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傳/傳05
這份文獻應使用傳統漢字,而非簡化字。校對時應以原文為準,特別注意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以及異體字的使用。如果無法直接校對原文,請勿進行機器或人工轉換,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應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獻(如1956年前的文獻、未施行簡化字的地區文獻,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之前的聯合國文件)通常應保留使用傳統漢字。在漢字簡化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只有部分漢字被簡化的文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等)通常應以原文形式保存。 |
傳四 ◄ | 居士傳 傳五 |
► 傳六 |
|
居士傳五
[編輯]何周到裴劉傅傳
何彥德
[編輯]名尚之。廬江灊人也。少頗不馴。長而折節蹈道。起家臨津令。累遷左衛將軍。宋元嘉十二年。京尹蕭謨之請制建寺鑄像。文帝以問彥德及吏部羊元保曰。朕少讀經。不多因果之事。昧然未究。所以不敢立異者。以卿輩時秀率皆信敬耳。比見顏延之折達性論。宗炳難白黑論。其說汪洋。大明至理。若使率土之民皆敦此化。則朕坐致太平矣。夫復何事。昨蕭謨之請制。即以相示委卿增損。必有以戒遏浮淫無傷宏獎者。乃當着令耳。尚之對曰。橫目之俗多不信法。以臣庸蔽更荷褒拂。非所敢當。然前代群英王導.周顗.庾亮.王蒙.謝安.郗超.王坦之.王恭.王謐.郭文舉.謝敷.戴逵.許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孫綽.張元.殷覬。或宰輔冠冕。或人倫羽儀。或致情天人之際。或抗跡雲霞之表。靡不傾心歸依至教。慧遠法師雲。釋迦之化。無所不可。適道固是教源。濟浴亦為要務。竊味此言有契至理。何則。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睦。傳此風教以周寰區。編戶億千則仁人百萬。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一惡既去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刑息於國。此明詔所謂坐致太平者是也。故圖澄適趙三石減暴。靈塔放光符健損虐。神道助化昭然可觀。謨之請制。不謂全非。但傷蠹道俗。本在無行僧尼。而情偽難分去取未易。至土木之工雖若靡費。且植福報恩不可頓絕。羊元保進曰。此談蓋天人之學。非臣愚所宜頂聞。竊恐秦楚論強兵之術。孫吳畫吞併之計。無取於此。彥德曰。夫禮隱逸則戰士息。責仁德則兵氣消倘。以孫吳為志。動期吞併。則將無取於堯舜之道。豈特釋教而已哉。帝悅。謂彥德曰。佛門之有卿。猶孔氏之有季路也。自是帝留神釋典益重。元化二十三年為尚書左僕射。文帝有所興造。彥德輙苦言諫止。律身簡約。妻亡不再娶。旁無姬侍。大明中以左光祿開府儀同三司領中書令。卒於官。贈司空。諡曰簡穆。孫求。字子有清退寡嗜欲。居吳隱波若寺。人莫見其面。除永嘉太守。一夕乘小船逃去。隱虎邱山。齊永明四年拜太中大夫。不就卒。求弟點。字子皙。父鑠。素有瘋疾。無故害其妻。坐法死。點年十一。居憂。幾至滅性。長傷家禍。遂絕意仕宦。兄求卒。點菜食。不飲酒訖於三年。歷宋.齊.梁並征不出。雅好佛道。從弟遁。以東籬門園居之。招名德沙門與諸勝侶清言竟日。嘗於吳中石佛寺講經。晝夢一道人授藥一丸。服之夙患渴利自此而差。天監二年卒。點弟胤。字子季。嘗入鍾山定林寺聽習釋典。通義學。仕齊歷官至中書令。拜表解職。隱若耶山雲門寺。梁武帝即位。詔為特進光祿大夫。遣使者以手敕喻意。胤辭曰。吾年已五十七。月食四斗米不盡。何容復有宦情。使者還奏。敕給白衣尚書祿。固辭。又敕山陰月給庫錢五萬。亦不受。乃敕何子期.孔壽等六人於東山受學。已而至吳居虎邱西寺講釋典。注百法論.十二門論各一卷。晚而斷肉。有虞人逐鹿。鹿徑趨胤伏不動。又有異鳥如鶴而赤毛。集講堂馴狎不去。中大通三年卒(宏明集.南史)。
