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康熙朝實錄/卷之1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一百三十 康熙朝實錄
卷之一百三十一
卷之一百三十二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二月。乙巳朔。上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及文武官員等、步詣天壇致祭。上親撰祝文曰、嗣天子臣玄燁敢昭告於皇天上帝曰、臣仰承天佑、奉事祖母太皇太后、高年荷庇、藉得安康。今者、疹患驟作、一旬以內、漸覺沉篤、旦夕可慮。臣夙夜靡寧、寢食捐廢、虔治藥餌、遍問方醫、罔克奏效。五內憂灼、莫知所措。竊思天心仁愛、覆幬無方、矧臣眇躬、夙蒙慈養。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極之恩、畢生難報。值茲危殆、方寸憒迷、用敢潔蠲擇日、謹率群臣、呼籲皇穹、伏懇憫念篤誠、立垂照鑒。俾沉屙迅起、遐算長延。若大數或窮、願減臣玄燁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為此匍伏壇下、仰祈洪佑。不勝懇禱之至。讀祝版時、上涕淚交頤。陪祀諸王大臣等、無不感泣。祭畢、上即詣慈甯宮侍疾

  • 丙午。以故鑲黃旗二等伯噶都子唐保住、襲爵
  • 己酉。升四川按察使王業興、為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
  • 以蒿齊忒故多羅郡王車布登子巴扎爾、襲爵
  • 柰曼多羅達爾漢郡王鄂齊爾故。遣官致祭
  • 庚戌。以禮部郎中任塾、為山東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江南松江府知府朱雯、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提調學政。刑部郎中邵延齡、為江西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戶部郎中高曰聰、為福建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山西太原府知府鄭僑生、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提調學政。禮部郎中黃雲企、為廣東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禮部郎中張光豸、為陝西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刑部中吳自肅、為雲南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禮部郎中張顧行、為貴州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
  • 辛亥。以翰林院侍講高裔、提督江南學政。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檢討周清原、提督浙江學政
  • 壬子。升太常寺卿席爾達、為禮部左侍郎、兼管太常寺事。內閣學士多奇、為禮部右侍郎
