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正義 (四部叢刊本)/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尚書正義 卷三
唐 孔穎達 等奉勅撰 日本覆印宋本
卷四

尚書正義卷第三

    國子祭酒上護軍曲阜縣開國子孔穎達奉

    勑撰

舜典第二  虞書

虞舜至舜典

正義曰虞舜所居側𨹟身又微賤堯聞之有聦明聖德將使之

繼已帝位歷試於諸所難爲之事史述其事故作舜典

傳爲庶人故微賤

正義曰此雲側微即堯典側𨹟也不在朝廷謂之側其人貧賤

謂之微居處褊隘故言𨹟此指解微故云爲庶人故微賤也帝

繫雲顓頊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芒句芒生蟜牛蟜牛

生瞽瞍瞽瞍生舜昭八年左傳雲自幕至於瞽瞍無違命似其

繼丗相傳常有國土孔言爲庶人者堯典雲有鰥在下此雲虞

舜側微必是爲庶人矣蓋至瞽瞍始失國也

傳嗣繼至難事

正義曰嗣繼釋詁文經所云愼徽五典納於百揆賔於四門皆

是試以治民之難事也

(⿱艹石)至以位

正義曰昔東晉之初豫章內史梅賾上孔氏傳猶闕舜典自此

乃命以位巳上二十八字丗所不傳多用王范之注補之而皆

以愼徽巳下爲舜典之初至齊蕭鸞建武四年吳興姚方興於

大航頭得孔氏傳古文舜典亦𩔖太康中書乃表上之事未施

行方興以罪致戮至隋開皇初購求遺典始得之史將録舜之

美故爲題目之辭曰能順而考案古道而行之者是爲帝舜也

又申其順考古道之事曰此舜能繼堯重其文德之光華用此

德合於帝堯與堯俱聖明也此舜性有深沈智惠文章明鑒溫

和之色恭遜之容由名聞逺達信能充實上下濳行道德𦫵聞

天朝堯乃徴用命之以位而試之也

傳濬深至上下

正義曰濬深哲智皆釋言文舎人曰濬下之深也哲大智也舜

有深智言其智之深所知不淺近也經緯天地曰文照臨四方

曰明詩云溫溫恭人言其色溫而貌恭也舜旣有深逺之智又

有文明溫恭之德信能充實上下也詩毛傳訓塞爲實言能充

滿天地之閒堯典所謂格於上下是也不言四表者以四表外

無限極非可實滿故不言之堯舜道同德亦如一史官錯互爲

文故與上篇相𩔖是其所合於堯也

傳𤣥謂至徴用

正義曰老子云𤣥之又𤣥衆妙之門則𤣥者微妙之名故云𤣥

謂幽濳此舜在畎𠭇之閒濳行道德顯彰於外升聞天朝天朝

者天子之朝也從下而上謂之爲升天子聞之故遂見徴用

愼徽至弗嗣

正義曰此承乃命以位之下言命之以位試之以事也堯使舜

愼美篤行五常之敎而五常之敎皆能順從而行之無違命也

又納於百官之事命揆度行之而百事所揆度者於是皆得次

序無廢事也又命使賔迎諸侯於四門而來入者穆穆然皆有

美德無凶人也又納於大官揔録萬機之政而隂陽和風雨時

烈風雷雨不有迷惑錯謬明舜之德合於天天人和協其功成

矣帝堯乃謂之曰來汝舜有所謀之事我考驗汝舜之所言汝

言致可以立功於今三年汝功巳成汝可升處帝位告以此言

欲禪之也舜辭讓於德言已德不堪嗣成帝也

傳徽美至違命

正義曰釋詁雲徽善也善亦美也此五典與下文五品五敎其

事一也一家之內品有五謂父母兄弟子也敎此五者各以一

事敎父以義敎母以慈敎兄以友敎弟以恭敎子以孝是爲五

敎也五者皆可常行謂之五典是五者同爲一事所從言之異

耳文十八年左傳曰昔髙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

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

元舜臣堯舉八元使布五敎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以此知五典是五常之敎謂此父義之等五事也皐陶謨雲天

