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刻叢編 (四庫全書本)/卷15
寶刻叢編 卷十五 |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十五
宋 陳思 撰
江南東路
建康府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彰郡二漢屬丹陽呉王孫權初鎭丹陽郡謂之京城後徙都秣陵改為建業晉平呉以為丹陽郡又州刺史治東晉元年渡江復都焉改丹陽太守為尹宋齊梁陳因之常以京口為重鎮隋平陳郡廢更於石頭城置蔣州大業初復置丹陽郡唐武德三年置揚州七年復改為蔣州八年又改為州九年州徙治江都以其地屬潤州至德二載析置江寧郡乾元元年曰昇州上元三年州廢光啟三年復置五代時南唐李氏竊據陞為里闕年復陞江寧府建康軍節度 縣五 上元 江寧句容 溧水 潯陽〉
漢校官碑
校官之碑𨽻額靈帝光和四年溧陽為其長潘君作紹興十三年溧水尉喻仲逺得之固城湖中碑今在溧水縣潘君名乾自曲阿尉來宰溧陽興學宮講賔射碑頌所由作也〈𨽻釋〉
溧陽長潘君諱乾字元卓陳國長平人光和四年十月己丑朔二十一日己酉造〈本碑〉
漢奉車都尉耿君碑
漢𨽻碑額八字〈復齋碑録〉
漢武氏石室畫像
在府治紬書閣〈諸道石刻録〉
呉巖山紀功碑
篆書不著名氏今其文字斷續不可悉考有曰天璽元年者其餘大抵有天錫䜟命之意按呉歸命侯天璽元年歴陽山石成文刻石作頌此當是也〈集古録目〉呉天璽元年斷碑其上雲上天帝言又雲帝曰大呉一萬方又雲天發神䜟文天璽元年七月己酉朔又雲天䜟廣多不解解者十二字嗚呼其言可謂妖矣據呉志天璽元年秋八月鄱陽言歴陽山石理成字凡二十明年改元大赦以協石文今此碑乃在金陵驗其文與呉志所載亦異莫可考究孫皓在位凡八改元而六見符瑞然竟不能保其國蓋人亊不修而假託神怪以矯誣天命其不終宜矣〈金石録〉
呉神䜟碣半無文理其粗成文者有雲天發神䜟多所未解解者合五十七字深甄歴數永歸大呉可以為怪誕矣此碣初在江寧縣南二十里石高二丈折為三段人因名其岡為斷石岡焉至元和六年胡宗師移置漕圃前年冬余有荊楚之役假道金陵見之金陵府舍其字方嚴古雅殊有佳處張懷瓘雲呉皇象善書此蓋皇象書也皇象江都人仕至青州刺史
呉故衡陽郡太守葛府君之碑
晉故尚書左民郎建安太守史府君之墓誌
晉尚書令假節領軍將軍贈侍中成陽卞公墓誌三碑諸道石刻録
晉建威將軍竺使君碑〈二〉
晉故建威將軍益州刺史領建平太守平恩縣侯竺使君之碑𨽻額君諱瑤以泰光三年薨故吏張顧之等立此碑
又碑主簿費敷等立無額作兩段〈復齋碑録〉
晉謝重墓誌
𨽻書小字晉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長史豫州陳郡陽夏縣都鄉吉遷里謝重字景重隆安三年己亥六月二十二日丙午薨以七月九日癸酉葬〈復齋碑録〉
晉紀穆侯碑
凡二十四字曰晉故僕射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紀穆侯之銘〈集古録目〉
〈碑上缺〉伯成仕至司徒存四十九字在句容縣治〈復齋碑録〉
晉平西將軍廣漢葛府君碑
在句容縣西七里墓前〈訪碑録〉
晉冠軍將軍史侯墓石柱
晉冠軍將軍中校尉北中郎將五兵尚書刺史史侯墓石柱在溧陽〈諸道石刻録〉
晉呂府君墓誌
正書題雲晉故尚書起居郎廬陵太守呂府君之墓誌在溧陽恐是唐人所立〈復齋碑録〉
宋宗慤母劉夫人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慤仕宋為散騎常侍荊州大中正洮陽縣侯夫人姓劉氏碑以大明六年立〈集古録目〉不著書撰人名氏有誌無銘其後雲謹牒子孫男女次第名位婚嫁如左蓋一時之制也〈集古録〉
宋散騎常侍謝濤埋銘
碑雲濤字明逺春秋四十有〈缺〉元嘉十八年歲次屠維月旅林鐘十七日卒其年九月三十日窀穸於揚州丹陽郡建康縣東鄉土裡山夫人王氏大明七年歲次單閼十月十四日合祔〈復齋碑録〉
宋湘宮寺水陸田記
大始〈缺〉年立〈復齋碑録〉
齊海陵王墓誌
南齊長兼中書侍郎謝朓立不著書人名氏海陵王名昭文文惠太子之子齊明帝廢其主鬱林王而立之在位一年又廢為海陵王〈集古録目〉
慶厯中余在金陵有饔人以一方石鎮肉視之若有鐫刻試取石洗濯乃宋海陵王墓銘謝朓撰並書其字如鍾繇極可愛予攜之十餘年文思副史夏元昭借去遂託以墮水今不知落何處〈沈存中〉
海陵誌在沈翰林括家沈慶厯中在金陵廚人以方石鎮肉視之有字刻乃此誌也後為人借去不還遂亡所在此本今世殊難得然海陵乃齊世而沈雲宋海陵王非也又雲謝朓撰並書而誌但云朓立耳然𤣥暉自以草𨽻名當世後人目以飛花滿目殘霞照人此誌結字高雅必朓書也〈東觀餘論〉
梁許長史舊館壇碑
梁隱士陶宏景撰其前題曰弟子華陽隱居丹陽陶宏景謹造其傍又曰此一行隱居之手自書其文不知誰所書也宏景學道句曲山中有晉許長史故居壇塔為之記頌碑額又有四字曰天靈聖明不知為何語也在茅山〈集古録目〉
