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十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七 嵩山文集 卷十八
宋 晁說之 撰 張元濟 撰校勘記 景舊鈔本
卷十九

文集卷第十八

   嵩山景迃生晁説之字以道一字伯以

 後記

    題古周易後

周易卦爻一彖二象三文言四繫辭五説卦六

序卦七雜卦八繕冩謹第如上桉晉太康初發

汲縣舊冡得古簡編科文字散亂不可訓知獨

周易最為明了上下篇與今正同有隂陽説而

無彖象文言繫辭杜預疑於時仲尼造之於魯

尚未播之逺國而漢蓺文志易經十二篇施孟

梁丘三家顔師古曰上下經及十翼故十二篇

是則彖象文言繫辭始附卦爻而傳於漢歟先

儒謂費直專以彖象文言參解易爻以彖象文

言雜入卦中者自費氏始其初費氏不列學官

唯行民間至漢末陳元方鄭康成之徒皆學費

氏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孔頴達又謂輔嗣之意

象本釋經冝相附近分爻之象辭各附當爻則

費氏初変亂古制時猶若今乾卦彖象繫卦之

末歟古經始變於費氏而卒大亂於王弼惜哉

柰何後之儒生尤而效之杜預分左氏傳於經

宋𠂻范望輩散太玄賛與測於八十一首是其

明比也揆觀厥初乃如古文尚書司馬遷班固

序傳揚雄法言序篇雲爾今民間法言列序篇

於其篇首與學官書不同㮣可見也唐李鼎祚

又取序卦冠之卦首則又效小王之過也今悉

還其初庶幾學者不執彖以徇卦不執象以徇

爻雲昔韓宣子適魯見易象是古人以卦爻統

名之曰象也故曰易之象也其意深矣豈若後

之人卦必以象明象必以辭𩔰紛紛多岐哉嗚

呼學者曽未之知也劉牧雲小象獨乾不係於

爻辭尊君也石守道亦曰孔子作彖象於六爻

之前小象係逐爻之下惟乾悉屬之於後者讓

也嗚呼他人尚何責哉若夫文字之傳始有齊

楚之異音卒有科斗籕篆𨽻書之四変因而訛

謬者多矣劉向嘗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

經至蜀李譔又嘗著古文易則今之所傳者皆

非古文也安得覩夫劉李之書乎其幸而諸儒


之傳今有所稽考者具列其異同舛訛於字下


亦庶幾乎同復於古也或曰子能古文何不古


文冩之曰有改於華而無変於實者予不為也

如古者竹簡重大以經為二篇今又何必以二


篇成帙哉謹錄而藏諸以俟慱古君子建中靖


國元年辛巳五月二十四日嵩山晁説之題


    記京房易傳後

漢蓺文志易京氏凡三種八十九篇隋經籍志

有京章句十巻又有占候十種七十三巻唐蓺

文志有京章句十巻而占候存者五種二十三

巻今其章句亡矣乃略見於僧一行及李鼎祚

之書而其傳者曰易傳三巻積𥮅雜占條例法

一巻或共題易傳四巻而名皆與古不同今所

謂京氏易傳者或題曰京氏積𥮅易傳疑隋唐

志之錯卦是也錯卦在隋七巻唐八巻所謂積

𥮅雜占條例法者疑隋逆刺占災異十三巻是

也至唐逆刺三巻而亡其九巻元祐八年髙麗

進書有京氏周易占十巻疑隋志周易占十二

巻是也自古易家有書而無師者多矣京氏之

書幸而與存者才十之一尚何誰之師哉説之

元豐壬戌偶脫去舉子事業便有意學易而

輙不好王氏妄以謂弼之外當自有名家者果

得京氏傳而文字顛倒舛訛不可訓知逮其服

習既久漸有所窺今三十有四年矣乃能以其

象數辨正文字之謬於邊郡山房寂寞之中而

𥝠識之曰是書兆乾坤之二象以成八卦卦凡

