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廣州市白雲區第一批傳統風貌建築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廣州市白雲區第一批傳統風貌建築的通知
雲府〔2020〕5號
2020年3月10日
發布機關: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單位:

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公室關於印發傳統風貌建築保護利用管理指導意見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現公布雲溪書舍等共13處建(構)築物為廣州市白雲區第一批傳統風貌建築。請各單位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依法做好傳統風貌建築日常巡查、監督管理、宣傳推廣等保護利用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廣州市白雲區第一批傳統風貌建築名單

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
2020年3月10日


廣州市白雲區第一批傳統風貌建築名單
編號 所屬鎮街 建築名稱 地址 歷史文化價值
BY_01_0001 江高鎮 雲溪書舍 白雲區江高鎮江村 建於清代,磚木結構,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碌灰筒瓦,主體建築麻石牆基,原有青磚外牆,後勾白色磚縫。邊路青磚牆,兩側次間牆壁檐下有灰塑紋飾。頭門和後堂以天井相連,天井花崗岩條石地面,兩側帶廊,四架,卷棚頂。後堂面闊三間,前後牆承重,立有四根金柱。曾作為村內學堂書院使用,體現了村內宗祠文化的凝聚力。
BY_01_0002 江高鎮 茅山村黃氏宗祠 白雲區江高鎮茅山上元街6號 建於清代,道光乙未年(1825年)重修,磚木結構,三進三開間。門額上方飾壁畫,大門石門框,門枕石,雕花封檐板。頭門和中堂以天井相連,兩側帶廊,卷棚頂,階磚地面。中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後金柱間設屏風,屏風上掛「詒轂堂」木匾,建築整體布局及形制基本保存,作為村內的壇廟祠堂,見證村落發展,體現了地方特有的宗族文化印記。
BY_01_0003 江高鎮 孟輝胡公祠 白雲區江高鎮羅溪東街7號 建於民國二十六年,磚木結構,兩進三開間。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碌灰筒瓦,素瓦當。青磚牆紅砂岩牆基。頭門為凹肚,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石門額刻「孟輝胡公祠」,上款「民國廿六年季夏吉旦」,下款「伍觀淇敬書」。門額上方飾壁畫,現壁畫已損壞。大門石門框,檐下有雀替形裝飾構件。兩側次間牆壁檐下有灰塑紋飾,灰塑下各開設一窗。建築整體布局及形制基本保存,內部間隔基本保留,整體保存狀況較好。
BY_01_0004 江高鎮 珠江村洪聖古廟 白雲區江高鎮珠江村崗邊街 建於清乾隆年間,近年有修繕,磚木結構,硬山頂,頭門內設屏風門,上掛「洪福齊天」木匾。頭門和後堂以天井相連,兩側帶廊,卷棚頂,新紅階磚地面。後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三柱加後牆承重,前檐柱為石方柱,金柱為圓木樁。稍間掛「觀音堂」木匾。建築整體布局及形制基本保存,作為村內的壇廟祠堂,見證村落發展,體現了地方特有的宗族文化印記。
BY_01_0005 江高鎮 志忠王公書舍 白雲區江高鎮楊山北街85號旁 建於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磚木結構,頭門內設屏風門。頭門和後堂以天井相連,兩側帶廊。後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後牆承重,立有四根金柱,曾作為村內學堂書院使用,反映廣州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具有特定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體現了廣府文化的凝聚力。
