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幼幼新書/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十六(咳嗽諸疾) 凡十一門

[編輯]

咳嗽第一

[編輯]

《巢氏病源》小兒嗽候∶嗽者,由風寒傷於肺也。肺主氣,候皮毛,而俞在於背。小兒解脫,風寒傷皮毛,故因從肺俞入傷肺,肺感寒即嗽也。故小兒生須常暖背,夏月亦鬚生單背襠。若背冷得嗽,月內不可治,百日內嗽者,十中一兩瘥耳。

《嬰孺》論曰∶嗽病所生,兒離其母,獨居而啼,其氣未定,因而乳之,啼時陰陽俱盛,虛實更作,肺胃受邪,故令兒嗽。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嗽病症∶小兒發嗽,由風寒傷於肺,月內小兒不可治也。百日內嗽者,十中可一兩全活爾。宜先進麥湯散二、三服(方見傷寒發斑門中),以金花散二、三服(方見本門),間觀音散二、三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大凡小兒,尤宜慎風,不可使嗽。

錢乙論咳嗽雲∶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間,肺氣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實,非久病也。其症面赤、痰盛、身熱。法當以葶藶丸下之(方未見),若久者不可下也。十一月、十二月患嗽者,乃傷風嗽也,風從背脊第三椎肺俞穴入也,當以麻黃湯汗之(方未見)。有熱證面赤、飲水涎熱、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桔湯治之(方見實熱門中)。

若五、七日間,其症身熱痰盛、唾粘者,以褊銀丸下之(方見痰涎門中)。有肺盛者,咳而後喘、面腫,欲飲水,有不飲水者,其身即熱,以瀉白散瀉之(方見喘咳上氣門中)。若傷風咳嗽,五、七日無熱證而但嗽者,亦葶藶丸下之(方未見),後用化痰藥。有肺虛者,咳而哽氣,時時長出氣,喉中有聲,此久病也,以阿膠散補之(方見喘咳上氣門中)。痰盛者,先實脾,從以褊銀丸微下之(方見同前)。涎退即補肺,補肺如上法。有嗽而吐水,或青綠水者,以百祥丸下之。(方見瘡疹倒 門中。)有嗽而吐痰涎、乳食者,以白餅子下之(方見搐搦門中)。有嗽而略膿血者,乃肺熱,食後服甘桔湯(方見同前)。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膠散補之(方見同前)。咳而痰實不甚,喘而面赤、時飲水者,可褊銀丸下之(方見同前)。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補之,更量虛實,以意增損。

錢乙論嗽病訣死雲∶東都藥鋪,杜氏有子五歲,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始得嗽而吐痰,乃外風寒搐入肺經,今肺病嗽而吐痰,風在肺中故也。宜以麻黃輩發散,後用涼藥壓之即愈。時醫與鐵粉丸、半夏丸、褊銀丸諸法下之,其肺即虛而嗽甚,至春三月間尚未愈。召錢氏視之,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氣,又時長出氣。

錢曰∶病困十已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氣王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時也。嗽者肺之病,肺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虛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也。復為肝所勝,此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氣、長出氣也。錢急與瀉青丸瀉之(方見驚熱門中),後與阿膠散實肺(方見同前)。次日面青而不光,錢又補肺,而嗽如前。錢又瀉肝,瀉肝未已,又加肺虛,唇白如練。錢曰∶此病必死,不可治也。何者?肝大王,而肺虛絕,肺病不得其時而肝勝之。今三瀉肝而肺病不退,三補肺而肺證猶虛,此不久生,故言死也。此證病於秋者,十救三四;春夏者,十難救一。果大喘而死。

《嬰童寶鑑》咳嗽死候∶嗽而眼時上視,下青黑糞。

《五關貫真珠囊》小兒咳嗽候∶因乳哺無節,傷於肺,或乳之,次與氣相衝,氣乳相衝於肺,故令氣逆而嗽也。

《惠眼觀證》∶凡生下一月至百日,或周歲,或三、五歲以上嗽分數種∶有奶下嗽者,因吃熱奶傷肺而得,只下溫肺散(方見疳嗽門中)及人參膏塗唇(方見本門中)。有 嗽,氣急嗽速,早起眼腫,乃下渾金丹(方見咳嗽作呀呷聲門中);量大小與,吐下涎,即用勻氣化涎、涼心肺藥服之。有疳嗽者,此因久瀉,脾胃虛,上嗽發熱,攻擊心氣,宜先以疳藥蘆薈丸(方是人常服者)夾烏犀丸(方見肥疳門中)服之,後用退心熱及防己丸治之(方見疳嗽門中)。有傷寒嗽者,此因客風在肺,其肺氣伏熱,嗽後多吐,宜以金粉散治之(方見傷風嗽門)。上件諸般嗽,如脾胃氣實,胸膈太壅,先以鮮湯丸利之(方見急慢驚風門中。)

茅先生小兒受咳嗽死候歌∶

咳嗽胸高喘氣粗,眼睛上視定還除,時時下糞青並黑,不食看看命即無。

葛氏《肘後》療小兒咳嗽方。

紫菀(六分) 貝母(二分) 款冬花(一分)

上搗為散。每服如豆大,着乳頭上,令兒和乳咽之,日三、四。乳母勿食大咸醋物。《聖惠》用清粥飲調一字。

《千金》治少小嗽八味生薑煎方

生薑(七兩) 乾薑(四兩) 桂心(二兩) 甘草 款冬花 紫菀(各三兩) 杏仁 蜜(各一升)

上合諸藥末之,微火上煎,取如飴 ,量其大小多少,與兒含咽之。百日小兒如棗核許,日四、五服,甚有驗。

《千金》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聲咳吐乳,嘔逆、暴嗽、晝夜不得息。桂枝湯方

桂枝(半兩) 甘草(二兩半) 紫菀(十八銖) 麥門冬(一兩十八銖)

上四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綿着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四、五過與之,節乳哺。

《千金》治小兒嗽,日中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復啼。四物款冬丸方

款冬花 紫菀(各一兩半) 桂心(半兩) 伏龍肝(六銖)

上末之,蜜和如泥,取如棗核大,敷乳頭上,令兒飲之,日三敷之,漸漸令兒飲之。

孫真人治小兒咳嗽方。

生薑(四兩)

上銼碎,水五升,煎湯與兒沐浴。

《仙人水鑒》小兒百日內嗽逆不止方。

咳嗽不止使神攻,梔子乾薑力不同,乳煎一合分三分,必定獲安五臟通。

上此是五臟氣不和,小孩子不宜大藥。

《外台》∶《短劇》療少小咳嗽、腹脹。七物小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研) 紫菀(各二分) 黃芩 甘草(炙) 麻黃(去節) 生薑 桂心(各一分)

上藥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忌如常法。

《外台》∶《短劇》又療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嘔逆,晝夜不得息。四物湯方

桔梗 紫菀(各三分) 甘草(炙,一分) 麥門冬(去心,七分)

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為度。《千金》有桂心無桔梗,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以綿着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四、五過與,節哺乳。

《外台》∶劉氏療小兒咳嗽,不得臥方。

甘草(炙,六分) 桔梗(四分) 桑白皮 貝母 茯苓(各三分) 大青 吳藍 五味子 人參(各二分)

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量多少、大小與服。忌如常法。

《勝金方》治小兒咳嗽。

上以蜂房二兩,淨洗蜂糞及泥土,以快火燒為灰。每服一字,飯飲下。

《聖惠》治小兒心胸煩悶,體熱咳嗽。天門冬散方

天門冬(去心,焙) 桑根白皮(銼) 赤茯苓 柴胡(去苗) 百合 紫菀(洗去苗土) 藍葉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咳嗽,胸中滿悶,不欲乳食。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桔梗(去蘆頭) 雞蘇 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 人參(去蘆頭。各一分)

貝母(煨微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燈心十莖,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嗽,壯熱,胸膈壅滯。麥門冬煎方

麥門冬(去心,一兩) 生薑(半兩,汁) 酥蜜(各二合) 杏仁(湯浸,去皮尖,二兩)

上件藥,先以水一大盞,煎麥門冬及杏仁至四分,入沙盆內研,絞取汁,卻入銀器中;次內生薑汁等,以熳火熬成膏,收於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茶匙,日三服,夜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卒得咳嗽,吐乳。桔梗散方

桔梗 人參(去蘆頭)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分) 甘草(炙略赤,銼) 麥門冬(去心,焙) 紫菀(去苗土。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以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咳嗽、頭熱、令乳母服。百部散方

百部 貝母(煨黃) 紫菀(洗去苗土) 葛根(銼。各一兩) 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二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服食後令兒飲乳甚佳。

《博濟方》治大人、小兒咳嗽大妙。犀灰散

巴豆 杏仁(去尖) 半夏(各等分)

