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嶺南人物考/卷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四 嶺南人物考
卷十五
作者:蔡弘遠

安義

[編輯]

鄭矩 靖節公。

[編輯]

鄭矩□□,號雪壑齋東萊人。太祖朝,知議政府事。

以諫議大夫値我朝興,與吉冶隱遯於晉陽冶隱止於金烏山下,公轉入三陟太祖屢徵不起。太宗諭以龍潛舊誼,賜之劍以決去就。其兄留後、弟判書隨劍往三陟,公將伏劍,兄弟挽之曰:「箕子武王陳洪範,而竝稱於三仁,何嘗以囚奴之生,不及刳心之死乎?」遂攜公行到松山,終不入城。太祖聞其在松山,招以賓師之禮,猶不至。車駕幸新陵,駐蹕於忘嶺下以待之。忘憂嶺下有王臥洞,蓋以太祖駐蹕以名也。公不得已赴召,命授議政府左贊成、寶文閣大提學,終不膺。賜第於南山下,固辭不居。乃賜以葬地,名曰分土,終不受。分土山健元陵外南岡鑄字洞,賜第今爲均役廳,本家尙傳文券。復歸松山,與二先生,分岡結茅以終身。後,太常議諡曰靖節,以比陶元亮人建祠於安義縣洪良浩撰傳。

公遯晉州,時有姜公者與公同志,贈公以詩曰:「去去亦何意?咄咄難重陳。西山日月,不負採薇人。」

公自號曰雪壑齋,蓋取雪滿窮壑之意也。少與相友善,共究性理之學,爲道義之交。亡,或死或遯,皆不負所學雲。

當寧丁巳,楊州人建書社於松山舊基,以趙先生元先生幷享焉。遺事。

全五倫

[編輯]

全五倫仲至,號採薇軒旌善人。高麗刑曹判書。

公見國事已無可爲,與松山趙公執手而泣曰:「君與我世食國祿,不能行之事,報國之心安在?」

壬申,知大運之已去,遂去官逃於旌善,結草庵於瑞雲山,以每月朔望,具朝服登後岡,西望慟哭,時人名之爲視遙峯

仲至氣質淸朗,蒙養有素,作《字說》以貽之,繼以詩曰:「茫茫天地共爲家,只恨居夷卻慕華。一片心田包宇宙,年來蹇步任欹斜。」李穡撰。

公按節嶺南圃隱鄭先生贈詩曰:「之子欲何適?秋涼驄馬驕。心淸代祀事,任重採風謠。水藍光嫩,山楓葉凋。朱輪舊遺愛,玉節又逍遙。」

鄭玉堅

[編輯]

鄭玉堅不磷,號蠖溪草溪人。世宗庚午生。成宗甲寅,薦授別提。世祖丙戌卒。贈執義。

一蠹鄭先生安陰,設學齋敎縣人,公於先生爲講磨之友也。

謝恩就職,時柳子光李克墩輩有用事之漸。故公乃浩然南歸,跧伏田裡,超然得免於戊午之禍,其見幾之明如此。曾孫撰碑。

林薰

[編輯]

林薰仲成,號葛川恩津人。燕山庚申生。中宗庚子生員。明宗癸丑,薦授參奉。甲子以孝旌閭,又超授縣監。宣祖甲申卒。享安義龍門書院

明宗引見思政殿,問治道,先生陳《大學》八條之本、《中庸》九經之道。

宣祖嗣服,引見諭曰:「聞汝有學行,如有所欲言言之。」先生曰:「先朝,臣嘗陳正心修身之說,勿以儒者之說爲尋常而忽之也。」又曰:「李滉,不世出之賢者也。方今聖學將就,不宜遽離左右。」

國運不幸,寇戎猝衝,孤城危亡,迫在昕暮,未贊名賢事業是懼,砲石之中,謹撮其梗槪如此。鄭蘊撰碣。

林芸

[編輯]

林芸彥成,號瞻慕堂恩津人。縣監弟。明宗朝,薦授參奉。享安義龍門書院

先生少豪邁,好大略,學兵法,出入諸家如星曆、地理、律呂、算數,無所不究。返而讀孟氏書,通大義,從伯氏葛川先生講《大易》。

天資卓異,篤信好古,積學累行,行益高,德益修。與人忠愛渾厚,及至處事,臨利害,截然有方。與葛川先生竝稱二先生雲。許穆撰碣。

鄭惟明

[編輯]

鄭惟明克允,號嶧陽草溪人。中宗己亥生。宣祖癸酉進士。丙申卒。仁祖朝,以孝旌閭。贈參判。

丁外艱,啜粥,將迫再朞,目不能視物。賴母夫人、仲父驚救,始進糲飯,久而得甦。及遭母喪,執禮又如前。本縣守郭䞭具公實行,報於都體察使李公元翼,公以書陳私情辭避,言甚懇切。

林葛川嘗稱許曰:「鄭公文章,非吾所及也。」

砥行篤學,模楷當世。當壬辰亂,倡義以應金義士,得保江右。

及疾革,謂子曰:「吾平生行事,無一可言,但奉先一事,汝宜遵守勿廢。」

《祭統》曰:「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豈敢溢美而稱之也?撰行狀於大靜圍籬中。

劉名蓋

[編輯]

劉名蓋□□宣祖丁酉殉節。享安義黃巖祠

丁酉之亂,存齋郭公授公鄕任,以掌軍務。當公入城,公統軍從之。城陷,與其妻鄭氏俱死,奴銀勺亦從以死之。鄭蘊撰傳。

鄭庸

[編輯]

鄭庸□□晉陽人。壬辰殉節。享安義黃巖祠

公雖武人,常有士君子志操。値壬辰難,赴金沔陣,義之。常接戰時,戒之曰:「子老矣,愼勿赴敵。」不聽,常突擊先登,勇出諸軍。常稱之曰:「忠義人也。」條其功勞,聞於朝,差爲聞慶假倅。力辭曰:「吾武人,討賊是其任,字牧非所能。」竟不就職,益重之。及卒,歸於兵使崔慶會。當晉州守城時,慶會憐其老,解使歸家。以臨亂退去爲不義,區處家事,與家人訣,竟死城中。鄭蘊撰傳。

鄭蘊 文簡公。

[編輯]

鄭蘊輝遠,號桐溪八溪人。宣祖己巳生。壬寅進士。光海己酉,除參奉,不仕。庚戌文科,歷說書、正言,甲寅謫大靜仁祖癸亥,敍拜司諫,歷吏曹參議、大司諫、大司憲、監司、吏曹參判、副提學。辛巳卒。贈贊成。享安義龍門書院

廢主時,昌德宮成,移御未久,有妖言,還御慶運宮。公以正言力爭,言觸忌諱,斥爲鏡城判官。

死囚上變言金悌男欲擁立永昌,諸臣爭言必殺。公見爾瞻曰:「孺子何知叛逆之意乎?且聞大妃日夜憂泣,萬一不幸,諸君寧有辭於他日乎?」爾瞻厲聲曰:「亦且竝廢大妃,誰復有不可者也?」怒欲去,公笑曰:「毋起。我且去矣。」遂絶。

公鬱鬱,欲一言感上意,念大夫人在,默默常自傷。一日侍大夫人,具白其所欲盡者,大夫人曰:「勉之。毋以老母故變其心。」公喜甚。以副司直陳疏極言:「永昌禁閉江都,幼穉實無叛逆狀。府使鄭沆迫之令死,此殿下假手於麤悍之武夫也。不殺鄭沆,殿下無面目立先王之廟庭也。請追復爵位,許以禮葬,布告四方臣庶,以昭殿下友愛之本心。」又曰:「已死,殿下於大妃復何疑間之有?如有奸細之徒交搆兩宮者,宜付有司,治之以大罪。殿下亦宜恭執子職,務得大妃之懽心。頃者鄭造尹認等首發廢母、殺弟之議,以圖其身之富貴。爲人臣,是可忍也?請罪此輩,以正三綱五常之道焉。」因諸大臣匡救,不鞫。自三月逮繫,七月始出獄,安置濟州大靜縣

公十年在圍籬讀書,訂經史前言,上自,下至南宋,其間聖人賢人之困厄憂患,不失其正者凡五十九人,輯爲《德辨錄》以自省。又作自警箴,作《望北斗詩》、《白雲之歌》,聞者悲之。