BY_01_0006 人和鎮 新聯村楊氏大宗祠 白雲區人和鎮新聯村楊家裡街1號 建於清代,重修於2011年。建築三路三間三進兩天井,為磚木結構,屋頂為硬山頂,上設有博古脊,碌灰瓦筒,黃色琉璃瓦當滴水,雕花封檐板,左右兩側為人字形風封火山牆,搏風有卷草紋裝飾,兩側有灰塑墀頭。建築牆體為青磚砌築,牆體下部有麻石牆基。宗祠正面為敞楹式頭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兩側次間各有花崗岩塾台,上各有兩根花崗岩方石檐柱。
BY_01_0007 鍾落潭鎮 傅善堂 白雲區鍾落潭鎮湴湖村新湴路 建於民國時期,2004年重修,為廣府傳統祠堂。建築為磚木結構,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碌灰筒瓦,青磚牆。頭門為凹肚式,進深兩間,保留刻字石門額、彩畫、雕花封檐板等特色部位。頭門和後堂以天井相連,兩側帶廊。山牆側帶門,門上出挑檐。山牆兩側搏風有精美卷草裝飾紋樣,反映了嶺南廣府傳統村落的宗族文化。
BY_01_0008 鍾落潭鎮 長處里門樓 白雲區鍾落潭鎮湴湖村 建於清代,1873年重修,坐西北朝東南,面闊4.08米,進深7.15米。硬山頂,青磚牆,麻石牆基,石門框,門樓匾額花崗岩石刻「長處里」,上款「同治歲次葵酉」,下款「仲秋吉旦重修」。麻石鋪地,設有門官,門官磚雕精美。門額上方有彩畫裝飾。作為村落防禦外敵的一種設置,與村落布局、交通及文化習俗有密切聯繫,反映了廣州村落歷史文化傳統及地域特徵。
BY_01_0009 鍾落潭鎮 廷瓚龔公祠 白雲區鍾落潭鎮馬洞村龔氏宗祠旁 建於清代,為典型的廣府宗祠建築,磚木結構,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博古脊,兩側垂脊有博古紋飾裝飾,碌灰筒瓦,青磚牆,花崗岩牆基。頭門為凹肚式,頭門和後堂以天井相連,天井花崗條石地面,兩側帶廊,主體建築原貌保存較好,反映了嶺南傳統村落中廣府文化的宗族印記。
BY_01_0010 鍾落潭鎮 白土村李氏祠堂 白雲區鍾落潭鎮白土村 建於清代,由兩座橫屋組合而成,山牆間設門廳,懸山頂,干疊陰陽瓦,土坯磚牆體,夯土砌築牆腳。頭門為凹斗式,青磚門框,方形門枕石,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後堂心間為明間,與次間砌磚牆相隔。反映了廣州北部地區的客家祠堂的典型特點,是研究清代廣州地區客家祠堂建築和風俗文化的實物資料。
BY_01_0011 均禾街 積富陳公祠 白雲區均禾街石馬村尚義六巷 建於民國時期,近年有修繕,為磚木結構,懸山頂,屋頂為碌灰瓦筒。公祠牆體為青磚牆體。 公祠頭門為敞楹式,前廊有兩根花崗岩方石檐柱,左右次間各有木樑。公祠頭門前、後跨均為瓜柱梁架。公祠大門設有板門,上方有額刻着「積富陳公祠」,額左側有小字「昆孫泰初敬書」。
BY_01_0012 嘉禾街 鼎興黎公祠 白雲區嘉禾街望崗東勝街19號 建於清代,為較典型的廣府宗祠,三間兩進,磚木結構,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灰塑博古正脊,碌灰筒瓦,文字瓦當。青磚牆麻石牆基,頭門為敞楹式,保留花崗岩塾台、方石檐柱、石蝦公梁、雀替、金花獅子、駝墩斗拱、雕花封檐板、磚雕墀頭等特色構件。頭門和後堂以天井相連,兩側帶廊,卷棚頂。後堂立有四根金柱。後金柱間掛後「世德堂」木匾。新紅階磚地面。建築雖經翻新,但整體布局及形制基本保存,內部間隔基本保留,反映了嶺南傳統村落宗族文化印記。
BY_01_0013 鶴龍街 彭西村彭氏大宗祠 白雲區鶴龍街彭西村彭西大街 建於清代,為典型的廣府宗祠,三路三進,磚木結構,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灰塑博古正脊。頭門為敞楹式,保留塾台、方石檐柱、石蝦公梁、雀替、金花獅子、雕花封檐板、磚雕墀頭等特色構件。頭門、中堂、後堂均以天井相連,天井花崗岩條石地面;兩側帶廊,卷棚頂,階磚地面。中堂立四根金柱,掛「仁義堂」木匾,下設屏風門。後堂立四根金柱,瓜柱梁架,神龕供奉祖先牌位。頭門兩側設青雲巷,左右邊路各一襯祠。建築整體布局及形制保存較好,反映嶺南傳統村落宗族文化印記。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