上用一合子盛之,以赤石脂閉縫了;用三斤炭火 ,令透赤即取出,放冷,細研如粉。小兒半字,淡薑湯調下。大人咳嗽,薑湯下一字。

《靈苑》治小兒咳嗽。金杏煎丸

杏仁(四十九個,去皮尖,生研) 栝萎(大者一枚) 不 皂角(一錠,捶碎) 生百部(一兩。三味各用水 ,搗碎,絞取濃汁)

以上入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入後藥∶

牽牛子(搗一味末,一兩) 木香(半兩,為細末)

上入煎藥膏內,杵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用糯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丸數。

茅先生小兒咳嗽雌黃丸方

雌黃(細研) 雞內金(是雞糞黃) 延胡索 半夏(生用)

上件各等分,為末,用棗肉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十丸,用燈心湯吞下。(與呀呷門《惠眼觀證》內金丸同。

為各有牽引,故兼存之。)

茅先生治小兒咳嗽,金杏丸方

杏仁(去皮尖) 漢防己 甜葶藶 馬兜苓(去皮)

上等分為末,用蜜和丸如○此大。每服十丸,用麥門冬湯吞下。

茅先生小兒是嗽奶。豆膏

栝萎瓤 蜜(各半盞) 人參 鉛白霜(各半兩) 陳槐花(一分) 栝萎子(一百二十粒)

上將栝萎瓤及蜜煉成膏,入諸藥末,同為膏。每服一大黃豆大,用杏仁煎湯調服之。

《嬰孺》治小兒嗽,體羸弱不堪治者。貝母煎方

貝母 杏仁(研泥。各六分) 升麻 甘草(炙) 黃芩(各三分) 紫菀(三分半) 款冬花(二分) 蜣 (五個,去羽)

上為末,以蜜二斤和末,入銅器中沸煎,湯內煎之,不住手攪如飴,煎成拍合收,以匕抄棗核大。一歲啖七粒,日四、五服,百日兒四、五枚,量兒與之。

《嬰孺》治小兒嗽方。

紫菀 射干(各五分) 貝母 升麻(各十分) 杏仁(研成膏,別入) 柴胡 茯苓 芍藥 黃芩(各八分) 甘草(四分,炙) 枳殼(六分,炒) 竹葉(切,一升) 蜜(十合)

上以水三升,煮及一升八合,去滓;下杏膏、蜜,熳火煎取一升六合,一歲兒服一合。

《嬰孺》治少小兒嗽。生薑煎方

生薑(七兩) 乾薑 桂心 杏仁(各二兩) 甘草 紫菀(各三兩) 款冬花(三合) 蜜(一升)

上微火煎如飴,含棗核大一枚,咽汁,日進四、五服;如百日兒,含半棗許。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嬰孩咳嗽。金花散方

鬱金 防風 半夏(各一分) 巴豆(二十一粒) 皂角(一莖)

上以水一升於銀器內煮,令干,去巴豆、皂角不用,以溫湯澤洗,餘三味焙乾為末。每服嬰孺一字,二、三歲半錢或一錢,薄荷蜜熟水調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不因傷風得嗽,名曰胃氣嗽。藿香散方

藿香(二十一葉) 枳殼(二片,用濕紙裹,煨令熟) 蚌粉(一塊,如枳殼大)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蜜飯飲調下,不過二、三服安。

張渙馬兜苓丹方治小兒肺壅咳嗽,大便不利。

馬兜苓 紫蘇子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款冬花 木香(各半兩,並為細末,次用)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細研)

上件同拌勻,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薑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順肺湯方治小兒心肺不利,咳嗽。

半夏(湯浸七次,焙乾) 紫蘇葉(各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 款冬花 桂心 木香 五味子(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人參各少許,煎至四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養肺湯方治小兒嗽,溫養肺胃。

紫菀(洗去土,焙乾) 半夏(湯洗七次) 款冬花 真阿膠(各一兩) 人參(去蘆頭) 桂心(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二片,糯米五粒,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時時服。

張渙遺方雄黃膏治月里兒咳嗽,並三歲以下皆可服。

雄黃(一錢,細研) 杏仁(七粒,去皮尖) 半夏(七個,童子小便浸一宿,切作片子,焙乾,末)

上一處研勻,用生薑自然汁半兩,蜜半兩,一處入藥末於罐子內,重湯內熬,用柳枝子攪成膏。每服一皂皂大,塗奶頭,與兒吮,或糯米飲調下。

《聚寶方》補肺散治大人、小兒咳嗽,不以深淺皆效。

款冬花 鐘乳石(研五日,水飛,秤) 甘草 桂心(取有末者) 白僵蠶(直者) 鉛白霜(研。各半兩) 白礬(三錢,飛) 馬屁勃(半錢) 木香

上九味為末。每服半錢,手心攤得令薄,用荻筒子中心令淨吸盡;以蜜半匙,細細吃送下。如患年深,以蜜作麵糊下藥; ,燒蘿蔔下,小兒蜜水調一字吃。忌酒、膩物。

《惠眼觀證》人參膏治小兒嗽。塗唇膏

人參 馬兜苓(各一錢) 款冬花(半錢)

上為末,煉蜜為膏。每服少許,塗兒唇上,同乳服之。

《劉氏家傳》牙兒咳嗽注唇膏

雌黃(一錢) 白僵蠶(直者三個,去絲略焙)

上研細,煉蜜調得所,抹唇上或乳頭上。

《孔氏家傳》治乳下嬰兒咳嗽,注唇膏

甜葶藶(搗爛訖,即於紙上炒熟,一分) 乳香(為末,一錢) 白僵蠶(直者十四枚,研細) 天南星(一個)

上四味,先將乳香末入葶藶末內,和為劑,再研為末。次入諸藥袞研,濕紙裹之,慢火炮以紙焦為度,取出,去黑者不用,只用黃者。末一錢,入麝香少許,每用一字,置於乳上。乳兒、乳母忌冷物。如要為膏,即煉蜜為之,注兒唇上,自然並乳咽下。

《王氏手集》治小兒嗽方。

百部 黃蠟 杏仁(各一兩)

上件同搗,分七服,豬胰子內炙熟,米飲嚼下。

《王氏手集》治小兒咳嗽,聲連不止方。

雄黃 蟬殼

上等分,為末,以蜜成膏,於淨瓷器內盛之。如孩子絕小,即注於唇上令自咽。如稍大,即以一豆大溫水化下。

《王氏手集》阿膠散方治小兒咳嗽。

阿膠(炒) 甘草(炙,各四錢) 半夏(七次湯浸洗) 糯米(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姜一片煎服。

《王氏手集》天門冬煎治小兒咳嗽方。

天門冬 紫菀 百部 款冬花(各半兩) 官桂 甘草(炮。各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作八十丸。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王氏手集》蘇香散方治小兒嗽。

紫蘇 半夏(湯洗) 知母 貝母 人參 款冬花 五味子 桑白皮(各半兩) 濃朴(炙,炒) 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細末。米飲調一錢,不拘時候。

《王氏手集》紫菀散方治小兒嗽。

紫菀 官桂 甘草(炙。各一兩) 款冬花(半兩)

上為細末。生薑、米飲食前調,一服一錢。

《趙氏家傳》治小兒未 咳嗽方。

白僵蠶(直者)

上為末,塗少許在奶頭上,令兒吃,立效。

《吉氏家傳》治生下一百二十日內咳嗽,紫金膏方

僵蠶(七個,洗炒) 硼砂(半錢) 鐵粉(一分)

上末,用蜜為膏。每服如綠豆大,麥門冬水化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參藶散

人參 甜葶藶 栝萎根

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蜜水調,香熟水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參藶丸

人參 葶藶(炒) 半夏(湯浸七次) 漢防己 白礬(火 ) 赤茯苓(各一錢)

上細末,蜜為丸○,每服五、七丸,烏梅湯下。疳嗽,甘草湯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防己散

漢防己(一錢) 半夏(小者十七粒,湯浸七次) 白礬( ) 葶藶(炒。各半錢) 黃栝萎子(三十一粒,炒)

上末。每服半錢,煎杏仁湯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洗心散

沙糖 懸劍(用酥炙,是皂角也) 棗子 知母(各一兩)

上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一日五服,五日效。兒小量度。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

麻黃(半兩) 皂角(一寸,醋炙)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嗽貝母散

貝母(半兩,每個去心,以面裹煨令熟)

上為末。每服一錢,百沸湯點,不拘時候。

《朱氏家傳》治小兒奶嗽。

雄黃(一錢) 硼砂(一分) 白礬(少許,火飛過,共為末)

