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左司筆記 (四庫全書本)/卷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四 卷十五 官俸
作者:吳暻
卷十六

左司筆記卷之十五

   官俸

先王建祿以馭富之法三代以前邈矣蓋始於周武克殷

之後尙書武王克殷庶士倍祿其見於王制周官者粲然具在禮記王制雲諸

侯下士視上農夫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周禮幾雲古者祿皆月別給之而漢之月

後漢志有百官受奉例晉之職田晉隋以後官吏皆有聀田唐之俸錢宋之職

錢皆所以養士大夫之廉恥禮義使之外足以奉公忘私

內足以養親贍族而治化之本莫大乎此也漢宣帝雲吏

不廉平則治道衰今小吏勤事而俸祿薄欲其毋侵漁百

姓難矣斯誠知言之喆辟哉序官俸第十五

官俸搃二百五十八萬一千三百兩有奇康熙四十三年正月戶部計京

 師王以下滿漢文武官俸一百一十三萬六千七百兩

京師滿俸

親王三人俸各一萬兩米一萬斛

世子王一人俸六千兩米六千斛

郡王三人俸各五千兩米五千斛

多罹貝勒五人俸各二千五百兩米二千五百斛

固山貝子五人俸各一千三百兩米一千三百斛

鎮國公六人俸各七百兩米七百斛

輔國公十人俸各五百兩米五百斛

公主一人俸三百兩米三百斛

和碩格格二人俸各二百五十兩米二百五十斛

多羅格格二人俸各二百二十兩米二百二十斛

多羅格格五人俸各一百九十兩米一百九十斛

郡居八人俸各一百六十兩米一百六十斛

鎮國公輔國公女九人俸各一百三十兩米一百三十斛

虛衘公品級二人俸各二百五十五兩米二百五十五斛

和碩額駙二人俸各二百三十兩米二百三十斛

頭等公三人俸各七百兩米七百斛

二等公一人俸六百八十五兩米六百八十五斛

順成公一人俸六百兩米六百斛

三等侯三人俸各五百六十兩米五百六十斛

頭等伯一拖沙喇哈番一人俸五百三十五兩米五百三

 十五斛

頭等伯一人俸五百十兩米五百十斛

三等伯五人俸各四百六十兩米四百六十斛

授爲伯一人俸二百五兩米二百五斛

頭等精奇尼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二人俸各四百三十

 五兩米四百三十五斛

頭等精奇尼哈番九人俸各四百十兩米四百十斛

二等精奇尼哈番一人俸三百八十五兩米三百八十五

 斛

鎮國將軍幷三等精奇尼哈番三人俸各三百六十兩米

 三百六十斛

頭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五人俸各三百三

 十五兩米三百三十五斛

頭等阿思哈尼哈番十八人俸各三百十兩米三百十斛

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十二人俸各二百八十五兩米二百

 八十五斛

輔國將軍幷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二十九人俸各二百六

 十兩米二百六十斛

頭等阿達哈哈番又一施沙喇哈番二十人俸各二百三

 十五兩米二百三十五斛

頭等阿達哈哈番三十人俸各二百十兩米二百十斛

二等阿達哈哈番六十人俸各一百八十五兩米一百八

 十五解

一品官八人俸各一百八十兩米一百八十斛

三等奉國將軍幷三等阿達哈哈番八十七人俸各一百

 六十兩米一百六十斛

二品官十六人俸各一百五十兩米一百五十斛

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四十人俸各一百三

 十五兩米一百三十五斛

參領頭等侍衛幷三品官九十九人俸各一百三十兩米

 一百三十斛

奉恩將軍包衣佐領幷拜他喇布勒哈番一百六十人俸

 各一百十兩米一百十斛

佐領二等侍衛幷四品官三百二十三人俸各一百五兩

 米一百五斛

拖沙喇哈番一百六十四人俸各八十五兩米八十五斛

三等侍衛幷五品官七百四十一人俸各八十兩米八十

 斛

六品官八百七十四人俸各六十兩米六十斛

七品官三百八十九人俸各四十五兩米四十五斛

八品官一千四百六十八人俸各四十兩米四十斛

正九品官四人俸各三十三兩一錢米三十三斛一斗

從九品官十四人俸各三十一兩五錢米三十一斛二斗

 五升

  右親王已下四千六百九人共歲俸銀四十二萬一

  千十八兩六錢米四十二萬一千十八斛三斗五升

京師漢俸

一品官一人俸一百八十兩米十二石

二品官九人俸各一百五十五兩米十二石

三品官二十三人俸各一百三十兩米十二石

四品官十五人俸各一百五兩米十二石

五品官八十人俸各八十兩米十二石

六品官九十二人俸各六十兩米十二石

