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四明志 (四庫全書本)/卷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巻十四 寶慶四明志 巻十五 卷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寶慶四明志巻十五
  宋 羅濬 撰
  奉化縣志巻二
  敘賦
  鄉村
  奉化鄉縣北管里二村四
  廣平管   鎮亭里
  明化村    長汀村   茗山村
  龍潭村
  長壽鄉縣東北管里二村三
  松賢管   奉國里
  長㐌村   進林村    新屯村
  金溪鄉縣東北管里二村四
  履信管   白杜里
  石橋村   溪東村    亭山村
  白杜村
  松林鄉縣東南管里二村三
  鳴鴈管   石門里
  落闡村   雙溪村    固海村
  連山鄉縣南管里一村二
  黃甘里
  縣南村   晦溪村
  剡源鄉縣西管里一村四
  嵩溪里
  三石村   小晦村   陸照村
  公塘村
  禽孝鄉縣西北管里二村四
  靈泉管   白石里
  日嶺下村  廣㠗村   新建村
  雪竇村
  忠義鄉縣東南管里二村二
  棲鳳管   太青里
  東西山村  曹村
  鎮市
  公塘鎮縣西北三十里
  鮚埼鎮縣南六十里
  泉口市縣西北一十五里
  白杜市縣東南二十五里
  南渡市縣東二十五里
  袁村市縣南二十五里
  戶口
  主二萬九千九百九十七戶計五萬三千八百二十一口
  客二千六百九十五戶計六千七百口
  夏稅
  絹一萬一千八百八十九匹三丈五尺六寸二分正稅四千七百二十七匹三丈五尺六寸二分和買七千一百六十二匹
  紬四千二百三十三匹四尺七寸
  正稅一千一百六十三匹四尺七寸
  和買三千七十匹
  綿三萬二千四百八十五兩一錢六分
  折變
  折帛錢
  絹二千七百七匹計錢一萬七千八百七十四
  貫五百文
  正稅五百五十八匹每匹七貫文計錢三千
  九百六貫文
  和買二千一百四十九匹每匹六貫五百文計錢一萬三千九百六十八貫五百文
  紬二千七百六十四匹計錢一萬九千五百二
  十貫文
  正稅五百八匹每匹七貫文計錢三千五百
  五十六貫文
  和買二千四百五十六匹每匹六貫五百文
  計錢一萬五千九百六十四貫文
  綿一萬二千一百二兩每兩四百文計錢四千
  八百四十貫八百文
  折麥
  絹四十四匹一丈四尺二寸五分
  紬二十九匹一尺三寸五分
  綿一千一百七十四兩八分七釐五毫
  三項通科麥五百一十六碩六㪷一升一合一
  勺二杪
  正四百六十九碩六㪷四升六合五勺義倉四十六碩九㪷六升四合六勺五杪
  實𣙜本色
  絹九千一百三十八匹二丈一尺三寸八分紬一千二百四十匹三尺三寸五分
  綿一萬九千二百九兩七分二釐五毫
  秋稅
  苗米一萬六千二百五碩四斗二升四合
  折變
  糯米一千七百四十四碩三斗七升五合折苗米
  一千七百七十四碩四十五升
  實𣙜本色一萬四千四百六十一碩四升九合
  寶慶三年為準
  省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本柄錢四千七百八十九貫一十九文
  糯米七百五十一碩四升每碩價錢三貫九百九十文計二千九百九十六貫六百五十文
  麯麥一百七十七碩一㪷每碩價錢三貫六百文
  計六百三十七貫五百六十文
  夫食物料錢一千一百五十四貫八百九文造麯五十一貫七十五文
  造生煑酒五百五十一貫三百五十一文
  袋紬九匹三丈每匹四貫文計三十八貫四百九
  十九文
  箍缸打竈一百三十二貫三百一文
  官吏巡腳夫食糜費輕空滲漏三百八十一貫五
  百八十三文
  收息錢六千三十七貫一百五十三文
  諸司七千七百二十五貫九百四十五文
  經總制司三千六百五貫七百七十八文糴本司三千三百五十九貫九百三十五文移用司七百六十貫二百三十二文
  本府虧本柄錢一千六百八十八貫七百九十二
  文填納諸司
  糟錢一百六十五貫八百四十六文
  諸司六十九貫八十四文
  經總制司四十九貫八百三十四文
  移用司一十九貫二百五十文
  本府九十六貫七百六十二文
  人戶買撲酒坊二十五所
  公塘坊  唐㠗坊  溪口坊
  泉口坊  﨑山坊  浦口坊
  錢堰坊  磧坊  東宿坊
  江口坊  桐照坊  南渡坊
  鮚埼坊  連山坊  降阻坊
  七山坊  傅霸坊  白杜坊
  下霍坊  北渡坊  吳山坊
  松林坊  唐頭坊  擇村坊
  官江坊
  淨息錢二千三百二十七貫六百四十七文常平司一千五百九十八貫一百六十七文本府七百二十九貫四百八十文
  商稅寶慶元年為準
  嵗額錢一千八百貫文舊有楊梅稅嵗收錢七十四貫二百八文嘉定十七年守趙師
  嵒以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務並縁為村民之害特與除免

