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尚書大傳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一 尚書大傳 卷第二
漢 伏勝 撰 漢 鄭玄 注 清 陳壽祺 編 景上海涵芬樓藏陳氏原刊本
卷第三

尙書大傳卷二

 虞夏傳

皋繇謨

翊輔也華嚴經第七十四音義卷下引尙書大傳

 案曰此今文尙書夙夜翊明有家之訓今文見史記五帝本紀

古者諸侯之於天子也三年一貢士天子命與諸侯

輔𦔳爲政所以通賢共治示不獨專重民之至大國

舉三人次國舉二人小國舉一人一適謂之攸好德

注適猶得也注見後漢書蔡邕傳注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

有功有功者天子賜以車服弓矢再賜以秬鬯三賜

以虎賁百人號曰命諸侯命諸侯得專征者鄰國有

臣弒其君孼伐其宗者注孼支子也宗適子也注見儀禮

經傳通解集注三十三雖弗請於天子而征之可也征而歸其

地於天子注征伐也注見儀禮通解集注有不貢士謂之不率

正者注率循也正由也注見儀禮通解集注天子絀之一不適

謂之過注謂三年時也再不適謂之敖注謂六年時

也三不適謂之誣注謂九年時也注見禮記射義正義誣者天

子絀之一絀少絀以爵注言少絀明以漸也再絀少

絀以地三絀而爵地畢注凡十五年後漢書左周黃傳論注儀禮經

傳通解王制之已有不貢士以下十字通解引作諸侯之有不率正者又見禮記射義正義小異路史後

紀十一陶唐氏雲三適之賞見虞夏傳○注見禮記射義正義○又公羊莊元年解詁引三年一貢士至

小國舉一人儀禮集傳集注三十三引伏書禮諸侯三年一貢士至三絀而地畢小異又禮書卷一百八

漢書武帝紀注後漢書蔡邕傳注通典𨕖舉一文𨕖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注困學紀聞卷五竝節引

書稱天工人其代之傳曰夫成天地之功者未嘗不

蕃昌也濳夫論卷二思賢篇

天子衣服其文華蟲作繢宗𢑴藻火山龍諸侯作繢

宗𢑴藻火山龍子男宗𢑴藻火山龍大夫藻火山龍

士山龍故書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禮書卷三又卷一引至士

山龍

山龍純靑華蟲純黃作會宗𢑴純黑藻純白火純赤

隋書禮儀志七引尙書大傳下雲以此相閒而爲五采八字恐非大傳文今不錄

山龍靑也華蟲黃也作繢黑也宗𢑴白也藻火赤也

天子服五諸侯服四次國服三大夫服一士服一注

元或疑焉禮書卷一又卷三○案此注有闕○又御覽六百九十服章部七

注五采相錯非一色也隋書禮儀志引鄭𢆯議已非之雲

 案曰續漢書輿服志孝明皇帝永平二年初詔有司采周官禮記尙書皋陶篇乘輿從歐陽氏說公

 卿以下從大小夏侯氏說又曰衣裳玉佩備章采乘輿刺繡公侯九卿以下皆織成又曰顯宗初服

 旒冕衣裳赤舄絇屨以祠天地養三老五更於三雍天子三公九卿特進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

 冠旋冕衣裳𢆯上纁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七章

 皆備五采後漢書明帝紀永平二年注引董巴輿服志日顯宗初服冕衣裳以祀天地衣裳以𢆯上

 纁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九章卿已下用華蟲七章皆五色采乘輿刺繡

 卿已下皆織成陳留襄邑獻之徐廣車服注曰漢明帝案古禮備其服章天子郊廟衣皂上絳下

 前三幅後四幅衣畵而裳繡然則顯宗更定服章所謂從歐陽夏侯說卽此是也然書傳之文無日

 月星辰而雲天子服五何與陳祥道禮書卷三引尙書大傳山龍靑也宗彝白藻火赤陳氏辨之曰

 大夫之服自𢆯冕而下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固無藻火山龍矣旣日子男宗彝藻火山龍士山龍又

