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的發展道路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的發展道路
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0年2月3日
本作品收錄於《紅旗

在全國農村中,隨着斗、批、改的深入發展,以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為綱,一個新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高潮正在興起。這是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深入人心,毛澤東思想空前大普及的必然結果。它必將進一步鞏固農村的社會主義陣地,促使我國的農業生產在連續多年豐收的基礎上得到更大的增長,更快地達到《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指標,並促進各項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發展。

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非常重視農民在革命和建設中的作用。毛主席指出:「我國有五億多農業人口,農民的情況如何,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關係極大。」

毛主席的《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和《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極其重要的序言和按語等光輝文獻,天才地、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理論,透徹地解決了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粉碎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破壞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實行資本主義復辟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毛主席的偉大思想,不僅引導我國農民走上了集體化的康莊大道,使廣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永遠是我們戰勝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和各種錯誤傾向最銳利的武器,永遠是照耀我們前進的燈塔。今天,重新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偉大著作,回顧農村階級鬥爭的歷史經驗,對於我們肅清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搞好農村的斗、批、改,進一步多快好省地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生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農業唯一的道路[編輯]

毛主席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並且解決了土地問題以後」,國內的基本矛盾就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土地改革以後,農村中存在的主要是象汪洋大海一樣的個體農民經濟和富農的資本主義經濟。富農是農村中的資產階級,是堅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個體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互助合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個體經濟的積極性。廣大貧農、下中農為了擺脫貧困,改善生活,抵禦災荒,堅決要求走社會主義道路,而少數富裕的或比較富裕的農民,則嚮往資本主義道路。這就不可避免地在農村產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而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這種鬥爭就越來越明顯和尖銳。

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給農民指出,「組織起來」走合作化的道路,是翻身解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土地改革以後,毛主席密切注視着農村兩條道路鬥爭的動向,反覆地向全黨提出了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建立農業中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限制和消滅農村資本主義剝削的極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毛主席指出:「對於農村的陣地,社會主義如果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占領。」「就農業來說,社會主義的道路是我國農業唯一的道路。發展互助合作運動,不斷地提高農業生產力,這是黨在農村中工作的中心。」 個體經濟並不是農民的「天堂」,而是滋長資本主義的園地。幻想農民可以憑「單幹」在分得的土地上安安穩穩地過「好日子」,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實上,土改以後,農村中很快就出現了兩極分化:資本主義自發勢力一天一天地在發展,新富農已經到處出現,一些富裕中農力求把自己變為富農;廣大貧農、下中農生活上雖然比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為改善,但許多人經濟上仍然很困難或者不富裕,有的人甚至失去了剛剛分得的土地。如果聽任資本主義在農村泛濫下去,農民從土地改革中得到的勝利果實就會重新喪失,工農聯盟就有被破壞的危險,就會給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建設造成絕大的困難。

針對當時劉少奇一夥反對農業合作化的修正主義路線,毛主席強調指出:「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不能離開農業合作化而孤立地去進行的」,「農業合作化的步驟應當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步驟相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建設需要農業提供大量的、日益增多的商品糧食和工業原料,需要農業為它積累大量的資金,這是個體小農經濟根本無法滿足的。農民是社會主義工業市場的主體。只有在農業轉到合作化的大規模經營的基礎上,農民才能提高購買力,才能吸收最大量的重工業品和輕工業品。所有這些,都說明個體小農經濟同社會主義工業化之間存在着尖銳的矛盾。不解決這個矛盾,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就勢必要被拖住後腿,我們就不可能完成社會主義工業化。

隱藏在黨內的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一夥,極力對抗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在土改以後狂熱地鼓吹「確保私有」、「四大自由」。這完全是代表資產階級和富農利益的口號,是在農村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所謂「確保私有」,就是要「確保」資產階級和富農的「私有」,就是要在農村發展富農經濟,走資本主義道路。所謂「四大自由」,就是要給富農不受限制地進行剝削的「自由」,而使廣大貧農、下中農重新喪失土地、出賣勞動力。他們就是要用這樣一條條沉重的鎖鏈,把貧農、下中農捆得緊緊的,讓富農、高利貸者和投機商去任意宰割。