  諸司九百二十七貫六百八十四文
  經總制司四百二十九貫二百二十六文
  糴本司四百九十八貫四百五十八文
  本府八百七十二貫三百一十六文於內除豁諸司頭子錢四十六貫一百九十一文實收八百二十六貫一百二十五文
  公塘白杜二稅場慶元四年守鄭興裔奏罷詳見郡志
  雜賦
  免役錢兩料共一萬五千五百九十六貫六百九十二文實𣙜到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貫四百七十八文補支發一千六百二十貫二百一十四文
  縣吏支六千七百一十八貫四十四文
  本府一千六百五十九貫六百八文解𤼵減省人吏錢在京官員雇
  錢及支府吏錢並在內

  經總制司六千四百六十四貫四百二十四文官戶不減半六百二貫六百一十六文常平司
  提舉司頭子錢一百五十二貫文
  茶租錢四百四十九貫七百三十九文元額管𣙜七百四十九貫五百
  五十一文除豁逃亡戶絶四分錢外有今額

  水腳錢一千五十五貫八百八十二文
  醋息錢七百八十貫文
  河渡錢二百三十貫八十七文専𨽻常平司
  敘兵
  弓手
  縣尉司八十四人
  土軍
  公塘寨額九十人今六十八人
  鮚埼寨五十人元係浙東都巡檢寨撥𨽻
  敘人見郡志
  敘祠
  神廟
  天齊仁聖帝殿縣東北四里虛白觀後
  誠惠廟縣東北三百步廟之上有山曰日嶺嶺有怪石髙七八丈宛如婦人之狀十道四蕃志所謂奉化新婦巖者是已自唐以來始植廟宇曰貞固夫人之廟按古廟碑雲廟雖不在祀典葢古老相承之久民率服衆矣凡有禱請如影響焉皇朝景祐中縣令於房廢以增學區學徙邑人復請建祠宇元豐五年縣令盛穆仲嘗記其禱請之驗於碑隂宣和四年賜今額紹興二十一年詔賜號昭徳夫人誥詞雲朕閲輿圖之籍知日嶺之山有石肖人而能錫人之福水旱盜賊之禱應如響荅心甚異焉豈烈婦貞女一念堅固先天地而常存形寓於石使人觀感而化者可百世祀乎維神聞於有唐賜廟號於我國家朕今渙明恩寵以徽稱從民欲也其侈神休荅斯民所以告朕之意日嶺山脊上有古廟縣西一里有昭徳夫人廟東五里新婦湖之西有湖頭新婦廟金溪鄉聖山之南有聖姑廟又有所謂橋頭聖姑廟皆別廟也俗謂昭徳夫人與聖姑新婦姊妹三人血食一方葢俚語爾
  顯佑廟縣南鮚埼鎮神仇氏創始於唐禱之輒應紹興末隂相校尉王剛乗艦敗金於採石嘉定初民慮艱食神招商人米舟踵至人甚異之始謝散騎捐地立祠死配食焉久而圯裔孫彥瓊廷俊裒衆力復新之三年計臺列其靈乃賜廟額參政樓公鑰記其事十七年十二月告封靈惠侯詞雲鮚埼有亭志自漢世民業生聚獨盛於今爾神廟食此方衆所依怙曩縁捍患已錫嘉名茲復覽於奏封俾肇開於侯爵尚歆茂典益著靈休
  佽飛廟縣北市門下一里即府佽飛之別廟也詳見郡志
  宮觀
  虛白觀縣東北四里唐昭宗時賜額觀有三清像制度精巧老君像袖中有一蛇長數尺潔白如雪隠現不常
  寺院
  禪院二十三
  雪竇山資聖寺縣西北五十里舊名瀑布寺唐光啓中置大中末為賊裘甫所毀咸通八年重建改為瀑布觀音禪院皇朝咸平三年賜今額常住田一千七百八十七畝山七千三百畝雪竇山屬祀典南有隠潭東有石蒼潭前有含珠林千丈巖瀑布上下有亭三曰飛雪曰妙峯曰潄玉丹碧照爛飛簷鱗鱗蔚在青嶂間晨霞暮靄遮露萬狀尤為勝槩至道年中有僧守能雲遊寺中出淳化四年太宗皇帝所賜石刻御書二部四十有一卷在本寺蔵院奉蔵具數列於左真書秘蔵詮二十卷 逍遙詠十一卷
  懷感詩四卷   幽隠詩四卷
  回向文詩一卷   佛賦一首
  大中嶽林寺縣東北五里舊名崇福院梁大同二年置在大溪西唐相李紳為書院額廢於會昌中大中三年閒曠禪師復建於溪東皇朝大中祥符八年賜今額常住田一千三百八十二畝山九十一畝寺乃布袋和尚化現之處唐末有僧形裁腲脮蹙額膰腹常以杖荷布囊隨處偃臥時號長汀子布袋師毎臥雪中體不霑濡或示人以禍福隨語即應天將雨則著濕草屨塗中驟行或亢陽則曵髙齒木履植膝而臥於橋上梁貞明二年於寺之東廊端坐磐石説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即示寂葬寺之西南二里其塔亭曰彌勒庵後有人於它州見和尚提隻舄而行者及發棺視之惟隻舄存焉水旱祈禱靈應如響元符元年賜號定應大師三年有見祥光於彌勒菴側者掘土得所遺錫杖淨瓶邑人建閣藏之並所書偈坐石至今猶存崇寧三年賜閣名崈寧遇天寧節度僧一人先是皇祐中仁宗皇帝召寺僧文岳禪師入禁中累賜御製詩偈並御札今蔵崇寧閣其數列於左
  飛白書佛法二字賜文岳禪師
  飛白書佛字賜文岳禪師
  御注文岳禪師墨書環像頌一首
  御注文岳禪師所進頌一首
  御注文岳禪師回舊居院頌一首
  胎蔵教念誦儀三䇿印本
  安巖山華嚴院縣南五十里舊名四明院漢乾祐三年置皇朝天聖中居照禪師遷入山數里慶厯三年改今額勝槩頗多人號小雪竇常住田三百二十九畝山一千一百二十畝
  清涼院縣東九十里朱梁龍平二年茅將軍捨宅為之吳越王錢氏給額曰歸順皇朝治平中賜今額常住田一百六十畝山九百六十二畝距院五里有茅嶺以茅君所居故名其下民猶有以茅佾為一戶籍者院之殿宇所覆皆古瓦上有已已茅號四字茅君祠在院東廡水旱疾疫禱無不驗紹興已巳勅塟王參政於其山人謂已已之應
