯中魯公追建此碑於汝陰〈金石録〉
唐張龍公廟碑
唐澶人趙耕撰不著書人名氏龍公名路斯與妻子言已與蓼人鄭祥逺皆龍也某日當戰令諸子助戰以絳綃繫鬛為別祥逺敗死公與九子皆化為龍土人為之立廟潁川刺史王敬堯又增大之碑以乾寧元年立在潁上縣百社村〈集古録目〉
趙耕撰碑雲君諱路斯潁上百社人也隋初明經登第景龍中為宣城令夫人關州石氏生九子公罷令歸每夕出自戍至丑歸常體冷且濕石氏異而詢之公曰吾龍也蓼人鄭祥逺亦龍也騎白牛據吾池自謂鄭公池吾屢與戰未勝明日取決可令吾子挾弓矢射之繫鬛以青綃者鄭也絳綃者吾也子遂射中青綃鄭怒東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龍穴山是也由是公與九子俱復為龍亦謂可怪矣余嘗以事至百社村過其祠下見其林木陰蔚池水窈然誠異物之所託歳時禱雨屢獲其應汝陰人尤以為神也〈集古録目〉
汝州
〈戰國屬韓秦屬三川郡二漢屬河南潁川郡魏晉屬河南襄城郡後魏屬汝北魯陽郡東魏置北荊川後周改曰和州隋初置伊川煬帝初改為汝州後廢州以其地屬襄城潁川二郡唐為汝州天寶元年曰臨汝郡今縣五梁縣 襄城 葉縣 魯山 龍興〉
漢吉成侯州輔碑
犨縣𣹑水南有漢中常侍長樂太僕吉成侯州苞冢冢前有碑墓西枕岡城開四門門有兩石獸墳傾墓毀碑獸淪移人有掘出一獸猶全不破甚髙壯頭去地凡一丈許作制甚工左膞上刻作辟邪字自安帝沒於桓後〈水經注〉
名字已殘缺其額題雲漢故中常侍長樂太僕吉成侯州君之銘此碑載當時詔書有雲其封輔為葉吉成侯以此知其名輔而酈道元注水經雲𣹑水南有漢中常侍長樂太僕吉成侯州包冢冢前有碑其詞雲六帝四後是諮是諏今騐其文實有此語獨以輔為苞葢水經之誤〈金石録〉
漢故中常侍長樂太僕吉成侯州君之銘篆額州君名輔為小黃門大宮今復拜小黃門歴藏府令謁者令中尚方令中常侍黃門令長樂太僕大長秋封葉吉成侯以威宗永壽二年十二月卒此碑敘其歴事六帝四後詳瞻有史法與漢代他碑體格絶不同〈𨽻釋〉
漢吉成侯州輔碑陰
州輔碑陰自漢陽太守而下四十有九人其八人稱邑曰冠軍曰宛曰章陵曰新陽曰比陽曰魯陽皆南陽之邑也餘人惟延篤有傳乃南陽犨人則不稱邑者犨之人也碑雲鄉人姻族相與刋石則又知輔為犨縣人也〈𨽻釋〉
漢州輔墓石獸膞字
酈道元注水經雲州君墓有兩石獸已淪沒人有掘出一獸猶全不破甚高壯頭去地丈許製作甚工左膞上刻作辟邪字余初得州君墓碑又覽水經所載意此字猶存㑹故人董之明守官汝潁間因托訪求之踰年持以見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見也其一乃天祿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又雲天祿近歲為村民所毀辟邪雖存然字盡已殘缺難辨此葢十年前邑人所藏今不可復得矣〈金石録〉
漢都郷正街彈碑
在汝州界故昆陽城中文字磨滅不可考究其歳月略可見葢中平二年正月而其額題都郷正街彈碑莫知為何碑也〈金石録〉
都郷正街彈碑𨽻額靈帝中平二年立次有張𦬊社則題名數人〈𨽻釋〉
唐獨孤哲祭葉公文
正書無名氏乾封二年十一月立在葉縣〈復齋碑録〉
唐溫湯碑
在梁縣西四十里唐聖厯三年正月則天駕幸今有碑石斷折〈寰宇記〉
唐則天幸流杯亭宴詩
唐麟臺丞殷仲容書武后聖厯三年幸汝州宴飲於州南流杯亭與羣臣分韻賦詩武后御製及梁王三思等凡七首平章事李嶠為序以久視元年九月刻石碑後沒於汝水中貞元五年刺史陸長源軰出之有記在碑陰字為八分書〈集古録目〉
唐武后乆視元年幸汝州溫湯羣臣應制詩也李嶠序殷仲容書開元中汝水壞其碑亭碑亦沉沒貞元中陸長源為刺史以為嶠序仲容書絶代之寳也乃為之造亭立碑自記其事於碑陰武氏亂唐毒流天下其遺蹟宜為唐氏所棄而長源當時賢者區區於此何哉然余又録之者時以仲容書爾是以君子患乎多愛〈集古録〉
在梁縣城南三十里唐則天嘗與侍臣姚元崇蘇頲武三思薛耀等遊晏賦詩〈寰宇記〉
唐葉縣令宋公遺愛頌
唐呉師道撰正書無姓名神龍三年五月〈金石録〉
唐廣成子廟碑
崆峒山在梁縣西南四十里有廣成子廟即黃帝問道於廣成子之所唐開元二年汝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盧貞立碑〈寰宇記〉
唐王仙公廟記
唐岑拘撰叅軍高重明書仙公者漢葉縣令王喬也縣人舊以姓名稱其廟唐葉令史惟清改曰仙公碑以開元二十五年刻在葉縣〈集古録目〉
唐宋公神道碑
唐中書舍人遜狄撰河南府陽翟縣尉集賢校理御書史惟則八分宋公名字缺亡而碑不著其郷里官至廷州刺史碑以天寳四年立在梁縣〈集古録目〉
唐汝州刺史李深遺愛頌
撰人名缺韓秀弼分書大厯十二年三月立〈金石録〉
唐容州都督元結碑
唐湖州刺史顔魯公撰並書元結字次山官至容州都督本管經略使碑以大厯中立在魯山縣〈集古録目〉唐自大宗致治之盛幾乎三代之隆而惟文章獨不能革五國之𡚁既久而後韓栁之徒出葢習俗難變而文章之變體又難也次山當開元天寳時獨作古文其筆力雄健意氣超拔不減韓之徒也可謂特立之士哉〈集古録〉
唐流杯亭詩碑陰記
唐陸長源撰八分書無姓名貞元五年立附〈金石録〉
唐復黃陂記
唐前郷貢進士侯喜撰不著書人名氏汝州有三十六陂黃陂為最大自隋始築至唐開元中數復廢缺貞元十八年刺史盧䖍築而復之碑以元和三年立〈集古録目〉
黃陂在今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黃陂最大溉田千頃始作於隋記雲至貞元辛未刺史盧䖍始復之辛未貞元七年也碑以元和三年建〈集古録〉
唐龍興寺碑
正書無書撰人名氏寳歴二年五月〈復齋碑録〉
唐元魯山琴臺記
唐汝州魯山縣令宋整撰不著書人名氏琴臺者故縣令元德秀之所立整葺其頺毀以大中八年正月立此記在魯山〈集古録目〉
唐商餘操
唐蘇預撰韓擇交八分書預友元結隠居教授於商餘之肥溪預為作此辭預時為河南令自號中行子碑不載刻石年月在魯山縣〈集古録目〉
魯陽公墓四字
在魯山縣露山東北五里墓上石碑有魯陽公墓四字〈寰宇記〉
後周文宣王廟記
縣令郭忠恕撰並書按圖史忠恕為漢相陰公從事周祖徴為周易博士國初貶乾州司戶大宗朝復任國子主簿流登州卒不載其嘗為縣令也記雲縣在汝水之汭嵩山之陽不知其為何縣最後題甲寅四月十五日建葢周世宗乾德元年也或雲此記在汝州界中〈金石録〉
汝帖十二巻
⿱來汝踰年吏民習其踈拙不甚諉以事閉閤蕭然奉親之外獨念棄日偶得三代而下訖於五季字書百姓冠以倉頡奇古篆籕𨽻草真行之法略具用十二石刻置坐嘯堂壁其論世正名於治亂之際君子小人之分每致意焉識者謂之筆史葢使小學家流因以古知義不特區區近筆硯而已大觀三年八月上丁敷陽王⿱記⿱字輔道〈本跋〉
頃在洛中聞汝州新鐫諸帖謂之汝刻其名已弗典矣意謂其彚擇必佳及見之乃大不然雜取法帖續帖中所有者時載之又珉王開簉不能辨也此猶亡害至其集古帖及碑中字萃為偽帖並以一帖省其文別為帖語及強名者甚多稍識詩者便可別之如以逸少帖春秋輙為患不得北軍問逺近清和等語乃摘取北軍逺近春秋等字集為一帖強為王衍書以續帖中諸縣故佳字強名為王楨之書〈楨之字公幹徽之子〉取汝州東漢州韓碑中數字強名為蔡中郎書取衛州魏州文弔此千文中數行強名為崔浩書如北齊碑便目為溫子昇後魏碑便目為沈法㑹如此者甚多且如弔比干文魏孝文作而崔浩之死在太武時乃目為浩書其不稽古如此至若張華帖內雜以寳章集中王慈字薛稷帖中雜以法帖內子敬字皆集成之字意全不相屬取王筠帖中和南清豫一帖〈疑有闕文〉如是者不可具載幸世尚多古帖極有未傳者自可刻具全篇何必區區作偽以誤後學但貽識者嗤笑耳汝州既以石十餘刻之而越州復傳其本又刻之二州之石殘可弔也信知識真者少何足云云〈東觀餘論〉
寳刻叢編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六
宋 陳思 撰
河北東路
北京
〈大名府春秋時屬晉衞戰國屬衛二漢屬魏郡東郡清河魏文帝分置陽平郡晉因之宋文帝置東陽平郡元魏因之後周大象二年置魏州隋大業初置武陽郡唐武徳四年平竇建徳改置魏州龍朔二年更名冀州咸亨三年復曰魏州天保元年曰魏郡自代宗後為田承嗣史憲誠何進滔羅洪信所據曰大名府置天雄軍五代皆因之至梁罷大名後唐曰興唐晉曰廣晉漢周復曰大名皇朝慶厯十年陞為北京今縣十一 元城 莘縣內黃 成安 魏縣 舘陶 臨清 宗城 夏澤 清平 冠氏〉
漢冀州從事郭君碑
名字已殘缺其額題曰冀州從事郭君之碑碑雲其先出高辛興自於周又雲光和二年終三年十月塟〈金石録〉
故冀州從事郭君碑𨽻額之字曖昧者甚鮮獨首行刋剝故不得其名字郭君厯郡諸曹掾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故總謂之從事以光和二年卒〈𨽻續〉
漢貝丘長博陵崔伯言碑
漢北海苑孟興碑
二碑在臨清縣東南十五里貝丘城文字磨滅〈寰宇記〉
後魏聖智寺碑
在內黃縣東北四十里永熈三年沙門遂偘造〈訪碑録〉
隋賈君英浮圖碑
開皇十二年七月〈金石録〉
隋願力寺雙七級浮圖銘
仁夀三年正月〈金石録〉
隋舍利石函蓋記
在府城龍興寺中〈訪碑録〉
唐宗城令薛寳積徳政碑
永徽二年立〈訪碑録〉
唐宗城令王紹業去思碑
永淳二年立〈訪碑録〉
唐處士郭武墓誌
聖厯三年立在冠氏縣衙〈訪碑録〉
唐善達法師碑
唐郭庭誨撰任遺祚正書開元五年七月建立元城〈復齋碑録〉
唐魏州刺史狄仁傑生祠碑
唐李邕撰張庭珪八分開元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左羽林郎造釋迦像碑
在冠氏縣崇明寺內開元二十二年立〈訪碑録〉
唐館陶令徐君遺愛碑
唐張孚受撰朱瑗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十月〈金石録〉
唐尊勝陀羅尼經幢
在府城開元寺唐盧重元分書開元中立〈金石録〉
相衞山川寺廟名録
在府城開元中立〈訪碑録〉
唐魏太守苗晉卿徳政碑
唐王維撰天寳七年立〈訪碑録〉
唐開元寺新建三門樓碑
封演撰八分書大厯十三年七月〈金石録〉
唐魏博節度田承嗣徳政碑
唐營田副使裴伉撰楊志方書〈訪碑録〉
唐觀音寺碑
在府城內李贊撰王立伯書元和二年立〈訪碑録〉
唐魏博節度田緒遺愛碑
唐裴垍撰張和靖書元和六年二月立政和中與栁公權所書何進滔徳政碑俱為大名尹所毀〈金石録〉
唐狄梁公祠堂碑
唐馮宿撰胡証正書並篆額元和中立〈復齋碑録〉
在魏縣東南四里梁公為魏州刺史百姓立祠祀焉〈寰宇記〉
唐宗城令衡知全徳政碑
在夲縣長慶二年立〈訪碑録〉
唐開元寺新修法華院記
在府城內開元寺張若撰李系正書長慶四年建〈訪碑録〉
唐新修隆興寺碑
在府城內李輈撰崔弁書張肱篆額寳厯二年立〈訪碑錄〉
唐開元寺碑
在府城內李輈撰崔弁書太和元年立〈訪碑録〉
唐開元寺修功徳記
在府城內李輈撰崔弁書張肱篆額太和丁未嵗立〈訪碑録〉
唐何進滔徳政碑
唐翰林承㫖兼侍書工部侍郎栁公權撰並書翰林待詔梁五府司馬唐元度篆額進滔文宗時為魏博節度使文宗詔公權等為撰徳政碑以開成五年正月立有碑樓尚存〈集古録目〉
進滔唐書有傳開成五年立其高數丈制度甚閎偉在今河北都轉運使公廨園中〈集古録〉
進滔事跡固無足取而公權書法為世模楷此碑尤為雄偉政和中大名尹建言磨去舊文別刋新製好古者為之嘆惜〈金石録〉
唐觀音寺陀羅尼經幢記
㑹昌四年〈訪碑録〉
唐觀音寺舍利㙮碑
裴磵撰並書篆天祐二年〈訪碑録〉
唐華陰令杜仲智徳政碑
在本縣〈訪碑録〉
唐贈太尉上黨公碑
在華陰縣西三十里〈訪碑録〉
唐前南樂縣令鄭信臣碑
〈訪碑録〉
唐願力寺碑
在洹水鎮南四十里〈訪碑録〉
唐䕶法寺碑
在館陶縣北四里〈訪碑録〉
唐文宣王廟碑
在館陶〈訪碑録〉
唐韓王碑
在華陰西南二十里〈訪碑録〉
澶州
〈開徳府春秋時屬衛國秦置東郡二漢屬東魏二郡晉屬濮陽國頓丘郡隋屬東武陽二郡唐屬澶濮魏三州晉天福中移濮陽於澶州南郭為治所九年陞鎮寕軍節度皇朝大觀元年陞開徳府崇寧四年建為北輔今縣七 濮陽 觀城 臨河 清豐 衞南朝城南樂〉
漢冀州從事張表碑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君諱表字人異嘗為冀州從事後去官不仕而終建寧元年立〈集古録目〉
碑雲君諱表字元異而文為韻語敘其官閥不甚詳但云春秋六十四以建寧元年三月癸巳寢疾而終〈集古録〉
漢故冀州從事張君碑篆額張君名表靈帝建寧元年卒此碑皆作四言韻語〈𨽻釋〉
碑雲君諱表字元異系帝高辛爰暨后稷又雲春秋六十四以建寧元年三月終其年十有一月丙寅葬〈復齋碑録〉
漢劉班碑
在衞南縣西墓下〈訪碑録〉
東魏東平太守劉霸碑
孝靜天光元年四月立在衛南〈金石録〉
北齊楚陽太守張樂碑
在衛南縣西北二十五里徳昌中塟〈訪碑録〉
大周濮陽縣丈八像碑
行書無書撰人名氏聖厯三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衛南縣令房公徳政碑
在本縣周昇撰唐澄書〈訪碑録〉
瀛州
〈河間府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趙秦屬上谷郡漢屬涿郡後漢為河間國晉因之後魏為河間郡孝文帝置瀛州隋廢郡而州如故大業初州廢置河間郡唐為瀛州皇朝大觀二年陞河間府瀛海軍節度今縣二 河間 樂壽〉
後魏車騎大將軍邢巒碑
巒字山賔碑以延昌三年甲子十月建〈復齋碑録〉
隋文儒先生劉碑
大業元年立〈金石録〉
唐贈左僕射李紹立碑
唐石庭規撰康保允正書並篆額大順三年四月立〈復齋碑録〉
冀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趙秦屬鉅鹿郡漢置信都國景帝改為廣川宣帝復故漢明帝更名樂安安帝改曰安平復兼置兾州晉因之後魏為長樂郡兼置冀州北齊後周皆因之隋初郡廢而冀州如故大業初州廢復置信都郡唐為兾州皇朝慶厯八年陞武安軍節度今領縣四 聊城高唐 堂邑 博平〉
唐崔慎碑
唐紫微侍郎蘇頲撰慎孫太常博士瑨八分書慎字行謹博陵安平人官至滄州蘓湖令其子曄字元暐神龍中為中書令封博令郡王追贈慎幽州刺史碑以開元三年立〈集古録目〉
棣州
〈春秋戰國皆屬齊秦屬齊郡漢屬渤海平原千乗郡後漢屬北海平原郡樂安國晉屬樂安樂陵二郡隋初屬棣州後屬渤海郡唐武徳三年置棣州天寳元年曰樂安郡今縣三厭次 滴河 陽信〉
北齊宋僧奴為父造像碑
在滴河縣界〈訪碑録〉
北齊武平仲造像碑
不著書撰人姓名〈諸道石刻録〉
樂安郡孫敬僧造彌陀像銘
細字無書人姓名〈諸道石刻録〉
莫州
〈漢為鄚縣屬涿郡後漢屬河間國晉因之隋屬河間郡唐武徳四年屬蒲州貞觀元年屬瀛州景雲二年置鄚州開元十年以篆體鄭鄚文相類更名莫州今縣一 任丘〉
西魏岐州刺史王毅碑
大統九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瀛州任丘令王君徳政碑
唐崔融撰八分書無姓名儀鳯元年〈金石録〉
大周上柱國平州司馬馮道墓誌
在任丘縣界如意元年立〈訪碑録〉
唐長豐縣興城碑
沙門邈文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御註孝經雙石幢記
唐楊諫撰劉景亷八分書開元二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唐文安郡任丘令王君清徳頌
唐傅衡之撰崔琦正書天寳八年正月〈金石録〉
唐刺史劉君徳政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諸道石刻録〉
霸州
〈漢屬渤海郡後漢屬廣陽國河間郡晉屬燕國章武後屬河間燕郡隋屬河間涿郡唐屬幽州莫州晉時入於契丹周克復之置霸州皇朝政和三年為永清軍今縣二 文安大城〉
唐張仁憲神道碑
唐幽州節度掌書記李儉撰幽州節度叅軍蔡陵八分書並篆額仁憲字〈缺〉 官至太子中允其孫仲武為盧龍節度使追贈仁憲為工部尚書碑以大中二年立在文安縣〈集古録目〉
徳州
〈春秋戰國皆屬齊秦屬齊郡漢置平原郡後漢因之晉為平原國宋屬平原郡後魏後周皆因之隋初置徳州後復為平原郡唐為徳州天寳元年曰平原郡今縣二徳安 平原〉
唐長壽寺舍利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壽中內出舍利寘於三河郡之長壽道塲藏以金棺石函唐初詔選名僧三十人居之齊王元吉造丈八大像於寺中碑以武徳六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碑武徳中建而所述乃隋事也其事蹟文辭皆所不取録其書耳
唐東方朔廟碑
唐栁令譽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九年三月立〈金石錄〉
唐東方先生畫贊
晉散騎常侍夏侯湛撰唐平原太守顔真卿書初開元八年徳州刺史韓思復以贊刻於朔廟後真卿為太守文已殘缺遂以天寳十三年十二月重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
唐顔真卿撰並書及題額真卿既易舊碑因記其事跡年月刻在畫贊之隂〈集古録目〉
河北西路
真定府
〈春秋時屬鮮虞為晉所滅戰國屬趙秦屬鉅鹿郡漢高帝置恆山郡後避文帝名改曰常山亦屬真定國東漢屬常山國魏晉復為郡元魏因之後周兼立𢘆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立常山郡唐武徳初復曰𢘆州後陞為成徳軍節度元和十五年避穆宗諱曰鎮州五代時曰真定府梁以諱改曰武順唐復曰成徳晉曰順徳漢復曰成徳周及皇朝因之今縣九 真定 槀城 欒城 元氏 井陘 獲鹿 平山 行唐 靈壽〉
漢江三公山碑〈集古録作北嶽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文字磨滅者多不可悉考其中間有稱光和四年元氏左尉上郡暐者其意若暐祖父因選舉而立此銘以報神貺〈集古録目〉
文字殘缺尤甚其隠隠可見者光和四年以此知為漢碑爾其文斷續不可次序蓋多言珪幣牲酒黍稷豐穰等事似是禱賽之文〈集古録〉
歐公集古録有此嶽碑文字殘缺尤甚其可見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為漢碑爾余嘗託人於北嶽訪求前代刻石幾盡獨無漢碑今此碑所書事與集古所載皆同又光和四年立惟其額題曰三公之碑而集古以為北嶽碑豈歐陽公未嘗見其額乎三公者山名其事亦載於白石神君與無極山碑三山皆在真定元氏〈金石録〉
三公之碑頴額兩旁又有封龍君靈山君六𨽻字頗大蓋封龍與靈山是兩山之名掲其神於額之旁者即是配食三公之祠此碑光和四年左尉樊子義立頌頃者先公大師以使事為北方所留紹興癸亥年政地王次翁使至燕先公隔垣墻與驛中人語為覘者所得賴副留守高吉祥之力脫縲紲而歸予之出疆也高之子嗣先相廷勞以先世之故並轡殊從容嘗諉其訪尋中原古刻雲北人所不好市無粥碑者及道過真定顧瞻名山三嘆而已〈𨽻釋〉
漢無極山碑
無極山碑篆額此山與三公山封龍山靈山白石山皆在元氏男子蓋高范遷援三公龍靈有請於太常乞官給珪璧四時祀具詔從之吏更造廟宇而立此碑靈帝光和四年也〈隸釋〉
漢白石神君碑
白石神君碑篆額靈帝光和六年立前二年葢高等援三公封龍靈山請於朝為無極山得法食至是恆山相馮廵元氏今王翊復具無石本末求依無極為比朝廷聼許遂開拓殿宇琢石勒碑漢人分𨽻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雖布置整齊略無漢字纎毫氣骨全與魏晉間碑相若雖有光和紀年或後人用舊文再刻者爾〈𨽻釋〉
漢八都神壇廟碑
在元氏縣西北二十里廟壇上光和中立〈訪碑録〉
晉北嶽祠堂頌
泰始六年二月〈金石錄〉
北齊造珉題名
在府城內奉思寺二門上天保七年立〈訪碑録〉
北齊恆山義七級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七級者浮圖也義者蓋邑人為衆所造若義井也碑首題雲慕容儀同麴常山義七級之碑據碑文常山太守綦連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圖其後慕容樂麴顯貴相繼為大守而增葺之也綦連公不知其名〈集古録目〉
不著書撰人名氏文辭聲偶而甚怪書字頗合古法其碑首題雲慕容儀同麴常山義七級之
碑其文雲常山太守綦連公以天保九年為國敬造七級浮圖一區至天統年間以太守慕容樂及新除常山太守麴顯貴〈缺〉 石子和等増成之蓋北齊時碑也〈集古録〉
北齊定州刺史賈念碑
在元氏縣界
隋龍藏寺碑
齊開府叅軍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氏隋威公世子恆州刺史鄂國公金城上孝⿰ 〈作仙〉奉敕率州民萬人共立此寺碑首題曰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以開皇六年立寺今廢碑在真定府門下〈集古録目〉齊開府長兼行叅軍九門張公禮撰不著書撰人名氏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碑雲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之世子左威衞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恆州諸軍事恆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仙奉敕勸奬州人一萬共造此寺其述孝仙雲世業重於金張噐識逾於許郭然北齊周隋諸史不見其父子名氏不知何人也〈集古錄〉
隋九門令李康清徳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碑為𨽻書康字和〈缺〉隴西狄道人氏隋為冠軍將軍大中帥都督恆州九門令縣民張老生等為之頌徳以開皇十一年二月立〈集古録目〉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而字畫奇崛遒勁康隴西狄道人也其碑首題雲大隋冠軍將軍大中帥都督恆州九門縣令隴西李君清徳頌予在河北時遣人於廢九門縣城中得此碑字多訛缺其後題十一年嵗在辛亥大將軍在酉二月癸丑朔十二日甲子建年生有二字訛闕不可識按隋書開皇十一年嵗在辛亥其二字乃開皇也大將軍在酉之説出於陰陽家前史不載而此碑見之〈集古錄〉
隋𢘆嶽寺舍利塔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壽元年建舍利塔於𢘆嶽寺詔吏民皆行道七日人施十錢又自冩帝形像於寺中大業元年長史張果等立碑〈集古録目〉
隋九門令鉗耳府君清徳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鉗耳君名文徹本出於西戎後為華陰朝邑人隋煬帝時為恆州九門令遷梁州司馬將去縣民刻石頌徳碑以大業六年立在廢九門縣中〈集古録目〉
不著書人名氏字畫有非歐虞之學不能
隋井陘令邢光乗清徳頌
不著立碑年月〈諸道石刻録〉
唐鎮嶽靈仙寺碑
唐薛收撰正書無姓名貞觀元年立〈金石録〉
唐大理卿郎頴碑
唐中書侍郎李伯藥撰前驃騎大將軍宋才書頴字楚之厯任隋唐至大理卿柱國𢘆山公致仕卒諡曰平碑以貞觀五年十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目〉
平公官屬題名
不著書人名氏平公頴也凡柱國府僚佐故吏長史司馬掾屬叅軍曲〈缺〉人恆山公府國官國令大農常侍侍郎國尉典尉舍人城局廟長學官長食官長丞廄牧長丞典府長丞親事百三十餘人在頴碑隂〈集古録目〉
隋尚書左丞郎茂碑
唐宗正卿李伯藥撰幽州人張師丘書平公孫餘令題額茂字蔚之常山新市人平公頴弟也仕隋至太常上卿尚書左丞終於廬陵太守碑貞觀五年十一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
唐鹿泉縣尉皇哲〈缺〉頌
在獲鹿龍朔二年立〈訪碑録〉
唐九門縣西浮圖碑
唐前應詔四科舉董行思撰清河傅徳〈缺〉 宗時縣人於慧炬寺因隋浮圖故基而重立其碑額題曰九門縣合鄉城人等為國造浮圖即以上元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欒城縣孫氏紀族碑
在欒城縣極果寺內孫福善撰孫仲杲書儀鳯三年立〈訪碑録〉
唐恆嶽嶺路銘
唐深澤縣處士張克雋撰恆嶺處士碑〈缺〉書高宗調露中用兵於突厥恆州長史〈碑不著名〉披山刋木構橋梁以通運路路由北嶽故以嶽嶺為名碑以調露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開業寺碑
唐李尚一撰蘓文舉書開業寺者後魏司徒李裔所立謂之隠覺寺周廢佛法以寺賜裔孫祖元隋初復立為寺貞觀中賜名開業碑以開耀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陶雲徳政碑
唐申州録事張義感撰不著書人名氏雲字〈缺〉舉河南伊闕人高宗時為恆州刺史碑以〈缺〉 三年立在真定府牙門下〈集古録目〉
予為河北轉運使至真定見碑仆在府牙門下埋地中命工掘出立於廡下字為行書頗為妍麗而不著書者姓名惜哉〈集古録〉
唐八都壇記
碑首題曰八都壇神君實録八都者蓋其時有封龍等八山為壇都〈一作神〉望而祭之因壇立廟以為名唐刺史馮義縣令蕭倓等禱雨有應率人修其廟而為之記因列時人姓名於後撰述者自稱元質而不著姓亦無書人名氏碑以垂拱三年立〈集古録目〉
撰人名元質不見其姓又不著書人名氏其字畫亦可愛碑首題雲大唐八都壇神君之實録其文雲都望八山之始壇也此地名山封龍之類有八因壇立廟遂為號焉封龍山在今鎮州其餘七山不見其名又雲漢光和中有碑而今亡此碑垂拱三年立〈集古録〉
唐北嶽廟君碑
唐韋虛心撰陳懷志行書開元九年三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桞令譽記徳碑
唐裴伉撰並分書開元十二年立〈金石録〉
唐北嶽碑
唐張嘉真撰並書開元十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欒城縣孫陽施石䑓銘
在平山縣趙僎撰並行書開元丁夘歲
唐北嶽真君碑
唐房鳯撰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年正月〈缺〉子立〈復齋碑録〉
唐北嶽恆山碑
釋邈詞釋曠書開元二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唐白鹿泉神君祠碑
唐韋濟撰裴伉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三月立在獲鹿〈諸道石刻録〉
唐元氏令龎履溫清徳頌
唐邵混之撰蔡有鄰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九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杜望之遺愛碑
唐李琚撰並分書開元二十五年〈金石録〉
唐封北嶽安天王碑銘
唐李筌撰戴千齡分書篆額天寳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唐欒城令劉沔遺愛頌
在夲縣鄭彶撰趙舍書大厯五年〈訪碑録〉
唐慧觧寺三門樓讚
唐李宥撰周籝金行書大厯十二年六月鐫刻在府內開元寺三門石柱上〈訪碑録〉
唐僧道源發願文
唐前恆冀等州觀察判官王洽撰試金吾〈缺〉 曹叅軍王承規集王羲之書並篆額道源恆〈缺〉開元寺僧也常發願禮大佛名及誦藏經成〈缺〉軍步軍使王士良等為立此碑貞元十四年正月刻〈集古録目〉
唐范希朝謁北嶽廟記
元和五年河東節度使范希朝討鎮州過北嶽廟題記〈集古録目〉
唐鹿泉胡祠文
唐來復撰並書寳厯二年四月立在獲鹿〈復齋碑録〉
相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魏後屬趙秦屬邯鄲二漢為魏郡曹公為魏王都此晉亦為魏郡後趙石季龍前燕慕容雋皆都之後魏置相州及魏北齊又都焉改為清都尹後周復置相州及魏郡隋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置魏郡唐為相州天寳元年曰鄴郡後屬天雄軍節度梁分置昭徳軍而天雄軍亂遂入於晉莊宗滅梁復屬天雄晉高祖置彰徳軍今縣四 安陽 湯隂臨漳 林慮〉
魏甄皇后識坐板函
文昭皇后識坐板函八字紹聖丙子年鄴民耕地得一綠石匣廣八寸有半長倍之厚三之一鹿項笏頭蓋其上有此八字魏文帝甄皇氏神坐前之物也故嘉興守林衡之父時為相之銘漳之模得之其字乃魏𨽻之工者傳於世既鮮故士大夫罕見魏史黃初中塟甄夫人於鄴州帝以母氏之故追上尊諡別立寢廟此乃明帝時所刻者〈𨽻續〉
魏張文商碑
在湯陰西百步〈訪碑録〉
偽趙西門豹祠殿基記
記雲偽趙建武六年嵗在庚子七月庚寅造西門祠殿基〈金石録〉
東魏定國寺浮圖碑
在安陽縣東魏遷鄴高丞相以南臺為相國寺作磚浮圖極高其文即溫子昇撰〈寰宇記〉
東魏韓陵碑
在安陽縣東北十七里東魏丞相高歡破尒朱兆兄弟於此山下仍立碑即溫子昇之詞陳尚書陳陵嘗北使鄴讀韓陵碑愛其才麗手自録之歸陳士人問陵北朝人物如何曰惟韓陵片碑爾〈寰宇記〉
北齊立門君碑
在鄴縣今〈臨漳〉鄴城故事雲西門豹為令造築溝渠決漳水以溉民田因是戶口豐饒天下被澤僕射魏收為立此碑〈寰宇記〉
魏文侯七年始封此地以西門豹為鄴令民不敢欺至襄王時史起為鄴令引漳水溉鄴仍襲其用〈輿地記〉
北齊都達禪師塔銘
天保九年〈諸道石刻録〉
隋臨漳令趙君清徳頌
開皇六年〈金石録〉
唐刺史許圉師徳政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氏乾封二年立〈金石録〉
唐立周太師尉遲公廟碑
唐前華州鄭縣尉閻伯璵撰序秘書省校書郎顔真卿撰銘蔡有鄰𨽻書逈字居羅代人仕周為相州總管周末隋文帝秉政逈舉兵不克而死唐武徳中改塟復其封爵開元二十六年相州刺史張嘉祐為之立廟建碑以開元二十八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尉遲公廟碑陰
唐孫士良撰蔡有隣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林慮縣記
正書無撰人姓名天寳六載〈金石録〉
銅雀䑓碑
在安陽〈諸道石刻録〉
唐林慮縣造寺碑
總持寺碑
鄴縣修定寺碑
分書〈三碑諸道石刻録〉
定州
〈中山府戰國初為中山國後為魏所並後又屬趙秦屬上谷鉅鹿二郡漢高帝置中山郡景帝三年改為國後漢晉皆因之後燕慕容垂移都於此置中山尹後魏為中山郡兼置安州唐改為定州陞義武軍節度皇朝太平興國元年改定武軍政和三年改中山府中山郡今縣七 安喜 無極 曲陽 唐縣 望都 新樂 北平〉
漢上谷太守張𥘴碑
在安喜縣東六里〈訪碑録〉
漢孝子王立碑
安喜縣
蘭亭序
唐何延年謂右軍永和中與太原孫承公四十有一人脩禊揮毫製序用蠶繭紙鼠鬚筆遒媚勁健絶代更無凡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具別體就中之字有二十許變轉悉異遂無同者如有神助及醒後他日再書數十百本終不及此余謂神助及醒後更書數十百本無如者恐此言過矣右軍他書豈減禊帖但此帖字數比他書最多若千文千錦卷舒展玩無不滿人意者軫在心目不可忘非若其他尺牘數行數十字如寸錦片玉玩之易盡也〈高宗御製朝墨志〉
蘭亭修禊序世所傳本尤多而皆不同蓋唐數家所臨也其轉相傳模實真彌逺然時時猶有可喜處豈筆法或得其一二耶想其真蹟宜何如也哉世言真本塟在昭陵唐末之亂昭陵為溫韜所發其所藏書畫皆剔取其金玉而棄之於是魏晉以來諸賢墨蹟遂復流落於人間太宗皇帝時購募所得集以為法帖十卷俾模傳之數以分賜近臣今公卿家所有法帖是也然獨蘭亭真本亡矣故不得列於法帖以傳今予所得皆人家舊所藏者雖筆畫不同聊並列之以見其各有所得至於真偽優劣覧者當自擇焉其前一本流俗所傳不記其所得其二得於殿中丞王廣淵其三得於故相王沂公家又有別本在定州民家二家各自有石較其本纎毫不異故不復録其四得於三司蔡給事君謨也所傳本不出乎此其或更有所未傳更俟博採〈集古録〉
右軍褉帖敘草號稱最得意書宋齊以來藏在秘府士大夫間未聞稱述豈未經大盜兵火時蓋有墨蹟在蘭亭右者及蕭氏字文焚蕩之餘千不存一永師晚出所見妙蹟惟有蘭亭故為虞禇道之所以太宗求之百方期於必得其後公私相盜今竟失之書家晚得定武本蓋彷彿存古人筆意耳
此文自唐明皇得真蹟刻之學士院人間不得復見朱梁簒竊輦至汴都耶律徳光破石晉此刻度河契丹既歸與輜重棄之殺狐林後置之州治遂人定本〈碧岫野人趙秷仲古〉
定武蘭亭敘石刻世稱善本宣和中從仕中山訪詢故老以謂石晉之末契丹自中原輦載寳貨圖書而北至真定徳光死漢祖起太原永康自立而歸與其祖母交兵於國棄此石於中山慶厯中土人李學究者得之不以視人韓忠獻之守定武也李生始以墨本獻公公堅索李乃瘞之地中別刻石本以示公又一紀李生即世其子乃出石散模售人每本須錢一千由是好事者爭取之其後李氏子負官緡無從取償時景文守定乃以公帑金代輸之因取其石匣藏於庫非貴逰交舊不可得也熈寧間薛師正出牧其子紹彭又刻別本者留之中山易古刻攜歸長安大觀中詔取其石置宣和殿人間不復見矣〈養浩書室〉定武郡齋舊有蘭亭石刻為薛師正之子紹彭易去世之所傳多矣宣和初其弟嗣昌獻於天上徽宗命龕置睿思東閣之壁自是人間不復得靖康之亂凡尚方奇尤卓絶之珍悉為金人輦歸彼國獨此石棄而不取建炎初高宗駐蹕廣陵宗澤汝林居守東都見之遷騎疾馳進行在所曽未逾月大駕幸浙失於倉猝之際紹興中向子固叔堅師淮南宻㫖令搜訪之叔堅㝠索不獲其後堅遭䑓評以謂窮尋窖藏金寳至於廣掘地土蓋由此焉叔堅之子淔端叔語余如是物之顯晦有時未知何辰當復出耶紹熈壬子夏余覔官修門與順伯劇談偶及順伯雲此一段事世所未聞當為我識之所得舊本之左因遂書之斯碑所用紙竹豈非所謂模打者歟〈王明清〉
此帖世傳以為右軍得意書世間石刻無慮數十百本而共推定武本以為冠諸家辨別真贗其説不一或以為薛紹彭刻石易舊本歸其家鑱去湍流帯右天五字今世所存本此五字不全者薛氏舊物也又仰字如針眼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凡有此者皆望風以為真而未嘗確然辨其帖之所以善所以不善者夫世之所以貴定武者以其鐫刻精好不失右軍筆意而已非以其能為針眼為蟹爪為丁形也使其能得其筆意雖無此三者不害為善本況此三者皆可以人力為而其筆意非真能者未易辨今不求其本而區區焉眭目於其末此相馬而惟記其驪黃牝牡豈不為九方臯所笑乎山谷論此帖以為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摹冩或失真意肥瘐亦自成妍要各存之以心㑹其妙處此能觀書者也〈曾槃並蘭亭博議〉
後魏刺史崔亮頌
不著書撰人名氏其額曰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頌使君名亮字敬儒齊國磐陽人長史馮時等立此碑碑石漫滅亡其年月〈集古録目〉
題雲魏鎮北將軍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頌蓋亮嘗為定州既去郡人立此碑頌徳爾神龜三年正月建〈金石録〉
魏中山太守常通碑
在府城西北三里〈訪碑録〉
隋正解寺碑
隋隨昌劉鼎卿撰不著書人名氏寺本後魏宣武帝以七廟所立謂之七帝寺至周被廢隋文帝時復興佛法定州贊治崔子石捨以為寺賜名正解碑以開皇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隋高陽郡隆聖道場碑
隋虞世基撰並書周建徳六年隋高祖擁旄於此至大業九年伐叛海東旋師有詔改為高陽郡記王業之所興設隆聖道塲為高祖祈福大業九年十二月立此碑〈輿地碑記〉
隋七祖堂記
無書撰人名氏〈諸道石刻録〉
唐正解寺碑
唐李伯藥撰分書無姓名貞觀四年正月〈金石録〉
唐施石䑓銘
唐趙僎撰並行書開元十五年立〈金石録〉
唐盧舍那珉像碑
唐趙僎撰蔡有隣八分書珉像定州刺史張嘉貞所造碑以開元十六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文宣王廟記
唐盧肇撰並正書大中十三年八月〈金石録〉
唐定州録事王君頌
無書撰人名氏〈諸道石刻録〉
隋文帝舍利塔碑
隋李伯藥撰書人名缺不可辨文帝仁夀中所起舍利塔銘也碑以大業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栢仁令鄭君紀徳碑
唐李羲仲正書無姓名聖厯三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曹溪能大師碑
唐蔡有鄰書〈諸道石刻録〉
唐能大師碑
唐兵部侍𭅺宋鼎撰河南陽翟縣丞史惟則八分書能大師姓盧氏南海新興人居新興之曹溪天寳七年其弟子神㑹建碑於鉅鹿郡之開元寺〈集古録目〉曹溪能大師碑天寳十一載二月立〈金石録〉
唐相宋璟碑
唐撫州刺史顏真卿撰並書璟字子〈缺〉邢州南和人官至尚書右丞相封廣平公諡曰文貞碑以大厯七年九月璟孫儼追建〈集古録目〉
唐宋璟碑陰
唐顏真卿撰正書無姓名大厯十一年三月立附〈金石〉録
漳河神壇碑
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湯山〈寰宇記〉
懷州
〈戰國時屬魏秦屬山川郡項羽立司馬卭為殷王都此漢初殷國尋更名河內郡郡後漢因之晉分屬汲郡後魏置懷州燕置河內郡隋初郡廢而懷州如故煬帝初州廢置河內郡唐為懷州天寳初曰河內郡今縣三 河內 武陟 修武〉
漢李固碑
在山陽城內〈訪碑録〉
西晉光祿勲尚凱碑
永康元年十二月立碑雲君諱凱字士伯河內山陽人也後雲累遷河西尹春秋六十有八元康九年四月甲子薨追贈光祿勲〈金石録〉
後魏孔子廟碑並祭文
不著書撰人名氏孔子北適趙聞鳴犢見殺而還晉人思之立廟於其地後魏太和中懷州刺史如清龍使河內太守達頭素和增葺立記又有延興四年祭文稱太上皇帝告宣尼之靈者文成帝也〈集古録目〉文詞事實皆不足采其書亦非佳獨其字畫多異故特録之以備廣覽〈集古録〉
文詞頗古質可喜雲孔子欲北從趙鞅聞殺鳴犢遂䄈車而返及其沒也晉人思之於大行嶺南為之立廟焉記太和元年立其額又有延興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獻文帝也〈金石録〉
後魏定鼎碑〈金石録作御射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鎮遠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復馥書宣武帝講武於洹衛之間命近臣馳射帝發矢逺及里餘侍中崔光等請為銘記之其首曰定鼎遷中之十年俗因謂之定鼎碑以景明三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流俗謂之定鼎碑景明魏宣武年號也碑雲定鼎遷中之十年按魏孝文以太和十七年遷都洛陽至景明三年蓋十年矣〈集古録〉
按北史及魏書宣武紀景明三年十月庚子帝射御弧矢射逺及一百五十步羣臣勒銘於射所即此碑也〈金名録〉
後魏神龜造像碑
後魏恆嵩撰不著書人名氏河內縣民造石碑像記題名者數十人三十皆稱侍佛碑以神龜三年立〈集古録目〉
余所集録目隋以前碑誌皆未嘗輒棄者以其時有所取於其間也然患其文詞鄙淺又言皆浮屠然獨取其字畫往往工妙惟後魏北齊差劣而又字法多異不知其何從而得之遂與諸家相戾亦意其外人昧於學問而所傳訛謬爾然録之以資廣覽也此碑字畫時時遒勁尤可佳也神龜孝明年號〈集古録〉
北齊崇因寺碑
陸義撰姚淑八分書皇建二年三月〈金石録〉
周大雲寺碑
唐太子中舍人賈膺福撰並書夲隋文帝所立謂之長夀武后改曰大雲碑以大足元年五月立〈集古録〉賈膺福撰並八分書筆法精妙可喜按舊唐史武后鑄九鼎圖山川物象命上書人賈膺福薛昌容李元振鍾紹京等分題之紹京之書世固多有膺福筆跡雖僅存然世亦未有稱其能者如昌容等書遂不復見以此知士之所以自著於不朽者果在徳而不在藝也〈金石録〉
周大雲寺碑陰
蕭懷素正書長安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孔子贊並碑陰記
唐文林郎武盡禮書據碑稱其先君嘗為懷州刺史作此賛後為州録事叅軍而刻之然不書其姓也並盡禮所作記述漢以來追贈孔子官爵孔子裔孫元寳等重葺祠宇修立舊碑並賛皆刻於碑陰〈集古録目〉唐孔子賛撰人姓名殘缺武盡禮正書景龍二年立〈金石録〉
唐寧照寺鍾銘
唐居士武承泰撰文林郎武盡禮書寺僧初鑄大鍾以景龍三年立此銘〈集古録目〉
武盡禮筆法精勁當時宜自名家而唐人未有稱之見於文字者豈其工書如盡禮者往往皆是特今人罕及爾余毎得唐人書未嘗不嘆今人之廢學也〈集古録〉
唐明皇御註道徳經
唐元宗書注皇太子紹及慶王琮等奉敕書初開元二十四年𤣥宗已注道徳經道門威儀司馬秀等奏請兩京及天下應修官齊等州造立石䑓刋勒經注〈集古録目〉
唐羣臣立道徳經䑓奏答
唐元宗注經成詔道士司馬秀等請立經䑓奏謝批答及皇太子紹慶王琮等十八人列名皆刻於經臺〈集古録目〉
唐令長新誡
在河內唐元宗御製初唐元宗擇令長一百六十三人又自製新誡宰相裴耀卿等請令集賢院善書者書以賜之其後諸縣往各以刻石〈集古録目〉
唐太子太師裴休神道碑
唐宣武節度副大使〈碑缺不見其姓〉處晦撰右散騎常侍〈缺〉
碑以咸通八年立〈集古録目〉
衞州
〈戰國時屬魏秦屬三川二漢屬河內郡魏置朝歌郡晉改為汲郡後魏因之東魏置義州後周改為衞州又置修武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汲郡唐為衞州天寳元年曰汲郡今縣四 汲縣 獲嘉 新都 共城〉
殷比干墓四字
殷比干墓四字在今衞州比干墓上世傳孔子書然𨽻書始於秦非孔子書必矣字畫古勁其漢人書乎〈石公弼〉
水經雲朝歌縣牧野比干塜前有石銘𨽻雲殷大夫比干之墓今已中折不知誰人所誌大觀中㑹稽石國佐有此四字比水經又闕其三字書清勁乃東都威靈時人所書者碑如歐趙皆未之見〈𨽻續〉
漢故原武典農高府君之神道
在汲縣東北五十里二石柱上〈寰宇記〉
晉立齊太公廟碑
其畧雲太公望者此縣人晉室受命四海一家太康二年縣之西偏有盜發塜而得竹䇿之書此碑乃汲縣令盧無忌立後題太康十年三月〈金石録〉
後魏弔比干文
文為𨽻書不著名氏據碑稱遷中之元載北屆衞壤覩比干之墓內弔之而其額曰皇帝弔殷比干文然則後魏太和中孝文帝之所作也碑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立
碑首殘缺惟元載字可識其下雲嵗御次平閹荗望舒㑹於星紀十有四日日惟甲申按爾雅雲嵗在戍曰閹茂又鄭康成注月令仲冬者日月㑹於星紀後魏書孝文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經比干墓親為弔文樹碑而刋之是嵗甲戌其説皆合〈金石録〉
後魏弔比干文碑陰
碑陰盡紀侍從羣臣官爵姓名〈金石録〉
後魏造五級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汲郡朝歌雍城裡人張醜和等共造五級浮圖以正光二年刻石其後有比丘僧題名〈集古録目〉
東魏石像記
武定四年建〈訪碑録〉
東魏石像碑
後魏鎮西將軍亷侯李道於汲縣置立堂宇鐫石為老子像而祠之在共城武定十年立〈寰宇記〉
北齊造像碑
天保九年嵗次戊寅二月八日魯思明敬造〈訪碑録〉
唐贈比干詔
唐薛純陁八分書貞觀十九年二月〈金石録〉
顧村佛堂碑
在共城路南字畫頗古無年月〈訪碑録〉
周百泉陂碑
尊勝陁羅尼幢子
香嚴寺華嚴經壁
唐共城令碑
班氏先宗碑
五碑諸道石刻録
濬州
〈政和五年改通利軍為濬州縣二 衛縣 黎陽〉
漢張公神碑
在通利軍黎陽縣界其口鎮〈訪碑録〉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字多訛缺雖事跡粗可見而不復成文其間有銘詞凡二首漢朝歌長鄭彬以和平元年為張公立碑於廟又為監黎陽營謁者李君作歌九章同刻其後有李君等題名亦訛缺不可辨矣在黎陽〈集古録目〉
張公神碑𨽻額在黎陽威宗和平元年立碑雲朝歌長鄭彬為張公建闕作碑銘勒神懿監黎陽營謁者李君好鄭之文既徹俸佐工又作歌九章刻之石皴剝不明僅能辨其梗概其辭依倣離騷頗亦遒雅可觀然不知張公是何神也〈釋𨽻〉
洺州
〈春秋屬晉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置廣平國後漢國廢為鉅鹿郡之西郡魏置廣平郡晉及後魏皆因之後周置洺州隋大業初置武安郡唐為洺州天寳元年曰廣平郡今縣五 永年 肥鄉 平㤙 雞澤 曲周〉
漢淳于長夏承碑
碑雲君諱承字仲兗東萊府君之孫太尉掾之中子中郎將弟也又雲年五十有六建寧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碑在洺州元祐間因治河堤得於土壤中建寧靈帝時年號也距今千嵗矣而刻畫完好如新余家所藏漢碑二百餘卷獨此碑最完〈金石録〉
漢北海淳于長夏君碑篆額元祐中洺州治河堤始得之夏君名承仕郡為主簿督郵至冀州從事四府舉辟除淳于長靈帝建寕三年卒此碑字體頗奇怪唐人蓋所祖述漢字有八分有𨽻其學中絶不可分別梁庾元威作書論載𨽻有十餘種曰芝英𨽻花草𨽻鐘鼎𨽻龍虎𨽻鳯魚𨽻麒麟𨽻仙人𨽻科斗𨽻雲𨽻蟲𨽻龜𨽻鸞𨽻此碑蓋其間之一體〈𨽻釋〉
魏大長秋㳺述碑並陰
碑雲君諱述字庶祖廣平任人也晉太始十年九月乙丑卒咸寧三年九月甲子造〈復齋碑録〉
唐昭福寺碑
在永年縣西南十里洺水南唐貞觀四年立岑文本祠〈寰宇記〉
唐高匡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匡字才仁滄州渤海人碑以乾封二年立夲朝嘉祐中永年令石起得之於洺州乾明僧舍〈集古録目〉
深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屬魏秦屬鉅鹿郡漢屬信都國後漢屬安平國魏晉為博陵國後魏北齊後周為博陵郡隋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深州大業初廢屬博陵郡唐武徳四年置深州貞觀十七年州廢先天二年復置天寳元年曰饒陽郡今縣五 靜安 束鹿 安平饒陽武強〉
隋敬族碑
〈諸道石刻録〉
唐武強令梁胙徳政碑
撰人名缺劉元明正書垂拱元年四月立〈金石録〉
武強令王公徳政碑
在本縣〈訪碑録〉
磁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屬魏郡趙國後漢因之晉屬廣平郡隋屬武安魏二郡漢置磁州天祐三年以磁慈聲相近更名惠州後唐復故名後曰滏陽郡今縣三滏陽 邯鄲 武安〉
東魏太尉高翻碑
翻齊獻武王歡之叔父也碑後題建立嵗月文字殘缺惟齊魏無字可辨又雲嵗次己未按東魏孝靜以元象二年十二月改元興和是年嵗次己未此碑蓋元象二年建也〈金石録〉
在州城南門外五星村民家元象二年立碑題北齊臨清王假黃龯高翻碑〈訪碑録〉
唐日愛寺碑
唐何榮光書開元二十六年立〈訪碑録〉
唐罔極寺大行禪師元徳幢銘
在邯鄲縣韓覃撰並書〈訪碑録〉
韓覃撰並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唐大行禪師義方訓
唐何榮光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唐登叢臺懷古賦
唐嚴浚撰蔡有鄰分書開元二十七年秋立〈金石録〉
唐瑤臺寺律和尚塔銘
在滏陽縣〈訪碑録〉
唐洺州司馬龎承宗碑
在邯鄲縣〈訪碑録〉
唐崔府君廟頌
在州城敷靈朝內〈訪碑銘〉
唐崔府君墓誌
在同前處〈訪碑録〉
祁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魏二漢屬中山國晉屬博陵國元魏北齊後周隋屬博陵郡唐屬定州景福二年置祁州於無極縣皇朝景徳元年徙治蒲陰今縣三蒲陰鼓城 深澤〉
魏立漢劉盆子碑
在深澤縣正始二年立〈訪碑録〉
魏元成碑
在深澤縣墳側正始五年立〈訪碑録〉
唐大忍寺門樓碑
沙門釋某撰裴杭八分書開元十八年立〈金石録〉
唐大思寺門樓碑
唐楊邈撰裴抗書開元二十一年立〈金石録〉