陶𢎞景撰孫文韜書天監十七年立在玉晨觀〈諸道石刻録〉
梁永陽昭王敬太妃墓誌銘
徐勉奉勅撰細書無姓名普通元年十一月九日己卯薨〈復齋碑録〉
梁侍中司空永陽昭王墓誌銘
徐勉奉勅撰細書無姓名梁武次兄齊建武四年薨梁天監元年追贈普通元年十一月太妃王氏薨合祔作誌〈復齋碑録〉
梁華陽石碣頌
梁普通三年五月五日略記正書無書撰人名氏刻在許長史舊館壇記碑隂〈復齋碑録〉
梁茅君碑並兩側題名
不著撰銘人名氏梁茅山道士孫文韜書領道士正張繹集茅山記茅君九錫文而刻之因為之銘碑以普通三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三茆者盈太元真君固定録真君衷保命仙君皆漢景帝中元間人盈天漢四年道成至元帝初元五年來江左句曲之山哀帝元壽二年乘雲而去固至孝元時拜執金吾衷宣帝地節四年拜上郡太守五更大夫並解任還家修學成帝永始三年固為定録真君衷為保命仙君梁普通三年道士張繹建此碑孫文韜書〈南豐集古録〉
普通三年壬寅五月壬辰十五日丙午〈闕〉 建立孫文韜正書碑隂右側題三洞法師〈闕〉 殷靈養左側題三洞法師魯郡周顯明以己卯誕世尋真宋末德茂齊梁〈復齋碑録〉
梁聞善寺知藏法師碑
世號三蕭碑在蔣山按此碑紹興初為金人所焚〈諸道石刻録〉
梁新安太守蕭幾撰序湘東王繹撰銘尚書殿中郎蕭挹書法師姓顧氏呉郡呉氏居鍾山聞善寺碑以普通三年九月立〈集古録目〉
世號三蕭碑法師者姓顧氏幾挹皆稱弟子衰世之𡚁遂至於斯予於集古録而不忍遽棄者以其字畫粗可佳捨其所短取其所長斯可矣〈集古録〉
此楷法自鍾元常後惟江左諸賢頗得之故蕭殿中書是碑古雅可喜然下至隋唐其法遂亡虞歐禇薛弗能逮也此可與識者論雲〈東觀餘論〉
齊侍中蕭頴胄碑
齊侍中尚書令丞相巴東獻武公蕭頴胄碑普通五年太歲甲辰三月辛亥朔十日庚申鐫在花林村〈復齋碑録〉
梁侍中始興忠武王碑
徐勉造貝文淵正書張〈缺〉明監作呉賢明〈缺〉 郆元明上石在花林清風村〈復齋碑録〉
梁侍中司徒鄱陽忠烈王墓誌
梁張纘奉勅造普通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葬〈復齋碑録〉
梁散騎常侍司空安成康王碑
故州民前廷尉卿彭城劉孝綽撰奉朝請呉興貝義淵正書在花林村〈復齋碑録〉
梁臨川靖惠王神道〈二〉
梁故假黃鉞侍中大將軍揚州牧臨川靖惠王之神道雙闕各二十一字去城三十里北城鄉〈復齋碑録〉
梁新渝寛侯神道
梁故侍中仁威將軍新渝寛侯之神道〈復齋碑録〉
梁呉平忠侯蕭公神道
反書頴𨽻字題雲梁故侍中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呉平忠侯蕭公神道在花林村〈復齋碑録〉
梁建安敏侯神道
梁故侍中左衛將軍建安敏侯之神道正書十五字在淳化鎮〈復齋碑録〉
梁故范府君神道
梁故昭逺將軍臨川王國侍郎范府君之神道正書十八字〈復齋碑録〉
梁故草堂法師之墓
篆書八字〈復齋碑録〉
梁鄱陽王神道
正書〈諸道石刻録〉
梁康王神道碑
篆書六字〈諸道石刻録〉
梁史府誾神道
梁故解節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建昌縣開國侯史府誾之神道正書二十四字有武后時字恐武后時立〈復齋碑録〉
梁陶隱居墓誌
梁昭明太子蕭統撰蕭綱書無立石年月〈復齋碑録〉
梁陶隱居法帖
在茅山玉晨觀
陳尼慧仙銘
碑首稱前安東諮議參軍而其下缺滅不見撰者姓名宣成三國常侍陳景哲書慧仙姓石氏譙人也為尼居慧福寺碑以天嘉元年立〈集古録目〉
隋景陽樓下井銘
隋帝作文帝開皇九年煬帝以晉王為元帥伐陳滅之後主與張麗華自投於井帝為銘刻於石井欄以為戒〈集古録目〉
序雲開皇九年余奉聖略孟春正月至於偽都叔寶衆叛逃形天地乃與愛姬張麗華等投於此井系之以銘𨽻於石檻之側者晉王廣也〈集古後録〉
隋平陳碑
薛道衡撰在上元縣石今亡〈諸道石刻録〉
唐再立後漢史公神道碑
晉永和八年立唐貞觀十四年十八代孫仲鏌再立碑題雲後漢司空驃騎將軍史公神道碑〈諸道石刻録〉
唐太平觀主王逺知碑
唐道士江旻撰法主弟子徐碩𨽻書法主名逺知字德廣瑯琊臨沂人有盛名於隋唐間太宗時建太平宮於茅山以處之碑以貞觀十六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華陽觀主王軌碑
唐江寧縣令於敬之撰王𤣥宗書先生名軌字洪範義字道棲瑯琊臨沂人為道士師主逺知茅山華陽言其所建也碑以乾封二年十一月立在茅山後有總章二年弟子李義亷題名〈集古録目〉
唐攝山明徵君碑
唐高宗撰高正臣行書王知敬篆額上元三年四月立徵君者梁明山賔也高宗朝其裔孫崇儼以方伎進故立此碑舊唐史言高宗自製文而書之非也蓋高宗撰文高正臣書耳〈金石録〉
唐立呉太極左仙公葛公碑
梁陶隱居撰陳昇正書調露二年正月重建在句容縣〈諸道石刻録〉
唐王法主碑