八変而六十有四於其徃來升降之際以觀消

息盈虛於天地之元而酬酢乎萬物之表者炳

然在目也大抵辨三易運五行正四時謹二十

四氣悉七十二候而位五星降二十八宿其進

退以幾而為一卦之主者謂之世竒偶相與據

一以超二而為主之相者謂之應世之所位而

隂陽肇乎所配乾與坤震與巽坎與離艮與兊而終不脫乎本

以飛某卦之位乃伏某宮之位以隱𧷤佐神明者謂之伏起乎

世而乎內外參乎本數以紀月者謂之建終終

始始極乎數而不可窮以紀日者謂之積含於


中而以四為用一卦備四卦者謂之互乾建甲


子於初坤建甲午於上八卦之上乃生一世之

初一世之五位乃分而為五世之位其五世之


上乃為逰魂之世五世之初乃為歸魂之世而


歸魂之初乃生後卦之初其建剛日則莭氣柔


日則中氣其數虛則二十有八盈則三十有六


蓋其可言者如此若夫象遺乎意意遺乎言則

錯緫其用唯変所適或両相配而論內外二象

若世與內革水火配位內離火四世水若世與外因金木交爭外兊金初世木

或不論內外二象而論其內外之位萃土水入艮兊初土四水

或三相參而論內外與飛賁土火木分隂陽艮土離火飛木

旅火土木入離艮離火艮土伏木或相參而論內外世應建

觀金土火木互為體建金世應內土伏火外木不論內外而論世建

與飛伏益金土入震巽世與飛土建與伏金或兼論世應飛伏復水土見

𠉀世應水土飛伏水土屯土木應象世應土木飛伏土木或專論世應決金木合

乾兊入坤象世金應木蠱金木入艮巽世金應木或論世之所忌履金火入

卦初九火九四火克九五世金及乾之金或論世之所生巽火木與巽同宮世

木巽木建火於其所起見其所滅大壯起於子滅於亥於其所

刑見其所生隨金木交刑水火相激兊金巽木故曰死於位生

於時死於時生於位苟非彰徃而察來㣲𩔰而

闡幽者曷足以與此前是焦小黃変四千九十

有六卦後有管輅定乾之軌七百六十有八坤

之軌六百七十有二其知之者將可以語邵康

節之易矣彼小王之徒唯知尙其辭耳其謂斯

何昔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五傳而至漢田何

子裝何授洛陽丁寛寛授碭田王孫王孫授東

海孟喜喜授梁焦贛延夀延壽授房房授東海

殷嘉河東姚平河南乘弘繇是易有京氏之學

而傳盛矣有瞿牧白生者不肯京氏曰京非孟

氏學也劉向亦疑京託之孟氏予不知當時為

何說也今以當時之書驗之蓋有孟氏京房十

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與夫京氏殷嘉

十二篇同為一家之學則其源委孰可誣哉此

亦學者不可不知也若小王者果何所授受邪

蓋自京氏為王學有餘力而王學之適京氏則

無繇矣或傳是書而文字舛謬得以予言而考

諸今有不可就正者闕以待來哲積𥮅雜占條

例法具如別錄正和五年乙未五月庚辰嵩山

晁說之記

    題王深甫書傳後

王深甫布衣之友曰曾子固常彞甫其名宦已

𩔰而忘年汲汲求友深甫於布衣中者曰劉原

甫王介甫是五人者皆歐陽公客也劉原甫自

恃其才一旦由下囯入京師聲譽震大夫學士

間直欲與歐陽公抗乃獨於深甫厚矣古有談

止之士謂衆人之談止於斯一人也當是之時

諸公席上之談徃徃止於介甫而介甫之談則

又為原甫而止也二人者俱於深甫則或有不


得而行者矣彼五人商㩁闓切之語今雖無聞


焉而深甫於其所作書傳偶不出曾子固耳其

三人則各以姓字載之或正其是非或略無所

辨以視後之觀者深甫為人善取人而不攘人


之善於是乎在矣雖然深甫善取人矣是亦不