趙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屬恆山鉅鹿郡後漢因之兼置漢州晉為趙國後魏為趙郡明帝兼置殷州北齊改為趙州隋改為欒州後復為趙郡唐為趙州天寶元年曰趙郡皇朝崇寜四年陞慶源軍節度今縣五 平棘 寧晉 臨城 隆平 高邑〉
周穆王吉日癸巳
刻石曰吉日癸巳在今贊皇壇山上壇山在縣南十三里穆天子傳雲穆天子登贊皇山以望臨城置壇此山遂以為名癸巳誌其日也圖經所載如此而又別有四望山者雲是穆王所登山據穆天子傳雲登山不言刻石然字畫亦奇怪土人謂壇山為馬蹬山以其字形類也慶厯中宋尚書祁在鎮陽遣人於壇山摹此字而趙州守將武臣也命工鑿山取其字龕於州廨之壁聞者為之嘆惜也〈集古録〉
世傳周穆王書按穆王時所用皆古文科斗書此字筆畫反類小篆又穆天子傳史記諸書皆不載以此疑其非是姑録之以待識者〈金石録〉
穆王登贊皇山以望臨城置壇此山謂之壇山圖經雲吉日癸巳誌其日也皇祐五年武臣李忠祐為守命工鑿取其字以別石加灰補之俾方正上題書目癸巳之記龕之州廨〈復齋碑録〉
唐以前無所傳聞而世定以為穆王書自宋景文祁發之且以穆天子傳為証耳然字畫奇古信非秦漢以後遺跡余始至汝南同年生林虙為河北提舉學事亟往求之虙見寄纔兩月復以書報曰此字近詔取藏禁中不可復得矣此書初在贊皇山中後武人為守鑿山取之好事者常為歎息今乃得輦置近嚴則前日未為不幸然余求之稍緩幾遂失之故今尤為可珍也〈葉石林〉
諸家所記皆言在趙州州廨石林䟦乃以政和五年歸內府矣其說為信因録之以廣異聞
漢光武碑
漢章帝北廵至高邑光武亦即位於此有石壇壇有珪頭碑即帝建在高邑〈寰宇記〉
耿球碑
在平棘縣宋子故城袁紹立師宜官書〈寰宇記〉
晉太尉楊駿墓誌
在寧晉縣北十里駿武帝后之父也〈寰宇記〉
偽趙橫山神李君碑
碑陰所記凡二百五十三人晉咸寧中建〈金石録〉
後魏張善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善字碑缺趙郡平棘人隠居學佛老之説召拜輔國將軍辭而不受碑以大延四年立〈集古録目〉
東魏趙貴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貴南鉅鹿癭陶人仕東魏至本郡太守贈殷刺史碑以天平二年立〈集古録目〉
隋造龍華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趙郡平棘人范氏等共造浮圖以開皇七年立此碑在平棘〈集古録目〉
隋欒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郝士威撰侯彥直分書大業二年丙寅七月十五日立在汶州石橋前〈復齋碑録〉
唐癭陶令李懷仁清徳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元年立〈金石録〉
唐立漢光武皇帝廟碑
唐李雲撰虞規行書開元十九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立漢光武即位壇碑
王預撰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四月〈金石録〉
唐令長新誡
明皇御製開元二十四年二月〈諸道石刻録〉
唐石橋記
唐張嘉貞撰桞識書〈訪碑録〉
唐李氏三祖堂記
唐李雲卿撰在高邑之北道傍〈諸道石刻録〉
趙郡開元寺經樓銘
僧楚瓊行書篆額〈諸道石刻録〉
刺史王公徳政碑
〈諸道石刻録〉
唐立漢世祖祠記
唐張邈撰梁遊楚分書天寳二年四月〈金石録〉
唐聰明山神祠記
唐張造撰正書無姓名大厯七年立〈金石録〉
唐聰明山銘
唐洪經綸撰張沔分書建中元年六月立〈金石録〉
唐禱聰明山記
唐洺州刺史盧瑣撰不著書人名氏昭義軍節度使盧從史禱於聰明山禱作此記從史並其官屬皆題名於後以元和七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唐獨孤守忠碑
唐韋承慶撰栁濟物書〈諸道石刻録〉
唐滄州三河鎮將昭武校尉張徳誌
在永年〈元豐碑目〉
張邕碑
〈諸道石刻録〉
安肅軍
〈自五代以上地里與易州同皇朝太平興國六年置靜戎軍景徳元年改為安肅軍今縣一 安肅〉
漢左伯桃碑
在安肅縣西十五里墓前〈訪碑録〉
廣信軍
〈自五代以上地里與易州同皇朝太平興國六年置威虜軍景徳元年改為廣信軍今縣一 遂城〉
唐夢真容勑
唐趙履信記蘇靈芝行書並篆額開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立本朝天聖六年重摹〈復齋碑録〉
金剛經
山及多譯〈諸道石刻録〉
順安軍
〈自唐以上地里與瀛州同如意元年析河間縣置武興神龍元年更名唐興星雲二年屬莫州五代時屬瀛州後廢皇朝太平興國七年以廢唐興縣地置唐興寨淳化三年陞為順安軍今縣一 髙陽〉
唐高陽實諦寺碑
撰人姓名缺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六年六月〈金石録〉河北路化外州
幽州
〈大都督武王封召公奭於燕都此及秦滅燕以為上谷郡漢高帝分立燕國昭帝元鳯元年為廣陽郡武帝太始元年更為國東漢建武中併入上谷郡永平八年復立為郡兼立幽州魏晉為燕國前燕慕容雋初都其地元魏立幽州及燕郡北齊置東北道行臺後周平齊置總管府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府廢立涿郡唐武徳元年為幽州天寳元年曰范陽郡陞為盧龍軍領縣九 荊縣 幽都廣平 潞縣 武清 永清 安次 良鄉昌平〉
唐逰擊將軍薛侯彥碑
唐趙含撰並行書開元十八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雲麾將軍李秀碑
唐李邕撰並行書天寳元載正月立唐明皇以天寳三年改年為載今此碑元年立而稱載何哉〈金石録〉
唐復舜廟頌
唐韋稔撰顔頵正書並篆額貞元十二年閏八月〈金石録〉
易州
〈厯代地里與幽州同秦屬上谷郡漢屬涿郡魏屬范陽郡晉屬范陽國元魏復屬范陽郡隋開皇初立易州及黎郡尋廢大業初州廢立上谷郡唐為易州天寶元年曰上谷郡領縣四 易縣 淶水 滿城 五回〉
唐鐵像碑
唐王端撰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七年立〈金石録〉
唐易州刺史田琬徳政碑
唐中書侍郎集賢院學士徐安貞撰蘇靈芝書琬字正勤自易州刺史遷為安西都䕶此易州人所立徳政碑也以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侯臺記
唐前在監門率府兵曹叅軍梁徳裕撰蘓靈芝書候臺者古燕國望雲氣之所也後人因其故址立臺以備逰宴易州刺史郭明肅於其四壁書為郭隗劇辛孝子烈婦等像碑以開元九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寳刻叢編卷六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寶刻叢編>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七
宋 陳思 撰
陜西永興軍路一
京兆府上
〈京兆府本周室所居謂之宗周平王東遷地入於秦至孝公徙都焉始皇置內史漢二年為渭南郡髙帝都此九年復為內史武帝大初元年更為京兆尹王莽既敗更始赤眉相繼據之後漢都洛陽仍以此為京兆尹魏改尹為太守晉改京兆郡兼置雍州愍帝亦都之帝為劉曜苻堅姚興所據後魏亦為京兆郡兼置雍州後周復為京兆尹隋初置雍州後改為京兆郡唐初為雍州開元元年改為京兆府後周隋唐皆為帝都昭宗遷洛廢為祐國軍梁初改為京兆府大安佑國軍曰永平後唐復為西缺 為晉昌軍漢改曰永興軍今缺〉
〈蔡邕石經遺字 鍾繇力命表鍾繇墓田丙舍 王右軍蘭亭記〉
〈黃庭經遺字 海字樂毅論東方先生畫像贊 獻之十三行洛神賦
晉賢書曹娥碑 集王書筆陣圖歐陽詢書心經 玉枕尊勝咒〉
〈禇遂良小字隂符 禇遂良草隂符經禇遂良度人經變 虞世南破邪論序〉
〈顔魯公寒食帖 顔魯公論座位帖顔魯公祭伯文 顔魯公祭姪文〉
〈魯公馬伏波帖 顔魯公鹿脯帖公權清淨經 栁公權消災經〉
〈栁公權泥甚帖白樂天詩簡〉
秘閣續帖十蘭亭續帖六卷
在州學
長安縣
魏二像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題曰魏平西將軍太原太守王府君釋迦彌勒二像碑府君名備字道賔太原人嘗有遺誡使刻石立像於其墓前其子洛州長史聿始造二像立此碑〈集古錄目〉
後魏普賢寺丈八石像碑〈並陰〉
無書撰人名氏孝昌三年立〈京兆金石録〉
隋寧逺將軍裴文基墓誌
開皇十年〈京兆金石錄〉
隋信行禪師傳法碑
僧法綝撰開皇十四年正月〈京兆金石錄〉
唐化度寺淨名法師舍利塔碑
唐裴𤣥證撰武徳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建大和宮碑
武徳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逸民正議大夫裴𤣥證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八年正月〈金石錄〉
唐曹敬業妻瑯琊郡君呂氏誌
顯慶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宏福寺辨法師碑
唐秘書丞李儼撰洋州司戶薛純陁書法師名機字辨姓張氏南陽人為宏福寺沙門碑以長慶三年八月立〈集古錄目〉
純陁唐太宗時人其書有筆法其遒勁精悍不減吾家蘭亭意其當時必為知名士而今世人無知者余家集錄可謂博矣所得純陁書祇此而已〈集古錄〉歐陽公集古錄雲純陁太宗時人其書有筆法意其當時必為知名士而今世人罕知者然亦不傳於世余按法書要錄雲薛純陁學歐草微傷肥鈍亦通之亞也然則純陁當時真知名矣余又得純陁八分書比干詔蓋歐公所未見也薛純陁同時有薛純唐太宗命書砥柱銘筆法與純陁絶相類疑即一人蓋唐初時人名姓多如此耳〈金石錄〉
唐洺州武安郡司馬劉仁㑹墓誌
顯慶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上宮傅氏塔額記
唐殷脩榮撰乾封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大總持寺木塔記
乾封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𢎞農楊凱之墓誌
乾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師舍利塔記
唐郝文㑹撰並正書乾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司農寺主簿梁幹碑
唐王知隠撰暢整正書咸亨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武衛將軍曹敬業碑
咸亨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翠微寺道瑩法師塔碑
唐張巨源撰王忱書咸亨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雍王友禇遂賢墓誌
唐孟利貞撰上元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顔氏妻孫夫人墓誌
唐孟利貞撰上元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慈恩寺善導禪師塔碑
僧義成撰李振芳正書永隆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幽貞逸人王真修墓碑
僧彥悰撰僧惠暕書垂拱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慈恩寺神昉法師塔銘
唐武三思撰正書無姓名證聖元年五月〈金石錄〉
唐邠州三水丞梁師敬墓碣
唐薛曜撰暢整書證聖二年〈京兆金石錄〉
周化度寺道感法師塔銘
唐殷祚撰並正書萬嵗通天二年八月十五日建〈復齋碑錄〉
唐三洞觀女冠劉芬提墓誌
萬嵗通天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武衛將軍張公墓誌
神功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崇聖寺曇遂法師碑
唐薦福寺譯經沙門波崙撰前鳳州録事袁元悊書法師姓魏氏鉅鹿曲陽人髙宗儀鳳中初建崇聖寺召法師居之其後自斷支體刳心腹以食百獸而死碑以長安元年立〈集古錄目〉
唐東明觀道士茹法師碑
長安四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興善寺真器禪師塔碑
僧波崙撰大足元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信行禪師碑
唐越王貞撰張廷珪八分書武后時立〈金石錄〉
唐信行禪師興教碑
唐越王貞撰中書舍人薛稷書扵禪師事跡無所敘述但為稱美之辭而已謂之興教碑以神龍二年八月立〈集古錄目〉
唐駙馬都尉武承訓乳母張夫人墓誌
神龍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尚衣奉御楊正道碑
神龍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襄州義清縣令梁琛墓誌
神龍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𤣥通大居士張萬回墓誌
唐崔湜奉勅撰正書無姓名太極元年十二月〈金石錄〉
唐鎮國大將軍柴紹碑
唐將作監韋願碑
唐梁郡太守韋贊碑
唐雍州刺史韋珍碑
四碑京兆石刻錄
唐京兆府渭南縣居士嚴思實塔銘
正書無書撰人開元二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知內侍省內侍王瓘墓誌
僧法興撰並書開元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吏部尚書襄武公李泌碑
唐李迥秀撰並書開元三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涇陽太一寺法海禪師塔銘
利法師撰僧靜藏書開元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西崇福寺懐素律師碑
唐國子司業崔融撰安國寺沙門行敦集王羲之書懐素西崇福寺僧也姓范氏長安人碑以開元六年二月立〈集古錄目〉
唐𤣥都觀碑
開元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右監門衛將軍安思恭碑
唐蘇詵撰陳少平書開元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子左庶子韋維碑
唐汝州刺史崔日用撰國子監丞郭謙光八分書維字文紀京兆杜陵人官至太子左庶子碑以開元六年立〈集古錄目〉
唐𤣥都觀主尹尊師碑
唐裴子餘撰郭謙光八分書開元八年四月立謙光八分初不見稱於唐人獨歐陽公盛稱之所謂不減韓蔡史李四家余因訪求久之得崔敬嗣及此碑著錄焉〈金石錄〉
唐溫國寺靜泰法師塔銘
唐呂向撰劉懐信書開元十二年八月立〈金石錄〉
唐左監門衛將軍趙元亨碑
唐張説撰崔庭玉書開元十七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慈恩寺惠教禪師塔銘
唐賀蘭欽明撰開元十七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內侍省楊公碑
唐呂向撰李思銓行書開元十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愛州刺史徐元貴碑
唐鍾紹京撰並行書開元二十年五月〈金石錄〉
唐職方郎中韋知人碑
唐梁陟撰馬極正書族子若訥篆額開元二十年〈京兆金石錄〉
唐右監門衛上將軍黎景仁碑
唐張九齡撰崔庭玉書開元二十一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宣義郎王已墓誌
唐張九齡撰崔庭玉行書開元二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缺〉剎寺崇行禪師塔銘
開元二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萬回神跡記
唐右散騎常侍徐彥伯撰太子右內率府錄事參軍集賢院學士史惟則八分書萬回號人姓張氏據記沙門𤣥奘嘗西遊天竺有寺空其一室問其人曰是僧方生於中聞其號萬回蓋自此而往者萬回矣萬回言語悲喜不常如狂者所為多異髙宗延之禁中中宗號之曰𤣥通大居士封法雲公𤣥宗為營居室於醴泉里後追贈司徒封號國公碑以開元二十五年萬回弟子沙門還源所立
此碑徐彥伯撰其事固可怪矣𤣥宗英偉之主彥伯當時名臣也而君臣相與尊寵稱述如此欲使庸愚之人不信不惑其可得乎
唐萬回神跡碑隂記
唐楊伯成撰並贊史惟則八分書並篆額開元二十五年仲夏十有五日戊子記〈復齋碑錄〉
唐西明寺上座智逺律師塔銘
唐前進士〈缺〉彥珍撰集賢院書手陳瓌書律師姓睦氏趙郡人為長安西明寺臨壇上座碑以開元二十五年立〈集古錄目〉
唐長安令㕔食堂記
唐李朏撰羅希奭分書衛包篆額開元二十八年〈訪碑錄〉
唐左散騎常侍尹愔碑
唐吳鞏撰韓擇木分書開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賢王阿史那毗伽特勒碑
唐賀蘭進明撰李旻正書開元二十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司農卿李元碑
唐韓休撰陸去泰分書開元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大興善寺一行禪師真贊
唐徐浩撰並正書開元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西明寺主惠景法師塔銘
唐何榮撰並行書天寶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長安令韋堅德政頌
唐梁涉撰呂向行書天寶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慈恩寺道進律師塔銘
唐髙參撰僧法亮書天寶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一切道師元傾和尚碑
僧崇業撰僧智僊書天寶五年六月〈京兆金石錄〉
唐福聖寺建陁羅尼經讚石柱
唐紀欣之撰並書天寶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東平太守章仇𤣥素碑
唐韋述撰蔡有鄰八分書天寶七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太原尹韋湊碑
族子韋述撰韓擇木分書天寶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內常侍陳文叔碑
唐李邕撰劉奏行書天寶九年十一月〈京兆金石錄〉
唐戶部尚書章仇兼瓊碑
唐檢校倉部郎中馮用之撰左衛率府兵曹叅軍集賢院待制蔡有鄰八分書兼瓊字兼瓊魯郡任城人官至戶部尚書殿中監諡曰忠碑以天寶十年立〈集古錄目〉
唐棣王琰墓誌
唐王齊同撰韓擇木分書天寶十年二月〈金石錄〉
唐陝州元從內常侍張公先廟碑
唐李康撰成軻書天寶十年〈京兆金石錄〉
唐𤣥都觀碑隂記
道士裴朏撰道士盧曉八分書天寶十年〈京兆金石錄〉
唐醴泉寺惠劔禪師塔銘
僧超霞撰孔光書天寶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慕容承初碑
唐泉隠撰田頴書顧戒奢篆額至徳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潞州都督桑如珪碑
唐陳翊撰張少悌正書永泰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居士張知順碑
永泰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香爐銘
唐劉朝正書大厯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尉吳令珪碑
唐裴士淹撰張少悌正書大厯六年立在香爐銘後〈京兆金石錄〉
唐再修隋信行禪師塔碑〈並碑隂批答〉
唐於益奉勅撰翰林待詔張楚昭奉為皇帝施手書碑為行書韓擇木奉勅題額碑以大厯八年閏三月建〈復齋碑録〉
碑隂批答僧義真正書大厯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化度寺上座光教禪師諡號勅
大厯十一年並僧大濟表批答〈京兆金石録〉
唐化度寺普寂禪師光教塔銘
僧圓照撰大厯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保昭武公李抱玉碑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楊維奉勅撰刑部尚書顔真卿奉勅書昭武河西武威人本姓安後姓李氏肅宗所賜也初名重璋後名抱玉𤣥宗所改也代宗時終於河西隴右副元帥同平章事涼國公追贈太保諡曰昭武碑以太厯十二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碑隂祭文韓雲卿撰子自正正書大厯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並覺寺持律比丘心印記
唐大厯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甲戌於上都西長安縣承平鄉刻記〈復齋碑錄〉
唐贈司徒吳絢碑
唐張庭珪書大厯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少府監贈兵部侍郎李自正碑〈抱王子〉
唐朱巨川撰韓秀弼書並篆建中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給事中劉迥墓誌
唐梁蕭撰建中元 〈京兆金石錄〉
唐贈左僕射裴儆碑
從姪次元撰皇甫閲正書並篆建中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沙門佛藏等上表並代宗批答
建中二年〈訪碑錄〉
唐同官記
建中二年立〈訪碑錄〉
唐花蕚樓記
唐徐浩正書〈京兆金石録〉
唐三藏和尚不空碑
唐御史大夫嚴郢撰彭王傅徐浩書不〈缺〉 人居長安興善寺自𤣥宗以來謂之〈缺〉 時加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賜號〈缺〉 追贈司空加號大辨正廣智〈缺〉 建中二年十一月立〈集古錄目〉
自明皇以後職官不勝其濫下至佛氏老子之徒皆享髙爵重祿故不空始為大鴻臚封之肅國公既沒又贈司空嗚呼名器之輕一至於此昔舜命禹作司空與是異矣〈金石錄〉
唐贈祕書監蕭晉妻陸氏墓誌
唐李胄撰貞元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樗里子墓碣
唐獨孤寔撰張誼行書貞元三年立〈金石錄〉
唐樗里子碣
唐鄭路撰鄭公誼行書〈京兆金石錄〉
唐河中尹渾瑊賀表
唐顔防書並徳宗批答貞元四年〈諸道石刻錄〉
唐麟徳殿宴羣臣詩
唐徳宗撰皇太子誦行書貞元四年六月〈金石錄〉
唐冬日集藏用上人院詩序
唐程浩撰序王涓詩吳通微行書貞元四年〈復齋碑錄〉
唐㑹稽郡王康日知墓誌
唐李紓撰李彛正書貞元五年十二月
唐佛頂尊勝陁羅尼經石柱
僧道秀書貞元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貞元七年同官記
唐韓秀弼分書〈訪碑錄〉
唐陸齊望妻滎陽縣君鄭氏墓誌
唐陸贄撰貞元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無量夀經
沙門法昭行書在遺教經隂貞元八年〈金石錄〉
唐潁州別駕王初墓誌
唐河南主簿馬紹昌撰通王府諮議隂冬曦書初字泰初新豐人官至潁州別駕碑以貞元八年立〈集古錄〉
長安令題名記
貞元八年〈諸道石刻錄〉
唐千手眼大慈陁羅尼經
僧法昭書貞元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臨汝太守贈秘書監郇國公韋斌碑
唐王維撰僧元真書貞元九年〈訪碑錄〉
唐蜀州錄事參軍韋徵墓誌
弟曽撰貞元九年〈訪碑錄〉
唐太子賔客李翼碑
唐於邵撰子執鈞書子正鈞篆額貞元十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兵部郎中韋晊墓誌
唐宇文邈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一年二月立〈金石錄〉
唐太子賔客韋光裔碑
唐馮抗撰歸登書並篆額貞元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無垢淨先和尚塔碑
貞元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陁羅尼真言
貞元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常侍徐君妻魯郡太夫人髙氏誌
從姪徐繼初撰從姪徐崟行書貞元十四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尚書省郎官題名石記
唐許孟容撰後序劉寛夫𨽻書貞元十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僕射李晉碑
唐李紓撰楊同恕書貞元十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化度寺三堦院尊勝陁羅尼經石柱
唐方琬撰贊序並書貞元十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保裴郜墓誌
唐辛秘書貞元十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晉州長史楊瑗墓誌
唐孫佋撰荀頴正書貞元十九年八月
唐成德節度王武俊先廟碑
唐鄭贊撰崔公餘行書太子誦題額貞元十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光定寺惠日禪師塔銘
唐孫藏器撰並正書貞元二十年
唐大理寺直贈太師蕭恪誌
唐呂溫撰貞元二十年〈京兆金石錄〉
唐著作郎崔九言碑
唐廣南節度韋元禮碑
唐京兆尹左僕射吳讓碑
唐內侍省內侍張國朝碑
唐隴州刺史李敬和碑
唐雲麾將軍哥舒曜碑
唐髙平郡王霍璿碑
唐諸道兵馬副元帥哥舒贊碑
唐知內侍省虢國公楊𤣥逺碑
唐贈左僕射裴次元碑
唐贈陝州都督牛元翼碑
唐涇原軍內府局令夏侯志寧碑
唐輔國大將軍渾元忠碑
十三碑京兆金石錄
唐宣武節度昭徳郡王劉全諒碑
唐楊於陵撰徐藏器書〈京兆金石錄〉
唐千福寺楚金禪師碑
唐紫閣山草堂寺沙門飛錫〈缺〉
學士吳通微書楚金姓程氏長安〈缺〉
中建多寶塔於千福寺𤣥宗夢聞其〈缺〉
之徳宗時中人竇文場言楚金其師也
諡乃諡曰大圓碑以貞元二十一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唐贈越州都督符元亮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其字畫栁公權書也元亮字也闕其名而不書仕唐至左神䇿軍將軍贈越州都督碑以貞元中立〈集古錄目〉
唐贈太子太保顔杲卿碑
從弟真卿撰外姪盧佐元書大厯九年魯公書建至貞元十八年傾倒石折元和元年十月孫男証重建立〈復齋碑錄〉
元和中舊石刓缺其甥盧佐元重書而刻之〈金石錄〉
唐內侍張尚進碑
薛釗撰邢義行書並篆額元和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寶剎寺佛頂尊勝陁羅尼經石柱
唐元長楚撰贊序周仲諲書元和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刑部侍郎劉伯芻碑
唐段文昌撰沈傳師正書元和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常州司倉陳𤣥志妻張淑墓誌
唐韋涇撰並正書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同州刺史顔防墓誌
唐胡証撰並書元和四年
唐左僕射裴倩碑
唐權徳輿撰張𢎞靖正書胡証篆額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僕射魏國元靖公賈耽墓誌
唐權徳輿撰鄭餘慶書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尚書左僕射賈琰碑
子耽撰並書〈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尉魏國元靖公賈耽碑
唐鄭餘慶撰並正書元和五年五月〈金石錄〉
唐杜佑郊居記
唐太常卿權徳輿撰正書不著姓名元和五年八月〈集古錄目〉
唐王處士引水記
唐大理卿武少儀撰與郊居記皆一體〈缺〉 名氏杜佑有池泉在長安杜曲處士王易〈缺〉 佑鑿石引泉為瀑水碑以元和五年立〈集古錄目〉
唐杜佑莊居記
佑自撰沈傳師正書元和五年十月〈金石錄〉
唐昭懿公主碑
唐諫議大夫孟簡撰權知吏部郎中皇甫鎛書公主代宗之女諱昇平字昇平出嫁左散騎常侍郭曖號昇平大長公主道贈號國諡曰昭懿碑以元和六年立〈集古錄目〉
公主代宗女也號昇平公主嫁郭氏今此碑乃雲諱昇平斯莫可曉也〈集古錄〉
唐青龍寺佛頂尊勝真言碑
唐曹昉正書元和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青龍寺大悲陀羅尼咒
元和六年〈諸道石刻錄〉
唐心經碑
元和六年李文成建〈諸道石刻錄〉
唐開府儀同三司張庭芝墓誌
唐邵居敬撰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杜佑賔佐記
唐司徒平章事杜佑不著書人名氏〈缺〉 前後賔佐其首曰今相國中書侍郎趙國〈缺〉 公者李吉甫也其餘凡八十餘人碑以元和〈缺〉年立〈集古録目〉
唐新修尚書省記
唐許孟容撰序鄭餘慶正書袁滋篆額元和八年正月〈金石錄〉
唐尚書省石幢記
唐胡証撰八分書元和八年二月〈金石錄〉
唐魏博節度田𢎞正家廟碑
唐比部郎中史館脩撰韓愈撰諫議大夫胡証八分書並篆額憲宗時魏博節度田𢎞正始以六州歸於朝廷詔追贈其父母立廟祭三世勅愈為之記碑以元和八年十一月立〈集古錄〉
唐樂善寺處道和尚塔銘
唐歸登撰並行書篆額元和八年〈訪碑錄〉
唐知內侍省贈開府劉貞亮碑
唐歸登撰王伯良書元和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建國寺華嚴經品石柱
僧智藏正書元和十年〈諸道石刻錄〉
唐於頔先廟記
唐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權徳輿撰兵部侍郎歸登八分書並篆額元和中頔位至司空平章事以品得立廟祠其髙祖郫令徳威以下為四室碑以元和十一年立〈集古録目〉
唐建後周逍遙公韋夐曬書臺銘
唐令狐楚撰並書元和十二年〈京光金石錄〉
唐衛州刺史李公妻馬氏墓誌
元和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佛頂尊勝陁羅尼經
僧智嚴正書元和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荘嚴寺大慧禪師塔碑銘
唐歸登撰並書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揚州大都督蕭昕碑
唐孟簡撰並書賀拔恕篆額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録〉
唐太清宮宿齊寄張𢎞靖詩
唐令狐楚撰正書無名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段文昌妻武氏墓誌
唐段文昌撰男斯立正書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內常侍劉光珍墓誌
唐郭叔瑜撰長慶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邠國公梁守謙功徳碑
唐楊承和撰並書陸邳篆額長慶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王涯先廟殘記
唐劉禹錫撰長慶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內侍省內給事崔談晉碑
唐李懷撰僧景麟正書並篆額長慶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總持寺大果禪師藏山和尚塔銘
唐於敖撰李隨正書太和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威衛將軍李藏用碑
唐禮部侍郎翰林學士王源中撰翰林待詔唐𤣥度篆額唐𤣥序集王羲之書藏用宦者也字師貞隴西成紀人官至冠軍大將軍左威衛大將軍知內侍省隴西郡開國公碑以太和四年立〈集古錄目〉
𤣥度以書自名於一時其筆法柔弱非復前人之體而流俗妄稱借之爾故存之以俟識者〈集古錄〉
唐贈太子少保何文悊碑
唐王源中撰劉禹錫正書陳脩古篆額太和四年八月立〈金石錄〉
唐游擊將軍許給墓誌
唐張漢夫撰並書太和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開府儀同三司崔守誠碑
許康佐撰唐𤣥度分書並篆額太和九年〈諸道石刻録〉
唐遊𤣥都觀詩
唐劉禹錫撰並書太和十年〈京兆金石錄〉
唐知內侍省崔談峻夀堂碑
唐許康佑撰唐𤣥序行書唐𤣥度篆額太和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長安縣水達亭記
太和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涇州節度朱叔夜墓誌
從姪景𤣥撰並正書開成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長安令李敬方祈兩題名記
開成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脩漢未央宮碑
唐裴素撰朱玘行書元伯貞篆額㑹昌二年十一月六日建〈復齋碑錄〉
唐化度寺三堦院尊勝陁羅尼經石柱
僧惟則撰序並書㑹昌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武威郡王贈太傅李載義碑
唐裴璟撰栁公權正書篆額㑹昌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司徒趙郡貞孝公李絳先廟碑
唐裴度撰韓欣正書並篆額大中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內常侍成叔貞碑
唐鄭戎撰並書篆額大中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內侍王巨鏞碑
唐劉瑑撰毛文庾書並篆額大中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平盧節度孫公妻滎陽郡君鄭氏墓誌
唐任繕撰大中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慈恩寺善導和尚塔銘
僧志遇撰並書大中五年〈京兆金石録〉
唐千福寺重建章資師傅教碑
唐朱景𤣥撰朱玘行書大中五年〈京兆金石錄〉
〈缺〉
唐崔彥魯撰栁仲年書大中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少府監丞楊滌妻張氏墓誌
滌自撰並正書行書銘大中十三年五月〈金石錄〉
唐安國寺模西明寺金剛經
唐栁公權正書大中十三年六月〈金石錄〉
唐崇聖寺佛牙寶塔碑
唐忠武軍節度判官監察御史內供奉孫朴撰檢校太子賔客濮王府司馬王君平書據碑髙宗儀鳳中始建崇聖寺於京師武宗廢佛法寺亦被毀宣宗初復以太平坊之溫國寺為崇聖寺崇聖舊寺所藏佛牙者顯慶中沙門道宣得之於神人至此建塔以奉之碑無所立年月〈集古錄〉
唐崇聖寺佛牙碑大中中立〈金石錄〉
唐磻溪廟碑並詩二
唐監察御史張翔撰並後序右驍衛將軍兼侍御史髙駢書磻溪詩二首其一京兆府渭南縣尉鄭諴撰其一前進士潘緯撰皆駢書初翔以大厯中作銘駢以咸通二年刻〈集古錄目〉
駢為將嘗立戰功威惠著於蠻蜀筆硯固非其所事然書非工字亦不俗蓋其明爽豪雋終異庸人至其惑妖人呂用之諸葛殷等信其左道以冀長年乃騎木鶴而習凌虛仙去之勢此至愚下品皆知為可笑而駢為之惟恐不至者何哉葢其貪心已動於內故邪説可誘於外內貪外誘則其何所不為哉〈集古錄〉
唐贈太尉㑹稽郡公康志睦碑
唐韋瓘撰歸融正書楊述篆額咸通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襄州刺史薛係先廟碑
唐鄭處晦撰栁公權正書咸通二年〈訪碑錄〉
唐內謁者監崔公先廟碑
唐權璩撰張元正書並篆額咸通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聖夀寺上座惠靈和尚塔銘
唐薛琮撰咸通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內侍周景齊碑
唐栁仲年撰並書篆額咸通十年〈京兆金石錄〉
唐右司郎中裴⿰墓誌
姪質撰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浙東觀察判官裴□妻蕭煥墓誌
唐裴⿰撰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右神䇿軍碑
唐盧説撰韓遂安書董懐篆額咸通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左僕射康承訓碑
唐狄渠撰任表正書廣明元年庚子五月十九日壬申建〈復齋碑錄〉
唐左監門衛將軍宋匡業碑
唐吳融撰閻湘書光化元年〈京兆金石錄〉
慈恩雁塔唐賢題名十卷
慈恩寺本隋無漏寺故地髙宗在春宮為文徳皇后復置故以名之永徽三年沙門𤣥奘自西域歸始扵寺西建雁塔其後頽圯至長安中乃復更造南對玉案霧簷諸峯東枕曲江北與大明宮丹鳳門端若引繩氣象雄偉甲於天下杜詩所謂泰山忽碎破涇渭不可求蓋言其髙逺如此自神龍以來進士登科皆錫燕江上題名塔下由是遂為故事五季寺廢惟雁塔巋然獨存有僧連芳始葺新之塔之內外皆以塗塈唐人題字不復可見元豐間塔再火鄉人王正叔始見畫壁斷裂自剗刮甃甓得題名數十乃錄以歸屢白好事者使刻石建今踰四十年卒不果宣和戊戌察讎書東觀偶與同年栁伯和談及此擊節悵然明年伯和出使咸秦暇日率同僚登絶頂始命盡剗斷壁而所得尤富皆前此未之見者又俾刋者李知常知本摹搨隨其斷缺不復敢増益一字時正叔隠居里中素工書法廼屬以法第標目分十卷刻於塔之西南隅於是一代竒蹟爛然在目先是㑹昌中宰相李徳裕自以不由科第深貶進士始罷宴集向之題名削除殆盡故今所序獨詩人逸士與公卿貴遊子弟為多夫晉賢真蹟流傳至唐官禇私勝幾數千卷自歐虞禇薛而下皆宗之當時士人咸以不能書為恥以今題名攷視其間縱復敧斜至鋒藏筆勁氣格髙𤣥皆有江左遺風國朝士大夫必題識其側欲俾來者䕶持而皂𨽻庸人輙以俗書汚漫其上於是汲水滌之新墨盡去舊畫宛然乃知唐人於字學非特曳盡工至於筆墨亦復精妙如此伯和好古博學邁往不羣聞其成也為之喜而不寐見諉序引輙以所聞見者列之碑首雲宣和庚子九月望日少陵樊察仲恕序一字廉卿〈本碑序〉
唐人登科燕集曲江題名雁塔一代之榮觀當時士風以不得與為深恨國朝錫燕瓊林立碑太平興國寺乃用唐之遺典故凡歌詩啟敘紀述同年契者引雁塔為故事雁塔在長安南曲江西慈恩寺樂天所謂曲江院裏題名處是也塔成於顯慶間距今幾五百年堅完如新壁間磗上字墨猶存四方士大夫自非身嘗登覽蓋莫之見世亦未有摹刻以傳者宣和庚子城以漕事使關中公餘與同僚訪古周覽㙮上層層見之字畫遒麗俱有楷法全榜無幾而名卿韙人留記姓字嵗月者倍多乃得善工李知常等俾盡摹刻於石託隠士王正叔校編次同年樊仲恕冠以敘引正叔好古博學通六書法仲恕髙才鉅筆有聞於時是書當借重以傳其詳見於敘雲宣和庚子十月朔大名栁城伯和題〈本碑跋〉
寶刻叢編巻七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八
宋 陳思 撰
陝西永興軍路二
京兆府中
萬年縣
西魏雍州刺史長孫穉碑
大統二年〈京兆金石録〉
後周韋孝寛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孝寛字孝寛京兆杜陵人仕周至相州總管封鄖國公贈雍州牧諡曰襄碑以大象二年立〈集古錄目〉
隋張光墓誌
細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周保定二年薨夫人姚氏隋開皇十三年薨仁夀元年八月十一日合𦵏於雍州天興縣〈復齋碑錄〉
隋持節大將軍正義愍公豆盧毓碑
正書大業三年〈京兆金石錄〉
隋皇甫誕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大業三年十月十日遷𦵏扵天興縣〈復齋碑錄〉
隋檢校黃門侍郎旦墓誌
正書大業四年〈京兆金石錄〉
隋姚辨墓誌
隋內史舍人虞世基撰太常博士歐陽詢書恭公名辨字思辨武威人官至左屯衛大將軍諡曰恭碑以大業七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隋左僕射元夀碑
隋虞世基撰歐陽詢正書大業八年正月〈金石錄〉
隋齊郡太守元整墓誌
大業九年〈京兆金石錄〉
隋光祿卿徐寔墓誌
大業九年〈京兆金石錄〉
隋內史令鄭譯碑
大業十年〈京兆金石錄〉
唐楚哀王稚詮碑
唐歐陽詢撰並分書王名稚詮字集𢎞髙祖之子也隋大業末髙祖兵起於太原王在京師見殺髙祖輔政追封楚公諡曰哀武徳初進爵為王碑不著所立之年歐陽公時為給事中〈集古錄目〉
唐中書令延安靖公竇威碑
于志寧撰武徳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鄭孝王亮墓誌
正書細字無書撰人姓名開皇元年薨唐贈鄭王子淮安王神道以貞觀二年七月改𦵏於萬年縣〈復齋碑錄〉
隋𢎞義明公皇甫誕碑
隋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歐陽詢書誕字𤣥憲安定朝那人隋文帝末年為并州總管府長史漢王諒誕不從見殺追贈柱國封𢎞義公諡曰明〈集古録目〉誕以仁夀四年卒貞觀中其子無逸追建〈金石録〉
周大宗伯唐瑾碑
唐于志寧撰歐陽詢正書瑾以後周天和四年薨貞觀中其孫皎所立
唐少府監梁璡墓誌
貞觀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合葬夫人元氏於萬年少陵景原〈復齋碑錄〉
唐益州長史郭福善碑
碑首殘缺不見書撰人名氏福善字福善太原晉陽人唐初官至益州都督府長史謚曰慎碑以貞觀十二年立〈集古錄目〉
唐荊州長史杜隆碑
貞觀十四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相州刺史侯莫陳肅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一年〈金石錄〉
唐工部尚書晉昌郡王碑
唐于志寧撰歐陽詢書貞觀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司空長孫晟碑
李伯藥撰貞觀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永興公虞世南先廟碑
貞觀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司空王仁佑碑
唐于志寧撰於立政正書永徽二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太常少卿鄭元璹碑
永徽二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荊州刺史尹惠碑
唐蘇詵撰郭謙光分馬永徽三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三藏聖教序記
唐太宗御製序髙宗御製記中書令禇遂良書永徽四年十月刻又有一本在同州者序記同為一石字畫並同而刻石在此本後十年疑摹本也〈集古錄目〉
唐戸部尚書楊纂碑
唐令狐徳棻撰郭廣敬正書永徽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蒲州刺史栁則碑
唐來濟撰永徽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乞伏士斡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三年三月〈金石錄〉
唐監門衛將軍段葉碑
唐劉延佑撰孫師範書龍朔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司禮少常伯辛良碑
唐李儼撰蕭權正書龍朔三年嵗次癸亥二月己酉朔立〈復齋碑錄〉
唐右金吾衛大將軍韓孝成墓誌
乾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王屋縣令崔公碑
唐歐陽植正書乾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夏州都督姜協碑
唐司禮少常伯李安期撰豫王府屬直𢎞文館髙正臣書協字夀秦州上邽人官至夏州都督碑以乾封二年立〈集古錄目〉
唐信安縣主墓誌
總章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脩寳應寺記
唐員〈缺〉撰僧智清書咸亨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徳州刺史李公碑
唐武琦正書咸亨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秦州都督韋琨碑
唐許敬宗撰虞昶行書咸亨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金剛般若經碑
