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成都大悲閣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成都大悲閣記
作者:蘇軾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東坡文鈔‎

大悲者,觀世音之變也。觀世音由聞而覺。始於聞而能無所聞,始於無所聞而能無所不聞。能無所聞,雖無身可也,能無所不聞,雖千萬億身可也,而況於手與目乎!雖然,非無身無以舉千萬億身之眾,非千萬億身無以示無身之至。故散而為千萬億身,聚而為八萬四千母陀羅臂、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其道一爾。昔吾嘗觀於此,吾頭發不可勝數,而身毛孔亦不可勝數。牽一髮而頭為之動,拔一毛而身為之變,然則髮皆吾頭,而毛孔皆吾身也。彼皆吾頭而不能為頭之用,彼皆吾身而不能具身之智,則物有以亂之矣。吾將使世人左手運斤,而右手執削,目數飛雁而耳節鳴鼓,首肯傍人而足識梯級,雖有智者,有所不暇矣,而況千手異執而千目各視乎?及吾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鏡。人鬼鳥獸,雜陳乎吾前,色聲香味,交遘乎吾體。心雖不起,而物無不接,接必有道。即千手之出,千目之運,雖未可得見,而理則具矣。彼佛菩薩亦然。雖一身不成二佛,而一佛能遍河沙諸國。非有他也。觸而不亂,至而能應,理有必至,而何獨疑於大悲乎?

成都,西南大都會也。佛事最勝,而大悲之像,未睹其傑。有法師敏行者,能讀內外教,博通其義,欲以如幻三昧為一方首,乃以大旃檀作菩薩像,莊嚴妙麗,具慈湣性。手臂錯出,開合捧執,指彈摩拊,千態具備。手各有目,無妄舉者。復作大閣以覆菩薩,雄偉壯峙,工與像稱。都人作禮,因敬生悟。

余遊於四方二十餘年矣,雖未得歸,而想見其處。敏行使其徒法震乞文,為道其所以然者。且頌之曰:

吾觀世間人,
兩目兩手臂。
物至不能應,
狂惑失所措。
其有欲應者,
顛倒作思慮。
思慮非真實,
無異無手目。
菩薩千手目,
與一手目同。
物至心亦至,
曾不作思慮。
隨其所當應,
無不得其當。
引弓挾白羽,
劍盾諸械器,
經卷及香花,
盂水青楊枝,
珊瑚大寶炬,
白拂朱藤杖,
所遇無不執,
所執無有疑。
緣何得無疑,
以我無心故。
若猶有心者,
千手當千心。
一人而千心,
內自相攫攘,
何暇能應物。
千手無一心,
手手得其處。
稽首大悲尊,
願度一切眾。
皆證無心法,
皆具千手目。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