癸亥改玉,以司諫召還。時仁城君獄起,上全恩疏,略曰:「廢朝雖昏亂,不殺骨肉,不廢母后,雖以殿下之至仁盛德,不能一朝居此位也。三司之請適足爲奸人藉口之資耳。」

啓運宮之喪,上欲行三年之制,上疏以非禮爭之。

丁卯,虜犯塞報至,上出幸江都,世子分朝南下。公適在嶺外,曰:「君有難觀望,非人臣義。」直赴行在。

上疏請斬姜弘立背義負國之罪,仍言虜不可和。因太廟木震,公上疏請追伸仁城冤,復其封爵,還其子女。

宗廟、社稷之內,大風拔木,公疏言生民困悴之狀、後苑遊宴之非。

辛未,虜使至,公上疏嚴斥和議之非。

上箚首言君德,次及當時之弊。又曰:「功臣握兵柄,不念外禦,譏察日密,將士解體,狼顧脅息,以爲有功死,無功亦死。故南以興臨死,恨之曰:『我爲將在邊,不敢練一卒、習一戰,卒至於敗。』此悲痛之辭也。由今之道,無變今之弊,雖有之將,不能爲一朝用也。殿下以此屬反正,以此屬亡國。」

丙子十二月,扈駕入南漢圍城,上箚曰:「外間喧傳昨日使臣之行國書,有稱臣之語,可謂痛哭。前後國書皆出於鳴吉,而其卑諂畏約,實降書也,然猶不稱臣。今若稱臣,則是君臣也,旣爲君臣,而不從其令,則國亡矣。鳴吉以爲一稱臣,則城圍可解也,君父可全也,此婦寺之忠。況萬萬無此理?自古天下國家有不亡者乎?虜無厭,降亦亡,不降亦亡,曷若守禮義死社稷乎?我之於天朝有父子之恩,不可背之。」虜旣得稱臣書,喝令執送斥和者。於是公力請自往,朝廷不聽之。

車駕下城,公悲憤曰:「寧亡國,以君降虜,吾恥之。」拔佩刀自刎,刃沒腹。上令御醫視之,命州官供給救之,必令毋死。公殊而不絶,猶仰首號曰:「虜將變易其舊,求我傳國之璽。此受之於大明,相傳且三百年,當獻之天朝,不可許也。求助攻王師,大明於我有父子之恩,不可攻父矣。」丁丑二月,舁至鄕里,歎曰:「主辱,臣死已遲,更以何心與凡人齒,供賦稅,食妻子之養乎?」乃入金猿山谷中,披草爲屋,命曰鳩巢,而耕山種秫以自給。於是國家不用皇明正朔,每歲換,不復近新曆,以花開草長驗時序。崇禎十四年辛巳卒。

公在圍城刎腹,時與子書以訣曰:「大駕出降,臣子捐躬,此正其時。玆以出城之日,已決自裁,使遠奴埋葬于軍器之北作隊之後,立標以志,胡虜退去之後,以薄板舁歸,埋於龍山墓下。汝輩事汝母以孝,處兄弟以友,奉二父無忤。昌謹如或脫死,亦視之如同腹,無使飢寒而死。余言止此,痛恨奈何!」

朴明榑

[編輯]

朴明榑汝昇,號知足堂密陽人。宣祖辛未生。庚寅文科,歷承旨,至參判。

鄭桐溪以司直抗疏論永昌事,竄海島,諸儒議封疏救之。公曰:「今日之事,非爲也。將扶綱常,明是非。」聞者壯之。

晩而遊寒岡鄭先生之門,居家祭儀,遵而不愆。問禮節目在《寒岡文集》中。

癸亥以後,遭遇明時,歷典七邑,四壁蕭然如寒士,自號知足,華使朱翰林之蕃書其扁。

記性絶人,兒時所讀,至老誦之,不錯一字。星曆、籌數,尤其所長。趙絅撰碑。

尹應錫

[編輯]

尹應錫而受,號樂全齋宣祖戊子生,仁祖癸亥卒。

當廢朝甲寅,鄭文簡公以言謫耽羅,公追送於海上。時安東儒生金是樞將治討逆之疏,公往而親自製寫,請斬爾瞻諸賊,連四疏伏閤,乃辛酉八月也。路上有詩曰:「古峽窮陰鬱不開,客窓終夜聽蛟雷。曉來驚起彈雄釗,空谷魑魅骨已灰。」復路又有詩曰:「瀝血無緣感九天,書生只合臥林泉。曉出長街哭且笑,行人慾問但揮鞭。」盧亨弼撰狀。

宜寧

[編輯]

安堵

[編輯]

安堵古如耽津人。太宗朝,官獻納。以孝旌閭。

遭母喪,廬墓側,泣血三年。太宗乙酉旌閭。

子正郞、孫參奉、曾孫正郞從祐、玄孫忠順衛舜民、來孫參奉潤屋、晜孫,竝以孝旌,鄕人名其里曰孝子洪良浩撰《旌閭重修記》。

安遇

[編輯]

安遇時叔,號蘆溪耽津人。世宗己巳生。薦賢良,拜縣監。中宗丁亥卒。享草溪松原書院

嘗遊佔畢齋金公之門,與盧墨齋齊名。《蘆溪遺事》。

公姿貌魁梧,器度奇偉。常終日對書,漫不知世務何如耳。朴贇撰碣。

戊寅,慕齋金公按本道,薦賢良,公與信古堂盧友明三足堂金大有墨齋盧㻶同被薦,而公爲首入侍。上特優禮之,卽命除典牲主簿,尋拜安陰縣監。二載,以年老辭歸。庚辰,坐金公事,貶謫雲峯。癸未,宥還。《己卯淸籍》。

《松原奉安文》曰:「天分高邁,地步超越。道遵寒暄,業受佔畢。絶跡科臼,考槃巖穴。賢流共推,章甫咸服。入拜天陛,曠世優渥。出宰雷封,拔俗異蹟。逮禍同黨,供辭以直。夷險一節,於斯可質。」郭壽龜撰。

郭安邦

[編輯]

郭安邦汝柱玄風人。世祖朝武科。官郡守,選淸白吏。享玄風尼陽祠

公拔跡武科,持身以儒,其所交遊盡是一時名流,賢士大夫輻湊其門。

居官淸白,嘗爲益山,遞歸,路見家僮佩一鑰,卽愕然曰:「公家之物,大小何異?」亟命還之,時人以留犢譬之。《輿地勝覽》。

郭承華

[編輯]

郭承華□□玄風人。淸白吏安邦子。成宗丁酉進士。享玄風道東書院

公與寒暄堂金先生同遊於佔畢齋之門,佔畢先生兩秀才竝稱。權相一撰行狀。

我東黨禍之酷莫甚於戊午、甲子,一時名賢誅竄無餘。惟公以佔畢之門人、寒暄之執友,能沈晦得免,其明哲保身可與林宗相上下。

氣節淸高,文章雄偉,一時同門諸公如金馹孫崔忠成朴漢柱尹信,皆敬重推許,以爲韓吏部文章。佔畢齋兩秀才詩曰:「好去更尋韓吏部,愧余衰朽未傾囷。」《景賢錄》。

郭之雲

[編輯]

郭之雲汝雨,號燕日堂玄風人。淸白吏安邦曾孫。中宗己卯,司馬兩試。甲申文科,官至吏郞。配享玄風尼陽祠

人稱公爲三玉,以心與貌與文如玉也。

不應金安老翰薦,爲其所廢錮。《輿地勝覽》。

郭越

[編輯]

郭越時靜,號定庵玄風人。淸白吏安邦玄孫。中宗癸未生。明宗丙午生員,丙辰文科,官觀察使。宣祖丙戌卒。

大同察訪,時尹元衡挾寵張甚,其家僮僭服士子衣,躡履陞堦,公捽下杖之,人皆快之。

榮川,時逋租不能入者歲萬石,公焚其券,以俸餘充之,吏民莫不抃舞。

長於治劇,剖決若流,臨事磊落,不守常轍。歷郡邑二十年,田宅無所增。

爲文汪洋雄健,貢擧十二,居魁者八。又善射,發無不中。朝廷以公爲文武全才,緩急可屬大事。後,公之子再祐立大功,名顯華夷,人以爲有父風。金世濂撰碑。

萬曆戊寅,朝京師,顯皇帝賜紅錦一段、金鞍一具、紫硯二。公第三子再祐,壬辰倡義時,以紅錦爲戎衣,自號紅衣將軍遺事。

郭趕

[編輯]

郭趕元靜,號竹齋玄風人。進士承華曾孫。中宗己丑生。明宗丙午文科。歷佐郞、八邑,至府使。宣祖癸巳卒。

公年十八,以制策登別試,聲望蔚然,期以公輔。權臣金安老欲以其子妻之,公拒之,人以爲難。壬子,以大同察訪兼搜銀御史。時相沈通源赴京,憑椒掖勢,盛輜重,公搜獲,盡焚之。時柳公仲郢義州,謂二子曰:「若等他日登仕,能郭某事乎?」通源竟坐此罷相。柳成龍《永慕錄》。

公忤觸權奸,知禍將不測,解紼佯狂,投疏闕下,自光化門前,倒着紗帽,手舞馬上而歸。自是絶意當世,築舍於洛江上,扁以滄洲,琴書自娛。雖銜之,刊去仕籍,而亦不能中。公後十四年,始甄復。時敎滋行,有兩宗之命,公抗疏斥佛,兼陳時弊,辭意直截,無少迴避。館學諸生亦因是有空館之擧,公又上疏請留之。公旣忤權貴,又此抗章,用事者忌之,不置言地,棲遲中外。崔興璧撰行狀。

