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恭恭敬敬地拜貧下中農為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恭恭敬敬地拜貧下中農為師
朔縣大夫莊公社馬跳莊大隊全體落戶知識青年
1969年8月1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毛主席教導我們:「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可是,我們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過程中卻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剛到農村,我們嘴上也說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可思想上卻有點兒不服氣,認為:我們有文化,能說會寫,比貧下中農強;至於勞動,一學就會,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由於自高自大思想作怪,我們就不是主動地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一次,我們參加修建大渠工程。開始,我們認為這活兒很簡單,好干。可是,一幹起來問題就出來了。扛土的同學把筐子掉到渠底下了;和灰的同學把灰和稀了,不能灌漿;背石頭的同學背的是光溜溜的石頭,不能用。這時,貧下中農就親手教我們:倒土時用手提住筐邊兒,頭一低,肩一扛,土就倒淨了,筐子也掉不了。我們一試驗,果然行。砌石頭的匠人、民兵營長孫學禮對我們說:「灰和得稀,一灌漿都流跑了,既浪費又粘不住。砌渠底的石頭要有稜角、有面兒,才能對得嚴,砌得平。」我們心想:原來這麼簡單的活兒裡邊還有這麼多的名堂。

這件事使我們認識到:還是貧下中農最有知識。但是,為什麼以前就看不到這一點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學習了毛主席的教導:「有許多知識分子,他們自以為很有知識,大擺其知識架子,而不知道這種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是阻礙他們前進的。他們應該知道一個真理,就是許多所謂知識分子,其實是比較地最無知識的,工農分子的知識有時倒比他們多一點。」毛主席的教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的弱點,使我們丟掉了妨礙進步的思想包袱,深深體會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首先必須放下知識分子的臭架子,恭恭敬敬地拜貧下中農為師。

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向貧下中農學習什麼呢?我們體會到:千學習,萬學習,最主要的是要學習貧下中農忠於毛主席、忠於毛澤東思想、忠於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深厚感情。

去年冬天,有一次,我們在渠上背石頭,快響午的時候,同學們干累了,不時地抬起頭看日頭,心想:快歇工吧!有的同學已經坐在一邊歇下了。可是,貧下中農社員還在一個勁兒地干着。貧農老大爺賈昶幹得汗流滿面,邊干邊背毛主席語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貧下中農不怕苦,不怕累,一心為革命種田的實際行動教育了我們,使我們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弱點,決心學習貧下中農對毛主席無限忠誠的階級感情,在勞動的熔爐中錘鍊一顆紅心。於是,大家又起勁地幹起來了。

貧下中農家家有血淚史,人人有苦情賬,他們對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最恨,對偉大領袖毛主席最親。我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必須學習他們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和熱愛社會主義的高貴品質。貧下中農經常給我們進行憶苦思甜的教育,使我們堅定了革命意志,決心一輩子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一切。

半年多來的實踐,使我們感到:知識青年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不是沒有必要,而是很有必要,貧下中農是我們的好老師。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