敘有典自我五典五惇哉惇厚也行此五典須厚行之篤亦厚

也言舜謹愼美善篤行斯道舉八元使布之於四方命敎天下

之民以此五敎能使天下皆順從之無違逆舜之命也左傳又

雲故虞書數舜之功曰愼徽五典五典克從無違敎也父母於

子並冝爲慈今分之者以父主敎訓母主撫養撫養在於恩愛

故以慈爲名敎訓愛而加嚴故以義爲稱義者冝也理也敎之

以義方使得事理之冝故爲義也釋訓雲善兄弟爲友則兄弟

之恩俱名爲友今雲兄友弟恭者以其同志曰友友是相愛之

名但兄弟相愛乃有長幼故分其弟使之爲恭恭敬於兄而兄

友愛之

傳揆度至事業

正義曰揆度釋言文百揆者言百事皆度之國事散在諸官故

度百事爲揔百官也周官雲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

岳則百揆爲宮名故云納舜於此官也文十八年左傳雲昔髙

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

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凱舜臣堯舉八凱使主後

𡈽以揆百事莫不時敘地平天成又雲虞書數舜之功曰納於

百揆百揆時敘無廢事業也是言百官於是得其次敘皆無廢

事業舜旣臣堯乃舉元凱主后土布五敎同時爲之史官立文

自以人事外內爲次故孔先言八元(⿱艹石)左傳據所出代之先後

故先舉八凱堯旣得舜庶事委之舜旣臣堯任無不統非五典

克從之後方始納於百揆百揆時敘之後方始賔於四門四門

穆穆謂流四凶流放四凶最在於前矣洪範雲鯀則殛死禹乃

嗣興是先誅鯀而後用禹明此言三事皆同時爲之但言百揆

時敘故言納於百揆其實納於百揆初得即然由舜旣居百揆

故得舉用二八(⿱艹石)偏居一職不得分使元凱

傳穆穆美至凶人

正義曰穆穆美也釋詁文四門四方之門謂四方諸侯來朝者

從四門而入文十八年左傳歷言四凶之行乃雲舜臣堯流四

凶族渾敦窮竒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螭魅又曰虞書數舜

之功曰賔於四門四門穆穆無凶人也是言皆有美德無凶人

也案驗四凶之族皆是王朝之臣舜流王朝之臣而言諸侯無

凶人者以外見內諸侯無凶人則王朝必無矣鄭𤣥以賔爲擯

謂舜爲上擯以迎諸侯今孔不爲擯者則謂舜旣録攝事無不

統以諸侯爲賔舜主其禮迎而待之非謂身爲擯也

傳麓録至於天

正義曰麓聲近録故爲録也皐陶謨雲一日二日萬幾言天下

之事事之微者有萬喻其多無數也納舜使大録萬機之政還

是納於百揆揆度百事大録萬機揔是一事不爲異也但此言

合於天故以大録言耳論語稱孔子曰迅雷風烈必變書傳稱

越常之使久矣天之無烈風淫雨則烈風是猛疾之風非善風

也經言烈風雷雨弗迷言舜居大録之時隂陽和風雨時無此

猛烈之風又雷雨各以其節不有迷錯愆伏也迷錯者應有而

無應無而有也昭四年左傳雲冬無愆陽夏無伏隂無愆伏者無

冬溫夏寒也舜録大政天時如此明舜之德合於天也此文與

上三事亦同時也上爲變人此爲動天故最後言之以爲功成

之驗王肅雲堯得舜任之事無不統自愼徽五典以下是也其

言合孔意

傳格來至禪之

正義曰格來釋言文詢謀陟𦫵釋詁文厎聲近致故爲致也經

傳言汝多呼爲乃知乃汝義同凡事之始必先謀之後爲之堯

呼舜曰來汝舜呼使前而與之言也汝所謀事我考汝言汝所

爲之事皆副汝所謀致可以立功於今三年矣從徴得至此爲

三年也君之馭臣必三年考績考旣有功故使𦫵帝位將禪之

也鯀三考乃退此一考使𦫵者鯀待三考兾其有成無成功乃

黜爲緩刑之義舜旣有成更無所待故一考即𦫵之且大聖之

事不可以常法論也(⿱艹石)然禹貢兗州作十有三載乃同是禹治

兗州之水乃積十有三年此始三年巳言地平天成者祭法雲

鯀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鯀之功先儒馬融等皆以爲鯀 九

年又加此三年爲十二年惟兗州未得盡平至明年乃畢八州

巳平一州未畢足以爲成功也

正月至羣後

正義曰舜旣讓而不許乃以堯禪之明年正月上日受堯終帝

位之事於堯文祖之廟雖受堯命猶不自安又以璿爲璣以玉

爲衡者是爲王者正天文之器也乃復察此璿璣玉衡以齊整

天之日月五星七曜之政觀其齊與不齊齊則受之是也不齊

則受之非也見七政皆齊知已受爲是遂行爲帝之事而以告

攝事𩔖祭於上帝祭昊天及五帝也又禋祭於六宗等尊卑之

神望祭於名山大川五嶽四瀆而又徧祭於山川丘陵墳衍古

之聖賢之羣神以告已之受禪也告祭旣畢乃斂公侯伯子男

五等之瑞玉其圭與璧悉斂取之盡以正月之中乃日日見四

岳及羣牧旣而更班所斂五瑞於五等之羣後而與之更始見

巳受堯之禪行天子之事也

傳上日至祖廟

正義曰月之如日謂之朔日每月皆有朔日此是正月之朔故

雲上日言一歳日之上也下雲元日亦然鄭𤣥以爲帝王易代

莫不改正堯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時未改堯正故云正月上日

即位乃改堯正故云月正元日故以異文先儒王肅等以爲惟

殷周改正易民視聽自夏巳上皆以建寅爲正此篇二文不同

史異辭耳孔意亦然下雲歳二月傳雲旣班瑞之明月以此爲

建寅之月也受終者堯爲天子於此事終而授與舜故知終謂

堯終帝位之事終言堯終舜始也禮有大事行之於廟況此是

事之大者知文祖者堯文德之祖廟也且下雲歸格於藝祖藝

文義同知文祖是廟者咸有一德雲七丗之廟可以觀德則天

子七廟其來自逺堯之文祖蓋是堯始祖之廟不知爲誰也帝

繫及丗本皆云黃帝生𤣥嚻𤣥嚻生僑極僑極生帝嚳帝嚳生

堯即如彼言黃帝爲堯之髙祖黃帝以上不知復祭何人充此

七數況彼二書未必可信堯之文祖不可強言

傳在察至與否

正義曰在察釋詁文說文雲璿美王也玉是大名璿是玉之別

稱璣衡俱以玉飾但史之立文不可以玉璣玉衡一指玉體一

指玉名猶左傳雲瓊弁玉纓所以變其文傳以璿言玉名故云

美玉其實玉衡亦美玉也易賁卦彖雲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日

月星𪧐運行於天是爲天之文也璣衡者璣爲轉運衡爲撗簫

運璣使動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漢丗以來謂之

渾天儀者是也馬融雲渾天儀可旋轉故曰璣衡其撗簫所以

視星𪧐也以璿爲璣以玉爲衡蓋貴天象也蔡邕雲玉衡長八

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視星辰蓋懸璣以象天而衡望之轉

機窺衡以知星𪧐是其說也七政其政有七於璣衡察之必在

天者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木曰歳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鎭

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易繫辭雲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變動爲占七者各自異政故爲

七政得失由政故稱政也舜旣受終乃察璣衡是舜察天文齊

七政以審已之受禪當天心與否也馬融雲日月星皆以璿璣

玉衡度知其盈縮進退失政所在聖人謙讓猶不自安視璿璣

玉衡以驗齊日月五星行度知其政是與否重審已之事也上

天之體不可得知測天之事見於經者唯有此璿璣玉衡一事

而巳蔡邕天文志雲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

曰渾天宣夜絕無師說周髀術數具在考驗天象多所違失故

史官不用惟渾天者近得其情今史所用候臺銅儀則其法也

虞喜雲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數其術兼之故曰宣夜但絕無

說不知其狀如何周髀之術以爲天似覆盆蓋以斗極爲中

中髙而四邊下日月旁行遶之日近而見之爲晝日逺而不見

爲夜渾天者以爲地在其中天周其外日月初登於天後入於

地晝則日在地上夜則日入地下王蕃渾天說曰天之形狀似

鳥𡖉天包地外猶𡖉之裹黃圎如彈九故曰渾天言其形體渾

渾然也其術以爲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天居地上見有一

百八十二度半強地下亦然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極入地

下亦三十六度而嵩髙正當天之中極南五十五度當嵩髙之

上又其南十二度爲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爲春秋分

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爲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一度

而巳是夏至日北去極六十七度春秋分去極九十一度冬至

去極一百一十五度此其大率也其南北極持其兩端其天與

日月星𪧐斜而迴轉此必古有其法遭秦而滅揚子法言云或

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幾乎幾乎

莫之能違也是揚雄之意以渾天而問之也閎與妄人武帝時

人宣帝時司農中丞耿壽昌始鑄銅爲之象史官施用焉後漢

張衡作靈憲以說其狀蔡邕鄭𤣥陸繢吳時王藩晉丗姜岌張

衡葛洪皆論渾天之義並以渾說爲長江南宋元嘉年皮延宗

又作是渾天論太史丞錢樂鑄銅作渾天儀傳於齊梁周平江

陵遷其器於長安今在太史書矣衡長八尺璣徑八尺圎周二

丈五尺強轉而望之有其法也

傳堯不至五帝

正義曰傳以旣受終事又察璣衡方始祭於羣神是舜察天文

考齊七政知已攝位而當於天心故行其天子之事也祭法雲

有天下者祭百神徧然羣神是天子事也肆是縱緩之言此因

前事而行後事故以肆爲遂也𩔖謂攝位事𩔖旣知攝當天

遂以攝位事𩔖告天帝也此𩔖與下禋望相次當爲祭名詩云

是𩔖是禡周禮肆師雲𩔖造上帝王制雲天子將出𩔖乎上帝

所言𩔖者皆是祭天之事言以事𩔖而祭也周禮小宗伯雲天

地之大烖𩔖社稷則爲位是𩔖之爲祭所及者廣而傳之𩔖謂

攝位事𩔖者以攝位而告祭故𩔖爲祭名周禮司服雲王祀昊

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是昊天外更有五帝上

帝可以兼之故以告天及五帝也鄭𤣥篤信䜟緯以爲昊天上

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也五帝謂靈威仰等太微宮中有五

帝座星是也如鄭之言天神有六也家語雲季康子問五帝之

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

之五帝王肅雲五行之神助天理物者也孔意亦當然矣此經

惟有祭天不言祭地及社稷必皆祭之但史略文耳

傳精意至攝告

正義曰國語雲精意以享禋也釋詁雲禋祭也孫炎曰禋絜敬

之祭也周禮大宗伯雲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

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鄭雲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

氣之臭聞者也鄭以禋祀之文在燎柴之上故以禋爲此解耳

而洛誥雲秬鬯二卣曰明禋又曰禋於文王武王又曰王賔殺

禋咸格經傳之文此𩔖多矣非燔柴祭之也知禋是精誠絜敬

之名耳宗之爲尊常訓也名曰六宗明是所尊祭者有六但不

知六者爲何神耳祭法雲理少牢於太昭祭時相近於坎壇祭

寒暑王宮祭日夜明祭月幽禜祭星雩禜祭水旱也據此言六

宗彼祭六神故傳以彼六神謂此六宗必謂彼之所祭是此六

宗者彼文上有祭天祭地下有山谷丘陵此六宗之文在上帝

之下山川之上二者次第相𩔖故知是此六宗王肅亦引彼文

乃雲禋於六宗此之謂矣鄭𤣥注彼雲四時謂隂陽之神也然

則隂陽寒暑水旱各自有神此言禋於六宗則六宗常禮也禮

無此文不知以何時祀之鄭以彼皆爲祈禱之祭則不可用鄭

𤣥注以解此傳也漢丗以來說六宗者多矣歐陽及大小夏侯

說尚書皆云所祭者六上不謂天下不謂地旁不謂四方在六

者之閒助隂陽變化實一而名六宗矣孔光劉歆以六宗謂乾

坤六子水火雷風山澤也賈逵以爲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

地宗三河海岱也馬融雲萬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載非春不生

非夏不長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謂六也鄭𤣥以六宗言禋

與祭天同名則六者皆是天之神祇謂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

師星謂五緯也辰謂日月所㑹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

第四星也風師箕也雨師畢也晉初幽州秀才張髦上表雲臣

謂禋於六宗祀祖考所尊者六三昭三穆是也司馬彪又上表

雲歷難諸家及自言已意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屬也地宗

社稷五祀之屬也四方之宗四時五帝之屬惟王肅據家語六

宗與孔同各言其志未知孰是司馬彪續漢書雲安帝元初六

年立六宗祠於洛陽城西北亥地祀比大社魏亦因之晉初荀

顗定新祀以六宗之神諸說不同廢之摯虞駁之謂冝依舊近

代以來皆不立六宗之祠也

傳九州至祭之

正義曰望於山川大揔之語故知九州之內所有名山大川五

岳四瀆之屬皆一時望祭之也王制雲名山大川不以封山川

大乃有名是名大互言之耳釋山雲泰山爲東嶽華山爲西嶽

霍山爲南嶽恆山爲北嶽嵩髙山爲中嶽白虎通雲岳者何捔

也捔考功德也應邵風俗通雲岳者捔考功德黜陟也然則四

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捔考諸侯功德而黜陟之故

謂之岳釋水雲江河淮濟爲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釋名

雲瀆獨也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岳是名山瀆是大川故先言

名山大川又舉岳瀆以見之岳瀆之外猶有名山大川故言之

屬以包之周禮大司樂雲四鎭五嶽崩令去樂鄭雲四鎭山之

重大者謂揚州之㑹稽山靑州之沂山幽州醫無閭山兾州之

霍山是五嶽之外名山也周禮職方氏毎州雲其川其浸(⿱艹石)

