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弘齋全書/卷四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十五 弘齋全書
卷四十六
作者:李祘
1814年
卷四十七

批五

[編輯]

備局公州幼學林博儒農書回啓批己未

[編輯]

限田事。言非不好。勢難容議。雖以三代盛時言之。一夫受田。夏爲五十畝。殷爲七十畝。周爲百畝。民生日用之繁。田亦加畝。蓋可知也。晉太康時。雖有一夫七十畝之制。而其還其受。史不傳法。魏孝文。始令均田。不過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唐太宗。口分世業之規。亦倣於此。及至永徽間。兼幷如故。蓋自秦至今千六百年。能行授田均田者。不過二百載。自不得不罷。其勢然也。以我國六路帳付之田摠。較之京外人口。除文武官三千餘人。雖人給一結。不足爲六百六十三萬六千餘結。朝家自御極之初。首先留意於經界之政。每一念至。夜輒繞榻。而未得其要者此也。分還合等事。有班名而無率丁者。借乞隣里而受還也。每每閪失。自是通患。而雖於數三斗受去之時。猶不免官屬之侵漁。店主之費用。況其數三包幷受。其能專一於種資農糧。有未可必。姑爲試可於一二邑。亦未爲不可。煙茶事。利害相半。有如禁釀。不可輕議。新豐張公之言。足爲可據。勸民節用事。惟在朝廷導率之如何。何責乎民。自卿等苟存心於師儉。自可如置郵。予亦以此自省矣。

備局公州生員柳鎭穆農書回啓批

[編輯]

嘗見先正宋文正敘公州牧使申洬所編農家集成曰。朱子書中。勸農文數條。固羣黎百姓之所日用者。其曰孝悌。其曰禮義。未嘗不竝及於修堤飜土之牓。則不待他求。而知所以用其力矣。旨哉言乎。可以爲農家之指南。化俗之源委。而近見公車日堆之章。未有說及此者。惟公州生員柳鎭穆。能言之。編是書者。卽公牧也。今於一百四十有六年之後。其言又出於公之士者。可謂奇哉。所陳十四條。皆是南康牓文之支流也。其所謂申明鄕約。董勸農民者。卽朱夫子中春之月。載酒食出郊。延見父老。以告農桑之務。孝悌之方也。其所謂付種移秧。各隨其宜者。卽朱夫子浸種下秧。深耕淺耨之意也。其所謂雜穀代播者。卽朱夫子趁時犂飜。多種二麥之法也。其所謂頒下車制者。卽朱夫子有塾者賴車戽之術也。其所謂均分水利者。卽朱夫子陂塘淺漏。合力開掘之策也。其所謂農時不撓者。卽朱夫子貧民下戶。枉被追呼之諭也。其所謂綿田勸農者。卽朱夫子以星子知縣王文林種桑等法。發下三縣之規也。其所謂倣行社倉者。卽朱夫子以諸葛千能等家米置倉給貸之論也。其所謂耕耘必先窮農者。卽朱夫子窮民歡喜之本也。其所謂訪治牛病者。卽朱夫子耘犂之功。全藉牛力。及時餧飼。不得宰殺之訓也。其所謂貴農勸士者。卽朱夫子學道修身。興起民戶之旨也。若其嚴山禁者。卽朱夫子所不言。而以其南方多水而少山也。此固已試於古昔者。專係於守令董飭之如何。自廟堂。以所進冊子中條件關後錄。行會於本道外七道及華城府。俾各看詳。勸飭管下守宰。可以效倣者。著意採施。期有實效。其中糞田之利。尤爲要切於作農。柳條之排田也。浦泥之和灰也。蓋屋之朽藁也。鹹水之澆土也。以至地肥則鋪檟葉而防蹲縮。土浮則抣細沙而收倍利。自有妙方。惟人不行。此在勤與惰之間耳。故向於綸音。拈出勤之一字。以爲一篇之字眼。今此敷析。能以勤爲歸。亦甚嘉乃。

右議政李時秀拜相辭疏批三首

[編輯]

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之先卿文靖。首膺講僚之選。今距戊寅。爲四十有二年。而先卿在台府十一年。又於八年之後。卿又作相。予之所取於卿者。卿克肖先美。易直子諒之心。足以康濟此時。昔於先卿拜相後。初疏之批。特以坐鎭雅俗四箇字。揭爲一篇之宗旨。而俗樣俗弊。比曩時不及萬萬。必也恢著䂓橅。牢著根基。集衆善而爲己有。使東西南北之人。有一技一能者。咸以技能願爲之用。卿則汲以引之。無適無莫。擧措之得宜在其中。而枉直不混。化理底平。予之望卿。亶在於是。卿其體予委畀之至意。安心勿辭。出而承佐。且況先卿未逮之志事。尤宜隨處殫心。卿若念及於此。豈必待備例更諭。然後始可幡然。自餘更在明日敦諭。

大臣當先器量。有器則有識。識進量亦進。予聞之。朱子曰。自家在中央。上面也占許多地步。下面也占許多地步。左也方。右也方。前也方。後也方。媺哉斯言。言其公也。予所以待卿。卿所以佐予。不外這一字。公之近乎仁。猶畏之近乎敬。凡百有位。非公不做。況於大官乎。無物我不偏陂。使羣工偕和。卽日昨批諭之餘意也。卿之聞此。必有以犂然而飜然。

卿之書凡三上。而若批若諭。予亦三錫矣。士在巖穴。尙克幡然。相出相門。若是謙讓。未知袁楊家故事。有如許否。世道朝象之彌綸也。民憂國計之經濟也。政須迪知眞諶之臣。日前寄語左揆。轉致勉出之意。卿何又煩琅函。用備黃閣之應文。卽日造朝。以答予側席之想。

備局楊州幼學安聖鐸陳農書後招見啓批

[編輯]