周彥倫
[編輯]名顒。汝南安城人也。初為宋益州刺史。蕭惠開府主簿。隨惠開還都。明帝頗好名理。以彥倫曉佛經。引入殿內宿。直帝所為慘毒事。彥倫不敢顯諫。輙誦經中罪福因緣。帝心動。為之小止。嘗着三宗論。闡空假不空假義。時長史張融作門論。謂道之與佛致本則同。達跡成異。彥倫難之曰。言道家者。以二篇為主。言佛教者。以般若為宗。二篇所貴。義極虛無。般若所觀。照窮法性。夫有之為有。物知其有。無之為無。人識其無。老氏之言有無。無出斯域。是吾三宗鄙論所謂取捨驅馳也。佛教之所以義奪情靈。言詭聲律者。蓋謂即色非有。故擅絕於群家耳。此塗未明。紛紛橫沸。皆由着有。既患由有滯。而有性未明。矯有之家。因崇無術。盡有盡無。非極莫備。非有非無。三宗所蘊。惟足下其眄之。歷官至中書郎。於鍾山西立隱舍。休沐則歸之。清貧寡慾。斷肉食。雖有妻子。常樂獨處。將軍王儉謂彥倫曰。卿山中何所食。答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文惠太子問曰。菜食何味最勝。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時何子季亦好佛法。然未能斷肉。太子問彥倫精進何如胤。答曰各有其累。太子曰何累。答曰周妻何肉。初彥倫嘗貽子季書。令斷肉。其略曰。變之大者莫過死生。生之所重無逾性命。性命之於彼極切。滋味之於我何賒。而終身資之以永歲月。彼就怨酷莫能自伸。我業長久吁哉可畏。且區區微卵脆薄易矜。歂彼弱麑顧步宜愍。觀其飲啄飛沈使人憐悼。況其甘心撲搋加復恣意吞嚼。至乃野牧成群閒豢重圈。量肉揣毛以俟支剝。如土委地。僉謂常理可為愴息。一往一來生死常事。傷心之慘行亦自及。丈人於血氣之類雖弗身踐。至於升鳧沉鯉不能不取備。屠門財貝一經盜手。猶為廉士所棄。生性之一啟鸞刀。寧復慈心所忍。騶虞雖飢。非自死之草不食。聞其風者豈不使人多媿。子季得書感動。末年亦斷肉焉(宏明集.南史)。
到茂灌
[編輯]名溉。彭城武原人也。仕梁。歷官至吏部尚書。以清白自修。不好聲色。虛室單床旁無姬侍。冠履十年一易。傳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後因疾失明。詔以散騎常侍。就第養疾。生平敬信佛法。初與弟洽共居一齋。洽卒。便舍為寺。蔣山有延賢寺。茂灌先世所立也。每得祿俸。皆充二寺。已而斷腥膻。別營小室。朝夕從僧禮誦。武帝為月致三淨饌。太清二年卒。臨終屬其友張綰.劉之遴。敕子孫薄葬曰。氣絕便殮。殮以法服。殮竟便葬。不須擇日。屏家人。請僧讀經讚唄。及卒。顏色不變。手屈二指(南史)。
裴幾原
[編輯]名子野。河東聞喜人。少好學工文。有至性。居父喪盡禮。每之墓所。哭泣處草為之枯。有白兔馴擾其側。梁天監中為着作郎。掌國史及起居注。大通初累遷鴻臚卿。尋領步兵校尉。在禁省十餘年。靜默自守未嘗有所請謁。所得俸悉以分戚黨之貧者。借官地二畝起屋數間。妻子恆苦饑寒。晚年深信佛法。持其教戒。飯麥食蔬終其身。大通二年卒。先是預克死日。及期自省移病詣同畝劉之亨曰。吾其逝矣。遺命喪葬務從節制。諡曰貞子。同時劉士深。名杳。平原人。亦好學強記。天監初官太學博士。後代幾原為着作郎。累遷尚書左丞。大同二年卒。士深自讀佛經。常行慈忍。中年喪母便長斷腥血。治身清儉無他嗜好。性不自伐。不論人長短。臨終遺命以法服殮。載以露車還葬舊墓。勿設靈筵勿致祭醊。其子遵行之。又有任孝恭者。臨淮人。亦善屬文。武帝時官司文侍郎。初從蕭寺雲法師讀經論本佛理。已而蔬食持戒。太清二年侯景陷台城。為所殺(梁書)。
劉彥和