州雲其川涇汭其浸渭洛如此之𩔖是四瀆之外大川也言徧

於羣神則神無不徧故羣神謂丘陵墳衍古之聖賢皆祭之周

禮大司樂雲凡六樂者一變而致川澤之示再變而致山林之

示三變而致丘陵之示四變而致墳衍之示鄭𤣥大司徒注云

積石曰山竹木曰林注瀆曰川水鍾曰澤土髙曰丘大阜曰陵

水崖曰墳下平曰衍此傳舉丘陵墳衍則林澤亦包之矣古之

聖賢謂祭法所云在祀典者黃帝顓頊句龍之𩔖皆祭之也

傳輯斂至正始

正義曰覲見後君釋詁文釋言云輯合也輯是合聚之義故爲

斂也日月食盡謂之旣是旣爲盡也釋言云班賦也孫炎曰謂

布與也輯是斂聚班爲散布故爲還也下雲班瑞於羣後則知

輯者從羣後而斂之故云舜斂公侯伯子男之瑞圭璧也周禮

典瑞雲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糓璧男執蒲璧是

圭璧爲五等之瑞諸侯執之以爲王者瑞信故稱瑞也舜以朔

日受終於文祖又徧祭羣神及斂五瑞則入月以多日矣盡以

正月中謂從斂瑞以後至月末也乃日日見四岳及九州牧監

舜初攝位當發號出令日日見之與之言也州牧各監一州諸

侯故言監也更復還五瑞於諸侯者此瑞本受於堯斂而又還

之若言舜新付之改爲舜臣與之正新君之始也

歳二月至以庸

正義曰舜旣班瑞羣後即以其歳二月東行巡省守土之諸侯

至於岱宗之岳燔柴告至又望而以秩次祭於其方岳山川柴

望旣畢遂以禮見東方諸侯諸國之君於此諸國協其四時氣

節月之大小正其日之甲乙使之齊一均同其國之法制度之丈

尺量之斛斗衡之斤兩皆使齊同無輕重大小又修五禮吉凶

賔軍嘉之禮修五玉公侯伯子男所執之圭璧也又修三帛諸

侯丗子公之孤附庸之君所執𤣥纁黃之帛也又修二生卿所

執羔大夫所執鴈也又修一死士所執雉也自五玉至於一死

皆蒙上修文揔言所用玉帛生死皆爲贄以見天子也其贄之

內如五玉之器禮終乃復還之其帛與生死則不還也東岳禮

畢即向衡山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之下柴望以下一如岱宗

之禮南嶽禮畢即向華山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之下其禮如

初時如岱宗所行西嶽禮畢即向恆山朔北也十有一月北巡

守至於北嶽之下一如西嶽之禮巡守旣周乃歸京師藝文也

至於文祖之廟用特牛之牲設祭以告巡守歸至也從是以後

每五載一巡守其巡守之年諸侯羣後四方各朝天子於方岳

之下其朝之時各使自陳進其所以治化之言天子明試其言

以考其功功成有驗則賜之車服以表顯其有功能用事

傳諸侯至告至

正義曰王者所爲巡守者以諸侯自專一國威福在已恐其擁

遏上命澤不下流故時自巡行問民疾苦孟子稱晏子對齊景

公雲天子適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是言天子巡守主

謂巡行諸侯故言諸侯爲天子守土故稱守而往巡行之定四

年左傳祝鮀言衞國取相土之東都以㑹王之東蒐蒐是獵之

名也王者因巡諸侯或亦獵以敎戰其守皆作狩白虎通雲王

者所以巡狩者也巡者循也狩者收也爲天子循收養人彼因

名以附說不如晏子之言得其本也正月班瑞二月即行故云

旣班瑞之明月乃順春東巡春位在東故順春也爾雅泰山爲

東岳此巡守至於岱岱之與泰其山有二名也風俗通雲泰山

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隂陽交代故爲

五嶽之長是解岱即泰山爲四岳之宗稱岱宗也郊特牲雲天

子適四方先柴是燔柴爲祭天告至也

傳東岳至子男

正義曰四時各至其方岳望祭其方岳山川故云東岳諸侯境

內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也言秩次而祭知徧於羣神故

雲五嶽牲禮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視伯子男也其尊卑所

視王制及書傳之文牲禮二字孔増之也諸侯五等三公爲上

等諸侯爲中等伯子男爲下等則所言諸侯惟謂侯爵者耳其

言所視蓋視其祭祀祭五嶽如祭三公之禮祭四瀆如祭諸侯

之禮祭山川如祭伯子男之禮公侯伯子男尊卑旣有等級其

祭禮必不同但古典亡滅不可復知鄭𤣥注書傳雲所視者謂

其牲幣粢盛籩豆爵獻之數案五等諸侯適天子皆膳用太牢

禮諸侯祭皆用太牢無上下之別又大行人云上公九獻侯伯

七獻子男五獻掌客上公饔餼九牢飱五牢侯伯饔餼七牢飱

四牢子男饔餼五牢飱三牢又上公豆四十侯伯三十二子男

二十四並伯與侯同又鄭注禮器四望五獻據此諸文與孔傳

王制不同者掌客行人自是周法孔與王制先代之禮必知然

者以周禮侯與伯同公羊及左氏傳皆以公爲上伯子男爲下

是其異也

傳合四至均同

正義曰上篇巳訓協爲合故注即以合言之也他皆倣此周禮

太史雲正歳年頒告朔於邦國則節氣晦朔皆天子頒之猶恐

諸侯國異或不齊同故因巡守而合和之節是月初氣是月半

也丗本雲容成作曆大撓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

巳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史記稱紂爲長夜

之飲忘其日辰恐諸侯或有此之𩔖故須合日之甲乙也時也

月也日也三者皆當勘檢諸國使齊一也律者𠋫氣之管而度

量衡王者法制皆出於律故云律法制也度有丈尺量有斛斗

衡有斤兩皆取法於律故孔解律爲法制即雲及尺丈斛斗斤

兩皆均同之漢書律曆志雲度量衡出於黃鐘之律也度者分

寸尺丈引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管長以子穀秬黍中

者以一黍之廣度之千二百黍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

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量謂龠合𦫵斗斛所以量多少

也本起於黃鐘之龠以子穀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爲一龠十

龠爲合十合爲升十𦫵爲斗十斗爲斛而五量嘉矣權者銖兩

斤鈞石所以稱物知輕重也本起於黃鐘之龠一龠容千二百

黍重十二銖兩銖之爲兩十六兩爲斤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而五權謹矣權衡一物衡平也權重也稱上謂之衡稱鎚謂之