七品官一百七十一人俸各四十五兩米十二石

八品官三十一人俸各四十兩米十二石

九品官二十五人俸各三十三兩一錢米十二石

從九品官一百六十三人俸各三十一兩五錢米十二石

欽天監治理暦法一人俸一百兩米十二石

  右一品官已下六百十一人共歲俸三萬一百九十

  五兩米七千三百三十二石

漢官世軄俸

一品官一人俸二百三十九兩八錢米二百三十九斛四

 斗

三品官兼拖沙喇哈番一人俸一百五兩米一百五斛

三品官二人俸各一百五十九兩三錢米一百五十九斛

 一斗五升

四品官七人俸各九十九兩三錢米九十九斛一斗五升

五品官十五人俸各六十六兩七錢米六十六斛三斗五

 升

五品官兼拖沙喇哈番一人俸一百三十三兩米一百三

 十三斛

六品官十一人俸各四十八兩米四十八斛

六品官兼三等精奇尼哈番一人俸三十三兩米三十三

 斛

七品官二十二人俸各三十六兩米三十六斛

  右世織漢官六十三人共歲俸三千九百四十九兩

  五錢米三千九百四十九斛二斗五升

滿洲漢軍筆帖式拜唐阿共一千五百十五人

  右七品八品照滿俸支給

蒙右王俸九萬一千八百兩

外者文軄官

督撫司道以下官共八千四百六十四人

  右官俸俱照品本省經費內支給康熙四十三年正月戶部計天下文

   軄俸三十四萬六千兩役食一百六十八萬五千兩直𨽾文官共八百二員俸艮二萬六千六百

   一十三兩五錢工食銀一十五萬七千七百一十五兩三錢江南文官一千七員俸艮三萬一千

   四百一十二兩工食艮一十八萬六千七百二兩浙江文官五百八十三員俸艮二萬一百三十一

   兩三錢工食銀一十萬九千五十三兩九錢山東文官五百五十員俸艮二萬二千二十一兩六

   錢工食銀十一萬三千九百九十八兩三錢山西文官十三員俸艮二萬一千五百一十二

   兩二錢工食艮一十萬五千五百一十一兩一錢河南文官五百六十四員俸艮一萬八千六百

   五十一兩工食銀六萬四千一十八兩五錢陝西文官七百六十一員俸艮二萬六千三百三十

   四兩工食艮一十萬五百五十四兩江西文官六百一十三員俸艮二萬七百五十九兩五錢工

   食八萬五百五十三兩八錢湖廣文官七百六十二員俸銀三萬一千八百三十九兩八錢工食

   艮一十六萬一千一百八十三兩五錢福建文官四百三員俸銀一萬六千二百二十一兩四錢

   工食銀六萬四千三百二十九兩五錢四川文官四百三十五員俸銀一萬七千一百九十三兩

   五錢工食銀八千二百四十五兩八錢廣東文官五百四十五員俸艮二萬一千五百四十一兩

   八錢工食艮八萬五千一十兩六錢廣西文官四百五員俸銀一萬四千七百二十二兩五錢工

   食艮五萬一千一百三兩一錢雲南文官二百九十八員俸艮一萬四十二百六十一兩八錢工

   食艮三萬八千一百一十二兩貴州文官一百八十五員俸艮九千十兩工食艮一萬七千七十

   

外省武職官

將軍提鎮以下官共七千五百四十一人

  右官俸俱照品本省兵餉內支給內有世軄官並食世軄俸康熙四

   十三年正月戶部計天下武軄俸馬乾銀一百萬六千八百兩直𨽾武官四百八十九員俸薪艮

   三萬五千八百五十四兩五錢馬乾艮七萬二千九百兩江南武官八百五十二員俸薪銀六萬

   四百二十五兩馬乾銀一萬三千八百一十三兩屯衛官一百十六員俸薪銀七千六百九十五兩

   工食艮六千四十一兩浙江武官五百八十五員俸薪銀四萬七千七百三十二兩馬乾艮一十

   六萬四千五百一十四兩屯衛官式十一員俸艮一千五百五十三兩工食艮六千二百三十兩

   山東武官二百二十八員俸薪艮一萬七千四百一十五兩馬乾銀四萬四千四百六十九兩衛所

   官六十九員俸銀三千三百六十兩工食三千四百八十兩山西武官二百四十六員俸薪銀一

   萬八千七百六十八兩馬乾艮三千一百五十八兩河南武官一百一十一員俸薪艮九千一百

   三十八兩馬干艮三千七百三十九兩陝西武官八百七十二員俸薪艮八萬一千七十一兩馬

   乾艮一萬三百八十兩屯衛官二十九員俸艮二千八百九十七兩工食艮一千八百八十四兩

   江西武官一百六十四員俸薪艮一萬三千六百三十一兩馬乾艮七千四百一兩衛所官一十八

   員俸工艮三千七百八十五兩湖廣武官七百四員俸薪銀五萬八千一百八十二兩馬干艮四

   十七百三十四兩屯衛官二十五員俸艮一千八百四十八兩工食艮一千五百七十二兩福建

   武官五百二十七員俸薪艮四萬四千四百七兩馬乾艮二萬一百一十二兩工食艮二百二十八

   兩四川武官三百七十九員俸薪艮二萬九千五百八十四兩草干艮七萬三千一百九十三兩

   廣東武官七百九十九員俸薪艮六萬三千一百四十五兩屯衛官四十八員俸薪艮三千七百六

   十五兩工食二千六百四十兩廣西武官二百四員俸薪艮一萬七千一百八十一兩馬千艮三

   千二百九十五兩草穀艮二千六百六十一兩雲南武官三百九十員俸薪艮三萬四千一百二

   十八兩馬干艮一萬五千三百七十三兩貴州武官二百七十三員俸薪艮二萬二千三百四十

   