劉少奇對毛主席指引的互助合作運動懷着刻骨的仇恨。他授意他的黑幹將薄一波在一篇文章中公開鼓吹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反動觀點。這篇由劉少奇修改、定稿的黑文章登在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九日的報紙上,瘋狂地叫囂農業集體化是「錯誤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要「允許」富農「存在和發展」,「不反對個體農民的『單幹』」,赤裸裸地要把農村引向億萬農民被剝削的資本主義道路。接着,一九五一年七月,劉少奇竟然在一個報告的「批語」中,把貧農、下中農迫切希望辦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要求,污衊為「錯誤的、危險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妄圖一舉扼殺農業合作化。毛主席以極大的憤慨痛擊了這種謬論,粉碎了劉少奇的這個黑「批語」。毛主席以高度的熱情關懷和支持農業互助合作運動,並指示全黨把農業互助合作運動當作一件大事去做,親自主持制定了黨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重要決議。 在毛主席提出的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一個偉大的農村社會主義高潮到來了。劉少奇恐慌萬狀,叫嚷辦合作社有怎樣怎樣的「困難」和「危險」,並且急忙拋出了「停」、「縮」、「整」的反動方針,大砍合作社,妄圖挽救資本主義覆滅的命運。毛主席在《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和《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序言和按語等偉大著作中,以無可辯駁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系統地駁斥了劉少奇反對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種種謬論,為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排除了障礙。毛主席的光輝思想,給了廣大貧農、下中農以壓倒機會主義邪氣的強大精神武器,鼓舞着他們在集體化的大道上勇往直前。

在農村生產關係的變革上,我們黨採取了毛主席制定的逐步過渡的形式和步驟。這就是由僅僅帶有社會主義萌芽的互助組,到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社,再到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社。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始終堅持自願互利的原則和典型示範、逐步推廣的辦法。一九五八年在合作社基礎上聯合組成的人民公社,實行了隊為基礎的三級所有制,使農村中原來的集體所有制擴大了和提高了,實現了工農商學兵、農林牧副漁的結合,並且開始帶有若干全民所有制的成分,這就非常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生產和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連續多年的豐收,就是人民公社優越性的證明。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劉少奇、彭德懷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義者否認生產關係變革的必要性,瘋狂地叫嚷什麼人民公社「辦早了」、「辦糟了」,妄圖拉着歷史車輪往後倒退,結果只能被前進的歷史所拋棄。

毛主席教導說:「我們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採取了逐步前進的辦法。」這種有步驟的做法的好處,就是「可以使農民從自己的經驗中逐步地提高社會主義的覺悟程度,逐步地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因而可以使他們較少地感到他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好象是突然地到來的」。我們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不斷革命論和革命發展階段論者,我們既須承認發展過程的不間斷性,又須承認發展過程的階段性。人民公社的集體所有制,同樣需要一個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由集體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更需要一個發展過程。應當看到,現在實行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體制,是同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基本上相適應的。在現階段,必須堅持和完善這種制度,充分發揮人民公社制度的優越性。在農村繼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是一個加強農村的無產階級專政,深入開展兩條道路的鬥爭,認真搞好農村的斗、批、改,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集體經濟的過程;是一個把較窮的生產隊提高到較富的生產隊的生產水平的過程;又是一個逐步擴大公社的積累,發展公社的工業,和在與國家工業化相適應的條件下,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的過程。正如我們以前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導農民脫離個體所有制而走向集體所有制一樣,我們也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導農民由較小的集體所有制過渡到較大的集體所有制,而不能、也不應該企圖一下子完成這個過程。

堅持依靠貧農、下中農的階級路線[編輯]

