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居士傳/傳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傳三十 居士傳
傳三十一
傳三十二 

居士傳三十一

[編輯]

  三李馮蔡二吳顏呂葛余張傳

李似之

[編輯]

  初名彌遠。後易名彌遜。號普現居士。蘇州吳縣人也。大觀三年登第。官起居郎。久參圜悟禪師。一日早朝回。至天津橋馬躍。忽有省。通身汗流。直造天寧寺。適圜悟出門。遙見便喚曰。且喜居士大事了畢。似之厲聲曰。和尚眼花作麼。圜悟便喝。似之亦喝。於是機鋒迅捷。每與圜悟問答當機不讓。以封事鯁切。貶知廬山縣。改奉嵩山祠。宣和末起知冀州。建炎三年復官起居郎。累遷至戶部侍郎。秦檜主和議。似之抗疏。力爭不可。檜邀至私第。以甘言要之。似之曰。彌遜受國厚恩。何敢見利忘義。顧今日之事。國人皆以為不可。獨有一去可報相公。檜默然。似之再上疏。爭益力。紹興九年出知端州。改漳州。明年乞罷職。隱連江西山。檜猶以前事為憾。削其籍。似之遂屏絕人事。築庵以居十餘年。一日示微疾。索湯沐浴畢。作偈曰。漫說從來牧護。今日分明呈露。虛空拶倒須彌。說甚向上一路。遂擲筆趺坐而逝。既朝廷思其忠。復敷文閣待制。同時趙表之者。名令衿。太祖五世孫也。參圜悟於甌阜。圜悟曰。此事要得相應。直須死一回方得。表之得旨。嘗自疏曰。家貧遭劫。誰知盡底。不存空室無人。幾度賊來亦打。圜悟囑令加護(宋史.五燈會元.夷堅志)。

李德遠

[編輯]

  名浩。建昌人。紹興中進士。累官吏部侍郎。立朝忠憤激烈。言切時弊。人不敢干以私。嘗讀首楞嚴經如游舊國。後造明果。問法於應庵。應庵揕其胸曰。侍郎死後向甚處去。德遠駭然汗下。應庵喝出。德遠退而力究。不旬日徑躋堂奧。以偈寄同參嚴康朝曰。門有孫臏鋪。家存甘贄妻。夜眠還早起。誰悟復誰迷。康朝。湖州長興人。參應庵得旨。作頌曰。趙州狗子無佛性。我道狗子佛性有。驀然言下自知歸。從茲不信趙州口。着精神。自抖擻。隨人背後無好手。騎牛覓牛笑殺人。如今始覺從前謬。又有鬻胭脂者亦久參應庵。頗自負。德遠贈以偈曰。不塗紅粉自風流。往往禪徒到此休。透過古今圈繢後。卻來者里吃拳頭。德遠後為夔路帥。卒於官(宋史.續燈存稿.增集續傳燈錄)。

李漢老

[編輯]

  名邴。濟州任城人也。登崇寧五年第。紹興初官資政殿學士。立朝挺挺有大節。屢陳戰守之策。不報。歸老泉州。語具宋史。中大慧禪師方住泉南長樂庵。漢老數往叩擊。一日大慧舉自頌趙州庭前柏樹子話拈雲。庭前柏樹子。今日重新舉。打破趙州關。特地尋言語。敢問大眾。既是打破趙州關。因甚特地尋言語。良久雲。當初將為茅長短。燒了原來地不平。漢老忽然有省。別後以書告曰。邴平生學解盡落情見。一取一舍如衣壞絮行草棘中。適自纏繞。今一笑頓適。欣幸可量。頃有可自驗者三。一事無逆順隨緣即應不留胸中。二宿習濃厚不加排遣自爾輕微。三古人公案舊所茫然時復瞥地。但恐得少為足。當擴而充之。願更加提誨。大慧答書曰。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公既一笑豁開正眼消息。頓亡得力不得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矣。然日用之間。當依黃面老子所言。刳其正性。除其助因。違其現業。此乃了事漢。無方便中真方便。無修證中真修證也。漢老遂命工圖大慧像。奉之終身。卒諡文敏(宋史.大慧年譜.語錄)。

馮濟川

[編輯]