唐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劉禕之撰州登仕郎齊懷壽書法主名逺知居茅山華陽宮追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曰昇真碑以文明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句容令岑植德政碑
唐雍州録事叅軍張景毓撰業行寺僧翹微書植字德茂南陽棘陽人自潤州句容縣令召還縣人為立此碑以景龍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晉建安太守史憲神道碑
晉建安太守山隂侯史公神道碑從孫薿撰從孫處權正書景龍四年二月立在溧陽〈復齋碑録〉
唐崇元宮碑
唐左拾遺孫處𤣥撰楊幽徑書崇𤣥宮者宋文帝路淑媛所立唐景雲二年制使道士葉法善奉立冊投龍設齋碑以太極元年四月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水仙觀三宗先生碑
孫〈缺〉安撰周君儀書開元五年九月丁酉朔十日丙午立在溧陽〈復齋碑録〉
唐立梁貞白先生陶隱居碑
梁卲陵王蕭綸撰𨽻書不著名氏隱居名宏景字道明丹陽秫陵人齊末為宜都王侍讀棄官隱居句曲山中自號華陽隱居終於梁武帝時贈中散大夫諡曰貞白碑額曰解真貞白先生陶隱居碑碑在茅山〈集古録目〉
開元十二年九月三日建在茅山玉晨觀〈復齋碑録〉
唐溧陽縣城隍廟記
蔣日用撰正書無名氏開元十七年己巳三月三日癸巳建在舊縣城〈復齋碑録〉
唐景陽樓下井欄石並記
開元二十一年江寧縣丞王震重刻並為記八分書不著名氏其一潤州上元縣主簿張著撰無刻石年月及書人名氏〈集古録目〉
不著撰人名氏述隋滅陳叔寶與張麗華等投井事其後有銘以為戒又有唐江寧縣丞王震井記雲井在興嚴寺其石檻銘有序稱余者晉王廣也其文字皆磨滅僅可識者其一二叔寶事前史書之甚詳不必見於此然録之以見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嘗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豈所謂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銘文隱隱尚可讀處有雲前車已傾負乘將沒者又可歎也〈集古録〉
陳後主叔寶辱井記雲江寧縣興嚴寺井石檻銘莫知誰作也歴序隋文帝命晉王廣伐陳後主自投井中令人取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人三人同束而上其末雲唐開元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前單公縣令左轉此縣丞太原王〈已下缺 南豐集古録〉
唐貞白先生碑隂
唐天台華峰白雲道士河內司馬道隱子微述並篆書開元二十三年四月立在玉晨觀〈復齋碑録〉
唐棲霞寺鐘銘
天寶三載〈諸道石刻録〉
唐明皇祠三清文
天寶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明皇投籙碑
御製在崇禧觀天寶七年〈諸道石刻録〉
唐華陽洞唐𤣥宗投上清籙碑
唐張景顧撰〈諸道石刻録〉
唐華陽頌𤣥宗詔附
梁貞白先生陶宏景撰不著書人名氏唐天寶九年紫陽宮主列行矩等刻石〈集古録目〉
唐𤣥宗尊號曰聖文神武皇帝可謂盛矣而其自稱曰上清弟子者何其陋哉〈集古録〉
唐𤣥靖先生碑
唐秘書郎柳識撰大理司直張從申書李陽氷篆額𤣥靖先生茅山道士李含光也碑以大厯四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張從申書李陽氷篆額唐世工書之士多故以書知名者難自非有以過人者不能也然而張從申以書得名於當時者何也從申每所書碑李陽氷多為之篆額時人必稱為二絶其為世所重如此余以集録古文閲書既多故雖不能書而稍識字法從申所書棄者多矣而時録其一二者以名取之也夫非衆人之所稱任獨見以自信君子於是慎之故特録之以待知者〈集古録〉
紫陽碑乃張從申書李陽氷題歐文忠不喜從申書集古録屢言之殊不知從申乃效子敬書頗有東晉風尚唐人知書者多故見重於世今人反此歐陽公初不閑法書則從申之跡見棄宜矣〈東觀餘論〉
唐福興寺碑
唐許登撰張從申行書並篆額大厯五年六月一日壬辰建在江寧縣〈復齋碑録〉
唐立晉顔含大宗碑
含十四世孫唐撫州刺史顔真卿撰並書真卿罷撫州過含墓因敘含而下十五世子孫名字事跡立此碑以大厯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晉顔含碑
晉江夏李闡撰傳含曽孫宋金紫光祿大夫顔延之撰銘十四世孫唐前撫州刺史真卿含字宏都瑯琊臨沂人東晉初官至右光祿大夫西平侯諡曰靖此銘舊有刻石大厯七年四月真卿重建〈集古録目〉
唐𤣥靖先生後碑
唐湖州刺史顔真卿撰並書先生名含光廣陵江都人本姓宏避孝敬皇帝諱改為李氏𤣥宗師事之加號𤣥靖先生詔居茅山碑以大厯十二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白鶴廟記