善於取人也歟何則書傳有珪璋特達禓而升


襲而降之論則原甫之似也其薄險伏竒初欲

奪人之軍而卒不自保其隻輪者𢑴之似也又

有喜異務新㭬杙之酷拘攣之𫿞者予不知其

何所似也嗟夫惜也深甫既知堯之聰明文思


光宅天下是亦舜之徳所以為堯之克杜預之

於左氏范寗之於穀梁毛萇之於詩郭璞之於

爾雅完然成一家之學後世雖有作者未易加

也予既繕寫弼書並以記之政和乙未十日丁

丑嵩山晁説之鄜畤記


    題寫本老子後


此書故題曰老子道徳經勝於分道徳為両經


者其文字稍近古特録之自便觀覽竊惟伏羲


文王周公贊易之後惟老氏得易之変通屈伸


知柔而貴虗務應而不得殷勤以立言幸乎此


書之存也逮夫孔子繫易之後此書則為一偏


之言矣責賢者備也世猶有老易之稱奈何建


炎二年戊申八月五日海陵旅舍嵩山晁說之

    曾子後記

漢蓺文志曾子十八篇隋志曾子二卷目一巻

唐志曾子二巻今世所傳曾子二巻十篇蓋唐

本也有題曰傳紹述本者蓋唐樊紹述歟視隋

亡目一巻視漢亡八篇矣然此十篇之書號曰

曾子者乃見於大戴禮矣漢有禮經七十篇後

氏戴氏記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後學者所記是

時未有大小戴之分不知曾子在其中歟漢志

因劉向父子所録而著之既於儒家有曾子十

八篇疑不至重複也隋志因盧植鄭玄分注大

小戴禮之後各錄其書曾子遂存於大戴禮歟

唐志實因而録之然隋唐志亦自有曾子尙仍

漢之舊歟隋唐中祕書官無歆向父子以甄別

之歟小戴禮先録中庸經解二書其後馬融又

錄月令明堂位樂記三書則大戴禮錄曾子及

夏小正二書無足疑者逮夫儀禮録喪服子夏

傳孔叢子録小爾雅之類皆一體也嗚呼三代

之書其不泯而傳於今者幸也尚敢條理纎悉


之望邪然不條理纎悉之則非學者事也予病

世之人莫不尊事孟子而知子思中庸者蓋寡

知子思中庸者雖寡而知讀曾子者殆未見其


人也宜其文字回舛謬誤輙以家藏曾子與溫

公所藏大戴禮參校頗是正因著其本末而盧


注遂行於曾子云政和乙未七月八日乙亥嵩


山晁說之鄜畤記

    題長編疑事

長編者溫公資治通鑑藁草之𥝠號也溫公自


洛中以所脩藁草寄其屬官南康軍監酒劉道

原而自名之歟抑道原之名歟道原日誦萬言


而勤廢飲食寢處遂忘其身之流落而家寒餓

也其忠憤耿介當熙寜初不為大丞相毫髪少

貶者雖自其天姿亦愽學精思之助哉觀斯疑


事則其閎遠沈粹之躅亦略可見矣通鑑之為


書有賢傑輔相攻堅析微如此安得不善邪昔


其初不自珍而公臥病二年之久家人單弱憂

瘁之中幸而存者姑五十有五種也公之子羲

仲壯輿政和戊戌為唐州曹官録以寄說之東

里草堂初拜嘉而不甚器之以壯輿作資治通

鑑考異待其異日之成書也今壯輿死已累年

斯事已矣誰能措手不覺涕淚無徔漬於殘缺

僅存之書嗟嗟良友奕世厚善之意實存於其

中也重惟壯輿臨終屬我銘其墓久難之未就

乃先以攄予之哀雲宣和五年癸卯五月二十

六日戊寅嵩山晁說之題

    康節先生諡議後記

說之大觀四年庚寅冬赴明州舡場𠉀潮浙江

上遇歐陽三丈叔弼相與遨遊談話旬日甚樂

因及三丈所作康莭先生謚議三丈曰異哉吾

之斯文也何吾以道愛之深邪曰丈人斯文可

謂合矣何異之有曰姑聼之棐徔母王宣徽夫

人得疾洛陽先妣夫人亟以棐入洛時先公參

大政臨行告戒曰洛中有邵堯夫吾獨不識汝

為吾見之棐旣至洛自幸得見先生何期賜之

徔容則起問其所以宜教者先生笑曰有家法