安聖鐸之言。決非臨時應旨咄嗟辦得者。深庸嘉乃。侈靡之弊。奚特妨農而已。爲國爲家。百害並至。法禁之於化民。末也。苟使朝家。有卑宮菲衣之德。卿等。有省騶減樂之風。則都民傚之。四方則之。此豈非上下交勉處乎。諸條之付之該牧使。採其可行者。先試楊州一邑。卿言是矣。而聖鐸言中。逐細利云云。尤可謂切中時弊。貌閱關市。縱曰行不得。若使朝廷。只務勸農。民間。徒知力農。一切反於是者。必禁抑之。則其爲效將見。上而紀綱立。下而分業定。駔儈之弊俗。不期祛而自祛。大抵我國之爲國。多賴士大夫之力者。以其多讀聖賢之書。恥言市井之利。眞知如彼爲卑賤。灼見如此爲高爽。京外之民。畏其廉威。服其公明。相信而從官長之令。不敢爲捨本逐末之計。今之士大夫。卽古之士大夫。此一款。豈待更勸而益勉。爲聖鐸等漆室過計之憂乎。適當呼寫批旨。不得不略及之。其中種柳一事。水生木。雖是五行次第。爲山者。衣被草木。鬱然成林。然後土脈滋潤。泉源湧潑。而近來丘麓。在處童濯。一旬之暵。川則立涸。數日之雨。岸則善頹。旱田水田。俱受其損。豈但柳木一種爲哉。松檟枌楡椅桐梓漆。無所不可。年前故相之撰出松政節目也。有萬株以上別般論賞之議。而未見一道一邑之奉行朝令者。如是而何望民人之聞風趨事乎。今不必別立科條。惟在乎修明舊典。使之信如四時。至於種桑。民生日用。莫切於衣食。而穀爲食源。蠶爲衣源。固不可闕一。魯桑荊桑。雖有樹植之各異。元不須膏沃肥饒。山野原隰。著地則生。有桑自有蠶。有蠶自有繭。粲粲衣服。豈獨西人之子也。今之道伯守令。亦猶古之道伯守令。何必使七寶桑田。專美於完平李相乎。凡係栽種。固待乎冬春。而地桑一法。取椹爲當節。冊子中勤之一字。正合此等處收功。幷以此意。遍飭於當飭諸道。俾有實效。而每一令甲之下。不求烹鮮之宜。惟行敺爵之政。其可乎。至於蠶室種桑。法意如何。年來有所嚴飭。而近聞一味有名無實。何論我疆爾界。勿嫌內府外朝。自今年。卿與道臣守臣。往復論難。別立科條以聞。火粟一事。山腰以上。本有禁令。特以生穀裕食之義。姑不行劃一之法。而痛禁之前。在所當恤。原田膴膴。菫荼如飴者。若思沾體塗足。終歲艱苦之勞。則寧忍加一把增一束。況彼確確山田。燔木而鋤石。人繭兩趾。牛跪一腳。出入虎豹之窟。希望秉穗之收。而不待黃熟。先稅靑苗。是豈仁人君子之政乎。如知其爲切骨民隱。莫如斯速提警。何必拖到秋成。冊子中豫之一字。正合此等處施令。無論公私屯田。凡係火粟。所在邑。必趁登場後。從實執卜。而一遵通編二十五日耕作一結之例。無或違越。情債謬䂓。嚴加禁斷。繡衣賷去事目中。此一條亦爲添入。仍卽申明知委。

禮曹贈執義洪頤中,贈都承旨洪錫箕旌贈議啓批

[編輯]

昨年皇壇望拜也。起感於林陳航海時事。仍和故副學李端相詩。而際見新印晩洲遺稿尊周錄中。有次其韻者。悽惋忼壯。令人有痛飮黃龍之想。又其擬檄之辭。磊落可觀。如荊卿挾劒。伍胥橫戈之句。眞先正所謂氣湧如山者。昔朱子跋張忠確公家問曰。非其胷中有以大過人者。何以及此。朝家於此人亦云。況當汩陳之時。奚靳崇奬之典。令該曹特贈正卿。其父又以篤孝純行聞於世。而尙闕旌里之擧。亦可謂欠事。依義肅公申曼家例。就其里表之曰。贈司憲府執義洪頤中。贈吏曹判書洪錫箕父子忠孝之閭。

章陵參奉金聖泰論三勳臣事疏批

[編輯]

昔我靖陵之世。金,朴二文𥳑公。共登小丘。議上長秋之封事。及琅函之徹也。義聲動廷中。而南國之士懷其節。名其丘曰學士之臺。至今有指點咨嗟者。爾以金文𥳑之孫。當翟褕追復之舊甲。極論三勳臣事。予心起感。不覺通宵。前乎此而爲此論者。亦多矣。律之以天理人情。揆之以國綱臣分。夫孰曰不可。而時際中興。再安宗社。山河帶礪。十死且宥。昔先正諸人之不爲直請者。蓋有微意存焉。況庭享典禮。至重而嚴。今於二百四十餘年之後。輕易議到。有非審愼鄭重之義矣。

禮曹神德聖后私第舊蹟登聞啓批

[編輯]

聖后本家觀津籍貫。旣是象山。象山卽谷山。而今其宮基石礎。屹然宛在。長踰二十有一尺。明是世居。遂作本貫。而石柱。必是舟梁以後起第時所建。大抵邑報雖甚疎漏。舊基則可以徵信。況楊葉盛蹟。遍在野乘。且今月三明。卽我聖后誕降之辰也。此時此事之登聞。若有所相然者。就其舊址。當親書碑面。敬紀故蹟。而碑樣依文昭殿舊基追慕洞聖后誕降舊基碑尺度。下送該道。待秋成竪立。而閣樣亦依右例。又思之。咸興府馳馬臺。紀聖蹟。而曾聞本府亦有馳馬谷名稱。在於府北七八十里許。山名岢嵐之南。有馳道數里在山頂。邑中父老。傳以爲馳馬舊基。邑牒之不爲幷擧。豈其邑誌之不見。關辭之不擧而然乎。亦令道伯。來頭行部時。親審狀聞。

壯勇營推尋石尙書家文蹟啓批

[編輯]