  靈隠院縣西七十里唐天祐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六十一畝山三千一百四十六畝
  解空院縣東八十里唐長興元年置名泰靖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二十八畝山三百九十畝
  妙峯山護國院縣西十五里唐中和元年有神人現遂置寺以天王名之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四十三畝山九十五畝
  圓覺院縣西南八十里唐咸通九年置名西峯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七十一畝山七百五十三畝
  九峯山靈鷲院縣東六十里舊名明霸院皇朝開寶八年置在山外慶厯中僧象先遷入山五里對九峯建立而增廣之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三十畝山六千七百六十七畝
  棲真院縣東七十里晉天福八年置名棲鳳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七十畝山三百九十四畝
  興化院縣東七十里唐長興元年置名墅市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二畝山一百三十畝
  清福院縣東七十里晉天福八年置名太清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十畝山二百三十畝
  離相院縣東九十里唐乾符二年置名福慶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十畝山二百五十畝
  資福院縣西三十里唐咸通八年置名法會皇朝大中祥符八年改今額常住田九十三畝山四百一十九畆
  上雪竇山奉慈院縣西六十里唐咸通八年置名奉國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三百四十畆山五百三十二畝
  資國院縣西南五里舊名䕶國院唐元和十四年置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有人跡印石上指文皆具世𫝊為佛跡常住田一百一十七畝山九百三十畝
  安隠院縣西一百里唐咸通十一年置名聖壽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二十一畝山八千九百畝
  淨慈院縣西六十里唐乾符六年置名仁王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九畝山一百七十八畆
  法喜院縣西五十里唐咸通九年置名永泰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七十五畝山二百八十九畝
  證道院縣西七十里唐光啓二年置名靈橋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七十畝山四千二百八十畝寺西登山半里有龍湫為鄉民雩禱之所南百步有巖穴深不可測習習風生寒氣襲人曰風谷谷下泉流寒甚於冰曰冰鑑路轉縈迴巉巖虎踞前有方丈之地足可憩息曰振衣巖又數步列嶂前橫晚霞舒錦如對畫屏曰宜晚攝裳而升漸入平夷多景所聚有堂曰藴秀端憲沈公煥摭少陵剡溪藴秀異之句名之又築清心亭於冰鑑之左臨淵疊磯垂釣牓曰桐廬古意渭水遺風雲
  無為院縣東一百里唐天祐三年置名松奧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六畝山一百三十六畝
  顯親崇福院縣西三十里唐光啓三年置名上山皇朝治平二年改名常樂其後魏丞相請為香火院改今名常住田一百畝山一百三十畝
  移孝忠報院縣西北三十五里王參政功徳院皇朝紹興十八年賜今額常住田三十六畝山無
  教院二十三
  慈氏院縣南三里唐天祐二年置名寶化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五十四畝山五十畝寺有杜鵑花蟠如鳳形樊主簿詩云山僧取巧結真叢九苞占盡千葩紅倚闌精采欲飛動百鳥不敢啼春風
  瑞相院縣東南二十里唐大中四年置名雲峯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二十畝山四百一十五畝
  演教院縣西十里後唐清泰二年置名鹿苑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九十五畝山二百七十五畝
  禪悅院縣北二十里舊名保安皇朝開寶二年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九十五畝山無