咸亨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荘嚴寺行䖍法師碑
唐許彥伯撰高正臣書上元元年戌九月十五日辛酉建〈復齋碑錄〉
唐慈恩寺大法師基公碑
唐李義撰沙門正演正書永淳元年十二月四日立〈復齋碑錄〉
唐進士高挺璠造石佛像記
光宅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懐州司兵參軍魏載墓誌
唐湖州司倉髙嶠撰不著書人名氏載鉅鹿曲陽人魏文正公之孫叔玉之子官至懐州司兵參軍坐事流死嶺南碑以垂拱四年立〈集古錄目〉
唐揚州都督趙道興碑
唐李至逺撰永昌元年立〈京兆金石錄〉
周宣州涇縣令竇孝禮墓誌
天授三年正月六日〈復齋碑錄〉
唐金剛般若經石柱
唐梁思彥撰僧元裕書長夀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雅州名山縣令李文義墓誌
唐顔令伯撰孫謩正書長夀三年〈京兆金石錄〉
周永和故寺碑
薦福寺譯經大徳神英撰朝議郎晉州洪洞縣丞〈缺〉敬元書聖厯二年七月十五日建〈新増〉
唐崔敬嗣墓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長安三年十月〈金石錄〉
唐濮州長史蕭珪碑
唐員半千撰次子令臣正書大定元年四月立〈金石錄〉
唐工部尚書姚璹碑
弟𤥻撰歐陽植正書神龍二年景年四月二十三日景申〈復齋碑錄〉
唐贈光州都督蘇瓘碑
唐嚴識𤣥撰正書景龍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益州都督王美暢碑
唐禮部尚書昭文館學士薛稷撰並書美暢字通理太原祁人官至潤州刺史其女為睿宗徳妃景雲中追贈美暢至益州都督碑以景雲二年七月立〈集古錄目〉
唐并州長史崔敬嗣碑
唐檢校祕書丞兼昭文館學士胡皓撰國子監太學助教郭謙光八分書敬嗣字奉先博陵安平人官至并州大都督府長史碑以景雲二年九月立〈集古錄目〉崔氏為唐名族而敬嗣不顯皓為昭文館學士然亦無聞其事實文辭皆不足多采而余錄之者以謙光書也其字畫筆法不減韓蔡李史四家而名獨不著此余屢以為歎也〈集古錄〉
唐鄭州刺史王思恭碑
唐李振撰並正書景雲二年〈金石錄〉
唐荷恩寺碑
唐裴耀卿撰序顔溫之銘景雲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廣州大都督成王仁碑
唐侍郎岑羲撰岐王府參軍魏思禮書仁字千里後改以字為名唐太宗之孫吳王恪之子官至益廣二州都督封成王神龍三年與節愍太子同誅武三思敗死先天二年妃慕容氏為立此碑〈集古錄目〉
唐太僕少卿天水郡王僖碑
唐蘇晉撰魏思禮正書先天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嗣荊王元逖碑
唐陶亷撰先天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洪州刺史王守真碑
唐賀遂涉撰崔璹書先天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黃門侍郎薛稷碑
唐荊南節度使袁滋先廟碑
唐荊州刺史高榮郎碑
唐果州刺史徐孝徳碑
唐滄州別駕高審行墓誌
五碑京兆金石錄
唐豫州刺史魏叔瑜碑
唐荊州大都督府長史燕國公張説撰叔瑜次子安州都督華書叔瑜字思瓘鉅鹿下曲陽人太尉鄭文貞公之子官至豫州刺史碑以開元六年五月立〈集古錄目〉
唐趙州癭陶縣主簿蕭希顔墓誌
開元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瀘州刺史康𤣥辨墓誌
唐王羨門撰子晉書開元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一行禪師㙮碑
唐明皇撰並八分書一行本姓張氏名遂後為沙門諡曰大慧碑以開元十六年立〈集古錄目〉
唐張説題𤣥宗御書記
唐集賢院學士張説題𤣥宗所書碑御製御書字並年月記及模勒刻字人姓名後有開元十六年將幸溫泉親詣大慧禪師塔所口勅檢校立碑使朱敬宣所記然則説所題者禪師塔碑也〈集古錄目〉
唐龍池頌
唐張説撰〈京兆金石錄〉
唐涼州都督王君奐碑
唐張説撰𤣥宗分書並題額開元十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濮州刺史陳忠墓誌
開元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唐廣州都督馮君衡碑
唐尚書左丞相張説撰中書令鍾紹京書君衡長樂人子力士為冠軍大將軍追贈君衡廣州都督碑以開元十八年立〈集古録目〉
唐贈吏部尚書蕭灌碑
唐尚書左丞相張説撰梁昇卿八分書明皇八分題額府君名灌字𤣥茂南梁蕭詧之後仕至渝州長史子嵩為尚書令贈府君吏部尚書碑以開元十八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贈虢州刺史楊厯碑
唐陳州刺史李邕撰序厯義男前中書令鍾紹京撰銘並書厯字晊本姓蘇氏其子思朂為官者姓楊氏因亦改厯姓開元中朂為輔國大將軍贈厯虢州刺史碑以開元十九年立其後具載厯義姪高力士義男王守麟等官爵〈集古錄目〉
題雲義男光祿大夫前中書令上柱國越國公太子右諭徳潁州鍾紹京撰銘並書厯中官楊思朂父也紹京出於胥吏無他才能特以夤縁附㑹致位宰相固無足道者然屈於閹䜿至以父事之而又著之金石略無愧恥亦甚矣書之可以為後來之戒〈金石録〉
唐誠節公馮昭泰碑
唐祿王洽撰中書舍人內供奉梁昇卿八分書昭泰字遇聖仕至括州刺史諡曰誠後以其子紹烈贈為工部尚書此其寢廟碑也𤣥宗親為題額加諡誠節碑以開元二十一年立〈集古錄目〉
唐請立馮公碑表
昭泰子紹正等請立廟碑表梁並卿八分書並墨詔同刻散騎常侍陸堅題額〈集古録目〉
墨詔答馮紹正表梁昇卿八分書開元二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海州東海令皇甫齊參墓誌
開元二十三年〈京兆金石録〉
唐太僕少卿杜元道碑
唐韋述撰子昆吾書裴耀卿題諱殷承業書額開元二十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右武衛大將軍趙侍賔碑
唐梁涉撰吳承嗣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綿州司功參軍張𢎞度墓誌
開元二十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子賔客龎承宗碑
唐蘇頲撰梁昇卿八分書衛包篆額開元二十八年八月〈金石録〉
唐右威衛將軍髙廣濟碑
唐梁渉撰序高力士撰銘並行書開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邠州刺史韋鈞碑
唐韓休撰杜昆吾分書並篆額開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唐右驍衛大將軍范安及碑
唐韋述撰吳承嗣書開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嘉州刺史髙君墓誌
唐員半千撰子謙書開元中刻〈京兆金石録〉
唐延安縣主幽堂碑
唐王光庭撰於經野正書開元中立〈金石錄〉
唐河東郡君裴夫人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左衛中郎李從一之妻封河東郡君碑以天寳四年立〈集古録目〉
唐玉真公主仙居臺碑
唐山人韓休撰八分書不著名氏天寳二年勅玉真公主投龍五老山常居此䑓碑以天寳四年立〈集古錄目〉
唐左武衛大將軍杜元恭墓誌
姪昆吾撰天寳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原王四娘塔銘
道士裴撰張少悌書天寳六年六月〈京兆金石錄〉
唐開元寺淨土院石燈臺贊
唐張鶴撰傅如玉書天寳六年六月〈京兆金石録〉
唐贈兵部尚書楊𤣥琰碑
唐𤣥宗御製並八分書太子亨題額天寶六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青城縣令曹琳墓誌
唐張漸撰陳續正書天寳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子少保顔維貞碑
唐陸據撰蔡有隣八分書天寳六年六月〈金石錄〉
唐禮部尚書徐筠碑
唐陶輸撰蔡有鄰書天寳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京兆尹王鉷墓誌
唐常袞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寳十年〈京兆金石録〉
唐贈吏部尚書楊銛碑
太子亨撰並行書及篆額天寳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右驍衛將軍劉仲奬碑
唐王卓撰僧智詮書天寳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內常侍王智預修塔銘
唐趙侍賔撰劉秦書天寶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廬江郡司馬劉踐言墓誌
唐許益撰韓之行書天寳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貞順皇后武氏碑
唐𤣥宗御製御書字為八分皇太子亨題貞順皇后姓武氏晉陽人終扵惠妃追冊諡曰貞順碑以天寶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贈坊州刺史韋餘慶碑
唐徐浩八分書天寶十三年〈諸道石刻録〉
唐太華觀女冠李尊師塔銘
唐韓法撰劉秦行書天寶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興唐寺金字大般若經藏銘
唐張垍撰李仙行書天寶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興唐寺石經藏贊
石經藏者唐開元中長安興唐寺僧所立東都馬寺王嗣安為序𨽻書無名氏禮尚席預等為贊其間蔡有鄰八分書者二顧誡奢真書者一翰林待詔張芬八分書者三其餘三人闕亡姓名又其餘皆不著書人名氏或作者所自書也碑以天寳中立〈集古録目〉石經藏贊皆其作者自書而八分者數家惟蔡有鄰名重當時余家集録有鄰書頗多皆不若此贊故尤寶之〈集古錄〉
唐贈太保郭敬之碑
唐侍中苗晉卿撰中書侍郎平章事蕭華書敬之字敬之華州鄭縣人仕至夀州刺史以子子儀追贈太保碑以肅宗元年建寅月立〈集古錄目〉
唐玉真公主墓誌
唐王縉撰姪粲行書肅宗元年建巳月十二日葬萬年縣寧安里鳳棲原〈復齋碑錄〉
公主睿宗女也法號無上真字𤣥𤣥天寳中更賜號曰持盈〈金石錄〉
唐贈媫妤河內董氏墓誌
唐常袞撰至徳元年〈京兆金石録〉
唐贈左僕射辛陟碑
唐李行姪允正書上元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楚州司馬贈中書侍郎蕭華墓誌
唐盧光逺撰杜鴻漸正書寶應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子賔客田道生碑
唐於益撰摯宗行書並篆額永泰元年〈京兆金石録〉
唐郭敬之碑隂子孫題名
唐王縉撰徐浩分書永泰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承天皇帝子新平郡王儼墓誌
唐常袞撰永泰元年〈京兆金石録〉
唐太子太傅庾光先碑
唐徐浩撰史惟則書永泰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興唐寺𤣥偘法師碑
無撰人名氏顔真卿書〈訪碑錄〉
唐注大乗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杜鴻漸注徐浩八分書〈京兆金石錄〉
唐贈代州都督辛浩墓誌
唐成朝秀撰韓秀實八分書大厯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吏部侍郎王延昌碑
唐兵部郎中邵説撰廣州都督徐浩八分書延昌京兆人官至吏部侍郎集賢院待制碑以大厯三年立〈集古錄目〉
唐郭子儀夫人涼國李氏碑
唐韓雲卿撰史惟則八分書碑文詞頗簡古而字畫工妙可喜或雲碑今亡矣故世罕傳雲卿乃退之叔父科書後記所謂大厯中以文詞獨行中朝者碑以大厯三年五月立〈金石錄〉
唐贈鄆州刺史張大詢碑
唐於益撰從姪彥之書大厯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富平尉顔喬卿碣
弟直卿撰並書大厯四年四月立石在長安世頗罕傳或雲其石今亡矣有朝士劉繹如者汶陽人家藏漢唐石刻四百卷以余集錄闕此碣也輟以見贈〈金石〉錄
唐贈太尉辛雲京碑
唐元載撰史惟則分書並篆額大厯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尉衛國文憲公杜鴻漸墓誌
唐楊炎撰徐浩正書大厯五年〈京兆金石録〉
唐楊思朂妻虢國夫人南宮氏碑
唐陶翰撰子楚玉行書大厯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尉裴冕碑
唐元載撰吳通微行書大厯五年〈金石錄〉
唐代宗賜建法和尚塔額碑
唐蘇源明撰段光獻行書大厯六年〈京兆石錄〉金
唐滎陽鄭氏墓誌
唐李益撰大厯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子少傅辛惟謙碑
唐邵説撰張少悌書大厯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監門衛大將軍劉光朝碑
唐李端撰張煥書大厯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工部尚書郝王碑〈京兆金石録作庭玉〉
唐吏部侍郎楊炎撰前卑州都督府長史翰林待詔韓秀實八分書王太原厭次人也官至河西隴右副元帥封安邊郡王碑以大厯九年立〈集古錄目〉
唐𤣥宗子贈太傅信王珵墓誌
唐常袞撰張少悌正書大厯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肅宗女和政公主碑
唐顔真卿撰吳通微行書大厯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汝州刺史蕭淑墓誌
唐裴郁撰吳通微書大厯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梓州刺史杜濟碑
唐顔真卿撰並正書大厯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錄〉魯公之書列於石者多矣而有精有粗雖他人皆莫可及然在其一家自有優劣余意傳模鐫刻之有工拙也而此碑字畫遒勁豈傳刻不失其真者皆若是歟碑以殘缺銓次不能成其文第錄其字法爾〈集古錄〉
唐梓州刺史杜濟墓誌
唐刑部尚書顔真卿撰字畫亦類真卿而不著名濟字應物京兆杜陵人官至梓州刺史碑以大厯十二年十一月立〈集古錄目〉
但云顔真卿撰而不雲書然其筆法非魯公不能為也蓋世頗以為非顔氏書更俟識者辨之〈集古錄〉碑但云顔魯公撰而不雲書歐陽公以謂非魯公不能為也余觀此誌字畫竒偉決非他人可到〈金石錄〉
唐霍國夫人王氏碑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楊綰撰右散騎常侍蕭所書夫人姓王氏郭子儀之妻碑以大厯十三年立〈集古錄目〉
唐贈司徒扶風郡王馬璘碑
唐常袞撰大厯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𤣥宗賢妃盧氏墓誌
唐顔真卿撰吳通微書大厯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尉杜鴻漸碑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撰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書鴻漸京兆杜陵人位至門下侍郎平章事衛國公贈太尉諡文獻碑以代宗初立不載年月〈集古錄目〉唐贈太尉杜鴻漸碑建中二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貞順皇后武氏碑隂紀
從子武就撰王膺行書建中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觀無量夀經
僧道秀書建中三年十月〈京兆金石錄〉
唐贈左散騎常侍路太一碑
唐獨孤良弼撰並書建中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避朱泚莎鎮石壁題名
唐李巽正書建中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龍首寺㑹覺法師塔碑
唐韓休撰劉朝正書張珍題額建中四年〈京兆金石録〉
唐勝業寺尊勝陀羅尼經
建中四年僧宗珍立石〈京兆金石錄〉
唐咸宜公主碑
唐鄜坊節度掌書記武元衡撰蘇州常熟縣令袁中孚書將作少監集賢院學士李陽冰篆額公主𤣥宗之第十八女降秘書監崔嵩碑以興元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贈司空尚可孤碑
唐鄭雲逵撰並行書貞元二年〈京兆金石録〉
唐工部尚書辛京杲碑
唐李竦撰韓秀榮八分書貞元六年七月〈金石錄〉
唐內侍員外魚智誠墓誌
貞元六年〈京兆金石録〉
唐相州刺李孟犨碑
子軫撰孫艮鈞八分書子翌篆額貞元八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代宗子僖王墓誌
唐鄭德𤣥撰孫藏器正書元和二年〈京兆金石録〉
唐贈左僕射劉公碑
唐呂溫撰載少平行書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國子助教薛公達墓誌
唐韓愈撰正書無姓名元和四年閏三月〈金石録〉
唐江西觀察使韋丹墓誌
唐韓愈撰元和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河中監軍內常侍楊明義先廟碑
唐韋宗卿撰鄭絪行書元和六年〈京兆金石録〉
唐集賢校賢昭應縣尉石洪墓誌
唐韓愈撰元和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散騎常侍路應碑
唐韓愈撰鄭餘慶正書元和七年十月〈金石錄〉
唐江西觀察使韋丹碑
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司空令狐承簡碑
子楚撰並書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左監門衛將軍劉希果碑
唐李益撰從姪佐時行書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章敬寺碑
唐吳通微撰毛伯良書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慈恩寺梵夾經記
唐武庭秀撰周仲諲書元和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興州節度裴玢碑
唐裴度撰劉遵古行書元和九年十一月立碑以斷裂其姓氏摩滅不可識雲公諱玢字連城以事考之蓋裴玢也玢元和中為興元節度使以疾歸朝卒〈金石録〉
唐贈兵部尚書王用碑
唐韓愈撰元和十一年〈京兆金石録〉
唐贈太傅岐國公杜佑碑
唐李吉甫撰張𢎞靖書袁滋篆額元和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高崇文妻楚國夫人陳氏碑
唐段文昌撰張肅書段全緯篆額元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唐贈左武衛上將軍彭獻忠碑
唐張仲素撰郭叔瑜書王遂篆額元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唐章敬寺百巖大師碑
唐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權徳輿撰尚書右僕射鄭餘慶書大師名懐暉嘗居太行百巖寺因以為號碑以元和十三年〈集古録目〉
唐栁州刺史栁宗元墓誌
唐韓愈撰沈傳師正書元和十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刑部侍郎歸融碑
男登撰行書元和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右僕射辛珌碑
唐牛僧孺撰陳諫正書元和中立〈金石錄〉
唐南平郡威武王髙崇文碑
唐贈南平郡威武王髙崇文司徒冊文
唐祭髙崇文文
三碑元和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岐國安簡公杜佑墓誌
唐權徳輿撰沈傳師正書〈京兆金石錄〉
唐宮苑閒廏使駙馬都尉郭銛墓誌
唐沈亞之撰沈傳師正書長慶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石州刺史酒泉郡王康公碑
唐吳鏻撰長慶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武衛將軍劉徳惠碑
唐嚴綬撰劉繼元書陸邳篆額長慶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山南節度韋綬碑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牛僧孺撰給事中子敖書綬字子章京兆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碑以長慶三年立〈集古録〉
唐贈太尉司徒中書令韓𢎞碑
唐韓退之撰長慶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兵部郎中郭晤碑
唐陸邳𨽻書長慶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開府儀同三司王𢎞規碑
唐李徳裕撰侯丕正書太和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崔羣先廟碑
唐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撰起居郎劉寛夫𨽻書並篆額憲宗元和十四年羣方為中書侍郎平章事詔立廟於京師崇業里追贈其父全部郎中稹為左僕射及其祖懐州刺史朝曽祖夀州刺史湛三室廟既成詔以羊豕助奠太常出博士佐禮至文宗太和二年八月立此碑〈集古錄目〉
唐太清宮道藏經目錄碑
唐秦守正書趙盈篆額太和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令狐楚先廟碑
唐禮部郎中集賢院學士劉禹錫撰並書太和初楚為宣武節度使始立家廟於京師通濟里碑以太和三年立〈集古錄目〉
唐贈吏部尚書楊𤣥琰碑
唐牛僧孺撰楊敬之書太和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左散騎常侍裴義碑
太和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章敬寺百巖大師靈塔碑
唐汴州刺史宣武節度副大使令狐楚撰吏部尚書鄭絪書大師以元和中詔至京師章敬寺長慶初令狐楚請賜諡及塔名曰宣教碑以太和三年立〈集古錄目〉
唐贈右武衛大將軍駱奉先碑
唐朱景𤣥撰唐𤣥度分書篆額太和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內侍梁守謙乞寫興唐寺藏經表
太和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六譯金剛經
唐右威衛上將軍知內侍省楊承和刪集楊翺撰序初承和以分書經刻於上都興唐寺文宗詔取其本使待詔唐𤣥度集王羲之書翰林學士鄭覃等六人為贊刻石以太和六年春立〈集古錄目〉
唐殿中侍御史韋翃墓誌
唐劉禹錫撰裴休正書太和六年正月〈金錄〉石
唐贈司空王潛碑
唐李宗閔撰崔蠡正書王無悔篆額太和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右領軍衛將軍馬存亮碑
唐李徳裕撰太和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散騎常侍張昔墓誌
唐馮宿撰正書無姓名太和七年四月〈金石錄〉
唐內謁者張忠政碑
唐卜炎撰從姪模書太和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內侍少監第五從直碑
唐袁郁撰朱玘行書毛伯貞篆額開成元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內侍省贈特進王延義碑
楊明篆額開成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華嚴寺法順大師碑
唐許康佐撰並正書開成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循州司馬杜元頴妻裴氏墓誌
婿韋慤撰並正書開成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淮南監軍韋元素碑
唐丁居誨撰栁公權正書開成三年七月〈金石錄〉
唐贈兵部尚書李有裕碑
唐中書舍人李景讓撰工部侍郎知制誥栁公權書有裕字綽夫幽州北平人官至衛尉卿碑以開成四年立〈集古錄目〉
唐三藏法師𤣥奘塔碑隂
唐劉軻撰僧建初行書開成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憲宗女荘淑大長公主碑
唐杜牧撰栁公權正書開成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徳宗女憲穆公主碑
唐栁公權正書〈京兆金石錄〉
唐贈左散騎常侍李惟直碑
唐栁正亮撰並書鄭綬篆額開成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安國寺東禪院沒賀舍利傳碑
唐都官員外郎崔璹撰正書無姓名初開元中國城西偏産異豕或謂文殊之化身常嬉逰於市市人圍繞爭以餅餌投之後死於市市吏劉守嗣等焚之獲舍利遂歸藏於安國寺立此傳碑以開成五年十月立〈新増〉
唐內侍郗士榮碑
唐嚴厚本撰朱玘行書㑹昌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左神䇿紀聖徳碑
唐翰林學士承㫖崔鉉撰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栁公權書集賢直院徐方平篆額武宗嘗幸神䇿軍勞閲軍士兼統三軍上將軍仇士良請為碑以紀聖徳鉉等奉勅書撰碑以㑹昌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戶部郎中裴纘墓誌
唐韋綜撰李景章正書並篆額㑹昌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昊天觀碑
唐王起撰栁公權書徐方平篆額㑹昌三年十月〈京兆金石錄〉
唐華嚴寺文琬法師塔碑
唐許景讓撰僧潛鱗書㑹昌三年〈京兆金石録〉
唐贈開府儀同三司田紹宗墓誌
唐呂讓撰侯湘行書毛伯貞篆額大中元年刻〈{{{1}}}〉
唐贈太尉牛僧孺碑
唐河陽三城節度使李珏撰右散騎常侍栁公權書並篆額僧孺字思黯隴西狄道人厯相穆敬文三宗武宗朝自山南節度使貶為循州長史宣宗初終於太子少師分司東都碑以大中二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唐贈太尉牛僧孺墓誌
唐杜牧撰栁公權正書大中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晉光王寺碑
唐李邕撰栁公權書大中四年立〈金石錄〉
碑雲僧伽以景龍四年三月入滅扵京孝和皇帝申弟子之禮百官四部哀送國門甚哉中宗之陋也佞佛之流謂武宗奮然除去浮圖法用是不永今中宗奉僧伽可謂至矣後三月竟棄天下其又何言〈集古錄目〉
唐內侍監仇士良碑
唐鄭薫撰朱玘行書毛伯貞篆額大中五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安國寺經藏院碑
唐鄭薫撰安景之行書〈京兆金石錄〉
唐刑部尚書庾承憲墓誌
第四男道滋撰長男存讓書大中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掖庭局令劉榮璨碑
唐栁公權撰並書篆額大中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嶺南節度韋正貫碑
唐翰林學士中書舍人蕭鄴撰左散騎常侍栁公權書正貫字公理京兆杜陵人官至嶺南節度使碑以大中六年立〈集古録目〉
唐內常侍康約言碑
唐左散騎常侍栁公權撰並書約言宦者也字寡辭貝州人位至河東監軍使內侍省內謁者監贈內常侍碑以大中七年二月立〈京兆金石錄〉
唐䕶國寺觀音院記
唐段成式撰栁公權書大中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順宗女濮陽長公主碑
唐栁公權撰並正書大中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宣宗女齊國恭懐公主碑
唐董景仁書毛伯貞篆額大中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子少保胡洙妻曹氏墓誌
唐王自牧撰殷𤣥珪正書大中十年〈京兆金石錄〉
唐興唐寺碑
撰人姓名殘缺李袞正書大中十年〈金石錄〉
唐贈太尉蕭俛墓誌
唐蕭鄴撰大中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章敬寺佉照和尚塔銘
僧鏡霜述並書大中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宣宗幸華嚴寺賜宗寔以下詩
大中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兵部尚書盧綸碑
唐盧言撰崔倬書大中十三年七月立〈金石錄〉
唐贈司空史憲忠碑
唐裴坦撰李從誨正書葉泳篆額咸通三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言和尚塔碑
唐張君卿撰於𤣥素行書咸通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六譯金剛經殘碑
唐楊翔撰序八分書〈京兆金石録〉
唐蓋巨源八分書咸通四年六月〈金石錄〉
唐法順和尚吉祥泉碑
唐裴處權撰裴延嗣書咸通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國子助教溫庭筠墓誌
弟庭皓撰咸通七年〈京兆金石錄〉
唐般若心經記
唐麴魯正書咸通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掖庭局丞田公逺碑
唐李騭撰張宗厚書咸通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振武節度使髙𢎞碑
唐河東節度使鄭從讜撰右諌議大夫張鐸書𢎞字大受渤海人官至振武麟勝等州節度使碑以咸通十一年立〈集古錄目〉
唐懿宗女衛國文懿公主碑
唐韋保衡撰栁仲年正書並篆額咸通十一年二月〈京兆金石錄〉
唐懿宗惠安王太后墓文
唐蕭寘撰栁仲年正書〈京兆金石錄〉
唐內侍楊公碑
唐張揚撰董景仁書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安國寺鐘銘
唐韋蟾撰張宗厚正書咸通十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僖宗賜澄衿寺額碑
唐張同撰崔厚正書乾符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興善寺普照大師碑
唐給事中張同撰禮部侍郎崔厚書大師名智慧輪姓丁氏京兆杜陵人善西域咒法咸通中賜號遍覺大師所居曰大教注頂院僖宗初諡普照大師塔曰彰化碑以乾符四年立〈集古錄目〉
唐贈特進段居木碑
唐崔蟾撰張宗厚正書並篆額乾符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十善業道要略碑
唐裴休撰李郁篆額乾符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佛本行詩
僧飛錫撰李𢎞源正書乾符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尉中書令貞孝公蕭倣墓誌
唐令狐綯撰王繹書乾符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特進韋徳鈞碑
唐王徽撰孫知誨書廣明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唐鄭𢎞升書廣明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開元寺修塔記
僧法諲撰並正書廣明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蔡州新蔡令蕭澤墓誌
男璹行書中和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禮部尚書蕭廩墓誌
唐鄭璘撰文徳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廣濟大師含真和尚舍利塔碑
唐盧光濟撰髙騭正書光化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移毗盧佛記
唐秦韜玉撰盧朋龜正書鄭𢎞業書名銜李輝篆額〈京兆金石錄〉
資聖寺愍律師碑
義福寺法顯禪師碑
崇敬寺尼安定公主塔銘
報聖寺幡竿記
昭徳寺鐘銘
六碑京兆金石錄
鄠縣
隋建靈山寺碑
大業中建在縣南十里〈京兆金石錄〉
唐修文宣王廟碑
唐樂坤撰寶應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復縣記
唐中書舍人於郡撰祠部員外郎侍御史張璪八分書並篆額代宗之初吐蕃數宼京輔使李抱玉屯兵備之其禆將何徳願以陳鄭兵屯鄠縣長史寄寓佛寺徳宗即位詔徳願移屯鳳翔復鄠縣如故碑以建中二年立〈集古錄目〉
唐修昆明池堰記
唐京兆尹韓臯撰京兆府法曹參軍徐瑱書徳宗貞元十三年詔除昆明池稅許民漁將以京兆尹韓臯為使截交河立堰引澧水注之於池復漢故跡以貞元十四年刻此銘〈集古錄目〉
唐復縣記碑隂
唐徐元弼撰竇含章書寶厯元年〈京兆金石録〉
唐翰林院新樓記
唐韋表微撰鄭澣書唐𤣥度篆額太和元年十二月〈諸道石刻錄〉
唐靈際山大定寺李先生碑
唐蘇或撰王登書武宗㑹昌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圭峰定慧禪師傳法碑
唐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裴休撰並書工部尚書栁公權篆額禪師姓何氏名宗宻果州西充人居圭峰山宣宗追謚曰定慧碑以大中九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裴休撰並書其文辭事跡無足採而其字法世所重也故錄之雲〈集古錄〉
唐悟真寺五言詩
唐王縉撰〈京兆金石錄〉
唐泗州和尚記
唐崔幹撰〈京兆金石錄〉
法主和尚塔碑
僧迥斌撰丘光道書〈諸道石刻錄〉
藍田縣
唐楚金和尚塔記
開元十六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石門湯泉記
唐太子通事舍人李幼卿撰太僕寺主簿文學直集賢殿修書院衛包八分書並篆額唐初有沙門空藏者居藍田山中方大雪山谷中有氣上蒸發石而湯泉出其下開元中勅給事中楊〈碑不著名〉營緝之増多其室宇立此碑〈集古錄目〉
唐楊公修石門湯泉碑天寶八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空寂寺大福和尚碑
唐陸海撰僧惟髙書寶應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門下侍郎王縉碑
唐李行撰從姪〈缺〉書建中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尚書右丞王維碑
唐庾承宣撰鄭絪書貞元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魏博節度田布碑
唐陝州大都督府長史陝虢觀察使庾承宣撰前鄉貢進士呂價書布字敦禮官至魏博節度使碑以長慶四年立〈集古錄目〉
歸義寺大智禪師碑
〈諸道石刻錄〉
咸陽縣
後魏賀拔岳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拔岳桑乾馬邑人也後魏末為雍州刺史都督三雍二華二十州諸軍事諡曰武壯碑以永熈三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後魏建丈八石像記
恭帝武成二年〈諸道石刻錄〉
後周贈太保吳國武公尉遲〈缺〉碑
天和四年〈京兆金石錄〉
後周柱國康國忠公王雄碑
保定四年〈京兆金石錄〉
後周靈州刺史胡歸徳碑
天和六年十一月〈金石錄〉
隋開府儀同三司崔𢎞安墓誌
開皇十五年〈京兆金石錄〉
隋車騎將軍盧瞻墓誌
開皇十六年十一月〈金石錄〉
隋開府儀同三司賈義墓誌
開皇十八年薨以仁夀元年二月十八日瘞於咸陽縣〈復碑〉
隋大將軍晉原公梁恭墓誌
仁夀元年十月〈金石錄〉
隋大將軍安陽肅公姜濟墓誌
正書不著書人名氏公諱濟字彭子定州博陵人仕至開府儀同三司左領軍大將軍大業元年四月薨於私第以三年十月𦵏於京兆郡〈碑缺〉縣平陵鄉〈新増〉
隋上儀同楊縉墓誌
許善心撰序虞世基製銘世以為歐陽詢書年月殘缺〈復齋碑錄〉
隋兵部尚書段文振碑
處士潘徽撰歐陽詢八分書文振字元起隴西姑臧人仕隋位至兵部尚書龍崗郡公贈右僕射諡曰襄碑不著所立年月〈集古錄目〉
隋段文振碑大業八年立〈京兆金石錄〉
隋桂州總管侯莫陳頴墓誌
正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君諱頴字遵道彭城人大業六年為南海太守九年十月薨於郡治以唐武徳八年七月遷𦵏於雍州咸陽縣〈新増〉
唐丹州刺史肅恭公張崇碑
唐歐陽詢書首尾殘缺其可見者雲公諱崇字平髙碑以貞觀八年十一月立〈金石錄〉
唐明州刺史獨孤延夀碑
唐于志寧撰禇遂良書君諱某字延夀而其名殘缺不可辨延夀陁子也碑以貞觀十九年八月立〈金石錄〉
唐遂寧郡公楊達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遂寧郡公姓楊氏名達字叔荘𢎞農華隂人隋之宗室煬帝世官至納言封遂寧郡公諡曰懿唐武后其外孫也顯慶元年追贈左僕射仍為立碑〈集古錄目〉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元年立達觀王雄弟也煬帝時官至納言卒贈吏部尚書唐顯慶中以武后外祖父加贈左僕射官為之立碑〈金石錄〉
唐代國夫人開佛窟碑
唐陳國重撰韓處約書碑稱佛窟者當漢初有氣如煙雲出於其間漢髙祖為之立廟後漢永平中釋教既至中國改廟曰太平寺周改名曰大乗武帝時被毀至唐代國夫人楊氏復開而立之碑以顯慶二年立〈集古錄目〉
唐姑臧郡太夫人郁久閭氏碑
唐許敬宗撰殷仲容八分書顯慶四年八月立〈金石錄〉
唐司農少卿竇遜墓誌
唐賀遂亮撰龍朔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西明寺忍辱闍黎塔銘
僧靈瓚撰暢正書麟徳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司元太常伯竇𤣥碑
唐李儼撰姪節正書乾封元年十一月〈金石錄〉
唐左武衛大將軍邢國公碑
咸亨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秦州都督竇彥章碑
唐劉禕之撰儀鳳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寧州刺史氏仁執碑
載初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冠軍大將軍楊公碑
唐蘇味道撰姪芝珪正書長夀元年十月〈金石錄〉
唐丹州刺史蕭宗道碑
唐員半千撰蔡有鄰八分書久視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則天母孝明皇后楊氏碑
唐武三思撰相王旦正書長安二年六月〈金石錄〉
唐建後周并州總管宇文舉碑
唐盧思道撰楊略書碑雲君諱舉字神舉神龍二年十月其曽孫敞追建〈金石錄〉
唐沛國節義夫人鄭氏塔碑
唐岑義撰魏紹書景龍三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太子中舍人楊承源碑
唐孟獻忠撰集王羲之禇遂良歐陽詢等諸家書承源字嗣本𢎞農華隂人仕至太子典郎追贈太子中舍人碑以景龍三年十月立〈集古錄〉
唐睿宗昭儀晉昌唐氏碑
景雲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左鷹揚衛大將軍契苾明碑
先天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髙安長公主碑
唐蘇頲撰蘇詵𨽻書開元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夔州都督王公碑
唐邢〈缺〉撰陸堅書開元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司空竇希瑊碑
唐著作佐郎李湛然撰陝王府司馬魏華書希瑊字美玉扶風平陵人位至太子少傅贈司空碑以開元六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唐寧州司馬閻公夫人武倩墓誌
開元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處士臧君旌徳碑
開元十五年〈諸道石刻錄〉
唐秘書監王珣墓誌
唐韓休撰馬極書開元十六年〈金石錄〉
唐贈夔州都督王方翼碑
唐張説撰陸堅八分書元沖行篆額開元十六年十月〈京兆金石錄〉
唐沁州刺史馮仁碑
唐崔尚撰郭謙光書開元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唐襄陽縣主武氏墓誌
開元二十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幽州刺史元懐景碑
唐皇甫彬撰正書開元二十八年二月〈金錄〉石
唐諫議大夫李公妻焦夫人墓誌
唐王勃撰並書開元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駙馬都尉豆盧建碑
唐衛尉卿駙馬都尉張垍撰諸王侍書榮王府司馬韓擇木八分書並額建字立言河南人尚𤣥宗女建平公主位至太僕卿駙馬都尉碑以天寶三年七月立〈集古錄目〉
唐梓潼太守竇履溫碑
唐李之芳撰天寶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常卿張義方碑
唐張謐正書天寶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禮部尚書徐南美碑
唐大理評事陶翰撰翰林待詔左衛率府兵曹參軍蔡有鄰八分書徐筠字南美東海人也垂拱中官至禮部尚書碑以天寶九年立〈集古錄目〉
唐河東郡夫人薛氏碑
唐房綰撰王曽八分書天寶九年二月〈京兆金石錄〉
唐贈汝南太守郭慎微碑
族弟汭撰顧誡奢分書天寶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鄭陳節度使彭元曜墓誌
唐李潮撰並八分書乾元二年十一月〈金石錄〉
唐承天皇帝墓文
常袞撰徐浩書代宗大厯二年〈諸道石刻錄〉
唐太子賔客冀國靖公竇希球碑
唐裴耀卿撰姪臯行書大厯七年正月一日立〈復齋碑錄〉
唐潁川郡夫人陳氏墓誌
唐張奢撰韓秀弼八分書貞元十八年七月〈金石錄〉
唐焦兟碑
從弟郁撰朱獻任行書貞元十八年七月〈金石錄〉
唐元稹妻韋氏墓誌
韓愈撰沈傳師正書元和四年〈諸道石刻錄〉
唐涪陵郡王焦伯瑜碑
唐邢叔度撰孫藏器行書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子賔客杜信碑
杜信自撰男師古書姪師仁篆額元和十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武昌軍節度使元稹碑
唐白居易撰元和中立〈金石錄〉
唐監察御史王叔雅妻薛瓌墓誌
唐薛公幹撰長慶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淄王傅元錫碑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宗閔撰翰林學士承㫖工部侍郎栁公權書錫字君貺河南人代王什翼犍十四世孫位至淄王傅贈尚書右僕射碑以開成四年七月立〈集古錄目〉
唐贈司空崔慎由墓誌
咸通中刻〈京兆金石錄〉
唐武寧軍書記王戩妻李氏墓誌
唐王戩撰並正書乾符三年〈京兆金石錄〉
寶刻叢編卷八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寶刻叢編>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九
宋 陳思 撰
陜西永興軍路三
京兆府下
隋西平太守上官政墓誌
大業六年三月〈金石〉
隋王威猛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字威猛字繼叔琅琊海曲人官至候衛虎賁郎將碑以大業中立〈集古錄目〉
隋神武肅公紇豆陵墓誌
不著年月〈京兆金石錄〉
唐贈司空杜如晦碑
唐虞世基撰八分書無姓名騐其字畫蓋歐陽詢書也碑以貞觀四年立〈金石錄〉
唐晉州刺史裴藝碑
唐上官儀撰正書姓名殘缺貞觀二十三年立〈金石錄〉唐上官儀撰禇遂良書〈京兆金石錄〉
