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平定凖噶爾方略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平定凖噶爾方略 前編卷首

  平定準噶爾方畧序
  平定準噶爾方畧書成纂言者以序請夫序者所以敘其事之本末而因文以悉其肯綮也事之本末則方略三編盡之矣太學之碑磨崖之銘西師之詩開惑之論亦既悉其肯綮矣如是則可以不煩重序雖然五年之間大勲兩集又十年而後書成是不可以無序且朔漠金川前例具在也乃允其請而為之序曰功不可以虛成名不可以偽立幸不可以屢徼志不可以少侈夫用兵中國自古為難而況踰沙漠天山萬里而遙乎旰斯宵斯劼劬以至有成功非虛而名非偽是僅可免後人之指摘耳若夫揚揚自詡以為誠若能操必勝之劵則不惟致物議而貽口實於心亦誠恧若也藉衆之力幸底扵績然我士卒之攖鋒鏑者不為少矣故此書之輯率因忠魂義魄不忍令其冺滅無聞具載以誌之而猶不在於擴土開疆之為也既平準噶爾延及回部悉主悉臣耕作賦役興焉此亦一再徼幸矣而猶不自知足欲屢試我鋭而別有圖是志侈也志侈者不祥故近曰撤征緬之㫖甫降而彼適投誠我兵振旅以還告成事焉此非盈虛消息之理捷若響應乎是則此序之作不惟迴思而若有驚亦且永圖而懷有戒也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仲春月吉御筆











  恭
  進平定準噶爾方畧表


  上言欽惟我
  皇上
  神謨廣運
  義問遐宣
  徳耀軒弧地絡拻紫濛之野
  化覃禹服天山鞏白阜之圖拓二萬里甌脫而遙共球翕集越廿八宿經躔以外疆索閎開周原排築舎之謀
  握珠鈐於獨斷大漠奏犁庭之績
  懸金鏡於先幾師期甫再閏而不踰
  廟算為百王所未有碣樹龍堆絶徼流沙詎盡提封
  觚操虎觀新編聚米宜昭
  方畧曰前曰正曰續彚
  三朝之訓典而兼賅系日系月系年書兩部之蕩平而悉備原夫𫝊標西域錄著班書鎮啟北庭事詳唐籍繞陽闗而保塞外孫之國空傳度隂磧以懸兵都䕶之官旋罷難堅約束焉耆王則侍子終歸畧受羈縻吐谷渾則降番欲散矧復湟流地限徒矜貢馬之連羣要知蒟醬名髙究屬乗槎之鑿空創非常而立極
  奇功實待於
  聖人擴無外以恢紘
  盛事獨超於亙古溯自阿魯台之部別為準噶爾之名顧實汗既老上初強噶爾丹遂夜郎自大四部本伊脣齒雄心已侈鯨吞七旗繄我藩籬狡計將罹蠶食洪惟我
  聖祖仁皇帝親征三駕兇渠仰藥以歸骸爰逮我世宗憲皇帝大武一匡逆孽輸琛而表界惡未盈於五稔姑稍寛畫斧之期亂彌扇於九黎將自遘焚巢之禍葢威畏徳懷之並用實
  天時人事之猶須當
  聖主之初元正
  神機之黙運乃閧蟻頻經埽穴終焉推刃相尋亡猿亦効𣢾闗正爾操刀宜割迓壺簞以載道競傾馬乳之漿蹴廬帳於窮荒竟折狼頭之纛厄魯特燎原孰避及時春雨其蘇綽羅斯因壘皆降所過秋毫無犯右師麾蝥先濟俄傳頡利之宵奔別部捧檄偕來已見兠題之面縛將欲性馴虎落分封存衛拉之規何期脣沸鴞音交扇起伊犁之黨比烝徒勢集怒螳猶覬當車而小醜途窮毚兔豈容擇窟邏騎徠大宛汗血共期殊母寡之頭窮鱗剰羅剎遊魂早見瘞蚩尤之髀舉虺潛之逆種莫請灰釘暨烏合之兇徒均膏齊斧
  籌萬全而安袵席因一舉而靖欃槍至分部於花門原連疆於蔥嶺責延留之納稅誰憐力盡鞭笞等阿惡之拘酋久已命懸湯火詎入檻之纍囚方釋鷹竟離鞲迨乗軺之節使被遮豺還當道實難期於人理寧得逭乎
  天誅是用
  申命元戎龔行
  顯罰下諸城而斷臂白山之士氣胥騰隃重險以攻心黒水之軍聲協應乍睹朽紅囷滿三單因雪窖之糧旋聞鼓角地鳴萬地躡窪池之騎維
  睿畫早周乎前事六師疑天上而來況聲威尤懾夫後援二豎尚井中而坐伊西洱風雲合陣於䰄之棄甲何多拔達山草木知兵巨骨之専車遂致於是收其種落初興司馬之屯定厥租庸更置宜禾之尉從茲出玉門而風和吹篴開繡壤而雨潤翻犁測月𩨸以分疆正緯度東西之次越繩崖而表景總金山南北之圖查拉則花蘂翻新不數車師白疊騰格則幕文別鑄全銷安息金錢邊營苜蓿千羣不費市臺之採購逺堠黍稌萬𤰕無煩農部之輓輸矧月盈璇璧之河嵗致崑波撈玉露浥葡萄之圃人霑閬苑分漿大都督門戶持麾扼蛇陣適中之勢副校尉輔車列鑰規犬牙相制之形秋嚴乗障之烽𤓰期及而一軍番戍春荷釃渠之鍤栁中屯而六郡催耕羣欣通道痕都五印度同遊化宇自悔陸梁烏什一丸泥立墮孤城彎庭氏之神弓櫱芽盡折按形方之要籍灰燼全消葢惟屢變而愈康
  天授若符乎左券以故一勞而永逸
