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傳/傳16
這份文獻應使用傳統漢字,而非簡化字。校對時應以原文為準,特別注意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以及異體字的使用。如果無法直接校對原文,請勿進行機器或人工轉換,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應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獻(如1956年前的文獻、未施行簡化字的地區文獻,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之前的聯合國文件)通常應保留使用傳統漢字。在漢字簡化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只有部分漢字被簡化的文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等)通常應以原文形式保存。 |
傳十五 ◄ | 居士傳 傳十六 |
► 傳十七 |
|
居士傳十六
[編輯]顏清臣韋城武傳
顏清臣
[編輯]名真卿。琅邪臨河人也。舉開元中進士。擢制科。天寶末年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舉兵為諸郡倡。扼其沖。大破賊。肅宗即位。赴行在。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立朝嚴重。直道而行。不畏疆御。以是不容於朝。屢外轉。乾元初拜浙江節度使。清臣故信樂佛法。嘗受戒於湖州慧明。問道於江西嚴峻。時肅宗詔天下立放生池。清臣為立碑。歌誦主德。助宣佛化。其文曰。皇唐七葉。我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以至聖之姿。屬艱難之運。無少康一旅之眾。當祿山強暴之初。乾鞏勞謙。厲精為理。推誠而萬方胥悅。克己而天下歸仁。恩信侔於四時。英威達於八表。功庸格天地。孝感通神明。故得回紇奚霫契丹大食盾蠻之屬。扶服萬里決命而爭先。朔方河東平盧河西隴右安西黔中嶺南河南之師。虓[谷*闞]五年椎鋒而效死。摧元惡如拉朽。舉兩京若拾遺。慶緒遁逃已蒙赤族之戮。思明跧伏行就沸湯之誅。拯已墜之皇綱。據再安之宗社。迎上皇於西蜀。申子道於中京。一日三朝。大明天子之孝。問安視膳。不改家人之禮。蒸蒸然。翼翼然。真帝皇之上儀。誥誓所不及。已而嫗煦萬類。勤勞四生。乃以乾元二年春三月己丑端命左驍衛右郎將史元琮。中使張廷玉。奉明詔布德音。始於洋州之興道。洎山南劍南黔中荊南嶺南江西浙江諸道。訖於昇州之江寧。秦淮太平橋臨江帶郭上下五里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蓋所以宣皇明而廣慈愛也。易不云乎。信及豚魚。書不云乎。鳥獸魚鱉咸若。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非陛下而誰。昔殷湯克仁猶存一面之網。漢武垂惠才致[銜-金+缶]珠之答。雖流水救涸寶勝稱名。蓋事止於當時。尚介祉於終古。豈如今者動者植者水居陸居。舉天下以為池。罄域中而蒙福。乘陀羅尼加持之力。竭煩惱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彷佛。微臣職忝方面。生丁盛美。受恩寖深。無以上報。謹緣皋陶.奚斯歌虞頌魯之義。述天下放生池碑銘一章。雖不足雍容明聖萬分之一。亦臣之情懇也。敢刻金石着其辭曰。明明皇帝。臨下有赫。至德光大。乾元啟賾。緯武勘亂。經文御歷。