郭𧺝

[編輯]

郭𧺝泰靜,號禮谷玄風人。淸白吏安邦玄孫。中宗辛卯生。戊午生員,官禮賓寺副正。宣祖癸巳卒。享玄風道東書院

少遊曺南冥之門,與鄭寒岡金東江宇顒裵洛川金梧溪富倫朴大庵郭存齋,爲道義之交。

宣廟初,擢用儒賢,與李蓮峯基卨金松巖同被薦。

壬辰亂,公以散階避兵德裕山下。時鶴峯金公受招諭之命,駐節宜春晉陽之境,檄公攝草溪郡事。公於是慨然有忘身徇國之志,料理軍務,保完境土,朝廷嘉其功,仍授郡守。公承公私赤立之後,募粟米以足食,簡精銳以足兵,賞罰明而約束嚴,一境之民無不喜悅,雖豪強猾吏,皆奉法守條。柳文忠公歎曰:「若使列郡守宰愛民憂國,皆如郭君者,何憂國勢之不張、民隱之不瘳乎?」李玄逸撰碑。

李魯

[編輯]

李魯汝唯,號松巖鐵城人。中宗甲辰生。明宗甲子進士。宣祖甲申,除參奉。庚寅文科。官正言,贈參議。

公慷慨有志節,與弟畜庵栢庵,同遊南冥之門,先生甚器重之,一時及門之士亦皆推之。

辛卯,信使自日本還,書中有「一超直入大明國」之語,辭甚悖逆。公上封事,請代撰國書,以報日本

在京,聞邊報日急,與大笑軒趙公宗道,同往西厓柳公家,握手永訣,間道南還,約與同死。卽草檄諭同道倡義,檄曰:「六十州之忠義掃如,二百年之培養安在?等是死也,寧死於義,敢望生乎?捨生於仁。讀書平日,皆懷報國之心,臨危此時,宜堅事君之節。」江左右義旅見公檄,莫不感激奮發。

金沔起兵於居昌郭再祐起兵於宜寧朴思兼朴思齊等團結鄕兵,相繼而起。鶴峯金公上其功狀,而朴而文又上疏以爲:「金沔李魯朴惺誓心白日,期灑國恥,軍聲日振,兵力日強,江西六七邑爲今日之卽墨,收復根基,因此可立。」宣廟嶺南士民,略曰:「金沔李魯朴惺郭𧺝趙宗道盧欽郭再祐權養李大期全雨等倡合義旅,得衆已多,本道忠義,猶未艾也。特除某等職,奬之以忠厚信義,望之以恢復根柢,恨其聞名之晩。」公感恩涕泣,出募義旅,入贊籌畫,鶴峯多用公策。

鶴峯之初到晉陽也,公與趙公宗道從之,空城無人,江水當前。公曰:「,巨鎭,而今若是,下手無地,不如赴水同死。」鶴峯曰:「徒死無益。天若悔禍,一旅足以興。如其不幸,杲卿可追,否則有如此水。」慷慨作詩,詩曰:「矗石樓中三壯士,一盃笑指長江水。長江之水流滔滔,波不竭兮魂不死。」世所傳矗石三壯士,其一文忠公金誠一,其一忠毅公趙宗道,其一卽公也。

公視師鼎津,値大至,督諸義將力戰,斬獲甚多。鶴峯時以右監司命公探候天兵,且乞種穀於湖西,南馳臨津,見體相面陳窘急狀,從者皆道病不果達,以書告急於體府,移劃湖南種穀萬石,歸報鶴峯鶴峯喜曰:「微公,幾誤事機矣。」

公與鶴峯日巡城,修戰守之具,而深以前道伯所築新城不可守爲憂,方與設砲樓,建射臺,穿渠環壕,爲堅守計,而鶴峯遽病不起,晉陽事遂不可爲矣。與趙公宗道諸公慟哭而歸,卽移檄將,數秀吉悖逆虐隣猾夏之罪。又上啓天將,陳勿許請和,一意勦滅之策。完平李公視師南服,辟入幕爲參謀,多所裨益。

除刑曹佐郞,又授比安縣監。閱歲兵間,積瘁成疾,俄以言官承召,至金山,卒於道中。遺事。

安克家

[編輯]

安克家宜之,號磊谷耽津人。縣監曾孫。中宗丁未生。宣祖辛卯司馬。以經行薦授參奉,至縣監。光海甲寅卒。享草溪松原書院

受業於李龜巖之門,與寒岡鄭逑忘憂郭再祐雪壑李大期梅竹窩盧克誠相與講劘,一國善士爭相推許,莫不敬重。

壬辰,犯本郡,公父察訪公有心疾,不肯避賊,至遇害。公冒賊犯刃,抱持躄踴,賊亦孝之,不忍幷害。雖在搶攘之中,喪祭一遵《文公家禮》,人莫不感歎。李相忠元來訪,留數日,歎曰:「聞公名久矣。今見公,令人不覺起敬。」及還,言干朝曰:「嶺南安某者,其操心守身之廉潔恭謹,乃其餘事,而見道明,踐履篤,眞誠信君子也。」卽以眞儒入啓,上嘉之,卽授社稷署參奉。翌年,除三嘉縣監,後三載賦歸。

初受恩命,或曰:「君子出處難矣,出則以爲戀祿,不出則以爲釣名。公何居焉?」公曰:「釣名,吾所尤嫌。」卽赴召,旅遊數年,不屈節於富貴之人,不奔走於形勢之途,識者以爲朝隱。

及卒,完平寒岡忘憂諸先生俱爲詩痛惜之。《松原院宇事實》。

有二子俱登武科,赴北。先生作詩勉戒曰:「漠北風霜地,平生夢未曾。今朝分我骨,何處踏層氷?忠信唯吾事,刀靲豈爾能?要須勉王事,終使姓名騰。」

郭﨣

[編輯]

郭﨣克靜玄風人。監司弟。明宗朝,選孝廉。丙午生員,乙卯文科。歷三司,至參議。

公博涉經史,尤長於《春秋》。

柳眉巖希春嘗謂郭某眞今世名流。《眉巖日記》。

己卯後,棄官家食,累徵不起。儉約自守,出入常騎牛,一時士大夫多慕效之,時人擬林宗折角巾。家狀。

郭䞭 忠烈公。

[編輯]

郭䞭養靜,號存齋玄風人。淸白吏安邦玄孫。明宗辛亥生。官安陰縣監。宣祖丁酉殉節。肅宗朝,贈吏曹判書。享玄風禮淵書院

壬辰,金公糾合義兵,公素相善,佐軍幕多有功。觀察使金公誠一上其勞,除自如察訪。甲午,朝廷擢才俊,以不次授安陰縣監。

黃石也,修城儲糧,爲死守計。公守西南,金海府使白士霖守東北,躬督戰,晝夜不懈。士霖欲棄城走,陰使人甜之曰:「賊盛而逼,豈不怖哉?」公厲聲曰:「吾已分死。」士霖知不可動,乘夜縋下。軍吏報曰:「白公已逃,請速出。」公使人視之,城東北空矣。於是家人及吏民號泣以請曰:「事已至此,願早爲計。」公笑曰:「此城乃吾死所,何計之更爲?」指軍器曰:「不可藉寇,悉焚之!」及賊登城,毅然踞胡床,神色不變,竟遇害。

公自寇深以後,以死自許,一家婦女皆令佩以小刀,曰:「卽有不幸,以此自決足矣。」

殉節前數十日,贈友人詩曰:「廟堂平昔講經綸,此日男兒有幾人?滄海血流腥滿地,臨分相勖在成仁。」至今讀之,凜然有生氣。鄭經世撰碑。

公殉節後,子履常履厚兄弟,抱持其父罵賊,賊竝斫之。履常愼氏同時死。妹柳文虎妻入城臨變,以父命從夫出城,及夫被虜,哭曰:「棄父出,爲夫也。夫被執,何用生爲?」自縊而死。事聞,竝贈履常履厚工曹佐郞。上曰:「忠、孝、烈三綱,一家俱竝。」命旌其閭曰一門三綱。《存齋遺事》。

郭赾

[編輯]

郭赾稚靜,號省齋玄風人。縣監弟。官參奉。

早遊寒岡鄭先生門,先生敬之如執友。與張旅軒鄭愚伏諸賢爲道義交。

寒岡先生寒暄金先生刱建道東書院,時公年弱冠,先生推公爲院長。

宣廟朝,以學行薦授參奉,不起。

公歿後,李浣亭彥英有詩曰:「自是寒岡門下儒,雅懷羞向俗入趨。」李石潭潤雨詩曰:「先生愛敬如朋友,儕輩推尊似弟昆。」遺事。

姜瑀

[編輯]