[編輯]名勰。東莞莒人。少孤篤。志好學。家貧不娶。依沙門佑法師居十餘年。遂博通經論。因區分部類錄而序之。定林寺經藏其所定也。天監初。除南康王記室兼東宮通事舍人。時七廟饗薦已用蔬果。而二郊農社猶有犧牲。彥和表言。二郊農社宜與七廟同改。詔付尚書議。如所請。尋遷步兵校尉。其為文長於佛理。時有道士造三破論。排抑佛道。彥和作滅惑論以斥之。其略曰。至道宗極。理歸乎一。妙法真境。本固無二。佛之為道。空元無形而萬象並應。寂滅無心而元智彌照。幽數潛會莫見其極。冥功自用靡識其然。顯跡則金容以表聖。應俗則王宮以現生。拔愚以四禪為始。進慧以十地為階。總龍鬼而均誘。涵蠢動而普慈。權教無方不以道俗乖應。妙化無外豈以華戎阻情。是以一音演法。殊譯共解。一乘敷教。異經同歸。經異由權。故孔釋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故梵漢語隔而化通。但感有精粗故教分道俗。亦地有東西故國限內外。其彌綸神化陶鑄群生無異也。然至道雖一。岐路生迷。九十六種俱號為道。聽名則邪正莫辨。驗法則真偽自分。若以粗笑精。以偽謗真。是瞽對離朱而曰我明也。尋有敕與沙門慧震於定林寺證經。功畢啟求出家。先燔鬢髮以自誓。敕許之。遂於寺變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梁書)。
傅宜事
[編輯]名縡。北地靈州人。好學能屬文。居母喪。哀毀骨立。士友稱之。陳文帝聞其名。召為撰史學士。除司空府記室。宜事篤信佛法。從興皇寺惠朗法師受三論。盡通其學。時有太心嵩法師着無諍論以詆惠朗。宜事着明道論以釋其難。其略雲。無諍論言。比有宏三論者。歷毀諸師。非斥眾學。論中道而執偏心。語忘懷而競獨勝。方學數論更為讎敵。讎歒既構諍斗大生。以此之心而成罪業。罪業不止豈不重增生死苦聚。答曰。三論之興為日久矣。龍樹創其源。除內學之偏見。提婆揚其旨。蕩外道之邪執。欲使大化流而不擁。元風闡而無墜。其言曠。其意遠。其道博。其流深。斯固龍象之騰驤。鯤鵬之搏運。[塞-土+巳]乘決羽。豈能望其間哉。頃代澆薄。時無曠士。苟習小學以化蒙心。漸染成俗遂迷正路。唯競穿鑿各肆營造。枝葉徒繁本源日翳。一師解說復異一師。更改舊宗各立新意。同學之中取寤復別。如是輾轉添糅倍多。總而用之心無的准。擇而行之何者為正。豈不渾沌傷竅嘉樹弊芽。雖復人說非馬家握靈蛇。以無當之卮同畫地之餅矣。攝山之學則不如是。守一尊本無改作之愚。約文申意杜臆斷之情。言無預設。理非宿構。睹緣爾乃應。見敵然後動。或彌綸而不窮。或消散而無所。凡相酬對隨理詳核。有何嫉詐干犯諸師。且諸師所說為是可毀。為不可毀。若可毀者。毀故宜然。若不可毀。毀自不及。法師何獨蔽護不聽毀乎。且教有大小。備在聖誥。大乘之文則指斥小道。今宏大法。寧得不言大乘之意耶。無諍論言。無諍之道。通於內外。子所須諍者。此用末而救本。失本而營末者也。何則。若依外典。尋書契之前。至淳之世。質樸其心。行不言之教。當於此時。復有何諍。固知本來不諍。是物之真矣。答曰。諍與無諍不可偏執。本之與末又安可知。由來不諍寧知非末。於今而諍何驗非本。夫居後而望前則為前。居前而望後則為後。而前後之事猶如彼此。彼呼此為彼。此呼彼為彼。彼此之名的居誰處。以此言之。萬事可知矣。本末前後。是非善惡。可恆守耶。何得自信聰明廢他耳目。夫水泡生滅。火輪旋轉。入牢阱受羈紲。生憂畏起煩惱。其失何哉。不與道相應而起諸見故也。相應者則不然。無為也無不為也。善惡不能偕。而未曾離善惡。生死不能至亦終然在生死。故得永離而任放焉。明月在天。眾水咸見。清風在林。群籟畢響。吾豈逆物哉。不入鮑魚不甘腐鼠。吾豈同物哉。誰能知我。共行斯路。浩浩堂堂。豈復見有諍為非。無諍為是。必欲考真偽。觀得失。無過依賢聖之言。檢行藏之理。始終研究。表里綜核。使浮辭無所用。詐道自然消。請待後筵以觀其妙矣。歷散騎侍郎太子庶子仆。後主即位。遷秘書監右衛將軍兼中書通事舍人。掌制誥宜事。雖以文章為後主所重。然性剛直。與朝士不相中。會施文慶.沈客卿以便佞干政。而宜事益疎。乃共[贊-貝+日]宜事受高麗使金。遂下之獄。宜事獄中上書極論後主過失。後主大怒。頃之遣使謂曰。我欲赦卿。卿能改過不。對曰。臣心如面。面可改則臣心可改。後主益怒。遂賜死獄中。年五十五。其後三年而隋滅陳(陳書)。
知歸子曰。彥德宏法以佐治。彥倫護生以全仁。三何肥遁於邱園。茂灌陸沉於朝市。至如裴劉諸子文稱其質。行浮於名。彬彬乎有君子之風矣。梁陳之際。士大夫名學佛者甚眾。然往往持祿保位。視鼎社之遷如去涕唾焉。嗚呼。此豈佛教使然與。吾所以不忘夫傅子也。
汪大紳雲。竟體旃檀香。無復有亂之者矣。贊極雅正。轉覺妙遠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