陳張慧湛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慧湛字彥沈涿鹿郡范陽人仕陳至南平王諮議叅軍碑以唐貞觀二十三年立〈集古錄目〉陳隋之間字書之法極扵精妙而文章頽壊至於鄙俚豈其時俗𡚁薄士遺其本而逐其末乎予家集錄所見頗多自開皇仁夀而後至𤣥宗已前碑碣所刻往往不減歐虞而多不著名氏如鉗耳君清德頌或有名而其人不顯如丁道䕶之類不可勝數也慧湛陳人至唐太宗時始改𦵏爾其銘刻字畫遒勁有法翫之忘倦惜乎不知為何人書也〈集古録〉
唐駙馬都尉蕭銑碑
貞觀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常卿禇亮碑
書撰人名氏皆缺文為𨽻書亮字希明河南陽翟人仕唐至散騎常侍𢎞文館學士贈太常卿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年月殘缺髙宗時立〈金石錄〉
唐贈太尉房𤣥齡碑
碑缺不見書撰人名氏考其字畫禇遂良書也𤣥齡字喬清河人唐初官至司空梁國公贈太尉諡曰文昭碑以貞觀中立碑缺不見年月〈集古錄目〉
唐昭陵刻石文
唐太宗御製歐陽詢八分書貞觀十年刻太宗為文徳皇后立其文載於實錄今石刻已磨滅故世頗罕傳其略可見者有雲無金玉之寶玩用之物木馬偶人有形而已欲使盜賊息心存亡無異又雲俯視漢家諸陵猶如蟻垤皆被穿窬今營此陵制度卑狹用功省少望與天地相畢永無後患其言非不丁寧切至也然竟不免溫韜之禍太宗英武聰明過人甚逺而於此眷眷不忘何哉以此知死生之際能超然無累者賢哲之所難也〈金石錄〉
唐昭陵六馬贊
唐歐陽詢八分書初太宗以文徳皇后之塟自為文刻石於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乗六馬為贊刻之皆歐陽詢八分書世或以為殷仲容書非是至諸降將名氏乃仲容書耳〈金石錄〉
唐昭陵四降王名
唐殷仲容書貞觀十年〈金石錄〉
唐右僕射溫彥博碑
唐中書侍郎岑文本撰𢎞文館學士歐陽詢書溫虞公名彥博字大臨太原人太宗時官至尚書右僕射封虞國公謚曰恭碑以貞觀十一年立〈集古錄目〉
唐贈潭州都督楊仁恭碑
貞觀十三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徐州都督秦瓊碑
唐許敬宗撰貞觀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宗尚服宗道墓誌
貞觀十四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揚州都督段志𤣥碑
正書無書撰姓名貞觀十六年立碑雲君諱某字志𤣥而其名已殘缺然史初不載其名也
唐贈司空魏鄭公碑
唐太宗御製並書徴字𤣥成鉅鹿曲陽人位至太子太師贈司空謚曰文貞碑以貞觀十七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唐瑤臺寺碑
唐許敬宗撰諸葛思楨正書貞觀十八年立〈金石錄〉
唐中書令贈廣州都督岑文本碑
貞觀十八年〈京兆金石錄〉
唐秦州都督姜確碑
唐于志寧撰僧智辨正書貞觀十九年十月立〈金石錄〉
唐髙士㢘塋兆記
唐衛尉卿許敬宗撰趙模書髙儉字士㢘溺海蓨人官至尚書右僕射申國公贈司徒諡曰文獻碑以貞觀二十一年立〈集古錄目〉
趙模書字畫甚工蓋貞觀中太宗命臨蘭亭序者碑年月殘缺髙宗時立〈金石錄〉
唐贈太常卿孔頴達碑
唐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不著書人名氏頴達字沖逺冀州衛水人官至太子左庶子國子祭酒封曲阜公諡曰憲碑以貞觀二十一年立〈集古錄目〉
世傳虞世南書據碑雲頴達卒於貞觀二十二年世南之亡久矣然騐其筆法葢當時善書者規摹世南而為者也〈金石錄〉
孔祭酒碑世傳虞永興書者非也沖逺之沒乃後伯施十年豈非當時學永興法書者耶然筆遒媚亦自可珍〈東觀餘論〉
唐駙馬都尉楊師道碑
貞觀二十一年〈京兆金石錄〉
唐長廣長公主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錄〉
唐巢王元吉女文安縣主墓誌
〈缺〉
文字殘缺其可讀處以唐史校之無甚異同惟收之卒諡曰懿而史不書爾永徽六年八月立〈金石録〉
唐魏州刺史王波利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忠公姓王氏名濤字波利越嶲卭都人仕唐為內給事官至魏州刺史真定縣公諡曰忠碑以永徽中立〈集古錄目〉
唐贈荊州都督張公瑾碑
僧法琳撰蘇敬書永徽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幽州都督長孫敞碑
永徽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荊州都督長孫順徳碑
永徽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安南都䕶姜簡碑
永徽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太子少師崔敦禮碑
唐尚書左僕射于志寧撰太常少卿於立政書敦禮博陵人位至太子少師侍中中書令固安縣公諡曰昭據唐書敦禮字安上而此碑曰君諱安上字敦禮又曰本名元禮武徳二年勅改為敦禮前後自相乖誤當以敦禮為正碑以顯慶元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唐贈吏部尚書閻讓碑
顯慶元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禮部尚書張後𦙍碑
唐李義甫撰正書無姓名顯慶三年三月立在昭陵〈復齋碑錄〉
唐贈司徒李靖碑
唐侍中許敬宗撰直𢎞文館王知敬書靖字藥師隴西成紀人官至右僕射衛國公贈司徒謚曰景武碑以顯慶三年五月立〈集古錄目〉
唐金吾衛大將軍梁敏碑
唐暢整書顯慶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司徒尉遲恭碑
唐中書舍人許敬宗撰不著書人名氏恭字敬徳河南洛陽人官至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贈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碑以顯慶四年三月立〈集古錄目〉
唐蘭陵長公主碑
唐吏部尚書兼知中書門下事李義府撰慶州刺史駙馬都尉竇懐哲書公主名淑字麗真太宗之第十九女碑以顯慶四年十月立在百城寺中〈集古錄目〉
唐贈荊州都督張仁貴碑
顯慶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禮部尚書永興懿公虞世南碑
唐駙馬都尉寧逺將軍程宏亮碑
唐駙馬都尉唐義識碑
唐駙馬都尉長孫曦碑
唐駙馬都尉兗州都督竇懐哲碑
唐駙馬都尉工部尚書祀國公段倫碑
唐駙馬都尉王大禮碑
唐駙馬都尉劉𤣥懿碑
唐駙馬都尉韋正舉碑
唐駙馬都尉獨孤湛碑
唐駙馬都尉史仁表碑
唐駙馬都尉王恭碑
唐戶部尚書房仁裕碑
唐殿中監唐嘉㑹碑
唐光祿卿姜逵碑
唐金州刺史盧貞松碑
唐寧州刺史賈義節碑
唐輔國大將軍嘉國公周仁䕶碑
唐原州都督李正朝碑
唐大將軍雁門公梁建方碑
唐大將軍周國公鄭仁泰碑
唐大將軍芮國公豆盧行業碑
唐輔國大將軍史奕碑
唐左監門衛大將軍賀拔儼碑
唐輔國大將軍阿思那徳昌碑
唐大將軍可汗阿思那步真碑
唐開府髙陽郡恭公許敬宗碑
唐尉遲寶琪碑
二十九碑並京兆金石錄
唐趙國太妃楊氏碑
唐李儼撰暢整書〈京兆金石錄〉
唐冠軍將軍許洛仁碑
龍朔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驃騎將軍乙速孤晟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徳元年二月〈金石錄〉
唐清河公主碑
唐李儼撰暢整書麟徳元年十月〈金石錄〉
唐盧國公程知節碑
唐侍中中書令行右相許敬宗撰暢整書知節字義貞濟川東阿人官至鎮軍大將軍贈驃騎大將軍碑以麟徳二年十月立在昭陵〈集古錄目〉
唐鄭國夫人武氏碑
唐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前戎衛兵曹參軍殷仲容八分書夫人名順字〈碑缺〉則太原受陽人武后之妹司衛卿賀蘭安石之妻封韓國夫人追贈鄭國碑以乾封三年立〈集古錄目〉
唐衛州刺史蕭業墓誌
總章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司衛卿尉遲寶琳碑
唐侍中中書令行右相許敬宗撰膳部員外郎直𢎞文館王知敬書寶琳字元瑜敬徳之子位至司衛卿碑以咸亨元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唐贈司空并州都督趙王福碑
咸亨元年〈金石錄〉
唐駙馬都尉房州刺史薛瓘碑
唐吏部尚書馬載忠碑
唐贈益州都督馬王愔碑
三碑咸亨中立〈京兆金石錄〉
唐髙唐公馬周碑
唐許敬宗撰殷仲容八分書上元元年十月十六日建〈復齋碑錄〉
唐駙馬都尉營州都督周道務碑
上元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駙馬都尉周道務加上柱國告〈缺〉
唐贈太常卿韋縝神道碑
唐獨孤及撰顔真卿書寶應二年立〈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保郭敬之廟碑
唐刑部尚書顔真卿撰並書代宗御題額敬之華隂鄭縣人官至夀州刺史肅宗乾元初以子子儀故追贈太保此其廟碑也以廣徳三年五月立〈集古錄目〉
唐贈華州刺史顔顯甫碑
孫男真卿撰並書永泰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西明寺令暉令皎二禪師塔銘
唐趙惎撰並正書
唐李氏遷先塋記
從子陽氷篆嗣子季卿撰大厯二年
唐李氏三墳記
唐李季卿撰李陽氷篆書季卿改塟〈缺〉 安郡戶曹參軍曜卿字華金城尉叔卿〈缺〉 邑簿春卿字榮凡三墳碑以大厯二年立〈金石錄〉
李氏三昆季墳記於曜卿春卿載其有平日集獨叔卿缺然為且卒句雲吏不敢而止而疑其碑不全屢於好古刻君子求觀與所藏無異後獲全盛時所藏舊本於叔卿卒章更不敢之下乃有十數字刻畫斕斑尚可識其字止雲有文集若干卷遂與三卿同始知墨本以字漫滅量工惜紙墨耳〈新増〉
唐梁州都督贈太尉裴冕墓誌
唐程浩撰並正書史惟則篆額大厯四年薨大厯五年二月立〈復齋碑錄〉
唐尚書省郎官石記
蕭良童書大厯四年〈諸道石刻錄〉
唐薦福寺臨壇大徳戒律師碑
唐韓雲卿撰韓擇木分書史惟則〈缺〉 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顔杲卿殘碑
唐顔真卿撰並書大厯九年
唐凈度堂五十二菩薩名號碑
大厯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淨土堂五十二菩薩讃
大歴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太常少卿辛浩墓誌
唐成朝秀撰韓秀實分書大厯十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司徒馬璘新廟碑
唐禮部郎中程浩撰吏部尚書顔真卿書太守中允翰林待詔韓秀實分書題額馬璘字仁傑扶風安建人官至四鎮北庭涇原節度使贈司徒碑以大厯十四年七月立〈集古錄目〉
唐司天監徐府君妻河東郡君苻氏𦵏記
長慶三年〈京兆金石録〉
唐翰林學士院新樓記
唐韋表微撰鄭澣正書唐𤣥度篆額太和元年十二月〈諸道石刻錄〉
唐沈傳師沈述師題名記
太和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楊承和塔隂文
唐右威衛上將軍知內侍省楊承和〈缺〉
詔唐𤣥度篆塔承和所造也此文〈缺〉
欲以浮圖之法死則焚而藏之〈缺〉
不知其人〈缺〉 太和三年十月立
唐贈鴻臚卿魯仲瑜墓誌
唐頼棐撰姚南仲行書乾元二年〈缺〉
唐開業寺主崇絢法師碑
唐扶風司馬裴法撰南京開元〈缺〉 驃騎大將軍髙力士題額崇絢姓趙氏〈缺〉開元寺主碑以乾元二年立〈集古錄目〉
唐國子司業顔允南碑
寶應元年立在使㕔〈京兆金石錄〉
碑不見其首尾其字畫與所敘述蓋真卿所撰並書其兄允南之碑也〈集古錄目〉
諡曰康碑以貞觀中立〈集古錄目〉
〈缺〉
文字磨滅斷續不可考究惟其名字僅存其後題脩國史河南公而名姓殘缺者禇遂良也碑髙宗時立〈金石錄〉
唐駙馬都尉豆盧懐讓碑
永徽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并州都督豆盧寛碑
唐門下侍郎李義甫撰正書不著名氏寛氏〈缺〉恕位至光祿大夫封茂國公贈并州都督諡曰定碑以永徽中立在昭陵〈集古錄目〉
唐光祿大夫豆盧寛碑永徽元年五月立〈金石錄〉
唐太常卿薛収碑
唐于志寧撰書人不著名氏収位至天䇿府記室太常卿定州刺史諡曰獻碑多漫滅志寧官爵収字及鄉里𦵏之年月皆不可見〈集古錄目〉
〈缺〉
唐李商隠撰栁公權細書大中元年〈復齋碑錄〉
唐李公夫人武功蘇氏墓誌
從弟滌撰栁公權細書夫人蘇味道孫女李泳妻也〈復齋碑錄〉
唐殿中省尚衣奉御蔣洞幽墓誌
唐任吉撰朱玘書大中元年〈復齋碑錄〉
唐宥州刺史李𢎞本墓誌
唐杜祕撰張行周正書大中元年〈京兆金石錄〉
唐安國寺産業記
僧正言撰大中五年刻於大達法師碑隂〈京兆金石錄〉
唐大中復寺勅
〈缺〉
寶刻叢編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十
宋 陳思 撰
陜西永興軍路下
河中府
唐蒲州刺史裴寛徳政碑
唐趙良噐撰韓擇木分書開元二十四年〈訪碑録〉
唐贈文部郎中薛悌碑
唐國子司業蘇預撰武部郎中徐浩八分悌長盧人中宗時為雍州司兵叅軍坐魏元忠流死袁州天寳中子伯連為咸寧令追贈悌文部郎中〈集古録目〉
唐薛悌碑天寳十三載二月〈金石録〉
唐𤣥宗登逍遙詩
唐𤣥宗御製並分書太常卿姜皎書年月蒲州刺史王璵以詩刻石請御書碑額袁一蒲州刺史顔真卿書答詔肅宗書以乾元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王公城河中頌
陳翃傳盧耿正書上元元年十月〈金石録〉
唐萬泉令裴千鈞徳政碑
唐蕭嵩正書皇太子已下題
陜州
唐禹廟題名
唐陜州別駕崔頴等題名字為八分不著名氏開元二十五年刻〈集古録目〉
唐禹廟頌
唐龍門令呂延祚撰楚順八分書開元中刻於漢宗季方禹廟題名之上〈𨽻續〉
唐砥柱山名
唐魏徵撰薛純書〈諸道石刻録〉
在硤石縣唐貞觀十二年太宗東巡臨幸於此今有魏徴所製碑銘〈寰宇記〉
唐獨孤府君頌德碑
唐硤石尉孟缺休撰桃林主簿盧元珪書
碑今缺府君名不可見其字曰思思下又缺一字河南洛陽人給事中元愷之子為陜州桃林令入為水部員外郎桃林人立此碑以頌德據唐書表元愷二子曰思荘思行而亦不著名此不知其為誰也碑以調露二年立〈集古錄目〉
府元府君德政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府君名思哲字知仁河南洛陽人以絳都夏縣令卒於官縣人右監門校尉陰神義等為立碑以頌德以調露二年立在夏縣〈集古錄目〉
周石柱銘
唐陜州刺史〈碑缺〉撰八分書不著名氏〈缺〉
柱者相傳以為周召分陜所立以別地〈缺〉
著所刻年月騐其字武后時〈缺〉
等題名〈集古録目〉
唐楊𤣥琰碑
唐崔沔撰梁昇卿八分書開元六年四月
唐萬回法師碑
唐徐堅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年閏五月〈金石録〉
唐立關龍逢碑
在靈寶縣西南七里唐太宗東巡致祭開元十三年立碑舎人呉鞏之詞〈寰宇記〉
唐刺史盧奐㕔事贊
唐𤣥宗御製御書帝西幸遇陜府至奐㕔事題賛於其壁奐以刻石並謝表批答附於後
延州
〈中都督延安府屬上郡漢初為翟國尋復為上郡後漢因之漢末羌胡缺 戶口流散郡縣廢焉後魏置東夏州西魏改曰延州置總管府隋置延安郡唐復為延州梁號忠義軍後唐改曰彰武皇朝陞延安府今縣七 膚施 延川 延長 門山 臨真敷政甘泉〉
唐石像文並隂
唐延州別駕唐琰撰不著書人名氏顯慶中琰之祖季卿為延州刺史造石龕立三佛像開元中琰復為州別駕加以鐫飾以開元二十七年立此碑並碑隂題名〈集古錄目〉
同州
〈戰國時屬秦魏秦屬內史項羽分屬塞國漢高帝置河上郡景帝分為左內史武帝改為左馮翊東漢因之魏除左字但為馮翊郡晉及元魏皆因之兼置華州西魏改曰同州隋初郡廢大業州廢復置馮翊郡唐武徳元年曰同州天寳元曰馮翊郡梁曰忠武軍皇朝太平興國七年陞定國軍今縣六 馮翊澄城 朝邑 郃陽 白水 韓城〉
後周河瀆廟碑
後周車騎大將軍王褒撰車騎大將軍趙文淵奉勅書字為𨽻體初北齊天綂十六年周文帝請立四瀆廟於華山郡使郡守楊子昕營建武帝朝晉公䕶東政廟在其封內又增修之而立此碑以天和二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隋興國寺碑
李徳林文張孝徵書開皇四年〈訪碑錄〉
唐無量壽佛大像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唐興國寺沙門道宗造無量夀佛大像未成而卒其徒智常成之貞觀十年同州刺史隴西郡王博又為立此碑〈集古錄目〉
唐三藏聖教序記
序唐太宗御製記高宗御製中書令禇遂良書永徽四年刻在永興今此本序記同為一石字畫並同而刻石在永興本後十年疑模本也龍朔三年六月立〈集古錄目〉
唐河瀆紀瑞頌
唐崔禹錫撰王崇敬分書先天元年立〈金石錄〉
唐河侯新祠頌
唐奉崇撰王晏行書開元九年四月立碑雲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潼鄉華隂人也〈金石録〉
唐同州別駕崔禹傳
唐權倕撰黨撫八分書開元二十五年春〈金石録〉
唐洛祠志
行書無書撰人名氏天寳六年三月立〈金石録〉
唐鄭預注心經
正書無姓名天寳元年四月〈金石録〉
不著書人名氏疑預自書蓋開元天寳之間書體類此者數家如𢷬練石韓公井記洛祠志皆一體而皆不見名氏此經字體不減三記而注尤精勁〈集古録目〉
唐阿那寺碑
韓休撰僧閒秘書大歴二年立在澄城縣〈訪碑録〉
唐贈太常卿王仁忠碑
唐江夏太守李邕撰都水使者集賢殿學士史惟則八分書仁忠字揖初太原人位至左千牛衛將軍永㤗中以子崟贈太常卿碑以大歴三亡其姓名仕後魏至衛大將軍贈侍中司空碑以正光四年立〈集古錄目〉
邑義一千人造像記
正光五年四月〈金石錄〉
孟思文等造像碑
正光六年四月〈金石録〉
房雲淵等造像記
莊帝永安三年十月〈金石錄〉
斛斯疋碑
不著書撰人名字疋字貸敦河南洛陽人仕後魏至驃騎大將軍贈侍中司徒謚武昭碑以永熙二年立〈集古錄目〉
御史臺雙塔頌
永熙二年〈金石錄〉
大鴻臚卿鄭𦙍伯碑
無立石年月〈金石錄〉
華州
漢𢇛彰長斷碑
在華陰已斷裂惟存下一段故其姓名皆亡矣所可見者假除百石遷補任尉假印綬守廣平夏曲陽令斥彰長熹平二年秋七月寢疾不豫最後題熹平六年十月九日辛酉造〈金石録〉
斥彰長田君斷碑所存其下一段與趙氏所藏者同文雖半亡遺字一一明白碑雲其先高祖時以吏二千石自齊臨淄徙關中祖興先為執金吾弟䬃漁陽太守孫布光武中興云云史記高祖徙貴族齊田氏關中後漢傳朔方人田䬃引兵至單于庭迎盧芳入塞帝記建武七年盧芳所置朔方太守田䬃舉城降則斥彰蓋諸田之後碑雲二年七月卒而缺其年名未有立碑歲月始知物故在熹平年但斥彰非所終之官趙氏強名姑仍其舊碑中字札嫵媚甚類華租華山亭碑書之者好用奇字〈𨽻續〉
漢樊毅西嶽華山亭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據碑漢光和元年𢎞農太守河南河南樊毅字仲徳初至郡親祠西嶽以其齋室逼窄使縣令朐忍先讜繕治之明年正月己夘而就立此碑〈集古錄目〉
漢樊毅修西嶽廟復民賦碑
𨽻書不著名氏漢𢎞農太守樊毅上尚書表也毅使從事荀班華陰令先讜繕治嶽廟並復華下十里民田租口筭以其事表上光和二年也碑久堙沒唐興元元年華隂令盧倣求得而為之記八分書於碑末在華嶽廟中〈集古録目〉
碑雲光和二年十二月庚午朔十三日壬午𢎞農太守臣毅頓首死罪上尚書臣以去元年十一月到官其十二月奉祠西嶽華山省視廟舎及齋衣祭噐率皆久逺有垢臣以神嶽至尊宜加恭肅輒遣行事荀班與華隂令先讜以漸繕治成就之又曰讜言縣當孔道加奉尊嶽一歲四祠養牲百日或有請雨齋禱役費兼倍小民不堪有饑寒之窘乞差諸賦復華下十里以內民租田口臣輒聽盡力宣奉詔書思惟惠利此碑粗完故錄其首尾臣毅者樊毅也〈集古錄目〉樊毅乞復華下民租田口筭狀此碑全載光和二年壬午奏牘別無他祠善毅到郡即遣官屬繕治廟宇縣令以地當孔道一歲四祠有養牲之費調發之勞故為華下十里之內希匄恩恤雖不同孔廟卒史碑併載朝廷施行語案後碑雲上奏復賦克厭帝心則知已從其請矣碑後有唐興元中縣令盧倣題字雲碑在廟北隟地沒於荒榛時方徙之縣治雲〈𨽻釋〉
漢樊毅修華嶽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漢光和二年華陰太守樊毅修嶽祠記也並唐貞元三年檢校太子庶子董叔經等十五人題名附〈集古録目〉
華嶽有樊毅之碑三華亭及華租碑皆云祠事在元年季冬華亭碑雲繕治就緒在二年正月此碑敘始祠乃在二年十月與前碑不同前碑以午年季冬己巳齋祠至來春己夘一旬之內工役已就則所修者散齋外亭爾蓋是以次整治工役相繼至未年之冬衆作咸畢十月之祠乃是次年再舉此雲役不干時而功已著蓋欲美其速成故不引午年之祭也〈𨽻釋〉
漢殽阬君神祠碑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中條山有石堤樹谷當湧溢為患故立殽阬泄其水注之於渭自前漢時立廟以祠之其後阬稍陻塞廟亦毀廢後漢鄭縣令裴華字君光復浚阬立廟碑以光和四年六月立並縣丞夏龔等題名者六十三人在鄭縣〈集古錄目〉
慶歴中樞宻直學士施昌言為陜西都轉運使為余模此本雲碑文已磨滅初不可辨以麵填其刻稍尋其畫命工鐫治之乃可讀漢碑今在者類多磨滅不完故斯碑歴歴可見也惟裴華姓名為鄉人鑱去矣殽阬所以蓄泄水患光和中華為鄭縣令始修復之事見水經及華州圖經殽阬君祠今謂之五部神廟其像有石堤西戍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皆莫曉其義〈集古錄〉
歐陽公集古錄雲殽阬君祠今謂之五部神廟其像有石堤西戍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莫曉其義今此碑有雲石堤樹谷為通商雒又雲前世通吏利民興貴有御史大夫將軍牧伯故為立祠以報其功乃知石堤樹谷御史將軍之號自漢以來有之流俗相傳其所從來逺矣而水經雲鄭縣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廟廟前有碑光和四年鄭縣令河東裴華字君先立又知五部神自齊魏間已有此號矣〈金石錄〉
殽阬君神祠之碑銘篆額在鄭縣靈帝光和四年縣令裴華字君先立碑無縣令姓名據水經得之殽有二陵古稱地險蓋山阜高深雨盛水集有阬以儲之則可以疏泄既注而無湓溢之患自魏晉以來謂之五部神廟歐陽嘗託部使者模此碑命工以麵填其刻而鐫刻之始可讀雲廟有石堤西戍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之像莫可曉今碑雲石堤樹谷南通商雒當是有石為堤有水為谷後人因以名其神碑雲前世通吏利民興貴有御史大夫將軍牧伯故為立祠考其文意蓋謂前世阬不湮塞水泉通利地産人物有至御史將軍牧伯之貴者後人不考亦以名其神爾碑之末有題名六十六人云有秩長安知其皆長安人也〈𨽻釋〉
漢殽阬君神祠碑陰
碑陰題名三百四十二人其磨滅不可見者三十餘字小而勁漢𨽻之神品也前碑之後曰有秩者六十餘人在碑之隂則無秩可知矣〈𨽻釋〉
碑陰縣吏及鄉人題名其完好可識者二百餘人磨滅者又百餘人小字淳勁可喜〈金石錄〉
漢華嶽廟碑
在華陰漢鎮逺將軍段煨更修之碑黃門侍郎張昶書魏文帝與鍾繇各於碑陰刻二十字此碑垂名海內〈寰宇記〉
漢沛相楊君碑
漢故沛相楊君之碑篆額碑缺不知其名髣髴有富波君字按楊震碑雲長子牧富波侯相牧子統金城太守沛相則知此為楊綂碑也順帝以其忠臣之苗特召為郎歴常山長史𤙶為府丞鮦陽侯相金城太守車騎將軍從事議郎五官中郎將沛相以靈帝建寧元年立故吏戴條等共立此碑〈𨽻釋〉
漢沛相楊君碑陰
楊氏世葬閿鄉墓側皆有碑〈闕〉
集錄皆得之乃太尉沛相高〈闕〉
陰者不知為何人碑文字殘〈闕〉
滅其一其在者十四人〈集古錄目〉
楊統碑隂凡十五人不稱郡皆〈闕〉
漢高陽令楊君碑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首尾不完不見名字據碑嘗為高陽令最後為善〈缺〉侯相而碑額但曰高陽令楊君碑據楊震碑髙陽令名著震孫也〈集古録目〉
首尾不完而文字尚可識雲司𨽻從事定穎侯相最後為善〈缺〉侯相蓋其中間嘗為高陽令而碑首不書最後官者不詳其義也按楊震碑高陽令著震孫也〈集古錄〉
漢故高陽令楊君之碑篆額楊君名著太尉震之孫常山相讓之子碑缺其名得之於震碑仕歴司𨽻從事議郎高陽令思善侯相年五十三而卒石損立其年〈集古錄目〉
漢高陽令楊君碑陰
不著書人名氏碑首尾不完今可見者四十餘人各有所出錢數楊氏數世皆葬閿鄉此碑有稱後公門生者有稱沛君門生者不知何碑之隂也後公義不可知沛君所謂沛相者也
首尾不完今可見者四十餘人楊震子孫葬閿鄉者數世碑多殘缺此不知為何人碑陰其後有雲右後公門生又雲右沛君門生沛君疑是沛相者自有碑而亡其名字矣後公亦不知為何人也〈集古錄〉
歐陽公雲余家集錄得楊震墓域中漢碑四震及沛相繁陽高陽令碑並得碑陰題名然得時參錯不知為何碑之陰也集公所有餘盡得之又各以碑陰附於碑後其曰懷陵園令蔣禧字武仲者沛相碑陰也其曰故吏故民故功曹史故門下佐者繁陽令碑陰也其曰右後公門生右沛君門生者高陽令碑陰也〈金石錄〉
楊著碑陰其間有沛君門生者沛相綂也後公門生者太尉秉也楊震拜於前故以秉為後沛君者著之從兄後公者著之季父後公之薨其猶子繁陽君委榮而投紱高陽君以沛相之喪亦棄官而歸一門孝義如此宜其門人事之如一代石立表無彼此之分非皆著之門生也故不名〈𨽻釋〉
漢繁陽令楊君碑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殘缺不完不見其〈闕〉其可見者曰富波君之小子據楊震碑富波相名牧震之子也碑以熹平中立〈集古錄〉
首尾不完文字磨滅可識者四百三十字不可識者六十一字碑雲君遭叔父太尉薨又雲富波君之子也按漢書楊震子牧為富波相君乃牧子也叔父太尉者秉也惜其名字磨滅不可見矣〈集古録〉
漢故繁陽令楊君之碑銘篆額逸其名楊君者太尉震之孫富波侯相牧之子太尉秉之猶子沛相綂之親昆弟高陽令著之從昆弟也自郎中除右都侯繁陽令以靈帝熹平三年卒〈𨽻釋〉
漢繁陽令楊君碑陰
𨽻書凡故吏故民處士等百有餘人〈集古録目〉
漢司徒劉奇碑
在華陰〈諸道石刻録〉
漢劉黨碑
在華陰墓下文字磨滅〈諸道石刻錄〉
晉王猛碑
在華陰縣東八十里〈寰宇記〉
後魏大代華嶽廟碑
不著撰人名氏後魏鎮西將軍略陽公侍郎劉𤣥明書大延中改立新廟以道士奉祠春祈秋報有大事則告碑以大延五年五月立〈集古錄目〉
後魏修華嶽廟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興光元年詔遣侍中遼西王常英析曹尚書苟尚等重葺岳廟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後魏崔浩碑
興光二年〈訪碑録〉
後周華嶽廟碑
萬紐於瑾撰趙文淵書天和二年十月〈金石録〉
隋楊雄碑
不著撰人名氏書博士〈姓名缺〉書雄隋之踈屬官至司徒封觀王諡曰德碑以大業九年立〈集古録目〉
唐靈仙寺碑
唐秦王府記室參軍薛收撰國子書學博士〈缺〉鳳卿書寺在西嶽沙門妙達所建碑以貞觀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長明燈銘
唐鄭行寳撰顯慶二年二月八日建〈復齋碑録〉
唐渭南縣令李思古清徳頌
唐直崇文館馬吉甫撰不著書人名氏李君名思古渤海蓨人為鴻州渭南令入拜右司員外郎縣人為立清德碑以聖歴元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其首題雲大周鴻州渭南縣按新唐書則天大授二年析雍州之渭南慶山置鴻門縣遂以渭南慶山鴻門高陵以置鴻州大足二年州廢矣〈集古録〉
唐沙州司馬楊榮碑
榮孫元表字伯儀篹韋同分書神龍二年三月建在蒲城縣〈復齋碑録〉
唐衛州司馬楊恪碑
唐張柬之撰八分書姓名殘缺神龍二年歳次敦牂三月建在蒲城縣〈復齋碑録〉
唐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訓碑
思訓從子福州刺史李邕撰並書思訓字建景皇帝之後官至右武衛大將軍諡曰昭碑以開元八年立在蒲城〈集古録目〉
唐涼國長公主碑
唐蘇頲撰明皇八分書開元十二年八月立公主睿宗女也〈金石錄〉
唐西嶽大洞張尊師碑
唐王延齡撰李慈書尊師名敬宗字城華陰盟東里人為西嶽靈臺官主碑以開元十四年四月立〈集古錄目〉慈之書體兼虞禇而遒麗可喜然不知為何人以其書當時未必不見稱於世蓋唐人善書者多遂不得獨擅既又無他可稱遂至冺然於後世以余集録之博慈所書碑祗得此爾〈集古録〉
唐高祖駐馬佛堂碑
唐渭南縣興法寺僧貞慶撰並八分書高祖武徳二年嘗幸渭南至大韓村其父老以為榮立佛像於其地謂之駐馬佛堂歳久碑記缺落開元十七年村人韓祚等重建〈集古録目〉
唐華嶽真君碑
唐華隂丞陶翰撰韋騰書𤣥宗開元十九年加五嶽神號曰真君初建祠宇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代國長公主碑
唐鄭萬鈞撰並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錄〉公主婿鄭萬鈞撰並書公主睿宗第四女也碑以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立〈金石録〉
唐刺史楊瑒遺愛頌並陰
唐王暐撰史惟則八分書開元二十二年立碑隂記史惟則八分書〈金石録〉
唐鄭䖍禱華嶽文
開元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復齋碑録〉
唐華山石闕名
自唐開元二十三年鄭䖍題名為首後二百一年至後唐清泰二年戶部侍郎楊凝式而止其間無年月時世者悉列於後總五百一人在華嶽廟中〈集古録目〉自唐開元二十三年訖後唐清泰二年實二百一年題名者五百十一年人者題者又三十一人往往當時知名士也或兄弟同遊或子姪並侍或僚屬將佐之咸在或山人處士相攜或奉使奔命有行役之勞或窮高望逺極登臨之適其富貴貧賤歡樂憂悲非惟人事百端而亦世變多故開元二十三年歳在丙子是歳天子躬耕田肆大赦羣臣方頌太平請封禪蓋有唐極盛之時也清泰二年歳在乙未廢帝簒立之眀年也是歲石敬瑭以太原及召契丹入自雁門廢帝焚於洛陽而晉高祖入自太原五代極亂之時也始終二百年間或亂或盛或衰而往者來者先者後者雖窮達夀夭參差不齊而斯五百人者卒歸於共盡也其姓名歲月風霜駁裂亦或在或亡其存者獨有千仭之山石爾故特録其題刻毎撫卷慨然何異臨長川而歎逝者也〈集古録〉
唐左輔頓僚四嶽廟中刻石記
唐權僅撰李琚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十月〈復齋碑録〉
唐華嶽廟碑
唐𤣥宗御製御書〈諸道石刻録〉
唐御製華嶽碑述聖頌
唐京兆府富城縣尉達奚珣撰序右補闕集賢殿學士呂向撰頌並書𤣥宗御製御書華嶽廟碑建於廟中珣等遂作此頌以開元中立〈集古錄目〉
唐金仙長公主碑
唐徐嶠之撰明皇行書開元中立〈金石録〉
唐鄎國長公主碑
唐張説撰明皇八分書開元中立〈訪碑録〉
唐韓賞祭華嶽文
唐右補闕韓賞撰諸王侍書榮王府司馬韓擇木八分書自陳其志以忘身憂國為己任以盟於神天寳元年四月刻在華嶽〈集古録目〉
唐靈臺觀主張敬忠碑
唐何思逺撰郭懷漸書天寳六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嶽廟古松詩
唐韋元志撰右補闕賢院學士衛包古文篆天寳九年立〈集古錄目〉
唐御書華嶽碑堂修飾記
唐衛包撰並正書天寳九年正月立〈金石錄〉
唐靈臺觀三方功徳頌
唐右補闕內供奉集賢院修書衛包撰並書字為古文據碑天寳中詔頌功徳於華山雲臺宮並安御容重䤭金天王廟前御製碑而作此頌以天寳九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雲臺觀金籙齋頌
唐衛包撰並書字為古文𤣥宗自開元中毎嵗之千秋節設金籙齋於華嶽雲臺宮碑以天寳九年四月立〈集古錄目〉
雖不著書人姓氏而字為古文實為包書也唐世華山碑刻為古文者皆包所書包以古文見稱當時甚盛蓋古文世俗罕通徒見其字書多奇而不知其筆法非工也余以集録所見三代以來古字尤多遂識之爾〈集古録〉
唐修金天王廟靈畢述
唐衛包撰並正書天寳九年四月立〈金石録〉
唐顔魯公華嶽題名
唐顔魯公書以乾元元年為饒州刺史題於華嶽廟〈集古録目〉
唐渭南令路嗣恭遺愛表
唐考功郎中知制誥蘇源明撰不著書人名氏嗣恭字嗣恭平陽人初名劔客開元中歴數縣令皆有能名明皇以為可嗣漢魯恭故賜此名復歴渭南令至朔方留後上元二年渭南為立此表在渭南〈集古録目〉
唐贈揚州都督段寛神道碑
唐楊炎撰蕭正正書大歴四年十月〈金石録〉
唐贈工部尚書王忠嗣碑
唐元載撰王縉行書大歴十年四月〈金石錄〉
唐華嶽精享昭應之碑
興元元年十二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節度李元諒懋功昭徳頌
唐張濛撰韓秀弼八分李彛篆額貞元五年十月〈金石錄〉
唐冠軍將軍烏承玭碑
唐左散騎常侍河南尹許孟容撰魏博節度副使胡証八分並篆額承玭字德潤張掖人官至右領軍使冠軍將軍此碑不完纔有其半不見所立年月〈集古錄目〉唐烏承玭碑元和七年正月立〈金石錄〉
唐刺史㕔堂記
唐呉丹撰並正書元和八年二月〈金石錄〉
唐刺史後閣記
唐李正辭撰正書元和八年二月〈金石錄〉
唐少府監胡珦碑
唐潮州刺史韓愈撰左金吾衛大將軍胡証八分書並篆額珦字潤溥貝州宗城人官至少府監碑以長慶三年四月立在蒲城縣〈集古錄目〉
唐司徒烏重𦙍碑
唐司徒平章事裴度撰山南東道節度使竇易直書重𦙍字保君京兆人官至天平橫海等軍節度使司平章事碑以太和二年四月立〈集古錄目〉
唐沈傳師金天王廟題名
太和二年十月盧侁沈諭同謁〈諸道石刻録〉
唐賈竦謁華嶽廟詩
唐賈竦撰並書太和六年竦從子琡刻在華嶽〈集古録目〉
唐贈太尉白敏中碑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畢諴撰中書舎人王鐸書敏中字用晦太原人歴相宣宗懿宗以太傅致仕卒贈太尉碑以咸通三年立在下邽〈集古録目〉
唐濟安侯廟記
唐李巨川撰栁懷素正書光化二年四月一日記〈復齋碑錄〉
唐李徳讓碑
唐史惟則篆書〈諸道石刻錄〉
唐令狐彰華山詩
唐史惟則八分書〈訪碑録〉
唐平淮將佐題名
唐馬總等題名〈諸道石刻録〉
唐使院石柱記
唐李商隠撰〈諸道石刻錄〉
李靖上華嶽書
寳覺寺碑
興法寺碑
金臺觀碑
龍游宮碑
五碑並諸道石刻錄
耀州
〈春秋戰國屬秦秦屬內史項氏分屬塞國漢初屬河上郡後屬左馮翊東漢及晉皆因之元魏置北雍州西魏改為宣州及置北地郡尋改為通州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屬京兆郡義寧二年置宜君郡唐武德四年改曰宣州貞觀十七年州廢大授二年復置宣州大足元年又廢天祐三年岐王李茂貞墨制置耀州仍陞義勝軍節度梁末帝時茂貞養子溫韜以州降梁梁改為崇州靜勝軍後唐同光元年為耀州以為順義軍皇朝開寳五年為感義軍太平興國元年改感德軍今縣六 革原 富平 三原 同官美原淳化〉
唐太子少師寳良碑
唐于志寧撰王行滿書貞觀十二年立在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贈司徒河間元王孝恭碑
唐岑文本撰於立政正書頁觀十四年立在三原〈金石録〉
唐潭州都督巢國勇公錢九隴碑
唐州都督宻貞王元曉碑
二碑貞觀中立〈京兆金石録〉
唐刑部尚書彭城襄王德誠碑
唐許敬宗撰李𤣥模書永徽二年立在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左僕射張長遜碑
唐鈕孝孫撰劉損之書永徽五年立在富平〈京兆金石録〉
唐越州都督於德芳碑
從弟志寧撰蘇季子分書麟德元年四月八日建在三原〈復齋碑録〉
唐于志寧神道碑
唐令德棻撰男立政書乾封元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淄川公李同碑
撰人姓名殘缺諸葛思楨正書咸亨元年五月〈金石録〉
唐贈司徒荊州都督道孝王元慶碑
唐贈司徒益州都督鄭惠王元懿碑
唐贈司徒并州都督江安王元祥碑
唐贈司徒兾州都督滕王元嬰碑
唐太尉絳州刺史韓王元嘉碑
唐司徒貴州刺史霍王元軌碑
唐太子太師魯王元夔碑
唐贈司徒益州都督鄧康王元裕碑
唐贈司徒荊州都督彭思王元則碑
唐金州刺史酆悼王元亨碑
唐贈荊州總管潭國襄公丘和碑
唐潭州都督呉興郡公沈叔安碑
唐左武衛大將軍樊興碑
唐賀蘭公碑
上十五碑在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國子司業於立政碑
撰人姓名殘缺陳遺八分書調露元年十二月〈金石錄〉國子司業於可封碑弟淑之撰調露元年〈諸道石刻録〉
唐美原神泉詩序
唐韋元旦撰篆書無姓名垂拱元年四月〈金石錄〉
唐德表禪師碑
垂拱二年〈諸道石刻錄〉
周雍州明堂縣令於大猷碑
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聖歴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左衛威逺府折衝姚逈碑
在富平景龍二年立〈京兆金石録〉
唐清邊軍總管楊乾緒碑
唐富平主簿禇琇撰正字權瓌八分書乾緒字幼紹雍州富平人官至宣威將軍右玉鈐衛幽州開福府折衝都尉清邊軍總管致仕碑以先天元年十一月立〈集古錄目〉
唐兗州都督於知㣲碑
唐姚崇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七年六月三十建在三原〈復齋碑錄〉
唐神德寺碑
八分書不著書撰人名氏神德寺故後魏之㑹同寺也唐垂拱三年有司奏自華原之石門山徙於祋祤城北魏龍華寺故基而立之碑以開元八年立〈集古錄目〉
唐相州刺史寳忠仁碑
唐國子祭酒徐堅撰八分不著書人名氏忠仁字恕扶風平陵人位至相州刺史碑以開元十年共立此碑〈𨽻釋〉
唐贈工部尚書臧懷恪碑
唐撫州刺史顔真卿撰並書懷恪字貞節東莞人官至右武衛大將軍贈工部尚書碑以開元十二年立在三原〈集古錄目〉
唐左羽林大將軍臧懷亮碑
唐陳州刺史李邕撰並書懷亮字明時東莞莒人官至左羽林大將軍碑以開元十九年立在三原〈集古錄目〉
唐三原令乙速孤令從清政頌
唐梁陟撰陳載正書開元二十六年四月建〈復齋碑録〉
唐洪福寺彌勒石像碑
唐同官主簿韓滉撰並書集賢院學士衛包題額彌勒石像者長安中縣人趙貞等造寺僧圓證重修碑以天寳五年立在仝官〈集古錄目〉
唐果毅都尉臧崇碑
天寳七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美原夫子廟碑
唐行美原縣令王巖撰並書天寳中初尊夫子爵為王碑以天寳八年立在美原〈集古錄目〉
縣令王巖字山甫撰並書巖天寳時人字畫奇怪初無筆法而老逸不羈時有可愛故不忍棄之蓋書流之狂士也文字之學博自三代以來其體隨時變易轉相祖習遂以名家亦烏有法耶至魏晉以後漸分真草而羲獻父子為一時所尚後世言書者非此二人則皆不為法其藝誠為精絶然謂必為法則初何所據所謂天下孰知夫正法哉巖書固自放於怪逸矣聊存之以備博覽〈集古錄〉
唐神德寺彌勒閣碑
唐杜鼇撰馬順書彌勒閣者開元中沙門㑹覺所立天寳十一載馮翊人張祥德重建碑以十二年立在華原〈集古錄〉
唐內府局丞劉琦碑
沙門惟一撰天寳十二載〈諸道石刻録〉
唐贈榮州刺史臧公碑
唐王齊問撰張頌行書天寳中立〈諸道石刻錄〉
唐金輪寺僧為程元振建勲業碑
猶子若鎮撰寳應元年〈諸道石刻録〉
唐太尉李光弼碑
唐顔真卿撰張少悌書廣德二年十二月立在富平〈金石錄〉
唐臧氏糾宗碑
唐湖州刺史顔真卿撰並書臧氏東莞人自唐初靈州都督寵而下至京府參軍叔清族系名字官閥悉載於碑不知所刻年月在三原〈集古錄目〉
唐沛縣令於黙成碑
李子休烈撰序劉單銘史惟則八分書大歴三年正月〈金石録〉
唐贈司空李楷碑
唐楊炎撰史惟則八分書並篆額大歴三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左武衛中郎將臧希忱碑
唐韓擇木撰並書大歴四年立在三原〈金石録〉
唐贈揚州都督臧希晏碑
唐張孚撰韓秀弼八分書大歴五年立在三原〈諸道石刻錄〉
唐陁羅尼經石柱
唐高沔等書大歴八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釋迦像記
唐滑州節度判官豆盧適撰不著書人名氏渭北節度使臧〈碑不著名〉修華原縣攝受寺立釋迦像
唐刑部尚書李光進碑
唐戶部尚書楊炎撰梁州司馬韓秀實八分書光進字大應光弼之弟官至刑部尚書封武威郡王碑以大歴十年立在富平〈集古錄目〉
唐監軍使贈開府第五昱碑
唐於邵撰史有盈行書建中元年〈金石錄〉
唐贈宋州刺史王仁敬神道碑
唐張蔇撰張少悌正書興元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太子太傅鄴侯李泌碑
貞元四年〈京兆金石録〉
唐金輪寺碑
唐程獻可撰趙冬曦正書貞元五年〈京兆金石錄〉
唐贈戶部尚書符令奇碑
唐鄭叔規撰貞元八年立在富平〈京兆金石錄〉
唐贈工部尚書李彚誌
唐沈亞之撰南卓書貞元十八年立在華原〈京兆金石録〉
唐劔州刺史贈太僕少卿李公碑
唐鄭雲達撰並書袁滋篆額貞元二十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丞相王播碑
月六日〈復齋碑録〉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宗閔撰翰林學士承㫖柳公權書播字明剔太原人位至左僕射同平章事贈太尉碑以太和四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唐太尉王播墓誌
唐牛僧孺撰栁公權正書太和四年四月立〈金石錄〉栁書名重天下當時大臣墓誌非其筆則人以子孫為不孝今世稱栁書小字必曰王播墓播以金錢附離致位宰相公權少其為人對延英發其傾邪關通狀矣而復為播書碑豈廹於內甥之情耶〈集古錄〉
唐贈越州都督符璘碑
唐李宗閔撰栁公權書太和元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栁尊師墓誌
唐翰林學士諫議大夫栁公權撰並書尊師處幽河東虞鄉人公權弟也碑以開成二年立在華原〈集古錄目〉
唐贈太師王起神道碑
唐戶部尚書平章事李回撰太子少師栁公權書並篆額起字舉之太原人位至山南西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師碑以太中元年四月立在三原〈集古錄目〉
脩甲伏樓記
劉知實撰劉權書〈諸道石刻錄〉
同官唱和詩
張紹庭碑
二碑諸道石刻錄
邠州
〈古豳國春秋戰國皆屬秦秦屬內史漢屬左扶風安定北地郡漢宋置新平郡兼屬安定晉因之覀魏置豳州後周及隋皆因之煬帝初州廢屬安定北地郡義寧二年復置豳州唐開元十三年以字類𡺳改作邠焉天寳三年以為新平郡後陞為靜難軍節度今縣四新平 宜祿三水 永書〉
唐昭仁寺碑
唐諌議大夫朱子奢撰不著書人名氏及立石年月唐太宗即位其生平戰伐之地皆立寺為戰死者祈福昭仁寺者嘗破薛舉處也〈集古錄〉
碑在豳州唐太宗與薛舉戰處也唐自起義與羣雄戰處後皆建佛寺為戰亡士薦福碑文朱子奢撰而不著書人名氏字畫甚工〈集古錄〉
唐納職令王行碑
唐著作郎楊齊哲撰吏部常選南朝馮令一行字缺訛不可辨太原人官至伊州納職縣碑以開元七年五月〈集古録〉
唐邠寧節度馬璘徳政碑
唐韓雲卿撰張少悌行書大歴三年四月〈金石錄〉
唐汾陽王廟碑
唐中書舎人高參撰右威衛倉曹參軍張誼書邠寧節度使韓游瓖請為子儀立廟於邠州碑以貞元二年九月立〈集古錄目〉
唐姜嫄公劉廟碑
唐高郢撰張誼行書貞元九年四月立〈金石錄〉
唐五夫人堂記
唐邠寧節度使畢諴撰不著書人姓氏據記郭令公五夫人堂以大厯五年初立然不知所謂五夫人者為何神也大中九年刻〈集古錄目〉
唐東㕔記
唐盧宏茂撰李景初書〈諸道石刻錄〉
唐邠寧節度使高霞遇徳政碑
唐韋處厚撰王良容書〈諸道石刻錄〉
解州
〈自唐以上地里與河中府同漢乾祐元年割河中之聞喜安邑解三縣置解州皇朝因之今縣三 聞喜解縣 安邑〉
唐贈太尉裴行儉碑
唐右丞相張説撰裴灌書行儉字守約河東聞喜人官至禮部尚書金牙道大總管諡曰憲開元中追贈至太尉碑以開元十八年立在聞喜〈集古録目〉
唐贈太師裴光庭碑
唐中書令集賢院學士張九齡奉勅撰𤣥宗御書侍中裴耀卿題御書字兵部尚書仝中書門下三品李林甫題額諫議大夫禇庭誨摹勒光庭字連城河東聞喜人官至侍中正平郡公贈太師諡忠獻以開元廿四年十一月立在聞喜〈集古錄目〉
唐代州都督薛仁貴碑
唐著作郎𢎞文館學士苗神客撰仁貴𤣥孫左領軍衛兵曹參軍伯嶷書薛禮字仁貴河東汾陰人官至明威將軍代州都督碑以天寳二年立在安邑〈集古錄目〉碑雲公諱禮字仁貴河東汾陽人唐書列傳雲仁貴絳州龍門人又不雲名禮余家集録薛氏碑尤多據仁貴子楚王碑亦云父仁貴爾仁貴為唐名將當時甚顯著往往見於他書未嘗有雲薛禮者仁貴本田家子奮身行陣其僅知姓名爾其曰名禮字仁貴者疑後世文士或其子孫為增之也仁貴卒於永淳中碑以天寳中建〈集古錄目〉
唐鹽池靈慶公神祠碑
唐崔放撰崔縱正書貞元十三年八月〈金石錄〉
唐安邑縣新亭記
唐劉師老撰李銑正書元和元年閏六月〈金石錄〉
唐立衛伯玉遺愛頌
伯玉裔孫唐陜虢觀察使次公撰河中節度使張𢎞靖書伯玉河東安邑人晉惠帝初以太保録尚書事為楚王瑋所殺碑以元和六年立在安邑〈集古錄目〉
唐鹽宗神祠記
唐太子右庶子支度安邑解縣兩池𣙜鹽使錢義方撰試左武衛兵曹參軍盛濤八分書鹽池神祠故名鹽宗其後又有靈慶祠而主吏不復親祠鹽宗祠宇隳廢義方重營葺之立此記以大中十年立〈集古錄目〉
虢州
〈春秋時為虢之南境虢亡屬晉戰國時屬秦魏二國秦平天下為三川郡漢為𢎞農郡東漢及晉皆因之元魏置西𢎞農郡後周廢之隋煬帝置𢎞農郡恭帝改為鳳林郡唐初置鼎州因鼎湖為名授為虢州今縣三 虢畧 盧氏 朱陽〉
唐張令𨻳浮圖銘
唐張士貴撰正書無姓名永徽五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大興國寺舎利墖碑
唐相州刺史越王貞撰趙郡李君惠集王羲之書興國寺楊震學舎也隋文帝仁夀中以舎利分置天下諸寺此其一也碑以儀鳳四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唐䝉泉湯記
唐𢎞農太守趙冬曦撰天寳二年三月甲寅建〈復齋碑錄〉
唐鑄軒轅鼎原銘
唐虢州刺史王顔控華州刺史袁滋籕書鑄鼎原者軒轅黃帝鑄鼎之所碑以貞元十一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商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秦為內史地漢屬𢎞農郡東漢屬京兆尹晉初為京兆南部後置上雒郡元魏因之西魏兼置洛州後周改為商州隋初廢郡大業初州廢復為上洛郡唐復為商州天寳元年曰上洛郡今縣五上洛 商洛 洛南 豐陽 上津〉
漢四皓神位刻石
四皓神位神胙幾刻石四在惠帝陵傍騐其字畫蓋東漢時書也〈金石錄〉
圈公神坐甪里先生神坐圈公神胙機綺里季神祚機此四人者神坐及胙幾當各有之今綺季甪里尚闕其一而黃公者未見傳者雲數十年前商於農人耕地得此〈𨽻釋〉