上大人掌心調,點吃一錢,小兒以奶汁調下一字。

長沙醫者鄭愈傳注唇膏治小兒諸般咳嗽。

鬱金(三個大者,銼細,生薑汁浸一宿) 白僵蠶(七個,直者) 鉛白霜(半錢,研) 腦子(一字)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膏,用綠豆大注孩兒唇上。二、三歲桐子大,十歲以上皂皂大,薄荷生薑湯化下。

長沙醫者丘松年傳蜜瓜膏治小兒嗽。

栝萎皮(不拘多少用蜜塗,慢火上炙焦赤色)

上為末。每服一錢,蜜調成膏,時時抹兒口內。

又方黃芩散

黃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三日取出,銼碎,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白湯少許調下,乳食後服。

《嬰童寶鑑》灸法∶小兒咳嗽,灸肺俞穴、風府各三壯。

咳逆第二

[編輯]

《巢氏病源》小兒咳逆候∶咳逆由乳哺無度,因挾風冷傷於肺故也。肺主氣,為五臟上蓋,在胸間。小兒啼,氣未定,因而飲乳,乳與氣相逆,氣則引乳射於肺,故咳而氣逆,謂之咳逆也。冷乳冷哺傷於肺,搏於肺氣亦令咳逆也。

《千金》治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方。

上以燒淡竹瀝煮二十沸,小兒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一升,亦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

《千金》治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癖乳,若吐、不欲食方。

干地黃(四兩) 麥門冬(去心) 五味子 蜜(各半升) 大黃 硝石(各一兩)

上件藥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硝石、蜜,煮令沸。服三合,日三。胸中當有宿乳汁一升許出,大者服五合。

《千金》射干湯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方。

射干 麻黃(去節根) 紫菀 甘草(炙) 生薑(各一兩) 半夏(五個,洗) 桂心(五寸) 大棗(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內蜜五合,煎一沸。分溫服二合,日三。

《千金》杏仁丸王大人小兒咳逆上氣。《嬰孺方》亦以此治喘咳上氣。

杏仁三升熟搗,加蜜一升,為三分。以一分內杏仁,搗令強,更內一分搗之如膏,又內一分搗熟止。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過半方寸匕。

《千金》又方

半夏(去皮,河水洗六七度,全用,二斤) 白礬(一斤,末之) 丁香 甘草(炙) 草豆蔻 川升麻 縮砂(各四兩,粗搗)

上七味,以好酒一斗,與半夏拌勻和,同浸,春冬三七日,夏秋七日。密封口,日足取出,用冷水急洗,風吹乾。每服一粒,嚼破用薑湯下或干吃。候六十日干,方得服。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睡臥不安。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 紫菀(洗去苗土。各半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黃芩 麻黃(去根節) 桂心(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喘促。蘿蔔子散

蘿蔔子 甘草(炙) 麻黃(去根節。各一分) 皂莢子(十枚,煨熟,去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燈心二十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

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喘促,不得安臥。麻黃散方

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微赤,銼) 五味子(各半兩) 桂心 半夏(洗七次,去滑。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痰壅,不欲乳食。紫菀散方

紫菀(半兩,去苗土)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五味子 黃芩 麻黃(去根節) 桂心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大小便滯澀。射干散方

射干 木通(銼) 川大黃(銼炒) 麻黃(去根節。各一分) 桂心(半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壅悶。細辛散方

細辛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麻黃(去根節,三分) 杏仁(二十一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乳食即吐。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紫蘇子(各半兩) 桂心 紫菀(洗去苗土) 甘草(炙) 款冬花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喘急。定命一字散方

干蝦蟆(一枚,炙,令焦黃) 葶藶子(隔紙炒,令紫色) 靈脂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上件藥各別搗,細羅為散。各抄一錢,調合令勻,每服以清粥飲調一字服之。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晝夜不得睡臥。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 紫菀(洗去苗土) 伏龍肝 紫蘇子(各一分) 桂心 麻黃(去根節。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水化破三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半夏散方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桂心 細辛(各一分) 紫菀(洗去苗土) 甘草(炙) 五味子(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寒熱咳逆,上氣逆滿,膈中有痰,食乳即吐。生干地黃散方

生干地黃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麥門冬(去心,焙) 川大黃(銼,炒) 五味子(各半兩) 硝石(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蜜半匙,頭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治少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寒,實 ,乳欲吐,不得飲食。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半升) 干地黃(四兩) 五味子 蜜(各半斤) 甘草 硝石(各一兩)

上件藥,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內硝石,先煮三合。三服當吐胸中宿乳。大兒五合。一方無甘草,有大黃二兩,細辛一兩。

《嬰孺》治小兒咳逆,氣居喉中呼吸。鼠頭湯方

正月牡鼠頭(月盡日取一個) 飴糖(三兩) 地黃(一兩) 吳茱萸 豉(各二十個)

上件藥,以水三升,煮一升半,去滓內飴。一服一合,不過三服瘥。

《嬰孺》治少小咳逆,連年不止。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半升) 款冬花 桂心 生薑(各一兩) 射干 紫菀(各二兩)

上件藥,以水六升,煮一升半。先哺乳,服三合。

《嬰孺》治小兒咳逆上氣,喉中有聲,氣不通利方。

杏仁(炒,去皮) 細辛 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四分)

上件藥為末,米泔濃者煮服一刀圭,日三,不知加之。

《嬰孺》治少小咳逆上氣豉湯方

豉(四分,炒) 細辛 紫菀 乾薑 桂心 吳茱萸(各二分) 杏仁(三分,炒) 甘草(一分,炙)

上件藥為末。米汁服一刀圭,日三;蜜丸小豆大三丸,日三服亦可。

《嬰孺》治少小咳逆上氣方。

豉(炒) 半夏(洗。各三分) 甘草(五分,炙)

上件藥為末。乳汁服一小豆許,三枚,日三服。

《嬰孺》治少小上氣咳逆。射干湯方

射干(炙,一兩) 麻黃(去節,二兩) 大黃(一分) 杏仁(三十個,去皮)

上件藥,以水二升,煮八合。咳不止,加射干二兩;多涎沫,加大黃二兩。

《嬰孺》治少小逆氣,喘傷肺經。八味紫菀湯方

紫菀 細辛 甘草(炙。各二兩) 款冬花(三兩) 桂心 牡蠣(各一兩) 豉(一合) 竹葉(一把,切)

上件藥,以水七升,煮二升。五歲服五合,不知加之。常治久嗽大良。

《嬰孺》治少小咳逆善嘔,面腫涕出,胸中滿,肺脹,短氣肩息。白狗肺湯方

白狗肺(一具,切) 紫菀(五分) 清酒(一斗) 人參 烏韭 款冬花 細辛 桂心 白朮(各一兩) 生薑(三兩) 飴糖(半斤) 豉(一升) 甘草(炙,一尺) 麻黃(去節,二分) 吳茱萸(半斤)

上用前清酒一斗,同藥微火煮至七升。一服一合,日三夜一。又一方無桂、豉,有杏仁七個。

《嬰孺》治少小咳逆上氣。杏仁煎方

杏仁(二合,去皮尖) 麻黃(去節,八兩) 甘草(炙,三兩) 款冬花(一合半) 桂心(二分) 乾薑(二兩) 紫菀(一兩) 五味子(一合)

上為末,以水一升,煮麻黃取六合,去滓,熟研杏仁,以藥汁澆淋,取復研如前,澆淋令藥氣盡,去滓。

更煎至三升,內藥末,飴糖四兩,蜜八兩和勻,用火煎,令可丸。五歲兒先食服小豆大三丸,不知,稍加之。

《嬰孺》治少小咳逆,喉中鳴,款款喝喝如水雞聲。雞頭丸方

東門上雞頭(一個,炙)

上杵末,以乳服一刀圭,日三。不知,稍加之。

《嬰孺》治少小咳逆,喘息如水雞聲。射干湯方

射干 紫菀(各二兩) 麻黃(去節) 甘草(各一兩) 半夏(五個,洗) 桂心(五寸) 蜜(五合) 棗(二十個)

上件藥,以水七升,煮及一升半,去滓,下蜜。一服三合,日三。

錢乙附方紫蘇子散治小兒咳逆上氣,因乳哺無度,內挾風冷,傷於肺氣。或小兒啼氣未定,與乳飲之,乳與氣相逆,氣不得下。

紫蘇子 訶子(去核,杵) 蘿蔔子 杏仁(去皮尖,麩炒) 木香 人參(切去頂。各三兩) 青橘皮 甘草(銼炒,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大小加減。

喘咳上氣第三

[編輯]

(餘喘急附)