姜瑀伯圭晉陽人。明宗辛亥生。宣祖癸酉進士。母歿,不勝喪,卒於廬。英宗甲子旌閭。

姜瑞叔圭弟。中宗丁酉進士。父歿,不勝喪,庚子卒於廬。與兄同時旌閭。

兄弟竝遊南冥先生之門。南冥題其墓表曰:「兄進士以儒孝服行爲縫掖聞人,母夫人之疾也,具湯藥匍匐,繼之以死;弟進士君以行義自飭爲當世善士,先君之歿也,哀慕毀傷,亦繼之以死,兄爲母死,弟爲父死。」又作詩以哀之曰:「中夜叫號徐節孝,鬼神聞此亦應悲。欲負米來千里遠,曉風高樹已摧枝。面前墻道不曾開,毛骨誰知汗血來。無等荒村君不見,東歸垂淚首空回。」後,紀龍死於難,壽男朔寧殉節。《南冥集》。

郭再祐 忠翼公。

[編輯]

郭再祐季綏,號忘憂堂玄風人。監司子。明宗壬子生。壬辰倡義。歷察理使、節度使、統制使、左尹,至監司。光海丁巳卒。享玄風禮淵書院

公器識過人,好讀書。二十,從監司公赴京,有相者見之曰:「當作巨人,名聞天下。」三十四,擢庭試第二名,以所言忤上意,命盡罷一榜及第。仍廢擧業,釣於江上。壬辰之難,賊連陷諸城,長驅犯圻甸。上西狩,公傾家財,募壯士,起兵於宜寧,先據新反倉,連戰連克。

初起兵,兵少賊強,不以斬馘爲功。設奇兵,得勇士數人,與公皆紅衣、白馬,誘賊追我,匿入林麓,人各出沒山上,閃忽疑惑,詭謂曰:「天降紅衣將軍。」監司公赴京時,天朝賜紅錦,至是先生以其錦爲戎衣,有是號。伏兵亂射,賊大驚,以爲飛將軍,不敢近。

每戰,公必身先士卒,以激衆心,十戰十克,遠近響應。時巡察金睟常退守,多不快於公。及兩湖勤王兵潰,奔還召兵,諸郡縣擾亂,人心益不快,義兵思欲散去。公發憤罵曰:「可斬。」因數其八罪,欲移兵先擊之。嚴兵自守,一以叛聞,一移文招諭衙門,欲捕囚之。招諭使金公誠一謝曰:「某果叛,彼方擁兵,非一力士可捕。若無叛心,一書足以開悟。」乃移書曉以逆順。金公譬曉之亦甚力。公復書謝曰:「公,上之所遣,公之言乃上之言,敢不從?」招諭卽啓:「某爲國,無他意。」因陳戰捷狀。上不問,下敎褒其義,兩軍之難解。公雪涕勵兵,兵勢益張。於是玄風靈山昌寧之賊,皆燒營遁,江右農桑晏然。上下諭嶺南,恨聞名之晩也。初賞爵幽谷察訪,後改刑曹正郞,尋陞折衝,連爲二州牧兼助防將,陞防禦使,諸義兵皆屬焉。時賊屯兵海上,體相李公元翼令治嶽堅石門,欲悉衆一戰。公曰:「今日之勢,不如修城峙儲,待彼而動。」秋,賊大至,石門築未完,移守火旺,令曰:「愼毋與戰。」賊不得戰,乃渡江,屠黃石,陷南原完平令移兵救列城,公不從,城守益堅。尋以母憂去。上累召起復,終不起。明年,秀吉死,諸賊撤歸,公避地於蔚珍,守喪三年,父子作業以販賣。服闋,召爲察理使,按南邊,仍爲節度使。上疏論時事,卽棄歸。大司憲洪汝諄論以瀆慢,付處靈巖一年。

靈巖歸,遂入琵瑟山,辟穀導引,學神仙之術。上復召爲察理使,築天生城。授善山安東,皆不赴。陞嘉善,改同樞,遷右尹,皆辭不至。光海元年,復爲慶尙左兵使,明年爲水軍統制使,不赴。夏,以召命至京,爲副摠管,遷左尹,尋拜咸鏡監司。時完平李公謝病杜門,公直入見曰:「將相和調,則內外一體。相國杜門,吾且去矣。」遂上三疏去。光海宣諭者再,而終不至。

光海四年,爲全羅兵使,不起。是年,光海永昌,公上疏言不可殺,不報。後五年卒。光海賜賻弔祭如儀,命立傳。

公平生非信不踐,非義不爲。身當大亂,率勵義士,誓心伐賊,忠義著於四方。旣事平,不以功名自居,遺世遠引,以盛名而患害不及。許穆撰碑。

慶尙右監司金公誠一狀啓曰:「馳馬掠陣,往來倏忽,鐵丸齊發,亦不能中,設奇制勝,人不可測。宜寧三嘉之民皆安集力農,五穀之盛無異平日,一道倚爲干城。」鄭逑金誠一行狀。

姜壽男 忠烈公。

[編輯]

姜壽男仁叟晉陽人。子。明宗壬子生。宣祖庚辰文科,官佐郞。壬辰難,殉節於朔寧。贈吏曹判書。享朔寧表節祠

公爲地部郞,權貴以猾吏見托,公卽杖吏於公座,處事多類此。

壬辰難,沈公之行師,要得贊畫軍謀,朝廷特擧以佐幕,蓋以素履推之也。

臨行,語家人曰:「時世至此,成功則天也。不幸惟有死而已,求我於積骸間,不可以無驗。」以紅線綰之髻,曰:「此所以識之也。」怡然就道。

時賊據都城,環畿輔數百里,創殘殆遍,軍中凜凜,不保朝夕,咸覬西赴,以避銳鋒。會有軍事將馳聞行在,公次當行。有僚友趙挺方心欲替往,公卽許之,人益信能辦一死矣。

是年冬十月,軍次朔寧沈公意欲鏖戰,募民爲內應。機事頗不密,公憂之,數進戒,沈公不覺。賊偵知無備,乘夜奄至,師遂潰。獨公挺立不移,手射殺亦多。及矢竭力盡,脫袍授二僮奴曰:「宜急去,善保我一孤兒,無絶宗祀。吾死而屍不得,以此斂之。」兩奴相推不忍辭,促之,一奴不得已訣去,一奴名檢山者隨在傍不移,乞與萉患,公不爲動,遂相持遇害。上聞而驚歎,親撰文,遣官致祭,其文略曰:「先訣家人,誓死殉國。主死於國,奴死於主。凜凜忠節,屹然千古。」此一字一淚,惟此一轉語,足以暴於天下後世。

後,家人覓其屍不獲,只以紅線識認,得其元,以所遺袍斂葬之。李瀷撰碑。

肅廟壬辰,因禮判奏,傳曰:「與沈岱一體旌閭。」特以御筆題下。當寧辛亥,特命建祠於朔寧,賜額表節,遣禮郞致祭。

安起宗

[編輯]

安起宗應會,號止軒耽津人。獻納後。明宗丙辰生。宣祖壬辰,與郭再祐倡義。甲午武科,官軍資監判官。仁祖癸酉卒。

壬辰島夷之難,公以布衣起,沫血仗劍,以衛社稷自任,傳檄列郡。後,聞忘憂郭公起義兵,慨然往見,願與戮力同心,誓不令賊片帆歸。郭公壯而許之,署爲伏兵將,而方略多賴焉。

甲辰,錄原從勳。亂平,退居宜寧,扁其軒曰,蓋取《大學》知止之義也。無意當世,嘯詠其中。趙貞相撰行狀。

公仗尺劍赴朴津,一見郭公,片言相合,則百世之下,其英采義形,猶可以想像矣。尹弼秉撰碣。

郭再謙

[編輯]

郭再謙益甫,號槐軒玄風人。忠翼公再祐從弟。明宗丁巳生。薦除參奉,不就。宣祖癸丑卒。享大丘柳湖祠

八歲,季父參議公登第,設聞喜宴,人皆爭觀,公獨端坐讀書,皆知其有遠大志。

十五,與大菴朴公存齋公,遊洛川裵公之門。二十,往見溪東全公慶昌溪東贈《近思錄》一部,曰:「此眞子之書也。」三十,拜寒岡鄭先生檜淵,講《思傳》、《朱書》。先生歎曰:「吾之益友也。」先生於公爲蔥竹舊,而公執弟子禮不懈。

壬辰,避寇公山,出見招諭使鶴峯金公,與論兵事,募丁聚糧,多設方略於江北要衝之地,賊不敢輕犯。以事詣都元帥權公轅門,有勸以酒者。公曰:「主上蒙塵,二陵遭變,臣子豈忍酣醉?」卻不飮。鄭宗魯撰行狀。