  神謀適契乎中權者也今試溯牙璋之初發洎玉斧
  之長驅實承
  鴻貺而方臻用展
  龍韜而屢捷臚奉常以紀績際㑹
  昌辰譜棡鼓以宣音鋪陳
  偉伐既
  施仁而布澤還
  飾喜以崇儀
  郊勞臺邊鐃鐲和甘涼之曲
  策勲閣下丹青傳褒鄂之姿因覘
  聖武之布昭進頌
  奎章之炳煥提要揭雲霄之指鐸振聾鄉盤空鐫金石之文星輝昧谷火敦腦粘天浪靜慶
  王師洗甲而還狼居胥冠日峰髙瞻
  天筆勒銘其上維居中以制外包九天十地而運斡璇樞用原始以要終括二典三謨而文刋玉律莫不六條頒格長貽奠枕之安九域歸懷益見鞏甌之固準天保採薇以出治頌聲之作昭然邁握機鈎要而成經軍志之言粹矣等忝効編摩預聞
  密勿警銅籤而候燎毎聴五夜之
  傳宣紬石室而濡毫寧藉一辭之潤色匝月再呈夫乙覽為書百七十卷而奇程功託始於亥春閲時十
  有五年之久欽
  大業之守而兼創集
  靈臺偃伯之庥仰
  淵衷之謙以持盈徴
  冊府傳心之要等無任瞻
  天仰
  聖踴躍歡忭之至謹奉
  表恭
  進以
  聞


  正總裁
  ︵字位過密 無法顯示︶       傅 恆
  ︵字位過密 無法顯示︶       來 保兵 部 尚 書 一 等 誠 勇 公 班 第
  經筵講官太子太傅吏部尚書       汪由敦
  ︵字位過密 無法顯示︶       劉太子
  ︵字位過密 無法顯示︶       尹繼善副總裁
  ︵字位過密 無法顯示︶        兆 恵
  ︵字位過密 無法顯示︶        鄂容安理  藩  院  尚  書納延泰署 理  戶  部 侍  郎雅爾哈善
  經筵曰講官起居注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劉 綸戶  部  左  侍  郎三 泰經筵講官工部尚書兼管順天府事務裘曰修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戶部尚書于敏中
  太子太保議政大臣刑部尚書署理伊犁將軍舒赫德
  ︵字位過密 無法顯示︶     阿里袞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兵部尚書阿 桂︵字位過密 無法顯示︶   福隆安
  戶  部  右  侍  郎索 琳提調官
  戶  部  員  外  郎巴延三內   閣   侍   讀馬 燝戶   部   郎   中楊承曾吏   部   郎   中袁守侗吏   部   郎   中額爾景額吏   部   郎   中眭朝棟戶  部  員  外  郎珠魯訥戶   部   主   事馮光熊江 西 道 監 察 御 史毛永燮戶  部  員  外  郎慶桂
  吏  部  員  外  郎顧 雲鴻  臚  寺  少  卿劉秉恬戶   部   郎   中傅 顯戶 部 銀 庫 員 外 郎博清額刑   部   主   事王 昶內 閣  侍  讀 學  士伊克坦布貴 州 道 監 察 御 史張 霽
  內   閣    侍   讀孫士毅刑   部   郎   中保 成戶   部   主   事陳繩祖戶  部  員  外  郎富森布內   閣      書劉謹之收掌官
  內   閣      書巴尼渾刑   部   郎   中張若渟中 書  科  筆 帖 式勒 保
  內    閣        書毛應藻吏   部   員   外  郎鄭步雲宗   人   府   主  事馮應榴
  內    閣    侍    讀盛 住吏   部   筆   帖  式特昇額
  內    閣        書洪 朴總纂官
  內  閣  侍  讀  學  士福 德河 南 道  監  察  御 史趙 瑛
  光   祿    寺    卿申 甫
  翰  林   院   編    修蔣雍植滿纂修官
  兵   部   員   外   郎色爾布戶  部 顏  料  庫 司  庫書 璸理   藩   院   郎   中法福立內 閣 學 士 兼 禮 部 侍 郎栢 琨翰  林  院  侍  講成 策工  部  員  外  郎海 寧刑   部   主   事明 德漢纂修官
  翰 林 院 侍 講 學 士禇廷璋起  居  注  主  事阮葵生