 曰次國服三大夫服二士服一是自戾也壽祺案書傳所言虞制也固與周禮不同書𫝊服五服四

 服三服二服一者言其采色非言其章數前後之文未嘗相戾永平初定冕服公卿已下從大小夏

 侯說乘輿服從歐陽說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九章卿已下用華蟲七章則是歐陽說

 冕服章數仍以十二九七爲節大小夏侯說冕服章數乃自天子至公侯以九爲節卿以下以七爲

 節明矣尙書益稷正義引鄭糸書注云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飾祭服至周而變之以三

 辰爲旂旗王肅以爲舜時三辰卽畵於旌旗不在衣也天子山龍華蟲耳攷王肅雖善賈馬之學而

 其父朗師楊賜則治歐陽尙書者肅解虞書作服與伏生大傳相合葢亦用今文家記也大𫝊五服

 無日月星辰又無粉米黼黻故知五服是采色非章數也隋書禮儀志大業元年虞世基奏近代故

 實依尙書大傳山龍純靑華蟲純黃作繪宗彝純黑藻純白火純赤以此相間而爲五采後周故事

 升日月於旌旗乃闕三辰而章無十二但有山龍華蟲作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乃與三公不異開

 皇中就裏欲生分別故衣重宗彝裳重黼黻合重二物以就九章爲十二等但每一物上下重行袞

 服用九鷩服用七今重此三物乃非典故據此虞世基旣言近代服依書𫝊而後周於山龍華蟲作

 繪宗彝藻火之外仍有粉米黼黻此章數也大𫝊以山龍爲靑華蟲爲黃作繢宗彝四字連讀爲黑

 藻爲白火爲赤陳祥道引雲作繢黑也宗彝白也藻火赤也分作繢宗彝爲二合藻火爲一非伏生

 本文由所見大𫝊本誤當從隋志更正又引雲子男宗彝藻火山龍以次國服三核之子男下宗彝

 亦誤衍宐刪陳氏反以是疑𫝊文自戾過矣說文十三糸部繪會五采繡也引虞書山龍華蟲作繪

 以後漢書明帝紀乘輿刺繡公卿已下皆織成攷之則大𫝊五服亦皆謂繡非畵也鄭康成注尙書

 始雲繪讀爲繢凡畵者爲繢與伏許異       作繪何以爲黑也說文十上黑

 部䵳沃黑色十二下女部嬒女黑色也繪之爲黑此其義

六律者何黃鍾㽔賓無射太蔟夷則姑洗是也故天

子左五鍾右五鍾注六律爲陽六呂爲陰凡律呂十

二各一鍾天子宮縣黃鍾㽔賓在南北其餘則在東

西天子將出則撞黃鍾周禮樂師注引黃鍾下有之鍾二字右五鍾皆

應注黃鍾在陽陽氣動西五鍾在陰陰氣靜君將出

故以動吿靜靜者皆和也馬鳴中律步者皆有容駕

者皆有文御者皆有數步者中規折還中矩立則磬

折拱則枹鼓注言聲合於樂體比於禮也然後太師

奏登車吿出也注周禮王出入奏王夏入則撞㽔賓

周禮樂師注引㽔賓下有之鍾二字左五鐘皆應注㽔賓在陰東五鍾

在陽君入故以靜吿動動者則亦皆和之也以治容

貌容貌得則氣得氣得則肌膚安肌膚安則色齊矣

注入故欲其靜也㽔賓聲狗吠⿱彐⿰垁凡 -- 彘鳴及倮介之蟲皆

莫不延頸以聽㽔賓注皆守物及陰之𩔖也在內者

皆玉色在外者皆金聲注玉色反其正性也金聲其

