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反革命勢力的覆滅
陳炯明反革命勢力的覆滅,現在已到了我們眼前:潮汕的克復業已證實,剩下的只惠州一個孤城了。
這次陳炯明反攻廣州的罪惡舉動,於中國前途和革命運動是個嚴重的危機。本報在一〇一期裏面曾指明這是中山病後帝國主義與軍閥乘機打倒中國解放運動之陰謀,本報幷號召全國人民——特別是廣東工農羣衆,立刻起來保衞革命。
我們這種號召,現在更證明不是徒然的。打敗陳炯明的意義,第一是帝國主義與北方軍閥在中國南部失去一個強有力的爪牙,其重要不減於吳佩孚在中國北部之失敗;第二這次革命軍的勝利間接給帝國主義和北方軍閥(段張)一種打擊,不啻是向他們表示中國革命運動愈有生氣,愈不可侮。
何言乎愈有生氣,愈不可侮?據本報所得確實消息,這次打敗陳軍的要素有二:一是國民黨新在黃浦軍官學校訓練出來的黨軍,報紙上通稱學生軍,外國帝國主義者目爲「赤軍」;一是東江農民紛起襲擊陳炯明,幫助國民黨。幾年打不破的陳軍,今日所以大破而特破之者,完全因爲國民革命的陣線裏參加了工農階級的新勢力。
昨日有個新從廣東來的友人對我說:「這次戰事,滇軍可說沒有參加;許軍雖然出力,然幷不是決勝的要素;眞正的生力軍還是學生軍,洪兆麟的軍隊看見學生軍的旗幟便逃走;然而沒有東江農民的起事,也不會這樣大勝,陳軍之所以大潰而特潰,便因農民紛起擾亂他的後方。」
東江農民何以這樣幫助國民黨來打陳炯明?因爲陳炯明是大地主的工具,是他們可恨的壓迫者,他們的農會曾一一被海陸豐軍閥打得粉碎。學生軍何以這樣能戰鬥?因爲他們多屬工農子弟,有覺悟的貧苦學生,他們所受外力和軍閥的壓迫比任何階級要嚴重,所以革命戰鬥的精神格外堅決,加之又受了很正確的革命的政治教育。所以前此在廣州政府下的各軍多少引起羣衆的反感,而學生軍卻到處受羣衆熱烈的歡迎,因爲他不僅是革命黨的武力,而且成爲保護革命羣衆之利益的工具。
所以這次東江戰爭的意義,不僅打倒了一個惡劣的帝國主義和北方軍閥的爪牙,不僅挽囘了革命運動的危機,而且開闢了一個革命軍事行動的新紀元,使國民黨和廣州政府今後得逐漸離開僱傭軍閥的舊關係而確立於眞正的革命的武力之上。
我們希望負責的領袖們在這軍事行動時期中須同時注意民政政策。關於軍費的負擔,尤須確定一種政策加之於反革命的大地主和買辦階級之上;貧苦的工農羣衆和小商人皆不宜再加稅捐。這樣才能發展革命的勢力,鞏固革命的勝利!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1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