權所從言之異耳如彼志文是度量衡本起於律也時月言協

日言正度量衡言同者以時月須與他月和合故言協日有正

與不正故言正度量衡俱是民之所用恐不齊同故言同因事

冝而變名耳

傳修吉至其玉

正義曰周禮大宗伯雲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凶禮哀邦

國之憂以賔禮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之昬姻

知五禮謂此也帝王之名旣異古今之禮或殊而以周之五禮

爲此五禮者以帝王相承事有損益後代之禮亦當是前代禮

也且曆驗此經亦有五事此篇𩔖於上帝吉也如喪考妣凶也

羣後四朝賔也大禹謨雲汝徂征軍也堯典雲女於時嘉也五

禮之事並見於經知與後丗不異也此雲五玉即上文五瑞故

知五等諸侯執其玉也鄭𤣥雲執之曰瑞陳列曰玉

傳諸侯至執黃

正義曰周禮典命雲凡諸侯之適子誓於天子攝其君則下其

君之禮一等未誓則以皮帛繼子男之下公之孤四命以皮帛

眡小國之君是諸侯丗子公之孤執帛也附庸雖則無文而爲

南面之君是一國之主春秋時附庸之君適魯皆稱來朝未有

爵命不得執玉則亦繼小國之君同執帛也經言三帛必有三

色所云纁𤣥黃者孔時或有所據未知出何書也王肅雲三帛

纁𤣥黃也附庸與諸侯之適子公之孤執皮帛其執之色未詳

聞或曰孤執𤣥諸侯之適子執纁附庸執黃王肅之注尚書其

言多同孔傳周禮孤與丗子皆執皮帛鄭𤣥雲皮帛者束帛而

表之以皮爲之飾皮虎豹皮也此三帛不言皮蓋於時未以皮

爲飾

傳卿執至執雉

正義曰此皆大宗伯文也鄭𤣥曰羔小羊取其羣而不失其𩔖

也鴈取其候時而行也雉取其守介死不失節也曲禮雲飾羔

鴈者以繢謂衣之以布而又畫之雉執之無飾士相見之禮卿

大夫飾贄以布不言繢此諸侯之臣與天子之臣異也鄭之此

言論周之禮耳虞時毎事猶質羔鴈不必有飾

傳玉帛至見之

正義曰曲禮雲贄諸侯圭卿羔大夫鴈士雉雉不可生知一死

是雉二生是羔鴈也鄭𤣥雲贄之言至所執以自至也自五玉

以下蒙上修文者執之使有常也若不言贄則不知所用故言

贄以結上文見玉帛生死皆所以爲贄以見君與自相見其贄

同也

傳卒終至則否

正義曰卒終釋詁文釋言云還復返也是還復同義故爲還也

五器文在贄下則是贄內之物周禮大宗伯雲以玉作五器知

器謂圭璧即五玉是也如若也言諸侯贄之內若是五器禮終

乃還之如三帛生死則不還也聘義雲以圭璋聘重禮也巳聘

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禮之義也聘義主於說聘其朝禮亦然

周禮司儀雲諸公相見爲賔還圭如將幣之儀是圭璧皆還之

也士相見禮言大夫以下見國君之禮雲(⿱艹石)邦他之人則使擯

者還其贄已臣皆不還其贄是三帛生死則否

傳南嶽至月至

正義曰釋山雲河南華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李巡雲華西嶽

華山也岱東岳泰山也恆北嶽恆山也衡南嶽衡山也郭璞雲

恆山一名常山避漢文帝諱釋山又雲泰山爲東岳華山爲西

岳霍山爲南嶽恆山爲北嶽岱之與泰衡之與霍皆一山而有

兩名也張揖雲天柱謂之霍山漢書地理志雲天柱在廬江𤅬

縣則霍山在江北而與江南衡爲一者郭璞爾雅注云霍山今

在廬江𤅬縣濳水出焉別名天柱山漢武帝以衡山遼曠故移

其神於此今其彼土俗人皆呼之爲南嶽南嶽本自以兩山爲

名非從近來也而學者多以霍山不得爲南嶽又雲漢武帝來

始乃名之即如此言謂武帝在爾雅前乎斯不然矣是解衡霍

二名之由也書傳多雲五嶽以嵩髙爲中嶽此雲四岳者明巡

守至於四岳故也風俗通雲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

宗長也萬物之始隂陽交代故爲五嶽之長王者受命恆封禪

之衡山一名霍山言萬物霍然大也華也萬物變由西方也

恆常也萬物伏北方有常也二月至於岱宗不指岳名者巡守

之始故詳其文三時言岳名明岱亦是岳因事冝而互相見也

四巡之後乃雲歸格則是一出而周四岳故知自東岳而即南

行以五月至也王者順天道以行人事故四時之月各當其時

之中故以仲月至其岳上雲歳二月東巡守以二月始發者此

四時巡守之月皆以至岳爲文東巡以二月至非發時也但舜

以正月有事二月即發行耳鄭𤣥以爲每岳禮畢而歸仲月乃

復更去(⿱艹石)如鄭言當於東巡之下即言歸格後以如初包之何

當北巡之後始言歸乎且(⿱艹石)來而復去計程不得周徧此事不

必然也其經南雲如岱禮西雲如初北雲如西禮者見四時之

禮皆同互文以明耳不巡中嶽者蓋近京師有事必聞不慮枉

滯且諸侯分配四方無屬中嶽故不須巡之也

朔巡守

正義曰釋訓雲朔北方也故堯典及此與禹貢皆以朔言北史

變文耳

傳巡守至一牛

正義曰此承四巡之下是巡守旣徧然後歸也以上受終在文

祖之廟知此亦告至文祖之廟才藝文德其義相通故藝爲文

也文祖藝祖史變文耳王制說巡守之禮雲歸格於祖禰用特

此不言禰故傳推之言祖則考著考近於祖舉尊以及卑也特

者獨也故爲一牛此唯言文祖故云一牛徧告諸廟廟用一牛

故鄭注彼雲祖下及禰皆一牛也此時舜始攝位未自立廟故

知告堯之文祖也

傳各㑹至可知

正義曰此揔說巡守之事而言羣後四朝是言四方諸侯各自

㑹朝於方岳之下凡四處別朝故云四朝上文肆覲東後是爲

一朝四岳禮同四朝見矣計此不冝須重言之爲將說敷奏之

事敷奏因朝而爲故申言之申重也此是巡守大法文在舜攝

位之時嫌堯本不然故云堯舜同道舜攝則然堯又可知也堯

法巳然舜無増改而言此以美舜者道同於堯足以爲美故史

録之

傳敷陳至能用

正義曰敷者布散之言與陳設義同故爲陳也奏是進上之語

故爲進也諸侯四處來朝每朝之處舜各使陳進其治理之言

令自說巳之治政旣得其言乃依其言明試之以要其功必如

其言即功實成則賜之車服以表顯其人有才能可用也人以

車服爲榮故天子之賞諸侯皆以車服賜之覲禮雲天子賜侯

氏以車服是也

肈十至咸服

正義曰史言舜旣攝位出行巡守復分置州域重愼刑罰於禹

治水後始分置十有二州每州以一大山爲鎭殊大者十有二

山深其州內之川使水通利又留意於民詳其罪罰依法用其

常刑使罪各當刑不越法用流放之法寛宥五刑五刑雖有犯

者或以恩減降不使身服其罪所以流放宥之五刑之外更有

鞭作治官事之刑有撲作師儒敎訓之刑其有意善功惡則令

出金贖罪之刑若過誤爲害原情非故者則緩縱而赦放之(⿱艹石)