卿等不聞故相金致仁筵奏乎。李源。畊於春川之隴上。與樵叟牧翁伍也。人不知爲寧遠伯之孫。只憑流傳之言。乃有拔擢之擧。何嘗如田氏之有譜系。陳氏之有誥勑。爲其證左而然乎哉。水中之蟹。草間之蛛。尙爲人愛憎。況以石爲姓者。於我國果何如也。當壬辰之役也。翠華駐於龍灣。皁蓋馳於鳳城。誠岌岌乎其殆哉。其時天朝諸公。正紳拖笏。囅然以笑曰。外藩自相攻擊。何敢仰煩大邦。惟大司馬石公。慷慨以東事自負。排甲乙盈庭之論。動百萬超距之衆。垂德於不報之地。而志決身殲。竟不免爲大僇。雖使環東土小大黎獻。家祭而戶祝。尙不足爲百身之贖矣。今於滄桑百變之後。有稱汾陽之後。自言淮陰之子。則將信將疑。姑舍是。其欣其感。當如何。唐太宗創大業。爲勝國忠臣。襁褓之兒。皆授顯秩。況姓石者乎。姑先付之御營給料。以待文蹟之推現。別加收用。而亦令廟堂。分付畿伯東伯。使之誠心採訪。必求其可考文跡狀聞。而今番使行。或來頭使行時。石尙書族譜。不惜價費購來。以爲憑考之一助之意。亦爲分付譯院。其能購來者。施以該院購納書籍之賞典。若得分明文跡。亦當使之參班。令禮判。載之該曹掌攷。

諭善李城輔疏批

[編輯]

今秋之必欲招徠。旣屢言之。而及見來章。又以病爲辭。見今冬令。只隔一望。不於此時。強起赴召。又將期以來春。如是之際。荏苒而已。何乃不踐宿諾乃爾也。到今答於卿者。惟知一召字。卿須卽日上來。史官傳諭。辭巽甚摯。此次則欲付之道伯而轉致。予於卿。可謂事事曲循。卿固惠然來思。思有以答予眷之方。卽上下醻酢之義。未知卿能肯從否耶。近予闡明朱夫子之書。欲令家家而誦習。人人而硏究之者。易,詩,書,春秋,禮,論,孟以外。惟夫子之書。爲準於明天理正人紀也。異端邪學之隨以闢廓。亦未必不由於斯。比之講明天人之大原。猶屬節目間。大抵是書明於一世。然後國可以爲國。人可以爲人。舜之欲在於九章八音。而汝明汝聽。須有其人。可以從欲。予所以旁求專治之士。先從句讀訓義。而欲備顧問者此也。自卿等各擧所知以對揚。則在朝者亦當爭進剡牘。惟恐其或後。卿等其可忽諸。懷德儒臣處。亦傳此意。如何如何。附陳文體事。是哉是哉。卿言卽予意。予意卿言。亦有得於朱夫子所謂國初文章。其辭甚拙。有欲工而未能之之一段。故予每諭筵臣以文。而如卞季良,崔恆,徐居正諸人。始可以處詞垣。贊皇猷。外此皆苟也。又下於此。而金錫胄諸人之體出。而渢渢之希音。不復覩矣。但學問之士。反於彼。世級雖降。圖書雖遠。猶將聖人之微言。紬繹縷釋。往往有發前人未發者。經學文章之所由分。乃如此。在今矯俗之道。正在於不以經學爲忌諱。使中外之人。曉然知趨向。則世道其庶幾乎。士氣亦庶幾乎。此予所以日夜惓惓者也。

禮曹洪川業儒趙鎭豐上言勿施啓批

[編輯]

倫綱。不以貴賤有差等。幽隱。不以巨細有分別。今夫趙尙紳者。雲是故都正外出。而都正先逝。命無治亂。倫綱之不明。幽隱之不伸。於今九十年矣。然於九十年間。戶口成籍。皆以故都正爲父。故郡守爲祖。豐安君爲曾祖。一一載錄。藏之本縣及京兆。其後都正之子若孫曾之爲京兆尹及郞官者。如故判書以下。不下爲十五六人之多。則何去而不之禁。及趙瑗之爲洪川也。獨於丁酉一式而不許云云。渠有何過於諸父諸兄之知識。而有此擧乎。所謂不許者。不踏官印乎。不踏吉挾乎。不書於原帖乎。不入於統戶乎。旣無明文。何以取信。而分明有相左之跡。則何故不卽還充婢案乎。苟使尙紳者。初非其家孼屬。則初何爲而頉給乎。因此而益知敦寧帖之非虛罔矣。故都正生時。不爲來見一款。瑗說不成說。故都正作故。在於甲辰。則渠雖欲來見。年纔九歲。路且千里。淮陰之子。何以自言。此可爲非趙之證乎。瑗之伯父故判書趙尙絅。別加顧恤。又其從兄贈領府事趙暾。至令尙紳勸卽鳴寃。尙有誦而奏之於筵席者。彼瑗也。何爲者。前此意見之書納者。旣甚顢頇。今所云云。首尾衡決。又不滿一笑。瑗之所告中。尙紳母以爲此家血屬之說。顯揚時一再來見之說。有若爲尙紳落石者。而適足爲尙紳引進之的據。雖以趙家言之。故都正旣無明言。而故判書贈領府父子之所以處彼者如彼。且忠定公之有庶子。人皆不知。及其騎箕之後。始以著毛笠之奴屬。號曰相國之子。此所以忠定之高於人一等處。則瑗必欲背馳其父兄。而立異於倫綱之大節。幽隱之久屈者。抑何意義。若然則何乃不於乃兄忠定事。呈單禮曹。以明其不然乎。郭崇韜拜汾陽之墓。未聞汾陽子孫之逐崇韜。如今日瑗之爲也。家人共犯。只坐尊長。事係風化。當照用金石之典。而姑且安徐以其忠定之弟也。以此分付瑗處。造命在於人君。定倫由於秩宗。卽自卿曹。成給趙尙紳之爲嘉善大夫敦寧府都正贈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趙道輔庶子文案。使瑗及戶判諸人。持此文案。告其家廟。仍許刊錄於豐壤之世譜。

左議政沈煥之重卜後辭疏批

[編輯]

重卜之意。略及敦諭。卿當幡然出膺。何爲更上辭本。至於紀綱之不振。莫曰非一葦可杭。處置得宜。則不振者自振。隄防之日壞。莫曰無千勻可發。寬猛各適。則似壞而不壞。民生之不能康濟。職由於勸廉懲貪之昧施。而世敎之不能扶植。一則正學之不明。一則名行之不修。今日捄弊之道。豈在他求。惟望卿等之精白協贊。自餘在面際。卿須卽起造朝。