  內  閣       書嚴長明宗  人  府  主  事陸錫熊翰  林  院  編  修汪存寛翰  林  院  編  修曹仁虎翰  林  院  編  修陸費墀禮   部   主   事沈世煒陜 西 道 監 察 御 史金雲槐吏   部   主   事汪孟鋗詹事府左春 坊 左 中 允彭 冠校對官
  內   閣      書王嵩柱內   閣      書周發春內   閣      書金 榜翰 林  院 庻 吉  士呉壽昌內   閣      書王 鑾內   閣      書許祖京內   閣      書郭元漋內   閣      書朱芫星
  內    閣     書張 培繙譯官
  刑   部   郎   中伊蘭泰緞  疋  庫  大  使蘇成額光  祿  寺  署  正伊爾登額戶  部  員  外  郎西 成內   閣      書呈 麟光  祿  寺  署  正卓 林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三
  平定準噶爾方略總目   紀事本末類
  前編
  卷一
  康熙三十九年七月乙未至五十四年四月乙未
  卷二
  康熙五十四年五月甲辰至八月壬辰
  卷三
  康熙五十四年九月戊戌至五十五年十二月乙夘
  卷四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壬申至五十七年二月己酉
  卷五
  康熙五十七年三月癸亥至十二月庚午
  卷六
  康熙五十八年正月戊戌至九月乙未
  卷七
  康熙五十八年十月丙寅至五十九年九月壬午
  卷八
  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庚戌至六十年三月庚寅
  卷九
  康熙六十年四月癸巳至十二月癸未
  卷十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庚子至十月辛未
  卷十一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至雍正元年七月丙午
  卷十二
  雍正元年八月甲子至十一月甲辰
  卷十三
  雍正元年十二月戊申至二年三月癸夘
  卷十四
  雍正二年四月乙巳至九月癸夘
  卷十五
  雍正二年十月癸酉至三年五月己未
  卷十六
  雍正三年六月戊辰至四年十一月乙未
  卷十七
  雍正五年正月丁巳至六年九月丁丑
  卷十八
  雍正六年十一月甲子至七年四月甲辰
  卷十九
  雍正七年五月乙巳至十二月己未
  卷二十
  雍正八年二月戊辰至十二月甲子
  卷二十一
  雍正九年正月戊辰至二月乙夘
  卷二十二
  雍正九年二月戊午至四月庚子
  卷二十三
  雍正九年四月丙午至六月乙酉
  卷二十四
  雍正九年六月庚戌至七月甲申
  卷二十五
  雍正九年七月丙戌至八月丁巳
  卷二十六
  雍正九年九月癸亥至十月乙夘
  卷二十七
  雍正九年十月乙夘至十一月辛未
  卷二十八
  雍正九年十一月辛未至十二月丁亥
  卷二十九
  雍正十年二月乙丑至四月乙巳
  卷三十
  雍正十年五月甲子至八月癸亥
  卷三十一
  雍正十年八月庚午至九月癸丑
  卷三十二
  雍正十年十月丙辰至十一月乙未
  卷三十三
  雍正十年十一月庚子至十一年二月丙子
  卷三十四
  雍正十一年三月壬午至八月丙子
  卷三十五
  雍正十一年九月辛巳至十二年六月庚午
  卷三十六
  雍正十二年七月丁丑至十三年三月辛巳
  卷三十七
  雍正十三年四月丙午至五月戊辰
  卷三十八
  雍正十三年六月癸酉至八月丙戌
  卷三十九
  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至十二月壬辰
  卷四十
  乾隆元年正月己亥至癸亥
  卷四十一
  乾隆元年二月戊辰至四月壬辰
  卷四十二
  乾隆元年五月庚子至十二月戊寅
  卷四十三
  乾隆二年正月壬子至三年三月辛未
  卷四十四
  乾隆三年四月辛夘至四年十二月丙申
  卷四十五
  乾隆五年正月甲寅至十一月己丑
  卷四十六