年老殘疾俸

頭等精奇尼哈番寡婦一口銀三百五兩

頭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寡婦一口艮一百

六十七兩五錢

頭等阿達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寡婦一口銀一百十

七兩伍錢

頭等阿達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食終身拜他喇布勒

哈番俸寡婦一口銀一百十兩

頭等阿達哈哈番寡婦一口銀一百五兩

二等阿達哈哈番寡婦二口銀各九十二兩五錢

一品官寡婦一口銀九十兩

三等阿達哈哈番寡婦五口銀各八十兩

二品寡婦二口銀各七十七兩五錢

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寡婦一口銀六十七

兩五錢

三品寡婦十二口銀各六十五兩

西安駐防留食半俸將軍一人銀六十兩

西安駐防留食半俸拜他喇布勒哈番一人銀五十五兩

拜他喇布勒哈番寡婦十二口銀各五十五兩

四品官幷寡婦三十二人口銀各五十二兩五錢

拖沙喇哈番寡婦二十六口銀各四十二兩五錢

五品官幷寡婦四十九人口銀各四十兩

六品官幷寡婦一百四人口銀各三十兩

七品官幷寡婦四十二人口銀各二十二兩五錢

八品官幷寡婦三十三人口銀各二十兩

右歲俸共一萬二千五百十兩

 按王制三公以下祿制詳矣禮記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

 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諸侯之下士祿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

 三十六人下士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百八十人次國之卿食二百一

 十六人君食二千一百六十人小國之卿食百四十人君食千四百四十四人次國之卿命於君者

 亦如小國之卿蓋古者詔糈泌以粟故漢代西京之律以

 石爲秩漢律百石俸月六百顧炎武日知錄雲韓非子五因收吏蠻自三百石以上皆效之

 子之史記燕世家同蓋自春秋後已以石制祿矣下自百石至中二千石

 而三公號萬石漢制以百二十斤爲石風俗通曰舉大數也宣成之際

 閒有損益漢書宣帝益天下吏百石以上俸十五成帝陽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綏

 和二年又益吏三百石以下俸凡吏比千二石以上年老致在者三分故祿以一與之以終其身

 後漢建武二十六年詔有司增百官俸其千石已

 上減於西京舊制六百石以下增於舊秩東京數

 代遂因以爲例後漢志百官受俸例大將軍三公俸月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俸月

 百八十斛二千石俸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俸月百斛千石俸月八十斛六百石俸月七十斛比六

 百石俸月五十斛四百石俸月四十五斛比四百石俸月四十斛三百石俸月四十斛比三百石俸

 月三十七斛二百石俸月三十斛比二百石俸月二十七斛一百石俸月九六斛斗食俸月十一斛

 凡諸受俸皆半錢半穀荀綽晉百官表注云漢延平中中二千石俸錢九千米七十二斛眞二千石

 月錢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比二千石月錢五千米三十四斛一千石月錢四千米三十斛六百石