事殺然後少師奏登堂就席吿入也注少師佐成大

師之事者也此言至樂相和物動相生同聲相應之

義也以上傳注全見儀禮經傳通解集傳集注卷二十七樂記○又周禮樂師注儀禮大射儀疏禮

記玉藻正義後漢書班固傳注文𨕖東都賦注太平御覽三百八十八卷人事部二十九

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天子有問無以對責之疑可志而不志責之丞可正

而不正責之輔可揚而不揚責之弼其爵視卿其祿

視次國之君也禮記文王世子正義通典卷二十職官二儀禮經𫝊通解集𫝊集注王制

之丙玉海卷百二十○又史記夏本紀注漢書伏湛𫝊注太平御覽卷七十六路史後紀並節引

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天子中立而聽朝則四聖維之是以慮無失計舉無

過事故書曰欽四鄰此之謂也通鑑前編帝舜元載注

天子必有四鄰前儀後丞左輔右弼直立而敢斷廣

心而從欲輔善而相承謂之輔廉潔而切直謂之弼

華嚴經第八十音義卷下○案曰直立而敢斷下當脫謂之儀三字廣心而從欲下篇脫謂之丞三字以

下文輔弼二句文法知之

 案曰萬卷菁華前集引雲道是周公也克是太公也弼是召公也丞是史佚也故成王中立而聽朝

 則四聖維之與前篇所引不同此大戴記保傳篇及賈子新書文也𠑽二書作克此以文字相近𩔖

 書誤

古者帝王升歌淸廟之樂注淸廟樂章名大琴練弦

達越大瑟朱弦達越以韋爲鼓謂之搏拊何以也注

弦弦互文也越下孔也凡練弦達越搏拊者象

其德寬和君子有大人聲不以鐘鼓竽瑟之聲亂人

聲淸廟升歌者歌先人之功烈德澤也注烈業也故

欲其淸也其歌之呼也注呼出聲也曰於穆淸廟肅

雝顯相注肅雝顯相四海敬和明德來助祭傳注肅雝以下

共十七字見毛詩淸廟正義於者歎之也穆者敬之也淸者欲其

在位者徧聞之也故周公升歌文王之功烈德澤苟

在廟中嘗見文王者愀然如復見文王故書曰搏

琴瑟以詠祖考來假此之謂也儀禮經傳通解集𫝊集注卷二十七樂記

全引傳注又見通解續宗廟樂舞二十五又禮記樂記正義引首二句雲虞書𫝊○又樂記正義引以章

爲鼓以下八字又毛詩文王周頌譜淸廟序淸廟諸正義文𨕖江文通雜體詩白帖琴朱子詩集傳陳暘

樂書並節引

拊革裝之以穅周禮太師疏載白虎通引尙書大傳又見禮記樂記正義引白虎通

 曲阜孔廣林曰周禮禮記疏兩引白虎通如此賈孔皆云今書傳無其文案白虎通今亦無此文其

 禮樂篇引書傳雲搏拊鼓振以秉疑卽革裝以穅之譌

博拊鼓振以秉琴瑟練絲徽弦鳴者貴玉聲也白虎通禮

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風俗通卷六琴稱謹案尙

書云云○案曰尙書無此文蓋出書傳

舜之時西王母來獻白玉琯風俗通聲音第六又漢書律志一上孟康注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元首君也股肱臣也文選褚淵碑文注