  乾隆六年正月戊辰至七年十一月甲申
  卷四十七
  乾隆七年十二月戊子至九年三月甲辰
  卷四十八
  乾隆九年四月乙亥至十年十二月戊午
  卷四十九
  乾隆十一年正月甲戌至十二月己丑
  卷五十
  乾隆十二年正月壬辰至十二月己亥
  卷五十一
  乾隆十三年正月癸夘至十一月丙辰
  卷五十二
  乾隆十四年四月庚申至十五年十二月壬辰
  卷五十三
  乾隆十六年正月戊申至十二月丙午
  卷五十四
  乾隆十七年正月乙亥至十八年九月壬申
  正編
  卷一
  乾隆十八年十一月甲戌至十九年二月乙巳
  卷二
  乾隆十九年三月壬子至五月丁未
  卷三
  乾隆十九年六月丁巳至八月乙亥
  卷四
  乾隆十九年九月辛巳至十二月癸酉
  卷五
  乾隆二十年正月丙子至壬辰
  卷六
  乾隆二十年正月癸巳至二月甲寅
  卷七
  乾隆二十年二月丙辰至丙寅
  卷八
  乾隆二十年二月丙寅至三月戊子
  卷九
  乾隆二十年三月庚寅至四月戊申
  卷十
  乾隆二十年四月庚戌至丁夘
  卷十一
  乾隆二十年四月己巳至五月癸未
  卷十二
  乾隆二十年五月甲申至癸巳
  卷十三
  乾隆二十年五月乙未至六月丁巳
  卷十四
  乾隆二十年六月戊午至戊辰
  卷十五
  乾隆二十年六月庚午至七月戊子
  卷十六
  乾隆二十年七月癸巳至八月辛酉
  卷十七
  乾隆二十年八月癸亥至九月辛巳
  卷十八
  乾隆二十年九月壬午至丙申
  卷十九
  乾隆二十年九月丁酉至十月丙辰
  卷二十
  乾隆二十年十月丁巳至己巳
  卷二十一
  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庚午至癸未
  卷二十二
  乾隆二十年十一月乙酉至十二月甲辰
  卷二十三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乙巳至乙丑
  卷二十四
  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庚午至戊戌
  卷二十五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庚子至三月乙亥
  卷二十六
  乾隆二十一年三月丙辰至四月丁未
  卷二十七
  乾隆二十一年四月戊申至五月壬申
  卷二十八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癸酉至六月丙午
  卷二十九
  乾隆二十一年六月丁未至七月丙戌
  卷三十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丁亥至八月乙丑
  卷三十一
  乾隆二十一年九月丙寅至閏九月乙巳
  卷三十二
  乾隆二十一年閏九月丙午至十月癸酉
  卷三十三
  乾隆二十一年十月乙亥至十一月丁未
  卷三十四
  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戊申至十二月丙子
  卷三十五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戊寅至二十二年正月壬寅
  卷三十六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癸夘至二月庚午
  卷三十七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癸酉至三月壬寅
  卷三十八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癸夘至四月丁丑
  卷三十九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己夘至五月庚戌
  卷四十
  乾隆二十二年五月辛亥至六月乙酉
  卷四十一
  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丙戌至七月乙夘