 月錢三千五百米二千一斛四百石月錢二千五百米十五斛三百石月錢二千米十二斛二百石

月錢一千米九斛百石月錢八百米四斛八斗如淳曰眞二千石月得百五十斛歲凡得千八百石

耳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歲凡得一千四百四十石耳而是時大將軍三公

之屬常有賜予焉漢官儀大將軍三公臘賜錢各二十萬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

斛立春日遣使者賜文官司徒司空帛三十匹九卿十五匹武官太尉大將軍各六十匹執金吾校

尉各三十匹武官倍文官又獻帝建安八年賜三公以下金帛由是三年一賜以爲常制

武帝泰始三年復議增吏俸晉志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品秩第一食

俸日五斛太康二第又給春絹百匹秋絹二百匹綿二百斤時遊品秩第二俸日四斛春絹五十匹

秋絹百五十匹綿一百五十斤太子太傅少傅光祿假金章紫緩者反驃騎諸大將軍不開府非時

節都督與三品將軍皆與特進同中二千石食俸日三斛春絹五十匹秋絹百匹綿百斤尙書定秩

千石食俸月五十斛春絹三十匹秋絹七十匹綿七十斤餘俱不載而又置職田以

𦔳之公田之名蓋自晉始顧炎武日知錄雲前代官吏皆有職田如晉陶

潛之種秫宗阮長之芒種前一日去官皆公田之證也南宋州郡俸秩及雜

供給多隨土所出無有定凖南宋承元初詔二品清官以上應食祿者

有二親或祖父母年登七十並給見錢其郡縣田祿以芒種爲斷此前去官者則一年祿秩皆入前

人此後去者悉入後人元嘉末又改此制計月公祿南齊衆官有橦𠏉之役

而不詳其制梁武帝天監初定九品令帝於品下注一品秩

爲萬石第二第三品爲中二千石第四第五品爲二千石及候景之亂京官文武月唯別得廩食多

遙帶一郡縣官而取其祿秩焉其州郡縣祿米絹布絲絹當處輸臺附倉庫若給刺史守令等先萑

其所部文武人物多少由勅而栽凡加祿秩旣通所部兵士給之其家得蓋少諸王及主婿外祿者

不給解任還京仍亦公給及侯景之亂京官文武月別唯得廩

食多遙帶一郡縣官而取其祿秩爲後魏孝文太

和八年始班俸祿十年議定民官依例給俸魏志戸增

布三匹穀一斛九升以爲官司之祿其祿每季一請初邊方小郡太守數戶而已一請止絹六匹

北齊官制皆以帛爲秩北齊官一品每歲八百匹從一品七百疋二品六百

疋從二品五百疋三品四百匹從三品三百匹四品二百四十疋從四品二百疋五品一百六十疋

從五品一百二十疋六品一百疋從六品八十疋七品六十疋從七品四十匹八品三十六疋從八

品三十二疋九品二十八匹從九品二十四疋祿率一分以帛一分以粟一分以錢事繁者優一秩

平者守本秩閑者降一秩長兼試守者亦降一秩官非執事不朝拜者皆不給祿州郡縣制祿之法

刺史守令不凖各前取一時之秩自八百疋至十疋各有差後周則視年之上

下爲祿制差等後周下士一百二十五石中士至上大夫各倍之上大夫爲四千石

卿二分狐三分公四分各益其一公因盈數爲萬石凡頒祿視年之上下𤱔至四釡爲上年上年頒

其正三釡爲中年中年頒其半二釡爲下年下年頒其一無年爲㓙荒不頒祿隋制祿俸

之外別置廨錢以給公用隋制京官正一品祿九百石其下每以百石爲

差至正四品爲三石石從四品下以五十石爲差從九品下以十石爲差至從八品爲五十石食對

及官不判事者幷九品皆不給祿其給以春秋二季刺史太守縣令則計戶而給祿大州下州自六

百二十石至三百石大郡下郡自三百四十石至一百石大縣下縣自石四十石至六十石隋志文

帝時以百僚供費不足臺省府寺咸置廨錢收息工部尙書蘓孝慈以爲官人爭利非興化之道遂

唐武德初定京師文武官俸頗減隋藉而外官

無祿貞觀初百官得上考者始給祿一季惟出使

者廩其家新至官者計日給糧而已時中書舍人

高季輔言外官卑品貧匱宜給祿養親由是而中

外皆有祿矣唐志地租春秋給京官歲凡五十萬一千五百餘斛外官䧏京官一等無

栗則以𥂁爲祿後復定百官俸錢之法諸司皆給公廨本

錢以番官資易取息計負多少爲月料以捉錢令

史主焉時諌議大夫褚遂良上䟽罷之至高宗元

年以天下租腳直爲京官俸料唐志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

俸用一千二百二品月俸六千五百食料一千五百雜用一千三品月俸五千一百食料雜用九百

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雜用七百五品月俸三千食料雜用六百六品月俸二千食料雜用四百

