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設計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設計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工信廳產業〔2018〕58號
2018年8月13日
發布機關: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印發

工信廳產業〔2018〕5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現將《設計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2018年8月13日

(聯繫人及電話:李敏 010-68205191)

設計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等部署要求,更好發揮工業設計在提升產品品質、助力產業扶貧方面的作用,切實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以產品品質提升、居民生活條件改善、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升級為主攻方向,充分調動設計行業組織和企業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貧困地區普及設計理念,提供設計解決方案,培育設計專業人才,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精準扶貧。以深度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聚集邊境地區為重點,以發展能力提升為根本途徑,提高貧困地區、少數民族聚集邊境地區政府和企業的產業扶貧能力,不斷培育提升企業設計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

2. 堅持因地制宜。把握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特點,做到一業一品一方案,一村一戶一辦法,提供個性化設計幫扶服務。通過設計推動貧困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貧困地區依託特色與優勢加速脫貧。

3. 堅持協同協作。構建上下齊動、多方聯動、行業互動的協同推進體系,發揮設計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主體作用,引導相關單位履行社會責任。調動地方政府、貧困地區企業等各方力量,協同推進各項工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作用,建立設計援助服務平台,擴大設計扶貧受益範圍。

4. 堅持創新務實。創新方式方法,探索多樣化扶貧路徑。鼓勵各類設計力量與各有關地方、企業直接接洽,實現合作雙贏。創新貧困地區設計人才培訓方式,以扶智帶動脫貧。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底,面向貧困地區提供不少於1000件產品設計方案,開展不少於3000人次設計培訓,組織不少於50次設計師走進貧困地區訪問活動,實施不少於50個鄉村風貌或公共設施改觀設計方案,建成並免費開放千萬數量級原創設計素材數據庫,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扶貧路徑。

二、主要行動

(一)提升貧困地區產品設計水平

1. 建立設計需求信息庫。以提升貧困地區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為導向,組織相關地區圍繞企業產品競爭力短板開展摸底調查,針對生產過程、材料、功能、品質、包裝、營銷策劃等方面的不足,建立設計需求信息庫。

2. 搭建設計扶貧對接服務平台。組織開展設計扶貧對接,利用已有相關設計服務平台開發設計扶貧專門功能板塊,連接設計師、設計企業等各類設計資源,面向貧困地區設計需求提供技術研究、成果轉化、信息諮詢、招商引智等服務。

3. 實施千村千品設計促進計劃。組織設計力量深入貧困地區調研,針對貧困地區設計需求提供設計解決方案。鼓勵設計師、設計企業與貧困地區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應對市場變化持續提供設計改進方案,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市場開拓和品牌建設,實現互利共贏。

(二)提升貧困地區產品設計能力

4. 開展設計知識普及培訓活動。為貧困地區工業行業政府管理部門人員,企業負責人、設計人員,能工巧匠和民族民間工藝傳承人等提供設計知識普及培訓,培養一批設計人才,每年培訓不少於1000人次,切實提高貧困地區工業設計理念和意識。

5. 實施百校千人設計互助計劃。動員高校設計專業師生力量與貧困地區企業設計師開展設計互助行動,每個互助團隊支持不少於10名企業設計人員,三年持續幫扶不少於1000名設計師。通過校企合作,提升企業的設計能力與水平,塑造企業發展新動能。

6. 培育設計脫貧標杆企業。引導貧困地區工業企業重視和發展工業設計,促進企業轉型發展,帶動區域脫貧。鼓勵有關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以及有能力的工業設計企業擴大服務市場,協助貧困地區企業建立工業設計中心,或開展設計服務整體外包,培育一批設計脫貧標杆企業,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三)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活質量

7. 推出一批特殊人群專用產品。在國家和各地舉行的各類設計評獎、比賽等活動中,鼓勵設立面向貧困地區學生、老人、殘障、病患等特殊人群的實際需求,開展產品(方案)徵集評定,形成一批有市場前景和推廣價值的產品或方案,並以適當方式組織生產和捐贈。