依靠誰、團結誰、反對誰的問題,是我們在農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土地改革時期,我們黨在農村所依靠的基本力量,只能和必須是貧農和僱農。「依靠貧僱農,鞏固地聯合中農,消滅封建制度」,這是毛主席為我們黨制定的並為實踐所證明的唯一正確的階級路線。 土地改革以後,農村的階級關係發生了變化。過去的貧農大部分上升為新中農。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對於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依靠誰的問題產生了糊塗思想。而一貫仇視貧農的劉少奇之流,則鼓吹要依靠富農,妄圖取消黨在農村的階級路線。 毛主席堅決地駁斥了這種荒謬主張,指出:「工人階級和共產黨如果要用社會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制度去徹底地改造整個農村的小農私有生產資料的制度,便只有依靠過去是半無產階級的廣大的貧農群眾,才能比較順利地辦到,否則將是很困難的。因為農村中的半無產階級,是比較地不固執小農私有生產資料的制度,比較地容易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人們。」 毛主席針對許多貧農已經上升為中農的新情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精細地研究了新中農的特點,指出原來的貧農雖然大部分現在已經上升為新中農,但是他們同老中農比較起來,除了少數新富裕中農以外,絕大多數在政治上有較高的社會主義覺悟。毛主席又對老中農進行了具體分析,指出老中農中間的下中農,他們的經濟地位和政治態度,和新中農中間的下中農比較接近。根據這種分析,毛主席提出在社會主義時期黨在農村必須依靠貧農和下中農的口號。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首先讓他們組織起來,從他們中間選擇領導骨幹。由於貧農和下中農占農村人口的絕大多數,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在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問題,解決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時期依靠農村最大多數群眾的問題。 新中農中間的上中農和老中農中間的上中農,即經濟地位較為富裕的中農,對於社會主義是動搖的,有些人力求走資本主義道路。對於他們必須進行教育,同他們的資本主義傾向作鬥爭,爭取他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我們黨始終堅持了團結中農的政策。 農村實現人民公社化之後,在劉少奇的「階級鬥爭熄滅論」的影響下,有些人又產生了忽視黨的階級路線的錯誤傾向,什麼「入了公社門,都是一家人」、「人人都靠工分吃飯,還要什麼階級路線」、「土改靠貧農,生產靠中農」等奇談怪論出來了。有這種觀點的人,反映了他們對貧農、下中農缺乏無產階級的感情,對農村工作缺乏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階級觀點。這些議論的實質,就是否認依靠貧農、下中農是黨在社會主義階段需要長期實行的路線。 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明確地指出:「依靠貧農、下中農,是黨要長期實行的階級路線。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一直到進入共產主義以前,我們要在農村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要發展農業生產,不依靠他們,依靠誰呢?不依靠他們,怎麼樣能夠有效地、鞏固地團結中農呢?他們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在農村中的社會基礎。」 這個論斷告訴我們:不僅搞革命,搞階級鬥爭,必須依靠貧農、下中農,搞生產,搞建設,同樣必須依靠貧農、下中農;不僅在現階段要依靠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期鬥爭中仍然必須依靠他們。我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反覆證明,貧農、下中農對舊社會最痛恨,對新社會最熱愛,他們是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經濟的最積極的擁護者,是無產階級專政在農村中的堅強支柱。「在農村中,無產階級專政只有依靠貧農、下中農才能實現,才能形成鞏固的工農聯盟,才能很好地管理國家,才能辦好農業集體經濟,才能有效地鎮壓和改造一切敵對分子,才能擊破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的包圍。否則,這些就都辦不到。」

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農村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鬥爭,歸根到底,是印把子掌握在貧農、下中農手裡,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即地、富、反、壞、右及其代理人手裡的問題。我們必須牢牢記住毛主席的教導,任何時候都不可忘記貧農、下中農,不可忘記建立貧農、下中農的優勢,並注意團結中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要加強黨的領導,經常對貧農、下中農進行階級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階級敵人常常利用封建主義的宗族關係,續封建「家譜」,或者利用資產階級派性等等來掩蓋和抹殺階級關係,攪亂階級陣線,使貧農、下中農忘記階級苦,忘記血淚仇,忘記無產階級專政;常常用請客送禮、金錢美女、阿諛奉承等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拉攏、腐蝕幹部和貧農、下中農,使其離開黨的領導,離開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離開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必須經常不斷地用毛主席關於「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偉大教導武裝廣大貧農、下中農,讓老一輩重新回憶過去身受剝削階級壓迫的痛苦,讓青年一代知道革命鬥爭果實來之不易,不斷激發他們的階級感情,提高階級覺悟,鞏固和發展革命的階級隊伍。我們必須經常不斷地用毛主席關於「社會主義的道路是我國農業唯一的道路」的偉大教導,教育廣大貧農、下中農,使其深刻地認識到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給貧農、下中農帶來的災難,提高兩條路線鬥爭覺悟,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選拔那些階級覺悟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高、革命幹勁大的人充當領導骨幹,使農村政權永遠掌握在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貧農、下中農手中。

在農業合作化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的機械化[編輯]

正如偉大領袖毛主席所指出的:「我們現在不但正在進行關於社會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進行技術方面的由手工業生產到大規模現代化機器生產的革命,而這兩種革命是結合在一起的。」在農業集體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的機械化和電氣化,這是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發展的道路。

毛主席創造性地解決了我國農業的合作化和機械化的關係問題,指出:「在我國的條件下(在資本主義國家內是使農業資本主義化),則必須先有合作化,然後才能使用大機器。」毛主席的這一英明論斷,粉碎了劉少奇所謂「先機械化,後合作化」的阻撓和破壞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罪惡陰謀。