有家法旣乃作而言曰豈無以為足下言者先

生乃徐道其立身本末苦辛情細畢平生於一

席端出門揖送猶曰足下其無忘鄙野之人於

異日棐伏念行李間先生豈不少我哉未嘗辱

教一言雖欲不忘亦何事耶歸白大人則喜曰

幸矣邵堯夫有以處吾兒也其後二十年棐偶

入太常為博士次當作先生謚議乃恍然周省

先生當時之言落筆若先生之自序雲爾無待

其家所上文字也叔弼丈為人亷於名譽俛俛

常有退讓之色其為說之道此時意氣甚武宜

其文之健且髙也說之謝曰昔郭景純先知一作知其


行刑者吾康節先生知謚議愽士跡則類矣然


郭以術先生則孰知其所以然邪叔弼丈曰世


稱先生數學如何說之復言曰先生傳先天之

數雖揚雄張衡関子明所不及然亦吾先生易


中一事也叔弼丈歎曰先生之易畢能悉備如


是盍為我道之說之辭不敏且不幸不及先生

之門而為京氏易十餘年後遇先生門人洛陽

楊寳賢略能發先生易之梗㮣久之乃有所入


則知先生起卦以四是謂夏時以六是謂坤乾

以八是謂周易先生使夏商之易不亡而周易

乾夬之變始終不窮猶丈人之作謚議也叔弼


丈復謝曰吾之文於是乎𨹟矣嗟夫歲復一星

矣三丈下世已累年追惟故人存者有幾先生


之子伯溫又逺守南充以書來趣說之記其事


不得而辭雲宣和四年四月丙申成州清心堂

嵩山晁說之記

 賛

    喬仲常所畫伏羲神農賛

我有兩儀彼有天地父子以親君臣以位

    右伏羲賛

草木昆蟲生彼微塵有待於我為天下仁

    右神農賛

    先聖賛

商人周人執射執御有意有必有我有固

    伯時所畫觀音大士賛政和癸巳丙寅

六臂二六首三目一化佛是則名拙度人天觀

巧相

    楊朴先生畫賛

東里多才晚有夫子蹇驢逍遙不見畢李

    歐陽文忠公畫賛

惟我昭陵公乃得升天下無朋國有魏公公乃

得容不朋以忠風波既㪚髙山獨見小人是歎

昔賢在是寧論厥似聞其百世

    呂獻可𦘕賛

君子曷貴貴其知微四海乂安公曰優為天下


無事庸人撓之雖古人語由公信斯後十百世


公言莫違公像朝夕以慰我思


    東坡先生𦘕像


㓜而見公浙江兮知其議論不容於國中也壯


而見公中都兮知其雖合而必不久容也及其


南遷泣別隋岸兮惜乎不克保厥躬也今公遺


像忽相逢兮喜公不死亦復如夢也

    又

世五百年生命世才嗟嗟東坡何時復來邦人

為我顑頷以哀我告邦人大實艱哉和氣充塞

大象昭回海瀆澄瀾嶽鎮絶埃斯人是生實易

可能世或千億地亦九垓未必禹服公復徘徊

生奉話言死奠罇罍矧公不死丹青日開用究

邦頌以冩我懐

    澗上丈人畫像賛嵩公

裳芙蓉而飲沆瀣兮胡可衣而食之朋松介石

以遊叢霄之上兮孰敢出而仕之咸以是像識


君或曰非兮蓋惟海雲山月似之

    前史官知河中府晁無咎畫像賛南京


壯年髙標今日見兮誰識㓜時之竒童黙然不


可問於茲兮嗟昔辯翻濤懸鍾凜然端笏若


抗議於朝兮曽不得斯須登金門以獻厥忠爛


然文章溢世以振頽俗兮史筆欲落而屢貶以


終窮恪管庫而肅郡國之可攷兮九州不為


我功孰為史氏姑以我文苑著兮猶足髙乎華


    杜方叔先生畫像


術黃帝岐伯名盛出汶上而入京師一人為之

異禮改觀我則尊所學以今上御名厥時恥同列之


市道而未嘗於近倖枉一辭以故宦則不達室


則不冨今其有子有孫而四方之𩔰者自稱弟

子曰吾其早得師建炎二年戊申八月二十四


日海陵旅舍嵩山晁伯以父老法華題


 銘

    硯銘歙石風字様自雲應制舉時物

東坡居士初謫嶺表道扶踈園遺此研寳公今