  寶林院縣西北三十里唐乾寜二年置名棲林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十七畝山無
  永固院縣西南五十里唐光啓二年置名三石皇朝天聖十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二十畝山一千一百畝
  金地院縣西南三十里唐大中元年置名福慶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六十畝山無
  福聖院縣東二十里唐大中四年置名龍光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五十七畝山無
  登岱院縣西三十里唐咸通五年置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二百畝山七百畝
  普明院縣南十五里唐大中元年置名觀音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四十六畝山無
  明化院縣東十里舊名建城唐寶厯二年置光化中改名建寧梁開成中改名善因皇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常住田六十三畝山無
  清蓮院縣西南五十里後唐清泰二年建號靈峯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本甲乙住持久而圯皇子魏王申請為十方祝聖道場以傳天台宗教由是內外棟宇革故一新惟留舊殿古佛右偏有輪藏及諸天像極精巧常住田四十六畝山一百九十六畝
  福海院縣東五十里唐咸通九年置名興福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十六畝山無
  上乗院縣西南五十里唐咸通九年置名乾符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六十六畝山無
  法昌院縣北二十五里舊名石芝皇朝開寶元年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畝山無
  淨明院縣北二十里唐龍紀元年置名唐灣皇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三十三畝山無
  宣密院縣東九十里晉開運二年置名桐照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四十五畝山無
  鄞城山廣福院縣東五十里唐景福元年置後唐清泰初吳越錢氏給額曰鄞城皇朝治平元年改壽聖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九十三畝山五十畝
  惠日院縣西二十里晉天福五年置名慈林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十六畝山二百五十畝
  法海院縣東南十里晉天福元年置名龍潭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四十三畝山二百五十畝院下有潭廣數畝父老相傳有白龍宅其淵遇旱暵祈禱多應
  常浦院常住田一十五畝山無
  普慧院常住田五十畝山無
  安住院常住田五十八畝山四百畝
  十方律院四
  大雲院縣東三十里唐咸通二年置名石佛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三十六畝山一百六十畝
  垂鴻院縣北二十里梁大同元年置名宴坐皇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二十三畝山無
  瑞峯院縣東南十里唐咸通五年置名吳峯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九十五畝山三百五十畝
  仁濟院常住田一百三十畝山無
  甲乙律院二十二
  廣福院縣南五十里晉開運三年置名雲葢庵皇朝熙寧中賜額壽聖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四十畝山一千三百五十畝
  悟空院縣南四十里唐大中七年置名安海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四十二畝山無
  廣化院縣西北三里唐大中二年置名正化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三十三畝山四百三十三畝
  慈光院縣西北二十里舊名龍池唐文徳二年置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六十四畝山二百六十畝
  興聖院縣東二十五里唐咸通十年置常住田八十六畝山七十九畝