 夏傳

禹貢

夏成五服外薄四海注言德廣之所及東海魚須魚

目注所貢物魚須今以爲簪又魚目今以雜珠南海

魚革珠璣大貝注魚革今以飾小車纒兵室之口貝

古以爲貨王莽時亦然西海魚骨魚幹魚脅注魚幹

魚脅未聞北海魚劒魚石出瑱擊閭注魚劒魚兵如

劒也魚石頭中石也出瑱狀如凝膏在水上擊閭狀

如鮐魚大五六尺今海家謂之口口河魭注魭當作

黿黿狀如鼈而大月令季夏命漁人伐鮫取鼉登龜

取黿也江鱓大龜注鱓或作鼉鼉狀如蜥蝪長六七

尺鱓或爲鱣鱣鯉也五湖𢆯唐注五湖揚州浸也今

屬吳元唐未聞鉅野蔆注鉅野大野也魯藪今屬山

陽蔆芰鉅定蠃注鉅定澤也今屬樂安所有故縣則

屬齊蠃蝸牛也濟中詹諸注詹諸鼃黽也孟諸靈龜

注孟諸宋藪也龜俯者靈周禮天龜曰靈屬降谷𢆯

玉注降讀如厖降之降或作函谷今河南穀城西關

山也大都魚魚刀注大都明都魚今江南以爲

鮑魚刀魚兵如刀者也咸會於中國注言德能及之

異物來至也傳注並見玉晦王會解注後○又初學記政理部三御覽七百六十六襍物部

一九百四十七蟲豸部四九百七十五果部十二禮書五十一爾雅翼卷三十錦繡萬花谷後集卷十八

困學紀聞二

禹成五服齒革羽毛器僃禹貢合注太平御覽七百六十六

文皮千合史記貨殖𫝊索隱

白羽之矰路史疏仡紀高辛

高山大川五嶽四瀆之屬史記夏本紀集解

五嶽謂岱山霍山崋山恆山嵩山也白虎通巡守篇

江河淮濟爲四瀆白虎通巡守風俗通山澤第十謹案尙書大傳禮三正記

五嶽皆觸石而出雲扶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注

四指爲扶藝文𩔖聚卷一天部上文𨕖應休璉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注○又後漢書章帝紀御