  名楫蜀。遂寧人也。由太學登第。初參佛眼遠禪師。一日同佛眼經行。偶有童子吟曰。萬象之中獨露身。佛眼拊濟川背曰好聻。濟川於是有省。紹興七年除給事中。會大慧杲禪師就明慶寺開堂。濟川進見。大慧下座次。濟川問曰。和尚常言。不作這蟲豸。為什麼今日敗闕。大慧曰。盡大地是個杲上座。你作麼生見。濟川擬議。大慧便掌之。明年濟川依大慧坐夏山中。日止一食。長坐不臥。一日大慧舉藥山初參石頭及馬祖因緣。濟川復有省。因舉呈大慧曰。恁麼也不得。蘇嚕娑婆訶。不恁麼也不得。[口*悉]哩娑婆訶。恁麼不恁麼總不得。蘇嚕[口*悉]哩娑婆訶。大慧印以偈曰。梵語唐言打成一塊。咄哉俗人。得此三昧。既而兼修淨業。作彌陀懺儀。嘗出帥瀘南。率道俗作繫念會。以西方為歸。時經建炎兵亂。後名剎藏經多殘毀。乃捐俸錢造大藏經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數分貯諸剎。後知邛州。二十三年秋乞休。預報親知期以十月三日告終。至期令後廳置高座。見客如平時。日將午。具衣冠。望闕肅拜。請漕使攝州事。着僧衣據高座。囑諸官吏道俗各宜向道。建立法幢。遂拈拄杖按膝泊然坐化。漕使曰。安撫去住如此自由。何不留一偈以表異跡。濟川復張目索筆書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盡。龜哥眼赤。有語錄頌古行於世(大慧年譜.五燈會元)。

蔡子應

[編輯]

  名樞閩。興化人也。紹興初官吏部郎中。家居日請大慧住靈岩天宮庵。與李漢老同咨法要。既而以書自通所得曰。樞近看狗子無佛性話。恰似平地釘個系驢橛子。一除除卻。頓覺廓然。本無掛礙。見得竹篦子徹底分明。自己腳根下一段大事明如皎日。廓若太虛。從本以來不生不滅不變不易。赤骨歷着一絲毫不得。直饒千佛出世亦無摸索處。菩提煩惱真如涅盤皆為剩法。因作頌曰。雲門篦子。逢人便舉。有眼無睛。徒勞下語。又曰。狗子無佛性。截斷衲僧命。打破趙州關。識得雲門病。大慧可之。已而大慧在衡陽聞李漢老卒。遣僧吊之。嘆曰。泉南道友零落殆盡。今惟蔡郎中一人而已。不若生祭之。乃為文曰。致祭於靈岩山下半風半顛大脫空居士之靈。惟靈。鐵器市里牙人。脫空場中主將。黑豆換人眼睛。只做這般伎倆。將謂閻老不知。一向起模畫樣。而今死去見渠。看你有何憑仗。鑊湯爐炭橫行。劍樹刀山逆上。我儂聞說欣然。呆漢攢眉惆悵。人情敢不周旋。薄奠聊陳供養。郭郎線斷俱休。嗚呼哀哉尚饗。僧未至而子應卒矣。復系以辭曰。嗚呼。始以前文與公相戲。此意未達公已瞥地。二俱偶然。初無實義。公既去矣。文焉敢棄。就而祭之。是法如是。建州劉子羽。名彥修。紹興中知泉州。亦參大慧。看柏樹話有省。頌曰。趙州柏樹太無端。境上追尋也大難。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門底透長安(大慧年譜〔續燈存稿〕)。

吳元昭

[編輯]

  名偉明。邵武人。南宋初官學士。嘗閱華嚴梵行品自謂有悟入處。大慧見其所為。跋語曰。此人只悟得無梵行而已。既謁大慧呈解。大慧不許。並為痛說禪病。因舉狗子無佛性話。元昭疑之。留庵十日。呈解二十次俱不許。因語之曰。不須呈伎倆。直須啐地折爆地斷方了得生死。即辭去。道次延平。忽然契悟。因將室中所舉因緣連書數頌。其一雲。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通身一串金鎖骨。趙州親見老南泉。解道鎮州出蘿蔔。大慧證以偈曰。通身一串金鎖骨。堪與人天為軌則。要識臨濟小廝兒。便是當年白拈賊。其法友彌光和之曰。通身一串金鎖骨。正眼觀來猶剩物。縱使當機覿面提。敢保居士猶未徹(大慧年譜)。

吳十三者

[編輯]

  遺其名。建寧仙州人。紹興中給侍開善謙公參究頗力。忽於夜中有省。占偈曰。元來無縫罅。觸着便光輝。既是千金寶。何須彈雀兒。開善答之曰。啐地折時真慶快。死生凡聖盡平沉。仙州山下呵呵笑。不負相期宿昔心(續燈存稿)。

如如居士顏丙者

[編輯]

