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我們還要作戰下去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10月與11月可資紀念的節日很多,例如中國國慶日、歐戰休戰日、羅斯福總統芝加哥演講周年、《九國公約》簽字國在比京集會兩周年紀念等,在紀念這些節日時,我們免不了想到此等節日所紀念的事跡,尤其是目前遠東衝突的問題。吾人必須解決其根本的問題才能滿意地解決此項遠東衝突的問題。

  兩年前這個城市我曾在演講時指出遠東問題背後的兩個衝突:(一)日本帝國主義與中國國家主義合理的希望之衝突;(二)日本軍國主義與一個世界新秩序的道德限制之衝突。今日我仍舊相信這兩個衝突的正確性,可是我現在認為這兩個衝突是密切相關連的。

  要認識這些問題的密切關係,我們必須遠溯數十年前的歷史。今天七大強國之三:德、義、日,在1870年左右獲得內部的團結,並開始參加殖民帝國之列,他們三國在參加時已經太遲,所以自稱為「沒有」的國家,而意圖在李普曼所謂「外交賭注」的地區遂行其擴展活動。該等地區廣袤龐大,資源豐富,但政府懦弱,無法抗拒外來的侵略。這些「外交賭注」的地區包括非洲、阿拉伯、波斯、巴爾幹半島、土耳其和中國。上個世紀的最後幾十年間「弱肉強食」的原則十分猖獗。

  國際戰火是這些帝國主義的爭奪所引起的。事實上1900年在中國就爆發了一次八國聯軍(其中包括美日兩國)的國際戰爭。八國聯軍攻陷塘沽占領北京,同時沙皇的俄軍湧入滿洲。各國瓜分中國呼聲震天價響,那時為分贓不均而可能發生世界大戰之危險很大。

  在剛要轉入二十世紀時之遠東國際戰爭的危險終於為美國國務卿約翰海伊的門戶開放政策的聲明所扭轉過來。在拳匪之亂時,由於美國堅主中國門戶開放,英國支持該項主張,使具有更大侵略性的俄、德、日有所顧忌,稍斂凶焰。結果聯軍簽訂和約,把軍隊撤出中國。中國於是獲救,免於淪喪之禍。

  於是遠東秩序奠基於門戶開放政策。一切有關中國的條約均加入此一政策的考慮。

  1922年《九國公約》所列的門戶開放政策的原則十分明確。其第一條所述各款如左(下):

  (一)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與行政權的完整;

  (二)給中國以充足和不受妨礙的機會來發展和維持一個有效和安定的政府;

  (三)各簽字國利用他們的勢力來建立和維持在中國領土上各國工商機會均等的原則;

  (四)不得利用中國情況乘機獲取有害於友邦公民利益之特權,不得鼓動不利於各該友邦安全之活動。

  由此看來,門戶開放主義不僅是經濟政策,而且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原則。諸如尊重中國主權的完整和給予充分發展一個有效和安定政府的機會等,就可以說明其政治的含義。而且工商機會也是依靠中國政治安定、領土和主權完整的前提而實施的。

  於是遠東國際秩序自然而然成為戰後世界新秩序的一部分。不但國聯,而且一切理想主義的條約也均支持該一新秩序。也就是為了這個新秩序,才使中國在本世紀最初的三十年得以免受侵略,使中國得以漸次發展一個有效與安定政府,特別是兩次革命(1911—12;1926—27)的成功。1927年後,中國向全世界證明她具有發展和維持一個現代化政府的能力。全國也逐漸統一團結。

  可是中國成為現代化的國家不幸卻不為其鄰邦日本之所喜。日本軍人尤其是少壯派老早就認為日本有統治東亞甚至全世界的神聖任務。他們不容許中國統一團結起來,現代化起來。於是決定在中國獲得安定和強盛之前要粉碎國家主義的中國。所以八年前在1931年九月十八夜裡,瀋陽的日軍製造「瀋陽事件」,幾個月後日軍占領了滿洲三省的大部分土地。

  可是日軍侵占中國領土,免不了同時毀壞了遠東和世界的新秩序,因為按照新秩序的原則,各國應尊重和保證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中國曾向國聯與「九國公約」簽字國家申訴。可是當時全世界都沒準備制裁侵略以維護世界新秩序。國聯僅發表聲明和建議,而該聲明等於承認日本在滿洲的權利,而其和平解決中日糾紛的建議也未為日本接受。

  日本脫離國聯時候,有位德國部長在日內瓦向日本代表說:「我們認為貴國這樣做是不對的,可是我們感謝貴國所創立的先例。」所以其他侵略的國家在東非與歐洲步日本的後塵,並都在侵略上獲得成功。

  這個花費了八百五十萬條生命、兩千億元才建立起來,使戰後的世界享受十多年的世界秩序漸次破壞,並在兩個月前爆發的歐洲戰爭時完全瓦解。事實上世界新秩序在最初日本侵略滿洲時未能支持其本身的原則就註定崩潰的命運。這就是中日戰爭基本的關鍵。日本極不願見中國興盛起來。於是日本軍國主義者破壞世界新秩序,並建立了「東亞新秩序」,這種新秩序,阿本德(Hallett Abend)適當地稱為「東亞新混亂」。

  日本在中國挑起戰爭先後八年之久,最近公開和繼續下去的戰爭也進行了二十八個月之久。中國抗戰決心的堅定是不需要我向列位同情和開明的人贅述的。這次戰爭非到中國獲得公平和榮耀的和平是不會終止的。

  我也不需要向列位贅述敵人泥足愈陷愈深,急想結束他們所謂「中國事件」,因為即使沒有前線的接觸,日軍每日都要損失一千人,而其黃金儲存量兩年來也大為耗損。

  在歐洲戰爭進行的這個時候,很多美國朋友認為遠東和平可以很快就結束了。李普曼說「半個世界邁向和平」。《亞洲雜誌》編輯華爾許(Richard J. Walsh)寫着說「和平必定始於東方」。

  但是我希望向這些朋友說,我看不出有早獲和平的可能。為什麼呢?因為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他們的侵略還沒有悔意,因為到現在日本國內外還沒有一個力量可使這些軍國主義者恢復理智,和逼他們接受公平和持久的和平。

  一個公平和持久的和平必須要符合下列基本的條件:

  (一)必須符合中國人民所要求的建立一個獨立、統一、和強盛的國家;

  (二)結果不得使利用暴力公開違反國際法和條約義務者獲取領土和經濟的利益。

  (三)必須恢復和加強太平洋地區的國際秩序使公平和有秩序的國際關係得以伸張並使類似的侵略戰爭不再發生。

  我重述一次:這樣一個公平和持久的和平目前尚未露出曙光,所以我的人民還會照樣堅定作戰下去,一直戰到上述的和平能夠達成為止。

(本文為1939年10月30日胡適在紐約美中協會上的英文演講,原載1940年2月《中國雜誌》(China magazine)16卷1期,pp. 4—6,郭博信中譯文收入胡頌平編撰:《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第5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