在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情況下,只有先改變生產關係,然後才可能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普遍的規律。我國農村實現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以後,充分顯示了先進的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廣大農民在大規模改造自然的鬥爭中,越來越感到對機械、化肥、電力等農業生產資料的需要,同時,集體經濟的發展,也在生產規模和資金積累等方面,為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毛主席全面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也總結了國際的經驗,明確地提出,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必須「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把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迅速發展農業結合起來。毛主席的這一光輝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創造性的重大發展,具有偉大的意義。它指導着社會主義整個歷史時期內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向。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加速發展農業的問題,為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提供充分可靠的、日益雄厚的基礎,就必須加速實現我國農業的技術改造。正如毛主席指出的那樣: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只有逐步實現農業的機械化,才能大規模地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進一步解決農業的發展同工業的發展相適應的問題,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 加速農業的技術改造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也是貫徹執行毛主席提出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的一個重要問題。農業搞好了,糧食儲備增加了,農村的技術力量增強了,在遇到戰爭和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我們就有足夠的力量供應人民生活的需要,供應戰爭的需要,供應工業的需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搞農業機械化,同修正主義國家有着根本不同的路線。赫魯曉夫現代修正主義集團及其繼承者反對在農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只見物,不見人,用所謂「物質刺激」餵養新富農,為資本主義在農村全面復辟服務。這是一條徹頭徹尾的修正主義路線。其結果是農村經濟一團糟,資本主義市場泛濫,工人缺少糧食和副食品,什麼機器也解決不了他們農業上的困境。我們是堅持社會主義革命,用革命化來領導機械化,帶動機械化。在我們看來,農村社會主義建設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人不是物。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是最大的戰鬥力。機器要靠人去掌握,去使用。沒有人,再好的機器只不過是一堆鐵。先進的農業技術只有掌握在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的手裡,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實現農業的機械化,必須實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工業要大力支援農業的技術改造。各個工業部門和各行各業要進一步轉移到以農業為基礎的軌道上來。要加速縣農業機械修理製造廠和小型化肥廠的建設。地方工業一定要明確發展方向,全心全意地、千方百計地為農業技術改造服務。要切合當地實際地、因地制宜地搞好農具改革,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土洋並舉、大中小結合,大搞群眾運動,才能加速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毛主席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是我國農業生產經驗的科學總結。在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全面貫徹執行。同時,要十分注意耕畜的繁殖和保護,大力發展農家肥料。如果兩眼只看到拖拉機和化肥,忽視精耕細作,忽視耕畜和農家肥料的重要作用,那就不僅不利於當前的農業生產,也不利於加速農業機械化。

毛主席早在《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中,就把實現農業機械化的任務及時地提到了全黨的面前。以後,又不斷地進行了部署和規劃,號召全黨為實現這個偉大的任務而奮鬥。但是,劉少奇一夥竭力抵制和破壞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劉少奇既是破壞我國農業集體化的罪魁,又是破壞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禍首。

近幾年來,毛主席又向全黨提出了加速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問題。毛主席的偉大號召,正在化為億萬農民的革命實踐。我們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用積極的滿腔熱情的態度去領導這個運動,儘快地實現毛主席提出的、幾億農民盼望已久的農業現代化的偉大目標。

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編輯]

「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毛主席的這個著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論斷,最充分地闡明了在農村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的極端重要性。

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設現代化的農業,只有依靠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貧農、下中農才能完成。因此,我們必須狠抓農村中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狠抓用毛澤東思想教育農民的工作,即改造人的問題,把突出無產階級政治作為我們搞好農村一切工作的基本準則。

突出無產階級政治,這是由社會主義條件下階級鬥爭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林副主席指出:「突出政治不是一項任意的政策,不是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這是根據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提出的根本措施。不突出政治,就是違反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一場革命,它甚至比過去的武裝革命鬥爭還要深刻。這就決定了,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必然貫串着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只要我們稍微放鬆警惕,放鬆了政治工作,資本主義傾向就會泛濫起來。我們的千千萬萬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和後來的人民公社,都是在同資本主義傾向的鬥爭中建立和鞏固起來的。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合作社建立以後,還必須經過許多的鬥爭,才能使自己鞏固起來。鞏固了以後,只要一鬆勁,又可能垮台。」