領議政李秉模辭免疏批二首

[編輯]

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從古聖賢說出許多道理。而元元本本。這箇是實然之理也。太極全體。一動一靜。無適而非中正。無往而非仁義。脩之則吉而爲君子。悖之則凶而爲小人。此朱夫子所以先要人用力於主靜定性。詔來學牖羣生也。凡看義理。秖當看大頭顱處。於此分明識得。則下面節節層層。亦不過是實然之此理。散以爲萬殊。而四亭八當。合聚湊來。大抵今人多坐不讀書。聞道不早。故見理不明。學無所藉。故心無所主。一有事爲。如絮如漚。自以爲盡分者。都是犯分。始以排闥爲事。至於碎闥。而責之以犯分。則幷與常例迎駕而自拋。始以下獄爲限。至於越獄。而斥之以犯分。則乃欲違禁免冠而自囚。使仁者觀之。無非井人。人雖自輕。其於國體何。朝綱何。凡於沁事。予未嘗任予之情而拂人之性。故須向萬撓之中。輒開一線之路。吾則從吾。臣分則從他臣分。蓋所以保沁謫在此。保世臣在此。此等微密義諦。小大羣工。尙亦苦予之志。而諒予之心。當此時。有體國大臣。從容鼎位。光贊大猷。內以有轉乾之力。外以有鎭俗之量。雖於蒼黃紛聒之時。不失朝廷之禮。當爲則便爲。不當爲處不爲。卽所謂身佩安危之大臣也。大昨之筵。先之以取喩皇極。又於敦諭。許之以相業。所貴乎相業。莫過於相須。惟皇作極而立極。爲其相者爲準爲則。敷錫於臣民。於百官協和。於萬民平章。則朝廷之福也。世道之幸也。相須之如動靜之無間。然後全有太極之全體。能贊皇極之功用。欲如是也。惟有讀書講明之而已。更望卽起幡然。一以卿身之已能者。申勉有位。各修當然之則。克盡固有之性。環海以東。使聖經賢傳之旨。煥然復明。動亦定。靜亦定。太平有象。可以自今日伊始。

予嘗聞夫子之訓矣。其謂子產曰。行己也恭。事上也敬。而仍詡之以君子之道。大抵近世之人。目前才有事。輒不免撓撓勷勷。行己也非不欲恭。而率歸於失恭。事上也非不欲敬。而反近於欠敬。氣先奪帥。神不棲舍。泯然一色。漸成痼瘼。顧予惕若。孚號揚庭。不過曰矯時改俗四箇字。惟卿允元。進止不錯。昨年訓院請對。三軍萬民。咸聽於卿。而階級層節。燦然不紊。及其洞諭予本意也。濟濟之列。靜聽無譁。往往有知感而起歎者。又於今番。依舊是茫無津筏。垂紳戟門之外。動必遵度。不失其常。予乃卽日回鑾。繄誰之力也。今卿遜玆荒郊。至以羣情莫伸。餘憂自在。罪則有之。恩何辱焉爲言。卿試思之。君相一體。所貴相須。區區予心。卿必諒之。予何嘗絲豪過飾於綸綍之間。秖爲華卿身而侈卿銜之地哉。一則曰矯時。二則曰改俗。要其歸趣。與前諭所謂保世臣云云。相爲表裏。卿須安心調理。俟間入城。以聽予面諭。

左議政沈煥之請禁採金筵奏批

[編輯]

日前刑曹判付。略言之矣。此事不待兩言而決。在於許與不許。許採則賦其稅而通其貨。不許採則申禁而已。設令許採。有萬萬全顚撲不破之長策。顧今逐末之習。務本爲恥。欲行反本抑末之政。一邊頒示。農政綸音。一邊任他遊食射利。可謂當句不成說。卿於今筵。旣因詢問。力言禁之之當然。正合予意。自廟堂。申諭四都八道。俾卽嚴飭管下守宰。各從境內禁斷。雖或有營邑之令。前設店處。一切革罷。以其淘採之類。歸之南畝。

左議政沈煥之請飭邑倅侮蔑鎭將之弊筵奏批

[編輯]

守令。雖三韓甲族。邊將雖贖良常賤。朝廷當觀等威爵秩而已。近來諸道如許之弊。相續登聞。國而無紀綱。何以爲國乎。設有弊瘼之百倍於此。決難銷刻。安興加德。則後窠。爲先以文侍從及武臣別軍職及邊地已行中差送。守令等不受節制者。使之直狀聞。其後更以久勤差送。又其後以有地處者。時時差送事。分付銓曹。阿耳古羣山。亦令間用此例。

左議政沈煥之請飭邑倅侮蔑鎭將之弊筵奏批

[編輯]

守令。雖三韓甲族。邊將雖贖良常賤。朝廷當觀等威爵秩而已。近來諸道如許之弊。相續登聞。國而無紀綱。何以爲國乎。設有弊瘼之百倍於此。決難銷刻。安興加德。則後窠。爲先以文侍從及武臣別軍職及邊地已行中差送。守令等不受節制者。使之直狀聞。其後更以久勤差送。又其後以有地處者。時時差送事。分付銓曹。阿耳古羣山。亦令間用此例。

右議政李時秀請園幸退期箚批庚申

[編輯]

夜將戒駕。心如離弦。瞻望珠丘。若獲趨庭。預思辭園之時。還不若不往。此際予心。益難按抑矣。

諮議宋稚圭疏批附註敦諭

[編輯]

省疏具悉。才聞贊善造朝之期。充然如有得。仍蘄懷德之行。與爾偕至。際見爾章。旣巽且謙。遐心莫回。翹予跂予之餘。悵與媿幷也。大抵芝則有本。醴則有源。而巖棲巷飮。力學求志。自有日章之美。孚尹旁達於朝著之上。則睠玆東岡之陂。豈爾牢守之地也。慶禮之後。講筵將開。此時薰陶之功。竊有望於爾等。勉須卽日登途。用副側席之思。昔我先王孝廟。光陞儲位也。始設贊善進善諮議等職。以待山林之士。時則有金文敬公爲贊善。爾祖文正公爲進善。徵士李惟泰爲諮議。至今稱宮僚之盛揀。可以比隆於三代。顧予承先王之丕基。行冊儲之大禮。而爾之從叔都憲爲贊善。爾爲諮議。凡周亦世有奕其光。爾豈不與有榮矣乎。爾以爾家之人。講道丘園。克紹家聲。登招旌之列。而縻挾冊之任。予心欣喜。何以形喩。爾須亟回東岡之志。儀我講肆。