七品月俸一千七百五十食料雜用三百五十八品月俸一千三百食料三百雜用二百五十九品

月俸一千五十食料二百五十雜用二百行署一百四十食料三十外官以府州縣上中下爲差少

尹長史司馬及丞減長官之半參軍博士減判司三之二主薄縣尉減亟三之二員外官檢絞判知

試給祿料食糧之半散官勲官衛官減曰之一覊縻州官給以土物關監官給以年之輕貨歲縂十

五萬二千七百三十緡永徽以後復置防閣庶僕仗身白直

執衣親事帳內之屬歲納課以供百官公私之費

唐志防閣庶僕白直錢二千五百仗身錢六百四十軌衣錢一千親事帳內歲納錢千五百謂之品

子課元宗時詔西京文武九品已上正員官每月

給俸食雜用等十分率加二分同正員官加一分

其祿米則歲再給之唐志一品七百斛從一品六百斛二品五百斛從二品四

百六十斛三品四百斛從三品三百六十斛四品三百斛從四品二百五十斛五品二百斛從五品

百六十斛六品百斛自此十斛爲率至從七品七十斛八品六十七斛自此五斛爲率至從九品五

十二斛外官䧏二等蓋唐自有天下以來海內承平朝廷充

實百官俸廩之厚足以自贍至天寶中復詔五品

以上正員清官諸道節度使及太守等並聽家蓄

絲竹以展懽娛行樂盛時其致仕職事官各給半

祿應請物令所由送至完而唐時仕宦之樂至矣

其後宰相方鎮刺史諸使過於虛縻唐志宰相楊國忠身兼數

官堂對外月給錢百萬節度使哥舒翰安祿山兼使所給亦不下百萬權臣月俸有至九十萬者刺

史亦至十萬旣而天下兵興從權宜官品同而祿例差

及四方初定元載王縉當國偸以爲利因不改故

江淮大州至月千緡而山劒貧險雖上州刺史止

數十緡至楊綰始復太平舊制德宗初詔減百官

料錢以𦔳軍及李泌爲相復增百官月俸給手力

資課唐志李泌憎百官月俸左右衛大將軍以下又有六雜給一曰糧米二曰𥂁三曰私馬四

曰手力五曰隨身六曰春冬服私馬則有芻豆手力則有資錢隨身則有糧米𥂁春冬服則有布絹

純紬綿射生神策軍大將軍以下增以鞋然有名存而職廢額去而俸

在者李吉甫乃這議減之至會昌後始不復增減

逮於僖昭亂離國用窘闕天祐中止給其半而古

今言俸廩者必稱唐代焉容齋隨茟雲白居易仕宦從幼至老凡俸祿多

寡之數悉載於詩其爲校書郎曰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爲左拾遺曰月慚諌紙二千張歲愧俸

錢三十萬兼京兆戸曹曰俸錢四五萬月可奉農昏廩祿二百石歲盈倉困江州司馬壁記曰歲廩

數百石月俸六七萬蘓州刺史曰十萬戶州尤覺貴二千石祿敢言貧爲賓客分司曰俸錢八九萬給

受無虛月爲太子少傳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閒人其致仕曰全家遁此曾無悶半俸資

身亦有餘俸隨日計錢盈貫祿逐年支粟滿囷壽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其贈陝州王司馬曰公事