《巢氏病源》小兒病氣候∶肺主氣,肺氣有餘,即喘咳上氣。若又為風冷所加,即氣聚於肺,令肺脹,即胸滿氣急也。

錢乙論肺盛復有風冷雲∶胸滿短氣,氣急喘嗽,上氣。當先散肺,後發散風冷。散肺瀉白散(方見本門)、大青膏主之(方見驚熱門中)。肺只傷寒,則不胸滿。

錢乙論肺臟怯雲∶唇白色,當補肺,阿膠散主之(方見本門);若悶亂、氣粗、喘促、哽氣者難治,肺虛損故也。

脾肺病久則虛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虛,不能相營,故名曰怯。肺主唇,唇白而澤者吉,白如枯骨者死。

《嬰童寶鑑》∶小兒客風傷肺即氣促。

《嬰童寶鑑》∶小兒因宿痰飲成塊,散後遍身虛腫,急喘。

《金匱要略》治大人、小兒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方麻黃(去節,三兩,《千金》用四兩) 芍藥 桂枝 細辛(各三兩,《千金》各用二兩) 甘草(炙) 乾薑(各三兩) 半夏(半升,洗) 五味子(半升,《千金》用一升) 石膏(二升,碎)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千金方》同。仍引雲∶仲景用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外台》同。

《葛氏肘後》∶小兒咳嗽上氣。杏仁湯方

杏仁(四十枚,去皮) 麻黃(八分,切)

上件藥,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服五合,增減以意度之,大良。《外台》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乃雲∶百日小兒患熱氣急,不得服。小便赤黃,服之甚良。

《千金》治少小卒肩息,上氣不得安,此惡風入肺。麻黃湯方

麻黃(去根節,四兩) 甘草(炙,一兩) 桂心(五寸)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 生薑(各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百日兒服一合,大小節度,服之便愈。

《外台》∶劉氏療小兒上氣急滿,坐臥不得方。

鱉甲(一兩,炙令極熱,搗為末) 燈心(一握)

上二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以意量之與服。

《外台》∶《肘後》療大人、小兒奔走喘乏,便飲冷水、冷凍飲料,因得上氣發熱方。

葶藶子(一兩,熬,搗) 干棗(四十顆,劈)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棗取一升,內葶藶子煎取五合。大人分一、二服,小兒分三、四服。

《經驗後方》∶大人、小兒定喘化涎。

上以豬蹄甲四十九個,淨洗控干,每個指甲內半夏、白礬各一字,入罐子內封閉,勿令煙出;火 通赤,去火細研,入麝香一錢。人有上喘咳嗽,用糯米飲下,小兒半錢。至妙。

《聖惠》治小兒咳嗽喘促,胸背滿悶,坐臥不安。葶藶散方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 麻黃(去根節) 貝母(煨微黃) 甘草(炙微赤,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溫,日四五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嗽、心煩、喘粗。杏仁煎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天門冬(去心) 寒食餳(各一兩) 蜜 酥(各一合) 生地黃汁(一大盞) 貝母(半兩,煨黃)

上件藥先搗,研杏仁如膏;次用地黃汁煎貝母及天門冬至五分;便研絞取汁,入杏仁膏等同熬如稀餳。每服用溫水調下半錢已來。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嗽,喘粗不得睡臥。甜葶藶散方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 貝母(煨微黃。各一分) 桂心(半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杏仁(十枚,湯浸,去皮尖)

上以童子小便浸一宿,取出麩炒微黃,入煎水半小盞,爛研去滓。三、二歲以下分為三服。

《聖惠》治小兒咳嗽不瘥,喉鳴喘急。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 甘草(炙微赤,銼) 紫菀(洗去苗土。以上各一分) 麻黃(去根節) 貝母(煨微黃) 麥門冬(去心,焙) 赤茯苓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研。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清粥飲研化五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未滿百日,咳嗽上氣。甘草丸方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桂心(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杏仁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乳汁研化三丸服之,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嗽,心胸壅悶、喘粗,不欲乳食。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桔梗 前胡(去蘆頭) 赤茯苓 麥門冬(去心,焙) 子芩 款冬花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譚氏殊聖》治小兒因下痢,臟腑怯弱,乘虛作喘脹滿悶;及肺氣宿寒嗽促,坐臥不得。定喘散

黑牽牛(炒,半兩,令香熟,搗取末,一分) 木香 馬兜苓 元殼(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五、六分,熱呷之。連進二服,大小便通快是效。實喘可服。

茅先生小兒諸喘氣急方。

海螵蛸 黑牽牛(末) 牡蠣( ) 馬兜苓(去皮)

上各秤二錢為末,拌勻。每服抄一錢,用鯽魚淡煮湯調下。

茅先生小兒又喘氣急方。

海螵蛸 牡蠣(火 )

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用淡薑湯調下。

《嬰孺》治小兒未及百日,嗽喘上氣。甘草丸方

甘草(炙) 桂心 杏仁(去皮尖。各二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乳下一丸,大人三十丸。一方入紫菀二分,更佳。(與《聖惠方》不同。)

《嬰孺》治小兒嗽上氣。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三合) 細辛(二分) 桂心 甘草(炙) 麻黃(去節) 紫菀(各四分) 乾薑(五分)

上件藥,以水五升,煮麻黃五沸,去沫,內藥煮取一升半。為三服,日三。

《嬰孺》治少小上氣,喉仲介介作聲,甚者啼,喘逆不得息。五味細辛湯方

細辛 紫菀(各二分) 豆豉(二分) 白牡馬屎(男七個,女二七個) 飴糖(八兩)

上以酒五升,煮三沸,去滓。下飴,溫服一合。六劑已瘥。神驗。

錢乙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瀉白散方。又名瀉肺散,證在前。

桑白皮(細銼,炒黃) 地骨皮(洗去土,焙。各一兩) 甘草(炒,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入粳米百粒,同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錢乙治小兒肺虛,氣粗喘促。阿膠散方。又名補肺散,證在前。

阿膠(麩炒,一兩半) 黍粘子(炒香) 甘草(炙。各一分) 馬兜苓(焙,半兩) 杏仁(七個,去皮尖) 糯米(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張渙蟬殼湯方治小兒肺氣不利病。

蟬殼(炒) 五味子(湯洗七遍,焙乾)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 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生薑湯調下。

張渙白朮五味子湯方治小兒咳嗽,氣逆上喘。

白朮(炮) 五味子 丁香 人參(去蘆頭) 款冬花(各半兩) 細辛(去土,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溫,令時時呷之。

《聚寶方》平氣散治小兒氣不和。定喘和氣,補虛思食方。

人參 白茯苓 百合 甘草(炙) 白朮 桔梗

上六味,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生薑少許,同煎至五分,溫服。

《惠眼觀證》海螵蛸散小兒定喘。

海螵蛸(乃浮石也) 牡蠣( 過) 馬兜苓 木香(各二錢) 牽牛子(一錢半,生熟各半)

上為末。每服半錢,用生薑煎湯調下,不得近鹽、醋。

《張氏家傳》大人小兒肺喘急方。

天南星 半夏(各湯洗七次) 人參 桑白皮(銼,炒) 陳皮(洗,去瓤,焙)

上等分,為銼散。每服一錢,水六分,生薑二片,煎三分,溫溫服。

《張氏家傳》治大人、小兒肺喘急,嗽連聲不止方。

麻黃(去節) 杏仁(不去皮尖) 元參 官桂(各一分) 人參 甘草(各一兩) 阿膠(炒,半兩)

上件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糯米三十粒,同煎七分,去滓,溫溫服。

《吉氏家傳》治大人、小兒遠年、日近肺氣喘息,咳嗽。清肺散。並治勞。

半夏(薑汁浸一宿) 麻黃(各半兩) 馬兜苓 貝母 川升麻 杏仁(去皮尖) 地骨皮 青皮 細辛 麥門冬(去心) 桑白皮(各一分) 百合 款冬花 柴胡(去蘆頭) 桔梗 茯苓(各三分)

上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烏梅一個,煎七分,溫溫服。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悶喘。貝母散方

貝母(去心,麩炒,半兩) 甘草(炙,一分)

上件為散子。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後溫服。

《吉氏家傳》治小兒喘急。

桔梗 馬兜苓 人參 半夏(各等分)

上末,煉蜜丸粟米大。一服五粒,薄荷茶湯下。

《吉氏家傳》小兒調氣定喘勻氣散

丁香(四十九粒) 白朮(一分) 豆蔻(一個,面裹,炮) 青皮(半兩) 甘草上末。每服一字加減,陳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傷冷,氣喘涎多方。

栝蔞(一個,大者開一蓋子) 阿膠(一分) 沙糖(半兩)

上件,將二味投入栝蔞內,以蓋子依舊封着,白紙都糊,入飯甑蒸兩遍傾出。隨兒大小約多少,冷服。

《朱氏家傳》真珠散治小兒氣喘多涎。

真珠(末) 生犀(各半錢) 香附子(四錢) 龍腦(少許)

