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插隊勞動好
幹部插隊勞動好 江西省革命委員會 精簡領導小組辦事組 1969年9月2日 |
|
《人民日報》開展《關於如何辦好「五·七」幹校的討論》,我們認為十分必要,這樣可以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根據毛主席光輝的《五·七指示》,響應毛主席「廣大幹部下放勞動」和「認真搞好鬥、批、改」的偉大號召,我省大批機關幹部,於去年十月以後,採取插隊落戶的形式,下放勞動。我們的做法是,以幹部為主體,加上教師、醫務人員、知識青年組成下放隊伍。一般的每個大隊有五、六名幹部,二、三名教師,一、二名醫務人員,十幾名知識青年。為了加強領導,縣、社、大隊各級革委會都有一名副主任主管這項工作,並成立由革委會成員、貧下中農代表和下放勞動人員代表組成的三結合下放幹部領導小組,生產隊成立再教育小組,在當地革委會的統一領導下,負責對下放勞動人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下放幹部學習解放軍,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生產隊設班,大隊設排,由貧下中農和下放勞動人員代表擔任班、排長,定期集中學習。在下放人員中,開展四好班排、五好戰士活動,與貧下中農結成「一幫一」、「一對紅」,讓下放勞動人員在三大革命鬥爭第一線,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經受鍛煉和考驗。
採取幹部下放插隊落戶的形式,使下放人員把廣大農村作為鍛煉、改造自己的大學校,以三大革命運動的第一線作課堂,以貧下中農作老師,「以農為主」,「兼學別樣」,「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和廣大群眾一起「批判資產階級」。他們又做群眾工作,積極宣傳毛澤東思想,普及和傳播文化、科學、衛生知識,成為破四舊、立四新的一支突擊力量。同時,協助基層領導班子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了參謀和助手作用。
這樣做,由於把廣大幹部下放到農村,就把精簡上層和加強基層很好地結合了起來;由於廣大幹部不但在勞動中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而且還要積極參加和幫助農村工作,就把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很好地結合了起來;由於大批幹部和城鎮居民下到農村,減少了城市人口,加強了農業戰線,就把執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同執行毛主席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十個月來的實踐證明,幹部下放插隊落戶,能夠加速廣大幹部的思想革命化,充分發揮廣大幹部的積極作用,推動農村的斗、批、改和其他各項工作,是一種實踐《五·七指示》的好形式。
我們實踐的時間較短,經驗不多,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熱烈歡迎《人民日報》開展的這一討論,衷心期望學習兄弟地區「五·七」幹校和幹部下放勞動的好辦法、好經驗。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