  雪峰然公嗣也。嘗作三教詠曰。硬似綿團軟似鐵。六月炎天一點雪。露柱燈籠笑點頭。啞子得夢向誰說。古來三教強安名。如來杜口於磨竭。夫子謂默而識之。老聃謂大辨若訥。直饒剖破作一家。不免落在第二月。又頌子湖狗話曰。貧家無所有。只養一隻狗。便是佛出來。也須遭一口。着勸修淨業文行於世(續燈存稿.學佛考訓)。

呂鐵船

[編輯]

  遺其名。母秦國夫人。夢福岩佑公至家而生鐵船。弱冠時即究心法要。日夕參空山禪師。一日師問曰。曾見趙州麼。鐵船厲聲曰無。師休去。每稱於人曰再來人也。嘗任江淮都總管。於蘇嘉定建永壽寺以延僧。達摩忌日拈香曰。西來不稱梁王旨。西去空攜一隻履。若言妙用與神通。真正衲僧誰數你。九年面壁尋出場。接得一人又無臂。衣盂連累到盧能。從此葛藤生不已。罪過有彌天。源流無滴水。今朝七百八十六年逢忌辰。那個兒孫不痛徹骨髓。一爐香篆一甌茶。報恩卻是孤恩的。欲把拳頭舉似伊。憐渠已沒當門齒。有山居詩及諸偈言。俱超倫邁俗(續燈存稿)。

葛謙問

[編輯]

  名郯。不詳其里居。少擢上第。玩心禪悅。謁無庵全公。全令看即心即佛。久無所契。請曰。有何方便使郯得入。全曰。居士太無厭生。再參佛海。舉全所示語佛海曰。即心即佛眉拖地。非心非佛雙眼橫。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一日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霍然頓悟。作頌曰。非心非佛亦非物。五鳳樓前山突兀。艷陽影里倒翻身。野狐跳入金毛窟。寄呈佛海。海報曰。此事非紙筆可既。居士能過我。當有所問。遂至虎邱。海迎之曰。居士見處止可入佛。不可入魔。謙聞叩請其說。海正容曰。何不道金毛跳入野狐窟。謙問乃痛省。遂嗣其法。淳熙六年守臨川。感微疾大書曰。大洋海里打鼓。須彌山上聞鍾。業鏡忽然撲破。翻身透出虛空。召僚屬示之曰。生死如晝夜。無足怪者。若作生死會。去道遠矣。端坐而逝(五燈會元.法喜志)。

余放牛者

[編輯]

  遺其名。杭州人。參無門開公。凡有論說。無門連道不是不是。放牛不服。退見臭庵問曰。師在無門得甚麼見解。臭庵曰。吾在無門祇得兩個字。不是不是。放牛有省乃曰。今日始知無門為人處。一點惡水不曾輕灑着人。因着是非關行於世。嘗曰。是法平等。不離本心。十方三界。六道四生。萬別千差。皆歸當念。看經念佛布施持齋不隔纖毫。臨官治政事主奉親有何不可。若乃妄談般若。設法安身。誑惑人天。隨業受報。色身與法身無異。我性與佛性一同。但要識得本心。便可出離生死。把纜放船。不是不是。遂嗣法於無門(先覺宗乘)。

張功甫

[編輯]

  名鎡。家於杭州南湖之上。官直秘閣學士。參密庵傑公。歸而靜坐究狗子無佛性話有省。自言胸臆豁然如太虛空了無障礙。祖師言句是入道之門。守着不放亦為大病。自此塵緣世念不着排遣自然淨盡。古人公案昔所茫然今亦無疑矣。嘗聞鐘聲作頌曰。鍾一撞。耳根塞。赤肉團邊去個賊。有人問我解何宗。舜若多神面門黑。晚而致仕。頗極游觀之樂。其言曰。昔賢雲。不為俗情所染。方能說法度人。蓋光明藏中孰非遊戲。若心常清淨。離諸取着。於有差別境中而能常入無差別定。則淫房酒肆徧歷道場。鼓樂音聲皆談般若。倘情生智隔境逐源移。如鳥黏黐動傷軀命。又烏所謂設法度人者哉。後舍宅建寺曰慧雲。請破庵先公居焉(佛法金湯.武陵舊事)。

  知歸子曰。予讀宋史。觀三李所建立。誠卓然豪傑之士。其入道之捷如師子奮迅。擺脫韁鎖而去矣。馮濟川掉臂宗門。復回心淨土。吾師乎吾師乎。元昭以下諸賢。其行事不概見於傳記。其得法機緣如此。顧不偉哉。

  汪大紳雲。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早知此事。四十偈私記可以不作。

 傳三十 ↑返回頂部 傳三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