唐柳識撰劉明素書大厯十三年〈諸道石刻録〉
唐王師乾神道碑
唐中書侍郎平章事楊綰撰大理司直張從申書師乾字脩然瑯琊臨沂人官至諌議大夫盧循道三州刺史碑以大厯十三年立在句容〈集古録目〉
張從申書余初不甚以為佳但怪唐人多稱之第録此碑以俟識者前歲在亳杜因與秦玠郎中論書玠學書於李西臺建中而西臺之名重於當世余因問玠西臺學何人書雲學張從申也問玠識從申書否雲未嘗見也因以此碑示之玠大驚曰西臺未能至也以此知世以鑑書為難者誠然也從申所書碑今絶不行於世惟予集録有之者呉季子碑隂記崔圓頌德碑並此纔三爾〈集古録目〉
唐祭酒史公碑
唐賈曽撰徐浩書李陽氷篆額代宗時立在溧陽〈復齋碑録〉
唐華陽三洞景昭大法師韋公碑
唐陸長源撰竇衆書井篆額貞元三年正月上元造在茅山玉晨觀〈復齋碑録〉
唐孝子張常洧旌表碑〈並門閭勅旌表碣贊附〉
唐貞元五年旌表張常洧門閭勅一道並紀孝行碑前許昌主簿高字撰旌表碣贊句容主簿承環撰皆同刻不著書人名氏常洧字巨川句容人居父喪廬墓過期有芝草生墳上故見旌表〈集古録目〉
文字磨滅僅可見其髣髴蓋孝悌之為名人之所甚慕而旌表非一世勸也故特録之者惜其將遂不見於後世也其文辭筆畫亦自可佳然不專取乎此也〈集古録〉
唐𤣥宗賜李鍊師詩詔
唐道士任良友書鍊師名含光號貞靖先生𤣥宗所賜詩凡三首詔勅十錬師所上表並答銘十五貞元十四年道士包無際等刻石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三茅君下洎宮記
唐黃洞元撰盧士元書貞元十五年〈諸道石刻録〉
唐總悟上人鍾山林下集序
唐處士石洪撰序桂管觀察判官張譫諸暨縣尉盧建上元縣尉盧少連詩共三首皆洪書為鍾山僧總悟所作也以貞元二十年十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高陽郡許守珪墓誌
元和四年〈復齊碑録〉
唐修下洎宮記
唐浙西觀察判官王師簡撰道士任參𤣥書下洎故茅君宅也在三茅山下元和中浙西觀察使薛苹修以為宮並立三茅君像以元和九年立此碑〈集古録〉
唐紫陽常住莊園等記
長慶三年八月立在茅山玉晨觀〈復齋碑録〉
唐崔𤣥亮遊山題記
唐刑部尚書崔𤣥亮長慶三年遊山題記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幽棲寺沖素和尚塔記
唐沙門靈遵行書長慶三年歸化寶厯二年正月起塔三月十日畢工〈復齋碑録〉
唐崇元聖祖院碑
唐常州刺史賈餗撰前陳州參軍徐挺古八分敬宗即位詔天下求有道之士李德裕為浙西觀察使以道士周息元薦於朝為建此院勅賜號崇元聖祖院碑以寶厯二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鴻禧院記
唐賈餗文〈諸道石刻録〉
唐茅山三像記
八分書與崇元聖祖院記一體書李德裕既建聖祖院並立𤣥元皇帝孔子尹喜三像援引傳記事跡作此記以寶厯三年刻〈集古録目〉
唐李德裕撰德裕自號上清𤣥都大洞三景弟子上為九廟聖主次為七代先靈下為一切含識造老君孔子尹真人像三軀此固俚巷庸鄙人之所常為德裕為之有不足怪然以孔子與老君為伍而又居其下此豈止德裕之獨可罪耶今史記載孔子問禮於老聃聃戒孔子去其驕氣多慾而孔子嘆其道猶龍之語著於耳目自漢以來學者未有以為非者豈止德裕之罪哉〈集古録〉
唐仙壇山銘
並石天尊像一唐道士周道賜書銘不著撰人名氏初道士宋文幹以山石自然成形因立壇其後縣令岑仲琢石為像碑以聖厯三年立在溧水〈集古録目〉
唐右補闕陸洿題名
洿自稱麋鹿臣字為篆書太和三年題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景陽井欄口銘
篆書不著名太和四年六月刻在行宮〈復齋碑録〉
辱井有篆文雲辱井在斯可不戒乎井銘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誰為文〈南豐集古録〉
唐爐峰道塲鐘銘
僧世用述趙景𤣥行書太和四年七月〈復齋碑録〉
唐攝山棲霞寺賢聖㑹記
釋善言撰周士年行書並題額太和五年九月十五日〈復齋碑録〉
唐沈傳師攝山題名
正書太和七年六月〈金石録〉
唐修水陸無遮齋題
太和七年六月〈諸道石刻録〉
唐禁山碣
並太和七年禁樵採勅同刻在茅山〈諸道石刻録〉
唐平泉院無礙田記
開成中立〈諸道石刻録〉
唐趙浩書金剛經
正書僧清濟篆額開成五年正月立〈復齋碑録〉
唐李德裕遙傷孫尊師詩
唐李德裕遙傷孫尊師詩三首寄題黃先生舊館詩一首後附秘書省校書郎裴方質八分德裕時為司空平章事以㑹昌三年刻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重換司空廟殿記