郭潔、浩、淸、泂

[編輯]

郭潔四兄弟,玄風人。淸白吏安邦六世孫。

壬辰燹,父老且病,不能遠避,入於琵瑟山石窟中。賊猝逼,欲刃其父,公四兄弟冒刃爭蔽,次第殉孝。賊感服,爲釋其父,世人指石窟爲四孝子窟。事聞旌閭。家狀。

李曼勝

[編輯]

李曼勝叔望,號槐堂鐵城人。松巖從子。宣祖丙戌生。仁祖朝,以薦爲陵令。孝宗乙未卒。

壬辰之亂,公父栢庵公松巖公同起義。癸巳,以軍餉乏,承招諭使鶴峯金公之命,鳩募軍糧於湖南,宿奴家,遇害。公時年八歲,常有復讎之志,鑄一大刀,每日一磨,人問之曰:「將有所用?」十六,卽攜刀往湖南,設機捕捉,得其魁及與其謀者告官,殲滅無遺,仍追喪三年。搆屋於洛江上,與無悶堂朴絪澗松堂趙任道,爲道義之交。丙子難,傾財募士,聞風而來者數千餘人。方伯啓於朝,爲九邑義兵大將。公急赴朔寧,路聞和議已成,移書於號召使,痛斥講和之非,痛哭而歸。

嘗陳七條疏,有曰「王綱解紐,太阿倒持,祖宗衣冠,盡汚左袵。山河帶羞,氣像愁慘,天下後世,將有何辭?薪歲久,膽懸枯,白日王都,怨氣干霄」雲。遺事。

郭瀏

[編輯]

郭瀏彥浩,號萬進堂玄風人。忘憂堂再祐從子。宣祖丁酉生。光海丁巳進士。顯宗辛亥卒。

二十一,中司馬試。時北人當國,公婦家方柄用,乃貽書婦翁以告絶,不復往來,人皆以爲難。《周錄》。

丙子虜難後,廢擧杜門,扁其堂曰萬進,蓋取萬曆進士之義也。

丙子後,撰次《皇明紀略》,又著《春秋解義》一通,以寓其尊王之義。題詩曰:「晦盲否塞今何世?萬進堂中日月明。」以見其志。

著《東史撮要》、《大東紀要》、《性理大要》、《春秋解義》、《皇明紀略》、《續寶範》等書。崔興璧撰行狀。

許懿

[編輯]

許懿仲徽陽川人。文正公弟。宣祖辛丑生。官縣監。顯宗戊申卒。

公小學於從兄觀雪公。稍長,從伯氏文正公學性理諸書,一讀誦其辭,無一漏。

性好書畫,畫人物極肖。又精通音律,聞鼓琴吹簫,不學而傳其操。

孝廟朝,以潔行授重林察訪。簿牒之餘,遇淸宵皓月,輒彈琴歌詠,憮然獨歎曰:「昔先公云:『彈琴而無知己,干祿而與衆人趨,良愧初心。』今忽思之,不肖亦有此嘆。」

轉掌樂主簿,考雅樂,修樂器。朗善公子嘆曰:「眞操克諧,神人庶和。」

松禾縣一年,闔境大治。歲大侵,民以輸糴爲憂,公慰曰:「雖未糴,各圖爾生。」民曰:「奈失賢守何?」公曰:「寧懼吾一人罪,忍令衆庶死?」果以是抵罪,謫沿,民男女擁馬號泣不忍捨。其謫行也,惟一盆梅,一野鶴,怡然自樂。或問曰:「今當遷謫,何不愁苦?」公曰:「一人遷而千人活,何愁之有?」許䎁撰行狀。

郭壽岡

[編輯]

郭壽岡鎭翁,號梅軒玄風人。𧺝曾孫。光海己未生。孝宗甲午生員。顯宗庚子卒。享高靈梅林祠

十二歲,受《小學》,旣讀曰:「此做人樣子也。」心究力行,至忘寢食。作《天人相感說》,究極感應之理,以至五行賦與之妙,鑿鑿可徵,老師宿儒莫不吐舌。李竹梧云:「年纔十五,學貫天人。」

事親,極其誠愛;居喪,盡其哀慕。遇國哀,五朔茹蔬。

遊泮宮,同儕推仗爲師表。泮長招諸生講《大學疑義》,公疑難問答,刃迎縷解,無凝滯。泮長蹶然跪曰:「此眞儒也。吾爲諸生得師。」

趙澗松任道屈輩行與交,以詩誄之曰:「泮宮講學師儒敬,江舍談經老友欽。遠業未成先短折,斯文一脈竟何尋?」李瀷撰碑。

郭世楗

[編輯]

郭世楗公可玄風人。監司曾孫。官郡守。

生三日,從祖忘憂公聞啼聲曰:「此吾家千里駒也。能大吾家者,必此兒。」及長,以文章氣節見重當世。丙子虜難,仗劍踰嶺,將欲勤王,聞城下之盟,中道痛哭而還。

肅宗甲寅,疏斥己亥誤禮人,見忤時輩,官止益山郡守。後被誣逮,在獄四年得釋。

許文正公昌原時,往從之,多見奬許。遺事。

咸安

[編輯]

趙旅 貞節公。

[編輯]

趙旅主翁,號漁溪咸安人。進士、贈吏曹判書。享咸安西山書院

乙亥,世祖受禪。先生時在太學,遂登明倫堂,揖諸生歸,隱居洛東江上、伯夷山下,謝絶人間事,終身不復出。

嘗有《九日登高》詩曰:「回頭擧目江山暮,地闊天長思渺茫。遠矣悲何極?不見心自傷。嗟哉潦倒生苦晩!懷佳人兮不能忘。」其志槪可見。

書院在咸安院北,與李耕隱孟專元直學金梅月堂時習南秋江孝溫成進士聃壽竝享,賜額西山,世稱生六臣。趙平撰碣銘。

安灌

[編輯]

安灌灌之順興人。成宗辛卯生。官司直。

公父病篤,公禱天代某,斷指垂血,幾危回春,延壽十年。聞於朝,特拜敦寧參奉,時公年二十。公益自謙退,無意仕進。

中宗丁卯,以行誼拜司直,公暫膺而還。

嘗著《中庸首尾天字解》、《近思錄答問要語》。

嘗手書十訓,以誡子孫:一曰忠孝,二曰誠敬,三曰敦尙文學,四曰隆師親友,五曰睦姻任恤,六曰見得思義,七曰戒愼幽獨,八曰端整衣冠,九曰財無苟求,十曰難毋苟免。

安宅

[編輯]

安宅太居,號廣陵子廣州人。中宗庚子司馬。享廬陽祠

公天姿溫雅,平生未嘗有皺眉事,好善之心老而不倦。行蹟。

《常享文》曰:「樂志丘樊,守道安貧。百世淸風,激我後人。」安鼎福撰。

李郊

[編輯]

李郊東野仁川人。中宗丙戌生,仁宗乙巳卒。以孝旌閭。

公年七十三,而居母喪,哀毀甚篤,事聞於朝,命卽除官,辭以老病,只旌其門。魚得江撰碑。

文穆公鄭逑封植門墻,其文曰:「恭承朝命,來守玆邦。至止之初,旣伸遣祭之誠意。玆又封植墓宅,作爲門垣,使東西行而過是者,有以仰公之孝德,而知所興起也。」

朴齊仁

[編輯]

朴齊仁□□,號篁嵒慶州人。宣祖甲午,薦授參奉,歷侍直、王子師傅,至縣監。

公出入南冥曺先生門,與崔守愚永慶趙大笑軒宗道河覺齋金松菴,有麗澤之益。寒岡鄭先生嘗曰:「朴某,隱德君子。」其推許如此。

以薦授參奉,又除侍直、王子師傅,皆不就。

又以師傅召,問王子當講何書。公對曰:「先賢有先讀《大學》,以定規模之說,宜兼講小註。」上曰:「大註足矣,何必小註?」公進曰:「小註皆是先儒發明大註未盡之蘊。若不兼看,支分節解之妙,脈絡貫通之趣,無以知也。」上顧謂王子曰:「得明師。勉旃。」仍賜公御筆「天寶山」三字、御畫「篁嵒」二字以寵之。

臨終之年,述訓戒子孫之詞十有四條,皆日用喫緊着實事務也。張顯光撰碣。

趙鵬

[編輯]

趙鵬大翼咸安人。貞節公之玄孫。官訓鍊副正。壬辰死節。贈兵曹參判,錄勳。

當壬辰亂,以訓鍊副正扈從,奮義討賊,矢盡力竭,猶挺身獨立。遂被執,罵賊不屈,賊欲降之。公怒目而言曰:「我生於禮義之邦,豈從爾偸生乎?」賊亂斫之,公口不絶罵而死。事聞,贈戶曹參議,其後又贈兵曹參判,錄勳。趙宗道撰《十忠錄》。

