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後三國石珠演義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後三國石珠演義
又名《後三國演義》
作者: 梅溪遇安氏 清朝
1740年
又名《後三國演義》,作者署名梅溪遇安氏,孟夏澹園主人作序,兩人皆生平不詳。描述織女思凡,天帝將其流放凡間,取名石珠。石珠見晉室無道,遂集合劉弘祖(以劉淵為原形)等有志之士,收石勒為養子,建立趙國消滅晉朝。石珠功成後傳位劉弘祖,歸隱修真,最後得道成仙。原書有三十回,庚申年間作序,疑為乾隆五年。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後來方便今人閲讀,而加入標點符號的版權狀況可能是:

  1. 若由維基文庫用戶自己的方式加入標點符號,依據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及GNU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的條款釋出。
  2. 1999年7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古籍標點等著作權問題的答覆《權司1999第45號》,認為僅加標點不足以有創作性,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取代其地位)的公平和等價有償原則,利用他人的智力勞動,至少應當支付相應的對價。此處民法通則的公平和等價有償原則與著作權是分別的話題。
  3. 中華民國94年(2005年)4月15日,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慧財產局解釋令函存檔)也認爲僅對古文加標點不足以取得新著作權。

另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句讀的著作權保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