實現了人民公社化,有些同志曾經認為「鐵打的江山,不會垮了」。事實證明,這種麻痹思想是錯誤的。現在,人們已經看得很清楚,階級敵人和資本主義勢力破壞和瓦解集體所有制,總是採用「打進來」、「拉出去」的手法,千方百計地從我們內部尋找代理人,篡奪社、隊的領導權,使人民公社集體經濟逐漸變質。經過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特別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我們打垮了以劉少奇為總代表的資本主義復辟勢力的進攻,把被走資派篡奪了的那一部分權力重新奪了回來,使人民公社集體所有製得到進一步鞏固。但是,鬥爭並沒有結束。隨着革命的深入發展,敵人還會不斷地變換手法,採用新的形式,向我們進攻。目前,在一部分社、隊中,一小撮階級敵人除了在政治上繼續進行破壞和搗亂以外,正在經濟領域內挖社會主義牆腳,搞投機倒把,貪污盜竊,煽動少數富裕農民棄農經商,搞副業單幹等。我們必須密切注視兩條道路鬥爭的新動向,及時揭露和粉碎資本主義勢力的進攻。沒有這種鬥爭,就談不上鞏固和發展集體經濟。

毛主席指出:「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向農民群眾不斷地灌輸社會主義思想,批評資本主義傾向。」

批評資本主義傾向,最好的形式就是開展革命大批判。我們要進一步批判劉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工分掛帥」、「物質刺激」等一整套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要批判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的各種表現形式,堅決打擊投機倒把、放高利貸等違法行為,要批判剝削階級的四舊,批判買賣婚姻,批判封建迷信,批判以宗族關係代替階級關係的封建主義思想殘餘。這些批判,都要提高到兩條道路和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反覆地進行。要堅決抵制大吃大喝、揮霍浪費的壞作風,把勤儉辦社的方針落實到每一個社員。代表舊制度的資本主義勢力是不會甘心他們的失敗的。他們總是利用一切機會,想走資本主義道路。關於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誰優誰劣的大辯論,今後還會發生,我們要準備同他們辯論幾十年。我們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導,經常地「宣傳新制度的優越性,批判舊制度的落後性」,用革命的輿論壓倒反革命輿論,讓社會主義正氣壓倒資本主義邪氣。

要進一步開展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眾運動。要通過辦學習班,開講用會,用毛主席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學說武裝廣大農民的頭腦,大破資產階級的「私」字,大立無產階級的「公」字,樹立為革命種田的思想。我們要響應毛主席「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農業。要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抵制各種剝削階級的思想影響,保證社會主義經濟永不變質。要以百折不撓的革命幹勁和扎紮實實的工作,戰勝窮山惡水,戰勝自然災害,迅速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創造出人間奇蹟。

向廣大農民灌輸社會主義思想,首先要搞好各級領導班子的思想革命化。領導班子就是政權。農村的無產階級專政能不能鞏固,人民公社集體經濟能不能發展,都取決於有沒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衡量領導班子好壞的最根本的標誌,就是看它能不能堅定地執行和勇敢地捍衛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看它敢不敢率領廣大群眾向階級敵人作鬥爭,向資本主義勢力作鬥爭。在當前農村整黨建黨過程中,要把各級領導班子的整頓和建設放在頭等重要的地位,防止走過場。

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既定的各項無產階級政策,是農村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黨的政策,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具體體現,代表了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現階段階級鬥爭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只有認真執行黨的政策,才能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才能防止右的和「左」的傾向,保證人民公社集體經濟沿着社會主義方向迅速發展。無論是清理階級隊伍,整黨,批判資本主義傾向,都要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在經濟上,要堅持按勞分配、等價交換的社會主義原則。要把正確地實行按勞分配、等價交換同工分掛帥、物質刺激區別開來。在生產上,要堅持以糧為綱、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方針;強調服從國家統一的經濟計劃,在服從國家的統一計劃和政策法令的前提下,允許有一定的靈活性。在分配上,要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方面的利益,反對那種只顧眼前利益,分光吃淨的錯誤傾向,也不要一下子積累過多,影響社員的當年收入。

目前,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正在出現。廣大農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社會主義積極性空前高漲。這種情況,十分令人興奮。我們要站在群眾運動的前頭,積極熱情地全力以赴地領導群眾前進。要遵照毛主席「全面規劃,加強領導」的重要指示,因地制宜地作出本地區、本單位的全面規劃,一個一個單位地、深入細緻地認真搞好鬥、批、改要十分注意工作方法,走群眾路線,講求實效。要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勞逸結合,保護群眾的革命積極性。讓我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滿懷信心地去奪取農業戰線新的更大的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