覽卷八卷十天部○又事𩔖賦三

大川相間小川相屬東歸於海水經注序

大水小水東流歸海也文𨕖海賦注郭有道碑文注

百川趨於東海文𨕖郭有道碑文注○又吳都賦海賦孫子荊爲石仲容與孫皓書注又

長歌行注作百川赴東海

非水無以準萬里之平非水無以通遠道任重也

𩔖聚卷八水部御覽五十八地部二十三○又白帖水記纂淵海卷一水藝文引無遠字記纂引無道字

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山川視伯小者視子

男注所視者謂其牲幣粢盛籩豆爵獻之數非謂尊

禮記王制正義引夏傳曰並注又尙書舜典正義引注○又風俗通山澤第十引其餘山川下作或

伯或子男大小爲差○注所視者三字據書疏增○又禮書

禹奠南方霍山注謂奠祭也兩漢刋誤補遺引夏傳曰

東原㡳平大而高平者謂之大原水經汾水注六

下而平者謂之隰隰之言溼也御覽五十七地部二十三

夏𫝊曰下溼曰隰毛詩桑正義引夏傳曰

順流而下曰沿事𩔖賦七引書大𫝊

圻者天子之境也諸侯曰境天子游不出封圻諸侯

非朝聘不出境路史國名紀八

天子游不出封圻不吿祖廟注周禮方千里曰王圻

詩曰邦圻千里惟民所止儀禮經𫝊通解續二十六上因事之祭

 夏傳

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二曰司馬公三曰司空公注

周禮天子六卿與太宰司徒同職者則謂之司徒公

與宗伯司馬同職者則謂之司馬公與司冦司空周

職者則謂之司空公一公兼二卿舉下以爲稱傳注並見

周禮地官序官疏又匠人疏引書𫝊雲司徒公司馬公司空公又大戴禮保傅篇注引今尙書說三公司

馬司徒司空也○案曰漢書百官公卿表或說司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爲三公

 案曰禮記月令命太尉正義雲按書傳有司馬公司徒公司空公領三卿此夏制也

百姓不親五品不訓則責之司徒御覽二百七職官部

蠻夷猾夏冦賊奸宄則責之司馬御覽二百九職官部

溝瀆壅遏水爲民害田廣不SKchar則責之司空御覽二百八職

官部○案曰朱子文集雲伏生書多說司徒司馬司空

注坐而論道謂之三公通職名無正官名考工記序工疏引夏

司馬在前周禮序官疏引夏傳

古者天子三公每一公三卿佐之每一卿三大夫佐

之每一大夫三元士佐之故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

夫八十一元士所與爲天下者若此而已御覽二百二職官部

二儀禮經傳通解王制之戊集𫝊集注三十二又藝文𩔖聚四十五職官一引至三元士佐之

注自三公至元士凡百二十此夏時之官也周之官

三百六十禮志曰有虞氏官五十夏後百殷二百周

三百近之未得其實也據夏周推其差則有虞之官

六十夏后氏百二十殷二百四十周三百六十爲有

所法儀禮集傳集注三十二又御覽二百三引首三句

舜攝時三公九卿百執事此堯之官也故使百官事

路史後紀陶唐

注所謂六卿者后稷司徒秩宗司馬士共工爲六卿

路史後紀十四夏後紀下引大傳夏書注又禮記曲禮下正義

 案曰路史引此條爲夏書注則是注說有虞之官制如此也上條引舜攝時堯之官制當與此注相

 屬故人之夏傳此篇當是說甘誓乃召六卿之文

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就川而爲之築官有三尺

注官當爲宮雉長三丈高一丈度長以長度高以高

蠶宮高一丈禮志曰仞有三尺七尺曰仞案曰毛詩瞻卬

正義引此傅注云彼文直宮有三尺宮下當脫仞字也棘牆而外閉之大昕之

朝注季春朔日之朝也三宮之夫人浴種於川世婦

蠶獻繭於夫人注此諸侯之禮天子則獻繭於後

繅三盆手注手猶親也言後夫人親以手總之也

瞻卬正義分引傳注云尙書夏𫝊文○又齊民要術卷五節引傳首三句大昕之朝二句○又儀禮鄕射