四皓之目始見於法言及漢書王貢傳序相承讀之曰園公曰綺里季曰夏黃公曰甪里先生前賢未始有異故王黃州元之在汝州有詩云未必項如樗里子也應頭似夏黃公而畢文簡公常譏評之以謂不當雲夏黃公蓋杜子美詩云黃綺終辭漢謂之黃綺則四皓之目宜曰園公曰綺里季夏曰黃公曰甪里先生也僕初亦以為然蓋逸少有尚想黃綺帖陶淵明詩亦曰黃綺之南山又曰且當從黃綺皆所以為證然近歲商於耕夫得漢世石刻數種有雲圈公神坐綺里季神坐甪里先生神坐又各有神胙機皆漢人𨽻書其號不應誤則與文簡公之説異矣當以石刻為正宜從舊目則前人所謂黃綺者特各取一字以目二人不必皆其首字也園公石刻園公乃為圈公蓋二字音文為近或拇讀傳冩之訛亦當以圈為是按顔師古匡繆正俗有圈稱陳留風俗傳自序雲圈公之後圈公為秦博士避地南里漢祖聘之不就惠太子即位以圈公為司徒以是書證之圈姓愈曉然矣今尚有圈姓者姓氏書多以圈為園公之後此又可證矣
三輔舊事雲漢惠帝為四皓作碑於其所隠處此神坐及胙幾豈亦當時所立邪〈並東觀餘論〉
唐立漢烈仙四皓碑銘
撰人姓名缺呉嗣〈缺〉分書開元十〈缺 復齋碑録〉
唐四皓舊隠圖畵文
唐渠韋年撰竇正書貞元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唐四皓新廟記
唐蕭曾重建以李華四皓贊代銘韋行儉正書元和八年辛丑歲李棲筠刻〈復齋碑録〉
唐新修橋驛記
唐韋行儉撰栁汶正書元和八年立〈復齋碑録〉
唐商於驛路記
唐翰林學士承㫖韋琛撰太子賔客栁公權書祕書者校書郎李商隠篆額商州刺史呂公〈碑不著名〉移建州之新驛碑以大中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修武關驛記
無書撰人名〈諸道石刻録〉
寧州
〈秦屬北地郡漢屬北地上郡東漢屬北地安定郡晉國之後沒於戎狄元魏獻文置華州孝文改曰班州後為豳州西魏改為寧州後周分置趙興郡隋改寧州曰豳州尋廢州而改趙興郡為北地郡唐復為寧州天寳元年曰彭原郡今縣四 定安 定平 襄樂真寧〉
隋定安縣官寺碑
開皇八年五月〈金石録〉
坊州
〈自隋以前地里與鄜州同後周天和中元皇帝為敷州刺史於此地為馬坊武德二年分鄜州置坊州因故馬坊為名天寳元年曰中部郡今縣二 中部 宜君〉
唐韋維善政篇
唐著作郎楊齊哲撰前洛川縣丞直翰林院〈缺〉庭誨書維字文紀京兆杜陵人為坊州刺史此
實紀德碑也以先天元年立〈集古錄目〉
維先天中為坊州刺史齊哲所撰其實德政碑也特異其名爾〈集古錄〉
唐修秦文公廟記
唐前夏州等節度掌書記李伉撰並書篆額坊州之南有秦故鄜畤祠秦文公夢龍自天下屬於地立畤以祠之世久相傳謂之衙龍神刺史崔駢改其廟像以為文公祠開成五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寳刻叢編卷十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十一
宋 陳思 撰
陜西秦鳳路
鳳翔府
唐鳳翔節度孫志直碑
唐禮部尚書裴士淹撰太子少保致仕韓擇木分書孫公名志直字無撓河西姑臧人後於京兆嘗為鳳翔尹隴右四鎮節度封晉昌王罷以本官奉朝請待制
集賢院議軍國〈闕〉 先自營其墓而立此碑無所刻年月〈集古錄目〉
唐孫志直碑大歴中立〈諸道石刻錄〉
唐夔州都督府長史顔勤禮碑
勤禮曾孫魯郡公真卿撰並書〈闕〉 臨沂
入顯慶中終於夔州都〈闕〉 立石年月皆亡〈集古錄目〉
元祐間有守長安者後圃建亭榭多輦取境內古石刻以為基趾此碑幾毀而存然已磨去其銘文可惜也〈金石錄〉
唐薛王友顔惟貞家廟碑
唐吏部尚書顔真卿撰並書集賢院學士李陽氷篆額真卿自敘家世銘於其父薛王友惟貞之廟碑以建中元年七月立〈集古錄目〉
唐頴國公史繼先墓誌
唐明州別駕徐浩撰並行書殷仲容書額建中元年八月十二日〈集古錄目〉
唐韋公妻漁陽郡夫人盧氏墓誌
姪盧荷撰姪盧幼章正書咸通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樞宻院脩紫蘭亭記
唐路巖撰楊迪行書咸通三年〈京兆金石錄〉
唐宣徽北院新啟功徳堂記〈並碑隂題名〉
僧靈澈撰張宗厚正書咸通九年〈京兆金石錄〉
唐沈公夫人馮氏墓誌
唐前天下軍節度副使羅洙撰前左威衛兵曹參軍李昌辭書夫人姓馮氏名靖冀州長樂人適吏部侍郎沈傳師又以其子詢故封至齊國太夫人碑以咸通九年立〈集古錄目〉
唐明佛法根本碑
僧智慧輪撰僧紹明正書並篆額咸通十年立〈諸道石刻〉
唐兵部尚書王承業墓誌
唐鄭言撰栁仲年正書咸通十年二月〈金石錄〉
唐師子院鐘銘
唐韋蟾撰張宗厚書咸通十一年〈金石錄〉
唐千佛寺無相法師謢珠塔記
僧靈澈撰毛知㣲書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錄〉
唐定水寺幡竿記
咸通十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安國寺鐘銘
韋蟾撰張宗厚正書咸通十四年〈諸道石刻錄〉
唐贈尚書右僕射曹汾墓誌
李郁撰咸通十五年〈京兆金石刻〉
唐佛頂尊勝陁羅尼咒
魯讓建正書乾符六年〈京兆金石錄〉
唐供奉官掖庭令李允存墓誌
從姪應坤撰閻從勲正書光化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寄邊衣等詩
唐裴説撰僧彥脩草書光化四年〈京兆金石錄〉
唐凈住寺釋迦文賢刼千佛像記
唐崔行功篆𨽻書無年月〈京兆金石錄〉
唐渭北節度咸希譲碑
唐元載撰張璪分書〈訪碑錄〉
唐定水院鐘銘
唐毋煚撰〈諸道石刻錄〉
唐華州刺史裴乾立碑
唐馬曙撰並書〈訪碑錄〉
唐崇元觀聖祖院記
唐賈餗撰徐挺古分書〈訪碑錄〉
唐渭南令成克雋碑
唐馬幹撰〈訪碑錄〉
夢瑛説文字源
僧夢瑛篆書目錄偏傍字源兼自敘郭忠恕答書〈復齋碑録〉
夢瑛十八體書
僧夢瑛書真字袁允中書〈復齋碑録〉
陰符經
皇朝郭忠恕小篆古文八分三體書乾徳中刻〈集古錄目〉篆法自唐李陽氷後未有臻於斯者近時頗有學者尚未得其髣髴也實錄言忠恕死時甚怪斯亦異人乎其楷書尤精〈集古錄〉
日本國誥
其本在州太守李括家元祐三年游師雄刻於長安漕臺〈諸道石刻錄〉
碑雲康保五年日本在東海自漢以來見於史然與中國不常通宋莒公紀年通譜載其國年號九而獨無康保其後畢仲荀見此誥録於通譜之末然不知康保是中國何年也〈金石錄〉
寳刻叢編卷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十二
宋 陳思 撰
淮南東路
海州
朐山有秦始皇碑雲漢東海相任恭脩祠刻於碑隂似是此也任君當又在滿君之後南陽之役更十八年後人猶頌其美則規模決非苟然者予官京口日將士往來朐山者雲海廟一椽不存自今非四十年前舊物不復見此刻矣歐趙公時天下一家漢碑雖在遐陬窮谷無脛而可至集古錄中已屢言難得為可寳況今乎〈𨽻釋〉
唐大雲寺碑
唐海州刺史李邕撰並書寺舊謂之確師禪房僧慧藏增葺之碑以開元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初武后時有僧上大雲經陳述符命遂令天下立大雲寺至開元二十六年詔改為開元寺此碑十一年建故猶稱大雲也〈金石錄〉
唐孔子老子顔子贊
唐睿宗撰李邕行書開元十一年十二月立〈金石錄〉
寳刻叢編卷十二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寶刻叢編>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十三
宋 陳思 撰
兩浙東路
越州
〈大都督紹興府春秋為越國之都秦屬會稽郡漢因之東漢置會稽郡乃自呉縣徙治山隂晉宋齊梁陳皆因之宋兼置東楊州尋廢梁復置東楊州隋平陳郡廢改州曰呉州大業初置越州尋廢置會稽郡陞為鎭東軍皇朝因之統縣八 會稽 山隂 崠縣 諸曁 餘姚 上虞蕭山 新昌〉
秦會稽山刻石
史記秦始皇本紀雲上會稽祭大雨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越絶書雲始皇以三十七年東遊會稽以正月甲戌到越留舍都亭取錢塘浙江岑石石長四尺南北面廣六尺西南廣尺六寸刻文立於越東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一里水經雲秦始皇登稽山刻石記功尚在山側孫暢之述征記雲丞相李斯所篆也梁書竟陵王子良為會稽太守范雲為主簿雲以山上有始皇刻石三句一韻多作兩句讀之並不得韻又其字皆大篆人多不詳雲夜取史記讀之明日登山讀之如流張守節雲會稽山刻李斯書其字四寸畫如小指圓鐫今文字整頓是小篆字予嘗上會稽東山自秦望之山巔並黃茅無樹木其山側有三石筍中有水一別無他石石筍並無字復自小逕別至一山俗名鵝鼻山山頂有石如屋大中間揷一碑於其中文皆為風雨所剝隱約就碑可見缺畫如禹廟沒字碑之類不知此果岑石歟非始皇之力不能揷於石中此山絶險罕有至者得一採藥者引之至耳非為碑也或雲大篆或雲小篆皆不可考〈姚寛叢語〉
禹廟窆石銘
漢窆石銘永建元年五月〈金石録〉
禹廟窆石遺字直寶文閣王順伯〈復齋金石録〉
定為漢刻舊經雲禹葬於會稽取此石為窆〈會稽志〉
漢曹娥孝女碑
漢度尚所立邯鄲淳文〈諸道石刻録〉
在會稽縣東南二十七里按後漢書雲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為立碑會稽典録雲尚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時甫弱冠而有異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會朗見尚尚與之飲宴而子禮方下督酒尚問朗碑文成朗辭不才因試使子禮為之操筆而成無所定朗嗟嘆不暇遂毀其草其後蔡邕又題八字曰黃絹幼婦外孫韲臼其碑歲久字多訛缺至景德中重立〈會稽志〉
漢石經遺字
在州治蓬萊閣〈諸道石刻録〉
晉黃庭經
凡三本無書人名氏前二本大約相類題雲永和十二年山隂縣寫石在越州後一本其後不完不知石所在〈集古目録〉
齊桐栢山金庭館碑
南齊征虜將軍南清太守司徒左長史揚州行事沈約造揚州刺史驃騎記室倪珪之書據記稱永泰中定居桐栢嶺因地名建館曰金庭宮命置道士十人而已為之首蓋道士自敘之言非約所撰其謂造之者疑如後世所立碑之類爾碑以永元三年立〈集古録目〉在剡縣東南七十二里本觀內齊永元三年正月七日立〈訪碑録〉
隋禹廟碑
隋史陵正書大業二年五月立其文字磨滅十五六而其末隱隱可辨雲會稽郡〈闕〉 史陵書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接張懷瓘書斷雲褚遂良嘗師史陵蓋當時名筆也今此碑磨滅而僅存世之藏書者皆未嘗有非余収録之富則遂不復見於世矣〈金石録〉
唐虞世南碑
貞觀二年閏二月五日立在會稽縣南二十里〈訪碑録〉
唐龍泉寺碑
唐虞世南撰布衣董彛書沙門好直篆額大周天授二年立太和六年再建在餘姚〈諸道石刻録〉
周密州司馬康遂成墓誌
行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君諱遂成字筠會稽山隂人仕至密州司馬長壽二年四月二十日卒以三年正月二十四日與夫人栁氏同歸於籬渚山之舊塋〈新增〉
唐賀知章二告
一延和元年八月
一開元四年八月政和辛夘摹勒上石〈復齋碑録〉
唐龍瑞宮記
唐賀知章撰並正書開元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高行先生徐師道碑
唐姚奕撰序賀知章銘子嶠之書開元十一年四月立〈金石録〉
唐香嚴寺碑
唐銀青光祿大夫康希銑撰趙州刺史東海徐嶠之書香嚴寺者本梁賈恩舊宅其妻捨充梵宇舊名同惠神龍中請而著焉碑以開元十一年六月立〈新增〉
唐秦望山法華寺碑
唐李邕撰並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康公夫人許氏墓誌
唐王壽撰褚庭誨正書天寶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唐宇文顥山隂述
唐竇公衡撰杜陵史懷則分書並篆額天寶十三載甲午夏四月立在山隂〈復齋碑録〉
懷則與惟則同時必其晜弟也惟則以八分著名懷則之書蓋不減惟則而初不見稱當時者豈非其位不顯乎以此知士負其藝能或以垂名於不朽或遂湮沒而無聞者蓋亦有幸有不幸也若懷則之書非見録於余則遂泯沒於後矣〈金石録〉
唐法華寺𤣥儼律師碑
唐前祕書省正字萬齊融撰武部郎中徐浩書律師姓徐氏諸暨人居越州法華寺碑以天寶十五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唐休光寺法眞師行業贊
唐王燧撰洪元睿集王羲之行書天寶十五年立在餘姚〈諸道石刻録〉
唐龍泉寺常住田碑
唐萬齊融撰范的書〈諸道石刻録〉
唐徐浩先塋題記
唐徐浩正書大厯九年十月
唐題寶林寺詩
唐會稽公徐浩撰並書〈集古録目〉
唐謁禹廟詩
唐徐浩撰並書〈訪碑録〉
唐台州刺史康希銑碑
唐顔眞卿撰並書大厯十二年立在離渚官遣匠摹本為村民擊碎〈諸道石刻録〉
唐南鎭會稽山神永興公祠堂碣
唐試左衞威兵曹參軍羊士諤撰試太子正字韓抒材書韓芳明篆額唐封會稽山神為永興公貞元年奉詔禱祠作此銘無刻石年月
唐嘉祥寺大覺禪師影堂記
唐崔元翰羊士諤書貞元九年〈諸道石刻録〉
唐復禹廟冠冕記
唐崔及撰馬積正書元和三年十月立在城東禹廟內〈諸道石刻録〉
唐禹廟詩
唐浙東觀察使越州刺史薛萃詩不著書人名氏萃初至鎭易禹廟金紫服以冠冕後因祈雨作此詩其和者鹽鐵轉運崔述等凡十七首〈集古録目〉
唐杭州司士盧君第二女墓表
唐林賈詞元和六年秋八月庚寅立〈復齋碑錄〉
唐建南鎭碣記
唐孟簡撰陳搆正書元和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孔子弟子贊
唐明皇源乾曜盧從願李杭元行沖張嘉貞宋璟陸餘慶姚元崇蘇頲裴灌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元和十年十二月刺史孟簡立在州學〈復齋碑録〉
唐庾肩吾孟簡經禹廟詩
唐庾肩吾孟簡撰謝楚行書元和十一年八月〈復齋碑録〉
唐禹穴碑
唐鄭魴序元積銘韓抒材書寶厯二年九月立〈金石録〉
唐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並繼作
唐元威明白居易撰王璹分書劉蔚篆額太和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在龍瑞宮〈復齋碑録〉
唐杜羲墓誌
沙門〈闕〉義述太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葬〈復齋碑録〉
唐寧賁禪師塔銘
唐沈的撰並行書沙門潭鏡八分書額太和六年九月立在山隂縣界昭福寺〈復齋碑録〉
唐大龍興寺惠崇大師碑
釋好直述門人宗易行書太和五年十月十五日建在餘姚〈復齋碑録〉
唐法華寺詩
唐越州刺史李紳撰徐浩書太和八年刻〈集古録目〉唐李紳撰後自序題雲太和甲寅歲遊寺刻詩於壁詳自序所言似紳自書然以端州題名較之字體殊不類〈集古録〉
唐修龍宮寺碑
唐李紳行書無姓名太和九年四月立
唐王士倫墓誌
大和九年終於暨陽〈諸道石刻録〉
唐修阿羅漢塔記
沙門知白述王辭正書開成二年九月八日立在餘姚〈復齋碑録〉
唐越州都督府戶曹參軍齊君墓誌
樂安蔣璟撰無書人姓名開成三年正月終四月窆於會稽玉笥山之南原〈復齋碑録〉
唐開元觀夏尊師墓誌
唐何得一述正書無姓名會昌元年二月十九日卜宮於陶朱峰在諸暨〈復齋碑録〉
唐尊勝經幢
唐奚奬行書會昌元年六月〈復齋碑録〉
唐五大夫市新橋記
唐周援書會昌三年月屬無射二十有九日建在會稽虞江之東
唐賜李褒改大中禹跡寺勅
大中年刻〈復齋碑録〉
唐戒珠寺記
唐衢州刺史趙璘撰貝靈該八分寺以會昌中被廢宣宗初復立碑以咸通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大慶寺衆尼粥田記
唐裴澹述王隨正書並額咸通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立
唐平察㣲墓誌
咸通三年八月立於陶朱鄉赤山之崗〈諸道石刻録〉
唐瑯琊王子琚墓誌
唐李修撰陳郅行書咸通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在上虞〈復齋碑録〉
唐彭城劉府君墓誌
唐楊珪撰咸通十年在諸暨
唐大慶寺復寺記
唐貝靈該八分書並篆咸通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復齋碑録〉
唐魏絪府君墓誌
唐陳子蘊撰正書無姓名咸通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刻
唐尊勝經幢
唐王鋗書並鐫字咸通十三年八月間人銖等造在戒珠寺〈復齋碑録〉
唐尊勝經幢
唐王修已書咸通十五年〈復齋碑録〉
唐尊勝經幢
唐陳靈欣書咸通十五年〈復齋碑録〉
唐浙東都團練董翊墓誌
唐魯郡祝知㣲撰正書無姓名翊字正臣乾符四年終在山隂
唐平陽霍夫人李氏墓誌
乾符六年〈復齋碑録〉
唐滕夫人墓誌
廣明元年〈復齋碑録〉
唐侯官令魏公墓誌
袁〈闕〉述中和元年〈復齋碑録〉
唐立晉王右軍祠堂記
從十一代孫師乾撰無書人名氏在城內戒珠寺〈諸道石刻録〉
雲門寺畫華嚴經變讚
馬鴻翥纂田琦分書〈復齋碑録〉
石氏所刻厯代名帖
〈周穆王吉日癸巳 蔡邕石經遺字鍾繇力命表 鍾繇墓田丙舍帖〉
〈王右軍蘭亭記 黃庭經遺字海宇樂毅論 東方先生畫像贊〉
〈獻之十三行洛神賦 晉賢書曹娥碑集正書筆陣圖 歐陽詢書心經〉
〈玉枕尊勝咒 褚遂良小字隂符經褚遂良草隂符經 褚遂良度人經虞世南破邪論序 顔魯公寒食帖顔魯公論坐位帖 顔魯公祭伯父文〉
〈顔魯公祭姪文 顔魯公馬伏波帖顔魯公鹿脯帖 栁公權清淨經〉
〈栁公權消災經 栁公權泥甚帖白樂天詩簡〉
祕閣續帖十巻蘭亭續帖六巻
在州學
婺州
〈春秋戰國皆屬越秦屬會稽郡二漢因之呉孫皓分置東陽郡晉宋齊因之梁置金華郡陳因之隋平陳郡廢置婺州以當天文婺女之分為名大義初州廢復置東陽郡唐武德四年置婺州天寶元年曰東陽郡石晉陞武勝軍節度皇朝淳化元年改寶寧軍今縣七金華 東陽 義烏 蘭溪永康 武義 浦江〉
梁智者法師碑
梁太子綱撰天監中武帝執弟子禮大同光中歸寂〈諸道石刻録〉
陳善慧大士碑
陳侍中尚書左僕射領大著作徐陵撰陳大建五太歲癸巳七月五日書呉興呉文純刻字碑隂紀大士問答語並題眷屬檀越弟子名〈復齋碑録〉
陳善知闍黎碑
陳侍中金紫光祿大夫王〈闕〉撰大建五年立〈諸道石刻録〉
陳惠集法師碑
陳大建六年尚書左僕射領國子祭酒豫州大中正周𢎞正撰〈諸道石刻録〉
唐赤松巖字碑
唐進士劉處仁撰垂拱四年六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寶巖院千歲和尚碑
僧宗一撰開元二年四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張長史千文
乾元二年〈復齋碑録〉
唐涼泉寺碑
僧法珪撰蔣巒行書大厯十年三月八日
唐東陽令戴叔倫去思頌
唐陸長源撰李秋實八分書興元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建在本縣學〈復齋碑録〉
唐溫州安固令王懷瓚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元十三年十一月甲申窆於郡城〈復齋碑録〉
唐靈隱寺東峰新亭記
唐馮宿撰釋乾覺正書貞元十七年十一月七日己丑建在蘭溪〈復齋碑録〉
唐普安院左溪大師碑銘
唐檢校吏部員外郎李華撰孫承釗毛如浦等行書篆額太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立在浦江〈復齋碑録〉
唐法華寺碑
唐鄭路撰陳修古正書並篆額會昌二年正月立在東陽〈復齋碑録〉
唐法隆寺經幢
大中十一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盧府君廟記
大中十一年立〈諸道石刻録〉
病轉輪經藏記
刺史裴翻撰咸通八年立〈諸道石刻録〉
太平寺尊勝經幢
唐何重瓌書咸通六年五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俱胝院石幢記
唐陳孝恭撰咸通十年八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崇建寺重雲大師眞身記
唐進士李彖撰李衢篆額乾符三年立〈復齋碑録〉
唐武威侯廟記
唐進士唐巖撰廣明元年二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再建大㕔記
唐前福州觀察支使沈光撰廣明二年十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還珠記
唐浙東觀察使元積撰〈諸道石刻録〉
唐聖壽寺碑
唐拾遺綦母潛撰〈諸道石刻録〉
唐和安寺碑
唐明州鄞縣尉郡朗撰〈諸道石刻録〉
唐西安寺碑
唐右庶子致仕滕白撰〈諸道石刻録〉
後唐鶴巖院記
清泰三年七月立在金華〈諸道石刻録〉
晉樂安院記
僧慧月撰僧紹清正書晉天福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立在蘭溪〈復齋碑録〉
晉興法院記
開運三年七月立〈諸道石刻録〉
漢靈應鐘銘
乾祐五年〈諸道石刻録〉
周明昭院禪主和尚壽塔記
大理評事章仁安撰廣順三年六月立在武義〈諸道石刻録〉
周普濟院記
張廷拱撰顯德三年立在義烏今亡〈諸道石刻録〉
周永寧院記
進士張安世撰顯德四年四月立在蘭溪〈諸道石刻録〉
明州
〈秦屬會稽郡漢已降因之唐開元二十六年採訪使者齊澣秦以越之鄮縣置以境有四明山為名天寶元年曰餘姚郡朱梁陞為望海軍節度皇朝建隆二年改秦國軍今縣六鄞縣 奉化 慈谿定海 象山 昌國〉
唐小字道德經
唐明皇注八分書不著名氏開元二十七年立〈集古録目〉小字八分書不著書人名氏或雲石在明州今亡矣字畫精妙見者多疑為明皇書而知非者以其首但題御注而不雲御書也碑以開元二十七年立〈集古録〉
唐聖主興明故魯先聖文宣王頌
唐李處祐撰並書王延璬鐫並篆額天寶九年九月七日立〈復齋碑録〉
唐刺史裴儆紀德碣
唐越州刺史浙江東西節度副使王密撰集賢院士李陽冰篆裴公名儆代宗時為明州刺史歲滿罷去州人為之立碑不著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唐王密撰李陽冰篆並古文額大厯八年立建炎中焚毀今有重刋本〈復齋碑録〉
唐刺史裴儆紀德碣
唐王密撰分書姓名殘缺〈復齋碑録〉
唐董黯孝子碣
唐明州刺史左殷撰前吏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徐浩書孝子後漢人名黯字叔達句章人也和帝時殺其鄉人以報親讐召拜郎中不受大厯中殷為刺史葺其祠宇以大厯十二年二月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刺史王密德政碑
唐浙東觀察判官李舟撰太子少師顔眞卿書國子監丞李陽冰篆額王公名密德宗初自明州移為湖州刺史州人潘瀾阮津等謹立遺愛碑以建中二年十月立並勅書同刻勅徐浩所書也〈集古録目〉
唐文宣王廟碑
唐前侍御史裴〈闕〉八分書篆額貞元四年正月旬有一日建〈復齋碑録〉
唐南樓詩
唐陳右撰胡師模八分書元和二年十二月立〈金石録〉
唐天童巖寺太白禪師塔銘
唐范的撰並書元和乙未建〈復齋碑録〉
唐移州城記
唐韓抒材撰韓泉正書並篆額長慶二年歲次壬寅立〈復齋碑録〉
唐天童巖寺碣
唐范的撰並書篆額長慶三年仲春〈復齋碑録〉
唐清泉寺大藏經記
唐韓抒材撰並行書劉蔚篆額太和二年九月立〈金石録〉
唐新修文宣王廟記
唐鄭楚南撰令狐驤正書篆額大和六年二月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唐封孔子為文宣王冊
唐𤣥宗御製行書無名大和七年七月十九日明州刺史於李友建〈復齋碑録〉
唐阿育王寺常住田記
唐萬齊融撰范的行書太和七年十二月刺史於季友重立元碑乃徐嶠之書〈復齋碑録〉
唐大梅山常祖師還源碑
唐江積撰並正書開成五年七月〈諸道石刻録〉
唐蓬萊觀碑
唐孫謙卿撰貝靈該分書正方外篆額大中二年六月十九日建在象山〈諸道石刻録〉
唐重置開元寺碑
唐陶祥撰劇厯之分書並篆額大中八年七月立〈復齋碑録〉
鮑君廟記
楊倫書〈諸道石刻録〉
溫州
〈春秋屬越秦二漢屬會稽郡呉屬臨海郡晉明帝置永嘉郡宋齊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屬處州大業初屬永嘉郡唐武德五年置東嘉州貞觀元年州廢屬括州上元二年置溫州天寶元年曰永嘉郡石晉陞靜海軍節度皇朝太平興國二年降軍事今縣四 永嘉平陽 瑞安 樂清〉
唐海濤志
唐竇叔䝉撰其書六篇一曰海濤志二曰濤厯三曰濤日時四曰濤期五曰朔望體象六月春秋仲月漲濤解余向在陽州得此志甚愛之張於座右之璧兾於朝夕見也已而衣為風雨所壞其後求之凡十五年而復得期本以示京師好事者皆云未嘗見也〈集古録〉
海濤志濤厯濤期朔望體象春秋仲月漲濤解凡六篇唐竇叔𫎇撰其說以月朓肭候濤汐之進退並竇氏濤日時疏一篇越州刺史孟簡撰皆陶慫書朱巨題額不著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唐仙巖瀑布詩
路應等唱和行書貞元七年三月〈金石録〉
唐置玉清觀制
乾寧四年〈諸道石刻録〉
台州
〈春秋戰國屬越秦屬會稽郡二漢因之呉置臨海郡晉宋齊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屬處州後屬永嘉郡唐武德四年置海州五年改為台州天寶元年曰臨海郡皇朝因之今縣五 臨海 黃巖 寧海 天台 仙居〉
唐普濟寺碑
唐許敬宗撰〈訪碑録〉
唐台州司馬韓公素眞贊
天台峰白雲撰並書先天元年刻〈諸道刻録〉
唐𤣥宗眞容應見制
開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下詔臨海太守賈長源刻輔崇儀八分書〈復齋碑録〉
唐桐栢觀碑
唐桐部郎中崔尚撰翰林院學士慶王府屬韓擇木八分書天台山有廢道宮相傳以為晉葛𤣥所居唐景雲初詔建為桐栢宮道士司馬子㣲營而成之碑以天寶元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唐宋德遇墓誌
唐金濟時撰正書無名元和三年〈諸道石刻録〉
唐天台佛隴禪林寺記
唐陳讓撰徐放書元和六年五月立在天台〈復齋碑録〉
唐智者大師修禪道塲碑
唐梁肅撰徐放書陳修古篆額元和六年立在天台〈復齋碑録〉
唐栁泌王清行
隱居台州刺史栁泌述並書元和十四年歲在己亥九月十五日建在天台〈復齋碑録〉
唐栁泌題瓊臺詩
總仙刺史栁泌無年月正書磨崖天台〈復齋碑録〉
唐白郎巖記
唐王〈闕〉撰何歸儒分書篆額寶厯元年閏七月八日建〈復齋碑録〉
唐修桐栢宮碑
唐浙東團練觀察使越州刺史元稹撰並書台州刺史顔顒篆額桐栢宮以景雲中建道士徐靈府等重葺碑以太和四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天台禪林寺智者大師畫像贊
唐顔眞卿撰姪顔顒正書男汝玉篆額太和四年冬季月建〈復齋碑録〉
唐智者大師畫像贊
唐顔眞卿撰沙門行昉八分書〈諸道石刻録〉
唐佛窟大師碑
唐韓〈闕〉撰張抱元正書大和六年〈諸道石刻録〉
唐長生田記
唐顔顒撰何歸儒書並篆額〈諸道石刻録〉
唐赤城山中巖寺碑
沙門神邕撰牛僧孺書開成元年〈復齋碑録〉
唐蒼山廟記
唐宋誠撰分書無姓名篆額會昌六年十月記〈復齋碑録〉
唐國清寺額
唐栁公權書大中七年八月八日僧澄觀乞額狀及栁公權批荅〈諸道石刻録〉
唐天台導元院記
唐張仁穎撰道士葉瓊秀書道士葉孤雲分書額文德元年十一月立〈復齋碑録〉
漢重修法空大師塔亭碑
臣彚征奉制撰臣程延翰奉制書乾祐三年九月六日庚午建〈復齋碑録〉
處州
〈春秋戰國屬越秦屬會稽郡二漢因之呉置臨海郡晉屬永嘉郡宋以後因之隋開皇九年平陳置處州十二年改為括州大業初州廢置永嘉郡唐武德四年避德宗名改為處州皇朝因之今縣六 龍泉 松陽麗水 遂昌 縉雲 青由〉
宋石門頌
大宗元嘉十有九年歲在壬午刋而記之在青田縣界〈復齋碑録〉
唐有道先生華國重碑
唐松陽令李邕撰並書國重道術之士字雅鎭南陽葉縣人碑以開元五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余集古所録李邕書頗多最後得此碑於蔡君謨君謨善論書為余言邕之所書此最為佳也〈集古録〉李邕旣為撰碑而難於書法善追其魂而書之世號追魂碑其間用字多差誤是時夜艾鐘鳴李公書未畢而覺碑因存而不易續以碑示邕邕笑曰初以為夢今果然耶〈葉法善傳〉
追魂碑紹興十四年大雷碎其石〈諸道石刻録〉
唐贈歙州刺史葉慧明碑
唐松陽令李邕撰國子監太學生韓擇木八分書慧明字道昭南陽人隱居學道𤣥宗時子法善以道術顯為鴻臚卿追贈慧明歙州刺史碑以開元五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唐吏隱山記
唐李陽冰篆在縉雲〈復齋碑録〉
唐李陽冰殘碑凡數百字雖首尾不完文字缺滅而厯厯可讀其間多述山水景物其最後曰名之曰吏隱山又曰時唐百二十九載以歲次推之則天寶五載也〈集古録目〉
唐淳和觀鐘銘
唐郭階撰郭陽正書乾元二年正月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唐城隍廟記
唐縉雲令李陽冰撰並篆書陽冰禱廟而雨因移建於山上碑以乾元二年八月立在縉雲縣〈集古録目〉陽冰為縉雲令遭旱禱雨約以七日不雨將焚其祠旣而雨遂徙廟於西山陽冰所記雲城隍神祀典無之呉越有爾然今非止呉越天下皆有而縣則少也〈集古録〉
唐重修文宣王廟記
唐縉雲令李陽冰撰並篆陽冰為縉雲令重修孔子廟像碑以上元二年七月刻在縉雲縣〈集古録目〉
唐忘歸臺銘
無刻石年月在縉雲縣〈集古録目〉
唐李陽冰撰並書此銘及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三石皆活歲久漸生刻處幾合故細爾然時有數字筆畫特偉勁者乃眞蹟也〈集古録〉
集古録雲此銘乃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石皆活歲久稍生刻處幾合故細爾恐無是理若果爾更加以歲月則遂無復有字矣此數碑皆陽冰在肅宗朝所書是時年尚少故字畫差疎瘦至大厯以後諸碑皆暮年所篆筆法愈淳勁理應如此也〈金石録〉
唐李氏窪樽銘
唐李陽冰撰並篆無刻石年月在縉雲〈復齋碑録〉
唐阮客舊居詩
唐縉雲令李陽冰撰並篆書阮客隱者也碑無刻石年月縉雲〈集古録目〉
詩云阮客身何在仙雲洞口橫人間不到處今日此中行阮客者不見其名氏蓋縉雲之隱者也彼以遁俗為高而終以無名於後世可謂獲其志矣然聖人有所不取也陽冰欲稱其人而不顯其名字何哉豈阮客見稱於當時而陽氷不慮於後世耶夫士固有顯聞於一時而泯沒於後世者矣顧其道如何也陽冰篆字世傳多矣此磨滅而僅存尤可惜也〈集古録〉集古録以為陽冰作今驗其姓名乃縉雲令李䔄非陽冰也其字畫亦不工蓋陽冰肅宗上元中嘗令縉雲其篆字石刻尚多有存者故歐陽公亦誤以此詩為陽冰作爾〈金石録〉
唐石門洞記
唐李陽冰篆在青田〈諸道石刻録〉
唐石門山瀑布記並詩
唐竇公衡記並裴士淹詩並八分書後有謝靈運丘希範詩並希範六代姪丹和詩大厯中陳恆贊書〈諸道石刻録〉
唐石門山記
唐刺史李季貞纂篆書建中四年十一月立〈復齋碑録〉
唐仙都山銘
唐李敬仲撰王光行書篆額貞元三年冬十月甲申樹〈復齋碑録〉
唐仙都山銘
唐張鶯撰正書無姓名篆額貞元三年冬十月十日題〈復齋碑録〉
唐孔子廟碑
唐韓愈撰任廸行書太和三年建〈金石録〉
唐麗陽廟記
唐張磻撰張道衡正書任漢藩篆額大中九年五月戊申朔二十日丁夘建〈復齋碑録〉
唐仙都山黃帝祠堂碑
唐袁隲撰雲遊子正書篆額咸通八年立〈復齋碑録〉
衢州
〈自隋以前地里與婺州同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析婺州之信安置衢州以州西三衢山為名天寶元年曰信安郡皇朝因之今縣五西安 江山 龍遊 常山 開化〉
唐西楚霸王祠堂記
唐賀蘭進明撰賀蘭誠行書姚韓卿篆額天寶十三年十月八日建
唐徐偃王廟碑
唐徐安貞撰張宙正書大厯八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徐偃王廟碑隂記
唐張宙撰並八分書大厯八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韋公鐫信安郡王登石橋詩記
詩嗣江王偉撰記嚴綬撰韋薦書並篆額貞元三年正月九日刺史韋光輔建
唐徐偃王廟記
唐於臯謨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年秋八月立〈復齋碑録〉
唐徐偃王新廟碑銘
唐邵令〈闕〉撰姚贊分書順宗永貞元年十一月建〈復齋碑録〉
唐遊石橋記並詩
唐刺史陸庶撰次男綜正書元和元年三月十日刻〈復齋碑録〉
唐遊石橋序並詩
序謝良弼撰詩劉迥李㓜卿李深謝劇羊滔撰元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唐徐偃王廟碑
唐韓愈撰元錫正書元和十年十二月立〈復齋碑録〉
唐東武樓碑
唐崔耿撰正書無姓名會昌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東武樓碑隂詩
東武樓新成崔耿作會昌二年九月鐫〈復齋碑録〉
寶刻叢編巻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巻十四
宋 陳思 撰
兩浙西路
臨安府
〈大都督府春秋屬越戰國屬楚秦屬會稽郡漢因之東漢順帝以後屬吳郡晉屬呉興呉二郡宋齊梁因之陳置錢塘郡隋開皇中郡廢置杭州大業初州廢置餘杭郡唐武德四年置杭州天寶元年曰餘杭郡皇朝陞鎮海軍節度淳化五年改曰寧海軍今縣九錢塘 仁和 餘杭 臨安 富陽於潛 新城 鹽官 昌化〉
漢候鉦銘
四十二字惟下兩字缺有雲新始建國元年蓋王莽以始建國冠所改年號紹興初金州耕者耕得之太
守郭浩致於宣撫司後以進〈缺〉 御府〈資古紹志録〉
候鉦四十二字缺二字王莽地皇二年所作紹興中出於金州今在毗陵胡承公家漢器如館陶釡甘泉內者鐙之類雖非彛鼎間古文蓋猶是篆體獨此器所書有波畫字尤清勁與漢末筆法無異孰謂西都𨽻字皆古拙乎〈𨽻續〉
晉關內侯廣昌長暨遜碣
咸和中湖州刺史孔彭立在餘杭〈訪碑録〉
晉郭文碑
咸和中湖州刺史孔彭立在臨安〈訪碑録〉
晉孝婦嚴氏碣
咸康六年立在餘杭〈訪碑録〉
梁關內侯盛紹遠碑
天監中聚徒教授沒後門人立碑在餘杭〈訪碑録〉
唐於潛縣令丁明府德政頌
唐殷亮撰並書公名君表字元章麟德二年三月九日立〈諸道石刻録〉
唐韋同遊富春題
分書長安二年十二月〈諸道石刻録〉
唐龍興寺碑
唐盧李珣撰李涉八分書景龍四年四月〈金石録〉
唐華嚴𤣥覽律師碑
唐工部侍郎徐安貞撰諫議大夫褚庭誨書法師庭誨之諸父也為杭州華嚴寺僧碑以開元二十五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唐臨安縣主簿宅記
唐陸曾分書並篆額天寶五年七月建〈復齋碑録〉
唐前餘杭令陳允昇德政碑
唐李紓撰上元二年立在本縣內〈訪碑録〉
唐天柱山天柱宮記
唐呉筠撰並書苗昭題額大厯五年立〈訪碑録〉
唐徑山大覺禪師國一影堂記
唐崔元翰撰羊士諤正書貞元九年二月八日立〈復齋碑録〉
唐徑山大覺禪師碑
唐王穎撰王偁正書貞元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內供奉道士呉筠碑
貞元十年立在餘杭西十九里天柱觀內〈訪碑録〉
唐大覺禪師國一碑
唐崔元翰撰歸登行書並題額元和十年四月十五日建在徑山〈復齋碑録〉
唐胥山銘
唐杭州刺史盧元輔撰錢塘縣令王遹書山有子胥廟故以為名以元和十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大覺禪師碑
唐崔元翰撰胡季良八分書並篆額寶厯二年十一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神仙觀碑
唐盛君立撰郁文則行書篆額太和九年正月建〈復齋碑録〉
唐處士鍾離府君墓誌
唐呉郡沈鄯正書會昌三年十二月立在餘杭〈復齋碑録〉
唐大覺禪師碑
唐李吉甫撰蕭起正書大中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處士呉興姚澣墓誌
大中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葬錢塘〈復齋碑録〉
唐大覺禪師塔銘
唐丘丹撰蕭起行書大中九年五月立〈金石録〉
唐郭寧墓誌
唐孫因餘撰能遂書大中中立〈復齋碑録〉
唐餘杭令劉允恭德政碑
在縣內〈訪碑録〉
唐天目山銘
在於潛縣天目山上〈訪碑録〉
唐新建錢塘湖廣潤龍王廟碑
錢鏐記行書篆額貞明二年丙子正月十五日庚午建〈復齋碑録〉
梁新建功臣禪院記
錢鏐記貞明二年立在臨安縣〈諸道石刻録〉
呉越國王錢鏐題名
梁龍德元年十一月一日天下都元帥呉越國王鏐建置正書在南郊登聖寺磨崖〈復齋碑録〉
後唐開慈雲嶺路記
篆書梁單閼之歲興建龍山至涒灘之歲開慈雲嶺蓋興建於梁貞五年開嶺於唐同光二年碑在慈雲嶺〈復齋碑録〉
後唐尚父呉越國王諡武肅神道碑
楊凝式撰翰林待詔張恭𦙍行書郭在㣲篆額長興五年正月立在臨安縣〈復齋碑録〉
呉越胡進思造傳大士像塔記
晉天福十年二月十一日惠龜記在郊壇側浄明寺〈復齋碑録〉
呉越王題錢明觀橋記
呉越寶正六年歲次辛夘四月八日因建錢明觀造此石橋呉越國王記〈復齋碑録〉
呉越加句尊勝咒幢
婺州浦江縣女弟子胡氏二娘寶大二年歲次乙酉十一月八日建在九重松觀音寺〈復齋碑録〉
臯亭神祠碑
於僧翰書〈諸道石刻録〉
驪峰寺記
悟空師碑
呉越國王成宗安陵題
江南李主書杜牧九日登高詩
四碑並諸道石刻録
蘇州
〈平江府周初封太伯為呉國春秋末為越所併戰國屬楚秦置會稽郡漢因之東漢順帝置呉郡晉宋齊梁陳皆因之陳兼置呉州隋平陳郡廢改州曰蘇州因姑蘇山為名大業初州廢復置呉郡唐武德四年曰蘇州天寶元年曰呉郡南唐陞為中呉軍節度皇朝太平興國三年改曰平江軍政和三年陞為平江府今縣四 長洲 呉縣 崑山 常熟〉
漢外黃令高彪碑
故外黃高君碑𨽻額凡兩行石已損疑其上當有漢令二字紹興中呉郡取土於郭外而得之今碑在郡齋高君舉孝廉步三署令外黃受經於汝南許公受知於光祿勲楊公其舉將潁川太守文君詣廷尉遂捐官以赴之道病而卒碣之所載頗詳獨其名字皆剝缺不可考碑雲光和七年龍在困敦月次鶉火六日丙申卒蓋靈帝甲子年六月也是歲十二月改元中平又雲中平二年龍游奮若月次星紀龍舒范君來典鄙邦即乙丑十一月也乃是述立碑之事文苑傳有高彪字義方呉郡無錫人傳雲彪為諸生遊太學有雅才而訥於言郡舉孝廉試經第一除郎中校書東觀數奏賦頌奇文因事諷諫靈帝異之第五永使督幽州百官祖餞於長樂觀皆賦詩彪獨作箴蔡邕等美其文以為莫尚也後遷內黃令帝勅同僚臨送祖於上東門詔東觀畫像以勸學者彪到官有德政病卒詳史之所書甚與碑合家無錫而葬姑蘇蓋不遠也則知此乃高彪之碑無疑但傳以外黃作內黃一字之誤爾〈𨽻釋〉
魏鍾繇賀揵表
漢建安二十四年閏月九日上〈諸道石刻録〉
晉樂毅論
永和四年書賜官奴首尾存中缺後有章書二行〈諸道石刻録〉
杜子恭墓碑
在西郭門外〈寰宇記〉
呉偏將軍凌綂碑
在呉縣東北二十五里臯亭山東碑雲綂字公續呉興餘杭人也志毅果敢常為前鋒〈寰宇記〉
宋湘東太守張濟女雅兒墓誌
宋故臨渭縣侯湘東太守張府君諱濟第三女雅兒春秋三十有一亡於偏憂永徽元年十月十七日權假窀窆於西鄉〈復齋碑録〉
梁張先師碑
梁昭明太子奉勅撰天監五年立〈諸道石刻録〉
梁太常卿陸倕墓誌
從子襄序湘東王蕭繹銘前一半磨滅僅有姓氏名字官爵皆不復存後有普通七年除太常卿字以其年七月卒葬呉縣陵山鄉碑末列祖父二兄四男名及官爵以南史考之乃陸慧曉之子陸倕也按史倕字佐公累遷至太常卿卒〈復齋碑録〉
隋橫山頂舍利靈塔銘
嚴德盛製文魏瑗正書大業四年九月八日立〈復齋碑録〉
唐枯樹賦
唐褚遂良撰並書貞觀四年十月八日為燕國公書凡四百六十七字〈諸道石刻録〉
唐宏文館學士顧君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二年三月立碑已殘缺亡其前一段以事考之蓋顧𦙍也𦙍高宗朝為宏文館學士司文郎中卒姓名附見唐書令狐德棻傳〈金石録〉
唐陸景倩妻徐夫人墓誌
分書無書撰人名氏景雲元年九月六日立〈復齋碑録〉
唐老子道德經幢
唐明皇八分書〈諸道石刻録〉
唐春申君廟碑
唐呉郡太守江東採訪等使趙居貞撰前廣陵大都督府戶曹參軍集賢院待制史惟則八分書並篆額呉郡有春申宮故宮後人因以為廟俗訛謂之城隍神居貞廣其制度更易塑像以朱英配饗改名曰黃相廟碑以天寶十年立〈集古録〉
唐清遠道士詩
唐顔眞卿李德裕追和〈諸道石刻録〉
唐畫龍記
唐李紳撰在長洲〈諸道石刻録〉
唐重建龍興寺碑
唐房琯撰序綦母潛銘徐挺古分書貞元十四年十月十五日韋夏卿重刋立沈寧篆額〈復齋碑録〉
唐龍興寺碑記
琯姪孫房損述分書無姓名貞元單閼歲建夘之初日在營室以記碑隂乃貞元十五年二月也〈復齋碑録〉
唐五龍堂記
貞元中立〈諸道石刻録〉
唐新開常熟塘記
唐劉允文撰劉苑正書元和四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大德元浩和尚靈塔碑
唐崔恭撰並正書元和十四年十一月五日立在虎丘〈復齋碑録〉
唐包山神景觀林屋洞院記
開成三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周先生住山碑
唐令狐楚撰〈諸道石刻録〉
唐武丘東山碑
唐陸柬之撰〈諸道石刻録〉
唐報恩寺慧敏律師碑
陳諌撰元錫書〈諸道石刻録〉
後梁加句尊勝陁羅尼咒
開運三年四月〈復齋碑録〉
華山精舍記
明聖湖記
白樂天與劉禹錫書
三碑諸道石刻録
潤州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會稽彰二郡漢屬會稽郡東漢屬呉郡呉王孫權初鎭丹徒謂之京城晉平呉置毗陵郡宋置南東海郡及南徐州梁改都曰南蘭陵郡陳曰南東海郡自宋至陳常以京口為重鎭隋平陳郡廢開皇十五年置潤州大業初州廢屬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復置潤州天寶元年改為丹陽郡後陞鎭海軍節度皇朝改鎭江軍今縣三 丹徒丹陽 金壇〉
呉季子墓十字碑
篆書凡十字曰嗚呼有呉延陵季子之墓據張模從申記以為孔子書碑以堙埋𤣥宗命殷仲容搨大厯十四年潤州刺史蕭定重刻於石〈集古録目〉
自前世相傳以為孔子所書據張從申記雲舊石堙滅唐開元中𤣥宗命殷仲容模搨其書以傳然則開元之前已有本矣至大厯中蕭定又刋於石則轉相傳模失其眞遠矣然孔子平生未嘗至呉以史記世家考之其厯聘諸侯南不踰楚推其歲月蹤跡未嘗過呉不得親銘季子之墓又其字特大非古簡牘所容第以其名傳之久不可遽廢故録之以俟博識者〈集古録〉
自唐以來相傳為孔子書大厯中蕭定再模而刻之餘覽史記家語及秦漢以前諸子凡孔子與學者談議問答是非褒貶纎悉必載其間荒誕之說實非出於聖人附托書之者固有之矣況於季子之賢孔子親銘其墓不應略不見稱於前世至唐而始傳也又碑銘始於東漢孔子時所未有而其字畫乃故為奇怪以欺世俗者非孔子書無疑蓋好事者偽為爾故余特為之以解來者之惑後有博識之士當以余言為然〈金石録〉
自前世以來傳為孔子書故太白撰紫陽先生銘有延陵旣沒仲尼嗚呼之語字苑亦云李陽冰初師嶧山碑後見仲尼季札墓刻遂變化開闔若龍蛇蟠踞自言斯翁之後眞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比數此碑大厯十四年蕭定再刋本然必謂吾夫子書何所據也〈集古後録〉
瘞鶴銘
稱華陽眞逸撰不著名氏不知其何時人潤州圖經以為王羲之書銘刻在焦山之足常沒水中人候水落時模之不過得其數字此本凡七十字最為多也題雲華陽眞逸撰刻於焦山之足常為江水所沒好事者伺水落時模而傳之往往祇得其數字惟余所得六百餘字獨為多也按潤州圖經以為王羲之書字亦奇特然不𩔗羲之筆法而類顔魯公不知何人書也華陽眞逸是顧況道號今不敢遂以為況者碑無年月不知何時疑前後有人同此號者也〈集古録〉題華陽眞逸撰莫詳其為何代人歐陽公集古録雲華陽眞逸是顧況道號余遍檢唐史及況文集皆無此號惟況撰湖州刺史㕔記自稱華陽山人爾不知歐陽公何所據也〈金石録〉
資政邵公亢嘗就焦山下缺石考次其文如左其不可知者闕之故差可讀然文首尾似粗可見雖文全亦止此百餘字爾而歐陽公集古録謂好事者往往只得數字惟余所得六百餘字獨為多矣蓋印書者傳訛誤以十為百當時所得蓋六十餘字故云此數cq=14家本為多此銘相傳為王右軍書故蘇舜欽子美詩云山隂不見換鵝經京口新傳瘞鶴銘文忠以為不類王法而類顔魯公又疑是顧況之道號同又疑是王瓚僕今審定文格字法殊類陶𢎞景𢎞景自稱華陽隱居今曰具逸者豈其別號歟又其著眞誥但云己夘歲而不著年名其他書亦爾今此銘壬辰歲甲午歲亦不書年名此又可證雲壬辰者梁天監十一年也甲午者十三年也案隱居天監七年東遊海嶽權駐會稽永嘉十一年始還茅山十一年乙未歲其弟子周子良仙去為之作傳即十一十三年正在華陽矣此銘後又有題丹陽尉山隂宰數字及唐王瓚詩字畫亦類似瘞鶴但筆勢差弱當是效陶書故題於石側也或以銘即瓚書誤矣王逸少以晉惠帝大安二年癸亥歲生年五十九至穆帝昇平五年辛酉歲卒則成帝咸和九年甲午歲逸少方年三十二至永和七年辛亥歲年三十八始去會稽而閒居則不應三十二年已自稱眞逸也又未官於朝及閒居時不在華陽以是考之此銘決非右軍也審矣朱方鶴銘陶貞白書在焦山下石頑難刻且為水泐故字無鋒穎若拙筆書昧者從而効之深可一笑〈並東觀餘論〉
冬日陪羣公泛舟詩
謫丹陽功曹掾王賢在瘞鶴銘傍字畫亦同〈諸道石刻錄〉在瘞鶴傍其字畫正同蓋一人所書也題謫丹陽功曹掾而不見其名詩與書皆工然世頗罕傳〈金石録〉
宋文帝神道碑
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凡八大字而別無文辭惟以此為表識爾古人刻碑正當如此而後世鐫刻功德爵里世系惟恐不詳然自後漢以來門生故吏多相與立碑頌德矣余家集古所録三代以來鐘鼎彛盤銘刻備有至後漢以後始有碑文欲求前漢時碑碣卒不可得是則冢墓碑自後漢以來始有也此碑無文疑非宋世立蓋自漢以來碑文務載世德宋氏子孫必未能超然獨見復古簡質又南朝士人氣尚卑弱字書工者率以纎勁清媚為佳未有偉然巨筆如此者益疑後世所書〈集古録〉
梁招隱剎下銘
梁晉安王蕭綱撰不著書人名字招隱寺剎王之所建也王後即位是為簡文帝碑以普通三年九月立〈集古録目〉
唐荊王神廟碑
唐孫處𤣥撰正書無姓名先天二年三月立〈復齋碑録〉
唐荊王祠神記
唐張文瑾撰正書無姓名先天二年八月立〈復齋碑録〉
唐譙郡栢氏墓碑
分書無書撰人名氏篆額開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唐重修孝子廟記
唐蕭定撰張從申正書大厯十四年八月〈金石録〉
唐縣令盧國遷建碑記
建中元年立在季子廟〈集古録目〉
唐縣令鄭播謁孔子廟題名
貞元三年〈集古録目〉
唐招隱寺朗然律師碑
唐栁識撰釋常靜正書並篆額建中三年撰文貞元五年十一月七日樹碑〈復齋碑録〉
唐玉蘂花詩
唐潤州刺史李德裕洪州刺史沈傳師贈答玉蘂花詩二首皆傳師書〈集古録目〉
唐瘞舍利記
唐李德裕撰太和三年二月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唐華中允墓誌
碑石磨滅書撰人中允名皆亡咸通八年刻〈集古録目〉
唐尊勝陁羅尼經
唐於僧翰八分書咸通五年譙郡夏穆建〈集古録目〉僧翰筆畫雖遒勁然失分𨽻之法遠矣所以録者亦自成一家而為流俗所貴故聊著之庶知博採之不遺爾〈集古録目〉
唐尊勝陀羅尼經幢
在今潤州墨寶亭中唐雲陽野夫王奐之書字畫頗為世俗所重故録之以備廣採〈集古録〉
唐封忠烈公隋司徒陳君新廟碑