趙宗道

[編輯]

趙宗道伯由,號大笑軒咸安人。貞節公之五世孫。官郡守。丁酉戰死。贈吏曹判書。享□□忠賢祠

公爲人倜儻,群居善諧謔,恆言多笑,因自號大笑。己丑逆獄時,公爲人所誣,逮鞫於王獄。方其被逮也,人以爲必死,淚涕相送,而公言笑自如。

壬辰難,招諭使金誠一以公爲宜寧假守,至則郭公再祐已起兵於宜寧,公卽推與而還。

公聞兩京失守,車駕已過重江,欲投江而死。鶴峯金公曰:「塗說不可信。且徒死無益。」公遂止。

上以義兵功,賞公爵掌樂僉正,又拜咸陽郡守。上命公守黃石城,公與安陰縣監郭䞭繕完城壘。旣已公遞職咸陽,人皆欲散去。公曰:「吾旣以死許國,義不可去。」民聞公義,卽從不去。

一日城潰賊入,公與郭䞭北向再拜而死。事聞,贈吏曹判書。鄕人立忠賢祠以祀之。許穆撰碑。

先生早登南冥玉溪之門,深得性理之奧。韓夢參撰行狀。

退陶先生歿,公與柳西厓成龍金鶴峯誠一權松巖好文南賁趾致利諸賢,講論退陶遺訣。

日本玄蘓來,以詩試我,慢易之。先生卽和以贈詩曰:「宗道其名字伯由,醒無思慮醉無愁。有時吐氣虹霓直,萬丈光輝翳鬥牛。」掛於壁上,再拜而讀。

公在嶽堅山城,賊鋒充斥,公夜飮題詩曰:「崆峒山外生雖樂,城中死亦榮。」其所守如此。《海東名臣錄》。

公在黃石城,城陷,遣二子曰:「毋令趙氏絶祀。」《十忠錄》。

趙俊男

[編輯]

趙俊男士彥咸安人。貞節公五世孫。參奉。壬辰死義,旌閭。

壬辰,寇至邊,人皆走避,公獨不去。親知以「曾子寇至盍去諸」說告之,公曰:「我生平讀書,早知忠君憂國之義。雖無官守,豈可與全軀保妻子之徒同歸哉!」

公曾祖墓爲奴所發,公冒刃赴賊,負土掩柩。賊義不忍加兵,脅欲與歸。公抗聲罵賊曰:「汝寇亂我國家,掘發我墳塋,於公於私義不共天。」遂北向再拜,因自刎於無盡亭上。賊徒相顧驚歎,以衣覆屍而去。後人爲之不食亭下筍菜。肅宗丙戌,命旌其閭。《十忠錄》。

趙信道

[編輯]

趙信道仲由咸安人。貞節公五世孫。武科,官郡守。壬辰戰死。贈兵曹判書,錄扈聖一等,又錄宣武勳。

壬辰難,公自當方面,戰於漢江,矢盡力竭,五指俱落,憤發罵賊而死。宣廟聞之,驚惜曰:「寡躬脫危,將軍之力也。紀信,豈加於此?」贈兵曹判書,錄扈聖一等勳,又錄宣武勳。《十忠錄》。

趙敏道

[編輯]

趙敏道季由咸安人。貞節公五世孫。壬辰戰死。贈監察,錄勳。

當壬辰難,與夫人誓死而訣曰:「目今國勢板蕩,義當效死,生還未可必。」斷髮以遺曰:「我死,以此殉於先壟。」遂赴巡邊使李鎰陣。

與賊戰於尙州,兵疲援絶,公奮然曰:「臨危逃難,非臣子之義。」遂力戰死。事聞於朝,特贈監察,錄勳券。《十忠錄》。

趙垹

[編輯]

趙垹克精,號斗巖咸安人。贈戶參。

壬辰難,公與郭公再祐共守火旺山城,獲捷甚多。鄕黨服其忠,齊會公門,欲陳聞以褒。公知之,使子奪其呈書,卽投之火,曰:「臣之爲國,子之奉親,自是常理,何褒之有?吾死後,又有如此者,汝輩一切禁之,毋貽地下之羞。」

公嘗題詩壁上曰:「事親當盡孝,爲國亦當忠。嗟我俱無及,江湖恨不窮。」郭公見而稱之曰:「曩時山城,固知其忠義,而今又見其詩。」《十忠錄》。

公與鄭寒岡郭忘憂堂張旅軒諸賢同泛於龍華山下,團欒講論,時人稱爲勝集。《輿地勝覽》。

趙凝道

[編輯]

趙凝道士成咸安人。貞節公五世孫。官縣令。丁酉戰死。贈兵曹參議。

丁酉難,公守固城縣,賊猝至,公兵孤勢弱,禍迫朝夕。或勸公出避,公曰:「守土之臣,死於封疆,職耳。豈可逃難乎?」相持日久,賊不退,公遂挺身出戰,矢不虛發。賊不能支,欲散去,探知公矢之盡,遂迫之,公猶以短刀斫之,刀盡而死。事聞,贈兵曹參議。《宜寧誌》。

朴震英

[編輯]

朴震英實哉密陽人。宣祖戊辰生。武科。歷四邑,以壽陞嘉善。仁祖辛巳卒。贈判義禁。

壬辰難,公與柳崇仁約募兵討賊,郭公再祐召公欲留之。公謝曰:「旣與人約爲死生,背之不可。」郭公心賢之,不復留。

難時,公有父憂,起復從軍,雖在戎間,居處有禮,府中賢之。

公爲慶興府使,時藩胡數叛,邊人被擄甚多,公悉以貨贖歸。巡察使權縉上其功,陞折衝。

公爲順川郡守,時左陷敗,民渡江者,雜於民間,攻劫爲患。公乃恤其飢者,不饒其攻劫者,人心大悅,主客相安。

贊畫使李時發巡至順川閱兵,有軍中一卒欲售其才能,發砲墮飛烏,一軍皆聳,將賞之。公曰:「軍中聽於將,無令發砲,有軍法,無軍賞。」贊畫使稱謝,不果賞。

關西御史不快於公,復命日,言不法,欲黜之。諫官金時讓曰:「此人素以廉直見嫉,功多而官卑,人心惜之。」其人慙,無以言。以治理仍任二年。

公爲海西防禦使,時李适稱兵,公往從元帥張晩軍。聞之曰:「帥府諸將,惟南以興朴震英柳孝傑數人而已。」爲間書言「除君側之惡」,封外書及公之名。元帥知其爲間,以公爲別將,倚信之加甚焉。

李胤緖時在幕,公遺書諭以大義。胤緖見書,卽與李愼柳舜懋李𤣯,各以所領潰陣出來。

陷京城,元帥據鞍峴,公與申景瑗軍東郊,戰敗,爲其下所殺。及論功,公僅陞一資,不與行封,而公口不言功。

金時讓嶺南按使,訪公於田舍曰:「何爲不仕?」公曰:「以無能受恩已厚,又何求也?」時讓爲之歎息。許穆撰碑。

公弱冠時,寒岡鄭先生每朔設講,公以曉達文義、進退適儀,屢蒙奬許。

壬辰難,公募義兵殺賊甚多,乘勝逐北,至五十里許,始覺血流濺足踝,炮丸穿過右脅皮膚間。趙任道撰行狀。

李休復

[編輯]

李休復士長,號養拙亭仁川人。宣祖戊辰生。丙午武科,歷三邑一鎭。亂平,錄振武勳,封仁原君仁祖甲子卒。贈戶曹判書。

壬辰難,公以親沒賊鋒,矢死復讎,募鄕兵討賊焉。

公爲龜山募將,募軍四集,軍需充足。爲備邊郞,時簿牒旁午,堂上口號文字,公應寫無礙,手不停筆。左右驚歎曰:「文武全才,在此人也。」

變,元帥張晩以公啓定別將,常爲前軍,征討事全付於公,戒公以諸葛馬謖事,其責任之專倚如此。

公領砲手二千,踵賊後,至鞍峴,先登第一峯,兵逆戰,公殊死戰,撮其前鋒,賊授首,多公之力。

公歿,丹書始下,賞賜甚多。又追贈戶曹判書。韓夢參撰碑。

趙益道

[編輯]

趙益道汝行咸安人。貞節公五世孫。宣祖癸卯武科,官宣傳官,錄靖難勳。英宗己丑,贈兵曹參議。

甲子,公適在幕,甚忌之,出送遠外,未還,乘隙稱兵。公聞變痛哭,顧其僕誓曰:「今吾將死於國,死卽取吾所騎馬革,裹屍以歸。」卽詣行在所,嚼指血書,呈請扈從。仁祖大奇之,命赴元帥陣,先登有功。上大嘉之曰:「臨難一死易,去就明白難。嚼指之誠,無異泹背之忠。」特賜《岳王精忠錄》,錄勳靖難。