記疏引注

尙書大傳卷二下案曰周禮攷工記輿人疏禮記文王世子正義毛詩文王序正義路

史後紀十四困學紀聞卷二並引殷傳

 殷傳

帝吿困學紀聞卷二雲殷傳有帝吿篇○玉海卷三十七

殷傳未命爲士者不得乘飾車攷工記輿人疏引殷𫝊

未命爲士者不得乘朱軒注軒輿也士以朱飾之軒

車通稱也文𨕖別賦注又張景陽詠史詩注顏延年曲水詩序注褚淵碑文注安陸昭王碑文

未命爲士車不得有飛軨注如今窗車也文𨕖七發劇奏美新

未命爲士不得衣繡廣韻四十九宥繡字注太平御覽布帛部二

士乘飾車兩馬庶人單馬木車公羊隱元年疏

庶人單馬木車衣布帛路史後紀十一注

帝吿篇書曰施章乃服明上下困學紀聞卷二

 案曰外紀卷二成湯令未命之爲士者車不得朱軒及有飛軨不得乘飾車駢馬衣文繡命然後得

 以順有德通志器服畧湯令未命之士不得朱軒及飛軨不得飾車駢馬衣文繡旣命然後得以旌

 有德據二書所言皆本伏生大𫝊二書皆云湯令則知此文在殷傳無疑今並錄以補書𫝊之闕逸

湯誓

殷傳湯誓雲夏人飮酒醉者持不醉者不醉者持醉

者相和而歌曰盍歸於亳盍歸於亳注亳湯之都也

注惟見繹史十四亳亦大矣故伊尹退而閒居深聽歌聲注

思其故也是時伊尹在桀更曰覺兮較兮吾大命格

兮注覺兮謂先知者較兮謂直道者格至也吾謂桀

也去不善而就善何不樂兮伊尹入吿於桀曰大命

之亾有日矣桀僩然歎啞然笑曰天之有日猶吾之

有民也日有亾哉日亾吾乃亾矣注自比於天言常

在也比於日言去復來也住見文𨕖西征賦注是以伊尹遂去

夏適湯路史後紀十四夏後紀引伏書○又藝文𩔖聚帝王部二太平御覽八十三皇王部八御

覽不重盍歸於亳句又藝文御覽並無僩然歎三字今依路史増○日有亾哉四字惟見文𨕖西征賦汪

史記殷本紀集解據増○藝文𩔖聚十二帝王部二太平御覽八十三皇王部八御覽無注吾謂桀也四

字○通鑑前編夏桀四十歲引新序注云大𫝊與此大同小異

湯放桀居中野士民皆奔湯桀與其屬五百人南徙

千里止於不齊不齊士民往奔湯桀與其屬五百人

徙於魯魯士民復奔湯桀曰國君之有也吾聞海外

有人與五百人俱去太平御覽八十三皇王部八

湯放桀而歸於亳三千諸侯大會湯取天子之壐置

之於天子之坐左復而再拜從諸侯之位湯曰此天

子之位有道者可以處之矣夫天下非一家之有也

唯有道者之有也唯有道者宜處之湯以此三讓三

千諸侯莫敢卽位然後湯卽天子之位太平御覽八十三皇王部

桀殺刑彌厚而民彌暴故爾梁遠遂以是亾注故爾

窮其近也梁讀爲掠路史後紀十四夏後紀下引殷𫝊○案曰傳及注故字有誤

湯之君民聽寬而獄省太平御覽八十三皇王部八

桀無道囚湯後釋之諸侯八譯來朝者六國北堂書鈔十帝

王部來遠漢南諸侯聞之歸之四十國路史後紀夏後紀下

湯伐桀之後大旱七年史卜曰當以人爲禱湯乃翦

髮斷爪自以爲牲而禱於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數

千里左傳襄十年正義○案曰湯禱旱之事見呂覽

景亳之命費昌爲御路史後紀十四夏後紀下

般庚

書曰若德明哉湯任父言卑應言困學紀聞卷二漢藝文志考證

古者諸侯始受封則有采地百里諸侯以三十里七

十里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諸侯以十五里其後子

孫雖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其子孫賢者守之世世

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謂興滅國繼絕世書曰茲

予大享於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此之謂也路史國名紀四

○案曰韓詩外傳與此同