唐顧雲撰正書姓名殘缺篆額乾符六年十月建〈復齋碑録〉
南唐重復練塘銘
呂延眞述並書昇元七年刻並李華所述復練塘頌亦延眞書〈復齋碑録〉
湖州
〈春秋屬呉呉滅屬越戰國屬楚秦屬會稽彰二郡漢屬會稽丹陽二郡東漢屬呉郡呉孫皓分置呉興郡晉宋齊梁陳因之梁兼置震州隋開皇九年平陳州廢仁夀中置湖州大業初州廢屬餘杭呉二郡唐武德四年復置湖州天寶元年復曰呉興郡周陞為宣德軍節度皇朝景祐元年改昭慶軍今縣六 烏程 歸安 安吉 長興 德清 武康〉
唐梁相費君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君名汎字仲慮官至梁相碑不載其鄉里及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其額題漢故梁相費君之碑碑雲梁相諱汎字仲慮此邦之人也其先季文為魯大夫有功封費因以為姓秦項兵起避地於此遂留家焉碑無建立年月〈金石録〉
漢故梁相費府君之碑篆額費君名汎堂邑令鳳九江太守政之父也鳳以威宗熹平中卒碑載二子所終之官此蓋其孫均所立故其銘有穆穆顯祖之句〈𨽻釋〉
漢堂邑令費君碑
碑雲惟熹平六年無射之月堂邑令費君寢疾卒嗚呼哀哉於是夫人元弟卜𦙍追而誄之其後有銘詩碑所述費君事不甚詳悉而其名字世次官秩具載於碑隂〈金石録〉
漢故堂邑令費君之碑篆額費君名鳳自郎中嘗宰新平故彰堂邑三縣以靈帝熹平六年卒其妻之弟卜君追誄之乃作此碑其後有門下功曹題名者九人〈𨽻釋〉
漢堂邑令費君碑隂
漢石勛撰𨽻書不著名氏鳳字伯簫漢安中厯守故彰堂邑長鄖自稱鳳舅家中孫文悉為五字句不著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碑雲君諱鳳字伯簫梁相之元子九江太守之長兄也其後為五字韻語詞頗古雅而時時殘缺不可次敘其前題君舅家中孫甘陵石勛字子才所述雲〈金石録〉
伯簫碑隂者石子才之所作也子才甘陵人自稱君舅家中孫瞻彼碑誄不堪哀思而敘之以詩也其詩有云中表之思情兄弟與甥舅蔦與女蘿性樂松之茂好聞君顯令名舉宗為歡喜不寤奄忽終藏形而匿影又雲策馬循大道褰裳而涉洧惴惴之臨穴送君於厚土末又雲一別會無期相去三千里絶瀚永忼慷泣下不可止賢哉石君不遠三千里而會中表之喪也今之人以貴陵賤以富忽貧薄恩敗禮喜不慶憂不弔者幾何人也嗚呼觀此碑者情友親厚之心何不悠然而生矣〈集古後録〉
費鳳別碑刻舅家中孫甘陵石勛詩一篇其辭雲瞻彼碑誄懷之好音謂卜君所作也其詩先敘世系厯官繼以韻語六十句其三句六言餘皆五言石君蓋鳳之中表也所述兄弟甥舅諸姑伯姊夫人孝孫悲傷哀痛之意宛轉淒切費氏父子三碑今並列於呉興校官之壁不知者指此為碑隂趙氏亦有斯誤〈𨽻釋〉
陳烏程縣孝義寺塔銘並隂
釋慧景製天嘉二年立〈𨽻釋〉
碑隂呉興太守武陵王〈碑缺〉貞明元年八月〈復齋碑録〉
唐尊勝經幢
沙門明迥述正書開元五年五月建〈諸道石刻録〉
陳孝義寺碑並隂
陳人徐陵撰十世孫徐嶠之正書開元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立在烏程〈復齋碑録〉
初陳徐陵為考義寺碑至開元十三年陵十世孫徐嶠之為湖州刺史再書而刻之因記其事於碑隂〈金石録〉
徐陵文非佳而頗有內典故事又徐嶠之書有法故漫録之〈東觀餘論〉
唐吏部常選沈待瑗墓誌
開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刻〈復齋碑録〉
唐烏程令韋承慶德政碑
唐沈務本撰沈仲昌正書肅宗至德二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金剛經尊勝經二石幢
唐朝議郎行河南府河隂縣主簿上柱國沈洽建太原鄔彤書乾元元年八月三十日立〈新增〉
唐宣州博士沈縉墓誌
唐韋貞撰正書無名乾元二年十一月五日祔於東主山在武康縣〈復齋碑録〉
唐封孔子為文宣王詔
唐明皇撰開元二十七年下大厯四年十月一日孫沛建王全榮行書倒薤額〈復齋碑録〉
唐修建功德銘
唐湖州刺史蕭公創建佛室造三世佛及諸功德等銘武康令韓章撰前衢州龍遊縣尉徐浩書丘悌篆額大厯六年立〈復齋碑録〉
唐立晉謝公碣
唐裴清撰僧道銳書大厯七年十月十一日龍興寺沙門皎然建〈復齋碑録〉
唐謝公碣隂記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大厯七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沈氏述祖德碑並碑隂記
碑下一半缺不見書撰人名氏大厯八年十二月立〈復齋碑録〉
唐干祿字書
唐濠州刺史顔元孫撰湖州刺史顔眞卿書初元孫以字書分四聲定為正通俗三體眞卿以大厯九月正月刻石於湖州〈集古録目〉
干祿字樣別有撰本文注完全可備檢用此本刻石殘缺處多直以魯公所書眞本而録之爾唐公書刻石者多而絶少小字惟此注最小而筆力精勁可法尤宜愛惜而世俗多傳模本此以殘缺不傳獨余家藏之〈集古録〉
唐放生池碑
唐昇州刺史浙西節度使顔眞卿撰並書肅宗乾元二年使驍衞郎將史元琮詔天下自山南至浙西七道臨江置放生池八十一所眞卿為天下放生池銘上之碑以大厯九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乞御書放生池碑額表
表顔眞卿書批答唐肅宗御書表以上元元年上眞卿時為刑部尚書碑以大厯九年立〈集古録目〉
唐乞御書放生池碑額表碑隂記
唐顔眞卿撰並書初肅宗旣許書額未及下而眞卿貶碑不果立至大厯中為湖州刺史始追建於州之駱駝橋東集批答御書字以為額又序其事於批答碑隂以大厯九年立〈集古録目〉
唐射堂記
唐顔眞卿撰並書碑石缺訛文理斷續其事跡不可完考大厯十二年四月立
唐項王碑隂述
唐顔眞卿為湖州刺史重建項羽廟舊碑以大厯七年五月刻記於碑隂〈集古録目〉
唐湖州石記
碑字殘缺不見年月及書撰姓名驗其字畫顔眞卿書也凡湖州諸縣皆記其山川前古陵墓〈集古録目〉文字殘缺其存者僅可識讀考其所記不可詳也惟其筆畫竒偉非顔魯公不能書也公忠義之節明若日月而堅若金石自可以光後世傳無窮不待其書然後不朽然公所致必有遺跡故今處處有之唐人筆蹟見於今者惟公為最多視其鉅書深刻或託於山崖其用意未嘗不為無窮計也蓋亦有趣好所樂爾其在湖州所書為世所傳者惟干祿字書放生池碑尚多見於人家而干祿字書乃楊漢公摹本其眞本以訛缺遂不復傳獨余集録有之惟好古之士知人用意之深則其湮沉磨滅之餘尤為可惜者也〈集古録〉
唐烏程縣新陞望記
唐縣尉陳萇撰顔次公分書大厯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記〈復齋碑録〉
唐茶山詩並詩述
唐湖州刺史袁高撰前滁州長史徐璹書湖州之顧渚山歲修茶貢高為刺史感其採製之勤而作是詩其後於頔為刺史得之於壞垣為之序而刻之貞元七年立〈集古録目〉
唐詩述碑隂記
唐李吉甫撰徐璹正書貞元十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白蘋亭記
唐李直方撰史鎬八分書並篆額己夘歲作即貞元十五年也〈諸道石刻録〉
唐義興縣重修茶舍記
史鎬八分書〈訪碑録〉
記雲義興貢茶非舊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棲筠實典是邦山僧有獻佳茗者會客嘗之野人陸羽以為芬香甘辣冠於他境可薦於上棲筠從之始進萬兩此其濫觴也厥後因之徴獻寖廣遂為任土之貢與常賦之邦侔矣每歲選匠徴夫至二十餘人云余嘗謂後世士大夫區區以口腹玩好之獻為愛君此與宦官宮妾之見無異而其貽患百姓有不可勝言者如貢茶至末事也而調發之擾猶如此況其甚者乎羽蓋不足道嗚呼孰謂棲筠之賢而為此乎書之可以為後來之戒且以見唐志義興貢茶自羽與棲筠始也〈金石録〉
唐鹽官尉丘景朝墓誌
貞元十九年〈諸道石刻録〉
唐紀功銘並將士題名
唐時佐元撰胡季良分書元和二年秋九月李錡作亂至十月九日當州討平〈復齋碑録〉
唐封崇孔宣父故事記
唐辛秘撰元和四年二月〈諸道石刻録〉
唐丘氏大宗碑
元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建
唐烏程縣新水亭記
元和四年〈諸道石刻録〉
唐永興寺碑
元和五年〈諸道石刻録〉
唐永興寺僧伽和尚碑
裴曥撰胡季堂篆額費濤行書元和九年十月二日〈復齋碑録〉
唐尊勝經寶勝幢贊
胡季良纂並書〈諸道石刻録〉
唐下山普廣寺養山記
唐呉國怦撰呉士良行書呉仁傑篆額元和十四年三月二十日建〈復齋碑録〉
唐大明寺賢聖㝠道齋記
沙門鴻本書僧良建篆額大和元年十月〈復齋碑録〉
唐德本寺碑隂
唐胡季良纂正書無姓名太和八年立〈復齋碑録〉
唐立呉文皇帝廟碑
唐胡季良撰凌渭書太和八年立〈復齋碑録〉
唐智者大師靈塔題
太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復齋碑録〉
唐安公令嬪呉夫人墓誌
唐處士胡季良述並書太和九年五月〈復齋碑録〉
唐重模干祿字書
開成四年刺史楊漢公以舊本訛缺重模刻石並為記附於碑後今其本比顔魯公所刻差完可以備用〈集古録目〉
眞卿所書乃大厯九年刻石至開成中遽已訛缺漢公以為一二工人用為衣食之業故模多而速損者非也蓋公筆法為世楷模而字書辨正偽謬尤為學者所資故當時盛傳於世所以模多爾豈止工人為衣食業耶今世所傳乃漢公模本而大厯眞本以不完遂不復傳故余並録二本並藏之亦欲俾覽者知模本之多失眞也〈集古録〉
歐陽文忠言楊漢公謂此書以工人用為衣食之業故模多而損速者非也蓋魯公筆法為世楷模而字書辨正偽謬尤為學者所資故當時盛傳於世所以摹多爾豈止工人為衣食業耶此論甚善但云漢公模本多失眞則不然今觀此書精隱勁媚殊得顔眞楊自以為不差纎毫信矣然文忠又雲干祿之注持重舒和而不侷促余輙易之曰持重而不侷促舒和而含勁氣乃盡魯公之筆意也〈柬觀餘論〉
唐新造白蘋洲五亭記
唐白居易撰馬纘正書開成四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范處士妻蔡氏墓誌
鄉貢進士李矩撰大中二年〈諸道石刻録〉
唐文宣王新廟碑
唐鄭言撰並書篆額大中三年〈復齋碑録〉
唐魯府君墓誌
大中四年〈諸道石刻録〉
唐陸文正墓誌
長男肱撰並正書大中十一年三月〈復齋碑録〉
唐處士馮湍妻金夫人墓誌
大中十二年十二月〈復齋碑録〉
唐姚華妻蔣夫人墓誌
大中十四年九月〈復齋碑録〉
唐報德寺新建尊勝寶幢記
唐蕭徴撰張時暕正書咸通四年四月十六日記在長興〈復齋碑録〉
唐重置興國寺冥陽齋社記
沙門簡章述並書篆額咸通四年癸未八月十九日立在烏程〈復齋碑録〉
唐尊勝經
唐於僧翰小字八分書咸通五年〈諸道石刻録〉
唐烏墩市古山索靖王廟碑
唐朱宏撰並書呉曄篆額咸通十三年歲在壬辰四月立〈諸道石刻録〉
唐李府君墓誌
咸通十四年五月〈復齋碑録〉
唐三祖信心銘
沙門師立述沈咸正書並篆額乾符五年正月三十日〈諸道石刻録〉
唐渤海高君妻彭城劉氏墓誌
乾符六年在德清〈復齋碑録〉
唐資聖寺宣和尚塔銘
沙門蘊讓述楊光中正書陳漢溫八分書額光啟三年九月日葬〈復齋碑録〉
唐尉衞少卿沈公昇仙廟碣
唐於景休撰行書光啟三年六月六日記〈復齋碑録〉
唐烏程縣修建廨署記
唐布衣楊夔撰並正書南嶽道士張〈闕〉賢篆額乾寧三年正月七日建〈復齋碑録〉
唐安定胡應夫人清河張氏墓誌
唐於景本撰正書天復四年正月〈復齋碑録〉
唐大悲咒加句尊勝咒
天復四年〈諸道石刻録〉
唐勅書褒戰功記
篆額行書〈諸道石刻録〉
刺史李師悅碑
鍾離賔墓誌
顧渚山杜牧楊漢公題名
三碑諸道石刻録
常州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漢屬㑹稽郡東漢屬呉郡晉大康二年屬毘陵郡惠帝改曰晉陵郡宋齊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置常州大業初州廢置毘陵郡唐武徳三年復置常州天寶元年曰晉陵郡後復曰毘陵皇朝因之今縣四 晉陵 武進 無錫 宜興〉
漢許司農夫人劉氏碑
司農夫人碑漢太尉許戫之室也首行有標題之文石已刓剝所存數十百字其漫漶者強半惟次行獨全故知其姓劉氏而為山隂之人其辭惟數句可讀如雲本性純淑非禮不行其孫息盈房而已其雲德配士列任似者以似為姒也字畫多雜篆體所書以字全類孔宙碑其為他偏旁多與故民呉公碑中山相薛君題額相類應劭漢官儀所載三公孝靈時有呉郡陽羨許戫李軼漢紀光和四年戫以衞尉代劉寛為太尉今許氏兩墓皆在宜興而此碑猶在夫人冢旁呉處厚青箱雜記雲宜興有許戫廟其碑許劭所作唐開元中諸孫重刻碑隂有八字雲談馬礪畢王田數七徐延休讀之曰談馬即言午言午許字礪畢必石卑石卑碑字王田乃千里千里重字數七是六一六一立字今其殘碑纔有數十字其間載許君自司農遷衞尉此文稱劉氏為司農夫人則銘墓時許猶未為衞尉也其碑在光和之前無疑臨川王厚之雲其友陽羨邵偉嘗泛舟過許氏叢冢見水濵一石舉而察之則許君殘碑也邵遂載以歸厚之字順伯樂古多聞山隂石臺鄉亦佳士相與搜奇怪埤助此書為多〈𨽻續〉
許氏先君祖誄
許氏先君祖誄𨽻額大字作一行下並無一字存在宜興〈復齋碑録〉
呉國山封禪碑
在宜興世謂之囤碑〈諸道石刻録〉
不著撰人名氏呉中書東觀令史立信中郎將蘇建篆歸命侯天冊元年得玉璽於呉興文曰呉眞皇帝遂改明年元為天璽刋石告禪於國山之隂其所述瑞應凡千有二百餘事〈集古録目〉
呉國山碑者孫皓天冊元年禪於國山改元天璽因紀其所獲瑞物刋石於山隂是歲晉咸寧元年後五年晉遂滅呉以皓昏虐其國將亡而衆瑞並出不可勝數後世之言祥瑞者可以鑒矣〈集古録〉
其前敘孫皓即位以後郡國祥瑞凡千餘言其後雲乃以涒灘之歲欽若昊天月正華元郊天祭地紀號天璽又雲丞相沈太尉璆大司徒燮大司空朝等以為今衆瑞畢至三表納貢九垓八埏無不被澤率按典繇宜行禪禮紀勒天命遂於呉興國山之隂告祭刋石以對揚乾命廣報坤德按皓以丙申歲改元天璽碑言涒灘之歲是也皓淫虐無道人神憤疾而羣臣方稱述瑞讚頌功德蓋刻石後四年遂為晉所俘矣〈金石録〉
晉樂毅論
石在故高紳學士家紳死家人初不知惜好事者往往就閲或模傳其本其家祕藏之漸為難得後其子弟以眞石質錢於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今無復有本矣益為可惜也後有甚妙二字吾亡友聖俞書也〈集古録〉
石本舊藏高紳學士家集古録雲身死其子弟以石質錢於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非也元祐間余侍親官徐州時故郎中趙竦被㫖開呂梁洪挈此石隨行已斷裂用木為匣貯之竦尤珍惜親舊有求墨本者必手摹以遺之竦沒今遂不知所在〈金石録〉高紳為湖北轉運史道中聞砧聲清遠因得此本於其覆而已斷裂矣遂載以歸完理緝綴櫝以木箱所可辨者如此後世之傳布皆止於海字則其碎而不可緝者良可惜也〈李之儀〉
樂毅論石刻有二本其一元豐初呉人得其石於太湖水中石缺過半背面皆有刻面十三行背六行後題永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書賜官奴其上書異僧權即梁人朱異徐僧權也又有草書兩行雲知足下行至呉念遠離不可居叔當西爾今十七帖中亦有此一帖然不可居三字亦已缺不全後有小字一行雲太和六年勒畢太和唐文宗年號疑若唐𤣥度兄弟所摹蓋其字勢甚𩔗𤣥度書故也其一即周越法書苑所記高紳學士得其石於秣陵井中者是也凡二十九行石缺一角後兩行只有最下一字至海字止紳之子安世死於呉其家以石質錢因沒入州民錢氏石已破為數片以鐵束之當官者每令摹拓錢氏厭之紿言比失火焚毀矢熙寧中呉大饑疫吾姻家趙子立以黃金貿得之子立每欲摹本必躬濡紙傅石以綿帛漬墨拓之自此雖權勢皆不可得向之傳於人者益寶之矣或以為舊傳樂毅論乃右軍親書於石其後石入昭陵朱梁時溫韜得之復傳人間即高氏本是也又按張彥遠法書要録記智永雲樂毅論者正書第一梁世摹出天下珍之蕭阮之徒莫不臨學又褚遂良記貞觀十二年內出樂毅論是王右軍眞蹟令直宏文館馮承素模冩賜長孫無忌等六人於是在外乃有六本並筆精妙備盡楷則又書譜雲太平公主愛樂毅論則天與之以織成錦袋盛之主敗籍沒咸陽嫗竊舉袖中吏覺嫗投之灶中不可復得而考此數者之說未審孰是而子立所得高氏本字勢竒絶非右軍親書於石亦摹眞蹟而刻之者然石已破裂而字蹟稍存得者宜寶藏之〈徐平甫〉樂毅論淳熈癸夘歲徐仁叔持以見遺雲此即周越法書苑所記高紳學士得於秣陵井中者也紳之子安世死於呉其家以石質錢沒入州民錢氏錢氏遺火石焚裂為數片雖未甚損缺素厭州縣索取因紿以不存熙寧間呉中大饑疫始出碎石求售趙子立捐黃金數十兩得之鐵掬匣藏躬自濡紙以綿帛漬墨挹取所傳於人蓋寡子立死以授徐平甫徐氏二世秘藏不以語人雖極加愛䕶亦日就剝落今則石面盡脫初見若不復有字側面細視僅存髣髴拓取稍不謹石屑隨紙而起想不復能傳遠矣子立名竦泉南人曾漕兩浙為都水使者二女無子徐平甫諱康直實子立長壻仁叔名壽卿平甫孫也因以其說考之歐陽公集古録雲高紳死其子弟以石質錢於富人富人失火遂焚其石今無復有本矣趙德甫金石録雲集古雲非也元祐間余侍親官徐州時故郎官趙竦被㫖開呂梁洪挈此石隨行已斷裂用木匣貯之竦甚珍惜親舊有求墨本者必手摹以遺之竦沒今遂不知所在蓋歐公為質錢所紿而趙德甫不知後歸徐氏也按褚遂良右軍書目樂毅論四十四行而高縉舊本存二十九行又缺一角損者九行而最後二行止有一字至海字止字之全者三百五十七今伯仁所摹可見者一百八十九字又內二十二字不全疎瘦僅存字骨不復見運筆勢矣予先得舊本校歐陽氏所藏文忠公本分毫不異今又得此遂附其後可以見物之變遷雖金石之堅亦就泯滅也〈臨川王厚之〉
南齊紀僧眞造釋迦像題
齊永明二年太歲甲子四月二十日弟子紀僧眞為亡弟僧惠敬造在宜興〈復齋碑録〉
南齊周僧徽等造像記
齊永元年歲次己夘十二月初八日釋迦清信弟子周僧徽僧瓚僧琰等造〈復齋碑録〉
梁許府君墓誌
郡太守河南褚翔造大同三年太歲丁巳正月丁酉朔十九日乙夘葬在宜興〈復齋碑録〉
唐安國寺才法師碑
唐高智周撰呂保正書龍朔三年十月〈諸道石刻録〉
唐立隋司徒陳公神祠碑
唐齊光義序裴遵銘陸曾書並篆額乾元三年二月建石毀建炎三年重刻〈復齋碑録〉
唐賀蘭夫人墓誌
唐兵部尚書陸贄撰據碑前書姪曾孫贄其下字缺不完疑亦贄所書也夫人河南人祕書監陸齊望之妻封滎陽縣君碑貞元七年立〈集古録目〉
唐立晉平西將軍周處廟碑
晉陸機撰王右軍書元和六年十一月重立在宜興廟中〈復齋碑録〉
唐遊善權寺詩
唐義興主簿羊士諤撰士諤門人李飛書元和十三年刻〈集古録目〉
唐東莞臧君夫人周氏墓誌
唐張師素撰無書人名氏元和十三年三月立在義興〈復齋碑録〉
唐立隋司徒陳公捨宅造寺銘
沙門德宣撰王遂書天寶四年述元和十五年四月建〈復齋碑録〉
興寧寺律如瑫大師塔銘
僧張彪撰述並書寶厯元年在無錫〈復齋碑録〉
唐瑯琊諸葛府君墓誌
大中五年十月十一日己酉在宜興〈復齋碑録〉
隋陳司徒告身並捨宅造寺疏序
唐俞珣撰並書大中八年五月〈金石録〉
隋大業十一年陳果仁為朝請大夫告身並果仁妻軫靜縁捨宅造寺疏同刻皆無書人名氏捨宅疏通稱明政二年者李子通年號也〈集古録目〉
唐雅王府功曹殷繇墓誌
弟紹業撰並正書繇字舜臣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葬在義興〈復齋碑録〉
唐李隲惠山寺詩
詩九首並記咸通十一年五月一日無錫令孫元恭勒石〈復齋碑録〉
唐宿惠山寺序並詩
唐王武陵序並詩朱宿竇羣和貞元四年遊元和二年竇羣重遊為記正書咸通十二年七月縣令周邦弼刋〈復齋碑録〉
唐再建重居寺碑
唐任字撰蔣崧分書咸通十三年二月立〈復齋碑録〉
唐報恩安國寺浮圖銘
正書無撰人名氏篆額咸通十三年十月立在宜興〈復齋碑録〉
唐興道觀新建齋堂記
道士周漢賔撰並正書薤葉篆額乾符四年丁酉七月七日丙午建〈復齋碑録〉
唐忠烈公廟香爐贊
沙門蘊讓述天臺散人〈下缺〉碑録雲濮陽鵬書字體甚怪乾符六年五月〈復齋碑録〉
唐報恩寺宏憲大師塔銘
唐張元逸撰並書篆額中和四年五月建〈復齋碑録〉
唐立東漢㞯亭侯蔣澄碑
唐薛希昌八分書正書額〈諸道石刻録〉
南唐義興縣道觀北極殿碑
徐鍇撰並八分書徐篆額戊辰歲建〈復齋碑録〉
孟簡修孟瀆記
崇勝戒壇記
善權寺重建寺勅
惠山寺尊勝幢
四碑諸道石刻録
嚴州
〈春秋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會稽彰二郡漢屬會稽丹陽二郡東漢屬丹陽呉二郡梁置新安郡隋平陳郡廢仁壽二年置睦州大業初州廢置遂安郡唐武德四年改睦州天寶元年曰新安郡皇朝因之今縣六 建徳青溪 桐廬 分水 遂安 壽昌〉
唐龍興寺碑
唐康希銑撰徐嶠之正書開元三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許尊師孝廬瑞芝記
唐何源撰並書正書額上元二年歲次辛丑十二月一日記〈復齋碑録〉
唐靈巖瀑布記
唐前濮州別駕康仲熊遊靈巖瀑布記不著書人名氏大厯十二年刻〈集古録目〉
唐立嚴陵釣臺記
唐崔儒撰崔𤣥八分書並篆額興元元年四月景辰建〈復齋碑録〉
唐烏龍山有道先生許公碑
唐李師尚撰並書貞元十一年七月立公諱法稜字道沖〈諸道石刻録〉
唐大㕔記〈二〉
凡二本其一唐元和七年睦州刺史李道古撰其一皇朝將監丞知桐廬縣刁衎撰自唐顯慶至中和刺史一百一十五人皇朝太平興國中知州事二人題名書皆一體不著名氏雍熙二年刻〈集古録目〉
唐立漢洛陽令方仙公碑
唐御史大夫張文成撰在青溪縣廟內〈訪碑録〉
城隍神記
馬目山新廟記
周堂書二碑諸道石刻録
秀州
〈春秋時呉越分境於此呉亡屬越越敗屬楚秦屬會稽郡漢因之東漢晉宋屬呉郡隋唐屬蘇州後屬杭州石晉時呉越錢氏奏置秀州皇朝因之今縣四 嘉興 華亭 海鹽崇德〉
呉陸禕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禕字元容呉郡呉人仕呉至征北將軍海鹽縣侯碑以東晉泰寧三年立〈集古録目〉碑雲禕字元容其先家於陸鄉因氏姓焉仕至黃門侍郎封海鹽縣侯碑以晉泰寧三年立〈南豐集古録〉
晉陸喈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喈字公聲禕之子也東晉初官至宣威內史前將軍碑以咸和七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唐處士沈元期墓誌
乾元二年十一月九日夫人呉江丘氏合葬祔於嘉興西五十七里車口村之舊里〈復齋碑録〉
唐丘君夫人虞氏石表
唐梁肅撰黎燧正書貞元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寶花寺碑
唐殿中侍御史鄒儒立撰蘇州刺史於頔書祕書監陸齊望有女為尼曰法興齊望舍宅為寺以居之子渭等以永貞二年正月造寺始成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處士李巖墓誌
無書撰人姓名元和元年十二月〈復齋碑録〉
唐新剏法雲禪院記
唐沈瑊述並行書大中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記在華亭顧亭林市〈復齋碑録〉
唐朗州龍陽令褚戣墓誌
唐徐罕撰正書無名乾符六年十月〈復齋碑録〉
唐呉郡陸駢墓誌
中和二年九月〈復齋碑録〉
唐光興寺記
唐譚匡合撰龍紀二年立在海鹽〈復齋碑録〉
呉越錢鏐金山廟刻石文
〈復齋碑録〉
江隂軍
〈梁分蘭陵縣置江隂郡隋平陳郡廢屬常州唐武德三年置暨州九年州廢後屬南唐置江隂軍皇朝因之今縣一 江隂〉
唐西王母授黃帝祕訣
唐張從申書大厯四年冬〈復齋碑録〉
唐沛郡朱夫人墓誌
唐處士丁厚之撰正書無姓名大中九年九月二十四日庚午〈復齋碑録〉
寶刻叢編卷十四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寶刻叢編>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十五
宋 陳思 撰
江南東路
建康府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彰郡二漢屬丹陽呉王孫權初鎭丹陽郡謂之京城後徙都秣陵改為建業晉平呉以為丹陽郡又州刺史治東晉元年渡江復都焉改丹陽太守為尹宋齊梁陳因之常以京口為重鎮隋平陳郡廢更於石頭城置蔣州大業初復置丹陽郡唐武德三年置揚州七年復改為蔣州八年又改為州九年州徙治江都以其地屬潤州至德二載析置江寧郡乾元元年曰昇州上元三年州廢光啟三年復置五代時南唐李氏竊據陞為里闕年復陞江寧府建康軍節度 縣五 上元 江寧句容 溧水 潯陽〉
漢校官碑
校官之碑𨽻額靈帝光和四年溧陽為其長潘君作紹興十三年溧水尉喻仲逺得之固城湖中碑今在溧水縣潘君名乾自曲阿尉來宰溧陽興學宮講賔射碑頌所由作也〈𨽻釋〉
溧陽長潘君諱乾字元卓陳國長平人光和四年十月己丑朔二十一日己酉造〈本碑〉
漢奉車都尉耿君碑
漢𨽻碑額八字〈復齋碑録〉
漢武氏石室畫像
在府治紬書閣〈諸道石刻録〉
呉巖山紀功碑
篆書不著名氏今其文字斷續不可悉考有曰天璽元年者其餘大抵有天錫䜟命之意按呉歸命侯天璽元年歴陽山石成文刻石作頌此當是也〈集古録目〉呉天璽元年斷碑其上雲上天帝言又雲帝曰大呉一萬方又雲天發神䜟文天璽元年七月己酉朔又雲天䜟廣多不解解者十二字嗚呼其言可謂妖矣據呉志天璽元年秋八月鄱陽言歴陽山石理成字凡二十明年改元大赦以協石文今此碑乃在金陵驗其文與呉志所載亦異莫可考究孫皓在位凡八改元而六見符瑞然竟不能保其國蓋人亊不修而假託神怪以矯誣天命其不終宜矣〈金石録〉
呉神䜟碣半無文理其粗成文者有雲天發神䜟多所未解解者合五十七字深甄歴數永歸大呉可以為怪誕矣此碣初在江寧縣南二十里石高二丈折為三段人因名其岡為斷石岡焉至元和六年胡宗師移置漕圃前年冬余有荊楚之役假道金陵見之金陵府舍其字方嚴古雅殊有佳處張懷瓘雲呉皇象善書此蓋皇象書也皇象江都人仕至青州刺史
呉故衡陽郡太守葛府君之碑
晉故尚書左民郎建安太守史府君之墓誌
晉尚書令假節領軍將軍贈侍中成陽卞公墓誌三碑諸道石刻録
晉建威將軍竺使君碑〈二〉
晉故建威將軍益州刺史領建平太守平恩縣侯竺使君之碑𨽻額君諱瑤以泰光三年薨故吏張顧之等立此碑
又碑主簿費敷等立無額作兩段〈復齋碑録〉
晉謝重墓誌
𨽻書小字晉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長史豫州陳郡陽夏縣都鄉吉遷里謝重字景重隆安三年己亥六月二十二日丙午薨以七月九日癸酉葬〈復齋碑録〉
晉紀穆侯碑
凡二十四字曰晉故僕射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紀穆侯之銘〈集古録目〉
〈碑上缺〉伯成仕至司徒存四十九字在句容縣治〈復齋碑録〉
晉平西將軍廣漢葛府君碑
在句容縣西七里墓前〈訪碑録〉
晉冠軍將軍史侯墓石柱
晉冠軍將軍中校尉北中郎將五兵尚書刺史史侯墓石柱在溧陽〈諸道石刻録〉
晉呂府君墓誌
正書題雲晉故尚書起居郎廬陵太守呂府君之墓誌在溧陽恐是唐人所立〈復齋碑録〉
宋宗慤母劉夫人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慤仕宋為散騎常侍荊州大中正洮陽縣侯夫人姓劉氏碑以大明六年立〈集古録目〉不著書撰人名氏有誌無銘其後雲謹牒子孫男女次第名位婚嫁如左蓋一時之制也〈集古録〉
宋散騎常侍謝濤埋銘
碑雲濤字明逺春秋四十有〈缺〉元嘉十八年歲次屠維月旅林鐘十七日卒其年九月三十日窀穸於揚州丹陽郡建康縣東鄉土裡山夫人王氏大明七年歲次單閼十月十四日合祔〈復齋碑録〉
宋湘宮寺水陸田記
大始〈缺〉年立〈復齋碑録〉
齊海陵王墓誌
南齊長兼中書侍郎謝朓立不著書人名氏海陵王名昭文文惠太子之子齊明帝廢其主鬱林王而立之在位一年又廢為海陵王〈集古録目〉
慶厯中余在金陵有饔人以一方石鎮肉視之若有鐫刻試取石洗濯乃宋海陵王墓銘謝朓撰並書其字如鍾繇極可愛予攜之十餘年文思副史夏元昭借去遂託以墮水今不知落何處〈沈存中〉
海陵誌在沈翰林括家沈慶厯中在金陵廚人以方石鎮肉視之有字刻乃此誌也後為人借去不還遂亡所在此本今世殊難得然海陵乃齊世而沈雲宋海陵王非也又雲謝朓撰並書而誌但云朓立耳然𤣥暉自以草𨽻名當世後人目以飛花滿目殘霞照人此誌結字高雅必朓書也〈東觀餘論〉
梁許長史舊館壇碑
梁隱士陶宏景撰其前題曰弟子華陽隱居丹陽陶宏景謹造其傍又曰此一行隱居之手自書其文不知誰所書也宏景學道句曲山中有晉許長史故居壇塔為之記頌碑額又有四字曰天靈聖明不知為何語也在茅山〈集古録目〉
陶𢎞景撰孫文韜書天監十七年立在玉晨觀〈諸道石刻録〉
梁永陽昭王敬太妃墓誌銘
徐勉奉勅撰細書無姓名普通元年十一月九日己卯薨〈復齋碑録〉
梁侍中司空永陽昭王墓誌銘
徐勉奉勅撰細書無姓名梁武次兄齊建武四年薨梁天監元年追贈普通元年十一月太妃王氏薨合祔作誌〈復齋碑録〉
梁華陽石碣頌
梁普通三年五月五日略記正書無書撰人名氏刻在許長史舊館壇記碑隂〈復齋碑録〉
梁茅君碑並兩側題名
不著撰銘人名氏梁茅山道士孫文韜書領道士正張繹集茅山記茅君九錫文而刻之因為之銘碑以普通三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三茆者盈太元真君固定録真君衷保命仙君皆漢景帝中元間人盈天漢四年道成至元帝初元五年來江左句曲之山哀帝元壽二年乘雲而去固至孝元時拜執金吾衷宣帝地節四年拜上郡太守五更大夫並解任還家修學成帝永始三年固為定録真君衷為保命仙君梁普通三年道士張繹建此碑孫文韜書〈南豐集古録〉
普通三年壬寅五月壬辰十五日丙午〈闕〉 建立孫文韜正書碑隂右側題三洞法師〈闕〉 殷靈養左側題三洞法師魯郡周顯明以己卯誕世尋真宋末德茂齊梁〈復齋碑録〉
梁聞善寺知藏法師碑
世號三蕭碑在蔣山按此碑紹興初為金人所焚〈諸道石刻録〉
梁新安太守蕭幾撰序湘東王繹撰銘尚書殿中郎蕭挹書法師姓顧氏呉郡呉氏居鍾山聞善寺碑以普通三年九月立〈集古録目〉
世號三蕭碑法師者姓顧氏幾挹皆稱弟子衰世之𡚁遂至於斯予於集古録而不忍遽棄者以其字畫粗可佳捨其所短取其所長斯可矣〈集古録〉
此楷法自鍾元常後惟江左諸賢頗得之故蕭殿中書是碑古雅可喜然下至隋唐其法遂亡虞歐禇薛弗能逮也此可與識者論雲〈東觀餘論〉
齊侍中蕭頴胄碑
齊侍中尚書令丞相巴東獻武公蕭頴胄碑普通五年太歲甲辰三月辛亥朔十日庚申鐫在花林村〈復齋碑録〉
梁侍中始興忠武王碑
徐勉造貝文淵正書張〈缺〉明監作呉賢明〈缺〉 郆元明上石在花林清風村〈復齋碑録〉
梁侍中司徒鄱陽忠烈王墓誌
梁張纘奉勅造普通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葬〈復齋碑録〉
梁散騎常侍司空安成康王碑
故州民前廷尉卿彭城劉孝綽撰奉朝請呉興貝義淵正書在花林村〈復齋碑録〉
梁臨川靖惠王神道〈二〉
梁故假黃鉞侍中大將軍揚州牧臨川靖惠王之神道雙闕各二十一字去城三十里北城鄉〈復齋碑録〉
梁新渝寛侯神道
梁故侍中仁威將軍新渝寛侯之神道〈復齋碑録〉
梁呉平忠侯蕭公神道
反書頴𨽻字題雲梁故侍中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呉平忠侯蕭公神道在花林村〈復齋碑録〉
梁建安敏侯神道
梁故侍中左衛將軍建安敏侯之神道正書十五字在淳化鎮〈復齋碑録〉
梁故范府君神道
梁故昭逺將軍臨川王國侍郎范府君之神道正書十八字〈復齋碑録〉
梁故草堂法師之墓
篆書八字〈復齋碑録〉
梁鄱陽王神道
正書〈諸道石刻録〉
梁康王神道碑
篆書六字〈諸道石刻録〉
梁史府誾神道
梁故解節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建昌縣開國侯史府誾之神道正書二十四字有武后時字恐武后時立〈復齋碑録〉
梁陶隱居墓誌
梁昭明太子蕭統撰蕭綱書無立石年月〈復齋碑録〉
梁陶隱居法帖
在茅山玉晨觀
陳尼慧仙銘
碑首稱前安東諮議參軍而其下缺滅不見撰者姓名宣成三國常侍陳景哲書慧仙姓石氏譙人也為尼居慧福寺碑以天嘉元年立〈集古録目〉
隋景陽樓下井銘
隋帝作文帝開皇九年煬帝以晉王為元帥伐陳滅之後主與張麗華自投於井帝為銘刻於石井欄以為戒〈集古録目〉
序雲開皇九年余奉聖略孟春正月至於偽都叔寶衆叛逃形天地乃與愛姬張麗華等投於此井系之以銘𨽻於石檻之側者晉王廣也〈集古後録〉
隋平陳碑
薛道衡撰在上元縣石今亡〈諸道石刻録〉
唐再立後漢史公神道碑
晉永和八年立唐貞觀十四年十八代孫仲鏌再立碑題雲後漢司空驃騎將軍史公神道碑〈諸道石刻録〉
唐太平觀主王逺知碑
唐道士江旻撰法主弟子徐碩𨽻書法主名逺知字德廣瑯琊臨沂人有盛名於隋唐間太宗時建太平宮於茅山以處之碑以貞觀十六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華陽觀主王軌碑
唐江寧縣令於敬之撰王𤣥宗書先生名軌字洪範義字道棲瑯琊臨沂人為道士師主逺知茅山華陽言其所建也碑以乾封二年十一月立在茅山後有總章二年弟子李義亷題名〈集古録目〉
唐攝山明徵君碑
唐高宗撰高正臣行書王知敬篆額上元三年四月立徵君者梁明山賔也高宗朝其裔孫崇儼以方伎進故立此碑舊唐史言高宗自製文而書之非也蓋高宗撰文高正臣書耳〈金石録〉
唐立呉太極左仙公葛公碑
梁陶隱居撰陳昇正書調露二年正月重建在句容縣〈諸道石刻録〉
唐王法主碑
唐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劉禕之撰州登仕郎齊懷壽書法主名逺知居茅山華陽宮追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曰昇真碑以文明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句容令岑植德政碑
唐雍州録事叅軍張景毓撰業行寺僧翹微書植字德茂南陽棘陽人自潤州句容縣令召還縣人為立此碑以景龍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晉建安太守史憲神道碑
晉建安太守山隂侯史公神道碑從孫薿撰從孫處權正書景龍四年二月立在溧陽〈復齋碑録〉
唐崇元宮碑
唐左拾遺孫處𤣥撰楊幽徑書崇𤣥宮者宋文帝路淑媛所立唐景雲二年制使道士葉法善奉立冊投龍設齋碑以太極元年四月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水仙觀三宗先生碑
孫〈缺〉安撰周君儀書開元五年九月丁酉朔十日丙午立在溧陽〈復齋碑録〉
唐立梁貞白先生陶隱居碑
梁卲陵王蕭綸撰𨽻書不著名氏隱居名宏景字道明丹陽秫陵人齊末為宜都王侍讀棄官隱居句曲山中自號華陽隱居終於梁武帝時贈中散大夫諡曰貞白碑額曰解真貞白先生陶隱居碑碑在茅山〈集古録目〉
開元十二年九月三日建在茅山玉晨觀〈復齋碑録〉
唐溧陽縣城隍廟記
蔣日用撰正書無名氏開元十七年己巳三月三日癸巳建在舊縣城〈復齋碑録〉
唐景陽樓下井欄石並記
開元二十一年江寧縣丞王震重刻並為記八分書不著名氏其一潤州上元縣主簿張著撰無刻石年月及書人名氏〈集古録目〉
不著撰人名氏述隋滅陳叔寶與張麗華等投井事其後有銘以為戒又有唐江寧縣丞王震井記雲井在興嚴寺其石檻銘有序稱余者晉王廣也其文字皆磨滅僅可識者其一二叔寶事前史書之甚詳不必見於此然録之以見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嘗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豈所謂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銘文隱隱尚可讀處有雲前車已傾負乘將沒者又可歎也〈集古録〉
陳後主叔寶辱井記雲江寧縣興嚴寺井石檻銘莫知誰作也歴序隋文帝命晉王廣伐陳後主自投井中令人取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人三人同束而上其末雲唐開元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前單公縣令左轉此縣丞太原王〈已下缺 南豐集古録〉
唐貞白先生碑隂
唐天台華峰白雲道士河內司馬道隱子微述並篆書開元二十三年四月立在玉晨觀〈復齋碑録〉
唐棲霞寺鐘銘
天寶三載〈諸道石刻録〉
唐明皇祠三清文
天寶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明皇投籙碑
御製在崇禧觀天寶七年〈諸道石刻録〉
唐華陽洞唐𤣥宗投上清籙碑
唐張景顧撰〈諸道石刻録〉
唐華陽頌𤣥宗詔附
梁貞白先生陶宏景撰不著書人名氏唐天寶九年紫陽宮主列行矩等刻石〈集古録目〉
唐𤣥宗尊號曰聖文神武皇帝可謂盛矣而其自稱曰上清弟子者何其陋哉〈集古録〉
唐𤣥靖先生碑
唐秘書郎柳識撰大理司直張從申書李陽氷篆額𤣥靖先生茅山道士李含光也碑以大厯四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張從申書李陽氷篆額唐世工書之士多故以書知名者難自非有以過人者不能也然而張從申以書得名於當時者何也從申每所書碑李陽氷多為之篆額時人必稱為二絶其為世所重如此余以集録古文閲書既多故雖不能書而稍識字法從申所書棄者多矣而時録其一二者以名取之也夫非衆人之所稱任獨見以自信君子於是慎之故特録之以待知者〈集古録〉
紫陽碑乃張從申書李陽氷題歐文忠不喜從申書集古録屢言之殊不知從申乃效子敬書頗有東晉風尚唐人知書者多故見重於世今人反此歐陽公初不閑法書則從申之跡見棄宜矣〈東觀餘論〉
唐福興寺碑
唐許登撰張從申行書並篆額大厯五年六月一日壬辰建在江寧縣〈復齋碑録〉
唐立晉顔含大宗碑
含十四世孫唐撫州刺史顔真卿撰並書真卿罷撫州過含墓因敘含而下十五世子孫名字事跡立此碑以大厯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晉顔含碑
晉江夏李闡撰傳含曽孫宋金紫光祿大夫顔延之撰銘十四世孫唐前撫州刺史真卿含字宏都瑯琊臨沂人東晉初官至右光祿大夫西平侯諡曰靖此銘舊有刻石大厯七年四月真卿重建〈集古録目〉
唐𤣥靖先生後碑
唐湖州刺史顔真卿撰並書先生名含光廣陵江都人本姓宏避孝敬皇帝諱改為李氏𤣥宗師事之加號𤣥靖先生詔居茅山碑以大厯十二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白鶴廟記
唐柳識撰劉明素書大厯十三年〈諸道石刻録〉
唐王師乾神道碑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楊綰撰大理司直張從申書師乾字脩然瑯琊臨沂人官至諌議大夫盧循道三州刺史碑以大厯十三年立在句容〈集古録目〉
張從申書余初不甚以為佳但怪唐人多稱之第録此碑以俟識者前歲在亳杜因與秦玠郎中論書玠學書於李西臺建中而西臺之名重於當世余因問玠西臺學何人書雲學張從申也問玠識從申書否雲未嘗見也因以此碑示之玠大驚曰西臺未能至也以此知世以鑑書為難者誠然也從申所書碑今絶不行於世惟予集録有之者呉季子碑隂記崔圓頌德碑並此纔三爾〈集古録目〉
唐祭酒史公碑
唐賈曽撰徐浩書李陽氷篆額代宗時立在溧陽〈復齋碑録〉
唐華陽三洞景昭大法師韋公碑
唐陸長源撰竇衆書井篆額貞元三年正月上元造在茅山玉晨觀〈復齋碑録〉
唐孝子張常洧旌表碑〈並門閭勅旌表碣贊附〉
唐貞元五年旌表張常洧門閭勅一道並紀孝行碑前許昌主簿高字撰旌表碣贊句容主簿承環撰皆同刻不著書人名氏常洧字巨川句容人居父喪廬墓過期有芝草生墳上故見旌表〈集古録目〉
文字磨滅僅可見其髣髴蓋孝悌之為名人之所甚慕而旌表非一世勸也故特録之者惜其將遂不見於後世也其文辭筆畫亦自可佳然不專取乎此也〈集古録〉
唐𤣥宗賜李鍊師詩詔
唐道士任良友書鍊師名含光號貞靖先生𤣥宗所賜詩凡三首詔勅十錬師所上表並答銘十五貞元十四年道士包無際等刻石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三茅君下洎宮記
唐黃洞元撰盧士元書貞元十五年〈諸道石刻録〉
唐總悟上人鍾山林下集序
唐處士石洪撰序桂管觀察判官張譫諸暨縣尉盧建上元縣尉盧少連詩共三首皆洪書為鍾山僧總悟所作也以貞元二十年十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高陽郡許守珪墓誌
元和四年〈復齊碑録〉
唐修下洎宮記
唐浙西觀察判官王師簡撰道士任參𤣥書下洎故茅君宅也在三茅山下元和中浙西觀察使薛苹修以為宮並立三茅君像以元和九年立此碑〈集古録〉
唐紫陽常住莊園等記
長慶三年八月立在茅山玉晨觀〈復齋碑録〉
唐崔𤣥亮遊山題記
唐刑部尚書崔𤣥亮長慶三年遊山題記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幽棲寺沖素和尚塔記
唐沙門靈遵行書長慶三年歸化寶厯二年正月起塔三月十日畢工〈復齋碑録〉
唐崇元聖祖院碑
唐常州刺史賈餗撰前陳州參軍徐挺古八分敬宗即位詔天下求有道之士李德裕為浙西觀察使以道士周息元薦於朝為建此院勅賜號崇元聖祖院碑以寶厯二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鴻禧院記
唐賈餗文〈諸道石刻録〉
唐茅山三像記
八分書與崇元聖祖院記一體書李德裕既建聖祖院並立𤣥元皇帝孔子尹喜三像援引傳記事跡作此記以寶厯三年刻〈集古録目〉
唐李德裕撰德裕自號上清𤣥都大洞三景弟子上為九廟聖主次為七代先靈下為一切含識造老君孔子尹真人像三軀此固俚巷庸鄙人之所常為德裕為之有不足怪然以孔子與老君為伍而又居其下此豈止德裕之獨可罪耶今史記載孔子問禮於老聃聃戒孔子去其驕氣多慾而孔子嘆其道猶龍之語著於耳目自漢以來學者未有以為非者豈止德裕之罪哉〈集古録〉
唐仙壇山銘
並石天尊像一唐道士周道賜書銘不著撰人名氏初道士宋文幹以山石自然成形因立壇其後縣令岑仲琢石為像碑以聖厯三年立在溧水〈集古録目〉
唐右補闕陸洿題名
洿自稱麋鹿臣字為篆書太和三年題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景陽井欄口銘
篆書不著名太和四年六月刻在行宮〈復齋碑録〉
辱井有篆文雲辱井在斯可不戒乎井銘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誰為文〈南豐集古録〉
唐爐峰道塲鐘銘
僧世用述趙景𤣥行書太和四年七月〈復齋碑録〉
唐攝山棲霞寺賢聖㑹記
釋善言撰周士年行書並題額太和五年九月十五日〈復齋碑録〉
唐沈傳師攝山題名
正書太和七年六月〈金石録〉
唐修水陸無遮齋題
太和七年六月〈諸道石刻録〉
唐禁山碣
並太和七年禁樵採勅同刻在茅山〈諸道石刻録〉
唐平泉院無礙田記
開成中立〈諸道石刻録〉
唐趙浩書金剛經
正書僧清濟篆額開成五年正月立〈復齋碑録〉
唐李德裕遙傷孫尊師詩
唐李德裕遙傷孫尊師詩三首寄題黃先生舊館詩一首後附秘書省校書郎裴方質八分德裕時為司空平章事以㑹昌三年刻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重換司空廟殿記
據碑司空漢光武時人二十三世孫唐杭州臨安縣令有則易其廟之故殿立此碑從姪重厚撰族人文察書而皆不著姓當光武時為司空者非一人而有則於唐亦不顯不知其為何人也有則自稱宗長又有宗副都枝長宗正宗録都孔目廟祝衡陽侍郎等諸枝長孔目及職司題名者數十人皆其族人也碑以㑹昌六年八月立在溧陽〈集古録目〉
唐重修呉大帝廟階記
唐河陽三城節度團練衙推石湘漢不著書人名氏永寧縣主簿周知素重修大帝廟階以天中六年立此記〈集古録目〉
唐重建開善寺碑
唐宋整撰宋渙正書並正書額咸通三年十月建〈復齋碑録〉
唐僧伽殿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僧伽殿潘昉等所立並題名數十人碑以咸通七年立〈集古録目〉
唐奉禮郎戴府君誌
正書小字分書額懿宗時立在溧陽縣〈復齋碑録〉
唐孝子張府君旌表碑
唐王丞福書雷珍題額咸通十三年〈諸道石刻録〉
唐攝山棲霞寺律大德碑
唐王如玭撰沙門澄觀正書大厯四年三月建乾符五年十一月重立〈復齋碑録〉
唐潘城院碑
唐道士劉驩撰陶貞固正書並篆額中和三年七月十五日立在溧水〈復齋碑録〉
唐立西漢御史大夫趙王廟記
林雲撰中和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復齋碑録〉
唐車府君誌
唐大成軍都虞侯淮南押衙車府君誌光啓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又無書撰人名〈復齋碑録〉
唐重立許長史舊館壇碑
梁陶隱居撰並書普通二年正月記唐裴行矩重立〈諸道石刻録〉
唐三茅山記
唐人書不著名字備記三茅山四面所至地里逺近〈集古録目〉
唐景陽井欄記
唐閬川上〈缺〉縣主簿張著撰無書人名氏並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唐禮部侍郎信州刺史劉大真碑
唐裴度撰蔣潼正書在溧水縣〈諸道石刻録〉
鳳凰臺記
武仙童碑
玉霄庵碑
三碑諸道石刻録
呉開善寺塔院並記
無撰人姓名李陶正書並篆額順義七年六月〈缺〉日記〈復齋碑録〉
呉徐溫鑄興化院鐘記
武義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立在府城香林寺〈復齋碑録〉
呉徐公重建靈寶院記
道士王棲霞撰道士呂子元正書並篆額太和三年重光辛單閼年九月九日癸巳記〈復齋碑録〉
南唐牛首山祖堂幽棲禪院佛殿記
沙門無業撰沙門處安正書並篆額昇元二年庚子二月記〈復齋碑録〉
南唐宋齊丘鳳臺山詩刻二十韻
宋齊丘天祐八年題昇元三年奉勅立石王紹顔奉勅正書治平四年重撰〈復齋碑録〉
南唐天王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溧水縣人許儒造石天王像以昇元六年立此記〈集古録目〉
南唐方山洞𤣥觀勅還舊鐘記
道士劉日新撰道士李希曜正書並篆額保大元年十月七日立〈復齋碑録〉
南唐保寧院鐘贊
保大二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義井記
保大三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保大香爐記
保大三年乙巳歲五月二十四日己未記〈復齋碑録〉
南唐中興佛窟寺碑
孫忌撰尉遲樞正書王文秉篆額保大四年丙午二月五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方山寶華宮碑
撰人〈碑缺〉鼐行書王文秉篆額並鐫保大四年六月立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張懿公碑
殷崇義撰朱鋭正書保大六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辟支佛大廣現身記
周彥崇撰孟文益行書保大六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保大井欄銘記
保大八年三月內建造此井〈復齋碑録〉
南唐祈澤寺碑
釋契思撰並正書篆額保大八年庚戌六月二十八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清涼寺悟空禪師碑
韓熙載撰並分書篆額保大九年七月二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南唐祭悟空禪師文
保大九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貞素先生王棲霞碑〈號𤣥博大師〉
徐鉉撰並篆額徐鍇分書王文秉刻字保大壬子〈復齋碑録〉
南唐重立呉太極左仙公葛公碑
梁陶隱居撰保大十四年丙辰七月辛卯朔五日乙未重建〈復齋碑録〉
南唐題葛仙公碑隂文