  • 甲寅。內閣及各部院衙門官員具疏、公請皇上少節勞悴。上曰、朕自太皇太后違豫以來、心懷憂慮、日侍左右、檢方調藥、親視飲饌。太皇太后甯憩之時、朕隔幔靜俟、席地危坐、一聞太皇太后聲息、即趨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進。因此晝夜不能少離。在皇太后屢有慈㫖、命朕回宮、少宜自愛。朕念幼蒙太皇太后撫養教訓、三十餘年、罔極深恩、難以報答。今見病體依然、五內焦灼、莫知所措。朕躬寢處、何暇顧計。覽奏、具見大小臣工、愛君誠悃。但當此時不竭盡心力、少抒仰報之忱、異日雖欲依戀慈闈、豈易得耶。所奏已知之
  • 升內閣侍讀學士拜禮、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丙辰。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尚書、侍郎、侍衛等、詣慈甯宮門跪奏、請皇上間一回宮、稍為休息。得㫖、太皇太后病勢、漸覺沉篤、朕心憂灼、片刻難離。朕即回宮、心亦不安。所奏已知之
  • 丁巳。升廣西蒼梧鹽法道興永朝、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 戊午。乙太常寺卿王隲、為江西巡撫
  • 辛酉。升參領穆維雍、為福建海壇總兵官
  • 癸亥。以廣州將軍王永譽、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乙丑。升內閣學士額爾黑圖、為理藩院左侍郎
  • 山西道御史陳紫芝、疏參湖廣巡撫張汧、蒞任未久、黷貨多端、凡所屬地方鹽引錢局船埠等、無不搜括。甚至漢口市肆招牌、亦按數派錢。當日保舉之人、必有賄囑情弊。請一併敕部議處。得㫖、張汧、著革職。所參各款、著直隸巡撫于成龍、山西巡撫馬齊、左副都御史開音布、馳驛前往、提拏究擬具奏
  • 奉差湖廣審事刑部右侍郎色楞額疏言、湖廣巡撫張汧、所參上荊南道祖澤深、婪贓款內、得枉法贓金七兩、銀四十兩。是實。枝江縣知縣趙嘉星、私派款內、得銀四百二十兩是實。祖澤深、趙嘉星、俱應革職、擬絞監候秋後處決。其通山縣知縣邢士麟、到任一月、並無才短誤公之處。應毋庸議。巡撫張汧、將邢士麟誤參、應降一級調用。原揭布政使胡戴仁、按察使丁煒等、各降二級調用。得㫖、所審未當。著于成龍等、嚴加究擬具奏。色楞額、著嚴加察議
  • 諭大學士等、科道職在糾參、張汧貪婪、無人敢言、陳紫芝獨能彈劾、甚為可嘉。著傳諭吏部、即令內升、以示鼓勵
  • 戶部尚書佛倫等、查看河工回奏、河臣靳輔、疏請修築高家堰重堤、束洪澤湖水、盡出清口、並黃河兩岸立閘、分洩黃水。而撫臣于成龍、又奏下河宜挑不宜停、重堤宜停不宜築。彼此意見不合。臣等會勘上下河道、知高郵等七州縣水患、皆因洪澤湖水、從減水壩東注高郵、寶應、邵伯三湖、流入漕河、又從高郵城東堤減水壩、流入下河、以致七州縣民田、被水淹沒。故治下河、必先塞上流、使上流之水、不得東注下河、則保守高家堰、水出清口、自為第一要著、臣等閱視高家堰地勢、應如河臣原議、史家店以南、石堤以東、築一月堤、使六壩所減之水、由重堤以內、流出清口、自不致衝突堰堤。但洪澤湖之水、流入漕河、漕堤關係緊要、宜行減洩。應將淮安以北、五義河閘開浚、引水由草灣入海。至淮安、寶應、澗河等處、亦應開浚、引水由射陽湖、達廟灣入海。其高郵城東堤、五座減水壩、系下河水患之原。今淮安府南北、既經開浚、此處俱應堵塞。黃河兩岸仲家莊、草灣等處、建石閘三座、分洩黃水入海、仍照原議外。惟安東縣五里墩、建閘洩水、由鹽河入海、恐開閘之處、逼近安東、實屬危險。應將石閘、移建城東。再看得下河形勢、見在流通。今既堵塞上流、盡注清口、則下河水勢、自然漸減。應將白駒、丁溪、草堰三口各工、盡行停止。其修築月堤、並澗河等處、開浚建閘、所需錢糧、應令河臣確估題請。得㫖、九卿詹事科道會議具奏