上為末。每服半銅錢,煎桃仁湯調下。嬰兒一字,一歲以下者半錢。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痰涎不利,上喘咳嗽。生白丸

白附子(新羅者) 天南星(各半兩) 半夏(一兩)

上為末,取生薑汁打麵糊為丸。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薑湯下。量大小加減。

咳嗽作呀呷聲第四

[編輯]

( 附)

《聖惠》∶夫小兒嗽而呀呷作聲者,由胸膈痰多,嗽動於痰上搏於咽喉之間,痰與氣相擊,隨嗽動息,呀呷有聲。其咳嗽大體雖同,至於治療,則加消痰破飲之藥,以此為異耳。

茅先生∶小兒生下有中 嗽,周歲以上有此。因多吃鹽、醋,熱奔上胃致此。即下渾金丹(方見本門中)與吐下涎;然後下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及雌黃丸(方見咳嗽門中)與服,即愈。

翰林待詔楊大鄴問∶小兒咳嗽氣粗者為何?答曰∶小兒臟腑虛細,因食肥膩熱食及諸生冷,致冷熱相增,遂積痰涎結聚,冷熱攻脾,壅閉不通,宿痰粘涎,肺經虛熱生於膈上,喉中如鋸,氣喘悶絕,嘔吐不快,面色青黃。大約此疾,難逢妙藥,積久不除,變成風病。

《玉訣》小兒咳嗽 候歌∶

咳嗽因風肺受寒,氣傷咯血喘生涎。 腑熱因風盛,嗽喘無時臥不安。

此候先治肺,後利膈下涎,如此治者,即無誤也。

《玉訣》小兒咳嗽 候雲∶因肺感寒,宜貝母丸、油袞丸。(方並見後)

《惠濟》小兒 候歌∶

推來肺熱風,一回發作氣相衝。得名奶 為初候,龜背龜胸恐起峰。口閉不言涎作響,一衝雙目柘黃同。此根終久成殘患,少有名方得斷蹤。

《聖惠》治小兒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聲。射干散方

射干 麻黃(去根節) 紫菀(洗去苗土) 桂心(以上各半兩) 半夏(半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炙微赤,銼,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攪令勻。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咳嗽,咽中作呀呷聲。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桑根白皮(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令黃) 甘草(炙微赤,銼)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咳嗽喘急,作呀呷聲。蘿蔔子散方

蘿蔔子(微炒) 麻黃(去根節。各一分) 燈心(一大束) 皂莢子(十枚,煨,去皮) 甘草(炙微赤,銼,半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咳嗽,喘急煩熱,喉中作呀呷聲。牛黃散方

牛黃(細研) 柴胡(去心) 栝蔞子(各一分) 蟬殼(微炒,半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蜜水調下一字,日三服。二歲以上加之半錢。

《聖惠》治小兒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常作呀呷聲。蟬殼散方

蟬殼(微炒) 半夏(湯浸七次,去滑) 甘草(炙微赤,銼) 漢防己(各一分) 桔梗(去蘆頭)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半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薑粥飲調下一字。三歲以上加之半錢。

《聖惠》又方(太醫局方以此治痰嗽名辰砂半夏丸)

半夏(湯浸七遍,去滑)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各一分) 硃砂(細研,水飛,半兩) 五靈脂(半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麻黃湯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 麻黃(去根節)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頓服。

《聖惠》治小兒肺藏熱多,咳嗽喘急,喉中作呀呷聲,宜服郁李仁丸方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如膏,三分) 川大黃(銼,微炒)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各一分)

上以大黃一味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入蜜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研破三丸服之,日三服。

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多咳嗽,咽中如呀呷聲。桃仁丸方

桃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琥珀(末)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秤一分)

上件藥,先搗葶藶、桃仁如泥,次下琥珀末,更搗令勻,丸如綠豆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湯化破五丸服,日三服。三歲以上,加丸數服之。

《聖惠》又方

上用大栝蔞一枚,白面搜瓤作餅子燒熟,卻杵為末。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嗽,咽喉不利,狀如呀者。貝母散方

貝母(焙微黃) 紫菀(洗去苗土) 麻黃(去根節。各一分) 麥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微赤,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博濟方》治小兒瘕呷,咳嗽不止。肉湯丸

銅青 大黃 豬牙皂角(炒,並為末。各一分)

上件三味,同研令至細。用油餅面和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煎豬肉湯下,忌醋、咸。

茅先生治小兒嗽渾金丹

巴豆(粉,不出油) 砒霜(末) 白丁香(末。各等分)

上為末。用皂角揉水濃煎膏,相合為丸如此○大。看兒大小,每服三丸、五丸,用鯽魚淡煎湯吞下。掠出延HT 小涎來,亦用勻氣散補。(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嬰孺》治少小咳嗽肺脹,咽中水聲。九味湯方

細辛 桂心 阿膠(炙) 甘草(炙) 紫菀 款冬花(各二兩) 半夏(四兩) 生薑(三兩) 蜜(二合)

上水一斗,先煮半夏及六升,去滓,下諸藥蜜煮及升半。五歲盡服;六歲六合,酌之。《千金》亦以此治咳逆喘息如水雞聲。

張渙桔梗湯方治小兒咳嗽呀呷,咽膈不利。

桔梗(去蘆頭) 半夏(湯洗七遍,焙乾) 紫蘇葉(微炒) 石膏 甘草(炙。各半兩) 皂莢(燒炭存性,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九 衛生》青銅散療小兒瘕,呷涎、嗽,癇病。

海浮石 甘鍋子(曾銷銀多者。各等分)

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生粟米泔調下。不拘時候。

《玉訣》貝母丸治小兒 。

貝母 天南星(薑汁制)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白附子(各等分) 皂角子(七個,炮)

上末之,煉蜜丸。每服五、七丸,薄荷湯吞下。

《玉訣》油滾丸治小兒 及蟲積。

雷丸 五靈脂(各一分) 巴豆(十五粒,取霜)

上末之,滴水丸。每三、五丸麻油滾過,井水吞下。

《惠眼觀證》渾金丹治大人、小兒 、咳嗽方。

黃丹 信砒(末。各抄二錢) 飛羅面(炒,一錢)

上再研極細,滴水為丸如此○大。每服三丸,用糖冷水五更初吞下。如天明不吐,再進一、二丸。小兒一丸。

《惠眼觀證》甘瓜散治小兒 。

瓜蒂 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五更初用茶清調下,小兒半字。

《惠眼觀證》治小兒 嗽。犀角散

犀角屑 人參 甘草(炙) 杏仁(各一兩) 白朮(一分) 肉桂(春夏一分,秋冬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五分盞,煎兩、三分,通口服,此藥大效。兒小分減服。

《惠眼觀證》內金丸治小兒 、咳嗽。

雞內金 雌黃(細研,水飛過,去水露,三日方使) 半夏(生) 延胡索

上各等分為末,以棗肉為丸如此○大。周歲三丸至四丸,燈心湯下。(與咳嗽門中茅先生雌黃丸同。

為各有牽引,故兼存之)

《張氏家傳》治孩子瘕疾。

密陀僧(一分) 靈砂(半分) 輕粉(五錢匕)

上件三味細研,綠豆粉煮糊為丸如麻子大。空心,沙糖水研化三丸,兒小化一丸。

《王氏手集》治小兒瘕喘方。

上用精豬肉蘸蛤粉燒吃,不拘時候。日吃三兩,指大一片子,瘕止。

《吉氏家傳》治小兒氣嗽作聲。

麻黃(去根節,秤) 桔梗(苦者) 石膏 紫菀(各半兩) 乾薑 半夏(各半錢) 王母杖(一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蜜為丸如○大。每服七丸,米飲下,兒小減丸。

《吉氏家傳》治小兒 。

雞內金(七個) 黃丹(少許) 砒霜(半錢,生用) 豆蔻(四十九粒,湯浸,焙乾為末)

上件研為末。豆蔻入三錢匕,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茶清湯下。兒小一丸至二丸。

《吉氏家傳》治小兒呷病。

青礬(二兩) 魚茗子(七粒)

上末。每服半錢,茶點下。

《吉氏家傳》又方

雄黃 雌黃 硫黃 信砒(各半分)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肉汁調下,空心,量大小服。

《吉氏家傳》治奶 方。

天竺黃 蚌粉(炒)

上件等分研勻,蜜調,塗奶頭與吃。

《吉氏家傳》治小兒 。

雌黃(末,二錢) 砒霜(如使砒,須以豆粉拌之) 硃砂(各半錢) 山梔子(末,五錢)

上件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三粒,生油冷水下。兒小一粒。

《吉氏家傳》又方

砒 白丁香 黃丹(等分)