英宗己丑,命進《岳王精忠錄》,而大內無有,亦無藏者,獨賜公之本,倖存於灰燼之餘。上奇之,命芸閣新刊而序之,略曰:「於乎!不肖十六歲,仰睹是事,於今七十六歲。因李溵狀聞,得知故宣傳官趙益道家有受賜之本,命取以來,卽己丑舊印本之一也。前己丑後己丑,偶然相符,年多則見貴事,正謂此也。」命贈兵曹參議。《十忠錄》。

趙光立

[編輯]

趙光立□□咸安人。以孝旌閭。

公有弟四人,曰光遂光建光成光德。五昆季躬踐實地,克盡孝友,在外之時,見其親書,下堂跪受,遇諸途,亦下馬跪受。

路中,若逢白首老人,無論貴賤,必下馬而過之。每歲歲新,必親裹魚肉,一一封獻於鄕中尊老,蓋出老老之義也。

公父患疽一年,遍背濃潰,兄弟互相吮汁,得蘇。

兄弟同室,衣服、鞍馬、僕從,本無爾我,出入之際,人不能辨其誰爲兄,誰爲弟。

公父病劇,爭先斷指垂血,回甦享年。

壬辰難,奉母入山,賊徒忽至,兵刃相接,兄弟迭相翼蔽其母,先後相死於賊鋒,末乃母被其害,六母子相枕而死。衆賊感其孝,反殺害公之賊。事聞,命旌其閭。姜植祚撰行狀。

趙繼先

[編輯]

趙繼先孝伯咸安人。參奉俊男子。宣祖癸卯武科,官宣傳官。仁祖丁卯戰死。肅宗朝旌閭。

戊申以後,昏朝政亂,杜門屛居,無意榮進。

李莞義州府尹,時請公議軍務。一日胡兵急擣,一髮危城,勢孤援絶,公與及守宰、邊將率所部先登,爲賊所敗。公猶關弓迭射,賊小卻,如此者凡三次,自朝至午,殺賊甚多,矢盡力竭,與判官崔夢亮同日死。肅宗朝,命旌閭。《十忠錄》。

趙任道

[編輯]

趙任道德男,號澗松咸安人。宣祖乙酉生。除大君師傳、工曹佐郞,皆不就。顯宗甲辰卒。贈持平。享咸安鄕祠。

公從旅軒張先生遊四十餘年,薰炙親切。

公常有閔子切切之哀,所述《追慕錄》、《風樹吟》、《孺慕歌》,見者無不下涕。

仁弘遙執朝權,心不快於退陶先生,嗾諸生張攻斥疏議,莫有違者。公引逄蒙庾公之斯,距之甚確,爲其所惡。

仁祖改紀,旅軒先生首膺拔擢,公以書論出處之義,且曰:「自古守正之士,孰不欲砥礪名節?而及到名場,鮮不失步,願先生不以人廢言。」

公拜參奉、師傅、佐郞,凡有三徵,皆不起,而愛君之誠老而愈篤。仁廟孝廟之喪,至卒哭,皆食素。壬寅,上賜米豆,褒諭。公上疏謝,因陳時務十四條,上爲之嘉歎。

卒後三年,以學行聞,贈持平。後五十餘年,士林又以建院陳疏,景宗特允其請。李光庭撰碣。

趙善道

[編輯]

趙善道而順,號默谷咸安人。貞節公五世孫。以甲子勳,錄振武原從一等。

公十歲,公母有眼疾,至誠藥治,竟得其效。

甲午,天兵南下,賊勢大蹙。一日公請於母,作醴酒,母曰:「醴將何用?」對曰:「欲饋唐將。」母奇之,釀而與之。公袖往唐陣中,致敬饋天將曰:「兒嘗讀書,知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之義,故獻於足下。」天將異之,問其年,嘖嘖稱之曰:「是兒也,可謂後汪踦而童而不童者,眞忠孝好箇兒。」因大書「分內忠孝,身外功名」八字,以賜曰:「勉之哉!勉之哉!」蓋天將知公他日能推孝盡忠之義也。

公母有疾,思油餠,而亂中無路辦進,遂往唐陣中,泣告天將。天將感其誠孝,煮給一笥,兼賜一牝牛曰:「賊若再動,汝以此牛載老母,避難可也。」公拜受而歸。及丁酉亂,卒賴牛以全母。

甲子變,公以軍職在鞍峴陣,賊鋒逼前,主將欲離次。公按劍曰:「國之存亡在此一擧,去將何之?」卽奮身力戰,士卒乘之,無不一當百。遂斬巨魁,卒收再造之功,錄振武原從一等勳。《十忠錄》。

嘗題詩壁上曰:「龍泉擲去理漁舟,扶社歸來已白頭。修葺弊廬還自樂,滿江煙月倚高樓。」《默谷雜詠》。

李景茂

[編輯]

李景茂汝實,號晩默堂驪州人。光海己酉生,肅宗己未卒。享□□廬陽祠

公以親年老,不可離側,廢擧業,恆處於親所。每嘗糞,預知愆和,垢衣不委婢僕,必躬執澣濯。

公六十而居哀,葬前不近鹽醬,三年口不言家事,足不近室門。

李景蕃

[編輯]

李景蕃子實,號三悅堂驪州人。光海丙午生,顯宗癸丑卒。享□□廬陽祠

公居廬,葬前不食鹽醬,誠孝出天。澗松趙先生任道歎服而勉其子弟曰:「事親居喪,當如李君矣。」《金羅傳信錄》。

三嘉

[編輯]

洪載

[編輯]

洪載德輶,號晩隱豐山人。高麗寶文閣大提學。享三嘉杜門社

公受學於牧隱,聞李存吾上疏被忤,歎曰:「世不乏龍逢比干之臣,天豈無殷湯周武之君乎?」請一言以爭。牧隱義之曰:「面折立節,各有其時,何乃自歸於撲燈之禍?」

一夜,判書成萬庸、博士鄭夢周、大司成李穡不期而會於公家,以傷時事曰:「豈其然乎?何以至此?」牧隱曰:「事旣至此,恨之何益?有三仁,各行其志。」一座皆曰:「諾。」公遂決意歸田。

公致仕南歸之日,圃隱牧隱諸公來別東門外,皆以詩爲別,陶隱李崇仁詩曰:「魯連人,倜儻有奇節。歲暮東海濱,輕擧誰能縶?」孟思誠撰行狀。

文益昌

[編輯]

文益昌德章南平人。中宗朝武科。宣祖丁酉亂死節。錄原從功臣。

丁酉,寇陸梁,公奮發忠義,罔夜赴陣,與存齋郭公大笑軒趙公宗道,共守黃石山城,戮力抗賊,而不幸城陷,與二公同死於戰。旁孫道濟撰誌。

盧欽

[編輯]

盧欽公愼,號立齋光州人。中宗丁亥生。明宗甲子生員。以館學銓曹薦,除參奉,至察訪。享三嘉古巖祠

壬辰,海寇陸梁,大駕播越,公倡起鄕兵,奮然敵愾。宣廟龍灣,聞而嘉之,拜別提,又除察訪,皆不就。外孫林眞怤撰行狀。

李屹

[編輯]

李屹山立,號蘆坡星州人。平靖公五世孫。明宗朝司馬,蔭仕除洗馬。仁祖丁卯卒。享三嘉古巖祠

公城府洞豁,處事勇斷,不爲崖岸,不喜苟合。嘗曰:「吾常以公字指畫掌上,處心行事,念念在此。」

顧予竊祿於朝,有年於玆,無氣力,未能以公名載薦書,蔽賢之罪,其可辭乎?今年春,赴難江都,忝入西銓,始以公擬洗馬。此非吾友所屑爲也,唯以少贖吾罪爲幸。鄭蘊撰碣。

朴天祐

[編輯]

朴天祐子受,號八亭密陽人。宣祖丙子進士。贈承旨。

公素所講究者,「忠孝」二字,老母臨年,不得視物,公日夜扶療,凡洗濯之物,不託婢僕,病必嘗糞,臨終血指。

壬辰之亂,與郭忘憂趙大笑軒倡義討賊。

鄭九龍

[編輯]

鄭九龍彩雲草溪人。□□□□生。宣祖戊戌,卒於亂中。

風度拔萃,膂力超倫,善騎射,常有慷慨折衝之意。當壬辰之亂,守晉陽,主將嘉其勇力,遇之甚厚。一日請於主將曰:「願得將軍馬,衝突賊中,斬掃賊徒,欲遂平生志也。」主將許之。九龍上馬出城,衝突往來,無敢犯者。如是數次,斬首無數,意氣揚揚。歸營之時,忽中丸,墜馬而死,一軍莫不嗟歎。《壬辰倡義錄》。

文繼達

[編輯]