閒忙同少尹俸錢多少敵尙書觀此則唐俸之厚可知宋之制祿也月俸則

取之漢春羅秋絹則取之晉料錢職錢則取之唐

而其大凡蓋約後唐所定之數也乾德初州縣官

俸皆置俸戸頗給他物鬻廛肆不充其直四年令

西州官全給實錢常俸外別給鐵錢五千與之太

平興國元年罷俸戶其本官俸錢並給官物後復

詔諸州料錢半給緡錢眞宗初以三司估百官俸

給折支直增數培詔有司重定率優其數景德中

全掌事文武官月俸皆給實錢又各增俸有差至

嘉祐閒始著祿令元豊定官制軄事官職錢以寄

祿官高下分行守試三等官以祿令爲凖而在京

官司供給之數皆倂爲職錢視嘉祐爲優矣宋志元豊

制宰相月俸三百千樞密院門下中書侍郎尙書以下二百千太師以下四百千開府儀同三司百

二十千特進九十千金紫銀靑光祿大夫六十千宣奉大夫以下五十五千通議大夫以下五十千

中大夫四十五千朝議大夫以下三十五千朝請郎以下三十千秉議郎以下二十千宣敎郎十七

千宣義郎十二千承郎事十千承奉郎八千承務郎七千承直郎二十五千儒林郎二十千文林郎

十五千從事郎以下十五千迪功郎十工千已上各賜衣綾絹綿或小綾春羅有差太尉月俸一百

千節度使四百千承宣使三百千觀察防禦等使二百千團練使百五十千刺史一百千通侍大夫

三十七千正侍大夫以下二十七千武功大夫以下二十五千正侍郎以下二十千敦武郎十七千

脩武郎十四千從義郎以下一十千閤門祗候十二千成忠郎以下三千承節郎以下四千進武校尉

三千進義校尉二千進武副尉三千守闕進武副尉以下一千已二各賜綾絹綿羅亦有差凡文武

官料錢並支一分現錢二分折支武臣月俸殿前司宣武都指揮使三十千歸明都指揮使十五千

凡二等殿前左右班虞侯三十千天武剩員都虞侯十九千凡四等殿前班指揮使二十千至㨂中

剩員十千凡三等都知十三千至抬箭四千凡七等副都知十千至抬箭三千凡五等押班七千至

抬箭二千凡五等兵士內員七千至三千凡三等御罷直副揮指使至十將虞侯十千至三千凡五

等殿前指揮使五千至殿侍一千凡五等奉日天武指揮使十千至㨂中四千凡四等副指揮使七

千至擒戎三千凡三等軍使天武都頭五千至擒戎千五百凡五等副兵馬使三千至擒戎一千凡

四等副都頭二千至廣德千五百凡二等軍將二千至龍猛驍騎軍頭十將三百凡八等天武將虞

侯而下五百至飛猛等虞侯三百凡八等此俸錢之差也祿粟宰桐至太尉月一百石樞密使至副

知院月二百石三公三少一百五十石權三司使𠤎十石權發遣使三十五石內客省使二十五石

節度使一百五十石㽜後觀察防禦等使一百石團練使七十石刺史五十石凡一石給六斗米麥

各半赤全七石丞四石京府司錄五石諸曹參軍四石至三石有二等幾縣知縣大石至三石有四

等主簿尉米麥三石至二石有二等諸州錄事五石至三石有三等司理司法四石至三石有二等

司戶三石至二石有二等知縣令五石至三右有三等惟河南洛縣令隨戶口支簿尉三百二石有

三等四京軍廵判官四石軍監判官防團推官二石司天監丞四石主簿靈臺郎保障正二石已上

並給米麥入內內侍省供奉官四石殿前高品二石高班黃門入內內品管勾江輦祗應八輦應二

石打牧祗應一石五斗已上並給粳米祗候殿頭祗候高品祗候高班內品祗侯內品祗侯小內品

貼祗侯內品入內內品後苑內品後苑散內品三石雲韶部內品一石已上並給月糧惟雲韶內品

給細色內侍省供奉官三石殿頭高品高班二石黃門一石五斗已上並給粳米黃門內品在京人

事二石五斗兆班內品前殿祗候內品外處揀來幷城北班後苑把門內品掃灑院子及西京內品

與北班內品依舊在西京收管西京內品郢唐復州內品二石入內小黃門一石寄班小底四石已

上並給月糧惟入內小黃門給細色殿頭內侍入內高班一石米麥各一半熙寧二年中書門下言天

下選人奉部多之不一不足以勸廉吏欲月增米麥料錢縣令錄事參軍三百七十六員舊請米麥

三石者並增至四石司理司法司戶主簿縣尉二千五百一十三員舊請米麥兩石者並增至三石

防團軍事推官軍監判官一百七一二員舊請米麥二石者並增至三石每月通增米麥三千七十

餘石從之此祿粟之差也崇寧閒蔡京秉政吳居厚張康國輩

復增供給食料錢如京僕射俸外又請司空俸之

類其餘傔衣錢米並支本色餘執政皆然視元豊

制祿蓋倍增雲宋志宰相執政下有元隨傔人衣糧又有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

之給凡宰相樞密使至資政龍圉學士皆有之元世祖初定朝臣百司路

府州縣莫不有祿微而府吏胥徒亦贍養之成宗

大德七年始加給內外官吏米元志凡俸十兩以下人員每十兩給

米一斗十兩以上至二十五兩每員給米一石無米則騐其時直給價雖貴每石不過二十兩上都

大同隆興甘肅等處素非產米之地每石權給中統鈔二十五兩俸三定以上不給至大二

年詔隨朝官員及軍官俸改給至元鈔而罷其米

延祐七年命官吏俸以十分爲率給米三分元史諸官

員上任者不過初二日罷任者已過初五日給當月俸後官已去而前官被差者其俸兩給之軍官

差出者借俸歿於王事者借俸免徵大略元代之制錢鈔參半其制

度猶可考焉元志內外官俸數太師府太師俸一百四十貫米十五石資議參軍四十

五貫米四石五斗長史三十四貫米三石太傅太保府同中書省左丞相一百四十貫米十五石左

丞相同平章事一百二十八貫米十二石右丞相一百十八貫米十二石石丞同參知政事九十五

貫米九石五斗參議五十九貫米六石郎中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員外郎三十四貫米三石都事

二十八貫米三石客省使三十九貫米三石五斗副使次之直省舍人三十四貫米三石六部尙書

七十八貫米八石侍郎五十三貫米五石郎中三十四貫米三石員外郎二十八貫米三石主事二

十六貫米二石五斗戶部司計二十八貫米三石工部司程十八貫米二石刑部獄丞十一貫米一

石司籍提領十二貫米一石同提領次之樞密院知院一百二十九貫米十三石五斗同知次之副

樞九十五貫米九石五斗僉院九十貫米九石五斗同僉次之院判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御史臺

鄉史大夫一百十八貫米十二石中丞一百六貫米十一石侍御史九十六貫米九石五斗治書侍

御史九十貫米九石五斗殿中四十八貫米四石五斗知班十四貫米一石五斗監察御史二十八

貫米三石奎章閣學士院大學士一百一貫米十石五斗侍書學士九十五貫米九石五斗承制學

士七十八貫米八石供奉學士五十九貫米六石參書典簽鑑書博士授縫郎各有差太禧宗禋院

宣政院宣徽院等院使一百十八貫米十二石同知一百貫米十石副使次之僉院俸九十貫米九

石同簽次之院判又次之翰林國史院承旨一百十八貫米十二石學士一百六貫米十一石侍讀

學士九十五貫米九石五斗侍講學士同直學士五十九貫米六石待制三十九貫米三石五斗修

撰二十八貫米三石㦄奉二十五貫米二石編修二十二貫米二石檢閱同典簿二十貫米一石五

斗翰林院集賢院大學士同承旨餘並同上例中政院院使一百一貫米十石五斗同知八十二貫

米八石五斗僉院七十貫米七石五斗同僉五十九貫米六石太常禮儀院院使八十二貫米八石

五斗同知七十二員米七石五斗僉院四十八貫米四石五斗同僉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太祝二