  卷四十二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丙辰至八月乙亥
  卷四十三
  乾隆二十二年八月己夘至九月壬寅
  卷四十四
  乾隆二十二年九月丙午至十月丙寅
  卷四十五
  乾隆二十二年十月丁夘至十一月癸巳
  卷四十六
  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乙未至戊午
  卷四十七
  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辛酉至丙戌
  卷四十八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己丑至丁未
  卷四十九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戊申至二月壬戌
  卷五十
  乾隆二十三年二              癸亥至癸未
  卷五十一
  乾隆二十三年二月甲申至三月庚子
  卷五十二
  乾隆二十三年三月辛丑至甲寅
  卷五十三
  乾隆二十三年四月丁巳至丁夘
  卷五十四
  乾隆二十三年四月戊辰至乙酉
  卷五十五
  乾隆二十三年五月丙戌至壬子
  卷五十六
  乾隆二十三年五月癸丑至六月戊辰
  卷五十七
  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己巳至甲申
  卷五十八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乙酉至癸夘
  卷五十九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甲辰至八月己未
  卷六十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庚申至壬午
  卷六十一
  乾隆二十三年九月甲申至壬寅
  卷六十二
  乾隆二十三年九月甲辰至十月壬戌
  卷六十三
  乾隆二十三年十月癸亥至十一月丙申
  卷六十四
  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酉至丙午
  卷六十五
  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未至十二月戊辰
  卷六十六
  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己巳至二十四年正月己丑
  卷六十七
  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庚寅至二月癸丑
  卷六十八
  乾隆二十四年二月丙辰至己巳
  卷六十九
  乾隆二十四年二月庚午至三月甲申
  卷七十
  乾隆二十四年三月甲申至戊申
  卷七十一
  乾隆二十四年四月辛亥至甲戌
  卷七十二
  乾隆二十四年四月乙亥至五月壬寅
  卷七十三
  乾隆二十四年五月甲辰至六月丙子
  卷七十四
  乾隆二十四年六月丁丑至閏六月癸夘
  卷七十五
  乾隆二十四年閏六月甲辰至七月庚午
  卷七十六
  乾隆二十四年七月辛未至八月丙申
  卷七十七
  乾隆二十四年八月辛丑至九月壬子
  卷七十八
  乾隆二十四年九月癸丑至己巳
  卷七十九
  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庚午至丁丑
  卷八十
  乾隆二十四年十月戊寅至己亥
  卷八十一
  乾隆二十四年十月庚子至丙午
  卷八十二
  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至丙子
  卷八十三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丁丑至丙午
  卷八十四
  乾隆二十五年正月戊申至乙亥
  卷八十五
  乾隆二十五年二月丙子至三月戊申
  續編
  卷一
  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庚戌至四月戊寅