句容縣令王𤣥撰並書男邕題額保大十四年中秋月庚申朔記〈復齋碑録〉
南唐青元觀九天使者功德殿記
賈穆述王燮書保大十五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紫陽觀碑
徐撰楊元鼎書並篆額王文秉刻己未歲十二月一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徐鍇茅山題名篆書
太歲庚申弟子徐鍇敬謁〈復齊碑録〉
南唐般若心經
篆書不著名王文秉刻字〈諸道石刻録〉
其後八分題曰左千牛衛兵曹㕘軍王文秉刻字文秉南唐人善篆書此經字畫與文秉他所書相類然不知何以但稱刻字也石在人家〈集古録目〉
南唐許真人並銘
徐鉉撰並篆書在玉晨觀〈諸道石刻録〉
南唐蔣莊武帝廟碑
徐鉉撰朱銑正書〈諸道石刻録〉
南唐𤣥傳大師王君碑 即王棲霞碑已見前
徐鉉撰篆書並題額徐鍇八分〈諸道石刻録〉
南唐小篆千文
王文秉篆書建隆元年刻石在茅山〈集古録目〉
小篆千文者江南人王文秉書其後題雲大唐庚申歲者建隆元年也偽唐李煜自周師取淮南畫江為界以稱臣遂削去年號奉周正朔然世宗特許其稱帝故文秉猶稱唐而不書年號直雲庚申歲也文秉在江南篆書逺過徐鉉而鉉以文學名重當時文秉人罕知者學者皆云筆雖未工而有字學一㸃一畫皆有法也文秉所書獨余集録屢得之此本得於太學楊南仲〈集古録〉
南唐紫陽宮石磬銘
張獻撰王文秉筆建隆二年刻石在人家〈集古録目〉紫陽石磬銘余獨録於此而不附他書者文秉之書罕見於今也小篆自李陽冰後未見工書文秉江南人其字畫之精逺過徐鉉而中朝之士不知文秉但稱徐常侍者鉉以文章有重名於當時故也歲在辛酉晉天福六年李昪之昇元五年也五代干戈之際士之藝有至於斯者太平之世學者可不勉哉〈集古録〉
騎省石
在句容縣治徐曽題名故為騎省石〈諸道石刻録〉
南唐延賔亭記〈宋齊丘文〉
南唐龍山泉銘
南唐題明徵君墓詩〈徐鍇篆〉
南唐金剛藏經殿碑
韓熙載撰並書〈四碑諸道石刻録〉
宣州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彰郡二漢屬丹陽郡呉為重鎮晉徙丹陽於建業而以其地置宣城郡宋齊梁陳因之梁兼置南豫州隋平陳郡廢改州為宣州大業初復置宣城郡唐武德三年曰宣州天寶元年曰宣城郡呉陞為寧國軍節度皇朝因之今縣六宣城 南陵 涇縣寧國 旌德 太平〉
唐修東門頌
唐武平一撰張敬立書並題額開元十一年立〈訪碑録〉
唐良吏記
唐大理司直攝監察御史陳簡甫撰大理司直陳太階書大厯中宣州刺史陳〈碑不著名〉采開元以來州之良吏刺史裴曜卿刺史兼江西採訪使班景倩竹承構裴敦復贈刺史李偁司功㕘軍張邈凡六人刻石為之記偁常為江縣令終於宣州長史廣德中浙中盜起過宣州者皆相戒不入其閭討擊使以聞贈宣州刺史碑以大厯四年立〈集古録〉
唐宣歙觀察使薛邕去思頌
唐崔巨撰裴業分書並篆額大厯十四年八月五日建〈復齋碑録〉
唐顔魯公殘碑
大厯十四年〈諸道石刻録〉
唐禪定寺通公碑
唐嚴綬撰顔頵正書永貞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唐杯渡禪師影空碑
唐朱存撰釋巨鄰篆書太和三年立在隱靜山〈復齋碑録〉
唐修敬亭府君廟記
唐劉重鈞撰太和十年立在廟中〈訪碑録〉
唐福田寺經藏院記
唐崔從龜撰僧元孚書㑹昌二年立〈復齋碑録〉
唐鄭薫記顔魯公題蒲塘客旅
唐宣歙池觀察使鄭薫記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復齋碑録〉
唐新興寺碑
唐歙州刺史盧肇撰並書越州刺史楊嚴篆額新興寺在宣州宣宗大中初悉復武宗所毀佛寺刺史裴休修之而立此碑以大中二年立〈集古録目〉
唐疊嶂樓記
刺史獨孤霖書咸通十二年十二月辛亥〈復齋碑録〉
呉新興寺崇福院五百羅漢碑
天德崇義正書太和癸巳歲十月建〈復齋碑録〉
多寶塔記
孟拱辰書〈諸道石刻録〉
琴高亭頌
杜禕撰八分書〈諸道石刻録〉
南唐涇縣文宣王廟記
徐銑記徐鍇篆書太歲丁未十月九日呉光輔徐廷祚立〈復齋碑録〉
南唐袁石題
徐廷祚篆書保大五年在涇縣〈復齋碑録〉
南唐魏惠王神道碑
常夢錫撰書人殘缺王文秉鐫保大七年己酉十二月建〈復齋碑録〉
南唐彰城寺鐘銘
神仙戒
鄭畋文〈二碑諸道石刻録〉
徽州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彰郡二漢屬丹陽郡呉孫權分置新都郡晉武帝改為新安郡宋齊因之後廢隋平陳置歙州大業初置新安郡唐武德四年復置歙州天寶元年曰新安郡皇朝因之統縣六 歙縣休寧 祈門 婺源 績溪 黟縣〉
唐薛稷祠堂記
陳允升撰李灝分書篆額年月漫滅〈諸道石刻録〉
南唐婺源都置制城記
劉津記正書並篆額昇元二年十月五日〈復齋碑録〉
江州
〈古荊二州之境春秋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屬廬江豫章二郡晉惠帝置潯陽郡兼置江州初治豫章武帝咸康六年移治潯陽中流襟帶常為重鎮宋齊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大業初州廢置九江郡唐武德四年復置江州天寶元年曰潯陽郡皇朝因之今縣五 德化 德安瑞昌 湖口 彭澤〉
宋慧逺法師碑
宋謝靈運撰張野序不著書人名氏慧逺姓賈氏雁門人東晉末居於廬山東林碑在廬山〈集古録目〉
隋西林道碑
隋太常博士歐陽詢撰不著書人名氏筆畫遒勁或以為公自書按兩京記隋改寺為道碑以大業十三年立在廬山西林寺〈集古録目〉
渤海公在隋為太常博士時作不著書人名氏字畫遒勁世或以為公自書公時年尚少又字法與公書不同不知何人書也〈集古録〉
碑題太常博士歐陽詢撰而不著書人名氏余家藏隋姚辨墓誌元壽碑皆率更在大業中為博士時所書與此碑字體絶不類知其非率更書也〈金石録〉
唐佛䭾禪師舍利塔碑
〈缺〉月二十九日建〈復齋碑録〉
唐新剏東林寺菜園記
唐魯德璠撰林荄正書鄧初篆額咸通四年九月三日〈復齋碑録〉
唐狄梁公碑
唐皮日休撰錢雍分書並篆額咸通五年立在彭澤縣修真觀〈復齋碑録〉
唐觀察使武陽公韋公寫真贊
唐苗紳撰咸通八年書在東林寺〈諸道石刻録〉
唐重建東林寺禪大德言公碑
唐苗紳撰裴光逺分書並篆額咸通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建〈復齋碑録〉
唐廣平公舊園記
唐薛正己撰劉詢書並篆額光啟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立在東林〈諸道石刻録〉
唐圓通大師碑
唐裴廷裕張文祐捨手書〈訪碑録〉
唐西林題名
唐顔魯公書永㤗丙午六月題〈集古録目〉
唐東林寺慧逺法師影空碑
唐李演述僧惟高書王遹篆額貞元中建武宗時廢宣宗大中八年七月再立〈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律大德熙怡大師碑
唐許堯佐撰李行言分書並篆額貞元十二年八月建武宗時廢宣宗大中八年再立〈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經藏碑
唐李肇撰元和七年九月建武宗時廢大中十三年七月八日馮譔重書再立並篆額〈復齋碑録〉
唐東林寺律大德粲公碑
唐吉州司戶許堯佐撰呉郡陸蔚之書並篆額元和八年端午建武宗時廢大中八年七月再立〈復齋碑録〉
唐東林寺臨壇大德塔頌
唐劉軻撰弟子雲臯正書元和八年十月建武宗時廢大中八年七月重立〈諸道石刻録〉
唐崔融遊東林寺詩
正書無姓名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曽孫江州刺史能重刻〈復齊碑録〉
唐興果寺律大德奏公塔碣
唐白居易撰僧雲臯正書長慶二年閏十月一日建武宗時廢宣宗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復齋碑録〉
唐題東林寺影空碑隂
唐李渤撰僧雲臯正書長慶三年三月七日〈復齋碑録〉
唐廬山峯頂寺臨壇大德法真碑
唐李宏慶撰僧雲臯正書長慶三年四月立〈復齋碑録〉
唐東林寺律大德熙怡石墳哀誌銘
唐侯高撰僧雲臯正書長慶四年五月十三日立〈復齋碑録〉
唐辯石鐘山記
唐李渤字濟之撰不著書人名氏彭蠡湖之口有石鐘酈道元注水經以為水石相薄為鐘音因以得名渤遊山中見有臥石叩之其鳴如鐘土人曰此石鐘也故為此記以辨之渤時隱居白鹿洞稱白鹿先生後官至桂管觀察使太和元年故吏呉文幹刻石在湖口鎮〈集古録目〉
唐東林大師真堂記
唐倪匡明書並篆額大和三年〈諸道石刻録〉
唐棲霞寺大德玭律師碑
唐劉軻撰沙門雲臯正書齊餘篆額太和四年七月十二日建武宗時廢宣宗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再立〈復齋碑録〉
唐水閣院律大德齊明和尚碑
唐鄭素卿撰僧道真行書太和六年三月六日建大中八年再立〈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德化王重置白氏文集記
僧匡白記余文真正書倪臣明篆額太和六年八月十二日〈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白氏文集記
唐白居易記僧雲臯正書太和九年八月〈金石録〉
唐寶稱大律師塔碑
唐秘書丞史館修撰劉軻撰江州司戶㕘軍陳去疾書前振武節度㕘謀李庭彥篆額律師江南講僧也名智滿陶靖節之九世孫始出家於寶稱寺故以為號碑以開成四年立大中八年重建在廬山〈集古録目〉碑以開成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建武宗時廢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重立〈復齋碑録〉
唐曹汾去東林詩
㑹昌三年七月十三日刻在玭師碑隂〈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觀音方丈記
江夏僧元楚記東夷溟島太𤣥谷沖寂野叟書大中六年二月十三日〈復齋碑録〉
唐撫州景雲寺上宏和尚石塔碑
唐白居易撰李克恭正書段全緯篆額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在東林寺〈復齋碑録〉
唐隴西子德題名
大中十年同遊刻石西林寺〈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建碑記
唐張又新撰裴光逺篆額大中十年四月三十日〈復齋碑録〉
唐復東林寺碑
唐湖南觀察使潭州刺史崔黯撰散騎常侍柳公權書寺在江州先被廢至宣宗時復立碑以大中十一年四月立在廬山東林寺〈集古録目〉
㑹昌中被廢大中初黯為江州刺史而復之〈集古録〉
唐韋宙施錢再造經藏堂宇題
大中十二年刻石在東林寺〈諸道石刻録〉
唐裴諷題名
刻在齊朗和尚碑隂大中十四年六月〈諸道石刻録〉
唐經藏院碑隂記
唐撫州刺史蔡京撰正書無名大中十四年五月
南唐重修東林寺記
韓王知證記孟拱辰分書並篆額昇元六年七月一日〈復齋碑録〉
南唐太乙真人廟記
韓王知證記孟拱辰行書並篆額昇元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彌勒菩薩上生殿記
楊弼撰僧慕莊書保大三年二月二十日杜昌業建〈諸道石刻録〉
南唐太乙觀董真人殿碑
道士倪少通撰道士鍾德載正書並篆額保大十一年十一月〈復齋碑録〉
南唐東林寺上方禪師舍利塔記
彭瀆撰並分書額伊從道正書保大十四年歲次丙辰十月庚申建王文秉刻〈復齋碑録〉
南唐文宣王廟記〈引書佚〉
南唐張靈官記
徐鉉撰徐鍇書並篆額歲次癸酉上元立〈諸道石刻録〉
南唐義門陳氏書堂記
徐撰徐鍇書並篆額〈諸道石刻録〉
池州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彰郡二漢屬丹陽郡晉屬宣城郡宋齊梁陳隋因之唐武德四年析宣州置池州貞觀元年州廢永㤗元年復置後曰池陽郡皇朝因之今縣六貴池 青陽 銅陵建德 石埭 東流〉
唐張嶙府君墓誌
唐韓勵躬撰正書無名貞元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立在建德縣〈復齋碑録〉
〈闕〉
並書凡詩五首武陽郡公韋丹詩〈缺〉
四年刻〈集古録目〉
唐崔澣撰〈京兆金石録〉
法王和尚塔碑
僧迥斌撰丘光道書〈諸道石刻録〉
寶刻叢編卷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十六
宋 陳思 撰
〈闕〉
寶刻叢編卷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十七
宋 陳思 撰
〈闕〉
寶刻叢編卷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十八
宋 陳思 撰
梓州路
渠州
〈春秋戰國為巴地奈二漢屬巴郡晉初屬巴郡惠帝分置宕渠郡宋齊屬宕渠郡梁立渠州西魏立流江郡後周因之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為宕渠郡唐武德元年曰渠州天寳元年曰流江郡皇朝因之今縣三 流江 隣水 隣山〉
漢賜豫州刺史馮煥詔
漢賜豫州刺史馮煥詔安帝元初六年也首雲告豫州刺史馮煥者漢詔之式如此按馮君車騎將軍緄之父緄傳雲煥為幽州刺史又有墓闕題雲豫州幽州刺史馮使君神道 季年豫州境內無盜賊事上谷代郡皆幽州部詔有北顧心灰頃屬樂浪之文亦幽州也詔中諭其竭心盡慮而使之便宜數上必自豫徙幽而賜此詔其石下斷惟存上八字意不能詳考煥猶在豫故其前尚稱故官也
漢幽州刺史馮煥神道
銘雲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刺史馮使君神道按後漢書馮緄傳緄父煥安帝時為幽州刺史而緄碑亦云幽州君之元子此字在宕渠緄墓前雙石闕上知其為煥闕也〈金石録〉
漢幽州刺史馮煥神道今在渠州馮緄傳雲父煥安帝時為幽州刺史建光元年卒𨽻釋有元初六年賜豫州刺史馮煥詔煥之殘碑有郎中尚書侍五字可辨今無所見也〈𨽻釋〉
漢馮煥殘碑
漢馮煥殘碑二十九字其雲此鮮卑叛逆則元初六年詔除幽州時事也其雲䇿書嘉歎賜錢者馮緄傳載煥死於獄中帝愍之賜錢十萬當是此事也末有永寧二年四字蓋其卒之年月也帝紀書建光元年正月幽州刺史馮煥卒 二郡太守討髙句驪穢貊不克四月遼東都龎奮承偽璽書殺元蒐太守姚光緄傳雲煥幽州刺史疾忌奸惡元蒐太守姚光亦失人建光元年怨者詐作璽書賜煥光以歐刀下東龎奮行刑奮即斬光收煥煥疑詔有異上自頌病死獄中建光之元即永寧二年是歲二月改元煥以四月終故碑尚用舊年也碑字雖無㡬而皆與史合〈𨽻釋〉
漢馮煥殘碑隂
漢馮煥殘碑隂諸曹吏及帳下司馬武剛司馬十餘人其間有貫潁川汝南陳國者皆豫州舊部也〈𨽻釋〉
漢車騎將軍馮緄碑
漢故車騎將軍馮公之碑篆額馮公名緄巴郡宕渠人碑雲字皇卿而本傳作鴻卿碑雲一要金紫十二銀艾緄終於廷尉而以將軍題碑首者以金紫之貴也緄以永康元年十二月卒〈𨽻釋〉
漢馮緄墓六玉碑
其上有烏三足狐九尾其下則二驢有一人跨其右者最下一牛首蜀人謂之雙排六玉碑
又一碑與六玉碑同一石在馮緄墓道中蜀人謂之六物碑其上朱雀而下𤣥武其中沒字漫滅也〈並𨽻釋〉
漢馮緄墓單排六玉碑
上有朱雀𤣥武蜀人既以前碑謂雙排而謂此單排恐亦是馮緄墓道中
漢是邦雄傑碑
無名碑以天祿為額其下刻一牛首又有碑上朱雀而下𤣥武其中則沒字碑也此碑之雲是邦峻生雄傑峻之上下各闕一字蓋言其山川孕秀也其間有晉陽侯苗由彼適梁犍為武陽之句疑其姓楊而家犍為也其初雲畔羌動干戈州郡無賦發君設貲寳當是出家財以禦宼也其中又有君將出征及賔布子亦是破賊之事碑今在西州字畫頗類李翊碑〈𨽻續〉
漢是邦碑隂沒字碑
沒字碑是邦雄傑之隂也與馮緄墓道一碑相類非磨滅者朱雀在其上龜蛇在其下〈𨽻續〉
漢益州太守城埧碑
無名碑蜀人謂之城埧碑末有方三百里圍二尺字及用人用日數似是記板築事首雲肇自軒轅以臻於君則紀其族系也游學魯衛師孔氏門鈎深河雒綜覽典墳明美其學問也自此厯官皆利缺多敘討撃宼攘鳩集散流之事有先零氏羌攻犯及四方㑹聚萬有餘人之語司集議以其有謀詔拜益州太守餘或句有讀而上下文不相屬矣〈𨽻釋〉
漢廣漢屬國侯李翊碑
碑無額碑雲君諱翊字國輔厯五官功曹守察孝為郎拜廣漢屬國侯熹平二年卒銘文屬國李侯之語知其姓李〈復齋碑録〉
漢廣漢屬國侯李翊夫人碑
廣漢屬國侯夫人碑李翊之配也兩碑今在渠州歐趙時皆未出其文雲於戲夫人臧侯苗焉蓋夫人之
姓臧也其後歎辭〈缺〉 未易曉中有重
文數句惟其〈缺〉 再出漢婦人墓銘見
於文士〈缺〉 刻存於今者獨此一碑爾
唐立魏太尉鄧公神廟碑
唐邢冊撰正書無名氏長慶四年三月五日立〈復齋碑録〉
唐創起歇馬五亭記
唐南車撰王朏正書並題額開成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復齋碑録〉
唐隂平縣記
唐鄭絪撰無書人名氏篆額大中六年五月十八日記〈復齋碑録〉
唐重陽亭銘
唐李商隱撰正書無名氏大中八年九月〈金石録〉
唐百神堂記
唐節度吳行魯記正書大字無姓名乾符三年歲寄丙申四月二十日記〈復齋碑録〉
唐冊贈張丞相順濟王並祭文
正書無姓名廣明二年歲次辛丑正月庚戌朔十七日丙寅立〈復齋碑録〉
唐新修順濟王廟記
正書書撰人姓名缺中和元年十二月記〈復齋碑録〉
唐冊贈鄧文衛聖侯勅碑
唐劍州刺史姚卓狀鄧乾裕書並篆額中和五年八月十日立〈復齋碑録〉
唐東溪亭詩
唐劍州節度行軍司馬任侗撰序並詩監軍使程山望等和者九人無書人名氏及刻石年月〈集古錄目〉
梓潼五婦山神廟碑
在梓潼北四十里〈寰宇記〉
九龍堂記
〈諸道石刻録〉
利州路
巴州
〈春秋戰國為巴郡秦二漢屬巴郡蜀劉氏分屬巴西郡晉因之晉宋之間為夷獠所據宋末始於嶺南立歸化郡齊因之梁又立木門郡元魏得其地立巴州及太谷郡後復入梁而太谷廢西魏後周皆立巴州隋開皇初歸化木門二郡並廢屬巴州大業初州廢置清化郡唐武德元年曰巴州天寳元年曰清化郡蜀王氏孟氏因之今縣五 化城 難江恩陽 曽口通江〉
漢廣漢屬國都尉丁君碑
廣漢屬國都尉丁君碑威宗元嘉元年立丁君名魴字叔河其碑僅有數句成文如雲耽樂術藝大雅少疇治易韓詩垂意春秋其仕則初為蜀都屬國都尉三載功成遷於廣漢立碑者十餘人嚴子修為之首〈𨽻釋〉
漢巴郡太守張納功德敘
其前題巴郡太守都亭侯張府君功德敘雲君諱納字子郎渤海南皮人也又雲丙子璽書封都亭侯碑無卒𦵏年月其後頗敘述政績而繋以銘詩蓋巴郡太守德政碑爾〈金石録〉
巴郡大守都亭侯張府君功德敘靈帝中平五年立今在巴州張君名納渤海人碑雲立姓定氏應天文像蓋謂二十八舎有張宿其不經與栁敏碑同此碑乃掾屬李元等為之碑隂各書曹掾之職而不稱故吏則是張君在郡之日所立〈𨽻釋〉
漢張納碑隂
張納碑隂題名七十有四人從事及丞則書其字主簿掾史並書名蓋一郡之吏也〈𨽻釋〉
益州從事宕渠李元次公等七十四人題名末行雲中平五年三月上旬書君升台祚承天百福子孫千億〈復齋碑録〉
唐龍興寺頌
唐崔璟撰王幼成書開元十五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救苦觀世音像銘
乾元二年正月〈諸道石刻録〉
唐立巴郡太守嚴顔廟碑
唐韋曽撰無書人姓名貞元二十年〈諸道石刻録〉
唐羊士諤遊西龕詩
元和六年並題石壁寒食遊眺二詩〈復齋碑録〉
唐刺史喬公郡齋詩
長慶元年七月〈諸道石刻録〉
唐重修嚴顔神廟碑
唐馮澥撰蒲君宰正書天復五年十月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唐光福寺楠木歌
唐嚴武史俊作〈訪碑録〉
唐古楠行
唐鮮于詵作〈諸道石刻録〉
唐嚴武題龍日寺西龕石壁詩
行書無姓名〈金石録〉
唐㕁昻光福寺詩
行書無姓名〈金石録〉
唐河東薛公布政録
唐裴寘辭纂述王勛書〈諸道石刻録〉
唐南角山記
唐刺史楊師謀撰在集州即難江縣地唐武德四年立集州皇朝熈寧五年州廢來屬
文州
〈春秋戰國及秦屬氐羗地漢屬廣漢郡晉秦始中立隂平郡西魏立文州及盧化郡後周因之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屬武都郡義寧二年立隂平郡唐武德元年曰文州天寳元年曰隂平郡蜀王氏孟氏因之今縣一 曲水〉
唐⿴㲙驛記
正書書撰人姓名缺碑漫滅正書額四字全天寳四年立〈復齋碑録〉
寳刻叢編卷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十九
宋 陳思 撰
䕫州路
䕫州
〈都督府春秋為庸國之魚邑庸滅屬巴秦及二漢屬巴南二郡均平六年分屬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璋改為巴東郡蜀晉宋齊皆因之齊兼立巴州梁曰信州後周立總管府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府廢後置巴東郡唐武德元年曰信州二年改曰䕫州天寳元年曰雲安郡蜀五氏陞鎮江軍節度後改曰寧江今縣二 奉節 巫山〉
漢巴官鐵量銘
漢巴官鐵量銘雲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前代以永平紀年者凡五漢明帝晉恵帝後魏宣武李宻偽蜀王建惟明帝至十八年其他皆無及七年者以此知為明帝時物也〈金石錄〉
銘雲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此盆色類州砂黃魯直石刻雲其一曰秦刀巴官三百五十戊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余紹興庚午親見之今在巫山縣治〈資古紹志錄〉
巴官鐵盆銘十六字顯宗永平七年造建中靖國初黃魯直自戎州東歸厥弟叔向攝邑巫山有大鹽盆積水堂下以植蓮芡魯直去其泥而識之其文鑄出鐵上故雖有發筆而勢不可縱人或指以為篆首行惟有一字如已而及最後一字如西而有連筆魯直以為前刀而後酉亦謂之秦篆又以斗為戊皆誤也〈𨽻續〉
漢巴官鹽量銘銘三行十六字量在巫山舊蓄水種蓮建中初山谷濯去汚泥得欵識謂前一行乃秦篆曰刀其二曰巴官三百五十戊其末曰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當是時歐陽公已下世不及見不得以入錄趙德夫雖得以入錄其正考乃雲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殊失次序無義理余服山谷之言多是惟首行以勹為刀金疑是乙量以甲乙名之乙次甲其第二量乎次曰巴官三百五十戊巴官巴都官量也以戊為戊疑是斗言此量所容三十五石耳其最後行曰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按明帝永平七年正月二日乙酉至十二月十九日丁酉凡二十七酉記此量成於丁酉亦絳老人四百四十五甲子之義也餘生晚恨不見山谷〈集古後錄〉
晉都鄉侯斷碑
上半不存不知姓名末行有昇平二年三月上旬立〈復齋碑錄〉
唐雜言神女詩
唐忠州刺史李吉甫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刻〈復齋碑録〉
唐題巫山詩
唐蔡穆撰沈約真行書元和五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神女廟詩
唐荊南節度判官敬騫撰試左金吾衛兵曹㕘軍沈㓜真書元和五年十二月刻在巫山〈集古錄目〉
唐白帝城新修祠廟記
唐馬文約撰戴昇正書並額元和九年立〈復齋碑錄〉
唐刺史㕔壁記
唐劉禹錫撰正書無姓名長慶二年〈復齋碑録〉
唐神女廟詩
唐李貽孫撰正書無名㑹昌五年九月〈金石錄〉
唐都督府記
唐䕫州刺史李貽孫撰繆師愈書其記州之城壘祠宇古跡甚備碑以㑹昌五年十一月立〈集古錄目〉
余嘗謂唐世人人工書故其名堙沒者不可勝數每與君謨歎息於斯也如巨靈該繆師愈今人尚不知其姓名況其書乎余以集錄之博僅各得其一爾〈集古錄〉
唐丘𤣥素神女廟記
唐䕫州刺史丘𤣥素詩一首無刻石年月〈集古錄目〉
後唐重修白帝廟記
劉綸述並行書篆額長興二年六月記〈復齋碑錄〉
前蜀重修水陸院佛殿記
右拾遺張恂撰〈諸道石刻錄〉
白帝廟石筍詩三首
〈諸道石刻錄〉
黔州
〈春秋屬巴地戰國屬楚秦昭王伐楚取黔中以屬黔中郡二漢屬武陽郡晉宋齊皆因之後不賔服後梁武帝時蠻飾以其地歸附初立泰州後改曰黔州天寳元年曰黔中郡蜀王氏陞武泰軍節度今縣二 彭水 黔江〉
漢孝廉栁敏碑
碑雲君諱敏其先蓋五行星仲二十八舎栁宿之精也其說可謂怪矣此碑以栁君得姓出於栁宿果何所據哉〈金石録〉孝亷栁君碑栁君名敏厯五官功曹宕渠令碑以孝亷稱之重其行也其父亦因孝廉除郎中碑字雖有漫滅考其文意蓋栁君以本初元年再為郡守所舉不幸而死後二十三年縣令趙臺念其墓無碑識故為立石時靈帝建寧二年也〈𨽻釋〉
孝廉栁敏碑今在黔州𨽻釋雲敏嘗為郎中五官功曹宕渠令死後二十三年縣令趙臺念其墓無碑識故為立石時靈帝建寧二年也余考之不然其以孝廉除郎中者敏之父也厯五官功曹宕渠令者敏也其言建寧元年趙臺念素白之義其二年十月甲子為君立碑者建寧三年也按范曄漢記建寧二年十月庚子晦日有食之逆數而上十月無甲子趙德夫金石録識於目録之下雲建寧二年六月然此碑其稍漫不可識者則十有四字其可識者三百十字而十月甲子又特全好無昏舛可信而不疑況是年六月一日辛未亦無甲子惟建寧三年十月乃正得甲子朔碑所謂其二年者元年之後二年也〈集古後録〉
漢栁敏碑隂六玉
栁敏碑隂其上刻一禽若鳳其下則麟也中有牛首銜環兩旁凡六玉其左則瑁圭璧其右則琮璋璜〈𨽻續〉
忠州
〈春秋戰國為巴地秦屬巴郡二漢蜀晉宋齊梁因之梁立臨江郡後周兼立臨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屬巴東郡義寧二年復立臨州唐貞觀八年改曰忠州天寳元年曰南賔郡前蜀後蜀因之今縣四臨江 墊江 豐都 南賔〉
漢縣三老楊信碑
縣三老楊信碑石已剝鮮有成章者惟官氏名字俱存所云陳留太守則其父祖也其文有蠻夷盜賊及奬厲兵甲之句蓋是述其扞宼之績其官惟有官掾功曹四字其中有惟兮和平大漢元年之文惟兮歎惜之辭和平者威宗之紀年其未雲七十有二遭疾則其所終之夀也〈𨽻釋〉
唐仙都觀王隂二仙翁碑
唐李䖍之撰施楚玉正書景雲二年正月立〈金石錄〉
唐仙都觀王隂二真君碑
唐薛鏡一撰宇文楚珪正書景雲三年正月立〈復齋碑錄〉
唐明皇夢真容詔
開元中刻〈諸道石刻錄〉
唐明皇遊太守康公詩
唐明皇御製並行書古篆額天寳十三年二月建〈復齋碑錄〉
唐御製御書詩刻石記
唐南賔太守康昭逺謹述天寳十三年甲午二月七日癸酉建〈復齋碑錄〉
唐仙都觀王隂二真君影堂碑
唐李吉甫撰儲伯陽行書貞元十四年正月立〈金石錄〉
唐論土洲記往復書
唐段文昌撰房式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七年十一月〈金石錄〉
唐土洲耆老思舊記
唐段文昌撰王𤣥同正書貞元十五年記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建〈復齋碑錄〉
唐修仙都觀記
唐段文昌撰李師復正書太和七年正月五日立〈復齋碑錄〉
唐題仙都觀詩
唐南卓張次宗作太和八年五月十八日〈復齋碑錄〉
唐仙都觀修齋靈感記
唐段成式撰李騰書咸通四年五月十七日立〈復齋碑錄〉
唐扶風公創造仙都觀天尊殿石像記
唐蹇宗儒撰尹翃正書並題額咸通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記〈復齋碑錄〉
唐仙都觀老君石像記
唐馮涯撰尹翃正書咸通五年七月五日記〈復齋碑錄〉
唐仙都觀新建南樓記
唐栁駢撰楊珪書咸通三年四月記乾符三年七月建〈復齋碑録〉
唐仙都觀黃籙齋祥瑞詔
中和二年〈諸道石刻錄〉
前蜀仙都觀石函取經記
杜光庭撰正書天復七年四月〈復齋碑錄〉
後蜀重刻盧潘平聲詩
泰政五年十月三日楊仁煦以舊本重刻〈復齋碑錄〉
萬州
〈春秋戰國為巴地秦二漢屬巴郡建安中分屬巴東郡晉宋齊皆因之後周立安鄉南都二郡兼立南州後改安鄉曰萬州南都曰懷德隋州郡並廢屬巴東郡唐武德二年立南浦州八年州廢屬䕫州九年復立曰浦州貞觀八年曰萬州天寳九年曰南浦郡前蜀後蜀因之今縣二南浦 武寧〉
漢真道冢地碑
真道冢地碑延熹七年真道以錢八千從真教兄弟市此地廣二十二丈其文戒約後世作冢取上方隅但得宿山居留不得爭訟舎地怖之以天帝誅疾勸之以勉崇孝道戒之以不得違犯先人之約字札紊碎不能盡述〈𨽻續〉
唐永刺史冉仁才碑
唐張昌齡序李崇真行書弟子恂書名龍朔三年二月十二日立〈復齊碑録〉
唐岑先生銘
唐嚴浚撰正書無姓名乾元三年四月〈金石録〉
唐大雲寺岑公石洞志
唐段文昌撰元和八年十月立在大雲寺〈復齋碑録〉
涪州
〈春秋戰國為巴地秦二漢屬巴郡建安二十一年蜀分立涪陵郡晉因之後廢而復立隋開皇初又廢屬渝州唐武德元年祈置涪州天寳元年曰涪陵郡前蜀後蜀因之今縣三涪陵 樂溫武龍〉
漢廣漢綿竹令王君神道
建寧元年十月造縣令字作苓漢人淳質文字相近者多假借用之如縣令字人所常用而尚假借何也〈金石録〉廣漢綿竹令王君神道九字微雜篆體綿字作曰下木畧與縣字相混故趙氏誤作廣漢縣令而謂其借苓為令也歐陽公博收並蓄顧弗深考姓名字畫多有誤讀者德父治郡之餘專意金石刻辨證亦甚精確獨此碑為可笑爾〈𨽻釋〉
漢劉讓閣道題
劉讓所題十六字相傳雲在蜀中閣道建寧者靈帝年號漢碑書犍為之犍皆作楗〈𨽻釋〉
建寧元年十月上旬工楗為武陽劉讓題十六字作一行金石録誤以此合之廣漢王君神道
唐相思寺彌勒石像記
光化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後齋碑録〉
恭州
〈古巴子之都戰國為秦所併立巴郡二漢因之初平六年分巴為二郡以江州為永寧郡建安六年復為巴郡蜀晉宋齊因之梁兼立楚州西魏後周因之隋開皇初郡廢改州曰渝州大業初州廢為巴郡唐武德元年曰渝州天寳元年曰南平郡蜀王氏孟氏皆因之皇朝崇寧元年更名今縣三 三巴 江津 壁山〉
晉夜郎太守母稚碑並隂
晉故寧逺將軍綏蠻䕶軍夜郎太守母府君之神碑𨽻額二十字君諱稚字君孫隆安三年嵗運己亥十月十五日主簿張熊等立
碑隂司馬行談指令巴西陳〈碑缺〉㕘軍事行夜郎令巴西楊玉等題名〈復齋碑録〉
晉義熈靈石社日記
石以二月社日立先鑒傳銘於圮必泰今大篡既正皇晉中興西宼有獨盡之勢闗洛有可乗之兆年豐氣和物寧其極曠代㝠微復著於今輙抑奉時仰協人㑹飛旍命旅廓寧岷夏矣義熈三年二月八日戊申社日記〈復齋碑録〉
唐渝州遊仙觀杜法師功德碑
唐韓太沖撰王義臨書法師諱隱居字貞幹垂拱三年立〈復齋碑録〉
唐張萱靈石碑
天寳十五載正月〈下上碑並諸道石刻録〉
唐王昇靈石碑
乾元三年二月
唐郭英幹靈石碑
廣德二年二月
唐楊冕靈石頌
大厯四年正月
唐李全靈石詩
大厯十年正月
唐任超靈石碑
建中四年正月
唐賀若公靈石碑
溫從撰太和七年二月
唐陳君從靈石銘
陳憲撰㑹昌四年
唐牟崇厚靈石銘
張孟撰大順元年二月
唐張武題記
景福元年三月二日
唐牟知猷靈石詩
景福元年三月十日
梁山軍
〈皇朝開寳三年以石氏屯田務立縣一 梁山〉
漢都鄉孝子嚴舉碑
都鄉孝子嚴舉碑崇七尺其二分之下橫有裂文近歲出梁山軍所傳者皆至裂文止石理皴剝文意間斷不知其尚有闕遺也予再得之始是全碑嚴舉姓名甚分明其碑有文有頌又有辭曰十六句蓋嚴舉之父仕至郡守三女無男以舉為後舉能和顔奉親送終盡孝母氏年老事繼若真德刑州里官表門閭弟子共為立碑又有數行載邑官甄表之因顓稱其為父行喪服制踰禮延熹之七年也〈𨽻續〉
漢嚴舉碑隂
碑雲丞廣漢屬國王杜字文拒右尉楗為南安周位字恵照三十六人題名多稱弟子者〈復齋碑錄〉
漢謁者北屯司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
漢交阯都尉沈君神道
交阯都尉沈君二神道其上各刻朱雀其形相向知此蓋是一人猶王稚子闕盡書其所厯官也其下又刻龜蛇虎首所畫甚工此字及馮煥王稚子闕皆是八分書張懷瓘所謂作威投㦸騰氣揚波者也〈𨽻釋〉
雲安軍
〈開寳六年以䕫州雲安縣置軍縣一 雲安〉
漢鄭子真宅舎殘碑
鄭子真宅舎殘碑所存其上十數字餘石碎矣首雲所居宅舍一區直百萬繼雲故鄭子真地中起舎一區七萬凡宅舎十有二區其次有辭語有歲月雲平四年上存四㸃必熹平也〈𨽻釋〉
漢金廣延母徐氏紀産碑
金廣延母徐氏紀産碑其辭雲光和元年五月中旬金廣延母自傷紀考姓徐氏元初産永夀元年出門託軀金掾李本自此之後其石半滅所存者其下段爾徐氏歸於李本有男曰恭字子肅早終故立從孫廣延為後廣延弱冠而仕又復不祿碑雲廣延年十八娶婦徐氏子肅亦有年十八字而闕其下文當亦是載其婚聘子肅殘碑亦有妻字可證此碑字子肅之上有兩字不甚明上一字髣髴是恭其下頗類成字但漢人無二名而舎恭有墓闕及殘碑皆云恭字子肅可以証廣延之子字子肅者即金恭也但恭之下多一字所不可曉〈𨽻釋〉
漢鉅鹿太守金君闕
鉅鹿太守金君闕七字今在蜀道不知其人也〈𨽻釋〉
漢處士金恭闕
處士金恭字子六字子下一字惟存一筆以墓碣及金廣延母碑㕘之知其字子肅也此石圭首甚銳其上刻三足烏其次橫刻此數字其下有一人執扇而乗馬兩旁有螭銜環近歲出於雲安軍土中〈𨽻釋〉
漢金恭碑
金恭碑其石剝缺殘章少有可認者金掾李本即其父也二弟曰廣延曰雍直其母徐氏有紀貲産碑〈𨽻釋〉
唐楊雲外尊師碑
杜光庭撰在雲昇宮〈復齋碑録〉
福建路
福州
〈大都督府春秋為七閩地秦為閩中郡漢武帝為治縣屬㑹稽郡東漢因之吳分屬建安郡晉太康三年立晉安郡宋齊因之陳兼立閩州後改曰豐州隋平陳郡廢改州曰泉州大業初州廢立建安郡唐武德元年曰泉州景雲二年曰閩州開元十三年改今名天寳元年曰長樂郡後陞威武軍節度唐末為閩王氏所據石晉時入吳越後周改彰武軍皇朝太平興國二年復曰威武軍今縣十二閩縣 候官 福清 懷安 長溪 連江古田 長樂 永福閩清 羅源 寧德〉
觀音寺古篆
篆書十字在福州永㤗縣觀音院後山上閩人黃孝立為子說曰山無名而甚髙峻石皆頑無復鐫刻之跡如人以手指畫泥而成文文隨圓石之形環布之孝立嘗至廣州見南蕃人以夷法事天日夕拜金書字圖號天篆者視其與此正同然不能考也今世人亦有以道家之言譯之者曰勤道守三一中有不死術亦莫得而詳焉〈集古録〉無名書凡十字體如篆籕其文非字書所有在福州永泰縣觀音院後山上如以手指書石而為之非人跡也〈集古録日〉
唐東山愛同寺懷道闍梨碑
唐括州刺史李邕撰並書闍梨姓陳氏為福州愛同寺僧碑以開元二十五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大乗愛同之寺
唐李邕書〈諸道石刻録〉
唐般若臺題
唐李陽冰篆大厯七年立〈金石録〉
在神光寺石壁上大字二十四字著作郎兼監察御史李貢造〈諸道石刻録〉
唐東山懷一律師碑
唐皇甫政撰褚長文正書丘悌篆額貞元八年四月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唐愛同寺西院大律師碑
唐劉太真撰於頔書貞元八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貞元無垢浄光㙮銘
唐庾承宣撰無書人名氏篆額貞元十五年四月立〈諸道石刻錄〉
唐東山愛同兩寺義食堂畫壁記
唐馮審撰顔顒書篆額元和四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毬場山亭記
唐馮審撰分書無姓名篆額元和八年立〈復齋碑錄〉
唐聖泉寺法華院記
唐劉軻撰太和四年立碑三靣皆刻字〈諸道石刻錄〉
唐新造上生院記
唐李貽孫撰正書無名大中六年四月十三日立在神光寺〈復齋碑錄〉
唐毬場山亭二十詠並序
唐福州刺史裴次元作大中十年刻〈諸道石刻錄〉
唐閩遷新社記
唐攝館驛廵官前進士濮陽寧撰書為八分不著名氏福州刺史楊君〈碑不著名〉改立新社稷風雨壇遂記其壇壝室宇之制碑以大中十年十一月立〈集古錄目〉其辭雲大中十年夏六月闗西公命遷社於州城凡築四壇壇社稷其廣倍丈有五尺其髙倍尺有五寸主以石壇風師廣丈有五尺髙尺有五寸壇雨師廣丈而髙尺雲文字古雅甚可愛嗚呼唐之禮樂盛矣其遺文有足采焉州縣社稷有主見於此記蓋大中時其禮猶在也按唐書楊發自蘓州刺史為福建觀察使至大中十二年遷嶺南節度以歲月推之闗西公者楊發也〈集古錄〉
唐九峯鎮國禪院額
唐栁公權書咸通二年八月八日題閩中記雲在懷安縣北〈諸道石刻錄〉
唐建天王堂記
唐盧標撰咸通七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神光寺碑
唐李勲撰盧元書並篆額咸通八年十二月立閩中記雲神光寺在城內烏石山正西〈諸道石刻錄〉
唐定光塔記
唐黃滔撰進士劉瑊書並篆額天祐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南澗寺石像記
唐四門助教歐陽詹撰〈諸道石刻録〉
晉尊勝經幢
李紹元書天福九年立〈諸道石刻錄〉
後周尊勝經幢並記
僧文琠記顯德三年立〈諸道石刻録〉
後周外湯院置田記
大德亞山髙述顯德六年十一月立〈諸道石刻錄〉
漳州故羅漢禪師碑
張廣撰僧匡政書閩王昶通文元年建〈諸道石刻錄〉
閩忠懿王德政碑
於競撰〈諸道石刻錄〉
大溈延聖禪師碑
崔𦙍撰〈諸道石刻錄〉
建州
〈春秋為七閩地戰國為越人所居秦屬閩中郡二漢屬㑹稽郡吳永安三年分置建安郡晉宋齊梁因之陳屬閩州後屬豐州隋平陳郡廢屬泉州大業初州廢屬建安郡唐武德四年立建州天寳元年曰建安郡唐末為閩王氏所有陞鎮武軍節度石晉時入南唐改永安軍又改忠義軍後降軍事皇朝端拱元年陞建寧軍今縣七 建安 歐寧 建陽浦城 崇安閩𨽻 松溪〉
唐黃畬廟記
唐吳安世撰並正書廣德二年六月初三日記〈復齋碑録〉
泉州
〈春秋為七閩地戰國為越人所居秦屬閩中郡漢屬閩越國後及東漢屬㑹稽郡吳屬建安郡晉屬晉安郡宋齊因之後置南安郡隋平陳郡廢屬泉州唐初亦屬焉聖厯二年立武榮州三年廢乆視元年復置景雲二年更名天寳元年曰清源郡唐末為閩王氏所有石晉時附於南唐陞清源軍節度皇朝太平興國三年改平海軍今縣七 晉江 南安同安 恵安 永春清溪 德化〉
唐三公亭記
唐四門助教歐陽詹撰在東湖〈諸道石刻錄〉
廣南東路
廣州
〈都督府古蠻夷之地春秋戰國為百越秦立南海郡二漢因之建安十五年兼立交州吳永安六年分立廣州晉宋齊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仁夀元年曰番州大業初州廢復立南海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立廣州天寳元年曰南海郡後建清海軍節度五代為南漢劉氏所據皇朝開寳四年收復今縣七 南海 番禺 清逺 増城 懷集 東莞新㑹〉
梁羅浮山銘
梁廣州刺史河東王蕭〈缺〉撰㕘軍蕭世貞書中大同元年立〈集古錄目〉
唐貪泉銘
唐南海別駕陳元伯撰嶺南黜陟判官薛希昌倒薤篆書天寳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張九章祭南海冊
天寳十載三月刻〈復齋碑録〉
唐南海廣利王神廟碑
唐袁州刺史韓愈撰循州刺史陳諫書並篆額元和十二年廣州刺史孔戣重修南海神祠以十五年十月立此碑在南海廟中〈集古録目〉
韶州
〈春秋為百越地戰國屬楚秦屬南海郡二漢屬桂陽郡吳甘露元年分立始興郡晉因之宋改曰廣興郡齊復曰始興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屬廣州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立番州尋改為東衡州貞觀元年更今名天寳元年曰始興郡唐為盧光稠所據後入南漢今縣五 曲江 翁源 樂昌 仁化 建福〉
漢周府君碑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韶州圖經雲郭蒼撰初桂陽有瀧水人患其險太守下邳周憬字君光頽山鑿石以通之延熹三年故吏區祉刻石以紀功並祉等故吏題名者三十二人在韶州樂昌縣昌樂瀧上周君廟中〈集古録目〉
按韶州圖經雲後漢桂陽太守周府君廟在樂昌縣西一百一十八里武溪上武溪驚湍激石流數百里昔馬援南征其門人爰寄生善吹笛援為作歌和之名曰武溪深其辭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鳥飛不渡獸不能臨嗟哉武溪何毒淫周使君開此溪下合真水桂陽人便之為立廟刻石又雲碑在廟中郭蒼文今碑文磨滅雲府君字君光而名已訛缺不可辨圖經但云周使君亦不著其名後漢書又無傳遂不知為何人也按武水源出郴州臨武縣鸕鷀石南流三百里入桂陽而桂陽真水梨溪盧溪曹溪諸水皆與武水合流其人謂水湍浚為瀧韓退之詩云南下樂昌瀧即此詩也碑首題雲神漢者如唐人云聖唐爾蓋當時已為此語而史傳他書無之獨見於此碑也余初得前本恨其名遂磨滅後有國子監直講劉仲章者因出其碑而為余言前為樂昌令因道府君事雲名憬問其何以見之雲碑刻雖闕尚可識也乃以此碑並隂遺余蓋前本特摸者不工爾〈並集古録〉
神漢桂陽太守周府君功勲之紀銘𨽻額周君名憬自固始相為桂陽守碑雲熹平三年歲在攝提仲冬之月曲紅長區祉與邑子故吏建碑於隴上蓋靈帝甲寅年也茲水發源三禽山千渠萬澮下湊六瀧舟楫過之若奔車失轡狂牛無縻䘮寳玩流象犀積有日矣周君思夏後龍門之績感李水離堆之事排治湍梗人得利涉故紀其功勲銘辭全逼騷雅有瓠子歌遺意韓退之詩云南下樂昌瀧險惡不可狀者即謂此也樂史寰宇記雲瀧上有太守周昕廟今碑在韶州張九齡廟中其名尚隱隱可辨蓋憬字也予嘗侍親庭嶺留英州其郡東亦有瀧問之雲彼處壤沃宜稻而山甚髙峭僅有烏道負擔者不可下土人斬竹為簰以器貯米置其上俟雨至澗道隨飛瀑魚貫而下注於深潭入水底始再出碎於石者什五六謂之瀧如此〈𨽻釋〉
漢周憬碑隂
周憬碑隂宰曲紅者一人貫曲紅者十六人熊君碑亦同兩漢書皆作曲江諸家圮里書皆云水流屈曲故曰曲江惟水經雲縣昔號曲紅山之名也前書工女大功皆不同州紅字未知水經何所據也〈𨽻釋〉
唐東果寺能大師碑
唐武平一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七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張九齡贈司徒告
建中元年〈諸道石刻録〉
唐中書令張曲江碑
唐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徐浩撰並書曲江名九齡字子夀一字傳物韶州曲江人開元中官至中書令罷為尚書右丞相貶荊州長史諡曰文獻碑以大厯中書撰長慶三年刻石〈集古録目〉
唐張九臯碑
唐工部尚書蕭昕撰九臯孫曹州刺史仲方書九范陽人仕至殿中監以長慶三年立〈集古録目〉
潮州
〈春秋為七閩地 國為越人所居秦屬 海郡漢屬南越後 東漢屬南海晉屬東 郡安帝分立義安郡宋齊以後因之梁立楊州改曰瀛州及陳時州廢隋平陳郡廢立潮州大業初州廢復 義安郡唐武德五年曰潮州天寳元年曰 陽郡五代為南漢所有今縣二 海陽 潮陽〉
唐大顛禪師壁記
大顛名寳通壁記厯敘其所居並退之請大顛三書皆國初重刻無書人名氏〈集古録目〉
連州
〈春秋為百蠻戰國屬楚秦屬長沙郡漢屬桂陽郡漢晉屬始興郡宋明帝立宋安郡後廢屬廣興郡齊復屬始興郡梁立陽山郡隋平陳郡廢置建州大業初州廢置熈平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立連州天寳元年曰連山郡唐末為楚馬氏所有後入南漢今縣三 桂陽 山陽連山〉
梁靜福山廖先生碑
先生姓沖字清虛梁中大同年居此山唐連州刺史蔣珍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真女峽楞伽臺置寺勅
大厯六年十一月〈諸道石刻録〉
唐放生池銘
天寳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刺史蔣防立〈復齋碑録〉
端州
〈古百越地秦屬南海郡二漢吳晉屬蒼梧郡宋齊屬南海陳立髙要郡隋平陳郡廢立端州大業初州廢立信安郡唐武德元年曰端州天寳元年曰髙要郡五代為南漢所有皇朝建中靖國元年陞興慶軍節度今縣二 髙要 四㑹〉
唐石室記
唐李邕撰不著書人名氏考其筆跡似張庭珪書疑張庭珪所書也〈集古録〉
唐李邕撰並書端州刺史畢守恭與僚佐遊於石室為此記以開元十五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李北海端州石室記樂史所謂嵩臺在髙要縣北五里李邕有記即此記也按南越志髙要有石室自生風煙南北二門狀如人巧人以為神仙都因名嵩臺焉記無書人名氏歐陽公疑為張庭珪書〈集古後録〉
唐石室題名
唐端州司馬李紳長慶四年遊石室題名〈集古録目〉端州石室李紳題名雲長慶四年二月自戶部侍郎貶官至此嗟夫黨議之興君子窮也初紳為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號三俊李逢吉中傷元稹擯德裕引相牛僧孺立黨相軋又用八闗十六子之計必於陷紳㑹穆宗上賔逢吉言於新天子曰紳嘗不利於陛遂自戶部貶端州司馬牛李之憾益甚縉紳之禍四十年不解嗟夫余念之悲恨數日〈集古後録〉
唐石室題名
魏元忠書〈諸道石刻録〉
新州
〈古百越之地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晉屬蒼梧郡穆帝分立新寧郡宋齊因之梁立新州隋平陳郡廢大業初州廢屬信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立新州天寳元年曰新昌郡後改曰新興五代為南漢所有今縣一 新興〉
唐新興縣令光燕客清德碑
唐閻朝隱撰王麟行書景龍二年戊申九月十七日建〈復齋碑録〉
康州
〈古百越地秦屬南海郡二漢吳晉屬蒼梧郡穆帝分立晉康郡宋以後因之梁又立開陽平原羅陽等郡隋平陳郡俱廢屬端龍二州大業初屬信安永熈二郡唐武德四年立龍州六年立康州天寳元年康州曰晉康郡龍州曰開陽郡五代為南漢所有皇朝開寳五年廢康州入端州尋獲立六年廢龍州入晉康郡今縣二 端溪 瀧水〉
唐新修龍母廟樓碑
唐李景休撰郭齊正書太和六年正月一日記〈復齋碑録〉
英州
〈古越地戰國屬楚秦屬南海郡二漢屬桂陽郡吳屬始興郡晉宋以後因之梁又立衡州及陽山郡隋平陳郡廢後改州曰涯州開皇二十年州廢屬廣州唐因之五代時南漢立英州今縣二直陽 滄光〉
唐南巖亭記併到難篇
唐李蕃撰不著書人名氏湞陽縣南山巖上有石室縣令侯著因之以立亭故以為名
唐果業寺開洞谷記
唐元傑撰不著書人名氏湞陽果業寺之東有石洞谷嘗有方士學道於其中其石座丹竈猶存歲乆荒廢無復有跡傑與寺僧智㨗復開其路以元和十一年立此記〈集古録目〉廣南西路
靜江府
〈都督府古百越之地戰國屬楚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零陵蒼梧二郡吳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晉因之宋明帝改為始建國齊復曰始安郡梁兼立桂州隋平陳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為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立桂州天寳元年曰始安郡唐末陞靜江軍節度為楚馬氏所有後入南漢今縣十 臨桂 興安靈川 陽朔 茘浦 永福 修仁 義寧理定古縣〉
唐平蠻頌
唐韓雲卿撰韓秀實分書李陽冰篆額大厯十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按西原蠻在唐為邊患乆矣自肅宗至德以來百餘年間諸蠻更相雄長乍服乍叛攻桂管十八州所至焚廬掠士女元道州所謂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髙極望不見人煙蓋實録也今此碑所序大厯十一年賊帥潘長安偽稱南安王誘脅夷蠻連跨州邑南距雕題交趾西控昆明夜郎北泊黔巫衡湘毒如彼其廣天子命隴西縣男昌巙持節招討擒獲元惡並其將卒八十四人生獻闕下其俘虜二十餘萬並給耕牛種糧令還舊居勛烈如此之著其列傳俱闕而不書歐趙集古金石之文又偶不得此碑入錄鄉非事著於碑而碑録於余其遂無聞矣〈集古録後〉