上件末,白飯丸粟米大。湯使如前,量兒大小服。

《吉氏家傳》軟肺丸治小兒久年 。

衡砒(一錢) 豆豉(半兩,蒸,去皮)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此○大。每服二丸至三丸,嚼魚 吞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呀呷嗽。

砒霜 黃丹(各一錢) 白丁香(二十粒) 白頭面(二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一丸、二丸,量孩兒大小加減。如此○大,薄荷湯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大人 嗽喘滿,唾涎黃色及小兒奶 。千金散

川鬱金(十個,生用) 半夏曲 青皮(去白。各一錢半) 巴豆(十粒,去皮、不出油)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匕,用豬肉一片摻藥,火上炙黃,任意細嚼,冷齏汁一呷送下。兒小少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傷風,喘嗽不住,腦子散。兼治瘕呷。

大黃(一分) 鬱金(二錢)

上件二味,先以豬牙皂角煮一復時,取切片子,焙乾為末;次入粉霜、腦子各少許,再同研令勻。每服一字,沙糖水調下。量小兒肥瘦加減用之。

長沙醫者劉之才傳芫花散治小兒 、喘嗽。

芫花(醋拌勻,炒干,黃色為度) 地龍(去土,微炒。各半兩) 羊消花(一分)

上件同為末。半錢,雞子清少許,蒸熟。臨臥匙抄與孩兒服。

咳嗽聲不出第五

[編輯]

《嬰童寶鑑》雲∶小兒咳嗽聲不出,為客風傷於肺管、吸門。肺主聲音故也。

《聖惠》治小兒咳嗽聲不出。杏仁煎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入水一大盞,研濾取汁,二兩) 蜜酥(各一合)

上件藥,先以杏仁汁於鐺中,以重湯煮,減去半;入酥、蜜,又重湯煮二十沸;入貝母、紫菀末各一分,甘草末半分,更煎攪如餳,收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夜一服,嗽止為度。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貝母(半兩,煨微黃) 牛黃(細研,一錢) 甘草(炙微赤,銼,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麥門冬(去心,焙)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炙微赤,銼) 貝母(煨微黃) 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半兩。洗去苗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乳汁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驚膈嗽第六

[編輯]

(驚瘥而嗽作)

茅先生∶小兒有驚膈嗽,因驚風候好,便此嗽,故號驚膈嗽。下金杏丸夾勻氣散與服,安樂。(方並見本門。)小兒月日內有嗽候,不治必死。氣未盛而日月內嗽,所以不治。嗽如調理得變,久嗽不止,心陷胸高,渴水不進食,死候。

茅先生金杏丸

杏仁(去皮尖) 甜葶藶 漢防己 馬兜苓(去皮)

上等分為用,蜜為丸如○此大。每服十丸,用麥門冬熟水吞下。茅先生亦於前咳嗽門中已有此方。為各有牽引不可除,故兼存之。

茅先生勻氣散

桔梗(去蘆頭,洗淨,干秤五兩) 縮砂仁 茴香(洗) 陳橘皮(去瓤。各一兩) 甘草(二兩,炙) 白姜(一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一錢,用霜木瓜煎湯調下。如無即用紫蘇、鹽煎湯下。

傷風嗽第七

[編輯]

茅先生∶有一種百日內傷風嗽,是百日內發也。即下奶豆膏(方見咳嗽門中),相夾硃砂膏與服(方見驚積門中)即愈。

張渙菖蒲煎方治小兒肺中風邪,喘鳴肩息。

石菖蒲(一寸九節者) 款冬花 紫菀(去土洗,焙乾) 人參(去蘆頭) 桂心(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同石臼中搗一、二百下,和皂皂大。每服一粒,煎糯米飲化下。

張渙貝母湯方治肺中風,咳嗽喘滿。

貝母(炒黃色) 半夏(白礬湯洗七遍,焙乾。各一兩) 乾薑(炮) 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 款冬花(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杏仁二枚去皮尖,同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

《惠眼觀證》杏仁散治小兒咳嗽,凡傷寒、涎壅發嗽。

杏仁 巴豆 半夏 皂莢 銅青

上等分,藥入甘鍋子內,以鹽泥固濟火 之,勿令走去藥氣,候冷取出為末。服半錢或一字,生薑、蜜熟水調下。

《惠眼觀證》金粉散是治傷風咳嗽或回嗽後多吐,宜服。

麻黃(不去節) 貝母 糯米 鬱金(皂角水煮) 杏仁(去皮尖,別研) 甘草(炙) 天南星(薑汁浸一宿,作餅子炙) 人參 地膽 知母(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卻入杏仁膏同研勻。每服一錢,水半盞,蜂糖二分盞,薄荷二葉,同煎五、七沸服。

《劉氏家傳》∶小兒肺中風形候,咳嗽氣急,咽喉有涎。

麻黃(去根節,三錢) 訶子(用肉二錢) 甘草(炙,一錢,打碎)

上件藥以水三碗,煎至半碗,去滓溫服。一歲小盞內三分,二歲五分,三歲七分,五歲一盞,不拘時候。

《劉氏家傳》∶小兒傷風嗽及一切嗽。

五靈脂(半錢) 半夏(五個,炮裂) 甘草(炙,半兩)

上件藥末之。每服半錢,熟調下。

《王氏手集》菖蒲散方治肺中風嗽。

菖蒲 官桂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粗本。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三分,溫服。量兒小大增減。

痰嗽第八

[編輯]

張渙論∶五臟之中,肺臟最為嫩弱,若有疾亦難調治。蓋小兒氣血未實,若解脫不畏,風寒傷於皮毛,隨氣入於肺經,則令咳嗽。凡小兒常令背暖,夏月背襠之類,亦須畏慎。蓋肺俞在於背上,若久嗽不止,至傷真氣,亦生驚風。如嬰兒百 內咳嗽,十中一二得瘥,亦非小疾。若膈上痰涎,尤宜隨證療之。

《嬰童寶鑑》∶小兒咳嗽,為客風流入於肺,生其痰嗽也。

《玉訣》咳嗽風疾候歌∶

咳嗽因風肺受寒,三焦伏熱轉生涎。胃冷虛痰頻嗽吐,時時發熱喘連連。

小兒痰嗽涎生之者,先與下涎,次和胃氣,後與治嗽疾。

《聖惠》治小兒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貝母散方

貝母(煨微黃) 桔梗(去蘆頭) 馬兜苓 百合 款冬花 半夏(湯浸七遍,去滑) 乾薑(炮製) 漢防己 麻黃(去根節。各一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銼,研膏,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五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嗽痰壅,不欲乳食。蟬殼散方

蟬殼(微炒) 桔梗 人參(各去蘆頭) 甘草(炙微赤,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半夏(半分,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生薑粥飲調下一字,日三、五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博濟方》治小兒奶食沖脾,傷風咳嗽,墜涎。葶藶丸

甜葶藶(紙上炒過) 牽牛子 漢防己(各 熟) 大杏仁(去皮尖,炒熟,研。各一兩)

上前三味先搗,羅為末,入杏仁同研;用煮棗肉,再杵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薑湯下,一日二服。

太醫局辰砂化痰丸治風化痰,安神定志,利咽膈,清頭目,止咳嗽,除煩悶。兼治小兒風壅痰嗽。

辰砂(飛研) 白礬(枯過者,別研。各半兩) 天南星(炮,一兩) 半夏(洗七遍,生薑汁同拌和,作曲三兩)

上半夏、天南星為末,合和令勻。用生薑汁煮麵糊和丸梧桐子大,別用硃砂末為衣。每服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服。亦治小兒風壅痰嗽。一歲兒服一丸,槌碎,用生薑薄荷湯下。

《嬰孺》治少小胸中痰實嗽,並治傷寒逐水。麻黃丸方

麻黃 茯苓(各三分) 紫菀(四分) 五味子 杏仁(去皮尖) 細辛 桂心 乾薑(各二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三、四歲,二、三丸。不知稍增之。

《嬰孺》治少小咳涎。雞骨散方

雞骨(炙) 紫菀(各二分)

上為末,先食服二刀圭,不知加之。

《嬰孺》治少小胸中有痰結熏肺,令兒嘔咳。蜜煎方

細辛 甘草 桂心 乾薑 射干 款冬花 紫菀(各一兩)

上以蜜煎之,用蜜三升,微火煎及二升,服一合。

《嬰孺》治少小胸中嗽滿,涎出撩膈。五味湯方

五味子(四分) 甘草(炙) 細辛 常山(各一分) 麻黃(去節二分)

上件藥,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為三服。服已大驗。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咳嗽有痰,並解諸般藥毒及上焦壅,身上生瘡,消疳氣。三黃丸方

雄黃(研細) 鬱金(焙。各一錢) 巴豆(三粒,去殼不出油)