雲亡物不自足敢是不祗以為諂瀆刻於硯背

    瓦硯銘

彼石硯乃以瓦名而用適此瓦乃抗乎石硯而

特立上古未有陶人一作之人未陶則石先乎瓦既

為硯則稱古瓦而不稱古石

    晁伯以銘所藏古端溪風字硯以易

    張平叔大圓歙硯

劒所施易人訝其存硯豈不然惟人所敦嗟張


公子與徳俱溫


    古瓦硯銘


十五之童七十之翁難與並儀容兮剖蚌之珠


出家之機未易相發揮兮古人之硯貴採新石


何世人之不聞不識兮王孫李賀比端石以萇


弘之血則吾之硯氣象燁燁兮


    滕子濟硯銘


小塘之水澄以清大手於焉翻四瀛問誰徔爾

與世鳴墨作蓬萊筆蛟鯨

    淄石硯銘

硯石淄修通鑑上所賜孰敢僭質本良輕漚泛

無循名名多忝

    呂申公筆格銘

申公純徳見是筆格我日今上御名之惟今惟昔

    筆山銘

頂平岱宗之瞻兮峰聳菡萏之三兮翠潤湘水

之漸兮亘直朔雲之嚴兮上古之嶽四而不五

何所嫌兮嵩髙居士以砧筆墨名數兼兮

    老徐牡丹銘

江南無此花而有此筆洛陽賞花賦詩人自得


丹青有色而花本無色誤彼蜂蝶飛來紛紛亦



 題䟦


    題孫少傅致政小錄


說之見伊川先生論曾子易簀事先生曰是禮


也君子所以貴乎禮者為其以之而生以之而

死如此其明也說之曰是禮古人孰不然蓋曾

子獨有傳焉爾後世之士自賤其身而絶於禮

此事始廢或者似有得於此而蔽於浮屠老子

虛誕之說乃不謂之禮而謂之達安知吾道之

所以貴哉先生曰然既而觀溫公所著凶儀之

初終篇曰疾病遷正寢內外安靜俟絶氣男子

不終於婦人之手春秋書公薨於路寢禮之正

也近世孫宣公臨終遷外寢君子今上御名終不得

不爾予於是歎曰生雖無所能幸而接伊川議

論覩溫公所著書知宣公之行事庶幾乎得正

而斃焉然每恨未得宣公之詳也近獲徂徠先

生所作孫少傅致政小錄知公自初疾病至遷

外寢擇日時治命作遺表安妥不異平日又復

歎曰君子以禮為重死為輕謹吾禮而不知死

生之變當如是哉顧其生也肯失道冒義顛倒

勢利之塗與豺狼狐鼠輩計較得失錙銖邪苟

或嗜欲外騖精神中乾抱疾如被桎梏瞑無所

知垂首流涎沫環視妻兒戀戀然累晝夜不得

死去莫知所出則捐所畜以媚醫巫佞佛老豈


知有人曰曾子曰宣公也邪輒書於致政小錄

之後以自警並以告吾同志者大觀戊子八月


甲申題


    䟦東坡剛說


東坡甲戌年後詩文說之所見不少矣今日乃

始見剛說於明州令人不覺意氣自倍魯直字


畫亦云剛矣而李端叔者輒有疪評是方竹可


削茸氊必待表歟政和元年辛丑嵩山晁說之

謹題


    跋張芸叟諫議字題


唐青錢張學士自號浮休子今張芸叟文亦浮


休稱何耶泗上許體之自名醉吟先生無乃與


白公類耶年月日嵩山晁說之題


    䟦米元章與趙景升帖


通州防禦使令睃既窆孝恭公之誌銘雪淚而


言曰卜日有期因使刻畫未工播傳且不逺廣


二恨沒身將無以贖乃移諸橫石增筆墨之美

而施則無窮君子於是知孝恭之所以為孝恭

者既自躬之復見子之其源流可勝道哉伏念

燕懿王體貎魁偉謹今上御名寡言好讀書無犬馬

之玩是孝恭之所自邪政和四年甲午六月戊

午嵩山晁說之題

    跋趙周翰詩卷

歐陽公為趙公灑掃平山堂時禮貎誠意今猶

可想也文章之名其所以重於天下者抑又有

此歟宣和庚子十二月壬申嵩山晁說之題

儒林舊徳知舉時溫公為小試官冝與內翰公

之厚如此也公之子子和實有家法於斯一物


見趙氏三世之人物雲宣和庚子十二月壬申