據碑司空漢光武時人二十三世孫唐杭州臨安縣令有則易其廟之故殿立此碑從姪重厚撰族人文察書而皆不著姓當光武時為司空者非一人而有則於唐亦不顯不知其為何人也有則自稱宗長又有宗副都枝長宗正宗録都孔目廟祝衡陽侍郎等諸枝長孔目及職司題名者數十人皆其族人也碑以㑹昌六年八月立在溧陽〈集古録目〉
唐重修呉大帝廟階記
唐河陽三城節度團練衙推石湘漢不著書人名氏永寧縣主簿周知素重修大帝廟階以天中六年立此記〈集古録目〉
唐重建開善寺碑
唐宋整撰宋渙正書並正書額咸通三年十月建〈復齋碑録〉
唐僧伽殿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僧伽殿潘昉等所立並題名數十人碑以咸通七年立〈集古録目〉
唐奉禮郎戴府君誌
正書小字分書額懿宗時立在溧陽縣〈復齋碑録〉
唐孝子張府君旌表碑
唐王丞福書雷珍題額咸通十三年〈諸道石刻録〉
唐攝山棲霞寺律大德碑
唐王如玭撰沙門澄觀正書大厯四年三月建乾符五年十一月重立〈復齋碑録〉
唐潘城院碑
唐道士劉驩撰陶貞固正書並篆額中和三年七月十五日立在溧水〈復齋碑録〉
唐立西漢御史大夫趙王廟記
林雲撰中和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復齋碑録〉
唐車府君誌
唐大成軍都虞侯淮南押衙車府君誌光啓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又無書撰人名〈復齋碑録〉
唐重立許長史舊館壇碑
梁陶隱居撰並書普通二年正月記唐裴行矩重立〈諸道石刻録〉
唐三茅山記
唐人書不著名字備記三茅山四面所至地里逺近〈集古録目〉
唐景陽井欄記
唐閬川上〈缺〉縣主簿張著撰無書人名氏並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唐禮部侍郎信州刺史劉大真碑
唐裴度撰蔣潼正書在溧水縣〈諸道石刻録〉
鳳凰臺記
武仙童碑
玉霄庵碑
三碑諸道石刻録
呉開善寺塔院並記
無撰人姓名李陶正書並篆額順義七年六月〈缺〉日記〈復齋碑録〉
呉徐溫鑄興化院鐘記
武義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立在府城香林寺〈復齋碑録〉
呉徐公重建靈寶院記
道士王棲霞撰道士呂子元正書並篆額太和三年重光辛單閼年九月九日癸巳記〈復齋碑録〉
南唐牛首山祖堂幽棲禪院佛殿記
沙門無業撰沙門處安正書並篆額昇元二年庚子二月記〈復齋碑録〉
南唐宋齊丘鳳臺山詩刻二十韻
宋齊丘天祐八年題昇元三年奉勅立石王紹顔奉勅正書治平四年重撰〈復齋碑録〉
南唐天王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溧水縣人許儒造石天王像以昇元六年立此記〈集古録目〉
南唐方山洞𤣥觀勅還舊鐘記
道士劉日新撰道士李希曜正書並篆額保大元年十月七日立〈復齋碑録〉
南唐保寧院鐘贊
保大二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義井記
保大三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保大香爐記
保大三年乙巳歲五月二十四日己未記〈復齋碑録〉
南唐中興佛窟寺碑
孫忌撰尉遲樞正書王文秉篆額保大四年丙午二月五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方山寶華宮碑
撰人〈碑缺〉鼐行書王文秉篆額並鐫保大四年六月立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張懿公碑
殷崇義撰朱鋭正書保大六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辟支佛大廣現身記
周彥崇撰孟文益行書保大六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保大井欄銘記
保大八年三月內建造此井〈復齋碑録〉
南唐祈澤寺碑
釋契思撰並正書篆額保大八年庚戌六月二十八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清涼寺悟空禪師碑
韓熙載撰並分書篆額保大九年七月二十五日立〈復齋碑録〉
南唐祭悟空禪師文
保大九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貞素先生王棲霞碑〈號𤣥博大師〉
徐鉉撰並篆額徐鍇分書王文秉刻字保大壬子〈復齋碑録〉
南唐重立呉太極左仙公葛公碑
梁陶隱居撰保大十四年丙辰七月辛卯朔五日乙未重建〈復齋碑録〉
南唐題葛仙公碑隂文
句容縣令王𤣥撰並書男邕題額保大十四年中秋月庚申朔記〈復齋碑録〉
南唐青元觀九天使者功德殿記
賈穆述王燮書保大十五年〈諸道石刻録〉
南唐紫陽觀碑