上為末,杈爛,飯丸如粟米大。每服嬰孩三丸,半歲五丸,一歲七丸,飯飲吞下,薄荷湯亦可。

錢乙銀砂丸治涎盛、膈熱實,痰嗽,驚風,積,潮熱。

水銀(結砂子三皂子大) 辰砂(研,二錢) 蠍尾(去毒為末) 硼砂 粉霜(各研) 輕粉 郁李仁(去皮,焙,秤為末) 白牽牛(末。各一錢) 鐵粉 好臘茶(各三錢)

上同為細末,熬梨汁為膏,丸如綠豆大。龍腦水化下一丸至三丸。亦名梨汁餅子。及治大人風涎,並食後。

張渙蘇香湯方平小兒心肺,消痰壅、咳嗽。

紫蘇葉 木香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甘草(炙) 五味子 陳橘皮(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入生薑自然汁少許,同荊芥湯調下。

張渙人參半夏丹方消小兒痰飲,止嗽。

人參(去蘆頭) 半夏(湯浸七遍,焙乾) 川面姜 白朮 天南星(並微炮。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取生薑汁打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薑湯下。月內百 嬰兒如針頭大,沾在乳母奶頭上,令兒吮之。

張渙乳香半夏丹方治小兒壯熱,喘嗽痰實。

乳香(研) 半夏 (白礬水浸一宿,焙乾) 木香(各一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硃砂(細研,水飛,一兩) 麝香(研,一錢) 金箔(二十片,研)

上件都拌勻,用生薑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薑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嬰童寶鑑》治小兒咳嗽、墜痰。紫金丸方

上以葉子雌黃,不限多少細研,入鍋子內微火中燒令成汁,候冷研細。飯為丸如蘿蔔子大,熟水下二丸。

《保生信效方》利膈丸治大人、小兒風盛痰實,喘滿咳嗽,風氣上攻。

黑牽牛(四兩,半生半熟) 青橘皮(去白) 槐角子(各半兩) 皂角(不 ,肥者,去皮子,酥塗炙,二兩) 齊州半夏(湯浸洗七次,切、焙,秤一兩)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打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要疏風痰,加至三、四十丸。小兒風涎痰熱,可作小丸,量多少與之。

《保生信效方》玉塵散治大人、小兒痰壅咳嗽,氣促喘滿,咽膈不利及大治勞嗽。

天南星(去皮) 半夏(各用湯浸,洗七遍,切,焙) 桔梗 桑根白皮(自采土下者。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如錢六、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小兒痰盛咳嗽等亦宜與之。政和癸巳歲,官守豫章以此方官舍施人,無不得效。

《萬全方》治小兒咳嗽痰壅,不欲乳食。蟬殼散方

蟬殼(微炒) 桔梗 陳橘皮(去瓤) 人參 甘草(炙。以上各一分) 半夏(半分,湯洗七次,去滑)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字,生薑粥飲調下。

《聚寶方》半夏丸治小兒痰疾嗽方。

半夏(七個丸大者,湯洗七遍,切,生薑汁浸一宿) 澱粉 北礬灰(各一大錢)

上三味為末,麵糊丸如綠豆大。濃煎白茅根湯下五丸至七丸,食後服。

《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喘促,利膈化痰。漢防己膏

漢防己 人參 半夏(洗去滑) 甜葶藶(隔紙炒) 白礬(枯)

上件各等分為末,煉蜜為膏。每服一皂子大,薄荷薑湯化下。

《張氏家傳》治小兒痰壅咳嗽。

木通 青橘皮 天南星 皂角(燒為灰。各一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 巴豆(燈上燒) 輕粉(二十合) 麝香(半銖) 雄黃(六銖)

上同研為散子。食後茅香、燈心湯下兩字許。

《孔氏家傳》惺惺散解小兒風壅痰熱,化涎嗽,止煩渴。

桔梗 人參 甘草(炙) 栝蔞根 白朮(各一兩) 白茯苓 防風(各半兩) 細辛(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銀盞,入荊芥少許,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王氏手集》白朮半夏丸化痰,治小兒嗽。和胃止逆,寬利胸膈,思乳食。

半夏(半兩,湯浸,洗去滑) 白朮 人參 甘草(炙) 乾薑(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生薑汁打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乳食後稍空,煎生薑湯下。

《王氏手集》墜痰丸治小兒痰實咳嗽,壯熱生驚,呀呷喘滿,頭痛心忪,胸膈不利,心嘈噁心。

半夏(一兩,生薑制) 天南星(米泔浸,切作片子,炙) 杜薄荷 白茯苓 白礬灰 人參(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生薑汁打麵糊為丸。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生薑薄荷湯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華蓋散治小兒痰壅咳嗽。

桑白皮(炙,一兩) 甘草(炙) 黃 (炙。各三錢) 桔梗(洗,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湯點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小兒化涎去風,止咳嗽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次) 天南星(半兩,炮) 甘草(三錢,炙) 皂角子(二十一粒,炒焦)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六分,入生薑二片,同煎三分,去滓溫溫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痰鳴,咳嗽氣粗,不食涎潮。牽牛丸定喘。

牽牛(取末,半兩) 螺青 白礬(火飛,各一分) 硼砂(一錢) 巴豆(燈上燒) 杏仁(各七粒)

上件為末,水煮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七粒,淡薑湯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丈夫、婦人、小兒痰鳴涎響,咳逆喘嗽。半夏丸

半夏(半兩)

上用大蘿蔔一個,開一小竅子;取成罐子,入半夏在內,用好醋煮透赤色,取出細研蘿蔔、半夏如泥;又別研入硃砂、雄黃各一錢,同為丸綠豆大。每服量兒小大,五、七丸至十丸,生薑湯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涎盛、咳嗽,上膈壅熱。

鉛白霜 百藥煎(各半兩)

上件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用薄荷湯化下,不計時候。

寒嗽第九

[編輯]

錢乙論寒熱相反雲∶京東轉運使李公有孫八歲,病嗽而胸滿短氣。醫者言肺經有熱,用竹葉湯、牛黃膏各二服治之,三日加喘。錢曰∶此肺氣不足,復有寒邪。即使喘滿,當補肺脾,勿服涼藥。李曰∶醫已用竹葉湯、牛黃膏。錢曰∶何治也?醫曰∶退熱退涎。錢曰∶何熱所作?曰∶肺經熱而生嗽,嗽久不除生涎。錢曰∶本虛而風寒所作,何熱也?若作肺熱,何不治其肺而反調心。蓋竹葉湯、牛黃膏治心藥也。醫有慚色,錢治癒。

《千金》紫菀湯治小兒中冷及感寒,暴嗽或上氣喉咽鳴,氣逆或鼻塞、清水出者方。

紫菀 杏仁 黃芩 當歸 甘草(炙。各半兩) 麻黃 桂心 橘皮 青木香(各六銖) 大黃(一兩《嬰孺》方用一兩半)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

《千金》五味子湯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咳嗽,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五味子 當歸(各半兩) 乾薑 桂心(各六銖) 細辛(三銖) 人參 紫菀 甘草(各六銖) 款冬花(三銖) 大黃(一兩半) 麻黃(六銖。《嬰孺》方用半兩)

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黃別浸一宿下。(一方無款冬花、大黃,有大棗三枚。)

《千金》治小兒暴冷嗽及積風冷嗽,兼氣逆鳴。菖蒲丸方

菖蒲 烏頭(炮,去皮尖) 杏仁 礬石 細辛 皂莢(各六銖) 款冬花 乾薑(炮) 桂心 紫菀(各十八銖) 蜀椒(五銖) 吳茱萸(六合)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日三。兒小以意減之,兒大以意加之。暴嗽數服便瘥。

太醫局潤肺散治小兒寒壅相交,肺氣不利,咳嗽喘急,語聲不出,痰涎壅塞,胸膈煩滿,鼻塞清涕,咽喉干痛。

麻黃(去根節) 人參(去蘆頭。各二兩) 貝母(去心,麩炒黃) 杏仁(湯浸,去皮尖,焙令干,麩炒黃。各二兩半) 甘草(炙,銼,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一分) 桔梗 阿膠(炒令黃。各半兩)

上件同杵,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六分,去滓溫服,食後。

太醫局華蓋散治小兒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

紫蘇子(隔紙炒) 麻黃(去根節,湯浴過) 杏仁(去皮尖,炒) 桑白皮(蜜炙) 赤茯苓(去皮) 陳皮(去白。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上七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服。

太醫局人參半夏丸治小兒肺胃受冷,咳嗽氣急,胸膈痞滿,喉中呀呷,嘔吐涎沫,乳食不下。亦治瘧嗽。

人參(去蘆頭) 細辛(去苗) 陳橘皮(各二兩) 丁香 半夏(湯浸七次,切,焙) 濃朴(去粗皮。各四兩)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打麵糊和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服二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服。量兒大小加減。