嵩山晁說之題

    題戒殺生文後


說之竊聞國史錢內翰傳稱著殺生戒後吾祖


文元賛之推廣其意史官是以知仁澤之助也


然史官不言錢公策試賢良方正時實吾祖文


元公為其主司公忘去輩行以奬善其用意尤

深切矣或曰史官之書曰文元公後見而賛之

益廣其意非歟莫得而詳已慈雲當是時與三


公甚厚冝其徳名今猶凜然也宣和五年癸卯


四月戊申晁說之再刻板謹題


    題東坡魚枕冠頌

東坡先生為兵部尚書時為說之言黃州時陳


慥相戱曰只不能作佛經曰何以知我不能曰


佛經是三昧流出公未免思慮出耳曰君不知

予不出思慮者胡不以一物試之陳不肯曰公

何物不曾作題目今何可相煩者復強之乃指

其首魚枕冠曰頌之曰假君之手為予書焉可

也陳於是筆不及並墨𦬼且笑曰便作佛經語

邪說之請公書自誦曰不揆輒欲著其作頌始

初本末如此以視後之學者而留落頺墮負其

初志三十有三年矣今年以其頌歸謝甥伋伋

聞而有請則不得辭遂亟識之並以當時所書

李潭馬賛歸伋宣和七年乙巳二月十六日丁

巳朝請大夫致仕晁說之題東里易堂

    䟦夏均父萬言書後

或雲此書未備乙夜之覽說之不信也吾民因

斯言而厚矣衛叔玉停山公主事鮮有為 上

及之者偉哉月日天台教主老法華泊舟睢陽

    題七賢圖

評書曰非鍾則王豈知書者畫之張吳可同日

語耶黃七兄老矣不得不昬繆如此

或謂此本唐人所摹藉以為髙歟實仰之也其

其㸃睛不着意而手柔衣寛非唐人脫筆之妙

莫之及也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日阻凍睢陽

舟中題

    跋忠懿王草聖

荊南王修撰作五朝春秋託始於吳越猶之魯

也忠懿王文武之才於是乎亦可少窺矣靖康

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箕山晁說之題

    題魯直嘗新柑帖

元祐末有蘇黃之稱漸不平之或曰蘇公自有

芍藥之評恐未必然也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


二日箕山晁說之題


    題魯直章草顛草


章草似晉人顛草似唐人靖康丙午十一月癸


未箕山晁說之題


    題東坡試袁紹先筆借登真隱訣


袁紹先筆予近亦得試之登真隠訣在道藏中


公何必苦求耶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晁


說之題

    題東坡詩

柳子厚詩與陶淵明同流前乎東坡未有發之

者檀弓則又東坡窺之以學為文章者靖康丙

午仲冬二十二日箕山晁說之題

思無邪齋松聲如波清明燈靜幾必作數字知

公樂哉何所憂賴公力予之斯言責韓公而怨

蘇公也靖康元年仲冬二十三日箕山晁說之

    題蔡君謨弔石曼卿詩後

蔡公於是乎句法曼卿而字畫曼卿真足以弔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嵩山晁說之題

睢陽舟中

    題江南後主詞翰

黃魯直謂李後主書出於裴休予初大駭之惟

見休石刻字故也晚乃見休行書墨跡一帖良

以媿歎靖康元年丙午十二月二十六日箕山

晁說之避地於高郵題

    題破琴詩後

予有王晉卿淡碧絹畫房琯悟前生圖冩此詩


於其後甲午年遭火矣靖康丁未正月十三日


晁說之題


    䟦王安簡公帖