徐撰楊元鼎書並篆額王文秉刻己未歲十二月一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徐鍇茅山題名篆書
太歲庚申弟子徐鍇敬謁〈復齊碑録〉
南唐般若心經
篆書不著名王文秉刻字〈諸道石刻録〉
其後八分題曰左千牛衛兵曹㕘軍王文秉刻字文秉南唐人善篆書此經字畫與文秉他所書相類然不知何以但稱刻字也石在人家〈集古録目〉
南唐許真人並銘
徐鉉撰並篆書在玉晨觀〈諸道石刻録〉
南唐蔣莊武帝廟碑
徐鉉撰朱銑正書〈諸道石刻録〉
南唐𤣥傳大師王君碑 即王棲霞碑已見前
徐鉉撰篆書並題額徐鍇八分〈諸道石刻録〉
南唐小篆千文
王文秉篆書建隆元年刻石在茅山〈集古録目〉
小篆千文者江南人王文秉書其後題雲大唐庚申歲者建隆元年也偽唐李煜自周師取淮南畫江為界以稱臣遂削去年號奉周正朔然世宗特許其稱帝故文秉猶稱唐而不書年號直雲庚申歲也文秉在江南篆書逺過徐鉉而鉉以文學名重當時文秉人罕知者學者皆云筆雖未工而有字學一㸃一畫皆有法也文秉所書獨余集録屢得之此本得於太學楊南仲〈集古録〉
南唐紫陽宮石磬銘
張獻撰王文秉筆建隆二年刻石在人家〈集古録目〉紫陽石磬銘余獨録於此而不附他書者文秉之書罕見於今也小篆自李陽冰後未見工書文秉江南人其字畫之精逺過徐鉉而中朝之士不知文秉但稱徐常侍者鉉以文章有重名於當時故也歲在辛酉晉天福六年李昪之昇元五年也五代干戈之際士之藝有至於斯者太平之世學者可不勉哉〈集古録〉
騎省石
在句容縣治徐曽題名故為騎省石〈諸道石刻録〉
南唐延賔亭記〈宋齊丘文〉
南唐龍山泉銘
南唐題明徵君墓詩〈徐鍇篆〉
南唐金剛藏經殿碑
韓熙載撰並書〈四碑諸道石刻録〉
宣州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彰郡二漢屬丹陽郡呉為重鎮晉徙丹陽於建業而以其地置宣城郡宋齊梁陳因之梁兼置南豫州隋平陳郡廢改州為宣州大業初復置宣城郡唐武德三年曰宣州天寶元年曰宣城郡呉陞為寧國軍節度皇朝因之今縣六宣城 南陵 涇縣寧國 旌德 太平〉
唐修東門頌
唐武平一撰張敬立書並題額開元十一年立〈訪碑録〉
唐良吏記
唐大理司直攝監察御史陳簡甫撰大理司直陳太階書大厯中宣州刺史陳〈碑不著名〉采開元以來州之良吏刺史裴曜卿刺史兼江西採訪使班景倩竹承構裴敦復贈刺史李偁司功㕘軍張邈凡六人刻石為之記偁常為江縣令終於宣州長史廣德中浙中盜起過宣州者皆相戒不入其閭討擊使以聞贈宣州刺史碑以大厯四年立〈集古録〉
唐宣歙觀察使薛邕去思頌
唐崔巨撰裴業分書並篆額大厯十四年八月五日建〈復齋碑録〉
唐顔魯公殘碑
大厯十四年〈諸道石刻録〉
唐禪定寺通公碑
唐嚴綬撰顔頵正書永貞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唐杯渡禪師影空碑
唐朱存撰釋巨鄰篆書太和三年立在隱靜山〈復齋碑録〉
唐修敬亭府君廟記
唐劉重鈞撰太和十年立在廟中〈訪碑録〉
唐福田寺經藏院記
唐崔從龜撰僧元孚書㑹昌二年立〈復齋碑録〉
唐鄭薫記顔魯公題蒲塘客旅
唐宣歙池觀察使鄭薫記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復齋碑録〉
唐新興寺碑
唐歙州刺史盧肇撰並書越州刺史楊嚴篆額新興寺在宣州宣宗大中初悉復武宗所毀佛寺刺史裴休修之而立此碑以大中二年立〈集古録目〉
唐疊嶂樓記
刺史獨孤霖書咸通十二年十二月辛亥〈復齋碑録〉
呉新興寺崇福院五百羅漢碑
天德崇義正書太和癸巳歲十月建〈復齋碑録〉
多寶塔記
孟拱辰書〈諸道石刻録〉
琴高亭頌
杜禕撰八分書〈諸道石刻録〉
南唐涇縣文宣王廟記
徐銑記徐鍇篆書太歲丁未十月九日呉光輔徐廷祚立〈復齋碑録〉
南唐袁石題
徐廷祚篆書保大五年在涇縣〈復齋碑録〉
南唐魏惠王神道碑
常夢錫撰書人殘缺王文秉鐫保大七年己酉十二月建〈復齋碑録〉
南唐彰城寺鐘銘
神仙戒
鄭畋文〈二碑諸道石刻録〉
徽州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彰郡二漢屬丹陽郡呉孫權分置新都郡晉武帝改為新安郡宋齊因之後廢隋平陳置歙州大業初置新安郡唐武德四年復置歙州天寶元年曰新安郡皇朝因之統縣六 歙縣休寧 祈門 婺源 績溪 黟縣〉
唐薛稷祠堂記
陳允升撰李灝分書篆額年月漫滅〈諸道石刻録〉
南唐婺源都置制城記
劉津記正書並篆額昇元二年十月五日〈復齋碑録〉
江州
〈古荊二州之境春秋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屬廬江豫章二郡晉惠帝置潯陽郡兼置江州初治豫章武帝咸康六年移治潯陽中流襟帶常為重鎮宋齊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大業初州廢置九江郡唐武德四年復置江州天寶元年曰潯陽郡皇朝因之今縣五 德化 德安瑞昌 湖口 彭澤〉
宋慧逺法師碑