高宗肜曰

武丁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武丁問諸祖已祖

已曰雉者野鳥也不當升鼎今升鼎者欲爲用也遠

方將有來朝者乎故武丁內反諸已以思先王之道

三年編髮重譯來朝者六國藝文𩔖聚鳥部太平御覽九百十七羽族部四

又御覽八十三皇王部八又論衡是應篇祖已作祖乙又後漢書郞顗𫝊注記纂淵海六十六

孔子曰吾於高宗肜日見德之有報之疾也注肜日

尙書篇名御覽皇王部八〇又後漢書郞顗傳注

武丁之時外紀卷二此句上有成湯之後四字下有王道虧三字困學紀聞卷二此句下有先

王道虧刑罰犯七字桑穀俱生於朝七曰而大拱注兩手搤之

曰拱生七日而見其大滿兩手也註上六字又見史記殷本紀集解生

七日以下十一字惟見尙書咸乂正義武丁召其相而問焉其相曰吾

雖知之吾不能言也問諸祖已曰桑穀野艸也注此

木也而雲草未聞劉向以爲艸妖野艸生於朝亾乎

武丁懼側身脩行思昔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舉

逸民明養老之禮重譯來朝者六國注九州之外國

太平御覽八十三皇王部八引傳注惟無注生七日以下十一字○又尙書咸乂正義引七日大拱

四字又漢書五行志引傳俱生於朝二句又外紀卷二記纂淵海卷六十六朕兆又史記殷本紀集解索

隱並節引又繹史十七引重譯上有三年之後四字

 案曰外紀劉恕曰按伏生劉向以武丁有桑穀而向著說苑以大戊武丁時俱有桑穀呂氏春秋湯

 時穀生於廷比旦而大供韓詩外傳三日而大拱皆與書序不同壽祺案尙書咸又正義引帝王世

 紀亦以爲大戊事鄭注所引劉氏說乃劉向五行𫝊論語見漢書五行志

西伯戡耆

 案曰尙書音義黎尙書大𫝊作耆外紀卷二西伯勝黎伏生司馬遷作耆路史國名紀卷一大𫝊作

 西伯戡耆卷六雲大𫝊作戡耆漢藝文志考證卷一大𫝊以西伯戡黎爲戡耆

伯夷避紂居北海之濱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皆率

其黨曰盍歸乎吾聞西伯昌善養老此二人者蓋天

下之大老也往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

父歸之其子曷往聖賢羣輔錄引尙書大𫝊

周文王至磻溪見呂望文王拜之尙父曰望釣得玉

璜刻曰周受命呂佐檢德合於今昌來提初學記武部漁御覽

八百三十四資產十四○又白帖溪御覽六十七地部十三

 案曰釣璜事與尙書中候同

周文王至磻溪見呂尙釣文王拜尙雲望釣得玉黃

剜曰姬受命呂佐檢德合於今昌來提注釣得魚中

得玉璜也佐檢猶助提者取也半璧曰璜開元占經器服休咎

占篇引傳及鄭元雲

虞人與芮人質其成於文王入文王之境則見其人

萌讓爲士大夫入其國則見士大夫讓爲公卿二國

相謂曰此其君亦讓以天下而不居也讓其所爭以

爲閒田文𨕖西征賦注○又毛詩緜正義通鑑前編舉要紂十四祀

文王一年質虞芮二年伐於三年伐密須四年伐畎

夷紂乃囚之四友獻寶乃得免於虎口出而伐耆

襄三十一年正義○正義又引鄭𢆯尙書注據書𫝊爲說雲紂聞文王斷虞芮之訟後又三伐皆勝始畏

而惡之拘於羑里紂得散宜生等獻寶而釋文王文王釋而伐黎

 案曰於他書引竝作邘從史記集解徐廣引改正

 案曰據毛詩文王序正義禮記文王世子正義兩引殷𫝊言獻寶後克耆事則左傳正義引此條卽

 殷傅文無疑而毛詩文王序疏引文王受命一年斷虞芮之訟云云稱尙書周𫝊禮記正義先引書

 傳雲五年伐耆後引殷𫝊雲五年之初得散宜生等獻寶云云是周傳別有受命一年以下之文也

西伯得四友獻寶免於虎口而克耆毛詩文王序正義引殷𫝊雲

五年之初得散宜生等獻寶而釋文王文王出則克

耆六年伐崇則稱王禮記文王世子正義引殷傳雲

旣伐於崈詩攷詩異字異義

散宜生南宮括閎夭三子相與學訟於太公遂與三