王安簡公與說之曾祖文莊公特相善為書文


元公誌銘實文元公門下客雲靖康丁未正月


十三日晁說之記


    跋唐劉元方勑


開元中唐玄度兄弟作此様𠡠字後至 本朝

未之或改也蔡司空始別創一體謂之蔡家𠡠


靖康丁未正月十三日晁說之題


    題衞夫人像


此女子南嶽魏夫人歟非也或曰王右軍師衞


夫人亦非也不見其道氣秀氣則知然無乃謝


家諸女歟靖康丁未正月十三日晁說之旅舍



    題東坡帖


梁武帝不能辨王右軍真偽必送陶隠居審定

    題無水池新硯


若硯不欲受水則墨亦不欲磨硯至於筆不欲

㸃墨紙不欲落筆惟投縣過白紙者即得之也


雨暗䆫昬旅思大不佳書以示徳全而病目又


不能寫字也正月二十二日天台教僧


    題黃龍山僧送善澄上人詩卷


三槐王氏以重望著於世自晉公始善澄上人


實晉公六世孫也初有所感而為僧受具戒遊


禪林逺極江湖之勝得黃龍道場而止焉不敢

自放於斯也復北抵河朔乞衆僧之供於是黃


龍大徳曰徳逢善清如山惠古宗秀直言紹明

重政相與賦詩送行予避賊髙郵獲觀覽欣然


益嘆劉夢得善論僧家之詩也因定而得境故


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辭故粹然以麗今於黃龍


諸公見之矣雖然夢得知其正而未知其助也

久矣有正必待夫有助也釋門諸公挹山川之

英而絶塵垢之外其翛然粹然者豈非學士大


夫爲之助歟湯休之詩實自於鮑明逺靈一律

師之詩既學潘阮江謝而又得李華朱放張継


皇甫冉張南史以遊焉皎然禪師實謝靈運之


裔孫其相徔則顔魯公韋蘇州孟襄陽李袁州


陸長源皇甫曾陸羽張志和廣宣則韓吏部柳


柳州劉白近時祕演徔歐陽公參寥徔東坡亦


已衆矣黃龍諸公予不知師友謂誰而江南詩


人黃魯直則其人歟言公之字畫絶類魯直蓋

可見也已魯直死已久計今江南必復有一魯


直出澄上人歸山中與諸公亟訪之為我謝曰

今日賢者不冝以山中為樂也靖康丁未春晁


伯以


    跋李太白草書

葛叔忱豪放不群客為叔忱歎李太白無字畫


傳於後叔忱一日偶在僧舍縱筆作字一軸自


名之曰李太白書以戱一世之士且與其僧約

曰異日無語人每欲其僧信於人也其所謂得


之丹徒僧舍者乃書之丹徒僧舍也奈何不信


者請以三事質之昔人有一書曰古今能書人

姓名自謂悉盡矣恨不得聞見而錄之也乃獨

於白而遺之耶以故法書要錄法書苑墨藪諸

家皆無白書之品第也白自負王覇之畧飲酒

鼓琴論兵擊劒鍊丹燒金乗雲仙去其志之所

存者靡不振發之而草書竒屈如此寕謙退自

晦無一字乎白集有懐素草書歌識者曰非白

所作也真偽未敢論要是白無一語自及其書

何邪㑹稽湖上記者賀監與斯人清狂捐落萬

事顧肯孜孜収拾白藁草以欣戚耶靖康丁未

避地髙郵任城二十二叔父命書


    書與郭壽

髙郵郭四叔名壽本名永壽遇師得術治瘡瘍

癰疽手出而愈不以醫自名也常恨賤無以及


物幸此術以施所願焉特有所甚難者不惜髙


價畜四方之真藥故其用藥與人同而功倍於


人未嘗受人一錢以佐所費也僕去年冬自睢


陽避金賊至髙郵夏五月悲傷鬱塞中疽發於


背頼叔脫死而生與叔語蓋類五戒道人有得

於中而忘於外者與僕將何以謝之而叔知之

知所貴莫如文辭欲吾之言以為好於是乎書

    二硯說

表弟盛元緒朝議有歙石硯二憐予脫身兵火

之中欲以見歸其一大質而小文製作直而樸

見者醜其質而不知其有文也其一象鼎之形