左議政沈煥之請臨軒傳冊箚批附註。冠禮冊儲都監都提調李秉模等疏批。

[編輯]

省箚具悉卿懇。命賓之不欲臨軒。冊印之傳於寢殿。一則寓孺慕萬分之一。一則述聖祖已行之典。儀節雖似太𥳑。其實自有精義矣。左相箚語。卽卿等之語。而其批亦言予意。寢殿傳冊。禮𥳑而意眞。且況我聖祖攸行。予小子欲述之耳。卿等庶知予意。

右贊成宋煥箕疏批

[編輯]

省疏具悉卿懇。予嘗讀朱子封事。以輔翼儲嗣。眷眷千百言。而仍言蒼顔白髮之感。千載之下。可以想見其君臣之際矣。卿旣惠然顧我於慶禮之辰。士曰時哉。民曰樂哉。而場駒可以永夕。不意樊園之行。直渡淸漢。浦雲汀樹之間。翹予瞻言。歷夜憧憧。爵秩之進。庖廩之繼。卽先王所以待先正。先正所以受先王。則予可不遵而卿可不膺乎。卿疏中。妙揀宮僚。嚴其䂓範。莫或以惡小而近之。跡疎而遺之云云。旨哉言乎。此固朱子之意也。予旣爲之座銘。仍飭銓部。用作官箴。卿以從心之年。顔髮尙旺。庶幾遲留。以爲薰陶之益。卿何邁邁若此。卿須卽日。復路入城。副此至意。

禮曹陵幸取稟啓批附註。展謁日敎。

[編輯]

今玆之慶。卽我先王攸錫也。太廟眞殿。虔告慶禮。而今日先謁眞殿。顧予孺慕。際此無際。欲於卽日。躬詣月遊之所。粗伸忱誠。瞻言珠丘。夜亦明發。竊想陟降洋洋。嘉悅於上。須予小子來拜也。今春展謁。當先行於健元陵。次詣元陵。展謁後親祭。今番儀節。皆遵聖祖聖后已行之禮。亦當展謁於崇陵。而局內諸陵展謁。一體爲之。祭享則皆遣大臣。而日子。來月內當擇吉。以此知悉。今日來拜。孺慕當作何懷。周旋象設。若承玉音。記此日之擧。宜施於駿奔諸臣。一則志感。一則志慶。是日是陵。豈可不爲乎。亞獻官左議政沈煥之。終獻官右議政李時秀。熟馬一匹面給。贊禮,執禮,大祝,典祀官以下諸執事賞典。皆依獻陵例捧傳旨。而典祀官與執禮,大祝同。陵官陞敘。未出六者陞六。本陵守僕等。考例加數施賞。健元陵,穆陵,崇陵。雖攝行。皆依親祭例。留齋室陵官。仍其職。加計一階之仕。守僕從厚施賞。京守僕及各陵守護軍。亦爲考例施賞。

領議政李秉模辭賞。兼請收還趙榮順,李在𥳑處分箚批。附註。左議政沈煥之。右議政李時秀聯箚批。

[編輯]

省箚具悉卿懇。卿於冠焉而爲賓。冊焉而爲都提擧。與以爲幸。何讓例賞乎。且況賞典之幷從太𥳑約。予意卿當體悉。於赦令。亦用此規。今日宥一人。明日宥一人。實踐赦文中。添入之赦句。則始似𥳑約。久當有維新之效。此義不可不使輔相知之。天地之道。易𥳑而已。天下之事。彌綸而已。在今益爲時措之宜。予欲以此爲權爲度。亦望卿等之知此輔予。

兩司請收禁令聯疏批

[編輯]

焉有以言爲官。使之擇言而發。又從以嚴立科條。設爲禁令之朝廷乎。然而爲之者。誠非得已也。姑且暫忍。踰得此嶺。使伏法以外。罪名次第昭晰。無廢族。無棄人。治成制定之後。不待卿等之言。幷將院壁書揭之多少禁令。投之水付諸火。卽當大開言路。盡言無諱。卿等須待之也。卿等今日之疏。涉禁謂之可乎。不涉禁。謂之可乎。不露姓名。極不光明。然而所欲言者言之。無甚異同於已給之本。此而例批。不誠莫甚。其弊有倍於設禁。卿等之疏。留中欲洗去。仍遞本職。該房承旨遞差。

三相再箚批

[編輯]

今番赦令。分三等。或先擧其大者細者。或追擧其大而姑置。與細而未及竝提者。自今簪纓之家。庶無䵝昧之棄人。曖昧之廢族。大義益明於不言中。而諸家各人之願忠莫達者。樂爲之咸囿於一視之內。世臣之幸。卽朝廷之幸。而朝廷之幸。亦卽維億萬年之幸。近日處分。豈或毫分近似於任一己之聰明。輕萬世之法程也哉。昨因政院微稟。雖知箚本之到院。不但以社享出齋。經宿拜殿之餘。何可應接這般公事乎。使錄事往諭追呈之意。卿等之請罪承宣。必是錄事錯傳下敎。卿等若卽詳問於該錄事。當知其實。

政院請咸鏡監司具㢞罪人放未放成冊改修正啓批附註。前承旨李羲甲處分敎。金吾赦文書申飭敎。承旨曹錫中筵奏批。

[編輯]