  • 己巳。子時。太皇太后崩於慈甯宮。遺誥曰、予以薄德、幼承太祖高皇帝登聘。獲奉太宗文皇帝。贊助內政。越既有年。不幸龍馭上賓。痛不欲生。誓以身殉。諸王大臣、以世祖皇帝方在沖齡、繼承大統、保護靡托、合辭堅請。勉留此身、撫育教訓、未嘗少懈。十有九年、重遭不造、世祖皇帝崩逝、悲悼予懷、益無意人世、告天籲眾、冀申初志。諸王大臣、復以今皇帝沖齡踐祚、正須鞠育、懇請再四。予顧此藐狐、難忍捐棄、勉抑哀衷、相依𡻕月。今皇帝至孝性成、誠切肫懇、視膳問安、朝夕罔間、備物盡志、無所不周、屢薦徽稱、尊崇斯極、終始惟一、幾三十年。予因茲敬養、遂使兩世哀感之懷、大為寬釋。且皇太后奉事勤恪、予心甚安。但念世際昇平、皇帝純孝、亙古所無、予正可誕膺福祉、奈年齒逾邁、時用自傷、頃當寢疾、皇帝躬省藥餌、寢食捐廢、步禱郊壇、竭誠呼籲。乃數盡難挽、遽至彌留。予壽七十有五、得復奉太宗文皇帝左右、愜予夙心、夫亦何憾。今皇帝勵精圖治、愛育蒼生、海宇乂安。兆姓樂業、天下臣民頌太平之庥者、功歸啟佑、予歿有榮施焉。惟是皇帝大孝性成、超越今古、恐過於悲痛、宜勉自節哀、以萬幾為重。中外文武群臣、恪恭奉職、勿負委任、以共承無疆之福、其喪制、悉遵典禮、成服後三日、皇帝即行聽政。其持服、依世祖皇帝遺詔、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天地宗廟社稷之祭、不可以藐躬之故、致稽大典。及百神祀事、照常無停。故茲誥諭。其各遵行。上擗踴哀號。呼天搶地。哭無停聲。皇太后、上暨皇妃、皇子、俱成服。親王以下、文武大小官員、外藩王以下、及台吉等。王妃公主以下、八旗二品以上官員命婦。俱齊集成服。嗣是每日哭臨二次。凡二十七日
  • 諸王、貝勒、貝子、及文武大臣等、奏請節哀。上諭曰、朕自八齡、皇考世祖章皇帝賓天。十一歲、又遘皇妣章皇后崩逝。二十餘年以來、全賴聖祖母太皇太后撫育教訓。今遽遭捐棄、五內摧迷。顧念慈恩。罔極難報。哀號痛切、情何容已。所奏已知之
  • 諭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九卿、詹事、科道等、自漢以後、帝王居喪持服、以二十七月、易為二十七日。惟魏孝文帝、欲行三年之喪。朕平日讀史至此、常稱讚之、今非欲邁古賢君、祗念朕八歲、世祖皇帝賓天。十一歲、慈和皇太后崩逝。全賴聖祖母太皇太后鞠養教誨、以至成立。遽遭大故、實增痛傷、哀疚靡盡。今定持服二十七月。少慰罔極之痛。朕獨持服於宮中、幾政毫無曠廢。不令臣民持服。一切俱不禁止。如此、可以遂朕本懷。諸王大臣各官、其集議之。諸王大臣等奏曰、皇上至德純孝、自古無倫。但帝王之孝、與臣民不同。願皇上仰遵遺誥、博稽古制、上思天地祖宗付畀之重、下慰群臣百姓仰賴之忱、以禮節哀、易月之典、守而勿更。得㫖、朕事太皇太后三十餘年、竭盡衷誠、無稍違拂。近者聖體違豫三十餘日、衣不解帶、必誠必敬、朕之此志、期在必遂。否則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亦奚以為。諸王大臣等聞諭、皆感悚嗚咽。又奏曰、皇上一身、為宗廟社稷所寄託。每當祭享、伏見鑾輿親詣、竭誠盡敬。夫祭為吉禮、必除服後舉行。皇上乙太皇太后之故、若使郊廟神靈、少有弗歆、即太皇太后在天之靈、亦必不安。且君臣兆姓、本屬一體。若皇上持服宮中、聽臣民即吉、甚非一體之義。況皇上奉事慈甯三十餘年、晨昏侍養、罔不承順意㫖。今於慈闈遺命、若不曲遵、恐有虛太皇太后惓惓之意。臣等不揣愚賤、敢以固請。得㫖、朕意已定、不必更奏
  • 禮部題、本朝後喪、例不割辮。又奉皇太后傳諭、太皇太后不豫時、曾向予雲、我病若不起、皇帝斷勿割辮。應謹遵行。得㫖、太皇太后教育恩深、朕自盡其心、仍行割辮。上遂割辮
  • 諭禮部、朕孝服用布。舊制、國有大喪、自宗室公以上、服素帛。今孝服、俱改用布
  • 庚午。上在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晝夜號痛不止、水漿不入口、天顏臒瘠、以致昏迷。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及外藩王、貝勒、貝子、公等、皆跪奏、伏望皇上少自節哀、保護聖躬。得㫖、親在、則竭心力以盡孝、歿則思報教育之恩、終身不忘、為子孫者、誼所當然。太皇太后高厚之恩、可一刻忘乎。諭畢、復大慟不已