文繼達丕承,號安樂堂南平人。贈主簿,旌閭。

公之考嘗得叛奴,訟而治之,反爲賊所殺。公日號哭,訟於方伯,讎族類強力,行賂以求脫。公與母夫人訣曰:「讎不復,誓不與共生。」爲之七年不除喪,轉訟數郡,羸毀愈苦,南方人士感其行,爭與同讎之。嘗過峽中,日暮獨行,讎執白刃,潛伏山谷。公遇之,奮呼抽劍執讎,告郡治之。公乃力竭竟死,鄕邑父老爲之流涕。許穆撰墓表。

玄風

[編輯]

金宏弼 文敬公。

[編輯]

金宏弼大猷,號寒暄堂瑞興人。端宗甲戌生。成宗庚子司馬。甲寅,薦授參奉,至佐郞。燕山甲子被禍。中宗丁丑,贈領議政。宣祖乙亥賜諡。光海庚戌,從祀文廟,享星州川谷書院

少豪逸,鞭笞人,見者輒避匿。旣長,發憤學問。

初,從佔畢齋受業,以《小學》授之曰:「宜從此始。」先生拳拳服膺,手不釋卷。人或問及時事,必曰:「小學童子何知?」嘗作詩有「《小學》書中悟昨非」之句,佔畢齋曰:「此作聖根基。魯齋後豈無其人乎?」

奉親,盡其孝;承事,極其敬,終日危坐講習,雖家人未嘗見其惰容。

元覺寺僧潛轉佛像,謂佛自回立,士女奔波。是歲,先生初擧進士,抗疏乞窮覈奸狀,肆諸市朝。疏上,報罷。

初授參奉,上命敍六品,遷秋曹,獄訟明恕,人皆稱服。

母夫人性嚴,意或不愜,必正色不言,先生惶恐不敢退,起敬起孝,得其悅豫乃退。

常訓諸子曰:「汝等心存敬畏,無敢懈惰。人或議己,切勿相校。」又引古語以誨之曰:「言人之惡,如含血噴人,必先自汚口。汝等必以此爲戒。」

一蠹鄭先生志同道合,特相友善。每相見,硏磨道義,詳確古今,或至達宵。

以興起斯文、訓迪後生爲己任,遠近聞風從之,執經升堂,至不能容。鄭先生以謗議將騰,勸止之。先生不聽,曰:「釋陸行設敎,其徒考業者千餘人。或止之曰:『禍患可畏。』曰:『使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吾以所知者告人耳。禍福天也,吾何預哉!』雖緇流,其言亦可取也。」

以自古名門盛族,莫不有家訓,而我東士大夫鮮有之。是以化導不及於妻孥,敎澤不下於臧獲。乃作家訓,以訓子孫,制爲儀節,倣諸《內則》。又有朔望讀法聽訓之敎。

喜讀昌黎文,每至《張中丞傳後敍》「曰『男兒死耳,不可爲不義屈』」,未嘗不三復流涕。

婦家在陜川冶爐縣,從而寓焉,名其所寓曰寒暄堂。後,歸玄風馬山里,入都則居於會賢坊

戊午,史獄起,以先生遊佔畢齋門,決配熙川。庚申,移配順天。甲子加罪。先生聞有命,沐浴冠帶,神色不變,徐以鬚含口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竝受傷也。」十月初一日也。

葬於玄風烏舌里先塋之傍,家被籍沒,諸子分配。中廟靖國,贈都承旨。因大臣獻議,加贈領議政。春秋,官爲致祭。張顯光撰碑。

裵紳

[編輯]

裵紳景餘,號洛川星山人。中宗庚辰生。明宗辛酉司馬。薦拜參奉,至敎官。宣祖癸酉卒。

少日就學於鄕先生,其人患厲,入視供藥物以救其危,人以爲難。

往謁曺南冥先生,質問疑義。時復往來於文純公成大谷林葛川之門,與申松溪季誠爲道義交。甲辰在京,見禍兆已成,亟南回。乙巳禍作,作《怪雨賦》,以寓傷時之意。

慶基殿參奉,例以妓女治枕,府伯聞公遠色,欲試之,飾名妓以侍。公久與混處,言笑甚昵,而終不近於衽席。

除童蒙敎官,學徒日聚,至數百人,講堂狹少不能容,自朝至暮,講解不輟。從遊之士知所戒謹,言笑步趨自異於人,時人見之,輒曰:「此裵某門生。」

時宰姓者,有子悍厲不率敎,公敎之數月,擧止類學者。謝曰:「苟無躬行之實,烏能使此兒如是耶!」

外甚端良而樂易,內實剛毅而堅確,非聖賢之書,未嘗留意。晨興冠櫛跪坐,只對冊子,端莊肅恭,常若嚴師畏友臨之。有時而倦,則撫琴朗詠,發舒襟懷。

其事親也,和顔婉語,以候起居,飮食諸品,親自閱視。其居喪也,衰絰夜不解帶,內子積年沈病,累累氣絶,而一不就見。

每語學子曰:「蕩心伐性,無如酒色。然酒之慾輕,猶可易制;男女之情,大慾所在,其害尤重。避色如避寇,方可有爲。」

所與交皆一時名流,與黃錦溪吳德溪同時誌狀多出其手。張顯光撰行狀。

朴惺

[編輯]

朴惺德凝,號大菴密陽人。明宗己酉生。宣祖丁卯司馬。薦除參奉,歷衛率、相禮,至王子師傅。丙午卒。

弱冠,就裵洛川受《大學》。見公語默動靜,歎曰:「寒暄之鄕,復有人矣。」又聞寒岡鄭先生從事正學,遂往從之。恐擧業壞人,免母喪,不復應擧。

壬辰,公必欲倡義,而事勢無可奈何,往從鄭仁弘陜川,因以調度自任,血誠募穀,繼餉頗裕。鶴峯金先生以招諭使直到義陣,且喜且泣曰:「圖存宗社,從此可期。」遂請公爲參謀,公期以死報。與鶴峯議守牛峴曰:「此而不守,江右不可保矣。脫有不幸,何以處之?」鶴峯曰:「封疆之臣,當死封疆,此吾死所。公旣無官守,避之可也。」公笑曰:「伯夷魯連有何官守?況與招諭約同死生,豈可苟活於林莽間乎?」鶴峯改容稱謝。鶴峯遘癘,賓僚多避去,公終始救藥不離,鶴峯執手曰:「固知君之忠信至此也。」

丁酉,賊再猘,體察使完平李公辟爲參謀,待之甚敬,言必稱先生。

安陰僅一年罷歸,益驗世道之無可爲,投棲僻區,屢辭恩命,而憂國一念,未嘗暫弛。丁酉,疏陳十六條曰:「明大義以斷和議也,親征討以殲讎賊也,勇改過以答天譴也,恤民隱以收人心也,擇保傅以輔東宮也,敬大臣以責恢復也,選良將以委軍務也,納諫諍以開言路也,正好惡以別賢邪也,用賢才以立紀綱也,褒節義以植綱常也,崇廉恥以革貪婪也,愼賞罰以厲中外也,嚴軍法以整將士也,擴仁恕以察冤獄也,省浮費以贍軍需也。」無非當時急務。

每歎國勢之不振、縉紳之分黨,語及群小用事、搆誣羅織、戕殺賢士,則辭氣激動,怒形於色。

好善惡惡,人之常性,而能得其好惡之正者鮮矣,尤加戒謹於此。其勖學者,則曰:「若不好善惡惡,無以興起其善心。」其戒學者,則曰:「喜言人過惡,其於後患何?」此皆導之以好惡之正者也。

君子之於公,未有不愛且重之;小人之於公,未有不畏且忌之者。

公之向學始於洛川,感發興起之幾得乎寒岡。嘗曰:「吾於寒岡受恩實多,當以師友之間待之。」至於鄭仁弘,從遊有素,又於義陣同事,初非不相悅也,嘗慮受病處作痼。及其老悖也,則長書規責,非止一再,而竟不覺悟,遂絶之。後,果惡極身僇。

或勸聚門生講學,則曰:「世或有門人不良而招謗惹累者,與其有此輩,不若無也。」勸著書,則曰:「古聖賢微辭奧旨,無不闡明,學者苟能逐句而行之,百年之內,日不暇給。何待於著書哉!」

己見所及,則無不力行,未有見得而不行者。有疑則必叩先覺而質之,未有疑而不質,旣質而未嘗不竭誠踐行焉。

士之從公門者,或言公讀《小學》不輟,或言愛玩《四書》,或言其將《詩》、《書》、《禮記》終日誦讀,或言其常觀之書,其嗜學積工可知也。每曰:「讀書而無心得之實,雖讀盡萬卷,何益哉!」

早孤,事母夫人二十年,凡人子職分所當爲,力分所可及,聖訓之所垂,禮經之所載,必欲自盡而已。營家廟,設祭器,一遵古制。當亂,僑泊之中,亦必爲奉主之所,必有享祀之具,隨處隨時,不廢常行之禮。張顯光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