宋謝靈運撰張野序不著書人名氏慧逺姓賈氏雁門人東晉末居於廬山東林碑在廬山〈集古録目〉
隋西林道碑
隋太常博士歐陽詢撰不著書人名氏筆畫遒勁或以為公自書按兩京記隋改寺為道碑以大業十三年立在廬山西林寺〈集古録目〉
渤海公在隋為太常博士時作不著書人名氏字畫遒勁世或以為公自書公時年尚少又字法與公書不同不知何人書也〈集古録〉
碑題太常博士歐陽詢撰而不著書人名氏余家藏隋姚辨墓誌元壽碑皆率更在大業中為博士時所書與此碑字體絶不類知其非率更書也〈金石録〉
唐佛䭾禪師舍利塔碑
〈缺〉月二十九日建〈復齋碑録〉
唐新剏東林寺菜園記
唐魯德璠撰林荄正書鄧初篆額咸通四年九月三日〈復齋碑録〉
唐狄梁公碑
唐皮日休撰錢雍分書並篆額咸通五年立在彭澤縣修真觀〈復齋碑録〉
唐觀察使武陽公韋公寫真贊
唐苗紳撰咸通八年書在東林寺〈諸道石刻録〉
唐重建東林寺禪大德言公碑
唐苗紳撰裴光逺分書並篆額咸通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建〈復齋碑録〉
唐廣平公舊園記
唐薛正己撰劉詢書並篆額光啟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立在東林〈諸道石刻録〉
唐圓通大師碑
唐裴廷裕張文祐捨手書〈訪碑録〉
唐西林題名
唐顔魯公書永㤗丙午六月題〈集古録目〉
唐東林寺慧逺法師影空碑
唐李演述僧惟高書王遹篆額貞元中建武宗時廢宣宗大中八年七月再立〈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律大德熙怡大師碑
唐許堯佐撰李行言分書並篆額貞元十二年八月建武宗時廢宣宗大中八年再立〈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經藏碑
唐李肇撰元和七年九月建武宗時廢大中十三年七月八日馮譔重書再立並篆額〈復齋碑録〉
唐東林寺律大德粲公碑
唐吉州司戶許堯佐撰呉郡陸蔚之書並篆額元和八年端午建武宗時廢大中八年七月再立〈復齋碑録〉
唐東林寺臨壇大德塔頌
唐劉軻撰弟子雲臯正書元和八年十月建武宗時廢大中八年七月重立〈諸道石刻録〉
唐崔融遊東林寺詩
正書無姓名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曽孫江州刺史能重刻〈復齊碑録〉
唐興果寺律大德奏公塔碣
唐白居易撰僧雲臯正書長慶二年閏十月一日建武宗時廢宣宗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復齋碑録〉
唐題東林寺影空碑隂
唐李渤撰僧雲臯正書長慶三年三月七日〈復齋碑録〉
唐廬山峯頂寺臨壇大德法真碑
唐李宏慶撰僧雲臯正書長慶三年四月立〈復齋碑録〉
唐東林寺律大德熙怡石墳哀誌銘
唐侯高撰僧雲臯正書長慶四年五月十三日立〈復齋碑録〉
唐辯石鐘山記
唐李渤字濟之撰不著書人名氏彭蠡湖之口有石鐘酈道元注水經以為水石相薄為鐘音因以得名渤遊山中見有臥石叩之其鳴如鐘土人曰此石鐘也故為此記以辨之渤時隱居白鹿洞稱白鹿先生後官至桂管觀察使太和元年故吏呉文幹刻石在湖口鎮〈集古録目〉
唐東林大師真堂記
唐倪匡明書並篆額大和三年〈諸道石刻録〉
唐棲霞寺大德玭律師碑
唐劉軻撰沙門雲臯正書齊餘篆額太和四年七月十二日建武宗時廢宣宗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再立〈復齋碑録〉
唐水閣院律大德齊明和尚碑
唐鄭素卿撰僧道真行書太和六年三月六日建大中八年再立〈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德化王重置白氏文集記
僧匡白記余文真正書倪臣明篆額太和六年八月十二日〈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白氏文集記
唐白居易記僧雲臯正書太和九年八月〈金石録〉
唐寶稱大律師塔碑
唐秘書丞史館修撰劉軻撰江州司戶㕘軍陳去疾書前振武節度㕘謀李庭彥篆額律師江南講僧也名智滿陶靖節之九世孫始出家於寶稱寺故以為號碑以開成四年立大中八年重建在廬山〈集古録目〉碑以開成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建武宗時廢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重立〈復齋碑録〉
唐曹汾去東林詩
㑹昌三年七月十三日刻在玭師碑隂〈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觀音方丈記
江夏僧元楚記東夷溟島太𤣥谷沖寂野叟書大中六年二月十三日〈復齋碑録〉
唐撫州景雲寺上宏和尚石塔碑