孝感神明。義形金石。仁覆華夏。恩加蠻貊。道冠巍巍。威深虩虩。遘茲多難。克廣丕績。慶緒致誅。史明辟易。人道助順。天道惡逆。撲滅之期。非朝伊夕。乘此寶祚。永康宗佑。業盛君親。功崇列辟。交禪之際。粲然明白。回映來今。孤高往策。去殺流惠。好生立辟。率土之濱。臨江是宅。遂其生性。庇爾鱗翮。環海為池。周天布澤。致茲忠厚。罔弗怡懌。動植依仁。飛沉受獲。流水長者。從稱往昔。寶勝如來。疇庸允格。德力無競。慈悲孔碩。相時傳聞。尚賴弘益。矧在遭遇。其忘敷錫。真卿勒銘敢告。凡百文成。復上表肅宗乞御書其碑額。肅宗詔曰。朕以中孚及物。亭育為心。凡在覆載之中。畢登仁壽之域。四靈是畜。一氣同依。江漢為池。魚鱉咸若。卿慎徽盛典。潤色大文。能以懿文。用刊樂石。體含飛動。韻合鏗鏘。成不朽之立言。結好生之上德。倡而必和。自古有之。情發於衷。予嘉乃意。所請者依。德宗朝官太子太師。為宰相盧杞所嫉。李希烈反請遣清臣往宣詔旨。希烈欲降之萬方。終不屈。卒為賊所殺。年七十七。淮泗平子頵碩以其喪歸。將易棺以葬。發之。顏色如生(唐書.魯公文集.鐔津集)。
韋城武
[編輯]名皋。京兆萬年人也。生彌月。父飯僧祈福。一胡僧不召而至。坐之庭中。既食。乳母抱兒出。胡僧忽升階謂兒曰別久無恙乎。兒目僧而笑。眾詰其故。胡僧曰。此兒諸葛武侯後身也。夙有惠於蜀。他日當為蜀帥。受蜀人之福。吾與之有舊。故來相視。父因以武字之。已而起家帥府。為監察御史。德宗朝知隴州行營留事。朱泚反。署為御史。城武斬其使。遣兄平乃弇赴行在授隴州刺史。置奉義軍。拜節度使。貞元初移劍南西川節度使。治蜀二十有一年。數出師破吐蕃。服南詔。府庫既實。三年一復其民賦。蜀人安之。封南康郡王。雅信樂佛法。請清涼國師着法界觀元鏡一卷。嘗作鸚鵡舍利記曰。元精以五氣授萬類。雖鱗介羽毛必有感清英淳粹者矣。或炳耀離火。或稟奇蒼精。皆應乎人文以奉若時政。則有革彼禽類習乎能言。了空相於一念。留真骨於已斃。殆由元聖示現。感於人心。同夫異緣。用一真化。前歲有獻鸚鵡鳥者。河東裴氏以此鳥名載梵經。智殊常類。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齋之禁。比及辰後非時之食。終夕不視。或教以持佛名號者。當由有念以至無念。則仰首奮翼若承若聽。其後或俾之念佛。則默然而不答。或謂之不念即唱言阿彌陀佛。歷試如一。曾無爽異。予謂其以有念為緣生。以無念為真際。緣生不答為緣起也。真際離言言本空也。每虛室或曙發和雅音。穆如笙竽。念念相續。聞之者莫不洗然而嘉善矣。以今年七月悴而不懌。已而日甚。馴養者知其將盡。乃鳴磬告曰。將西歸乎。為爾擊磬。爾其存念。每一擊磬。一稱阿彌陀佛。暨十擊磬而十念成。斂羽委足不震不仆。奄然而絕。按釋典十念成往生西方。又雲得佛慧者歿有舍利。遂命火以闍維之法。餘燼之末果得舍利十餘粒。炯爾耀目。瑩然在掌。識者驚視。聞者駭聽。時有高僧慧觀常詣五台山巡禮聖跡。聞說此鳥。涕淚悲泣。請以舍利於靈山用陶甓建塔。旌其異也。予謂。古之所以通聖神。階至化者。女媧蛇軀以嗣帝。中衍鳥身而建侯。紀乎策書。其誰曰語怪。而況此鳥有宏於道。聖證昭昭。胡可默也。是用不愧。直書於辭。順宗朝王叔文等亂政。城武上表請太子監國。暴叔文等之奸。已而太子遂受禪。叔文等皆罷黜。是歲卒於西川。贈太師。諡忠武。蜀民思其德。立廟祀之(唐書.宣室志.佛祖通載)。
知歸子曰。記稱顏公少遇道士陶八。八得煉神之術。期以他日待公於羅浮。公既死。有人至羅浮見二客圍棋。一客顧之曰。煩寄一書於北山顏氏。乃受書而還。其子得書大驚曰。此先太師手筆也。公之得仙。無足異者。然予讀公書。其於佛法信向久矣。若韋公者。其亦顏公之亞也。故合而論之。
汪大紳雲。如此大人物。卻以兩篇文字作對合而傳之。抑何妙遠不測。曰慈悲心所發故。宏法深心所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