法者。常經也。有司之臣。惟當守經遵常。不敢錙銖闊狹。今見北關道臣狀本。應坐及爲奴婢。依定式。不爲擧論爲說。則得體甚矣。此啓辭指何許罪人乎。誠如爾等之言。則不有法典。爲道臣者。亦當自下取捨乎。然則未放秩名目。革之亦可。大抵俗習之難矯。一何至此。爾等不可不嚴處。至於臺啓未停之類雖點下自在勿論。道臣。亦何可拔之乎。爾等姑從寬典。先施罷職。今此處分。非爲曠蕩。意在明示好惡。其於矯俗正習之方。大有所關。而然治不徯志。人不率敎。近日所謂此等啓辭。雖似嚴於隄防。其實則皆從難可矯莫可正之痼瘼中出來。須用何術。可以得來眞正堪任者。置之六仙之列乎。曰法雲爾。則何法不嚴且重。至於赦典文書。所關尤何如也。古則徒流安置充軍等罪名。遇赦則放。放秩未放秩之區別。卽近規。而後來之更添稟秩名目。又是近規之近規。雖曰近規。旣屬定式。此亦法也。諸道放未放啓本。皆上來。獨湖南尙無登聞。追聞之。非特敎。非定奪。而一承宣忽以己見。自外還送未放秩中。干連深重之類。使之刪拔修啓而然雲。可謂妄矣。罪名。以其深重也。故置之未放秩。今若刪拔。則此類將爲上不知中不知之罪名。寧有是乎。其人固不足責其罪。合置何辟。赦令纔過。姑從寬典。前承旨李羲甲。施以未放秩中首律。令該府公罪收贖。分付銓曹。勿復廁之銀臺之望。俾近日汩汩於俗習。而凡屬如許處。反以不知高厚。作爲工謀之方者。知所爲戒。○赦文書中。雜亂莫若禁府文書。盧聖中之書放。不知幾許年。而因該府之互相推諉。更錄於乙卯赦典。其時未燭姦弊。只爲更書放字。又復混錄於久年秩。若不追知其如許。特加區別。則何以出場乎。後弊所關百倍甚於日前承宣之所爲。聖中。則旣蕩滌矣。官職當自如。而揆以刑政。其顚錯果何如也。此後此等之習。當用反坐之律。以此傳敎。令判金吾書揭府中。○該府事。聞甚駭然。若非因還持去之臺疏而提問。則玄在默事。不知何時覺得。且其本事至微細。幷與罪名而蕩滌。御極以後。特使王府司寇。刱置決獄案。三朔修啓之式。與祥刑考,審理錄。錄啓案。猶且瞿瞿。一歲之決囚分等。出都以上。藏諸寢殿。有司擧行。若是疎漏。所關刑政。誠亦非細。向筵旣有釐正之命。使之各別審愼。

禮曹以申思贊復科收議大臣啓批

[編輯]

大臣收議。有未及唱第之語。事實似相左。使之更爲取考草記矣。今見果然。而且於其時筵敎。只有拔去充軍花牌還納之敎。而無削科之命。則拔去之類。每蒙分揀之特恩。先朝五十年間。唱榜前拔去者。雖仍拔。唱榜後拔去。而仍爲拔去者。果有之乎。以此比例之則申金兩人之尙在拔去中。適因未遑俯燭。而又有一事。可以取倣爲援者。先朝下敎。嘗曰。乙酉榜面試時。以慶會樓爲賦題。有一儒生進前席惶怯。對以忘未記得。其前又有一儒登第入侍也。不能誦奏一句本文。蔡判府。時以知申在筵。奏言春塘觀光者。罷歸渠家。家人問塘在何處。則或以不知爲答者有之。此亦出於惶怯。豈眞不知而然哉云云。仁元聖后聞之。敎以承宣此奏。不愧古人寬綽之風。他日必大做者。先朝每提兩儒事。諄諄於倦勤之後。其詳想在於起居注。不知慶會樓題之一儒。如申思贊。不能誦奏本文之一儒。亦如金處坤。若於兩儒事諄諄之時。筵臣。有以申,金事謦欬之。則卽命分揀。可以仰認。然則申,金之分揀。豈可以已處分之事。輕議爲言。又然則如之何爲當。分揀似當。以此知悉擧行。

持平李敬臣八條時務疏批

[編輯]

省疏具悉。公車近闃琅函。際見爾章。開口便說朱夫子附以利用厚生之方。仗馬有聲。亮非細幸。曰篤嘉汝。可謂不負其職。第一條語類云云。予嘗以爲大全出於夫子。語類出於門人。故大全如易繫。語類如論語。第於記載之際。人品有疎密。文法有詳略。樂混全而忌剖析。捨寶藏而取零金。往往不免其失。蓋大全語類。譬之在天爲命。在人爲性。二物也。天所賦爲命。人所受爲性。一物也。分看好。合看亦好。同處見異。異處求同。方可謂善觀夫子。故燕而購書。岳而剡人。擬成一統大文字。天開斯文。予意若成。則爾當與薦中人。共聞編書之役矣。第二條儀禮云云。堂榮豐禁之制。雖近於名物度數之末。此爲基本。可審不可忽也。朱夫子釋宮室與爾雅。略相出入。而前虛而後實。角坫而側廉。則有如明堂布位。井井秩秩。自王安石以後。儀禮不講。而舊法從而不章。鄕禮合編註說中。違於禮意者。眞所謂有司失其傳。自內閣詳考釐正。第三條飮射云云。飮酒。所以勞農也。序齒。所以尊年也。予所婘婘者在於斯。中外不能對揚。又速官箴。有關國綱。付之廟堂處之。第四條窖倉云云。漢之敖倉。唐之洛口倉。俱以窖而貯之。劉項八年之爭。楊李六年之戰。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者此也。但窖雖陶埏。惡濕而喜燥。故大江以南。不如河北。先以井田一區之意。試之於西北。未爲不可。廟堂商度。先問便否於西北道臣以聞。第五條銀貨云云。器用服飾之日趨糜費。可勝言哉。鍮器尙有古禁。況九府圜法之所稱白金者乎。若於一朝設法而禁之。反有乖於蓋公治齊之義。惟在宰執侍從之家上行下效之如何矣。第六條綿布云云。漢繒唐絹。不足喩其美矣。無脛而走隣。年年尾閭。是何異於脫吾民之衣。委之殊鄕。金蔘充包。比有修明者。綿布想不至如前狼藉。惟在使行防禁之闊狹矣。第七條濬川云云。顧我先大王愛恤元元之盛德大業。史不勝書。而濬川卽其中一事。濬亦有大小之分。而其費大爲近萬。小亦數千。若使牛耕而人休。則費可省矣。利亦博哉。飜沙則成堆。成堆之後。築數仞之阜於水門外曠處閒地。種植以防之。至於餘沙之入於江者。疏以導之。用石碇鐵犂。爾言正合。予宿昔留意者。然而碇犂與笆柵間。其難易又當何居。廟堂亦可稟啓。第八條量田云云。欲復三代之制。當先井田。而井田旣不可復矣。均田限田。亦可謂近古。唐初。始立口分世業之法。旋爲兼幷者所占。田制之不可猝變。類如此。目下先務。改量爲上。但邑不得人。則不如不改量。朱夫子蓋嘗試之。而留丞相同鄕之人。又復沮戲。其難其愼。不得刻勵施行者。良有以也。古昔先王之時。草木蕃廡。桑麻翳蔚。村巷無犬吠。官府長子孫。卽風流篤厚禁罔疏闊八箇字。予所蚤夜憂勤。不外此耳。朝紳輯睦而後。烝黎乂安。烝黎乂安而後。風俗醇厖。風俗醇厖而後。飮射可以行。財穀可以裕。究其本則朱夫子書是耳。爾言可謂識務。爾其勿辭察職。