十貫米一石五斗奉禮協律同通政院院使八千二貫米八石五斗同知七十貫米七石五斗副使

五十九貫米六石僉院四十八貫米四石五斗同僉四十四貫米四石五斗太宗正府也可扎魯忽

赤內一員一百十八貫米十二石二十七員八十二貫米八石五員六十七貫米六石五斗郎中三

十六員米三石五斗員外郎三十一貫米三石大司農同大司農一百十八貫米十二石大司農卿

一百三貫米十一石大司農少卿九十五貫米九石五斗大司農丞九十貫米九石五斗內史府內

史一百四十三貫中尉一百十六貫司馬八十三貫諮議四十六貫記室四十貫大都㽜守司㽜守

一百一貫米十石五斗同知八十二貫米八石五斗副㽜守五十九貫米六石㽜判四十二貫米四

石五斗都護府大都護八十二貫米八石五斗同知七十二貫米七石五斗副都護五十九貫米六

石崇福司司使八十二貫米八石同知七十貫米七石五斗副使五十九貫米六石司丞三十九貫

米三石五斗給事中五十三貫米五石左右侍儀奉御四十八貫米四石五鬥武備寺卿七十貫米

七石五斗同判五十九貫米六石少卿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寺丞三十九貫米三石五斗大僕寺

卿七十貫米七石五斗少卿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寺丞三十九貫米三百五斗尙舍寺太監四十

八貫米四石少監三十九貫米三石五斗監丞三十一貫米二石侍儀司侍儀使七十貫米七石五

鬥引進使四十八貫米四石五斗典簿二十五貫米二石拱衛司都指揮使七十貫米七石五斗副

都指揮使五十九貫米六石僉事四十八貫米四石內宰司內宰七十貫米七石五斗司丞四十五

貫米四石五斗延慶司延慶使一百貫同知六十三貫副使四十六貫司丞三十四貫米三石內五

司司卿七十貫米七石五斗少卿四十七貫米四石五斗司丞三十九貫米三石五斗京畿運司運

使五十六貫米六石同知三十九貫米三石五斗運副三十四貫米三石運判二十六貫米二石五

斗太府監卿七十貫米七石五斗太監五十九貫米六石少監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監丞三十九

貫米三石五斗國子監祭酒五十九貫米六石司業三十九貫米三石五斗監丞三十貫米三石博

士二十六貫米二石五斗太常博士回回國子慱士同𦔳敎二十二貫米二石敎授同學錄十一貫

宋五斗蒙古國子監固經正監卿七十貫米七石五斗太監五十貫米五石少監四十二貫米四石

五斗監丞三十四貫米三石闌遺監太監四十八貫米四石少監三十九貫米三石監丞三十一貫

米三石知事二十二貫米二石司天監提點五十九貫米六石司天監五十三貫米五石監丞三十

一貫米三石知事二十貫米一石五斗敎授十貫米一石管勾同司辰八貫米五斗學正押宿並同

回回司天監少監四十二貫米四石五斗餘同上都水監都水卿五十三貫米六石少監三十九貫

米三石五斗監丞三十貫米三石大都路達魯花赤一百三十貫縂管同副達魯花赤一百二十貫

同知八十貫治中同判官五十五貫推官五十貫行省左丞相二百貫平章政事一百六十六貫右

丞左丞同參知政事二百三十三貫郎中四十六貫員外郎三十貫宣慰司腹𥚃宣慰使五百八十

貫同知五百貫副使四百十六貫廉訪司廉訪使八十貫副使四十五貫僉事三十貫𥂁運司腹裏

運使一百二十貫同知五十貫副使三十五貫判官三十貫行省運使八十貫同知五十貫運副四

十貫判官三十貫上路達魯花赤八十貫搃管同同知四十貫治中三十貫判官二十貫推官十九

貫下路達魯花赤七十貫搃管同同知三十五貫判官二十貫推官十九貫散府達魯花赤六十貫

知府同知三十貫判官十八貫推官同上上州達魯花赤五十貫州尹同同知二十五貫判官十八

貫中州建魯花赤四十貫知州同同知二十貫判官十五貫下州達魯花赤三十貫知州同同知十

八貫判官十三貫吏目四十貫上縣達魯花赤二十貫縣尹同縣丞十五貫主簿十三貫縣尉十二

貫典史三十五貫廵檢十貫中縣達魯花赤十八貫縣尹同主簿十三貫縣尉十二貫典史三十五

貫下縣達魯花赤十七貫縣尹同主簿十二貫縣尉同典史三十五貫明興朝廷祿

制凡三曰宗藩祿初給親王五萬石旣以官吏軍

士廩給日廣因酌唐宋之制定爲萬石令米鈔兼

給其後支庶日蕃而民賦不足萬暦閒復頒要例

以限之此祿制之一也會典親王一萬石郡王工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

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六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公主及能