子見文王於羑里獻寶以免文王毛詩緜正義引書𫝊

散宜生南宮括閎夭三子相與學訟於太公四子遂

見西伯於羑里毛詩文王序正義引書傳

散宜生等受學於太公太公除師學之禮酌酒切脯

約爲朋友公羊定四年疏引書傳

散宜生閎夭南宮括三子者學乎太公太公見三子

知爲賢人遂酌酒切脯除爲師學之禮約爲朋友

御覽四百六人事部四十七

散宜生閎夭南宮适三子者學乎太公見三子知三

子之爲賢人遂酌酒切脯約爲朋友御覽六十二飯食部二十又藝

文𩔖聚七十二食物部

閎夭南宮适散宜生三子學於太公望望曰嗟乎西

伯賢君也四子遂見西伯於羑里注散宜生文王四

臣之一也呂尙有勇而爲將散宜生有文德而爲相

繹史十九

太公之羑里見文王散宜生遂之犬戎氏取美馬駮

身朱鬛雞目六字又見山海經海內北經注○又爾雅翼卷十八引作驄身朱髦此下有除

凡取九六焉六字之西海之濱取白狐靑翰注翰毛之辰大

注見文𨕖羽獵賦憿吳將校部曲注又藝文𩔖聚祥瑞部下作長毛也之於陵氏取

怪獸案曰吳中本取怪獸下有大不辟虎狼閒六字傳文無騶字注有閒大也虞蓋騶虞也八字

尾倍其身名曰騶虞八字見御覽八百九十獸部二之有參氏取姜

女之江淮之浦取大貝如車渠注渠車罔也注見文𨕖江賦

注引鄭元曰陳於紂之廷紂出見之還而觀之曰此何人

也散宜生遂趨而進曰吾西蕃之臣昌之使者見繹史十

九引此三十字紂大悅曰非子罪也崇侯也遂遣西伯伐崇

御覽六百四十一刑法部七○又御覽人百七珍寶部六又御覽八百九十獸部二又尙書顧命正義儀

禮士喪禮貝三實於笄疏周禮天府疏藝文𩔖聚八十四寶玉部下九十九祥瑞部下文𨕖江賦注爾雅

翼十八路史國名紀路史餘論五夢溪筆談二十二記纂淵海四○藝文𩔖聚文𨕖注御覽珍寶部獸部

引此文之上並有文王囚於羑里六字

 案曰六韜亦說散宜生等獻寶事與此小異

文王以閎天太公望南宮括散宜生爲四友玉海官制

周文王胥附奔輳先後禦侮謂之四隣以免於羑里

之害懿子曰夫子亦有四隣乎繹史九十五

孔子曰文王得四臣丘亦得四友焉自吾得囘也門

人加親是非胥附與自吾得賜也遠方之士日至是

非奔輳與自吾得師也前有輝後有光是非先後與

自吾得由也惡言不人於門是非禦侮與文王有四

臣以免虎口丘亦有四友以禦侮毛詩緜正義○後漢書祭彤傳注引

孔子曰至是非禦侮邪止疏附疏作胥奔走走作輳今依改四與字皆作邪又世說新語卷五品𧁑注引

與後漢書注同孔子集語卷下引全與亦作邪門作耳又玉海官制人物繹史九十五引至是非禦侮與

止又御覽三百六十六人事七節引門亦作耳又小學紺珠節引又文𨕖安陸昭王碑文注引周書與此

微子

微子將往朝周過殷之故墟見麥秀之蔪蔪曰此父

母之國宗廟社稷之所立也志動心悲欲哭則爲朝

周俯泣則婦人推而廣之作雅聲文𨕖魏都賦辨亾論下注歌曰

麥秀蔪蔪兮黍禾彼狡童兮不我好兮文𨕖思舊賦注

注狡童謂紂文𨕖宣德皇后令注引鄭元曰

微子朝周過殷故墟見麥秀之蔪蔪兮禾黍之

也曰此故父母之國乃爲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

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學齊估畢卷二

 案曰文𨕖思舊賦注引歌作黍禾於韻不協非也蓋緣篇首云云而誤當從學齊佔畢所引作

 油油與仇協韻禮記樂記正義引黍禾之油油爲箕子歌亦誤曲阜孔廣林說

 史繩祖雲史記尙書傳所載之歌只差末句一句惟書傳序與歌蔪蔪不同宋玉笛賦枚乘七

 發皆作麥秀蔪兮注麥𦬆也字之稍差不爲要切但史記以爲箕子而書大傳以爲微子且稱父母

 之國尤爲有理不知司馬何所據而與書傳扺梧𫆀










尙書大傳卷二      受業嘉應吳蘭修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