怙恃姧詐終行不改者則賊殺而刑罪之舜愼刑如此又設言

以誡百官曰敬之哉敬之哉惟此刑罰之事最須憂念之哉令

勤念刑罰不使枉濫也又言舜非於攝位之後方始重愼刑罰

初於登用之日即用刑當其罪流徙共工於北裔之幽州放逐

驩兜於南裔之崇山竄三苗於西裔之三危誅殛伯鯀於東裔

之羽山行此四罪各得其實而天下皆服從之

傳肈始至二州

正義曰肈始釋詁文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

知禹治水之後也禹之治水通鯀九載爲作十有三載則舜攝

位元年九州始畢當是二年之後以境界太逺始別置之知分

兾州爲幽州并州者以王者廢置理必相㳂周禮職方氏九州

之名有幽并無徐梁周立州名必因於古知舜時當有幽并職

方幽并山川於禹貢皆兾州之域知分兾州之域爲之也爾雅

釋地九州之名於禹貢無梁靑而有幽營雲燕曰幽州齊曰營

州孫炎以爾雅之文與職方禹貢並皆不同疑是殷制則營州

亦有所因知舜時亦有營州齊即靑州之地知分靑州爲之於

此居攝之時始置十有二州蓋終舜之丗常然宣三年左傳雲

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位還置九州其名蓋如

禹貢其境界不可知也

傳封大至通利

正義曰釋詁雲冢大也舎人曰冢封之大也定四年左傳雲封

豕長蛇相對是封爲大也周禮職方氏每州皆云其山鎭曰某

山揚州㑹稽荊州衡山豫州華山雍州吳山兾州霍山并州恆

山幽州醫無閭靑州沂山兗州岱山是周時九州之內最大之

山舜時十有二山事亦然也州內雖有多山取其最髙大者以

爲其州之鎭特舉其名是殊大之也其有川無大無小皆當深

之故云濬川有流川則深之使通利也職方氏每州皆云其川

其浸亦舉其州內大川但令小大俱通不復舉其大者故直雲

濬之而巳

傳象法至越法

正義曰易繫辭雲象也者象此者也又曰天垂象聖人則之是

象爲倣法故爲法也五刑雖有常法所犯未必當條皆須原其

本情然然斷決或情有差降俱被重科或意有不同失出失入

皆是違其常法故令依法用其常刑用之使不越法也

傳宥寛至五刑

正義曰寛宥周語文流謂徙之逺方放使生活以流放之法寛

縱五刑也此惟解以流寛之刑而不解宥寛之意鄭𤣥雲其輕

者或流放之四罪是也王肅雲謂君不忍刑殺有之以逺方然

則知此是據狀合刑而情差可恕全赦則太輕致刑即太重不

忍依例刑殺故完全其體宥之逺方應刑不刑是寛縱之也上

言典刑此言五刑者其法是常其數則五象以典刑謂其刑之

也流宥五刑謂其逺縱之也流言五刑則典刑亦五其文互以

相見王肅雲言宥五刑則正五刑見矣是言二文相通之意也

典刑是其身流宥離其郷流放致罪爲輕此鞭爲重故次典刑

之下先言流宥鞭撲雖輕猶虧其體比於出金贖罪又爲輕且

以刑五罰雖主贖五刑其鞭撲之罪亦容輸贖故後言之此正

刑五與流宥鞭撲俱有常法典字可以統之故發首言典刑也

傳以鞭至之刑

正義曰此有鞭刑則用鞭久矣周禮滌狼氏誓大夫曰敢不𨵿

鞭五百左傳有鞭徒人費圉人犖是也子玉使鞭七人衞侯鞭

師曹三百日末亦皆施用大隨造律方使廢之治官事之刑者

(⿱艹石)於官事不治則鞭之蓋量狀加之未必有定數也

傳撲榎至撻之

正義曰學記雲榎楚二物以收其威鄭𤣥雲榎槄也楚荊也二

物可以扑撻犯禮者知撲是榎楚也旣言以收其威知不勤道

業則撻之益稷雲撻以記之又大射郷射皆云司馬搢撲則撲

亦官刑惟言作敎刑者官刑鞭撲俱用敎刑惟撲而巳故屬撲

於敎其實官刑亦當用撲蓋重者鞭之輕者撻之

傳金黃至贖罪

正義曰此以金爲黃金呂刑其罰百鍰傳爲黃鐵俱是贖罪而

金鐵不同者古之金銀銅鐵揔號爲金別之四名耳釋器雲黃

金謂之盪白金謂之銀是黃金白銀俱名金也周禮考工記攻

金之工築氏爲削冶氏爲殺矢鳧氏爲鐘㮚氏爲量段氏爲鎛

桃氏爲劒其所爲者有銅有鐵是銅鐵俱名爲金則鐵名亦包

銅矣此傳黃金呂刑黃鐵皆是今之銅也古之贖罪者皆用銅

漢始改用黃金但少其斤兩令與銅相敵故鄭𤣥駁異義言贖

死罪千鍰鍰六兩大半兩爲四百一十六斤十兩大半兩銅與

金贖死罪金三斤爲價相依附是古贖罪皆用銅也實謂銅而

謂之金鐵知傳之所言謂銅爲金鐵耳漢及後魏贖罪皆用黃

金後魏以金難得合金一兩收絹十匹今律乃復依古死罪贖

銅一百二十斤於古稱爲三百六十斤孔以鍰爲六兩計千鍰

爲三百七十五斤今贖輕於古也誤而入罪出金以贖即律過

失殺傷人各依其狀以贖論是也呂刑所言疑赦乃罰者即今

律疑罪各從其實以贖論是也疑謂虛實之證等是非之理均

或事渉疑似旁無證見或雖有證見事非疑似如此之𩔖言皆

爲疑罪疑而罰贖呂刑巳明言誤而輸贖於文不顯故此傳指

言誤而入罪以解此贖鞭撲加於人身可雲撲作敎刑金非加

人之物而言金作贖刑出金之與受撲俱是人之所患故得指

其所出以爲刑名

傳眚過至殺之

正義曰春秋言肆眚者皆謂緩縱過失之人是肆爲緩也眚爲

過也公羊傳雲害物曰災是爲害也宣二年左傳晉侯殺趙盾

使鉏麑賊之是賊爲殺也此經二句承上典刑之下揔言用刑

之要過而有害雖據狀合罪而原心非故如此者當緩赦之小

則恕之大則宥之上言流宥贖刑是也怙恃姧詐欺罔時人以

此自終無心改悔如此者當刑殺之小者刑之大者殺之上言

典刑及鞭撲皆是也經言賊刑傳雲刑殺不順經文者隨便言之

傳舜陳至得中

正義曰此經二句舜之言也不言舜曰以可知而略之舜旣制

此典刑又陳典刑之義以勑天下百官使敬之哉敬之哉惟刑

之憂哉憂念此刑恐有濫失欲使得中也

傳象恭至曰州

正義曰堯典言共工之行雲靜言庸違象恭滔天言貌象恭敬

傲很漫天足以疑惑丗人故流放也左傳說此事言投諸四裔

釋地雲燕曰幽州知北裔也水中可居者曰洲釋水文李巡曰

四方有水中央髙獨可居故曰洲天地之勢四邊有水鄒衍書

說九州之外有瀛海環之是九州居水內故以州爲名共在一

洲之上分之爲九耳州取水內爲名故引爾雅解州也投之四

裔裔訓逺也當在九州之外而言於幽州者在州境之北邊也

禹貢羽山在徐州三危在雍州故知北裔在幽州下三者所居

皆言山名此共工所處不近大山故舉州言之此流四凶在治

水前於時未作十有二州則無幽州之名而雲幽州者史據後

定言之

傳黨於至南裔

正義曰共工象恭滔天而驩兜薦之是黨於共工罪惡同故放

之也左傳說此事雲流四凶族投諸四裔則四方方各有一人

幽州在北裔雍州三危在西裔徐州羽山在東裔三方旣明知

崇山在南裔也禹貢無崇山不知其處蓋在衡嶺之南也

傳三苗至西裔

正義曰昭元年左傳說自古諸侯不用王命者虞有三苗夏有

觀扈知三苗是國其國以三苗爲名非三國也杜預言三苗地

闕不知其處三凶皆是王臣則三苗亦應是諸夏之國入仕王

朝者也文十八年左傳言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

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

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即此三苗是也知其然者以

左傳說此事言舜臣堯流四凶族渾敦窮竒檮杌饕餮投諸四

裔以禦螭魅謂此驩兜共工三苗與鯀也雖知彼言四凶此等

四人但名不同莫知孰是惟當驗其行跡以別其人左傳說

竒之行雲靖𧮂庸回堯典言共工之行雲靜言庸違其事旣同

知窮竒是共工也左傳說渾敦之行雲醜𩔖惡物是與比周堯

典言驩兜薦舉共工與惡比周知渾敦是驩兜也左傳說檮杌

之行言不可敎訓不知話言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堯典言鯀之

行雲咈哉方命圯族其事旣同知檮杌是鯀也惟三苗之行堯

典無文鄭𤣥具引左傳之文乃雲命驩兜舉共工則驩兜爲渾

敦也共工爲窮竒也鯀爲檮杌也而三苗爲饕餮亦可知是先

儒以書傳相考知三苗是饕餮也禹貢雍州言三危旣宅三苗

丕敘知三危是西裔也

傳方命至海中

正義曰方命圯族是其本性績用不成試而無功二者俱是其

罪故並言之釋言云殛誅也傳稱流四凶族者皆是流而謂之

殛竄放流皆誅者流者移其居處(⿱艹石)水流然罪之正名故先言

也放者使之自活竄者投棄之名殛者誅責之稱俱是流徙異

其文述作之體也四者之次蓋以罪重者先共工滔天爲罪之

最大驩兜與之同惡故以次之祭法以鯀障洪水故列諸祀典

功雖不就爲罪最輕故後言之禹貢徐州雲蒙羽其藝是羽止

爲東裔也漢書地理志羽山在東海郡祝其縣西南海水漸及

故言在海中也

傳皆服至見之

正義曰此四罪者徴用之初即流之也舜以微賤超𦫵上宰初

來之時天下未服旣行四罪故天下皆服舜用刑得當其罪也

自象以典刑以下徴用而即行之於此居攝之後追論成功之

狀故作者先敘典刑言舜重刑之事而連引四罪述其刑當之

驗明此諸事皆是徴用之時所行於此揔見之也知此等諸事

皆徴用所行者洪範雲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僖三十三年左傳

雲舜之罪也殛鯀其舉也興禹襄二十一年左傳雲鯀殛而禹

興此三者皆言殛鯀而後用禹爲治水是徴用時事四罪在治

水之前明徴用所行也又下雲禹讓稷契皐陶帝因追美三人

之功所言稷播百穀契敷五敎皐陶作士皆是徴用時事皐陶

所行五刑有服五流有宅即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此爲徴用

時事足可明矣而鄭𤣥以爲禹治水事畢乃流四凶故王肅難

鄭言(⿱艹石)待禹治水功成而後以鯀爲無功殛之是爲舜用人子

之功而流放其父則禹之勤勞適足使父致殛爲舜失五典克

從之義禹䧟三千莫大之罪進退無據亦甚迂哉

二十至八音

正義曰舜受終之後攝天子之事二十有八載帝堯乃死百官

感德思慕如喪考妣三載之內四海之人蠻炎戎狄皆絶靜八

音而不復作樂是堯盛德恩化所及者逺也

傳殂落至七歳

正義曰殂落死也釋詁文李巡曰殂落堯死之稱郭璞曰古死

尊卑同稱故書堯曰殂落舜曰陟方乃死謂之殂落者蓋殂爲

往也言人命盡而往落者(⿱艹石)草木葉落也堯以十六即位明年

乃爲元年七十載求禪求禪之時八十六也試舜三年自正月

上日至崩二十八載揔計其數凡壽一百一十七歳案堯典求

禪之年即得舜而試之求禪試舜共在一年也更得二年即爲

歷試三年故下傳雲歷試二年與攝位二十八年合得爲三十

在位故王肅雲徴用三載其一在徴用之年其餘二載與攝位

二十八年凡三十歳也故孔傳雲歷試二年明其一年在徴用

之限以此計之惟有一百一十六歳不得有七蓋誤爲七也

傳考妣至思慕

正義曰曲禮雲生曰父母死曰考妣鄭𤣥雲考成也言其德行

之成也妣之言嫓也嫓於考也喪服爲父爲君同服斬衰檀弓

說事君之禮雲服勤至死方喪三年鄭𤣥雲方喪資於事父凡

此以義爲制義重則恩輕其情異於父如喪考妣言百官感德

情同父母思慕深也諸經傳言百姓或爲百官或爲萬民知此

百姓是百官者以喪服庶民爲天子齊衰三月畿外之民無服

不得如考妣故知百官也

傳遏絶至者逺

正義曰密靜釋詁文遏止絶之義故爲絶也周禮太師雲播之

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鄭雲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