而衆以鏊目之夫鼎鏊之相去豈不逺哉奈何

辱之以名邪或辱以名或醜其質則二者曷留

予於是摩挲而歎曰老矣不徇世之名不欲吾

之實無物而不可處也吾弟方今上御名名而謹實

俱思去焉可也

    題劉器之與陳止之書

劉六器之丈忘年下士其字畫出於宣獻公皆

與時異尚雲建炎二年戊申三月二日晁說之

今上御名終追逺見於若人矣今誰復為此公興歎

建炎二年戊申三月二日晁說之題

    題宋宣獻帖

常山公有書名一時蔡君不能揜也茲二帖益


重吾両家事契㢤建炎戊申上巳海陵旅舍晁


說之題


    題陸子履帖


陸子履少有書名而晚年名似減何也惟歐陽

公始終眷眷於斯人耳建炎戊申上巳擁火海


陵旅舍中晁說之題


    䟦無咎兄所作李季良字敘


說之獲觀季良父詩後數日觀此序重增歎息

建炎二年戊申三月九日海陵旅次


    題石曼卿送周卿遊邊


觀曼卿書想見其談兵雖范文正公不能折也


要在尹師魯頓挫耳清明後一日箕山晁說之



    跋沈睿達寫𣑯園圖


治平熈寧間睿達書名自浙江振京師誰知有


東坡書哉況又十五餘年後稱黃魯直書至於


內人裙帶事識者猶爲睿達歎息之建炎戊申

清明後一日箕山晁伯以父


    題李擇尚書宣諭


卿博通史學入侍金華多所發明深副虗寧


祖宗時講筵尚𦒿艾相與尊先儒不過明訓詁


有聽而無難不足於言而有餘於行進退容止


肅如也當寧望之寧待其言之華哉近時務以


英俊為講席之寵悉反舊制如元祐中李尚書


之口宣當上之史官建炎二年三月壬寅海陵


旅次晁説之題

    題張泰然清白堂記


唐陳子昻呂溫皆自銘其世徳雲取法於古人


而世人無知吾家之所積者泰然於清白記何


建炎戊申四月癸亥嵩山晁說之題海陵旅



    題僧希白摹法帖

僧希白書豪放自得恨平生功淺乃手摹內法


帖而不能沒其俊氣東坡故不喜王著之拘而


喜白之逸戊申七月二十七日海陵旅舍伯以

    題晉上人智果帖

建炎二年戊申七月二十七日天台教僧老法

華海陵旅次題

鍾王筆法隋人所得與唐人不同大抵隋多鍾

而唐多王耳果師當在永素之間視懐仁輩如

何老法華再題

予得此書三日不病餘尚何言哉立冬旦日旅

次西齋

    題周景夏所藏東坡帖二


予嘗謂古人因書而得名後人因名而名其書


李徳素一時髙士也善能評魯直書雲建炎二


年戊申七月三十日嵩山晁說之海陵旅舍


蔡君謨死後宋次道陸子履獨擅書名既而沈


睿達書得名甚峻於時未有一人稱東坡書者


公方日奏忠言犯時禁忌其名自有所在而未

暇以書稱也逮公書名出而大雅君子傷之建


炎二年戊申七月三十日嵩山晁說之海陵旅

舍題

    跋趙清獻帖與故人周尉之子六秀

    才帖

清獻公之帖豈獨為周氏之榮於時邦家朋友

故舊風俗之美公之力顧弗多邪建炎戊申

月一日嵩山晁說之海陵旅舍題

    題趙清獻與周彭澤詩

此詩其傳則清獻公所作彭澤君之誌非略也

建炎二年戊申八月一日海陵旅次嵩山晁說

之題


    題蕭詢筆


海陵蕭詢少能識毫作筆輒歎曰小藝自有微


妙處我自不能到其處耳世豈無其人哉乃逰


宣州見諸葛言潤州見陶頴常州見許遇而蘇


州仲璋俞俊杭州李正方秀州沈明和州柳載


皆身事其人心其法以諸家之善一日歸鄉中

旁郡邑舊有名者徃徃忌之而不敢疾也詢既


有以動其本色人則彼食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