大司憲李城輔疏批

[編輯]

省疏具悉卿懇。江之永矣。願言溯洄。際接來章。如見淸範。附陳俱是碩畫。千裡面譚。尤庸延佇。大抵天下無不可知之理。無不可能之事。而孟子有不知不能之喩。至譬於泰山北海之挾超。則予之爲治。反顧云何。百姓者。人主之心也。朝廷者。百姓之心也。禮樂敎化者。朝廷之心也。人主者。持禮樂敎化之具者也。昔予不自量。讀聖人之書。慕聖人之志。慨然鴻厖。庶幾遇之。日月如流。我髮如星。每一回想。尙不免河不出圖之歎。卿言適會予意。卿實亮予。予竊有感於斯。先正所著書屛。允合豐芑之良謨。況時與事符。若有所待。令內閣寫進。尾論明義云云。非予所敢私者。與國中小大臣工。守之若球璧。傳之若經史。卿所爲言。卽風傳之過者。句語雖無指的。纔有揭禁。不得不封還。卿須諒之。更望勿復控辭。毋金玉其音。以副翹予之思。

右贊成宋煥箕疏批

[編輯]

省疏具悉卿懇。卿之來也。尙嫌其徐徐。卿之去也。胡爲乎曁曁三揖。而進一揖而退。莫曰於禮則然。愼爾優游。勉爾遁思。獨非宵雅留賢之詩乎。予以先正之思勖於卿。卿乃不於先正出處。是傚是則。予之誠禮。固不及於先王之待先正。而卿其可不以先正之事先王者事予乎。卿之臨行進牘。拳拳於保傅。欲擇保傅。當求如卿宿德。與其言之於疏。曷若行之於身也。旌招之。不以職事設言於卿而贊成特授。專爲貳師兼銜。卿必諒予心之非出縻爵。何乃過辭。至若卿孫除官。卽前代承蔭任子之法。復何足雲爾。爲賁胄筵函丈之席。更當有敦勉。玆於批旨。先致此意。

大司諫兪漢寧陳戒疏批附註。右議政李時秀等批旨句語。請改筵奏批。

[編輯]

爾之盛言緘默之弊者。言皆明白。而何乃隨俗爲此效嚬之習於近日事。隱暎揷入。自歸於同浴譏裸乎。古之所謂懲討隄防惟忠鯁者敢言之。今也至疲軟最沒摸稜。關心於推考遞差者流。聽其言。則峻極無與爲比。外此稍涉於時政官師。無不嚼芋呑棗。於是乎懲討。非懲討。爲讒諂者。媒身之工謀。隄防。非隄防。爲輕儇者批頰之拙計。這箇俗習。丕變廓淸之前。公車之日積。而間雖有堆礫中零金。特是莠之苗。紫於朱。終恐陰陽白黑之混。而無足以張士氣而振直聲。爲毫分裨助於言路。爾其勿辭察職。凡於絲綸對題。不欲做著題之句。卽予一副素戒。今之所謂懲討隄防之弊習。果不近於讒諂輕儇。而朝著之間。又無推遞關心之人。則伊日批旨。卽不過題外說話。何必改爲。而若與批中云云。有一毫近似。則是豈諺所謂呼瞽稱正之渾厚語法乎。卿等之言是矣。其批中關心以下七字。於是乎以下三十一字刪去之意。令注書懸錄於堂後日記。

領議政李秉模以武試做錯引咎箚批

[編輯]

我朝士大夫之立於朝者。莫不明習故寔。殿陛巖廊之間。咸秩有則。而今人在家樂放縱。在公憚繩檢。以至朝儀筵體之不嚴。而有識豈無竊歎。予常兢兢。必欲遵古而守舊者。意豈淺淺。卿之博洽綜密。著譽於今日廷臣。且況試院之儀。與法殿等。而具僚之周旋。猶未免不如式者多。深恐今日明日一事二事。瞻聆之自歸於慣熟。至於所引榜眼人名之未及照察。特細節。卽令該曹。付標施行。

持平趙恆鎭時弊疏批

[編輯]

首陳諸條。爾言皆實地上實事。甚可嘉也。其中身敎之說益好。而旁求遺逸之德勝才質過文者。不以世類。置之兩坊。卽亦予夙夜留意者。其所求之之方。更欲銘念。附陳隄防紀綱等說。亦是矣。而義理大抵是無窮不竭。譬如原泉之混混。派支之分。維億萬計。及其歸趣。瀹濟漯。排淮泗。注諸江而朝於海。豈可以涇渭之淸濁。驟看之曰。淸濁混乎。此可與知者道。附陳近日科擧不嚴之弊。可勝言哉。昨筵宗伯之臣。盛言矯弊之策。依其言。使之博採更稟。須見於朝紙也。至於一經。試講事。亦有宗伯擧條。而近或試可於日次講。誠易易。但老儒之素有記性者。其奈精力不逮何。予亦少時。不以輪誦爲難。近欲收拾。則十之八九。錯換句讀。此所以老少不可無區別之意。言於領相也。蓋領相亦有輪誦之熟工而然者。附陳今科誦上經。後科試下經事。許令與昨下擧條。一體問於大臣。附陳小學講亟行事。此則大科講後。始可議到。附陳文蔭武守令換邑之請。卽故相交差之論。予每以爲今世龔,黃。未易得來。則莫有勝於互交差除雲耳。第以爾言申諭銓臣。更究好道理。附陳松政之申禁。亦可謂當務之先。所念念者在此。戰漕船通用。然後當徐議。其餘附陳羣山,咸悅倉合設事。依爾言。問於大臣。及曾經道臣。使之草記。附陳官方。令該堂稟處。