鼔鞀也絲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傳言八音與彼

次不同者隨便言耳釋地雲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夷

狄尚絶音三年則華夏內國可知也喪服諸侯之大夫爲天子

正服繐衰旣葬除之今能使四夷三載絕音言堯有盛德恩化

所及逺也

月正至率服

正義曰自此以下言舜眞爲天子命百官受職之事舜旣除堯

喪以明年之月正元日舜至於文祖之廟告已將即正位爲天

子也告廟旣訖乃謀政治於四岳之官所謀開四方之門大爲

仕路致衆賢也明四方之目使爲已逺視四方也達四方之聦

使爲已逺聽聞四方也恐逺方有所擁塞令爲己悉聞見之旣

謀於四岳又別勑州牧咨十有二牧曰人君最所重者在於民

之食哉惟當敬授民之天時無失其農要爲政務在安民當安

彼逺人則能安近人耳逺人不安則近亦不安欲令逺近皆安

之也又當厚行德信而使足爲善長欲令諸侯皆厚行其德爲

民之師長而難拒佞人斥逺之使不干朝政如是則誠信昭於

四夷自然蠻夷皆相率而來服也

傳月正至廟告

正義曰正訓長也月正言月之最長正月長於諸月月正還是

正月也上日日之最上元日日之最長元日還是上日王肅雲

月正元日猶言正月上日變文耳禮雲令月吉日又變文言吉

月令辰此之𩔖也知舜服堯喪三年畢將即政者以堯存且攝

其位堯崩謙而不居孟子云堯崩三年喪畢舜避丹朱於南河

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子而之舜獄訟者不之堯子而

之舜謳謌者不之堯子而謳謌舜曰天也然後之中國踐天子

位孟子旣言然矣此文又承三載之下故知舜服堯喪三年畢

將欲即政復至文祖廟告前以攝位告今以即政告也此猶是

堯之文祖自此以後舜當自立文祖之廟堯之文祖當遷於丹

朱之國也

傳詢謀至衆賢

正義曰詢謀釋詁文闢訓開開四方之門謂開仕路引賢人也

論語雲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門者行之所由故以門言

仕路以堯舜之聖求賢久矣今更言開門是開其未開者謂多

設取士之科以此廣致衆賢也

傳廣視至壅塞

正義曰聦謂耳聞之也旣雲明四目不雲聦四耳者目視苦其

不明耳聦貴其及逺明謂所見博達謂聽至逺二者互以相見

故傳揔申其意廣視聽於四方使天下無壅塞天子之聞見在

下必由近臣四岳親近之官故與謀此事也

傳咨亦至民時

正義曰咨謀釋詁文以上帝曰咨上連帝曰故爲咨嗟此則上

有詢於四岳言咨十有二牧故爲謀也立君所以牧民民生在

於粒食是君之所重論語雲所重民食謂年糓也種殖收斂及

時乃穫故惟當敬授民時

傳柔安至長善

正義曰柔安邇近惇厚皆釋詁文元善之長易文言也安近不

能安逺逺人或來擾亂雖欲安近近亦不安人君爲政(⿱艹石)其下

能安近但戒使之柔逺故能安近言當安彼逺人乃能安近欲

令逺近皆安也王肅雲能安逺者先能安近知不然者以牧在

逺方故據逺言之惇德者令人君厚行德也允元者信使足爲

長善也言人君厚行德之與信使足爲善長民必効之爲善而

行也

傳任佞至來服

正義曰任佞釋詁文孫炎雲似可任之佞也論語說爲邦之法

雲逺佞人佞人殆故以難距佞人爲斥逺之令不干朝政朝無

佞人則忠信昭於四夷皆相率而來服也舉蠻夷而戎狄亦見矣

舜曰至往哉

正義曰舜本以百揆攝位今旣即政故求置其官曰咨嗟四岳

等汝於羣臣之內有能起發其功廣大帝堯之事者我欲使之

居百揆之官在官而信立其功於事能順者其是誰乎四岳皆

曰伯禹作司空有成功惟此人可用帝曰然然其所舉得人也

乃咨嗟勑禹汝本平水土實有成功惟當居是百揆而勉力行

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與皐陶帝曰然然其所讓實賢也汝但

往居此職不許其讓也

傳奮起至別堯

正義曰奮是起動之意故爲起也釋詁雲庸勞也勞亦功也鄭

𤣥雲載行也王肅雲載成也孔以載爲事也各自以意訓耳舜

受堯禪當繼行其道行之在於任臣百揆臣之最貴求能起發

其功廣大帝堯之事者欲任之舜旣即位可以稱帝而言舜曰

者承堯事下言舜曰以別堯於此一別以下稱帝也

傳亮信至誰乎

正義曰亮信釋詁文惠順釋言文上雲舜納於百揆百揆是官

名故求其人使居百揆之官居官則當信立其功能順其事者

誰乎此官任重當統羣職繼堯之功故歷言所順而後始問誰

乎異於餘官先言疇也

傳四岳至用之

正義曰僉訓爲皆故云四岳皆同辭而對也國語雲有崇伯鯀

堯殛之於羽山賈逵雲崇國名伯爵也禹代鯀爲崇伯入爲天

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稱伯禹言人之賢而舉其爲官知禹治洪

水有成功言可用也

傳然其至行之

正義曰禹平水土往前之事嫌其今復命之令平水土故云稱

禹前功以命之懋勉釋詁文

傳居稷至首至地

正義曰下文帝述三人遂變稷爲棄故解之居稷官者棄也獨

稱官者出自禹意耳不必著義鄭雲時天下賴后稷之功故以

官名通稱或當然也經因稷契名單共文言曁皐陶爲文勢耳

三人爲此次者蓋以官尊卑爲先後也周禮太祝辨九拜一曰

稽首稽首爲敬之極故爲首至地稽首是拜內之別名爲拜乃

稽首故云拜稽首也

帝曰棄至百糓

正義曰帝因禹讓三人而官不轉各述其功以勸之帝呼稷曰

棄往者洪水之時衆民之難難在於飢汝君爲此稷之官敎民

布種是百穀以濟活之言我知汝功當勉之

傳阻難至勉之

正義曰阻難釋詁文播是分散之義故爲布也王肅雲播敷也

堯遭洪水民不粒食故衆民之難在於飢也稷是五穀之長立

官主此稷事後訓君也帝言汝君此稷官布種是百穀以濟救

之追美其功以勸勉之上文讓於稷契益稷雲暨稷呂刑雲稷

降播種國語雲稷爲天官單名爲稷尊而君之稱爲后稷故詩

傳孝經皆以后稷爲言非官稱後也

帝曰契至在寛

正義曰帝又呼契曰往者天下百姓不相親睦家內尊卑五品

不能和順汝作司徒之官謹敬布其五常之敎務在於寛故使

五典克從是汝之功冝當勉之

傳五品至順也

正義曰品謂品秩一家之內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敎

之義慈友恭孝此事行乃爲五常耳傳上雲五典克從即此五

品能順上傳以解五典爲五常又解此以同之故云五品謂五

常其實五常據敎爲言不據品也遜順常訓也不順謂不義不

慈不友不恭不孝也

傳布五至前功

正義曰文十八年左傳雲布五敎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

子孝是布五常之敎也論語雲寛則得衆故務在寛所以得民

心也治不遜之罪冝峻法以繩之而貴其務在寛者此五品不

遜直是禮敎不行風俗未淳耳未有殺害之罪故敎之務在於

(⿱艹石)其不孝不恭其人至於逆亂而後治之於事不得寛也

帝曰皐陶至克允

正義曰帝呼皐陶曰往者蠻夷戎狄猾亂華夏又有強寇劫賊

外姦內宄者爲害甚大汝作士官治之皆能審得其情致之五

刑之罪受罪者皆有服從之心言輕重得中悉無怨恨也五刑

有服從者於三處就而殺之其有不忍刑其身者則斷爲五刑

而流放之五刑之流各有所居處五刑所居於三處居之所以

輕重罪得其冝受罪無怨者惟汝識見之明能使之信服故姦

邪之人無敢更犯是汝之功冝當勉之因禹之讓以次誡之

傳猾亂至之致

正義曰猾者狡猾相亂故猾爲亂也夏訓大也中國有文章光

華禮義之大定十年左傳雲裔不謀夏夷不亂華是中國爲華