  • 禮部題、欽天監選擇十二月二十九日癸酉卯時、大行太皇太后梓宮發引。得㫖、太皇太后梓宮速行發引、朕心不忍、意欲久留慈甯宮內、爾諸臣議奏、諸臣奏曰、素無久留寢宮之例、應於二十九日發引。得㫖、既如此、朕意欲停喪三七、另行選期。諸臣奏曰、我朝向日所行、年內喪事、不令踰年、仍應於二十九日發引。得㫖、爾等念朕躬勞苦、朕豈不自知。但二十九日發引、為期太近。兩皇后梓宮、尚遲至多日。若乙太皇太后梓宮拘舊例、謂踰年不便、速行發引、於大義不合。舊例有可從者、有不可從者。朕意在正月十七十八日、方可發引。著另行選期具奏。諸王大臣等、又公同會議。奏曰、本朝向行之例、踰年為忌、似宜仍請於二十九日發引。得㫖、爾等所雲忌諱、祗為朕躬。朕殊不避忌。朕前禱天壇、尚欲減朕年以增太皇太后之壽。豈以梓宮踰年發引、乃有避忌乎。如有所忌、朕躬當之。否則忌諱之說、虛誕不足信、亦可以破後人之疑、使皆以朕為法。太皇太后梓宮、可擇正月十一日發引
  • 辛未。上在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晝夜號慟不止、水漿不入口如前。內閣、翰林院、九卿、詹事、科道等、齊集慈甯宮門。公同具疏、奏請皇上節哀、保護聖躬。得㫖、朕忽遭大故、五中憒糜。非不知恪遵遺誥、守身為重、勉自節哀、強進飲食。但悲從中來、情實痛切、莫由自主、以至昏迷。即欲少餐饘粥、亦不能下嚥、非故卻不禦。覽奏、具見誠悃。朕當強支自愛、卿等無須過慮
  • 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官員、公同具疏、奏請皇上恪遵遺誥、持服二十七日、以上慰列聖之倚托、下憐臣子之悃忱。得㫖、朕從來一言一事、必躬行實踐、並無故為文飾、邀取虛名。今於宮中持服二十七月、朕志已定、屢㫖甚明。王等其體朕至意遵行
  • 諭諸王大臣等、皇太后聖躬素弱、近者太皇太后病篤、朝夕奉侍、慈顏瘦減。又因太皇太后上賓、悲哀過甚、晝夜不離梓宮、飲食不禦、愈加羸弱。當今最尊者、惟皇太后一人。朕見皇太后慈顏羸弱、力為勸慰、皇太后不允。爾諸王大臣、俱系骨肉至戚、應公同奏勸。諸王妃、郡主等、舉哀時、皇太后慟哭、幾至僕地、眾所共睹、今已三日矣。諸王大臣等、隨奏請皇太后節哀、回宮暫息。皇太后諭曰、皇帝大孝、事太皇太后及予三十餘年、承歡靡間、敬禮兼隆。太皇太后聖體違和、皇帝躬親侍奉三十餘日、席坐冷地、親奉湯藥、衣不解帶、極其誠孝。太皇太后賓天、內廷一切事務、皆皇帝躬親料理。所以諸事各得詳善。今已經三日、皇帝痛哭不止、容顏甚為瘦減、予心殊覺不寧。爾等宜勸皇帝節哀、最為緊要。不必向予敦請。諸王大臣等、復再三叩請。皇太后又諭曰、諸王大臣所奏、請予回宮、以少慰皇帝之心。所言良是。下午上食畢、予即率眾妃同散。然雖散、亦不各歸自己宮內。仍率眾妃、俱集於別宮。自明日為始、每日三次上食後、即回別宮
  • 諸王大臣等復跪奏、太皇太后上賓、已經三日、皇上晝夜號慟不止、臣等惶懼、不知所措。伏乞皇上暫離喪次、於乾清門內、不拘何處、少為休息。得㫖、朕遭不幸、太皇太后賓天。每思高厚洪恩、寸衷如割、更何心緒回宮、以圖安逸。況太皇太后上賓以來、至今飲食不能入口。昨皇太后再三勸進糜粥、朕雖勉啜少許、究不能下嚥。朕決意仍在喪次、以盡朕心。諸王大臣等、復再三叩請。上不允
  • 禮部以大行太皇太后常祭禮儀請㫖。得㫖、俱照祭世祖皇帝例