8. 組織開展設計師精品義賣活動。組織設計力量,圍繞改善貧困地區普通居民生產生活條件,設計高品質產品,並組織線上和線下義賣活動。鼓勵有關公益平台積極參與,並接受公眾監督。

(四)推動鄉村風貌改觀升級

9. 務實培育發展鄉村產業。根據貧困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各類需求,組織設計力量主動對接,圍繞農產品加工、農機裝備、農村教育衛生設施等方向發布設計方案,兼顧鄉村特色旅遊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開發,帶動相關投資到貧困地區建設一批家庭農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等,推動貧困地區發展鄉村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10. 推進鄉村新風貌塑造計劃。在有條件的貧困村做好傳統村落、傳統建築、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推動實施鄉村風貌塑造計劃,3年實施不少於50個鄉村風貌或公共設施改觀設計方案。通過整體設計保持鄉土風情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實現鄉村與自然田園景觀等協調統一。積極推動貧困地區「廁所革命」,徵集並實施農村戶用衛生廁所設計方案,解決貧困地區人居環境突出問題,帶動鄉村旅遊等服務業發展。

三、職責分工

設計扶貧工作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統一組織和領導。工業和信息化部統籌指導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開展工作,組織相關行業協會及相關組織積極參與,動員業內設計力量主動作為。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聯繫受援地區縣、鄉人民政府,加強工作配合。鼓勵廣大設計機構積極響應,探索不同設計扶貧模式。各方職責分工如下:

(一)各級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溝通協調貧困地區所在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聯繫當地企業,組織收集設計需求,對接設計資源,協調落實工作。積極通過各地的對口援助機制和扶貧幹部協助開展有關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本區域組織開展其他特色的設計扶貧活動,充分發揮自身設計優勢開展區域互助協作等。

(二)國家和地方工業設計相關行業協會要積極協調,搭建平台、擬定實施計劃、協助收集匯總設計需求;協調相關高等院校設計專業師生積極參與,拓展各方面設計資源;探索貧困地區設計人才培訓培養方式並承擔相關培訓任務,積極組織企業設計師參與培訓提升。

(三)鼓勵引導設計企業、其他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設計扶貧各項行動。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提供設計供需平台,提供培訓師資場地,開展扶貧特別捐助,以及自主開展設計扶貧其他活動等。

四、進度安排

2018年,重點實施地區為「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工業和信息化部系統定點幫扶縣、燕山-太行山片區縣,以及內蒙古、湖南、貴州部分貧困縣區。甘肅、四川、雲南、青海、西藏、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省(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圍繞「三區三州」脫貧攻堅實際,主動提出設計需求。內蒙古、山西、湖南、貴州等省(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提出設計扶貧工作計劃。

2019年,積極總結設計扶貧工作經驗,在全國其他地區逐步開展。

2020年,全面完成設計扶貧行動計劃確定的任務目標,助力精準脫貧攻堅任務完成。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相關地方、企業和設計組織、機構要充分認識設計扶貧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政府部門、企業、行業組織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做好工作宣傳,調動本地貧困地區政府和企業積極性,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責任主體,及時跟蹤工作進展,確保取得實效。

(二)匯集各方力量。鼓勵地方工業設計有關行業協會、研究院等平台充分發揮作用,積極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組織動員設計教育機構師生積極參與結對幫扶和設計培訓等相關活動。支持設計扶貧成果參與國家和地方工業設計獎項評選。協調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開闢設計扶貧展示專區,並對優秀設計作品、設計師予以表彰,提升設計扶貧工作的影響力。

(三)搭建對接平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鼓勵相關機構開發並提供廣大設計機構便於參與的設計扶貧對接平台,面向設計資源、能力、需求等要素,實現設計扶貧工作實時在線、開放共享。保持平台的公益性質,確保平台規範化運行。強化平台運營管理,提升對接效果和成功率,促進設計供需雙方良性互動。加強設計成果保護,建立科學合理的設計扶貧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實現設計成果的推廣轉化的效益最大化。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