馬二千石郡主及儀賓八百石縣主及儀賓六百石郡君及儀賓四百石縣君及儀賓三百石鄉君

及儀賓三百石皇太子次嫡子幷庶子封郡王者與親王子封郡王者同女與親王女同郡王嫡長

子襲封者減郡王之曰公侯駙馬伯祿明初勲戚之家皆

賜官田以代常祿後令賜田還官仍以祿給之其

每歲本鈔支領之數皆取旨而後決多寡無一定

之法此祿制之二也會典魏國公五千石黔國公三千石成國公四千二百石

英國公三千二百石定國公二千五百石武定侯一千石鎮遠侯一千石武安侯一千石泰寧侯一

千石永康侯一千石隆平侯一千石寧陽侯一千石豊城侯五百石西寧侯一千一百石安遠侯一

千石陽武侯八百石恭順侯一千五百石保定侯八百石定西侯一千五百石撫寧侯一千二百石

懷寧侯一千石臨淮侯一千石懷遠侯一千石定遠侯一千石靈璧侯一千石駙馬都尉一千石成

安伯一千石興安伯一千石襄成伯一千石新寧伯一千石應城伯一千石平江伯一千石成山伯

一千石安鄉伯一千石遂安伯一千石忻城伯一千石武進伯八百石廣寧伯七百石清平伯八百

石崇信伯一千石彭城伯一千石惠安伯一千一百石靖遠伯一千石南寧伯一千石南祁伯八百

石宣城伯一千石彭武伯一千石武平伯一千石豊潤伯一千石懷柔伯一千石東寧伯八百石寧

晉伯八百石伏羌伯一千石武靖伯一千石誠意伯七百石新建伯一千石寧遠伯八百石

曰官祿有本色有折色本色三曰月米每月一石曰折

絹米折銀米折色二曰本色鈔曰絹布折鈔此祿

制之三也會典正一品一千四百四石從一品八百八十八石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從

二品五百七十六石正三品四百二十石從三品三百十二石正四品二百八十八石從四品二百

五十二石正五品一百九十二石從五品一百六十八石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六品九十六石正

七品九十石從七品八十四石正八品七十八石從八品七十二石正九品六十六石從九品六十

石武職府衛官俸給視文軄惟本色米折銀例每石二錢五分其月米折絹布鈔俱與文軄同優給

優養官視見仕惟月米亦如例折給不支本色武品止從六有試百戶月俸五石署試百戶月俸三

石米鈔兼支若三大營副參遊佐官每員月支米五石廵捕營提督幷參將亦如之京營選鋒把縂

官月支米三石廵捕中軍把縂官月支口糧九斗旗牌官半之以上因事別給者不在常祿之限

永樂二十二年增給在京文武官俸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增給

在京文武官及錦衣衛將軍縂小旗米各五斗襍軄及吏幷各衛縂小旗軍力士校尉人等有家屬

者米各四斗無家屬者各斗五升並凖俸糧之支鈔者宣德八年三月兼掌

行在戶部事禮部尙書胡濙奏請文武官七年分

俸鈔每石減舊數折鈔一十五貫以十分爲率七

分折與官絹每匹凖鈔四百貫三分折與官綿布

每匹准鈔二百貫從之濙初建議少師蹇義等力

持不可曰仁宗皇帝在春宮久深知百官折俸之

薄故卽位特增數倍此仁政也豈可違耶正統六

年二月戊辰廵按山東監察御史曹泰言書曰凡

厥正人旣富方穀今在外諸司文臣去家任遠妻

 子隨行祿厚者月給米不過三石薄者一石二石

 又多折鈔九載之閒仰事俯育之資道路往來之

 費親故問遺之需滿罷閒居之用其祿不贍則不

 免失其所守面陷於罪者多矣乞勅廷臣會量爲

 增益禆足養廉如是而仍有貪汚懲之無赦事下

 行在戶部格以定製不行正統六年十一月以原定糧一石給鈔十五貫

 今增十貫爲二十五貫十二年四月仍減爲十五貫景泰以後其制屢更

 七年二月令折俸鈔每七百貫與白金一兩天順元年正月言京官景泰七年折俸鈔俱准折銀從

 戶部奏請以官庫鈔少故也成化二年三月減在京文武官員折俸鈔先是米一石折錢二十五貫

 後爲戶部裁省定爲十五貫至是尙書馬昂又奏每石再首五貫從之時鈔法久不行新鈔一貫時

 佑不過十錢舊鈔僅一二錢甚至積之市肆過者不顧以十貫鈔折俸一石則是斗米一錢也成化

 七年十月戶部請以布一匹准折文武官員俸糧二十石舊例兩京文武官折色俸糧上半年給鈔

 下半年給蘓木胡椒至是戶部尙書楊鼐奏京庫椒木不足甲字庫多積綿布以時估計之濶白布

 一匹可准鈔二百貫請以布折米仍視折鈔例每十貫一石先是折俸鈔米一石鈔二十五貫漸減

 至十貫是時鈔法不行鈔一貫直二三錢是米一石僅直錢二三十文至是又折以布布一匹時估

 不通二三百錢而折米二十石則是米一石僅直十四五錢也是時有折鈔折布

 折銀之弊降而愈下而祿俸薄矣明制凡俸每一石折鈔二十貫

 每鈔二百貫折布一匹又定布一疋折銀三錢是十石之米折銀僅三錢也

國朝定𪔂以後兼用滿漢人而每歲俸廩皆於戶部

 康及各倉給之親王以下視明制爲優所以重天

 潢也世軄不論滿漢官皆恩及其子孫而年老殘

 疾者猶有故祿所以崇勲舊也百官俸廩皆給本

 色銀米而無故明折布折鈔之習所以體群下也

 至於書役之食於官者曰工食皆散見各省直經

 費中余故畧而不錄焉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