唐新步虛詞十九首
茅山𤣥靜先生門人朝議郎守太府卿韋渠牟撰貞元十七年立字畫清勁〈諸道石刻録〉
唐新開隱山六洞記
唐都防禦判官侍御史內供奉吳武陵撰防禦衙推韓方明八分書並篆額李渤遊於州之西山其溪谷潭洞皆人所未嘗至者遂名之曰隱山搆亭榭於其上以寳厯元年八月立此記〈集古録目〉
唐隱山六洞記
唐韋宗卿撰李方古書寳厯元年〈諸道石刻録〉
唐杜鵑花詩二首
唐張濬及嶺南節度使劉宗龜唱和杜鵑花詩二首前監察御史張巖書乾寧元年刻〈集古録目〉
唐新修堯舜二祠祭器記
唐趙觀又撰顔起正書並篆額乾寧五年八月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𤣥元綸言
〈諸道石刻錄〉
容州
〈都督府古百越之地秦屬象郡漢屬南越後及東漢屬合浦郡晉宋以後因之隋為合浦永平二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立銅州貞觀八年改為容州天寳元年曰普寧郡五代為南漢所有陞為寧逺軍節度皇朝開寳五年廢繡禺順三州入焉今縣三 晉寧 北流陸川〉
唐景星寺碑
唐容州都督盧藏用撰並分書篆額開元四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元結德政碑
唐大厯中立〈諸道石刻録〉
梧州
〈古百越之地秦屬桂林郡 立蒼梧郡東漢建安八年 此十
五年徙治番禺晉宋 梧郡隋平陳郡廢屬封州 唐武德四
年平蕭銑立梧 曰蒼梧郡五代為楚馬氏所有後入南漢今縣一缺蒼梧〉
唐水泉銘
唐大厯間容州刺史元結撰貞元十二年正月十六日章武重修並書〈復齋碑録〉
栁州
〈古百越之地秦以後北里與象州同唐平蕭銑立昆州是年改曰南昆州貞觀八年又以地當栁星更名天寳元年曰龍城郡五代為南漢所有今縣三 馬平 洛容 栁城〉
唐栁州山水記
唐栁宗元撰元和十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重復大雲寺記
唐栁宗元撰正書無名篆額憲宗時立〈復齋碑録〉
唐羅池廟碑
唐吏部侍郎韓愈撰中書舎人沈傳師書栁州刺史栁宗元死而為神州人立廟於羅池碑以長慶元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唐栁州並銘
唐栁宗元撰沈傳師書長慶三年立字畫頗不工疑後人偽為然以子厚集本校之不同者數字此本為善又恐工人摸刻不甚精好爾〈金石録〉
寳刻叢編卷十九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寶刻叢編>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二十
宋 陳思 撰
諸書所錄刻石地里未詳
西漢石刻
鄭三益闕銘
武帝建元二年自劉聰後屢以建元紀年此銘字畫非晉以後人書〈金石録〉
尉府靈壁甎文〈金石録作陽朔塼字〉
陽朔塼字雲尉府壺壁陽朔四年正朔始造設已所行字畫竒古西漢文字世不多有此字完好可喜然所謂尉府壺壁又雲已所行者莫曉其為何等語〈金石録〉
尉府靈壁甎文四行十二字成帝陽朔四年造西漢字見於彛器者皆是篆文此甎分行作棊局大眼數字畧有𨽻體與㑹稽路都尉闕頗相似趙德夫雲士大夫考正前代遺事其失常在好竒孔子曰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予謂建元名年不止西都有之鄭三益闕全是晉人筆札趙乃定為武帝時碑深誤後學闕如之戒若何資州重刻燕然銘自竇憲之後誰曽再登此山若當時椎拓者無縁留到今日兼東都之初石刻未如此齊整一見可知其偽〈𨽻續〉
東漢石刻
路君闕銘二
其一雲㑹稽東部都尉路君闕永平八年四月十四日庚申造其一雲君故豫州刺史溫令元城令公車司馬令開陽令謁者議郎徴試博士路君不知為何人按漢書志建武六年省諸郡都尉惟邊郡往往有之豈㑹稽邊海故置此官歟又任延嘗為㑹稽西部都尉而此雲東部疑當時㑹稽分東西部各置都尉史不載爾〈金石録〉
㑹稽東部都尉路君闕明帝永平八年造東都冢墓間石刻傳於後世者自此始趙氏雲建武中省諸郡都尉惟邊郡有之豈㑹稽邊海故置此官歟任延嘗為㑹稽西部都尉而此雲東部疑㑹稽分東西各置都尉史不載爾予按衡方碑亦嘗為㑹稽東部都尉乃成宗之時則東都蓋有此官未嘗併省范史雖不具載而他書亦可稽據
豫州刺史路君二闕前闕七行二十七字書其所厯豫州刺史至徴試博士凡八官後闕亦七行二十一字雲㑹稽東部都尉路君闕其次書造闕年月日永平之八年也字畫兼用篆體前闕人物之後小字一行卻是𨽻文豫州前後各一人執杖負劍嚮字立東部之前亦一人執杖負劍又有一人正面立腰下垂佩兩手各有所執末亦一人執杖負劍而其前又有一人側面嚮字立手中亦有所執蓋是墓前雙闕如王稚子髙貫方之類但二闕無姓名此其異爾〈並𨽻續〉
延年益夀槨題字
延年益夀槨文三行十八字今在蜀中安帝永初七年造謂之萬歲延年益夀槨當是夀家中所刻如梁相孔耽碑之類建初中曹叔文汝伯寧甎皆有萬歲舍之文恐彼亦是夀藏之物〈𨽻續〉
孝子董蒲闕
孝子董蒲闕其中刻一禽頗大兩旁各一獸啣環佩之屬甚類處士金恭闕禽之下橫書七行雲孝子澄鄉宜利里董蒲亦與金恭闕相類禽之右有一行雲永寧二年三月辛巳朔十一日辛夘掾李純有秩張成其間數字難辨此闕先書年月朔日又有掾史姓名於墓門之闕不同必董君孝行著聞官為甄表而立此闕二獸不見下體恐所刋文辭或在其下〈𨽻續〉
馮君開道碑
馮君開道碑成宗和平元年刻凡六十九字紀其披山開道人民歡恱之利末有曹史孔固三人題名〈𨽻續〉
益州太守無名碑〈並隂〉
益州太守碑以朱爵為額龜蛇為趺龍虎衘璧在其兩旁一崇碑也首雲永夀元年三月十九日益州太守某君卒其姓獨漫滅或有謂之馮君者豈予所藏偶不明邪碑之左有功曹掾故吏題名四十八人皆屬邑建伶牧靡梇棟滇池榖昌俞元之人也僅有王李數姓可辨名字皆不具矣〈𨽻釋〉
益州太守碑隂有牧靡故吏三人題名在趺之右此碑刻五玉三獸下有牛首蜀中漢碑如是者有栁敏碑隂馮緄墓道雙排六玉碑又有單排六玉碑於此凡四〈𨽻釋〉
張休崖涘銘
唐磨崖隂路銘四言十四句成宗延熹二年三月刻末有張休姓名姑以名其碑其文謂此山髙擬太山險比劍道上㫝彼蒼相去能㡬行人過茲鮮不垂涕十數年前藏碑者得之蜀人今尤延之李仲南家有之〈𨽻續〉
封丘令王元賞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碑以延熹四年立王君嘗為封丘令辟司空府元賞其字也碑已漫滅元賞之名及其鄉里皆不可見故以其字稱之〈集古録目〉
碑雲君諱某字元賞御史君之孫茂材君之子也厯秦及漢有國有家宰相牧守踵武相襲又雲郡察孝廉郎中謁者菀陵丞封丘令母憂去官服祥辟司空府延熹四年五月辛酉遭命而終其文字磨滅隱隱可見者如此其名既亡又不序其姓惟其銘雲於惟王君以此知其姓王爾〈集古録〉
其姓名已殘缺所可見者字元賞而已碑雲察舉亷郎謁者考工菀陵葉封丘令而銘文亦有撫臨三國之語歐公集古録云為菀陵丞者蓋誤以葉字為丞爾碑隂載門生姓名有雲右奔喪右斬杖三年者〈金石録〉
封丘令王元賔碑𨽻額兩行所存其下令碑二字歐趙皆以為王元賞予所得者卻是元賔字畫分明非是測度其名彷彿是紹一碑之中不可識者纔數字王君以察孝亷為郎謁者故銘詩云宿衛帝側嘗宰菀陵葉封丘三城故云王用錫命撫臨三國以延熹四年卒〈𨽻續〉
封丘令王元賔碑隂
王元賔碑隂四橫稱故吏者四人有名字郡邑者十數人餘皆凋落不備其中有立碑錢各五百之文又有右奔喪右斬杖三年之文歐趙有其碑而亡其名碑雲門徒雨集盛於洙泗故衰杖過禮等於事父惜乎碑石淪碎姓名不能盡見歐雲碑有錢各五百字似是修廟人所記其可見者濟隂定陶蔡顥子盛山隂金鄉張諺季德又時有故吏字不知為何人祠廟按此碑既有故吏又有奔喪斬杖之文謂之修廟人題名非也成宗延熹四年立〈並𨽻續〉
蒼頡廟人名
延熹五年正月立歐陽公集古録雲此碑有蓮勻左鄉有秩池陽左鄉有秩池陽集水有秩皆不知是何名號又有夏陽侯長祋祤侯長則是縣吏之名其字畫不甚精又無事實可考姑疑其名號以俟知者爾按前漢書張敞以鄉有秩補太守卒史後漢書百官志鄉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鄉人注引漢官曰鄉戶五千則置有秩風俗通曰秩則田間大夫言其官裁有秩爾然則有秩蓋亦鄉吏名也〈金石録〉
平輿令薛君碑
碑雲惟延熹六年春二月平輿令薛君卒嗚呼哀哉吏民其咨咨君之德廼建碑石於墓之側其後有銘三百餘言敘述甚詳惟不載其名字世系故莫得而考焉〈金石録〉
漢故平輿令薛君碑𨽻額前有敘凡三十六字大畧雲平輿以延熹六年二月卒吏民咨其德建碑於墓之側次有銘詩三百四言文雖無缺而不書其名字其雲我君肇祖廼侯於薛者謂夏之車正奚仲也〈𨽻續〉
蒼頡廟碑
文字殘缺其畧可辨者有雲蒼頡天生德於大聖四目靈光為百王作憲而其銘曰穆穆聖蒼知為蒼頡碑也考其歲月蓋熹平六年立〈金石録〉
右侍無名人墓闕
漢右侍之墓五字藏碑者宣和間中分為兩黏作帙漢官有左右署侍郎漢人題闕作碑多省文如郭仲竒為北軍中侯而碑中省其北字髙頥作北部府丞而題闕省其部字馮緄之右郎中署字於文亦省此侍字之下必有漫滅之文為貼碑者所翦其左有光和三年四小字〈𨽻續〉
種氏石虎刻字
種氏石虎刻字光和七年四月五日己丑孝子種覽元博所造趙氏得漢代兩墓石獸膞上字宗資〈天祿辟邪〉是篆文州輔二獸所刻予訪之未獲〈𨽻續〉
仲秋下旬碑
無名碑字畫清逸頗類故吏所立劉寛碑但石損字缺所餘無㡬其雲紀涒者歲在涒灘也仲秋下旬粵曰辛者其所終之月日也又雲辭病不降淹瘵累載知其乆苦沉疴也銘雲爰茲衰微三命縮嬴知其常選貢也又雲背爾嬪儷孤嗣禪窮知其有妻孥也〈𨽻釋〉
頻陽令宋君殘碑
漢故頻陽令宋君表其篆額兩行獨不殘缺碑十行行有七字惟聖賢之胄丕聞休聲朝廷咨謀來歸靈宇數句成文趙氏所藏者亦是殘碑恐不至如斯之鮮也額之左有令丞簿尉五人題名乃本朝官制其右有文雲後漢頻陽令宋君碑記其辭雲宋君漢良宰也鄉人宜之餘亦缺矣〈𨽻續〉
防東尉司馬季德碑
山陽府卒史防東守尉司馬君碑其名闕其字季德有所終之月日而其年則磨滅此雲山陽府卒史防東守尉者以郡曹而攝邑官其本秩自如故猶今之兼權也防東二字頗晻昩難辨故趙氏以山陽卒史名之〈𨽻續〉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劉君碑
碑已斷裂不完惟存上一段而其額尚全題漢故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君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平侯相劉君碑碑古無兩人共立一碑者惟見於此爾〈金石録〉漢故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君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平侯劉君碑𨽻額頗雜篆體其碑彷彿二十行所餘其上一段他石斷裂不存矣第一行有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八字第二行有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八字第三行有惟二君三字餘皆不可句讀蓋前兩行各舉其官後行始是碑語與廣漢屬國辛李二君碑正同間有祭死者及薛劉征討字殆是紀述平宼之事趙氏誤以為墓刻故云古無兩人共立一碑者又以劉君為成平侯相詳其額初無相字此蓋王子侯也〈𨽻續〉
處士嚴發殘碑
處士嚴發殘碑所存十有二行行凡十字其大畧載桓𩐿陳章所言處士嚴發有曽閔之行棲遲衡門誠於朋友引春秋裒儀甫之事後有聴表門閭復之文復下字闕蓋邑官稱嚴之行遂表其門閭復其租繇而碑之所由立也末有丞汝南番君及戶曹掾題名當是其時官寮也其首行月日之下有彭城字乃其鄉國也此碑不見歲月疑其非漢刻雖字畫不工卻不類魏晉以後書法〈𨽻續〉
征南將軍劉君神道
有漢征南將軍劉君神道十字大小與王稚子闕相類而剛勁過之惟後兩字刓損兩漢雜號將軍掌征伐背叛事訖則罷不常置也唐杜祐雲四征興於漢代四安起於魏初四鎮通於柔逺四平止於喪亂在光武時岑彭嘗建征南之號矣牛僧孺𤣥怪録載盧公漁為明州刺史時有盜發漢征南劉將軍墓者蓋在明之翁山縣其官氏偶同非此劉君也〈𨽻續〉
舉吏張𤣥殘題名
舉吏汝南張𤣥殘題名其可見者故吏河內一人門生東郡三人門生濟南二人門生平原任城各一人薛令有其官而無其姓名惟虞升一人郡邑名字及所出錢無一字闕者漢碑稱舉將者有二外黃令髙彪碑及三公山碑其自稱舉吏者獨於此碑見之〈𨽻續〉
貞女羅鳳墓闕
漢貞女羅鳳墓六字筆勢甚清逸頗類景謁者墓表字之上以朱爵為額蓋墓闕也〈𨽻續〉
侍中楊文父神道
漢楊侍中文父之神道字體畧與馮幽州闕相似必西州所刻者〈𨽻續〉
蜀郡太守任君神道
漢蜀郡太守任君神道九字字畫壯偉然不著名字鄉里歲月莫詳其為何人也〈金石録〉
雍丘令殘畫碑
雍丘令殘畫像其標題皆已磨滅獨存泰山為雍丘令一榜六字所謂泰山者疑是稱其所終之官其書法亦猶朱浮碑雲府君作令時之比此畫形制甚有如朱君者但作一旁行則與之不類又人馬之形貌亦不類駕車各以一馬凡車之上有蓋乗車者之後有一人焉其御也惟第七車無蓋而御者執斧其次則導者二人各執其物有如箭者次二人乗馬次導者又二人然後至所謂雍丘令之車次二人乗馬從之復有一車惟見其馬與車之半輪餘則缺矣此刻及朱浮畫乃是寫其平生車騎之容納之幽穸者亦塗車芻靈之意後世神祠佛剎中圖畫於廊廡間有此類者〈𨽻續〉
成王周公畫像
成王周公畫像有標題者六皆偏而不正惟成王周cq=15公二榜不漫滅其間張幕設案有總角垂褏而中立者成王也冕而跪於東者曰周公則西者當是召公漢碑有龍虎者隨其文而觀之則先龍而後虎蓋以碑之所向為左右也立於二公之後者六人其西三人則無標題皆有所執如弓矢之屬一馬在其後此碑所列諸臣翼如也與武梁朱浮畫像法式皆異雍丘令及此圖皆洛陽朱敦孺希真所藏者末雲齊魯間
漢公卿墓中物亦不詳其主名武帝嘗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霍光此畫之意良未諭也〈𨽻續〉
孔子見老子畫像
孔子見老子畫像人物七車二馬三標榜四惟老子後一榜漫滅孔子面右贄鴈老子面左曳曲竹杖中間復有一鴈一人俛首在鴈下一物柱地若扇之狀石有裂文不能詳辨侍孔子者一人其後雙馬駕車車上一人馬首外向老子之後一馬駕車車上亦一人車後一人回首向外史記魯昭公予孔子一乗車兩馬一豎子同南宮敬叔適周問禮於老子此畫與聖輿兩驂似是據此〈𨽻續〉
陽都長徐君冢闕
鍾君碑
二碑無年月其字畫皆東漢人書〈金石録〉
魏石刻
太保任公神道
魏太保任公神道七字〈金石録〉
蜀石刻
鄧芝闕
蜀戶部尚書鄧芝闕銘九字又有小字題識漫滅不可讀莫知其為何代所立資古所録魏晉三國遺文獨無蜀刻姑以附卷中〈寳古紹志録〉
西晉石刻
䕶羌校尉彭祈碑並隂
元康二年三月立碑雲君諱祈字子𤣥隴西襄武人也又雲有詔以軍州始分河右未清豺狼肆虐授君節蓋除䕶羌校尉統攝涼土前後軍功應封七侯勞謙退讓隂德不伐年未知命以太康十年三月癸酉薨西晉石刻見於今者絶少又多殘缺此碑文字完好可喜〈金石録〉
碑隂題名者凡三百十二人有故孝廉計掾計史良吏亷吏計佐主簿領校録事中部督郵西部督郵軍議從事和戎從事記室督軍謀從事録事史戶曹史賊曹史金曹史田曹史倉曹史鎧曹史兵曹史客曹史記室史節史車曹史水部都督中部都督功曹典事武猛從事舎人蜀渠都水行事中部勸農西部勸農東都水蜀渠平水門下賊曹門下議生録事金曹掾兵曹掾作部史法曹史㕘戰騎督步督散督門下書佐弓馬從事監牧史㦸史金曹典事武猛史門下通事門下小吏凡一官多者十人少者不減數人其餘稱故吏無官號者百六十餘人當時州郡官屬其濫如此蓋自漢以來太守皆得自署置僚佐彭君為邊郡守故其所辟尤衆今盡録其名號以見一時之制焉〈金石録〉
鴻臚成公重墓刻
碑雲永寧二年四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守鴻臚闗中侯成公重魏夫人之靈柩〈金石録〉
青山君神頌
永安元年九月〈金石録〉
東晉石刻
夜郎太守毋稚碑
隆安三年六月〈金石録〉
偽趙石刻
橫山李君神碑
碑題建武六年歲在庚子三月己亥二十一日癸丑立〈金石録〉
後魏石刻
造三級浮圖碑
太和十二年七月〈金石録〉
太尉於烈碑
景明四年四月〈金石録〉
淮陽太守梁鑒碑
延昌四年十月〈金石録〉
齊兗二州刺史傅公碑
孝明熈平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兗州刺史羊使君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君名缺不可見而有其字曰靈引太山平陽人也為京兆王愉長史愉將反君不從見殺詔贈兗州刺史諡曰威碑以熈平二年立〈集古録目〉
瀛州刺史孫恵蔚墓誌
神龜元年五月立其名字鄉里年夀皆不載獨其末載贈官制書雲故安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棗強縣開國男孫蔚知其名蔚又雲歸𦵏於世邑武遂知其為邑人也按後魏書儒林傳有孫恵蔚其所書事跡與誌皆合傳雲先單名蔚正始中侍講禁內夜論佛經有愜帝㫖詔使加恵號恵蔚法師焉〈金石録〉
叱閭神寳修闗城銘
銘題右將軍西中郎將叱閭神寳銘又雲維天魏神龜元年歲次戊午十一月壬午朔十日壬辰起工三十萬修治闗城並作館第敬造三級浮圖〈金石録〉
贈司空元暉碑
正光三年四月〈金石録〉
望都令侯宗碑
正光三年六月〈金石録〉
楊麯仁造老子釋迦文佛記
正光三年〈集古録目〉
僧㑹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僧㑹名集安定朝那人碑缺亡其姓名仕後魏至衛大將軍贈侍中司空碑以正光四年立〈集古録目〉
邑義一千人造像記
正光五年四月〈金石録〉
孟思文等造像碑
正光六年四月〈金石録〉
房曇淵等造像記
莊帝永安三年十月〈金石録〉
斛斯疋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疋字貸敦河南洛陽人仕後魏至驃騎大將軍贈侍中司徒諡武昭以永熈二年立〈集古録目〉
御史臺雙塔頌
永熈二年〈金石録〉
大鴻臚卿鄭𦙍伯碑
無立石年月〈金石録〉
東魏石刻
造石碑像記
天平元年十月〈金石録〉
造寺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寺後魏太武帝所立東魏天平中中軍將軍元景康重修不知其為何寺也〈集古録目〉
石像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石像邑人所共造廬江太守逢榮等刻銘以興和二年立〈集古錄目〉
三塚寺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缺〉人董興夀等造石佛像於三塚寺以興和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張卑墓誌
興和二年十月〈金石録〉
張奢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殘缺尤甚奢之字及鄉里皆亡其可見者以興和三年𦵏爾其額曰魏故渤海太守張君碑以此又知其官爵姓氏也〈集古録目〉
魏蘭根碑
興和四年〈金石録〉
造石觀音像記
武定元年平南將軍焦永安造〈集古録目〉
瀛州刺史李公碑
武定三年二月〈金石録〉
樂陵太守劉公碑
武定二年二月〈金石録〉
劉起貴造像碑
武定二年五月〈金石録〉
比丘曇妙等造像記並題名
武定三年〈集古録目〉
造石㙮記
無書撰人名氏魯郡白源寺沙門志紹村人劉志義等造石㙮記東魏武定四年刻其後題名百餘人〈集古録目〉
安州刺史赫連栩碑
武定五年四月〈金石録〉
鎮東將軍劉乾碑
碑無立石年月〈金石録〉
西魏石刻
化政寺石刻銘
文帝大統七年十二月〈金石録〉
造像記
大統十五年六月〈金石録〉
北齊石刻
九級㙮像銘
不著書撰人名氏北齊天保三年衆造九級㙮像之碑也其間多稱後魏年號〈集古録目〉
不見書撰人名氏蓋北齊時所作也碑文淺陋蓋鄙俚之人所為惟其字畫多異往往竒怪故録之以備廣覽〈集古録〉
造像記
天保四年五月〈金石録〉
郭道尊等造像記
天保四年八月〈金石録〉
孫士淵造像記
天保五年九月〈金石録〉
建陵山修靖館碑
天保六年十月〈金石録〉
郁乆閭業碑
天保七年五月〈金石録〉
石當門等造像碑
天保七年十二月〈金石録〉
李威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威字鍾癸趙郡柏仁人此碑字畫古怪不可悉辨其題額曰大齊府君李公之碑以天保九年立〈集古録目〉
造像碑
皇建元年〈金石録〉
石像頌
皇建元年〈金石録〉
閻亮造像記
比丘道常書齊武成河清元年九月〈金石録〉
鳴球山禪房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前有比丘邑子題名其後有頌亦無書撰人名氏皆北齊人造經像立浮圖記也鳴球山碑以河清元年立〈集古録目〉
捄疾經偈
河清二年二月〈金石録〉
華陽公主碑
河清二年八月〈金石録〉
權法師碑
河清二年十月〈金石録〉
三像頌
不著撰人名氏北齊東豫州㕘軍宋元進書河清二年邑主宋士端等造釋迦定光彌勒三佛石像作此頌其後有東豫州中兵外兵㕘軍宋歡雋等題名者數十人〈集古録目〉
造石浮圖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建州長史馮文顯等造石浮圖以河清二年刻此記題名者稱維那或稱佛主左右菩薩東西堪主其稱號甚多凡百七十餘人〈集古録目〉河清二年歲在癸未河清北齊髙湛年號也碑文鄙俚而鐫刻訛謬時時字有完者筆畫清婉可喜故録之〈集古録〉
邑義人造像記
天統二年七月〈金石録〉
造雙㙮碑
天統三年三月〈金石録〉
造石經並記
天統四年六月〈金石録〉
造石像記
無書撰人名氏南濟隂功曹髙志逺等與邑人造石像記天統四年刻其後題名百餘人〈集古録目〉
趙志和造像碑
天統五年十二月〈金石録〉
後魏曹公碑
𨽻書其文之亡者過半書撰之人與公之名字鄉里皆不可見公後魏人也李昌中官至散騎常侍其子顯於齊為侍中追贈公鴻臚卿趙州刺史諡曰宣以武平元年立此碑碑之所存如此而已〈集古録目〉
龍華寺造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據碑稱維那劉顯等於雙井村共造龍華浮圖一區爵離一區碑以北齊武平元年立釋氏謂寺為爵離今北朝石刻往往見之〈集古録目〉
隴東王胡長仁碑
武平二年四月〈金石録〉
觀音石像碑
武平二年八月〈金石録〉
造像記
武平二年九月〈金石録〉
長樂王尉景碑
武平三年七月〈金石錄〉
白長命碑
武平四年立碑雲公字長命而其名已殘〈缺〉
命白建之父也〈金石録〉
唐邕造佛文
北齊散騎常侍中書侍郎李德林撰通直常侍中書舎人姚淑𨽻書驃騎大將軍録尚書事唐邕造佛像三萬三千軀以武平五年立此碑〈集古錄目〉
大安樂寺碑
武平五年四月立其額題廣業王大安樂寺碑廣業王者尉萇命之子破侯也碑雲魏末離亂萇命嘗營䕶此寺其後破侯與其弟興敬復加營葺故立此碑〈金石録〉
開明寺彌勒像碑
武平五年八月〈金石録〉
賈羅侯等造像碑
武平五年十月〈金石録〉
造像記
齊武平五年張買等造像記有銘辭及題名不著書撰人名氏〈集古録目〉
邸珍碑
武平六年二月〈金石録〉
宋恱和等造像碑
武平七年七月〈金石録〉
唐邕造寺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北齊録尚書事晉昌王唐邕造四生咸覺寺之記也不著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宜陽國太妃傅氏碑
其額題齊故女侍中宜陽國貞穆太妃傅氏碑云云太妃諱華清河丹丘人也按北史後魏置女侍中視二品然本後宮嬪御之職今以宰相母為之惟見於此傅氏趙彥深之母有賢操事載於史〈金石録〉
贈司空趙奉碑
奉彥深父也碑雲君諱奉字奉伯而北齊書及北史但云名奉伯而已〈金石録〉
司空趙起碑
碑雲起自滄州刺史還闕除吏部尚書判外兵省事遷光祿大夫以本官兼尚書左僕射出行懷州事轉膠州刺史封南泉郡王而卒〈金石録〉
永樂十六角題名
不著書人名氏刻石年月不知為何時所立永樂十六角者浮圖也題名凡二百餘人〈集古録目〉
永樂十六角題名不著年月列人名甚多皆無顯者莫可考究不知為何時碑其字畫頗怪而不精似是東魏北齊人所書十六角者庸俗所造佛塔其後又書雲造十六角鎮國大浮圖則知為㙮矣其謂之十六角只見此碑而後魏時又有常山義七級碑蓋當時俚俗語類皆如此〈集古録〉
二聖寺龍華讚佛碑
造釋迦像碑
宋使君像碑
高隆之造像記
以上四碑無年月或殘缺〈金石録〉
後周石刻
宇文衆造像碑
閔帝武成元年十月〈金石録〉
延夀公碑頌
保定元年三月〈金石録〉
於寔靈㙮頌
不著書撰人名氏周大都督勲州諸軍事勲州刺史萬細於寔所立㙮頌也以保定元年立〈集古録目〉
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誌
天和三年七月〈金石録〉
溫州刺史烏丸僧修墓誌
天和七年三月〈金石録〉
降魔寺碑
後周鄖國公府長史拓跋⿱奉教撰總管府賔曹謝威奉教書降魔寺者鄖國公字文寛之所建碑以武德二年立〈集古録〉
隋石刻
源使君碑
文帝開皇元年〈金石錄〉
呂龜碑
開皇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北齊造像碑
北齊仁州刺史黃門郎劉狄之撰不著書人名氏邑人趙紹等造佛像記也不著所立年月據其記稱大齊而其後又題曰隋潞州司馬薛邈侍佛乃知隋人所追建也〈集古録目〉
北齊徐州張長史碑
開皇九年十月〈金石録〉
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
開皇十年三月〈金石録〉
鄂國公造鎮國大像碑
開皇十一年九月〈金石録〉
董明府清德頌
開皇十二年三月〈金石録〉
劉景詔造像碑
開皇十三年四月〈金石録〉
趙君寳㙮碑
開皇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造像碑
開皇十五年九月〈金石録〉
李氏像碑
開皇十六年七月〈金石録〉
聖衆寺真應禪師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其額曰聖衆寺真應禪師妙德碑真應禪師者姓蓋氏漢蓋延之後碑以開皇十七年立〈集古録目〉
王明府造像碑
開皇十七年八月〈金石録〉
五原國太夫人鄭氏墓誌
開皇二十年二月〈金石録〉
舍利㙮記
仁夀元年三月〈金石錄〉
舎利寳㙮下銘
仁夀二年四月
棲巖道場舍利㙮碑
仁夀二年
願力寺舍利寳㙮函銘
仁夀三年四月相州刺史薛胄建〈金石録〉
周羅㬋墓誌
徐敞撰無書人姓名大業元年四月立而歐陽率更在大業中所書姚辨墓誌元長壽碑與此碑字體正同蓋率更書也往時書學博士米芾善書尤精於鑒裁亦以余言為然羅㬋名將隋書所傳〈金石録〉
海州刺史劉遙墓誌
大業六年十二月〈金石録〉
黃門侍郎栁旦墓誌
大業六年十一月〈金石録〉
平都治碑
大業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大都督袁君碑
大業十二年二月〈金石録〉
滏山石窟碑
虞世則造像記
造等身像記
以上三碑無年月或殘缺〈金石録〉
唐石刻
劉亮墓誌
正書無姓名武德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王恱等造像碑
正書無姓名貞觀六年五月〈金石錄〉
宕渠令孟畧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金石録〉
益州刺史裴鏡民碑
李伯藥撰殷令民正書貞觀十一年十月立令民與其子仲容皆以能書擅名一時而令民遺跡存者惟此碑耳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惜不多見〈金石録〉
姜寳誼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二年十月〈金石録〉
李先生碑
田世榮造劉君諤正書貞觀十五年五月〈金石録〉
樂鄉縣令長孫迥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七年九月〈復齋碑録〉
神劍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十七年十月〈金石録〉
鄖國公殷元嗣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一年六月〈金石録〉
太府卿李襲譽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貞觀二十三年三月〈金石録〉
聞喜縣令江彥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二年十月〈金石録〉
宜州別駕楊旻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房仁裕丹清河李夫人碑
分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三年六月立〈復齋碑録〉
潤州當塗令董智爽誌
諱智爽字希保隴西狄道人也顯慶二年七月卒以三年二月二十三日窆於舊塋〈復齋碑録〉
乞伏士幹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三年五月〈金石録〉
隋辛紊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紀公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顯慶四年三月〈金石録〉
齊興寺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龍朔二年六月〈金石録〉
改造彌勒閣碑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龍朔三年正月〈金石録〉
孫仁師百濟班師碑
唐前隨州光化縣尉馬大斌撰不著書人名氏髙宗既平百濟已而其國人復叛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大總管伐而平之師還至都州刻石紀功以麟德元年立〈集古録目〉
袁游撃碑
游撃子義愔撰並書游撃名神通字𤣥濟河南宜陽人仕唐官至游撃將軍右武衛唐興府左果毅都尉碑以麟德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立後魏郢州刺史劉賔碑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麟德二年四月其孫立〈金石録〉
紀國先妃陸氏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乾封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滁州刺史劉君碑
李儼撰顔有意正書乾封三年二月〈金石録〉
杜延基造心經
蘇休奕正書總章元年六月〈金石録〉
曹王府典軍劉公碑
趙務𤣥撰正書無姓名總章二年二月〈金石録〉
張士相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二月〈復齋碑録〉
興昔亡單于阿史那彌射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二月〈金石録〉
幽州都督盧承慶碑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五月〈金石録〉
越州長史李基碑
張太素撰行書無姓名上元十年九月〈金石録〉
尹府君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元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李德攜造像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上元三年〈金石錄〉
平原寺舍利塔碑
撰人名缺僧仁基正書唐上元三年二月〈金石録〉
金剛經
正書無姓名儀鳳三年四月〈金石録〉
觀音十大願品經
正書無姓名儀鳳三年四月〈金石録〉
陽翟侯夫人陸氏墓誌
周思茂撰正書無姓名開耀二年正月〈金石録〉
劉黑仁等造徘徊碑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永淳二年七月〈金石録〉
奉仙觀老君像碑
李審㡬撰沮渠智烈書垂拱元年〈金石録〉
麴君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垂拱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舍利㙮銘
陳思順造正書無姓名垂拱二年二月〈金石録〉
周贈箕周刺史成公碑
楊炯撰正書無姓名天授二年二月〈金石録〉
周祭𤣥元皇帝碑
行書無姓名天授二年二月〈金石録〉
周冬官尚書李沖𤣥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證聖元年十月〈金石録〉
周南宮昌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萬歲通天元年〈金石録〉
周賈烋清德碑
詳正學士張顯思撰正書無姓名萬歲通天二年九月建〈復齋碑録〉
周長安主簿龎君碑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神功元年十月〈金石録〉
周䕶軍王君碑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聖厯二年六月〈金石録〉
周舍利寳函記
篆書無姓名乆視元年七月〈金石録〉
周許由廟碑
則天撰相王旦正書大足元年五月〈金石録〉
周閔君士夫人㙮銘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大足元年十月立〈金石録〉
周棲巖寺詩
髙宗則天撰韓懷信正書長安二年〈金石録〉
周都官郎中孔昌寓碑
盧藏用撰並八分書長安三年二月〈金石録〉
周思簡律師㙮銘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長安四年三月〈金石録〉
週遊仙篇
武后撰薛曜正書武后時立〈金石録〉
周堯廟碑
盧永慶撰劉濟物正書武后時立
周光武皇帝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武后時立無年月
胡元絢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元絢字子實涇州安定人官至稚州嚴道縣令碑以神龍元年立〈集古録目〉
王仲詳等造像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神龍三年正月〈金石録〉
徐有功碑
徐彥伯撰正書姓名殘缺景龍二年四月〈金石録〉
騎都劉君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景龍三年十月〈金石録〉
天竺寺碑
蘇頲撰蘇詵八分書睿宗景雲元年十月〈金石録〉
勝業寺雙彌勒像碑
禇慶文撰趙冬曦正書景雲二年二月〈金石録〉
大雲寺石燈臺頌
景初陽撰殷子陽八分書景雲二年〈金石録〉
司農卿盧萬石碑
李義撰八分書無姓名光天元年十月〈金石録〉
元公浮圖祠堂頌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光天二年八月〈金石録〉
遵善寺大像碑
羅邈撰行書無姓名明皇開元元年五月〈金石録〉
贈右僕射王洎碑
盧藏用撰甘獻誠八分書開元二年二月立洎字文洎王仁皎父也〈金石録〉
南亭記
王翼撰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年二月〈金石録〉
辨機法師㙮銘
趙冬曦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二年九月〈金石録〉
杭州刺史裴惓碑
族子子餘撰孫令〈缺〉行書盧曉八分題額開元三年九月〈金石録〉
陳延喜妻穆氏墓誌
齊望之撰蕭元皎正書開元六年正月〈金石録〉
鬱林觀東嵓壁記
崔逸撰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七年正月〈金石録〉
永豐陂堰頌
徐嶠之撰並八分書開元七年五月〈金石録〉
嘉禾寺禪院碑
徐楚璧撰姚思義八分書開元八年八月〈金石録〉
六公詠
李邕撰胡履虛八分書開元十一年刻初余讀杜甫八哀詩云朗詠六公篇憂來豁䝉蔽恨不見其詩晚得石本入録其文詞髙古真一代之佳作也六公者五王為一章狄丞相別為一章雲〈金石録〉
普寂禪師碑
盧鴻撰並八分書開元十二年正月〈金石録〉
神泉寺石經西㙮銘
唐昭明撰田昌正書開元十三年正月〈金石録〉
明皇行次成臯詩
艾敘行書開元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崔慧爽傳
薛僅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四年二月〈金石録〉
彭思義建父至德碑
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四年〈金石録〉
濟源令蕭公墓誌
權徴撰正書無姓名開元十五年二月〈復齋碑録〉
房山湯記
張嘉貞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五年四月〈金石録〉
大雲寺丈八佛像記
段履冰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老子廟碑
於孺卿撰房自謙正書開元十八年三月〈金石録〉
東夏師資正傳
僧慧超述李巖正書開元十八年四月〈金石録〉
曇榮禪師碑
崔禹撰蘇睨銘韋鑒八分書開元十八年八月〈金石録〉
貞法師旌德記
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十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阿彌陀佛讚
殷彥方撰鍾紹京正書開元二十年五月〈金石録〉
源公石幢記
封利建撰賀遂回八分書開元二十一年〈金石録〉
同州刺史解琬碑
蘇頲撰梁昇卿八分書琬武后中睿朝為將有功開元六年卒開元二十三年五月立〈金石録〉
相州刺史侯莫陳涉墓誌
鄭同昇撰盧自勵正書開元二十三年乙亥十一月壬子朔九日庚申〈復齋碑録〉
光祿卿鄭曽碑
梁昇卿撰並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頴王府司馬蕭擢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四年十月〈金石録〉
傳菩薩成頌
楊仲昌撰沙門溫古行書開元二十五年六月〈金石録〉
定進巖碑
嚴浚撰蔡有鄰分書開元二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述靈記
張嘉祐行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七年三月〈金石録〉
長孫君夫人李氏墓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七年七月〈金石録〉
忠武將軍王𰖍墓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開元二十七年十月〈金石録〉
內常侍趙泰宗碑
男尚客撰胡秀分書開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將軍慕容嘉朂墓誌
馮璩撰正書無姓名開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龍興寺浄土院碑
李邕撰韋同八分書開元中立〈金石録〉
資州刺史韋光碑
趙良器撰族子若訥分書天寳三年七月〈金石録〉
常覺寺銅鐘銘
韋迥撰並八分書天寳四年五月〈金石録〉
陳留郡太守徐惲碑
季邕撰徐浩行書天寳五年八月〈金石録〉
薛氏追贈夫人碑
房琯撰王曽八分書天寳六年二月〈金石録〉
尊勝陀羅尼經
正書無姓名天寳七年二月〈金石録〉
度人經
八分書無姓名天寳七年七月〈金石録〉
百家巖寺記
崔禹錫撰劉軫行書天寳七年九月〈金石録〉
太子思議郎王元碑
李華撰朱璨八分書天寳七年十月〈金石録〉
楊宏慶造舍利㙮等碑
唐劉慎和撰王進書宏慶𢎞農人以開元七年造銅盂蘭盆及舍利㙮佛像等天寳七年立此記並宏慶等題名附〈集古録目〉
百家巖寺碑
崔巨撰崔倚正書天寳八年二月〈金石録〉
康珽告
徐浩行書天寳十年二月〈金石録〉
新安郡太守張公碑
韋述撰徐浩正書史惟則篆額天寳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鉅鹿郡夫人魏氏墓誌
李積撰薛邕八分書天寳十一年九月〈金石録〉
處子瑗墓誌
行書無書撰人姓名天寳十一年十一月〈金石録〉
四禪寺萬菩薩像記
趙子餘撰林混元八分書天寳十一年〈金石録〉
冶浦橋記
蔡希綜撰並行書天寳十二年正月〈金石録〉
哥舒翰等造阿彌陀經
正書無姓名天寳十二年九月〈金石録〉
明皇注金剛經
八法書無姓名天寳中立〈金石録〉
南叟訓
祁順之撰皇三從姪延宥正書乾元二年三月〈金石録〉
鄂州長史游浦碑
分書撰人姓名殘缺永泰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永泰寺鐘銘
崔巨撰房集書大厯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亳州刺史劉瓌碑
路蕤撰李普分書並篆額大厯二年十月〈金石録〉
義井記
邵真撰王佑書大厯六年三月〈金石録〉
特進梁公碑
王修然撰王乾行書大厯六年四月〈金石録〉
呂府君勅𦵏碑
喻伯僑八分書大厯六年五月立呂府君名恵恭僧大濟之父代宗朝元載王縉用事崇尚浮圖之法大濟為帝常修功德使殿中監故褒贈其父為兗州刺史官為營辦𦵏事爵賞之濫一至於此〈金石録〉
黃石公祠記並碑隂記
李卓撰八分書姓名殘缺大厯八年七月〈金石録〉
文宣王廟新三門記
裴孝智撰裴平分書並篆額大厯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怪石銘
樊晃撰張從申行書大厯十年十月〈金石録〉
章仇公夫人魏氏墓誌
李積撰薛邕八分書大厯十一年九月〈金石録〉
題朝陽巖詩
李舟撰並正書大厯十三年九月李當牛嵸詩附〈金石録〉
蕭和尚靈㙮銘
正書姓名殘缺德宗建中元年二月〈金石録〉
張茂昭功德碑
王璿撰並行書建中三年〈金石録〉
扶陽郡君韋氏墓誌
杜黃裳撰正書無姓名建中四年二月〈金石録〉
定光上人㙮銘
吉中孚撰行書姓名殘缺貞元元年十月〈金石録〉
均法師碑
沙門維心撰髙述書貞元三年五月〈金石録〉
安國大德律師㙮銘
徐峴撰並正書貞元七年十月〈金石録〉
鄭叔清碑
於翰撰韓秀榮八分書貞元九年七月〈金石錄〉
濟逺寺功德碑
郭邕撰劉雲行書貞元十年二月〈金石録〉
菩薩戒石壇記
沙門大觀述屈賁正書貞元十二年二月〈金石録〉
白楊新廟碑
令狐楚撰鄭造正書貞元十六年七月〈金石録〉
恵昕大師碑
齊推撰正書姓名殘缺貞元十七年〈金石録〉
萬州刺史苗拯碑
張粲撰王嵸八分書苗端題額順宗永貞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大𧦬禪師碑
張和靖撰分書姓名殘缺元和二年七月〈金石録〉
國子司業辛璿碑
姪宗撰正書無姓名胡季良篆額元和四年五月〈金石録〉
智涪律師碑
段文昌撰蕭延慶正書元和九年十二月〈金石録〉
紫玉山禪師碑
李承翟撰屈師穆書元和九年〈金石録〉
太子賔客孔述睿碑
鄭絪撰鄭餘慶書元和十一年六月〈金石録〉
太府寺丞李泳墓誌
令狐楚撰段全緯書元和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太子少保田公碑
李宗閔撰篆書姓名殘缺元和十五年立文字殘缺以事考之蓋田𢎞正之兄融碑也𢎞正帥魏詔以融為相州刺史使之相近碑為篆字題嵩山布衣書而名姓磨滅不可識其筆跡頗佳〈金石録〉
張諴碑
白居易撰武翊黃正書姪孫磻篆額長慶二年六月〈金石録〉
贈太保李良臣碑
李宗閔撰湯正書長慶二年立〈金石録〉
題怪石詩
世稱李德裕作長慶二年二月〈金石録〉
贈左僕射郭公碑
李宗閔撰蕭佑正書長慶三年八月〈金石録〉
相里友諒墓誌
撰人名缺王𤣥弼正書長慶四年十二月〈金石録〉
裴度白居易聨句
正書無姓名太和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春城院佛殿記
劉慥撰鄭師仁八分書太和九年五月〈金石録〉
皇甫曙題石佛谷詩
李道夷正書開成元年十月〈金石録〉
文宣王新廟碑
劉禹錫撰盧逕正書開成二年二月〈金石録〉
蔚州刺史馬紓墓誌
楊倞撰正書無姓名㑹昌四年七月〈金石録〉
㑹昌投龍文
唐武宗㑹昌五年內出修金籙齋詞一告濜口雲臺等治詞一帝自稱承道繼𤣥昭明三光弟子南嶽炎上真人其詞皆劍南節度衙推趙圓書不著所刻年月〈集古録目〉
余修唐本紀至武宗以謂奮然除去浮圖銳矣而躬受道家之籙服藥以求長年以此知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其好惡有所不同爾及得㑹昌投龍文見其自稱承道繼𤣥昭明三光弟子南嶽炎上真人則又益以前言為不謬矣蓋其所自稱號者與夫所謂菩薩戒弟子者亦何以異余嘗謂佛言無生老言不死二者同出於貪信矣㑹昌之政臨事明果有足過人者至其心有所貪則其所為與庸夫何異〈集古録〉
淮陽太守李公廟碑
李謙撰慕容鎬正書大中三年三月〈金石録〉
頴亭記
陳寛撰正書無姓名大中四年立〈金石録〉
幽州納降軍使李巖碑
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大中六年六月〈金石録〉
蕭頴士庭莎賦
正書無姓名大中七年十月〈金石録〉
儒宮碑
沈佐黃撰杜英正書並篆額大中十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萬石君廟記
石晏撰王藩行書並篆額大中十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義昌軍節度使杜中立碑
裴坦撰杜宣猷正書大中十四年八月〈金石録〉
禮部尚書許康佐碑
書撰人姓名殘缺大中中立〈金石録〉
修繁城廟記
曹分撰篆書無姓名咸通十二年九月〈金石録〉
寂照寺雙浮圖碑
單江撰八分書〈金石録〉
椒陵陂詩
韋瓘撰正書〈金石録〉
通神寺鳳陽門銘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金石録〉
尊勝幢贊
韓極文鄔員行書〈金石録〉
𤣥元皇帝道德銘
李華撰張敬仙書〈金石録〉
後唐汾陽王真堂記
李梲撰李鄂正書末帝清泰三年八月立鄂五代時仕至國子丞九經印板多其所書前輩頗貴重之餘後得此記其筆法蓋出於歐陽率更然窘於法度而韻不能髙非名書也〈金石録〉
漢大藏經音序
郭忠恕撰並篆袁正己正書乾祐元年四月〈金石録〉
寳刻叢編卷二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