  卷二
  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庚辰至戊午
  卷三
  乾隆二十五年五月辛酉至六月丁亥
  卷四
  乾隆二十五年六月戊子至七月辛酉
  卷五
  乾隆二十五年七月丙寅至八月己亥
  卷六
  乾隆二十五年九月癸夘至十月甲申
  卷七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壬辰至十一月己巳
  卷八
  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辛未至丁酉
  卷九
  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壬寅至二月丁亥
  卷十
  乾隆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至三月戊辰
  卷十一
  乾隆二十六年四月戊寅至五月丙寅
  卷十二
  乾隆二十六年六月壬申至七月丙寅
  卷十三
  乾隆二十六年八月庚午至九月乙丑
  卷十四
  乾隆二十六年十月丁夘至十一月癸亥
  卷十五
  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丙寅至二十七年二月庚寅
  卷十六
  乾隆二十七年三月甲午至四月辛夘
  卷十七
  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庚子至七月庚寅
  卷十八
  乾隆二十七年八月壬辰至十月癸夘
  卷十九
  乾隆二十七年十月乙巳至十二月丁巳
  卷二十
  乾隆二十八年正月辛酉至二月丙辰
  卷二十一
  乾隆二十八年三月戊午至五月丙戌
  卷二十二
  乾隆二十八年六月庚寅至九月癸未
  卷二十三
  乾隆二十八年十月乙酉至十二月丁未
  卷二十四
  乾隆二十九年正月甲寅至三月戊寅
  卷二十五
  乾隆二十九年四月癸未至六月辛酉
  卷二十六
  乾隆二十九年七月癸丑至九月戊寅
  卷二十七
  乾隆二十九年十月庚辰至十二月甲辰
  卷二十八
  乾隆三十年正月乙酉至閏二月乙亥
  卷二十九
  乾隆三十年三月丙子至壬寅
  卷三十
  乾隆三十年四月丁未至五月甲辰
  卷三十一
  乾隆三十年六月丙午至七月壬寅
  卷三十二
  乾隆三十年八月戊申至十一月庚寅
  等謹案
  平定準噶爾方略一百七十一卷乾隆三十五年
  大學士傅恆等編纂
  表進分前編正編續編各為卷次蓋準噶爾部落本出有元阿魯台之部其後譯譌為厄魯特自
  國初天聰間即遣使朝貢順治中
  錫以封爵迨噶爾丹自立漸肆桀驁侵我屬國聖祖仁皇帝親討平之詳載於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至其後嗣復梗化納叛同惡世
  濟雍正中嘗
  命討之諸酋悔罪待命逮我
  皇上徳威遐播許其通貢通市
  恩至渥也自達瓦齊竊位自失其道舉部離心面內歸誠者踵至爰溯自康熙三十九年迄於乾隆十八年之事緝為前編凡五十四卷繼是都爾伯特台吉䇿凌䇿凌烏巴什輝特台吉阿睦爾撤納等先後內屬
  皇上神武內斷決䇿
  命將分路致討未浹月而直抵伊犂大漠以北𫝊
  檄底定縛獻達瓦齊於
  闕下方將衆建渠長分領其部無何阿睦爾撤納偝
  恩作孽復勞師旅追𠞰賊渠函骨遐方大定而逆回大小和卓木旋肆反噬爰即伊犂凱旋之師移討之於是葉爾羌喀什噶爾諸城以次撫定而拔達山汗素爾坦沙遂擊殺二酋獻馘軍門大武告成邊陲永靖爰紀乾隆十八年十一月以後訖於二十五年三月戊申之事為正編凡八十五卷是月庚戌以後至三十年十一月凡善後經久設官置屯定賦鑄錢諸政及極邊新附諸部事宜為續編凡三十二卷於
  列聖垂謨經逺暨我
  皇上始而撫綏駕馭繼而
  決幾制勝以及奏凱後持盈保奏為遐方籌久安
  之
  盛心實政一一臚載西師顛末具見於
  御製詩篇及
  告成勒銘諸碑文昭如日月是編所載按次條系彌為詳悉雲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