夏也寇者衆聚爲之賊者殺害之稱故羣行攻劫曰寇殺人曰

賊成十七年左傳雲亂在外爲姦在內爲宄是在外曰姦在內

曰宄也寇賊姦宄皆是作亂害物之名也蠻夷猾夏興兵犯邊

害大故先言之寇賊姦宄皆國內之害小故後言之管子曰倉

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讓生於有餘爭生於不足往者洪

水爲災下民飢困內有寇賊爲害外則四夷犯邊皆言無敎之

致也唐堯之聖協和萬邦不應末年頓至於此蓋少有其事辭

頗増甚歸功於人作與奪之勢耳

傳士理至中正

正義曰士即周禮司寇之屬有士師卿士等皆以士爲官名鄭

𤣥雲士察也主察獄訟之事月令雲命大理昭十四年左傳雲

叔魚攝理是謂獄官爲理官也準呂刑文知五刑謂墨劓剕宮

大辟也人心服罪是順從之義故爲從也所以服者言得輕重

之中正也呂刑雲咸庶中正是也

傳旣從至於市

正義曰經言五服謂皐陶所斷五刑皆服其罪傳旣訓服爲從

故云旣從五刑謂服罪也行刑當就三處惟謂大辟罪耳魯語

雲刑五而巳無有隱者大刑用甲兵次刑斧龯中刑刀鋸其次

鑚筰薄刑鞭撲以威民故大者陳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

三次是無隱也孔用彼爲說故以三就爲原野與朝市也國語

賈逵注云用兵甲者諸侯逆命征討之刑也大夫巳上於朝士

巳下於市傳雖不言巳上巳下爲義亦當然也國語雲五刑者

謂甲 也斧鉞也刀鋸也鑚筰也鞭撲也與呂刑之五刑異也

所言三次即此三就是也惟死罪當分就處所其墨劓剕宮無

常處可就也馬鄭王三家皆以三就爲原野也市朝也甸師氏

也案刑於甸師氏者王之同族刑於隱者不與國人慮兄弟耳

非所刑之正處此言正刑不當數甸師也又市朝異所不得合

以爲一且皆國語之文其義不可通也

傳謂不至之外

正義曰此五流有宅即流宥五刑也當在五刑而流放之故知

謂不忍加刑則流放之(⿱艹石)四凶也鄭𤣥雲舜不刑此四人者以

爲堯臣不忍刑之王肅雲謂在八議之辟君不忍殺宥之以逺

八議者周禮小司寇所云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貴議賔議功

議勤是也以君恩不忍殺罪重不可全赦故流之也五刑之流

各有所居謂徙置有處也五居之差有三等之居量其罪狀爲

逺近之差也四裔最逺在四海之表故大罪四裔謂本犯死罪

也故周禮調人職雲父之讎辟諸海外即與四裔爲一也次九

州之外即王制雲入學不率敎者屏之逺方西方曰𭶚東方曰

𭔃注云偪𭔃於夷狄也與此九州之外同也次千里之外者即

調人職雲兄弟之讎辟諸千里之外也立政雲中國之外下同

者言中國者據罪人所居之國定千里也據其逺近其實一也

周禮與王制旣有三處之別故約以爲言鄭𤣥雲三處者自九

州之外至於四海三分其地逺近(⿱艹石)周之夷鎭蕃也然罪有輕

重不同豈五百里之校乎不可從也

傳言皐至述之

正義曰惟明謂皐陶之明克允謂受罪者信服故王肅雲惟明

其罪能使之信服是信施於彼也但彼人信服由皐陶有信故

傳言皐陶能明信五刑施之逺近蠻夷使咸信服主言信者見

其皐陶有信故彼信之也

傳問誰至臣名

正義曰考工記雲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工即百工故云問

誰能順我百工事者直言帝曰無所偏咨故知僉曰是朝臣共

舉垂也

傳共謂供其職事

正義曰堯典傳雲共工官稱即彼以共工二字爲官名上雲疇

(⿱艹石)予工單舉工名今命此人云汝作共工明是帝謂此人堪供

此職非是呼此官名爲共工也其官或以共工爲名要帝意言

共謂供此職也

傳上謂至能之

正義曰言上下草木鳥獸則上之與下各有草木鳥獸即周禮

山虞澤虞之官各掌其敎知上謂山下謂澤也順其草木鳥獸

之冝明是施其政敎取之有時用之有節也馬鄭王本皆爲禹

曰益哉是字相近而彼誤耳

作朕虞

正義曰此官以虞爲名帝言作我虞耳朕非官名也鄭𤣥雲言

朕虞重鳥獸草木漢書王莽自稱爲予立予虞之官則莽謂此

官名爲朕虞其義必不然也

傳朱虎至之中

正義曰知垂所讓四人皆在元凱之中者以文十八年左傳八

元之內有伯虎仲熊即此朱虎熊羆是也虎熊在元凱之內明

殳斨伯與亦在其內但不知彼誰當之耳益是皐陶之子皇陶

即庭堅也益在八凱之內垂則不可知也傳不在伯夷夔龍之

下爲此言者以伯夷姜姓不在元凱之內夔龍亦不可知惟言

此四人耳傳雖言殳斨伯與亦難知也

傳三禮至姜姓

正義曰此時秩宗即周禮之宗伯也其職雲掌天神人鬼地祇

之禮雖三者併爲吉禮要言三禮者是天地人之事故知三禮

是天地人之禮上文舜之巡守言修五禮此雲典朕三禮各有

其事則五禮皆據其所施於三處五禮所施於天地人耳言三

足以包五故舉三以言之鄭語雲姜伯夷之後也伯夷能禮於

神以佐堯是伯夷爲姜姓也此經不言疇者訪其有能是問誰

可知上文巳具此略之也

傳秩序至之官

正義曰堯典傳巳訓秩爲序此復訓者此爲官名須辨官名之

義故詳之也宗之爲尊常訓也主郊廟之官掌序鬼神尊卑故

以秩宗爲名郊謂祭天南郊祭地北郊廟謂祭先祖即周禮所

謂天神人鬼地祇之禮是也

傳夙早至淸明

正義曰夙早釋詁文早夜敬服其職謂侵早巳起夜深乃臥謹

敬其職事也典禮之官施行敎化使正直而淸明正直不枉曲

也淸明不暗昧也

帝曰夔至率舞

正義曰帝因伯夷所讓隨才而任用之帝呼夔曰我今命汝典

掌樂事當以詩樂敎訓丗適長子使此長子正直而溫和寛𢎞

而莊栗剛毅而不苛虐𥳑易而不傲慢敎之詩樂所以然者詩

言人之志意歌詠其義以長其言樂聲依此長歌爲節律呂和

此長歌爲聲八音皆能和諧無今相奪道理如此則神人以此

和矣夔荅舜曰嗚呼我繫其石磬拊其石磬諸音莫不和諧百

獸相率而舞樂之所感如此是人神旣巳和矣

傳胄長至孝友

正義曰說文雲胄胤也釋詁雲胤繼也繼父丗者惟長子耳故

以胄爲長也謂元子巳下至卿大夫子弟者王制雲樂正崇四

術立四敎王太子王子羣後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皆造

焉是下至卿大夫也不言元士士卑故略之彼鄭注云王子王

之庶子也此傳兼言弟者蓋指太子之弟耳或孔意公卿大夫

之弟亦敎之國子以適爲主故言胄子也命典樂之官使敎胄

子下句又言詩歌之事是今夔以歌詩蹈之舞之敎此適長國

子也周禮大司樂雲以樂德敎國子中和祗庸孝友鄭雲中猶

忠也和剛柔適也祗敬也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

是言樂官用樂敎之使成此六德也樂記又雲樂在宗廟之中

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黨郷里之中長幼同聽之

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是樂

之感人能成忠和祗庸孝友之六德也

傳敎之至莊栗

正義曰此直而溫與下三句皆使⿳䒑⿲止自匕⿱兒夂 -- 夔敎胄子令性行當然故傳

發首言敎之也正直者失於太嚴故令正直而溫和寛弘者失

於緩慢故令寛弘而莊栗謂矝莊嚴慄慄者謹敬也

傳剛失至其失

正義曰剛彊之失入於苛虐故令人剛而無虐𥳑易之失入於

傲慢故令𥳑而無傲剛𥳑是其本性敎之使無虐傲是言敎之

以防其失也由此而言之上二句亦直寛是其本性直失於不

溫寛失於不栗故敎之使溫栗也直寛剛𥳑即皐陶所謀之九

德也九德而獨舉此四事者人之大體故特言之

傳謂詩至其言

正義曰作詩者自言巳志則詩是言志之書習之可以生長志