備局黃海兵使李性默,黃州牧使趙榮慶兩罷事啓批

[編輯]

近來嚴體統之論。所以尊朝廷也。嶺南則有固城倅事。湖南則有靈巖前倅事。湖西則有忠州前牧事。幾乎式月斯聞。而黃州事又出於海西。可謂不可使聞。而黃州事。則判異於諸倅者有之。若於典憲。有所干犯。則所謂體統。特風斯下矣。朝廷擧措。惟各當其則而已。昔者漢之張湯。與掾史相爭。而湯以上官。伏其辜。該兵使許多所爲之反常。姑無論。乃於無事之時。非戎務。非操場。而忽用軍中之刑律於運籌廳事之前者。如非醉酗。太不近於常性。此猶不足。發送虞候。率領軍校。尤何等無謂之甚乎。況節度使。非用刑衙門。而該邑首鄕之欲加訊推於不當之事。此亦守法乎。犯禁乎。笞杖棍枷之各有用處。典則科條。昭揭象魏。則渠焉敢漫若不知。自干邦憲乎。此弊一開。從此不知有何許後弊。於是乎體統之於典憲。義理輕重。其間不啻較三十里。該兵使李性默。令該府拿來捧供。施以違越典憲之律。西民雖勞且疲。國綱所在。不得不遞罷。何可曠官。黃州兵使牧使之代。各令該曹。口傳差出。待下批。當日辭朝。莫敢遲滯赴任。

禮曹祈雨報謝祭擇日啓批

[編輯]

報謝之擧。豈待立秋之後。而初庚未屆。秋成尙遠。滌場以前之一雨一暘。或恐此心之暫忽。雖以坐齋之隔日。不得不稍早薦璧。而昨卽得雨。反以或涉於徑與瀆。通宵耿耿。不敢弛心。報謝祭。待立秋擧行。非曰的是。獻官執事等誠力所致。而得雨則賞。所以昭靈貺重祀事也。錫馬弓子之賞。令政院。考例捧傳旨。

吏曹判書李晩秀因金履載疏辭疏批

[編輯]

媕娿之世。片言如金。奚特論一重臣。雖大臣被論。理合假借。又奚特論一大臣。雖有論及袞躬。亦當優容。況卿疏中所謂克讓之美一句。旣非孔朱諸夫子之謨訓。卽不過引用晉人之過去說話。予亦以爲未必是得意作得意筆。則夫也云然。豈或深非。然而予之一見再見。屢見其疏。然後處分者。意實有在。大抵數十年來。人鬼雖判。汙俗未改。爲世家世族世臣世道。夙夜寤寐。一念如結者。直在於矯俗二字。凡於綸諭間。若有俗之云乎處。黠者奪氣褫爽。愚亦視他眉睫。能知其避遠之爲圖生。善乎羲經革之上六。程傳曰。小人雖未能心化。亦革其面。以從上之敎令也。又曰。下愚。雖聖人不能移。堯舜爲君。有苗有象。蓋亦革面而已。又曰。心雖絶於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則與人同也。彼金履載者。妙少毛羽。未成之新進也。固安敢擬論於苗象。而以其地處才華。猶不至於革卦之小人。下愚。則由古而畏威寡罪。由今而視他避遠。皆若迷然昧然。而其疏全篇。卽一矯俗二字之反論。於是乎或恐豕將突。而滋蔓難圖。乃施竄一拯萬之擧。卿謂此擧。乃專爲卿而發耶。信爾則卿之料錯矣。天官冢宰。何等重任。因卿事竄其言者。督令卿行公。是誠矯之反者。汙不欲爲此。至於益勵矯俗之方。另欲銳精。而亦不在於卿之遞仍。卿所辭銓任。特許遞免。

禮曹參判李書九疏批

[編輯]

書之洪範五皇極曰。不協於極。不罹於咎。皇則受之。蔡沈集傳釋雲。進之則可與爲善。棄之則流於惡。君之所當受也。近日之綸諭筵敎。蓋取諸斯而未嘗飾之以鈇鉞。此際卿疏認出憂愛。另欲加之意而措之事。以期其由我周行。偕造康莊矣。

工曹判書李晩秀辭疏批

[編輯]

金履載投疏之時。渠所自擬。必不至於嶺海而放流之。示不與同者。日用施爲。卽無論巨細輕重。各有精義寓焉。所以聖人功化。其妙入神。炳炳朗朗。數十條之中。先致意更著力於別嫌明微者也。金華之銜。非不知其地比。玉署之章。非不知爲體重。而名之曰職在論思。則凡屬排雲叫閽之事。利害從他利害。欲言則正言而已。今其隔爬之說。似嘲似諷於矯俗二字。而橫看則如譽道。竪看則如毀斥。苟有血性之任渠從心從生者。脾胃必難定。似此口氣。似此手段。出於故副學之後者。亦足以觀其俗。予於世道。不但爲世臣必欲矯其俗。惟予太陽之證。亦恐其或欠含蓄。而爲害於藏納。益懋矯質之方。如是也。故近日處分之不嫌其喣濡假借。而如水太阿。姑靳廓揮。大抵今日朝廷。毛髮絲豪之無不受病。蔽一言曰。俗之弊然也。儒言而墨行。固可惡也。亦有間於言行之不儒而純墨。則豈可因噎而廢食。俗不矯則國不乂。國不乂則有君有臣之綱之紀。皆將視同籬邊。束之閣上。予之所惓惓必欲矯者。亦豈特爲世道世臣地也哉。今若爲卿進身。遽宥履載。則刑政之顚倒。國史必書之。野乘當記之。寧使卿跡阻軒陛。履載三危之竄。決難容議。所辭宜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