唐白居易撰李克恭正書段全緯篆額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在東林寺〈復齋碑録〉
唐隴西子德題名
大中十年同遊刻石西林寺〈諸道石刻録〉
唐東林寺建碑記
唐張又新撰裴光逺篆額大中十年四月三十日〈復齋碑録〉
唐復東林寺碑
唐湖南觀察使潭州刺史崔黯撰散騎常侍柳公權書寺在江州先被廢至宣宗時復立碑以大中十一年四月立在廬山東林寺〈集古録目〉
㑹昌中被廢大中初黯為江州刺史而復之〈集古録〉
唐韋宙施錢再造經藏堂宇題
大中十二年刻石在東林寺〈諸道石刻録〉
唐裴諷題名
刻在齊朗和尚碑隂大中十四年六月〈諸道石刻録〉
唐經藏院碑隂記
唐撫州刺史蔡京撰正書無名大中十四年五月
南唐重修東林寺記
韓王知證記孟拱辰分書並篆額昇元六年七月一日〈復齋碑録〉
南唐太乙真人廟記
韓王知證記孟拱辰行書並篆額昇元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建〈復齋碑録〉
南唐彌勒菩薩上生殿記
楊弼撰僧慕莊書保大三年二月二十日杜昌業建〈諸道石刻録〉
南唐太乙觀董真人殿碑
道士倪少通撰道士鍾德載正書並篆額保大十一年十一月〈復齋碑録〉
南唐東林寺上方禪師舍利塔記
彭瀆撰並分書額伊從道正書保大十四年歲次丙辰十月庚申建王文秉刻〈復齋碑録〉
南唐文宣王廟記〈引書佚〉
南唐張靈官記
徐鉉撰徐鍇書並篆額歲次癸酉上元立〈諸道石刻録〉
南唐義門陳氏書堂記
徐撰徐鍇書並篆額〈諸道石刻録〉
池州
〈春秋屬呉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彰郡二漢屬丹陽郡晉屬宣城郡宋齊梁陳隋因之唐武德四年析宣州置池州貞觀元年州廢永㤗元年復置後曰池陽郡皇朝因之今縣六貴池 青陽 銅陵建德 石埭 東流〉
唐張嶙府君墓誌
唐韓勵躬撰正書無名貞元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立在建德縣〈復齋碑録〉
〈闕〉
並書凡詩五首武陽郡公韋丹詩〈缺〉
四年刻〈集古録目〉
唐崔澣撰〈京兆金石録〉
法王和尚塔碑
僧迥斌撰丘光道書〈諸道石刻録〉
寶刻叢編卷十五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620年 (提及)
- 757年 (提及)
- 676年 (提及)
- 887年 (提及)
- 181年 (提及)
- 399年 (提及)
- 441年 (提及)
- 518年 (提及)
- 520年 (提及)
- 502年 (提及)
- 522年 (提及)
- 前97年 (提及)
- 前44年 (提及)
- 前1年 (提及)
- 前66年 (提及)
- 前14年 (提及)
- 524年 (提及)
- 526年 (提及)
- 560年 (提及)
- 589年 (提及)
- 352年 (提及)
- 640年 (提及)
- 642年 (提及)
- 667年 (提及)
- 669年 (提及)
- 680年 (提及)
- 708年 (提及)
- 710年 (提及)
- 711年 (提及)
- 712年 (提及)
- 717年 (提及)
- 724年 (提及)
- 729年 (提及)
- 733年 (提及)
- 734年 (提及)
- 735年 (提及)
- 744年 (提及)
- 789年 (提及)
- 798年 (提及)
- 799年 (提及)
- 804年 (提及)
- 823年 (提及)
- 840年 (提及)
- 862年 (提及)
- 866年 (提及)
- 872年 (提及)
- 878年 (提及)
- 883年 (提及)
- 521年 (提及)
- 927年 (提及)
- 920年 (提及)
- 938年 (提及)
- 911年 (提及)
- 939年 (提及)
- 942年 (提及)
- 960年 (提及)
- 961年 (提及)
- 941年 (提及)
- 723年 (提及)
- 486年 (提及)
- 857年 (提及)
- 848年 (提及)
- 871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340年 (提及)
- 617年 (提及)
- 863年 (提及)
- 864年 (提及)
- 867年 (提及)
- 868年 (提及)
- 886年 (提及)
- 854年 (提及)
- 796年 (提及)
- 859年 (提及)
- 822年 (提及)
- 824年 (提及)
- 485年 (提及)
- 839年 (提及)
- 852年 (提及)
- 856年 (提及)
- 858年 (提及)
- 860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