意故敎其詩言志以導胄子之志使開悟也作詩者直言不足

以申意故長歌之敎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謂聲長續之

定本經作永字明訓永爲長也

傳聲謂至和樂

正義曰周禮太師雲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徴羽言五聲之淸濁

有五品分之爲五聲也又太師掌六律六呂以合隂陽之聲陽

聲黃鐘太蔟沽洗蕤賔夷則無射隂聲大呂應鐘南呂林鐘仲

呂夾鐘是六律六呂之名也漢書律曆志雲律有十二陽六爲

律隂六爲呂是隂律名同亦名呂也鄭𤣥雲律述氣也同助隂

宣氣與之同也又雲呂旅也言旅助陽宣氣也志又雲律黃帝

之所作也黃帝使伶倫氏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於嶰谷

之中各生其竅厚薄均者斷兩節之閒吹之以爲黃鐘之宮制

十二籥以聽鳳皇之鳴其雄聲爲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

是爲律之本言律之所作如此聖人之作律也旣以出音又以

𠋫氣布十二律於十二月之位氣至則律應是六律六呂十二

月之音氣也聲依永者謂五聲依附長言而爲之其聲未和乃

用此律呂調和其五聲使應於節奏也

傳倫理至勉之

正義曰倫之爲理常訓也八音能諧相應和也各自守分不相

奪道理是言理不錯亂相奪也如此則神人咸和矣帝言此者

⿳䒑⿲止自匕⿱兒夂 -- 夔使勉之也大司樂雲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

萬民以安賔客以說逺人是神人和也

傳石磬至可知

正義曰樂器惟磬以石爲之故云石磬也八音之音石磬最淸

故知磬是音之聲淸者磬必擊以鳴之故云拊亦擊之重其文

者擊有大小擊是大擊拊是小擊音聲濁者粗淸者精精則難

和舉淸者和則其餘皆從矣商頌雲依我磬聲是言磬聲淸諸

音來依之百獸率舞即大司樂雲以作動物益稷雲鳥獸蹌蹌

是也人神易感鳥獸難感百獸相率而舞則神人和可知也夔

言此者以帝戒之雲神人以和欲使勉力感神人也乃荅帝雲

百獸率舞則神人以和言帝德及鳥獸也

帝曰龍至惟允

正義曰帝呼龍曰龍我憎疾人爲讒佞之說絕君子之行而動

驚我衆人慾遏之故命汝作納言之宮從早至夜出納我之敎

命惟以誠信每事皆信則讒言自絕命龍使勉之

傳堲疾至絕之

正義曰堲聲近疾故爲疾也殄絕震動皆釋詁文讒人以善爲

惡以惡爲善故言我疾讒說絕君子之行衆人畏其讒口故爲

讒也動驚我衆欲遏止之

傳納言至以信

正義曰詩美仲山甫爲王之喉舌喉舌者宣出王命如王咽喉

口舌故納言爲喉舌之官也此官主聽下言納於上故以納言

爲名亦主受上言宣於下故言出朕命納言不納於下朕命有

出無入官名納言云出納朕命互相見也必以信者不妄傳下

言不妄宣帝命出納皆以信也

帝曰咨至天功

正義曰帝旣命用衆官乃揔戒勑之曰咨嗟汝新命六人及四

岳十二牧凡二十有二人等各當敬其職事哉惟是汝等敬事

則信實能立天下之功天下之功成主在於汝可得不敬之哉

傳禹垂至命之

正義曰傳以此文揔結上事據上文詢於四岳咨十有二牧及

新命六官等適滿二十二人謂此也其稷契皐陶殳斨伯與朱

虎熊羆七人仍舊故不須勑命之岳牧亦應是舊而勑命之者

岳牧外內之官常所咨詢故亦勑之鄭𤣥雲自咨十有二牧至

帝曰龍皆月正元日格於文祖所勑命也案經格於文祖之後

方始詢於四岳咨十二州牧未必一日之內即得行此諸事傳

旣不說或曆日命授乃揔勑之未必即是元日之事也鄭以爲

二十二人數殳㭊伯與朱虎熊羆不數四岳彼四人者直𬒳

而巳不言居官何故勑使敬之也岳牧俱是帝所咨詢何以勑

牧不勑岳也必非經旨故孔說不然

三載至三苗

正義曰自此以下史述舜事非帝語也言帝命羣官之後經三

載乃者其功績經三考則九載黜陟幽明明者𦫵之闇者退之

羣官懼黜思𦫵各敬其事故得衆功皆廣前流四凶時三苗之

君竄之西裔更紹其嗣不滅其國舜即政之後三苗復不從化

是闇當黜之其君臣有善有惡舜復分北流其三苗北背也善

留惡去使分背也

傳三年至明者

正義曰三年一閏天道成人亦可以成功故以三年考校其功

之成否也九年三考則人之能否可知幽明有別黜退其幽者

或奪其官爵或徙之逺方升進其明者或益其土地或進其爵

位也

傳考績至惡明

正義曰考績法明人皆自勵故得衆功皆廣也分地三苗即是

黜幽之事故其考績之下言其流之分謂別之雲北者言相背

必善惡不同故知三苗幽闇冝黜其君臣乃有善否分背流之

不今相從俱徙之則善從惡俱不徙則惡從善言善惡不使相

從言舜之黜陟善惡明也鄭𤣥以爲流四凶者卿爲伯子大夫

爲男降其位耳猶爲國君故以三苗爲西裔諸侯猶爲惡乃復

分北流之謂分北西裔之三苗也孔傳竄三苗爲誅也其身無

復官爵必非黜陟之限其所分北非彼竄者王肅雲三苗之民

有赦宥者復不從化不今相從分北流之王肅意彼赦宥者復

繼爲國君至不復從化故分北流之禹繼鯀爲崇伯三苗未必

絕後傳意或如肅言

傳歷試至八年

正義曰上雲乃言厎可績三載則歷試當三年雲二年者其一

即是徴用之年巳在上句三十之數故惟有二年耳受終居攝

尚在臣位故歷試並爲三十在位謂在臣位也

傳方道至十二歳

正義曰論語雲可謂仁之方也已孔注亦以方爲道常訓也舜

即位五十年從格於文祖之後數之𦫵道謂乗道而行也天子

之行必是巡其所守之國故通以巡守爲名未必以仲夏之月

巡南嶽也檀弓雲舜葬蒼梧之野是舜死蒼梧之野因而葬焉

孔以月正元日在三載遏密之下又孟子云舜服堯三年喪畢

避堯之子故服喪三年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其一年即在

三十在位之數惟有二年是舜年六十二爲天子五十年是舜

凡壽百一十二歳也大禹謨雲帝曰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乃

求禪禹孟子云舜薦禹於天子十七年是在位五十年其文明

矣鄭𤣥讀此經雲舜生三十謂生三十年也登庸二十謂歷試

二十年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謂攝位至死爲五十年舜年一

百歳也史記雲舜年三十堯舉用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

十八堯崩年六十一而踐天子位三十九年崩皆謬耳

帝𨤲至槀飫

正義曰此序也孔以書序序所以爲作者之意冝相附近故引

之各冠其篇首其經亡者以序附於本篇次而爲之傳故此序

在此也帝舜治理下土諸侯之事爲各於其方置設其官居其

所在之方而統治之又爲民別其姓族之生分別異𩔖各使相

從作汨作篇又作九共九篇又作槀飫之篇凡十一篇皆亡

傳言舜至其方

正義曰在虞書知帝是舜也下土對天子之辭故云理四方諸

侯各爲其官居其方不知(⿱艹石)爲設之凡此三篇之序亦旣不見

其經闇射無以可中孔氏爲傳復順其文爲其傳耳是非不可

知也他皆倣此

傳汨治至篇亡

正義曰汨之爲治無正訓也作是起義故爲興也言其治民之

功興以意言之耳

傳槀勞飫賜也

正義曰左傳言槁師者以師枯槁用酒食勞之是槀得爲勞也

襄二十六年左傳雲將賞爲之加膳加膳則飫賜是飫得爲賜

也亦不知勞賜之何所謂也


尚書正義卷第三


            計二萬八千六十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