《嬰孺》治少小肺冷嗽,呼吸多要得於寒者。紫菀丸方

紫菀(三分) 礬石(燒) 桂心(各二分)

上為末,雞子黃和丸小豆大。乳送三丸,大人七丸,日三。常用良。

《嬰孺》治小兒風冷入肺。嗽,日夜不息。晝或小瘥,至夜即甚,食飲不下。五味湯方

五味子 甘草(炙) 當歸 人參 麻黃(去節) 紫菀 桂心 款冬花(各三分) 細辛 地黃(各一分) 棗(二十枚,劈)

上水三升,先煮麻黃去沫,下藥煮一升。一服二合,小兒一合。

錢乙百部丸治小兒肺寒、壅嗽微喘。

百部(焙乾,秤) 麻黃(去節,先作末。各三分) 杏仁(四十粒,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研入藥)

上拌和勻,熟蜜為丸皂子大。溫水化下三、二丸,無時,日三、四。此本方也。仲陽加松子仁五十個,糖丸之,含化大妙。

張渙木香半夏丹治小兒胃寒,咳嗽。

木香 半夏(湯浸七次,焙乾) 肉豆蔻(各一兩) 藿香葉 丁香 白朮(炮。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取生薑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惠眼觀證》皂莢丸治小兒冷嗽。

皂莢(不 者,炙) 肉桂(去皮) 白姜(炮)

上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大小加減,熟水吞下。

《王氏手集》紫蘇杏仁散治小兒感寒,肺氣壅滯,壯熱咳嗽,鼻塞清涕,語聲不出,胸膈膨脹,痰實嘔逆,咽嗌疼痛,煩渴喘急。

紫蘇(炙) 杏仁(各炒) 甘草(炙) 麻黃(去節。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三分,去滓。食後溫服。

《王氏手集》潤肺膏丸治小兒寒壅咳嗽。

水蓼 桑鈄 覆盆子 枸杞子(各半兩) 皂兒(炮) 杜茴香 生薑 甘草(各一兩) 京三棱(炮) 胡桃(十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作八十丸,細嚼,溫熟水下。兒小白湯化下。

《王氏手集》五味子膏調勻小兒肺胃,止咳嗽嘔逆,中寒喘滿,可思乳食。

五味子 人參 白朮 官桂 乾薑

上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作八十丸。每服一丸,沸湯化下,日三、四服。

《吉氏家傳》治小兒一切寒嗽。

川烏(大者,炮,去皮尖)

上為細末,用生薑自然汁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大人亦可服。熟水下,硃砂為衣。

熱嗽第十

[編輯]

錢乙論溫冷用藥雲∶東都張氏孫九歲,病肺熱。他醫以犀、珠、龍、麝、生牛黃治之,一月不愈。其證嗽喘悶亂,飲水不止,全不能食。錢氏用使君子丸、益黃散。張曰∶本有熱,何以又行溫藥?他醫用涼藥攻之,一月尚無效。錢曰∶涼藥久則寒,不能食。小兒虛不能食,當補脾。候飲食如故,即瀉肺經,病必愈矣。服補脾藥二日,其子欲飲食,錢以瀉白散瀉肺,遂愈十分。張曰∶何以不虛?錢曰∶先實其脾,然後瀉肺,故不虛也。

《譚氏殊聖》方∶小兒頻嗽又饒啼,喘息時時似火堆。此是乳食沖膈熱,莫冤神灶恐延遲。沙糖元劍塗酥炙,杵合根據方請不疑。更取麥門知母等、三焦洗了是良醫。

知母散

知母 麥門冬 甘草(各一分,生) 皂角(半分,去皮,酥炙,用盆子合出火毒)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八分,分五服,放冷下。

《嬰童寶鑑》治小兒咳嗽,解風熱。一捻金方

白僵蠶(直者,一兩) 甘草(半兩,炙) 延胡索(一分)

上件為散。每服一捻,齏汁調下。

《良方》治小兒熱嗽。

馬牙硝 白礬(各八兩) 黃丹(一分)

上同研,入合子固濟,火燒令紅;覆潤地一夜,再研,加龍腦半錢。甘草湯下一字,或半錢。

《張氏家傳》治孩兒虛熱,生涎、咳嗽。人參散方

人參 貝母(去心,炒) 款冬花(去皮) 半夏(水煮透,干為末,用薑汁作餅子,焙乾) 甘草(炙黃。各一錢)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水四分,入杏仁二粒,去皮尖,同煎至二分,溫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脾肺壅熱、咳嗽,金華散。並氣粗喘。

貝母(七分) 漢防己 甘草(炙。各半分) 馬牙硝(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水四分或一錢,煎。溫服,一日三服。如壅甚,時時與服無妨。

《吉氏家傳》治小兒上焦壅熱及心肺虛熱,嗽不止。清肺丸

好連翹(一兩) 腦子(少許,研)

上末,煉蜜丸彈子大。食後臨臥含化。忌豬肉、濕面。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半夏散治小兒肺熱咳嗽,止瀉潤肺。

半夏(一兩,薑汁) 貝母(三分) 柴胡(去蘆) 杏仁(炒,研) 川升麻 桑白皮(炙) 地骨皮 款冬花 麥門冬(去心) 馬兜苓 青橘皮(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一葉,綿一片裹藥末,用水一盞,生薑一片,棗半枚,煎五分。用盞盛,放火上,時時溫服。忌生冷、毒物。

久嗽第十一

[編輯]

《聖惠》治小兒嗽久不止,心神煩悶。栝蔞煎方

栝蔞(一顆,熱者去仁,以童子小便一升相和,研絞取汁) 酥(一兩) 甘草(一分,生為末) 蜜(二兩)

上件以銀鍋子中熳火煎如稀餳。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錢,日四、五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嗽久不止。不灰木散方

不灰木(用牛糞塗,燒令通赤) 貝母(煨令黃)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新汲水一小盞,點生油一、二滴,打令散,煎至五分,去滓。分溫二服,日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治小兒咳嗽,經年不瘥,喉鳴喘成疹。麻黃丸方

麻黃(去節) 細辛 甘草(各二分,炙) 款冬花 柴胡 紫菀 茯苓 百部 枳實(炙,各三分) 貝母 大黃(各五分) 黃芩(四分) 杏仁(六分,炒)

上為末,蜜丸烏豆大。四、五歲兒一服二十丸,日再稍加之。

《嬰孺》治小兒久嗽上氣連年,胸中迫滿不得臥,但常抱坐。附子煎丸

附子(二個,炮) 款冬花 芎(各二升) 細辛 礬石(各五分) 飴糖(二升) 蜀椒(一升,去汗目合口者) 紫菀(十分) 五味子(四分) 竹根射干(各一把) 白朮(二分) 桂心(三分) 酒(三升)

上十二味以酒煎,候竹根黃黑,去滓;下飴糖於酒中,更煎令可丸。服桐子大一丸至十丸。

《嬰孺》治小兒嗽,經時不瘥,一嗽氣絕及傷肺見血。桑白皮煎方

桑根白皮(切,五合,東行者) 白狗肺(一具,切) 甘草 茯苓 升麻 貝母(各二十分) 芍藥 杏仁(炒。各十分) 李根白皮(切,四分) 淡竹青皮(八分) 款冬花 麥門冬(去心。各六分) 蜜 地黃汁(各一升) 黃芩(十一分)

上以水一斗,煮及三升,去滓,下杏仁膏、地黃汁、蜜,微火上煎,不住攪至二升三合,綿濾絞汁。二、三歲兒一合溫服之,日進五服,夜三服。

《鳳髓經》杏仁膏治小兒日久咳嗽不瘥。

杏仁(去皮尖) 茯苓(去皮。各一分) 不蛀皂角(一挺,重一錢半,去皮,蜜炙,干)

上為細末,煉蜜為膏一皂子大。薄荷蜜水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久嗽不止。

柴胡(去蘆) 黃芩(各半兩) 甘草(炮,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煎蔥湯調下,不過再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大人、小兒久嗽不止,痰吐、喘悶、氣噎。知母散

知母 貝母 柴胡 黃 (炙) 紫菀(洗) 馬兜苓 半夏(白礬水煮,干為度) 杏仁(研,去皮尖) 桑白皮(炙) 白礬(研) 款冬花(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同煎三分,去滓,時時服。或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每服五、七丸,生薑湯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貝母散治小兒久嗽、氣急。

貝母(煨微黃) 杏仁(湯浸,去皮炒) 麥門冬(去心) 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半兩,去苗)

上為末,用乳汁調下半錢。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半夏丸治小兒久嗽、痰吐,頭疼。

半夏 天南星(各一兩,皂角水二味煮干) 白礬 石膏 川烏頭(炮。各一分)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生薑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