  崇勝院縣南五十里唐天成三年置名固海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十六畝山一百畝
  尊勝院縣南四十里唐光啓元年置名延恩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畝山五百三十六畝
  禪寂院縣南四十里周廣順二年置名登山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十畝山五百三十二畝
  廣法院縣西南七十里舊名靈龜皇朝太平興國七年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九十七畝山三百四十六畝
  大智院縣西七十里唐咸通十一年置皇朝大中祥符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一百七十五畝山四百四十三畝
  定明院縣西南六十里唐大中二年置名鎮國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七十九畝山六百畝
  龍華院縣西八十里唐咸通六年置名凝光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二十二畝山六百七十畝
  慈覺院縣北二十里晉天福五年置名興福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五十一畝山一百四十畝
  淨業院縣北二十五里梁貞明二年置名塔巖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八十畝山一百二畝
  淨隠院縣東北一十里晉天福五年置名名山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十七畝山七十九畝
  惠照院縣西北二十里唐咸通十年置名銅山皇朝治平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三十五畝山無
  護教院縣西北二十里唐乾符二年置名湖山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一十二畝山一百九十九畝
  廣教院縣東二十里唐咸通十年置名靈跡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畝山四百六十三畝
  告城院縣東半里舊名光教院皇朝開寶七年大中祥符三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七十畝山無
  淨名院縣東北十里梁乾化二年置名安寧皇朝治平三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畝山無
  廣濟院縣北二十五里皇朝建隆二年僧師悟造廣濟橋於大江之側而院與橋同置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常住田六十三畝山無
  淨惠院縣東北四里周顯徳四年置皇朝天聖三年賜今額世𫝊孫拾遺郃之故宅也常住田一百五十三畝山無
  報國院縣南二十里晉天福二年置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
  尼院一
  普惠院縣東北四里半舊名永平唐咸通十年置十三年賜今額
  敘遺
  紀異
  梨洲縣西一百里即四明山之西峯按四明山記雲晉時溪邊沙上忽生棃實時孫興公及兄承公同遊至澗側得梨數枚左右環視莫見其跡意以為僊物也故號梨洲其上山麓有胡桃夭蓼按十道四蕃志即劉綱與夫人升僊處
  金鍾墩縣東一十里大溪之間其墩絶小樹木頗茂雖山泉奔突而墩無所損或𫝊昔錢氏載大金鐘過此沈焉漲沙成墩金鐘今在墩之下厯數百載不為水所盪
  降渚降下之降昔有星霣於海濵化為石其形圓而光潔轉徙不常故名其地曰降渚今俗呼為降平聲呼之阻非也
  天篆縣西南六十里其山來自鎮亭峭壁四合溪流貫其中中有盤石石上隠起字畫如篆刻為溪流所渰旱涸時熟視之若成四句而不可辨識為何等語俗𫝊以為天篆
  俗誌雲昔董氏有女未筓刺繡南牕下二燕巢其上其女日予之飯編竹以䕶其巢女無機心燕無猜意朝往暮返至於哺育其子成羽翼而去明年復來其女愛字之如初凡厯三嵗而燕去女死又明年二燕復來飛遶戶牖間悲鳴上下經二日不已女之父母告之曰汝非尋女子邪女已死冢在屋之側俄而二燕去越三日不歸翁媼往視女墓則二燕伏死於冢上邑人異之故名其鄉曰禽孝
  存古
  奉國軍節度使錢億墓在縣西北三里









  寶慶四明志卷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寶慶四明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