  • 壬申。上在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哀慟不止如前。諸王大臣等跪奏、明日除夕、請皇上暫行回宮。得㫖、除夕避忌、果有此說否。諸王大臣等奏曰、元旦乃吉祥之日。今聖躬不離喪次、臣等甚為不安。叩請皇上於除夜回宮。元旦在宮中、停止哭泣。得㫖、數日以來、朕心甚覺憒迷。今據爾等所奏、稍有關係。元旦日、太皇太后梓宮前、令宮人照常上食。慈甯宮前院內、諸皇子等所住帷帳、朕當於此暫居一日。諸王大臣、又再三叩請回宮。上不允
  • 諭大學士、內務府總管等、太皇太后疾大漸時、諭朕曰、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諄諄降㫖、朕何敢違。伏思慈甯宮之東、新建宮五間、太皇太后在日、屢曾向朕稱善。乃未及久居、遽爾遐升。今於孝陵近地、擇吉修建暫安奉殿、即將此宮拆運所擇吉處、毋致缺損。著揀選部院賢能官員前往、敬謹料理。天氣甚寒、務期基址堅固、工程完備。爾等即傳諭行
  • 上於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行常祭禮。哀慟如前。內閣、翰林院、九卿、詹事、科道等、公同具疏、以元旦令節、叩乞皇上節哀。並請回宮。得㫖、據奏元旦請朕還宮、人主宮殿原多、可以因時移蹕、若在庶民、遭此大故、所居止於一室、又遷避何所。回宮斷不可行。卿等念切愛君、恐朕哀毀過甚、諄懇再三、勉從所請、強節哀情。諸王大臣等、叩首復奏曰、皇上俯鑒下情、勉節哀痛、臣等不勝慰藉。但皇上乃萬邦之主。元旦乃𡻕首之辰。特求皇上於除夕回宮、元旦後、再詣慈甯宮。得㫖、朕自幼蒙太皇太后教育之恩、至為深厚、方且仰報難盡、何雲回宮。朕年正富、安享之日方長。報太皇太后之日、從茲已盡。爾等諸王大臣再三奏請、朕因於元旦日暫移前院、此亦從爾等之請耳。諸王大臣、又再三叩首奏曰、臣等焉敢求皇上回宮休息、但以元旦乃吉辰、扃閉乾清宮、所系甚大。得㫖、朕不幸當此大故、設太皇太后之變、恰遇二十九三十日、將若之何、亦惟有聚集此處、豈可他避也。因爾等再三奏勸、止於元旦暫移、少忍哀慟、是亦從爾等之所請矣。今若瀆奏不止、則並此言、亦不聽從。諸王大臣、復叩請不已。復傳㫖曰、朕意已定、並無他說。爾等如此執滯、朕愈不允從。著照前諭遵行
  • 召集諸王大臣等、將所請以日易月之疏發出。諭曰、三年之喪、朕意在必行。將欲手書諭㫖、而朕體疲憊。願爾等諸王大臣、共諒朕懷、勉從前諭。諸王大臣等奏曰、聖諭必欲行三年之喪、臣等何敢違執。但聖躬乃天地宗廟、及萬民生命所關。三年斷不可行。故自昔賢君、皆從易月之制。臣等所託命、惟有皇上。若必令仰承、即加臣等以罪、亦所不辭。斷斷不敢遵行。得㫖、將本暫存閣中。過初一日、再行啟奏
  • 癸酉。𡻕暮。祫祭太廟。遣內大臣公舅舅佟國維行禮
  •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陵
  • 遣官祭太歲之神
  • 甲戌。上在大行太皇太后梓宮前、哀慟不止如前。諸王大臣等奏皇太后曰、皇上在慈甯宮、明日元旦、乃天地人協吉之辰、乾清宮不宜扄閉。臣等昨者再三跪奏、復具疏陳請、皇上未允。故臣等復懇祈於皇太后、皇上至孝、皇太后敦諭、庶冀勉從。皇太后諭曰、予敦勸兩次。皇帝立意已定矣
  • 旌表八旗節婦、滿洲伊那吳妻烏氏等十六人、蒙古奇他安妻西氏等四人、漢軍高雲桂妻楊氏等四人、各給銀建坊如例
  • 是歲、人丁戶口、二千三十四萬九千三百四十一。田、地、山、蕩、畦地、五百九十萬四千一百八十四頃八十四畝有奇。徵銀、二千七百二十六萬二千三百七十五兩有奇。米、豆、麥、六百九十萬一千四十二石六斗有奇。草、二百五萬七千九百六十四束。茶、十五萬九千三百一十五引。行鹽、四百三十一萬八千五百六十九引。徵課銀、二百七十三萬九千六百一十二兩有奇。鑄錢、二萬八千九百九十三萬六千七百有奇
 卷之一百三十 ↑返回頂部 卷之一百三十二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